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庆理工大学实践教学大纲(实习设计)04 社会调查大纲(土地资源管理)ok
社会调查大纲(土地资源管理)
开课单位:工商管理学院开课学期:第2学年夏季学期
学分:1学分学时:32学时(2周)
适用专业:土地资源管理(0803)
一、社会调查的目的与意义
社会调查是一种方法,也是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通过调查使学生初步掌握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了解社会调查的基本程序;同时使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调查和了解与专业有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观察社会,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奠定基础。
二、社会调查对象与内容
1、社会调查的对象主要包括城镇、农村、企业、政府和社区等。
2、社会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土地管理和房地产开发经营等,选题不受限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题。以下内容供参考:
(1)城市土地利用问题,如城市闲置土地、城市土地开发等。
(2)城市某某区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有关问题,如住房需求、住房消费趋势、商品房交易情况等。
(3)城市小区建设与开发问题,如小区规划和建设、小区规划与开发、小区开发与建设中的有关问题等。
(4)城市管理问题。
(5)城市环境问题调查。
(6)某某区城市交通道路发展问题调查。
三、社会调查的方式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完成调查。
四、社会调查的基本要求
1、学生应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问题进行选题调查。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选题、制定调查方案等。
3、学生通过实地调查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研究。
4、独立完成调查报告(要求详细说明调查的主要问题、调查的方法、调查程序、调查结果、调查问题的分析及解决问题的建议等,字数在2500字左右。),并将结论反馈给所调查的单位。
五、社会调查成绩的评定
1、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评定成绩。
2、成绩评定依据:收集的资料(主要是图、表和文字资料)30%;调查报告70%。
第二篇:重庆理工大学实践教学大纲(实习设计)04 社会调查大纲(工商管理)ok
社会调查大纲(工商管理)
开课单位:工商管理学院开课学期:第2学年夏季学期
学分:1学分学时:16学时(1周)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0806)
一、社会调查的目的与意义
社会调查是工商管理专业一门重要的实践课,通过社会调查达到以下目的:
1、增强学生对社会的感性认识。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创造性、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4、掌握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5、熟悉和掌握调查报告撰写的基本格式与语言、内容的规范化要求。
二、社会调查对象与内容
1、顶岗实践调查。学生深入企事业单位,在单位相关人员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某个岗位的工作,并就该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等相关内容撰写调查报告。
2、社会问题调查。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首先确定调查主题、制定调查提纲,然后深入社会生活实际,就某一社会问题展开调查,最后撰写调查报告。调查的主题应该体现多样化原则,调查主题可以涉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既可以是对某一热点问题的调查,也可以是对某一为人们所忽视的、但又与国家、地方经济建设或人民生活关系重大的问题和现象的调查。
3、市场调查。结合所学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知识,学生可选择对某产品市场、某促销活动效果、某地区消费需求等主题,展开市场调查。
三、社会调查的方式
1、顶岗实践调查。
2、社会问题调查。
3、市场调查。
四、社会调查的基本要求
1、按照调查计划进行,与指导老师保持密切的联系与沟通。
2、社会调查结束后,学生要根据调查结果写出调查报告,并将结论反馈给所调查的单位。
3、调查报告应包括调查基本过程说明、调查内容、调查结果、调查体会与建议;调查报告要求语言简练、准确,叙述清楚、明白,数据、资料可靠,结论有理、有据;字数要求不少于3000字。
4、调查中涉及的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可用有关软件进行。
五、社会调查成绩的评定
1、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评定成绩。
2、社会调查报告为评定成绩的主要依据。
第三篇:重庆理工大学实践教学大纲(实习设计)04 毕业论文大纲(人力资源管理)ok
毕业论文大纲(人力资源管理)
开课单位:经济与贸易学院 开课学期:第4学年春季学期 学 分:12学分 学 时:192学时(12周)适用专业:人力资源管理(0203)
一、毕业论文的目的与意义
毕业论文是完成教学计划、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及答辩,检查和培养学生掌握技能,综合运用知识进行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1、全面检验学生四年所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状况,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通过毕业论文的撰写,弥补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优化知识结构,提高适应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术,发现、分析和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原则,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的能力。
二、毕业论文的内容
1、毕业论文是学生针对某一课题综合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规定时间内,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一份有一定学术价值、解决某一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或实践问题的文章。
2、毕业论文的选题主要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特点出发,同时紧密结合如下方面: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学科发展的前沿问题;实习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课程学习中发现的、自己感兴趣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问题。
三、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
1、每位学生必须认真独立地完成毕业论文各阶段规定的全部工作任务,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和刻苦钻研精神,既要勇于创新,又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禁抄袭他人的成果。毕业论文所涉及的有关内容、数据必须真实、可信。
2、对准予开展毕业论文的学生,应结合选题拟定研究内容、预设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案。前期的工作包括外文翻译、文献综述、开题报告。指导教师修改、审阅并同意后方可正式撰写论文。
3、撰写的论文应简明扼要,论证严谨,层次分明,文句通顺,图表清晰准确,字体工整,使用术语要规范统一。毕业论文按照学校统一格式进行。
4、学生在毕业论文阶段,原则上不允许请假。因特殊原因必须请假者,按照重庆理工大学相关规定办理。不遵守纪律者不能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四、毕业论文成绩的评定
1、参照《重庆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规定》评定毕业论文成绩。
2、由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小组教师分别给出评语和评分,最后给出总成绩。成绩评定采用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分制。
3、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小组按0.35:0.2:0.45的权重得出总成绩。
4、优秀论文和不及格论文由学院毕业论文领导小组讨论审定。
第四篇:重庆理工大学实践教学大纲(实习设计)04 社会调查大纲(国际经济与贸易)ok
社会调查大纲(国际经济与贸易)
开课单位:经济与贸易学院开课学期:第3学年夏季学期
学分:0.5学分学时:16学时(1周)
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0205)
一、社会调查的目的与意义
社会调查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观察社会现象的重要手段。通过调查和社会实践,可以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可以更好地接触社会,启迪智慧,在社会的大课堂中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发掘学生勇于探索和敢于创新的精神;增强学生对于经济社会和专业背景的了解,透视目前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二、社会调查对象与内容
1、调查对象:专家学者、有关部门、行业协会、企业、个人。
2、调查内容:
(1)二手数据的获取:走访专家、学者或实际部门,听取相关内容的介绍;实地参观、走访政府有关部门、行业协会,获得书面资料。
(2)一手数据的获取:对企业或个人进行问卷调查;其他调查方法,如电话调查,访谈等。
三、社会调查的方式
主要采用重点抽样和典型抽样,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为主,其他调查方式如访谈、电话采访等方式为辅。
四、社会调查的基本要求
1、了解社会调查工作的过程,以及调查各个环节所应用的国际贸易实务知识。
2、能够合理选择统计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3、独立完成调查报告的写作,具体调查过程与环节可以分组进行。
五、社会调查成绩的评定
1、按合格、不合格二级评定成绩,指导教师应写出书面评语。
2、社会调查报告为评定成绩的主要依据。
第五篇:重庆理工大学实践教学大纲(实习设计)03 课程实习大纲(土地资源管理)ok
课程实习大纲(土地资源管理)
开课单位:工商管理学院开课学期:第3学年秋季学期
学分:1学分学时:1学时(1周)
适用专业:土地资源管理(0803)
一、课程实习的目的与意义
通过课程实习达到以下目的:
1、感受土地管理的实践活动,建立对土地资源管理业务和技能的感性认识。
2、初步掌握土地整理项目设计的基本内容,进一步认识土地整理工作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3、对所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理论知识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4、熟练掌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软件。
二、课程实习的内容
实习内容主要结合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的学习,针对土地资源管理某一项目进行方案设计,设计内容包括土地利用基础分析、土地利用项目规划与设计等,具体内容:
1、土地管理项目研究设计报告的撰写。
2、土地管理项目有关图件的编制。
三、课程实习的方式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校内完成。
四、课程实习的基本要求
1、了解和掌握土地资源管理的基础知识,能够选择相关项目进行实际操作。
2、熟练应用土地资源管理软件(AutoCAD、ArcGIS)进行项目的辅助设计。
3、能够合作完成土地资源管理方面的设计项目。
五、课程实习成绩的评定
1、实习成绩按五级分制计分,即: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2、实习成绩评定依据:设计报告30%;图件40%;答辩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