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

时间:2019-05-14 14:46: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

第一篇:浅谈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

浅谈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变迁已使人们充分感受到,必须就时代特征和变化特点,在教学中充实新的学习方式,即创设一种情景,让学生进行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从中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应对急剧变化的环境的能力和发展创造力。

一、所谓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学习方式就被人称做“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二、研究性学习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精神

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语文学科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应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这就要培养语文的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研究性学习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它能够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语文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的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一堂精彩的语文课,一场激烈的辩论会,一次调查活动的反馈„„ 无一不是在进行语文实践,语文学科是研究性学习最便于开展的学科,语文研究性学习能够真促成语文课程目标的具体落实。

三、研究性学习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回归

小学生探究的本能和兴趣是与生俱来,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选择和确定学习的内容,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亲身实践,不仅掌握所学知识而且获得探索的真切体验。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的特点,它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的获取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让学生尽情地朗读,默默地思考,大胆的探索,自主合作,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语文实践活动不断地表现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现代语文教学的理念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应

“重情趣”,“有情有趣是教学”,罗丹说:“不是因为美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重感悟”,不把现存的答案告诉学生,让学生都来参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用大量的时间安排学生读、写、说。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获得个性化的体验,培养他们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重积累”,学文如积沙,收集信息,积累语文知识,学生的积累过程同样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构建开放型的语文知识体系,厚积才能薄发。研究性学习科学的体现了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教育回归儿童本性的价值追求。

四、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途径

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和知识结构等特点,尤其是生理、心理,学习活动变化的梯度,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应该是灵活的,方法也是多样的,确保学生也通过一定的努力,获得研究性学习的成果。

1、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目前,课堂教学依然是常规教学的主要空间,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应该紧扣语文的特点,突出语言的运用,强化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思维能力为目的。结合教材的内容,兼顾学生的实际,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扎扎实实开展研究性阅读。

(一)、通读课文,创设问题情景。《新课标》十分重视“读”的重要性,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只有潜心地读书,才能有所发现,有所感悟。研究性阅读是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发现并解决问题的阅读,它的基点建立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的。因此,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好好地读书,读好书,品尝课文中的原汁原味,感知课文的同时又会产生质疑,为提出问题作铺垫。

(二)、提出问题,确定研究专题。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外显过程。研究性阅读能很好开展,关键是确定研究专题。如教学《白杨》,学生提出问题:▲白杨树生长在怎样的地方?▲白杨树是一种怎样的树?▲白杨树用什么特点?▲既然课文以白杨为题,为何课文写了那么多爸爸和孩子们的对话?„ „这些问题中,中心问题是“为何以白杨为题?。

(三)、选择研究策略。这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阶段,根据教材的特点又不同的研究策略,同一篇文章可以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征来确定研究的策略。(1)、找出你认为跟人物某一方面品质密切相关的事例。(2)多篇重组学习。(3)、抓课文的题目。(4)、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段来体会。(5)、找课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探索。(6)朗读体会。„„

(四)、深入研读,解决问题。学生带着研究的问题,运用研究性学习的策略,深入探究课文。如教学《白杨》学生可以抓住重点词语探究,可以抓住爸爸的三次“沉思”,想一想,爸爸在什么情况下沉思,沉思什么?具体是怎么想的?你是通过哪些句子读懂的?同学之间交流学习体会。“一思”眼前的白杨,体会白杨高大挺拔的特点;“二思”胸中的白杨,体会爸爸扎根边疆的心意;“三思”未来的白杨,体会孩子们在边疆成长。同样,也可以抓住课文中爸爸的三句话让学生展开研读,体会白杨外在特点和内在特点,明白爸爸借物喻人,咏物抒怀。

(五)、交流与评价。回顾研究策略,注重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与发展,以正面鼓励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坚持课内指导和课外实践相结合语文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引导学生走出学校班级的小课堂,走向社会生活的大课堂,主动的去发现问题,收集资料,获得体验。

(一)、课内拓展。如教学〈〈在大熊猫的故乡〉〉后,让学生展开“大熊猫生存现状的调查”。除了从课文获取材料外,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利用网络、书籍、图片等资源,去收集、整理信息,撰写活动感想,制作电脑小报等形式交流调查结果。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的各项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二)、选定小课题研究。有目的的开展一些小课题研究,对学习语文是有利的,宜少不宜多,给学生充裕的时间。教师应更多的考虑到小学生的独立性差,思想单纯,研究活动的范围宜小不宜大,不必过分的苛求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例如开展“家乡采风活动”,教师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内展开讨论,然后从家乡的道路、市容、生活水平、文明素质、环境等方面分小组进行研究,最后集中反馈调查结果,不仅关注家乡的变化和有待于解决的问题。而且更是一次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

五、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注意点

1、强调问题意识。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习活动的,“问题”是学习的重要载体,教师要特别指导学生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选准研究要点。要从整体入手,在课文的特色、主题出切入,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组织学生探究,才能真正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目的。

3、注重研究过程。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不一定像专家那样,必须解决具体的问题,我们应该避免“成人化”的倾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否真的探究出什么并不重要,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研究的方法,掌握研究的途径,学习的过程才是我们追求的结果。

4、把握评价尺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应该是一种形成性评价,重视的是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应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总而言之,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学改革中新提出的学习方式,它并非对其他学习方式的否定。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凸现了学生的主体,使他们的个性、创造才能得到更好、更充分的发展,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的提高,洋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浅谈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

王台镇田家窑小学

王菊

第二篇: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在传统教学中存在着片面追求知识技能,割裂语文学习与生活的关系,割裂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密切联系的现象,严重阻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阻碍了语文素养的提高,这是传统教学的弊端。目前小学教学第一线还没有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进行深入研究,也少有可操作性的实践的现状,提出此课题,主要原因有三:

1、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语文课程标准》大力突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首次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意在“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同时专列“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且对不同学段的综合性学习提出了不同要求,并在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中进行了专项说明。这一切都表明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重要地位,在学生发展中的特有功能。

2、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由于我们的教育长期受传统教育思想束缚,对人的价值、人的地位、人的发展的问题的重视是不够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正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3、语文教育改革的需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是综合性学习的价值所在,它正是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

同时,我们应该明确认识到“语文综合性学习”和“综合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有区别,它应该具备语文学科的特点,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概念的界定

什么是“语文综合性学习”?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为了改变语文教学相对封闭的状态,为了改变课本是惟一的课程资源的状况,更是为了克服偏重接受性学习的弊端,在语文课程改革上采取的一个重要的举措。《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综上所述,综合性学习具备这样特点:开放性;主体性;合作性;实践性;统整性;生存性。

三、实验目标

本课题实验研究的目标有三个:

1、育科学和语文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现象与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和认识小学语文教育和语文学习的内在规律及本质特点,推动小学语文新课程前进的步伐,确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2、通过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探究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最佳途径和方法,为小学语文课程的实施提供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可操作性模式和优秀的教学案例及可资借鉴的经验。

3、通过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凝聚并带动一批科研型的教师,在教育科研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素质。

四、实验原则

1、实践性原则

与传统意义上的语文学习相比,综合性学习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实践性。综合性学习重参与,重体验,重语文实践活动。在人人参与、全程参与之中,在丰富多彩的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体验什么是综合性学习,怎样进行综合性学习。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相比,更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乐趣,得到的感受、体验,习得的方法,形成的能力;注重在实现综合性学习目标的过程中,逐渐加深的对语文学习和现实生活密切关系的认识,对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自觉,以及逐渐形成的语文的综合运用的能力。

2、协同性原则

以德国著名物理学家哈肯提出的“协同性”理论为指导,注重诸教育要素的协调,形成适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新教学体系,促使多种要素之间产生互补作用,提高作文教育效率。

3、渐进性原则

小学阶段的综合性学习不可要求过高。由低年级到高年级要体现阶段性和渐进性。本实验将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分层要求,分阶段实施。

4、开放性原则

综合性学习和一般意义上的语文教学相比,有更大的开放性。内容上的开放——一切语文课程资源均可为“我”所用;途径上的开放——广阔的时空均可成为综合性学习的“课堂”。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要从当时、当地的实际出发,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在语文学习上有所收获。

五、实验基本策略

1、开拓生活领域策略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生活阅历、教育背景等因素,他们的生活空间是“有限”的,尤其是在应试和传统观念的包裹下,一些学校考试与分数的“云雾” 遮天蔽日,儿童的生活空间越来越窄,甚至到了“只留两个鼻孔出气”的地步。可见,孩子的学习完全与生活隔离了,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我们的语文学习,必须开拓生活领域,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背景中进行综合性学习,确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培养智力技能策略

综合性学习,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这个过程,也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过程。学生提出学习专题、策划学习活动、表达学习收获、交流学习成果,都是一种理性思考活动。

3、合作学习策略

合作学习是现代学习的显著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根据本实验的特点,将采用建立学生个人信息平台,通过文化角、生活专栏、校内网络等形式,为学生间相互交流学习的心得,从而以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目的。合作的形式: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师师合作,校内外合作。

通过讨论、交流,传递信息,沟通情感。不仅能提高分析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提高他们的策划能力,观察体验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六、实验时间

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性阶段,主要目标:做好准备工作,包括:组织工作、现状摸底(问题诊断,需求分析等)、制订课题研究目标和计划等。主要措施:由课题组长牵头,各位组员配合,收集整理各种相关的信息资料,请上级以及有关专家指点、论证,然后完成关于“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的总课题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主要目标:按照课题方案,分阶段实验研究。实验中及时调整实验计划,认真归纳总结“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途径与方法。主要措施:1.组织课题研讨会每学期不少于5次;2.写出阶段性实验研究报告;3.聘请教育专家来校作现场指导;4.强化组织领导,经常督促、检查和指导,保质保量完成实验研究的任务;5.做好成果整理收集展示等工作。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这一阶段的的主要工作目标是:回顾总结实验研究总情况,整理实验中得到的各种材料,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小结本课题实验研究中的得失。并请上级和有关专家对本实验研究进行鉴定。

七、成果形式

1、师生作品展示:(1)学生语文综合学习的体会、感受文章集,编写《水袖飘舞的语文综合学习》;(2)、开展语文综合学习展示的主题班会;(3)、教学案例专辑展示。编写《小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案例集》。以上内容的汇集与展示,籍以进行校内外交流。

2.撰写学术论文或实验报告,如条件成熟,将编印一本《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论文选》。

3.以课题汇报会的形式,全面展示本课题的实验和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新一轮的研究。

第三篇: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教案

广 告 零 距 离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整理广告,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2.通过广告学习语文,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习得语文学习的新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学习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

二、活动准备

1.学生准备:收集、整理广告信息。

2.教师准备:对学生收集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给予方法的指导。

三、活动步骤

1.第一阶段:收集广告信息。(大约一个月时间)

2.第二阶段:整理广告信息,确定研究主题及成果展示方式。(大约一个星期时间)

3.第三阶段:以课堂教学的形式展示、汇报收集与研究的成果,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习得语文学习的新方法。

4.第四阶段:编辑成册,在学校“个性展示厅”展览,撰写活动小结。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间开始播放电视广告集锦,创设氛围,激发学习兴趣。2.导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广告几乎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广告”这个话题。3.电脑课件出示课题: 广告零距离

(这个课题是学生想出来的,大概是套用了江苏卫视的知名新闻栏目“南京零距离”吧。)

(二)汇报

1.从一个多月前我们确定了这节课的内容以来,大家就开始收集广告了。你能不能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你收集广告的情况呢?

(引导学生从收集的时间、途径、数量等方面来介绍收集广告的情况。)2.小结:

这次广告收集活动历时近40天,据初步统计,全班48人共收集了1778条广告,其中甘伟同学收集了110条,收集广告总数列全班第一。广告收集的途径主要有报纸、电视、互连网、户外广告牌、公共汽车车身、广告宣传单、广告袋、广告伞等。3.下面我们进行一个小游戏,叫“广告语接龙”,按照座位的前后顺序每人说一句广告语,看看哪些同学记得的广告语多。在说广告语的时候,你还可以加上自己的表情或动作,说得越生动、越有趣越好。

(鼓励学生表演广告,能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更有利于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4.通过刚才的这个游戏,我发现大家收集的广告语还真不少。那么,对于收集到的这么多广告语,你是怎么给它们分类的呢?

5.小结:

对收集来的信息,我们按照一定的标准给它们分类,这样对我们进一步地处理、利用这些信息会带来很大的方便。

(三)展示

1.除了收集广告语之外,还有不少同学收集了大量的广告图片、广告宣传单、广告实物等,下面大家可以把自己收集并整理的材料拿出来展示一下。

2.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自愿上讲台利用实物投影向全班展示。

(四)赏析

1.在你收集的广告中,你最喜欢哪一则(类)广告呢?说说你为什么喜欢。2.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从广告词的特点、写法等方面来讨论。)

3.小结:

广告词一般都比较短小、精练,突出产品的特点或优点,在撰写广告词的时候可以引用成语、俗语、古诗或历史典故,可以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还可以运用压韵的方法使广告词易读、易记。

(五)创作

1.通过这次活动,我相信大家对广告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你们想不想试着写一写广告呢?

2.讨论、构思,为某一事物创作一则广告。

(广告形式不限,可以说说广告的创意,不一定完整的表现出来。)

(六)总结

1.通过这次活动,你还有哪些收获呢?

(除了课堂交流之外,还可以写成活动小结,在班上与同学交流。)2.总结:

通过今天的这节课,我们发现,平日里司空见惯的广告当中也有很多有趣的知识,值得我们去学习、研究。其实,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只要我们留心生活,我们就会把语文学得更好。课后,希望同学们把刚才展示出来的材料进一步整理、加工,编辑成册,送到学校的“个性展示厅”去展览,让更多的同学了解广告,了解这片语文学习的新天地。

〖教学随想〗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是本节课最想向学生传递的信息。看似平常的广告,细细研究起来,你会发现其中的乐趣多多、知识多多。其实,日常生活中,像“广告”这样的语文学习载体是丰富多彩、无穷无尽的。当语文学习和我们的日常生活“零距离”的时候,孩子们还会觉得语文枯燥、难学吗?不,我想,那应该是语文学习的春天真正到来的时候吧!

第四篇: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教案

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教案

王锁泉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整理广告,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

2.通过广告学习语文,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习得语文学习的新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学习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

二、活动准备

1.学生准备:收集、整理广告信息。

2.教师准备:对学生收集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给予方法的指导。

三、活动步骤

1.第一阶段:收集广告信息。(大约一个月时间)

2.第二阶段:整理广告信息,确定研究主题及成果展示方式。(大约一个星期时间)

3.第三阶段:以课堂教学的形式展示、汇报收集与研究的成果,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习得语文学习的新方法。

4.第四阶段:编辑成册,在学校“个性展示厅”展览,撰写活动小结。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间开始播放电视广告集锦,创设氛围,激发学习兴趣。2.导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广告几乎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广告”这个话题。3.电脑课件出示课题: 广告零距离

(这个课题是学生想出来的,大概是套用了江苏卫视的知名新闻栏目“南京零距离”吧。)

(二)汇报

1.从一个多月前我们确定了这节课的内容以来,大家就开始收集广告了。你能不能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你收集广告的情况呢?(引导学生从收集的时间、途径、数量等方面来介绍收集广告的情况。)2.小结:

这次广告收集活动历时近40天,据初步统计,全班48人共收集了1778条广告,其中甘伟同学收集了110条,收集广告总数列全班第一。广告收集的途径主要有报纸、电视、互连网、户外广告牌、公共汽车车身、广告宣传单、广告袋、广告伞等。

3.下面我们进行一个小游戏,叫“广告语接龙”,按照座位的前后顺序每人说一句广告语,看看哪些同学记得的广告语多。在说广告语的时候,你还可以加上自己的表情或动作,说得越生动、越有趣越好。(鼓励学生表演广告,能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更有利于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4.通过刚才的这个游戏,我发现大家收集的广告语还真不少。那么,对于收集到的这么多广告语,你是怎么给它们分类的呢? 5.小结:

对收集来的信息,我们按照一定的标准给它们分类,这样对我们进一步地处理、利用这些信息会带来很大的方便。

(三)展示

1.除了收集广告语之外,还有不少同学收集了大量的广告图片、广告宣传单、广告实物等,下面大家可以把自己收集并整理的材料拿出来展示一下。

2.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自愿上讲台利用实物投影向全班展示。

(四)赏析

1.在你收集的广告中,你最喜欢哪一则(类)广告呢?说说你为什么喜欢。2.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从广告词的特点、写法等方面来讨论。)

3.小结:

广告词一般都比较短小、精练,突出产品的特点或优点,在撰写广告词的时候可以引用成语、俗语、古诗或历史典故,可以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还可以运用压韵的方法使广告词易读、易记。

(五)创作

1.通过这次活动,我相信大家对广告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你们想不想试着写一写广告呢? 2.讨论、构思,为某一事物创作一则广告。

(广告形式不限,可以说说广告的创意,不一定完整的表现出来。)

(六)总结

1.通过这次活动,你还有哪些收获呢?

(除了课堂交流之外,还可以写成活动小结,在班上与同学交流。)

2.总结:

通过今天的这节课,我们发现,平日里司空见惯的广告当中也有很多有趣的知识,值得我们去学习、研究。其实,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只要我们留心生活,我们就会把语文学得更好。

课后,希望同学们把刚才展示出来的材料进一步整理、加工,编辑成册,送到学校的“个性展示厅”去展览,让更多的同学了解广告,了解这片语文学习的新天地。

第五篇:语文研究性学习初探

语文研究性学习初探

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的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学生思考力和创造力的方式。它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教师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根据课本去教学,根据课本去学习,一切以本为本。因此,可以说传统的教学方式以积累文化知识为核心,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高中三年中,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几乎没有离开过课本;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不能跳出课本范围,即使学生能力得到提高,也只能是解题能力而已,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很难得到培养。相反,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都是立足于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研究性学习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跳一跳摸得着。如果我们长期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和高考的成绩不但不会下降,而且会有很大的提高。不少学校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类型多种多样。就其特点来说,可以分两大类:其一是专题性研究。其二是非专题性研究;就其内容来说,也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一是关于语言的研究,其二是关于文学的研究。下面就专题性研究和非专题性研究谈谈我个人的有关体会。

一、非专题性研究

这里所说的非专题性研究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非系统性地研究学习。它结合课本内容,体现教材的知识点,贴近高考指挥棒,所以,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既体现课本中“传其道,解其惑”的要求,又能贯彻研究性学习的精神,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课本内容的过程中,得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本体性研究。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有研究意义的深层次的问题供学生研究学习。⑴ 设计研究性问题这类问题最好是具有较大的开放性的,不过也可以是对课文的理解有较大价值的。如《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是鲁迅先生在五位革命作家遇难两周年时写的纪念文章。经过分析,此文只要解决三个问题就可以透彻的理解全文的主旨,即: ① “为了忘却的纪念”

这个题目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 作者为什么要记叙和五位烈士交往的经过; ③ “惯于长夜过春时”一首诗在全文中的作用。在预习时,先把作者的生平简历,写作的时代背景,有关的参考资料介绍给学生,然后再把这三个问题布置给学生,鼓励学生结合教材,独立研究,在课堂上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的研究结论未必正确,但只要能有理有据,自圆其说,言之成文,畅所欲言,就达到了目的。当然,最终还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在大家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统一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2)组织专题探讨教师课前布置任务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外积极准备,然后在课堂上畅谈自己的看法,教师组织学生以讨论和辨论的形式来探讨问题。如教苏洵的《六国论》时,课前可以布置下列任务给学生: ① 六国破灭之我见; ② 谈苏洵的《六国论》和苏辙的《六国论》。课堂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准备情况,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的观点有时存在着较大的分歧,这种情况是良好的,不必苛求统一答案,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就行。因为研究性学习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行为,是对学习过的知识的再思考、再认识,从而摒弃传统的观点,人云亦云的说法,创造出自己的新感觉、新认识。但是要验证这种新认识是否能得到大家的认可,是否有几分道理,就必须把自己思考的结果展现在大家面前,接受大家的质疑,充实自己的论据,驳斥对方的观点。在交叉辩论的过程中,不仅验证了自己观点的正确与否,更重要的是这个讨论过程鼓励了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深入思考,随机应变的能力,使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向更深的方向发展。例如《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文 中,研究的问题是你同意“为了如此秀丽迷人,维纳斯必须失去双臂”这种说法吗?维纳斯是爱与美的女神,关于她断臂的故事,大家已经不陌生,但是如何去鉴赏她残缺之美却无从得知,通过学习课文,通过大家的讨论辩论,同学们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学目的得以实现。

(3)撰写研究性小论文撰写论文是指学生在讨论之后把自己最终的见解或者心得形成文字,撰写成一篇有理有据的文章。一年以来的实践证明,学生有能力写出一定质量的小论文。这些论文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说理透彻,并且在表达上也有提高,有的也很有文采。因此,在研究性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学生既消化理解了课文内容和知识点,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和论辩能力,又提高了写作水平的目的。

2、延续性研究。根据课文内容,派生出有延续性意义的问题继续研究,主要在课外时间里完成。

在课堂上不可能把所以的问题都一一解决,学生也可能有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需要解决,这就有必要把这些问题延续到课后。有的问题学生可以自己拟定,有的问题由教师来拟定,例如,《滕王阁序》的问题是“有人评论王勃的《滕王阁序》具有„四美',谈谈你的看法”;《谏太宗十思疏》一文中阐述的问题有什么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石钟山记》的问题是“如何认识苏轼关于石钟山得名原因的考察经过和结论的偏颇” 等等。不要求学生课课都写,可以在一学期中布置的十几个题中选择一两个来研究。学生可以自己写,也可以几个同学合作来写。研究过程由确定研究专题――调查研究并收集资料――撰写汇报论文等步骤组成。延续性研究的内容紧紧扣住课文的要求和知识点,是课文内容的延续和深化。

下载浅谈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研究性学习报告

    分析《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 研究任务:分析《红楼梦》中几个重要人物的性格、行为及其身上所反映出的当时社会现实 研究对象: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等 研究方法:通过与老师同......

    研究性学习报告语文

    篇一:语文研究性学习报告语文研究性学习结 题报告 课题名称 :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班 级 : 高二(1)班 小组成员 :刘辰悦 王清宇 罗亚东 崔黎文 邓晓凡 陈天琦 王洛雨 张文韬 2012年6......

    语文研究性学习方案设计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方案 ——名著阅读为了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让他们初步掌握文学名著鉴赏技巧,扩大阅读范围,我制定了“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研究性学习方案”: 一、活动目的: 1......

    语文研究性学习参考课题

    语文研究性学习参考课题 1、初高中语文学习内容衔接及教学方法的适应和学习方法的摸索 2、现代人如何理解隐士文化 3、语文与生活 4、传统节日和文化生活 5、古典诗词的主题......

    语文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

    语文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 邵武一中 危海莹 语文学科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科领域和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语文知识技能,培......

    语文研究性学习报告

    研究性学习报告初三(4)班 井雨姗一.活动目标 1.激发阅读兴趣,扩大阅读视野,引导读书方法,陶冶高尚情操。 2.能用普通话复述小说情节,介绍小说人物,叙述自己的读书经历和感受,尽量做到生......

    《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有感

    《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有感 1.营造氛围策略 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需要一定的环境氛围,特别是人际氛围的支撑。因此,我们要让每个学生都能自主探究,要求给每个孩子多鼓......

    小学研究性学习专题总结

    研究性学习专题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课程改革的一个生长点,不仅着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活动是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