第一篇:医学生考研 西医重点掌握内容盘点
医学生考研 西医重点掌握内容盘点
考研西医从各科在考试中所占的比例我们就可以看出不同科目的重要性,进而可以指导我们复习时间的分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生理学占20%、内科学(含诊断)30%、外科学20%,这就决定了,在这些科目上同学们需要多花时间和精力,扎实掌握内外生理的内容,为考研西医获得高分奠定基础,下面就请老师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从难易程度来说,病理是最简单的,其考查的内容比较固定,知识点相对比较简单,没有复杂、难理解的系统知识。其重点就是考查病理改变的例子。其次是生化,生物化学学起来同学们感觉比较困难,记忆的东西感觉特别的多,但是考试其实是恰恰相反的,其考查的点少且每年的考题知识点相对比较固定,甚至大家做题可以发现,都会有一些重复的试题出现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再次是外科,外科老师出题很大气,他不拘于特别琐碎知识的考查,他们出的题都是比较大的知识面,而且重点每年都差不多,重点在普外和骨科,专业外科是前两年新增的,故每年都会涉及一些,总论知识点繁多,但考题有限。然后就是生理,生理讲的是人正常状态下,各系统及全身的生理调节,其出题比较灵活,注重的是对知识点的充分理解,试题需要自己利用掌握的知识自己推导。以此,生理一定要对所有的知识点彻底理解。
最后呢,就是内科了,为什么说内科是最难的呢?一来,内科的知识点太多,随便找个点可都可以出题,二来呢就是内科老师的出题风格所造成,他们专门找一些边边角角的内容来考大家,考得可能就是课本上的某个角落的某句话,你若没有看到,那你就不会。因此,强调,必须要细看课本,而且要多看几遍,达到合上课本能知道哪个知识点大概在哪页书的哪个部位的程度。这就要求大家看书一定要做到细致。
至于复习策略,在复习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侧重,但总体来说,需制定比较全面的复习计划,依照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复习,因为是一门大综合,涵盖的内容极其丰富,所以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必须有计划、有目的的学习,消化吸收各个知识要点。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根据前人的经验,制定一个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复习计划是必要的。
计划该包括每个时间段要完成的复习内容。如有的人订了在两个月内过三遍专业课的计划:第一遍边看书边笔记,笔记尽量详尽,看书也不追求速度;第二遍看着自己的笔记进行背诵,这个过程最艰难,速度也较慢,默记的优点是速度快,但容易忘记;第三遍翻开书查漏补缺,看有哪些知识点没有理解或记不住,采取行动解决问题。
考研西医不仅内容繁杂,而且历年考试通过率并不高,这就需要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付出更多的精力,通过以上的介绍,相信同学们对于考研西医的复习已经有了初步的规划,最后,预祝同学们能够金榜题名。
第二篇:政治经济学重点掌握的内容(2010.12)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
1.生产: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
2.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3.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4.生产方式:是指人们谋得社会财富的方式。
5.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6.商品:是指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7.使用价值:是指物品的有用性,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8.交换价值:是指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量的比例。9.价值:是指凝结在或物化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
10.具体劳动:是指有用劳动,即各种具体形式的劳动。
11.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1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13.劳动生产率:是指具体劳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产品的效率。
14.货币:是指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15.货币流通规律:是指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
16.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纸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17.通货紧缩:是指由于货币供应量少于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引起纸币升值、物价普遍下跌的现象。
18.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其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
19.生产社会化:是指生产过程本身的社会化,即由分散的小生产转变为大规模的社会生产的过程。
20.社会分工:是不同部门之间和各部门内部的劳动分工。
21.个别分工:是指企业内部的分工,就是企业内部在劳动过程中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22.剩余价值:是劳动者在生产中创造的大于劳动力价值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
23.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24.不变资本:是指资本家用来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
25.可变资本:是指资本家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26.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之比。
27.绝对剩余价值:是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工作日延长从而剩余劳动时间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28.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29.超额剩余价值:是生产条件优越的资本主义企业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获得的剩余价值。
30.资本积累:是把剩余价值当作资本使用,或者说,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
31.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32.资本积聚:是指个别资本通过把自身所获得的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即通过资本积累来增大自己。
23.资本集中:是指已经形成的各个资本的合并,它是通过大资本吞并小资本,或若干小资本联合成少数大资本而实现的个别资本迅速增大。
24.资本循环:是资本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变换三种职能形态,使自身价值增殖,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的运动。
25.资本周转:是资本循环周而复始不间断地进行。
26.固定资本:是指由厂房、机器、设备、工具等劳动资料构成的那部分生产资本。27.流动资本:是指投在原料、辅助材料和购买劳动力上的那部分生产资本。28.年剩余价值率:是年剩余价值量和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29.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劳动力的价格。30.成本价格:是指生产商品所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31.利润率:是剩余价值和预付总资本之比。
32.平均利润率:就是全社会剩余价值总额与社会总资本的比率。
33.平均利润:就是不同部门的资本家根据“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原则,按各自资本量大小和平均利润率分得的一部分剩余价值。34.生产价格:是指成本价格与平均利润之和。35.超额利润:是商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而获得的超过部门平均利润的利润。36.垄断利润:是垄断组织通过垄断价格出售产品而获得高额利润,或者垄断资本企业凭借其对资本的占有和在生产、流通领域的垄断地位获得的高额利润。
37.垄断价格:垄断组织凭借其垄断地位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为目标规定的价格。38.利息:是产业资本家为取得货币资本使用权而让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39.利息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量和贷出资本量之间的比例。
40.级差地租:是农业资本家由于租佃质量上有差别的土地而交纳的有等级差别的地租。41.经济体制:是指按照一定的资源配置方式联系起来的经济组织、经济机构、经济管理和调节方式等构成的体系。
42.资源配置:指的是社会总资源在部门和地区之间的分配。
43.产权:是以法律形式确定并加以保护的一定社会主体对经济资源即生产要素的所有、使用、经营并相应取得收益的权利。
44.市场机制:是指市场上供求、价格、竞争等市场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运行。45.股份制企业:又称股份公司,它是通过发行股票的形式把分散的资本集中起来经营的企业。
46.股票:是一种拥有一定数额股份资本并据以获取股息收入的凭证。47.股票控制额:是指达到能控制公司的股票数额。
48.垄断:是指为数不多的资本主义大企业为操纵和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的生产、销售以及原料来源而形成的协定、同盟或联合。
49.跨国公司: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设置分支机构和子公司,从事大规模的生产、销售或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性垄断组织形式。50.准备金率:是银行的准备金与存款总额之比。
51.贴现率:是商业银行扣除的从贴现日至票据到期时的贴现利息与票面金额的比率。52.金融资本:是指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日益融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最高形态的垄断资本。
53.金融寡头:是极少数既控制着银行又控制着工业的最大的垄断资本家或资本家集团。
54.知识产权:是指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对自己的创造性智力活动成果依法享有的民事权利和其他科技成果权的总称。
55.国有经济成分:是国家所有制经济成分的简称,它是指国家直接掌握和运用的资本。56.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
57.国际市场价值:就是商品的国际价值,它是各国生产同种商品的劳动,放在国际市场上进行比较而形成的国际范围的社会价值。
58、贸易差额: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输出和输入商品总值之比的差额。
59、贸易顺差:又叫出超,它是指输出商品大于输入商品。60、贸易逆差:又叫入超,它是指输入商品大于输出商品。61、倾销:是指以低于国内的价格向外国出口商品。
62、外汇:就是以外国货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各种对外支付手段。67、汇率:是指两国货币折算的比率或比价。
68、浮动汇率制:是指各国政府听任外汇汇率随市场供求情况波动的制度。69、资本输出:指一国的资本走出国门输往国外。
70、国际分工:是指社会分工超出国界形成的国与国之间的分工。
71、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72、经济危机:通常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的大混乱。73、资本原始积累:是资产阶级利用暴力手段迫使小生产者同生产资料相分离并积累货币资本的历史过程。
74、集体所有制:就是生产资料归一定范围内的劳动群众共同所有。
75、合作社:是劳动者在自愿互助的基础上联合起来共同经营的经济组织。76、股份合作制:是采用股份制的一些做法的合作经济。
77、个体经济:是生产资料归劳动者个人所有、以个体劳动为基础、税后收入由劳动者自己所有的一种经济成分。
78、私营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和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一种经济成分。
79、市场配置:就是由市场主体根据市场价格信号,为适应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在竞争中将资源配置到供给不足、需求旺盛的部门。80、企业法人:是指出资者为了进入市场,参与竞争,获取利润,出资构造的一种经营组织,并使其人格化,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能够独立地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
80、有限责任公司:是指由两个以上股东共同出资,每个股东以其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法人企业。
81、股份有限公司:是资本分为等额股份,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股东以其所持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法人企业。82、企业经济行为:是指企业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采取的对策和行动。83、企业家:就是善经营、会管理的经营管理人才。
84、市场体系:指由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各种类型的市场所构成的整体。
85、金融市场:指的是货币资金的自由流通,包括货币资金借贷和各种有价证券买卖。86、直接融资:是指通过证券市场进行的融资活动。
87、间接融资:是指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的融资活动。
88、价格体系:是指在商品交换中,各种价格形成的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整体。
89、商品比价:指在同一时间内、在同一地点,一种商品与另一种商品之间的价格比例。90、商品差价:指同一种商品由于质量不同,流通环节不同,购销的地区、季节、数量不同,而形成的价格差额。
91、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宏观经济增长,即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产品量和服务量的增加。92、经济效益:是指资金占用、成本支出与有用成果之间的比较,或者是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较。93、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依靠增加生产要素量的投入来扩大生产规模,实现经济增长。94、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95、产业结构:是指各个产业部门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和相互关系。
96、经济发展战略:是指关于经济发展中带有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的总的构想。97、工业化:是指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劳动人口中工业份额上升、农业份额下降的过程。98.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
99.知识经济:是指以知识的生产、流通、使用为基础的经济。
100.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和危害的发展”。
101、国民生产总值:是一国国民一年内所生产和提供的用货币表现的最终产品(包括物品和服务)的总和。或者:它是一个国家国民一年内所生产物品和服务的增加值的总和。102.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本国领土内所有生产活动的增加值。103.国民收入:是一国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年内所创造的新价值。
104.税利分流:就是企业将盈利的一部分以税收的形式上交国家,税后利润留给企业。105.分税制:就是将不同的税种划分为中央收入、地方收入、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106.消费结构:是指人们对各类消费品和服务的消费在全部消费中所占的比例。107.个人收入:是指个人和家庭在一定时期所获得的以货币表示的收入。
108.按劳分配:是指社会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必要的扣除之后,按照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量来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取得等量报酬。
109.社会保障制度:是在政府的管理之下,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为保障人民生活而提供物质帮助和服务的制度。
110、进口替代:是指发展本国的工业,用本国生产的制成品代替从国外进口的制成品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经济的发展主要由国内市场来推动。
111、出口导向:是指以生产出口产品来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主要由国际市场来推动。
112、宏观经济管理:是对全社会的经济活动从总体上进行控制和调节,为微观经济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113、宏观经济调控:是指政府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干预和调节,以达到一定的目标。114、社会总需求:是指社会的有效需求,也就是货币供应量与其周转次数的乘积所体现的购买力。
115、社会总供给:是指社会能够提供的物质产品和服务的总和。
116、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由于各种交易所引起的货币收付或以货币表示的财产的转移。
二、简答题、论述题
1、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特点及人与规律的关系
(1)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指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任意创造规律,也不能任意消灭或改造规律。
(3)与自然规律相比,其特点为:第一,经济规律是随经济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的;第二,经济规律发生作用不能离开人的社会经济活动;第三,在阶级社会里,人们认识和利用经济 4 规律带有阶级性。
(4)与经济规律随经济条件改变相适应,经济规律分为三种:一是为数很少的一切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对立统一规律;二是几个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如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三是某一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如资本主义特有的剩余价值规律。
(5)尽管经济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发现、掌握、利用规律,即人们可以在认识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利用经济规律为社会谋福利。在经济活动中,如果人们不按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就会遭到规律的惩罚,最终导致经济活动失败。
2、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1)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不是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的。个别劳动时间,是个别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所需要的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劳动生产率,是指具体劳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产品的效率。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随着整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当劳动生率提高时,在同样的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就多,但总价值量是不变的,而耗费在单个商品上的劳动量就会减少,因而价值量就会变小;反之,则相反。由此可以看出,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就整个行业来说)。
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单个企业却还要极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其原因在于,在同一个行业内,个别企业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可以使他生产单个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但是,他在出售商品时,仍然是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商品价值去出售,从而使他可以获得一个额外的收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获得额外收入,是一切商品生产者极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内在动力。
3、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差异,对商品生产者的利益、地位、命运和经济行为的影响
具体来说:第一,当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通过商品交换,他的劳动可以全部得到补偿。第二,当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不要劳动时间时,他按照由社会不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出售商品,就会少赚钱甚至亏本,使其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甚至破产。第三,当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他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出售商品,他花费的劳动不仅能得到全部补偿,而且还能得到一个额外的收入,由此使其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因此,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差异直接决定商品生产者的利益、地位、命运。
4、货币流通规律及其对货币流通规律的运用
(1)货币流通规律是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
(2)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待售商品的总量,二是商品的价格水平,三是货币的流通速度。待售商品总量和商品的价格水平的乘积等于商品的价格总额,所以,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也可以说是由商品的价格总额与货币流通速度两因素决定的。可用公式来表示为:
这一公式表明: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
(3)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纸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根据货币流通规律,商品的价格水平同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成正比。因此,通货膨胀发生的直接原因,就是货币的供应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通货膨胀发生的深刻原因,是出现了使政府有意或被迫增加货币供应量的因素。
通货紧缩是指货币供应量少于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引起纸币升值、物价普遍下跌的现象。通货紧缩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首先,为抑制通货膨胀,政府实行紧缩政策,紧缩银根,如果措施不当,会导致通货紧缩;其次,消费者和生产者由于预期和信心方面的原因,普遍惜购惜投,导致消费和投资需求不足。
5、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及其在商品经济中的实现
(1)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是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必须保持一定比例。(2)在商品经济条件中,社会劳动的分配有两种实现形式:一是完全依靠价值规律的作用来实现;二是政府的干预,即有意识的分配。在当代,无论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都是实行的主要依靠价值规律的基础作用和政府干预相结合的劳动分配形式。
6、产业资本循环及产业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
(1)资本循环,是指资本依次经过三个阶段(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售卖阶段),变换三种职能形式(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使自身价值增殖,最后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的运动。
(2)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是: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和三种循环形式在空间上是并存的,在时间上是继起的。
7、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及加速资本周转的意义
(1)资本周转,是周而复始不断重复进行的资本循环。(2)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有:
第一,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固定资本比重越大,资本周转速度越慢;流动资本比重越大,资本周转速度越快。
第二,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长短。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越长,资本周转速度越慢,反之,资本周转速度越快。
(3)加速资本周转的重要意义:
第一,可以在获得同样多的利润时,节省预付资本量。第二,可以在使用同样多的预付资本时,获得更多的利润。
(4)周转理论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指导意义。资本运动的目的是增殖自身。社会主义企业必须加快资本周转,用同样资本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
8、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形成
(1)平均利润的形成。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商品价格直接以价值为基础形成,各生产部门资本家所获得的利润大体与本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当。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出现了利润在部门之间平均化的趋势。
利润平均化趋势,是由部门之间的竞争引起的。由于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各部门的利润率也不相同。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利润率低,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利润率高。为获取更多的利润,资本不断由利润率低的部门转移到利润率高的部门。资本的自由转移使各部门的利润率趋向平均,形成一个大体平均的利润率。平均利润率是全社会剩余价值总额除以社会总资本所得的结果。
按照平均利润率和各自资本量的大小获得的利润,就是平均利润。(2)生产价格的形成。
平均利润形成以后,价值就转化生产价格。生产价格是成本价格与平均利润之和。生产价格形成之后,各部门的产品按生产价格出售,这并不违背价值规律,因为:
第一,从全社会看,平均利润总额等于剩余价值总额,因此,生产价格总额等于价值总额;
第二,从各部门商品看,其生产价格决定的基础仍然是商品的价值。
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经过这种转化,市场价格就不是以价值为中心,而是以生产价格为中心,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9、金融资本的形成及金融寡头的统治
(1)金融资本是指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日益融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最高形态的垄断资本。随着银行业的集中和垄断的形成,银行的作用发生了变化,即由普通的中介者变成了万能的垄断者。垄断大银行通过金融联系、资本渗透、人事结合控制大企业;与此同时,垄断工业企业也通过同样途径控制大银行。这样银行垄断资本与工业垄断资本相互溶合,形成了金融资本。
(2)金融寡头是指极少数既控制着银行又控制着工业的最大的垄断资本家或资本家集团。金融寡头是垄断组织的指挥者和操纵者,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实际统治者。它是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来实现其统治的:
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是通过“参与制”来实现的,即金融寡头首先掌握主要公司的股票控制额,把它作为母公司,然后再以同样的办法控制下一层公司。金融寡头就是通过这种层层控制的办法来实现其在经济领域里的统治的。
金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统治是通过“个人联合”来实现的,即他们通过收买高级官吏和国会议员,指派自己的亲信担任政府要职,或者亲自出马占据国家领导要职等来操纵和控制国家机器。
10、国家财政政策,如何运用财政政策调节经济?
(1)财政政策是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基本手段之一,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两方面。
(2)国家利用财政收入政策时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第一,调节收入和财产分配的税收措施。个人所得税实行累进制,高收入者纳税多,它可以起到缩小社会成员收入差距的作用。第二,对垄断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措施。这一措施可以增加垄断资本积累,刺激经济增长。第三,调整经济结构的税收优惠措施。这些措施可以扶持需要大力发展的部门和地区经济,抑制某些部门生产的增长。第四,刺激或抑制经济增长的总量调节措施。通过减税可以刺激积累增长、投资增长;通过增税,可以抑制投资和消费。
(3)用财政支出政策调节经济主要采取的措施有:
第一,增减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这项措施可以影响社会总需求的增减,从而调节市场。第二增减社会福利开支。这项措施可以增减社会购买力。第三,增减政府直接投资、7 对私人的投资的津贴和补助、各种价格的补贴、各项事业费用开支等。这项措施可以引起投资和消费的增加或减少。
(4)财政政策的紧缩与扩张。当经济过热(经济过于膨胀)时,政府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第一,从财政收入政策上,往往采取增税等手段,抑制投资减少个人收入从而减少个人消费,抑制需求膨胀。第二,从财政支出政策上,减少财政支出,抑制社会需求,从而把过热的经济降下来。
经济不景气(经济疲软)时,政府采用扩张性政策。第一,从才财政收入政策上,往往采取减免税等手段,刺激投资,增加个人收入从而刺激个人消费,扩张整个需求。第二,从财政支出政策上,增加财政支出,直接扩大财政需求,从而刺激经济复苏。
11、国家货币政策,运用货币政策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1)资本主义国家运用货币政策的中心点是调节货币供应量。增加货币供应量成为“放松银根”,减少货币供应量称为“收紧银根”。
(2)运用货币政策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七个方面:
第一,控制货币发行。这项措施的作用是,钞票可以整齐划一,防止币制混乱;中央银行可以掌握资金来源,作为控制商业银行信贷活动的基础;中央银行可以利用货币发行权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
第二,控制和调节对政府的贷款。为了防止政府滥用贷款助长通货膨胀,资本主义国家一般都规定以短期贷款为限,当税款或债款收足时要还清。
第三,推行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通过它的公开市场业务,起到调节货币供应量,扩大或紧缩银行信贷,进而起到调节经济的作用。
第四,改变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调节银行准备金率,据以控制商业银行贷款、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
第五,调节再贴现率。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之间的贴现行为。调整再贴现率,可以控制和调节信贷规模,影响货币供应量。
第六,选择信用管制。它是对特定的对象分别进行专项管理,包括:证券交易信用管理、消费信用管理、不动产信用管理。
第七,直接信用管制。它是中央银行采取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直接进行干预和控制的措施,以控制和引导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
(3)货币政策的运用。货币政策的运用分为紧缩性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总的来说,紧缩性货币政策就是通过减少货币供应量达到紧缩经济的作用,扩张性货币政策是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达到扩张经济的作用。
12、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对于输入国与输出国及劳动者本人的影响
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形成一定程度上的劳动资源的国际再分配,它对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促进国际科学技术交流、加强国际经济联系都有重要作用,同时也给劳动力输出国、输入国和劳动者本身带来许多问题。
(1)对劳动力输入国来说,资本主义企业从中获得了科技人才、熟练技术工人和青壮年劳动者,尤其是从加重剥削外来移民中榨取大量超额利润,同时也造成对本国劳动者的压力,加重业已存在的就业难题。
(2)对劳动力输出国来说,劳动力受雇于外国资本会带来向本国传递管理知识和先进技术、获取外汇收入等好处,但劳动力外流也会使它们损失了优秀人才和熟练劳动者。
(3)对向外国流动的劳动者本身来说,作为输入国的外来移民要忍受比当地劳动者更重的剥削,并且在社会地位、政治权利、生活待遇等方面受到歧视。
13、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的特征。
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和资本等经济活动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与经济国际化相比,有如下特征:
第一,国际化是与工业经济相适应的;全球化则是与信息业的高度发展相联系的。第二,经济国际化时期,还有许多国家不是实行的市场经济体制,而经济全球化则是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内扩张,绝大多数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第三,经济国际化时期,世界市场的内容、规模、形式及其参与的主体还有限,而全球化则形成全球规模的世界市场体系,各国深深地卷入其中。
第四,经济国际化时期的国际经济往来,采取国与国之间你来我往的线型联结方式;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对外经济交流是全方位的联结方式。
第五,经济国际化时期,资本的运动速度、规模、形式还有限,而全球化中资本迅速扩张,其规模、形式、速度,对各国经济的影响程度等,都是空前的。
第六,在经济国际化条件下,国际经济联系的主体主要是国家;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现代跨国公司和跨国银行成了密切国际经济的重要主体。
(2)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和作用。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的全球化,其作用具有二重性: 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和现代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具有促进生产力提高和全球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主要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进行的,它不可避免地带有资本主义的印记、局限性和弊端。
14、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
(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第二,社会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第三,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主要任务、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1)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具有社会主义的一般特征,经济上主要是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分配方式以按劳分配为主;第二,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社会主义还不成熟的一些特征:生产力不发达,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关系不成熟,还存在非公有制经济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不成熟;上层建筑不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不够健全等。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且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
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也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发展生产力关系到民富国强能否实现,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第一,只有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才会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人民富裕、国家富强。第二,只有发展生产力,创造出比资本主义社会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才能在经济赶超发达的资本主 9 义国家,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第三,只有发展生产力,才能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社会主义的更高发展阶段并在将来过渡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4)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矛盾和任务,我党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其最重要的内容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展开和具体化,其内容包括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
基本目标包括:经济目标、政治目标、文化目标。在经济方面的基本政策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消灭贫穷,达到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1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础经济制度,为什么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必须坚持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确立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化生产的客观要求。
(3)多种所有经济共同发展。①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指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公有经济和各种非公有经济共同发展。这样的所有制结构,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是与现阶段的生产力状况相适应的,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我国现阶段的劳动生产力状况总的来说比过去来说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然不发达,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发展也不平衡。虽然有了一批技术比较先进的中大型企业,科学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大多数企业的装备落后,城乡存在大量富余劳动力,劳动生产率低,人均收入低。在这种情况下,之所以要有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因为:其一,为了迅速改变生产力落后的状况需要多种所有制经济。只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才能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包括借助于国外力量),以便将潜在的各种生产要素(资金、生产资料、劳动力、技术、经营才能)投入生产经营活动,变为现实的生产力。其二,不同的所有制经济适合于不同层次的生产力发展,它们都能在不同层次的生产力中和规模不同的生产经营中找到各自的位置,成为经济发展的源泉。除其少数特殊行业由国家垄断经营外,非公有制企业可以按照自己资本、技术经营才能等实力的大小,在十分广泛的行业和领域投资和发展。
17、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内容、主要组织形式、组织结构
(1)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2)现代企业制度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法人制度。它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企业法人制度,简言之,就是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企业拥有经营权(法人财产权),在对所有者承担责任的前提下,能够独立支配企业的财产。二是有限责任制度。实行有限责任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有限责任制度有两层含义:一是企业只以全部法人财产为限,对债务承担有限的责任;二是当企业破产清偿债务时,出资者只以投入企业的资本为限,对企业承担有限责任。三是科学的组织制度。现代企业通过建立科学的组织制度来协调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
10(3)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组织形式。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是按照财产的组织形式和所承担的法律责任来划分的。国际上通常将企业分为个人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公司制企业分为有限公司和无限公司。在世界上得到大发展的是有限公司,即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组织形式,是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企业组织形式。
有限责任公司是指由两个以上股东共同出资,每个股东以其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法人企业。
股份有限公司是资本分为等额股份,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股东以其所持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法人企业。
(4)公司的组织结构。
公司设置组织机构,应使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之间形成各自独立、职责分明、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在公司内部形成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运行机制;既要赋予经营者充分的经营自主权,又要切实保障所有者的权益,同时能够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公司的组织机构有股东会、董事会、经理、监事会。
股东会由股东组成,它是公司的权力机构,股东作为所有者掌握公司的最终控制权。董事会是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由股东代表和其他方面代表组成。董事会对股东会负责,全权负责公司经营,拥有支配法人财产和任免经理的权力。
经理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对公司的生产经营进行全面领导,对董事会负责。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由股东代表和适当比例的公司职工代表组成。
18、影响企业经济行为的主要因素
(1)企业治理结构对企业经济行为的影响。从社会关系方面来说,企业实质上是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的利益和权利关系的结合。这三个不同的利益和权力的主体,都要求企业目标与本身利益一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同时又要兼顾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的利益。实现这种要求的途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晰产权关系,并相应建立组织机构,使三者之间形成利益相关、权责分明、互相制衡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所有这、经营者、和生产者的积极性,也才能促使企业行为的合理化,克服不讲经济效益行为短期化的倾向。
(2)企业的外部环境对企业经济行为的影响。企业的外部环境是指影响企业经济行为的各种外部因素的总和,主要是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政府为了实现宏观经济目标,必然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等各种调节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控,影响企业的行为;市场环境对企业经营行为有着重大影响。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企业的行为表现为富于创造性和进取性。在卖方市场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缓和,技术进步动力不足,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外延型为主。
19、企业经济行为的内容有哪些?
企业经济行为的内容主要包括:投资行为、生产经营决策行为、营销行为、经济核算行为、收入分配行为。
20、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实现技术进步的途径
(1)科学技术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它一旦加入生产过程,就转化为物质生产力。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技术进步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技术进步通过两种途径来推动经济增长:一是技术进步通过对生产力三要素的渗透和影响,提高生产率,推动经济增长。二是在高科技基础上形成的独立的产业,其产值直接成为国民生 11 产总值的组成部分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
(2)我国实现技术进步的途径:
第一,从我国国情出发,实施正确的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第二,着重发展关键技术。第三,改革科技体制推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21、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1)经济效益是资金占用、成本支出与有用生产成果之间的比较。所谓经济效益好,就是资金占用少,成本支出少,有用成果多。
(2)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提高经济效益,意味着生产更多产品和劳务,从而有利于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
第二,提高经济效益,意味着增加企业盈利和国家收入,增加资金积累,从而有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三,提高经济效益,意味着提高投资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益,从而有利于缓解我国人口多与资源不足、资金短缺的矛盾,提高经济增长的速度。
22、如何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经济增长速度的关系?
(1)经济效益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既有统一的一面,又有不一致的一面。首先,速度和效益是统一的。符合客观实际的经济增长速度本身就标志着良好的经济效益,而良好的经济效益又必然表现为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
(2)其次速度和效益又存在着不一致性,经济增长速度快,经济效益不一定好。(3)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必须坚持,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争取尽可能快的经济增长速度。
23、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1)按实现经济增长的途径不同,经济增长方式可划分为两种:一种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其基本特征是依靠增加生产要素量的投入来扩大生产规模,实现经济增长。一种是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其基本特征是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
(2)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方式是同该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技术条件相联系的。在不发达阶段,工业基础比较落后,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比较低,经济增长以粗放型为主难以避免。当经济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经济增长则是以集约型为主。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是经济不发达阶段转变到发达阶段的重要标志。
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必要性在于:
第一,与粗放型增长方式相比,集约型经济增长能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使用资源。推动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利于缓解资源有限与经济增长对资源需求之间的矛盾,为经济的持续增长创造有利的条件。
第二,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大不相同。与粗放型增长方式相比,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通过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生产率来实现的,因而经济效益比较高。利用这种方式实现经济增长,能够较快地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第三,经济增长方式直接影响一个国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只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才能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总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国际竞争中立足的根本途径。
24、工业化:
(1)工业化是指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劳动人口中工业份额上升、农业份额下降的过程。工业化要求大大提高工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大大降低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2)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要特征是:第一,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第二,正确处理好工业化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第三,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
(3)中国要走新型的工业化道路的原因在于:
第一,由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以知识化、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已经提上日程,中国必须将工业化与现代化结合起来,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同时推进现代化,走与现代化相适应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第二,中国国情要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是人口和资源大国,但同时又是人均资源的穷国,这就要求我们克服传统工业化的弊端,不能再以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工业和其他事业的发展。
25、城镇化:(1)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
(2)城镇化必须与工业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城镇化滞后或超前都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目前我国的情况总体来说是城镇化滞后。
(3)加快城镇化进程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首先,加快城镇化,加快农业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和发展农业的根本出路。其次,城镇化对扩大国内需求,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6、国民收入的使用(正确处理消费和投资的关系)
(1)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最终用于消费和投资。
(2)消费主要是指城乡居民为满足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消费支出,同时也包括政府为提供公共服务的消费支出。投资是指国民收入经过分配后形成的投资资金。投资资金主要用于增加企业的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和进行技术改造,用于增加学校、医院、文化和体育场所等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固定资产。
(3)在社会主义社会,消费和投资从根本上来说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实现人民利益。消费是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需要。投资用于扩大再生产,投资于公共设施建设,则是为改善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有利于将来提高消费水平,改善消费质量。但消费和投资又存在着矛盾。在一定时期内,用于投资的国民收入多了,用于消费的国民收入就少了,反之亦然。
(4)正确处理消费和投资关系的原则是两者都要兼顾,即在国民收入增长的基础上,要使消费和投资都有所增加。
27、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按劳分配的性质和作用
(1)按劳分配是指社会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必要的扣除之后,按照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量来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取得等量报酬。
(2)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是由以下三个条件共同决定的:
第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第二,社会主义阶段生产力水平低,是按劳分配的终极原因。第三,劳动还主要是谋生的手段,这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就是由上述三个经济条件共同决定的。只要这三个条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实行按劳分配就是必然的,是不可取代的。
13(3)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4)按劳分配对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
28、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发展中国家所遇到的机遇和挑战
(1)经济全球化是指全球范围内无所不包的和充分发展的经济国际化状态,它是在经济国际化基础上形成的,是经济国际化的新阶段。
(2)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即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更多地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扩大国外市场和学习科学管理的机会。总之,带来加快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产业演进的机会。
(3)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在提供了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即它带来的是不均等的竞争机会,使发展中国家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
(4)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机遇是大于挑战的。我国应当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历史机遇,迅速发展自己,壮大自己,提高国际竞争力,努力赶超发达国家。对全球化的挑战,既要顺应潮流,又要循序渐进,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努力减少负面影响。
29、引进技术的作用和原则
(1)引进技术主要有以下作用:
首先,科学技术已成为决定生产力的首要因素。其次,各国科学技术发展是不平衡的,各国之间有必要进行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对于经济、文化、技术落后的国家来说,从国外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就更为必要。再次,代价比较小,而收益比较大。通过从国外引进技术,可以节省研究时间和经费,使本国生产有较高的起点,并通过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培养科技队伍,迅速提高整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
(2)引进技术的原则是:
第一,要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为此,要使引进的技术符合和兼顾先进性、适用性、经济合理性。第二,要将引进与独创结合起来。
30、宏观经济管理的必要性
(1)宏观经济管理就是对全社会的经济活动从总体上进行控制和调节,为微观经济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2)宏观经济管理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
第一,对宏观经济进行管理是生产社会化的要求。在生产社会化的条件下,各部门、各地区、各经济主体之间,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之间,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之间,都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整个国民经济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有机整体。要使国民经济在总体上保持良好的状态,国家就有必要对宏观经济进行管理。
第二,对宏观经济进行管理,也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市场机制能极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但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市场主体各自独立,其行为的直接目的是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因而不可避免会产生盲目性,与国民经济的整体需要、与社会的整体利益发生冲突和矛盾。因此,为了克服市场经济的缺,引导市场经济协调发展,弥补市场机制不足,政府有必要对宏观经济进行管理。
31、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和手段有哪些?
(1)宏观调控是指政府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干预和调节,以达到一定的目标。(2)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是:
第一,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是实现 14 国家长远战略目标的首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首要条件。因此,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的最重要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是在调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关系中实现的。因此,为了促进经济增长,政府必须调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关系,使之达到基本平衡。
第二,增加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就业的情况如何,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系到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促进充分就业是我国政府的责任。我国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一方面劳动供给数量庞大,另一方面劳动力需求显得有限。因此必须坚持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长期将增加就业的宏观调控目标落到实处,并严格控制人口和劳动力增长。就业的增加取决于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要增加就业,首先要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这是增加就业的基础。同时还必须提高就业弹性。为了提高就业弹性,要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第三产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要大力推进城镇化,加快小城镇建设。
第三,稳定物价。在市场经济中,价格的波动是价格发挥调节作用的形式。但价格的大幅度波动对经济生活是不利的。如果物价大幅上升和通货膨胀,会刺激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片面追求数量扩张,经济效益下降;如果物价下降和通货紧缩,则会抑制投资,生产下降,失业增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由市场决定,但政府可以运用货币等经济手段对价格进行调节,必要时也可以采用某些行政手段(如制止乱涨价、打击价格欺诈),以保持价格的基本稳定,避免价格的大起大落。
第四,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由于各种交易所引起的货币收付或以货币表示的财产的转移。影响国际收支的重要因素,一是进出口贸易状况,二是资本流入流出的多少。如果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不平衡,尤其是出现较大逆差时,对本国经济是不利的,需要采取适当措施加以调节,使国际收到基本平衡。其措施主要有:增加出口,减少进口,动用外汇储备,引进外资,必要时还可以动用黄金,让本国货币贬值。
(3)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同时运用计划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a.计划手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计划仍然是调控经济的一种必要手段。国家计划总体上是以市场为基础的指导性计划,指令性计划的范围很小。通过国家的指导性计划,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提出具体要求和行动方案,为各部门、各地区和所有企业的投资、生产经营活动指明方向,为运用其他手段调节经济提供依据。
b.经济手段。经济手段也称为经济杠杆。国家用来调节经济的经济手段不具有强制性,具有间接性的特点。国家运用经济手段来调节经济,主要是通过影响人们的经济利益,来诱导人们的经济行为。经济手段主要有财政手段、金融手段和汇率手段。
c.法律手段。调节经济的法律主要是经济法,即国家通过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来调节各方面的经济关系,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用法律手段调节经济,具有强制性、普遍性、稳定性、平等性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调节国家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第二,调节对外经济关系。第三,维护经济秩序。
d.行政手段。调节经济的行政手段是指国家依靠行政组织系统,通过发布命令、决议、规定、指示等方式,直接指挥和干预经济活动。行政手段具有强制性、纵向性、直接性、时效性的特点。在社会化生产条件下,国家运用一定的行政手段调节经济是必要的,但运用行政手段应有合理的范围和限度,同时应提高运用行政手段的科学性,保证行政手段的使用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第三篇:医学生考研
医学生对于考研到底知道多少,与以后要面临的考试有什么区别,不要天真的以为西医综合只考生理,生化,内外科和病理五门,总结了一些从网上看到的比较好的东西,留着备用。
离考研越来越近了,要开始好好准备了。这些是总结的从网上看到的比较好的东西,希望对以后考研有用。
a首先是研究生考试与职业医师考试的区别 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 1.生理学:由系统解剖学、医学生物学、医学分子生物学、医学细胞生物学为其提供基础知识。2.生物化学:由有机化学、医学生物学为其提供基础知识。3.病理学:由组织学与胚胎学为其提供基础知识。4.内科学:由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医学免疫学、诊断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神经病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流行病学为其提供基础知识。5.外科学: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眼科学、眼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皮肤性病学为其提供基础知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科目: 1.生理学;2.生物化学;3.内科学;4.外科学;5.妇产科学;6.儿科学;7.神经病学;8.诊断学。两个考试科目不同,重点不同,但内外科仍是重点考察科目。
b考研-心理准备不容忽视
一定要有吃苦的勇气和准备,要几个月如一日地看书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很容易迷茫、懈怠和没有信心,这时候一定要坚持,要和别人做做交流,千万别钻牛角尖,一定要学会坚持,成就竹子的也就那么几节,成就一个人的也就那么几件事……即便最后失败,也要学会对自己说 “吾尽其志而力不达,无悔矣!”我对你的要求只有三点:
1、坚决果断,早做决定,决定了就全身心投入。
2、一定要有计划,一定尊重你自己定的计划。
3、跟时间赛跑。多一点快的意识,少一点拖拉和完美主义。考研说到底就是应试,总共就几个月时间,不要心存打好基础、厚积薄发的幻想,直接抓住要害,就可能成功。这三点看上去容易,但真正做好很难,但是我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一定能做到最好。总结上面的复习步骤,简单说,无非三步:
1、看教材,熟悉内容(最迟暑假完成)
2、整理重要资料(最迟十月完成)
3、背诵(十月左右开始)以上三步做的好的同学,专业课上130分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这是你考上以及能否上公费的重要保证)。当然,这也相当程度归功于自己的努力,毕竟最后能否成功,还要看自己。
c西医综合复习的几个要点
1、往年大纲变化解读
西医综合 包括六门课程:内科学、外科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诊断学
每年的考试大纲不会变动很大的,可能只是微调一些,比如加入一些往年没有考过的内容。但是重点知识点是不会轻易变动的。所以之间可以先参考往年大纲进行复习,等新的大纲出来以后再去对比一下,添加或是删除了那些内容。
2、复习方向点拨
对于医学生考研来说,政治是三科中比较简单的,只要是认真看书,考60分以上是不难的。而英语呢,对于医学生来说可能就难一些,如果你的英语很好,恭喜你,英语就会省一些力气了。往年,有些同学虽然总成绩不低,但是就是因为英语没有过线,结果很遗憾的没有考上。这两门保证过线就好,当然是越高越好了。不过最终能够获得高分,往往取决于西医综合,总分300分。所以西医综合是必须要下功夫的,争取高分。
如果你的英语一般,对政治也没有任何概念,那么也没有关系,只要做好计划,跟着这份复习规划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走,进入复试绝对没有问题。英语首先是单词,单词必须学好,这样做阅读的时候才不会有理解上的障碍,其次就是做题的技巧,英语阅读文章选自国外,但是题目是中国老师出的,因此它的设置时要从中国人的思想角度来考虑的。英语的学习是需要长期的坚持的。不能中断,培养的是语感。因为短期之内靠突击提高英语分数很难。政治要仔细看书,把基础理论看好,这样选择题就解决了,对于简答题,需要看一下辅导班老师讲的重点,简答题是需要时间来背诵和理解。西医综合由于内容很多,很多知识点是需要记忆的,因此需要的时间会比较多一些。
d优化医学考研效果的关键复习方法
在决定 医学考研 之后,相当一部分同学不知从何下手,找不到复习门路,变得无所适从。为了能够让大家避免这种困境,专家为即将考研的学子们提供几点参考意见,让大家能快速地进入角色,顺利通过考试大关。
总结下来,大家要注意的主要是以下四点:
一、参考书目——在精不在多(运用)
相信很多同学在确定考研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去书店买考研书籍。其实,买的书不在多,每一科目你只要买2-3本口碑较好、比较有名气的考研书籍是最明智的选择。通过对一本书的反复阅读,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你将会发现自己对试题的理解加深,复习也是立见成效的。
总结历届师兄师姐考研的经验和教训,建议大家:参考书在精不在多,关键在于运用。很多参考书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大同小异的,只要细细的阅读其中一本,基本就包括了绝大部分考试内容,关键在于精确地掌握重点知识点。
二、学习计划——精细(贵在坚持)
相信很多同学都做过学习计划,尤其是学习英语的时候,有针对性地复习能够快速地提升复习的质量。
学习计划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分阶段复习,第一轮复习时间要长一点,全面地复习每个科目的内容,做到不留死角。第二轮复习的时间要短一点,主要任务是加深第一轮复习的印象、查漏补缺、并找出重点内容。第三轮复习要主攻重点内容。最后用半个月的时间作为复习的冲刺。各阶段占总复习时间的比例如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第一轮复习占50%,第二轮复习占30%,第三轮复习占20%.三、重点和个人弱点——重视(有的放矢)
大家在复习中要找出各科目的重点内容。比如:英语的重点内容在于阅读和写作;其他科目的重点部分则可以根据历年的真题总结出来。专业课在复习时要着重对重点内容的把握,把重点内容钻研得透彻。
另外,个人弱点部分大家要在复习中仔细领会,并且要在此过程中逐步尝试、迅速找到将弱点消除的方法。比如,对英语比较头疼,那么就应该适当的增加英语复习的时间,并清楚的了解劣势所在,并针对性加强,若是词汇那就多记反复记,如果是阅读那就多多练习、多多读诵,什么样的弱项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对付。
四、复习成果——定期总结
埋头复习固然是好,但是对一些繁琐的内容进行总结也是很有必要的。在复习过程中,总会遇到“学了后面,忘了前面”的困境,或者把前面的知识点混淆了。这就需要大家做定期总结,用简洁的文字把前面复习的内容总结一下,可以每周做一次,或者每半个月做一次。其目的一方面是防止遗忘,另一方面可以使知识点化繁为简、加深自己的理解。
e考研西医综合复习方法一点建议
1.看书:书要至少看三遍,看书的任务是帮助你搭建知识框架,第一、二遍从头至尾读,第三遍以后查读,并查缺补漏。
2.做题: 西医综合 就是180道选择题,实际上是180个知识点,中间没有什么逻辑联系,所以做选择题(换句话就是题海战术),扫知识漏洞,这是主要方法。但是最需要注意的是,复习不要做太多题,不要把网撒太大,而要拿一本书反复做,每本书最好连做带看三遍。
推荐的有:
(1)北医的《 医学考研 真题解析》,这套书每一门课都有一本,并不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西医综合试题,而是收录的各个学校自己命制的考研试题,题目都非常经典。这套书至少应该买《诊断学》。
(2)贺银成的四本书:《辅导讲义》、《同步练习》、《历年真题精析》、《模拟试题》(10月出版)。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遍看书时做。①《辅导讲义》在每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一知识点后有分类历年真题;②《历年真题精析》既是每年试卷。把这两本都做了,实际上真题就做了两遍;③《同步练习》④《模拟试题》都太细太偏,不适合当作模拟考试用,而是应该用来查缺补漏。
(3)北医的绿皮书《西医综合全真模拟及精解》(8月出版),虽然很简单,但是每年考试都有着上面的题。这说明西医综合命题有许多北医的老师参与。
3.复习方法和计划:
(1)5月至9月:第一轮复习。每天坚持5-6小时。看书要细,不要放过任何细节。看完一节的书,再做《辅导讲义》上的题,如果还有时间再做各科的《医学考研真题解析》。第一轮复习完,可能会忘掉80%.但是基础肯定是有了。
(2)10月和11月:第二轮复习。主要看第一轮在书上划过的和《辅导讲义》上的知识讲解。然后做《同步练习》。
(3)12月至考前一周:第三轮复习。主要做《历年真题精析》、《模拟试题》和北医绿皮书。加起来共有30套题。每天一套,大约1个小时就可以做完。2个小时改错。然后再从头看书,主要查这段时间做题中自己有问题的知识。如果有时间应该再把《辅导讲义》上的知识点看一遍。
(4)考前一周:复习《同步练习》以及《历年真题精析》、《模拟试题》和北医绿皮书这30套题中做错的题。考前那天晚上要复习历年真题。
4.注意事项:
(1)基础三门课内涵大、外延小,投入产出比更高;
(2)一定不要从头一题一题往后做,而应该做完一门课再做一门课(A型B型X型)。推荐顺序:生理、内科(包括诊断)、生化、病理、外科,因为生理和内科是一个知识系统的,病理和外科是一个知识系统的,生化跟两边都不相关;
(3)多选题:先固定一个选项,提高正确率。比如D项肯定不选,那么ABC三项的组合只有6种可能。多选题每年有4至5道全选,两项、三项、全选比例接近2:1:1.多选题重在排除,而不是优选,所以尽量多选,少排除,但慎重全选(全选在生化、外科骨科中比较多见);
(4)病例题:外延大,但是区分度小,经常要用“极端法”;病例题重在诊断。外科喜欢出在普外科和骨科;内科喜欢出在肺炎、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梗)、溃疡病、胰腺炎、肾炎、糖尿病等;
(5)《考试大纲》后的附录有近三年的真题分析和难度系数。可以查一查每道题的难度系数,但是不要以难度系数为标准,而要以自己“确定”“拿不准”为标准。记住难度系数小于0.3的题,一般都看似简单,但是都事陷阱题,特别容易想当然。一共180道题,能够“确定”的题和“拿不准”的题应该保持在2:1;
(6)不可能把180道题的考点都回忆起来,所以考试时切忌求全;尤其乍看题时,容易犯蒙,先跳过去不做,等这一科的题做完再回来重做。尽量先回忆后分析,最后在蒙;
(7)其它选项都大概叙述,有一个是细节叙述则这个选项必错。最后,据说医学考研网是对于每个想要考研的医学生十分重要的网站,希望大家平时留意。
第四篇:考研政治重点内容 总结
一、马原
1、社会发展的动力。
①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力量。②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③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④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革命力量)。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自主性力量)。⑥社会革命(质变)和改革(量变)推动着社会发展。
2、真理和价值的关系(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
所谓真理原则,是指人类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追求和服从真理;所谓价值原则,是指人类必须按照自己的需求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创造和实现价值。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有区别的:①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②真理原则主要表明人的活动中的客观制约性,价值原则主要表明人的活动中的目的性;③真理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统一性,价值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多样性。真理和价值统一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之中。
3、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①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即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②促使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刺激生产力的发展。③促使商品生产者发生两极分化,形成经济活动中的优胜劣汰。
价值规律的实现方式:市场机制是价值规律实现其作用的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由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构成。其中,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4、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必要劳动时间不变,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工作日长度不变,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从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指个别资本家采用新技术提高企业个别劳动生产率,从而使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所产生的差额。
5、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的划分同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的划分的区别:
其一,划分的依据不同。固定资本、流动资本是根据生产资本之不同部分的价值转移方式的不同划分的;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是根据资本之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所起作用的不同划分的。
其二,划分的目的不同。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的划分,旨在说明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之周转速度的差别,这种差别可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产生影响;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的划分,旨在揭示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从而揭露资本家发家致富的秘密。
其三,划分的内容不同。固定资本属于不变资本的一部分,即作为劳动资料的那部分资本;流动资本则包括全部的可变资本和作为劳动对象的那一部分不变资本。换言之,不变资本包括全部的固定资本和作为劳动对象的那一部分流动资本;可变资本仅仅包括作为用于支付工人工资的那一部分流动资本。
6、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性是最根本的。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二、毛中特部分
1、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2、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3、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这是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群众观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讲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群众路线的又一重要内容。
4、分清敌友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领导权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国家政权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中国革命一切问题最基本的依据。5、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内容。1948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6、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帝反封建的人们在内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与新民主主义国体相适应的政体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7、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强调的是文化的民族内容和形式。这种文化是反对帝国主义奴化思想,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它是中华民族的,带有我们民族的特色,是以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它决不能和任何别的民族的帝国主义反动文化相结合,但并不排斥外国的进步文化,而是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科学的,强调的是科学的内容。它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同时,对于中国古代文化,要剔除其封建性的槽粕,吸取其民主性的精华,决不能无批判的兼收并蓄。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大众的,强调的是大众的方向。这种文化应该为全民族90%以上的工农大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是大众的因而也就是民主的。
8、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具有现实的可能性。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中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没有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广泛存在,这就为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提供了条件。由于中国是一个大国,革命力量大有回旋余地,而帝国主义国家的间接统治及其互相间的矛盾和斗争,造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和连绵不断的军阀混战,又使红色政权获得存在和发展的缝隙。这是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在中国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存在的地方,往往是在那些受过大革命影响、曾经有过高涨的革命群众运动的地方,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较好的群众基础。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又一重要的客观条件。而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原因和条件。
9、毛泽东在1939年《〈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总结了中国革命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伟大的工程”,逐步形成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作了集中概括:“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这些都是我们区别于前人的,依靠这三件,使我们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毛泽东思想的三大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10、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
第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
第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
第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1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必须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决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
12、民主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民主专政国体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统一。
第一,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第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第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也是当代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第四,民族区域自治是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第五,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价值取向。
第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第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第四,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14、党的十八大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第一,尊重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持的首要态度,要求人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感恩之情、报恩之意,尊重自然界的创造和存在,绝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
第二,顺应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要求人顺应自然的客观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
第三,保护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承担的重要责任,要求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向自然界索取生存发展之需的同时,呵护自然,回报自然,保护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把人类活动控制在自然能够承载的限度之内。
15、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我国对外交往活动的根本准则,是在外交工作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处理对外关系的根本依据。
第一,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第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是中国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高度地概括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应该得到认真遵循和切实履行。
第三,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在新形势下,我们要同广大发展中国家一道,抓住历史机遇,巩固传统友谊,深化全面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第四,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16、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第一,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前提和基础。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等方面一律平等,还包括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化和宗教信仰等。
第二,民族团结是维护国家统一、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根本保证。没有各民族的团结,就没有社会主义祖国的统一、稳定和繁荣。各民族的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
第三,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在新时期搞好民族工作,最重要的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科学文化事业。民族地区只有发展才能稳定,才能安定团结。
17、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把党建设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战略目标。
第一,所谓学习型政党,就是指能够形成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理念、机制、方法,使学习成为内在需求,从而更好地处理和解决面临的问题,不断增强生机活力的政党。
第二,所谓服务型政党,就是指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过程中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把服务人民作为执政的首要价值和核心任务,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政党。
第三,所谓创新型政党,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坚持一切从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把改革创新作为事业发展的推动力量,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精神状态的政党。
总之,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三者相辅相成,体现了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开拓进取精神。
三、史纲部分
1、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的特点:①有共同的革命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②有共同的革命组织形式——改组后的国民党;③有共同的革命纲领——新三民主义。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国民革命统一战线所不具有的新特点:第一,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第二,国共双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第三,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协商一致的具体的共同纲领。
3、辛亥革命、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
辛亥革命发生的原因:①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②清末“新政”的破产;③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推动。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①腐败的封建统治对农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②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③自然灾害严重。
4、关于维新派与守旧派、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辩论。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辩论及其实质:①要不要变法;②要不要实行君主立宪;③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辩论及其意义:①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这是论战的焦点;②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③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
意义: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界限,使人们认识到实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三民主义思想得到广泛传播,促进了革命力量壮大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5、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①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③传播了新的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④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改变。
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①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②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③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④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①推翻了清政府在中国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②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④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④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⑤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6、洋务运动失败、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①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②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垄断性)。③洋务运动具有腐朽性。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①不敢否定封建主义(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②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③脱离了人民群众。
7、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①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同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②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潮流。③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适宜的土壤,为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思想文化上的条件。
五四运动的重要意义:①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②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工人、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③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③发生在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伟大开端。
8、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和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①中国的民主革命必须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②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③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④中国共产党必须加强党的建设,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
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①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②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③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毛泽东同志当年提出的“两个务必”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思想意义和历史意义十分深远。1951年底到1952年10月,中国共产党在党政军机关开展以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为核心的一场大规模的“三反”群众性政治运动。
9、延安整风运动和1957年整风运动的内容。
延安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其中,反对主观主义是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
1957年《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指出在全党进行一次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
四、思修与法基部分
1、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第一,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主权、财富、民族发展和进步的基本载体是祖国的大好河山。
第二,爱自己的骨肉同胞。对自己骨肉同胞的爱,反映的是对整个民族利益共同体的自觉认同。民族利益是整体的利益、长远的利益,这种利益高于民族内部的、局部的、暂时的利益。
第三,爱祖国的灿烂文化。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群体意识的载体,常常被称为国家和民族的“胎记”,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基因”,是培养民族心理、民族个性、民族精神的“摇篮”,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
第四,爱自己的国家。爱祖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祖国的大好河山,自己的骨肉同胞,民族的灿烂文化,是同具体的国家相联系的。爱祖国就要心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就要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独立和富强、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贡献力量。
2、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紧密相连,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两者的有机统一,构成了中国精神的本质内涵,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3、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第一,平等原则。平等待人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前提。第二,诚信原则。诚信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保证。第三,宽容原则。宽容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必不可少的条件。第四,互助原则。互助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必然要求。
4、道德的主要功能是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其中,调节功能是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指引作用是法律最首要的作用。
5、爱岗敬业。反映的是从业人员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敬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勤奋努力,尽职尽责的道德操守。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
奉献社会。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树立奉献社会的职业精神,并通过兢兢业业的工作,自觉为社会和他人作贡献。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最高层次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目标指向。
6、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的措施。第一,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第二,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第三,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7、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8、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在阶级社会中,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首先,法律所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阶级意志,即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而不是个别统治者的意志,也不是统治者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其次,法律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并不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全部,而仅仅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那部分意志。统治阶级的意志还体现在国家政策、统治阶级的道德、最高统治者的言论等形式之中。
9、法律的运行。
第一,法律制定就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
第二,法律遵守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
第三,在广义上,法律执行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在狭义上,法律执行则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被称为行政执法。
第四,法律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10、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第一,平等权是公民实现其他权利的前提与基础。
第二,政治权利和自由是国家为公民直接参与政治活动提供的基本保障。
第三,人身自由是公民具体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实际享受其他权利的前提,也是保持和发展公民个性的必要条件。第四,社会经济权是指公民享有的经济生活和物质利益方面的权利,是公民实现其他权利的物质基础。
11、公平正义观念。
从法律运行的环节来看,法律公正包括立法公正和执法公正两个方面。立法公正是执法公正的前提。如果立法是不公正的,执法就很难做到公正。
从法律公正的内涵来看,法律公正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两个方面。
第五篇:西医考研经验
华西374分,我的中医考西医之路
总分 374 政治 75 英语 66 西医综合 233 顺利录取 尘埃落定。
从来没有想到,复试面试时,自己居然哭了,纸巾都没带,一直在用手擦眼泪。
当时老师的问题是,从一个国重的高中到二流的本科院校再到考华西,从中医考西医的感受
从没有想过会问这个问题,毫无准备。就把自己的感受真真切切的表达了出来,说了很久,一边说,眼泪忍不住一直往下掉。。
中医考西医真的不容易,写下此文,只是想与所有即将或准备考研的同学共勉,(一)关于中考西---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不可能的。
中医考西医,确实有太多的顾忌,一方面觉得中医就业前景似乎不太好。另一方面,又怕考西医综合太难,或被西医院校的老师歧视。也许是因为高中是国重,有着太多的光环。到大学时,自己内心真的有种落差感。犹豫过,迟疑过,最终坚定下来。告诉自己,没有什么是绝对不可能的。不试试,怎么知道自己不行呢?不要怕失败,因为我们年轻,这是最大的资本。高考对我来说是一次挫折,可人生真的很难一帆风顺,既然失败,我们必须要有接受现实的勇气,更要有改变现实的勇气。
(二)关于考研的准备--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
我在班上总成绩只是中等,只有第一年拿过奖学金,而且也只是三等。从确定考西医方向开始,我就不再关注奖学金,不再关注总成绩排名,因为那些都涉及到许多中医的课程的成绩。我中医的目标不高,通过考试就行。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把重心放在了西综的课程上。
因为来自中医院校,必须先过西综这关。生理,生化,病理,内科,外科。在学这些课程时,我去不同的班上听不同的老师讲过两到三遍。每个老师有不同的讲课思路和重点,觉得多听一遍的效果真的不错。到考研这一年,买了全套第七版的教材,贺银成的书,北医的书,第七版教材以及相关视频。西综知识点很杂,记了又忘,忘了又记,重复是关键。第一遍看书会很慢,不要紧,打下好的基础,以后每遍的复习会越来越快的。我习惯在学习之前列个复习计划,以一轮复习的时间为限,最常的计划是两个月,最短的大概一周。西综的知识点很杂很
散,总结是关键,比如各个科目中“最”的总结,重要的英文名词的总结,重要数据的总结,易错点总结,顺口溜总结(我个人喜欢编些顺口溜,觉得很有效)。
参考;贺银成的辅导讲义,同步练习,模拟题,北医强化题集,模拟题,贺银成的内外科,生理病理的视频,南方医科大 姜立的生化视频(贺的辅导班很贵。我是在网上买的相关光碟视频,那样便宜很多)
PS;今年反贺银成的现象确实有点明显,北医强化题集,我个人觉得不错,题量有点大,考点比较细,可以弥补贺考点遗漏的缺憾,但缺点是,答案有错,且答案没有解释。我觉得,就做错的题和有疑惑的题目马上翻书找答案的过程,本身就是加深印象的过程。北医模拟题,贺银成的模拟题,十二月做的。我习惯把选择题的答案写在另外张纸上,在书上标记错题番号,那样,可以方便第二遍做题或者看错题。
英语;我英语花的时间不是很多,关于英语复习,体会主要有三点;一。真题很重要。我没有做过一套模拟题,没有做过一篇真题以外的阅读。真题的研究主要包括了这几个过程。做真题,查单词词组,准确翻译出包括完型,阅读,新题型,翻译题型中每个句子(这点很重要)。二,背诵很重要。考研的真题阅读文章非常经典,用心去体会,抛开题目本身去感受文章,会有很多其他的收获。很多文章自己忍不住给背下来了。有的句子非常经典的,背下来,以后潜移默化里,就成为了自己的一部分。三,读英语很重要。作为一门语言,英语读出声来很重要。阅读,翻译,完型都可以读,我每天会读半个小时左右。
我英语前期花的时间主要在单词上,看了几遍单词(宫东风讲视频的单词我个人觉得不错,网上有下载),关于记单词的方法,因人而异,但有一点是真的,单词是基础,真的很重要,遗忘是正常的,没有什么是一劳永逸的。七八月开始,认真的研究每一篇的阅读,查单词,翻译,体会一篇文章,大致用了一个半小时。这个过程很慢,但进步是潜移默化的。
参考;张健的真题解析(黄皮书),这本书我主要是在看里面的翻译部分。新东方 王江涛的高分作文(我十一月开始用的)及其相应视频
政治;我是大纲出来后才正式开始看的。以大纲解析(红宝书)为核心。在网上买的强化班视频对着书看,看了两遍后,开始做题。任汝芬的序列。十二月的时候,上了个辅导班的冲刺班和强化班的现场授课班。感觉不错。我政治觉悟不高,老老实实的把任汝芬的题做了两遍,再加上认真对待辅导班发的讲义和勾划的重点。考研前的半个月,政治放在了核心地位,英语,西综都在给政治让步。
用了大量的时间背政治大题。回想起来,这种策略是正确的。此外,政治的时政部分不用太早看,到十一二月有相关的资料出来再看。
参考;八月到十一月;大纲解析(八月左右出版),任汝芬序列之 二,三,。十二月;肖秀荣的四套题,任汝芬最后四套题。
PS,关于辅导班,我个人建议报个十二月的冲刺班的现场班,政治方面的辅导机构,或多或少能把握住考研命题的大方向,强化班在网上找找视频来看。个人觉得这几个老师讲政治讲得非常好。哲学;张俊芳。毛中特;王向明。近代史;汪云生。
九,十月份时,辅导书籍满天飞,我买了太多。徐之明的,张俊芳的,小题狂做,陈先奎2000题,都买了,结果全部是新的。对这些书不做评价。只是想在此把教训告诉大家,政治买太多的参考书是浪费钱,好好做好一两本就够了。
(三)关于时间与精力--所谓舍得,就是有舍才有得
考研的这一年很特殊,得承受很多。静下心来复习真的很重要。放弃没必要的聚会,娱乐。一心一意做一事。人不可能同时得到太多,要所有得,必须要有所舍。人一辈子,执着于一件事情的时候不多,选择了考研,就把它当做其中的一件。
考研不只是脑力活,而且也是体力活,消耗很大,压力也不小。良好的身体是应对压力的保障。从大一开始到现在,我基本每天晚上都会慢跑将近一小时,考研期间也是如此,考研时,对我来说,慢跑是种很好的减压的方式。
关于感情,其实是最麻烦的事情,也是任何人在不同的时候都会遇到的。有人因为失恋考研,有人因为考研失恋,也有人因为考研,走到一起。之前已经有了稳定的感情,不要因为考研而轻易放弃;而对于考研期间发展新的感情,我个人建议最好持慎重态度。我去年一年也遇到过些人些事,彷徨过,纠结过,分心过,然而发现,真的很难平衡考研和感情,最终,选择了前者。义无反顾。
一句很有感触的话;
没有谁的心,会因为追逐梦想而受到伤害。
衷心的祝愿所有即将或准备考研的同学
在自己选择的路上,实现最初的梦想!
复试结束了,下决心写点什么,说说现在我对去年此时自己迷惑的问题的答案~
自我介绍先,女,来自山东某医学院,今年考上北医六院临床,初试成绩政英76、59,西综225,总分360,虽然不高,但对于我这个忘性极好记性极差的文学女青年来说,已经比较满意了~自认水星漂亮(注:智商高)的同学仅供参考~
先说说处在这个阶段的同学最容易存在的疑问~
1、如何安排复习,着重课本还是辅导书,书要看到多细,报不报辅导班,三门课如何安排等?
答:去年此时我也在各种思潮冲击下不知如何是好(实际从寒假介绍大概三月就开始了),当时丁香园硕博版(推荐)有个帖子,是让过来人说说自己的经验,很长,看完以后就觉得心里有了底~现在来说说我现在的答案~一般的复习(指不是课也不上习也不实的全日制复习的复习,即每天晚上即课余时间复习)现在就应该开始了。晚上不用太晚,我们当时大概10点到10点半吧~我们学校大四毕业才结束内外科教学,所以现在平时跟着上课,认真听讲(利用好上课时间可事半功倍,注意上课要动脑),下课把学的内容理解记忆就好了。但有的学校现在内外科课已经结了,就可以全面复习了。
复习不要太早用全力,因为人的肉身是有极限的,是会累的。复习也不要太晚,因为我们是先报后考,复习太慢11月报考时不易对自己有个客观评估,不是报高了被调被刷,就是报低了心中后悔~
课本还是辅导书?这是一个问题!这也是现在西综复习的两个主流派别(我自己总结的)。如何选择呢?西综内容之多绝不是单凭激情就能攻下的,无知者无畏,现在大部分同学都会制定目标是满分的复习计划,却没有正确充分的评估困难和自己的执行能力,这时就体现出方法的重要性~很多人会说,我们考西综就是拼谁坐的住对智力要求不高,但是为什么同样复习的很多人,一起实习一起吃饭一起复习,成绩确有差异,而且不是平时成绩好的考的高?实际上我要说,我们医学考研不是考智商(但记忆力强的人大占优势),也不是考谁坐得住(我的现实经验:坐一样长时间的考不一样的分,坐的长的可能考的少;考一样分的不一定花一样的力气,同样是369,其中一个大概花了另一个两倍的功夫),是考综合的能力,也就是素质!认识自己,评估自己,设定目标,选择方法,执行计划,困难时坚持,顺利时谨慎,每一时都根据情况微调,每一刻都又激情又实际,这才是成功之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