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芙蓉区东岸乡社区建设初步规划

时间:2019-05-14 15:32: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长沙市芙蓉区东岸乡社区建设初步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长沙市芙蓉区东岸乡社区建设初步规划》。

第一篇:长沙市芙蓉区东岸乡社区建设初步规划

长沙市芙蓉区东岸乡社区建设规划

(草案)

为了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全区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和“加快东岸新城区建设”总的思路,特制定东岸乡社区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按照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立足东岸具体实际,以适应未来发展需要为前提,结合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政策精神,按照城市社区的标准,提前规划、稳步实施,确保东岸新城开发建设进程中社区建设稳步、及时跟进,促进东岸又好又快的开发,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

二、社区规模与布局

目前城市社区合理规模为0.8万左右,按照东岸未来30万人口的规模预期,东岸乡社区初步规划为30个。东岸现有锦林、韶光、滨湖、龙马4个社区,未来规划新建26个社区。

三、社区区划与调整

按照社区属性和区划原则,根据目前路网格局和东岸城市道路规划,合理划分社区。社区区划将打破现行村组区划格局,一概以主次干道为社区区界(详见附图),如遇道路 1

规划调整,则社区区划相应合理调整。

四、社区命名思路

为了保证地名历史记忆延续,原村部所在社区原则上沿用或借鉴原村老名称,其他社区结合社区区域主要地标、路名和主要建筑等在社区居民中征名取用。

五、社区用房原则要求

1、社区用地。社区用地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应当纳入东岸城建规划,社区用地选址原则上规划在社区中间位置,确保居民方便。社区用地原则上要在社区服务用房前预留不少于500平米的居民室外活动广场。

2、社区用房面积的面积。社区用房面积原则上不少于1000平方米,以确保社区有充足的服务平台和服务项目容量,有条件的社区通过争取社区物业来保障自动经济造血功能,减轻财政压力。

3、社区用房的形象和布局规范。社区用房形象、内饰、布局全部按现行“五统一”的要求进行规划建设,原则要求一楼有不少于100平米的“一站式”服务厅。

4、社区用房建设资金渠道。

①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0年8月26日“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和长发[2005]25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提前介入开发项目,用好、用足政策,把积极协调争取开发单位提供社区用房或社区用房建设资金作为

重要途径。

②对在原村委会基础上改建、居民主要由原村民为主体组成的社区,可以在原集体资产中提出一部分,通过合法的程序用于社区建设、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和基础设施建设。

③区财政安排社区用房补助专项资金,按每个社区30万元的标准予以补助。

④财政对新成立的社区给予10万元启动经费。

⑤区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给予相应的资金和办公服务设施支持。

⑥分别适时纳入区政府项目规划争取纳入上级专项资金支持的笼子。

⑦协调驻社区单位共驻共建,争取社会资金支持。⑧社区用房建设仍有缺口的由东岸乡蔸底。

六、社区专职队伍组建

从四方面培养、锻炼、择优、吸收建立社区人才,建立年龄结构合理、年青化、知识的人才队伍。

1、优秀村干部留用。将一批优秀的村干部通过培训、到城区社区挂职学习锻炼后继续留用社区,保障“村改居”过程中干部稳定,特别是村民为主体的社区优先村干部。

2、社区中选聘。通过考试、考察“两考一聘”的方式吸收社区居民中待业大学学生进入社区。

3、社区中举荐。通过民主直选方式选聘社区居民进入社区。

4、人才库中取用。在具有社会工作职业资格人才库中聘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七、规范实施要点

1、社区规划经征求东岸乡党委、乡政府意见后修改完善,报区委、政府审定,再纳入全区“十二五”规划,及时与规划、国土部门衔接,纳入东岸开发建设整体规划和项目规划,确保社区用房建设用地和项目单位对社区建设的支持、参与,按有关文件精神,切实履行社区建设义务。

2、采取提前筹备,逐步实施的原则,在开发中的地方按社区规划先成立社区筹备组,提前展开筹备工作,重点抓好项目单位的协调,开展社区用房的筹措工作;对刚刚起步的区域由村委会承担社区筹备机构职责,对积极争取开发单位和驻区单位承担有关文件要求的义务,并落实好了社区用房的社区筹备机构,由财政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对相关个人由东岸乡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

3、按照市民政部门的要求,坚持把社区用房作为正式成立社区的前置条件,对社区用房没有落实和未达标的,业务主管部门不受理正式成立社区的申请。

4、东岸乡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建立社区建设责任机制,具体组织实施东岸社区建设规划。区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积极配合,大力支持东岸社区规划的实施。

第二篇:社区建设规划

延安市宝塔区社区建设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社区建设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十二五”期间,是建设圣地延安、生态延安、幸福延安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构建富裕、生态、文明、幸福宝塔的关键时期。继续深入开展和谐社区建设,不断深化和谐社区创建水平,充分发挥好社区的基础平台作用,是我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为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构建和谐宝塔,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社区建设取得的成效

社区服务体系,是指以社区为基本单元,以各类社区服务设施为依托,以社区全体居民、驻社区单位为对象,以公共服务、志愿服务、便民利民服务为主要内容,以满足社区居民生活需求、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的服务网络。社区办公用房和服务场所的建设,是社区发挥管理职能的阵地,是搞好社区服务的平台。2002年至2010年,我们借助陕西省民政厅实施的“星光计划”和“民生八大工程”,先后共投资1072万元,其中争取省、市投资310万元,区财政投资762万元。建成21个社区居委会的基础服务设施。2011年,按照市委《关于创建党建示范社区加快构建城市党建区域化格局的意见》(延市发[2011]3号)文件精神,对未

达标的19个社区采取新建、扩建、购买等办法予以逐步解决,计划总投资3913.84万元。目前,剩余的中心街等4个城市社区项目正在建设中,计划年底完成建设任务。

一是明确社区发展方向,落实目标责任。在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下,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城市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社区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切实加强领导,明确工作职责,搞好组织协调,切实抓好工作落实。制订各项目标任务分解落实方案,明确各部门任务分工,统筹协调社区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研究落实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

二是夯实基础,搭建社区建设平台。拓宽社区工作者的选拔渠道,推进社区工作人员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方式,提高社区服务人员的素质,鼓励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社会工作者等社会优秀人才从事社区服务工作,大力推行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区委、区政府进一步完善了社区管理体制,落实好社区工作人员的报酬待遇,做好社区干部培训工作。加强对进驻社区的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的引导和管理,通过共驻共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社区规范化管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强势推进,完善社区办公设施的配备,大幅度提高了社区工作者的工作补贴和社区办公经费。

三是突出工作重点,拓展社区服务功能。依托区级社区

服务中心、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和城市社区服务站,开展“一站式”服务。坚持把农村社区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相结合,大力推进村级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普遍建立了集党群和自治组织活动阵地、科技服务室、文体活动室、卫生计生室、警务调解室、图书阅览室、便民超市等为一体、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公共服务基本配套、活动形式灵活多样的村级社区服务中心。

四是推动共驻共建,实现社区资源共享。开展丰富多彩的共驻共建活动,引导驻区单位和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关心社区工作。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的氛围初步形成,发展社区志愿者组织,使其成为推动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尤其是在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社区建设面临新的形势要求

总体来看,我区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受城乡二元结构影响,城乡社区服务发展失衡的问题尤为突出,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初步建立,但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专项服务设施建设刚刚起步,基本公共服务不到位,农业生产服务体系亟待加强。“十二五”时期,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社区服务体系建设面临难得机遇和重大挑战。一是社区服务内容亟待丰富。随着我省城镇化和老龄化快速发展,社区服务群体日益增多。二是社区服务设施严重短缺。三是社区服务人才短缺。四是社区服务体制机制不顺畅。社区服务缺乏统一规划,各自为政、分散

投入的问题较为突出,资源整合不够,难以形成整体合力。社区服务工作经费不足,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配套资金缺口较大。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扶持政策力度不够,社会参与机制和制度环境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以服务居民群众为宗旨,以提高居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社区和谐为目标,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完善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组织体系建设、服务功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机制,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功能完善、充满活力、作用明显、群众满意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为建设和谐宝塔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正确方向。坚持党的领导、居民依法自治相统一,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2、坚持城乡统筹,整体推进建设。统筹城乡社区建设,合理配置资源,结合城乡一体化发展,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

社区服务制度,促进我区城乡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优势互补,整体提高的局面。

3、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群众。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以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为目的,以社区居民满意为标准,真正把加强社区建设工作变为服务百姓、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

4、坚持属地管理,共驻共建共享。社区内机关、团体、学校、部队、企事业单位必须服从、服务于社区管理,并以乡镇(街道办事处)、社区为主体,驻社区单位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充分挖掘、合理配置社区内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自然、社会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资源的共有、共享,营造共驻社区、共建社区的良好氛围。

5、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关系,充分发挥党委和政府在规划制定、政策引导、工作部署、设施建设、财力投入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尊重社区居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区工作,形成社区建设的合力。

6、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提高。立足社区实际,区分不同情况,创新工作载体,切实解决长期以来困扰和阻碍社区建设的突出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社区建设工作。

(三)发展目标

通过努力,力争到2015年,全区城市社区覆盖率达到100%;新型农村社区覆盖率达到80%;50%的社区达到省级和谐社区标准,基本建立社区服务信息化网络平台,基本建立起覆盖全体社区居民群众,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功能比较完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信息化程度较高的社区服务体系,真正把社区建设成为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的文明和谐社区。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探索和建立城乡社区居民自治长效机制,建设自治型社区

1、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按照“居民自治、治安良好、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要求,以“规范党建工作、强化核心作用、提升服务水平、构建和谐社区”为目标,以党建“五好”社区创建活动为抓手,以规范组织机构、健全规章制度、加强活动场所建设、丰富活动内容、提升服务效能为主要内容切实提升社区党建工作水平,为构建和谐社区提供组织保证。不断增强社区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

2、探索和建立城乡社区居民自治长效机制。着力研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的途径和方式,着力提高社区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不断扩大居委会直接选举的覆盖面,到“十二五”初期,直选率达到80%以上,到“十二五”末期,直选率达到90%以上。增强社区自治功能,建立政府行政功能

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同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网络,充分发挥好基层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

3、不断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社区工作者选拔渠道广泛,社区工作人员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优秀人才积极从事社区服务工作,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社区工作人员的报酬待遇以及业务培训工作得到保障。进驻社区的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和单位的管理进一步规范。

4、不断完善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在“十二五”初期完善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到2015年,力争使各社区内的志愿者登记人数达到本地区居民总数的15%。广泛招募志愿者,探索建立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指导社区开展好志愿者服务活动,通过组织志愿者开展各类活动,达到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目的。

(二)结合和谐乡村创建工作,全面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建设发展型农村社区。

全面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是“十二五”期间的一项重要工作,“十二五”期间,农村社区建设要重点抓好“三基础三支撑三体系”建设,即:搞好阵地、住房和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以集体经济、科技和信息为支撑点;建立城乡互助扶持体系、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和社区服务网络体系。在农村逐步建设为村民提供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的场所,即农村社区服务

中心(村级事务代理中心或者农村土地流转中心)。结合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综合文化站和文化室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家书屋等项目,建立健全农村社区文化设施;结合农村义务教育、村级卫生室、农村警务、社会福利事业建设等项目,建立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结合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乡村公路建设、农村能源建设、农村清洁工程、农村危房改造等项目,解决农民群众饮水、行路、能源、垃圾处理、房屋安全等方面的困难,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三)拓宽社区服务领域,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建设服务型社区

1、合理布局整合社区,达到管理有序、服务便捷。随着城市的不断拓展,稳步推进“村改居”和新社区的布点工作。对现有社区管辖区域进行调整。按照1000—3000户的标准,将现有22个社区划小为40个(与撤销5个城郊乡镇设立办事处、新增2个办事处及调整城区行政区划一并实施)。新设立9个住宅小区型社区居委会。

2、加强城乡社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通过调整存量资源、购买、置换、调剂、改扩建、无偿提供、资源共享等多种途径,加快社区基础设施和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步伐,争取在2012年前使全区未达标的社区办公用房全部达到规定的不低于300平方米标准,宝塔区社区服务中心(不低于500平方米)。新建小区及旧城连片改造

区,严格按照《 》的要求,待建社区办公用房,并配套建设公共服务设施。2012年,争取资金建设6个示范性户外活动广场,十二五末,每个社区力争建成不少于1000平方米的户外活动广场。统筹城乡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服务资源配置、服务队伍建设、服务产品供给,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社区公共服务制度,促进城乡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局面。

3、完善社区就业服务。围绕加快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新三化建设的要求,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鼓励下岗失业人员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实现就业再就业。利用社区平台的作用,建立就业指导员制度,通过发挥非公经济、民营经济、个体经济在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方面的优势,积极贯彻落实各项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对弱势群体、尤其是“4050”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体实施就业援助,建立起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长效机制。

4、健全社区社会保障服务。依托社区社会保障管理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社区社会保障服务功能,加大劳动保障监督和社会保障政策宣传力度,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依法加大对非法中介的治理整顿力度,积极探索和推进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工作。积极推进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到2015年争取建成23个片区社会保障服务站。制定灵

活有效的办法,扶持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兴办社区服务业,健全社区劳动保障服务体系,实现劳动与社会保障服务全覆盖。

5、推进社区救助服务。进一步完善救助政策,整合救助资源,规范救助行为,协调救助行动,在社区形成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养老、医疗、教育、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为辅助,社区互助为补充的与我区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立体化救助体系。着力发挥好城乡医疗救助体系作用,逐渐提高救助封顶线和救助比例,不断扩大救助面。力争到2015年,城乡医疗救助覆盖率达100%。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在区、街、社区建立和完善慈善救助体系,加快老年人、残疾人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服务网络建设,依托社会力量,建设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积极开展经常性的扶残助残活动。充分挖掘社区法律专业人才资源,建设一支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根据社区单位和群众需要,在法制宣传与依法治理、依法行政、人民调解、法律援助、法律服务等领域提供及时、便捷、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健全社区防灾减灾预案,普及防灾救灾知识,提高社区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6、加强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体制,健全区、街道、社区三级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将村卫生室逐步转型为社区卫

生服务站。形成配套政策落实、服务网络健全、人员素质较高、群众就医方便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小病进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良性运转双向转诊机制,社区卫生服务覆盖95%以上的居民、农村人口和流动人员,居民在社区可以获得高效便捷的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服务。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和组织大中型医院、预防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高、中级卫生技术人员,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建立和完善“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机制,不断增强社区计划生育管理服务能力和自治能力。

(四)强化社区公共管理职能,不断提高社区管理水平,建设管理型社区

1、加强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加强对居住在社区范围内的离退休职工、外来暂住人口等“社会人”及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危人群的管理。协助有关部门搞好对社区内的公共建筑物、公共道路、供电、供气、供排水设施、照明等市政设施,以及公共文体设施的管理。加强对老居民区、城中村、小巷和公共过道的环境卫生的维护,加强对公共绿地的管理和维护。进一步完善职责明确、责权统一、依法管理、民主参与的社区管理体制。

2、发挥好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教育服务管理作用。按照

“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原则,实行外来务工人员与本区户籍人口同教育、同服务、同管理,“十二五”期间争取对外来务工人员开展就业引导性培训,让一批外来务工人员通过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实现就业,为外来务工人员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充分发挥好外来务工人员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形成共处一地、共创繁荣、共保安宁、共树新风的良性教育服务管理机制。

3、积极培育和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区管理中的作用。坚持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并重的方针,围绕居民的需求,大力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优先发展服务类、重点扶持慈善类,规范引导活动类,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促进社区体制创新、提高社区自治水平、服务居民群众、承接政府职能的作用。到“十二五”末期,每社区力争建立至少3-5个具有服务本社区居民的、有特色的社区民间组织。

(五)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社区科普、文体活动普遍开展,建设文化型社区

1、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整合各类教育资源,不断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统筹各类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社区内中小学校、大专院校、文艺团体和市民文明学校的阵地作用,健全覆盖各类人群的多渠道、全方位的社区教育培训网络,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人的现代

化为核心的教育网络。加大市民素质提升教育与实践力度,使市民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在全社会形成,使广大市民转化成为与现代社会相对应、与建设圣地延安、生态延安、幸福延安相适应的文明人。充分发挥好社区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中的作用,积极开展“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文明楼院”、“文明社区”,“文明单位”等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文明社区达标率达80%以上。

2、不断完善城乡文化设施网络,初步形成以区文化馆、图书馆为龙头,以街道综合文化站为支撑,以社区文化活动室为基础的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积极争取城乡文化事业投入一体化,分期分批逐步完善文化馆、站、室的设施设备配置及业务活动经费的保障,农家书屋在2012年完成全区建点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大农村和社区电影放映经费的投入力度。加强文化骨干人才培训,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文体活动,充分利用社区文体活动设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科普等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调动民间业余文艺队伍的热情,充分利用节庆,广泛组织民间业务文艺队伍下基层,进行文艺演出和交流。在社区居委会建立全民健身工作机构或体育指导站,并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各社区都要建立晨(晚)锻炼点。

(六)以“环境优美”为目标,建设生态型社区

围绕建设“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要求,不断加强社区环境的综合治理,切实搞好社区的绿化、净化、美化,建设生态社区。新建小区型社区,要理顺社区居委会与小区业主委员会、物管公司之间的关系;“村改居”社区,要重点在环境整治上下功夫,要借“城中村”改造重建的契机,积极协助有关部门解决好社区居民最关心的社区道路、路灯、绿化,以及脏、乱、差等问题,大力在社区居民中普及环保知识,增强居民群众环保意识。积极配合开展“禁煤”、“禁白”、“降噪”等专项整治和河道整治工作。推进绿色社区、宁静社区、节约型社区创建活动,不断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七)加强社区综合治理,建设平安型社区

深入实施社区警务战略,确保人防、技防、物防措施落实率达到95%以上;全区城市报警监控系统正常运行率、维修管护率达到100%。重点加强出租房、暂住人口的管理力度,社区流动人口的出租房屋纳入信息化管理,流动人口登记率和房屋租赁登记备案率分别达到90%以上。进一步理顺社区治保会与属地派出所的工作关系,在治保会牵头组织发动,派出所配合指导下,不断发展壮大社区群防群治队伍,积极开展社区巡逻,看楼护院及邻里守望等工作,同时,建立完善群防群治队伍的经费保障及奖励机制,实现每个社区治保会每年都有专项治保经费。加快消防进社区的工作步伐,在

加大社区消防安全常识宣传力度的基础上,以消防大队及属地派出所为指导在社区广泛组织消防演练,增加消防设施,实现人人懂消防、人人会消防。

完善人民调解工作机制,以化解矛盾纠纷为主线,确保居民利益诉求渠道畅通,人民调解调处率达100%、成功率达96%以上,法制宣传覆盖面达85%,深入推进“法律进社区活动”,积极开展创建无毒社区、平安社区、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活动,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覆盖面达100%,达标率达95%以上,无毒社区的创建达标率达到90%以上。加强对非监禁刑罚执行对象的社区矫正、刑释解教和边缘青少年、在册戒吸人员的帮助、教育和转化工作。

(八)加快社区信息化建设,建设数字型社区 建立社区服务管理综合平台,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社区信息化建设,提升社区服务管理手段,以民政部“社区信息化平台”软件为载体,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原则,建立社区网页,实现区、街、居三级联网,并保证网络顺畅,实现全区社区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开通社区论坛,方便社区居民交流与沟通,促进居务公开、信息公开及邻里间的信息共享,为社区居民服务提供便利,及时更新社区信息化和办公自动化服务设施。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进一步完善政府统一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社区服务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通力合作、各司其职,形成社区建设的合力。依托社区提供公共服务的各部门,要加强对社区工作的业务指导和资金保障力度。各街道办事处要将社区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明确任务,精心组织。

(二)统一部署,分步实施

1、区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根据本《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每年制定全区社区建设工作计划,分解目标任务,安排部署工作,确保本《规划》的有序实施。

2、区级相关部门、各街道要按照本《规划》的总体要求,结合自身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发展计划。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新建社区、人口密集社区、困难群体聚集社区、基础设施薄弱社区和“村改居”社区,促进社区建设平衡发展。

(三)鼓励创新,实施奖惩

1、探索建立“社区联席会议”制度,社区根据自身实际,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联席会议,形成社区与驻区单位经常联系的机制,唤起驻区单位“共驻共建”的责任意识。

2、要完善奖惩激励和评选表彰机制,定期组织评比活动,表彰社区建设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继续开展评选社区“十佳贴心人”、“十佳关心支持社区建设的驻区单位”活动。

(四)广开渠道,增加投入

1、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政府支持为主,费随事转,有偿服务,社会投资”等多元化的社区建设资金筹措机制,鼓励、支持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开展社区服务。

2、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加大公共财政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力度,建立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推行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建立“权随责走,费随事转”运转机制,对属于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又需要社区配合完成的,要给社区组织安排相应的工作经费。

(五)严格考核,强化监督

1、一方面要将社区建设的考核纳入区委、区政府的综合考核工作之中。另一方面要建立社区评议街道和政府职能部门的考核监督机制。

2、综合运用行政、法律手段,建立健全社区建设监督机制。充分发挥人大、政协、新闻媒体和群众的监督作用。建立健全反映社区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维护管理、居民需求及满意程度等有关信息的采集及工作评估体系。形成较为完善的社区建设反馈机制。

(六)营造环境,搞好宣传

1、充分利用黑板报、媒体、宣传栏、网络等手段,广泛深入地宣传社区建设,大力宣传建设和谐社区中的好人好事,用先进典型引导实践活动。提高社区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让社区工作深入人心。

2、加强培育居民的参与意识,增强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关心和支持社区建设。

第三篇:社区建设十一五规划

文章标题:社区建设十一五规划

社区建设“十一五”规划

“十一五”期间是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为进一步提升我县社区品位,切实推进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的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宁夏回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

五年总体规划纲要》[本文出自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征求意见稿)中提出要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的目标任务,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特制定社区建设“十一五”规划。

一、“十五”期间社区建设情况

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县共辖*、*、*等3镇和*、*、西*等16个乡,2004年底,全县总人口46.2万人。目前共有4个社区居委会,其中县城(东街、中街、西街居委会)3个,兴隆镇1个;居委会从业职工17名,其中本科学历1人,大专学历8人,中专学历4人;正科级干部4人,副科级干部4人;城镇居民6.2万人,占全县人口的13.6。

“十五”期间,我县社区居委会建设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多万元,比“九五”末增长2.5倍。新建了吉强镇西街居委会和中街居委会及老年活动中心,既缓解了中、西街居委会无办公用房问题,又缓解了我县没有老年活动场所的问题;新建了兴隆镇居委会,并配套了相应办公设备和活动器材。这些项目相继建成投入使用,使我县社区基础设施和发展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虽然我县社区居委会建设取得了一定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我县属国家级贫困县,又是少数民族聚居县,属自治区农业人口第一大县,也是自治区扶贫攻坚主战场之一,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薄弱,办公条件和社区活动平台远远不能适应社区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二是社区建设与发展缺乏强有力的财务保障机制。由于我县地方财政非常困难,财力不足,成为制约社区建设和发展的瓶颈。三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国有企业的改制,加之我县企业少,就业岗位少,社区中外来人口和下岗职工就业压力较大。四是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社区的经济环境、人文环境、科技文化环境有待进一步的治理和完善。五是各镇社区建设水平不一,发展不平衡。六是近年来虽然对县城吉强中、西街居委会及兴隆镇居委会进行了建设,但由于规模小,标准低,加之未能配套水、电、暖等附属设施,也直接制约各项业务的正常开展。

二、社区建设“十一五”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社区建设,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服务体系,合理配置和利用社区资源,加强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现代化新型社区。突出党建工作新特色,建设科技、人文、绿色环保、诚信和安全文明社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快速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逐步建立多元化的社区公共服务网络。

2、坚持对现有城镇公共服务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3、坚持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与社区发展相结合,确保社区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

4、坚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点带面,逐步完善。

(三)总体目标

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中小城市社区规模和水准,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各组织体系完善并且高效运作,社区各大服务体系均已建立,实现社区服务社会化;实现社区充分就业,社区财力有充分保障,全社会都关心、支持和热爱社区,形成地方特色的社区文化,全面建设科技、人文、绿色环保、诚信和安全文明社区。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便民、利民、为民”的方针,从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出发,加快社区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养老、家政服务等服务体系建设,为广大居民提供高效、经济、方便、良好的综合服务,不断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水平。同时,要完善社区运行机制,实现“三级”联网,争取2007年底使50的居委会达到示范和温馨社区标准,到2008年底80以上的居委会达到示范温馨社区标准,基本实现建设现代化新型社区的总体目标。

(四)重点建设任务

1、建立健全社区组织机构。逐步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协调议事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等社区组织机构,加快社区中介组织发展,力促其在社区基层管理和服务中

发挥重要作用。

2、加快县城及中心集镇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争取新建县城东、中街社区居委会综合业务用房,改(扩)建西街区居委会综合业务用房;新建东、中街社区医疗站,将原城郊卫生院在2006年整体迁建到吉强镇袁河村后,充分利用业已建成的各项基础设施,将其改建为西街区医疗站;争取新建东、西街区托儿所,新建东、中、西街区文化

健身活动中心,新建集老年、残疾人康复、活动等为一体的综合康复活动中心,新建县城家政服务中心及中心敬老院;新建平峰镇居委会综合业务用房。

3、加快其它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根据城镇人口的自然增长,预计到“十一五”末,城镇人口接近10万人。“十一五”期间在县城中街再增加一个居民委员会,在兴隆、平峰镇各增设1个居民委员会。在人口较多,发展较快的苏堡新营、将台、偏城、白崖、西滩6乡设立居委会。在其它10乡设立社区服务站。

(五)保障措施

1、加强宣传,提高思想认识。不断加强宣传,提高对社区在城镇化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重要作用的认识,把思想统一到共创美好社区的建设上来,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建设,充分发挥各部门、各单位的行业优势,把服务延伸到社区,主动面向社区,服务居民,积极支持和主动参与社区建设,形成全社会人人参与和支持社区建设的良好氛围。

2、加强社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强化队伍建设,提高社区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广开用人渠道,把政治觉悟高、思想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热心社区居民工作的人才,通过公开选拔择优录用等形式,吸收到社区工作者队伍中来,优化队伍结构,增强战斗力。明确“以党建铺路,靠服务升华,促社区自治”,不断提升社区的品位。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大力加强社区建设和自我管理,开展便民服务,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不断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争取各方支持,加大投资力度。争取全社会广泛支持,拓宽社区建设和发展的融资渠道。加大县财政支持力度,积极争取中央、区、市扶持。发挥驻社区单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民团体及中介组织的作用,鼓励和引导他们支持社区建设。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个体私营企业开办社区服务项目。运用社区自治机制,实行社区自筹,实施环卫、保洁、家政等有偿服务。自办实体,自办项目,实现社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性互动。认真研究社区工作,逐步建立“财政补贴、社区居委会自筹,鼓励个人投资”的财力支撑体系,落实好社区组织的工作经费和社区居委会干部的生活补贴,逐步建立离任居委会干部必要的生活保障措施,促进社区建设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

4、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区。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尊老爱幼、扶弱济贫、和睦友爱、诚信守法的和谐社区,建设好群防群治网络。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合理规划,保障社区持续、稳定、快速协调发展,着力打造科技、人文、绿色环保、诚信和安全文明社区。

5、完善各项服务措施,促进社区发展。社区服务要坚持网络化、产业化、社会化的发展方向,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群众的需求为内容,逐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覆盖社区全体成员的新型社会福利、社会保障体系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服务门类齐全的社区服务体系。建立发展一支水平高、服务质量好的专职专业和自愿者服务队伍,为社区居民和下岗职工创造就业岗位。重点发展以五保供养、婚庆服务、城镇“三无对象”救助和其它便民利民服务。以县医疗机制为依托,社区服务网点为主体,社会、集体、个人积极参与社区卫生服务机制,形成大病进医院,小病在社区的双向救诊形式;要方便群众就医,建立健全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积极开展服务于社区居民的疾病预防、医疗保健、康复、计划生育等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大力推进积极向上的全民健身活动和文化广场活动。以现有文化、电影设施为依托,开展各种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社区服务和文体娱乐活动,方便居民生活,满足文化精神需要,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加快社区服务业发展,推动社区再就业工程。

6、加强综合治理工作,优化社区环境。以司法、公安派出所为主,社区内的治保、民事调解及其它社会治安为辅,按照“群防群治,重在治本”的原则,在社区实行“一区一警”模式。经常性地组织开展法律进社区宣传活动,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为社区居民创造安全的生活环境。反对迷信,建立移风易俗型社区,严禁在社区内乱摆乱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社区环境,加强对外来人员管理和登记工作,不断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做到合理规划,鼓励社区居民养花种草、种树,逐步扩大住宅小区绿地面积,努力提高社区居民的人均绿地面积。

《社区建设十一五规划》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社区建设十一五规划。

第四篇:社区建设三年规划

和谐社区建设三年规划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全会精神,建设和谐社区,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区全面协调发展。根据国家民政部《关于开展“建设和谐社区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的通知》精神和省、市、县各级关于创建和谐社区的工作部署,制定创建和谐社区(2012-2014)三年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区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以加强社区组织建设,全力打造“六星社区”为重点,以推进社区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区服务体系为主要内容,进一步推动社区和谐发展,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服务社区居民为宗旨,以打造“六星”社区为重点,以维护社区稳定为基础,立足实际、稳步推进,把社区建设成为民政自治、管理有序、环境优美、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睦、文明祥和的现代和谐社区。

二、工作目标

经过社区干部职工和居民人民的共同努力,使社区文明程度,居民整体素质,文化生活质量等在现有基础上得到显着提高,社区各项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发挥,在“领导有力,制度健全,经济发展、生活改善、服务优质、风气良好、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秩序优良、社会安定、科技进步、文化繁荣”等方面,达到和谐示范社区建设标准,力争2014年前将社区创建为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

三、主要任务

1、加强社区基层基础工作,建立支撑体系,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增强社区民主自治功能,完善社区工作机制。规范社区工作,不断健全完善扶贫济困的工作机制;畅通利益诉求反映渠道的工作机制;化解矛盾、民事调解的工作机制;为居民提供便利满意服务的工作机制;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参与自治的工作机制;社区建设保障的工作机制;社区党建工作协调机制。

--建立和谐社区建设的支撑体系,实现社区有效管理。努力构建社会保障体系、扶贫救助体系、社会安全稳定体系、社会公益事业发展体系、环境卫生管理体系、和谐社区评价指标体系。

--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为社区建设提供坚强的人力保障。努力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高素质的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建立社区工作者培训体系,完善社区工作者学习机制,进一步优化人员结构,不断提高社区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和工作水平。

--加快社区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高社区信息化水平。加快社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建立社区管理的基础数据源,推进社区基本信息的共享,提高社区管理水平;通过完善社区服务信息系统,有效整合多种服务资源,培育市场,拓宽服务范围,提高社区服务能力,促进社会中介组织和社区服务企业的发展,满足社区居民多种生活需求。

2、发展社区服务事业,拓展社区福利,满足居民需求。

社区服务是在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依托社区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利用社会资源,直接为社区成员提供的公共服务和其他物质、文化、生活服务,主要通过公益性、福利性和经营性方式进行。

(1)增强社区公共服务功能

--加强社区治安。加强社区安全防范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社区安全防范两级自治组织;建立八项工作机制:社区安全信息综合采集机制、社区安全预警机制、社区治安防控巡查机制、社区非诉纠纷调解机制、社区安全监督机制、社区技防推广机制、社区安全教育培训机制、社区安全防范考评机制;建立社区宣传动员、专群结合运行、部门协调联动、组织与经费“四位一体”的保障体系;结合实际,组织外来人口参加社区开展的各类活动,通过参与活动,让外来人口参与社区建设,努力创建平安社区。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社区卫生服务是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以满足社区居民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集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医疗、康复等为一体的基层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合理规划,配合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指导社区居委会宣传、动员、组织居民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监督和评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站要根据居民需求,提供健康管理、慢性病管理、基本医疗及转诊、重点人群保健、老年健**护工程、残疾人康复指导、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以及其它适宜的卫生服务。同时配合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开展以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等为主要内容的服务工作,实现2014年育龄群众享有优质生殖保健服务,计划生育率达到98%以上的目标。

--努力搞好社区文化。建设内容丰富、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为主要任务,通过社区文化建设,不断构筑建设和谐社区的精神支撑。增加文化活动、健身设备、器材;设图书阅览室,建立社区图书馆;开辟室外活动场地,并有文化宣传栏或墙报设施;建立市民学校,开展面向中老年居民的文化艺术培训;加强辖区内各共驻共建单位文化资源共享;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建立完善社区文化工作制度及文化工作档案;以文化室为依托,组织社区文体艺术队伍,定期不定期开展文艺活动。建立文化志愿者队伍,指导文艺团队开展活动。打造出具有城区特色的社区文化体系。

--大力推进社会环境美化。加强管理,统筹规划,建立长效社区卫生管理体制,坚持专业绿化与群众绿化相结合的方针,连同社区内各物业管理公司,进行小区绿化,积极联系上级有关部门,对社区的绿化进行系统性规划。

(2)拓展社区福利服务领域

--社区社会救助服务。围绕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着眼于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切实发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托底保障作用,完善分类救助制度,实施低保家庭动态跟踪管理,建立健全专项救助制度,建立应急救灾救助机制,开展社会互助和社会服务,规范社区救助程序。发展社区福利事业。

--社区再就业服务。加大对社区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大力开发社区劳动保障协管、治安巡逻、公益性保洁服务岗位等公益性岗位,扩大社区培训和就业;落实各项促进就业政策,扶持社区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通过创业指导、创业培训、跟踪服务以及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推动社区就业的发展。

--社区养老和助残服务。建立和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长效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强社区老年工作,发展社区养老组织;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医务人员为专业骨干,社区志愿者为社会支持力量的社区老年健**护服务队伍;切实保障社区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完善社区社会救助体系,为残疾人提供各种服务,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大力发展为社区残疾人服务的社会组织,协助社区居委会搞好社区各项残疾人活动,维护好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3)提升社区便民服务水平

积极开展面向居民群众的便民利民服务,满足多层次需求,方便群众生活。

--加强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加大社区服务中心体制改革力度,按照无偿或低偿机制的定位,为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居民提供便利服务。

----完善社区便民利民服务网络。建立社区便民利民服务网络,对有需要的社区居民提供快捷、便利的服务网络。

----促进社区物业管理服务。在推进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同时,正确处理社区与外来物业管理机构的关系,在社区已经成立并正常运作的社区物业管理部里推行低偿便利为民服务的思想,探索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物业管理“三位一体”以及居民、员工、社区“三方共赢”的管理模式。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和统揽能力。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关于和谐社会建设的文件精神,以促进社区和谐发展为中心,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工作。健全完善社区民主设立、居务公开制度,落实辖区单位联席会议制定。充分发挥社区工作委员会、联席会、和谐社区促进会等协调机构作用,健全和完善党组织领导、居民决策、居委会执行、民间组织推动、群团组织协同、驻区单位参与的社区建设运行机制。加强督促检查,对和谐社区建设实行统一研究、统一部署、统一考核评比。加强与职能部门和对口帮扶部门的联系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加强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做好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工作,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到100%。加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动态管理,切实做到应保尽保。积极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残疾人服务、优抚对象服务。搞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积极开展以疾病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等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卫生服务,方便群众就医。

3、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加强社区活动室、图书室等各类公益性群众文化、教育和体育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科普知识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居民群众的文化素质。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不断丰富社区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4、加强社区治安防范能力。健全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社区物业、社区警务“四位一体”的社区综治工作运行机制,建立健全社区突发性治安事件应急机制、自然灾害应急机制、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社区矫正、社区禁毒、刑释解教人员帮教机制。配合公安部门,加强社区外来暂住人口的管理,流动人口登记率和房屋租赁登记备案率达到90%以上。积极开展社区普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和平安小区、无毒社区创建活动,维护社区安全稳定。

5、加强社区环境建设。培养提高社区成员的环保意识和卫生习惯,大力整治社区卫生环境,坚决治理脏、乱、差现象。配合环保、环卫等部门加强社区公共设施和绿化建设,保持良好的社区公共设施。加快森林城市建设步伐,不断提升社区美化绿化、卫生舒适的生活环境。

6、加强社区服务工作。完善社区服务站信息化联网,形成便民利民服务网络,为社区居民办事提供方便、快捷服务,为驻区单位提供社会化服务。利用社区资源,合理布局便民利民网点。大力培育和发展生活服务类民间组织,大力开展社区互助和自助服务、社区志愿服务和社区商业服务,居民满意率达80%以上。

7、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好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巩固党在社区工作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健全社区居委会建设和社区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完善社区各项规章制度,积极推行居务公开,规范社区各项工作。

8、加强社区硬件建设。加强社区组织工作和公益性服务用房建设和管理,不断改善社区办公环境和条件,为社区组织开展工作和居民群众开展活动提供保障。规范社区财务管理和活动经费,做到专款专用,保障社区工作有效运转。

9、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加强社区工作者管理和教育,定期组织社区专职工作者开展政策业务培训,组织社区专职工作者参加各级举办的职业资格培训,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健全社区工作者考核奖励机制,进一步调动和发挥广大社区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0、加强社区共驻共建。广泛发动驻区单位和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共驻共建活动、基层民主活动,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充分发挥驻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政议政作用,为和谐社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帮助。

五、工作要求

1、加强创建工作领导。建立创建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工作领导小组,由党支部书记任组长、社区两委委员任成员。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2、加强社会宣传发动工作。要充分运用社区的宣传阵地和各种宣传手段,加大创建活动的宣传力度,使创建工作做到家喻户晓。要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进一步组织和吸引广大居民群众和辖区单位参与创建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建活力。

3、加强整改工作力度。社区要严格按照国家民政部制定的《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指导标准》,《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指导标准》,分解责任指标,制定分步实施计划,尤其要针对标准查找差距和不足,逐条逐款梳理出来,落实人员责任,采取有力措施,负责整改,确保创建工作达到标准。

4、严格考核奖惩。社区要将创建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工作纳入社区干部的工作成绩考核范围,对工作成绩突出的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因工作措施不力,给创建工作造成贻误、带来严重后果的要严肃处理、追究责任。

梅辉坡社区

二〇一二年三月十五日

第五篇:农村社区建设规划

2013年大田坎村农村社区建设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区委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总体目标,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把社区管理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切入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加强基层基础为重点,解决民生突出问题,预防化解社会矛盾,大力推进社区管理的思想观念转变、思路方法创新和体制机制革新,全面提升社区管理的能力水平,为实施跨越发展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统筹协调、源头治理,以人为本、服务为先,依法管理、综合施策,科学管理、提高效能,立足乡情、改革创新”的基本原则。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做到加强管理与创新管理相结合。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贯穿到社区管理和创新的各项工作中,做到管理与服务相统一。做到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与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群众满意相衔接。

三、总体目标

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完善基层社会管理服务功能,以解决影 1 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通过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和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全面构建充满活力、平安和谐稳定的新社区。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建立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群众自治组织为主体,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新型社区管理服务机制,全面提高社会管理服务能力,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四、组织机构

1、成立中国共产党大田坎村农村社区总支部委员会,保留并设臵中国共产党大田坎村支部委员会、中国共产党大田坎村支部委员会。

2、成立大田坎村农村社区管理委员会,保留并设臵大田坎村居民委员会和大田坎村村民委员会。

3、成立大田坎村农村社区“联户代表”议事会。

4、成立大田坎村农村社区居务监督委员会。

5、设立大田坎村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内设便民服务站、文化活动站、关爱帮扶站、社会管理服务站、产业服务站和群众工作站。

五、人员组成

1、总支部委员会设书记1人,副书记1人,委员5人。试点期间,书记、副书记由乡党委选派干部兼任,委员由4个支部书记担任,并选拔1名年富力强、文化水平较高的同志任总支部委员。

2、管理委员会设主任1人,副主任2人,委员4人。主任由总支部副书记担任,副主任由原居委会、村委会主任担任,委员由原社区居民小组和村民小组组长担任。

3、“联户代表”议事会按相关规定推荐选举产生。

4、居务监督委员会按相关规定产生。

5、综合服务中心及其内设站工作人员由现有村居干部担任,并按照“居民自治、群众参与”原则组织党员群众志愿服务队。

六、工作职责

1、农村社区党总支及所属党支部的主要职责 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及党员大会的决议。

②讨论决定社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需由居民委员会、居民(代表)会议或集体经济组织决定的事情,由居民委员会、居民(代表)会议或集体经济组织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作出决定。

③领导和推进社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支持和保障居民依法开展自治活动。领导居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共青团、妇代会、民兵等群众组织,支持和保证这些组织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及各自章程充分行使职权。

④搞好自身建设,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负责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和培养,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⑤负责居、组干部和社会管理人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⑥搞好辖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计划生育工作。

2、农村社区管理委员会及(村)居民委员会的任务 ①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应尽的义务,爱护公共财产,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②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③调解民间纠纷; ④协助维护社会治安;

⑤协助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做好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青少年教育等项工作;

⑥向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3、农村社区联户代表议事会主要职责

①联户代表作为社情民意最直接的代言人,在“两委”的统一领导下代表群众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

②联户代表是居民小组长的工作助手和监督者,协助集体开展工作,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三资”管理和社会事业发展方面代表群众履行监督职责。

③联户代表享有集体事务的知情权,提出议题的提议权,集体财务的监督权,反映问题的建议权。

④联户代表必须履行四项义务:提交推荐户意见建议,4 按时参加会议,遵守和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执行居民(代表)会议的决定并积极完成“两委”布臵的各项工作。

⑤联户代表大会由全体联户代表、居组干部参加,党员、居民代表列席,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由居委会负责召集。

4、农村社区监督委员会主要职责

①参与社区重要居务决策、重要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参加居民会议、居民代表会议和列席社区“两委”联席会议。对涉及居民利益的重大事项,充分征求和听取广大居民的意见,并代表全体居民提出要求或建议。

②参加社区的财务管理,在社区民主理财小组对社区财务进行审核的基础上,对财务公开清单和报账前的原始凭证进行核查,必要时可对财务和一些重要经济活动进行跟踪、了解。

③根据居民代表大会意见或绝大多数居民的要求,就有关问题向社区“两委”会提出质询,对社区干部向居民承诺的事项进行督查,并负责反馈。

④对违反财务管理制度作出的决定、决策和报销单据提出修正建议,必要时可提交居民代表会议表决。

⑤协助和配合属地纪委开展社区“两委”会班子成员述职述廉、民主评议和考核工作,协助上级审计部门做好对社区干部的任中和离任审计工作。

⑥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会议,每年至少向居民代表大会报告一次工作,每半年向属地党委报告一次工作。重要监督 5 事项要随时报告。

5、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主要职责 ①便民服务站

实行“一站式”服务,设党员关爱、民政、计生、劳动和社会保障等服务窗口,②文化活动站

建社区图书阅览室。免费向群众开放图书阅览室,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

③关爱帮扶站

对社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空巢老人、残疾人、贫困人口等特殊困难群体进行全面分类统计、分类造册,根据各级政策和社区实际,制定和落实相应关爱帮扶措施,实现关爱帮扶全覆盖。组建党员群众互助帮扶志愿服务队,实现关爱帮扶互助共济。

④产业服务站

组建相应行业协会、经济专合组织,为行业业主、从业人员、群众提供知识培训、技术服务、市场指导等服务。

⑤群众工作站

设民情信息工作室、调解工作室、社区矫正室,负责做好社情民意收集、处理,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好矛盾纠纷调解,及时化解矛盾,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健全监管场所与家庭、单位、社区帮教管理的衔接机制和帮教责任机制,扎实开展社区矫正,严防脱管、漏管,减少再犯罪。

下载长沙市芙蓉区东岸乡社区建设初步规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长沙市芙蓉区东岸乡社区建设初步规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社区建设规划

    高峰镇王家院村农村社区建设规划 为加快王家院村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稳步推进“农村社 一、农村社区设置原则 区建设”的各项工作,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如下社区建设规划......

    乡环境卫生建设规划方案

    XX乡环境卫生建设规划方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农村经济产业化、农村建设新型化、人居环境优美化、公共服务社会化、农民......

    长沙市城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修正)

    长沙市城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条例(2004年修正) 长沙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长沙市城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的决定 (2004年8月26日长沙市第......

    新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及措施

    横水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及措施 一、社区规划介绍 横水镇地处林州市东部,是林州市的东大门,总面积144平方公里,辖50个行政村,8.5万人。镇党委、政府按照“尊重民意,正确引导、......

    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心得

    取 得明显效果,一是提高了思想认识。全体与会人员认识到“十二五”时期,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逐步加快,我国城乡基层社会正在发 生深刻变化,社区服务......

    甘井子区社区标准化建设规划[范文模版]

    甘井子区社区标准化建设三年规划 (征求意见稿) 为加快推进我区社区标准化建设,强化社区基础设施和社区工作者队伍素质,助推甘井子区社区建设总体水平的提高,根据《中共中央办公......

    商业街社区建设三年规划

    商业街社区建设三年规划为了贯彻落实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中共万全县委组织部关于县直单位帮扶......

    社区建设规划(写写帮推荐)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加强和谐社区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十二五,我镇准备以建立健全社区组织、服务、管理、维稳、党建五大体系为着力点,加快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