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社会保障学作业册答案
社会保障学形成性考核一
第一章至第四章
一、不定项选择题
1、按社会保障的给付标准划分,可以将社会保障划分为A、B。
A.受益基准制B.缴款基准制
C.普遍保障制D.就业关联制
2、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萌芽阶段的标志是A。
A.英国的新《济贫法》B.德国的《工伤事故保险法》
C.美国的《社会保障法》D.英国的旧《济贫法》
3、福利经济学在20世纪初形成于B。
A.德国B.英国
C.美国D.日本4、1936年D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提出有效需求理论体系和通过国家积极干预经济、实现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的主张。
A.庇古B.大卫·达维逊
C.贝弗里奇D.凯恩斯
5、以管理职责和业务范围为标准进行划分,可以把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分为A、B、C、D。A.行政主管机构B.具体业务实施机构
C.基金营运机构D.监督机构
6、影响社会保障管理方式选择的因素有三个 A、B、C。
A.国家政治体制B.社会保障历史背景
C.本国遵循的社会保障理念D.国家人口
7、社会保证基金与社会保险基金的区别是A、B、C、D。
A.基金征集与使用原则不同B.基金来源不同
C.基金的使用对象不同D.目的不同
8、社会保障基金的支付方式有A、B、C。
A.支付现金B.发放物资
C.提供服务D.授予资质
9、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的原则包括A、B、C、D。
A.安全性原则B.收益性原则
C.流动性原则D.社会性原则
10、社会保障基金主要可投资于以下产品 A、B、C、D。
A.银行存款B.股票
C.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D.投资基金
二、名词解释
1、社会保障是指国家以立法和行政措施确立对遇到疾病、伤残、生育、年老、死亡、失业、灾害或其他风险的社会成员给予相应的经济、物质和服务的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经济福利制度。(P28页小结1)
2、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是指国家为实施社会保障事业而规定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种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管理原则和管理机制的总和。(P51页)
3、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依法筹集并用于保障国民基本生活和增进国民福利的专项资金,它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物质基础,在性质上属于社会公基金。(P112页)
4、现收现付式是养老保险的一种筹资模式,也称为非基金式或纳税式或统筹分摊式。该模式不考虑资金储备,只从当年或近两三年的社会保险收支平衡角度出发,确定一个适当的费率标准向企业与个人征收社会保险费(税)。(P95页)
5、完全积累式是养老保险的一种筹资模式,也称为基金式或总平均保险费式或预提分摊式。该模式是在对有关社会经济发展指标进行宏观上的长期测算后,从追求养老保险收支的长期平衡角度出发,确定适当的费率标准,将养老保险较长时期的支出总和按照比例分摊到整个期间并向企业与个人征收,同时对已筹集的养老保险基金进行有效运营与管理。(P95页)
三、简答题
1、简述社会保障的特征。(P4页—5页)
(1)强制性。所谓强制性,是指社会保险是通过立法强制实施的,社会保障的内容和实施都是通过法律进行的。
(2)普遍性。社会保险要求社会化,凡是符合法律规定的所有企业和社会成员都必须参加。
(3)福利性。所谓福利性,是指社会保险不以盈利为目的,实施社会保险完全是为了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
(4)社会公平性。社会保险作为一种分配形式具有明显的公平特征。一方面,社会保险中不能存在任何特殊阶层,同等条件下的公民所得到的保障是相同的。另一方面,在形成保险基金的过程中和在使用的过程中,个人享有的权利与承担的义务并不严格对价,从而体现出一定程度的社会公平。
(5)基本保障性。社会保险的保障标准是满足保障对象的基本生活需要,因为
社会保险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们的收入稳定、生活安定,发挥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6)互济性。社会保险通过法律的形式向全社会有交纳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收取社会保费建立社会保障基金,并在全社会统一用于济助被保障对象,同时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可以从统一基金中相互调节。
2、简述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原则。(P29页小结5)答:(1)人权保障原则;(2)公平优先原则;(3)权利与义务相结合原则;(4)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原则;(5)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原则;(6)刚性发展。
3、简述社会保障基金的特点。P112页
强制性、无偿性、储存性、互济性、专用性
4、简述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P112页小结4中)
四、论述题
1.试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P22页---28页)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经历了2大时期,7个阶段。
1.创建时期
(1)初创时期(1949—1956)新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始建于1951年2月政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简称《劳保条例》)。
建国初期,我国基本上实行了两套社会保障制度:一是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险;二
是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中实行的社会保险。而且社会保险的对象只是城镇劳动者,没有覆盖全体公民。(2)初步调整时期(1957—1966)调整重点(目标):将两套社会保障制度统一起来
(3)停滞时期(1966—1976“文革”时期)
①社会保障的统筹工作停止②社会保险沦为企业保险③影响了社会保险保险资金的积累
(4)恢复时期(1976—1986)
2.改革时期
(1)第一阶段(1986~1993)
改革的重点是为国有企业改革配套和缓解贫困地区的乡村贫困问题
改革的重点内容:国家责任得到适当控制和调整,改变单位办社会保障事务的做法,社会保障社会化开始替代社会保障单位化。
(2)第二阶段(1993~1997)
以1993.11.14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并以其中对社会保障改革提出明确要求与原则规范为主要标志。以养老保险改革和医疗保险改革为重点
1996以来:国务院作出了统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并部署实施,各地各部门按“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原则,制定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在失业保险制度方面与企业改革和再就业工程接轨,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运用失业保险促进再就业的路子。
1997年,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年。《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1997年7月)的颁布实施标志着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已经从局部地区的试点和探索走向全国统一的制度建设,迈入了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
(3)第三阶段(1998年以来)
进入这一阶段的主要标志有三:(P42~43)
①在保留民政部的同时,新组建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相对统一了社会保障管理体制(1998.3)
②社会保障全面走向社会化,成为改革旧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建设新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明确目标。
③超越了片面为国有企业改革配套和单纯为经济服务的观念,开始将社会保障作为一项基本的社会制度安排来建设。
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即人人享有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学形成性考核二
第五章至第八章
一、不定项选择题
ABCDABCDAACBABCDABCDCAB1、失业保险——主要是为了保障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失业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其覆盖范围包括劳动队伍中的大部分成员。
2、医疗社会保险——指由国家立法,向法定范围内的人群分担由于疾病危险造成的经济损失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3、养老社会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推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4、工伤社会保险——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劳动和其他工作过程中遭受意外伤害或因长期接触有毒有害因素引起的职业病伤害后,由国家和社会为负伤、致残和死亡者生前供养亲属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的制度。
5、疾病社会保险——社会成员或劳动者在疾病、非因公致残等情况下,从社会和企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三、简答题
1、简述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的形式。
委托银行发放;通过邮局寄发;社会保险机构直接发放;依托社区发放。
2、简述工伤社会保险的特点。
工伤社会保险强制性最强,实施最普遍
工伤社会保险具有赔偿性
工伤社会保险,经费由雇主承担,劳动者个人不缴费
工伤社会保险待遇丰厚,保障项目完备。
3、简述我国工伤保险待遇制度存在的问题。
工伤保险的覆盖面还不广
工伤保险费率机制不甚合理
工伤保险的管理成本过高并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评残制度不完善,立法工作存在严重的滞后。
4、简述疾病社会保险的给付条件。
被保险人必须因患病丧失劳动能力,并出具医生证明后方可体制工作进行治疗; 受保人患病前已经从事有收入的工作,并且是因为患病而不能获得正常工资; 受保人必须缴足规定的最低期限的保险费;
受保人必须达到规定的最低工作期限。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15分)
1、试述工伤社会保险的原则。P184-P185
无过失原则;风险分担、互助互济原则;补偿与预防、康复相结合原则;个人不缴费原则。
社会保障学形成性考核三
第九章至第十一章
一、不定项选择题
ACDACDABCDBCDCABCDABCDAABCD1、社会福利——P206
泛指解决一切有关“福利”问题的各种社会措施、政策和事业的综合。
2、社会救助——P216
也成为社会救济,是指国家或社会通过立法规定,对因为生理或心理,社会或个人,系统或突发原因导致一时或长期陷入困境,并且失去最低生活保障的社会成员,按照法定的标准向其提供给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的物质帮助,维护其基本生存权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3、社会优抚——P227
是国家以法定的形式,通过政府行为,对为国家和社会做出特殊贡献的特殊人群及其家属实施的一种带有褒扬、优待、抚恤和安置性质的特殊社会保障制度。
4、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P245
以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生活为目的,由当地政府根据本地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科学、合理地确定当地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于收入低于保障标准的人员由政府给予差额补助的一种社会救助制度。
5、相对贫困——指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其收入水平少到一定程度时维持的那种社会生活状况,各个社会阶层之间和各阶层内部的收入差异。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社会救助的特点。P216-217
权利和义务的单向性
救助资金运动的单向性
社会救助对象的限制性
社会救助目标的低层次性
2、简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特点。P250
对象的限定性;管理的动态性;保障水平和范围的有限性;资金来源的可靠性。
3、简述社会优抚的对象。P230
革命伤残人员;复原退伍军人;革命烈士家属;病故军人家属;现役军人家属
4、简述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原则。P285-286
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
以保障农民最迫切的需要和解决基本生活问题为原则
坚持权利和义务、公平和效率相统一为原则
坚持社会保障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
坚持“国家政策引导,农民自我保障为主,集体补助为辅”的保障原则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15分)
1、试述完善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对策。P276-278
保障范围覆盖全面
保障经费共同负担
完善救助标准
改革管理体制
改善救助形式
社会保障学形成性考核四
综合一、不定项选择题
ACABCDAABCDABCDABCDBCDDABCAD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P101
是指社会保障的管理机构或受其委托的机构,在保证当前需要的基础上,将形成结余的资金投入到资本市场中去,以实现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
2、结构性失业——P117
由于经济结构如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构发生变动,造成劳动力供求结构失衡,从而导致的失业。
3、企业补充养老保险——P178、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在国家规定的实施政策和实施条件下为本企业职工所建立的一种辅助性的养老保险。
4、生育社会保险——P194
是指国家和企业为怀孕和分娩的妇女提供医疗服务、生育津贴和产假,以保证那些因生育而造成收入中断的妇女和家庭的基本生活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5、遗属社会保险——P201
是指劳动者因意外事故死亡或自然死亡时,由国家和社会对死亡者本身所需要的丧葬费用以及死亡者遗属基本生活需要,给予必要的物质保障的制度。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类型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P59
国家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社会保障的财务制度;社会保障的价值目标
2、简述医疗社会保险的种类。P142
国家医疗保险;社会医疗保险;社区合作医疗保险;个人储蓄医疗保险
3、简述我国享受基本养老金需要具备的条件。P171
一是在基本养老金覆盖范围内并且参保;二是达到了国家法定的退休年龄;三是个人缴费满15年。
4、简述社会优抚的基本特征。P229
特殊性;优待性;综合性;褒扬性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15分)
1、试论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存在的问题。P272
保障范围存在漏洞;保障资金投入不足;待遇标准不够合理;管理机制仍不健全。
第二篇:社会保障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社会保障概论》形成性考核册
作业一
一、填空题
1.“社会保障”一词首先使用于1935年美国“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法》)。(P3)
2.1952年国际劳工组织制定并通过的(《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为各国制定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依据。(P4)3.现代型的社会保障,(国家)必须扮演出场的主要角色,这就意味着社会保障要由(国家)来组织和领导,并统一付诸实施和管理。(旧教材P5~6)
4.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的一种(安全)制度。(P6)
5.社会保障的特点是(强制性)、(社会性)、(福利性)、(互济性)、(不可逆性)。(P8~9)6.社会保障的功能有(补偿功能)、(稳定功能)、(调节功能)。(P10~11)
7.社会保障的利益主体(按:应是“责任主体)可分为(政府)、(企业)、(个人)。(P13)
8.从共性上看,(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保险)显然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P18)9.现代社会保障理论逐渐向(多样化)、(复杂化)方向发展。(P31)
10.社会保障理论由(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社会保障资金运行理论)、(社会保障制度理论)三大部分构成。(P21)11.传统社会保障时期可分为(萌芽阶段)、(慈善阶段)、(济贫阶段)三个阶段。(P33)12.现代社会保障时期是以160多年前社会保障开始形成(制度)为起点的。(P36)
13.社会保障制度的雏形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上半叶英国颁布实行的新(《济贫法》)。(P37)
14.从时间顺序上看,现代社会保障建立的标志是1935年(美国)颁布的《社会保障法》。因为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保障法。(P40)
15.新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始建于1951年2月政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简称《劳保条例》))。(P43)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 5×5=25分)
1.社会保障——以立法的形式确定的、由国家举办并承担责任、以国民收入再分配方式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的社会稳定机制。(P7)
2.就业关联制度——属于“收入维持”方案的一种。它规定:享受年金或其他定期补助的权利,一般取决于工作或独立劳动时间(即工龄)的长短;家属津贴和工作保障则取决于是否存在雇佣关系。政府是所有保障待遇的最后保证人。(P12)
3.普遍保障制度——属于“收入维持”方案的一种。又称按“人头”补助制度,即对公民或居民,不论其收入、工作或财产如何,均按统一的标准提供现金补助。补助资金通常来源于国家财政收入的拨款,补助金一般普遍适用于已在这个国家居住达到规定年限的申请人。(P12)
4.储蓄保险金制度——是一种强制性的储蓄制度,主要存在于发展中国家。它要求企业和职工定期交纳规定的保险金,共同出资建立特别基金,款项记入每个雇员的账户,专款专用。当雇员发生规定的偶然事故时,按照规定将各账户下的储蓄保险金连同利息一次发还给受益人。但在有些情况下,受益人也可自行选择分期领取本金或遗属恤金。(P12~13)
5.社会保障体系——指社会保障各个有机构成部分系统的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整体。(P16)
三、简答题
1.简述我国目前建立的社会保障体系(P20)
A、社会保险——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以及公务员养老保险、农民养老保险。B、社会救助——自然灾害救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乡村“五保”制度等
C、社会福利——全民保健、残疾人福利、老年人福利、妇女儿童福利、教育福利、住房福利。D、军人保障——军人社会保障、军人抚恤、退伍军人安置、军人福利、军属优待。E、其他制度——公务员医疗补助、住房公积金等 或者答: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救助和住房保障等。2.简述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的主要内容(P21)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障的概念,社会保障的范畴及其发生发展,社会保障的功能和作用,社会保障体系及其构成,社会保障的理论依据,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系等。
3.简述社会保障资金运行理论的主要内容(P21~22)
社会保障资金运行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障资金筹集原则,不同筹资模式的特点及适用条件,社会保障储备基金规模的确定和结构优化,社会保障基金支付的原则、方式及程序,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不同的社会保障资金的运行特点及相互间的区别与联系,社会保障储备基金投资的理论和方法等。
4.简述社会保障制度理论的主要内容(P22)
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构成要素及构成内容,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则,社会保障的制度的历史、现状和目标模式,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评价和比较等。
四、论述题(每题10分 10×2=20分)
1.论述福利经济学、福利国家论和福利制度的基本观点(按:“福利制度”应为“福利国家制度”)(P23~24)
福利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国民收入总量越大,福利也越大;收入越平均,福利也越多。在国民收入分配方面,同等数量的收入或货币,对于穷人的“边际效用”要比富人的大。因此主张实行均等化政策。
福利国家论的基本观点:1.收入均等化,通过对不同收入阶层的赋税差别来实现再分配;2.社会福利化,即通过国家提出一整套津贴补助、社会保险和公共救济制度,以期实现“现代自由民主”的国家,即高福利型国家;3.充分就业化,4.国有化和计划化、工程社会化,5.混合经济论。
福利国家制度是社会学家威廉•贝弗里奇在英国政府委托下提出的《社会保险及相关服务》报告的实践。1945年,英国工党执政,以部分工业国有化、实现充分就业和社会福利为纲领,并先后实行了社会保险、工业伤亡、家庭补助、社会保健四种社会福利法案。
——《社会保障学》期末复习指导书(广东电大2004年10月编印)
2.试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P42~51)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经历了2大时期,7个阶段。1.创建时期
(1)初创时期(1949—1956)
新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始建于1951年2月政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简称《劳保条例》)。建国初期,我国基本上实行了两套社会保障制度:一是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险;二是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中实行的社会保险。而且社会保险的对象只是城镇劳动者,没有覆盖全体公民。
(2)初步调整时期(1957—1966)
调整重点(目标):将两套社会保障制度统一起来(3)停滞时期(1966—1976“文革”时期)
①社会保障的统筹工作停止 ②社会保险沦为企业保险 ③影响了社会保险保险资金的积累(4)恢复时期(1976—1986)2.改革时期
(1)第一阶段(1986~1993)
改革的重点是为国有企业改革配套和缓解贫困地区的乡村贫困问题
改革的重点内容:国家责任得到适当控制和调整,改变单位办社会保障事务的做法 社会保障社会化开始替代社会保障单位化。(2)第二阶段(1993~1997)
以1993.11.14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并以其中对社会保障改革提出明确要求与原则规范为主要标志。
以养老保险改革和医疗保险改革为重点
1996以来:国务院作出了统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并部署实施,各地各部门按“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原则,制定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在失业保险制度方面与企业改革和再就业工程接轨,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运用失业保险促进再就业的路子。1997年,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年。《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1997年7月)的颁布实施标志着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已经从局部地区的试点和探索走向全国统一的制度建设,迈入了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
(3)第三阶段(1998年以来)
进入这一阶段的主要标志有三:(P42~43)
①在保留民政部的同时,新组建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相对统一了社会保障管理体制(1998.3)②社会保障全面走向社会化,成为改革旧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建设新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明确目标。
③超越了片面为国有企业改革配套和单纯为经济服务的观念,开始将社会保障作为一项基本的社会制度安排来建设。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即人人享有社会保障。(P49~51)
按:此题答案与采用旧教材所作答案有较大不同。
作业二
一、填空题(每空1分,1×29=29分)
1.(社会保障基金)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问题和中心内容,是社会保障制度得以建立并正常运行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旧P37)(P55)
2.社会保障的本质是(社会保障分配)。(P53)
3.社会保障分配贯穿于社会保障的全过程,其规划实施的第一步是组织(社会保障收入),其最终举措是组织(社会保障支出)。(P53)
4.筹集社会保障基金,有一个基本原则,即(收支平衡)的原则,这种原则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横向平衡);另一种是(纵向平衡)。(P55)
5.社会保障基金的建立方式主要有(现收现付式)、(完全积累式)、(部分积累式)三种。(P55~56)6.社会保障基金支付的基本形式有(现金补助)、(实物补助)。(P59)
7.从原则上讲,社会保险基金由(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负担。(P62)
8.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必须遵循的原则有(安全性原则)、(收益性原则)、(流动性原则)。(P67~68)
9.战后半个世纪以来,(福利国家制度)一直是英国政府奉行的基本国策,它作为“社会安全阀”在英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P84)
10.瑞典推行的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其基本特点是国家通过(立法),对(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保障其基本生活的福利待遇。(P95)
11.德国社会保障制度以(社会保险制度)为核心内容,并辅以(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为特征。(P104)12.美国的社会保障项目多达(300)多种,有
(七)大类。(P112)
13.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保障的(普遍化)和制度的(多元化)。(P123)
14.近年来,我国城镇职工的医疗、养老保险制度所进行的“统帐结合”的改革,正是借鉴了新加坡实行(中央公积金制度)的成功经验。(P125)
按:旧版本次作业的填空题共15题,其中第14题为:“俄罗斯实行养老金和(物价水平)挂钩。”新版的第14题在旧版中为第15题。
二、名词解释(每题6分 6×3=18分)
1.社会保障基金——指为实施社会保障制度而通过各种渠道建立起来的、法定的、专款专用的经费。(P55)
2.社会保障分配——指政府或社会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和安排征缴和使用社会保障基金,以完成社会保障制度所设定的目标的各项活动。(P53)
3.社会保险基金投资——是社会保险机构或受其委托的机构,用社会保险基金购买国家政策和法律许可的特定的金融资产或实际资产,以期获得适当预期收益的投资行为。(P67)
三、简答题(每题8分 8×3=24分)
1.简述社会保障有关的再分配关系(P53~55)(1)国家与企业、个人之间的再分配关系(2)劳动者之间的再分配关系(3)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再分配关系(4)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再分配关系(5)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再分配关系
2.简述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的主要渠道(P55)(1)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的预算拨款(2)企业(用人单位)按制度规定的交费(3)个人的交费
(4)社会保障基金的结存和增值(5)国内外各界的社会保障捐赠
3.简述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P69)(1)银行存款(2)信托存款(3)不动产投资
(4)有价证券(债券、股票等)投资(5)直接贷款或委托贷款
四、论述题(29分)
答题要点:(1)属何种保障类型?(2)社保体系的构成(3)基本特点(4)积极作用与存在问题 1.试比较英国、德国、新加坡的社会保障制度(16分)答:
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福利国家型的社会保障制度。其所包括的项目有40多种,主要涉及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福利津贴、社会服务、医疗保健等方面。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津贴补助包括:儿童津贴、孀妇津贴、住房补贴、免费教育。战后半个世纪以来,福利国家制度一直是英国政府奉行的基本国策,它作为“社会安全阀”在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英国福利制度在给人们提供社会安全保障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首先,福利支出居高不下,政府财政负担过重;其次,来自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使社会福利支出日益庞大;第三,失业率居高不下,一方面减少了政府的税收来源,一方面又增加了失业救济的负担;第四,办事机构臃肿,经济效率低下。
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社会保险型的社会保障制度。其主要内容有:社会保险(含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住房补贴等。德国社会保障制度以社会保险制度为核心内容,并辅以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为特征,实施这样的社会保险制度,对德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①社会保障的支出增长率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大大加重了联邦政府的财政困难,使政府利用财政手段来刺激经济发展的能力大大削弱。②社会保障费用持续上升,使劳动力成本提高,产品价格上涨,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下降,并最终影响主要依赖国际市场的国民经济。③两德统一后,东西部居民在社会保障制度、资金来源、保障待遇水平及组织管理方式上均有很大的不同。
新加坡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个人储备积累型的社会保障制度。其以中央公积金制度为主要内容。中央公积金制度的具体内容:①保障对象:凡受雇雇员,其月收入在800新元以上者,一律参加公积金;雇主及个体经营者也一律参加;②缴费办法:雇主和雇员均按一定比例缴交公积金;③公积金安排:加入公积金的成员每人都有三个帐户:普通帐户、特别帐户和保健储蓄帐户,用途各不相同,不得串支。与许多发达国家明显不同的是,新加坡没有对失业问题的公积金的安排,政府对失业者的唯一帮助,是为失业者提供就业岗位,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员工技能和转岗培训,使失业者尽快重新就业。
新加坡的中央积金制度对新加坡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首先,它在国家财政没有沉重的福利包袱的前提下使人民有了养老、医疗、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切实保障;其次是在促进新加坡经济以每年平均10%的增长速度递增的同时,确保了社会保障累积基金的增值;第三有利于激发劳动者的生产臭味相投性,克服了人们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过分依赖心理。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第一,新加坡的中央积金制度在社会成员之间没有互济特征,与社会保障的本质特征即社会性和互济性不相吻合,因此,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它不能称得上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第二,其提供的保障水平参差不一,差距悬殊,特别是年轻雇员和低薪雇员的生活保障水平较低。第三,过度的储蓄,降低了人们的当期消费,限制了国内有效社会需求的满足,同时,人们未来的基本生活保障变现将有相当的风险。第四,过高的缴费比率,降低了人民储蓄的可能性。2.试比较瑞典和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13分)答:
瑞典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福利国家型的社会保障制度。其主要内容有: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社会福利(由子女津贴、免费教育、老人福利和住房补贴组成)、社会救助。瑞典推行的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其基本特点是国家通过立法,对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保障其基本生活的福利待遇。其积极效果有:①人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②居民收入的均等化;③经济和社会稳定。但其高福利靠的是高税收,并必然导致国家承担过多,包袱过重,引发“瑞典病”:①公共福利支出膨胀;②税负过重;③高通货膨胀。
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社会保险型的社会保障制度。其主要内容有:社会保险(包括老年、残疾、遗属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包括住房保障、教育保障)。其特点有:①社会保障制度内容丰富,项目繁多,但保障程度不高;②资金来源多渠道;③多层次的保障管理体系;④强制和自愿相结合。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积极作用:保障了全体美国公民特别是处于社会底层的贫穷者的基本生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的阶段矛盾,从而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较好的社会环境。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一,随着美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高龄人口在老年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社会保障中用于养老和医疗的费用支出日益庞大,加上失业人员的失业救济压力,政府在这方面的包袱越来越沉重,继而不得不推行赤字财政。第二,社会保障的费用主要来源于征税,项目齐全、内容繁多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提供人们基本生活保障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副作用。
简答要点:
1.瑞典推行“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其基本特点是国家通过立法,对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保障其基本生活的福利待遇。美国实行社会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具有多样化和全面性特点。具体表现在:(1)社会保障内容丰富,项目繁多(300多种、七大类),但保障程度不高;(2)资金来源多渠道;(3)多层次的保障管理体系;(4)强制和自愿相结合。
2.瑞典的社会保障资金来源渠道较为单一,主要是累进制的个人所得税及其他税收;而美国的社会保障渠道较多。3.瑞典的社会保障水平高,而美国的社会保障水平不高。4.美国的福利支出膨胀问题不及瑞典的严重。
作业三
一、填空题(每空1分,1×33=33分)
1.社会救助的对象是那些因各种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具有(最低保障)性质。(P138)
2.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社会救济制度,存在着(救济范围窄)、(救济标准低)、(救济工作随意性大)等问题。(P153)3.1993年6月1日,我国(上海市)率先建立了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P156)
4.一般认为,社会保险包括(养老)、(残疾)、(遗属)、(疾病)、(失业)、(工伤)、(生育)七大块保险内容。(旧教材P142)(P180)
5.一般认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产生于德国,以(1889)年德国首相俾斯麦颁布(《养老、残疾、死亡保险法》)为标志。(P185)6.养老保险的四种类型是:(自保公助)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福利国家)型的“全民保险”、(国家保障)型养老保险制度、(强制储蓄)型养老保险制度。(P188~190)
7.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始建于(50)年代初期。(P197)
8.“文革”始我国社会养老保险改为(“企业保险”)。(P198)
9.从(1984)年起,我国开始在全民所有制企业范围内进行以(退休)费用的社会统筹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试点。(P199)10.我国1993年召开的(十四届三中会合)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了“个人账户”概念,标志着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全面创新。(P201)
11.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从(80)年代中期开始试点摸索。(P218)
12.医疗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险制度体系中最古老的项目,始建于(德国),后迅速向其他工业化国家推进。(P236)13.最先把医疗保险制度化的国家是德国,(1883)年德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疾病保险法》)。(P236)14.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开始实行医疗保险(社会统筹)的办法。(P248)
15.199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城镇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金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原则。(P248)按:旧版本次作业的填空题共16题,其中第2题为:“我国扶贫解困的首要任务是消除(绝对贫困),我国目前的贫困问题主要表现在贫困者的(量(数量))和(度(贫困程度))”(详见教材P141,147)。新版中填空题2-15题在旧版中为3—16题。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 4×4=16分)
1.社会救助——对因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经济、环境、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基本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由政府主导或在政府的倡导和推动下,通过再分配的形式给予救助,以保障社会成员最基本生活水平的一种社会制度。(P137)
或答:社会救助是国家及社会对遭受自然灾害、不幸事故等和生活在贫困线或最低生活标准下的个人和家庭进行救济和援助,以维护这些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P18)
2.贫困线——指政府按照一定的方法,以社会成员为购买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或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物品或服务,而必须获得或花费的一定数量的货币金额所确定的一条具有法律参照意义的标准线。(P141)按:此题答案与采用旧教材所作答案有较大不同。
3.社会养老保险——社会养老保险是由国家依法强制实施的、面向全体劳动者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根据这项制度,劳动者在达到一定的条件,如年龄、身体状况、工龄或参保期限等,即可从国家有关保障机构领取养老金,从而使自己年老时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P181)
4.医疗社会保险——在被保险人因健康原因而暂时失去劳动能力并失去经济来源时,国家和社会有责任按照有关立法,对受保人提供医疗服务和一定的收入补偿的保险制度。(P228)
三、简答题(每题6分 6×5=30分)1.简述社会救助的对象(P139-140)(1)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的人
(2)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生活暂时困难的人(3)城乡贫困者
2.简述确定贫困线的几种方法(P141-143)
(1)以恩格尔系数为依据确定贫困。食物方面的支出占家庭支出的比例就是恩格尔系数。一般认为,恩格尔系数超过59%,属于绝对贫困家庭。
(2)一些发达国家用相对的方法来衡量贫困。最常用的方法是将贫困标准和一个地区人均收入水平保持一定比例。(3)市场菜篮子方法。即以人们日常最起码消费支出的总费用作为划定贫困的标准,具体包括人们的食品、生活必需品和参与社会日常生活的费用。
(4)生活形态式方法。以当地大多数人的主观判断来确定哪些人生活形态上是属于贫困的,并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调查,进行有关援助。
3.简述社会养老保险的特点和作用 社会养老保险的特点:(P181)
(1)推行保险立法化(2)筹资渠道多元化(3)享受待遇标准化 社会养老保险的作用:(P183~184)
(1)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2)强化劳动者的自我保障意识,使养老从家庭代际反哺方式转向自我保障。
(3)适应人口老龄化趋势,缓解养老压力 或答:在当今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下具有特别重要和现实的作用。4.简述医疗保险的特征(P228~229)(1)主要为国民提供健康保障(2)保障的手段是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3)涉及的关系较复杂 或答:医疗社会保险比其他社会保险项目更复杂
(4)(社会效应)见效较慢 或答:一项医疗保险制度是否成功不是在短时间内可以反映出来。5.简述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组成部分(P243~246)
(1)全民保健,是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要基金来源,以全民为服务对象,由国家卫生机构直接组织实施的一项医疗服务制度,重点在疾病预防。(2)城镇的公费医疗制度,是对国家机关、党派、人民团体及科教文卫体等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实行的一项免费医疗和预防疾病的医疗保健制度。
(3)城镇企业职工的劳保医疗制度,是以企业为责任主体,对企业职工及其家属实施免费医疗的制度。
(4)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面向农民,以社队集体为单位,由集体和个人共同集资,并为本乡村居民提供免费或低费的基本医疗服务保障的医疗保险制度。
四、论述题(21分)
1.论述我国城镇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方向及前景(10分)(旧教材P168-172)
目前我国城镇社会养老保险面临的最大困境是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难度加大。原因是:一是企业经济效益下滑,缴费困难;二是社会养老保险覆盖人群结构变化,养老负担系数提高;三是社会养老保险费的征收手段落后;四是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待遇偏高。
国家对此非常重视,制发了《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以法规形式明确规定保险登记制度和缴费义务人,建立社会保险登记制度和缴费申报制度,并对社会保险费的征收程序进行了规范。基本养老保险金的征缴范围是: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及其职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及其职工。社会保险费的征缴实行三项社会保险费集中、统一征收的办法。
只要扩大覆盖面,强化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征缴,加强社会保险组织管理及在适当的时候解决社会保险基金的补偿问题,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前景一定是光明的。
——《社会保障学》期末复习指导书(广东电大2004年10月编印)
按照《社会保障学》期末复习指导书(广东电大2004年10月编印)的答案,本题的答题提纲是:
(1)存在问题及原因(2)解决办法:《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的基本内容与重点(3)解决问题的重点及前景 2.论述我国传统医疗保险制度的问题和改革。(11分)(P246~255)(1)传统医疗保险制度存在以下三大问题
①各组成部分封闭独立,互不相干,致使医疗资源在不同社会群体间分布不均,少数人的过度消费、无效消费及浪费,与绝大多数人的无法消费和无能力消费现象并存。卫生资源畸形分布,大中城市及一些行业企业卫生资源过剩,广大农村及落后地区卫生资源短缺,群众基本医疗需求无法满足。
②城镇干部职工的医疗费由国家财政和企业包揽,财政和企业不堪重负。患者个人和医疗机构均无费用意识,致使医疗费用持续攀升,浪费现象十分严重。
③单位办医疗带来不少弊病,如:医疗费用缺乏统筹互济,违背了医疗社会保险的原则和初衷;单位间医疗负担畸轻畸重,单位间医疗负担苦乐不均,一些单位无力承担医疗费用的报销,因而处于虚空的状态;单位办医疗人为地设置了劳动力流动的城乡壁垒和行业职业壁垒,„„
(2)传统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
1984年起进行了试探性改革。当年开始了部分企业职工大病医疗费用的社会统筹。
80年代中期~90年代初的改革的要点:通过职工个人部分承担医疗费的办法,增加个人的费用意识,抑制医疗费用持续攀升的势头
1993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提出“城镇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金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原则
1994年国务院选择镇江、九江作为医疗保险综合改革的试点城市,从1995年起进行了劳保、公费医疗保险的综合改革。1996年国务院召开镇江会议,部署扩大试点工作。
1998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根据《决定》确立的“低水平、广覆盖、双方负担、统帐结合”的改革思路,我国建立起了新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
2002年7月国务院在上海召开全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和医疗体制改革会议。明确提出坚持“一个目标、两个核心、同步推进三项改革”的方针。
一个目标: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的需求。
两个核心:医疗卫生改革的核心是引入竞争机制,以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并降低医疗成本;医疗保险改革的核心是建立费用分担制尤其是强制个人承担责任 三项改革:医疗保险改革、医疗机构改革、药品流通体制改革
此后,国家还批准实放公务员医疗补助办法,并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还发布了企业建立补充医疗保险的政策性文件。
通过一系列改革,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解决了公费劳保医疗制度下各单位分散管理、企业负担或轻或重、职工医疗待遇有好有坏等问题,从而确立了社会化的医疗保险体系。
但是改革在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也还存在一些有等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矛盾和困难。如: ①覆盖范围仍然有限,医疗保障体系的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 医疗资源过分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 ③医疗体制改革的缺陷,导致“没有民营化的商业化” ④市场失灵问题在政府缺位情况下没有得到很好矫正 按:此题答案与采用旧教材所作答案有较大不同。
作业四
一、填空题(每空1分,1×35=35分)
1.生育社会保险从保险对象和筹集基金规模而言,是(小)险,从其保险的支付期限来看,是(短)险,但从其承担的重大责任来看,则是(重)险。(P299)
2.我国机关、事业单位的生育保险制度建于(1955),而生育保险制度的改革则是从(80)年代中期开始启动。(P300,302)3.我国传统工伤保险的主要不足是:一是(覆盖范围窄);二是(保险方式落后);三是(工伤待遇标准偏低);四是(缺乏工伤预防机制)。(P317~318)
4.按造成失业的原因,可把失业分为(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P261)
5.1936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仔细分析了影响就业的因素,提出了新的失业理论,他认为失业有三种:(自愿失业)、(摩擦性失业)、(非自愿失业),而正是(非自愿失业),才是本来意义上的失业。(P263)
6.失业不仅是一个经济学研究的问题,更是(社会学)特别是社会保障学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P266)
7.80年代以来,我国一直避开使用“失业”这个概念,而沿用(“待业”)。1986年国务院颁发了(《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第一次明确对国营企业职工实行(待业保险制度),它标志着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1999年1月20日颁布实施的(《失业保险条例》),是我国建国以来最为完备的一项失业保险法规。(P281,P283,P288)
8.“下岗”这个概念是(90)年代中期才出现的新名词。自(1995)年起针对国企改革引发的大量职工下岗问题,我国劳动部门就提出实施再就业工程,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P286,P286)
9.社会福利的特征有:保障对象的(全民性)、保障内容的(福利性)、享受保障的(无条件性)、保障待遇的(公平性)和(高层次性)。(P332~333)
10.世界的社会福利事业,经历了从(剩余)型到(制度)型再到(发展)型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P337)11.我国现行的社会优抚安置保障制度是伴随着(人民军队)的建立和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的。(365)
12.我国优抚安置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和(社会),优抚安置的对象是(军人)及其(家属)这一特殊群体。(旧教材P286)
二、名词解释(每题6分 6×5=30分)
1.生育社会保险——妇女因怀孕、生育子女而暂时丧失劳动能力时,从国家和社会得到医疗服务和现金补助的制度。(P297)2.工伤社会保险——由国家和社会统一立法强制实施的,对劳动者因在生产过程中遭受的意外伤害或由于特殊工种而引发的职业性疾病进行有效治疗并提供其基本生活保障及家庭经济补偿的社会保险制度。(P308~309)
3.失业——(P260)
广义的失业: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劳动力资源处于闲置状态。
狭义的失业:指达到法定年龄(劳动力年龄)并有就业愿望和应业能力的人得不到适当的就业机会,包括已经就业而被解雇,且正在等待或寻求新的就业机会的一种社会现象。
4.失业社会保险——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的劳动者,在其因非个人原因而失去工作从而失去收入来源时,由国家或社会保险机构向其提供一定物质援助或现金补助,以保障失业者及其家属基本生活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P266 5.社会福利——就其最基本的意义来说,是指国家或社会通过有关政策或立法,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的、旨在改善和不断提高其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质量的资金保障和社会服务。(P332)
三、简答题(每题6分 6×4=24分)1.简述生育社会保险的特点。(P298~299)
(1)对象较少,覆盖面较窄 生育保险的对象是已婚并即将生育的劳动妇女,一般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已婚且有工作的妇女和参加保险。我国的条件是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的已婚妇女而且符合计划生育政策。
(2)生育保险的原因是由于生育行为而暂时失去劳动能力,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只需营养和休息得当就能自然恢复体力。
(3)具有双重性质,它同时保障劳动力自身的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又具有唯一性。
生育社会保险从保险对象和筹集基金规模看,是“小”险,从保险的支付期限看,是“短”险,从承担的重大责任看,“重”险。
2.简述工伤社会保险的特点。(P309)(1)实施范围最广(2)保障性最强(3)待遇相对优厚(4)给付条件最宽
按:此题答案与采用旧教材所作答案有较大不同。3.简述失业的社会影响。(P265~266)(1)对整个社会而言,失业浪费了劳动力资源
(2)对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而言,失业使其失去了收入和生活来源 大量失业的存在,必然影响到一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4.简述失业社会保险制度的内容。(P266~274)(1)失业社会保险的对象
(2)享受失业社会保险的条件和待遇(3)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
5.简述社会福利的内容。(P335~336)(1)社会津贴(2)职业福利(3)社会福利设施(4)社区服务
四、论述题(每题10分 10×2=20分)1.试述我国工伤社会保险的改革(P318~319)
传统的工伤保险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与发展而来的,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国家开始了对传统工伤保险制度的改革。
1988年劳动部制定改革方案,于1989年在海南的海口市、辽宁的锦州市、广东的东莞市等地进行扩大工伤保险的覆盖面、建立工伤保险基金、适当调整工伤保险的待遇等方面的试点改革
1996年8月在总结各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劳动部发布了《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1996年10月1日起实施)。《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对沿用40年的工伤保险制度进行全面改革。
《办法》规定扩大了工伤保险的实施范围,所有企业和劳动者,包括被批准入境就业的外籍职工,都要参加统一的工伤保险制度;要统一评残标准,统一工伤待遇,实行工伤医疗期,实行工伤保险基金社会统筹和工伤保险差别费率与浮动费率制,工伤保险实行属地管理,以中心城市或地级市为主实行工伤保险费用社会统筹。这些规定对工伤保险由变“企业保险”向社会保险的转变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伤残、死亡待遇偏低等问题。
由于《试行办法》毕竟只属于部门规章,法律效力较低,在实际工作中执行难度较大,同时,工伤保险覆盖面仍然过窄,工伤保险层次过低,工伤保险基金不能调剂,抗风险能力较弱,各地区实行工伤保险的差异很大。在这样的局面下,为了更好地保障劳动者的工伤保障权益,2003年4月27日国务院颁布了我国第一部专门的工伤保险行政法规——《工伤保险条例》(2004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工伤保险条例》标志着中国新型工伤保险制度基本确立,从此,中国工伤保险制度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按:这是依据新教材所作的参考答案。下面的参考答案来自《社会保障学》期末复习指导书(广东电大2004年10月编印)
我国在1996年10月1日颁布实施《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扩大工伤保险的实施范围,所有企业和劳动者,包括被批准入境就业的外籍职工,都要参加统一的工伤保险制度。(2)统一评残标准(3)实行工伤医疗期(4)统一工伤待遇
(5)实行工伤保险基金社会统筹和工伤保险差别费率与浮动费率制
(6)工伤保险实行属地管理,以中心城市或地级市为主实行工伤保险费用社会统筹。2.试述社会优抚和军人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P 368~376)答题要点:
1)社会优抚主要包括优待制度和抚恤制度两项(1)优待制度(社会优待)主要包括: ①生活优待(P372)②医疗优待(374)
③交通及其他优待(P374~375)(2)抚恤制度主要包括 ①死亡抚恤(369~370)
死亡抚恤的分类(烈士、因公牺牲、病故)及确定标准,一次性抚恤(具有褒扬和和社会补偿性质)和定期抚恤(具有社会救助性质)
②伤残抚恤(370~372)
伤残类别(因战、因公、因病),伤残等级(由重到轻分为1级到10级),享受抚恤待遇的条件,.致残性质的认定和残疾等级的评定权限,抚恤金标准
2)军人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有: ①军人伤亡保险(P375)
②军人退役医疗保险(P375~376)
③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P376)
按:旧版作业中论述题第2题是:
试述我国社会优抚安置保障的主要内容和特点(P284~287)答题要点:
(1)社会优抚和安置保障的主要内容:
①社会优待 ②社会抚恤 ③离退休保障 ④安置保障(2)我国社会优抚和安置保障的特点: ①优抚安置保障内容的综合性 ②优抚安置保障待遇标准具有激励性 ③优抚安置保障手段的计划性
④优抚安置保障目标的双重性(经济的色彩与政治的色彩相结合,既是经济意义上的目标,又是政治意义上的目标)
第三篇:社会保障作业三答案
社会保障学作业
(三)单选题:(共20道试题,每题2分)
1.社区合作医疗保险模式的代表国家有()。
A. 德国 B. 瑞典 C. 中国 D. 新加坡
2.中国法律规定的退休年龄是男职工()岁,女职工55岁。
A. 65 B. 60 C. 55 D. 70
3.现代工伤保险制度的第一个环节是()。
A. 工伤预防 B. 工伤事故 C. 工伤保险 D. 工伤康复
4.实施强制性和自愿性相结合的失业保险制度的国家是()。
A. 日本 B. 丹麦 C. 美国 D. 法国
5.目前,中国的失业保险的缴费比例是企业按照工资总额的2%缴纳,劳动者按照工资的()缴纳。
A. 2% B. 1% C. 3% D. 4%
6.生育保险的补助性质属于()。
A. 短期 B. 长期 C. 中期 D. 终身
7.社会福利的本质主要体现在()。
A. 经济福利性 B. 社会性 C. 福利广泛性 D. 福利的强制性
8.实施国家控制下的私营机构为主体的综合型模式的国家是()。
A. 美国 B. 日本 C. 英国 D. 新加坡
9.“社会福利”一词最早见于()。
A. 《社会保障》 B. 《济贫法》 C. 《大西洋宪章》 D. 《贝弗里奇报告》
10.社会福利的对象是()。
A. 相对贫困的群体 B. 挣工资的劳动者 C. 全体社会成员 D. 军人及其家属
11.军人保障是一种()性的社会保障。
A. 效率 B. 综合 C. 公平 D. 义务
12.军人安置保障的主体是()。
A. 晚年生活安置 B. 就业安置
C. 农村义务兵退伍安置 D. 晋升安置
13.根据现行办法,军人所在的单位后勤机关按照缴费基数(配偶建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A. 11%)的规模,为未就业随军 B. 12% C. 15% D. 20%
14.除对义务兵、士官和复员军人的生活优待外,国家还对()残疾军人的医疗费用按照规定予以保障,由相关机构单独列账管理。
A. 一级至五级 B. 一级至六级 C. 一级至四级 D. 一级至七级
15.我们所说的复员军人,是指()之前入伍、后经批准从部队复员的人员。
A. 1949年10月1日 B. 1949年10月31日 C. 1954年10月31日 D. 1954年10月1日
16.以下不属于慈善事业与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区别的是()。
A. 属性 B. 目的 C. 调节机制 D. 范围
17.以下不属于慈善团体特点的是()。
A. 公共福利 B. 独立性 C. 非营利性 D. 政治性
18.以下不属于企业年金投资原则的是()。
A. 安全性原则 B. 流动性原则 C. 收益性原则 D. 最大化原则
19.以下不属于互助保障特点的是()。A. 非竞争性 B. 营利性 C. 综合性 D. 封闭性
20.()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唯一没有实行全民医疗保险的国家。
A. 美国 B. 德国 C. 英国 D. 法国
多选题:(共15题 每题2分)
1.导致失业的深层次原因有()。
A. 市场经济规律作用 B. 劳动力市场不完善 C. 劳动生产率提高 D. 产业结构调整
2.实施国家医疗保险模式的代表国家有()。
A. 英国 B. 加拿大 C. 瑞典 D. 爱尔兰 E. 丹麦
3.养老保险事务由政府直接管理的典型国家有()。
A. 中国 B. 加拿大 C. 美国 D. 瑞典 E. 瑞士
4.养老保险的筹资模式包括()。
A. 现收现付式 B. 完全积累式 C. 部分积累式 D. 综合式
5.养老金费用由雇主、雇员和国家三方共同负担的国家有(A. 德国 B. 法国 C. 智利 D. 英国 E. 意大利)。6.实施社区合作医疗保险模式的代表国家有()。
A. 美国 B. 中国 C. 泰国 D. 新加坡 E. 日本
7.中国老年人福利的主要内容包括()。
A. 满足精神文化需求 B. 物质生活福利 C. 医疗保健服务 D. “五保”制度 E. 高龄老人补助
8.按照社会福利的作用方式来划分,可分为(A. 现金给付型 B. 残补型 C. 制度型 D. 社会服务型
9.按照社会福利资源的分配方式划分,可分为(A. 残补型福利 B. 制度型福利 C. 全民性福利 D. 选择性福利
10.中国军人保障的管理主体包括()。
A. 军队政治与后勤机关 B. 政府民政等主管部门 C. 企业 D. 社会团体
11.中国新型军人保障制度包括()。
A. 军人抚恤优待 B. 军人保险
C. 军人安置保障 D. 军人福利
12.以下属于军人福利事业的有()。))。A. 军人休养事业 B. 军人疗养事业 C. 精神病收养事业 D. 孤老收养事业
13.员工福利与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区别体现为()。
A. 性质不同 B. 受益范围不同 C. 内容不同 D. 目标不同 E. 调节机制不同
14.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相比,企业年金的特点有()。
A. 强制性 B. 私人产品
C. 主要通过资本市场运作 D. 注重公平 E. 采取积累制
15.补充保障中,政府的责任包括()。
A. 推动立法 B. 实行监督 C. 宏观调控 D. 政策引导
判断题:(共15题 每题2分)
1.中国法律规定的退休年龄是男65周岁,女55周岁。()
正确
错误
2.养老保险最直接、最根本的目标是使劳动者“老有所养”。()
正确
错误
3.养老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实施的,因而具有强制性。()
正确
错误
4.《失业保险条例》是中国政府首次以法规形式来确立失业保险制度的标志。(正确
错误
5.医疗保险属于经常性的保险。()
正确)错误
6.医疗保险费用确定是医疗保险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医疗保险最终实现保障功能的有效途径。()
正确
错误
7.社区医疗保险以中国的合作医疗和马来西亚的健康保险卡制度为代表。()
正确
错误
8.养老保险是保障对象最广泛的一个保险项目。()
正确
错误
9.全民性福利最大的缺点是容易造成国家财政负担。()
正确
错误
10.日本更多的是采取发放残疾金的形式,由政府将残疾人养起来。(正确
错误
11.中国农村的五保户制度,属于老年人福利的范围。()
正确
错误
12.疗养事业面向残废军人。()
正确
错误
13.军人保障的对象是单一的,即军人本身。()
正确
错误
14.企业年金计划一般都采取现收现付制,英国是惟一的例外。()正确
错误
15.实践中,政府仍然有疏导补充保障并给以相应支持的责任。()正确
错误)
第四篇:社会保障学第一次作业(带答案)
社会保障学第一次作业 4
试卷总分:100 注:请20分钟以内保存一次。每大题完成后请先保存再更换大题,试卷试题全部完成后提交。第1大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20小题,共20分)(总分20.00)题
第2大
题
第3大题
第4大题
1.实行社会保障基金私营竞争管理模式的代表国家是(C)
(1.00分)
A.美国 B.日本
C.智利 D.英国
2.在国外,(A)是社会福利事业、慈善事业的主要来源。(1.00分)A.社会捐赠 B.福利彩票
C.个人缴费 D.国家财政
3.1601年,英国政府颁布了(A),这是社会保障历史上第一个正式法律制度,标志着
社会保障制度的诞生。(1.00分)A.《伊丽莎白济贫法》 B.《工伤社会保险法》
C.疾病社会保险法》
D.《老年、残疾、死亡保脸法》
4.通过工资累进税,通过按缴费工资同一比例缴费,通过“统筹账户”等制度设计达目的的原则是()(1.00分)A.正向分配原则
B.社会保障制度与国情相适应原则
C.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原则 D.生存保障原则
5.社会市场经济理论产生于20世纪20—30年代的()(1.00分)A.英国
B.德国 C.意大利 D.法国
6.社会保障形式中最高的保障形式是()。(1.00分)A.社会福利 B.社会优抚
C.社会保险 D.社会救助
7.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保险制度出现在俾斯麦政府时代的(),即1883年的《疾 病社会保险法》(1.00分)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德国
8.早期的社会保障是慈善事业的代名词,在西方是以()为主。(1.00分)A.民办慈善事业 B.官办慈善事业
C.宗教慈善事业 D.官民合办慈善事业
9.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高峰是福利国家的诞生,1948年()宣布建成福利国家。(1.00分)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美国
10.社会保障处理的是公共关系,即()。(1.00分)A.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B.雇主与雇员的关系
C.劳动关系
D.政府与国民的关系
11.社会保障基金采取雇员单独负担的国家主要是拉丁美洲酌一些国家,其中以()的社会保障制度最为成功。(1.00分)
A.智利 B.巴西
C.美国 D.委内瑞拉
12.社会保障基金中,()基金是积累数额最大、时间最长的保险基金,因此也最易受通货膨胀的侵蚀,需要通过合理的投资保值增值。(1.00分)A.工伤保险基金 B.养老保险基金
C.失业保险基金 D.医疗保险基金
13.不同的时期或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公平原则。比如:在和平时期,(照顾弱势群体利益的主张可能更合理(1.00分)A.无政府主义 B.功利主义
C.马克思主义 D.罗尔斯主义
14.具有较强的抵抗人口老龄化能力的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是()(1.00分)A.财政供给制 B.部分积累制
C.完全积累制 D.现收现付制
15.历史最悠久、保障水平最低的一种保障形式是()(1.00分)A.社会救助 B.社会福利
C.社会保险 D.社会优抚
16.实行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障模式的典型国家是()(1.00分)A.日本
B.新加坡 C.德国)
D.芬兰
17.世界上第一个具有比较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国家是()。(1.00分)A.法国 B.美国
C.德国 D.英国
18.相对来说.社会保障基金中,()更加规范化、制度化,是社会保障基金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其管理和投资运营具有重要意义。(1.00分)A.社会救济基金 B.社会保险基金
C.社会优抚基金 D.社会福利基金
19.1951国家政务院颁布的(),标志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1.00分)
A.、《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 B.、《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C.、《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 D.、《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
20.医疗保险基金一般是(),通过以支定收,使医疗保险基金的收入和支出在 间大体平衡。(1.00分)A.财政供给制 B.现收现付制
C.部分积累制 D.积累制
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15小题,共30分)(总分30.00)1.社会民主主义福利体制主要存在于()等国家之中。(2.00分)A.瑞典
B.丹麦 C.新加坡 D.挪威
2.社会保障基金采取政府和雇主共同负担的国家主要有()(2.00分)A.丹麦
B.冰岛 C.挪威 D.瑞典
3.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主要来源有()(2.00分)A.基金运营收入
B.国家财政 C.个人缴费 D.社会捐赠
4.实行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模式的典型国家是()。(2.00分)A.丹麦
B.瑞典 C.挪威 D.芬兰
5.自由主义福利体制主要存在于()等国家之中(2.00分)A.澳大利亚
B.美国 C.瑞典 D.加拿大
6.社会保障中的效率至少可以用以下()指标来衡量。(2.00分)
A.福利分配与工薪就业的关联度
B.在职职工社会福利收入占工薪收入的比重 C.退休职工养老金工资替代率 D.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例
7.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管内容包括()(2.00分)A.征缴监管
B.支付监管 C.外部环境的监管 D.投资监管
8.决定一国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包括()。(2.00分)A.政治制度
B.价值理念 C.历史习惯 D.国家财力
9.社会保障基金按照基金的运营管理方式划分,可以分为()(2.00分)A.财政性基金
B.公积金 C.基础设施基金 D.市场信托管理基金
10.健全的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体系包括()。(2.00分)A.行政监督
B.社会监督 C.专门监督 D.内部监督
11.实行社会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的典型国家是()。(2.00分)A.芬兰
B.法国 C.德国 D.日本
12.社会保障基金是以税或是费的形式征集。不同国家的负担方式也有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2.00分)
A.国家、雇主和雇员三方负担
B.雇员单独负担 C.雇主和雇员共同负担 D.政府和雇主共同负担
13.社会保障基金的全部内容包括()(2.00分)A.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
B.社会保障基金的支付 C.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 D.社会保障基金的预算
14.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期开始出现的社会民主主义社会保障思想的代表作有:()(2.00分)
A.、《工人运动战后纲领》
B.、《哥德斯堡纲领》 C.、《政府论》 D.、《共同施政纲领》
15.社会保险与商业人身保险在承办主体、()等方面都有所不同(2.00分)A.监督机制
B.是否强制 C.是否营利 D.承保风险
判断题(每小题2分,15小题,共30分)(总分30.00)1.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使政府干预个人生活的能力大大加强,个人福利越来越依赖政府,个人自由度下降。(2.00分)
正确
2.社会保险的对象主要是雇员或劳动者,是人口中最能创造财富的那部分人,且占社会保障对象的绝大部分。(2.00分)
错误 正确
3.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安全性原则和赢利性原则是负相关关系,安全性高、风险性小的投资一般收益率也小。(2.00分)
错误 正确
4.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有: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2.00分)
正确
5.社会保障是一种防范风险并试图减轻人类苦难的社会制度。(2.00分)
正确
6.即使对于同样的主义,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其所奉行的社会保障的公平原则也会有所变化。
(2.00分)错误 正确
7.从分配效果来看,福利分配“非商品化”程度越高,对低工资劳动者就越有利,反之,福利分配“非商品化”程度越低,对高工资劳动者就越有利。(2.00分)
错误 正确
8.社会保障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同之处是都是对人的管理,处理的是劳动关系,即雇主与雇员的关系。(2.00分)
错误 正确
9.在社会保险型制度下:保险覆盖全民,遵循“普惠制”原则,因此,发放的社会福利比例在四种社会保障类型中是最高的。(2.00分)
错误 正确
10.自由主义者强调:社会保障应该由政府负全面责任,个人不应该缴费,尽可能减少市场在社会保障中的作用。(2.00分)
错误 正确
11.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基金实行的是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筹集模式。(2.00分)
正确
12.公平是相对的,所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讲的就是公平的相对性。(2.00分)正确
13.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公平原则。同一个社会发展阶段,在市场经济领域,自由 竞争优胜劣汰是公平的,在公共福利领域,扶贫济困、同舟共济是公平的。(2.00分)
正确
14.社会保障基金是广大保险对象的“养命钱”,每项社会保障待遇支出都是关系到广大保险对象基本生活和生存的刚性支出。(2.00分)
正确
15.社会民主主义福利体制与自由主义福利体制、合作主义福利体制相比,非商品化程度最强,给付最慷慨。(2.00分)
正确
简答题(每小题10分,2小题,共20分)(总分20.00)1.社会保障基金的现收现付制筹集模式有哪些优点?(10.00分)
答:
①短期平衡性。现收现付制通常保持基金一年或几年的平衡,且该模式很灵活,可以根据情况的变化随时进行调整。②注重公平。社会保障的首要目标是维护社会公平。现收现付制的代际再分配性和经济互助性,具有明显的公平性特征。③管理成本低,风险小。现收现付制没有过多的基金积累,不需要过多的成本花费。同时,也不必担心由于经济波动、通货膨胀、利率变化等风险因素给基金带来损失。
2.自由主义的社会保障原则有哪些?(10.00分)
答:第一,收入分配差距应该主要由市场机制来自然调节,不应该通过社会保障来调节。收入的自然差距是公平的,有利于增加经济发展的效率。
第二,政府在社会保障中的作用越小越好,尽可能少地干预社会生活,避免损害个人的自由,商业保险和企业福利应该成为主要保障手段,同时支持发展民间福利互助组织,个人应该对自己的福利水平负责。第三,政府应该负责社会救助,包括灾害救助和贫困救助,而不应该提供广泛的福利保障。
第四,社会保障投入不会增加社会总体财富,不如投资经济发展,最有效的保障是经济发展,比如,通过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不是提供失业保险。
第五,政府应该减少社会保障税收,反对高额累进税,反对“劫富济贫”,认为那是奖懒罚勤,鼓励懒惰弱智,打击勤劳聪明,个人财产权利得不到保护,还容易导致道德危机。
第五篇:社会保障学作业
论述题:
一、结合实践试述社会保障的调节功能
答:社会保障的调节功能表现在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等广泛领域。在政治上,社会保障既是各种利益集团权力较量的结果,同时也是调整不同利益集团、群体或社会阶层利益的必要手段,并在不同的社会制度条件下表现不同的政治功能。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保障具有一般的政治调节功能外,还特别促进了社会成员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人翁的地位;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保障亦强化了国民对现存制度的依赖意识,同时对调节不同社会阶层的政治冲突和促进政治秩序的长期稳定并维持其整体正常运营,发挥着特别重要的政治作用。现代社会保障在工业化国家之所以成为党派斗争和政党政治、民主竞选中的重要议题,正是社会保障具有不容忽略的巨大政治功能的体现。
在经济领域,社会保障的调节功能尤其显著。在第一层次上,社会保障有效地调节着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社会保障水平愈高、规模愈大,意味着国家在公平方面的强制力愈强;反之,若社会保障水平愈低、规模愈小,则意味着国家在公平方面的强制力愈弱;而社会保障对公平与效率的合理调节,则是保持水平的适度与可持续发展。在第二层次上,社会保障调节着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它通过资金的征集与待遇的给付,在不同的受保障对象之间横向调节着收入分配,在高收入阶层与低收入阶层之间则实现着纵向调节收入分配。在第三层次上,社会保障调节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在社会发展领域,社会保障亦有效地调节着社会成员的协调发展。在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的国家,社会保障构成了调节“社会成员中高收入阶层(富人)与低收入阶层(穷人)、劳动者与退休者、就业者与失业者、健康者与疾患者、幸运者与不幸者、有子女家庭与家庭负担者之间利益关系的基本杠杆。”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因社会保障制度调节功能的发挥而得到了有效缓和,社会因收入分配差距等导致的非公正性、非公平性在一定的程序上得到了调节。
二、结合实践试述社会保障的刚性发展特征
答:绝大多数国家的社会保障发展实践,都揭示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刚性发展的特征。社会保障制度在实践中的这一特征,既是国民对社会保障需求不断增长的结果,也是现代社会保障走向制度化的结果。例如,在慈善事业时代与济贫制度阶段,各国只有非常简单的救灾济贫保障项目,这些保障且并非是制度化的保障,它基本上取决于统治者和实施者的意志;进入工业社会后,各国的社会经济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保障的对象群体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业劳动者的年老、疾病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事件作为一种群体性社会风险,使建立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制度成为必然,虽然这些项目不一定同时出现,但对于市场经济体制却是缺一不可。
社会保障的刚性发展特征,是指社会保障制度在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出现的保障项目只能增加而不会减少、覆盖范围只会扩大而不会缩小、待遇水平只会提高而不会降低的趋势,这是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进程中本身所具有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是在西方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中普遍存在的客观规律。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在运行实践印证了社会保障刚性发展特征的存在。
如果对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实践作进一步考察,还可以看出其在刚性增长的总体趋势下,还呈现出阶梯式持续发展的规律。即社会保障的项目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社会成员社会性保障需求的增长而不断增加,体系会不断地膨胀。其中在19世纪80年代以前属于保障项目有限、保障水平普遍很低的时期,社会保障亦处于第一阶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和社会具备了越来越强的社会保障能力,从而使社会保障制度进入了第二阶梯式膨胀发展时期。
由此可见,社会保障的发展确实具有刚性增长和阶梯式持续发展的特征,即它的项目发展不是一个一个的增加,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采取急剧膨胀型发展的方式。
三、根据各国的发展实践,分析影响社会保障发展的因素
答:从总体上说考察,社会保障的发展史,呆以发现进程及状态的最重要的因素不外乎是经济因素、社会因素、道德因素、政治因素等。
1、经济因素是社会保障制度首要的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客观上决定着社会保障的发展水平。
2、社会因素是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与发展的基础性因素。包括社会结构变迁、社会成员分化、社会矛盾激
化等,都直接影响着社会保障制度与发展。
3、道德伦理因素是影响社会保障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在社会保障实践的起源阶段尤其重要。道德因素
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影响在最初几乎是起决定作用的,后来虽然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其影响似乎日渐式微,但时至今日,爱人如已、推己及人、同情弱者、互助互惠的人道主义伦理道德,不仅依然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产生着直接影响,而且上升到公平与正义的价值理念。
4、政治因素的影响在西方是随着16世纪的宗教改革开始。政治因素是现代社会需要引起关注的因素。
5、历史文化亦对社会保障制定产生影响,来自国外的实践经验教训亦会对一国社会保障制度生产影响。
四、试评价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
新加坡1955年开始实施中央公积金制度,同年,成立了中央公积金局,负责整个公积金的管理运行。中央公积金制度的建立,开始只是一个简单的养老储蓄制度。几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步发展演变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包括养老、住房、医疗的制度;同时,还根据各个时期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一些规定或补充办法逐步完善扩大的公积金的使用范围,以适应当时社会和个人的需要。公积金由雇主和雇员共同缴纳。国家对公积金不征税,并为公积金的支付提供担保。在新加坡,收缴公积金有一定的保证措施。《公积金法》规定,所有雇主在雇佣人员时必须到公积金局注册。公积金局通过
计算机对各单位进行控制,当计算机反映出其雇主未按时交款时,先由公积金局催缴,如超过7天宽限期仍不交者,即采取法律行动。
新加坡公积金制度与一般的公积金制度不同之处表现在:(1)会员的公积金存款,除了在到达退休年龄时才能领取养老金之外,退休前,还可以在特准范围内,用于购买住房、股票、黄金以及支付医疗、教育费用等;(2)养老、医疗计划,由于引进了保险机制,逐渐趋于完善。如养老计划实施后,补充了最低存款计划,弥补了原规定的一次性支付的不足;
公积金制度对新加坡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1)通过购买政府债券,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资金。(2)有效地抑制了通货膨胀。
五社会保险与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的区别:
1。资金来源不同。
社会保险基金采取三方负担原则,由劳动者、用人单位和国家负担,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负有法定的缴纳社会保险的义务。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所需资金来源于国家和社会,由国家拨款,或由社会各界捐赠,社会成员没有缴纳义务。
2。实施依据和条件不同。
社会保险根据劳动者丧失劳动能力或劳动机会的具体情况实施,还需劳动者履行劳动和缴费义务,特定主体也需履行缴费义务,才能享受社会保险的各项待遇。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的实施,一般是根据公民的收入水平、家庭成员的负担等状况确定。
3。实施对象不同。
社会保险以靠工资收入维持生活的劳动者为保险对象,只有作为或者曾经作为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一方的劳动者才能享受社会保险权利,社会保险与劳动密切联系。而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则以全体公民为帮助对象,并不以是否以工资收入为主,是否参加劳动法律关系为享受条件。
4。保障程度不同。
我国社会保险的保障程度高于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待遇在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需要的前提下,略低于或不低于劳动者原有生活水平,属于经常性的物质帮助。我国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仅限于维持受救济人的最低生活需求,属于临时性物质帮助。
试述社会保障的调节功能有哪些?
表现在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等领域。在政治上,社会保障既是各种利益集团权力较量的结果,同时也是调整不同利益集团、群体或社会阶层利益的必要手段,并在不同的社会制度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政治功能。在经济领域:第一层次,社会保障有效地调节着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第二层次,社会保障调节着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第三层次,社会保障调节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此外,社会保障事实上还对市场体系起调节作用。在社会发展领域,社会保障也有效的调节着社会成员的协调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保障制度首要的影响因素是A)A.经济因素
2.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与发展的基础性影响因素是(B)B.社会因素
3.在人类之初,对社会保障实践活动起决定性影响的因素是(C)C.道德因素4.在产生与形成阶段,社会保险制度的根本目的是(D)D.解除社会成员的后顾之忧
5.19世纪80年代,在世界上率先建立起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是(B)B.德国
6.“社会保障”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颁布的(D)中D.《社会保障法》
7.西方福利国家的代表是(D)D.英国
8.建立福利国家的理论与政策依据是(D)D.贝弗里奇《社会保险及相关服务报告》
9.首创完全积累型公积金制度的国家是(C)C.新加坡
10.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出发点是(C)C.社会公平
11.社会保险制度的保障水平是(A)A.基本保障型
12.1883年,德国颁布的B)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标志。B《职业介绍和失业保险法》
13.社会保障进入高级阶段的标志是(D)D.社会福利的普及化与高水平化
14.社会保障法立法的首要原则是(A)A.人权保障原则
15.社会保险待遇给付方式是(A)A.现金给付
16.社会保障领域选择基金制的根本目的是(D)D.应付人口老龄化
17.与资本市场结合的社会保障基金主要是(C)C.养老保险基金
18.在各种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方式中,属于平稳型投资的是(C)C.委托投资
19.现代意义上的养老保险制度诞生的标志是(C)C.德国《老年、残疾和遗属保险法》
20.养老保险最直接、最根本的目标是使劳动者(A)A.老有所养
21.在医疗保险制度上,推行储蓄医疗保险模式的典型国家是(C)C.新加坡
22.在医疗保险制度上,推行国家保险模式的典型国家是A)A.英国
23.从各国实践看,失业保险制度最明显的改革趋势是C)C.突出就业导向
24.慈善事业的发展基础是(D)D.社会成员的普遍参与
25.惟一实行全国统筹,现收现付的强制性企业年金计划的国家是(B)B.法国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保障的公平性特征包括(ABC)A.保障范围的公平性B.保障待遇的公平性C.保障过程的公平性
2.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特征主要体现在(ABCD)。
3.社会保障的多样性特征主要表现在(ABC)A.模式的多样化B.项目结构的多样化C.水平结构的多样化
4.以不同时期的具体实践内容为依据,可以把社会保障划分为哪几个阶段ABC)A.社会救助型B.社会保险型C.社会福利型
5.传统社会的社会保障主要是ABC)A.政府保障B.教会保障C.互助保障
6.20世纪70年代以前,美国的社会保障的大背景是(ABCD)。
7.从制度结构的角度,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社会保障体制的基本框架由哪几板块组成(ABC)A.国家保障B.城镇单位保障 C.农村集体保障
8.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所包括的业务内容看,构成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主要包括(ABC)。A.社会救助
B.社会保险 C.社会福利
9.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目标包括(BCD)B.完整性 C.协调性 D.层次性
10.作为一种社会化保障体制,社区服务的特点包括(ACD)。A.自主性 C.社会性D.多样化
11.从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具体安排出发,可以将各国的社会保障模式分为(ABCD)。
12.社会保障法制化的价值包括(CD)C.内在价值D.外在价值
13.英国《济贫法》中的救济经费的来源包括(ABC)A.济贫税 B.志愿捐款C.罚金
14.从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角度,社会保障所对应的特定税收来源有(ABCD)。
15.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原则包括(ABCD)。
16.社会保障基金预算管理的方式有(ABCD)。
17.根据现行制度,中国享受基本养老保险金需具备的条件有(AB)。A. 达到法定退休年龄B.在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并参保缴费满15年
18.我国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包括(ABCD)
19.失业保险基金的来源包括(ABCD)
20.在我国,社会救助的对象主要包括(ABC)A.“三无”人员 B.遭受天灾人祸而生活一时陷入困境者
C.生活水平低于国家规定最低标准的公民
四、名词解释
(一)现收现付式
现收现付式的筹资方式是根据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收支平衡的原则筹集资金,即本期养老保障收入仅用来满足本期的支出需要。
(二)完全积累式
完全积累式的筹资方式是以养老者在退休养老前自我积累养老基金,根据长时期收支总平衡的原则确定收费率,即在预测未来时期养老保障支出需求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可以保证在养老期内收支平衡的总平均收费率进行先期积累的一种方式。
3.企业年金计划DB制
答:待遇确定制(DB),也叫固定受益额退休金计划,是按照预先确定的养老金替代率来确定支付养老金的标准和养老保险基金的征缴比例。以保障一定的生活水平的需要。这种分配方式是根据所要给付的养老金水平来确定养老基金的缴费率,通常被表述为“以支定收”。雇主承诺在雇员退休后可以得到一笔固定退休金额,每期缴纳金额的大小根据雇员的年龄、收入和为企业服务的年数以及资本动作的实际情况等确定。在DB计划中,通常由雇主单方面缴费。有些国家也要求雇员向企业年金计划缴纳其工资的一定百分比,由雇主弥补剩余的部分。雇员在退休后所能拿到的养老金数额的多少主要取决与雇员的薪金情况和雇员在公司服务年限的长短。过去的情形是,如果雇员在获得年金前离开企业,他就将失去获得年金的权利。现在许多国家作了一些改进,只要雇员在公司工作了一定的年限(5年或10年),他就具备了转移职业年金的权利。在DB计划中,雇主通常用精算技术来估计年金的负债。养老基金投资的损益也主要由雇主来承担,不过基金投资的部分损益可由养老金白日担保公司来担保。目前各国政府提供的公养老保险(现收现付制)一般都属于DB制。在美国,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雇主提供的养老金计划大多也是DB制。
阶层贫困:是指因各种原因造成部分社会成员收入过低或无收入而难以维持其自身及其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的贫困现象。
一、案例分析:煤矿行业工伤事件频发意味着什么?
1、你认为工伤保险制度对于避免上述类似事件的发生有什么作用?
答:工伤保险与安全生产管理是息息相关的,安全生产工作搞好了,伤亡事故就能有效防止或减少,有利于减少工伤补偿的支出,提高工伤社会保险的保障性作用。反之,安全生产工作没有搞好,工伤事故、死亡事故等发生率就会增高,那么工伤保险费付出就会增多。只有将安全生产与工伤社会保险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效地遏制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促进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从业人员的健康与安全;减少工伤保险费用的支出,降低生产成本,减轻企业和社会的负担,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建立工伤保险制度,一旦发生工伤,职工可以得到及时救治、医疗康复和必要的经济得到补偿。及时将事故原因反馈给企业,敲响警钟,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促进安全生产。
2、有人提出应当明确企业的主要责任,发生事故后重罚责任人,你认为这种建议是否合理?为什么?
答:“明确企业的主要责任,发生事故后重罚责任人”,我认为属于合理建议。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投入、加强技术管理和现场管理,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强化安全教育培训,着力加强段队、班组建设,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技术素质;深入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减少职业危害,把北京市国有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小煤矿必须明确企业法定代表人(包括煤矿的实际控制人,主要责任人,下同)、分管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生产辅助单位、职能机构和各岗位人员承担的安全生产责任,把安全生产的责任逐级逐项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和各岗位人员,形成健全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
明确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责任。小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负责全面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组织制定落实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落实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配齐安全管理人员,落实管理人员下井跟班制度;足额提取和使用安全费用,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保障职工安全生产的合法权益,落实职工安全培训;组织安全检查,及时治理和消除事故隐患;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时报告和组织事故抢救;主动接受并积极配合安全生产执法检查,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建立和维护企业安全生产诚信。
二、案例分析:未来中国农民应该靠谁养老?
1、请结合我国实际,分析未来中国农民应该靠谁养老?
答:在农村,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土地保障、家庭赡养和社会扶持相结合的农民养老保障体系。农民养老以家庭赡养为主,倡导赡养人之间签订“家庭赡养协议”;鼓励低龄健康老人提高自养能力;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抚养人,或者赡养人和抚养人确无赡养能力或者抚养能力的老人继续完善以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为内容的“五保”供养制度,逐步提高供养水平;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对老年人的集体福利制度;根据情况逐步建立独生子女户和两女户的计划生育养老保障制度;注意探索和解决城镇化过程中老年人的养老保障问题,按照政府救济和社会互助结合的原则,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多项目的贫困老人救助体系,对特殊困难的老人实行临时性救助。
在医疗保健上,要完善和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按照规定,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机构,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补充医疗保险,逐步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探索多种形式的农村健康保障办法;逐步探索和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改善特困老年人的医疗条件。
逐步把老年人的基本健康问题大部分解决在社区;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改善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条件;在老年人中普及卫生保健知识,增强自我保健能力;为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创造条件,为高龄老人和残疾老人就医享受优先服务。
2、根据案例所提供的资料及平常的阅读积累,你认为影响农村养老保障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解决?
答:即经济因素是影响农村养老保障模式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区域不同,农村居民选择的养老模式也不同。此外,农村老年人家庭地位、养老观念等因素也影响着农村养老保障模式的选择。
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农民养老问题是影响农村人口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农村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生产力水平低、经济欠发达,手工劳动、体力劳动仍是这些地区主要的劳动方式,家庭缺乏男劳动力或没有劳动力,直接影响到群众的脱贫致富以及养老问题。根本解决养老和增加劳动力问题,是现实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反映。我国农村地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仍以家庭养老、土地养老为基础,辅之以必要的社会救济。无论是家庭养老,还是土地养老,归根到底还是靠子女养老。
农村养老问题,全社会有义务、有责任让他们过上安康的晚年生活。如果现在还不考虑解决这些家庭的养老问题,不仅将对年轻一代实行计划生育带来消极的影响,甚至产生冲击,还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农村的社会稳定。
共中央、国务院明确的要求:“在农村,坚持政府支持和农民自愿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建立实行计划生育的独生子女户和两女户的养老保障制度”。调研组认为,这不仅有利于稳定我国的低生育水平、改善农村党群干群关系和农村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而且对解决整个农村养老问题、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案例分析:“孙志刚事件”引发的思考
结合社会救助相关知识阐述如何看待“孙志刚”事件
答:任何一种现象的产生都有一定的条件和背景,作为社会问题出现的贫困问题,其产生的因素复杂多样的,总体来说,有历史的,自然的,经济的,政治的,文件的,个人的等多重综合。
目前我国旅行以社会保险为主,社会救助为辅的社会保障制度。当然,和西方社会的项目全,目标高的“福利模式”相比,我们的确有所差距,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当前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根本上说是适合我国国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但从目前运行实施的状况看,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有所欠缺的。“孙志刚事件”使国人再一次把眼光聚焦到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上面。在我国经济日新月异的同时,社保制度却异常缓慢,社会总是不自觉地把目光投向卓越,难道生活在低层的人的利益疾苦一定要用鲜血甚至命才能引起社会的关注吗?所以,当务之急,政府应该尽快改变,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积极推进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以最终实现社会保障体系的城乡整合为目标。同时,要消除社会排斥,致力与社会整合。建立高信度的社会救助机构,关心,支持贫困人口。只有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才会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才能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不断走向公正和公平。要关于倾听社会弱势的声音,通过各种途径使救助者逐步赶走向自立、自强和自尊。再者,应当尊重和保障贫困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权利,加强民主制度建设,保障弱势群体的参与权利。加强法律援助体系,确保贫困者也能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从长远看,要努力完善贫困者的文化,增加他们与主流文化接触的机会,培养他们被主流文化接纳的技能,关键要依靠教育,切实保证城乡教育机会的平等。总之,通过一切途径改善贫困状况。
当然,要从根本上消除贫困是不可能的,但是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共同富裕是我们国家本质所在;目前我国处于转型时期,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当前的目标所在,所以以最大的能力和信心来解决贫困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当前全国人民工作的重中之重。贫困不单是政府的事,更是每一位中华儿女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案例分析题
某市的一家企业招用了几十名农民合同制工人,2007年8月,其中5名农民合同制工人合同到期后没能与该企业续订劳动合同,处于失业状态。
试根据上述案例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你是法院的法官,如何裁判?请说出理由。
(2)失业保险的目标与功能是什么?
(3)简述失业保险待遇的领取条件是什么?
1、法院根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定,判决企业应当将支付给农民合同制工人的工资纳入缴纳失业保险费的基数,即为农民合同制工人缴纳失业保险费。
2、根本目的:通过保障尽可能多的失业者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来维持社会安定、缩小劳动者之间收入差距;保护劳动力资源,保证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经济发展;发挥“自动稳定器”的作用,以实现供需平衡、稳定经济的目标。功能:失业保险的功能;保障功能;合理配置功能;促进就业功能;稳定功能;其他功能。
3、客观条件:失业者必须处于法定劳动者年龄范围以内并具有劳动能力。中国(男性16-60岁,女性16-55岁),失业者还必须在失业前履行了缴费义务,并且达到规定的期限。主观条件:失业者必须是非自愿放弃工作岗位,有就业的愿望。我国规定: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1年的;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