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的实践(★)

时间:2019-05-15 16:07: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的实践》。

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的实践

小学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的实践

作者:聂艳军

发布时间:2004-12-8 已经阅读273次

一 问题的提出

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给学生收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也许能“多、快、好、省”地获得一个个数学结论,得到一个像样的分数。然而,在这种单一被动的接受

式学习模式中,学生的棱角被磨平,个性被抑制,缺失独立思考的精神和问题意识,变得越

来越“本分”,越来越循规蹈矩。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方式,不仅是专门设置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学习活动的主要方式,而且可以渗透于各学科的课堂学习活动之中。把研究性学习引进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学习从单纯的接受转向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必然会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善,促进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目前,关于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大都是理论色彩较浓,离教学实践较远,很难被教师所借鉴。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必须从专家走向教师,从理论走向实践,从宏观走向微观。

小学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经历数学知识

“再创造”过程的学习方式。小学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简单地证明事实,而是努力使学生有所发现,获得体验,形成探究的意识和习惯。“小学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是对众多研究性学习理论在学科学习中的具体化。

二 小学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体验性

小学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注重过程体验,即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问题情境之中去经历、感受和考察,最终加以认识和掌握。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进行有理有据的猜想和推论,并不断变换角度和背景予以重新审视和修正,甚至否定已有的结论。通过这样的反复思辨,学生在自我否定与自我肯定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逐步探寻问题的实质,最终得出合理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看似学生仅获得直接的知识经验,实际上学生也同时获得了自身需要的满足、心理的平衡、悟性的萌发。因此,可以说这是个体身心全面激活的过程。

2交互性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没有强弱、高低之分;教师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引导、促进、激励功能,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和兴致主动参与研究活动,实现师生互动。

3生成性

学生作为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一种活生生的力量,从而使研究性学习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复杂性的特点。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亦是学生在与教育情境(包括师一生、生一生)交互作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目标。研究性学习过程是一种开放性的学习过程,教师融人大量的直接经验、灵活多样的研究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亲身体验,鼓励学生即兴创造,超越预设的目标要求,真正使研究性学习成为学生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

三 小学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内容的组织

教材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但并不是教材上所有内容都适合于学生研究发现。有些内容是约定俗成的,就不宜开展研究性学习,如整数的读法和写法、几何形体的名称、四则运算的顺序等。小学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一般指存在于教材中以理性、定论的形式呈现的知识,而且大多数学生在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努力能够发现它们。在组织教材内容时,教师应把知识恢复到鲜活的状态,使之与人的生命、生活紧密相联,与人类生活世界沟通,与学生经验世界、成长需要沟通,与发现、发展知识的人和历史沟通。因为具有内在生命形态的知识,最能激活、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兴趣和信心,提升他们主动研究的欲望和能力。素材重构

数学教材要充满诱惑力和吸引力,关键在于重构教材内容,使之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和挑战性。为此,我们在实践中把视角更多地投向学生生活,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当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努力挖掘那些发生在学生身边且暗含某种数学现象或数学规律的实际问题。

2结构重组

传统教材由于其价值定位侧重于数学知识的习得与数学技能的训练,因而在编排上呈现出“例题一习题”式封闭回环的体例结构。我们在重构学习材料的过程中,注重从素材编排的结构方面对其进行重组和再加工,着力凸显“创设问题情境一现实问题数学化一问题解决与数学建模一应用与拓展”的逻辑结构,更多体现让学生“做数学、研究数学”的价值取向,为学生的持续、和谐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四 小学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程序及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程序为3个环节,即:“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提供时空,自主探究”“评价反思,丰富体验”

简言之,就是“问题一探究一反思”。它们有相对的灵活性,既可以贯穿于整节课之中,也可以体现在某个教学环节之内,多次循环使用。在此程序中,教的活动包括组织数学活动,促进思维展开,唤醒学生潜能等;学的活动包括观察、操作、猜测、联想、推理、交流等。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有问题,才会激起碰撞和交流。问题是认识活动的起点,也是研究活动的开始。任何问题都离不开一定的情境。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或“冲突”,将他们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使之形成问题意识,激发认识冲动。创设问题情境要凸显以下4点:

(1)现实性

数学是从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小学数学大都可以直接在客观世界中找到它的“原型”。基于此,教师可以通过对学习内容采取背景化和丰富化的处理,为数学知识找到紧密联系的“原型”,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的经验来理解数学,把常识提炼为数学,从而体会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2)时效性

创设问题情境要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吊起学生的“胃口”。让学生以最佳的思维状态投入学习活动;提出的问题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且明确具体,富有启发性,力戒夹杂无关的内容和进行穿靴戴帽式的思想教育。

(3)挑战性

创设问题情境要努力选择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富有时代气息的、具有引发思考悬念的内容,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4)学科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是对生活的提炼和对生活的超越。生活情境往往是复杂的,教师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时,必须作适当的处理,使之适合于学生。

2提供时空,自主探究

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时空是小学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的中心环节。学生是否积极地参与研究活动,以及研究活动本身质

量水平高低与否,直接影响着课堂研究性学习的成败和优劣。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任务是:

(1)提供研究材料

少年儿童天生就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总想通过触摸等手段来达到探索周围环境的目的,并在探索的同时产生一种与周围的人进行交流及与同伴分享发现所带来喜悦的强烈愿望。事实上,材料是激发、引起研究经历的一种有效载体。在小学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中,总也离不开大量的学习材料。从研究问题的特征看,学生所面对的往往并不是被精心选择的、能显现某些关系特征的一些材料。为此,教师选择材料时要注重这些材料能引发学生的兴趣,材料之间具有多方面的联系,以便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研究,目的在于使学生亲历研究过程,能够从一些较为复杂的材料或信息中发现规律。

(2)确定研究形式

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研究形式主要有:1)学生独立探究。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以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进行探究和发现,对研究的问题形成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独立探究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得数学知识,而是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增强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2)小组或全班合作探究与交流。学生个体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对某些问题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再进行合作探究与交流。这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小组或班集体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探究过程,满足自我表现的欲望,实现自我价值;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挖掘和整合教学资源,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问的合作探究与互动,实现师生的情感在交流中升华,思维在交流中互融,成果在交流中分享。

(3)选择研究方法

依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我们在数学教学中经常运用下列方法:1)操作引探。通过创设富有挑战性的、能激起学生研究欲望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动手、动口、动脑的操作活动,从而建立概念、发现规律、启迪思维、感悟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的一般程序为:问题一操作一发现一结论。2)猜想验证。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材料,对数学问题进行大胆猜想,寻找方法,合理论证;亲历研究过程,体验“冒险、创造、发现”的喜悦,受到科学研究方法的启蒙。活动的一般程序为:问题~猜想(假设)一论证一结论一评估与交流。3)观察归纳。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整理、分类、观察和自组算式等,从大量的具体事例中归纳和发现事物的一般规律。通过这样的探索与发现、观察与分析、归纳与验证等一系列思维活动,使学生掌握探寻客观世界某些规律的思想方法。活动的一般程序为:举例一观察~归纳一验证。

4)类比联想。让学生通过类比及联想的思维方法,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发现数学原理、方法,进而推演出结论。虽然类比推出的结论必须经过验证,但类比、联想方法在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活动的一般程

序为:提供旧知一联想迁移一验证结论。

3评价反思,丰富体验

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学是一种体验。为此,提供足够的时空让学生去反思和体验研究发现的“过程”,是十分必要的。

(1)小组评价

在交流过程中,我们经常问学生:“你对其他同学(组)的研究成果如何评价?”以此引导学生开展评价和对评价的再评价。这样,一方面可丰富学生的活动经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促进学生在认同、批判不同观点的过程中学会欣赏、接纳他人,学会评价,形成健全的人格。

(2)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即是学生对自己的研究过程进行审视和反省:我是怎样进行研究的?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还有什么疑惑?这种审视和反省,是对“认知”的认知,是学生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反馈,进而根据反馈信息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行调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

加以反思,一方面有利于自己深刻认识其所经历的各个过程和步骤,形成认知结构,总结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自我调控的意识和能力,增强主体意识,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五 几点体会注重学习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能力的养成培养学生学习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能力并使之养成习惯,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小学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实际上是一种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它要求学生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具体表现为:在学习活动之前,学生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做好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之中,学生能够自己选择学习方法,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行为进行自我审视、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之后,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

2在互动中共进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师生双赢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学生成为研究的行动者;学生自主地确定研究对象,自主地搜集、整理资料,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通过分析、探讨和论证,进而得出结论。具有不同

理解能力的学生从各自的视角出发,总会获得一份属于自己的发现,他们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合作探究,进而把每一个“再创造”演绎得多姿多彩。对教师而言,课堂教学不只是知识传授任务的完成,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在课堂的多元“对话”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理念、情感和体验,丰富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相长,在互动中共进。教师教学实践的过程也是不断反思、提升的过程。教师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自己的实际教学感受联系起来,通过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涌现出来的各种新思想、新思路和信息,使教学过程在具体的情境中动态性生成,同时也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提升专业水平。

3促进协调发展

沉陷在“预设”的巢臼里,统得过死,往往会把学生引入狭窄的“死胡同”。这显然有悖于促进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目的。而没有预设方案的纯粹“生成”,也只会变成信马由缰的“自由活动”。“预设”和“生成”是辩证统一的。“生成”指引下的“预设”是必要的,“预设”之后的“生成”是必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也不是所有的课堂教学都要求学生亲历事物的发展过程,进行收集资料和探索交流。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可以在课堂中加以运用,但我们却不能构建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因为每一堂课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是唯一的,而是多种学习方式的有机组合。为此,教师应勇于实践和深入研究,辩证地认识各种学习方式的优点及局限性,根据特定的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灵活地加以运用。就教学目标而言,在小学数学课堂开展研究性学习,其“研究”不是目的。因为小学数学课堂有其特定的教学任务,不可能也不应当承担专门人员的“研究”任务。无论是一味地强调研究过程,还是过分注重结论的获得,都会异化研究性学习的功能,扼杀学生的个性。

数学教学只有过程与结论并重,才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活的学科知识结构,从而促进学生的理智、情感的协调发展。

(来源:《中国教育学刊》2004.11)

第二篇:谈研究性学习的课堂实践

谈研究性学习的课堂实践

研究性学习给了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和选择权,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不断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具备跨学科的综合能力,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课堂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情境

学生在探索问题之前,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给学生创设一个适合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以极高的兴趣和热情投入到问题的解决之中。

如教学“圆的认识”,教师先创设一个比赛情境,在一个长方形的场地中间放一个圆柱体,在长方形四边的不同位置站好参赛选手,往圆柱体上投套圈,看谁投得准。然后让学生对这一比赛规则发表看法。很多学生认为这种规则不公平,应该改成圆形。从而引出了圆,为下一步学习打下了情感基础。

二、设计问题

研究必须有研究对象,所以,教师首先要为学生设计研究问题。而且问题的设计要有挑战性: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学生有强烈的吸引力,需要迫切解决,但不能轻易就知道结论;要大小适度,即问题既不能一步就解决,也不能过于笼统,涉及面过大。

这就需要从实际出发,有的可直接提出课堂教学的终结性目标,也可分阶段提出几个阶段性目标,最终探索出终结性目标。

三、研究探索

这一过程主要是教师点拨、指导、参与、组织,学生主动协作、探究。学习方式可以丰富多彩。既可以观察、推理,也可以实际操作、协作互助,还可以积极猜想、比较,最终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

该过程实施,教师需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要鼓励学生讨论。尤其是学困生,教师要鼓励他们大胆地参与到讨论中去,同时要告知思维比较活跃的学生给他们创造发言和操作的机会,多帮助他们,最终形成热烈、高效、准确、积极的讨论氛围。

2.要教会学生讨论。有一部分学生不会讨论,教师必须教给他们方法,并通过鼓励参与和有针对性的讨论训练,让所有学生都学会讨论。

3.要注重讨论质量。讨论不要只图形式,也不要次数过多。教师要对关键问题,难点问题设计讨论环节,而对那些比较容易理解及其他没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完全没有必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4.教师要适时点拨。讨论中学生往往会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影响讨论的进程。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及时点拨、指导、帮助,共性的问题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点拨,个别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个别点拨指导。

四、成果检查

学生讨论结束后,可以让学生汇报一下小组讨论情况。然后各小组对每种情况进行评论,从而最终确定准确结论。

在这一环节中,还可以让学生质疑,对典型的、共性的问题,也可以开展讨论,使学习活动逐步深入。

此外,根据研究性学习内容,还可以进行实践体验,针对学生在讨

论中遇到的困难、容易混淆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讨论、质疑,不断提高学生认识问题的深度、广度和准确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同时鼓励学生结合研究性学习中积累的知识经验和发现的问题,提出与本课内容联系密切、在下次学习和今后的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类似问题或新问题,在学生心目中进行“连贯迁移”,创设一个迫切需要探究解决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素养。

第三篇: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研究课题名称 年、月、日 研究者姓名 吴晓斌

所在学校 所教年级 三年级

研究学科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背景说明: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课题的意义:

学习和掌握好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探索学习时间单位及时间单位换算的基础,也有助于学生对生活实际问题的感受,便于学生更深刻地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课题介绍

本课题可以,激发学生探索问题、发现问题的情趣,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感悟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结合教学情境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和方法的阐述)1.知识与技能

1)知识目标:认识年、月、日及其相互关系,建立年、月、日的时间概念。

2)技能目标:掌握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能正确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并能解决一些有关的生活实际问题。

3)在探索年、月、日之间相互关系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猜想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究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计算全年的天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2.过程与方法

中堡中心学校

数学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开国大典和申奥成功的画面,提问:“你们知道这激动人心的一幕发生在什么时候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2)探究交流,构建新知:A认识年历

B认识大月、小月

C教学平年、闰年 3)实践应用,反馈提高:通过练习、比赛、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营造了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4)总结回顾,拓展延伸: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谈谈自己在本课学习中的成功之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学生感兴趣的开国大典和申奥成功这一资源入手,动态地呈现出具有重大意义的两个时间,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成功地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2采用多媒体演示年月日的来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观察年历,自主探索、讨论交流、发现创造,使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3)让学生谈收获、谈感想,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及要点知识进行梳理,利于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网络。通过学生自我评价能够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影响的因素。)

1、三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时、分、秒等时间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之中,学生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

2、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想象能力也由模仿性向创造性的想象过渡;自觉性、主动性、持久性都有所加强,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

研究目标: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我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采 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设疑激趣、直观演示,实际操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内容:1.通过用左拳记忆法和记大月的儿歌,轻松地帮助学生记住每个月的天数,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生动活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慧智岛闯关的练习遵循了学生爱动、爱玩、爱挑战的特点,不仅发展了他们的思维,也培养了他们大胆探索的精神。

3.“你还想研究哪些关于时间的知识?”通过学生上网查找,把知识向课外拓展延伸,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学习是永无止境的。

4.每人写一篇有关“年、月、日”为题数学小作文。

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是论文、实验报告、实物、网站、多媒体还是其他形式)

研究的最终成果将以报告的形式展现出来,通过调查问卷、手抄报、多媒体播放以及学生小作文集等形式对研究成果进行展现。

六、资源准备

教师准备资源: 课件、教材、网络、与课题有关的图片等。日历和纸张。提供一些数学学习网站给学生收集关于年、月、日的图片和片段; 给学生开放学校图书馆。

学生自行准备的资源:图片资料、纸、笔、日历等。

七、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

研究性学习的阶段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起止时间

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

1、认真听取《研究性学习》主题讲座,预习相关材料,做好准备。

1、给学

2、通过网络、书籍、报刊等渠道收集有关的知识,初步确定研究课题。生做一个关于《研究性学习》主题讲座》,介绍参加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2、给学生提供相关资源,及时了解学生的选题情况。2周 第二阶段 课题准备阶段

提出和选择课题

小组交流,全班讨论,引导学生选择出具有可行性的研究课题。指导老师提示研究内容,最终选定课题:年、月、日,请学校批阅。

3周 成立课题组

1、学生根据选题形成若干小组,选出小组长。

1、指导老师对成立小组介绍原则、技巧等,2、各学习小组学习评价量表。

以及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小组等,明确分工。

2、设计小组学习评价量表。

形成小组实施方案

1、各小组经过分工制定研究计划,制定研究方案,预定成果。

2、全班组织一次《经验交流会》,每个小组总结,并交流经验。案模板。

2、印发学习进度表

3、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研究资源、条件和环境。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1、多渠道收集最优选择方案的相关资料。

1、设计研究方

2、通过网络、班级讨论等交流想法,分享经验。

3、开展实践活动,通过观察台历、儿歌、游戏等活动,体会最优方案。

4、整理收集到的资料,总结归纳,填写好评价表,活动记录表。

1、给予学生研究方法的使用指导。

2、给学生提供充足的研究资源、条件和环境,当学生在研究收集资料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协助。

3、定期上班级或班级论坛了解每个小组的研究进度和成果,对学生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指导,协助学生提高研究的效率和质量。

4、鼓励辅导后进生,确保全部成员顺利完成学习方案。2周

八、总结与反思(实践后总结、反思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总结反思: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本部分教学中,教师层层设疑、环环相扣,学生始终处于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过程指导: 特别是整百年是否为闰年的判断更是学生数学智慧的一次提升,同时插入平年闰年的课外知识,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的数学知识更加完善。

改进意见:学生在整个研究学习过程中能得到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在交流与合作方面,能更懂得欣赏同伴。但由于初次设计评价量表,可能评价量表不够全面,需把评价设计得更全面合理。附:评价表1 自评内容 方式

1、你是否一直对参与的主题活动感兴趣。

每一个主题活动结束后,填写“综合实践活动记录与评价表”或用描述性语言的方法对以上内容进行一次自评,完成后经指导教师审阅后收入档案袋中。

2、你是否参加过活动主题的选择。

3、你收集信息、资料的途径有哪些?

4、你能活动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5、本次活动中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6、你对活动成果是否满意?

7、本次活动你发现了什么?

8、活动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评价表2

同学互评 互评内容 方式

1、小组成员合作是否愉快?

每一个主题活动结束后,小组成员集体讨论,组长执笔用描述性评价方法对以上内容进行评价,完成后经指导教师审阅后收 入档案袋中。

2、你们在活动中遇到哪些困难或问题?

3、你们是怎样合作克服困难的?

4、你们认为下次活动还应从哪些方面加以改进? 评价表3 教师评价 评价内容 评价指标

1、活动方面 评价等次

A、态度是否积极,是否主动组织或参与活动。

B、与小组同学合作是否良好。C、活动是否认真、善始善终。D、是否勇于克服困难。

2、知识技能方面

A、查阅资料技能。B、实地观察记录能力。

C、调查研究能力。D、整理材料能力。

3、完成活动任务综合情况方面 A、运用工具能力。B、交往与表达能力。C、分析总结能力。

4、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方面

A、选题新颖、独特性。

B、研究问题方法的多样性、积极性。C、活动方法的灵活性。

D、独立设计活动、开展活动能力。

评价表4 综合评价

课题/项目名称 年、月、日研究性学习成果评价量规

小班 小组

成员

年级

班级 组长

小班主任

专业指导教师 ①学科

姓名 ②学科

姓名

小组互评

小班主任评价 备注

开题 研究主导课程 ①

② 相关课程 一级 评价 二级 评价内容 学生自评

课题选定与职责承担 A:对选定的课题起主要作用,并主要起草了课题实

施计划,承担了一定的课题小组的分工(4星以上)B:支持课题的选定,并协助起草了课题实施计划,承担了一定的课题小组

的分工(3~4星)

C:支持课题的选定,承担了一定的课题小组的分工

过程评价 课时量与态度 A:参加每一次的课题组的活动,态度认真(4星以上)

B:参加三分之二次数以上课题组活动,态度较认真(3~4星)

C:参加二分之一以上次数的课题组活动,态度一般(2~3星)

A:有较详细的研究性活动记录或笔记(4星以上)

活动记录

B:有研究性活动的记录或笔记,但不够详细(3~4星)C:有简略记录(2~3星)

完成分工情况 A:积极按时完成小组分配的研究工作(4星以上)

B:基本按时完成自已承担的责任(3~4星)

C:在他人帮助下完成自已承担的工作(2~3星)

合作创新精神 A:与小组的成员合作意识强,并勤于动脑思考,创新精神强(4

星以上)

B: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有一方面较好(3~4星)C: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都一般(2~3星)

反思小结 A:对研究性学习活动收获、体会总结全面,反思到位,有书面总结

材料(4星以上)

B:对研究性学习活动进行一般性总结,有收获,有材料(3~4星)C:对研究性学习有总结材料(2~3星)

结题评价 成果有新意 A:研究成果达到预期目的,成果表现形式恰当,有新意,结论还有一定的适用性(4星以上)

B:研究成果基本达到预期目的,成果表现形式较合理(3~4星)C:成果表现形式尚可(2~3星)

成果制作

A:主要承担成果表现形式的制作(或编写)。(4星以上)

B:主要协助完成成果表现形式的制作(或编写)。(3~4星)C:参与完成成果表现形式的制作(或编写)(2~3星)

总评

评价人(或代表)签名 评价日期

评价表5

研究性学习课程专题辅导教师评价表 课题 项目名称

小班 小组 年级

成员

班级

组长

小班主任

专业指导教师 ①学科

姓名 ②学科

姓名

相关课程

①② 研究主导课程 ①② 专题教师 评价项目 星级

备注

第1课 认真对待研究性学习课程

45分钟充分利用于研究性学习专题的指导

课堂教学效果

喜欢本节研究性学习专题

第2课 认真对待研究性学习课程

45分钟充分利用于研究性学习专题的指导

课堂教学效果

喜欢本节研究性学习专题

第3课 认真对待研究性学习课程

45分钟充分利用于研究性学习专题的指导

课堂教学效果

喜欢本节研究性学习专题

第4课 认真对待研究性学习课程

45分钟充分利用于研究性学习专题的指导

课堂教学效果

喜欢本节研究性学习专题

第5课 认真对待研究性学习课程

45分钟充分利用于研究性学习专题的指导

课堂教学效果

喜欢本节研究性学习专题

第四篇: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初探

研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应用的过程”,数学教学应该“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研究性学习”是指改变传统教育封闭、脱离现实生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和强调接受学习的倾向,构建有助于学生走出校门、投身社会生活、亲身体验实践过程的课程和教学环境,帮助学生形成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正是符合了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和新目标。

一、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主要模式

1、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的课题研究型;

2、以学校校本课程为基础跨学科综合课程型;

3、以学科教学中插入综合性专题研究的穿插性研究型。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较适用的主要是课题研究型,它可以辅以研究性作业和开放性问题等。基于课题研究的学习活动,其核心的活动是课题研究。即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地模仿或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选择一定的课题,通过调查、观察、测量、文献资料搜集等手段,收集大量的研究资料或事实资料,运用实验、验证等研究方法对课题展开研究,解决问题,并撰写研究小报告或研究小论文。而在小学数学中,某些问题的研究上展示上,更多的体现为规律或结论。从时间范畴看,也有课内与课外之分。

二、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中采用的主要环节

1、问题的筛选与研究课题的确立。课题研究型的研究性学习活动,首先要选择合适的研究内容,即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中并非所有的内容都适于进行研究性学习。因此,作为教师要在善于把握教学目标的同时,合理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给出引导性问题或由学生提出问题。布鲁纳认为,学习动机是激发学生研究、发现的内驱力。作为教师,应发挥好主导作用,合理选择好教材中的、教材外的研究课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课题的确立。

①选择单一教学内容作为研究课题。如低年级的“元、角、分的认识”,“小

时、分、秒的认识”,中高年级的“年、月、日教学”、“求平均数问题”、“倍数与约数问题”等等,可单独作为研究课题,让学生利用课内时间进行研究。

②选择某知识点的部分内容作为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如“分数初步认识”中看到下图后能想到哪些分数(图1);小数教学中的“循环小数问题”等。(图1,学生平均分的份数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③可选择相关的教学块作为课题研究内容。如小学数学中的几何知识与初步空间观念的建立一教学块,因其相互之间的关联性及特强的可操作性,十分适于进行研究性学习。无论是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还是圆周长、圆面积的推导,都有研究性学习大展优势的天地。据说一位香港的老师上“对称图形”,整堂课就让学生在折纸和剪纸中完成,教师只在最后蜻蜒点水——这样的图形就是对称图形。虽没有我们大部分老师那么苦口婆心,但学生肯定感触很深,因为那些图形都是他们自己创造的。

④选择一些学生有兴趣的、有延伸性的内容作为研究课题。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中,有大量的包含了数学历史、数学人物、数学科学的内容,还有思考题给出的一些数学小技巧,都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如35×45一类题的速算规律、祖冲之与π、陈景润的“1+2”、“年、月、日”的成因等等,都能吸引学生去不断的探求、发现。

当然,在课题选择时,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主要有实际需要原则,即教学的需要,学生的需要,而不能为研究而研究;可行性原则,即所确立的课题能够开展研究,包括相关的资料的搜集难度、学生的基础等都要作出相应的预测与判断。

2、学生研究活动及教师的辅导。这一环节主要是学生根据提供的研究课题,进行搜集资料、分析研究、讨论得出结论的过程,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过程。研究性学习精髓就体现于此,要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从中受到综合运用的训练,以得到综合提高。在这一环节,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①帮助学生建立好活动小组,并对每人提出相应的要求,对小组人员进行合理的分工,以确保每人都能得到独立训练,又能得到合作体现,并使小组的团队精神能得到发挥。

②给予学生作必要的方法辅导,指导学生了解、搜集、处理资料的一般常识,逐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帮助提供或组织学生交流相关的资料源信息,如图书室资源、父母及长辈的资源,更要注重当今信息技术的尤宠物——网络资源。

3、成果的展示。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展示不同于其他学科,无法提

供纲举目张的报告,但可以形成一些发现的结论,现象,可以形成一定的小论文。如我校一位学生在数学日记中就写到过前面所提及的35×45等题的简算方法,这就是象模象样的成果了。

4、评价问题。评价的指导思想应由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目标来定,因此,评价的标准必须注重学习活动的过程性、自主性、开放性等特点,教师必须树立过程重于结果的思想,并应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而非就某一方面进行评价。同时,学生也应参与到评价体系中来,因为学生本身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参与评价不但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还可以弥补教师某些视野的不足。另外,评价应该贯穿于研究活动的全过程,而并非对展示的成果

三、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优势互补

1、小学数学的研究性学习优点是明显的。第一,促进智力的发展。通过学生自己的发现、研究去学习,可以使学生按照促使信息更迅速地用于解决问题的方式去获得信息。第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体验到研究中的乐趣,从而将学习的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三,培养学生掌握问题解决的策略和研究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再学习。而这种研究方法的雏形对将来进行科学探索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迁移作用。第四,提升学生记忆品质。学生自己研究得到的成果,会把整个研究过程形成的记忆产生丰富的“再生力”而长期保持下去。

但是研究性学习也有其明显的局限性:第一,通过研究性学习来掌握知识,效率较低。第二,研究性学习有一定的适用范围。第三,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实践经验。对于小学生来说,如不能实践操作的,就不能建立有效的假设,那么研究的结果就变成一种盲目乱猜,变成一种形式主义。第四,一个人不可能只凭发现、研究去学习,没有扎实的知识基础,任何研究都是不现实的。

2、接受性学习也有其优点与局限。其优点表现为它可以使学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有助于使学生掌握的知识达到系统化;有助于培养学生从书本中获取知识的习惯和能力;另外接受性学习对教育设施的要求较低,成本低,经济易行。但接受性学习也有其缺陷:首先,对于低年级儿童,接受学习受到很大限制,因为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只依赖于自己的具体经验。中、高年级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仍需要自己的具体经验为依据。因此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光靠接受性学习是不够的;其次,接受性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造精神,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方法等方面的作用明显不如研究性学习。

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没有具备一定的知识基

础而进行研究性学习,其效率必然是很低下的,学生只能盲目地、机械地进行“试误”式的研究。而有效的研究性学习赖以发生的知识基础从何而来呢?可以来自接受性学习,也可以来自研究性学习,但主要的是来自接受性学习。另一方面,研究性学习也是促进接受学习的一个重要条件,接受性学习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具体经验作支柱,而研究性学习是学生通过自身体验获得具体经验的重要途径,因此研究性学习又是接受性学习的基础。再者,在研究学习中要运用过去所获得的知识,包括接受学习中获得知识,通过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而使知识及其运用策略得到巩固并获得新的理解。同时,研究性学习在使学生掌握科学发现,探究方法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也是学生理解抽象的、概括性知识的必要途径。显然,这些作用都是接受性学习所不能替代的。

总之,学校教学应以接受学习与研究学习并存,并随教育层次的变化相应地有所变化。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就是从接受走向研究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也不例外。最重要的是,教师必须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教学的材料等具体条件,选择教学方式,只有真正适应学生学习的学习方式才是好方法。

第五篇: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方案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方案

四年级数学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本节教材是新课程依据《标准》内容目标之一而特设的内容,与老教材相比在难度上有了延伸。这次课题案例研究我选用了这节课是因为我觉得它数学味浓、思考性强。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使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的意识;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使其体会到在合作中从事科学研究的魅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课题介绍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带动本校的新课程改革,转变教师教育意识是本课题实施的前提,对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有进一步的认识,寻找学生生活中的数学,能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有用的数学知识,以此来调动学生课堂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数学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也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并能在生活中灵活地运用数学。并通过参与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为他们今后能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和方法的阐述)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操作学具模拟烙饼过程,学生初步体会到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中的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影响的因素。)

1、四年级学生对于最优方案这方面已有一些认知,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有这方面的生活体验,因此可以联系学生生活进行教学。

2、四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很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的方法,对于解决日常问题的学习有较厚的兴趣,他们乐于动物,喜欢与同学合作交流,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不断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联系生活,让他们动手操作,合作找出方法。

3、学生之前对此没有进行过课题研究,不知道如何选题,没有写过研究报告。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本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下:

1、利用手中的学具,你也亲自来烙烙饼!烙一张饼怎么烙?需要几分钟?

2、烙2张饼有几种烙法?各需要几分钟呢?烙3张呢?

3、并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录下来。让学生预习,这样用很短的时间让学生探究烙一张、两张饼至少需要的时间,从而为探究三张饼的最佳烙法搭桥铺路。

4、从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中,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可通过以下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些目标:(一)教学目标

1、教师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烙饼的具体过程,学会怎样合理安排最省时间。

(2)初步培养学生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

2、学生的学习目标:

研究烙饼的最佳方法。

(二)学习任务

任务一:烙一张饼、两张饼,可以怎么烙?

任务二:烙三张饼,可以怎么烙?哪种烙法更省时间?为什么?

任务三:烙4,5,6,7,„张饼,分别可以怎么烙?它们在烙法上有规律吗?

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是论文、实验报告、实物、网站、多媒体还是其他形式)

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是:开题报告、演示文稿、研究报告、各种记录表格、反思报告等

六、资源准备

根据研究主题教师提供的资源:

1、教材、书籍报刊、数学学习网站、学校阅览室等出现日常生活中的范例。

2、准备“田忌赛马”的故事。

3、多媒体课件、电脑室、多媒体教室。

4、调查记录表、各种评价表、反馈表。

学生自行准备的资源:从生活学习中或从网上、各种书籍上搜集到有关合理安排时间的材料。

七、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

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互相讨论问题,初步了研究性学习。

2、了解本次活动的学习目的。

3、学习了解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步骤、方法、要求。

第二阶段:课题准备阶段

1、选好课题后,让学生成立小组,选定组长,并进行小组分工。

2、各小组根据分工制定研究计划,分配研究时间,细分研究内容,各人的分工,制作调查表,需要准备那些资源都要列清楚等。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1、收集资料活动 :上网或上图书室查阅等。

2、整理资料活动 :各小组及时把资料集中起来,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分类处理,并做好记录工作。

3、各个小组根据自己上网、调查和查阅有关资料等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并把通过分析和计算得出的结论,以书面形式写下来。

第四阶段:评价

1、各小组分组汇报自己将近一个星期的研究成果写出简单的调查报告等。

2、各成员参照进行自我评价,由小组长收集,整理汇报。

3、小组参照汇报小组自评。

4、当所有组成果汇报完毕,各小组整理意见,对其他小组的活动成果展开评价。

5、各成员集成自评、组长评 和教师评价,填写完成。

八、总结与反思

“烙饼”是一节渗透统筹优化思想的数学课,它通过简单的优化问题渗透简单的优化思想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我以“烙饼”为主题,以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为主线,围绕怎样烙饼,才能尽快吃上饼?展开教学,设计了烙1张、2张、3张----单张,双张饼的探究过程。以烙3张饼作为教学突破点,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佳方案的意识,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利用手中小圆片代替饼,经历了从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建构数学模型的过程,整节课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我渗透了以下理念:解放学生的手,让学生操作实践。

下载小学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的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的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1、背景说明: 运筹思想和对策论的理论都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却常常被应用到。 在四年......

    高中新课程数学课堂论文研究性学习论文

    高中新课程数学课堂论文研究性学习论文高中新课程数学课堂论文研究性学习论文 高中新课程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初探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把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目标定在......

    初中新课程数学课堂论文研究性学习论文

    初中新课程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初探 进贤二中 周明员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把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目标定在研究探索、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增强学生......

    研究性学习课堂常见问题

    研究性学习课堂常见问题 本学期我在一年级上了一节数学课,讲的课题是“人民币的简单计算”,在教学过程中我力尽做到让学生做为学习主体,教师只是在旁引导。我先让学生探讨两个......

    研究性学习课堂常见问题(★)

    研究性学习课堂常见问题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育教学活动和现有的学科教学不同,研究性学习不再局限于对学生进行纯粹的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实......

    数学研究性学习教案

    数学研究性学习教案 ——储蓄中的计算问题 教学目标:会用网络资源搜集资料,掌握复利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数列求和的应用。 教学难点:数学建模。 教学方法:研究性教学法、讨论法......

    数学研究性学习方案

    数学研究性学习方案 目的和意义: 数学教育的核心是问题的解决。数学研究也需要自己的问题,正是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研究者锻炼其钢铁意志,发现新方法和新观点,达到更为广阔和自由......

    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

    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 1、银行存款利息和利税的调查2、气象学中的数学应用问题3、如何开发解题智慧 (可结合例子分析) 4、多面体欧拉定理的发现5、购房贷款决策问题6、有关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