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校本研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19-05-14 14:36: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校校本研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校校本研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篇:学校校本研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富江乡学校校本研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知识日新月异的当下,教师只有不停充电,才能不断完善自我,胜任本职工作。校本研修是提升教师水平的有效途径,它的价值不是直接给教师多少结果,而是引发教师发现问题并通过探索、合作、交流、实践等一系列活动,最终促进教师自我学习、自我反思,从而学会研究、不断地实现自我价值,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现将我校校本研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反思如下:

一、目前,我校开展校本研修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教师参加校本研修的动力不足、认识模糊、重视不够在推进学校校本研修过程中,大部分教师能重视此项工作,率先垂范,认真进行自修反思,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研修,但仍有一部分教师没充分认识到校本研修过程中专业引领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草率地应付,结果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学习的资料都是一些流于形式的记录,缺乏开展活动的系统性,缺乏经验总结和理论的提升以及规律的探索,同时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开展校本研修的必要性认识模糊,以年龄结构偏大,身体有病为借口,对开展校本研修工作敷衍了事,尽管各项活动也开展了,但教师消极应对,只有活动的参与,没有活动的实效。

(二)校本教研真教假研,流于形式

校本研修的重要载体是课堂,因此以听课,评课、案例研究等为

抓手,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扎实有效开展校本教研是学校实施校本研修的重要形式,但是从目前我校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来看,比较普遍地存在下列情况:

1、交流合作的话题少

教学是实践的艺术,班级授课的教育质量取决于教师间的合作。校本教研的话题应该集中在教师的交流与合作上,而我们观察到的教研现状是:形式大于内容,教师间互动交流很少,表现出的问题可以概括为:“真教假研”。大部分教师都认真地执行“人均一台戏”,教师只注重自己的发挥,忘却了课堂是学生学习、交流的平台,导致

学生是为了配合教师去完成任务。

2、问题解决式的研修少

校本教研必须紧密联系学校的实际情况,从教师的课堂起步,实实在在去解决教学问题,而目前我校真正解决问题的研修寥寥无几,比如有时一节公开课能够参与课堂活动的学生没有几个人,绝大多数

都是集体回答教师的问题,几乎没有思考的时间,学生被动式学习,教师不敢让学生大胆地去发表自己的思维过程,同时在研讨时大多教

师都是敷衍了事,没有主见,没有真正地参与,往往观摩课后既使出

现一些问题,也不从如何解决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入手去进行研讨,使教学问题得不到真正解决。

3、把握课程目标的研修少

课程目标是我们开展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不

断加深对课程目标的理解是教师教研中的重要内容,但是我们看到的却是:教师仅着眼于课堂目标,而忽视课程目标的探索和把握,也就

是说教师的都是重结果轻过程,如何在课堂上落实和执行教学目标、教师们都很少考虑这个问题,更不用提把课程目标作为研修的主题

了。

二、推进校本研修的应对策略

(一)校本研修的推进呼唤校本研修制度的有效落实。

1、建立领导参与研修制度,领导和教师一同参加学习,参与活动,接受考核,利用领导的凝心聚力带动校本研修的健康发展。

2、建立校本研修制

度,规范各学科的教研活动,要求各学科组、备课组不但要有教研活

动计划而且要认真记录每一次活动情况,并对各组活动情况每学期都

要组织评比。

3、建立校本研修制度,强化过程管理,引导教师树立

“问题即课题,工作即研究,发展即成果”的研究意识。

4、评估奖

惩制度,及时掌握教师参加研修活动情况,并把参与情况和质量纳入教师个人业务档案,并作为学校对教师年度考核、评先晋级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鼓励和鞭策广大教师参加校本研修。

(二)调动教师进行“校本研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我校教师“校本研修”的积极性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教师本身的问题,也有学校管理的问题。该怎么办呢?我们认为:

首先,作为学校领导要引导教师主动参与到“校本研修”工作

中去,给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研修氛围,这是提高教师积极主动参与“校本研修”的前提。

其次,我们觉得还要对本校教师现有水平进行准确的定位,分析,结合教师的个性特点进行。哪些教师的科研水平高一些,哪些教师

科研水平稍差一些,哪些教师主动一些、积极一些等等。这样让好一点的教师先搞起来,然后带动其他教师,为他们搭建发展的平台,激

励这些教师快速发展。同时,要想提高教师的“校本研修”积极性,激励机制是必不可少的,要用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科研兴趣。一是精神

鼓励。学校领导就对他们进行了鼓励、表扬,让他们的精神得到安慰,有成就感,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觉得自己还是可以的。教师有论文发

表或获奖时,领导就在全体教师会上表扬并及时公示出来,让全体教

师都知道谁干了什么又获得了什么荣誉,这样,抓准了每位教师的心

理,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参与到“校本研修”中来。

三是物质鼓励。精神鼓励不可少,物质鼓励也重要。

(三)校本研修需要专业引领。校本研修是指教育者基于学校教学的需要,从学校实际出发,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进行的教学与培训,这种研修活动具有群体互动性,实践反思性和专业引领性的特点。校

本研修尽管立足学校,但仍需要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这正是农

村中小学所缺失的,因此需要依靠教师进修学校,聘请专家给予支持和帮助,只有不断补充“源头活水”,校本研修才能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二篇:校本研修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校本研修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校本研修工作是新课程改革的基础和推动力,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影响,也存在存在一些新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一)校本研修的发展极不平衡

在区域校本研修推进过程中,学校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为资源建设和利用情况的差异、活动开展的差异、文化建设的差异,尤其是研修文化建设的差异。校际差异已成为区域性校本研修制度建设深入发展的瓶颈。部分学校只是停留在一种说教和形式上。同样那么几节教研课,同样那么几次说课,论坛,冠之以“校本”似乎就是在搞校本研修,而实际上校本研修只成为一句时尚的口头语。

(二)教师参加校本研修活动积极性有待提高

教师们认识到将自己在课堂中碰到教学问题和同事们一起讨论研究对自己的帮助很大,但参加校本研修活动积极性不高。原因有以下三方面:

1.缺乏必要的理论学习。校际之间的交流合作和专业引领,使得问题得不到真正的解决。

2.研修活动有随意性,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全局性。教师无法积极准备,只能把自己放在“圈” 外,听从学校的安排,从而导致教师主动参与性不强。3.学校校本研修机制不健全。

(三)普遍缺少问题解决式的研修活动

一些学校的校本研修仍停留在抄笔记、听报告、写案例这样的层面,研修活动主题不明确,缺乏有效性、针对性。

(四)不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

学校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形式多样的校本研修活动,但缺乏开展活动的系统性,缺乏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和规律的探索。

二、对策与建议

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我们提出如下对策:

(一)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区专业研修机构等专业支持部门和各类学校在缩小差异方面应起不同作用

区教育行政管理部要门充分运用教育督导、专项调研等方法进行过程监控,并责成有关职能科室会同区进修学校就教师专业化程度、课堂教学水平等制订相应标准,作为考核学校和校长的重要内容。

区级研修机构加强对校本研修的指导。应全面整合教研、师干训、科研、德研、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等专业科室力量,与学校校长和教师组成合作伙伴,共同探索和实践符合不同类型学校的校本研修模式。

学校应着眼于本校实际,从提升品牌、改变薄弱学校、教师迅速成长等方面明确发展目标,逐步形成以教学研究为中心的学校教学运作机制,形成学校的特色文化。

(二)探索多种形式的专业引领运行机制和运作模式

建立校内专业引领制度。学校应充分发挥学校内部的教育智慧,鼓励有一定的专业意识、专业水平、专业精神和专业威望的教师主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在工作推进过程中逐步发现和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充实校本研究的基本力量,储备后续资源。

挖掘区域专业引领力量。学校应重视与周边学校的合作、交流,尤其单班年级的小学校及体、音、美、社会、自然等小学科的教师,更要利用区内、外专家引领资源。经常邀请教育教学专业研究人员、专家、教授、名校校长、优秀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到校为老师们析疑解惑,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三)重视校本研修文化氛围的建设

首先,在校本教研中要构建教师群体合作的学习文化。如通过有效激发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构建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对话环境,探索建立合理的互助团队等手段创设有利于教师合作的文化氛围。

其次,在校本教研中要创设平等协作互动的专业引领文化。如专业人员在与教师平等的交流、研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与教师的倾听、理解、协商、研讨中,鼓励、引导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加强网络资源建设,实现教师专业超时空发展

利用网络资源快捷、共享、开放、互动优势解决工学矛盾,满足教师培训学习的多元化、个性化需要,目前我区中小学各学科教研网和继续教育网页不断完善,为教师提供了以师德修养、现代教育理论、学科专业知识、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教师心理调适等多种内容构成的菜单式综合素质课程体系。教师可以通过BBS、UC、QQ、教师博客等方式实现与省市专家、同行零距离交流互动,反思提高。07年,我们加入了全国中小学继续教育网,借助强大的资源、技术支持进行骨干教师培训,在全国网络环境下打造自己的名优教师。

我们在校本研修工作中会不断遇到新问题,新困惑,但只要我们不断反思、与时俱进、积极应对,就会为教师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终身发展、和谐发展提供良好的学习、发展环境。

第三篇:农村中小学教师开展校本研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农村小学教师开展校本研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李中才 说全小学

摘要: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农村中小学在开展校本研修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学校领导和教师认识模糊,重视不够;校本教研真教假研,流于形式,校本研究难以发挥先导作用。上述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整合教科研和培训资源,推进校本研修制度的有效落实;推进校本研修应循序渐进,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切勿急躁冒进。同时校本研修更需要专业引领。

关键词:校本研修 校本教研 对策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要有好的学校,先要有好的老师”。如何才能成为好的教师,在知识日新月异的当今,教师只有不停充电,才能不断完善,不能只做一名教书匠,要会“教”更要会“研”,校本教研是一种文化,它的价值不是直接给教师多少结果,而是引发教师发现问题并通过探索、合作、交流、实践等一系列活动,最终促进教师自我学习、自我反思,从而学会研究、不断地实现自我价值,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以学校为依托实现教研价值,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以校校合作或教研片为“主阵地”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但在农村中小学开展校本研修中,最突出的问题还是“穿新鞋走老路”视校本研修为包袱。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措施,不断完善校本研修工作机制。

一、目前,农村中小学开展校本研修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领导和教师认识模糊、重视不够

在推进农村中学校本研修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校领导重视此项工作,率先垂范,认真组织教师自修反思,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研修,但仍有一部分学校领导没充分认识到校本研修过程中专业引领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草率地将工作布置,结果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学校的资料都是一些流于形式的记录,缺乏开展活动的系统性,缺乏经验总结和理论的提升以及规律的探索,同时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校长,对开展校本研修的必要性认识模糊,以教师年龄结构偏大,专家匮乏为借口,对开展校本研修工作敷衍了事,尽管各项活动也开展了,但教师消极应对,只有活动的载体,没有活动的实效。

(二)校本教研真教假研,流于形式

校本研修的重要载体是课堂,因此以听课,评课、案例研究等为抓手,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扎实有效开展校本教研是学校实施校本研修的重要形式,但是从目前农村中小学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来看,比较普遍地存在下列情况:

1、交流合作的话题少

教学是实践的艺术,班级授课的教育质量取决于教师间的合作。校本教研的话题应该集中在教师的交流与合作上,而我们观察到的教研现状是:在内容上往往是政策、会议纲要式的“传达”,标准的“灌输式”,领导部署和专家指导的声音很多,教师间互动交流很少,表现出的问题可以概括为:“真教假研”。大部分学校都认真地执行“人均一台戏”,对课堂上出现的一些问题没有给予解决,导致教研结果一无所获;能教不研,教好份内事,越教越死抠知识;愿教不愿研、越教问题越多,甚至越来越厌教,导致许多学校的老师都上统一模式的公开课,这样只能是机械性的模仿,更别提“同课异构”,会教不会研,视野只有课本、对新教材、新学生越教越不会教,教师只注重自己的发挥,忘却了课堂是学生学习、交流的平台,导致学生是为了配合教师去完成任务。

2、问题解决式的研修少

校本教研必须紧密联系农村中小学的实际情况,从教师的课堂起步,从教学新问题入手,从具体操作策略着眼,从师生主体的生命意义出发,尊重教师与学生个性,课堂与教学的真实情境,边教、边研、边修,而农村中小学校本教研现状,使其真正解决问题的研修寥寥无几,比如有时一节公开课能够参与课堂活动的学生没有几个人,绝大多数都是集体回答教师的问题,几乎没有思考的时间,学生被动式学习,教师不敢让学生大胆地去发表自己的思维过程,导致学生的能力越来越差,同时在研讨时大多教师都是敷衍了事,没有主见,没有真正地参与,往往观摩课后既使出现一些问题,也不从如何解决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入手去进行研讨,这也是目前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教研的真实写照。

3、把握课程目标的研修少

课程目标是我们开展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不断加深对课程目标的理解是教师教研中的重要内容,但是我们看到的却是:教师仅着眼于课堂目标,而忽视课程目标的探索和把握,也就是说教师的都是重结果轻过程,如何在课堂上落实和执行教学目标、教师们都很少考虑这个问题,更不用提把课程目标作为研修的主题了。

(三)校本研修中难以发挥专业引领作用

“科研兴师、科研兴校”是很多农村中小学校的办学理念、深入的教研活动,浓郁的研究气氛,对广大教师全面领会新课标精神,正确把握教育科研,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当前农村中小学在开展校本研修中存在一些现象,致使科研中的专业引领作用难以发挥。

1、重动作,轻内容

教育科研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窗口,各级教育主要部门都普遍重视,但是农村中小学很多课题只是为了评优、评先、晋级,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而且科研选题“跟从”别人的多,加以创新的少,立足“校本”、“师本”的更少,立项没有从课堂教育矛盾冲突中选题,没有成功的经验为依托,更别提前期的调研了。

2、重成果,轻过程

教育科研的实施是一个从假设到验证,再到推广,或者是调查研究,经验概括实施推广的过程,它追求的是实践中的探索,注重的是过程中的实效,但是一些农村中小学开展的科研活动,都存在追求形式的多,注重过程的少,主要表现在:①重视“方案”和“报告”的撰写,而忽视实施过程的历练。方案和报告写得详之又详,尽善尽美,而具体操作过程避重就轻,蜻蜓点水应付检查验收;②重视开题及结题时的“轰动效应”,而无视实施过程的“厚积薄发”,大量研究工作往往被搁置一边,过程中的问题被淡化,过程中的各项活动被看成是为了结题的准备活动和材料的收集整理。

3、重展示,轻推广

课题研究是校本研修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的目的是为了积淀经验,形成反思,提升理念,形成规律,并加以总结,推广,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但是一些学校急于展示,一些好的课题还没有来得及深入研究和推广,便急于结题,并不惜花费大量的财力和精力,进行所谓成果公开展示,论文结集出版,导致教师才摸出点头绪,在自己的教学实践开始尝试,却不得不因为不合时宜而中断,将摸索到的一些经验甩到一边,投入到所谓的新的研究中去,这样的课题研究,既浪费了大量的优质教学资源,也没给教师带来有价值的收获,可谓得不偿失。

二、农村中学推进校本研修的应对策略

每一个教育者既要有自己的教育理想,也要面对教育现实,我们正是在理想和现实中寻找契合点,几年来的校本研修与实践,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入的思考。

(一)如何进一步整合教科研和培训资源,真正进行校本研修还需要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大家的共同努力。

目前各县市区教研工作在教研室,校本研修由教师进修学校负责实施,这种各自为政,导致多头管理,效率不高,甚至相互牵制,很多中小学都无所适从,只能以教研代研修,但通过备好课、上好课、评好课、命好题,几个专题的校本研修,我们相信真正的校本研修必将成为学校教育发展一个新的增长点。

(二)校本研修的推进呼唤校本研修制度的有效落实。教师的发展首先需要经历一个过程,教师对校本研修制度的认可,也有一个过程,因此这就呼吁学校校本研修制度必须有效落实,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对所有教师要以制度给予约束,鼓励和鞭策广大教师参加校本研修。

(三)推进校本研修应循序渐进,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切忌急躁冒进。校本研修的实施方案必须让教师感到实在、实用,并切实可行,避免热情过后仍走老路。或者轰轰烈烈开始,马马虎虎收场,为此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明确职责:校长是第一责任,是校本研修工作的策划、督导;教科室负责本校校本研修活动的具体实施,制定研修计划,建立研修指导小组,安排研修活动;学科组、课题组是学校开展研修活动的基本单位,组内形成具体的专业发展计划和研修目标,组内成员共同学习反思,共同备课,互相听课,互相带动,互相支持,共同研究教学问题,共同研究校本课题,研修指导小组起专业引领的作用,强化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

2、制定计划。结合本校实际,发挥学校优势资源制定富有本校特色的研修计划及培训方案。

3、建立制度。①建立领导参与研修制度,领导和教师一同参加学习,参与活动,接受考核,利用领导的凝心聚力带动校本研修的健康发展。②建立校本研修制度,规范各学科的教研活动,要求各学科组、备课组不但要有教研活动计划而且要认真记录每一次活动情况,并对各组活动情况每学期都要组织评比。③建立校本研修制度,强化过程管理,引导教师树立“问题即课题,工作即研究,发展即成果”的研究意识。④评估奖惩制度,及时掌握教师参加研修活动情况,并把参与情况和质量纳入教师个人业务档案,并作为学校对教师考核、评先晋级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

三、校本研修需要专业引领

校本研修是指教育者基于学校教学的需要,从学校实际出发,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进行的教学与培训,这种研修活动具有群体互动性,实践反思性和专业引领性的特点。校本研修尽管立足学校,但仍需要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这正是农村中小学所缺失的,因此需要通过教师进修学校和教研室携手共同努力,聘请专家给予支持和帮助,只有不断补充“源头活水”,校本研修才能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美] Thomas R.Guskey 著; 张英,等 译.《师专业发展评价》中国轻工出版社,2005.02.01 [2]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10

[3]贺永旺 胡庆芳 陈向青.《升教师教学实施能力》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6 [4] 郭元祥.《教师的20项修炼》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 [5](美)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2.1

第四篇:农村小学开展校本研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小学开展校本研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教学研修

------河南省新密市教师进修学校周卫东

【内容摘要】 农村小学开展校本研修能有效减轻教师负担,缓解工学矛盾,提高培训效益。但农村小学在开展校本研修中,存在以下问题:学校领导和教师认识模糊,重视不够;校本教研真教假研,流于形式;校本研究难以发挥先导作用。上述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措施:1.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调动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积极性;

2、建立健全学校的校本研修网络;

3、切实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

4、增强教师团体协作的意识;

5、积极争取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指导,从而不断完善农村小学校本研修工作机制。

【关键词】校本研修校本教研校本研究

以教师任职学校为“主阵地”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农村小学开展校本研修在改善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师能力素质和学校办学质量的同时,有效减轻了教师负担,缓解了工学矛盾,提高了培训效益,受到了农村教师的普遍欢迎。但是农村小学在开展校本研修中,存在较多的问题,这直接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措施,不断完善校本研修工作机制。

一、目前农村小学开展校本研修存在的问题

1、学校领导和教师认识模糊,重视不够

在推进农村小学校本研修中,我们发现有一些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此项工作,率先垂范,认真组织教师自修反思,合作交流,积极参与开展的各项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激发了教师参与研修的积极性。但也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校长,对开展校本研修的必要性认识模糊,借口教师教学任务重,教师研究能力薄弱,专家匮乏而对此项工作敷衍了事,各项活动尽管也开展了,教师消极应对,仅有活动的形式,没有活动的实效。

2、校本教研真教假研,流于形式

校本研修的重要载体是课堂,因此以听课、评课、案例研究等为抓手,以课为切入点,扎实有效开展校本教研是各学校实施校本研修的重要形式。但是从目前农村小学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来看,比较普遍地存在下列情况:

⑴交流合作的话题少

教学是实践的艺术,班级授课的教育质量取决于教师间的合作,校本教研的话题应该集中在教师的交流与合作上。然而我们观察到的教研现状却是:在内容上往往是政策、会议的“传达式”,“纲要、标准”的“灌输式”,组长部署和专家指导的声音很多,教师间互动交流很少,表现出的教师问题可以概括为:真教假研,教研回来一无所获;能教不研,教为份内事,越教越死抠知识;愿教不愿研,越教问题越多,甚至越来越厌教;会教不会研,视野只有课本,对新教材、新学生越教越不会教„„

⑵关注课堂教学的实境少

校本教研着眼并解决课堂与教学情境性、复杂性、有限性的问题,才能帮助教师在“过程中”真实成长,所以,教研不能脱离课堂和教学实境。但是,我们所看到的却是:教研或在课程层面上“引经据典”,或作课教师与专家演“双簧”,或教师也脱离“自我”而“附庸风雅”。结果,脱离课堂、脱离教师、脱离学生。

⑶问题解决的研修少

校本教研必须紧密联系任职学校实际,从教师的课堂起步,从教学新问题入手,从具体操作策略着眼,从师生主体的生命意义出发,尊重教师与学生个性,承认课堂与教学的真实情境,边教边研边修。而农村小学校本教研现状,决定其真正解决问题的研修寥寥无几。⑷把握课程目标的研修少

课程目标是我们开展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不断加深对课程目标的理解是教师教研中的重要内容。九年一贯的内在优势在于课程目标的内在重组,但是我们看到的却是:教师仅着眼于课堂目标,而忽视课程目标的探究和把握。

3、校本研究难以发挥先导作用

“科研兴师”、“科研兴校”是很多农村小学的办学理念。深入的研究活动,浓郁的研究气氛,对广大教师全面领会新课标精神,正确把握教育科研方向,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当前农村学校在开展校本研究中存在一些现象,却是科研的先导作用难以发挥。

⑴重功利,轻内需

教育科研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窗口,各级领导普遍比较重视。于是,围绕上级有关部门制定的课题规划,各级各类学校纷纷行动,出现了“校校有课题,人人搞研究”的局面。但是,农村小学很多课题只是为了评优、评先进,还有是教师为了评职称所立的,带有明显的急功近利的色彩。而且科研选题“跟从”别人的多,加以创新的少,立足“校本”、“师本”的更少,立项缺少上级部门的指导,没有从教育面临的实际问题着手,没有从课堂教育矛盾冲突中选题,没有成功的经验为依托。

⑵重成果,轻过程

教育科研的实施,是一个从假设到验证、再到推广,或者是调查研究、经验概括、实施推广的过程。它追求的是实践中的探索,注重的是过程中的实效。但是,一些农村小学开展的科研活动,却存在追求“形式”的多,注重过程的少,主要表现是:①重视“方案”和“报告”的撰写,而忽视实施过程的历练,方案和报告写得详之又详,尽善尽美,而具体操作过程避重就轻,蜻蜓点水;②重视开题及结题时的“轰动效应”,而无视实施过程的厚积薄发,大量研究工作往往被搁置一边。

⑶重展示,轻推广

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积淀经验、形成反思,提升理念,形成规律,并加以总结、推广,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但是一些学校急于展示,一些好的课题还没有来得及深入研究和推广,便急于结题,并不惜花费大量的财力和精力,进行成果公开展示、论文结集出版,导致教师们刚刚摸出头绪,刚刚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尝试,却不得不因为不合时宜而中断,投入到所谓的新的研究中去。这样的课题研究,既浪费了大量的优质教学资源,又打击了许多教师的教科研积极性可谓得不偿失。

二、农村小学推进校本研修的应对措施

1.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调动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积极性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关键因素,也是学校教育持续改进最深刻的变革力量。教师本身的发展,不但是学校教育力量的基本保证,更是学校教育内涵不断提升的动力之源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农村小学教师多数为民办教师转正过来的,尽管经过培训,学历基本上都合格了,但质量偏低,素质和能力与实施新课程的要求不相适应。面对激烈的竞争,农村小学教师迫切希望提升自己的素质,然而仅靠教师培训部门几次集中性培训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新的教育理念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观念、体现在教师个性化的教学实践中才具有现实意义。农村小学认真组织开展校本研修活动,立足本校,充分发挥教师的团体智慧,创设教师间相互关爱与合作、相互切磋与交流的氛围,培育崇尚反思、学习、实践、研究的文化,就可以有效激发教师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为实施新课程创造一个良好的平台,为教师的主动发展和专业成长提供有利条件,使学校真正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地方。

农村小学校长要充分认识开展校本研修的重要意义,并要通过组织贯彻各级会议精神、分析本校现状和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介绍教师成长的典型经验、建立保障制度与激励措施、自身的率先垂范调动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积极性。

2、建立健全学校的校本研修网络

构建校长负总责,教务处、教科室等职能部门实施具体管理,依托各学科教研组、各课题组的农村小学校本研修网络,是学校顺利开展校本研修活动的重要保障。要建立健全校本研修制度,规范地开展校本研修活动,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明确职责。小学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是校本研修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负责本校校本研修工作的策划、督导与评估;教务处、教科室负责本校校本研修活动的具体实施,制定研修计划、建立学校专家小组、安排研修活动;学科教研组、课题组是学校开展研修活动的基本单位,组内形成具体的专业发展计划和研修目标,组内成员共同学习反思、共同备课、互相听课、互相带动、互相支持,共同研究教学问题,共同研究校本课题;专家小组起专业引领的作用,强化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2)制定计划。结合学校实际,发挥学校资源优势制定了富有本校特色的研修计划,研修计划应包括校本研修的目标、内容、时间、对象、方式、考核办法、激励机制、评估机制和支持措施等项目和具体培训方案。(3)建立制度。①建立领导参与研修制度,领导和教师一样参加学习、参与活动、接受考核,利用领导威信和管理凝聚力带动校本研修的健康发展;②建立校本教研制度,规范各学科的教研活动,要求各学科组、备课组不但要有教研活动计划,而且要认真记录每一次备课讨论活动情况、听课评课活动情况、教学反思情况。对各组的教研活动情况每学期都要组织评比;③建立校本研究制度,强化过程管理,引导教师树立“问题即课题、工作即研究、发展即成果”的研究意识;④评估奖惩制度,及时掌握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情况,并把参与情况和质量纳入教师个人业务考评,并作为学校对教师考核、评先表优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并尽可能地为教师提供经济上的资助。

3、切实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

专家认为,以校为本的研究,还要充分发挥教师个人参与研究的积极性。教师要养成学习与反思的习惯,增强自主研究的意识,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把日常的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那么如何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研究意识,使校本研究成为其内在的需要?我认为首先要让教师体验到校本研究的价值所在。有些教师对校本研究有些偏见,认为研究充满神秘感,似乎高不可攀,难以弄清平时写论文与研究之间的关系,认为撰写论文就是研究活动本身,结果重论文写作,不重论文写作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实际活动过程,这是很可惜的,也是功利性太强的一种表现,因为他们更关注论文能否发表或得奖,而不注重其实际价值或学术价值,这也使得一些教师对校本研究本身的价值产生了怀疑。要让教师充分感受到校本研究的价值,须做到以下几点:一要对教师有实际作用。校本研究必须要有实效性,研究的问题应该是来源于课堂,运用于课堂,应该能为教师解决一些课堂中经常会碰到的问题。二要能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帮助教师成为一名研究者,学会如何进行自我反思,促使教师能够站得更高、更远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教学,从而有可能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思考教育教学问题。三要能够增强教师的求知欲。让教师通过参加校本研究,能指导教师掌握一些常用的研究方法,比如观察法、问卷法、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等有效的研究工具,提高研究能力,在研究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利用这些研究工具,提高研究能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这将会大大激发教师参与校本研究的参与意识与积极性。

4、增强教师团体协作的意识

“一堆沙子相互独立只不过是一堆散沙,而与水泥合作会变得坚硬无比。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唯有与同行、家长、学生之间进行广泛的合作。”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几乎每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都包含有合作交流这一要求。同样的在校本研修过程中,除了要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个人研究意识外,也要特别强调教师集体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成功的经验。学校要形成有效的对话机制,为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和专题研讨提供操作平台,倡导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研修氛围。

5、积极争取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指导

在校本研修过程中,学校要积极主动地争取专业研究人员(教育专家、教研员、科研员、名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支持与指导。从目前情况看,教育专家、大学教师与小学教师之间进行合作研究的裂痕十分突出,小学教师尤其是农村小学教师很少有机会与专业研究者之间就教育实践中问题共同探究,教育专家对小学教育实践的理论支持作用还远没有发挥出来;研修员虽然与农村小学教育密切联系,但研修员面对的往往是几十所、上百所学

校,深入到学校和教师共同研究,在时间、能力、条件等方面客观上也存在一些困难。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建立一支由教育专家(课程理论专家、学科教学专家、大学教师)、研修员(县级教师培训中心和乡镇中心校的教研员、科研员)、学校专家(名教师、骨干教师)组成的三级校本研修专家指导队伍,依靠专家引领,推进校本研修。农村小学在推进校本研修中存在的问题,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客观方面:校本研修实验在河南省尚处于探索阶段,理论和实践都不成熟,组织管理还亟待加强;农村小学教师素质整体偏低,教学负担较重,骨干教师、名教师、学科带头人比较缺乏。主观方面: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严重滞后,教师和学校领导对开展校本研修的重要性和意义认识还不深刻。万事开头难!农村小学开展校本研修还处于探究摸索阶段,我们坚信,只要我们以校为本,扎实开展研修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改进完善,终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该文在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项目暨新课程师资培训课题 第五届年会优秀成果评审中获一等奖)

第五篇: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何为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一个外来语,最先出现于英、美等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校本(school-based)”的含义是什么?从英文字面来理解,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郑金洲在《走向校本》中这样解释:所谓校本,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是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在学校中,是指要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即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的人来解决,要经过学校校长、教师的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诸种方案要在学校中加以有效实施。

校本课程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在我国,校本课程是在学校本土生成的,既能体现各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特别需要和本校的资源优势,又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的一种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

按照现代课程分类理论来考察,校本课程并不是一种课程类型,而是属于课程管理方面的一个范畴,是正在形成之中的同我国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一个组成部分,即中小学新课程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长期以来,中国一直采用国家 统一的课程设置,全国中小学基本上沿用一个教学计划、一套教学大纲和一套教材,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中国课程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1996年原国家教委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规定,学校应该“合理设置本学校的任选课和活动课 ”。近年来,课程多样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快,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国家根据教育目标规划课程计划,按照这一计划制定必修课的课程标准,把选修课的决策权交给地方和学校,并颁发了与之相配套的《地方和学校课程开发指南》,旨在建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管理政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按照新课程计划,学校和地方课程占总课时数的10%至12%。这就意味着学校课程将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部分组成。这一决策的实施,改变了“校校同课程、师师同教案、生生同书本”的局面。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是针对国家课程开发,以学校为基地进行地方性、特色性等课程的开发,实现课程决策民主化。国家在做课程计划时把一部分权力下放给学校,强调学校、地方一级的课程运作,主张学校的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社区代表等参与课程的决策。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课程管理的组成部分,它需要有领导的支持,专家的指导,教师的努力和参与,需要得到全社会的理解、支持和评价。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决定的课程,它的开发主体是教师。教师可以与专家合作,但不是专家编写教材,由教师用。教师开发课程的模式是实践-评估-开发,教师在实践中,对自己所面对的情景进行分析,对学生的需要做出评估,确定目标,选择与组织内容,决定实施与评价的方式。总体上说,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主要有四个阶段:

(1)需要评估。需要评估是设计校本课程时首先必须要做的研究性工作。主要涉及明确学校的培养目标,评估学校的发展需要,评价学校及社区发展的需求,分析学校与社区的课程资源等。

(2)确定目标。确定目标是学校对校本课程所做出的价值定位。它是在分析与研究需要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的审议,确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制定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等。

(3)组织与实施。组织与实施是学校为实现校本课程目标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课程结构,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申报课程。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对教师申报的课程进行审议。审议通过后,编入《学生选修课目录与课程介绍》。学生根据自己的志愿选课,选课人数达到一定的数量后,才准许开课。在此基础上,学校形成一份完整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教师在课程实施之后或过程中,写自己承担课程的《课程纲要》(教师用的材料)。

(4)评价。评价是指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一系列价值判断活动,它包括《课程纲要》的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教师课程实施过程评定以及《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评价与改进建议等。评价的结果向有关人员或社会公布。

校本课程的优势及其开发的意义

国家课程因其自身的特点与局限,没有、也不可能充分考虑各地方、各学校的实际;更不可能照顾众多学习者的认知背景及其学习特点;更无力在学法指导与策略教学方面采取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措施。这恰恰是校本课程的优势极其开发的意义所在,也是当今时代赋予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它有以下几方面好处: 1.教师的积极参与 ;

2.考虑学生的认知背景与需要 ;

3.学校的主客观条件及其所处社区的经济与文化水平;

4.凸现学校自身特色。

开发校本课程,其意义不仅在于改变自上而下的长周期课程开发模式,使课程迅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建立一种以学校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教师)和受教育者(学生)为本位、为主体的课程开发决策机制,使课程具有多层次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能力。

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中国新课改的教育形势下,校本课程也逐渐成为了新课改的重点。但是在各中小学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问题,主要有:

一、教师的课程观念亟需更新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和长期以来实行中央统一的单一课程体制,学校及教师的课程观念未能发生根本性改变,学校、教师和学生都过分依赖和迷信统编的教科书,仍习惯于完全执行指令性的课程计划,陷于陈旧的课程思想习惯性之中。教师的课程意识淡薄,对校本课程的涵义一知半解,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不到位,课程开发能力欠缺。据调查,目前许多学校在校教师中知道校本课程含义的不超过 50%,他们认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只是那些有专长教师的事情。不少教师把校本课程看得很神秘,其实,许多学校已开设的选修课、活动课就具有校本课程的性质,只是学校和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还处于无意识状态罢了。也就是说,许多学校往往有校本课程之“实”,而无校本课程之“名”。校本课程是开放的、多种多样的,如研究型课程、自愿报名开设的体育课选修(乒乓球、篮球等)、外籍教师开设的口语课等其实都是校本课程。这种传统思想上的习惯势力与校本课程的现实需求之间存在的强大的反差和深刻矛盾,将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带来观念、制度层面上的阻力。如何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将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教师的知识和技能准备有待进一步加强

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具有关于课程建设的基础知识和经验、课程问题意识、课程改革意识以及课程开发意识。但由于绝大多数教师原来所学的教育学是没有课程论的教育学,而且长期以来我们推行的是国家课程,教师基本上没有学习过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和方法,更少有过课程开发实践的训练。为此,面临突然到来的课程开发任务,教师没有充分的课程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准备。加上校本课程在全国各地刚刚起步,对于校本课程开发、评价体系等问题还处于摸索阶段,还没有成型的和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模式,因而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难免存在一些偏差。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如何不断强化学校和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学校教师、领导的课程开发技术,使之有课程改革的正确意识,有课程改革的愿望和动力,有开发校本课程所必要的知识、技术和能力,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条件。

三、缺乏课程专家的指导

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课程开发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是课程开发走向科学、规范、完善、发展的瓶颈。

四、忽视学生需求,盲目进行开发

校本课程的开发属于课程的生成过程,这个过程是自下而上的构建,而不是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的落实。这种构建过程必须最大程度地尊重每个个体的需求和选择,然而学校往往为“开发”而“开发”,缺乏调查研究个体需求和整合校内课程资源的思想意识。这就导致了所开发的校本课程不是按学生兴趣特长而开设,而是按教师“特长”来开设,教材编写往往是“师自为本”,谁有特长谁来开,学生围绕教师转,而为了修满学分,不少学生不得不被迫选修某一课程,按这种思路开发出来的校本课程不能完全贴近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也失去了开发校本课程的意义。有的学校还强行“摊派”,要求每位教师必须承担一门任选课或活动课的教学任务,这种做法严重影响了校本课程的质量。

五、缺乏强有力的校内、校外的大力支持。

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良好的校内沟通、给教师足够的自由时间和空间、良好的计划组织、可用的教育资源方面的信息、外部参照系、课程理论与技术指导等资源,为教师尽快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做好条件上的支持和准备。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课程开发中面临的一个难题就是能够用于支持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资源不多,有的学校的现有设施、经费投入上还是比较紧张的,对校本课程的设计实施等存在一定的制约,造成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捉襟见肘,苦不堪言。

六、校本课程开发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

校本课程评价包括学生学业评价和校本课程本身的评价即课程原型评价。校本课程开发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改进的过程,所以,课程评价所获得的信息可以成为下一轮校本课程开发的决策基础。然而,由于校本课程开发处在起步阶段,学校无法对所开发的校本课程的方案、内容、效果等进行科学的评价。为了了解学校的各位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的成效,学校就罗列一大堆评价指标,教师和学生们在这些指标上打打勾,进行量化排名。正因为多数学校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还没有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使得评价仅仅停留于学生反馈、教师自评与互评这样的经验水平上。这些评价往往忽视了本来最需要关注的每个学生个体独立人格和独特个性的价值,忽视了本来最应体现的学生实践活动中真正的体验和感受,忽视了本来最应进行的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团队精神、合作能力的培养。在评价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环节中往往简单了事,教师与学生们都只是为了应付,因此存在着评价过程不严密、评价结果真实性差等问题。校本课程的开发一定要顾及到它对学生未来发展和对社会发展所起到的作用,要确保它符合国家教育方针,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这就需要学校设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否则很难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使校本课程的开发成为一盘散沙,造成课程资源的巨大浪费。

七、升学压力引发的异化

因考试、升学的压力,有些学校的校本课程只存在于课表上,校本课程的课时被占用,在校本课程的时间里进行高考科目补习,使高考辅导的课外“加餐”堂而皇之地变成了课内“加餐”。校本课程在考试的冲击下被淡化、异化成高考科目补充和强化,造成了“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八、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矛盾”,制约了校本课程的开发

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是要达到“少课时、轻负担、高质量”,减少国家课程比例,给学校一定的课程自主权。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个性特长,促使教师得到发展,办出学校特色。但是,新课改方案并没有从根本上把要求和内容降下来,编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各学科专家,存在“科本位”思想,都在不同程度上做足了本学科知识技能的充实,还增加了许多课外信息查找的任务,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负担根本减不下来,教师也普遍感受到课时太少,课外占用时间太多。这样,国家课程负担减不下来,而校本课程又处于起步阶段,其开发的滞后与开发条件的不成熟,也就注定它抵挡不住国家课程的“冲击”,每周的校本课程出现被挤占挪用的现象就不足为奇了。

校本课程开发的改进措施

(一)要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需求分析。

校本课程开发常常与地方或社会发展规划联系在一起,因而校本课程开发应在办学理念指导下进行需求分析。需求分析的对象是学生需求、学校需求、地区需求和社会需求。首先,对学生需求的分析应涉及学生知识需求和心理发展需求。对学生需求的分析,有利于“因材开发”。知识需求是指学生对知识本身及获取知识的方式、途径等的需求和看法。心理发展需求是指学生健全心智、培养人格、走向成熟的内在愿望和渴求。其次,校本课程开发并非“闭门造车”,搞自给自足,应当考虑学校、地区和社会的需求,考察学校、地区及社会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对人才和信息的需求状况及特点,以期开发出既满足学生需求,又有利于学校、地区和社会发展的校本课程。只有这样的校本课程,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

需求分析的方法可用问卷调查法、人才市场分析法、网络信息分析法、地区发展报告分析法等;开发的主题可以是环境保护、地方文化建设、地方经济发展、消费者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习策略,以及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对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内容的选择、改编、整合、补充和发展等。

(二)借助课程专家,进行联合开发。

校本课程的开发本应是学校自主开发,但是在课程改革起步阶段,应充分发挥教育科研机构的作用,组织课程专家、重点学校的骨干教师在进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搞联合开发,然后以“类”推出(这里的以“类”应注重学校的办学实力之间的差异),供区域学校选择使用。在此基础上,各个学校再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调整、充实和完善,逐步形成富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学校是校本课程的决策中心,但并不意味着课程决策和课程编制都要全部由学校来完成。校本课程要体现自主性、多样性,同时也需要课程开发的相互引进和相互交流,在借鉴中完善和发展,在发展中逐步形成个性特色。而不应是“校自为本”的自我封闭。因此,校际之间的联合开发试验更符合实际,也使校本课程开发更具生命力,在充分开发各校的校本资源的基础上,利用信息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和研讨,能够较好地推进校本课程实施的进程。

(三)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教师的课程理论水平。

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广大教师包括学校行政人员,首先要树立素质教育观念,深刻理解国家课程改革意图和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增强自身的课程意识。同时学校不能期望等到教师素质达到相当程度之后以及一般教师都拥有相当的课程理论与技术之后,再“放心”地让教师参与课程开发,而是要积极创设条件,例如:可以通过开设专题讲座、对实施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集中或个别辅导、引导阅读课程理论书籍、开设教师好书介绍会和校本课程沙龙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增强教师的课程理论修养,为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提高自身课程开发能力奠定基础。同时,可以充分利用所属地区师范院校教育系及教育机构课程专家的力量,让其深厚的理论功底和远见卓识帮助教师实现对自身教育哲学的概括和提升,从而和课程开发主要参与者的一线教师形成优势互补,进一步推动校本课程开发的进程。

(四)营造民主开放的课程开发环境。

校本课程开发活动,在表面上似乎是国家赋予学校权力的结果,而实质上更是学校自己的教育宗旨或教育哲学的产物。因此,校本课程开发要求学校必须建立体现自身教育宗旨的教育环境,以营造一种教师分担责任、积极推进教育革新、勇于追求成功的氛围。自然,这个教育环境必须是民主开放的组织结构,而非强权政治。这就对学校校长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必须有与上级行政部门和中介机构协调与合作的能力,又有与教职工不断对话和鼓励合作创新的能力,必须能够对课程开发行动研究所有成员赋予尊重与理解。从此意义上讲,能够进行好校本课程开发的学校,必然要有能够有效开发学校相关人力资源的校长,没有这样的校长,校本课程开发将非常艰难。

(五)尽快建立校本课程科学的评价体系。

校本课程的评价是校长和教师对本校开发的课程进行质量分析和监控的过程,也是学校对校本课程进行跟踪管理的过程。只有建立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才能在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调整、丰富和完善校本课程,真正使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发展。校本课程的评价,应该以学校课程资源为基点,以开发与实施过程为主线,以学生发展为目的,既要评价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和内容,又要评价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行为和体验,还要评价校本课程作为教育信息、载体在学校发生的作用。

对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整个过程,可以围绕校情——目标——方案——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在这一过程中尤其要高度重视评价主体——教师和学生的发展。

在教师方面,既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者和实施者,也是校本课程的管理者与评价者。在评价上,可以围绕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学校对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评价。它着重对教师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的教育理念和能力,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由此达成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第二,教师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自我反思评价。教师的自我评价应着重对其自身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通过反思,促进教师的水平进一步提高。在学生方面,作为校本课程实施的参与者,教学过程的直接感受者,也应是校本课程的评价主体之一。

在学生评价上,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可以是学生对课程和教师的评价。教师对学生评价可以从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参与度,学生在教学过程的行为表现来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个性知识品质等方面的整体发展进行考查。在这个评价过程中,可以采用多样的方法,既要有行为观察,又要有成长记录;既要有表层的作业,又要有深层的学习日记,使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以便更清晰、更准确反映学生的发展事实。值得强调的是,学校和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学生对课程和教师的评价。学校可以和编制课程的专家探讨,设计一些调查问卷,让学生对课程和教师进行评价,以便获得第一手评价资料来调整和改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同时,学校在设置评价指标体系中必须注重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多样化和综合化,从而真正促进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下载学校校本研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校校本研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学校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学校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初高中以及小学的数量不断减少,但规模却越来越大,寄宿生的数量也随之不断增长,校园宿舍的火灾隐患问题日益......

    学校饮食卫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精选合集)

    近几年来,一件件触目惊心的饮食卫生安全事故屡屡“东窗事发”,似乎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一桩桩案例发生后,一级一级的会议、文件,一层一层的检查、督导必然会接踵而至。然......

    浅谈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内容摘要: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智育、体育、美育等一起担负着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使命,是“诸育”之首。尽管国家、社会高......

    学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宝塔区第四中学是全区基础教育主阵地,多年来为宝塔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为社会各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我们学校全体师生奋力拼搏,......

    学校校本研修工作总结

    学校校本研修工作总结 建设小学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单纯的“教书匠”转变为自觉的“研究者”,主动的“实践者”和严肃的“反思者”,即要求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和学会创......

    学校年度校本研修计划大全

    学校年度校本研修计划 一、研修目标 本学年,我校将根据县教育局工作思路和学校的发展规划,以打造高效课堂为中心,以学校管理工作、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突破口,以校本课......

    学校校本研修工作计划

    2023年学校校本研修工作计划范文1 为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市“十三五”中小学教师教育规划》要求及省、市、县关于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

    学校校本研修制度

    校本研修制度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促进我校校本教研工作的有效开展,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落实课程改革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