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大全)
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一、家庭背景的含义
“‘家庭背景’是一个含糊而且内涵宽泛的概念,包括父母的职业、经济收入、受教育水平、家庭所在地、家庭和睦度等。它涵盖了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就业观是就业主体对于就业的目的、意义、怎样就业及就业空间等诸多方法的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大学生就业观包括其就业动机、就业定向、职业选择空间观念、就业途径等。”1“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表了《200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该书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来划分社会阶层的理论框架,将中国社会阶层按由高到低的顺序划分为十个阶层: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2
作为一名大学生,所接触的社会面及社会人物十分有限,“因为大学毕业生除家庭以外的社会关系匮乏,所以其社会资本主要是其家庭背景。”3因此,本文中将家庭背景等同于社会资本进行讨论。
“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资本理论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前沿和焦点问题。继舒尔茨和贝克尔率先提出‘人力资本’的概念后,‘资本’概念不断向广义扩展,成为一切可以带来价值增值的资源。在此基础上,西方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詹姆斯科尔曼等人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将经济学家关于忽视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纳入资本分析的范畴,提出了社会资本的观念。
皮埃尔布尔迪厄认为社会资本就是‘实际的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体,那些资源是与对某些持久的网络的占有密不可分的。这一网络是大家所熟悉的、得到公认的,而且是一种体制化的网络,这一网络是同某团体的会员制相联系的,它从集体性拥有资本的角度为每个会员提供支持,提供为他们赢得声望的凭证。’社会资本以关系网络的形式存在。詹姆斯科尔曼认为社会资本是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向并存的,每个人生来就具有这三种资本。其中物质资本是有形的,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是无形的,它们三者之间可以转换。林南把资源分为个人资源和社会资源。个人资源指个人拥有的财富、器具、自然禀赋、体魄、知识、地位等可以为个人支配的资源;社会资源指那些嵌入个人社会关系网络中的资源,如权力、财富、声望等,这种资源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之中,必须与他人发生交往才能获得。社会资源的利用是个人实现其目标的有效途径,个人资源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所能获得的社会资源。在社会资源理论的基础上林南又提出了社会资本理论,认为社会资本是‘投资在社会关系中并希望在市场上得到回报的一种资源,是一种镶嵌在社会结构之中并且可以通过有目的的行动来获得或流动的资源。’”4
“真正使社会资本的概念引起人们重视的是美国学者普特南,普特南认为‘社会资本是社会组织的特征,诸如信任、规范以及网络,它们能通过促进合作行为来提高社会的效率,使得实现某种无它就不可能实现的目的成为可能’。
社会资本具有社会资源和社会关系的特点,社会资本首先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存在于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之中,是个人通过其拥有的社会关系网络而获得的资源。但社会资本又不同于社会关系和社会资源,社会资本虽然是一种社会网络,但这种社会关系网络必须被转化为体制性的关系,才能真正成为社会资本,而且社会资本只有在持续存在的社会关系中才能产生,而这种社会关系的形成却是资源交换的结果。与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一样,社会资本也具有生产性,但与其他资本不同的是,社会资本的生产并不总是有目的性的,有些社会关系的投资是无意识或潜意识的,而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生产却是具有明显的目的性。”5
二、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现状
中国的学生获得文凭、学位的渠道虽然是通过统考的模式同平台竞争、择优录取,文凭作为就业的一个重要依据对于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甚大。但就大学生就业而言,其中的影响因素除却个人资本与个人付出外,还有许许多多无形的因素在影响着个人就业的历程和发展。其中,家庭背景是不可回避的一个相关因素。“英国学者Albert 和Wayne在研究中首先提出父母所处的职业、行业和学历将对年轻人就业产生重要的影响。Linda Datcher认为利用父母的社会资源可能更直接的获得工作推荐或工作机会的信息, 他用父母的教育水平、兄弟姐妹个数、家庭收入等指标来衡量家庭背景。David 和 Robert利用巴西的调查数据,发现在工资决定方程中加入父母的教育水平因素, 会使估计的私人教育收益率下降1/ 4到 1/ 3, 他认为, 这是由于发展中国家的代际流动性较低, 家庭背景在决定个人收入方面起着重要作用。Heckman 和 James的实证结果也表明父母的教育水平每提高一年能使子女的收入增长 3%-5%。与就业有关的信息和机会并不只是通过劳动力市场来流动和传递, 相反的, 它们更多的是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网络来传递的, 家庭社会关系有助于解决劳动力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促进信息流动, 帮助个人获得就业的信息和机会。”6“优势阶层子女在初职地位获得上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一是在只有低教育程度的条件下, 有更多的机会避免从事最低的非技术体力的工作;二是在拥有中等教育程度的条件下, 有更多的机会进入专业技术等非体力阶层, 或者很少掉到非技术体力这一城镇职业地位最低的阶层。概括而言, 分别就是‘跳级’和‘保底’效应。第三, 在不同的时期, 家庭背景的作用大小和模式是不同的。从各时期间的比较来看, 文革时期家庭阶层背景的差异最小。但即使在这一时期, 未受良好教育的非体力阶层子女仍然比体力阶层子弟更少地从事非技术体力的工作。改革之后, 非体力家庭的优势迅速扩大。即同样处于中等教育水平的情况下, 在改革初期, 非体力阶层子女有更多的机会成为非体力的白领。这一“跳级”优势在1992年后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保底”优势, 即同处中等教育水平的非体力家庭后代,有更多的机会避免成为非技术体力, 掉到城镇社会的最底层。”7
“北京大学‘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毕业生就业’课题组 2003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问卷调查显示, 家庭背景决定子女就业。家庭背景愈好, 毕业的工作落实率与起薪点就愈高, 愈容易找到好工作。父亲为公务员的毕业生工作落实率要比农民子弟高出14 个百分点, 起薪点也要高出400多元。”8“在大学生努力程度一致的情况下,教育资本有助于农村大学生避免边缘化。但是在转型期,在社会网络随着经济关系进一步延伸以及重点高校、中产阶层、官员、公务员家庭等社会资本无限放大教育资本的功能作用下,农村大学生在就业、职位晋升等方面依然处于劣势。”9
三、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就业产生影响的原因
“从资本的角度,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个人人力资本,即通过自身的禀赋加上后天教育和个人努力获得,一种是社会资本,主要是通过家庭、家族和亲戚等社会关系的调动来获取社会资源通过对大学生初次就业的情况调查,可以看出,目前就业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资本的竞争。”10因此,摸清社会资本(在此仅简单考虑家庭背景因素)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机制如何运行有很大的价值。综合笔者所读的文献,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就业产生影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家庭背景对科教方面的影响
“2011年高考录取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报道发现:“出身越底层,上的学校越差。”而且这一趋势正在被加剧和固化。中国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自1990年起不断滑落。北大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从三成落至一成,清华2012级农村生源仅占17%。教育学者杨东平发现:农村学生主要集中在普通地方院校与专科院校,而在重点高校,中产阶层、官员、公务员子女人数则是城乡无业、失业人员子女人数的17倍。越来越多的农村大学生被边缘化,被排
斥在上升通道之外。”11
“世界范围内已有大量的研究证实, 个体受教育程度或年限的差异与社会分层体系存在着某种对应关系, 这种对应关系在垂直的社会流动当中尤其明显。不同层级的教育文凭被看作是进入不同社会层级的许可证, 为了实现垂直的社会流动就必须先完成教育系统里的垂直流动。另一个衡量教育获得的指标是在受教育水平或年限相同的情况下, 教育质量的差异。父母亲的受教育情况尤其是母亲的受教育情况对于子女高等教育的数量与质量的获得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也就是说即使只考虑高等教育阶段本身, 社会分层导致的教育差异依然存在, 具体有两个方面的表现。其一, 父母的受教育年限越高, 子女越有可能跨越专科层次而获得接受本科教育的机会;其二, 母亲的受教育年限越高, 子女越有可能在重点大学接受本科教育。另外, 在控制了父母亲的情况后, 来自城镇的学生较之来自乡村的学生, 前者接受更高层次高等教育的概率显著更高;对于同为本科层次的学生而言,也是前者能够接受高质量的教育的概率显著更高。这一现象进一步说明, 在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数量与质量上, 由于城乡差异带来的社会分层同样显著存在。这表明高等教育尽管在录取上坚持/ 分数面前人人平等, 但这可能仅是表象上的平等。实际上有关家庭背景和城乡的社会分层导致的教育分层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已经逐步显现, 并且通过高考成绩加以强化, 因此种种社会分层在高等教育教育阶段依然延续。”12
“一般而言,父母的受教育水平高,其对子女的教育期望也高,在支持子女受教育方面具有更高的积极性。而未受过教育或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父母,对教育与个体发展的关系缺乏认识,对子女接受教育体现出较少的积极性,因此对子女学习提供的支持很少甚至不支持。另外,在不同的家庭文化背景中,父母所能为子女提供的学习指导也有所不同。相比之下,文化水平较高的父母在子女的学习过程中能够给予更多的帮助指导。他们在子女面对学习困难时能够提供更多的帮助。”13
“一旦教育机会的公正性被阶层门槛所限制, 则就业的公正性会更为严重地被阶层门槛所扰动”14
2、家庭背景对个人择业观的影响
“父母给予高度关注的大学生与父母从不关注的大学生之间,在进行职业规划方面出现了两极分化。”15另外,“农村父母仅仅从生存的角度来考虑子女的职业选择,即从职业的经济收益来考虑。在他们的眼中,职业的经济收益是判断这一职业好坏的最大标准。城市父母除了从生存角度来考虑子女的职业外,还会考虑职业对个体生活质量的影响。”16而在独生子女政策的执行下,大多数子女没有自我选择的自由,更多的是以父母的选择为必选项,因此父母的考虑与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的择业方向。
3、家庭背景对大学生获得就业机会的影响
“中国一直以来强调以家庭为核心,注重发挥‘关系’的重要作用。费孝通在‘差序格局’理论汇总描述的传统社会关系是在亲属与地缘基础上形成的,它以家庭为中心逐渐向外推移,体现了关系的亲疏远近,从而形成不同的社会阶层和不同的人际关系。差序格局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关系’、‘后门’、‘人情’等。杨光飞更是认为在中国‘社会资本’已经不是西方初始的定义,而是一种‘关系资本’。而 Bian 则指出,在我国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社会网络不再是信息桥,而是人情网,人情关系越强,得到照顾的可能性越大。家庭背景较好的学生在素质和能力方面并不明显地优于背景较差的学生。原因可能是在我国这种高选择性和高度一致性的教育体制下,对于都能上同一所大学的学生来说,其基本素质差别不是很大。”17
拥有同样的人力资本,家庭背景较优越者往往获得更多的机会,他们拥有的选择在质和量上都是高人一等的。这不仅择业、就业时才有所体现,而是贯穿于入学之始与工作全程之中。
除了上述的三点,我认为家庭背景对于大学生发展自我的社会资本也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首先体现在经济上,家庭经济好的大学生往往有更广的人脉,他们所结交的群体也常常是一些家庭经济同等优良的,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正正效应。家庭经济条件优良的大学生集群后,对群体成员以后的发展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另外,家庭赋予了一个人的相貌、爱好和其固有的气质,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个人若是拥有良好的样貌、气质和较为广泛的兴趣爱好,对于他更好地发展社会资源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四、浅析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就业产生影响的利弊
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就业有所影响,我觉得弊大于利。
综合一些文献和个人的观点,它的益处在于以下几点:
一、使得职业供求市场双方的信息得到有效的沟通,使得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有所缓解;
二、有利于特定群体获得就业机会;
三、降低了平均的就业成本;
四、使得家族的地位和资源得以延续。
但它有一个十分棘手的弊端盖过了它的好处,那就是造成了就业的严重不平等现象。“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 中国社会已在很大程度上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伴随这一转变的发生与继续深化, 中国社会的阶层结构也得以重新型塑。在市场机制日益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同时,某些新产生的阶层, 不仅在市场化过程中取得了其应有的经济地位, 而且也日渐固化了其在社会等级中的序列。虽然市场化、快速城市化与工业化或后工业化过程, 曾经一度为全社会—— 亦即为各个社会阶层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机遇, 但中国社会的阶层再生产模式, 却通过人力资本或教育资本的传承竞争, 增加了阶层封闭性特征, 并在初职就业地位获得和现职地位获得中强化了家庭背景的影响。这既与现代化社会所要求的以后致性因素为主获得职业地位的要求相背离,而且也增加了社会的不平等, 影响着中国社会的稳定。”18
此外,家庭背景对于大学生就业的影响还导致了不良的示范效应产生,使得不公平的现象得到不断的恶性循环。社会的正向风气被破坏,拼爹拼背景的现象愈加风靡,学生群体专心治学、发奋治学的动力被不断缩减,弱势群体的自信心不断受挫进而导致他们的心理受到创伤,上进方式被扭曲。1 钟慧琴、郑娇、邵亚、王建洲,《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影响的分析》[G],《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 年 1 月第 10 卷 第 1 期
2 张丽玉,《大学生就业与家庭背景关系研究——基于一个毕业生群体样本的调查分析》[G],《理论前沿》2013年第04期
3 邓淑娟、戴家武、辛 贤,《家庭背景对大学生毕业去向的影响》,《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29 卷 第 3 期,2012.09
4 李楠,《转型期社会资本在人力资本实现中的理论解释——基于农村大学生边缘化的现象》
[F],《中国劳动经济学》2011年第七卷第1期
5 谭永生,《中国高校毕业生失业问题及其治理》[D],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 6 谢周亮,《家庭背景、人力资本与个人收入差异》 [F],《财经科学》2010/ 5 总 266期 7 李 煜,《家庭背景在初职地位获得中的作用及变迁》,《江苏社会科学 》,2007 年第 53期
8 杨婷婷,《由“家庭背景决定子女就业”引发的思考》[G],《高教发展与评估》第23卷第6期,2007.11
9 李楠,《转型期社会资本在人力资本实现中的理论解释——基于农村大学生边缘化的现象》
[F],《中国劳动经济学》2011年第七卷第1期,同4
10 张丽玉,《大学生就业与家庭背景关系研究——基于一个毕业生群体样本的调查分析》
[G],《理论前沿》2013年第04期,同2
11 李楠,《转型期社会资本在人力资本实现中的理论解释——基于农村大学生边缘化的现象》[F],《中国劳动经济学》2011年第七卷第1期,同
412 侯龙龙、李锋亮、郑勤华,《家庭背景对高等教育数量和质量获得的影响——社会分层的视角》[G],《高等教育研究》 第29卷第10期,2008.10
13 梁美瑜,《社会转型期家庭背景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基于个案研究》,福州师范大学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2012.05
14 张 翼,《家庭背景影响了人们教育和社会阶层地位的获得》[C],《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第 4 期(总 178 期),2010.07
15钟慧琴、郑娇、邵亚、王建洲,《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影响的分析》[G],《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 年 1 月第 10 卷 第 1 期,同1
16 梁美瑜,《社会转型期家庭背景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基于个案研究》,福州师范大学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2012.05,同13
17 邓淑娟、戴家武、辛 贤,《家庭背景对大学生毕业去向的影响》,《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29 卷 第 3 期,2012.09,同3
18 张 翼,《家庭背景影响了人们教育和社会阶层地位的获得》[C],《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第 4 期(总 178 期),2010.07,同14
第二篇:家庭背景对苏东坡的影响
家庭背景对苏东坡的影响
父亲:
苏询(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四川眉山县人。苏询去世以后,很了解他的欧阳修在《老苏先生墓志铭》中记载说:苏询少年时代“独不喜学,年已壮犹不知书”。即苏询青少年时是个很不喜欢读书的人,他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劳动、游历和结交朋友中渡过的。
苏询一直到“年二十七始大发愤,谢其素所往来少年,闭户读书为文辞。”但是,他后来却“举进士再不中,又举茂才异等不中,退而叹曰:‘此不足为吾学也。’”
由上可见,苏老泉年轻时是个有些吊儿郎当的人,或者说有些小叛逆吧。其实,我们不难由此看出苏老泉的反叛精神——想必他小时候肯定是个天资不凡但极有个性,不服管教的孩子。这样的人生之路也使他在二十七岁幡然醒悟后对于读书有了与常人不一样的、或者说比常人更深的感悟吧。有了这样的感悟,也就是他本身具备的丰富的社会生活实践经验,再加上其原本被掩没的天才的显现,才令他的文章更显得别具一格。他无可替代,自成传奇。
我们可以发现,苏洵对于科举考试的态度是有些矛盾的。一方面,他认为“此不足为吾学也”,并不怎么看得起那些应试科举的教条知识;另一方面,为了孩子的官仕前途,苏询在自由发展自己的同时,还是不能免俗,又要求苏轼和苏辙两个儿子必须按照当时的科举知识要求去学习。后来东坡在《答李端叔书》中说:“轼少年时,读书作文,专以应举而已,既及第进士,贪得不已,又举制策,其实何所有?”表现出其实苏轼本人对于这种学习方式并不赞成。参考了父亲一生的经历,苏轼肯定对科举考试也有了自己的见解与看法,他认为这样的只为应付科举考试,只为求取功名利禄而去学习的学习方法并不能够给当事人带来真知识。由此可见,苏洵其实是个有远大抱负的人,在那个时代,他能报效国家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科举考试做官,自己实现不了这个梦想,就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但这样一位有才气的父亲,肯定令二苏在各方面受益匪浅吧。
母亲:
一次,苏母教苏轼读《后汉书》时,读到了《范滂传》,苏母为范滂母子不畏暴,为了正义而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深深地感动,不禁放下书来,喟然叹息。年幼的苏轼也深深被感动,他问母亲:“如果我长大后,跟范滂一样,不惜舍身就义,母亲会允许吗?”苏母肃然答道:“如果你能学范滂的样,难道我就不能做到像范滂的母亲一样吗?”
而且程夫人心地仁慈,极厌杀生,也常常让自己的家人、儿女爱惜幼小的生命。《东坡志林》: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地,众鸟巢其上。武阳君(程夫人的封号)恶杀生,儿童奴仆,皆不得捕取鸟雀。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彀可俯而窥也。又有桐花凤,四五日翔集其间。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孰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
司马光在为程氏所写《苏主簿夫人墓志铭》中赞美她“喜读书,皆识其大义。”并说:“夫人姓程氏,眉山人,大理寺丞文应之女。生十八年,归苏氏。程氏富,苏氏极贫。” 程氏嫁入程家后,两人婚姻生活曾一度过得十分艰难。于是,有人建议程氏求助于自己的娘家,但却被有志气的程氏一口拒绝了,她不愿意听到别人说自己丈夫靠她家里接济来维持生活的闲言碎语。可以推测,苏洵后来的发奋自强应该也与妻子的劝说有关系。苏洵后来在《祭亡妻文》中也写道,“昔予少年,游荡不学,子虽不言,耿耿不乐,我知子心,忧我泯没。”
苏辙在记述他的母亲时说:“生而志节不群,好读书,通古今,知其治乱得失之故。”
苏母可称是封建社会时的一位奇女子了。她教子有方,应不逊于刺字之岳母,断织之孟母。而且她对于世事颇有见地,心地善良,又善持家,既贤又慧,堪称相夫教子的典范。可以说,没有这样一位优秀的母亲,就没有后来的苏轼、苏辙兄弟俩的辉煌。
祖父:
苏轼出生时,祖父苏序六十三岁。七十五岁的祖父去世时,苏轼已十二岁,祖父年轻时生的高大英俊,身体健壮,酒量极大,慷慨大方,是眉山的名人。苏轼的童年天天与祖父相处,祖父的生活方式、政治理想、言谈志趣、音容笑貌、都给苏轼极大的影响。
苏序淡于功名,不拘礼节,经常携酒一坛与亲友村翁在村外的地头树下席地而坐饮酒取乐,常常引起一些规矩拘谨的农民吃惊。一天他的儿子苏焕考上了进士,并封了官,成都官府派人送来官家的喜报,因儿子中了进士,苏序也因子登朝为官,被恩授大理评事,故后人称其为“苏廷评”。成都送喜报的人在村头碰到他时,老汉正酩酊大醉,手里还攥着一大块牛肉。他除了让官差在乡亲们面前高声宣读了喜报以外,欢乐之中把手中的那块牛肉也塞在官差送来的装有官服的行李之中,让一村中的小伙子背着,他则骑上毛驴往家里走去。
祖父信仰道教,但并不迷信,思想也开放,一天他在大醉之后,竟然走进一座庙里,在乡亲们的喝彩声中,一棒把庙里的神象砸得粉碎,原来乡亲们都很憎恨庙里的那位主持,因他常以神象的名义向乡亲们勒索钱财。后来苏轼给门人多次谈到此事,并讲:“祖父公如此鄙视官场,旷疏放达、思想开放,唯有识之士方能识之”。苏轼幼年之时常随祖父出入道观,后来祖父又把他送进天庆观跟着道士上学,在祖父的影响熏陶之下,苏轼自幼爱读《庄子》,喜欢《道德经》。因此苏轼思想开放,善于融会贯通,所谓“少年读书时,就能把儒、释、道三家最好的品格和修养融到自己的修养当中”,也就不足为奇了。
弟弟:
“兄弟二人在政治上虽然看法相似,而且也立场相同,二人个性则通然相异。子由沉稳、实际、拘谨、寡言;而东坡则轻快、开阔、好辩、天真、不顾后果。在朋友同僚的心目中,子由为人可靠,而东坡之直言无隐,玩笑戏谑,则使人害怕。在亲密朋友之间,东坡谈笑风生夹杂惊人的双关语。天下拘谨实际的人听他说话,都觉得他随时可以吐露真理,仿佛不论何事,只要是真,便值得说出口来,此外不知还有什么禁忌!
在文学风格上,也有一种差异——就犹如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和威廉·詹姆斯(Wlliam James)。东坡像威廉,子由像亨利。由各自的才气上看,威廉原应当写小说,而亨利应当写心理与哲学性的论文。可是威廉·詹姆斯却把他的才华和诙谐注入了通常干燥无味的心理学和哲学教科书,而亨利·詹姆斯则在小说的天地中注入了他人性的思想和观察这样充实的内容,这对世界的文化反倒有益而无损。子由没有哥哥才气的一半,但是他的文章内容充实,具有深度,使他在这一类文章之内,足称大家。”
“苏东坡对他弟弟说:‘我知道我一向出言不慎。我一发现什么事情不对,就像在饭菜里找到个苍蝇一样,非要唾弃不可。’
弟弟说:‘但是你要了解你说话的对方,有人你可以推心置腹,有的不可以。’
苏东坡点头说:‘这就是我之所短。也许我生来就太相信人,不管我是跟谁说话,我都是畅所欲言。’”
苏子由的性格似乎与哥哥恰为互补,他谨慎,沉稳,也比东坡更稳健实际。弟兄二人相亲相爱,互相帮助(想必子由是给了在官场上像个小孩儿似不懂事的哥哥许多中肯的建议与帮助的)。苏轼对弟弟的感情自然是很深的,流传千古的“明月几时有”就是他中秋怀子由之作。子由后来在给苏轼所写的墓志铭上说:“我初从公,赖以有知,抚我则兄,诲我则师”,这也恰好说明了兄弟二人手足情深相扶一生的兄弟之情。在一个兄弟和睦,美满幸福的家庭中长大,显然对东坡形成的友善豁达的性格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篇: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影响
2010年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全球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实践的主题:全球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时间:2010年2月1日—2010年2月8日
地点:家中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活动内容:本次活动着重分析全球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并寻找出相应的对策。
一、背景
2007年底以来,美国次贷危机爆发,逐步演变为金融危机并向国外扩散。特别是今年9月份以来,国际金融形势急剧恶化,迅速演变成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又迅速影响实体经济,全球性经济衰退的风险明显增大。随着美国次贷危机波及范围的扩大,全球进入了新一轮的经济困难期,首当其冲的就是各国的企业。而企业受难的同时无疑在员工招聘上体现了出来,特别是今年的大学生求职就业。
二、现状
(一)金融危机使我国大学生就业更加困难据国家人事部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560万,近两年沉积的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约有480万人,2009年需就业的大学生高达千万人。四川省高校毕业生人数也将比2008年的26.78万多出几万人,全国和四川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将双双创下历史新高……
参考文献:《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战与对策》
(二)金融危机可能引发大规模的就业冲击。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社会金融海啸对整个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就中国而言,行业性的冲击不可避免,这对就业增长将是非常不利的。大学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为此必须落实好高校就业工作,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发挥好这部分人的作用,这也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金融危机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
(三)据该蓝皮书介绍,随着高校逐年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而公共部门对大学生的新增需求越来越少,大学生求职成功的机会相对而言可能越来越小,大学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基本上一次性由过去的90%跌落到65%左右。而2008年65%左右的就业率基本稳定。
—— 中国社科院
(四)当前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加剧了 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大学生群体出现了 焦虑恐慌、消极悲观和盲目“ 屈就”的不良就业心态,大学生只有客观把握形势、认清自我,适时调整就业心态才能成功实现就业突围。
——参考文献<<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的不良心态及自我调适》
三、影响
现在中国的制造业萧条,比较典型的是是长江三角洲与深圳的制造工厂。他
们因为人民币升值,失去了人口红利的优势,被迫压低人力成本。无视GDP发展与工人提高待遇需求的失误,首先形成了民工荒,其次因为成本无法负荷大量倒闭。随着大批失业人员的增加,这些人毫无疑问的成为了和应届大学生“抢饭碗”的不可忽视的因素,更重要的是企业本身对人才的需要不再如同前几年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到处都是机会,到处都能发财。所以到处可见有公司企业动辙在一个学校招聘几十上百的毕业生,尤其是那些理工专业的学生,更是一个个整天悠闲度日。谁知经济危机一来,到处蔓延开的传闻开始让毕业们真正有了丝危机感,一些曾经的聘人大户开始缩小他们的名单,更有一些干脆取消了一些校园招聘会行程。恐慌,开始在同学们之间传播着,这时才开始有人意识到这原本他们以为和自己八辈子关系不上的经济危机正在真真实实的发生在自己的周围,影响着自己的生活。
受这次危机影响最大的就是金融行业,以美国华尔街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开始了裁员工作,金融工作也失去了固有的魅力以及无法比拟的行业优越感,一些普通院校的经济类毕业生在找工作上本就面临着比理工科学生更多的竞争和压力,而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则更是一种落井下石式的打击。
金融危机下大学生的求职与就业冲突可以通过校园招聘活动直观地表现出来。当前,不少大型企业取消或缩减了校园招聘计划。家乐福(中国分公司)、立白集团等一些知名企业相机取消了全国校园招聘活动。另外,深圳万科集团透露,2009年对大学生的需求有所减少。2008年招140人,2009年地产与物业共需80人,同比减少了42.9%。据调查,包括大型招聘会、校园专场招聘会、网络需求信息等大学毕业生岗位需求数量,2009年3月初比2008年同期下降了20%,进入4月和5月后,预计这项降幅将更大。
四、应对方式
毕业生对未来的职业规划及毕业后的出路选择都随着这次危机重新进行了“洗牌”
(一)出国:许多原本打算出国深造的学子也正重新理清他们的思路,重新衡量出国留学的投入回报比。
(二)考研:他们原本计划毕业后找一份工作谋生,随着经济形势的动荡,他们又拿起了课本投入考研的复习当中。正如一次又一次的历史经验表明,每当危机出现时,在学校中躲几年往往是个明智的选择。
(三)自主创业:金融危机的袭来使大学生就业陷入寒冬,有一部分毕业生便迎难而上以此为契机,或独自或合伙自主创业。
(四)考公务员:公务员在老百姓眼中永远是个“铁饭碗”,在就业的寒冬里,公务员这个职业备受追捧,对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五、思考
(一)体会:在这次调查中,通过数据的整理和比较以及对毕业大学生的采访,我了解了全球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并寻找出了一些可行的对策。危机和机遇是并存的。危机总是暂时的,风雨过后摆在我们面前的是挑战和契机。未来终究是要发展的,现在出现的危机,让更多人认识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也给那些对一心向着热门专业的头脑发热的同学泼了盆让他们清醒的冷水,金融等热门专业不再是万精油。更重要的是,危机让我们提前为将来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做
好准备,危机才是锻炼能力、提高自身素质的好机会,增强自身素质才是关键。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只有将良好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全副武装的人才能更加受到社会的青睐,才能更早的看到曙光。
(二)建议:
1、国家:
(1)建设完善公共就业服务系统
(2)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和民营企业,稳定和扩大就业
(3)发展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势,增加就业途径
(4)加强职业教育和再就业培训
2、学校:
(1)开展有效的就业前培训和指导
(2)多举办一些校外实习以及企业学习的活动
(3)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3、大学生:
(1)增强自身素质和提高自身技能
(2)增强求取与自主创业的意识和能力
(3)选择专业不要过于盲从,热门专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4)调整自身期望值,正确认识自己,早做出职业生涯规划
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班级:09中文
姓名:庄艳雯
第四篇:经济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经济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蔓延全球,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我国亦不能独善其身,随着金融危机的持续,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日益凸显。经济状况向来是就业水平的晴雨表,金融危机在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将会对人们的就业特别是大学生的就业带来怎样的影响---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影响有多大?大学生的就业前景怎样?企业的用人计划在缩水吗?政府在如何化解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影响?大学生的就业思路该进行怎样的调整?
目前情况看,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经济形势的变化尚未对就业带来明显影响。但同时他也指出,一些迹象值得关注。一是经济增长速度趋缓,对就业的拉动能力减弱。二是部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特别是纺织服装、加工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停产、歇业,对就业带来了不利影响。三是部分对外依存度高的外贸出口型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出口的减速将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
眼下正值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就业的高峰期。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着实让高校就业指导部门捏了一把汗。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学生选择岗位应该更趋于理性,这正是他们储备人才的好时机。如今,许多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变化,金融危机使毕业生增强了就业的紧迫感,他们更加积极地寻找工作,而且还主动调整了心态,对外企的热情有所降温,求职热点开始向国企和科研部门转移。北京外国语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孙眉老师表示,该校作为我国政治、经济、外交领域培养外语人才的重要基地,2009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目前并未受到太大影响,学生就业工作平稳有序,比较顺利,学生们陆续与用人单位签约。对这些学校而言,金融风暴对学生就业或多或少有影响,但并没有想象中的严重。然而,这次金融危机对国内一些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找工作影响有限,而对一些普通院校来说,产生的影响会大一些。往年,大大小小的企业在11月初开始进入校园,以各种形式的宣讲会和招聘会吸引优秀毕业生,今年来校招聘的中小企业明显减少,校园招聘会冷清了不少。的确,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是,财经类、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一些财经类、对外贸易类院校就业指导老师尽管由于种种原因不愿多谈目前学生就业的具体情况,但对于明年的就业情况心存担忧,他们无一例外地表示:“金融危机肯定影响学生就业,影响有多大尚不好确定,但应该是个不利因素。”部分行业受危机影响用人计划缩水。
金融危机会给大学生就业造成多大的影响还难以预测。但从目前情况看,可以初步判断,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日益扩散,首先是跨国公司业务萎缩,会减少用人数量;其次是国内为国外多种产业提供零部件、原材料、半成品的制造业、出口型企业也会受到影响;再其次是对能源工业的影响。通过对部分企业的采访记者了解到,尽管一些企业表示他们的校园招聘计划与往年相比并没有改变,但也有企业由于业务量急剧下降,其用人大幅减少。某证券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透露,由于券商、基金公司受到金融风暴的直接影响,公司的招聘计划受影响程度较大。房地产企业历来是用人大户。而今年,碧桂园、富力等企业没有校园招聘计划。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和房地产行情,地产企业的招聘需求普遍“疲软”,除部分中高端岗位面向社会招聘外,面对在校大学生的人才需求计划大大缩减。因经济前景不明朗,不少企业在是否招人上选择观望的态度。网站的统计数据显示,该网站今年下半年金融业职位招聘人数同比下降12%,减少的招聘岗位主要是外资银行、证券等机构,房地产业招聘人数今年第三季度与第二季度相比下降了6%。统计显示,虽然总的职位数量在增加,但下半年的增长曲线与上半年比,已经放缓了很多,金融、贸易、房地产等行业的变化尤其明显。以主动调整就业思路。从目前情况看,农业、教育、医药、行政等行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此外,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消费品行业,如食品、饮料、烟酒、化妆品等零售、批
发业也是金融危机中受影响较小的行业,发展势头良好,就业形势较好。,大学生不必对就业形势过于悲观,因为我国经济从总体上说并没有因为金融危机而改变,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强劲,这为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提供了保障。同时,为化解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目前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正在研究制定大学生就业指导意见和相关政策,其中不乏在生产服务、生活服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方面开发更多的就业岗位,拓展就业领域、疏通就业渠道,为大学生创造更大的就业空间。目前,各有关部门举办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相关活动也在火热地进行。为更好地给毕业生拓宽就业途径、增加就业机会,各高校正在想方设法地联系企业、组织校园招聘活动,加强培训、指导以提高大学生应对就业的能力。准毕业生调整思路就业力求多元化。让大学生面对危机成功就业,面对金融危机,大学毕业生不要盲目紧张,而是要更加冷静、客观地分析自己,找准定位,科学、合理地调整就业思路,让自己的就业能力与市场有效对接。有关专家表示,大学生只有转变观念,才能真正改变“就业难”的局面。大学生要客观认识就业形势,找准定位,理性调整期望值。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就业,树立“先就业求生存,后择业谋发展”的思想,特别是金融、房地产专业的毕业生,不过分要求专业对口。学生要客观评价自己,低姿态求职择业,学会从基层做起,适当放低薪酬要求。同时,在城市类型的选择上,中心城市固然机会多,但变动也更大,相比而言,一些有潜力的二级城市也许有更好更稳定的就业机会。另外,业内人士普遍建议2009届毕业生们“不要观望游移,尽早抢占就业先机”。因为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会有一个“滞后期”,明年的就业形势可能会更加严峻,所以一旦有比较合适的岗位,一定要很好地珍惜,尽快确定求职意向,尽早签约。对金融类专业学生来说,不妨接受培训,考一些相关资格证,随着金融市场的风云变幻,人才需求会重新反弹。历史经验表明,每当经济危机出现时,在校园中多停留几年往往也是很好的选择,不妨专科升本科,本科再考研,硕士毕业再考博士。这样,“不仅规避了就业风险,也缓解了就业压力”。
危机也并不是意味着只是一味的带来麻烦,危机中的找工作之旅将更艰辛,但危机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和机遇,不管怎样,金融危机对我国及全球经济的影响终有结束之时。就业低潮总要过去,高潮迟早会来。
第五篇: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蔓延全球,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我国亦不能独善其身,随着金融危机的持续,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日益凸显。
经济状况向来是就业水平的晴雨表,金融危机在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将会对人们的就业特别是大学生的就业带来怎样的影响—-金融危机对学生就业影响有多大?每年,从11月开始就进入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时期。今年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变得扑朔迷离。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影响程度如何?大学生的就业前景怎样?企业的用人计划在缩水吗?政府在如何化解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影响?大学生的就业思路该进行怎样的调整?
面对金融危机对国内就业形势的影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表示,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经济形势的变化尚未对就业带来明显影响。但同时他也指出,一些迹象值得关注。一是经济增长速度趋缓,对就业的拉动能力减弱。第三季度企业用人需求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一些地区新增就业人数增速减缓。二是部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特别是纺织服装、加工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停产、歇业,对就业带来了不利影响。三是部分对外依存度高的外贸出口型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出口的减速将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目前出现的这些新变化有可能对我国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第一季度的就业带来一定影响。眼下正值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就业的高峰期。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着实让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的老师们捏了一把汗。清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王丹说,现实催着他们早行动,该校的毕业培训与企业宣讲工作比往年提前了一个多月。王丹表示,从目前情况看,清华大学的就业情况似乎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来学校宣讲和招聘的用人单位数量基本与往年持平,甚至还略有增加,学生的就业签约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她还谈到,有些企业认为,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学生选择岗位更趋于理性,这正是他们储备人才的好时机。
如今,许多学生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变化,金融危机使毕业生增强了就业的紧迫感,他们更加积极地寻找工作,而且还主动调整了心态,对外企的热情有所降温,求职热点开始向国企和科研部门转移。北京外国语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孙眉老师表示,该校作为我国政治、经济、外交领域培养外语人才的重要基地,2009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目前并未受到太大影响,学生就业工作平稳有序,比较顺利,学生们陆续与用人单位签约。对这些学校而言,金融风暴对学生就业或多或少有影响,但并没有想象中的严重。然而,正如业内人士所言,这次金融危机对国内一些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找工作影响有限,而对一些普通院校来说,产生的影响会大一些。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地方院校就业指导老师说:往年,大大小小的企业在11月初开始进入校园,以各种形式的宣讲会和招聘会吸引优秀毕业生,今年来校招聘的中小企业明显减少,校园招聘会冷清了不少。的确,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是,财经类、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一些财经类、对外贸易类院校就业指导老师尽管由于种种原因不愿多谈目前学生就业的具体情况,但对于明年的就业情况心存担忧,他们无一例外地表示:“金融危机肯定影响学生就业,影响有多大尚不好确定,但应该是个不利因素。”部分行业受危机影响用人计划缩水。眼下正值毕业生求职的重要时期,金融危机会给大学生就业造成多大的影响还难以预测。但从目前情况看,可以初步判断,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日益扩散,首先是跨国公司业务萎缩,会减少用人数量;其次是国内为国外多种产业提供零部件、原材料、半成品的制造业、出口型企业也会受到影响;再其次是对能源工业的影响。通过对部分企业的采访记者了解到,尽管一些企业表示他们的校园招聘计划与往年相比并没有改变,但也有企业由于业务量急剧下降,其用人大幅减少。某证券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透露,由于券商、基金公司受到金融风暴的直接影响,公司的招聘计划受影响程度较大。房地产企业历来是用人大户。而今年,碧桂园、富力等企业没有校园招聘计划。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和房地产行情,地产企业的招聘需求普遍“疲软”,除部分中高端岗位面向社会招聘外,面对在校大学生的人才需求计划大大缩减。因经济前景不明朗,不少企业在是否招人上选择观望的态度。来自“前程无忧”网站的统计数据显示,该网站今年下半年金
融业职位招聘人数同比下降12%,减少的招聘岗位主要是外资银行、证券等机构,房地产业招聘人数今年第三季度与第二季度相比下降了6%。智联招聘的统计显示,虽然总的职位数量在增加,但下半年的增长曲线与上半年比,已经放缓了很多,金融、贸易、房地产等行业的变化尤其明显。王伯庆认为,目前大学生可以主动调整就业思路。从目前情况看,农业、教育、医药、行政等行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
此外,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消费品行业,如食品、饮料、烟酒、化妆品等零售、批发业也是金融危机中受影响较小的行业,发展势头良好,就业形势较好。根据历年调查统计,国家各级机关及事业单位是吸纳大学生就业的大户,占到当年大学毕业生总数的12.7%左右,这一就业市场是相对稳定的。政府救市系列措施有利于稳定就业有关专家认为,大学生不必对就业形势过于悲观,因为我国经济从总体上说并没有因为金融危机而改变,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强劲,这为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提供了保障。
为化解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党中央、国务院已经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宏观经济措施,力促经济平稳运行。如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金融政策,计划两年内投资4万亿元扩大内需;今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51.1亿元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安排9000亿元建设保障性住房;继续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促进中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加快发展;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让发展快、潜力大的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在国家刺激内需政策的影响下,服务业将释放更多的就业机会;采取减税措施,给予大量吸纳劳动力的民营中小企业提供包括税收在内的多种优惠政策„„这些举措必将对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产生积极作用。此外,目前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正在研究制定大学生就业指导意见和相关政策,其中不乏在生产服务、生活服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方面开发更多的就业岗位,拓展就业领域、疏通就业渠道,为大学生创造更大的就业空间。目前,各有关部门举办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相关活动也在火热地进行。为更好地给毕业生拓宽就业途径、增加就业机会,各高校正在想方设法地联系企业、组织校园招聘活动,加强培训、指导以提高大学生应对就业的能力。
准毕业生调整思路就业力求多元化就大学生而言,该如何面对危机成功就业,北京外国语大学孙眉老师认为,面对金融危机,大学毕业生不要盲目紧张,而是要更加冷静、客观地分析自己,找准定位,科学、合理地调整就业思路,让自己的就业能力与市场有效对接。有关专家表示,大学生只有转变观念,才能真正改变“就业难”的局面。大学生要客观认识就业形势,找准定位,理性调整期望值。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就业,树立“先就业求生存,后择业谋发展”的思想,特别是金融、房地产专业的毕业生,不过分要求专业对口。学生要客观评价自己,低姿态求职择业,学会从基层做起,适当放低薪酬要求。同时,在城市类型的选择上,中心城市固然机会多,但变动也更大,相比而言,一些有潜力的二级城市也许有更好更稳定的就业机会。另外,业内人士普遍建议2009届毕业生们“不要观望游移,尽早抢占就业先机”。因为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会有一个“滞后期”,明年的就业形势可能会更加严峻,所以一旦有比较合适的岗位,一定要很好地珍惜,尽快确定求职意向,尽早签约。对金融类专业学生来说,不妨接受培训,考一些相关资格证,随着金融市场的风云变幻,人才需求会重新反弹。历史经验表明,每当经济危机出现时,在校园中多停留几年往往也是很好的选择,不妨专科升本科,本科再考研,硕士毕业再考博士。这样,“不仅规避了就业风险,也缓解了就业压力”。不管怎样,金融危机对我国及全球经济的影响终有结束之时。就业低潮总要过去,高潮迟早会来。
国际学院
09级英语4班
潘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