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饮食卫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近几年来,一件件触目惊心的饮食卫生安全事故屡屡“东窗事发”,似乎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一桩桩案例发生后,一级一级的会议、文件,一层一层的检查、督导必然会接踵而至。然而,实际效果又是怎样呢?一些经营单位在一阵恐慌之后,随着各项检查活动的结束,很快就把专项整治的措施又抛在了脑后。“食不安宁”的隐患仍然存在,安全事故照常发生。
可怕的是,学校食堂饮食卫生工作也没有能够跳出这个怪圈。“民以食为天”,饮食卫生工作直接关系到师生的健康、安全。从学校学生食堂几年来的经营实践中,我们感觉:要确保师生能够吃好、吃饱,吃的营养、吃的卫生,确实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一,卫生部门监督指导不够,教育部门管理督导不足。
《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第一章第三条指出: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的卫生管理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实行卫生行政部门监督指导、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督查、学校具体实施的工作原则。
由此看来,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都有责任监督、管理学校饮食卫生工作。而正是由于两个部门管理,两个部门负责,造成了职责不清,衔接漏洞,该管的不管,该做的不做的混乱状况。除了颁发卫生许可证的时候,卫生部门一年之中,几次到过学校食堂进行监督指导?既使到过学校,除了下发几份“卫生监督意见书”之外,在预防安全事故方面又现场做了哪些指导工作?教育部门呢?除了文山会海之外,你又管理了哪些内容?采取了哪些措施?是否把饮食安全卫生作为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深入基层,实际锻炼,发现问题,举一反三,谁做到了?
话又说过来,学校食堂达不到卫生条件,不能颁发卫生许可证,卫生部门能够让学校食堂关闭停业吗?恐怕到时候教育部门该不愿意了:因为学生食堂关闭停业后,学生到哪里去吃饭?教学秩序怎么稳定?
态度决定一切。主管部门的作为,影响着学校具体管理人员的态度。不是学校推卸责任,不是学校寻找借口,一级一级的领导和部门都喜欢开会议,讲意义,谁愿意踏踏实实地做些具体的、繁杂的事呢。
二,学生食堂内部专用场所欠缺,必要的消毒、保洁设施不足。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八条第(二)款规定: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有与产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加工、包装、贮存等厂房或者场所;第(三)款规定:食品生产经营应当有相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洗涤、污水排放、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施;第(五)款还规定: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炊具、用具用后必须洗净,保持清洁。《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中也明确指出:食堂的设施设备布局应当合理,应有相对独立的食品原料存放间、食品加工操作间、食品出售场所及用餐场所。
比照上述条款,普通中、小学校部分学生食堂明显不具备基本的场所要求及设施要求。既然法律、法规有明文规定,这些单位为什么还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呢?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一方面在于满足日益扩大的教学规模的需要,在于多引入竞争,满足不同消费层次学生的生活需要;主观上在于个别同志存在侥幸心理,从思想深处就不重视食堂配套场所的投入,在于个别同志做事求大讲政绩,不管蚁穴能溃堤,即不屑于细小环节的管理。不管怎么样,这种现象的客观存在,无形中为饮食安全、卫生埋下了不少隐患。
做事不贪大,安全无小事。浮躁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心态。“浮躁+浮夸”曾给我们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今天,如果让这种心态继续蔓延开来,势必会对饮食安全卫生工作带来严重影响。
三,规章制度基本健全,执行起来有点难度。
或者适应依法治校的需要,或者为了检查、评比的要求,学校食堂在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卫生法》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积极查找食堂管理方面的漏洞和隐患,针对存在的问题,大都制定了符合各校实际要求的各类规章制度。虽然还不完善,虽然还有欠缺,虽然还存在着参差不齐。问题是现有的规章制度执行的情况怎么样呢?
由于国家没有相应的学校饮食经营单位准入制度,只要想干,任何人都可以参与进来;由于学校食堂有着社会餐饮行业无可比拟的丰厚、稳定的回报利润,聪明的商家谁不愿意抢占商机。但是,能够到学校承包食堂者绝非寻常之人,多与学校老师有着种种瓜葛。熟人经营虽便于管理,也容易收取管理费,但因为是熟人,碍于面子或其它原因,具体管理者很难将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纵观学校食堂经营现状,在日常安全卫生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着“跟着感觉走”,以检查代替管理的现象。检查时走马观花,重点不突出,抓不住真正的危害点,因而也就达不到检查应有的效果。管理上只局限于经验水平,侧重于饭前或饭后的监督,以及对发生问题的处理,缺乏科学的监测手段,忽略了对食品生产、加工过程的控制,因而也就不能完全杜绝意外事故的发生。
比如学生食堂卫生问题。搞好饮食卫生本是学生食堂首要的任务,但是一些炊事员在加工制作和食品出售过程中,图省事、讲速度,简化操作程序,心存“只要应付能把饭开出去就万事大吉”的思想:餐厅、操作间卫生大概打扫几下,桌底下、墙角处经常不予理采;整理操作间时,刀、墩、案板等所用工具不定位存放,出售食品时不戴口罩等等。这些现象阻碍
和制约着学生食堂卫生状况的改观。
比如健康证问题。食堂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健康体检,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品经营人员也必须进行健康体检,取得健康合格证方可从事饮食工作。由于中、小学生食堂内部人员流动,新进的炊事员健康证办理得很不及时,为学校卫生防疫和食品卫生工作带来不少隐患。
所以说,我们并不缺少各类规章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制度不折不扣的执行力度。
四,待遇不高又辛苦,队伍稳定成问题。
学校饮食卫生工作搞得好坏,不仅取决于管理人员的水平高低,更重要的是整体饮食服务队伍的素质高低。目前,不管采取何种经营方式的学生食堂,都存在着正式工不愿干,临时工难干长的情况。究其原因,正式工觉得干这行被人看不起,活脏又累工资低,风险大,责任重,经常还得挨批评,因而都是千方百计地调离饮食服务行业。后勤社会化改革以后,各学校大部分采取了经营承包责任制,个体经济成份的涌入,更使学校食堂正式工岗位可有可无,甚至最好没有的看法有了一个最好的理由。个体户,临时工,成了学校饮食队伍的主力军。临时工,顾名思义,就是干的临时工作,其特点一是流动性大,只要有更好的工种,他们说不干就不干;二是他们大部分来自农村,既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又缺乏卫生知识,三是工资待遇更低,一月200-600元的收入,既使有高技术的炊事工人,一有机会,就会跳槽到更有利于自身实惠的单位工作。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学校食堂工作上档次,上水平,也为日常的安全、卫生管理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
五,定点采购很难保障,食品原料品质堪忧。
单靠学校自身的力量很难根除毒米、泔水油、注水肉等有害食品原料的源头,但是可以通过索要经营者的证照和相关食品原料的检验合格证或化验单的办法,来避免劣质原料的流入、使用;对大宗原料更可以实行招标采购、定点采购的制度来保证食品质量。
实践当中,《食品卫生法》中强制要求的这一规定,执行起来也很不容易。一是因为单位规模小,需要量少,有些人认为没有必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多花精力;二是受利益驱动,经营者货比三家,不是看质量、看品牌,而是重价格、比优惠;三是学校食堂没有条件来保证集中定点采购,然后分发到食堂使用,比如没有专门的仓库,没有专门的人员保管等等。一句话,由于学校要急于甩掉“福利食堂”这个包袱,要尽快减轻学校后勤的压力和负担,所以中、小规模的学生食堂无法通过强有力的措施,对采购的全过程进行严密的监控,也就无法从源头上控制学校饮食卫生和质量。
综上所述,面对当前学校饮食卫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根本出路就在于主动积极地适应《食品卫生法》的要求,加大硬件设备投入,强化细节管理,这是学校饮食卫生工作的客观要求,也是学校饮食卫生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1、政府部门切实履行职责,高度重视对学校食堂的管理监督工作。
加强对学校食堂的管理与监督,始终是各地卫生防疫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责任。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虽然改革了学生食堂的运营机制,但是卫生防疫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所承担的管理与监督的权力与义务并没有改变。搞好学校饮食卫生的重要意义,各级领导已经讲得再明白不过。卫生防疫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把这项工作列入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要建立学习例会制度,经常进行食品卫生评价,经常公布食堂卫生检查情况,形成饮食卫生长效管理机制;要逐级建立“单位包干,责任倒查制度”,对食堂卫生不合格或出现问题的学校采取倒查的办法,从食堂经营者到具体管理者、主管副校长、校长、教育行政部门包干人员和卫生防疫部门包干人员,一一追究法律和行政责任。有此一举,谁还会天天坐在办公室,只听汇报不深入?我们相信没有人继续对学校食堂的卫生工作无动于衷。卫生防疫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以及相关人员的工作作风转变了,日常监督工作做好了,防止并杜绝诱发事故的苗头和隐患不是没有可能的。
2、坚持“三服务两育人”的工作方向,进一步办好学生食堂。
学生食堂的基本任务就是要保障师生吃饱、吃好、吃得满意。不论学生食堂怎样改革,经营方式如何变化,什么时候也不能丢掉“三服务两育人”的根本宗旨。在中学食堂改革方面,学校决不能把社会上饮食行业的那套以盈利为目的的改革方法,照抄、照搬到学生食堂应用。不能随意引进社会企业和个体经营人员承包食堂,以包代管,一包了之。对学生食堂的发包,特别是对外发包,要实行严格的公开招标制度,要全面审核投标方的经营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资金能力、资质信誉、从业人员的素质及健康状况并择优选定。承包出去的学校食堂,学校既要遵循市场规律进行管理,更要立足于为师生服务搞好监督。既要考虑经营者利益,更要兼顾广大师生利益:严格控制饭菜价格,努力提高饭菜质量,不断改进服务态度。
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最终是要减轻学校后勤的压力和负担,但这需要一个过程,不能不加区别地一下子完全断掉学校对后勤应有的支持。在一个时期内,学校对饮食卫生工作要继续给予投入和补贴。特别是学校食堂的硬件建设和大型维修改造费用,原则上还应该以学校投入为主。
3、细节决定成败,安全从小事抓起。
中国人常用“杀鸡焉用牛刀”来表示对小事的轻视。有些人总想轰轰烈烈地干一番大事,而忽视对小事的关心,对细节的管理。殊不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安全管理工作,本就是一些琐碎的、繁杂的、细小的事务性的重复,这些事情做好了、做成了,并不见得有什么成就;一旦做不好了、做坏了,就会使其它工作受到连累,其他人的生命受到伤害。
为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安全工作方针,确保学校食堂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学生食堂必须从自身做起,加强重点部位的检查。必须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法”和“食品卫生五四制”的要求规范管理。在操作中严把采购关、保管关、加工关、销售关。采购中实行大宗食品索证制度;在加工中,做到原料过关、工序过关、用具过关;在销售中做到不售变质食品,不售有毒食品,不售过时过期食品,保持食堂内外环境卫生和餐具消毒。这些事情也许过于具体,也许过于平淡,也许过于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确保安全的不可缺少的基础。
4、稳定员工队伍,提高食堂总体管理水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学校和师生员工对饮食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促使我们必须在提高职工队伍的素质方面下功夫。针对目前炊管人员的现状,要稳定员工队伍,一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经常开展服务育人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炊管人员做好本职工作的自觉性。二要加强技能培训,要让他们感觉到在学校食堂工作中能够学到一技之长。三要增强感情投入,当员工在生活中遇到难处时,要让他们感觉到有人会给予及时有力的帮助和体贴,从而产生出“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感情回报。四要按《劳动法》等有关规定,主动为他们办理社会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提高他们的生活待遇,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
5、全面推行饮食物资招标投标和集中定点采购制度。
学校的食堂必须到合法经营单位采购饮食物资,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验看有关饮食物资经营单位的证照,特别是应确认经营者具有有效的食品卫生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采购畜禽肉类原料时,必须验看动物检疫部门出具的检验合格证明。为保证食品质量,降低采购价格,对大宗饮食物资均要实行公开招标采购制度,对零星饮食物资也要实行集中定点采购。因特殊原因确实难以实行集中采购的,也要实行定点采购。对定点供货单位,必须在货比三家,并全面审核其生产、加工、储备、供货能力、价格标准等综合指标的基础上确定。采购的饮食物资必须有厂名、品名、产地名和出厂日期、保质期、保存期,选择的定点供货单位及采购品种应报学校有关部门备案。学校食堂管理人员要通过各种办法,对采购的全过程进行严密的监控,并制定严格的监督措施,发现问题迅速严肃追究处理。
学校食堂要主动商请有关部门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对学校食堂所选择的定点供货单位生产、加工、储备、配送等各个环节的监督和检查,特别要重视在传染病多发季节的检查,切实从源头上控制学校食堂饮食物资的卫生和质量,确保万无一失。
第二篇:浅析学校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学校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初高中以及小学的数量不断减少,但规模却越来越大,寄宿生的数量也随之不断增长,校园宿舍的火灾隐患问题日益严重。查阅我国近几年的火灾档案,学校火灾场景令人触目惊心。无论是幼儿园、初高中还是大学校园,都有许多年轻的生命在火灾中飘零。特别是近年来,国内外校园火灾事故接连不断,据不完全统计,在1998年至2006年间,我国共发生学校火灾事故9122起,死118人,伤171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364万元。青少年是建设祖国的未来,我国各类学校有在校学生3亿多,教育工作涉及到全国城市、农村的千家万户,学生安全更是举国瞩目。近年来,校园火灾频发,资料统计,2004年以来,全国学校共发生火灾3700余起,共造成44人死亡,79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200万元。惨痛的教训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学校消防安全工作不容忽视。提高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消防工作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消防安全工作管理,消除火灾隐患已成为当前学校安全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所以,研究学校消防工作是一个现实的课题。笔者想就当前学校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谈一点认识。
一、学校火灾特点
(一)人员众多,扑救难度大。由于各学校的不断“扩招”,在校人数师生越来越多,少则上千人,多则上万人,而学校用地由于教学楼、宿舍楼的新建、扩建越来越紧张,造成消防车道不畅、防火间距不足的问题普遍存在,一旦发生火灾,人员疏散困难,灭火战斗不易展开。
(二)人员伤亡大,造成的影响大。学校是公众聚集场所,多数火灾发生在夜晚,加之学生的宿舍楼的窗户、楼道出口安装铁栅栏等防护栏,影响人员疏散,一旦发生火灾,容易造成群死群伤事故。2001年6月5日,江西广播幼儿园发生火灾,造成13名幼儿园丧生,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三)设施缺乏,火灾危险大。学校图书馆、档案室、印刷厂、学生宿舍等场所存放着书籍、纸张、衣物等大量可燃物,而且大多数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市政消火栓、消防水带、灭火器等消防设施缺乏,消防水源和消防车取水口不足,火灾危险大,发生火灾蔓延发展快,造成损失大。
二、学校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
(一)消防安全意识差。学校领导对消防工作往往不是十分重视,对火灾隐患危害的认识不够,思想麻痹,认为抓消防工作事倍功半,不如抓教学质量、升学率等工作见成效。所以,在消防工作中,只做表面文章,在消防方面投入的经费不多,对查找的火灾隐患存在侥幸心理,整改不到位。
(二)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不畅。很多学校为了加强学生管理和做好防盗安全工作,在教职工和学生宿舍楼的窗户、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等处安装影响人员疏散和消防队员灭火救援的防盗窗和铁栅栏,在夜间将安全出口上锁,造成人员疏散不畅。
(三)违章用火、用电现象严重。随着家庭生活的提高,许多学生配备了电脑、电风扇、电温瓶等大功率电器,乱接电线,超负荷用电等违章用电现象较普遍,而学生消防意识比较淡薄,又经常处于紧张的学习生活之中,往往在使用各种电器后忘记拨出插头,致使电器长期处于通电状态,极易造成电气火灾事故。另外,一些管理不善的学校,学生在宿舍内点蜡烛、点蚊香、抽烟等现象越来越严重,火灾危险性非常大,稍有疏忽,就会酿成大灾。
(四)新建工程未经消防审核、验收擅自投入使用,留下先天性隐患。部分学校因扩招新建教学楼、宿舍楼和危房改建、扩建等原因,未经公安消防部门审核、验收,擅自施工并投入使用,致使留下了消防车道不畅、防火间距不足等许多先天性火灾隐患,危及整个学校的安全。
(五)消防基础设施薄弱,且缺乏维护保养。一是相当一部分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没有设置消防水池和消防车取水口,不按消防技术规范配置室内外消火栓、水带、水枪、消防水泵等设施,无法保证消防用水需要。二是灭火器材严重不足,绝大多数学校由于经费不足,没有配齐灭火器、火灾应急照明灯、疏散指示标志等器材设施,或者配置后多年没有进行维修,一旦发生火灾,只能望火兴叹。
(六)消防宣传教育不够,监督管理不完善。加强消防宣传,落实监督管理机制,杜绝火灾隐患是防范火灾的有效手段。但目前绝大多数学校还没有真正意识到消防工作的重要性,没有有意识地将消防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到学校的教学和管理之中,消防宣传教育没落实,没有真正形成一种长抓不懈的长效机制,致使师生缺乏消防安全意识,遇到火灾惊慌失措,局面失控。
三、加强学校消防安全工作的对策
(一)健全组织,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1、做好学校消防工作,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是关键,健全消防组织是保障。学校要按照《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要求成立防火安全领导小组,增强责任意识,确定校内消防安全管理人以及建立义务消防队,具体负责抓好日常校内防火、灭火工作。
2、学校应建立有消防安全教育、培训,防火巡查、检查,消防值班,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用火用电安全管理,义务消防队组织管理,电气设备的检查和管理,消防安全工作考评和奖惩等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规范和加强学校自身的消防安全管理,改善消防安全“软环境”,形成“消防安全自查、火灾隐患自除、法律责任自负”的消防管理运行机制。
(二)加大消防经费投入,改善消防基础设施。
1、学校问题带有普遍性,许多消防问题都要经费去落实,而学校又是义务教育,基本没有什么经费来源。所以,学校应积极争取政府和主管部门支持,政府和主管部门要在消防经费上给予倾斜政策。
2、学校要将消防经费纳入学校经费开支计划,积极落实资金配置消火栓、水带、水枪、消防水泵、灭火器、疏散指示标志、火灾应急照明灯等消防器材设施,并定期检验维修,确保完好有效,提高学校抗御火灾的能力。
(三)部门协调,加大学校火灾隐患整治力度。教育主管部门要联合公安、消防、城建等部门,各司其职,形成合力,深入细致开展学校火灾隐患的整改。
1、按照《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及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界定标准规定,公安消防机构和派出所应严格按照界定标准要求,将学校纳入消防监督管理重点,督促学校加强消防管理、消除火灾隐患,确保师生安全。在日常监督管理中,公安消防机构和各派出所应按照分级管理要求,定期不定期的开展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火灾隐患,能当场改正的公安消防机构和派出所应责令当场改正,不能当场改正的应责令限期改正,火灾隐患不及时整改的,应依法给予查处,以此来全面促进学校加强消防安全工作。
2、城建部门应严把建筑工程审核验收关。许多学校之所以存在防火间距不足、疏散出口不符要求、消防器材设施缺乏等问题,是因为城建部门没有严把建筑工程审核验收关,没有做到建筑设计、验收与消防审核、验收同步进行,致使这些建筑物在建筑初期没有报经公安消防机构审核验收,在设计源头上留下了许多先天性火灾隐患。因此,城建部门在督促学校新、改、扩建建筑物审核验收时,应及时通知公安消防机构,提前介入,共同把好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验收关,确保新的隐患和问题不再产生。
3、教育主管部门要把保证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的畅通作为消防工作的重点来抓,在日常管理中,要定期对学校开展消防检查,重点检查出口情况,查用火用电情况,不能因为便于管理和防盗安全工作,就将安全出口上锁或将窗户封堵,要下大力气加强日常管理,将用火、用电“管”起来,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通”起来。
(四)加强消防知识的宣传教育。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六条规定:教育、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应将消防知识纳入教学、培训内容。教育部门要依法将消防安全知识教育纳入学校教学内容之中,力争把消防安全教育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并促进消防知识进家庭,达到“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宣传效果,提高全社会整体消防意识。
2、教育部门和消防部门要相互协调,合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消防宣传活动。在宣传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消防部门可利用军训、“3.29”、“11.9”等宣传活动时机,通过校园广播电视、黑板报、宣传栏、校报、校园网络等形式广泛进行消防知识宣传教育,向学生传授防火、灭火知识和逃生自救技能,提高师生的自防自救能力。
(五)制定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活动。
制定详细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定期开展演练活动,可以使学生了解火灾情况下的疏散程序,掌握逃生方法和要点,以帮助学生尽量克服在火灾情况下的惊慌心理,克服盲目行为,减少人员伤亡。同时,可以使消防官兵在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迅速采取对应的灭火战术,为扑灭火灾和抢救人员节省时间,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
第三篇:浅谈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智育、体育、美育等一起担负着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使命,是“诸育”之首。尽管国家、社会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广大教育工作者为此也倾注了大量心血,但反映在实践中却收效甚微。德育实效性不强的症结何在?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应对这些问题的对策是什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作具体阐述。总之,我们只有合理地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因素,才能充分发挥学校德育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德育;实效性;问题;对策
道德具有唤醒人的良知,协调人际关系和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功能。大多数人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形成社会风气。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智育、体育、美育等一起担负着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使命,是“诸育”之首。曾记得台湾一位德高望众的教育家高震东说过:“智育没有德育为基础,是犯罪的帮凶;体育没有德育为基础,是暴力的前卫;美育没有德育为基础,是腐化的催化剂。”说起德育,没有一个国家像我们这样发了那么多专门文件,也没有一个国家像我们这样三令五申强调德育的重要地位,可是德育的实效性却令人不敢乐观。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许多教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做了许多工作,学生对一些“守则”和“标准”也耳熟能详,但反映在实践中却收效甚微。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困惑和思考:德育实效性不强的症结何在?
一、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还没有形成教师全员参与的德育氛围
很多教师认为学生德育工作是班主任和品德教师的事情,自己把任教的学科教好就行了。殊不知只有全体教师拧成一股绳,团结协作,共同对孩子实施教育,才能产生教育效果。
(二)班主任对德育工作缺乏韧性
很多班主任在对孩子教育的初期充满信心和耐心,可一段时间看不到明显效果后,变得没有耐心了,有的教育方法变得简单、粗暴,有的甚至于放弃。这些教育方式终会使对孩子的教育效果为0,甚至产生负面影响。
(三)没有形成健康向上的班集体
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看,健康向上的集体影响孩子的道德品质形成。据调查,小学生在同学面前得到表扬,比老师单独表扬或家长表扬带来的激励效果更持久。这有利于孩子通过激励来抑制或改正自己不良的行为。
(四)学生家庭教育缺失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形成良好品质的基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品德形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有什么样的孩子就能看出有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在对行为习惯不好的孩子进行教育的时侯,就教师单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那样会造成孩子在校一套,在家另一套的局势,不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品质。
(五)脱离学生实际,空洞说教
长期以来,我们德育工作不可否认存在着“高、大、空”的形式主义现象,讲“爱国主义”、“传统美德”、“学生行为规范”都采用“灌输式”,空洞说教,成效不大。关键就在于我们不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没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一位教育家谈起过这样一件事情:他看过学校给一年级小学生留的寒假作业,其中有三道思想品德问答题:A、我国的全称是什么?B、我们国家是谁领导的?C、我们社会是什么性质的社会?孩子是这么回答的,第一题答曰:“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题回答不出,在其母亲提示下答出是“共产党。”于是他又问,共产党是干什么的?孩子说:“是打仗的。”他又接着问,你知道哪里有共产党?孩子想了想,说:“都牺牲了。”对于一个低年级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维,“共产党”是一个抽象的概念,问题已经超出了孩子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孩子回答不出是正常的。像这样的问题就起不了任何教育作用了。
(六)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百闻不如一见”说的是亲身体验对于认知的重要性。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是对青少年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传统美德教育的活教材。然而学生主要从书刊和影视作品中了解和认识历史,他们没有亲身的经历和体会,看的时候可能满腔正气,但一回到现实中,对许多现象又不能理解和接受。再加之生活中很少有生动感人的榜样可供仿效,因此这种情感难以得到持久的巩固。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这种距离感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七)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缺陷
人们对教育目标的认识已在发生改变,学校教育也在围绕新的目标进行一系列改革。但学生以后面临的是就业,是生存,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意识深厚的国家,彻底转变观念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学生的发展面临着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巨大压力。学生考试成绩不好,教师不能交差,家长也不会答应。在学校工作中,德育工作常常是喊得响亮,落到实处的却没多少分量。德育常常为智育让路,学生品德测试成绩一般不会排到其他学科成绩的前面。各科教学中的德育任务,并非硬性指标,到底贯彻得如何也没有一个评定标准,有时候恐怕连教师也把握不准。“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但有一些教师的道德水准并不能为人师表,不能成为学生效仿的楷模,学生从他们那儿受到正面影响不多,负面影响却不少。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除在成绩上给孩子施加压力外,他们常常把自己工作上、生活上的不顺心作为反面教材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对孩子造成消极影响。如“老实人吃亏”、“好人没好报”等,这样就培养了孩子扭曲的个性。这样的孩子私心重,合作意识差,很难适应社会生活。人们经常用“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来比喻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一些父母不配成为孩子的榜样,他们的言谈举止冲击着正面教育,没有道德高尚的父母,很难培养出品德高尚的孩子。
(八)社会舆论的误导
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少年儿童具有求奇心理,富有冒险精神。舆论的误导,往往是他们产生品德不良行为,甚至违法犯罪的根本原因。舆论的误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新闻的喜多忧少。这样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天下太平”的意识,对培养他们的抗挫折意识不利。
(2)各种检查评比验收重“形象”,重表册,重汇报,而不重实效,会误导学生产生弄虚作假、华而不实的不良品质。
(3)选拔人才中的走过场,任人唯亲,只重关系,重金钱,而不重实际,会使学生对自己的前途产生一种悲观心理,难以成才。
(4)书籍和影视作品的诱导。现在有些书籍和影视作品中常常充斥着色情、暴力的镜头,这对正处于心理发展不成熟的少年儿童,无疑是诱导他们犯罪的源头。
二、应对问题的对策
(一)学校上下一心,齐抓共管,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
校长要充分认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让全体教师明确德育工作人人有责。并根据各人的实际情况,分配任务,做到人人参与,形成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
(二)教师要坚定德育工作的信心,要清楚认识到德育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教师要辨证的看待学生的进步,不能急躁。要给予后进生更多的关爱,更多的耐心,只要我们教师能坚持不懈的努力,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们一定能看到雨后的彩虹。
(三)把学生德育工作在班主任工作考核中进行量化
把各项德育工作进行分解,量化打分,对班主任进行考核,奖勤罚懒。
(四)德育工作要紧密联系家长
德育工作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整合各种教育资源,积极取得家 长的配合,多管齐下,常抓不懈,才能取得成果。
(五)德育工作要“以人为本”,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
学校教育必须着眼于未来社会对人的要求,素质教育的教育观念就是“把人看成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因此,学校德育工作者应以学生品德发展为根本开展工作。我们生活中小学生虽然已开始具备某种知识和能力,但他们的心理发展还不成熟,他们具有模仿性强、好奇心重、可塑性大等心理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根据小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根据相关的德育规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逐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逐步使他们在基本的思想观念与道德观念上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具体做法是:针对兴趣爱好,抓热点,正确引导;针对偶发事件,抓起点,追根寻因;针对暂差生个体,抓闪光点,树自信心;针对学生的思想矛盾,抓模糊点,质疑去惑;针对学生易受挫现象,抓薄弱点,磨炼意志。
(六)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全社会都要关心和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形成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密切结合的局面。”的确,社会是一所大学校,学校则是社会的一个大课堂。为了更好地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高尚情操和良好品质的接班人,学校教育必须与家庭、社会协调一致,息息相通。
(1)学校教育,师德为魂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的灵魂,是一切教育工作者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
则。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要对学生进行教育,就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比一般社会成员更高的职业道德要求。我们的具体要求是“崇文尚德”。崇文尚德的就是崇尚文化、崇尚道德,弘扬道德。我们的学校应该成为一个重学习讲道德的场所。要使我们的学生在这里想读书、会读书、会做人、会做一个好人,首先必须使我们的老师在这里能教书,能教好书,能育人,先要自己能做一个好人,能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我们的具体要求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有较高的理论修养,有较强的表达能力,有高尚的品格,有广泛的爱好;善于和学生打成一片;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团结协作、精诚奉献。
(2)家庭教育,家教为先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儿童时期是人格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需顺势培养下去,自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倘若培养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坏了不易变。这些儿童,教师需费九牛二虎之力去纠正他们已成形的坏习惯、坏倾向、坏态度,真是事倍功半。”这充分说明对孩子的儿童期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我国早就有了“子不教,父之过”的古训,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俗语。但长期以来,人们还是习惯把教育看作是学校和教师的专职,而忽视了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他们终生的老师。让他们了解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了解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力。我们还举办了家长谈家教演讲比赛,举行了学生、教师、家长书法同台大比武。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家长懂得:爱孩子是每一个为人父母的天性,关键是弄清楚什么样的爱才是真爱。在今天,人们已经意识到,好成绩并不等于好学生,而高学历也不一定有高品质,知识与做人实际上是两回事。就做人与知识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学做人的道理比学知识更重要,更能决定人的一生。当然,我们需要的是学知识与学做人的有机统一。万丈高楼平地起,做人的基础是要从小打起,要靠父母去努力培养的。
(3)社会教育,实践为主
学生校外活动比重大、接触面广,是德育工作中难度最大的一环。学校是个“小气候”,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可以说取决于社会这个大环境。在德育工作管理过程中,我们力求取得乡政府、校外辅导站、交通警察、派出所等部门单位的协作,5设法将校内德育工作延伸到校外。如雏鹰争章活动中的“社会章”、“文明章”、“自学章”、“自理章”、“孝敬章”等都是列入校外活动考核范围,组织各争章小队开展活动。建立互相监督、互相帮助的考评制度。组织数十支“假日小队”开展校外服务活动。同时充分利用校外辅导员资源对各活动进行辅导。通过挖掘本地德育题材,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外出参观等活动,形成了学校德育工作的社会化,提高了德育实效。
(七)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品德教育多元化
心理健康是未来人才素质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在长期的一线教育工作中,我越来越意识到学生表现的差异不完全是思想品德的差异,也不单纯是智力的差异,相当一部分是心理的差异。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多种多样,靠一两节品德课教学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我们要坚持多元化原则,一方面在课堂上对全体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对少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咨询和辅导。同时更需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淡化教育痕迹,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德育内化,实现德育的终极目标。
总之,人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在其成长过程中,既受主观能动性的影响,更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其中教育在一个人的品德形成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因此,我们只有合理地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因素,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知性德育及其超越:现代德育困境研究》高胜德教育科学出版社
2、《德育功能论》王仕民中山大学出版社
3、《德育与班主任》陈瑞瑞高等教育出版社图书发行部
第四篇:学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宝塔区第四中学是全区基础教育主阵地,多年来为宝塔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为社会各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我们学校全体师生奋力拼搏,办学效果日益突出,教学成绩不断提高,社会反响越来越好。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适时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否则大家多年来的辛苦可能毁于一旦。
一、存在的问题
1、校舍紧缺,硬件建设滞后
学校现有的宿舍远不能满足学生住校需求,不少学生租住在校外,存在很大安全隐患;因为已有的实验室和相关设备、器材比较陈旧,个别实验课未能正常开设,制约了理综成绩的提高;现代教育设备短缺,不能满足需求,制约了学校特色化建设。
2、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几年来,学校涌现出了一批爱岗敬业、教学成绩突出的好教师,是他们创造了四中美好的今天;但随着生源的增加师资紧缺现象日益突显,近几年学校虽招聘大量优秀大学毕业生,但年轻教师明显经验不足;极个别教师责任性不强,教学、管理能力弱,学风不浓,工作马马虎虎、吃苦精神不够,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学校的发展。
3、教育教学管理因循守旧,创新不够
作为重点高中学校,生源较差,学校外部环境差,在发展上困难重重,生存的空间很小,要走出困境,步入顺途,除了坚持我校优良传统,吸收外校先进的管理经验,还必须推陈出新,创出自己的管理思路和方法,但我们在这方面做得不够,所以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强。
4、校园周边环境差,校内文化氛围不浓
学校地处比较偏僻的马家湾,学校周围黑网吧、建筑工地以及社会闲杂人员多,对我们的正常教育教学工作干扰也很大;校内文化气氛营造不够,对师生良好修养的形成抓得也不够,所以还没有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没有一个能潜移默化、熏陶、自我教育的教育氛围。
二、采取的对策
上述问题是宝塔区第四中学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学校的生存发展和壮大,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更新观念,迎难而上,变被动为主动,找准工作中正确的切入点,寻求新的突破和发展。
1、科学规划教学设施,尽快改善办学条件
与城区其他高中相比,我们的部分校舍和设施陈旧,而办学条件的优劣,是一个学校能否进一步发展的前提。所以我们应该对照普通高中办学标准,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并积极采取措施,争取相关资金,通过改善校舍和添置器材来满足办公、实验、信息技术、学生活动和食宿等方面的要求,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2、多种途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人的因素。同样的学生,不同的教者,不一样的结果;目前我们各个学科的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外面的好教师难以引进,我校加大教师培训、协作备课、教师技能大赛等;通过多种途径促进教师的发展并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教师的潜力。
(1)通过政治学习、业务培训、名师带动、谈话等手段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意识。
(2)加强教材培训,通过集中和自学相结合的办法,由教研室组织命题和考试,检查教师对教材的熟悉程度,督促教师吃透弄懂教材。
(3)把重点放到研究教材、处理教材,结合学情,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常规工作的帮扶上,要求真务实,注重效果。
(4)改变听课重点,加大跟踪听课力度,督促教师尽快提高。
(5)继续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教师到名校观摩学习,把外校专家组请进来进行诊断指导,借鉴先进经验,弥补不足。
(6)在参加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基础上安排校本培训,灌输新课改理论和做法,使教师能适应新课改,走进新课改。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而一支稳定的、素质较高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因此,建立一支专业技能精湛且具有高度责任心的教师队伍是搞好教育的长久之计。把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纳入较长时期内的计划,增强专业教学队伍的力量,确保培训质量。通过培训,促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勤岗爱业、团结奉献、教法精湛的团队形成之际,一定是我们学校得到长足发展之时。
3、转变观念,创新模式,向管理要质量
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在抓好精细化管理的同时,结合校情,摸索出一套有自己特色的管理办法,能够促进教育教学工作,又能服务于师生,做好组织、协调与服务。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学校管理人员要从学校整体工作出发,起好模范带头作用,变管理为服务,公平公正地执行制度;二是全体教职工要自觉遵守学校制度,维护学校形象和利益;三是能够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活动为载体,积极探索德育工作新途径,加强学生管理,让校园成为学生的乐园,使学生在做人和学业成绩上都有收获。
4、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打造学校文化特色
一个没有自己文化特色的学校是没有发展后劲的。学校文化特色体现在许多方面,校园的绿化、美化、师生的修养、各种活动、制度、办学理念思想等等;充分利用电视、广播、送教下乡、印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通过有效的宣传,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从而加强巩固其社会地位,从根本上保证学校健康稳步的发展。文化特色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我们从一开始就应该打好基础,应该着力打造;教室内外布置要体现,学校的各种活动中要体现,教学评价中也应有所体现;总之,学校领导应当认真考虑,正确定位,确立办学思想、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形成四中独特的精神文化特色。
俗话说“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们立足校情、学情,采取措施,真抓实干,我们四中的前途将更加美好。
第五篇:学生会存在问题及对策
学生会存在问题及对策
学生会存在的问题:
1.人员流失,我想任何一个社团都不能避免这个问题。然而为什么会有干事突然间就不出现了,突然间就不来开例会了呢? 2.部长团以及干事们积极性不够。部长们不够积极,干事们更提不起兴致。有些活动正部都不在场,只是叫几个干事来,久而久之,干事也会受其影响。
3.活动越来越形式,缺乏创新。为什么我们的活动不够吸引人?从策划到活动流程,甚至主持稿的编写,我们延续着上一届甚至上上届的“传统”,改一下时间,改一下地点,一个活动顺利地办完就够了吗?我个人觉得不是办活动很有成就感,而是这个活动能够引起参与者的共鸣,这个活动能座无缺席,现在的气氛很好,中间的过程很顺利,这才是值得骄傲的。
4.不够注意细节。有时候因为天气原因,挂都在室外的条幅歪了或者松开了。在办活动时到了现场才发现话筒有问题,粘好的旗子或气球掉下了;需要用到多媒体时,线轴没人管;播放的PPT中出现明显的错误;主持稿编写不够细心,有语句不通顺的地方;颁奖的时候出现问题,现场比较乱。
5.学生会事务繁杂,作为学校权利部门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常常因事务杂多而忙得焦头烂额,忽视了学生会原本应该重视的服务特色。/ 4 对策:
1.关于人员流失问题,虽然不能避免,但我们可以做到尽量减少。从主席团开始,正主席不应在工作中表现出与某些部长特别亲昵,尤其是自己曾经任职的部门。正部长也是如此,带干事的事情要留给副部去思考,而不是抢着把副部的事情干完。要把每个干事每个部长当成部长和主席来培养,而不是只培养与自己熟悉,与自己交好的干事或部长。做到对每个人都平等很难,与其让干事或者部长揣测自己的心思,不如放手让副部和副主席去思考如何带出优秀的部长和主席。例会的时候不要只是宣布事情,有的时候聊聊一周中发生的事情,或是让干事来谈谈自己最近在干些什么,适当地提一些作为学长学姐的意见。给予每个干事和每个部长同等的关注,让他们觉得在这个团体中,自己是重要的,虽然可能不是最优秀的,但可以去努力,让他们有斗志有希望地继续留在学生会,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2.刚上任时,大家兴致都很高涨,然而渐渐地当上部长的热情退去之后,我们要如何继续保持对社团态度的积极。干事与部长最大的不同是,干事更多的是需要去执行,而部长不单单要去执行,更需要去思考如何带好一个部门,如何与主席团沟通交流,如何与其他部门的部长相处好,如何处理好与副部的关系?很现实的一点是干事可以想走就走,部长却不行。责任心的作用在这时起得作用就非常大了,一个人的责任心是可以培养的,2 / 4 主席可以多与部长沟通,部长可以多与干事交流,减少抱怨,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你是什么样,你的干事就是什么样,不要把工作中的烦恼带给他们,作为部长需要把社团的正能量传递给他们,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3.关于活动的创新,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我们一味地传承活动,而忽略了同学们需要什么样的活动,他们喜欢什么样的活动,他们想要邀请一些什么人?其实要清楚他们的想法很简单,在招新的时候就可以问他们这个问题,或者在干事之间做一个民意小调查。掌握了这些之后,在策划活动时需要用心,而不是敷衍,真正地从同学的角度出发,问问自己如果是活动的参与者会想要看到些什么。要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可以去尝试些新的想法。
4.细节决定成败。上面说的问题都是这一年中我所看到的,当然还有很多是我没能看到的。部长团差不多每周都有例会,每次办活动之前也有例会,我们可以在例会中提出活动中可能出现什么问题,而不是等问题出现了再去解决。每个部门都有相应的工作内容,提前做好应急的准备。若出现问题,应立即去解决,而不是采取等的态度。就比如说线轴碰别人碰掉,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去搬把凳子去把它接上。话筒电池没电了,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去买电池。但很多东西是需要我们前期认真去检查的,PPT,主持稿,我们不是只看一遍,主席看一遍,老师看一遍就够的,每一个看到的人都应及时与相关部门反应。/ 4
5.强化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思想。学生会的一切活动与服务都围绕着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展开。我们应创新学生会工作方式,拓宽服务方式和服务领域。学生会工作的宗旨是以学生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服务广大学生,学生会干部的职责是尽最大努力来实现这一宗旨。学生会应结合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加强内部学习培训,在丰富校园文化的同时,引领学生思想,从科技创新、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就业创业等多方面开展工作,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具体强有力的途径去服务同学。/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