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井子区社区标准化建设规划[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4 04:59: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甘井子区社区标准化建设规划[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甘井子区社区标准化建设规划[范文模版]》。

第一篇:甘井子区社区标准化建设规划[范文模版]

甘井子区社区标准化建设三年规划

(征求意见稿)

为加快推进我区社区标准化建设,强化社区基础设施和社区工作者队伍素质,助推甘井子区社区建设总体水平的提高,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0】27号)、《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民政厅<关于加强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辽政办发【2013】10号、《中共大连市委、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意见》(大委发【2007】17号)以及《关于印发<大连市社区规范化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大民发【2014】126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十二五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区直各部门的通力协作和各基层单位的积极配合下,全区坚持以人为本,以社区党建、服务群众、居民自治和社区治理四位一体为目标,不断创新管理体制,健全运行机制,发展社区民主,完善服务体系,夯实基层基础,取得明显成效。全区社区建设呈现出“体制健全、制度完善、保障充分、人才济济”的新气象,为保障甘井子区全域城市化和建设现代化国际化中心城区总目标的顺利实施贡献了重要力量。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切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提升社区服务品质和提高居民满意度为落脚点,提升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高社区工作者队伍的战斗力、激发社区组织建设活力。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政主导、部门协作。按照“区抓、街管、社区落实”的要求,建立部门协调机制,整合资源,形成推进社区建设的工作合力。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社区人才培养、社区组织建设从社区居民的根本性、迫切性需求着手,及时提供服务场所、服务人员和服务措施,杜绝形式主义和资源浪费。

坚持统筹安排,协调发展。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统筹考虑各类公共资源,科学配臵,强化整体功能,发挥综合效益,提高整体水平,实现均衡发展。

坚持因地制宜,开拓创新。在社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大框架下,充分发挥社区自有特点,挖掘社区潜能,倡导以创新为目的的模仿,避免生搬硬套,千篇一律。

三、建设目标与主要任务

(一)总体目标

通过社区标准化建设规划的实施,着眼于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完善政策、加大硬件投入、加强队伍建设、推进体制创新,使社区建设更加规范,社区服务更加完善,社区管理更加科学,社区人际关系更加和谐,社区整体工作水平再上新台阶。

(二)主要任务

1、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

以满足社区群众实际需求为核心,以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手段,不断健全社区便民服务项目,提升社区便民服务水平,重点解决老城区社区办公服务用房面积偏小、社区牌匾过多过乱、社区服务功能设臵不完善的问题,缩小不同地区之间的社区建设水平差距,规范社区整体面貌,塑造社区新形象。

①工作用房。社区办公服务用房达到400平方米以上,每个街道建有不少于1000平方米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所有社区全部建有社区服务站,用房可与居委会合署。社区内配备能够满足工作需要的基本办公设备,条件较好的可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空调、音响、监控设备、电子屏幕和电子触摸屏等其他相关的服务设施。2015年,完成全区12个不达标社区办公服务用房的改造,社区办公服务用房达标率达到75%;2016年,全部完成不达标社区办公服务用房的建设改造任 务,社区办公服务用房达标率达到100%。

②社区标识。社区大门一侧悬挂社区党组织牌,文字颜色要求为红色;另一侧悬挂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两块牌子,文字颜色要求为黑色或蓝色。原则上大门上方悬挂社区服务中心牌子(有社区服务品牌的,可加上社区服务品牌的名称),并统一悬挂“中国社区”的标识,牌匾的制作、安装全区统一规格标准,除此之外的其他牌匾不再安放在社区门口。到2015年,60%的社区标识安放按全区统一标准执行;到2017年,全部社区标识安放按全区统一标准执行。

③功能设臵。社区内部按照全区精品社区“服务区域最大化,办公区域最小化,社会效益最优化”的要求进行功能设臵,达到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拓展社区服务,设臵居民自治区、公共服务区、公益服务区三大功能区域,完善我区“六室五家两站一网一场”的标准,即:居委会办公室、居民议事室、“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志愿者工作室、图书室、警务室;党员之家、居民之家、文化之家、老年之家和少儿之家;社区服务站和卫生服务站;信息服务网络和文体活动广场,并设社会组织服务区,无偿或低偿为社会组织提供办公场地和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到2017年,全部社区完成“六室五家两站一网一场”和社会组织服务区的建设。

④线上服务。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建设覆盖社区各类业 务的综合信息平台,搭建“互联社区”的信息沟通平台,做好社区信息的资料录入工作。通过“互联社区”建设,有效整合服务信息资源,将居民需求信息与政府、社会、市场的服务资源实现无缝对接,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需求。到2016年,初步完成全部社区的网络覆盖和设备更新;到2017年,全面提升综合信息平台的运行效率和影响范围。

2、加强社区工作人员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按照职业化、专业化、年轻化方向,参照国家相关用人制度,探索符合社会公益组织属性的社工身份定位。按照一岗多责、资源整合、效率最大化原则,统一开发、科学设臵岗位、人数和职责。建立健全社区工作人员队伍岗位资格准入、岗位培训、管理使用制度。

①准入要求。落实社区工作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社区专职工作人员须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择优录用,获得进入社区工作资格后纳入社会工作者联合会管理。

2015年至2017年间,每年组织400名社区干部参加市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培训,鼓励在职社区工作人员取得国家《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持证率年度增长10%。到2017年,80%以上的社区工作人员获得大连市《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落实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水平评价制度,30%以上的社区工作人员持有国家《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社区工作人员获得大专以上文凭达90%以上。②岗位设臵。按照社区居委会依法自治工作事项和依法协助完成工作事项,合理设臵社区工作岗位,原则上分为常设岗位和特设岗位。其中,常设岗位包括:民政事务、计生卫生、劳动保障、司法综治、城建环境、科教文体6个基本岗位。此外,可以根据社区实际和具体工作任务灵活设臵1-2个特设岗位。各岗位制定明确、细致的岗位责任说明,并在社区显著位臵进行公示,同时鼓励持有国家《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人员提供满足社区居民需求的专业性的社会工作服务。2015年到2017年间,着力推动社区岗位的规范设臵,施行AB岗,鼓励一岗多责。

③人员培训。全面建立社区工作人员岗前培训和其他教育培训制度。继续坚持与各大高校合作,开展以“锻炼式跨区挂职培训、互动式经验交流培训、观摩式外出考察培训、专家式集中授课培训”为代表的多形式、全方位的复合式培训,按照全市标准:社区居委会主任每年至少接受一次培训,其他成员每2年至少接受培训一次,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培训的,应及时补训。要建立固定化、周期式的培训机制,全体社区工作人员的参训率要达到100%。

④工作考核。建立社区考核、街道指导、区级备案的常态化、规范化的社区工作者考核机制,按照《甘井子区社区工作者绩效考评实施方案》(参照样本),对社区工作人员每半年进行一次民主双评议,每年年终进行一次年度考核。考核以社区工作者的年度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社区居民满意率为主要依据。考核结果作为对社区工作者正式聘用、续聘和奖惩的依据,同时报区社会工作者联合会备案。到2017年,形成常态化、规范化考核机制,将全体社区工作人员纳入考核范围。

3、加强社区自治组织建设,拓展服务渠道

大力推进社区组织建设和居民自治,不断扩大基层民主,充分发挥居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健全城市基层民主制度。重点是加强社区居委会建设,理顺政府与社区居委会、社区居委会与其他社区组织的关系,充实居委会工作力量,改善工作条件,积极推进居委会直接选举,扩大居民参与度。

①服务规模。合理设臵社区的服务规模和管辖范围,社区的规模大小要便于社区组织进行管理、服务、便于居民自治,充分考虑公共服务资源配臵和人口规模、管理幅度等因素。新建社区的规模,应按照我区每350户匹配一名社区工作者标准执行,且每个社区的总人数不超过15人的原则控制在3000户到5000户之间;对于已经形成的5000户以上的大型社区,鼓励所在街道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规模调整。

②机构设臵。依法健全居委会下属的委员会。一是调整充实居民委员会下属的委员会设臵,建立有效承接社区管理和服务的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群众文化等各类下属的委员会,切实增强居民委员会组织居民开展自治活 动、协助城市基层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加强社会管理和监督社区服务站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二是要按照每50户居民匹配一名居民组长的原则选齐配强居民组长、积极开展楼院门栋居民自治,通过上述两方面的工作,推动形成居民委员会及其下属的委员会、居民小组、楼院门栋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居民委员会组织体系新格局。

③工作关系。规范居委会和各种专业服务机构的关系,形成推进社区工作的合力。持续推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为两翼”的社区“三位一体”体制改革继续深入,社区服务站工作人员或专业服务机构都在社区党组织和居民委员会统一领导和管理下开展工作,以形成工作合力。2015年,全部社区完成“三位一体”的组织架构建设和人员配备,形成高效、便捷的管理和服务机制。

4、加强社区服务制度建设,规范服务标准

社区服务标准的建立将进一步推动社区的科学管理,能够最大限度的简化管理手段和呈现更加直观的管理效果,是提升社区服务质量和工作水平的有效措施。全区社区在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民服务时遵照统一标准和流程进行,对于提升社区整体形象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①社区服务体系。“区、街道、社区”三级社区服务组织网络建立健全,涉及居民利益的公共服务事项实现全覆盖。探索建立社区公共服务事项准入制度,“权随责走、费 随事转“落实到位。完善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社区社会组织、社区驻区单位“五社联动”的社区服务工作机制。

②社区服务方式。建立健全网格化、信息化的管理服务机制,网格区域划分合理,责任到人,社区事务、政策动态等信息进行实时更新和公示,实现社区服务全覆盖、无缝隙、动态化。开展社区工作人员上门走访、服务承诺、结对帮扶的服务方式,探索建立民情日志等服务载体方式。

③社区服务流程。按照社区职责和社区服务内容,制定居民办事程序、服务流程、服务表尊,并进行公示。落实“一站式“服务要求,居民办事受理时间和办理时限要明确、细化、公示。探索建立居民办事满意率实时评价机制,以便居民在服务、受访结束后立即对接待人员作出“满意”、“一般”、“不满意”等评价,评价结果作为社区工作人员工作考核中社区居民满意率的重要依据。到2017年,全区各社区建立起规范的居民来访接待、业务办理、服务评价各环节流程并落实到位。

④社区服务品牌。探索建立各具特色的社区服务品牌,打造全区化的便民服务平台。吸取已成型的市、区的工作经验,结合我区实际,建立社区服务品牌孵化机制,注重对基层创新潜力的发掘,加大对基层社区服务品牌的培养和推广力度,逐步提高社区服务品牌的知名度和覆盖面。2015年,全区每个街道孵化一个具有典型性、示范性的社区服务项目。到2016年,全面总结经验,普开推广,以点带面,并在全市形成一定的影响力。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管理

1、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加强领导,把社区标准化建设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社区建设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对社区标准化建设工作实行定期考核、通报。

2、提供政策扶持。各级、各部门加强对社区标准化建设的研究探讨,针对各种不同类型社区的情况和特点,制定出台社区标准化建设引导政策,推进社区建设的配套措施,确保社区建设标准化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3、推进示范引领。大力开展创建社区标准化建设示范单位活动,及时总结和推广社区标准化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发挥社区标准化建设先进单位的示范带头作用,推动社区建设的全面开展。

(二)资金保障

1、加大资金投入。将社区标准化建设工作纳入社会事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大社区建设经费投入,进一步科学合理匹配社区硬件建设资金,对资金匹配的优先级、标准、流程进行规定和改进。使其能够更快更好的促进全区社区标准化建设水平的提高。

2、开设社区账户。研究探索社区服务站非盈利性组织民办非企业登记工作,建立“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平台,明确法人资格。街道可酌情将社区办公服务活动经费分期核拨社区账户。

3、加强经费监管。严格规范社区服务站经费管理制度,各街道为社区经费监管主体,加强对经费使用情况的检查管理,区级相关部门应联合进行审查监督。

(三)考评监督

1、考核内容。把社区标准化建设作为各街道的重要工作和政绩考核内容,实行年度目标管理。

2、监督机制。建立社区标准化建设监督机制,充分发挥人大、政协、新闻媒体、特约监督员和群众的监督作用,形成较为完善的社区标准化建设监督机制。

3、成果评比。定期组织全区的社区标准化建设成果的评比,表彰社区标准化建设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

第二篇:甘井子区社区建设经验材料

创新三社联动工作机制,全域谋划融合发展之路 ——甘井子区社区建设经验材料

一、全面加强社区阵地建设,巩固社会发展基础。

(一)以加大投入保障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为更好的发挥社区在建设和谐甘井子中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基础作用,我区持续加大投入,促进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一是在社区硬件建设上加大投入。设立社区建设专项资金,每年投入500万元支持社区基础建设。逐步解决社区办公用房和内部设施的达标问题。目前,到目前为止,全区陆续投入4500万,131个社区居委会实现400平独立单体达标的占81%,社区功能日臻完善,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得到了有效利用。二是在社区办公和活动经费上加大投入。自2011年,甘井子区增加社区办公活动经费,在全市规定社区办公经费每年4万元的基础上,又额外为每个社区增设活动经费3万元,使每个社区年办公活动经费达到7万元,为更好地开展社区服务提供资金保障。

(二)以“三位一体”保障社区发挥各项职能。根据甘井子区《关于加强综合配套改革的实施意见》(甘委发【2012】12号),在今年制定了《甘井子区组建社区服务站的实施方案》,甘井子区的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进入重要阶段。全区的社区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为两翼的管理新模式。在这一模式下,社区党组织负责社区党建及对社区各类组织实行领导;社区居委会负责履行社区自治组织功能;社区服务站承担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这一举措成功改善了过去社区行政性工作过于繁多,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被事务性工作困扰,领导和自治职能难以发挥的问题,进一步扩大社区服务领域,推动政府公共服务向社区覆盖。

(三)以品牌建设保障社区影响深入民心。

甘井子区在精心打造精品社区及深化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积极推动品牌建设,成功打造出“家家乐”、“合家欢”、“548”等一批个性化社区服务品牌,同时注重规范社区各类牌匾标志,在全市率先落实“中国社区”标识的启用工作,多个社区在醒目位置悬挂统一样式标识,成功实现了全区范围内的社区公共服务品牌多样化、个性化与规范化、整体化的统一,大品牌与小品牌的融合发展,社区“接地气”、“一家亲”的形象也深入民心,影响广泛。

二、全面加强社工队伍建设,激活社会发展节点。

社工,作为“三社联动”工作机制运行的原动力,一直受到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与改革攻坚,甘井子区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工作卓有成效社区工作者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管理混乱、待遇偏低等状况得到有效改善。

(一)综合素质提升双管齐下,社工人才日益增多。近几年,甘井子区全面开展社区工作者综合素质提升工程,实施力度在全市处于领先水平。一方面,是新鲜血液的引进。逐步提高社区工作者的入职标准,本着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的原则,鼓励、推举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强、热爱社区工作、年轻的优秀人才,特别是持有职业水平证书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进入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目前,经选聘的社区工作者中,党员占总数的45%;大专以上学历占总数的86%;获得国家社会工作师中级和初级职业资格证书36人;另一方面,是优秀人才的再培育。建立健全长效的培训机制,创新开展了“锻炼式跨区挂职培训、互动式经验交流培训、观摩式外出考察培训、专家式集中授课培训”四种培训模式,与高校联手组织实施了“三练三强”、“社区骨干培训班”等一系列形式多样,效果显著的素质提升活动,极大地锻炼了社区干部工作能力,提升了社区公共服务水平。

(二)组织管理考核有机融合,社工服务日趋专业。

在经过多年的精心构思、认真摸索、参考成例与多方调研后,甘井子区启动了针对社区干部的组织与制度相融合的管理考核方式。一是于2013年上半年出台《甘井子区社区工作者管理暂行办法》与《社区工作者绩效考评实施方案》,全区一千名社区干部自此纳入区一级部门统筹,社区工作者的产生、条件、职责、管理、培训、退出、考核及结果的运用等拥有了一整套科学的管理和评价依据,二是根据大连市根据《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城市社区工作人员生活补贴和社会保险等有关事宜的通知》要求,建立“甘井子区社会工作者联合会”这一联合性非营利的社会组织,除了承担社区工作者“五险一金”的缴纳工作,更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承担甘井子区内社区工作者的教育培训、档案管理、职业资格评审等相关工作,努力推动现有社区专职工作者向专业化职业化转变。这一方式,不仅极大程度上规范社区工作者的管理,保障社区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监督,而且对强化社区及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激发和调动社区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设高素质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提升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也起到了绝佳的促进作用。为推进“三社联动”提供人才保障。

三、全面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盘活社会发展纽带

(一)创新服务平台,探索社会组织发展新模式。为更好的发挥社会组织桥梁纽带作用,试点在大连湾街道成立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自成立以来,共孵化出10个街道层面的文化演艺协会、义工志愿者队、书画摄影协会等; 14个村级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下设人民调解委员会、红白理事协会、老年文体协会等294个村级社区社会组织。已有18个社会组织参与和进驻,为社会组织提供培训交流和专业支持30余次。共受理居民诉求、邻里纠纷、社会保障、动迁纠纷等方面问题的求助120余次,求助办结率98%。完成了26家企业、1386户居民的动迁。14个村成立了红白理事协会,实现了殡葬服务一条龙。形成了横向集文体、养老、帮困、调解等各类便民服务,纵向贯通街道、社区、民间三级于一体的网络化社会组织体系。

(二)发展协会建设,实现经济健康有序发展。行业协会积极开展招商引资、项目推介、行业展览,并在规范市场秩序、应对贸易纠纷、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等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市场经济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全区行业协会28个,涉及工商、教育、卫生、交通、民政、农业、建筑行业等领域,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投身公益慈善事业,弥补公共服务不足,逐步形成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新主题,促进了新的社会治理结构的形成。其中大连湾街道民营企业协会自成立后,积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搭建银行企业合作平台。与民生银行对接,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出现的资金短缺问题。协会立足为企业服务,积极开展业务创新,为中小企业提供适合的业务品种和便捷、高效、优质的金融服务,开设了很多信贷资金业务。

(三)调动各方资源,积极参与社会公共服务。积极拓展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合作渠道,通过项目购买、项目奖励、项目补贴、公益投入等方式,积极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与管理。区、街两级共投入上亿元资金,建成14个社区公共服务社、21个爱心超市、87个养老机构、70个社区幸福老年之家。区政府投入200多万元资金为全区530户困难老人购买服务。目前,全区以“八个一”爱心工程为平台的爱心服务网点已达137个,开展了100多个家政服务项目。这种以项目为载体的引导方式,迅速产生了示范效应,有力地引导了社会组织面向“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等民生领域和社会群众广泛需求的服务领域,开展面对面、零距离的专业服务和公益服务。我区的“万众社区智囊团”、“红旗足球公园”、“彩虹艺术团”、“甘井子爱心超市”、“刘凤茹纠纷调解室”、“家政服务中心”、“爱心医院”、“区义工志愿者服务队”等社会组织正成为政府开展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左膀右臂。

第三篇:社区建设规划

延安市宝塔区社区建设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社区建设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十二五”期间,是建设圣地延安、生态延安、幸福延安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构建富裕、生态、文明、幸福宝塔的关键时期。继续深入开展和谐社区建设,不断深化和谐社区创建水平,充分发挥好社区的基础平台作用,是我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为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构建和谐宝塔,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社区建设取得的成效

社区服务体系,是指以社区为基本单元,以各类社区服务设施为依托,以社区全体居民、驻社区单位为对象,以公共服务、志愿服务、便民利民服务为主要内容,以满足社区居民生活需求、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的服务网络。社区办公用房和服务场所的建设,是社区发挥管理职能的阵地,是搞好社区服务的平台。2002年至2010年,我们借助陕西省民政厅实施的“星光计划”和“民生八大工程”,先后共投资1072万元,其中争取省、市投资310万元,区财政投资762万元。建成21个社区居委会的基础服务设施。2011年,按照市委《关于创建党建示范社区加快构建城市党建区域化格局的意见》(延市发[2011]3号)文件精神,对未

达标的19个社区采取新建、扩建、购买等办法予以逐步解决,计划总投资3913.84万元。目前,剩余的中心街等4个城市社区项目正在建设中,计划年底完成建设任务。

一是明确社区发展方向,落实目标责任。在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下,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城市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社区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切实加强领导,明确工作职责,搞好组织协调,切实抓好工作落实。制订各项目标任务分解落实方案,明确各部门任务分工,统筹协调社区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研究落实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

二是夯实基础,搭建社区建设平台。拓宽社区工作者的选拔渠道,推进社区工作人员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方式,提高社区服务人员的素质,鼓励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社会工作者等社会优秀人才从事社区服务工作,大力推行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区委、区政府进一步完善了社区管理体制,落实好社区工作人员的报酬待遇,做好社区干部培训工作。加强对进驻社区的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的引导和管理,通过共驻共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社区规范化管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强势推进,完善社区办公设施的配备,大幅度提高了社区工作者的工作补贴和社区办公经费。

三是突出工作重点,拓展社区服务功能。依托区级社区

服务中心、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和城市社区服务站,开展“一站式”服务。坚持把农村社区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相结合,大力推进村级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普遍建立了集党群和自治组织活动阵地、科技服务室、文体活动室、卫生计生室、警务调解室、图书阅览室、便民超市等为一体、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公共服务基本配套、活动形式灵活多样的村级社区服务中心。

四是推动共驻共建,实现社区资源共享。开展丰富多彩的共驻共建活动,引导驻区单位和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关心社区工作。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的氛围初步形成,发展社区志愿者组织,使其成为推动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尤其是在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社区建设面临新的形势要求

总体来看,我区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受城乡二元结构影响,城乡社区服务发展失衡的问题尤为突出,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初步建立,但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专项服务设施建设刚刚起步,基本公共服务不到位,农业生产服务体系亟待加强。“十二五”时期,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社区服务体系建设面临难得机遇和重大挑战。一是社区服务内容亟待丰富。随着我省城镇化和老龄化快速发展,社区服务群体日益增多。二是社区服务设施严重短缺。三是社区服务人才短缺。四是社区服务体制机制不顺畅。社区服务缺乏统一规划,各自为政、分散

投入的问题较为突出,资源整合不够,难以形成整体合力。社区服务工作经费不足,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配套资金缺口较大。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扶持政策力度不够,社会参与机制和制度环境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以服务居民群众为宗旨,以提高居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社区和谐为目标,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完善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组织体系建设、服务功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机制,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功能完善、充满活力、作用明显、群众满意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为建设和谐宝塔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正确方向。坚持党的领导、居民依法自治相统一,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2、坚持城乡统筹,整体推进建设。统筹城乡社区建设,合理配置资源,结合城乡一体化发展,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

社区服务制度,促进我区城乡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优势互补,整体提高的局面。

3、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群众。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以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为目的,以社区居民满意为标准,真正把加强社区建设工作变为服务百姓、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

4、坚持属地管理,共驻共建共享。社区内机关、团体、学校、部队、企事业单位必须服从、服务于社区管理,并以乡镇(街道办事处)、社区为主体,驻社区单位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充分挖掘、合理配置社区内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自然、社会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资源的共有、共享,营造共驻社区、共建社区的良好氛围。

5、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关系,充分发挥党委和政府在规划制定、政策引导、工作部署、设施建设、财力投入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尊重社区居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区工作,形成社区建设的合力。

6、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提高。立足社区实际,区分不同情况,创新工作载体,切实解决长期以来困扰和阻碍社区建设的突出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社区建设工作。

(三)发展目标

通过努力,力争到2015年,全区城市社区覆盖率达到100%;新型农村社区覆盖率达到80%;50%的社区达到省级和谐社区标准,基本建立社区服务信息化网络平台,基本建立起覆盖全体社区居民群众,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功能比较完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信息化程度较高的社区服务体系,真正把社区建设成为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的文明和谐社区。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探索和建立城乡社区居民自治长效机制,建设自治型社区

1、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按照“居民自治、治安良好、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要求,以“规范党建工作、强化核心作用、提升服务水平、构建和谐社区”为目标,以党建“五好”社区创建活动为抓手,以规范组织机构、健全规章制度、加强活动场所建设、丰富活动内容、提升服务效能为主要内容切实提升社区党建工作水平,为构建和谐社区提供组织保证。不断增强社区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

2、探索和建立城乡社区居民自治长效机制。着力研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的途径和方式,着力提高社区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不断扩大居委会直接选举的覆盖面,到“十二五”初期,直选率达到80%以上,到“十二五”末期,直选率达到90%以上。增强社区自治功能,建立政府行政功能

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同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网络,充分发挥好基层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

3、不断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社区工作者选拔渠道广泛,社区工作人员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优秀人才积极从事社区服务工作,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社区工作人员的报酬待遇以及业务培训工作得到保障。进驻社区的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和单位的管理进一步规范。

4、不断完善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在“十二五”初期完善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到2015年,力争使各社区内的志愿者登记人数达到本地区居民总数的15%。广泛招募志愿者,探索建立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指导社区开展好志愿者服务活动,通过组织志愿者开展各类活动,达到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目的。

(二)结合和谐乡村创建工作,全面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建设发展型农村社区。

全面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是“十二五”期间的一项重要工作,“十二五”期间,农村社区建设要重点抓好“三基础三支撑三体系”建设,即:搞好阵地、住房和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以集体经济、科技和信息为支撑点;建立城乡互助扶持体系、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和社区服务网络体系。在农村逐步建设为村民提供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的场所,即农村社区服务

中心(村级事务代理中心或者农村土地流转中心)。结合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综合文化站和文化室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家书屋等项目,建立健全农村社区文化设施;结合农村义务教育、村级卫生室、农村警务、社会福利事业建设等项目,建立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结合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乡村公路建设、农村能源建设、农村清洁工程、农村危房改造等项目,解决农民群众饮水、行路、能源、垃圾处理、房屋安全等方面的困难,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三)拓宽社区服务领域,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建设服务型社区

1、合理布局整合社区,达到管理有序、服务便捷。随着城市的不断拓展,稳步推进“村改居”和新社区的布点工作。对现有社区管辖区域进行调整。按照1000—3000户的标准,将现有22个社区划小为40个(与撤销5个城郊乡镇设立办事处、新增2个办事处及调整城区行政区划一并实施)。新设立9个住宅小区型社区居委会。

2、加强城乡社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通过调整存量资源、购买、置换、调剂、改扩建、无偿提供、资源共享等多种途径,加快社区基础设施和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步伐,争取在2012年前使全区未达标的社区办公用房全部达到规定的不低于300平方米标准,宝塔区社区服务中心(不低于500平方米)。新建小区及旧城连片改造

区,严格按照《 》的要求,待建社区办公用房,并配套建设公共服务设施。2012年,争取资金建设6个示范性户外活动广场,十二五末,每个社区力争建成不少于1000平方米的户外活动广场。统筹城乡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服务资源配置、服务队伍建设、服务产品供给,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社区公共服务制度,促进城乡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局面。

3、完善社区就业服务。围绕加快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新三化建设的要求,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鼓励下岗失业人员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实现就业再就业。利用社区平台的作用,建立就业指导员制度,通过发挥非公经济、民营经济、个体经济在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方面的优势,积极贯彻落实各项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对弱势群体、尤其是“4050”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体实施就业援助,建立起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长效机制。

4、健全社区社会保障服务。依托社区社会保障管理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社区社会保障服务功能,加大劳动保障监督和社会保障政策宣传力度,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依法加大对非法中介的治理整顿力度,积极探索和推进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工作。积极推进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到2015年争取建成23个片区社会保障服务站。制定灵

活有效的办法,扶持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兴办社区服务业,健全社区劳动保障服务体系,实现劳动与社会保障服务全覆盖。

5、推进社区救助服务。进一步完善救助政策,整合救助资源,规范救助行为,协调救助行动,在社区形成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养老、医疗、教育、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为辅助,社区互助为补充的与我区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立体化救助体系。着力发挥好城乡医疗救助体系作用,逐渐提高救助封顶线和救助比例,不断扩大救助面。力争到2015年,城乡医疗救助覆盖率达100%。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在区、街、社区建立和完善慈善救助体系,加快老年人、残疾人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服务网络建设,依托社会力量,建设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积极开展经常性的扶残助残活动。充分挖掘社区法律专业人才资源,建设一支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根据社区单位和群众需要,在法制宣传与依法治理、依法行政、人民调解、法律援助、法律服务等领域提供及时、便捷、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健全社区防灾减灾预案,普及防灾救灾知识,提高社区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6、加强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体制,健全区、街道、社区三级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将村卫生室逐步转型为社区卫

生服务站。形成配套政策落实、服务网络健全、人员素质较高、群众就医方便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小病进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良性运转双向转诊机制,社区卫生服务覆盖95%以上的居民、农村人口和流动人员,居民在社区可以获得高效便捷的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服务。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和组织大中型医院、预防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高、中级卫生技术人员,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建立和完善“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机制,不断增强社区计划生育管理服务能力和自治能力。

(四)强化社区公共管理职能,不断提高社区管理水平,建设管理型社区

1、加强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加强对居住在社区范围内的离退休职工、外来暂住人口等“社会人”及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危人群的管理。协助有关部门搞好对社区内的公共建筑物、公共道路、供电、供气、供排水设施、照明等市政设施,以及公共文体设施的管理。加强对老居民区、城中村、小巷和公共过道的环境卫生的维护,加强对公共绿地的管理和维护。进一步完善职责明确、责权统一、依法管理、民主参与的社区管理体制。

2、发挥好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教育服务管理作用。按照

“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原则,实行外来务工人员与本区户籍人口同教育、同服务、同管理,“十二五”期间争取对外来务工人员开展就业引导性培训,让一批外来务工人员通过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实现就业,为外来务工人员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充分发挥好外来务工人员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形成共处一地、共创繁荣、共保安宁、共树新风的良性教育服务管理机制。

3、积极培育和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区管理中的作用。坚持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并重的方针,围绕居民的需求,大力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优先发展服务类、重点扶持慈善类,规范引导活动类,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促进社区体制创新、提高社区自治水平、服务居民群众、承接政府职能的作用。到“十二五”末期,每社区力争建立至少3-5个具有服务本社区居民的、有特色的社区民间组织。

(五)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社区科普、文体活动普遍开展,建设文化型社区

1、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整合各类教育资源,不断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统筹各类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社区内中小学校、大专院校、文艺团体和市民文明学校的阵地作用,健全覆盖各类人群的多渠道、全方位的社区教育培训网络,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人的现代

化为核心的教育网络。加大市民素质提升教育与实践力度,使市民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在全社会形成,使广大市民转化成为与现代社会相对应、与建设圣地延安、生态延安、幸福延安相适应的文明人。充分发挥好社区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中的作用,积极开展“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文明楼院”、“文明社区”,“文明单位”等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文明社区达标率达80%以上。

2、不断完善城乡文化设施网络,初步形成以区文化馆、图书馆为龙头,以街道综合文化站为支撑,以社区文化活动室为基础的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积极争取城乡文化事业投入一体化,分期分批逐步完善文化馆、站、室的设施设备配置及业务活动经费的保障,农家书屋在2012年完成全区建点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大农村和社区电影放映经费的投入力度。加强文化骨干人才培训,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文体活动,充分利用社区文体活动设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科普等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调动民间业余文艺队伍的热情,充分利用节庆,广泛组织民间业务文艺队伍下基层,进行文艺演出和交流。在社区居委会建立全民健身工作机构或体育指导站,并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各社区都要建立晨(晚)锻炼点。

(六)以“环境优美”为目标,建设生态型社区

围绕建设“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要求,不断加强社区环境的综合治理,切实搞好社区的绿化、净化、美化,建设生态社区。新建小区型社区,要理顺社区居委会与小区业主委员会、物管公司之间的关系;“村改居”社区,要重点在环境整治上下功夫,要借“城中村”改造重建的契机,积极协助有关部门解决好社区居民最关心的社区道路、路灯、绿化,以及脏、乱、差等问题,大力在社区居民中普及环保知识,增强居民群众环保意识。积极配合开展“禁煤”、“禁白”、“降噪”等专项整治和河道整治工作。推进绿色社区、宁静社区、节约型社区创建活动,不断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七)加强社区综合治理,建设平安型社区

深入实施社区警务战略,确保人防、技防、物防措施落实率达到95%以上;全区城市报警监控系统正常运行率、维修管护率达到100%。重点加强出租房、暂住人口的管理力度,社区流动人口的出租房屋纳入信息化管理,流动人口登记率和房屋租赁登记备案率分别达到90%以上。进一步理顺社区治保会与属地派出所的工作关系,在治保会牵头组织发动,派出所配合指导下,不断发展壮大社区群防群治队伍,积极开展社区巡逻,看楼护院及邻里守望等工作,同时,建立完善群防群治队伍的经费保障及奖励机制,实现每个社区治保会每年都有专项治保经费。加快消防进社区的工作步伐,在

加大社区消防安全常识宣传力度的基础上,以消防大队及属地派出所为指导在社区广泛组织消防演练,增加消防设施,实现人人懂消防、人人会消防。

完善人民调解工作机制,以化解矛盾纠纷为主线,确保居民利益诉求渠道畅通,人民调解调处率达100%、成功率达96%以上,法制宣传覆盖面达85%,深入推进“法律进社区活动”,积极开展创建无毒社区、平安社区、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活动,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覆盖面达100%,达标率达95%以上,无毒社区的创建达标率达到90%以上。加强对非监禁刑罚执行对象的社区矫正、刑释解教和边缘青少年、在册戒吸人员的帮助、教育和转化工作。

(八)加快社区信息化建设,建设数字型社区 建立社区服务管理综合平台,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社区信息化建设,提升社区服务管理手段,以民政部“社区信息化平台”软件为载体,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原则,建立社区网页,实现区、街、居三级联网,并保证网络顺畅,实现全区社区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开通社区论坛,方便社区居民交流与沟通,促进居务公开、信息公开及邻里间的信息共享,为社区居民服务提供便利,及时更新社区信息化和办公自动化服务设施。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进一步完善政府统一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社区服务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通力合作、各司其职,形成社区建设的合力。依托社区提供公共服务的各部门,要加强对社区工作的业务指导和资金保障力度。各街道办事处要将社区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明确任务,精心组织。

(二)统一部署,分步实施

1、区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根据本《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每年制定全区社区建设工作计划,分解目标任务,安排部署工作,确保本《规划》的有序实施。

2、区级相关部门、各街道要按照本《规划》的总体要求,结合自身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发展计划。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新建社区、人口密集社区、困难群体聚集社区、基础设施薄弱社区和“村改居”社区,促进社区建设平衡发展。

(三)鼓励创新,实施奖惩

1、探索建立“社区联席会议”制度,社区根据自身实际,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联席会议,形成社区与驻区单位经常联系的机制,唤起驻区单位“共驻共建”的责任意识。

2、要完善奖惩激励和评选表彰机制,定期组织评比活动,表彰社区建设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继续开展评选社区“十佳贴心人”、“十佳关心支持社区建设的驻区单位”活动。

(四)广开渠道,增加投入

1、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政府支持为主,费随事转,有偿服务,社会投资”等多元化的社区建设资金筹措机制,鼓励、支持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开展社区服务。

2、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加大公共财政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力度,建立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推行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建立“权随责走,费随事转”运转机制,对属于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又需要社区配合完成的,要给社区组织安排相应的工作经费。

(五)严格考核,强化监督

1、一方面要将社区建设的考核纳入区委、区政府的综合考核工作之中。另一方面要建立社区评议街道和政府职能部门的考核监督机制。

2、综合运用行政、法律手段,建立健全社区建设监督机制。充分发挥人大、政协、新闻媒体和群众的监督作用。建立健全反映社区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维护管理、居民需求及满意程度等有关信息的采集及工作评估体系。形成较为完善的社区建设反馈机制。

(六)营造环境,搞好宣传

1、充分利用黑板报、媒体、宣传栏、网络等手段,广泛深入地宣传社区建设,大力宣传建设和谐社区中的好人好事,用先进典型引导实践活动。提高社区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让社区工作深入人心。

2、加强培育居民的参与意识,增强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关心和支持社区建设。

第四篇:党支部标准化建设规划

党支部标准化建设规划

一队 2007年1月

党支部标准化建设规划

根据公司党委的要求,我们一队党支部为了进一步加强完善党支部达到标准化。不断提高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充分的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根据集团公司党委的指示精神,结合我支部的实际情况,我支部特定如下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中央组织工作会议精神为方针,以集团公司党委和公司党委的各项指示为依据,深入持久学习政治理论,学习邓小平理论和江主席提出的三个代表及十六大精神,坚信自己的政治立场,加强党支部的自身建设,开展落实党支部的各项工作,使每个党员明确奋斗目标,个个争当先进,真正起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的整齐水平,是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落实,保证各项生产和各项任务的完成。

二、奋斗目标

1、争创先进党支部;

2、力争两名党员达到优秀党员标准;

3、全体党员都达到合格;

4、党员无违纪违法现象;

5、充分发挥支部斗争堡垒作用,执行党的路线,贯彻上级的指示精神,落实率达到100%;

6、党支部班子办事公道,作风民主、关心爱护群众、群众满意率达到100%;

7、党员责任区划分率达95%以上,合格率达到95%以上;

8、建全党风党纪监督员体系,执行程度达到100%,党员无违法、无违纪。

实施上述目标必须遵循目标,要积极的引导结合实际,坚定信心,明确奋斗目标、实现目标。

三、具体实施方法、步骤

1、党支部负责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信共产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保持政治上永远合格。

2、支部班子有明确职责,完成目标,团结统一,协调一致形成领导核心,有较强的战斗力。

3、支部要落实好“三会”“一课”制度。

4、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5、坚持民主生活制度。

6、党员责任区活动评比制度。

7、发展党员工作制度。

四、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

1、党性原则;

2、抓生产从思想入手,抓思想从生产出发的原则;

3、灌输与自我教育结合的原则;

4、教育与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原则。

五、党支部标准化建设考核细则

1、党支部必须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党支部应积极采取措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

3、加强对职工进行法制教育;

4、支部班子作风民主,办事公道,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

5、对职工进行形势任务教育,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

6、搞好宣传工作,对在工作中勇于吃苦,乐于奉献的同志要大力宣传其好人好事;

7、用典型事例,宣传遵纪守法和意义,做到全年无职工违纪。

一队党支部

第五篇: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规划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规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文件精神,切实落实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根据《阿勒泰市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规划》现结合我乡教育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依法实施义务教育,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全面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办好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工作原则

1.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的原则。结合我乡农牧业村分散的实际,坚持“就近入学、相对集中的”,配合市教育局科学编制全乡校点布局规划,稳步推进布局调整,提升集中办学,保留必要的教学点,方便农牧民子女就近入学。

2.稳步推进,适度超前的原则。配合市教育局着力解决校舍短缺、设施功能不配套问题,以及学生饮用水问题,加快学校“四化”建设步伐,并适度超前,按照学校标准化建 1 设的要求,为师生营造安全可靠、功能完善、环境优美、有利于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校园环境。

3.分工负责的原则。政府是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主体,建立政府直接领导、学校主抓、有关部门配合的责任明确、任务落实、工作协调的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机制。

三、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总体目标

根据《阿勒泰市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规划》2013年配合市教育局完成我校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前期准备工作;2014年配合是教育局完成器材的配备,完善器材的登记、保管和使用。基本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建设工作的建档;2015年全面完成标准化建设任务,实现校园布局合理、校园内功能完善,教育教学技术装备、图书达标,生活服务设施满足师生需求,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推进,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二)主要工作任务

1.学校建设标准化。科学合理规划全乡校点布局,通过实施国家和自治区一系列项目工程,以及帮扶单位的帮扶,实现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重点完成教师周转房,学生食堂,多功能室的建设,达到学校建设标准化。

2.教育装备标准化。依据《办学基本标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得原则,对配发的教育资源做好接管登记工作,提高学校装备水平,达到自治区《办学基本标准》。

教学实验仪器配备。依据《办学基本标准》,充实教学仪器,满足学校实际需求。对阿克恰普把教学点配备远程设备资源,为传输优质教育资源提供条件保障。

图书资料的配备。加强图书室管理,按照《中小学图书规程》对现有的图书进行全面清点,及时补充图书资料,生均图书达到生均不少于20本,复本率不超过12本,每年新增图书比例不少于藏书标准的5%.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快计算机教室教建设、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和校园网建设,满足师生学习、发展需要。配齐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教室及设备,每个班级配备大屏幕电视机和DVD播放机(或计算机)及远程直播课堂接收设备和接收软件。生机不低于25:1。大力开展数字教学资源库建立,方便师生使用,规范管理,合理使用。

3.教师队伍专业化。逐步改善教师队伍结构,以教育现代胡为目标,以适应素质教育为基本要求,从强化教师培养、校本培训入手,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重点,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到2015年小学教师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者达到90%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师基本满足需求。4.学校管理规范化。进一步完善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落实学校自主管理职责和校长是“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充分发挥党支部、工会、教代会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强教学管理;强化安全、财务管理相关制度,规范办学行为,构造和谐文明的校园。

5.教育质量优质化。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树立以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不断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教学质量合格率达到95%以上;双语教学质量合格率达到80%;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合格率不低于99%。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到95%以上,落实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体育、艺术“2+1”项目全面开展。

四、实施步骤

根据《阿勒泰市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规划》2014年我校基本完成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2015年10月全面完成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各功能室投入使用。做好迎检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实施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配合是教育局通过积极落实国家和自治区项目等措施,加大教育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抓好“五室一场五有”建设,即:配备标准的教室,实验室、功能室、卫生室、阅览室和 运动场,有符合标准的饮用水、有符合安全标准的厕所、有可供教师工作休息的周转宿舍、有符合安全学生宿舍、有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堂。

(二)推进教学仪器设备标准化。通过自治区中小学教学仪器配备项目工程,配齐仪器设备,确保教学仪器、设备达到《自治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

(三)加强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广大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大力开展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学习的能力。校园监控设备做到重点部位全部覆盖,并与公安、消防等部门监控系统联网。

(四)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大力开展教师岗位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双语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育法律法规。确立终身教育思想,提高实施素质教育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增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改革的能力,促进教师职业道德显著提高。组织实施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四是建立乡内、校级间教师、校长交流制度,促进教学水平均衡发展。实施乡中心小学对口支援村级教学点学校制度。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学校标注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

(二)明确工作职责。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是一项任务繁重的系统工程,需要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

(三)加强检查。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制度,对工作不力,严重影响标注化规划实施的,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

切尔克齐乡中心小学

2013年9月

下载甘井子区社区标准化建设规划[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甘井子区社区标准化建设规划[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规划

    三合荣茂侨心小学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规划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升义务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结合《白银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复核验收标准》的精神,切实做好我......

    第二中学标准化建设规划初稿

    ***县第二中学标准化建设规划 一、学校基本情况 第二中学位于南疆绿洲之上的***县城中心文化路2院,是***县唯一一所以汉语授课的完全中学,学校始建于1971年,经过40多年的建设,......

    学校标准化建设规划(最终版)

    学校标准化建设规划 为了切实做好我县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促进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此规划:......

    学校标准化建设规划申请报告[定稿]

    关于学校标准化建设规划的申请报告尊敬的各级领导:本校地处316国道旁,总面积约67亩左右,其中建筑面积约占总面积的35~40%,绿化面积约占30~35%左右。现有教学楼一栋、学生宿舍两栋......

    社区建设十一五规划

    文章标题:社区建设十一五规划社区建设“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期间是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为进一步提升我县社区品位,切实推进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根据《中共中央......

    社区建设三年规划

    和谐社区建设三年规划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全会精神,建设和谐社区,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区全面协调发展。根据国家民政部《关于开展"建设和谐社区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的通知》......

    农村社区建设规划

    2013年大田坎村农村社区建设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区委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总体目标,以全心全意为......

    农村社区建设规划

    高峰镇王家院村农村社区建设规划 为加快王家院村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稳步推进“农村社 一、农村社区设置原则 区建设”的各项工作,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如下社区建设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