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版权局副局长:网络音乐下载收费是必然的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国家版权局副局长:网络音乐下载收费是必然的作者:王亦君
来源:《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13年第05期
4月26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在国新办举行的2012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发布会上,国家版权局副局长阎晓宏明确表示:网络音乐下载会收费是必然的。
2012年《著作权法》的第三次修订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也引起一些争议,尤其集中在网络的著作权法律设定问题上。对网络音乐下载有可能会收费的传言,阎晓宏给予了明确说法:这是必然的,也是应该由网络环境下的内容提供商和运营商共同来研讨、决定的问题。他介绍说,如果运营商宣布不收费,也是可以的,但前提是获得权利的时候需要事先得到许可,而得到许可是需要付费的,就是要给权利人付费。给权利人付费拿到权利之后,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是不向使用者收费,但是通过广告收入、其他收入来弥补运营商的成本;二是使用者需要付费。
在这次发布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也通过一系列数据表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在不断取得进展,中国并不是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最严重的国家,境外媒体对中国知识产权提出的指责、已贴了很多年的“标签”,应该改一改了。
据介绍,2012年全国地方法院共审结涉及知识产权侵权的刑事案件12794件;公安机关共破获假冒伪劣犯罪案件4.4万起,涉案总价值达113.14亿元;海关共扣留侵权货物1.5万多批次,涉及货物9100余万件;工商系统立案查处侵权假冒案件12.04万件,涉案金额20.24亿元;知识产权系统受理专利纠纷案件2510件,查处假冒专利案件6512件;版权系统共查处网络侵权盗版案件282件,关闭侵权网站129家。
此外,知识产权受理、审批登记量继续大幅增长。全年发明专利授权21.7万件,年受理商标注册申请164.8万件,商标累计申请量达1136万件,继续保持世界第一。作品登记量68.8万件、软件著作权登记量13.9万件,双双达到历史新高。(据《新民晚报》2013年4月26日)
第二篇:广电网络收费权质押的效力认定
广电网络收费权质押的效力认定
——陕西高院判决农行西乡县支行等借款担保合同纠纷案
发布时间:2007-02-12 09:22:17
裁判要旨
广电网络收费权质押应以出质登记作为质押的生效要件。出质登记行为既是设权性的,同时也是公示性的,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
案情
2000年12月28日、2002年5月31日,陕西省西乡县广播电视局先后向中国农业银行西乡县支行借款250万元和180万元,用于新建广播电视光缆传输网一期工程固定资产投资。西乡县广播电视局以其拥有的事业性收费权中的个户网络建设费、光纤电视收视费为上述借款提供了权利质押。西乡县物价局为质押办理了登记。合同签订后,中国农业银行西乡县支行依约发放了借款。2003年12月20日和2004年6月27日,双方分别为上述两笔借款进行了展期和借新还旧。合同到期,西乡县广播电视局仅归还了10万元,尚欠借款本金420万元、利息292951.70元未还。
2001年6月29日,陕西省组建陕西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公司,对省、地、市、县广播电视网络资产进行重组,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运营。2003年4月,西乡县广播电视局据此将其“资产经营权、服务收费权、人事管理权”移交给陕西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公司。2005年10月25日,中国农业银行西乡县支行诉至法院,请求:判决西乡县广播电视局偿还借款420万元及利息,并实现对本案所涉广电网络收费权的质权;判令陕西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公司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裁判
陕西省汉中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中国农业银行西乡县支行与西乡县广播电视局签订的借款合同、权利质押合同有效,西乡县广播电视局应按合同约定承担偿还欠款的责任。陕西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公司是基于政府规定接收本案所涉广电网络收费经营权的,西乡县广播电视局的担保责任并不能转移到陕西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公司,该公司并没有偿还欠款的义务。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八条、第二百零五条、第二百零七条的规定,一审法院判决:
一、西乡县广播电视局偿还借款本金及利息;
二、驳回原告中国农业银行西乡县支行的其他诉讼请求。
一审宣判后,中国农业银行西乡县支行不服,以原判驳回其行使质押权利的请求不当为由,上诉至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
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西乡县广播电视局以其广电网络收费权为借款提供权利质押,并办理了质押登记,该质押依法应为有效,且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陕西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公司虽因政策性资产重组,取得了西乡县广播电视局网络资产及其收费权,但其对该收费权的行使不能对抗质权人中国农业银行西乡县支行。在债务未清偿的情况下,该质权仍然存在,质权人中国农业银行西乡县支行依法有权主张实现质权。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三)项、《中华人民共 1
和国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二百零五条、第二百零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七十二条、第七十五条第(四)项之规定,二审法院判决:维持原判决关于西乡县广播电视局偿还借款本金及利息的判决;西乡县广播电视局未清偿部分由陕西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以在西乡县广播电视局原收费权范围内所收取的费用优先偿付上述债务。
(本案案号为[2006]陕民二终字第56号)
案例编写人: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魏西霞张卫红
第三篇:国家能源局副局长赵小平在四川白马电站调研讲话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赵小平
在四川白马循环流化床示范电站调研时的讲话
首先,我代表国家能源局、代表张国宝局长对四川白马30万千瓦循环流化床机组示范电站的全体干部职工致以亲切的问候。今天上午在现场看了白马30万千瓦循环流化床机组运行情况,刚才听了电厂同志的介绍,专家组的同志也谈了有关情况,对白马电站的印象更深了。总体上,我认为白马这个项目搞得比较成功,在洁净煤发电技术应用上取得了突破,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再创新方面创造了“白马模式”。下面我谈几点意见。
一、建设一批CFB机组符合我国电力工业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的能耗较高,2005年万元GDP能耗为1.22吨标准煤,2006年降到了
1.17吨标准煤,2007年又降到了1.06吨标准煤,这几年节能减排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万元GDP能耗仍相当于美国的2倍、欧盟的4倍、日本的8倍。实现国家提出的“十一五”期间万元GDP能耗降低20%的目标,从目前看来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电力工业在发电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能源,前几年我国平均每千瓦时发电煤耗为370-380克,2007年为357克,虽已下降了20克左右,但距离世界先进水平310克还有比较大的差距。
大家知道,我国能源消耗以煤炭为主,煤炭消耗量占世界总量的38.4%。燃煤发电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二氧化碳以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粉尘污染,煤炭的大量开采造成了地表沉陷、水土流失等问题,而且矿难不断。作为一个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我国迫切需要在煤炭的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上取得突破。因此,抓紧研发推广洁净煤技术,对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是十分必要的。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实施“厂网分开”以后,发电装机规模快速增加。与此同时,电力工业也存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燃煤机组比重大,占总装机的77%,占全部发电量的83%。截至目前,单机30万千瓦以上的火电机组比重只占50%多一些,小火电机组还有1.15亿千瓦,脱硫机组仅占燃煤火电装机容量的45%。因此,电力工业必须加快结构调整。这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这几年国家实施“上大压小”政策,确定“十一五”期间关停小机组5000万千瓦,目前,已关停2500多万千瓦。在加快结构调整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快发展核电、水电、风电和生物质能发电等。
但从根本上讲,我国是能耗大国,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加快发展高效环保的洁净煤发电技术是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当前,发展洁净煤发电技术,一个是IGCC(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另一个就是CFB(常压循环流化床)。因为我国拥有大量劣质煤资源,相当一部分机组需要燃用劣质煤,CFB在燃用劣质煤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加快开发CFB技术,建设一批CFB机组符合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方向。
二、四川白马电站示范项目意义重大
从两年多的运行情况来看,白马电站示范项目是成功的,这标志着我国在洁净煤发电技术上有了重大突破。过去由于我们不掌握大型循环流化床技术,很多劣质煤资源无法充分利用,既占用土地,又污染环境。现在掌握CFB技术以后,我们就可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十一五”期间,我们规划建设2000万千瓦的煤矸石电厂。目前,全国30万千瓦等级CFB机组已投入运行的有12台,最近还将核准一批项目,这为CFB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市场空间。
在白马示范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还创造了“一家引进、集体攻关、多家共享”的“白马模式”。具体地说,就是对法国的CFB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后再创新,利用最小代价,换取最大利益,这在电力工业领域是一个成功的范例。通过白马电厂的建设,国内3大锅炉厂家都掌握了30万千瓦CFB技术的原始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创新了自己的品牌。全国30万千瓦等级的国产CFB机组订货已有70多台,自主研发的单炉膛30万千瓦CFB机组也已经建成,正在调试之中。可以说,“白马模式”证明我们在CFB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方面上走出了一条成功路子。白马示范项目的建设调试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曾经遇到过很多十分复杂和棘手的问题,曲曲折折,坎坎坷坷,但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攻关克难,出现的问题基本上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同时,也提高了我们对大型CFB技术的研发能力,在某些方面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可喜可贺。在这里,我们要感谢四川省政府、内江市有关方面对该项目的大力支持,也要感谢国家电网公司、四川省电力公司、项目业主单位以及设备制造厂家的艰苦努力,还要感谢专家组的辛勤劳动,帮助项目单位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应该说,白马示范项目的成功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三、抓紧做好60万CFB项目的启动工作
一是项目业主单位,包括国家电网公司、能源公司、白马示范电站,要组织好机组运行,继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将白马电站建设成全国CFB技术培训基地,将成果在全国各地推广,不断开花结果。白马电站既然是示范项目,就要给别人讲清楚、经验是什么、教训是什么,包括遇到问题该怎么处理。现在机组运行有两年多了,没出问题,那第三年会不会出问题呢?这要作为一个题目,进行很好的研究,因为这个电站和别的电站不一样,有特殊意义,具有试验、示范性质,要一边运行,一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给其他项目提供借鉴。
二是四川省和内江市政府、国家电网公司、白马示范电站,对继续在这里建设60万千瓦CFB机组示范工程的心情很迫切,我们回去将尽快研究,抓紧办理。另外,60万千瓦CFB工程还有许多前期工作要做,有很多问题要研究。30万千瓦CFB机组示范项目成功,并不意味着60万千瓦CFB机组示范项目肯定成功,这不是简单放大的问题。要尊重科学,尊重规律。项目单位和专家们要抓紧研究论证,哪些技术成熟、哪些技术不成熟,设备制造还要突破哪些难点,是否需要外方咨询等。我们也希望该项目早日实施,取得成功。按照中央“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经济发展”的要求,如果白马60万千瓦CFB机组示范项目在年底前能开工建设,既是对四川省的支持,也是对灾区、对内江、对东方电气的支持。
三是做好白马30万千瓦CFB机组示范项目总结验收工作。去年12月,四川省发改委已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对白马30万千瓦CFB机组示范项目进行了竣工预验收。我们可以考虑,将30万千瓦CFB机组竣工验收和60万千瓦CFB机组开工一并进行,当然,要把各方面的准备工作都抓紧抓好。另外,四川省节能发电调度试点工作受地震影响推迟了,下一步还要继续推进。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在发电调度排序上,CFB要排在其他燃煤机组之前,希望四川省电力公司一如既往给予大力支持,为我国CFB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
(四川白马30万千瓦循环流化床机组示范工程位于四川省内江市白马镇,项目总投资16.5亿元,由国家电网公司控股建设。2003年5月,项目正式开工建设,2006年4月投入商业运行,2007年6月完成锅炉和机组性能考核试验,主要技术指标
均达到或优于合同值,其在清洁燃烧特别是在燃烧劣质煤方面,具有污染物排放低、燃料适用范围广、燃烧效率高和调峰能力强等独特优势。2007年7月以来,连续11个月无非计划检修。目前,机组运行正常。)
第四篇: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吴吟在2012年全国煤炭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转变方式 稳中求进——煤炭工业2011年发展与2012年展望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 吴 吟
2011年,我国煤炭工业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推动煤炭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努力转变发展方式,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增加有效供给,实现供需基本平衡。2011年,我国煤炭需求增长较快,煤炭在一次能源生产结构中的比重接近80%,煤炭需求增量明显高于“十一五”平均水平,部分时段、部分地区供需矛盾一度比较突出。为缓解这一矛盾,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加强市场监测。密切跟踪煤炭经济运行情况,深入分析市场变化,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煤炭供需形势,安排迎峰度夏、度冬工作,正确引导市场预期;深入煤炭主产区、调入区和大型煤电企业调研,会同有关部门采取了有效措施,着力缓解煤电矛盾。二是提高供应能力。及时组织新建煤矿项目竣工验收,促进项目尽快投产运营,全年新增产能9500万吨;推动兼并重组煤矿有序投产,全年释放产能约1.5亿吨。三是做好产运需协调。内蒙古、山西、陕西等产煤大省(自治区),合理组织生产,加大煤炭调出力度。2011年,三省(自治区)分别调出煤炭6.1亿吨、5.8亿吨、2.7亿吨,均创历史新高。神华、中煤、同煤、陕煤化、淮南矿业等大型煤炭企业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提高重点电煤合同兑现率,为保障电煤稳定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煤炭应急储备基地建设加快,第一批国家煤炭应急储备计划顺利完成。在各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煤炭工业努力增加有效供给,2011年,全国原煤产量35.2亿吨,同比增加2.8亿吨,增量为历史最高水平;煤炭净进口1.68亿吨,同比增长15%,实现了全年煤炭供需基本平衡。
(二)推进结构调整,提高产业集约水平。2011年,我们坚持把大基地、大集团、大煤矿建设和淘汰落后产能作为重要抓手,在调整结构中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在转变发展方式中谋划结构调整,取得较大进展。一是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全年核准大型煤炭基地内煤矿项目32个,建设总规模1.46亿吨;14个大型煤炭基地总产量达到32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达到90%左右。二是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建设取得新进展。随着煤炭企业兼并重组进入实施阶段,全国千万吨级大型煤炭企业已达45家,年产量23.2亿吨,占全国总产量比重66%,较2010年提高3个百分点,其中年产5000万吨以上的煤炭企业18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1%,较2010年提高7个百分点。去年,山东能源集团、冀中能源集团跨入亿吨级企业行列,我国亿吨级煤炭企业达到了7家。三是大型现代化煤矿建设步伐加快。不连沟、布尔台等一批特大型现代化煤矿相继投产,千万吨级现代化煤矿达到40个,安全高效煤矿达到377个,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3%左右。四是淘汰落后产能取得积极进展。继续加大以关闭小煤矿为重点的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2011年,全国关闭落后煤矿407个,完成计划的133%;淘汰落后年产能2463万吨,完成计划的155%。年产3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产量在全国总产量中的比重下降到20%。
(三)强化瓦斯防治,增强安全保障能力。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抓住煤矿安全生产关键环节,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坚决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保障了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一是加强煤矿瓦斯防治工作指导。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瓦斯防治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1〕26
号)精神,明确重点工作分工,开展落实情况专项检查。在合肥召开全国煤矿瓦斯防治现场会,张德江副总理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部署了“十二五”时期瓦斯防治工作。二是夯实煤矿瓦斯防治工作基础。制定了煤矿瓦斯等级鉴定管理、抽采达标等规定,建立了煤炭企业瓦斯防治能力评估制度,开展了中小煤矿瓦斯专家会诊,完成了全国煤矿瓦斯地质图编制工作。三是加大煤矿安全改造投入。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30亿元,带动地方和企业配套资金96亿元,推进煤矿安全改造和瓦斯治理示范矿井建设。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13.58亿元,专项用于7个国家矿山应急救援队和14个区域矿山应急救援队建设。2011年,全国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为0.564,同比下降0.185;死亡人数1973人,同比下降18.9%;山西、陕西、内蒙古等煤炭主产区未发生特别重大事故,一批大型煤炭企业实现了安全生产“零死亡”。
(四)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业发展质量。根据转变发展方式的总体要求,通过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不断提高煤炭资源的开采与利用效率。综合利用规模扩大。新增洗选能力1.5亿吨,原煤入洗率提高到52%;新增煤矸石等低热值煤发电装机规模280万千瓦;新增地面煤层气产能14亿立方米,新增瓦斯发电装机规模近40万千瓦。绿色开采示范初见成效。河北、山东、河南、安徽等省煤炭企业应用充填开采技术,累计采出“三下”压煤1000多万吨,充填煤矸石1300多万吨,减少矸石占地30多公顷,产生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接近100亿元。煤矿技术装备升级加快。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2.6亿元,带动企业投资46亿元,开展煤矿采掘与洗选技术装备升级,煤层气(煤矿瓦斯)地面抽采的一系列关键技术装备研究也取得积极进展。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大中型煤炭企业普遍建立了技术研发中心,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通过验收,煤炭行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9个。重点领域科技创新成效明显。煤炭行业获国家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11项,神华百万吨煤炭直接液化和60万吨煤制烯烃工程转入商业化运行。
(五)完善体制机制,夯实行业管理基础。我们与地方各级发展改革委、煤炭管理部门一起,健全行业管理体系,完善行业管理措施,行业管理工作取得进展。山西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总结评价工作已经完成。提出了促进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的初步意见。行业法规建设得到加强。制定发布了《煤矿地质补充勘探和煤炭产业升级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煤炭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实施细则》,研究起草了《煤层气产业政策》《煤炭矿区总体规划管理暂行规定》《特殊和稀缺煤类管理暂行规定》《对外合作开采煤层气资源条例》等行业法规。确定了煤层气标准体系框架,制定实施了《民用煤层气(煤矿瓦斯)》(GB 26569-2011)《煤层气井钻井工程安全技术规范》(SY6818-2011)《煤层气集输与处理运行规范》(SY/T 6829-2011)和《煤层气开采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4213-2011)等标准规范。
此外,煤炭国际合作步伐进一步加快。中国煤炭国际峰会、煤矿瓦斯治理(淮南)国际技术大会等国际性会议成功召开,国际交流平台日益丰富;煤炭企业积极参与澳大利亚、蒙古、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资源开发,兖矿集团在澳大利亚的权益煤产量已近2000万吨/年;中俄煤炭领域合作全面实施,全年进口俄罗斯煤炭超过1000万吨。矿区民生进一步改善,2011年,全国煤炭行业利润约4500亿元,其中99家大型煤炭企业利润约2100亿元。大
型煤炭企业职工人均年收入5.6万元,同比增长24%;棚户区改造稳步推进,矿工居住条件显著改善;职工劳动保护得到加强,矿区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加大。
在过去的一年,我国煤炭工业取得了可喜成绩,为进一步科学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煤炭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与所处的环境,各种困难仍很多。
从国际环境看,一方面,世界煤炭开发利用技术不断进步,为煤炭工业集约化、多元化、洁净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主要煤炭资源大国为促进经济发展,主动扩大国际合作,为我国煤炭工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带来了机遇。另一方面,国际社会碳减排呼声越来越高,围绕气候变化的国家间谈判更加激烈。我国政府已经承诺,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降低40%~45%。煤炭是我国主体能源,也是高碳能源,控制碳排放对煤炭的生产和利用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从国内环境看,一方面,“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能源需求呈现稳步增长态势。与之相应的是,我国油气资源相对不足,煤炭占化石能源资源储量的94%;煤炭开发利用技术较为成熟,开发利用成本相对低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不足10%,大规模发展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煤炭消费总量仍将延续增长态势,煤炭主体能源地位还难以改变。另一方面,“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明确总量控制目标和分解落实机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抓紧出台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实施方案,实行强度和总量双控制”。经与地方政府沟通协调,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方案已经形成。随着工作方案的颁布和落实,煤炭需求增速将逐步放缓,煤炭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将逐步下降。
从煤炭行业自身发展看,一些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依然突出。一是资源支撑难以为继。我国煤炭资源虽然总量很大,但人均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焦煤、无烟煤等稀缺煤种资源储量尤其匮乏。资源勘探程度低,储采比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资源回采率低,部分大矿采肥丢瘦、小矿乱采滥挖,资源开发方式难以支撑经济社会长远发展。
二是开发布局矛盾加剧。东部资源日渐枯竭,中部资源开发潜力变小,煤炭开发加速向生态环境脆弱的西部转移。预计到“十二五”末,山西、陕西、内蒙古煤炭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将由2010年的54%提高到近60%。河南、安徽等省将由煤炭调出省转为调入省,北煤南运、西煤东运的压力增大。煤炭长距离运输的不确定因素增多,特别是在冬夏季用煤高峰期和遇有极端恶劣天气时段,煤炭安全稳定供应的难度和风险进一步加大。
三是整体生产力水平较低。煤炭领域很多基础理论和重大技术亟待突破和创新,煤炭技术装备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和可靠性程度低,采掘机械化程度和生产效率远低于先进产煤国家。产学研融合程度较低,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短缺,煤炭科学发展受到制约。小煤矿数量仍占全国煤矿总数的80%以上,绝大多数装备水平差、管理能力弱、职工素质低、作业环境差。
四是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全国大中型矿井平均开采深度接近500米,且以年均近20米的速度向深部延伸;采深大于600米的已占30%,超过千米的深井达39处。随着采深增加,煤炭开采条件更为复杂,高瓦斯矿井每年增加4%,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每年增加3%;
占三分之一产能的煤矿急需安全改造,占三分之一产能的煤矿需要逐步淘汰。重特大事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一般事故时有发生,煤矿安全生产问题依然突出。
五是煤炭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大。煤炭开采引发水资源破坏、瓦斯排放、煤矸石堆存、地表沉陷等问题,对矿区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煤炭生产完全成本制度尚未建立,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投入不足,一些矿区“旧账未还,又欠新账”,给将来发展埋下隐患。资源枯竭矿区环境治理任务艰巨,转型发展负担沉重。
六是行业管理不到位。行业管理职能分散、重叠,行政成本高、效率低。大型整装煤田被肢解,资源配置与矿区总体规划缺乏有效衔接。部分企业炒作矿业权,部分地区片面以就地转化为条件配置资源,资源获取成本升高,一些老企业资源接续尤为困难。行业准入门槛低,一些不具备技术和管理实力的企业投资办矿,存在安全保障程度低等问题。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做好2012年煤炭发展改革工作,对于促进煤炭工业科学发展,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发展改革工作会议、能源工作会议的部署,今年要把“稳中求进”作为煤炭工作的总基调,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确保煤炭供需总量平衡。保持煤炭供需基本平衡,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促进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要继续增加煤炭有效供应能力。考虑经济结构调整、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境外煤炭资源利用等因素,2012年煤炭产量预期目标36.5亿吨。煤炭进出口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调节。煤炭企业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合理组织生产,保障煤炭正常供应。各级煤炭管理部门要做好基建煤矿竣工验收工作,确保尽快投产,规范停产整顿煤矿复产验收程序,促进产能平稳有序释放。在大型煤炭基地内开工建设一批大中型现代化煤矿,要加强煤炭市场监测。密切跟踪煤炭下游产业发展动态,加强煤炭供需形势调查研究,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采取应对措施;发布全国煤炭需求、生产和调运等信息,促进煤炭产运需有效衔接。要促进煤炭高效便捷流通。充分发挥煤炭交易中心作用,积极推进全国煤炭交易体系建设,促进煤炭供需双方直接交易,减少中间环节,清理取消各类违规收费,降低交易成本。
(二)深入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2012年是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全面推进的重要一年。各地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46号)精神,狠抓落实、取得成效。要抓紧制定完善工作方案。兼并重组工作进展较快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抓紧完善配套措施,加大推进力度,推动兼并重组工作向纵深发展,确保取得实效;进展较慢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迎头而上,确保全国兼并重组工作有序推进。要进一步开拓工作思路。在推进步骤方面,要做好目标分解工作,明确工作任务和重点,尽量往前做工作,不能把主要工作全部拖到最后一年;在推进途径方面,要发挥区域内部主体煤炭企业的作用,同时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引进技术管理水平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型煤炭企业,跨区域参与本地区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确保兼并重组工作取得新进展。要加大协调支持力度。有关部门要高度关注煤炭企业兼并重组进展情况,协调解决重组中的问题。继续支持兼并重组企业重大项目建设,加大对兼并重组企业的煤矿安全改造、产业升级和补充地质勘探项目资金支持力度。
(三)继续淘汰煤炭落后产能。总的来看,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果,但小煤矿数量多、生产力水平低的问题仍很突出。淘汰煤炭落后产能是调整煤炭产业结构、提升行业发展水平的客观要求,是保护煤炭资源和矿区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确保实现“十二五”末小煤矿数量控制在7000个以内的目标。根据“十二五”总体目标和2011年各地区进展情况,今年计划淘汰落后小煤矿400个以上,淘汰落后年产能约2000万吨。要坚持分类指导,对于非法违法开采的煤矿,坚决予以关闭;对于安全基础差且改造难度大的煤矿,进一步加强监管,积极引导其退出煤炭生产领域;对于具备资源优势和改造提升条件的煤矿,鼓励其参与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实施产业升级,支持大型煤炭企业发挥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提高小煤矿生产力水平。要强化任务落实,组织开展2011年淘汰煤炭落后产能检查考核工作,抓紧分解2012年淘汰煤炭落后产能任务目标,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公布关闭煤矿名单,接受公众监督。要完善配套政策,妥善处理企业转产安置、职工劳动关系转移等事宜,合理解决正常退出煤矿的矿权、资产等遗留问题,建立健全淘汰煤炭落后产能工作长效机制。
(四)切实加强煤矿安全管理。要进一步加大安全工作力度,遏制重特大事故,防范一般事故,使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继续大幅度下降。要深入开展瓦斯综合治理。瓦斯防治部际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加强协调,督促各地落实煤矿瓦斯防治目标责任。积极推进煤矿瓦斯防治能力评估工作,提高煤矿瓦斯防治水平。充分发挥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作用,推动煤矿瓦斯治理技术产业化发展。要加大安全投入。各类煤矿要足额提取生产安全费用,积极争取金融机构支持;对灾害严重、安全欠账多且自身安全投入困难的企业,继续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煤矿安全改造;地方财政要积极安排配套资金,专项列支,与中央资金同时到位。要强化安全基础管理。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强化人员培训,完善安全管理体系;特别是兼并重组、资源整合煤矿,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大基础工作的资金投入,摸清瓦斯、水文地质等情况,强化灾害辨识分析,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五)大力推进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实现煤炭及其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煤炭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改善矿区民生的有效手段。要加快发展煤炭循环经济。推广大同塔山、中煤平朔等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建设经验,按照煤—焦—电—建材、煤—电—化一体化发展模式,全面推进矿区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建设。要积极利用与煤共伴生资源。优先发展煤矸石、洗中煤等低热值资源发电,新增发电装机规模600万千瓦;鼓励支持低浓度瓦斯发电,新增瓦斯发电装机规模40万千瓦。加快沁水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产业基地建设,加大郑庄、大宁—吉县等区块勘探力度,加快柿庄北、潘庄、韩城等项目开发,提高寺河、潘河等产区产能,推进古交—太原等煤层气管网建设,开展新疆低阶煤地区和云贵高应力地区煤层气开发技术研究,全年煤层气抽采量达到155亿立方米,利用量80亿立方米。
(六)强力推进煤炭行业科技进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是加快转变煤炭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当前,煤炭行业科技创新能力,与推动煤炭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要进一步完善煤炭科技创新体系。支持煤炭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支持煤炭企业成立专业化技术服务机构,开展煤矿技术咨询和工程服务。要推进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加快大型煤矿装备国产化进程,推动煤矿自动化采掘
成套装备、大型露天煤矿开采装备、复杂地质条件煤炭高效开采技术装备研发,推广煤矿数字化、工作面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技术装备。要大力发展绿色开发技术。组织召开煤矿充填开采技术现场会,推广行业先进经验。支持企业开展保水开采技术研究,减少地下水破坏。稳定发展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确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煤炭地下气化发展路线,推进示范工程建设。
(七)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煤炭进口国,煤炭工业国际化发展的趋势更加明显。要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认真总结我国煤炭企业“走出去”经验,加强对世界主要产煤国家煤炭政策的研究,鼓励开展国际煤炭资源并购,支持中国煤炭企业参与国际煤炭开发。要拓展煤炭国际合作形式。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强与澳大利亚、印尼、蒙古、越南、俄罗斯等国的煤炭贸易合作,进一步开展对外工程承包和技术服务。
(八)切实加强煤炭行业管理。强化煤炭行业管理是煤炭工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针对目前煤炭行业管理体制机制现状,今年要继续完善煤炭法律法规体系,积极推进《煤炭法》修订工作,尽快出台《煤炭矿区总体规划管理暂行规定》《特殊和稀缺煤类开发利用管理暂行规定》《生产煤矿回采率管理暂行规定》等行业法规。要发挥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总结近年来煤炭行业发展改革成果,开展煤炭产业政策修订工作;发布煤层气产业政策,规范引导煤层气产业健康发展。
第五篇:国家能源局副局长赵小平在第17届东亚及西太平洋电力工业协会大会上
尊敬的大会主席,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出席第十七届亚太电协大会。首先,我谨代表中国国家能源局,代表张国宝局长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
在全球能源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大背景下,电力工业如何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就中国而言,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既为电力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对电力工业效率和清洁生产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近年来,中国电力工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力于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一是发电装机快速增长,电力供需基本平衡。2002年至2007年,五年新增发电装机相当于过去53年的总和,年均增长15%。截至去年末,中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7.18亿千瓦,位居世界第二位。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迅速扭转了电力供应紧张局面,实现了全国大部分地区电力供需基本平衡。
二是清洁能源加速发展,电力结构逐步得到调整。在装机快速增长的同时,电源结构得到优化,发电效率不断提高。到去年末,水电装机为1.45亿千瓦,比2002年增加了72%,核电装机为906万千瓦,比2002年增加了一倍,风电装机为600万千瓦,去年一年的发展规模相当于历年风电装机容量总和;30万千瓦及以上大型火电机组比重达到59%,60万千瓦及以上清洁高效机组已成为新建项目的主力机型。
三是电网规模迅速扩大,电压等级不断提升。去年末,中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达33万公里,22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11.78亿千伏安,均居世界第一位。全国大部分地区已形成500千伏主网架,西北地区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产,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和800千伏直流试验示范工程正在建设之中。2007年,全国线损率6.85%,比2002年降低0.67个百分点。
四是出台上大压小政策,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中国政府确定了“十一五”关停5000万千瓦小火电机组的目标,到目前为止,已关停2896万千瓦。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约一次能源6492万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0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亿吨。截至去年末,中国10万千瓦以下的小火电机组已由2005年的31%降低到18%;单位供电标准煤耗357克,比2002年降低7%,厂用电率5.92%,比2002年降低4%。
五是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实现“厂网分开”。在中央国有电力资产层面,对发电业务和电网业务的一体化经营实行分离重组,实现了“政企分开”、“厂网分开”,打破了垄断经营。发电企业在竞争中,将市场压力转为发展动力,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发挥规模优势,管理效率和机组安全运营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六是改造和完善农村电网,解决无电人口问题。农村电网结构明显增强,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显著提高,并通过电网的延伸,解决了3000多万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近年来,国家又安排资金相继启动了中西部农网完善工程和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许多国家一样,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同样面临资源和环境两个瓶颈。目前,中国人均装机仅0.54千瓦,与工业化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国的电力需求还将进一步增加。中国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仍然需要克服很多困难,解决很多问题。能源消费过度依赖煤炭,电源结构不尽合理。中国发电量的80%以上来自煤电,大量消耗煤炭造成了较大的环境和运输压力。电网建设相对滞后,电网与电源的结构性矛盾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局部地区“窝电”和缺电并存。电力市场化改革任务还未完成,电价机制需要进一步理顺,电网调度监管体系尚不健全。此外,受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电力市场供需关系也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因素,无疑为电力工业的结构优化增加了困难。
女士们、先生们!
坚定不移地发展清洁电力,提高能源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是世界电力工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中国电力工业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今后将着力推进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调整电力工业结构。目前,中国核电装机仅占电力总装机的1.3%,发展潜力很大。无论是从人才队伍,还是从技术水平和装备制造能力看,都具备了加快发展核电的条件。中国水电资源丰富,可开发的资源量约5.4亿千瓦。在科学论证、系统规划、妥善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2020年水电装机规模可望达到3亿千瓦。在风电发展方面,我们将重点建设甘肃河西走廊、苏北沿海和内蒙古三个1000万千瓦级的大风电场,打造“风电三峡工程”。另外,还要适度发展生物质发电。
二、大力发展洁净煤发电技术。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加强先进清洁发电技术的示范推广是必要的。中国拟开展一些示范项目的建设,比如采用IGCC、循环流化床和碳捕获等技术的电站项目,实现火电的高效发展和清洁发展。同时,进一步优化电力布局,鼓励发展热电联产、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余热余压余气发电、低浓度瓦斯发电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三、加快老机组脱硫改造步伐。控制在役燃煤火电机组的污染排放十分重要。中国政府将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加快在役的燃煤火电机组的脱硫改造步伐,到2010年实现在役火电机组全部脱硫运行。同时,鼓励在役的中型燃煤火电机组进行节能改造,提高机组运行效率,减少排放。
四、继续关停小火电机组。中国政府将继续实施上大压小政策,加快火停小火电机组的步伐,淘汰落后的电力生产能力。与此同时,加快大型、高效、清洁燃煤机组的建设,采取措施降低单位供电煤耗和厂用电率,进一步推进电力工业节能减排。
五、加强电网抗灾能力建设。加强电网建设,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进一步推进西电东送、南北互济、全国区域电网互联。加强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逐步解决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根据电力资源和需求分布,优化电源电网的布局,修订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力建设标准和规范,全面提高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设备等级和技术水平,增强电力系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六、积极稳妥推进电力体制改革。要在巩固“厂网分开”的基础上,逐步推进主辅分离,改进发电调度方式,加快电力市场建设,积极培育市场主体,推进电价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逐步形成政府宏观调控和有效监管下的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
各位朋友,东亚和西太平洋是经济发展和电力消费增长较快的地区,电力工业节能减排的潜力也十分巨大。国际社会应创造条件,尤其是发达国家应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发展中国家实施节能减排。中国愿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为实现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做出贡献。
最后,预祝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