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注有效学习 提升课堂质量
注有效学习提升课堂质量
——课题研究材料
一、指导思想
首先,学校教育的本体功能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学习是学生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有效学习的发生受到学校、社会和家庭等诸方面因素的影响,在现实的学校教育实践中,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无效的和低效的学习,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以教定学”而非“以学定教“的现象,影响了学校教育本体功能的实现,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当前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对新课程理念理解的浅表化、操作形式化的现象,课堂教学看似气氛热烈、学生全似乎积极主动,但实质上并未引起学生的有效学习。因此,如何把新课程的理念内化为教师的观念、外化为教学行为,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是当前新课程改革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另外,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数学课堂教学时间将进一步缩减,而教材并没有改变,既原定的教学任务并没有缩减,这样就打破了原来的教学步子,使得上课时总有完不成的任务,怎样高效率地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呢?这给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得“打造高效课堂”研究势在必行,而指导学生“有效学习”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有利措施,因此我们决定从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方面进行研究。
本课题正是从以上背景出发提出的,它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为目标,将已有的有效学习理论与经验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一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有助于已有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①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重视预习的检测)
②如何提供有效的学习资源?
什么样的学习资源对打造高效课堂更有效?
③怎样精心设计练习,以提高课堂学习有效性?
如何促进学生进行有效学习,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教育研究的课题。人们分别从心理学、教育学等不同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已有的研究成果有理论层面的,也有实践层面的。研究者从心理学角度对有效学习进行研究已取得了以下成果。
三、研究目标:
1、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引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策略。
2、引领教师围绕课题研究、学习、思考与实践,寻求有效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探索一套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学策略及其应用模式。
3、打造科研型教师队伍,帮助教师在“同伴互动”和“专业引领”中,获得专业发展和支持,进一步形成既有研究热情、又有一定研究水平和研究能力的小学数学科研队伍,推动学校的教学研究工作走向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研轨道。
四、研究过程设计
研究准备和启动阶段(2010.10)
目标:
1、了解学生学习状况,为课题开展作好准备;
2、搜集相关研究成果,学习理论,为行动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内容:
1、制定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组。
2、确定实验班级。
3、调查实验班级学生学习状况。
4、培训实验教师,收集资料。
5、制定解决现实问题的计划。
成果:
1、课题研究方案。
2、研究文献综述。
3、开题报告。
4、调查研究报告。
5、各实验教师的行动研究计划。
6、《课题组成员学习心得》汇编。
负责人:王海岩
全面启动阶段(2010.11——12)
目标:为课题深入开展作好充分准备。
内容:
1、组织课题培训会,全面启动课题;
2、在学校学生及其父母中展开问卷调查,搜集相关数据,汇总阶段性成果。
成果:
1、培训心得。
2、各种相关数据。
3、阶段性总结。
深入研究阶段(2010.12——2011.5)
目标:
1、依次从课前预习、提供有效学习资源、精心设练三个方面展开研究,探索积累经验。
2、并积极应用于教学实践中,研究实验班级应用有效学习理论与经验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内容:
1、预习指导策略。
2、提供有效教学资源策略。
3、精心设练策略。
4、积累策略并应用于教学实践,发现问题并及时修订研究方案。
成果:
1、教师、学生的个案,教学反思与论文。
2、教学设计与课例。
3、形成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案。
4、阶段研究报告。
负责人:孙红
完善成果,总结提高阶段(2012.6——7)
目标:梳理并结集研究成果,申请结题验收。
内容:
1、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完善和巩固成果,进行总结,提升研究成果的质量。
2、根据实验情况,完善理论研究,突出主导理论和典型案例;
3、进行理论和实验成果的汇总,写出书面报告和相关材料;
4、集结课题成果,进一步推广课题成果。
成果:
1、结题报告。
2、成果集。
负责人:孙红
研究方法:
1、对比研究法
(1)通过实验班与平行班的对比研究进行。
(2)同班级不同小组的学生进行对比研究。
说明:比如针对课前预习方法的研究,可以在实验班与平行班进行同一内容的教学,布置实验班的学生提前预习,平行班的学生不预习,然后利用课堂结束前5分钟进行当堂检测,通过检测分析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2、问卷调查法(在个别班级发放问卷,了解他们在数学学习方面的实际情况。同时,对全校学生的特殊群体(成绩差异、气质差异),进行问卷调查,从而获得对比性数据及相关性数据。)
3、个案研究法(拟对本班3——5名数学方面优秀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了解他们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了解他们在数学学习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4、经验总结法(定期组织课题教师进行经验交流,总结好的方法,以期共同提高。)
第二篇:聚焦课堂 立足有效 提升质量
“聚焦课堂 立足有效 提升质量”
有效教学学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神木县中小学有效教学活动实施方案》和《神木县中小学有效教学基本要求》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教师专业发展为主题,以“小班化教学”为焦点,以“有效教学”为核心,以“课例研究”为抓手,以“教学问题”为切点,以校本教研为手段,突破“无为低效”的课堂瓶颈,探求“优质高效”的新型课堂,提升广大教师新课程执行力和反思力,从而全面提高我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二、学习目标
认真学习县局印发的《神木县中小学有效教学活动实施方案》和《神木县中小学有效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学习了解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和特征,促使本人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时,实施有效教学,保证自己有一定水准的较高的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让学生乐学会学,实现师生共同进步,努力做到“三满意”。
三、学习形式
1、以个人自学有效教学理论为先导。通过学习理论,领悟新课程改革的前沿理念。
2、以学校开展的听、评、说课为主线,以学促教,以评促教,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四、学习过程
二月份:
1、参加学校举行的“聚焦课堂 立足有效 提升质量”主题活动动员大会;
2、认真学习县局编印发放的《有效教学学习读本》,做好学习笔记;
3、制定有效学习学习计划。
三月份:
1、每周完成500字的学习笔记;
2、撰写“聚焦课堂 立足有效 提升质量”有效学习学习心得;
3、参加学校举行的“聚焦课堂 立足有效 提升质量”主题活动大讨论。四月份:
1、继续完成学习《有效教学学习读本》,做好每周500字的学习笔记;
2、参加学校举行的听、评、说、讲课活动;
五月份:
1、参加学校举行的教学反思短文评选活动;
2、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六月份:
1、开展自查、互查活动,写好自查报告和整改方案;
2、写好有效教学学习总结。
第三篇:“聚焦课堂,立足有效,提升质量”主题活动总结材料
“聚焦课堂,立足有效,提升质量”主
题活动总结材料
XX年,xx中学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微观课堂”为焦点,以“有效教学”为核心,积极开展了“聚焦课堂,立足有效,提升质量”的主题活动,通过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系列研讨活动,采取理论学习、集体备课、讲课评课、课例交流、研讨反思等多种形式,让规范课堂成为需要,让观察课堂成为习惯,让反思课堂成为素养。这一活动的开展为我校探求“优质高效”的新型课堂,提升广大教师新课堂执行力和反思力,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年来,我校“聚焦课堂”主题活动取得了一些成绩,总结了一些教训,汲取了一些经验,具体情况如下:
1、开展了“聚焦课堂”主题活动的大讨论。根据教师制定的个人教学研究目标,提出的课堂教学问题,加上各教研组长的汇总提炼,结合我校教学实际,确定了我校“有效教学”研究目标为:
①优化教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文科以记忆过关为主,强调精讲多记;理科以周结落实为主,强调精讲多练。
②优化学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处理好预习-学习-复习三者之间的关系;学会“日清”“周结”“月评”;在记忆方法上多想策略,在周结训练上多想办法。
同时鼓励教师认真学习《有效教学学习读本》中的有效教学专题辅导讲座,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并上传学校网站,以便更好地交流学习。
2、认真开展了同课异构的课例研讨活动,探讨和尝试了有效教学课例演练,即在语、数、英、综文、综理五个教研组的七、八年级中各选派两位老师选同一内容上课,组内老师听课、评课后讨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用以指导经后的教学。本次活动共有16名老师参加,其中语文组王立新、王在芹、李红艳、王金红老师,数学组鲁锋、许孝德、肖义、何进、李友芳老师,英语组苏红菊、黄荣老师表现最为突出。
3、一月一反思,博客竞赛成亮点。在开展有效教学的教研活动时,以学校网站为阵地,开展了每名教师每月上传一篇有效教学反思的活动,并组织评比,有很多老师的反思观点鲜明,见解独到,受到县教研室领导的好评。其中有王金红、邓家洪、李启红等老师博客中的博文在沙洋县获一等奖。
4、一年来,学校还开展有效教学的系列活动:论文(教学设计)、学案编写评比,其中语文、化学两门学科的学案编写取得了一些经验;研讨了“有效教学”模式,即按“出示学习目标-自学交流-归纳讲解-巩固练习”的教学流程进行备课、上课,力求精炼,实用有效。并在各教研组中评选出典型优秀课例进行交流推广;举办了“有效训练、有效评价”为主题的高效益、轻负担练习设计专题研讨,在备课组中开展基于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练习设计展”观摩与交流;组织了全校性的优秀课竞赛评比活动,评选了“有效教学”教学新秀和教学能手,他们是鲁锋、王在芹、陈云丽、官虎、范拥军、陈风华、李启红、曾德坤、康红升等老师。
5、搞好校本教研,进一步促进有效教学
①在文科记忆、理科周结上抓落实
在师生中进一步强调文科记忆、理科周结的重要性,并将制度落到实处。在文科(语、英、政、史、地)记忆上要求有记忆过关表、每周有记忆过关对象及任务,做到一周一检查。在理科(数、理、化、生)周结上要求每周用一个晚上对一周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一周一张数学周结卷、一张综合理科周结卷,做到一周一落实。
②在优生辅导上想对策
以班级为单位,实行分科专人承包制,确保优生的辅导落到实处。同时成立九年级希望之星辅导小组。实行定目标、给时间、给地点、给任务、明纪律、学校专人管理、班主任轮流值班的管理模式,确保学生所学知识能做到“日日清”、“周周结”、“月月实”,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校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
③在学科知识竞赛上作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各门学科的积极性和兴趣,使学生所学知识能得到巩固和强化,进行学科知识竞赛是必不可少的。
本,学校以教导处牵头、教研组长具体主抓的办法已组织开展了多次英语单词竞赛、学生练字竞赛、作文竞赛和数学易错题竞赛,让学生在竞赛中获取知识。
④在周结月评上重过程
对教师的教学常规检查做到一周重点检查一项内容,抓典型、扬先进、重落实;做到一月一次综合评价,善总结、常反思、想对策,在管理上重过程,在过程中想办法。
⑤在科研成果上出成绩
切实加强课题的管理,力求课题研究有计划,有措施,有创新,有实效。把课题研究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切实起到为教学服务的作用。以“问题即课题,教学即教研”的思想为指导,引导教师特别重视日常教学中的课题研究。继续进行已有课题的研究,即市级课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县、市级课题《指导学生形成有效学习方法策略的研究》、国家级课题《基础教育英语教学评价实验》。并且由校长程云同志亲自主持的市级有效教学课题《指导学生形成有效学习方法策略的研究》方案可操作性很强,受到县教育局领导的好评。
教科室经常举办教育科研或教育成果论文评选活动,还积极组织老师们参加上级教育科研主管部门组织的各项活动。教师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论文4篇,获奖论文或科研成果58项。一批青年教师成长为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或知名教师。其中有曾雪威老师的科研成果《青春风铃教育博客》获市级二等奖,王在芹老师的科研成果《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初探》获市一等奖,同时在全国新课程改革优秀教学论文评选活动中获二等奖;程小继老师的论文《浅谈在教学中的优化作用》在全国优质科研论文评选活动中获优秀学术成果二等奖;潘蒙老师的论文《新课标下思品课反思》获市二等奖;陈风华老师的论文《新课程理念下思想政治课创新教育的思考》获市二等奖;有官玉莲、陈云丽、曾雪威老师的教学案例获省一等奖,李友芳、黄荣、陈云丽、鲁锋等老师的教学案例分别获省二、三等奖。范拥军老师的论文《用科学发展观作指导,促进初中化学课程改革》获得市一等奖,并送省参评获得二等奖。
学校尽管在“聚焦课堂”上想了一些办法,开展了一些活动,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管理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
1、在课堂教学中,若有教师听评课时的课堂容量和效果要好些,表现出来的是上课教师准备均很充分,但在平时上课时的随意性要大些,个别班级的学生学习纪律也不太好。
2、老师们的教学反思每月均能按时上传学校网站,但存在少数教师借鉴别人的东西情况发生,对自己一月来的教学反思不够深刻,使得教学反思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不切实际的形式。
3、在对教师的过程管理评价还跟不上,“月评”不够及时。
4、对于文科记忆和理科周结落实不好的学生,课堂上、自习时间均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后进生,想不出很好的解决办法。
在以后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我们将不断地学习先进学校的好的做法,谦虚向教育行家取经,摸索出自己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办法和“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1、教导处实行推门听课制,继续实行领导“包班包学科”制,对领导实行教学管理绩效考核。
2、通过组织各种比赛,例如教学比武,反思评比等竞赛活动来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3、在教学管理中重视“周结”、“月评”,随时检查和反馈教师的教学情况和教学效果,建立健全良好的教学激励机制。
4、进一步重视文科记忆和理科周结,课堂上在“落实”两个字做。
“有效教学”系列活动的开展,会曾中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开创了曾中教育教学的新局面。
第四篇:聚焦有效课堂 提升教学质量
聚焦有效课堂
提升教学质量
——董庄小学教学研讨周活动简报
为了加强教学交流,促进教学研讨,使教师们在活动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以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本着“打造有效课堂,通过教学质量”这一理念,按照区教体局有关课堂教学展示与交流活动的有关要求,董庄小学举行了为期一周(3月18~22日)的教学研讨周活动。通过教研周的形式,以展示课为载体,解决教师日常教学实际问题。
3月20日下午,魏都区教研室教研员到我校对课堂教学及开展小专题活动进行指导。语文、数学老师们分别组成研究团队,以日常教学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为切入点,围绕“课堂教学中学练结合的有效性”的主题,由康亚宇、管增两位语文教师执教了六年级《一夜的工作》、一年级《两只鸟蛋》这两节课。数学教师吴小明、李莹歌执教了一年级《分类与整理》和三年级《年月日》最后,语文、数学教师,围绕“课堂教学中学练结合的有效性”分别进行了研讨,老师们结合教育教学实践,阐述了自己不同的观点。大家畅所欲言,不同视角所折射的不同教学理念发生了碰撞,灵感的火花不时迸现。同时,教研员们精彩的课堂教学点评把这项活动推向高潮。通过研讨,大家对教课堂教学如何把握好学与练的关系有了更深的认识。
第五篇:源头活水注课堂
源头活水注课堂——谈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011-11-26 10:41:52)转载▼ 标签: 分类: 我们的声音
杂谈
肖培东
摘 要: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保证,目前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大语文教学观”的指导下,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来改革我们的教学,树立开发课程资源的新观念,提高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创导生动活泼自主学习方式,以增强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关键词:语文 课程资源 开发利用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目前,新的课程标准已经进入深入实施阶段, 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正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保证。课程资源是课程教材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语文课程资源,不囿于语文教材,而是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拓展、延伸,这样积极地开发与利用,更是体现了语文教育观念的进一步更新。渠清几许,活水几多,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对于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样,语文课程资源的活水何处寻、如何用就成了一个极为关键的问题。笔者拟结合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课程资源意识和开发利用能力欠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自觉拓展语文的学习空间,扩展语文教材的学习内容,创造性地开发相关的语文课程资源,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而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困于单一课程管理体制的实行,学校和教师完全执行指令性的课程计划,有些已潜意识里习惯于现成课本教材的一潭水,甚至把教科书当作唯一的课程资源,缺乏寻找其他水源的意识。心无活水,课程资源活水的丰富性、活动性、开放性更无法融入其教学理念。这样,大量作为课程要素来源的课程资源被埋没,不能及时地进入实际的教学中,造成许多有价值的课程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同样,开发而不好加利用的现象也时有出现。众所周知,开发的课程资源只有进入课堂,进入师生活动过程,与学习者发生互动,才能最终体现课程资源的价值。唐诗宋词,山水文化,生活缩影,时事热点等等,一些老师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也颇有成果,但教师由于担心负担加重,往往不善或不愿变革已经习惯了的一整套教学行为, 资源多种多样,却无法与教育教学活动相联系。利用意识和能力欠缺,虽有活水,不见进渠,一样是教学无澜。
2、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相对单一。
教学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在新课改的实践中,一些教师在开发新资源的过程中,偏重于文本资料,甚至把教科书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加以固化,把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只简单地等同于深挖文本、拓展练笔等等,忽视生活这一更为广大的水源,这样往往会导致教学与当今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相脱离,横竖只盘活一条水,使学生难于开阔视野,难以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课堂概念单一狭小,只守住45分钟的空间与时间,或是《我与地坛》亲情叩问,或是《论语》的借鉴意义,或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生命聆听,或是《山羊兹拉特》的人与自然的和谐期待。文本的充分开拓与利用固然令人欣喜,但流于只见教材资源,学生生活资源及社区课程资源等方面都未加以开发与利用,活水引进渠道单一,课程资源的实效性自然打折。
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符合语文教学的切实需求。一些语文教师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识非常强,也具有大语文意识,语文课堂内外活水注入多而广,但忽视了课程资源的有效性及合理性,不注意开发利用的梯度、深度和适度等,致使资源开发利用重复、过度,或资源开发利用浮于表面及过于狭窄。水活渠不清,是因为课程资源不加筛选,不加整理,不加控制,一股脑儿在课堂里呈现出来,造成资源的低效甚至无效堆砌。如《米洛斯的维纳斯》一课上充斥的绘画写诗的空白技艺、曹雪芹红楼里的宝黛遗憾及至圆明园的汗白碎玉,如《听听那冷雨》中挤压的中国古诗词、乡愁诗作、台湾日本的建筑特色,这些看似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带来了热情高涨的课堂气氛,教师旁征博引,满腹经纶也引来了阵阵喝彩。但在具体的教学利用中,教师对课程资源既不考虑教学的需求,也不顾及学生的接受水平,致使课堂上无暇通过语言文字的品读来理解文本意境,喧闹过后依旧一片落寞,学生如堕云里雾里,教学目标规定的“主阵地”就这样给挤垮了。
二、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有效途径
1、树立开发课程资源的新观念,提高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更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能力的培养。开发利用中学语文课程资源正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需要。目前,我国正处于课程转型时期,在课程结构上,必须实现一统的课程结构向多样化的、有弹性的课程结构转化。为此,语文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开发利用中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主动加强对课程资源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澄清课程资源的概念,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心有活水,方能清渠,教活语文,活学语文,进一步树立“大语文”教育观,从而引导学生从不同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学习和运用语文。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教师只有不怕变革传统教学模式所孕育的新阵痛,不惧实施新资源教学初期的尴尬与生疏,明白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文本的研究,更是生活的研讨,从而走出课堂,亲近自然,拥抱生活,让人文自然、生活现象、社会话题等等全面地走进语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资源,这样才能真切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师是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教师的目光必须与生活的诸多空间接轨,让语文课植根于大地,才能最有效的开发利用语文课程的资源。试想,当我们的课堂不仅拥有《胡同文化》里复杂的咏叹,更有面对江南水乡轻盈灵动的建筑时油然而起的保护意识;当我们的课堂不仅弥漫《雨巷》的幽幽气息,更能充溢踏青回来的心灵诗作的芬芳;当我们的课堂不仅记录排演《雷雨》等巨著的真情投入,更有摄下社会一角真实体验的那份正义与责任;当对生活的热爱,对文学的钟爱和睿智的思想都能走进课堂,滋润学生的生命,我们的语文教学怎能不拥有无穷的魅力?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去适应未来去面向学生的。所以。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首先要唤起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并能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去开发与利用,语文教师必须要主动承担起现代教育赋予的重任。
2、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因为教材不仅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文本,还承担着丰富学生生活经验,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诸多任务。新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文质兼美,具有丰富的思想文化内容,贴近现实,贴进生活,并注重题材、体裁、风格的多样性。我们不仅要带领学生在诵读、精读中理解、感悟文本的内涵,还要努力挖掘语文新教材的教学深度,积极拓宽教学内涵。通过对教材的学习领悟到教材以外的东西,从而获得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习惯,综合提高语文素养。
唐代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一文蕴涵着丰富的民族传统美德和人文价值,对今天的人也很有教育意义。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古为今用,从“十思”中择其一条做为自己的座佑铭,并要求会背会译会品,并联系当前党的“八荣八耻”,就很好地落实了教学目标并赋予文言文时代意义。孟子的仁政思想在当时极具进步性,即使在今天,我们当代社会依然有很多政策、主张都有着孟子思想的影子。《寡人之于国也》就有了这样的教学设计:在具体表现其仁政思想的第四段的教学中,请同学们用现代的理念诠释孟子的思想。当“新农村政策”“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可持续发展”“普九教育、科教兴国”等充满现代感的词语在课堂中闪烁的时候,我们不是更能感悟到孟子思想的光辉?开发文本资源,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借助教材这个例子,主动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情感熏陶和思想启迪。例如真正的小说是以想象和虚构为翼才能飞翔,“同学们,你还有其他结尾的方式吗?请你发挥想象,飞翔在博尔赫斯的《沙之书》上”,这是对外国小说教学资源的积极开发。同时,教材中的插图、活动、问题等现成的教材中的资源,也值得教师创造性地利用。考场作文素材也可以学会从教材中挖掘,如《故都的秋》的秋思绵绵,《听听那冷雨》的乡愁阵阵都可以引导学生走进故乡素材。另一个不可以忽视的是对《语文读本》的开发与利用,《语文读本》在文章风格、内容、体裁、主题方面与语文教材相辅相承,每学一篇文章、一个单元,都可以在《语文读本》中找到相应的延伸阅读。总之,课程改革给了我们太多的自主选择的空间,但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凭借,其丰富的内涵需要我们努力研究和挖掘。
3、努力挖掘教师潜能,完善语文教师自身资源
“一个教师就是一本教科书。”教师作为一部“生命的经典著作”,是最具有生命性和创造性的资源,也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教师的素质状况往往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与利用的程度及发挥效益的水平。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够化腐朽为神奇,才能使课程资源的价值得以充分发挥和显现。
乌申斯基说过:“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新课改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举步维艰的语文课堂往往首先源于教师自身语文素养的匮乏,也只有学识渊博语文素养深厚极具人格魅力的教师,才能将教学引领到行云流水般的化境,才能将古人“传道授业解惑”的理想活化为“生动感悟砺行”的心灵撞击与熏陶,才能实现师生真正平等的思想对话。“亲其师,信其道”,教师作为一种独特的课程资源,他睿智的谈吐、丰富的社会阅历、广博的文化知识,真诚细致的人文关怀、独到的人生感悟„„都是学生终生受益、用之不竭的精神资源。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者的个性、思想信念及其精神生活的财富,是一种能激发每个受教育者检点自己、反省自己和控制自己的力量。”在众多语文教育大师中,我们不难觅到优秀的教师资源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精神世界构筑的深刻影响。于涟漪的真爱,钱梦龙的亲切,魏书生的睿智等等,他们的本身就是语文课堂最优质的课程资源。增强语文教师人格魅力,完善语文教师自身资源,语文教学,就多了一本美丽的教科书,一部生命的经典著作。
同时,新课程要求打破统一,倡导多样,发展个性,形成特色,这要求教师专业发展个性化与差异化,充分挖掘教师潜能,凸显教师优势特长,扬长避短,使得教师资源得到最适宜、最充分的发展。善于诵读的教师,课堂上会有《陈情表》中的字字肺腑、声声感人,会有《致橡树》的动情真挚,会有《我与地坛》的感恩之音与怀念之声;善于书法的教师,美观大方、清爽流畅的板书无疑就是吸引学生走进课堂的最佳触媒;喜爱文学创作的教师,他的文字他的作文本身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信手拈来都成文,腹有诗书气自华,所以语文教师在积极开发语文资源的同时,要分析自己所拥有的资源及优势,本着有用实效的原则,形成自己的语文资源开发利用的特色。
4、创导生动活泼自主学习方式,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体现在语文学习方式的改变上,“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课程资源的丰富性与广博性也意味着教学方式的灵活性与多样性。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教材成了唯一的资源,讲授文本也相应成了单一的教学方式。新的课程观则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动态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为此,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必须改变把学生禁锢在课堂里、日复一日地重复口耳相授、单调枯燥的教学方式,而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新课程下倡导的学习方式注重实践注重能力注重个性,有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上网查询、搜集资料,辩论赛,演讲会,演课本剧,办手抄报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如《雷雨》中“周朴圆对鲁侍萍是否真情”的课堂辩论,《祝福》中“谁是杀害吉祥林嫂子的刽子手”的法庭宣判,专题《向青春举杯》教学中的“青春风采”诗歌朗诵会,专题《月是故乡明》教学中的“谁不说俺家乡好”的故乡之旅等等。这些形式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学习方式,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之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而且有利于发展他们各自的潜力,切实增强语文素养与能力。
北京特级教师窦桂梅说:“学生的生活活动、情感活动、心灵活动等所有的生命运动,都是语文学习的过程。”当我们流连在《和平的祈祷》专题中学生“呼唤和平”的手抄报前时,当我们走进学生版青涩的《雷雨》剧场时,当我们欣喜地欣赏到学生作文中的瓦尔登湖的美丽时,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其实是在完成着一种生命的奠基。
5、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拓宽语文教学课程资源
“生活即教材”,“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走“大语文教育”之路,不仅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之所需,更是社会发展之所需。张国生老师在《语文教学的一种突破——大语文教育观》中主张“语文教学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这其实就是告诉我们,语文教学要从生活中撷取原料,汲取营养,语文教学应不拘泥于狭义的课堂、指定的教材,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成为语文教学的课程资源。新课标更是明确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活水多多,欠缺的是发现的眼睛。“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程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据此,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模糊课堂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界线。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宣传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一个广告牌,一句温馨的提示词,让学生在多彩校园环境中真实地感受语文;“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每周的“社会动态评述”里有三鹿奶粉下的婴儿哭泣,有经济危机中的国际形势漫谈,有温家宝总理剑桥演讲时的冷静与大气;社区资源邻里真情,身边小事生活点评,心灵的震撼和理性的思考就融入语文学习中。语文,可以抽象为历史的碎片,可以整合成时间的布局;可以是高山的倾诉,可以是依水的沉思;可以咀嚼清晨的霞光,可以感慨黑夜的星星;可以是社会热点的争论,可以是时代风云的浓缩;可以是易中天的讲坛或者刘翔的栏杆,可以是上海的外滩或者北京的奥运畅想;可以是祖母的白发真情,可以是村口的老树枝桠„„生活是多样的,我们的语文课程资源也应是缤纷的。如此生动流淌的“大语文”活水,又怎不令我们的教学春意昂然,渠清如镜?
还是想起窦桂梅老师的话,“学好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的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超越习惯、超越传统、超越自我的过程,就是生命奠基的过程。”面对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我们绝不能膜拜在固定的课本资源下,从而将语文学习与生活隔离。当然,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途径还有许多许多,与其去惊叹语文之渠的清如许,不如去问问我们是否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拥有一颗善思的心灵。奠基生命,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让课程资源成为语文学习的活水之源。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卞育能
《挖掘语文新教材中的创新资源》龚循英
《开发教师个性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邓玉明蒋成林李国华 《利用课程资源,改革语文教学》熊斌 《教师应增强教学资源开发意识》陈 萍
《语文教学的一种突破——大语文教育观》张国生
《语文课程目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促进学生多方面学习语文”,如何有效地开发课程资源,更好地促进语文课堂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尝试:
一、开发自身资源,练就一手绝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许多教师用自己的绝招进行教学,让学生佩服得五体投地。有的教师妙语连珠;有的教师简笔画绝妙;有的教师板书潇洒流畅、秀丽多姿……使学生羡慕不已,反复临摹,不忍擦去。听过一位优质课老师讲《背影》,讲课环节设置并没有特别出众之处,但课堂上老师的示范朗读却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恰切的语气语调,充沛的感情,将学生带入了朱自清先生的情感世界,使这群原本幼稚,不能充分理解文章的孩子,真切感受到了当时的时事,发自内心地领悟到了父亲那特殊的爱。这,也许就是绝活的魅力,有了它,学生就会从内心里敬佩你,信任你,从而爱上了你的课。试想,如果我们大家在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外,每位教师又都有一手绝活,无疑是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了催化剂,而且我们的课堂也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又何愁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好呢?
二、开发学生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