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初探
研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应用的过程”,数学教学应该“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研究性学习”是指改变传统教育封闭、脱离现实生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和强调接受学习的倾向,构建有助于学生走出校门、投身社会生活、亲身体验实践过程的课程和教学环境,帮助学生形成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正是符合了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和新目标。
一、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主要模式
1、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的课题研究型;
2、以学校校本课程为基础跨学科综合课程型;
3、以学科教学中插入综合性专题研究的穿插性研究型。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较适用的主要是课题研究型,它可以辅以研究性作业和开放性问题等。基于课题研究的学习活动,其核心的活动是课题研究。即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地模仿或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选择一定的课题,通过调查、观察、测量、文献资料搜集等手段,收集大量的研究资料或事实资料,运用实验、验证等研究方法对课题展开研究,解决问题,并撰写研究小报告或研究小论文。而在小学数学中,某些问题的研究上展示上,更多的体现为规律或结论。从时间范畴看,也有课内与课外之分。
二、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中采用的主要环节
1、问题的筛选与研究课题的确立。课题研究型的研究性学习活动,首先要选择合适的研究内容,即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中并非所有的内容都适于进行研究性学习。因此,作为教师要在善于把握教学目标的同时,合理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给出引导性问题或由学生提出问题。布鲁纳认为,学习动机是激发学生研究、发现的内驱力。作为教师,应发挥好主导作用,合理选择好教材中的、教材外的研究课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课题的确立。
①选择单一教学内容作为研究课题。如低年级的“元、角、分的认识”,“小
时、分、秒的认识”,中高年级的“年、月、日教学”、“求平均数问题”、“倍数与约数问题”等等,可单独作为研究课题,让学生利用课内时间进行研究。
②选择某知识点的部分内容作为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如“分数初步认识”中看到下图后能想到哪些分数(图1);小数教学中的“循环小数问题”等。(图1,学生平均分的份数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③可选择相关的教学块作为课题研究内容。如小学数学中的几何知识与初步空间观念的建立一教学块,因其相互之间的关联性及特强的可操作性,十分适于进行研究性学习。无论是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还是圆周长、圆面积的推导,都有研究性学习大展优势的天地。据说一位香港的老师上“对称图形”,整堂课就让学生在折纸和剪纸中完成,教师只在最后蜻蜒点水——这样的图形就是对称图形。虽没有我们大部分老师那么苦口婆心,但学生肯定感触很深,因为那些图形都是他们自己创造的。
④选择一些学生有兴趣的、有延伸性的内容作为研究课题。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中,有大量的包含了数学历史、数学人物、数学科学的内容,还有思考题给出的一些数学小技巧,都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如35×45一类题的速算规律、祖冲之与π、陈景润的“1+2”、“年、月、日”的成因等等,都能吸引学生去不断的探求、发现。
当然,在课题选择时,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主要有实际需要原则,即教学的需要,学生的需要,而不能为研究而研究;可行性原则,即所确立的课题能够开展研究,包括相关的资料的搜集难度、学生的基础等都要作出相应的预测与判断。
2、学生研究活动及教师的辅导。这一环节主要是学生根据提供的研究课题,进行搜集资料、分析研究、讨论得出结论的过程,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过程。研究性学习精髓就体现于此,要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从中受到综合运用的训练,以得到综合提高。在这一环节,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①帮助学生建立好活动小组,并对每人提出相应的要求,对小组人员进行合理的分工,以确保每人都能得到独立训练,又能得到合作体现,并使小组的团队精神能得到发挥。
②给予学生作必要的方法辅导,指导学生了解、搜集、处理资料的一般常识,逐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帮助提供或组织学生交流相关的资料源信息,如图书室资源、父母及长辈的资源,更要注重当今信息技术的尤宠物——网络资源。
3、成果的展示。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展示不同于其他学科,无法提
供纲举目张的报告,但可以形成一些发现的结论,现象,可以形成一定的小论文。如我校一位学生在数学日记中就写到过前面所提及的35×45等题的简算方法,这就是象模象样的成果了。
4、评价问题。评价的指导思想应由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目标来定,因此,评价的标准必须注重学习活动的过程性、自主性、开放性等特点,教师必须树立过程重于结果的思想,并应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而非就某一方面进行评价。同时,学生也应参与到评价体系中来,因为学生本身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参与评价不但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还可以弥补教师某些视野的不足。另外,评价应该贯穿于研究活动的全过程,而并非对展示的成果
三、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优势互补
1、小学数学的研究性学习优点是明显的。第一,促进智力的发展。通过学生自己的发现、研究去学习,可以使学生按照促使信息更迅速地用于解决问题的方式去获得信息。第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体验到研究中的乐趣,从而将学习的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三,培养学生掌握问题解决的策略和研究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再学习。而这种研究方法的雏形对将来进行科学探索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迁移作用。第四,提升学生记忆品质。学生自己研究得到的成果,会把整个研究过程形成的记忆产生丰富的“再生力”而长期保持下去。
但是研究性学习也有其明显的局限性:第一,通过研究性学习来掌握知识,效率较低。第二,研究性学习有一定的适用范围。第三,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实践经验。对于小学生来说,如不能实践操作的,就不能建立有效的假设,那么研究的结果就变成一种盲目乱猜,变成一种形式主义。第四,一个人不可能只凭发现、研究去学习,没有扎实的知识基础,任何研究都是不现实的。
2、接受性学习也有其优点与局限。其优点表现为它可以使学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有助于使学生掌握的知识达到系统化;有助于培养学生从书本中获取知识的习惯和能力;另外接受性学习对教育设施的要求较低,成本低,经济易行。但接受性学习也有其缺陷:首先,对于低年级儿童,接受学习受到很大限制,因为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只依赖于自己的具体经验。中、高年级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仍需要自己的具体经验为依据。因此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光靠接受性学习是不够的;其次,接受性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造精神,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方法等方面的作用明显不如研究性学习。
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没有具备一定的知识基
础而进行研究性学习,其效率必然是很低下的,学生只能盲目地、机械地进行“试误”式的研究。而有效的研究性学习赖以发生的知识基础从何而来呢?可以来自接受性学习,也可以来自研究性学习,但主要的是来自接受性学习。另一方面,研究性学习也是促进接受学习的一个重要条件,接受性学习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具体经验作支柱,而研究性学习是学生通过自身体验获得具体经验的重要途径,因此研究性学习又是接受性学习的基础。再者,在研究学习中要运用过去所获得的知识,包括接受学习中获得知识,通过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而使知识及其运用策略得到巩固并获得新的理解。同时,研究性学习在使学生掌握科学发现,探究方法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也是学生理解抽象的、概括性知识的必要途径。显然,这些作用都是接受性学习所不能替代的。
总之,学校教学应以接受学习与研究学习并存,并随教育层次的变化相应地有所变化。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就是从接受走向研究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也不例外。最重要的是,教师必须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教学的材料等具体条件,选择教学方式,只有真正适应学生学习的学习方式才是好方法。
第二篇: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背景说明:
运筹思想和对策论的理论都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却常常被应用到。
在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单元,渗透着这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经过理论学习这些内容后,想到让学生们学以致用,自己合理安排时间,从多种策略中选择最优方案;因此设计了“合理安排时间”为主题的研究活动,让学生尝试从最优化的角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使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的意识;
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使其体会到在合作中从事科学研究的魅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3、课题介绍
在学生学习《数学广角》中的《合理安排时间》一课的知识后,设计了“合理安排时间”为主题的研究活动。
其基本目标是:
(1)巩固所学知识;
(2)养成科学地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3)培养科学研究的能力与兴趣。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和方法的阐述)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生活中简单的事例,让学生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的意识。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尝试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学会本单元《数学广角》中的“合理安排时间”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采用多种方式途径收集资料(网络下载、参阅电子图书、查阅书籍报刊杂志、调查访问等),并能对各种资源进行筛选、分析、整理、归纳。
(2)、通过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3)、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过程,初步学会探究学习的方法,能写出调查报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活动中培养创新精神。
(2)、通过积极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丰富学生的数学生活,使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4)、通过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在合作中从事科学研究的魅力。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影响的因素。)
1、参与课题学生是(5)班全体学生,他们好奇心强,对身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有探索的强烈欲望;
2、学生刚学过本单元《数学广角》中的《合理安排时间》的基础知识;
3、学生思维活跃,渴望得到同学和教师的赞许;
4、学生对研究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之前没有进行过课题研究,不知道如何选题,没有写过研究报告。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
本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下:
1、排队时怎样合理安排时间,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2、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3、从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中,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4、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可通过以下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些目标:
1.通过研究人教版四年级《数学广角》单元知识,结合日常生活中一些事例:如沏茶、货船卸货、汽车排队加油、数字游戏等,让学生从中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2、让学生经历探索的全过程,通过计算、比较和交流,发现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应用能力。
3、调查“合理运用时间”知识应用研究与数理运用的直接关系。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
第二阶段 课题准备阶段
提出和选择课题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第四阶段:评价
(思考: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八、总结与反思(实践后总结、反思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总结与反思如下:
一、《合理安排时间》是四年级《数学广角》单元的内容,要求在教学中要适当把握教学要求。在本次研究性学习中,通过日常事例和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生在合理安排时间、排队问题、田忌赛马等方面,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的意识;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体现了“人人学有用的数学” 的数学教学新理念。学生参与得主动,教师指导得轻松。整个实践活动将与数学知识相互渗透,相得益彰,使数学知识在活动中得到延伸、综合、重组和提升。
二、学生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能得到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在交流与合作方面,能更懂得欣赏同伴。但由于初次设计评价量表,可能评价量表不够全面。改进建议:
在教学中多改进教学方法,完善评价量表设计以及研究性学习方案的设计;为了顾及学生的水平,尽量少用运筹、优化和对策论等数学化的语言进行描述。
第三篇: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研究课题名称 年、月、日 研究者姓名 吴晓斌
所在学校 所教年级 三年级
研究学科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背景说明: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课题的意义:
学习和掌握好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探索学习时间单位及时间单位换算的基础,也有助于学生对生活实际问题的感受,便于学生更深刻地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课题介绍
本课题可以,激发学生探索问题、发现问题的情趣,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感悟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结合教学情境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和方法的阐述)1.知识与技能
1)知识目标:认识年、月、日及其相互关系,建立年、月、日的时间概念。
2)技能目标:掌握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能正确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并能解决一些有关的生活实际问题。
3)在探索年、月、日之间相互关系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猜想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究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计算全年的天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2.过程与方法
中堡中心学校
数学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开国大典和申奥成功的画面,提问:“你们知道这激动人心的一幕发生在什么时候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2)探究交流,构建新知:A认识年历
B认识大月、小月
C教学平年、闰年 3)实践应用,反馈提高:通过练习、比赛、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营造了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4)总结回顾,拓展延伸: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谈谈自己在本课学习中的成功之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学生感兴趣的开国大典和申奥成功这一资源入手,动态地呈现出具有重大意义的两个时间,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成功地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2采用多媒体演示年月日的来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观察年历,自主探索、讨论交流、发现创造,使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3)让学生谈收获、谈感想,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及要点知识进行梳理,利于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网络。通过学生自我评价能够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影响的因素。)
1、三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时、分、秒等时间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之中,学生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
2、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想象能力也由模仿性向创造性的想象过渡;自觉性、主动性、持久性都有所加强,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
研究目标: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我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采 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设疑激趣、直观演示,实际操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内容:1.通过用左拳记忆法和记大月的儿歌,轻松地帮助学生记住每个月的天数,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生动活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慧智岛闯关的练习遵循了学生爱动、爱玩、爱挑战的特点,不仅发展了他们的思维,也培养了他们大胆探索的精神。
3.“你还想研究哪些关于时间的知识?”通过学生上网查找,把知识向课外拓展延伸,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学习是永无止境的。
4.每人写一篇有关“年、月、日”为题数学小作文。
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是论文、实验报告、实物、网站、多媒体还是其他形式)
研究的最终成果将以报告的形式展现出来,通过调查问卷、手抄报、多媒体播放以及学生小作文集等形式对研究成果进行展现。
六、资源准备
教师准备资源: 课件、教材、网络、与课题有关的图片等。日历和纸张。提供一些数学学习网站给学生收集关于年、月、日的图片和片段; 给学生开放学校图书馆。
学生自行准备的资源:图片资料、纸、笔、日历等。
七、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
研究性学习的阶段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起止时间
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
1、认真听取《研究性学习》主题讲座,预习相关材料,做好准备。
1、给学
2、通过网络、书籍、报刊等渠道收集有关的知识,初步确定研究课题。生做一个关于《研究性学习》主题讲座》,介绍参加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2、给学生提供相关资源,及时了解学生的选题情况。2周 第二阶段 课题准备阶段
提出和选择课题
小组交流,全班讨论,引导学生选择出具有可行性的研究课题。指导老师提示研究内容,最终选定课题:年、月、日,请学校批阅。
3周 成立课题组
1、学生根据选题形成若干小组,选出小组长。
1、指导老师对成立小组介绍原则、技巧等,2、各学习小组学习评价量表。
以及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小组等,明确分工。
2、设计小组学习评价量表。
形成小组实施方案
1、各小组经过分工制定研究计划,制定研究方案,预定成果。
2、全班组织一次《经验交流会》,每个小组总结,并交流经验。案模板。
2、印发学习进度表
3、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研究资源、条件和环境。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1、多渠道收集最优选择方案的相关资料。
1、设计研究方
2、通过网络、班级讨论等交流想法,分享经验。
3、开展实践活动,通过观察台历、儿歌、游戏等活动,体会最优方案。
4、整理收集到的资料,总结归纳,填写好评价表,活动记录表。
1、给予学生研究方法的使用指导。
2、给学生提供充足的研究资源、条件和环境,当学生在研究收集资料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协助。
3、定期上班级或班级论坛了解每个小组的研究进度和成果,对学生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指导,协助学生提高研究的效率和质量。
4、鼓励辅导后进生,确保全部成员顺利完成学习方案。2周
八、总结与反思(实践后总结、反思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总结反思: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本部分教学中,教师层层设疑、环环相扣,学生始终处于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过程指导: 特别是整百年是否为闰年的判断更是学生数学智慧的一次提升,同时插入平年闰年的课外知识,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的数学知识更加完善。
改进意见:学生在整个研究学习过程中能得到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在交流与合作方面,能更懂得欣赏同伴。但由于初次设计评价量表,可能评价量表不够全面,需把评价设计得更全面合理。附:评价表1 自评内容 方式
1、你是否一直对参与的主题活动感兴趣。
每一个主题活动结束后,填写“综合实践活动记录与评价表”或用描述性语言的方法对以上内容进行一次自评,完成后经指导教师审阅后收入档案袋中。
2、你是否参加过活动主题的选择。
3、你收集信息、资料的途径有哪些?
4、你能活动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5、本次活动中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6、你对活动成果是否满意?
7、本次活动你发现了什么?
8、活动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评价表2
同学互评 互评内容 方式
1、小组成员合作是否愉快?
每一个主题活动结束后,小组成员集体讨论,组长执笔用描述性评价方法对以上内容进行评价,完成后经指导教师审阅后收 入档案袋中。
2、你们在活动中遇到哪些困难或问题?
3、你们是怎样合作克服困难的?
4、你们认为下次活动还应从哪些方面加以改进? 评价表3 教师评价 评价内容 评价指标
1、活动方面 评价等次
A、态度是否积极,是否主动组织或参与活动。
B、与小组同学合作是否良好。C、活动是否认真、善始善终。D、是否勇于克服困难。
2、知识技能方面
A、查阅资料技能。B、实地观察记录能力。
C、调查研究能力。D、整理材料能力。
3、完成活动任务综合情况方面 A、运用工具能力。B、交往与表达能力。C、分析总结能力。
4、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方面
A、选题新颖、独特性。
B、研究问题方法的多样性、积极性。C、活动方法的灵活性。
D、独立设计活动、开展活动能力。
评价表4 综合评价
课题/项目名称 年、月、日研究性学习成果评价量规
小班 小组
成员
年级
班级 组长
小班主任
专业指导教师 ①学科
姓名 ②学科
姓名
①
②
小组互评
小班主任评价 备注
开题 研究主导课程 ①
② 相关课程 一级 评价 二级 评价内容 学生自评
课题选定与职责承担 A:对选定的课题起主要作用,并主要起草了课题实
施计划,承担了一定的课题小组的分工(4星以上)B:支持课题的选定,并协助起草了课题实施计划,承担了一定的课题小组
的分工(3~4星)
C:支持课题的选定,承担了一定的课题小组的分工
过程评价 课时量与态度 A:参加每一次的课题组的活动,态度认真(4星以上)
B:参加三分之二次数以上课题组活动,态度较认真(3~4星)
C:参加二分之一以上次数的课题组活动,态度一般(2~3星)
A:有较详细的研究性活动记录或笔记(4星以上)
活动记录
B:有研究性活动的记录或笔记,但不够详细(3~4星)C:有简略记录(2~3星)
完成分工情况 A:积极按时完成小组分配的研究工作(4星以上)
B:基本按时完成自已承担的责任(3~4星)
C:在他人帮助下完成自已承担的工作(2~3星)
合作创新精神 A:与小组的成员合作意识强,并勤于动脑思考,创新精神强(4
星以上)
B: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有一方面较好(3~4星)C: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都一般(2~3星)
反思小结 A:对研究性学习活动收获、体会总结全面,反思到位,有书面总结
材料(4星以上)
B:对研究性学习活动进行一般性总结,有收获,有材料(3~4星)C:对研究性学习有总结材料(2~3星)
结题评价 成果有新意 A:研究成果达到预期目的,成果表现形式恰当,有新意,结论还有一定的适用性(4星以上)
B:研究成果基本达到预期目的,成果表现形式较合理(3~4星)C:成果表现形式尚可(2~3星)
成果制作
A:主要承担成果表现形式的制作(或编写)。(4星以上)
B:主要协助完成成果表现形式的制作(或编写)。(3~4星)C:参与完成成果表现形式的制作(或编写)(2~3星)
总评
评价人(或代表)签名 评价日期
评价表5
研究性学习课程专题辅导教师评价表 课题 项目名称
小班 小组 年级
成员
班级
组长
小班主任
专业指导教师 ①学科
姓名 ②学科
姓名
相关课程
①② 研究主导课程 ①② 专题教师 评价项目 星级
备注
第1课 认真对待研究性学习课程
45分钟充分利用于研究性学习专题的指导
课堂教学效果
喜欢本节研究性学习专题
第2课 认真对待研究性学习课程
45分钟充分利用于研究性学习专题的指导
课堂教学效果
喜欢本节研究性学习专题
第3课 认真对待研究性学习课程
45分钟充分利用于研究性学习专题的指导
课堂教学效果
喜欢本节研究性学习专题
第4课 认真对待研究性学习课程
45分钟充分利用于研究性学习专题的指导
课堂教学效果
喜欢本节研究性学习专题
第5课 认真对待研究性学习课程
45分钟充分利用于研究性学习专题的指导
课堂教学效果
喜欢本节研究性学习专题
第四篇: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方案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方案
四年级数学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本节教材是新课程依据《标准》内容目标之一而特设的内容,与老教材相比在难度上有了延伸。这次课题案例研究我选用了这节课是因为我觉得它数学味浓、思考性强。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使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的意识;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使其体会到在合作中从事科学研究的魅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课题介绍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带动本校的新课程改革,转变教师教育意识是本课题实施的前提,对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有进一步的认识,寻找学生生活中的数学,能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有用的数学知识,以此来调动学生课堂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数学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也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并能在生活中灵活地运用数学。并通过参与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为他们今后能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和方法的阐述)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操作学具模拟烙饼过程,学生初步体会到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中的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影响的因素。)
1、四年级学生对于最优方案这方面已有一些认知,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有这方面的生活体验,因此可以联系学生生活进行教学。
2、四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很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的方法,对于解决日常问题的学习有较厚的兴趣,他们乐于动物,喜欢与同学合作交流,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不断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联系生活,让他们动手操作,合作找出方法。
3、学生之前对此没有进行过课题研究,不知道如何选题,没有写过研究报告。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本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下:
1、利用手中的学具,你也亲自来烙烙饼!烙一张饼怎么烙?需要几分钟?
2、烙2张饼有几种烙法?各需要几分钟呢?烙3张呢?
3、并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录下来。让学生预习,这样用很短的时间让学生探究烙一张、两张饼至少需要的时间,从而为探究三张饼的最佳烙法搭桥铺路。
4、从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中,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可通过以下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些目标:(一)教学目标
1、教师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烙饼的具体过程,学会怎样合理安排最省时间。
(2)初步培养学生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
2、学生的学习目标:
研究烙饼的最佳方法。
(二)学习任务
任务一:烙一张饼、两张饼,可以怎么烙?
任务二:烙三张饼,可以怎么烙?哪种烙法更省时间?为什么?
任务三:烙4,5,6,7,„张饼,分别可以怎么烙?它们在烙法上有规律吗?
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是论文、实验报告、实物、网站、多媒体还是其他形式)
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是:开题报告、演示文稿、研究报告、各种记录表格、反思报告等
六、资源准备
根据研究主题教师提供的资源:
1、教材、书籍报刊、数学学习网站、学校阅览室等出现日常生活中的范例。
2、准备“田忌赛马”的故事。
3、多媒体课件、电脑室、多媒体教室。
4、调查记录表、各种评价表、反馈表。
学生自行准备的资源:从生活学习中或从网上、各种书籍上搜集到有关合理安排时间的材料。
七、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
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互相讨论问题,初步了研究性学习。
2、了解本次活动的学习目的。
3、学习了解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步骤、方法、要求。
第二阶段:课题准备阶段
1、选好课题后,让学生成立小组,选定组长,并进行小组分工。
2、各小组根据分工制定研究计划,分配研究时间,细分研究内容,各人的分工,制作调查表,需要准备那些资源都要列清楚等。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1、收集资料活动 :上网或上图书室查阅等。
2、整理资料活动 :各小组及时把资料集中起来,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分类处理,并做好记录工作。
3、各个小组根据自己上网、调查和查阅有关资料等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并把通过分析和计算得出的结论,以书面形式写下来。
第四阶段:评价
1、各小组分组汇报自己将近一个星期的研究成果写出简单的调查报告等。
2、各成员参照进行自我评价,由小组长收集,整理汇报。
3、小组参照汇报小组自评。
4、当所有组成果汇报完毕,各小组整理意见,对其他小组的活动成果展开评价。
5、各成员集成自评、组长评 和教师评价,填写完成。
八、总结与反思
“烙饼”是一节渗透统筹优化思想的数学课,它通过简单的优化问题渗透简单的优化思想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我以“烙饼”为主题,以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为主线,围绕怎样烙饼,才能尽快吃上饼?展开教学,设计了烙1张、2张、3张----单张,双张饼的探究过程。以烙3张饼作为教学突破点,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佳方案的意识,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利用手中小圆片代替饼,经历了从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建构数学模型的过程,整节课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我渗透了以下理念:解放学生的手,让学生操作实践。
第五篇:研究性学习论文 数学
衣服的质地、价格、品牌,对于消费者的影响
关键词:消费观念
消费观念:消费观念(Consumption Concept)是人们对待其可支配收入的指导思想和态度以及对商品价值追求的取向,是消费者主体在进行或准备进行消费活动时对消费对象、消费行为方式、消费过程、消费趋势的总体认识评价与价值判断。消费观念的形成和变革是与一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及社会、文化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使人们逐渐摒弃了自给自足、万事不求人等传统消费观念,代之以量入为出、节约时间、注重消费效益、注重从消费中获得更多的精神满足等新型消费观念。
——一种精神消费满足等新型消费观念
恒更古今,衣服作为人类生活中的必需品,一直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是它一直默默无闻地记录着历史。从改革开放至今,衣服也从单调的暗色变为丰富的多色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如今的消费观念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小组就这个问题——衣服的质地、价格、品牌,对于消费者的影响进行问卷调查。于2010年2月22日前往地下街,和天宏,随机抽取30多位不同年龄层的男性和女性。如下是问卷调查的一些问题。一.基本信息
1.在调查的36位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中: ⑴女性人数为30位,其余6位为男性
⑵年龄在30岁以下的为22人,其余14位为30岁以上(其中有一位为52岁)⑶在调查中,16人为个体,4人学生,6人为公职人员,其余10位为在外打工 ⑷36人中,工资情况如下:4位为5000元以下,5位为2000元以上,其余27人工资在500至1500元 二.关于对品牌的观念
品牌,是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的资产,他的载体是用以和其他竞争者的产品或劳务相区分的名称、术语、象征、记号或者设计及其组合,增值的源泉来自于消费者心智中形成的关于其载体的印象。
品牌,是指消费者对产品及产品系列的认识程度。作为品牌战略开发的定义,是品牌通过以上要素及一系列市场活动的结果所形成的一种认知,以及通过这些表现出来的客户忠诚度总体来讲的它属于一种无形资产。
品牌,作为企业和一切无形资产总和的全息浓缩,品牌资产的多寡决定品牌的价值。
而品牌的价值包括用户价值和自我价值两部分。品牌的功能、质量和价值是品牌的用户价值要素,即品牌的内圣三要素;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普及度是品牌的自我价值要素,即品牌的外王三要素。品牌的用户价值大小取决于内圣三要素,品牌的自我价值大小取决于外王三要素。
——(参考《内圣外王:品牌建设之道》
对于品牌一直存在着误区: ⑴品牌不等于商标
⑵产品有产品的价值,品牌有品牌的价值。等,在这里我就不一一举例了。
品牌一词源出古挪威文Brand,意思是“烧灼”。16世纪早期,生产者害怕不法商人偷梁换柱。品牌也逐渐产生。
品牌的特征也是不的不提的: ㈠品牌是专有的品牌 ㈡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源
㈢品牌转化具有一定的风险及不确定性 ㈣品牌只有表象性和扩象性
除此以外,品牌的种类也是十分重要的:
㈠根据品牌的知名度和辐射区域划分,可以将品牌分为地区品牌、国内品牌、国际品牌、全球品牌
㈡根据产品生产经营的所属环节可以将品牌分为制造商品牌和经营商品牌 ㈢依据品牌的来源可以将品牌分为自有品牌、外来品牌和嫁接品牌 ㈣根据品牌的生命周期长短来划分,可以分为短期品牌、长期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