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活跃群众精神文化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活跃群众精神文化
近年来,源汇区委、区政府始终把社区群众文化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区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充分发挥社区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立足社区,面向群众,努力探索,采取搭建载体、培育队伍、开展活动、破解“瓶颈等措施,走出了一条发展繁荣社区群众文化的新路子,活跃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市民文明素养,提升了城市品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是搭建载体。源汇区将群众文化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做到专款专用;以各类广场、游园为依托,建成固定社区文化广场18个、沿河文化活动中心6个。各办事处还积极协调辖区单位参与社区文化共建,目前,已有10余个企事业单位文化活动中心无偿向社区群众开放,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二是培育队伍。该区坚持政府引导和群众自办相结合的路子,相继培育出了柳江社区的“腰鼓队”,老街社区的“夕阳红文艺队”,新华街社区的“小蜜蜂曲剧团”,受降路社区的“普法文艺队”等特色文艺团队27个、民间艺术队63个,兼职演出人员达1700余人。艺术团体组织者以免费培训的方式,组织群众参与舞蹈、歌唱、戏曲、秧歌、腰鼓等演出活动。三是开展活动。该区通过每天举办“激情广场大家唱”、“舞动漯河大家跳”,每月举办“月末文化广场”,每季度举办“社区文化展演”,每年举办“家庭文化才艺比赛”,常年开展“图书进社区”、“经典文化进社区”等多种文化活动,将一道道文化套餐奉献给广大市民。各社区还在部分街巷制作艺术版面160多幅,绘制科普、文化长廊4条,同时发动居民利用书法、绘画、剪纸等形式美化楼道100余处。
四是破解“瓶颈”。源汇区通过企业冠名等方式举办文化活动,实现社区文化建设和企业发展的“双赢”。温州国际商贸城负责人告诉记者,年初以来,他们先后和区文化部门合作,成功举办了源汇区第十三届民间艺术大赛和社区月末广场文化活动,不仅缓解了社区文艺团队活动经费不足的难题,而且为商场聚集了人气,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企业的文化品位,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
第二篇:加强社区文化建设____活跃社区文化活动
合理化建议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活跃社区文化生活
--------梁丽丽
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人们在物质需求满足的情况下,对精神文明方面的追求也逐渐增加,这给社区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街大部分社区在这方面还有欠缺,这就需要社区文化增添新的内涵和功能,不断满足广大社区居民的精神需求。现就此问题提出建议:
一、加强阵地建设,创造优美环境
一个良好的社区文化环境,是大多数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社区的设施阵地的建设和各类文化资源就是影响社区文化建设的两个重要因素,这两个重要因素也是顺利开展社区文化工作的前提和保证。
健全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硬件保证。一是完善社区活动室。加大对社区文化阵地建设的投入,添置适合老年人锻炼的健身器材,活动设施,提升活动室的活动功能,丰富居民的文化体育生活。二是落实社区公益性活动场地。社区的小广场、公益性活动场地是社区居民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要不断改造完善原有老小区、住宅区的空闲场地,扩展公益性活动空间。
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社区的各类文化人才资源是各社区文化建设的宝贵财富和主要力量。为了保证社区文化的广泛性、普及性,社区要注重强化社区文化骨干对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的业务指导作用。逐步吸纳社区内热爱体育事业、长期从事社区居民健身活动组织的民间团队的队长、教练组成文化骨干队伍,并选有文化工作经验或有文艺专长的有能力、有精力、愿意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居民加入这支队伍,特别是一些离退休老同志,让他们继续“上岗”,发挥作用,奉献余热。
二、开展“特色文化”活动,提升人居生活质量
要保证社区群众文化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可以把开展大型活动与推行日常文体活动相结合作为社区文化建设的强劲动力。
(一)让广场文化成为培育社区文化的一块沃土
社区内的广场、健身点及公众广场是居民室外活动的集中场所。良好的广场文化,不仅直接为居民所接受参与,更能吸引居民自发性地参与社区文化活动,提高居民的愉悦程度,增强居民对于社区的认知度和归属感。利用双休日和节庆长假,结合不同季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不断推广普及全民健身运动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成为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聚餐”。(二)让文体队伍成为社区文化的主力军
社区要针对小区老同志喜爱文体活动的特点,把文化建设的侧重点放在加强老年活动团体的扶持上。把老年合唱团、老年京剧团、老年舞蹈队、书画协会组织好。让这些特色文化队成为受众面广的社会效益和亮点,营造文化氛围。
(三)让学习文化成为推动和谐社区文明进程的主阵地
把教育引导与创建学习型社区紧密结合,发挥各类协会组织、文化站、图书阅览室的功能,组织“五老”(老教师、老劳模、老专家、老医生、老干部)开办各类知识讲座、技能培训班,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大型宣教活动。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的学习需求。
(四)让邻里特色文化步入社区文化的主导行列
随着社区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居民的文化需求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一种能及时反映人与人之间的人性交往的文化需求正逐步走入社区文化的主导行列,那就是以促进与家人之间、与邻里之间、与小区这个大家族之间的感情文化——邻里文化。培育社区居民“友善亲和、关爱互助、和睦相处、文明和谐”的意识,形成以邻里文化建设为主线的文化活动平台。广泛开展“文明楼栋”、“文明家庭”、“平安家庭”、“五好家庭”等评选,改善了邻里关系,又增近了大家的理解和沟通,增强了大家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让社区里“邻帮邻、老帮老,互帮互助乐安居”的和谐氛围日趋浓厚。
第三篇: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活跃社区文化活动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活跃社区文化活动
随着全国大规模的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管理重心的逐步下移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人们在社区学习、工作、休闲、娱乐,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社区,这给社区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社区文化增添新的内涵和功能,不断满足广大社区居民的精神需求。
一、加强阵地建设,创造优美环境
一个良好的社区文化环境,是大多数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社区的设施阵地的建设和各类文化资源就是影响社区文化建设的两个重要因素,这两个重要因素也是顺利开展社区文化工作的前提和保证。
健全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硬件保证。一是完善社区活动室。加大对社区文化阵地建设的投入,添置适合老年人锻炼的健身器材,活动设施,提升活动室的活动功能,丰富居民的文化体育生活。二是落实社区公益性活动场地。社区的小广场、公益性活动场地是社区居民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要不断改造完善原有老小区、住宅区的空闲场地,扩展公益性活动空间。三是拓展社区文化活动空间。为弥补社区活动场所有限、活动设施短缺的缺限,充分发挥“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的共建优势,积极与辖区学校、单位联系、协商,通过协调在不影响辖区单位、学校正常工作的情况下,与他们共用运动场、活动室、职工之家等文化体育设施场所,用于社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社区的各类文化人才资源是各社区文化建设的宝贵财富和主要力量。各类文化人才资源一般由文化组织管理队伍、文化艺术队伍和群众文艺骨干组成,而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如何,将直接关系到社区文化建设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状况。为了保证社区文化的广泛性、普及性,社区要注重强化社区文化骨干对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的业务指导作用。逐步吸纳社区内热爱体育事业、长期从事社区居民健身活动组织的民间团队的队长、教练组成文化骨干队伍,并选有文化工作经验或有文艺专长的有能力、有精力、愿意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居民加入这支队伍,特别是一些离退休老同志,让他们继续“上岗”,发挥作用,奉献余热。
二、开展“特色文化”活动,提升人居生活质量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高品位的文化氛围能提高一个城市的人居生活质量,提升一代人的精神境界,拉动一个地方的社会全面进步。为此,要保证社区群众文化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可以把开展大型活动与推行日常文体活动相结合作为社区文化建设的强劲动力。
(一)让广场文化成为培育社区文化的一块沃土
社区内的广场、健身点及公众广场是居民室外活动的集中场所。良好的广场文化,不仅直接为居民所接受参与,更能吸引居民自发性地参与社区文化活动,提高居民的愉悦程度,增强居民对于社区的认知度和归属感。利用双休日和节庆长假,结合不同季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不断推广普及全民健身运动,让居民能唱的唱起来、能跳的跳起来、能动的动起来,小区里每当夜幕降临或旭日初升时,都能够随处可见跳舞、唱歌、练拳、舞剑、健身操的,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成为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聚餐”。
(二)让文体队伍成为社区文化的主力军
社区要针对小区老同志喜爱文体活动的特点,把文化建设的侧重点放在加强老年活动团体的扶持上。把老年合唱团、老年豫剧团、老年舞蹈队、书画协会组织好。让这些特色文化队成为受众面广的社会效益和亮点,营造文化氛围。
(三)让学习文化成为推动和谐社区文明进程的主阵地
把教育引导与创建学习型社区紧密结合,发挥“老年大学”分校、各类协会组织、文化站、图书阅览室的功能,组织“五老”(老教师、老劳模、老专家、老医生、老干部)开办各类知识讲座、技能培训班,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大型宣教活动。组织安全文化书画比赛、“11·9”消防安全自救演练、“法制宣传日”活动、职业病防治、优生优育、节能环保等宣教服务活动,学习《劳动法》、《合同法》、《治安处罚法》等法律法规,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的学习需求。
(四)让邻里特色文化步入社区文化的主导行列
随着社区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居民的文化需求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一种能及时反映人与人之间的人性交往的文化需求正逐步走入社区文化的主导行列,那就是以促进与家人之间、与邻里之间、与小区这个大家族之间的感情文化——邻里文化。培育社区居民“友善亲和、关爱互助、和睦相处、文明和谐”的意识,形成以邻里文化建设为主线的文化活动平台。广泛开展“文明楼栋”、“文明家庭”、“平安家庭”、“五好家庭”等评选,改善了邻里关系,又增近了大家的理解和沟通,增强了大家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让社区里“邻帮邻、老帮老,互帮互助乐安居”的和谐氛围日趋浓厚。三、五个结合,活跃社区文化
社区文化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软、硬件各方面的内容。只有把社区文化的各个组成部分结合起来考虑,才能统筹兼顾社区文化的发展。
(一)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相结合
软件是指那些没有物化形态存在的内容,如思想理论、道德规范、习惯礼俗、行为模式、科学技术和某些种类的艺术等。硬件则是指凝结着人们精神劳动成果的物化了的劳动产品和人们从事精神文化活动所需的物质条件,前者可充分体现人们丰富而深刻的精神文化内涵,后者如图书室、活动室、广场及其内部的各种相应的设施等物质性内容。社区文化建设必须软件、硬件同时抓好,而且要相互协调、统一,发挥应有效能。(二)整体规划与主体发展相结合
整体规划就是要在总体上对社区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有一个通盘的安排。两者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要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原则,促进相互协调发展。要适时引进专业文化、艺术团体来社区开展交流与演出,支持并推动高雅文化的发展,做到雅俗共赏,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如果把这些具有进步意义的特色的文化资源加以整合,必然能产生更大的提升作用,从而使社区文化建设跃上一个新台阶。
(三)环境感化与理念灌输相结合
一是要使活跃的社区文化活动不断升温,用更加贴近居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活动来吸引居民参与,在参与中慢慢地培养他们对社区的情感;二是要充分发挥各类社区教育阵地的思想教育作用,让居民意识到社区家园对个人生活和自身完善拥有多大的意义,从而自觉地走出家门去积极参与;三是发挥社区组织的协调、沟通作用,落实好各部门对社区文化发展的各项要求,及时了解居民对社区文化建设的需求,使各项政策更为贴近现实、贴近居民,快速、有效地解决现实问题,满足居民需要。
(四)创造文化与享受文化相结合
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并努力营造条件实现居民应有的创造和享受文化的权利。首先,要最大限度发挥广大业余文艺爱好者的作用。要始终不懈地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创作空间和条件,鼓励他们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弘扬主旋律、体现时代精神,为广大居民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其次,要实现好、发展好居民享受文化的权利。大力构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重建设一批小而精、多而全的文化设施,形成纵横交错、点线结合、方便市民的文化服务网络,让居民足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公益性文化设施体系及公共服务带来的便利。
(五)先进文化与特色文化相结合
发展先进社区文化,不仅要大力发展各类有益身心健康的大众化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社区成员健康文明的生活,培养其高尚的思想情操和道德伦理,还要加强培育发展集思想性与艺术性、知识性与趣味性、教育性与娱乐性等为一体的社区文化,吸收更多的艺术精英到社区落户。发展特色文化,更是要发展不同层次、不同特色的文化,为不同的文化提供相应的表达场所、表达方式,促进社区文化的融洽和创新。注重对居民的人文精神的培养,在社区形成一种健康文化环境、和谐的文化氛围、平和的文化心态,从而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亲和力。
第四篇:关于活跃社区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
关于活跃社区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
随着我国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社区文化为代表的城市文明必须与之和谐发展。城市社区文化是城市基层社会的文化现象,它表现为社区居民的信仰、价值观、伦理道德、思维方式、组织制度、历史传统与生活方式等内容。文章对如何活跃社区文化建设做了探讨。随着全国大规模的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管理重心的逐步下移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人们在社区学习、工作、栖息、休闲、娱乐,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社区,这给社区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社区文化增添新的内涵和功能,不断满足广大社区居民的精神需求。
一、加强阵地建设,创造优美环境
一个良好的社区文化环境,是大多数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社区的设施阵地的建设和各类文化资源就是影响社区文化建设的两个重要因素,这两个重要因素也是顺利开展社区文化工作的前提和保证。
健全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硬件保证。
一是完善社区活动室。
加大对社区文化阵地建设的投入,添置适合老年人锻炼的健身器材,活动设施,提升活动室的活动功能,丰富居民的文化体育生活。
二是落实社区公益性活动场地。
社区的小广场、公益性活动场地是社区居民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要不断改造完善原有老小区、住宅区的空闲场地,扩展公益性活动空间。
三是拓展社区文化活动空间。
为弥补社区活动场所有限、活动设施短缺的缺限,充分发挥“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的共建优势,积极与辖区学校、单位联系、协商,通过协调在不影响辖区单位、学校正常工作的情况下,与他们共用运动场、活动室、职工之家等文化体育设施场所,用于社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社区的各类文化人才资源是各社区文化建设的宝贵财富和主要力量。各类文化人才资源一般由文化组织管理队伍、文化艺术队伍和群众文艺骨干组成,而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如何,将直接关系到社区文化建设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状况。为了保证社区文化的广泛性、普及性,社区要注重强化社区文化骨干对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的业务指导作用。逐步吸纳社区内热爱体育事业、长期从事社区居民健身活动组织的民间团队的队长、教练组成文化骨干队伍,并选有文化工作经验或有文艺专长的有能力、有精力、愿意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居民加入这支队伍,特别是一些离退休老同志,让他们继续“上岗”,发挥作用,奉献余热。
二、开展“特色文化”活动,提升人居生活质量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高品位的文化氛围能提高一个城市的人居生活质量,提升一代人的精神境界,拉动一个地方的社会全面进步。为此,要保证社区群众文化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可以把开展大型活动与推行日常文体活动相结合作为社区文化建设的强劲动力。
(一)、让广场文化成为培育社区文化的一块沃土
社区内的广场、健身点及公众广场是居民室外活动的集中场所。良好的广场文化,不仅直接为居民所接受参与,更能吸引居民自发性地参与社区文化活动,提高居民的愉悦程度,增强居民对于社区的认知度和归属感。利用大礼拜和节庆长假,结合不同季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不断推广普及全民健身运动,让居民能唱的唱起来、能跳的跳起来、能动的动起来,小区里每当夜幕降临或旭日初升时,都能够随处可见跳舞、唱歌、练拳、舞剑、舞扇的,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成为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聚餐”。
(二)、让文体活动队成为社区文化的主力军
社区要针对小区老同志喜爱文体活动的特点,把文化建设的侧重点放在加强老年活动团体的扶持上。把老年合唱团、老年豫剧团、老年舞蹈队、书画协会组织好。让这些特色文化队成为受众面广的社会效益和亮点,营造文化氛围。
(三)、让学习文化成为推动和谐社区文明进程的主阵地
把教育引导与创建学习型社区紧密结合,发挥“老年大学”分校、各类协会组织、文化站、图书阅览室的功能,组织“五老”(老教师、老劳模、老专家、老医生、老干部)开办各类知识讲座、技能培训班,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大型宣教活动。组织安全文化书画比赛、“11·9”消防安全自救演练、“法制宣传日”活动、职业病防治、优生优育、节能环保等宣教服务活动,学习《劳动法》、《合同法》、《治安处罚法》等法律法规,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的学习需求。
(四)、让邻里特色文化步入社区文化的主导行列
随着社区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居民的文化需求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一种能及时反映人与人之间的人性交往的文化需求正逐步走入社区文化的主导行列,那就是以促进与家人之间、与邻里之间、与小区这个大家族之间的感情文化——邻里文化。培育社区居民“友善亲和、关爱互助、和睦相处、文明和谐”的意识,形成以邻里文化建设为主线的文化活动平台。广泛开展“文明楼道”、“文明家庭”、“有为老人”、“好儿媳、好婆婆、好伴侣”等评选,改善了邻里关系,又增近了大家的理解和沟通,增强了大家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让社区里“邻帮邻、老帮老,互帮互助乐安居”的和谐氛围日趋浓厚。
三、五个结合,活跃社区文化
社区文化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软、硬件各方面的内容。只有运用辩证的分析手法,把社区文化的各个组成部分结合起来考虑,才能统筹兼顾社区文化的发展。
(一)、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相结合软件是指那些没有物化形态存在的内容,如思想理论、道德规范、习惯礼俗、行为模式、科学技术和某些种类的艺术等。硬件则是指凝结着人们精神劳动成果的物化了的劳动产品和人们从事精神文化活动所需的物质条件,前者可充分体现人们丰富而深刻的精神文化内涵,后者如图书室、活动室、广场及其内部的各种相应的设施等物质性内容。社区文化建设必须软件、硬件同时抓好,而且要相互协调、统一,发挥应有效能。
(二)、整体规划与主体发展相结合整体规划就是要在总体上对社区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有一个通盘的安排。两者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要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原则,促进相互协调发展。要适时引进专业文化、艺术团体来社区开展交流与演出,支持并推动高雅文化的发展,做到雅俗共赏,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如果把这些具有进步意义的特色的文化资源加以整合,必然能产生更大的提升作用,从而使社区文化建设跃上一个新台阶。
(三)、环境感化与理念灌输相结合一是要使活跃的社区文化活动不断升温,用更加贴近居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活动来吸引居民参与,在参与中慢慢地培养他们对社区的情感;二是要充分发挥各类社区教育阵地的思想教育作用,让居民意识到社区家园对个人生活和自身完善拥有多大的意义,从而自觉地走出家门去积极参与;三是发挥社区组织的协调、沟通作用,既落实好各部门对社区文化发展的各项要求,及时了解居民对社区文化建设的需求,使各项政策更为贴近现实、贴近居民,快速、有效地解决现实问题,满足居民需要。
(四)、创造文化与享受文化相结合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并努力营造条件实现居民应有的创造和享受文化的权利。首先,要最大限度发挥广大业余文艺爱好者的作用。要始终不懈地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创作空间和条件,鼓励他们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弘扬主旋律,体现时代精神,为广大居民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其次,要实现好、发展好居民享受文化的权利。大力构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重建设一批小而精、多而全的文化设施,形成纵横交错、点线结合、方便市民的文化服务网络,让居民足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公益性文化设施体系及公共服务带来的便利。
(五)、先进文化与特色文化相结合发展先进社区文化,不仅要大力发展各类有益身心健康的大众化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社区成员健康文明的生活,培养其高尚的思想情操和道德伦理,还要加强培育发展集思想性与艺术性、知识性与趣味性、教育性与娱乐性等为一体的社区文化,吸收更多的艺术精英到社区
落户。发展特色文化,更是要发展不同层次、不同特色的文化,为不同的文化提供相应的表达场所、表达方式,促进社区文化的融洽和创新。注重对居民的人文精神的培养,在社区形成一种健康文化环境、和谐的文化氛围、平和的文化心态,从而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亲和力。
第五篇:培育农村文化能人 活跃群众文化生活
培育农村文化能人 活跃群众文化生活
如何推动文化进户,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努力形成健康、科学、向上的良好文化氛围,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近年来,我们湖北省沙洋县坚持从实际出发,将培育农村文化能人作为推动文化进户、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工程来抓,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初步形成了文化能人带动社会风气、促进乡风文明的良好格局。目前,全县共培育农村文化能人396人,共发展腰鼓队165个,秧歌队84个,街舞队31个,戏曲剧团8个,歌舞剧团32个,较好地满足了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我们的具体作法是:
一、创新思路抓引导
近年来,我县许多地方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一些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农村文化中心户犹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这种现象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和重视。调查发现,当前开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仅靠政府组织、行政命令(号召)根本不行,即使勉强开展一阵子,也维持不了多久,应当建立在农民自动、自发、自愿的基础上;但凡是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红火的地方,都有一个或几个带头人在其中起着关键性的支撑作用。我们将其称之为农村文化能人,并决定以此为抓手,引导他们更好的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一是对以锻炼身体为主的能人,考虑到主要集中在城镇,大部分是退休、下岗职工或者家庭主妇,我们积极引导他们定期组织周围群众开展文体活动,并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参加各类庆典活动,打出自己的品牌,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沙洋城区的“祝你健康”街舞队队长祝友珍老人、“红满天”腰鼓队队长贾贤华、后港集镇的“康媛”腰鼓队队长陈兰英,开始只是为了自己锻炼身体,不曾想到却带动了周围一大批群众参加,便一发不可收拾,自筹资金或者发动社区组织,组建了自己的文艺队,常年组织开展活动,深受群众欢迎。
二是对以发展文化产业为主的能人,我们积极引导他们办礼仪公司、歌舞团、戏曲团等方式,传播健康、文明、向上的文化,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文化需求。沙洋阳光礼仪公司、海燕歌舞团、闸口村花鼓戏团、神州舞蹈培训学校等艺术团,都是在文化能人的带动下成立的,常年为企业或者群众提供专业艺术表演。
三是对以自娱自乐为主的能人,主要集中在农村,我们积极引导他们利用农闲,组织周围群众打腰鼓、跳健身舞、扭秧歌、卡拉OK,每逢村里农户有红白喜事,大都免费服务,丰富农户的文化生活。五里镇有20个村都成立了腰鼓队或者文艺队,在文化能人的带动下,比着学、比着干,创作出了一大批来源于生活、适合群众口味、倡导科学文化知识的节目,已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
二、着力培育促发展
一是培训提高。为切实提高农村文化能人的综合素质,我们利用双休、农闲时间,拿出专项经费,聘请专职辅导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民间舞蹈、民族器乐、歌唱等文艺知识培训。对老文艺骨干,我们采取集中学习、分散活动的方式,先后举办13期集中培训班,参学达300多人次,收到了较好效果。曾集镇老艺人许飞,通过培训,掌握了歌唱、舞蹈、戏剧小品等新门类技艺,组建起了家庭艺术团,还培养了30多名文艺新秀,长期活跃在荆楚城乡。对文艺新秀,我们择优培训,因人因艺,有的放矢地进行强化训练,现已累计培训400多人。沙洋镇下岗女青年王梅,业余爱好文艺,通过培训,舞蹈、歌唱水平迅速得到了提高,还协助丈夫办起了剧团,解决了30多名姐妹的就业问题。
二是活动展示。为使文化能人有施展才能的舞台,我们千方百计为他们创造条件,浓厚氛围。在每年春节、元宵、国庆等重大节假日,我们都轮流选调优秀民间剧团参加城区民间文艺调演、踩街活动。近五年来,共选调8个民间剧团和16支业余舞狮队、舞龙队到城区参演。在定期举办的社区纳凉晚会、两年一届的歌手比赛、三年一届的群众赛歌会中,我们都注重发挥文化能人的作用,鼓励、动员他们或担任合唱指挥,或担任领唱,或组织文艺节目。在农民运动会等重大活动时,我们都利用开(闭)幕式机会,组织文艺表演,展示他们的风采。五里镇还在今年5月组织开展了腰鼓汇演,每村选派一支队伍参加,约2万名群众现场观摩,场面十分壮观,群众的参与热情空前高涨,极大促进了该镇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三是典型引导。在培育农村文化能人中,我们十分注重培养、宣传典型,正面引导,积极推介,使之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阳光礼仪乐团是我县最早成立的一家专业乐团,创始人张劲大学毕业后,凭着对文艺事业的执着追求,致力于发展专业礼仪乐团,先后在荆门、广华开办了2家分店,2002被省文化厅授予“积极为农民服务的先进单位”,荆门日报星期天版多次进行专题报道;五里镇68岁的退休教师、痴心于文化事业的杨道美老师的事迹十分感人,通过我们的推介,在省、市主流媒体进行了专访和系列宣传,影响很大。我们还在沙洋电视台、《沙洋周刊》上开辟专栏,介绍先进典型人物,正面宣传引导,使文化能人的工作进一步得到社会的认可,较好地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三、注重结合求实效
一是坚持把培育文化能人与村级文化活动阵地建设相结合。将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纳入各镇目标管理内容,明确要求各镇每必须重点扶持4—5个文化中心户、1—2个民间艺术团或社区(村级)腰鼓队、文艺队。各镇也把建设和扶持村级文艺队、文化中心户纳入工作目标。五里镇高度重视文化能人的作用,镇里安排专人逐村进行辅导,全镇21个村目前已有20个村建起了文艺表演队。官当镇把扶持村腰鼓队、文艺队纳入了镇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每建一支文艺表演队补助2000元。各驻村新农村建设工作队也积极响应,重点扶持一个文化中心户或者一个村级文艺表演队,目前已有62个市、县驻村工作队对口援助资金和音响、电视机等设备达30多万元,有效促进了村级文化活动的开展。对参加县以上文艺活动而获奖的文化能人,我们实行以奖代补,直接奖给其本人,激励他们更好地创作。
二是坚持把培育文化能人与挖掘传统特色文化相结合。将我县花鼓戏、皮影戏等传统特色文化挖掘出来,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争取国家项目资金补贴。全县共有8个地方花鼓剧团和2个皮影剧团。每个花鼓剧团和皮影剧团都有1-2个文化能人作支撑。通过组织民间剧团文艺汇演,扩大了地方戏曲和剧团的影响,培育带动了一批戏迷,同时也培育了一批传统艺术接班人。目前,我们已将辖区内的6个地方花鼓戏剧团申请纳入文化遗产补助项目,如获批准,必将有力促进我县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是坚持把培育文化能人与民间协会建设相结合。依托村老年人协会或者文艺协会等民间组织,积极参与、引导文化能人定期组织群众开展文体活动。五里镇各村的腰鼓队、高阳镇新贺村的秧歌队,都是由村(社区)老年人协会牵头,引导文化能人兴办起来的,协会主要提供场地、保管器乐,文化能人主要带头、带领、带动群众开展活动。日常活动经费主要通过“三个一点”的办法解决,即村里(社区)补一点、文艺队外出参加庆典挣一点、农民自发捐资筹一点。我们还积极引导有经济实力、热衷于文体活动的文化能人,自筹资金兴办家庭文化活动中心。五里镇陈池村11组宜志辉致富不忘回报家乡,看到组里群众非常喜欢到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去娱乐,便购置音响等设备,在自己家门口办起了家庭文化活动中心,丰富了一方群众文化生活。通过培育农村文化能人,极大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有力促进了乡风文明建设,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
一是传播了健康生活方式。每到傍晚,很多城镇、农村居民忙完家务或者工作后,都喜欢参加这些文化能人组织的跳街舞、打腰鼓、扭秧歌、跳交谊舞等活动,场地宽阔,而且免费,既可以跟着学,又可以在旁边欣赏,正在成为一种新的休闲方式。
二是净化了一方社会风气。五里镇草场村,以前是乡政府驻地,集镇人口比较集中,由于农村文化生活单调,很多农民染上了打麻将、买码等赌博恶习。如今,在几位文化能人的带动下,先后开办了3家露天舞场,只要不下雨,每晚都有100多名群众来参加,迅速扭转了当地赌博盛行的不良风气。
三是培育了一批文艺骨干。五里高中退休教师杨道美,现年68岁,退休后一直坚持自掏腰包,不要任何报酬,义务为周围群众提供文艺指导,培育了一大批文艺骨干,指导成立了3家艺术团,并帮助20个村建立了腰鼓队或文艺队,有力推动了当地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四是促进了邻里团结互助。很多群众反映,在文化能人的带动下,通过参加打腰鼓、扭秧歌等文体活动,为大家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以前因家庭琐事和抹牌赌博发生的扯皮现象少多了,不少积怨、矛盾也得到了和解,邻里间的关系更和谐了。如五里镇陈池村4组的罗传朴、刘昌云两家,曾因屋界纠纷打过两次架,光医药费就花了1.5万元,双方积怨很深,镇、村干部调解多次也得不到有效化解,但自从两家都有人参加文化能人组织的文艺活动后,由于经常性交流,增进了了解,逐步化解了恩怨,昔日的“仇人”变成了今日的朋友,在当地一时成为佳谈。
五是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很多镇、村干部说,组织开展文体活动,群众从中感受到了干部的良苦用心,不知不觉拉近了党群、干群的距离,特别是合并村,行政管辖范围增大,干部、群众相互不熟悉,但通过引导群众参加这些文体活动,在干群之间搭起了沟通的桥梁。很多群众也表示,参加这些文体活动,特别是镇里开展文体节目比赛,大家都愿意做点什么,有的直接上场参赛,有的在幕后策划指导,有的在台下鼓劲打气,昔日的集体荣誉感又回到了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