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定稿]

时间:2019-05-15 07:55: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定稿]》。

第一篇:学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定稿]

学校规章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本文发表在《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03-4

学校的规章制度是为了实现学校管理目标,对学校各项工作和对各类人员的要求加以条理化、系统化,规定出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工作规程。这是学校根据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规,按照学校教育工作的规律和各校的实际情况,采用条文的形式,对全校教职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等行为提出的具有约束力和一定强制性的准则和规范,即学校的“法”。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对完成学校的各项任务,建立学校的正常秩序,提高学校管理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我们在对十五所中小学的制度管理进行调查时却发现,由于这些学校在制度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因而使得规章制度远远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相反还相当大的消极作用。这些学校在规章制度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把规章制度当作“管、卡、压”的工具。这主要表现在有些学校领导过分地依赖制度的管理,他们简单化地认为所有的工作方面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制度的建立来解决。他们认为,管理就是制订出严厉的制度,然后印发给各位员工,再然后就是认真执行者奖励,违者罚。有些领导嘴上经常说:“你不好好工作我就扣你的奖金,再不听话我就让你下岗。”这样的作风,这样的态度都只能使教职工们暂时被压服,但他们往往是口服心不服,因此,他们总是想方设法地钻制度的空子。

(二)规章制度缺乏代表性和民主性。比如,有的学校原来对教师小孩医疗统筹费是由学校统一交的,另外,小孩16岁之前每年还可以拿到数量不少的“独生子女费”,而现在这些却都没有了。这些规定的取消没有经过学校的教代会讨论,只是几个领导说取消就取消了。对此,群众很有意见,后来群众中就有人说,这些规定的取消是由于学校主要领导人的小孩都已长大成人了。不管领导出于什么动机将这些规定取消,由于它缺乏民主性和代表性,因此,客观上已使得领导的威信严重受损。

(三)在制度面前不能一视同仁,缺之制度管理的平等性。比如,有个学校在房子装修方面,为了整楼的消防、安全和美观,学校规定各家各户在对阳台进行装修时,装修物不能伸出滴水线。但在装修过程中,有位老师(该校某位领导的好友)却不按照这一规定去做,后来其他老师看到后也纷纷仿效。学校在处理这一问题时,强行要其他老师拆去,按原规定重新装修,而对某位领导的那位好友却没有这样的要求。结果是其他教师也坚决不拆。最后这项制度不得不落空,同时领导的威信也大大地受损。

(四)制度执行过程中的低权威性。这主要原因有:一是由于规章制度没有形成文本,只是领导在大会上宣布宣布而已,然后在领导认为必要时就去执行,领导认为没有必要时就不执行,这种在执行过程中的随意性,大大地降低了规章制度本身的权威性;二是,领导成员对有关的制度认识不统一,并且有不同意见的领导时常在群众中表白出来,对有关的制度说三道四,这分明是在扇动群众对制度的不满情绪,这当然也就大地降低了制度的权威性;三是,领导不能模范地执行有关的规章制度。比如,某校早上签到有个规定:每个人报到时都要签名,并签上自己报到的时间。可是有好几次该校的某位领导迟到了,由于顾及面子,她没有签上她报到的真实时间,而是签了一个“提前到的时间”,而这些细节又都被后来的签到人员发现了„„,后来人们渐渐地发现签到本上再也没有人签“迟到的时间”了。这就是领导没有起到模范作用的消极影响。现在该校的这项制度形同虚设——虽然每个人都签到了,但这种签到对大家“按时到”没有起到其应有起的约束作用。

(五)规章制度不够严密。比如,领导为了让大家都能按时地上班,因此制定了“签到登记制度”,但这项制度只能管“是否按时到”,却不能管按时到后是否在岗,是否在岗努力地工作。所以许多人在按时报到后就到处窜岗聊天,有的甚至跑到校外干私活。

(六)制度落后。好的制度应该是与是俱进的,如果一项制度不能与时俱进,那么它 1

必然会落后于时代的要求,不能对师生员工起到应有的制约作用。比如,某校师生行为规范里就规定学生不能戴首饰,教师上课不能化妆。而这些规定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制定的。这些过时的规定明显已落后于时代,当然也就遭到师生们的抵制。

(七)有令不行,执法不严。比如,某校规定开会不能迟到,但每次开会时都给同志们15~20分钟的时间迟到,也就是说通知上写的8:00开会,但是往往都拖到8:30左右才正式开会,迟到的人也从来没受过任何处罚。这样,这项制度等于没有制定过,同时还给教职工们一种感觉就是:学校的制度可以不执行。

(八)制度的执行过多受人为的因素影响,执行起来前后不一致。如某校的分房制度,1997年教代会通过的分房方案中规定:单身职工不能分给三室二厅的住房,到1998年分房时,在没有召开教代会讨论的前提下,领导为了照顾某些人能分到三室二厅的住房,又将上述的规定改为:三十五岁以上的单身职工也可以分给三室二厅的住房。这一改变在教职工中反响很大,并且其消极影响也十分持久,领导在群众中的威信也大打折扣。

(九)有些制度的规定不够明确和具体,缺乏操作性。比如,某校的“评选先进”的制度中的一些规定先进工作者的条件是这样写的:“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爱岗敬业,工作认真,积极主动,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这些条件确实是每个先进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但是我们却无法判断哪个职工是否具备这些条件。也正因为如此,该校每年评先进时,有的科室变成了“轮流当先进”,而有的科室则是“敢说敢喊敢骂的人你不能不给他当先进”,这样评出来的所谓的先进都不是当年度真正意义上的先进。因此,这项制度并没有真正起到激发教职工工作热情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规章制度在学校管理过程中的积极作用,避免其消极的负面作用,在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时应该注意以下些什么呢?

(一)加强硬性规章制度的管理与加强柔性规章制度的管理相结合所谓硬性规章制度,就是指那些界限很明确的、很容易判断的直接硬性约束组织成员具体的、外在的工作行为的规定或规章制度。例如,学校规定的上午上班时间为7点30分,员工超过这个时间上班就是迟到;员工不请假又不按时上班则以旷工论处。这类制度非常明确,容易把握。硬性制度对日常的、眼前的工作具有直接的、现时的和常规的制约作用。

所谓柔性规章制度就是指那些界限不太明确、很不容易判断,属于精神领域、对人的行为具有内在、长远的和导向性的规定、准则和规范。例如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热爱集体、团结友爱、提倡奉献、认真工作、为人师表等,这些都是对人观念上的约束和引导,这是一种隐性的规范,对人的行为带有深刻的影响作用。

两种不同的规章制度,具有不同的管理价值,其作用是不能互为替代的,在管理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应该将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使用,既注意对教职工工们外显行为的规范管理,又要注意对教职工进行思想教育特别是师德规范教育,只有这样,教师们工作和生活才能既严格有序地进行,又有一种心情舒畅和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而不被动地接受规章制度的约束,大家也就乐于奉献,乐于工作,而不至于挖尽心思去钻制度的空子。

(二)注意规章制度制定和执行过程的民主性

学校管理者应该将学校的规章制度的制定权交给全体员工,通过规章制度的制定来调动员工的管理积极性,以提高员工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制订规章制度,不能仅仅采取简单的行政命令的方式,要经过群众的酝酿、讨论,使大家认识到,规章制度,虽然对员工是一种约束,但它是维护学校利益不可缺少的,也是代表员工利益的,大家要自觉遵守。这样做,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活动。如果员工只是被动地、消极地对待学校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就起不了多大作用。

(三)规章制度具体明确并且要文本化

制度是行动的准则,也是教育的手段。所以规章制度的文字要简单明了,便于记忆掌

握,制定每项制度时,都应有明确的目的和内容要求,以利于贯彻执行,也便于检查。

另外,只有形成规范文本的规章制度,在执行的过程中才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同时也有利于规章制度的不断完善。

(四)规章制度应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性

一般来说,规章制度具有较强的时间性和场合性,这就使得规章制度带有较大的变动性与发展性。管理者需要根据管理工作的变动与实际需要,及时地调整、补充和完善,使其具有更强大的适应性。

(六)广泛宣传教育

规章制度是对人的外在行为进行约束与监督,这就决定了规章制度具有较强的、现行的规范作用,但是其真正的管理效用还取决于人们对这种制度的内化程度。管理者应该加强对员工的教育,使员工自觉自愿地接受其约束,这是规章制度管理最为有效的表现,也是最为困难的一项工作,但这又是规章制度管理应该坚持不懈地努力的目标。

学校应该通过各种形式,多种渠道,向师生员工进行规章制度的宣传教育,讲明规章制度的目的、意义和行动要求,使师生员工增强是非观念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养成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同时,通过广泛宣传教育,在学校中形成强有力的集体舆论,从而帮助大家提高认识水平,提高维护规章制度的责任感,共同遵守的气氛。

规章制度的教育,不仅是在实行初期进行,而且要持之以恒,经常进行。在每个学期每个学生开始时,在每届新生入学时,都应该集中进行。

(五)硬性制度,一经公布,就要坚决执行

首先是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如果领导干部不带头执行,就很难要求其他员工执行。比如,有个学校规定不能利用工作时间去吃早餐,刚开始大家都认真地执行,但是后来员工们发现有些校级领导在此项制度执行不久,就经常利用工作时间外出吃早餐,并且不受到任何处罚,从此,该校员工又逐渐地恢复了往日的景象——工作时间员工们三三两两地外出吃早餐。其次是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要一视同仁。无论是谁,也不管他有任何背景,只要违规或表现良好,都应该受到同等的奖惩,而不得有例外,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制度的权威性就会大大降低。

第二篇:当前学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学校法制教育对建立法治国家、造就法治人才和培养守法公民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青少年学生知法、守法,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最有效途径。经过四个五年的普法教育,我县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明显增强,许多青少年懂得了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国家、集体及自身的合法权益。然而,近年来由于多方原因,青少年违法犯罪却呈逐年上升趋势,为什么在大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同时,青少年违法犯罪仍然上升,这不能不引起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思考。

一、目前学校法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相对不够,法制教育没有放在足够重要的位置。江泽民同志指出:依法治国“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方针”,而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承担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任。学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阵地,大多数学校已逐步认识到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社会以至学校把升学率作为评判教育成果的主要甚至是唯一标准。在这种情况下,法制教育与其他课程相比,仍然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法制教育没有列入教学大纲,课时安排没有保证。

2、教育方法简单,法制教育效果不佳。近年来,大多数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法制教育,增设了法制课程,但由于对法制课的重视程度和经费等原因,大多数学校的法制教育往往局限于课堂教学,且教学方法简单,经常是采取单一灌输的方法进行教学,很少有学校能让学生走出去学习,或邀请其他单位参与学生法制教育,造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脱节,不利于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

3、课时安排不一,教学内容不够规范。在时间安排上,没有规定统一的法制课时,有的安排自习课,有的挤占政治课一点时间,有的甚至没有安排法制课。即使是有安排上法制课,在时间安排上也往往视情而定。在教材上,目前尚缺乏成套,统一的教材,除了初中开设的《思想政治》(内含少量法律知识)外,小学和高中均无法制教育正式教材,因而使小学、高中甚至大学的法制教育流于形式。

4、任课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积极性不高。

目前绝大多数学校的法制课教师基本上是由思想品德政治课教师兼任,个别学校是由班主任或校长兼任,一方面很多教师可能从来都没有接触过法律,自身的法律知识和教学方法便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另一方面又缺乏实践经验,大部分仅依靠自学课本掌握一些理论知识,遇到实际问题,就显得束手无策,甚至解答不了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学质量大打折扣,有的学校虽然聘请了法制副校长或兼职法律教师,但因受课程安排和兼职教师时间、精力的制约,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5、职责不清,教育管理缺乏整体化。学校的法制教育由于没有硬任务、硬指标,因而也就没有明确的职责和目标,形成法制课上与不上一个样、上好上坏一个样的状况。同时,由于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不能有机结合,学生放学或放假回家后,主要是靠家庭与社会的教育,许多家长对在校生往往把希望寄托在学校,很少对自己子女进行有效教育,即使进行教育也很有限,特别是对已离开学校而未找到工作的青少年,由于学校管不了,家庭管不好,只有通过社会环境来约束,因此,造成法制教育脱节、死角现象突出。

二、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措施

首先,提高法制教育重视程度。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对减少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各级各部门及青少年家长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司法部门要配合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制定一个具体的意见,把法制教育列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做到有人管、有人具体抓,同时要加大检查督促力度。省级以上司法、教育部门组织力量,根据未成年人成长发育的特点和认知和接受能力,编写一套小学、中学甚至大学的法律教材,使未成年人接受法制教育系统化、持续化,比如说,根据儿童的特点将编写成法制连环画的形式,让他们初步建立法律观念,而到了中学,可采取文字和案例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形成法律意识等等。

第二,丰富法制教育内容。各学校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如播放法制教育电视片,电影和专题广播,举办法律知识竞赛,组织有奖征文,组织模拟法庭,开办法制宣传园地,印发普法小册子,开展法律咨询活动,旁听有关刑事、民事、经济、行政案件的审判活动,请政法干警讲法制课,开展学生“带‘法’回家”普法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法的观念。

第三,提高法制教育质量。要组织力量对任课教师、班主任、法制副校长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和考核,并逐步配备专职法律教师,壮大法制教师队伍,同时,在教学上要与其它学科同等对待,并列入考试范畴。其次学校应该录用一些法律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做任课教师,他们的法律意识比较强,理论功底深厚,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诠释法律,并且也能在教学中运用自己的法律知识给学生多一些案例教学和形象教学,以案说法、以例释法,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知音wm338.com网。寓教于乐,避免照本宣科的填鸭式教学。

第四,明确法制教育职责。法制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配合参与,学校要明确职责,给教师确定硬任务、硬指标,要将授课的效果与教学实绩挂起钩来,与年终考核、晋级、晋职挂起钩来。同时,家庭及全社会都要共同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发挥各自的优势,努力营造一个学法、守法、护法的社会环境。学校要通过采取与政法等有关部门建立共建共育单位,聘请校外辅导员、与学生家长建立联系卡、定期家访,向社会发放倡议书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的法制宣传教育。同时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对校园周边治安进行集中整治,保证 学生有一个安静、健康的学习环境。形成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关心的良好氛围。

第五,优化法制教育校园环境。依法治校既是依法治国方略的一种生动体现,同时也是学校得以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实行依法治校,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按章办事,就能在校园内形成讲求民主、积极参与学校管理、自觉维护校规校纪的良好氛围,这是一种强大的隐性课程,它能使置身于其中的全体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不知不觉地养成认真学法、自觉守法、善于用法、勇于护法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使法制教育事半功倍,最终实现代学校法制教育培养目标。

第三篇:初中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初中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我国教育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前景和难得的机遇,同时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与阻力。困难与希望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学校管理工作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涌现了一批比较优秀的学校管理工作者。但是,许多学校在管理方面仍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管理的效益还不高,如何构建高效合理的学校管理体制机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初中学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一)工作计划种类较多,难以执行。学校计划目标应该结合实际,措施应该得力,实施方案应该周全。但是,有些学校计划随意性较强,脱离学校工作的实际。作为学校只在乎有没有计划,计划种类全不全,而不在乎可行不可行。更有甚者,极少数学校出现补写计划的现象,计划不是制订在工作之前,而是制订在工作之后。这些学校开展工作时,只能被动应付,很难主动的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二)学校制度齐全,难以落实。多数学校制度建设比较健全,有自己的制度汇编。然而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了打折扣的现象,奖罚不到位,领导们对某些现象带有一定的感情因素,态度暧昧,致使学校的制度形同虚设,制度建设的目的仍然是应付检查,削弱了制度的约束和激励功能。

(三)教育评估不尽科学。教学评估存在几种不良现象:一是评估只看结果,轻视过程。注重结果,而轻视过程的评估,会造成学校的管理失去过程控制,从而会使学校管理背离教育方针,违反教育规律。二是评估注重材料,不注重实际工作,此种现象滋长弄虚作假之风,出现评估前补材料、造档案,评估时要什么材料就有什么材料。三是评估注重学生成绩,不注重综合因素。,学校办学水平的评估,教师的竞聘上岗,职称评审,学生成绩的排名占了很大比重,对于一些薄弱学校,甚至是一票否决,这也不利于教育观念的转变,严重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发展。

(四)竞聘上岗和绩效工资的实施,使构建和谐校园面临严峻考验。竞聘上岗和绩效工资的实施,可以解决当前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问题,有利于克服较普遍的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积弊,使少数南郭先生不能滥竽充数,是对大多数尽职尽责工作人员合法权益与积极性的保护。但是,客观上由于不少学校教职工数和职数超编,岗位设置缺乏科学性,教职工工资差距比较大,主观上是多年来教师岗位的思维定式,只能上不能下的观念改变还需要一个过程,这些都对竞聘上岗和绩效工资的实施带来相当困难,甚至于出现校内人际关系的恶化,上下关系对立。对构建和谐校园不能说不是一种挑战与考验。

(五)民主管理意识淡薄。目前学校管理存在两种认识上的偏向:一是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理,就是校长一个人说了算。这样校长在行使权力时独断专行,搞一言堂,使学校上管理气氛僵化,学校中层干部和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受到压制。另一种认识认为,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学校管理的好与坏,学校办得成功与失败,其荣誉与责任都由校长一个人承担。教职工对学校管理的参与意识不强,只要不涉及自身利益,一切都可随和,工作被动应付。这两种偏向都不同程度地制约着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影响甚至贻误学校工作。

二、做好学校管理工作的策略

针对学校管理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在学校管理实践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的一面,克服避免其消极的一面,使学校行政管理行之有度,构建高效有序的学校管理模式,我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教育思想的管理,是搞好学校管理的灵魂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多年从事校长工作的实践经验中概括出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实践告诉我们,未来学校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教育思想的竞争,是学校办学理念的竞争。

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处在攻坚时期,在大力推进教育改革,着力推行素质教育的同时,还存在着固守应试教育藩篱的思想。如何使教育思想管理不成为苍白无力的“说教”,不成为“假大空”,不成为华而不实的“花架子”,是摆在学校管理层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校长必须在思想上认识到教育思想领导的重要性,树立教育思想领导的意识。校长要处理好教育思想领导与学校行为的领导的关系,即事务性问题和教育性问题的关系。这要防止两种不良倾向:一是简单地、空洞地对教职工进行思想说教或灌输,使教育思想的领导变成学校管理中的一张“招牌”;二是只顾学校行政事务性工作,而放弃或厌烦对教育思想的领导。要立足于教育与学生的发展来处理各种事务,应当善于把教育思想体现在千百件各种各样的事件中。加强教育思想的领导还要求校长的教育思想必须明确而正确。校长所传达的教育思想,应当体现出时代精神,反映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趋势,反映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

其次,通过多种途径,实现教育思想的统一和转变。校长应对全校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思想的引导和培养,使教师形成全新的育人观、学生观、教学观、价值观、效益观和质量观,这是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要确立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大教育观--素质教育观。学校要始终坚持育人为本、教学为主、质量第一的观点;要紧紧抓住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教科研是教学活动的第一生产力这两条生线。只有思想统一了步调才能一致。教师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需要通过改革实践。新的教育思想是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产生的,组织教师积极主动地参加教学改革与实践,是转变教师教育思想观念,实现对教育思想领导的根本途径。主要做法有:组织教师读书,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验经验;开展校本培训,包括请专家到校讲学,让教师与名师对话;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组织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用事实来说服支撑教育行为的原则、思想、观念的错误与偏差。

最后,在深刻理解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上的基础上,从学校实际出发,确定适合本校发展具有鲜明特色的办学思想。校长要善于将自己的教育思想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思想,校长要善于把学校的教育思想体现在管理目标中,落实在管理行为中。要把具有本校特色的教育思想植入教师的心中,转化为教育实践。(二)注重目标管理,是实施学校有效管理的基础

办学目标是对学校理想状态的设定,是对办学活动结果的预期规划,主要涉及办什么样子学校的问题。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校长,都会根据学校的特殊情况--师资水平、生源质量、教学条件、社区环境、校风校纪等,提出在一定时期内学校全体教职工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的办学目标。不同的学校,由于办学条件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办学目标。

办学目标确立以后,需实施目标管理。当前,在学校目标管理方面常见的问题有两方面,首先是管理目标不够准确,目标与客观现实有差距。目标高远,无法实现,易使人丧失斗志;目标太短浅,又无法激励工作的热情,达不到提升学校挡次的目的。其次,管理目标确立后,需要目标实现的保障系统和考评系统。如果没有强有力的保障系统和考评系统,目标与教育教学实际仍是两张皮,那是目标管理的失败,搞好目标管理,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从目标的确立过程看,要经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两个过程。首先是校长提出目标思路,行政班子集体探讨,拿出具体目标方案;然后全体教职工参与讨论和修改,交教代会表决通过。

二是就目标内容来看,要把总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子目标,构建学校的目标链,把目标分解到部门和个人,层层落实。这样就能很好地控制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等各项活动的全过程。

三是从目标管理的过程来看,不仅包括科学目标的确立,目标实现的人力、物力、财力的保障,而且包括过程和结果的考评。这就需要制订符合实际的科学、合理的考评办法,保证考评的公平、公正,发挥考评对过程的调控和激励功能,保证目标的顺利实现。

目标的能鼓舞人心,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增强学校的凝聚力。一个合乎科学的管理目标,无论是阶段性目标还是终极目标;无论是部门职能目标,还是学校整体目标,都体现着一个学校的价值追求。

(三)正确处理好几种关系,是制定与实施学校管理制度的保证

学校实行管理制度化,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之路,是学校的必然选择。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的功能,保证制度能很好地实施,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1、约束和自由的关系。约束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对人们行为规范的限制;自由是指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人们依个人意志行动而不受限制的权利。约束是绝对的,自由是相对的。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必须接受各项规章制度的约束,这是为了维护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利益,保证学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作为学校管理者,在建立健全制度的过程中,要引导广大师生员工正确认识自由和约束的关系;有关制度的建立要充分发扬民生,必须广泛听取意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所制定的制度要取得大多数教职工的认同,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科学性。

2、全员和主体的关系。完善的学校管理制度,应该是对学校内所有的人都起作用的,对全体人员都具有约束力。但具体到每一项管理制度,又往往具有不同的主体。比如,制订岗位责任制,必须把全体教职工都包括在内,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都要履行相应的职责。但另一方面,由于各自的岗位不同,每一项岗位责任制又有不同的主体。因此,在制定和执行制度时,要正确处理全员和主体的关系,既要强调规章制度的全员性,又要突出某一项规章制度的主体。

3、过程考核和阶段考核的关系。制度的制定并不难,但要坚持实施和考评则不易。要把学校管理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发挥制度的调控功能,必须把过程考核和阶段考核相结合,坚持以过程考核为主,阶段考核为辅。所谓过程考核就是该注重对每节课、每个活动、每项工作的考核,并记录在案。所谓阶段考核就是以平时过程考核为依据,一定时期(一个月或一学期)内的考核,这样做有利于保持制度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避免“平时不抓紧、期末算总账”,有利于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又能突出阶段工作重点。在考核中要注意定性和定量的关系,力求做到定性恰当,定量适当,尽量避免片面性和形式主义。

在制定与落实制度时,还要注重表扬与批评的关系,一些学校的管理制度常常是限制的多,提倡的少;批评的多,表扬的少;惩罚的多,奖励的少。这种本来倒置的现象不利于调动广大师生自觉执行制度的积极性。应坚持表扬与批评相结合,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此外,在执行制度时,领导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不搞特殊化。(四)、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情感管理,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支点

学校管理从根本意义上说就是对人的管理,即调动学校全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去实现学校的办事目标、教学目标和管理目标。学校管理的起点和归宿是人,学校管理的动力和核心是人,学校管理的成败取决于人。因此,学校管理必须以人为本,“用心”来管理学校,用感情来管理学校。

一要发挥学校领导的示范作用。在学校管理过程中,要想发挥和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校领导必须率先垂范,谋事要长远,虑事要周密,办事要公正,处理问题要果断。要做到“勤、正、廉”,要有奉献精神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不感情用事,不以权谋私,做遵纪守法的模范。

二要在管理工作中重视感情因素。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是管理工作的一条重要原则。学校管理,校长不仅要发挥职权的影响力,还要依靠教职工非职权影响力来互补。非职权性因素包括方方面面,其中身心情感是实现学校管理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学校要实现管理目标,主要靠师生的共同努力。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首先要感情投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放下架子,平等待人。以自己的质朴、热情、善良的美德待人,要跳出为恶的情感圈子。不仅要关心教职工的政治方面的进步和要求,而且在学习上、生活上做到关心、体贴他们,主动帮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做他们的贴心人,逐步形成祥和向上的良好风气。

三要坚持“以师为本”,充分发扬民主,拓宽情感交流的渠道。教师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主体,以师为本,实行民生管理是发扬教职工主人翁意识的基本途径,是统一大家思想、统一大家行动的重要方法。以师为本,实行民生管理,就要充分相信教师,依靠教师,让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各项重大问题的讨论和决策。这样可以使领导与教职工处于平等地位,变上下沟通为平等沟通,变单向沟通为双向沟通。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还能增进了解,使人际关系的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更稳定持久地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

学校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将各方面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学校的管理工作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

第四篇:中职学校招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 罗集学

【摘 要】分析中职学校招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相应对策。【关键词】中职学校 招生工作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B-0005-03 中职学校招生工作非常重要,其完成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中职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而且影响中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完成中职招生任务,是做大做强职业教育的基础,是促进整个高中阶段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的前提,是满足人民群众接受多种形式教育的需要,是提高劳动者素质,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合格人才的需要。招生工作应引起中职学校足够的重视。然而,近年来中职招生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了整个中职学校的形象。本文试结合笔者从事中职学校招生工作的经验及体会,列举中职招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使中职学校招生工作科学展开,促进中职学校的快速发展。

一、中职学校招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招生宣传夸大其词

一些中职学校在招生时,对学校师资、设备、办学成绩等方面言过其实。师资力量不足却说有高水平的教师,办汽修专业只有一两部破旧汽车却说成有两三个汽修车间、有几百个工位,还说在几个品牌汽车厂建有实习实训基地,办学成绩没有却说获得多少个国家级、省级奖。

(二)虚假承诺

一些中职学校教师在外招生时,为争取学生就读,往往做出虚假承诺,如承诺可以保送上大学,送驾驶证,百分之百毕业、百分之百就业等;承诺毕业后工资待遇高;还有的承诺学生上了中职学校后保证发展潜力巨大,毕业后能够走上管理者岗位,不需要在一线上操作,等等。

(三)有偿招生

有偿招生现象在中职领域里逐年增多,而且在有的中职学校早已成为公开的秘密。教育行政部门每到招生期间都在发文重申各级学校不得有偿招生,但是由于监管不力,有的学校有恃无恐,有偿招生现象愈演愈烈,有偿数额逐年加码。特别是一些初中毕业班的班主任,无心教学,每到招生季节,就向考不上普高的学生推荐那些给报酬高的中职学校,学生到校后直呼上当,由是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败坏教师及中职学校声誉。

(四)招生责任制

一些中职学校在招揽生源时,把招生任务下达给每位教师,定指标,定奖惩。如完不成任务不得评优评先,考核受影响,工资被克扣等。

(五)招生工作人员缺乏专业性

一些中职学校为了扩大招生范围,聘请一些中介负责本校招生,由于培训不到位,这些中介对学校的情况不熟悉,只是为了追求所谓的辛苦费,不负责任地夸大其词,学生有问题也不知该如何回答,造成学生对学校产生误解。有的学校由于培训不到位,教师宣传的口径不一致,导致有的学生入校后,当初教师的承诺得不到兑现,引起矛盾。

(六)存在招生上的地方保护主义现象

为了完成招生任务,有的地方政府限制本地的学生到外地就读,限制外地中职学校来本地进行招生宣传,有的学生想读的专业本地学校没有,从而耽误了学生的前程。

二、原因分析

(一)中职学校“招生难”

近十年来,中职学校招生出现“生源大战”,生源流向普高,主要原因一是“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在中国社会还很根深蒂固。重脑力劳动轻体力劳动,重理论知识轻实践技能,重文凭学历轻实际能力。受传统的人才培养和使用观念影响,许多家长希望孩子通过考普通高中、上大学,进机关、当白领,拥有一个“干部身份”。二是很多原来属于中职生的岗位让位给本科毕业生。如上世纪90年代金融部门还招录中职毕业生做银行柜台职员,但最近十年已经不聘用中职毕业生了。许多岗位不顾实际需要,人为地提高学历门槛,使得中职学校招生受到冲击。

为了争夺生源,吸引学生就读,招生宣传就出现了夸大其词,虚假承诺,在招生过程中出现有偿招生,给教师下达完成招生任务数等乱象。

(二)招生宣传工作准备不充分

有的学校口头上重视招生工作,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没有做足功课,无招生计划、措施,对招生工作人员不进行培训或培训不到位,工作不细致,在宣传时给学生误导,导致他们对中职学校产生误解。

(三)中职学校对初中生缺乏吸引力

一是中职学校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师资力量薄弱,虽然最近几年政府投资力度加大,但由于欠债太多,职业学校在办学上还存在种种困难,制约了发展。如学校扩招后聘用教师的编制问题得不到落实,能工巧匠型的教师匮乏,实训设备不到位,很多职业学校还摆脱不了普高的模式。二是中职学校的学生欲升高职院校就读的渠道还不够通畅,尽管近几年来各省采取了不少措施,但构建中高职直通车的力度还不够大。三是管理问题,由于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考不上普高的学生,综合素质相对普高的学生要差一些,他们在初中已经被教师另眼看待了,很多家长担心这么一群体聚集在一起会更糟,他们担心学校的管理,因而不愿意子女就读中职学校。

此外,教育行政部门给学校下达招生任务,任务完成与否与绩效挂钩。鉴于此种压力,地方政府只好采取封锁政策,不许外地学校来本地招生宣传。

三、对策分析

(一)加大对职业教育投入及宣传力度

最近几年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逐渐增大,如基础设施、实训设备的投入,师资培训,学生学费减免,国家助学金等等,都显示了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的程度。但从社会来说,还需倡导尊重劳动,提高劳动者待遇,形成劳动者光荣、劳动者得到尊重的氛围。要制定奖励机制,评选先进人物,如“百佳营业员”、“百佳餐饮服务员”、“百佳电焊工”等,从社会地位及生活待遇上关心他们。新闻媒体应大力宣传职业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中的突出作用,宣传党委、政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措施,宣传中职招生工作的有关政策和措施。要针对中职学校生源大多来自农村的特点,大力宣传对中职贫困学生的资助政策,使每名初中毕业生及其家长都能获得相关信息,了解具体政策内容,吸引家庭贫困的初中毕业生特别是优秀学生报读职业学校。要围绕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成就和新面貌,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中职学生在企业和岗位成才、成功创业的典型事例进行宣传,在全社会尤其是在家长和学生中进一步形成“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成才观念,促进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技能、尊重劳动、尊重服务的新风尚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形成,为中职招生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加强中职学校内涵建成

一些职业学校招生难,很关键的一个原因就是本身办学条件落后、师资薄弱、特色不强,学生接受职业教育还是停留在教师的黑板上,纸上谈兵的多,实际操作的少,加上不少学生本身基础差、厌学情绪严重,使得一方面是难招生一方面则流失学生多。因此,学校除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外,还应围绕“校企合作”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一是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大力发展“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改善中职教师的待遇和工作环境,增加吸引力,建立一套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激励机制,提高中职教师的社会地位。二是与企业行业的专家进行课程改革,编写有前瞻性的、实用性的校本教材。要充分发挥骨干和精品专业在扩大招生上的作用,使之名副其实,投入和效益相当。三是与企业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实习基地,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加强特色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让学生在学校能真正学到一技之长,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四是把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感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培养劳动光荣、劳动使人幸福的观念,增强企业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使命感。五是不断创新办学模式。积极开展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的办学模式,使得学生在校期间就能体验企业的工作环境并积累经验,对自己今后所从事的职业有所了解,如不适合还可以调整,或在一些方面有不足的还可以弥补。六是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要把用人单位和学生、家长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学生就业工作的标准,进一步健全毕业生就业的回访制度和公示制度,做到抓就业率与稳定率并重,切实提高就业质量。七是坚持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并举,走进企业、社区,面向农村,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做旺学校人气。

(三)加大中职招生督查力度 结合中央“八项规定”,上级部门要在招生期间重申招生纪律的规定,设立违规招生举报电话,组成督查小组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督查。如听取汇报,听取各区县及初中学校中职招生工作的情况汇报;实地查看,深入初中学校、街镇、社区实地抽查;师生访谈,组织部分学校教师和初中毕业生进行访谈;暗访暗查,深入乡镇、街道询问群众,走访学生及家长,调查了解是否有违规招生现象,对违反中职招生政策,扰乱招生秩序、非法招生、有偿招生、非法办学的个人和组织要敢动真格,发现一起处理一起,以确保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工作健康开展。

(四)实行城乡联合办学,联合办班,打破地方封锁

联合办学是拓宽职业教育招生渠道的有效方式,其积极意义已经在实践中得到证实。实行市属职业学校与县级职教中心联合招生和合作办学,促进职业教育的整体提高。办学中,可采取“1+2”、“2+1”等灵活的形式,也可采取跨区域招生。如海南省海口旅游学校与贫困市县联合办学,主要是用学校的品牌在各市县中职学校建立分校,面向农村及贫困山区招生。学校的优质资源向县级职业学校辐射,每年免费培训各市县分校的干部和教师。为了减轻贫困学生的家庭经济负担,学校实行分段办学,学生第一年在当地学习,第二年在海口旅游学校强化训练。学生综合素质达标后,学校将他们送往高级酒店实习,并派教师跟班配合酒店进行学生管理。

(五)打通中职升高职、升本科院校的立交桥

值得欣慰的是,最近两年许多省份出台了中职升高职的政策。采用“3+2”、“2+3”、五年一贯制等形式,考试方法灵活,不再要求中职毕业生一定要参加普通高考才能报读高职。这就使想就读高职的中职生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广西2013年在本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执行了中职生直升四所本科院校的政策,此政策打通了中职升本科院校的立交桥。今后国家应还要放宽中职升高职的门槛,把高职招生从本科院校分离,面向中职取消统一考试,再从一些应用型的本科院校中拿出20%的比例,让一些优秀的中职毕业生免试入学。

(六)强化招生宣传动员

招生宣传是引导初中毕业生进行职普合理分流的有效手段。因此,要加大中职学校招生的宣传力度,一是要宣传好国家对中职学生实行助学(下转第27页)(上接第6页)金制度的政策,这一政策各学校在招生工作中要重点宣传。二是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扩大宣传范围,做到家喻户晓,让学生和家长了解中职学校招生的政策,增强学生选择中职教育的自信心。三是要通过中职教育优秀人才报告会、技能表演、成果展示会等多种形式,让中职教育办学中涌现出的先进或优秀人物现身说法,增强学生选择中职教育学习的可信度。四是要开好家长动员会、教师动员会、学生动员会,使宣传工作做到班、做到家、做到人。引导初中毕业生和家长准确进行自我定位,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引导更多的学生选择职业教育,合理选择报考学校和专业。

(七)加强招生宣传人员培训

每年中职学校都要组织教师下基层进行招生宣传,应对招生队伍进行培训,要求他们熟悉招生政策,熟悉学校特色及专业优势、毕业生就业情况、师资力量、教学质量等。对学生及家长要进行分类,不同的类别分别采用不同的策略和方法。对于学生及家长提出的问题应及时独立地解答,不能出现模棱两可的答案,宣讲时要脱稿讲解,内容要根据时间的要求来把握。同时,招生宣传人员的文明礼仪、服务精神和服务态度很重要,应加强招生队伍人员文明礼仪的训练,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热情接待报考中职学校的学生。

(八)增强招生工作的计划性

中职招生时间长,这就要求招生工作要有计划,做好计划安排,才能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提高招生的效果。在制订计划时,要根据时间段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当然计划不是固定的,随着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要随时作出调整。计划的主要内容是:招生总动员,招生队伍人员的培训,制作招生简章,下基层的宣传时间等。在工作中要有人督促进度及检查效果,及时反馈和总结,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总之,中职学校招生工作是关系职业教育发展的大事,也是关系教育发展全局的大事,更是关系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使命的大事,能不能抓出成效,是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相关学校能力水平的考验。中职学校应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积极面向市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抓住当前职业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大好机遇,抢占发展的制高点,通过不断的努力,迈上新的台阶。【参考文献】

[1]周淑英.中职招生大战透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5(11)[2]邓红.从中职学校招生状况看政策的调控作用[J].中山大学学报报丛,2002(6)[3]姜大源.转变观念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7(3)

【作者简介】罗集学,男,广西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和职业教育管理。

第五篇: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04年中央在从计划经济体制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学校德育工作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挑战。

一、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㈠学校德育工作与社会功利化取向之间的不协调

市场经济追求的是实利、实效,它通过市场来实现自己的产值、效率。因此,必然使人们强化功利意识,人们不会去追求徒有虚名的“义”。而学校德育工作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发展前途,重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学生道德素质的形成具有渐近性、长期性和复杂性,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协调学校德育工作,克服社会功利倾向,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和世界观,是德育工作者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㈡学校德育工作与社会上重智轻德、升学竞争之间的不协调 重智轻德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倾向。人们的意识中或多或少都有些看重知识、看重分数的倾向。表现在学生身上,就是对政治漠不关心,对参加集体活动、公益劳动不感兴趣。家长只关心子女的考分而漠视思想道德品质,高考录取新生也只看考分而淡化政治表现。从目前我国深化改革的情况看,社会需要、就业压力、高收入的回报以及家长的投入与期望等原因,都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升学竞争的压力,这就使学校德育工作受到巨大的

1影响。因此一些学校的德育仍处于智育的从属地位,评“三好”实际上是“一好”代“三好”,德育工作的整体性、完整性及渗透性都不能在学校工作中有所表现。只教书,不育人的现象仍然客观存在,德育工作流于形式。

㈢学校德育工作与社会负面影响之间的不协调

社会不良因素的负面影响也是学校德育工作所必须面对的新课题。近几年社会上流传的淫秽书刊和音像制品、电脑中的黄色镜头等成了毒害青少年的精神鸦片;网吧、卡拉OK包房、舞厅成为一些意志薄弱的青少年堕落的温床。有的学生与社会上的小流氓结成犯罪团伙,到学校偷抢打架、敲诈勒索无恶不作,所有这一切都表明学校德育工作在综合治理、防止青少年违法犯罪等方面还有许多实际工作要做。

㈣学校德育工作与家庭教育的不协调

许多家长在子女教育问题上所表现的无知与幼稚,从而使学生在家校的不同教育面前常常陷入无所适从的窘境,家庭教育中误区很多。许多家长忽视子女自身的兴趣与条件,忽视青少年成长的客观规律,只是按自己的意愿教育孩子,期望高,压力大。

㈤学校德育工作与学生心理发展之间的不协调

社会转型时期快节奏的学习生活,以及升学的压力,青春期的困惑等给学生带来的巨大的心理压力,妨碍着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其主要表现在交往不适应、学习困难、情感挫折、娱乐限制、升学压力大、厌学、生理发育烦恼、性心理偏差、社会环境

不适应、行为不良、心理障碍等。德育工作在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治疗与心理保护等方面,还缺少必要的研究和解决的办法,对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德育工作者还需努力探索。

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对策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党和人民赋予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面对那么多不协调,德育工作需要开拓新思路,构筑新机制,创设学校、社会、家庭齐抓共管的新局面。

㈠强化素质教育,从根本上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摒弃了应试教育中只注重知识,忽视德育、体育、劳动教育、艺术教育,压抑学生个性发展,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弊端。确定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重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让学生学会做人,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为学校德育工作创造了良好契机。然而应试教育的习惯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潮不会因为推行素质教育而偃旗息鼓。建立切实可行的素质教育评价机制,改革和完善高校招生考试缺席,从根本上摆脱应试教育的是德育工作走出困惑的当务之急,也是素质教育得以全面推行的根本保证。学校领导和德育工作者要清醒的认识社会转型时期德育工作的性质、特点和规律,更新观念,大胆探索,脚踏实地,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开创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㈡加强基础道德建设,使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大力在青少年中提倡勤奋学习、遵守纪律、热爱劳动、助人为乐、艰苦奋斗、英勇对敌的革命风尚。这些基础道德既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又是形成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基础道德的形成对于抵御由市场化带来的道德负面影响,建立青少年一代的精神支柱具有积极意识。基础道德的内容都源自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很深的根基,是祖先留给我们永恒、无价的精神财富,是凝聚人心,形成矢志不渝的爱国精神的源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必然可使基础道德成为塑造青少年美好心灵的好方法。

㈢健全家庭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很多做父母的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家庭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提高上,但是不少家长不懂这一点,而把精力和重点放在智力因素培养上,以至造成孩子任性、懦弱、懒惰、自私、冷漠、心理障碍多,而缺乏做人所必须的坚强意志、良好习惯、和谐性格、高尚情操,导致许多学生虽然在校内能勉强接受教育,回到家中就故伎重演,甚至变本加厉,心理上的双重人格不断扭曲他们的灵魂。学校有必要开办家教指导班,有组织的指导家长们学习家教思想与家教方法。同时沟通学校与家庭和社会的联系。

㈣心理健康的指导与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新课题

心理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个道德问题,我们已地把它看作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部分,由于成长的竞争,青春期的烦恼,就业的压力给青少年的心理带来许多未知因素,加上青少年缺乏自我调节能力,不善于人际交往,因此很需要心理帮助。不健康的心理不仅会危害人的健康,而且会影响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对青少年的影响尤为突出。心理障碍、焦虑情绪一旦发展严重却得不到及时治疗,就会对自己或社会造成危害,这方面的例子是很多的。因此,学生急需心理指导、心理保健和心理咨询,但是很多学校这方面的工作还是空白。学校应设立心理咨询室,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工作,尽快弥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空白。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正确运用科学的方法与正确的态度对待学生,真正形成让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大环境。

㈤丰富德育活动,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成长

德育活动包括班级活动、团结活动、为民服务、法制宣传活动、参观学习活动等,都是学校德育工作成功的模式。对于社会转型时期的独生子女、单亲家庭日益增多的青少年群体来说,德育活动还需要更新观念、开拓思路,使活动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更加具有实效。如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为孤寡老人和残疾人服务,走出校园,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参加社会实践,锻炼他们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的能力等,使现实追求和欲望接受他们可能达到的利益,从而使这些活动更具实效性。集体活动是一贴良药,它可以治疗独生子女、单亲子女孤僻自私的性格缺陷,矫正

他们的不良习惯。

下载学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校学校篮球教学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高校学校篮球教学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摘要】随着高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篮球运动在体育课程中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目前我国高校篮球在教学与训练的方法上都有一定的提升,......

    学校食堂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学校食堂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学校食堂是学生用膳的聚集地,食堂及饮食卫生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及社会稳定,近年来我县各级政府及卫生、教育行政部门在......

    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学校教育需要家庭配合,家庭教育需要学校指导,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具有互动作用。不同的家庭结构对孩子的教育是有差异的,而且家庭环境、父母的素......

    论民营企业存在问题与对策

    论民营企业存在问题与对策一、民营企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民营企业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民营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表现出了公有经济所不......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

    2001年新企业会计制度出台,使企业会计处理有了更为明确可行的依据和指导,有利于我国企业会计处理的规范化。但新会计制度的适应范围明确规定:除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

    学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宝塔区第四中学是全区基础教育主阵地,多年来为宝塔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为社会各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我们学校全体师生奋力拼搏,......

    劳教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劳教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作者:张广磊 来源:《法制博览》2013年第04期 【摘要】笔者主要通过对某戒毒所的调研,分析现阶段中劳教管理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