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下册政治材料
答题小窍门
一、单项选择题:灵活运用排除(正确或错误的排除)加比较法,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作出正确的选择。
二、价值判断题
1、首先,做出“正确”或“错误”的判断,并写到括号中。
2、如果题目本身正确,说明“为什么”。
3、如果是“错误”,分三步进行。
①陈述正确的,把错误的改正,亮明观点。②说明“为什么”。如果材料本身是正面的,回答意义或作用等,惯套用“有利于、是„的需要、要求等”。如果材料是反面的,回答危害等,惯套用“不利于、危害、威胁等”。③说明“怎样做”。可从国家和青少年的角度回答,可根据题目要求选择需要的角度。
这三部分也要根据题目的具体内容灵活运用.有的时候可能只需要第一、二步,有时只需第一、三步等等。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运用。
三、文字表述题
1、解题步骤:读材料和问题—找出材料或问题中的关键词—找出与关键词相关联的知识点—根据问题的类型组织答案。
2“如何面对、看待、认识、理解、评析”类问题的答题思路:针对材料中反映的问题,从三方面来回答:
一、是什么。(观点、大意)。
二、为什么(原因、意义、作用、影响、危害、重要性)。
三、怎样做。(可从国家、青少年的角度回答,有时候还从家庭、学校、社会的角度回答。)
3、“启示”类问题 通常从“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三个角度来回答。有的时候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不管怎样,“怎样做’”在启示类问题中是必答部分。如果财料重点讲的是作用或危害,在回答时,就应着重回答“为什么”,然后再加简单的“怎样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4、在活动探究题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活动方式:召开以“”为主题的主题班会、座谈会、辩论会。举办一期小论文比赛。举办一期关于“”为主题的报告会等。2)、搜集资料的方式:网上搜索、到图书馆搜集、到报刊中搜集、走访某些人搜集、向老师、同学咨询、向有关部门人员咨询等 3)、关于召开主题班会、发言的发言提纲,活动或调查的目的等内容:在回答的时候要注意从“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的角度来回答。但是在回答时要注意把各个问题转换成陈述句。4)、调查方式:问卷调查、网上调查、走访调查、座谈调查、参观访问、观察记录等。5)、宣传方式:印发宣传材料、集中宣讲、入户座谈、举办“”竞赛、开办“”的讲座、举办“”为主题的黑板报、宣传栏。
一、关于亲社会行为第五单元
无偿献血、爱心捐助、关爱残疾人、救助弱势群体、做社会志愿者、宣传环境保护知识、扶助老弱病残等
原因: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创造和奉献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生命价值的要求。意义:①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中,我们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并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活动中,既用爱心温暖了自己,也照亮了整个社会。②通过参加活动,学到了现代生活所需的本领,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③有利于进一步了解社会,促进了个人发展,增进了关心社会的情感。
④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实现自身价值,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①社会是每个人的归宿和依靠,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大家庭”。如果每个人都能多一点爱心和奉献,社会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②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中,我们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并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活动中,既用爱心温暖了自己,也照亮了整个社会。
③通过参加活动,学到了现代生活所需的本领,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④有利于进一步了解社会,促进了个人发展,增进了关心社会的情感。
⑤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实现自身价值,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①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②积极为社会做贡献。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二、环境问题第六单元
(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严重或环境破坏严重。)
①自然物种在减少——除不可抗拒的自然历史及自然灾害因素外,还有人为因素,特别是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
②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以牺牲生态、破坏资源为代价发展旅游经济
③环境状况不容乐观——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
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人们的环保意识淡薄;人们忽视生态,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我国的环境保护的具体制度不健全、不完善。
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环境问题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环境,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有利于人类健康,有利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①尊重生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②善待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③美化自然,让大自然美丽永存。④依法保护环境。
国家:①完善相关的环保法律法规,依法保护环境。②坚持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③加强环境知识的宣传,提高人民的环保意识。
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⑤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完善环境保护问题。
①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环保观念。
②学法、守法、用法、护法,增强法制观念,依法保护环境。③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落实环保行动。④不乱扔废弃物。
⑤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绿色植被。等。
(1)石油开采、炼油厂排放的废油、废气、废水污染环境。(2)农村使用地膜不当造成白色污染。(3)乱丢生活垃圾(如:废电池、塑料袋等)。(4)破坏花草树木。
(1)搞好当地的环境卫生。(2)不用一次性木筷。(3)不乱刻乱画。
(4)保护花草树木,积极参加植树造林的活动。
①滥捕、滥杀、滥烹、滥吃野生动物的行为,是一种破坏生物多样性的行为,是一种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行为,违反了《野生动物保护法》。(是什么行为)
②滥捕、滥杀、滥烹、滥吃野生动物的行为,不仅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而且还会助长乱捕乱猎、走私贩运野生动物行为,严重地危害人类健康。(为什么—危害)③(怎样做)(国家怎样保护野生动物:)我们要完善保护野生动物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加大打击滥捕、滥猎者的力度;广泛宣传吃野生动物给身体造成的危害,以及对自然生态的破坏,提高人们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青少年怎样保护野生动物:)①积极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的相关知识,提高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②不捕杀、食用野生动物。③发现有捕杀、贩卖野生动物的行为,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④不买不穿野生动物皮毛制作的衣服、饰品。
①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等于保护了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石,就等于保护了人类文化多样性的技术,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身。
②有利于保护动物,维持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③有利于宣传绿色饮食理念,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④有利于倡导健康、文明的饮食观念。
⑤有利于保护环境,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①我会拒绝食用,并劝其他食客也不要吃。
②向饭店老板或其他食客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提高他们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③积极向野生动物主管部门举报。
八年级下册政治材料 第七单元
我们现在的生活与科技细细相关。新科技产品的不断问世,极大地提高可人们生活的科技含量和生活质量,也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信息技术:2010年11月,“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系统排名世界第一;“龙芯二号”CPU的诞生; 生命科学:克隆牛的诞生。空间科学:“神舟七号”发射成功;2010年8月1日,我国成功将第七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发射成功;
其他:南极科考技术位居世界前列;2010年12月,中国高铁再次刷新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2011年1月中国歼20隐形战机首飞成功;
走自主创新之路,创中华民族辉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基;科学的本质是创新,科技发展靠创新;增强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发展;自主创新,以人为本。
①科技是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力。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类社会的每一进步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的文明进步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有力的推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实践证明,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已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对经济的作用)。③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标志。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普及,为人类提供了广播、电视、电影、录像、网络等传播思想文化的新手段,使精神文明建设有了新的载体。同时,它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更新人们的思想观念,破除迷信等具有重要意义(对文化的作用)。④科学技术的进步已经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5、为什么要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国为什么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②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的本质是创新,科技发展靠创新。③不断创新是当代科技发展的主旋律。
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增强民族创新能力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兴衰成败。
6、青少年应如何把自己培养成创新型人才?
①培养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并把它们转化为志趣。②善于观察,见微知著。③善于开发自己的想象力。④培养求异思维,敢于质疑。
⑤努力学习,积累知识,学以致用,勇于实践。
⑥开展一些小制作、小发明、科技竞赛等活动,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科技和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②加大科技投入,为科技自主创新提供资金保障和物质条件。③完善科技创新奖励机制,重奖创新人才。④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保护科技人员的科技成果。⑤加强宣传教育,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良好社会风尚。
第八单元
材料一:2011”两会”调查和我向总理说愿望活动2011年两会前夕,新华网特别推出2011年“两会”调查和“我向总理说愿望”活动。物价、住房、就业等热点问题受到网民关注。材料二:2010年12月24日,胶东在线网消息,《中国式网络问政》首发式暨“网上民声”研讨会今天在烟台隆重举行。与教材相结合的知识点
家的?)
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宪法把国家权力交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人民代表大会又将部分国家权力分别交给政府、法院、检察院等部门行使,这就形成了不同种类、不同性质、不同层级的国家机关。(1)我国政治文明建设不断进步和发展。
(2)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当家作主。(3)我国政府倾听民意、科学决策、民主决策。(4)国家保障公民充分享有监督权。
(5)网络已成为倾听民意、汇聚民智的重要聚道。①有利于加强政治文明建设,推进我国的民主法治进程。②有利于政府倾听民意、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③有利于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民主权利,拓宽公民参政议政的渠道,使更多公民更加有序的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
④有利于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构建和谐社会。
公民可以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反映;可以采用书信、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分举报或反映;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进行监督。
意义?)
公民依法行使批评、建议权,有利于国家机关加强廉政建设,督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格依法办事,防止违法乱纪现象;有利于促进国家机关提高决策水平和办事效率;有利于政府取信于民,使国家长治久安。
①公民在行使政治权利时,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
②应当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③投诉和举报时,方式要合法,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法。①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②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在我国,任何人不论其职位高低、功劳大小,都必须在宪法范围内活动,把遵守宪法作为自己的最高行为准则,依照宪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决不允许特殊人物存在。
③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④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⑤违法必究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保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第二篇:八年级政治下册知识点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精编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
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公民权利保障书
1.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
2.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如何规定的?
确定国家性质: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宪法第二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4.宪法规定的我国的经济制度保证了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5.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6.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它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7.在我国,人权主体很广泛: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8.我国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包括平等权、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9.现代法治国家立法的基本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
10.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
(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4)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第二课维护宪法权威治国安邦总章程
1.我国的权利机关: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利的机关。
2.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3.除人大这样的权力机关外,我国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它们与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
(1)我国还有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2)这些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4.宪法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的?(宪法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力实现的)
(1)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人大代表,由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样的国家权力机关,由它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2)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守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力的实现。
5.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工作的原则是什么?这一原则又是如何贯彻执行的?
(1)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2)我国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体现为: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在国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实行民主集中制。
6.我国宪法是如何规范权力运行的?
(1)宪法不仅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相应的职权,而且严格规范职权的行使。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的权力。我国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2)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国家机关行使权力应当有法律依据,不能超越权限行使权力,也不能滥用权力。任何超越权限、滥用职权的行为均应承担法律责任。
(3)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
(4)宪法和法律还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凡不按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5)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7.为什么要依法规范权力运行?只有依法规范权利运行,才能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利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坚持依宪治国
1.我国宪法的组成和基本内容分别是什么?(熟悉)
2.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
3.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能凌驾于宪法之上,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4.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具体要求怎么做?)(重点)
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党既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也领导人民执行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
5.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是怎样的?(重点)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2)从内容上看,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刑事、民事、行政等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是对宪法的具体化。
(3)从法律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4)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5)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宪法的规定具有原则性的特点,各种法律制度是对宪法规定的具体落实。宪法是对公民基本权利的根本确认和保障,其他法律也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加强宪法监督
1.为什么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重点)
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
2.如何保证国家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重点)
为保证国家机关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需要建立健全完备的监督公权力行使的制度体系,在这一监督体系中,宪法监督制度具有基础性意义。www.xiexiebang.com
P91(2)意义: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P912.如何理解自由的限度?(重点掌握)
①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②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③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P923.法治与自由二者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二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能享自由。2•1•c•n•j•y
P934.平等的意义是什么?(重点掌握)
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P935.从法律意义上理解平等的含义。
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来源:21•世纪•教育•网】
P94-956.如何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一原则?(重点掌握)
(1)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21教育名师原创(2)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P967.我们应该如何珍视自由?(重点掌握)
⑴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
(2)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
P978.什么是特权?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是什么?(理解掌握)
(1)含义:所谓特权,就是法律、制度规定之外的特殊权利。
(2)表现: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或只享受权利不承担义务,或利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或利用社会关系追逐一己之利,并想方设法逃避法律制裁等。
P989.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不平等现象?这些不平等现象的危害是什么?(重点掌握)
(1)现象列举:就业歧视、性别歧视等。
(2)危害:损害了公民的人格尊严,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P97-9910.我们应该如何践行平等?(重点掌握)
P97(1)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
P98(2)践行平等,就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我们要以法律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平等地对待所有成员,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3)践行平等,就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面对一些不平等现象,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
P99(4)需要每个公民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共同建构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
第八课维护公平正义
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和共同的理想。公正正义是法制社会的核心价值。
P1011.什么叫公平?它的内涵及具体要求是怎样的?(重点掌握)
P101(1)含义:通常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行为方式。
P102(2)内涵:包括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等。
P102(3)具体要求:权利公平,要求每个人依法平等参与社会活动;规则公平,要求每个人受到行为规范的约束;机会公平,要求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
P1022.公平的意义或作用是什么?(重点掌握)
⑴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⑵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
P1033.什么是正义的行为?(重点掌握)
一般而言,正义行为都是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
P103-1054.追求正义有重要性(正义在现实生活中有怎样的价值或力量?)国家或政府应该怎样维护正义?
⑴重要性、价值或力量:①正义是社会文明的尺度;②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③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④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2)国家或政府维护正义要做到:①依法保障人们的正当权利,使受害者得到救济、违法者受到惩罚。②要求人们分辨是非,惩恶扬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要求人们对弱者给予必要的扶助,以保证其有尊严地生存。③制定正义的制度,使社会弱势群体,能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得到社会的关爱。④出台体现正义原则的法律法规,使之成为维护正义的有力保障。⑤采取一系列措施,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正义。
P1055.正义对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体现在哪里?(重点掌握)正义往往被当作社会制度的评价标准,制度的生命在于正义,制度的效用在于保障正义。法律成为维护正义的有力保障。
P1056.正义对促进社会和谐有什么作用?它有利于恰当地调整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营造和谐、稳定、安宁的社会环境,为社会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P1077.如何把公平从美好的愿望转化为现实?(作为公民,我们如何坚守公平?点⑴⑵)(重点掌握)
(1)公平从美好的愿望转化为现实,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需要我们在生活中追求公平,捍卫公平。
(2)个人维护公平。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事。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信赖与尊重,形成有利于我们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3)制度保障公平。对于立法而言,在规定权利义务、分配社会资源时,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保障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对于司法而言,在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时,要公平地对待当事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P108-1108.作为公民,为什么要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正义感是公民的基本德性。期盼正义、实现正义、维护正义,是我们的共同心声。
P108-1109.如何守护正义?(作为公民,我们如何守护正义?点⑴⑵)(重点掌握)
(1)我们要做有正义感的人,以实际行动建构正义的大厦。
(2)个人守护正义。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面对非正义行为,一方面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
(3)司法维护正义。司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4)实现公平正义,是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让我们从点滴事情做起,携手共进,共建共享公平正义的美好社会。
第三篇:八年级下册政治教学计划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教学计划
赵明辉
一、指导思想:
1、坚持认真学习、贯彻“新课程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发展学生”为指针,以“激励学生、相信学生”为主线,以“提高学生”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2、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在班级中提倡民主平等、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进一步加强班级的学习风气精神建设,增强班级学习积极性的凝聚力。
3、坚持德育教研,以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继续担任八年级109、110两个班的思想品德教学工作。这2个班的学生大部分都属于开朗活泼型,但不少学生理解能力有待加强,上课时都有表达的勇气,但是仍然不能准确的运用政治观点回答政治问题,特别是做题时主观题的回答总是回答不到重点。作为一个负责的老师,不只是把好学生教得更好,而是更应把潜能生给教好。为此,我大致列出基本目标是:使全体同学都能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逐步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风气。
三、教材分析
教材在整体框架上的特点与前面几本教材是基本一致的。都是以问题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从问题进入相关知识的学习,进而规范自己的公民行为,提高自己的公民境界。教材继续秉持心理、道德、法律教育一体化的思想,因为本册书较多涉及法律文本、法律知识,因此在讲解时不单纯宣读法律读本,而是结合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经验,将有关的做人道理及道德和法律要求结合起来讲述,将知识和行为要求结合起来表述。本学期我将做到:要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钻研,一道提升公民和责任心和荣誉感。本册书共五个单元,第一单元: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里。第二单元:走进小康时代。第三单元:融入民族大家庭。第四单元:关注我们的人身权利。第五单元: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三、教学目标:
1、首先要让他们说出来,会说会表达,做题的能力也就能得到相应的提高,育人的效果也能体现出来。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综合性学习创设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情景,从中激发学生进行讨论,多角度的去思考问题。
4、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法制观念,用一定的理论高度去审视自然,人类和社会的发展。
四、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备好每一节课每一个环节,尽最大努力备出高质量的课堂指南。
2、课堂上使用杜郎口教学模式及结合本班学情,尽量使用互动方式以及直观教具,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做到:任务明确化、时间具体化、检测落实化、奖评贯彻化。
3、切实抓好过关。虽然中考时开卷考,但为了加强学生的重视,我还是要求学生把一些重点知识点背熟,这就要求过关这一环节要把严:(1)每一单元有小检测(2)每节课有课堂复习(3)课后要求学生复习
按我们学校过关特色程序过关
5、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及反思,多听课、评课,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
6、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做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人生观、价值观。
7、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让学生懂得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
8、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9、中考“考什么”,我们就“练什么”,多加强学生的重点知识的练习以常见题型为主延伸训练。教学进程
第四篇:八年级政治下册工作总结
2015-2016学第二学期八年级思想品德工作总结
袁卫新
转眼间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经结束,及时对工作进行总结对今后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因为只有不断地反思反省,工作才能进步。本学期我担任的是八年级两个班级的思想品德教学工作,并圆满的完成了工作任务,基本达到了预期的工作目标。在工作中我有几点很深的感触。
一、规范教学常规,提高教学质量 1.认真备好课
备课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因此在每次课前我都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点、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注意因材施教。在教学中注意弱化难点,强调重点。规范书写教案,从复习提问、新课引入到讲授都精心设计。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营建相应的生活情境,加强学生的体验与感悟部分,使政治课堂不再像以前的枯燥乏味,从而使思想政治课的目标达成更有成效。课后并不断反思归纳总结经验教训,找出自己每节课的存在不足之处并认真去改正。
2、认真上课
课堂是学生的主阵地。根据经验,我认为如果学生上课认真听的话,课后温习功课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每堂课都争取设计一些不同难度的问题,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勤动脑。在教学方法上我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路,注重讲练结合,并将一些开放性的教学问题引入课堂,拓展学生思维。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共同提高班级的成绩。
3、适当布置作业
上课无疑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但课后落实是学生巩固知识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作业又是巩固知识的一条重要的途径。每节课后,我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他们布置相当的作业,通过作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及时发现并订正学生的错误。并认真总结每次考试,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4、努力做好培优扶差工作
本学期,在教导处的带领下,推出了这一项措施。对于弱学科的同学,我主要通过每次的测试,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辅导;而对于后进生,我主要从作业出发,就基础知识对他们进行辅导。
二、提升自己 多与别的教师交流
现在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要不断“充电”,想方设法提升自己。多学习新知识,保持与时俱进,满足学生知识增长的需要,有不懂的要主动与别的教师交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水平。
三、严抓学风 促进教学
教学过程中,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秩序,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当然在一些讨论活动中,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发言,广泛交流,使学生对政治科目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工作中有进步之处,也有不足之处。比如说在备考时候的课时安排不是很适当,对于差生的关注不是很到位,这些都是今后工作中需要加强和改进的。我会不断吸取这些经验教训争取下学期的更大进步。
第五篇:八年级下册政治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政治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1、我国的国家性质(p4)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现阶段我国的人民包括(p4)
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 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注意,不属于中国人民的中国公民有: 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 ②拥有中国国籍的外国人 ③分裂国家的人 ④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
3、人民是我们国家和社会的主人。(p4)(主人翁地位的表现:平等地享有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
4、什么是公民权利;什么叫公民的基本权利?(p5)公民权利指的是由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 本权利
5、人民和公民有何异同,我国的公民包括哪些人?(p6)人民是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 内容 公民则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 承担义务的人。中国公民:必须要有中国的国籍才能算是中国公民。(有些超生的中国人口没有 中国国籍,所以不能算是中国公民)
6、我国公民 的权利是如何得到保障的(p7)
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7、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p9)
公民的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涵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具体包括: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 人身自由权利⑤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获得赔偿权;6.社会经济权利;7教育、科学、文化、权和自由;8.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⑨ 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
8、公民应该这样正确行使权利?(p10--11)
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②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③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④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9、如何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P11页)
第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第二,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10、公民的义务分为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两大类,什么叫法定义务?
宪法规定的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p16)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是法定义务,也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法定义务是指 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具体内容在课本上划记,共6条)
11、什么叫道德义务,道德义务有什么作用,我国公民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 有哪些?(p17)
指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爱 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12、为什么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P14—15页)
①我们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②对于法定义务,我们必须履行,因为这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③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 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
13、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是怎样的?(p19.d1)
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凡是法律所禁止的行 为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谴责的行为;有许多法律上的义务,同时也是社会主义道 德的要求。
14、如何忠实履行义务?
①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 ②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③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第二单元
1、什么是人格权?(p25)人格权就是做人的权利。
2、人格权包含哪些内容?它们有什么特点?(p25)
(1)物质性人格权(生命健康权)(2)精神性人格权(自由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
3、什么是首要的人格权?(p25d.2)在公民的人格权中,生命健康权居于首要地位
4、人格权的特点(p24、25)
①人格权是人把自己与社会联结在一起并与他人发生各种联系与交往的前提。②人格权与生命相伴,从出生起就伴随着我们 ③它由每个人单独享有,不得转让、抛弃、继承,也不受他人的非法限制,更不 可与我们的人身分离。
5、人身自由权包括哪些内容?(P26)
①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公民的人身和意志完全由自己支配 ②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搜查 ③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禁闭 ④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拘禁
6、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有何特殊保护?(p26.d2)
①我国法律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②禁止用工单位非法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③禁止安排未成年工(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 害、劳动强度大的劳动。
7、我国保护公民生命健康权的法律有哪些?(p27)
《宪法》《刑法》《民法通则》《治安管理处罚法》
8、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有哪些?
《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9、公民行使健康权有哪些方式?(p28)
①我们有权珍爱生命,维护健康,积极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使自己拥有强 健的体魄和焕发向上的精神 ②有权在患病时及时医治,恢复健康,增强体质 ③当自身生命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时,有权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
10、人格尊严权包括哪些内容?(p35)
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生命健康权、自由权等。
11、名誉权的含义及表现(P38)
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主要表现为: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
12、侵犯名誉权的行为有哪些?(p38、39)
①侮辱:指语言、文字或暴力手段贬损他人人格、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分为口 头侮辱、文字侮辱和暴力侮辱。②诽谤:指无中生有、捏造并散布虚假的事实,恶意中伤他人的行为,分为口头 诽谤和文字诽谤。③新闻报道失实。④诬告。
13、什么是肖像权?(p40)肖像是以容貌为中心的人体形象的再现。
14、肖像的表现方式有哪些?(p40)绘画(自画像)、雕塑、剪纸、照相、摄像等。
15、肖像的地位是什么?(p40)肖像也是每个人人格的基本标志。
16、肖像权包括哪些内容?(p41)肖像权包括:肖像制作权、使用权和获酬权。
17、侵害肖像权行为有哪些?(p41.d2)
(1)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广告、杂志封面、挂历),就必须取得肖像 权本人的同意,否则就构成侵权。(2),恶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肖像。(3)以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
18、什么是姓名权?(p43)
姓名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决定、使用、变更姓名,并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年满18周岁的成年人有权自主决定自己起什么名字;有权决定、使用自己的姓名、笔名、艺名;有权依照规定变更姓名。但是未成年人和精神病患者的姓名权由 其监护人代为行使。
19、人的姓名包括那些内容,姓名的地位是什么?(p43)
(内容)姓名包括正式姓名、曾用名、笔名和艺名。(地位)姓名是每个人人格的基本标志。
20、侵害姓名权的行为有哪些表现形式?(p44)
21、隐私的含义(P46)
隐私是指公民不愿意为人所知或不愿意公开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私生活秘 密。
它包括三个方面内容:私人信息、个人私事、私人空间(P46页)
22.保护隐私的意义(必要性)(46、47页)
(1).是人独立自由的需要(2).是人们对自身安宁和安全的需要(3).是建设以人为 本、崇尚人性与个性的现代社会的需要。
23、隐私权的含义(P48)
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我国法律保护公 民的隐私权。
24、隐私权的内容(p48-50)
(1)私人生活安宁权(2)个人信息保密权(3)私人通信保密权
25、应该怎么尊重他人的隐私?(p51-52)
(1)树立隐私意识 明白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我们不能干涉他人的私事,不打听、不传播别人秘密,矫正不尊重他人隐私的陋习。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2)需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要替亲人、朋友保守秘密。侵害隐私权表现
26、侵害隐私权的行为有哪些?(p53)
监视、窥视他人私生活,以偷看日记、私拆信件等手段千方百计刺探他人的秘密,道听途说传播他人的隐私,非法利用他人的个人信息等,都属于侵害隐私权的 行为。
27、保护自己隐私权的方法(p55)
(1)运用法律保护隐私权。当隐私权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采取自行与侵权人协商,请 求司法保护等方式,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若因此造成较大的精神痛 苦,还有权要求精神赔偿。(2)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
28、法律保护的方式(P55)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消除影响.要求精神赔偿等。
第三单元
1、教育的含义和作用(p58--60)
含义: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目的,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作用:对个人(P59),对社会(P60)
2、什么是受教育权?(p60)
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 的权利。
3、什么叫义务教育?其法律依据是什么?(p61)
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 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法律保障。
4、义务教育中的“义务”和“教育”是什么意思?(p61相关链接)
“义务”是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适龄儿童少年都要 遵循并应尽的义务。“教育”专指学校教育。
5、义务教育有什么特征?(p61)
(1)义务教育具有国家强制性: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推行和实施。体现在家庭 和社会两方面。(2)义务教育具有普遍性:规定年满6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 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3)义务教育具有免费性
6、作为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应该这样履行受教育的义务?(p64)
第一,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 第二,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不得中途辍学; 第三,认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 务。
7、财产分为哪几类,公民的合法财产包括哪些?(p68--69)
分类:国家所有、集体所有、个人所有。公民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 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
8、什么叫财产所有权?(p70)
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它是财产归谁所有在法律上的表现。
9、我国的国家审判机关通过哪些手段来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p72—73)
通过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的所有权是最普遍的做法,往往通过采用 责令侵权人将毁坏的财物恢复原状、赔偿受害人经济损失等方式,保护公民合法 财产的所有权。通过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的所有权是最严厉最有效的保护方法。通 常采用判处侵犯财产的罪犯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等刑罚手段,保护公民合 法财产的所有权。
10、公民可以请求法院通过哪些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财产所有权的方式有哪些?(P74第一段)
12、什么叫遗产?作为遗传必须具备哪些条件?(P76)
被继承人遗留的个人的合法财产称为遗产。作为遗产的三个必备的条件:
一、必须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
二、必须是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
三、必须是合法的财产
13、什么叫被继承人和继承人?(p76--77)
法律上将遗留财产的死者称为被继承人。依法继承死者遗产的人,称为继承人。
14、继承人包括那些人,继承人的范围是根据什么确定的?(p77)
继承人包括:被继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第一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的范围是根据血缘关系、婚姻关系和抚养关系确立的。
15、什么叫继承权?(p77)
继承权是指继承人依法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
16、什么叫法定继承,法定继承人的顺序是怎样划分的?(p77-78)
法定继承是指既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和继承顺序,又由法律直接规定遗 产份额分配原则的继承方式。第一顺序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 祖父母
17、什么叫遗嘱继承?遗嘱继承有什么优点?(p78)
遗嘱继承是指继承人按照被继承人所立遗嘱,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方式。其最大 的优点是被继承人能够充分按照自己的意愿处分财产。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
18、什么叫遗赠?(p79)
公民将自己的财产待死后不留给亲属,而赠给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这是法律所 允许的,称为遗赠。遗赠并不属于遗嘱继承。
19、有效遗嘱必须具备哪些条件?(p79相关链接)
立遗嘱人必须具有遗嘱能力,其意思表示必须真实,遗嘱内容必须合法,遗嘱形 式必须合法,遗嘱继承人必须是法定继承人范围内的一人或数人。
20、什么叫智力成果?(p81)
指依靠人类脑力劳动所创造的劳动成果,表现为科学技术成就、发明创造以及文学 艺术作品等。
21、什么叫智力成果权?(p82)
智力成果权,也就是知识产权。它是法律上确认和保护人们(包括公民和法人)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精神领域创造的“产品”所具有的专有权或独占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以及商业秘密权等。
22、保护消费者权益有什么重要意义?(p89)
保护消费者权利,有利于促进生产的发展,保证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维护社会 的正常秩序,让人们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23、我国专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是什么?其中明确规定了消费者享有哪些权 利?(9项)(p9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了我国消费者享有安全权、知情 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结社权、获得教育权、人格尊严与 民族风俗习惯获得尊重权、监督权等9项权利。其中最主要的是安全权。(各权利 的含义见课本及笔记)
24、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履行哪些义务?(p92)
维护市场秩序,做有修养、守秩序、道德高尚的消费者(态度谦和、说话有礼貌、选择商品应事先考虑好、对营业员的优质服务表示谢意、维护生产经营者的正 当利益)。
25、作为消费者应该这样去维护自己的权利才能避免上当受骗?(p93--94)
炼就一双“慧眼”,要求我们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学习和掌握有关 消费方面的知识,掌握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知识。
26、当消费者的权利受到侵犯以后,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去维权?(p96)
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根据与经营者 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关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