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选择题马克思必过
1.黑格尔、费尔巴哈是(A)A.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C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D.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2.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B)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C.科学的世界观 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3.承认世界的统一性的哲学都属于(A)A.一元论 B.二元论C.唯物论 D.唯心论 4.下列观点中表述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是(C)A.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观点 B.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的观点C.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D.本质决定现象的观点 5.下列各项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思想的是(D)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6.揭示事物发展动力和源泉的规律是(A)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C.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7.“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啥也能办到。”这是一种(C)A.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 B.机械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C.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的表现 D.客观唯心主义思想的表现 8.下列观点中,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区别于其他一切认识论的最基本观点的是(A)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C.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认识是辩证发展的过程 9.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科研成果层出不穷。从根本上说,这是由(B)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 B.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C.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 D.环境和资源的状况决定的 10.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因而不顾实际情况,死搬书本上的教条。这在认识论上犯了(D)A.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B.类似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C.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D.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11.“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从认识论上看,就是(C)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的过程B.认识——实践——认识的过程C.实践——认识——实践的过程 D.理性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过程12.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自然科学属于(C)A.实体性因素 B.运筹性因素C.渗透性因素 D.准备性因素 13.马克思把人类社会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它的第一阶段)。五种社会形态划分的依据是(D)A.人的发展状况 B.地理环境的状况C.生产力的水平D.生产关系的性质 1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C)A.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B.先进与落后、创新与守旧之间的矛盾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的矛盾 15.社会改革的实质是(D)A.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改变 B.社会政治制度的根本改变C.人的思想观念的改变与更新 D.社会体制的改善与革新 16.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D)A.社会分工的出现和发展B.商品交换场所的建立C.劳动力成为商品D.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17.“物以稀为贵”,这种现象在商品经济关系中主要是指(C)A.商品稀少价值就大 B.使用价值决定价值C.供求关系对价格有重要影响 D.消费者的心理决定价值 18.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货币的所有者在流通中购买到(B)A.劳动工具 B.劳动力C.劳动场所 D.劳动对象 19.资本主义国家主要的政体形式是(A)A.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B.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和专制独裁制C.两党制和多党制D.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 20.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是指(D)A.预付不变资本的平均周转 B.预付可变资本的平均周转C.全部固定资本的平均周转 D.预付资本各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 21.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D)A.社会总产品的构成问题 B.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问题C.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比例关系问题 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22.同股票价格成反比的是(A)A.银行利息率 B.股息C.股票票面额 D.股票控制额 23.资本主义商业资本执行的是产业资本的(B)A.货币资本职能 B.商品资本职能C.生产资本职能 D.流通资本职能 24.自由竞争和生产集中的关系是(A)A.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 B.生产集中引起自由竞争C.自由竞争阻碍生产集中 D.生产集中消除自由竞争 25.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C)A.工业资本 B.银行资本C.金融资本 D.商业资本 2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管理和调控经济的主要机制是(D)A.自由市场经济调节 B.制定经济政策与法令C.国民经济计划化 D.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27.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更高级的生产方式创造的物质条件是(C)A.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 B.产业工人队伍的壮大 C.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D.高新科技成果的创造 28.社会主义革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理论立足于(B)A.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的科学预言 B.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C.巴黎公社的原则 D.生产力决定论 29.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D)A.集体领导制 B.个人负责制C.群众监督制 D.民主集中制 30.实现共产主义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是(A)A.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B.人与人关系的高度和谐C.人的思想觉悟的极大提高 D.自然生态环境的极大改善 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包括(BCD)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32.下列各项属于实践基本形式的有(ABD)A.农民收割水稻 B.法官审理案件C.演员演唱歌曲 D.科学家做化学实验 33.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有(BCD)A.感觉 B.概念C.判断 D.推理 34.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除生产方式外还有(AC)A.人口因素 B.民族构成C.地理环境 D.国家政权 35.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根源于(AC)A.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追求 B.市场供求关系的内在要求C.竞争的压力 D.垄断的需要 36.决定平均利润率高低的因素有(CD)A.各部门资本总量的多少B.各部门劳动生产率的高低C.各部门的利润率的水平D.各部门的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 37.下列各项正确表述级差地租含义的有(ABC)A.级差地租是与土地的不同等级相联系的地租B.级差地租是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C.级差地租是租种优等地和中等地应缴纳的地租D.级差地租是租种任何土地都需要缴纳的地租 38.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手段包括(ABCD)A.经济手段 B.法律手段C.必要的行政手段 D.计划手段 39.下列各项属于实现社会主义自我发展与完善的成功经验的有(ABC)A.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B.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式与步骤C.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D.完全按照发达国家模式发展 40.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是需要一定社会条件的,它(ABCD)A.只有在社会集体中才能实现B.要以社会物质文明的全面发展为支撑C.要以社会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为支撑 D.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
第二篇:自考运筹必过-选择题
201104-201404选择,#表示考试次数(考一次的未标出)
第一章 导论
1根据决策人员的主观经验或知识而制定的决策,称之为B.定性决策
2##借助于某些正规的计量方法而做出的决策,称为A.定量决策
3必须运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才能制定的决策,称为C.混合性决策
第二章 预测
1##对单个经济实体(企业)的各项经济指标及其所涉及到的国内外市场经济形势的预测方法属于A.微观经济预测(7页宏观经济预测)
2对科学发展趋势的预测属于C.科技预测
3人口增长预测属于D.社会预测(7页宏观经济预测、微观经济预测、科技预测、社会预测举例)
4##利用直观材料,依靠个人经验的主观判断和分析能力,对未来的发展进行的预测属于C.定性预测
5根据历史数据和资料,应用数理统计方法来预测事物的未来,或者利用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来预测事物的未来,属于D.定量预测
6一般而论,3~5年以上的经济预测为A.长期预测(7页经济预测和科技预测的长、中、短期时间)
7一般而论,1-3年内的经济预测为B.中期预测
8在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管理者进行决策时,需要掌握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的各方面的变化和预测资料。希望在“专家群”中取得比较一致的意见而采取的定性预测方法属于D.特尔斐法
9希望在“专家群”中通过匿名方式取得比较一致的意见而采取的定性预测方法属于D.特尔斐法
10特尔斐法的预测过程因为要经过几轮信息反馈,进行预测的时间比较长,因而适用于A.长期或中期预测
11##在接受咨询的专家之间组成一个小组,面对面地进行讨论与磋商,最后对需要预测的课题得出比较一致的意见,这种定性预测方法是C.专家小组法
12专家小组法适用于C.短期预测
13依据事物发展的内部因素变化的因果关系来预测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这种定量预测方法属于B.回归模型预测法
第三章 决策
1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是D.决策者所面对的是,存在一个以上的自然状态,而决策者不了解其它状态,甚至不完全了解如何把概率(可能性)分配给自然状态
2所谓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是指决策者D.所面对的是,存在一个以上的自然状态,而决策者不了解这些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
3##风险条件下的决策是A.存在一个以上的自然状态,但决策者具有提供将概率值分配到每个可能状态的信息
4符合下列条件的决策:(1)有一个明确的决策目标;(2)可拟定出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
(3)存在一种以上的自然状态;(4)可以预测或估计出不同的可行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收益值或损失值。这种决策类型属于C.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
5符合下列条件的决策:(1)有一个明确的决策目标;(2)存在多个(两个以上)可行方案;
(3)存在多个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状态,并且每个自然状态可以估算出它的概率值;(4)不同可行方案在不同状态下的收益值或损失值可以定量计算出来。这种决策类型属于B.风险条件下决策
6下述各方法中,可用于不确定条件下决策标准的是D.最小最大遗憾值(32-41页最大最大决策标准、最大最小决策标准、现实主义决策标准,最大期望收益值标准、最小期望损失值标准,各用于什么决策标准?)
第四章 库存管理
1##根据库存管理理论,只占全部存货台套数的10%,而就其需用价值而言,占全部存货需用价值的70%,这类存货台套称为A.A类存货台套
2根据库存管理理论,对于具有特殊的作用,需要特殊的保存方法的存货单元,不论价值大小,亦应视为D.A类存货单元
3##根据库存管理理论,约占全部存货单元数的30%,但它们的需用价值却只占该企业全部存货需用价值的20%,这类存货单元称为B.B类存货单元
4根据库存管理理论,约占全部存货单元数的60%,但它们的需用价值却只占该企业全部存货需用价值的10%,这类存货单元称为C.C类存货单元
5EOQ模型用于解决管理中的A.订货与库存问题
6在库存管理中,“再订货时某项存货的存量水平”称为A.再订货点
7##在库存管理中,“订货提前期内的需求量”亦可称为C.前置时间内的需求量
8##在库存管理中,为了预防可能出现的缺货现象而保持的额外库存量,称为B.安全库存量
第五章 线性规划
1线性规划的基本特点是模型的数学表达式是D.线性函数
2线性规划模型结构中,实际系统或决策问题中有待确定的未知因素,称之为A.变量 3线性规划的模型结构中,决策者对于实现目标的限制因素称为C.约束条件
4在线性规划中,凡满足约束条件的解均称之为A.可行解
5##在线性规划的图解法中,全部可行解所分布的区域称之为B.可行解区
6##图解法中,从可行解区域内找出满足目标函数的解称之为C.最优解
7在可行解区中,通过各极点作与目标函数直线斜率相同的平行直线,这些平行直线称之为
D.等值线
8单纯形法作为一种简单解法,常用于求解线性规划的A.多变量模型
9通过一种数学的迭代过程,逐步求得线性规划多变量模型最优解的方法,称之为D.单纯形法
10###线性规划单纯形法求解时,若约束条件是小于或等于(≤)不等式,则应当在每个不等式中引入一个C.松弛变量
11线性规划单纯形法求解时,若约束条件是等于或大于某确定数值,则应当在每个不等式中引入一个D.剩余变量
12在线性规划中,设约束方程的个数为m,变量个数为n,m<n时,我们可以把变量分为基变量和非基变量两部分。基变量的个数为A.m个(77页非基变量个数=n-m)
13单纯形法求解线性规划问题时,若要求得基础解,应当令B.非基变量全为0
14##若某个线性规划问题有最优解,则这个最优解必定是某个基变量组的A.可行基解
第六章 运输问题
1如果实际运输问题的产销不平衡,为了转化为平衡的运输问题,我们可以虚设一个D.产地或销地
2对于供求平衡的运输问题,表上作业法是在平衡表的基础上首先求出一个C.初始调运方案 3##对于供求不平衡的运输问题,若需求量大于供应量,为了转化为供求平衡的运输问题,我们往往虚设一个A.供应点(112页需要量小于供应量虚设一个需求点)
第七章 网络计划技术
1##综合运用计划评核术和关键路线法的一种比较先进的计划管理方法,称为A.网络计划
技术
2##对计划项目进行核算、评价,然后选定最优计划方案的技术,称为B.计划评核术
3在计划项目的各项错综复杂的工作中,抓住其中的关键活动进行计划安排的方法,称之为
C.关键路线法
4在网络计划技术中,以箭线代表活动(作业),以结点代表活动的开始和完成,这种图称之为A.箭线式网络图
5##在箭线式网络图中,以箭线表示的作业或工序,称之为C.活动
6在网络图中,两个活动之间的交接点,称之为B.结点(事项)
7从网络的始点开始,顺着箭线的方向,到达网络终点的一条连线,称之为A.线路 8在网络图的所有线路中,总作业时间最长的线路,称之为B.关键线路
9网络图中,一定生产技术条件下,完成一项活动或一道工序所需时间,称为A.作业时间 10##网络图中,完成一项活动可能最长的时间,称为C.最保守时间
11##网络图中,正常条件下完成一项活动可能性最大的时间,称为D.最可能时间 12在网络计划技术中,总时差等于0的活动,称之为C.关键工序
第八章 图论方法
1##在图论中,表示对象之间的某种特定的关系,通常A.用线表示(150页点表示所要研究的对象)
2##在一个网络中,根据问题的需要,我们可以在图的点旁或边旁标上数,这个数也可称之为B.杈
3##在网络图中,如果所有的点都可以通过相互之间的连线而连通,则这种图形称之为A.连通图
4在一个网络中,如果图形是连通且不含圈的,则这种图形称之为C.树
第九章 马尔柯夫分析
1马尔柯夫过程是俄国数学家马尔柯夫于A.20世纪初发现的2在某些事物的概率转换过程中,第n次试验的结果常常由第n-1次试验的结果所决定。这样的过程称之为B.马尔柯夫过程(159页一连串的马尔柯夫过程的整体称为马尔柯夫锁链)3任意一个向量,如果它内部的各个元素均为非负数,且总和等于1,则该向量称之为C.概率向量
4##对于概率矩阵P,当n→∞时,Pn称之为P的A.固定概率矩阵
第十章 盈亏分析模型
1在一定时期内不随企业产量的增减而变化的费用,称之为A.固定成本
2##随着企业产品产量的增减而变化的费用,称之为B.可变成本
3##在工业产品的成本费用中,燃料动力费属于B.半变动成本
4##在固定成本中,由所提供的生产能力所决定的费用,称之为C.预付成本
5在盈亏平衡图中,变动费用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对应于某一产量的B.总生产费用 第十一章 模拟的基本概念
1在系统模拟中,应当注意包含在模拟中的一些缺点,比如B(207页区分使用模拟的原因和模拟的不足处)
A.由于难于观察到实际环境,模拟可能是惟一可以利用的方法
B.一个良好的模拟系统可能是非常昂贵的C.实际观察一个系统可能费用过于昂贵
D.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来广泛地操作该系统
2有关模拟的表述中,反映模拟的不足之处的是A
A.模拟是不精确的,它既不是一个最优化过程,也不能得到一个答案
B.实际观察一个系统可能费用过于昂贵
C.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来实际广泛地操作该系统
D.由于难以观察到实际环境,模拟可能是惟一可以利用的方法
3每一个随机变量和相关的某个范围内累计频率序列数相应,这个累计频率数称之为A.随机数
4如果一个随机变量允许在某个给定范围内具有有限个数的数值,则它就是一个C.离散的随机变量
5##如果一个随机变量允许在某个给定的范围内具有任何个数的数值,则它就是一个D.连续的随机变量
第三篇:普通话必过
从懂事到现在我旅行过很多地方,比如说东海岛、北海、湖光岩,还有许多公园。但是其中让我难忘的却是在我小时候的那次旅行。我六年级的时候与同学一起到市区的天马山。第二天早上八点,我们就坐车出发了,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开心地观赏路旁的景色。大约两个小时后,我们就到市区了。我们出发的时候还是艳阳高照的,可是刚下车没几分钟,就下起大雨了。我们都不敢在别人的商店门前避雨,只好冒雨跑到天桥下面。因为我们根本就没有想到会下雨,所以都没有带雨伞。一个小时后,雨终于停了,我们就拿着地图到处乱走,其实压根分不出东南西北。有一个同学提议:问问路旁的阿姨。可是有同学却说,在陌生的地方千万不要问路,要不别人就知道你不是这里的人,知道你不熟悉这里,就把你拐卖了。听到这些,我们吓得都不敢问人了,只好在车站附近乱跑。后来一位警察走过来问我们是不是迷路了,因为她看见我们在这里转了很久,又拿着地图。当她知道我们的事情后,他就笑着对我们说,防人之心不可无,但是也不要太重了。最后她还亲自带我们到了天马山的门口。那天虽然我们没有在天马山玩久,天马山的风景也没有我们想像中的那么好,不过这次旅行真的让我很难忘,因为她让我明白了两件事:出门一定要做好准备,比如雨伞这些东西要准备好,还有了解天气状况,第二件事就是世上还是好人多的,不要将人人都看成是坏人。
如果有人问我最敬佩谁,我会说“老师”;如果有人问我最喜欢谁,我会说“老师”;如果有人问我的理想是什么,我也会说当老师。俗话说得好:老师是蜡烛,照亮了我们的人生道路却燃烧了自己;老师像一艘大船,把我们送往成功的彼岸。哪一个成功人士,哪一个受众人仰慕的科学家不是老师辛苦培养出来的。教师是个辛苦的职业。班上有谁不舒服了,老师总是虚寒问暖。每天晚上睡得最晚的是老师,早上起得最早的是老师,老师又为我们批改作业,又为我们备课,他们的袖口上有永远也都擦不掉的粉笔灰。我敬佩老师,也衷心得感谢老师对我的鼓励,对我的培育之恩。所以,我也想作一位老师,作一位贫困山区的老师,给予那里的孩子知识,让他们同城市的孩子一样,能成为祖国的栋梁,祖国的骄傲。我的这个理想,来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大学生去山区做教师,那时候他是坚定的。山区的人们高兴极了,把任何最好的东西都让给这位老师,希望他能一直留下来。起初,这位老师也对山区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但是一个月后,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他认输了。一天早上,趁别人还在睡着的时候,他离开了大山。孩子们醒来后去找他们的老师,发现老师已经离他们而去了,他们哭泣着,但一切都已经结束了。我想那位老师终有一日会后悔的,我不希望如此。我希望当我有一天最终面对死亡的时候,我会自豪地说,我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一伟大的称号啊!
我成长之路平坦中不乏坎坷,或悲或喜,一路走来,都成了甜蜜的回忆。在我还是个孩童的时候,我就很爱哭,妈妈走到哪里都要抱着我,不然我就会嚎啕大哭,当然这些都是妈妈后来告诉我的,我都不记得了。长大一些我上了幼儿园,开始不那么爱哭,一直到初中,我的学习成绩都很好,在班里,我是受人关注的班干部,在家里,我是爸爸妈妈的好孩子。可是偏偏每次重大的考试,我都会出纰漏。我的作文一向还好,每次的作文老师都会拿来当作范文在班里朗读。可是小学升初中的考试,我的作文居然写跑题了。只因为我没有看清题目,把题目要求看错了。好在其他几门考试都是超长发挥。在我的成长之路上,发生过许多不大不小的笑话。小时候,我是短发,因为妈妈觉得小女孩不应该太臭美了,要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也因为我那时不会自己扎辫子,妈妈又懒得帮我弄,所以我的头发一直是和男生一样短的。但是女孩子都是爱美的,小时侯我常头戴着纱巾,身上披着床单扮仙女,有一次正好被手拿相机的爸爸撞到,于是我家的相册里总有一张仙女下凡的傻姑娘的照片。成长路上有欢笑也有辛酸,妈妈的批评,考试的失败,和朋友闹别扭,当时看来那些事情对我来说都是十分严重的,可是这些对于现在的我来说都已经成为过去。就像有句话是这样说的,痛苦总是会过去的,一切都会好的。我想我到老的时候,当回想起自己走过的路,一定会感触颇深的吧。
大家都喜爱节日,我也有我喜欢的节日。我喜欢的节日有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但我最喜欢的节日还是春节。它是我国最隆重的节日,代表着团结和兴旺。都说新年新气象,过年的前几天,家家户户都会打扫卫生。晚饭是非常丰富的,有一道菜是少不了的,那就是鱼,俗话说年年有余嘛。一家老少就围着桌子一起吃团圆饭,非常的热闹。过年包饺子是少不了的。我们包饺子的时候,还会将几个洗干净的硬币放进饺子里面,谁吃到了,谁这一年就有福气,我们一边包饺子一边聊天,小孩子不会包,包了几个就在旁边看着,等不及了就想拿烟花出去放。那时候天还没有黑,小孩子就在等天快点黑下来,天一黑就开始放烟花。过年的时候,小孩子是最开心的了,因为不但可以吃到美味的食物,还可以穿到漂亮的衣服,更重要的是可以拿到压岁钱。我记得每次过年我们都要到爷爷奶奶家去拜年,走在路上我们碰到熟人就相互祝福说:“新年好,新年好。”到了爷爷奶奶家,我就马上给爷爷奶奶拜年:“祝爷爷奶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奶奶会说:“圆圆真懂事。”奶奶就会从包里拿出了一个红包递给我。不管是给的人还是拿的人都开心。年后的几天,我便会和我的表兄表姐们一起上街去玩。那时候街上也会非常热闹,一般都会有舞狮耍龙,也有的踩高跷。春节喜庆气氛大概要持续到元宵节才会结束。这就是我喜欢的节日。
每当看着活泼可爱、天真无邪的小孩从我身边路过时,总会勾起我对童年往事的回忆。我的童年是快乐而又幸福。记得小的时候,我是短发,因为妈妈觉得小女孩不应该太臭美了,要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也因为我那时不会自己扎辫子,妈妈又懒得帮我弄,所以我的头发一直是和男生一样短的。曾试徒反抗过,但是最终都是以失败告终的。但是女孩子都是爱美的,小时侯我经常头戴着纱巾,身上披着床单扮仙女,有一次正好被手拿相机的爸爸撞到,于是我家的相册里总有一张仙女下凡的傻姑娘的照片。我们小孩子那时最盼望的就是过年,俗话说:大人望种田,小孩盼过年。因为过年有新衣服穿,有好东西吃,有长辈们的压岁钱,也可以到处去走亲戚。于是,大概还在冬月里,我们就开始扳着指头算着。除夕转眼就到,我们这些小孩子就会在大年夜里成群结伙地放烟花炮烛。那欢乐的笑语撒满了整个山村。我想伴随着每个人的童年的绝对不会少了那些耳熟能详的动画片吧。每次上完课后,我都会飞快的奔回家,就为了看那些好看的动画片。记得那时候我最爱看的有葫芦娃、迪迦奥特曼、还有美少女战士,这些动画片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乐趣,可惜的是这些动画片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渐渐地淡出了我们的视野。回忆总是美好的。虽然属于我的童年已离我远去,但童年那段无忧无虑,快乐无比的日子在我记忆中将永不褪色。
健康在我们的社会有很重要的地位。健康这个话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健康与卫生的重要关系。民以食为天,足见食物对人们的重要性。病从口中入,说明食物的卫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不良的饮食卫生很容易使得人的身体生病。其实卫生是处处都需要注意的,在路旁、街头、小巷里面就有很多油炸、臭豆腐之类的东西,我觉得最好就不要去买,因为没有卫生保障,吃了容易生病,甚至出现头晕、拉肚子等状况。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健康的提前与保障。比如饭前饭后要洗手,同时还要注意个人的卫生,要每天勤换洗衣服,每天洗澡等等,只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处处讲究卫生,才能够有健康的身体,才能够好好地享受生活。有人说“吃多东西了就健康了”,其实健康并不在于吃多东西,还要常常的运动,多喝水、定时定量吃饭,这样才对身体有好处。卫生与健康是紧密联系的。不良的卫生习惯不但使人容易生病,还会使得人的眼镜受到伤害。比如你的手碰到一些旧书籍。旧报纸之类的东西,最好就不要揉眼睛,否则就会把你手上的细菌也代入眼睛了,从而导致眼镜生病,导致视力下降。当然我们还要讲究宿舍的居住卫生,宿舍要每天扫地拖地,要坚持每天倒垃圾,还要保持室内的通风透气。健康与卫生息息相关,卫生是健康的前提,要想健康地生活,就必须讲究卫生。让我们大家一起关注健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吧!
我最尊敬的人是我读初中时的数学老师,她叫李淑。古语说的好:“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老师,不但要向学生们讲授科学文化知识和做人的道理,还要帮助学生们解除心中的种种疑问,这些都是做老师的责任,而李老师在这些方面都做得非常出色。她上课的方式也很独特,虽然她不是语文老师,但每次上课的前两三分钟,她总像新闻播音员一样给我们读上一段最新发生的社会新闻,或者聊上几句体坛的热门消息。按她的话说,学生们不能死读书,得要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对我们这些天天“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们来说,简直像是天籁之音,个个洗耳恭听,连平时在上课时经常爱睡觉的学生也津津有味地听起来。在接下来的数学教学中,她把枯燥的公理公式讲得也是那样的有趣,同学们个个都认真地听着,大家积极发言、积极提问,整个教室学习的气氛非常活跃。在日常生活中,李老师也给我们带来了无微不至的关怀,虽然她不是我们班的班主任,却总是不忘每个星期两三次到我们的宿舍,跟我们谈心、问寒问暖。有一次,有一个同学打球碰伤了脚,她还亲自帮那个同学敷药和包扎,李老师就是这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和爱护着我们。现在我离开我初中的学校已将近7年了,可我的内心深处总是忘不了她,她永远是我最尊敬的老师。
你的朋友越多,那你就越富有。”我不记得这句话是谁说的,但是我却从中体会到了很多。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我众多好朋友中的一位,赵建超。她个子不高,有些瘦弱,但很健康。她的眉毛下嵌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亮亮的,似乎显示着她的聪明。她的确是这样的,在我们班总是考前10。她最有特点的地方就是她的笑。她不爱笑,但是她笑起来却甜甜的,很有感染力,让人一看也会不知不觉的弯起嘴角。如果要问我们怎么会成为朋友,那就用两个字来回答,缘分。高一报名的时候,她凑巧排在我的后面,我那时候等的时间太长了,便和后面的这位聊起来了,就这样我们认识了。后来分班的时候,我诧异地发现我们居然在同一个班,并且还做了同桌。我和她在同一个宿舍,她就睡我上铺。他这个人乐于帮助别人而且非常善解人意。每当我遇到学习上或是生活上的问题时,他都默默的支持我,帮我解决问题。记得有一次,我和我的爸爸因学习上的事大吵了一架,当时我一个人哭得非常厉害,而他则陪在我的身边,安慰我,给我分析这件事。他还带我去逛街,买东西吃,我的心情也逐渐放松。后来在他的鼓励下,我和爸爸通了电话,在电话里我们和解了,我和爸爸的感情也恢复如初,这都多亏了他。我们俩有共同的理想,那就是以后能当老师,为家乡培养优秀的人才。他还说我们如果上了不同大学而分开了,希望我们以后能在同所学校里教书,他教数学,我教语文。我当时听了这话,说真的非常感动。他便是我的好朋友。
普通话是我国的通用语言,是我们所有炎黄子孙赖以交流、沟通思想感情的工具。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能给人一种美感,给人一种无穷的享受。我认为学好普通话很重要,尤其是在我们教师的行业中则更重要。学好普通话,说难不难,说不难还真有点儿难呢!记得在小学一年级时,天天读a、o、e,想不到这对我们后来学好普通话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呀。可以想象,拼音不过关,想读好说好普通话是何其之难。学好普通话,我觉得有这么几个方法:第一,学好拼音字母,掌握发音部位,对于局部个别的方音要反复练习直至完全到位为止。第二,多读些拼音报上的文章等,锻炼说普通话的感觉,或者看到一个字后,就是暗暗地朗诵其标准音,并注意与方言音的关系,争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第三,不懂就查。字典是我们很好的老师,若有不懂,定要虚心请教,直至完全正确为止。第四,纯属我个人的经验,也是最傻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读辞典,翻开现代汉语辞典,一字一字、一词一词、一句一句、一页一页地朗读,极为有效。从这里,我受益不浅。第五,坚持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会话。在一个大家都说普通话的氛围中,耳濡目染。即使你方音浓重,逐渐逐渐你也会受感染的。只要我们大家一齐努力,同心携手,就一定能把普通话说好,使她真正成为我国各族人民交流的普通语言、通用语言。
说实在的,我从小就不怎么喜欢体育。上学时,我各科成绩都不错。惟独我的体育成绩一直在及格线上挣扎。最不喜欢上的就是体育课,偏偏学校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口号。体育不及格还不能当三好学生。所以,我为此付出了很多辛苦。我不胖,体质也不算弱。但不知道为什么体育就不能达到优秀。最怕跳高与长跑了,仰卧起坐相对而言好些,但也是指达标没问题。于是打心底里羡慕那些轻而易举在体育方面拿高分的人,我知道他们努力过,但我付出的也不比他们少,甚至远远比他们还多!而效果却微乎其微啊。即使如此,体育还是给我带来了许多乐趣。初一时我被老师选上参加女子篮球比赛,记得那次比赛我们班还赢了呢!如果不是因为怕耽误学习,就继续练下去了。后来觉得羽毛球不错,有时去打打,技术有点进步。后来又因为世界杯,对足球大感兴趣。开始爱看球赛,弄清了“角球、“越位”等一些术语。每当看到喜爱的足球队进球的时候,我都会大声欢呼。那种激情是没法用言语来形容的。可是无论我如何热衷于它,我也没法去踢足球,毕竟我是个女孩子,没有那种体力来维持这种运动所要消耗的能量。最近常常早起晨炼,其实我深深的知道,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什么都做不成。也就是说体育锻炼是很重要的。这就是我和体育,苦恼与快乐着。
我最喜欢读书了。在书籍的海洋里遨游,是一件惬意的事情,不但可以使我忘却身边的烦恼,而且还可以增长知识。从上学以来,我看了很多的书:有李白和杜甫的诗歌,也有名家的散文。但我独独喜欢小说,小说比较有趣、好看、它能以细致而鲜明的人物、细腻而丰富的感情向人们展示一个既来源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的复杂世界。每当我自己买回一本新的小说后,总会迫不急待的翻开它,一动不动的读起来,遇到感人的场面时,也会掉下眼泪。小说读了不少,包括《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这样的国外著作。要说最喜欢的,还属《西游记》、《红楼梦》这些中国古典小说。比如说《西游记》汇聚了神话小说的离奇和武侠小说的精彩,满足了读者的好奇心。《西游记》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唐僧的善良,孙悟空的机智,猪八戒的狡猾和沙僧的忠厚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现在仍然清晰的记得孙悟空与妖怪打斗的场面,不但被他的勇敢与机智所佩服,也为唐僧的顽固不化感到惋惜。后来,有机会又把《西游记》读了几遍。当然,每次都有新的收获。《红楼梦》也是我喜爱的一部小说。最初完全是着迷于作者笔下缠绵的爱情,对“贾雨村”之类的“荒唐言”、“辛酸泪”,并无太多感觉。与《西游记》一样,多读几遍之后,也有了不同的感受,也读懂了那个社会变革的历史。
从小到大,我们都有着一个又一个的集体,而最多的,就是学校和班级。如今,上了大学,我在四个集体中,学校、系,班级、宿舍,每一个集体都有着各自的故事。晓庄学院是一个大集体,从大一到大二,我已慢慢的熟悉了这个集体,我也爱上了这个集体,我觉得,晓庄学院有着一个很强的师资队伍,每逢元旦或是元宵节,学校都会为我们这些在外读书的学生准备一些演出或节目,我在这里,过得非常开心,就像在家一样。而我所在的中文系在我认为是最团结的一个系,每年院里举行的排球比赛,我们都会获得优异的成绩。我们系的每一位老师都很负责任,在课上我们是老师和同学,在课下我们是最亲密的朋友,能在这样的系里生活,我每天过得都很开心。而作为10级汉语言班级的一员,我也深深的体会到了家一样的温暖。还记得上次我们班被分到西操场拔草,我们大家一起干,连说带笑,不一会儿就拔完了,一点儿都不累。而最后,我要说的是,我们宿舍这个六人的小集体,这也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集体,我想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刚上大一时,晚上,我不敢一个人上厕所,每次都是她们当中都会有人从床上爬起来陪我一起去,还记得有一次我发高烧,她们急的假都没顾得上请就陪我去医院。这个小小的集体所给我的温暖,每一个细小的动作,每一次的安慰与担忧,我都细细的记在心里。我庆幸,此时此刻,我被这么多温暖的集体包围着,在这个远离家乡的地方,我处处都能感到家一样的温暖。
从小,我就向往能看看大海,去有海的地方定居。我一直对水有一种特别的感受,可以说,我是在水边长大的。我家住在大运河边上。小时候我常常和一帮小孩子去捞鱼、打水仗,开心极了。我最喜爱的运动是游泳,我认为游泳不但可以减肥,还可以放松心情。我喜欢在水上漂浮的那种感觉,闭上眼睛,什么都可以想,什么也都可以不想。所以我最想去的地方就是海南。我们系里就有两个同学是来自海南的,从他们口中,我对海南也有了一些了解。每到夏季,都有大量的游人去海南观光,去看那美丽的大海,在大海里游泳。我想,对于一个爱海的人去海南是最美不过的事了。而且我也是一个比较爱吃的人。海南的水果都特别便宜,像香蕉、地瓜,当地人居然拿去喂猪。我最爱吃的就是香蕉了,我想,如果我到了海南,一定能吃个够。听说海南的小吃也很有名,如果有机会我也一定去尝尝。有人说海南大学北门附近有一家做麻辣烫的,特别好吃。自从上高中,我就开始喜欢上麻辣烫了。不管夏天还是冬天,我都爱吃它。夏天时,我喜欢买一碗回来吃,旁边放上纸巾,边吃边擦汗,不用在意自己的吃相,那种感觉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爽。冬天时,吃上一碗麻辣烫,我感觉顿时就不冷了。所以希望去海南大学参观的同时也顺带去尝尝麻辣烫。我想我现在要做的就是努力学习,希望毕业后能去海南工作,到时候我一定会带上我的父母,让他们也感受一下海南的气息。
我喜欢的名人很多,但是我最喜欢的人就是周恩来了,我喜欢他,因为他有非凡的外交才能。记得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时候,无意中看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记者便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什么叫自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就是一个典型事例。这位记者的本意是想挖苦周总理:你们中国人怎么连好一点的钢笔都不能生产,还要从我们美国进口。结果周总理说这是朝鲜战场的战利品,反而使这位记者丢尽颜面。也是,想和周总理较劲,门都没有。最让我佩服周总理的事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周总理不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这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美国官员的话里显然包含着对中国人的极大侮辱。在场的中国工作人员都十分气愤,但碍于外交场合难以强烈斥责对方的无礼。如果忍气吞声,听任对方的羞辱,那么国威何在?周总理的回答让美国人领教了什么叫做柔中带刚,最终尴尬、窘迫的是美国人自己。周总理凭借其非凡的外交才能为我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喜欢周总理!
我不是一个美食家,但是我从来不乱吃东西,我对吃是很讲究的,我吃东西都是从健康的角度来考虑。只要是对健康有利的食物,不管它好吃还是不好吃,我都会吃的。在吃东西的时候,我还非常注意各种食物的合理搭配,比如说肉类与蔬菜相配合,水果与粮食搭配等等。现在有很多人都在关注所谓的绿色食物,这说明了人们对食物的追求已经上升到对健康有利的概念上来了。我对吃还讲究变化,就算有多么好吃的食物,如果天天重复吃的话,都会觉得腻,都会觉得不好吃了。但是有些东西,如果很久才吃上一两回的话,就是本身不是很好吃的,我们就会觉得美味。还有我觉得人如果不饿也不断地吃的话,就算是美味佳肴也觉得无味,不过如果是在饿的时候吃,就算是粗茶淡饭也觉得是山珍海味。我觉得吃东西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学问,只有健康吃东西,才能够有健康的身体。再就是活到老,吃到老,有些人吃食无讲究,只讲求填饱肚子就行了,或者只要是味道好就什么都吃,我觉得这样吃只能饱口福而不算是会善待自己,因为这样吃东西根本不能合理满足身体各方面的营养需要,只有那些四处奔波劳碌只图一日三餐吃饱的人才会这样吃,不过也有些有钱人只追求色、香、味俱全的美酒佳肴,常常把自己撑得大腹便便,到头来还弄得周身是病,这样又何苦呢?我觉得美食是一种文化,一种学问,只有研究着吃东西,才能吃出健康的身体来。这些就是我对美食的一些独特的见解。
第四篇:自考必过秘籍
自考必过秘籍-海源教育谢老师
今年四月份的自学考试已经结束,作为一名新晋的自学考试老师,看到同学们在考场上挥洒自如的自信神态很是欣慰。(^o^)/ 但也发现也有很多人一开考便执笔不下,好像无从下手的样子。是因为事前准备不充分呢,还是觉得题目生疏居然从没见过?笔者作为多年自考生,从一开始去考试的时候摸不着头绪,常常每次考前用很长时间去复习一科都无法通过。再到后来在一个逢考必过的“学霸”朋友的指导下,略懂自考规律,考几门过几门也算半个出家师父。现在就来分享个屡试不爽的考试通关必过秘籍。
一、不看书
也许你会奇怪,自考不正是要对书上掌握的非常熟悉吗。为什么不看书呢?是的,自学考试要求你必须对书上的内容非常熟悉,熟悉到每做一道题目就能够知道这是出自于书本的哪个章节,相关内容又是什么。
我不主张重点看书。我有见过把薄薄的一本书翻到旧厚厚的同学,满篇都是笔记和彩笔勾出的所谓重点。可是每当考试结果出来却总是不理想,很多人都大跌眼镜,她明明已经足够努力。后来我才知道,学习方法很重要,死记硬背的人,往往事倍功半。书本往往是一句重点拆开一段无限扩充来说,作者很多内容都是用来凑字数,光是看书是无法知道重点到底是哪句。全段都记,压力会很大。知识点易混乱。并不是教科书不好,不会的知识点还是要去熟悉,教科书能够帮助理解。最好就是上课认真听老师的讲解分析,若是没有上课的小伙伴们就看看每篇的标题和每段落的副标题。大概了解到每篇的内容是什么,对以后做题理解很有帮助。
记忆的时候把重点词语标记,缩短来背,考试时在草稿纸上真的遇到这道题时,你便有了一个框架。只需要把这个语句丰富起来就可以了。一般改卷的老师只是看你的重点词句是否符合题意,重点词句在,表达意思相同即可。
二、多做题,就是多做题
我推荐的练习册是必考通,里面很多试题命中率也挺高。每章节开头都会有重点归纳,以那个为框架,然后把类似:xxx的内容、意义可以归纳在一起,相似的可以写在一起,比较容易一起记下来。这样以后想起来知识点会很清晰明了。也比如有些是两个内容是相同的,有的没有,可以记在一起,把相同的圈起来,记住两者不同的,以防以后混淆。认真审题,注意题目里的“小心机”,尤其多选题,我们在看的时候,一般背的内容都是答案,而多选题经常会问内容不包括有。若是你贪图速度,把自己知道的答案全选了,那就是白白送分,多可惜。
三、历年试题是必杀技
每一科学科科目的内容是那些,知识点也是那些。不可能每一年都是完全新的题目,知识点只会变着不同样子出现。我的建议是每次考试前一个月,打印下载十套左右历年试题,两三天做一份,你会发现,里面的题目有很多会重复,这时候应注意标为重点。看到相关的内容可以补充,比如选择题,这题问的年份答案是A,但B那年的某重大事件也出现过,就在旁边加上去,方便全面复习。千万不要觉得这个答案很熟悉但因为不是正确选择而跳过,等到下一次做题才发现这个答案见过但不确定时才来懊恼。
同一个重点有可能以不同形式出现,去年是一分一题的选择题,你忽略不管了,明年可能就变成了分值很高的论述题。这就要求我们对知识点的掌握要充分。我比较喜欢自己独立先
做一次,模拟在考试的样子,给自己一个时间规定,严格规定自己。做完后马上更正答案,做错马上更正。因为我们很容易有先入为主的思想,错误的答案过得时间久了再去更正,下一次做很容易又会选择一开始你认定是对其实是错的那个。做错的题目要圈起来,下一次重点复习,同一套题反复看反复做,就会很深刻,直至到很多时候都是一看到题目不用看选项就已经知道答案。
四、字体清晰,卷面内容丰富
老师每天要改很多卷子,忽然看到一篇清新夺目的,必然增分不少。也许你的字没有练过,做不到行云流水落笔生花。可是千万不要失去耐心,要慢慢来好好写,不要写错一个字涂黑一大片。还有些同学一开始很工整,写着写着就歪头歪脑了(好吧其实我是在说我自己)╮(╯﹏╰)╭我们可以在草稿纸上先写好答案慢慢修改,以防思路突然奔涌停不下笔使得卷面看上去不舒服。在考试时很多科目都有很多张答题卡,可是总感觉答案就算写完也填不满。我们要学会排版,看上去每一面都有字,很清晰,不要留下空白。实在想不到答案的,这个时候就是真正考验同学们的时候了。一个字:吹,论述题结合实际,举各种例子来证明你的观点。实在不会的题目可以打擦边球,把和问的题目相关联的只要是你知道的都写上去。老师看到你诚恳的态度都不忍心扣你分了吧,别说是我教的哟哈哈哈。
以上是我个人的学习观点,纯属参考,学习效果也因人而异。希望给同学们参考参考。五月份的考试又要来啦,先预祝同学们顺利通过考试,上次不太理想的再接再厉。失败乃成功之母,加油努力创造奇迹。(≧▽≦)/
第五篇:人际关系心理学 必过
第一章 绪论
1、名词解释
人际关系: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心理关系。包括认知、情感、行为三种成分,情感是人际关系的基础。* 人际关系心理学:是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的客观事实和规范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知识探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客观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其学科框架由人际关系理论和人际实践两部分组成。
2、“人际关系”一词最早是由美国人事管理协会提出来的,最早对人际关系更生实验研究的是美国心理学家梅奥。
3、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
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共同的物质和精神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包括三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层次。即生产关系,是各种社会关系的基础;各种具体的社会关系,如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等;心理关系,要受生产关系的制约,并受其他社会关系影响。
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的关系。两者之间的联系表现为人际关系作为角色间的一种社会关系,必然受生产关系的制约,还受其他社会关系的影响,应把人际关系置于社会关系中加以考察。同时人际关系又是社会关系真正的实在现象。其区别是社会关系与人际关系是两个不同级别的概念,具有不同的理论概括力。社会关系强调现实关系的整体方面,非个性方面,而人际关系则更多地从个体、个性方面来表现现实方面。
人际关系的本质特征——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原因在于:一是任何一种人际关系是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产生的;二是人际关系际关系的根本性质是由该社会形态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三人际关系的变化是由社会关系的变化所决定的;四是个人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也是由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决定的。
5、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意义。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凝聚力。有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有利于提高人的素质和促进个体的发展。
6、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理论任务、实践任务:* 理论任务:全面揭示与阐明人际关系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机制,分析人际关系的理论基础,弄清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的交互作用的方式,以及人在人际关系体系中的运作,探讨人际态度、社会知觉、自我知觉、心理控制、人际影响、人际吸引、人际冲突和群体行为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建立人际关系心理学所独有的概念、述语、范畴体系,进一步完善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科学理论体系提供依据,为丰富和发展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积累素材。
实践任务: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有效地调整人际关系。
不断地改善人际关系。
发展新型人际关系。
7、良好人际关系建立和发展的三个阶段:注意阶段(由零接触过渡到单向注意或双向注意的定向阶段)、接触阶段(属一般性的人际接触)、融合阶段(由接触而导致情感联系不断加强,心理卷入程度不断扩大,进入稳定交往阶段。)
人际恶化的三个阶段:冷漠阶段(交往一方把交往视为一种负担,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压力,并伴随交往活动而产生一种痛苦情绪体验。)、疏远(交往者在痛苦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刊而产生一种对交往双方人际关系的厌恶反感情绪。)、终止(交往双方冷漠、疏远的必然产物和符合逻辑的推论是结束人际关系,双方处于完全失去联系的状态。)。
第二章 人际关系的研究、理论与方法
1、人际关系的主要心理实验研究。
心理学家莱维特提出四种沟通网络模式。圆形、轮式、链式和Y式传递。
心理学家戴维斯在非正式群体的人际交往中的四种模式。单线型、集中型、偶然型、流言型
人际关系就其结构组成的分类:生活型、劳动型、休息型、学习型、活动型。
美国心理学家梅奥等人对人际关系交往积极性的经典研究:霍桑实验(照明实验、福利实验、群体实验和态度调查4个实验组成。)
霍桑实验表明: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利益对于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只有次要意义,人们最重视人的社会心理方面的满足和工作中发展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具体的结论有:(1)认为人是社会人,影响积极性的有物质条件因素,社会心理因素,人际关系的影响尤其明显。(2)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或降低取决于人际活动的积极性。(3)工人生产量的多少是由社会规范决定的。(4)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外,还存在非正式群体,它与正式群体是相互依存的,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很大影响。
西方主要人际关系理论。
人际交往理论:符号相互作用论(米德)、自我呈现论(戈夫曼)、社会交换论(霍曼斯)、场合交往论(康波和斯尼格)、T组理论(勒温)。
人际特质理论:代表人修茨
人际激励理论:需要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奥德弗的E。R。G。理论)、归因理论(海德的通俗心理学和韦纳的成就动机归因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
2、评价符号相互作用论、社会交换论、人际特质理论和需要层次理论。符号相互作用论:又称象征性交往理论,是一种强调人类生活和行为意义的社会生活理论观。它旨在分析社会的多元性和冲突性,社会生活的相对开放性,社会结构的不稳定性,主观解释的重要性,道德和社会规则的文化相对性以及自我的社会结构性。其主要观点是:(1)米德把个体看作是相互作用的基本分析单元,强调在人类意义上符号和语言的作用,也就是以交往者在人际关系中担当的角色来估计他人的反应。(2)米德等最感兴趣的是研究个体、群体、社会是如何发出信息、传递信息以及对方对此的反应,符号有两类,一类是具体的自然的符号,另一类是抽象的人为的符号,在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是语言文字符号。(3)米德从人的心理特点出发,受行为主义心理学思想的启发,提出了一个公式:即刺激—符号的意义—反应。反应是以理解语言符号的意义为前提的,交往者需要具有一样的译码系统。(4)米德认为人与人在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可以用模式图表示。符号 相互作用论重视语言符号在交往活动中的作用,强调对他人行为倾向的预测、估计,要求人们按照自己在交往活动中所担任的角色行事,并流行行为效果的反馈,认为客观现实是心理反应产生的源泉和内容,这些都要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把整个社会关系和文化简单归结为符号,过分夸大了外部行为的影响力,而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人在交往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社会中人们复杂的交往关系简单化,有机械主义的倾向。
社会交换论:是一组解释人际交往活动规律的理论。其思想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强化原则、经济学原则和对策论思想。特点是以奖赏和代价来考察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行为,并以或双方之间的社会交往活动为主。其主要观点如下:(1)社会交往理论为人际交往活动具有社会性。人们之间的关系可以当作是一种简单的经济交易关系,通过这种交换,可以维持交往双方的一种“公平关系”。(2)这个理论认为各种交往关系都会涉及谋划者的报酬和代价。即对方的反应给个体带来的直接的奖赏或惩罚。交往双方总是希望保持账目平衡,获得利益。(3)这个理论认为交往中存在着一种“分配上的公平”原则,这是与他人交往活动后的心理体验。这个理论把人与人的交往降低到动物水平,忽视了人的社会性,把人们之间的复杂的关系简单化,用单一理论来解释复杂的现象,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成是赤裸裸的交换关系。
人际特质理论: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在个体的人格体系形成过程中,形成了其特有的人际关系的基本倾向,称之为人际反应特质。人际反应特质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是心理学家修茨,他认为每一个人都具有与别人建立人际关系的愿望和需要,这种需要是与别人建立心理相容的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际关系得以建立的内在动力。人们有三种不同类型的需要,构成了三种不同形式的人际关系。这三种需要为:(1)包容的需要,表现为希望和别人交往、交际,有与别人建立并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愿望。(2)控制需要,表现为在权力上有要求控制别人的愿望。(3)感情需要,表现为在爱情和友谊上同别人建立并维持良好关系的愿望。
三种需要对人际关系的影响表现为:(1)包容需要强烈,行为主动、积极,喜欢与别人交往,愿意积极地参与各种社会活动。(2)包容需要强烈,而且感情需要强烈,就会处处关心别人、爱护别人、尊重别人,在人际关系中重视友谊,受人爱戴。(3)如果只有控制需要,没有感情需要和包容需求,必然争权争利,脱离群众,使人憎恨,从而造成人际关系紧张。
人际特质反应理论,重视人际关系的需要及其变化的分析,有助于预测人与人之间可能发生的交互作用,采取适当的配合行为,这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但该理论忽视了阶级关系、社会关系、政治关系及意识形态关系对人际关系的巨大作用。
需要层次理论:七个层次的需要表现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友爱归属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什么是社会测量法?莫雷诺,创立的一种用来测量群体成员之间人际关系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从群体的角度,定量地提示整个群体以及各成员在该群体内的好感、反感、冷漠等情感关系。
社会测量法运用的选择方法有:参数顺序选择法、非参数选择法、非参数简单选择法、参数简单选择法、接纳水平等级分类法。
社会测量法的结果表达方法:矩阵表示法、图示法、数学公式表示法。
社会测量法的不足:无法提示出隐藏在情绪倾向性行为背后的行为动机,易受测量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尤其是被试有意隐藏人际选择真正动机时,测量的结果就无法反映真实的人际关系状况。
第三章
态度及其转变
1、什么是态度
个人对特定对象(特定的人、观念、情境或事件等)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是一种心理倾向,具有经验性、对象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组织性和结构性。* 态度的结构: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
态度的特性:社会性(态度是在社会生活中经过一定的体验,积累经验而形成的,因而具有社会性,受到社会关系的制约和影响,属于个人和外界对象关系范畴。)、具体性(态度是个体对特定的人、观念或事物的稳固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成分所组成的心理倾向。)、稳定性(态度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种成分组成,这三种心理成分互相结合、协调一致。)
态度的功能:顺应功能、认识功能、防御功能、调节功能
2、影响态度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人际影响:个体在社会生活活动中,同伴的影响力是不可低估的,人们往往无意识遵循同伴的观点、意见、态度,这在青少年期尤其明显,而父母、教师、成人的影响力在儿童时期较为明显。因此,态度和人际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人际关系对态度有着 一定的制约作用。个性心理特征:社会给予的奖励或惩罚对人们态度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作用反映在个体心理特征上。如果一个人个性得到了全面和谐发展,态度的形成与发展就容易;反之,则比较困难。个性心理特征影响人际吸引与喜欢的程度。
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个体参与的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对态度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许多人面临一个新环境,加入一个新组织与新群体,就建立了新的态度。而且态度一形成就根受到此群体的共同行为准则的影响和制约,作为群体成员必须共同维护和遵守共同的规章制度,采取一致的态度和行为。此时群体或组织作为参照系对个体发生作用,个体接受对他来说是新的现汇,必定要有新的态度与此对应。
态度形成与发展的心理过程,即个体接受社会教化的过程,包括内化与同化两个步骤。
社会化:就是个体学习一系列社会行为,接受社会教化,成为一个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包括两个步骤,即内化和同化。
社会化的含义:一是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潜能或内在可能性,是社会成员的主观性的东西。二是社会群体的压力,是个体所面临的客观性东西。
4、认知失调理论的主要观点(费斯汀格)
①认知元素之间的关系有三种:认知无关、认知协调、认知不协调
②认知失调程度下列因素影响:认知之间的差异程度;有差异的认知数目,与个体所有协调性认知数目成反比、与认知元素对个体的重要性有关。
③人们会由于失调而体验到一种不愉快的驱力状态,从而产生减少或消除这种压力的动机。改变的办法有:改变认知,增加认知,改变重要性等。
④人们在面临多种可供选择的情况下,会产生认知的不协调的情况,一旦作出决定,不协调就伴随而来,通过改变认知,增加认知,改变重要性等可获得新的心理平衡。
5、转变态度的方法
参与活动法:人们通过参与活动来改变自己的态度。人们的态度往往在交往中体现出来,并在交往中得到别人的启发和教育,从而改变。
登门拜访:认为态度转变必须逐步提出要求,从一个小请求然后向大请求过渡,从而达到彻底改变态度目的的方法。
团体规定论:群体的公约、规章、准则等可以有效地改变人们的态度,这是因为个体力求正确,力求安全的需要,也因为个体具有依赖心,自卑自恋。所以通过利用群体规章、准则来要求各个成员,使他们改变态度与群体保持一致。
全面宣传法:一般说,通过正反两方面宣传的结合,有助于改变人们态度。沟通信息法:在态度转变中,信息沟通是一个重要方面。信息沟通有两种重要方式,一为对个体进行信息传递,二是对大众进行信息传递。
6、态度转变中各沟通要素及其作用。
沟通者:可信性(沟通者的专长或权威、沟通者的动机或意图)、类似性、睡眠者效应(由低可信性的沟通者传递的信息并没有马上发挥出全部力量,但经过一段实践后会有较大的效果。沟通的说服力随着时间而增长,这个效应称为“睡眠者效应”(概念))
沟通内容:利用情感(好感、恶感)、组织沟通、呈现观点的顺序、引出结论的方式等都要会影响沟通效果,从而影响态度的改变。
沟通对象:听众的态度、与听众态度的差距及可信性、让听众承诺以及听众的处性因素。
第四章
行动与态度
1、认知失调理论的基本研究
①失调研究的经典实验——诱导服从实验:费斯订格和卡尔史密斯
实验结果:行为可以影响态度,与个人的态度相矛盾的行为可以改变态度,提供的诱因与态度改变的程度成反比。
前提条件:愿选择、作承诺有责任感、能预期到消极后果。②努力理由研究:我们的努力,是态度改变的关键变量 ③不足阻碍研究: ④决策后失调研究:
2、认知失调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
一、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心理学家帮助个体克服范围广泛的个人问题的一种方法。认知失调理论中努力理由研究认为,从事一项活动所付出的努力越多,个体会觉得这些活动越有价值。而心理治疗中对心理治疗的承诺和对治疗效果的相信是心理治疗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设计一些治疗程序,使被试相信治疗是需要努力的,就会增加治疗的效果。
二、儿童教育:不足阻碍研究表明,当我们用温和的劝告时,儿童的已有态度同行为产生失调,已有的态度会得到改变,从而使我们所教育儿童应当树立的正确态度得到内化,这启示我们在教育儿童时,不能采取粗暴的、严厉威胁,甚至打骂的方式,采用循循善诱,耐心说服方法更有利于儿态度的转变。
诱导服从研究告诉我们,当完成与原有态度相反的一特定行为的诱因较小或较弱时,个体会体会到认各失调,表现出一种与行为相一致的态度。用认知失调理论的话说,一种小诱因是解释行为的不充分理由,而诱因过大,或得到的奖励过大时,这种诱因便成为行为的过分的充分理由,产生较少的认知失调,不利于原有态度的改变。
消费行为:认知失调理论指出,与行为有关的过分充分理由具有与希望相反的效果。在决策后失调部分,由于在两个相近的商品中进行选择,会产生购买后失调,一个方法是主动追求信息,来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正确。厂商和商品推销员应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在顾客购买这个商品后,随即以各种方式将有关这个商品的资料及时送到顾客手中,使顾客更加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并发展成对所选择商品的一种更强烈的积极态度。
决策:当一个人在数个备择方案中选中一个方案,作出了决定。当实行了这个方案之后,发现它是一个拙劣的方案,但他往往会坚持已作出的决定,并出现“承诺升级”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原因是决策后的认知失调。对决策失调后的“承诺升级”现象,可通过其他方法加以预防。如让管理人员把一个项目或设计交给一个小组,而把执行交给另一个小组。
第五章
印象形成
1、人际印象及形成中的三个成分
人际印象即在人们记忆中所保留的有关他人的形象,是认知主体,把有关他人的各种信息综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对他人的整体印象。
印象形成中已含着三个成分即:认知对象、认知主体及交往情景。
2、印象形成的特点。
一致性:在对人形成印象过程中,人们总把零散的信息资料汇总,形成一个一致的互不矛盾的印象。评估性:在人际印象形成过程事,人们常根据有限的信息对他人作出叛判断,并在这个过程中或之后,进一步对对象作出一定的评估,是喜欢的还是不喜欢的。
中心特定作用:在印象形成中某些特定起着中心作用,另一些则起边缘的作用,前者为中心特定。隐含个性理论:普通人有着关于个性中哪些特定互相联系在一起,哪些特定互相没有关系的假设,这些假设称为隐含的个性理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用它们来作出超越所获信息的推论。(概念)
3、人际印象形成中的效应和偏见。*(1)对他人知觉的顺序效应
优先效应:也首因效应,指的是在呈现顺序中,首先呈现的信息比后来呈现的信息在印象形成中有更大的权重。
新近效应:有时,在印象形成中不会产生优先效应或优先效应不起作用,相反会产生新近效应,即我们所获得的最新信息会对形成的印象有强烈的影响。晕轮效应:一旦,我们对一个人形成了一个大体印象后,会以这种印象相一致的方式有估价他所有的特征或特点,叫晕轮效应,也称光环效应。
定型:即认为某个特定社会群体的所有成员拥有同样的某些特质或特点的信念。它能强烈影响个体加工输入的社会信息的认知架构,会导致对他人知觉和判断的错误。
印象形成的结果——自我实现预言(是指人们能够使得其他人按照人们对这些人的期望来行动。在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的实验中,教师创造了一种他们期望找到的人,教师期望以一定的方式传递给了学生,而学生则照着做了。)(概念)
当我们对其他人形成了一个印象后,我们常常依据这个印象行动。这个现象叫做“自我实现预言”。印象管理
印象管理:就是试图控制他人对我们所形成的印象的过程。印象管理理论
库利和米德的符号相互作用论,认为人从出生到成人,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由语言、姿态等抽象符号沟通后,能意识到自己的外观以及别人对他的评价,学会了“采用他人的角色”来观察问题,看待自己,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塑造良好印象。
戈夫曼的自我表现论,把社会交往看成是类似于舞台表演,每一个人都按照一定的“脚本”来行动。一个“脚本”是一组经过仔细选择的、能够表现自我的言语的和非言语的活动。一个人在其他人面前出现时,总试图获得社会赞同,以及想要控制社会交往的结果,产生了印象管理。
亚历山大的情景认同论,认为对于每一个社会背景,每一个人际交往的场合,都要存在着一种社会行为,这种行为传递着对这个场合来说是恰当的认同,这种行为形式就叫做情景认同。在人际交往中,人们都努力创造着对他们自己最恰当的最满意的情景认同。
这三种理论的共同点是其他人常常形成 对我们的印象,并用这些印象来指导我们的交往,所以理解他们对我们的知觉和努力创造一个我们认为恰当的印象,对我们来说是有益的,因而印象管理是际知觉的必然。
第六章 人际知觉
1、人际非言语沟通的主要方式及意义。
方式:脸部表情、目光接触、身体语言。
意义:通过控制自已的诽言语行为,来引起他人的有利反应,提高自已在他人心目中的印象。
辨别说谎的人(脸部细微的表情、说话的声调、目光接触、无意识动作。
2、什么是归因?主要的归因理论
归因:一个观摩者根据外在行为作出有关行动者或他本人的内部状态的推论过程。归因理论
海德的通俗心理学:人们有两种强烈的需要,一足是形成对周围环境一贯性理解的需要;另一种是控制环境的需要。为了满足这两种需要,就要预测人们将怎样行动。就一般人而言,都要或多或少能够做到这一点。所以海德认为每一个常人都要是心理学家,都有一些关于人类行为因果解释的基本理论。这个理论就叫做通俗心理学。(概念)
相应推论理论:独特的、非共同效果,不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 容易成为推论的依据。因果归因模型:归因的三个维度:特异性、一致性、和一贯性。
3、常见的归因偏见
行为中心偏见:根据行为,而不太根据行为发生的环境的前后关系作出归因,称着“行为”吞没“场”,也称为基本归因错误。
显着性偏见:人们常常利用他们最容易获得的刺激来解决纷繁复杂的问题或任务。在知觉他人的过程中,一个人或情景的易利用性会成为因果归因的关键。
一致性反应用不足偏见:人们往往忽视一致性反应的信息,即对一致性反应信息利用不足。妆一个人作出了一种反应时,人们在对此作归因的过程中,不太注意其他人如何反应。
4、归因理论工作者的应用
(1)心理健康,我们韦纳的成功和失败归因理论中了解到,人们具有的许多问题明显地决于他们对消极事件的解释,而不在于消极事件本身。因此如何解释消极事件与心理健康有密切的关系。归因训练的一个办法是引导个体改变对失败因果的知觉,把稳定的、内在的原因改变到外在的、不稳定的原因。另一个方法引导个体把原因归于可控的、不稳定的因素,如努力。
(2)绩效评价,在绩效评价中归因所起的作用,一是它影响了管理人员对下属的评定,二是影响了他们对下属提供的反馈,三是影响了管理人员对下属不良绩效原因的结论,四是影响了管理人员对纠正这些不良绩效所采取的措施。在绩效评价中,由于归因而出现偏见。如管理人员对于他们喜欢的下属,会比不喜欢的下属,作出更偏爱的归因。
(3)冲突,在组织中,对稀有资源的竞争,为权力或影响力进行斗争,长期的满,对岗位的刻板偏见等都要可能引起个体间或群体间的冲突。许多研究证明了影响冲突的多种因素中,归因起着重要作用。
第七章 自我知觉
1、贝姆自我知觉理论 ①人们是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来获得自己的态度,情感和情绪。
②从外部行为得到内在态度,情感的推论过程与用于推论其他人态度,情感等过程是一样;是通过观察自己的外显行为和行为发生的环境进行推论而得来的。
③二者不同的是最初的态度,但最初态度对其后来的推论没有影响。
④前提条件:自愿选择(行为出于自愿),学内在线索模糊,我微弱时,才利用行为来推论自己的态度;当缺乏有关个人态度的外在反馈准时。
2、情绪比较和情绪归因
情绪比较:在判断我们情绪是否恰当时,人们会进行常进行社会比较。
情绪归因:詹姆斯认为情绪有两部分组成——情感的和认知的。在一个情绪反应中第一件发生的事对生理反应的一种体验,然后是用获得的认知或信息去加以解释。沙赫特等认为情绪由两个因素组成即生理上的激起和认知标签。
3、自我知觉编见 ①行动者与观察者编见
自己的行为归因于外在自我,情景因素,而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内在原因。②自我服务编见:成功归因于自己,把失败归因为环境。
③启示,行动者与观察者的归因偏见启示我们要辩证地、历史地、全面地看待一个人的行为表现和作出推论。自我服务偏见告诫我们切不可犯主观主义的错误,把功劳归于自己,把错误推给别人或环境条件。
4、自我障碍: 个体为保护自尊而欲使他人注意存在着可能导致行动失败的外在原因所采取的一种归因策略,其性质是,行动者在情境中导入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通过引起人们注意影响行为的多种可能的原因,从而使每个原因行的归因中所起的作用打上折扣。
5、习得无助与心理健康
当人们经受了极端严重或持续紧张后,即使事件完全在人们自己控制之下,他们也不努力去控制,而是觉得希望测落无所作为,这种心理状态称作习得无助。
习得无助使人们在心理上产生三个问题:
①动机上,无助的人不再努力采取必要的步骤来改变这种结果。②认知上,无助的人不去学习能有助于摆脱不良结果的反应。
③情绪上,习得无助能产轻微或严重的状郁症,这取决于三个
内在性——外在性、普遍性、稳定性。习得无助模型是归因治疗的一个基础,干预的四种方法 ①引导改变对结果的评价。②改变认知的目的指向性 ③改变一个人的期望,变不可控为可控的期望。
④改变一个人对失败的归因,将内部的整体的、稳定的归因改变为外部的、特殊的、不稳定的归因。第八章
自我导向
1、自我控制
是个人对自身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是个体运用符号工具,通过自我意识而达到的。(人所持有的,以自我意识的发展为基础,以自身为对象)。
两种理解:传统的自我控制;采取社会所能接受的行为自我。
自我作为动因的自我控制。
2、自我导向中目标的寻找与选择。
3、自我实现:个人潜能获得最充分的发挥,有人际关系方面包括融洽良好的,积极的人际交往,恰当、完美、令人向往的人际关系。*
5、自我实现过程中强化运用
①强化和强化方式:强化是能加强或减弱我们行为效果的任何东西。强化形式主要有:积极强化、消极强化、厌恶式强化。
②强化方式的选择原则:一是它必须能加强个体的行为,一般以个人经验为向导。二是个体用的强化方式必须是立即可使用的,三是强化方式应是强有力的,即强化的结果必须是有效的,能指导个体去实施,并产生良好的结果。
③强化方式的运用
1)及时强化
2)利用视范帮助,运用记号等方式来填补强化直接经验间的空隙。
3)制订强化的实施计划
第九章
人际影响
1、遵从,遵从的种类
遵从:是由于群体成员行为或信念上的改变,这种改变是真实我想象的群体压力的结果。(群体压力,真实的或想象的)* 种类:人类行为可分为遵从与非遵从,非遵从又可分为“反模仿”和“非模仿”两种。遵从行为有:简单服从(个体保留他的个人观念而自反改变其公开行为)和内心接受(公开行为又在和下态度
与群体相一致)两种。
2、遵从的群体理论,阿希与凯利 ①群体一方面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一大来源,对我们来说具有信息性压力,另一方面群体有它的规范,对其成员形成规范性压力。“规范性压力”:服从其他人的积极期望的一种影响力。
②两种不同形式的遵从 信息性压力——内心接受 规范性压力——简单服从
3、遵从研究的基本范例:谢利夫的自主运动范例,阿希范例。
4、影响遵从的因素:
①个体特点:总的结果、个体能力、性别差异、文化差异等都要会影响个体的遵从。一般来说具有下列个体易被感到没有被群体完全接纳的个体;期望继续与群体打交道的个体遵从。
②群体特点:群体规模,阿希发现当群体规模增加至4个“助手”时,遵从程度增加了。
群体的一致性,群体中只要有一个偏离者都要会剧烈地减少遵从的程度。
③任务特点:任务的难度,模糊的困难的任务与容易的、清楚的任务相比,人们在完成前者时表现出更大的遵从。
5、偏离与独立理论,对抗理论,去个性化理论(去个性化的概念是指处在群体中的个体不是以个人的方式来行动而是溶化于群体中,丧失个体可辨别性的一种状态),个人特质信任学分理论。
6、感染、模仿、时尚的涵义
感染:在感染发生之前,必须存在四个条件,观察者受到激励,想要以一定的方式行动;观察者知道如何完成这种行为,但是没有完成它;观察者看到了一个榜样完成了这种行为;观察了榜样之后,观察者完成了这种行为。
模仿:是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个体仿效他人行为举止而引起与之相类似的行为活动,其目的是使自己的行为与之相同或相似。是人们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实现个体行为社会化的基本历程之一。
时尚: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上或一个群体中普遍流行的,并被大多数所仿效的生活方式或行为 模式。
7、社会对个人的影响
社会舆论,实质上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众人对普遍关注的社会事件或社会问题公开表达的一致意见,或者说是信息沟通后的一种共鸣。
牢骚现象,是一种情绪表现形式。当意见得不到采纳、一种状况独不到改善时,舆论就转化为牢骚。或者说,牢骚是一种特殊的舆论,它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风气,是指社会上或某个群体内,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相仿效和传播流行的观念、爱好、习惯、传统和行为。社会助长与社会惰性,社会助长是指他人在场或与他人一起活动可以促进行为效率的提高。社会惰化意味着在群体活动中个体作出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情况。
第十章 利他行为
1、利他行为的概念。是一种不期望任何形式报答的、自觉自愿的、有益于他人的行为。其含义是:
一、利他行为的目的是有益于他人。
二、利他行为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
三、利他行为是不期望任何形式的报答或奖励的行为。
四、利他行为具有自我牺牲性。其中最主要的是第三个特征。
2、旁观者效应。是指个体对于紧急事态的反应,在单个人时与同其他人在一起时是不同的。由于他人在场,个体会抑制利他行为。
3、利他行为的理论主要有生物学理论、社会规范理论、学习与模仿理论* 社会规范理论认为:利他行为产生的原因是社会规范的作用,是人们按照社会规范来行动的结果,与利他行为有关的社会责任规范(是我们对于需要帮助的人负有社会责任,我们应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和回报规范(指人们应该帮助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人,不应该伤害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人)。
学习模仿理论:认为利他行为的产生是由于这种行为在过去受到了强化,这种强化可以是直接的经验,也可以是对将来的奖励或惩罚的期望。影响利他行为的主要因素有:可通过奖励和惩罚来改变利他行为的概率;利他行为本身是一种强化来源;利他行为受奖励与代价的同时影响,在任何激起水平上,利他行为最可能发生在奖励高而代价低的场合;利他行为 也可由模仿而学得。
4、影响利他行为的情景因素
旁观者效应:个体对于紧急事态的反应,在单个人时与同其他人在一起时是不同的。由于他人在场,个体会抑制利他行为。
情景的模糊性:任何增加情景模糊性的因素都会抑制旁观者采取有效的利他行为。
榜样人物的作用:不论在日常生活中的助人行为,还是紧急事态下的助人行为,榜样都起着重要作用。求助者的特点:求助者的依赖性、亲密关系和吸引力、类似性和责任都要影响利他行为。
5、影响利他行为的助人者个体因素
助人者的心境,一般来说,助人者在心境好时更可能帮助人。但消极心境与利他的关系更为复杂,历时促进利他行为,有时阻碍利他行为,有时没有影响。
同情和内疚,自己引起的损害,产生了内疚,会增加利他行为,看到别人受到损害,产生同情也会增加利他行为。
责任和承诺,个体觉得有责任和作出过承诺会影响利他行为。个性,与利他行为有关的个性特点是赞同需要和公正世界的假设(是指相信世界上总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一种信念,它使个体可能不去帮助别人,因为他认为受害者是“罪有应得”;也可能使个体帮助别人,因为他认为对方是一个好人,好人理应得到帮助)。
第十一章
人际吸引
1、人际吸引,是指个人间在感情方面相互喜欢和亲和的现象,即一个人对其他人所抱的积极态度。
2、人际吸引的主要理论。
一类是强化理论,强调我们对周围世界评价时的情绪反应,视个体为非理性的、非逻辑性的,该类理论代表有强化理论、相互作用理论。
强化理论以“强化”概念为核心,提示情感强化和人际交往之间的关系。克洛拉等人认为,评价任何事物是基于其所引起的肯定或否定、满意或不满意的情感评价,以 及由此激发的对交往者喜欢或厌恶的程度,产生好感或恶感的情绪,这是进行第二次交往基础。还认为人际吸引的大小和奖罚有相应的关系。
另一类认知理论,强调对周围世界评价时所经历的思维过程,视个体为理性的、按逻辑办事的,该类理论的主要代表有阿伦森提出的得失理论。
得失理论认为,在人际关系中一成不变地讲好话并没有象先讲坏话然后讲好话来得更吸引人,这种先贬后扬的吸引效应就是有际关系中存在的“得”与“失”现象,和谐人际关系际关系就是要使这种“得”与“失”达到平衡。
梅特认为这种得失是否得当,还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得失评价应是谈论到同样的人格特质或事物,明白显示出批评者态度有了改变,二是态度改变必须是逐渐的。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情境因素:交往距离、交往频率、交往中的集群性和个体的体验性。
个人特质因素:是导致人际吸引的重要因素,包括:外表和容貌,对首次交往的人来说是一个重要吸引因素;才华和能力,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一个人越有能力越受人喜欢,比外表与容貌更为重要;个性品质,具有无与伦比的吸引力,且这种吸引力是持久、稳定而深刻的,受人喜欢的品质主要有真诚、理解、正直、乐于助人、友好等;类似和互补,会影响人际吸引的深度与强度,因为类似性具有一种增强作用、能保证态度正确的基准、能版预期的报偿、能被作为一个同一体而感受、能验证自身的能力和才干。
1、自我暴露:是向别人讲心里话,坦率地表白自己,陈述自己,推销自己。
第十二章
人际合作与冲突
西鲍和凯利提出的社会交换论的主要观点。交往的满意程度不仅与交往的结果(结果=奖励-代价)有关,还受以下两个因素的影响。
比较水平:个体从一定的交往关系中感觉到的应该获得的结果,这种结果的值受该个体所了解到所有交往结果的影响。比较水平决定了交往的满意程度。
选择比较水平:选择比较水平的值依赖于他认为他能目前可供选择的最佳交往关系中获得的结果,决定了个体是否继续交往。
研究合作与冲突的类型
社会两难情境:指的是自私的行为产生个体的得益,但可能导致集体的损失这样一种情境。在该情境中的个体,竞争行为将比合作行为产生较大的得益,但是,如果所有个体都要进行使用而不竞争的话,所有人都要会获得更大的益处。
研究运用的两难情境主要有:模拟社会两难情境、公共利益两难情境、囚徒两难情境。影响合作的主要因素
回报,人们常对合作行为 作出合作反应,对竞争行为作出竞争反应。
对他人动机的知觉,我们决定是否合作,取决于我们对他人内在动机的归因,认为合作是出于真诚动机,同认为合作是出于别有用心,我们更愿意同前者合作。
沟通,有效沟通是更生合作的一个前提条件。
威胁,对合作行为特别有损害的沟通是威胁,这种威胁包括一些警告,群体规模,群体规模的增大会出现责任分散效应。个人倾向性等
冲突及人际冲突的种类。
冲突:一个人被驱动去作两个或更多个互不相容的反应时所处的状态,是个人内部冲突;由于实际的或希望的反应的互不相容性而产生的两用人才个或更多个社会舆论成员间的紧张状态,是人际冲突。
人际内部冲突:接近-接近冲突、回避—回避冲突、接近—回避冲突、双重接近—回避冲突。人际冲突:“零—总和”冲突、“非零—总和”冲突 冲突产生的原因及管理
原因:对稀有资源的竞争:归因、报复、信息沟通不良。
对冲突的管理:冲突对人际关系、群体关系和组织都有消极的影响,它破坏了人际团结,妨碍了群体目标的实现,降低了组织的效率,因而想方设法避免冲突。但是,近年来,人们认为冲突有它有利之处。因而有人把冲突分为建设性冲突和破坏性冲突。凡是有利于人际关系、群体和组织目标实现的冲突称为建设性冲突。凡是有利于人际关系、群体和组织目标实现的冲突称为破坏性冲突。所以,重要的不是去防止它产生,而应该去管理它、解决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