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指导标准

时间:2019-05-14 15:47: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指导标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指导标准》。

第一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指导标准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指导标准

一、基本功能

(一)开展社区卫生状况调查,进行社区诊断,向社区管理部门提出改进社区公共卫生的建议及规划,对社区爱国卫生工作予以技术指导。

(二)有针对性地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地方病与寄生虫病的健康指导、行为干预和筛查,以及高危人群监测和规范管理工作。

(三)负责辖区内免疫接种和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

(四)运用适宜的中西医药及技术,开展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

(五)提供急救服务。

(六)提供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家庭卫生保健服务。

(七)提供会诊、转诊服务。

(八)提供临终关怀服务。

(九)提供精神卫生服务和心理卫生咨询服务。

(十)提供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的保健服务。

(十一)提供康复服务。

(十二)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

(十三)开展计划生育咨询、宣传并提供适宜技术服务。(十

四)提供个人与家庭连续性的健康管理服务。

(十五)负责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统计、分析与上报。(十六)在社区建设中,协助社区管理部门不断拓展社区服务,繁荣社区文化,美化社区环境,共同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区氛围。(十

七)根据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和社区居民需求,提供其它适宜的基层卫生服务。

二、基本设施

(一)业务用房使用面积不应少于400平方米,布局合理,符合国家卫生学标准及体现无障碍设计要求。

(二)根据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居民需求、社区资源等可设置适宜种类与数量的床位。

(三)具备开展社区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和医疗、康复等工作的基本设备以及必要的通讯、信息、交通设备,具体内容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四)常用药品和急救药品的配备按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三、科室设置 设有开展全科诊疗、护理、康复、健康教育、免疫接种、妇幼保健和信息资料管理等工作的专门场所。

四、人员配备

(一)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须具备法定执业资格。

(二)根据功能、任务及服务人口需求,配备适宜类别、层次和数量的卫生技术人员。辖区人口每万人至少配备2名全科医师。在全科医师资格认可制度尚未普遍实施的情况下,暂由经过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合格、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临床执业医师承担。医护人员在上岗前须接受全科医学及社区护理等知识培训。

(三)待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编制标准后,按有关规定执行。

五、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其中包括:

(一)各类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

(二)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

(三)各类人员培训、管理、考核与奖惩制度。

(四)社区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和医疗、康复等各项技术服务工作规范。

(五)家庭卫生保健服务技术操作常规。

(六)服务差错及事故防范制度。

(七)会诊及双向转诊制度。

(八)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

(九)财务、药品、设备管理制度。

(十)档案、信息资料管理制度。

(十一)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管理与考核评价制度。

(十二)社会民主监督制度。

(十三)其它有关制度。

第二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基本标准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基本标准

发布时间:2016-01-20 11:54:15点击:17443

一、设置原则

(一)以区域卫生规划为指导,以社区构成为依据,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

(二)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避免重复建设,优化卫生资源配置。

(三)非营利性质,原则上以公立为主,鼓励其他经济成份力量举办社区卫生机构。

二、基本功能

(一)开展社区卫生状况调查,进行社区诊断,了解社区居民健康状况,制定和实施社区卫生工作计划。对社区爱国卫生工作予以技术指导。

(二)健康教育

1、针对社区主要健康问题,明确社区健康教育的重点和对象,主要内容及适宜方式;

2、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指导社区居民纠正不利于身心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3、配合开展免疫接种,预防性病、艾滋病,开展无偿献血、生殖健康、禁毒及控烟等宣传、教育。

(三)传染病、职业病、地方病、寄生虫病防治

1、开展传染病、职业病、地方病及寄生虫病的社区防治;

2、执行法定传染病登记与报告制度,并协助开展漏报调查;

3、配合有关部门对传染源予以隔离以及对疫源地进行消毒;

4、指导恢复期病人定期复查并随访;

5、开展计划免疫及免疫接种工作。

(四)社区医疗

1、开展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医疗服务;

2、提供会诊、转诊服务;

3、急危重症的现场紧急救护及转诊;

4、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家庭医疗服务。

(五)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

1、开展健康指导、行为干预;

2、开展重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监测;

3、对重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实施规范化管理;

4、对恢复期病人进行随访。

(六)妇女保健

1、开展围产期保健、产前保健、产后保健、更年期保健的检查、指导、咨询工作;

2、配合上级医疗保健机构开展妇科疾病的筛查。

(七)儿童保健

1、新生儿期保健、新生儿访视及护理指导、母乳喂养咨询及指导;

2、开展婴幼儿期保健;学龄前期保健工作,包括早期教育、营养指导、生长发育评价及监测和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的指导;

3、开展学龄期保健及儿童期常见病、多发病及意外伤害的预防指导。

(八)精神卫生

1、开展精神卫生咨询、宣传与教育;

2、及时发现精神疾患,根据需要早期干预;

3、配合开展康复期精神疾患的监护和社区康复。

(九)老年保健

1、了解社区老人的基本情况;

2、指导老人进行疾病预防和自我保健;

3、指导意外伤害的预防、自救和他救。

(十)开展康复治疗及咨询;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及相关咨询。

(十一)提供个人与家庭连续性的健康管理服务。

(十二)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统计、分析和上报。

(一)业务用房使用面积不能少于400平方米,布局合理,符合国家卫生学标准及体现无障碍设计要求。

(二)根据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居民需求、社区资源等配置一定数量的设备。

(三)设备

1、基本设备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的相应标准执行;

至少拥有以下设备:接种器材、妇女健康检查器械、儿童体格测量用具、健康教育基本设备、康复器械、抢救床、氧气瓶、氧气袋、洗胃器、电动吸引器、呼吸球囊、气管插管、针灸器具、B超、心电图机、X光机、化验三大常规必备器材、药品柜、无菌柜、高压灭菌设备、紫外线灯、床单元设备、出诊设备、资料柜、电冰箱、电脑及打印机设备。

2、开展的诊疗科目所必需的其它设备;

3、具备医患联络、医疗双向转诊必要的通讯、交通设备;

4、具备与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相适应的信息管理等设备。

(四)常用中、西药品和急救药品的管理及配备,按照新《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执行。二十类急救药品包括:中枢神经兴奋药;抗休克药;强心剂、抗心律失常药;血管扩张药;脱水、利尿药;降血压药;止血药;平喘药;镇痛药;抗过敏药;激素类药;解痉药;解毒药;水电解质平衡药;抗菌素;止吐药;局麻药及各种液体。

四、科室设置

(一)预防保健科:计划免疫室、妇女保健室、儿童保健室、健康教育[到、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咨询室。

(二)全科医疗科:全科诊室、急诊室、治疗室、处置室、康复室等。

(三)药房、化验室、X光室、信息资料室等。

(四)其它科室可根据需要适当设置。

五、人员配置

(一)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须具备法定执业资格。

(二)根据功能、任务、服务人口需要,配置适宜数量的卫生技术人员,每万人口至少配备2名全科医师,且相对固定于服务的人群。

全科医师与护士之比为1:1.5——2,并按实际服务项目配备相应的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药剂、检验、放射及信息管理等专职人员。所有医护人员在上岗前,必须接受全科医学及社区护理知识培训,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并逐步向全科医师过渡。

六、管理制度

(一)各类职业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

(二)各类人员岗位职责。

(三)各类人员培训、管理、考核与奖惩制度。

(四)社区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医疗和康复等各项技术服务工作规范。

(五)家庭医疗卫生保健服务规范。

(六)会诊与双向转诊制度。

(七)服务差错及事故防范制度。

(八)医疗保险服务工作制度。

(九)消毒隔离制度。

(十)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

(十一)财务、药品、设备管理制度。

(十二)信息、档案资料管理制度。

(十三)社区民主监督与评价制度。

(十四)其它有关工作制度。

第三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标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标准

1、临床科室

全科诊室、中医诊室、康复治疗室、抢救室、预检分诊室(台)。

2、预防保健科室

预防接种室、儿童保健室、妇女保健与计划生育指导室、健康教育室。

3、医技及其他科室

检验室、B超室、心电图室、药房、治疗室、处置室、观察室、健康信息管理室、消毒间。

4、人员

(1)至少有6名执业范围为全科医学专业的临床类别、中医类别,9名注册护士。

(2)至少有1名副高级以上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至少有1名中级以上任职资格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至少有1名公共卫生执业医师。

5、房屋

(1)建筑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布局合理,充分体现保护患者隐私、无障碍设计要求。

(2)设病床的,每设一床位至少增加30平方米建筑面积。

第四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标准指导意见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标准指导意见

一、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的管理,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标准,满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功能需要,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发挥最大投资效益,特制定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项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第二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主体,其主要功能是为社区居民提供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一般常见病及多发病的初级诊疗服务、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服务。

第三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和深化改革,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第四条 指导意见所称建设项目,是指经项目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计划单列市,黑龙江农垦总局)发展改革委、卫生厅局列入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支持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

第五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除执行本指导意见外,还应符合国家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二、建 设 原 则

第六条 应符合所在地区城市总体规划和区域卫生规划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避免重复建设。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改建、扩建,应尽量利用原有基础设施。

第七条严格执行建设标准和有关建筑技术规范,从本地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处理好现状与发展、需要与可能的关系,努力做到布局合理、流程科学、规模适度、功能完善、装备适宜、经济合理。

第八条设计、监理、施工等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承担。要从规划设计、建筑材料、工程施工等各个环节和方面严把质量关,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

第九条应贯彻安全、环保的原则,充分考虑节地、节能、节水、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需要。

第十条应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避免交叉感染,保障安全。

三、建 设 标 准

第十一条 建设规模依据填平补齐的原则,合理确定。

第十二条 建设项目构成包括房屋建筑、场地和附属设施。房屋建筑包括临床科室用房、预防保健科室用房、医技科室用房和管理保障用房等。临床科室用房主要包括全科诊室、中医诊室、康复治疗室、抢救室、预检分诊室、治疗室、处置室、观察室等;预防保健科室用房主要包括预防接种室、儿童保健室、妇女保健与计划生育指导室、健康教育室等;医技科室用房主要包括检验室、B 超室、心电图室、药房、消毒间;管理保障用房主要包括健康信息管理室、办公用房等。场地包括道路、绿地和停车场等。附属设施包括供电、污水处理、垃圾收集等。

第十三条 应设置观察床,原则上不设住院治疗功能的病床,可设一定数量以护理康复为主要功能的病床。由医院转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转变功能,压缩住院治疗功能床位,逐步取消手术、产科等专科医疗功能。

第十四条 设置护理康复床位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床位规模应根据当地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考虑服务人口数量、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服务半径、交通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每千服务人口(指户籍人口)设置0.3—0.6 张床位,且原则上不超过50张。相邻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床位可以合并设置。

第十五条 不设置护理康复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服务人口(指户籍人口)确定建设规模。按人口规模可分为三档,具体为1400㎡/3-5万人、1700㎡/5-7万人、2000㎡/7-10万人。设置护理康复床的,在上述标准基础上按每床不超过25㎡增加建筑面积。

第十六条 配置X线机的,按每台不超过60 ㎡增加建筑面积。

第十七条 设置季节性传染病门诊的,相应增加建筑面积。

第十八条 各类用房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见下表。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类用房占总建筑面积比例表

用房类别比例

临床科室用房53%

医技科室用房13%

预防保健科室用房28%

管理保障6%

第十九条 新建独立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用地容积率宜为1—1.5。

第二十条 绿化用地应符合当地有关规定。

四、设备配置标准

第二十一条 设备基本配置标准参考《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标准的通知》(卫医发〔2006〕240号)。除基本配置之外,可根据业务开展情况,相应增加康复理疗、儿童保健、妇女保健等设备。

五、建 筑 要 求

第二十二条 建设选址应方便群众、交通便利、环境安静,地形比较规整,工程、水文地质条件较好,避开污染源和易燃易爆物的生产、贮存场所。应充分考虑医疗及预防保健工作的特殊性质,按照公共卫生有关要求协调好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第二十三条 应根据功能、流程、管理、卫生等方面要求,对建筑平面、交通、管线、绿化和环境等进行综合设计。

第二十四条平面布局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科学合理、节约用地。

(二)功能分区合理,洁污流线清楚,避免交叉感染。

(三)建筑布局紧凑,交通便捷,管理方便,减少能耗。

(四)根据不同地区的气象条件,合理确定建筑物朝向,充分利用自然通风与采光。

第二十五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宜为相对独立的建筑,如设在其它建筑内,宜选择相对独立区域的底层或带有底层的连续楼层。

第二十六条 新建独立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宜为单层、多层建筑,建筑造型宜规整。

第二十七条 严格按照《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进行设计,确保建筑安全。

第二十八条 房屋建筑耐久年限不应低于二级。建筑安全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第二十九条 建筑耐火等级应不低于二级,消防设施的配置应遵守国家有关建筑防火设计规范的规定。

第三十条 临床科室用房、预防保健科室用房应分别独立成区,分设出入口。计划免疫和儿童保健用房宜设置在首层。

第三十一条 设置季节性传染病门诊的应设置独立出入口。污物运送出口宜单独设置。

第三十二条 设计、施工和选材等要严格贯彻国家建筑节能、环保的有关标准和要求。

第三十三条 建筑内外装修和院区环境,应符合简朴、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有利于患者生理、心理健康,体现卫生行业特点和当地人文特点。宜选用经济、耐久、功能性好并符合卫生学要求的材料,严禁奢华装修。

第三十四条 应根据《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要求设置无障碍设施。应考虑满足对患者救治特殊需要设置无性别卫生间。

第三十五条 医疗用房层数为二层时宜设电梯,三层及三层以上时应设电梯。

第三十六条 主要建筑的围护结构及屋面,应符合建筑节能和防渗漏要求。外窗应选用气密性和防水性能良好的产品。

第三十七条 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用房应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室内净面积不宜低于下列规定。

(一)全科诊室10㎡、中医诊室10㎡、康复治疗室40㎡、抢救室13㎡。

(二)预防接种室65㎡、儿童保健室10㎡、妇女与计划生育指导室18㎡、健康教育室40㎡。

(三)检验室28㎡、B 超和心电图室12㎡、西药房16㎡、中药房16㎡、治疗室8㎡、处置室8㎡、健康信息管理室16㎡、消毒间20㎡。

第三十八条 宜设集中候诊区。利用走廊单侧候诊,走廊净宽应不小于2.40m;两侧候诊,净宽应不小于2.70m;不设候诊的走廊净宽应不小于2.10m。

第三十九条 一般医疗用房室内净高宜为2.7-3.3m。医技科室用房应根据需要确定。

第四十条 临床科室、预防保健科室和医技科室用房的装修,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墙面、顶棚应易于清扫、不起尘、易维修。踢脚板、墙裙应与墙面平。有推车(床)通过的门和墙面应采取防撞措施。

(二)地面应采用防滑、宜清洗的材料。检验用房地面还应耐腐蚀;有防尘、防静电要求的医疗设备,用房地面应选择相应功能材料。

(三)化验台、操作台等台面应采用耐腐蚀、易冲洗、耐燃烧面层。相关洗涤池和排水管应采用耐腐蚀材料。

(四)药房应有防虫、蝇、鸟、鼠等动物侵入的设施和防潮设施。

(五)消毒间、卫生间、污物(洗)间等有蒸汽溢出和结露的房间,应采用牢固、耐用、易清洁的材料装修到顶,并应采取有效措施,使蒸汽排放顺利、楼地面排水通畅不出现渗漏。

(六)卫生洁具、洗涤池,应采用耐腐蚀、易清洁的建筑配件。卫生间的洗手池和便器应采用非手动开关。

第四十一条 应配置完善、清晰、醒目的标识系统。

第四十二条 供电宜采用双路电源供电。电源装配容量应满足现有设备及近期的增容需求。不小于500mA的放射医疗设备的电源,宜由配电室直接供电。

第四十三条 放射、功能检查、检验、消毒等用房以及未设外窗的房间应设置通风设施,有条件的宜设置空调。

第四十四条 有条件的可根据使用特点和需求设置信息化、智能化系统。

第四十五条 主要建筑的排水管道应采取防堵塞、防渗漏、防腐蚀措施。应设置管道井,主要管道沟宜便于维修和通风,应采取防水措施。

第四十六条 给水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

第四十七条 污水排放系统应满足《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有关规定。

第四十八条 污物处理系统应满足《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废物和生活垃圾的分类、归集、存放与处置应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第五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设置审批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设置审批

审批依据:卫生部、计委、教育部等10部委《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若干意见》第五条第三款规定: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开展社区卫生服务,都必须经当地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审批对象:申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医疗卫生单位。

审批程序: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设置审批程序

(1)申请单位填写《重庆市社区卫生服务申请表》,书面向所在区县(自治县、市)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2)由区县(自治县、市)卫生行政部门初审合格后报市卫生行政部门;

(3)市卫生行政部门根据《重庆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执业管理办法》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标准》,组织专家组成员进行督导评审;

(4)评审合格的由市卫生局医政处颁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进行变更登记,增加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名称,并在重庆日报上给予公告。不合格的由市卫生行政部门将评审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区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并由其通知申请单位。

2、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设置审批程序

由区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审批,报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市卫生行政部门有权纠正或者撤销区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作出的不符合《重庆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执业管理办法》规定的审批决定。

所需相关资料:

1、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申请书;

2、《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

3、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专业技术人员的卫技职称证书,其中医师或护师还必须同时递

交《医师执业证书》或《护士执业证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责人的身份证、专业学历证明、中级以上卫技职称证明及各科室负责人(或专业人员)名录和相关专业资格证书,执业证书;

4、从业人员的《重庆市全科医学岗位培训合格证书》;

5、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筑设计平面图及用房产权证明或者使用证明;

6、审批机关规定的其他材料。

审批时限:30日内

收费依据及标准:无

承办处室:基妇处

地 址:重庆市江北区建新东路9号百业兴大厦22楼2211室 联系电话:67706597 邮编:400020

下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指导标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指导标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行性报告

    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行性报告 一、申请单位名称、基本情况以及申请人姓名、年龄、专业履历、身份证号码: (一)申请单位名称:圣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二)基本情况:圣井社区卫生服......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岗位设置方案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岗位设置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好国家家关于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计划,切实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根据《阜阳市事业单位岗......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标准

    附件1: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 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社区基本医疗服务。 二、床位 根据服务范围和人口合理配置。......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岗位设置与岗位说明书

    xx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绩效考核(岗位职责部分) 总 述 一、管理岗位: 1、中心主任(中心主任、业务副主任、保障支持副主任) 2、绩效管理岗位(绩效管理部主任、绩效考核管理) 3、健......

    在全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

    在全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 和编制核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省卫生厅副厅长 黄顺玲 (2008年10月10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省编办、省财政厅、省民......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情况调查1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情况调查07卫管陈鑫钊1314507029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是社区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现有的医院卫生服务不同,社区卫生服务是在社区范围内的综合医疗卫生服务......

    四川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实施意见

    四川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实施意见 川编办〔2007〕4号 各市(州)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卫生局、财政局、民政局: 为建立和完善我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确保我......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 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社区基本医疗服务。二、床位 至少设日间观察床1张。不设病床。三、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