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层人民法院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9-05-14 15:08: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基层人民法院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几点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基层人民法院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几点思考》。

第一篇:关于基层人民法院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几点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关于基层人民法院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几点思考

作者:徐岩

来源:《法制博览》2012年第10期

【摘要】2009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就2010年的全国政法工作做出战略部署,明确要求全国政法机关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由此,如何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成为人民法院工作的重要主题之

一。在今年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将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概括为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这七个方面都与基层人民法院的工作密切相关。作为基层法院,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这既是新形势下对人民法院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的新挑战,也是就深入践行司法为民而提出的一项新命题。本文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着眼点入手,探讨不断优化社会管理创新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基层法院;加强创新;社会管理

随着我国进入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时期,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等关系会继续发生深刻变革,在此过程中,社会管理理念、主体、方式、方法等也会随之变化。调整好不同阶层、群体的利益关系,维护社会正常秩序,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管理的重要课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成为人民法院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人民法院应当承担的重要社会责任。笔者认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正确认识职能定位,并掌握科学有效的方法。

一、基层法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着眼点

作为政法系统中的基层法院,在社会管理创新这个全社会性的系统体系中,既是被管理者,又是社会管理秩序和稳定的捍卫者。这需要基层法院牢牢把握司法审判工作这个着眼点,立足于矛盾纠纷解决,通过立案、审判、执行等审判活动全过程来完善社会法则,规范社会行为,引导各种社会活动朝着正常、有序、和谐的方向发展,从而不断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作为基层法院,要立足自身职能特点和优势,以执法办案为重点,提高司法水平,通过对司法事务的不断创新管理,通过民商事审判、刑事审判、行政审判及执行工作来调整和规范影响社会管理的行为。

(一)用刑事打击依法惩处影响社会管理的犯罪行为

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方针,维护法律权威,依法打击涉黑涉恶性质的各类刑事犯罪活动,营造和谐有序的社会管理秩序。对惯犯、累犯、主犯以及主观恶性大,危害性大,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的犯罪分子依法给予严厉打击;对于偶犯、过失犯等则以教育、挽救为主,减少社会对立面;对有自首、立功、积极赔偿、退赔、退赃等悔罪实际表现的,依法予以从轻处罚或减轻处罚。创造性地适用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和刑事和解工作,减少此类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通过民商事案件的案结事了来调解社会关系

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民事审判原则,用精调、快审、速判、强制执行的审判方法,纠正民商事活动和行政管理活动中违法、违规、过错行为,平息和化解各种利益纠纷和冲突,最大程度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在基层法院的各项审判职能中,商事审判直接处理新形势下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矛盾纠纷,与经济社会建设及市场经济体制的联系最为紧密,也是法院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方面。因此,需要法院在审判过程中充分地考虑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各利益主体平衡之间的关系,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努力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三)不断加强司法审查力度来监督社会管理

坚持抓好矛盾纠纷的协调化解工作,积极探索把行政案件纳入“三调联动”工作格局和多元化解行政争议的方式方法,努力化解矛盾,促进和谐。针对行政争议成因复杂的特点,努力创新行政审判协调机制,实现诉前引导、诉中指导、诉后疏导的全程协调。通过采取主动向上级汇报案情、与各部门有效协调、针对性司法建议等方法,宣传相关法律规定,把审判中发现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提出来,引导国家行政机关、集体经济组织、社会团体等组织进行不断纠错、整改、完善,从而推进社会管理制度的完善和社会管理方式的优化创新。

二、基层法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

王胜俊院长曾指出,“人民法院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也是群众工作部门;人民法官既是司法工作者,也是群众工作者”,可见,司法为民是法院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这就要求我们基层法院在积极应对辖区快速发展的新形势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探索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举措,建立建全诉求表达、矛盾调解、应急处置等机制,以优质的司法保障,为辖区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依法审判执行,化解矛盾纠纷,来实现案结事了人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通过完善司法便民和司法救助机制,依法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深化“人民法官为人民”活动理念,在落实司法为民中提高加强社会管理的能力。

(一)以服务大局为使命,增强群众意识

主动能动司法,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组织开展法官进企业、进社区、进村屯活动,通过释法宣传,达到审理一件案、教育一大片的效果。助力县域经济发展,规范经济建设秩序,不断总结经验,妥善审理涉政涉企案件,保证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重点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不断增强服务群众的意识,进一步密切基层法院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想群众之

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在立案、审判、执行环节开辟“绿色通道”,对身有残疾、行动不便的当事人,采取上门立案、上门谈话、上门开庭、上门回访的法律服务。同时积极开展司法救助专题调研和维权宣传教育,对进入执行程序的涉及弱势群体的案件,成立专门执行小组优先执行。

(二)以司法便民为核心,完善惠民措施

深入贯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司法便民工作的若干意见》,始终把热情服务与严格执法结合起来。实行立案、导诉、法律咨询等“一站式”服务,探索建立网上立案、预约立案、电话立案等便民立案方式。主动回应人民群众的现实司法需求,推行巡回法庭制度,做到审判服务的“三个延伸”,即诉讼案件发生在哪里,巡回法庭就延伸到哪里;法律热点集中在哪里,普法宣传就延伸到哪里;矛盾纠纷出现在哪里,联动调解就延伸到哪里。通过送法下乡、普法进村屯,加强法制宣传,普及法律知识,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坚持院领导接访制度,院长定期接访,主管副院长全天接访,建立健全带案下访、领导约访、相关部门共同接访机制,畅通信访渠道,积极争取各级行政机关的支持,妥善解决群众合法诉求。

(三)以执行联动为统领,攻克执行难题

调动社会力量共同攻克执行难题,发挥“三调联动”在矛盾纠纷处理中的有效作用,加强与公安、工商、银行、税务、房地产、出入境管理及车辆管理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对被执行人主体经营活动的限制,定期对拒不履行生效判决法律文书的被执行人予以曝光,增强执行威慑机制实效,同时利用网络媒体加大对正反两方面典型案件的宣传力度,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清理执行积案。严厉打击拒执罪,审慎运用反规避执行措施,扭转被执行人规避执行、严重影响执行秩序的现状,力求最大限度地保护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

三、基层法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突破口

基层法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不是盲目的跟从者,而是其中的“领头羊”。这个过程中要找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突破口,能动司法正是基层法院参与社会管理的高级形态,是人民法院审判职能的良性延伸。在司法审判过程中,基层法院要切实增强能动司法意识,了解辖区的社会民情,通过源头防治、诉调对接、司法建议等途径,有效规范新形势下各类社会活动、排查重大社会矛盾,使审判执行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在坚持宪法法律至上的同时兼顾人民群众利益,使司法审判的过程与效果更加符合社会情理和人们群众的意愿。

(一)加强源头防治,完善社会帮扶教育机制建设

通过在村镇建立人民法庭,法官深入田间地头等方式,参与社会帮扶教育,了解辖区特殊群体、弱势群体状况,加强对社会矛盾的预警能力和化解力度。通过回访、帮教等方式,努力使管制、缓刑、假释、监外执行等非监刑犯改过自新;通过审理减刑、假释案件,对少年犯定

期回访等方式,协助做好监禁教育工作,促使其早日改过自新、回归社会;通过加强网络媒体宣传力度、开设法制教育讲座、发放联系卡等方式,帮助未成年人增强法制意识。

(二)加强诉调对接,建立健全矛盾纠纷预防机制

积极参与社会管理,与县委政府、企业、各类民间组织加强联系,针对群发事件、易发矛盾,以及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重大决策出台前的风险预测等问题,定期分析排查通报情况。加强诉前引导,将各种矛盾纠纷有效预防、分流,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当地,遏制在萌芽状态。广泛借助社会力量,共同探索新型调解机制,在立案阶段严把立案关,加强与上级院行政庭、立案庭及政府信访办、法制办的有效沟通、相互配合,把不应立案的争议转化到其他行政部门解决,从根源上解决纠纷、化解矛盾,带动相关部门提高化解矛盾纠纷能力,不断增强社会管理水平。

(三)重视司法建议,促进审判职能延伸

基层法院要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开展工作,注重总结审判经验,将切实优质的司法建议作为服务县政府决策部署、经济建设的有力措施。主动争取地方政府和人大对司法建议工作的领导和支持,为党委、政府作决策、出政策、上项目提供法律依据,在推进涉及社会稳定的重点项目时,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同时建立司法建议回访制度,与政府法制部门建立司法建议监督落实制度,对建议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全程跟踪,保证司法建议发挥最大的效果,不断完善社会管理方式方法。

(四)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司法队伍质量

随着新形式的发展、新问题的产生,而不断完善和更新法院内部管理制度,形成以制度管院的格局,强化责任落实,通过管理制度的创新来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水平。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以与高院、中院的三级联网为契机,不断加强与上级院、同级院的经验交流学习,并建好用好管好法院内外网,不断加强司法公开力度。积极推行裁判文书上网公布,提高阳光司法透明执法水平。加强正反两方面的司法宣传,提高全社会对法院工作的知晓度、支持度和理解度。不断完善绩效考核考评制度,并严格兑现奖惩,推动法院的创新管理、科学管理、民主管理、依法管理。

第二篇:关于创新社会管理的的几点思考

关于创新社会管理的的几点思考

谢松保

2011年第3期 ——社会建设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当前,湖北已进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生活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如何在社会管理工作中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是当前湖北民政工作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构建多层次的公共服务体系,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公共服务需求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把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好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根本上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从源头上减少因利益冲突引发的社会矛盾。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培育发展各类社会组织,充分借助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减少社会发展成本,通过制定和实施科学有效的社会公共政策,维护社会公平,实现社会公正,在更高层次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快推进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进一步理顺政府与中介组织的关系,将一些事务性、辅助性工作向社会组织转移,实现政府社会事务管理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转变。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地减少审批项目、下放审批权限、简化审批程序。深化政务公开工作,不断扩大、规范政务公开内容、形式。

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水平。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着力推进农村公共服务平台建没。不断改进政府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投入模式,进一步形成社会公益事业主体投入多元化的格局。

二、构建保基本、广覆盖、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网络

改善民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之基。目前,我省城市低保对象140万人左右、农村低保对象200万人左右、重点优抚对象40万人左右、常年灾民200万人左右。保障和改善他们的基本生活,是社会保障工作的重头。重点发展面向困难群体的社会救助服务,及时将需要保障的城乡困难群众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健全完善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社会救助,形成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积极推进养老机构建设,积极探索集中供养、分散供养有效途径,不断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孤儿等特殊群体的福利工作。积极探索机构福利服务、公共福利服务和公益服务相结合的特殊群体福利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与国防建设相适应、与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的优抚安置政策,切实保障优抚对象生活水平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健全流动困难人群救助管理制度。在政府开展无偿救助的基础上,在社区普遍建立“慈善超市”、“爱心超市”等公益项目。大力发展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拓宽服务领域,开发社区就业岗位。

三、构建现代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民主自治、文明祥和的新社区

社区是社会管理的基础,社区在服务居民生活及维稳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社区建设还存在管理体制不顺、社区工作者工资待遇偏低、硬件设施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问题和困难。探索建立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企业在社区建设中的伙伴关系,把政府不直接承担的、从企事业单位剥离的社会管理服务职能交由社区承担。发挥驻社区单位、民间组织、物业管理、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社区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努力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我管理有效衔接、政府依法行政和居民依法自治良性互动。一是进一步理顺社区管理体制。探索建立行政工作进社区准入制度,以减轻社区的无限责任,保证社区集中精力做好维护稳定工作。有关职能部门进社区,必须“权随责走、费随事转”。按照理顺关系、整合资源、一岗多责、效能优先的原则,对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各部门派驻社区公共服务站的工作人员进行整合,实行交叉任职,条块结合,合署办公,以解决社区维稳力量不足问题。二是进一步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2010年5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民政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到“十二五”末,中心城区50%的街道要建一所不低于1000平方米的社区中心,80%的城市(镇)社区和列入国家、省试点的农村社区要建一所不低于300平方米的社区公共服务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各地应以此为契机,全面加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三是加强城乡社区自治组织能力建设。提高居(村)民的自治程度,培养民主素质,提高社会责任感、合作精神和自我管理能力,使城乡居民自治组织成为协调民众利益、化解民众矛盾、保障群众安居乐业的有效载体。

四、构建社会组织发展体系,形成各类社会组织和群体团体依法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和管理的局面

社会组织是指在政府部门和企业之外的“非赢利部门”,与政府部门、企业共同构成现代社会的三大支柱。政府“以强制求公益”,企业“以志愿求私益”,社会组织“以志愿求公益”,体现志愿性、公益性和民间性。随着社会转型加快和国际交流日益增多,社会组织在我国逐步兴起,正在成为参与社会管理新的重要力量。目前,全省县以上民政部门共登记各类社会组织20674个(社会团体9666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0982个,基金会26个)。在省民政厅登记的1101个社会组织中,社团787个,民办非企业单位288个,基金会26个。覆盖范围由初期的社会慈善、扶贫救助为主,拓展到工商服务业、农业、科学研究、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生态环境、社会服务、法律等几十个领域,但发展还很不够。

创新社会管理,需要我们充分认识社会组织的地位、作用以及发展和规范社会组织的重要性,把社会组织发展管理工作,列入党和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采取切实措施促其发展,依法加强对其管理监督。一是加大对社会组织扶持力度。政府每年应拿出专项资金或奖金,用于社会组织的扶持工作。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是资助社会组织的重要方式。要划定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领域,采用招标方式,建立规范的程序和制度。政府部门要制定行业社会组织发展规划,鼓励和支持社会急需的公益服务类组织发展。二是创造良好政策环境。逐步取消行业协会主管单位,提升我省行业协会参与社会管理服务的能力。建议对政府部门职能定位和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清理,凡属应交给行业协会行使的职能,应全部转移到位。政府部门与行业协会要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法制部门要受理行业协会对政府机关侵害其合法权益的检举投诉和提出的行政复议,财税部门要落实国家关于公益性社团和基金会享受捐赠税前扣除政策,鼓励行业协会组织为我省公益事业多做贡献。

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这是一个大课题。既要强化组织领导,又要加强组织协调,明确党政各相关部门的职责任务。建议明确社会管理工作的牵头部门,建立社会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全省社会管理工作。■

(作者系湖北省民政厅厅长)

第三篇: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若干思考

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若干思考

朱建璋

2009年是农村改革发展之年。最近,省委和宁波市委根据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先后制定了《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探索和建立与当今中国农村社会特点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机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题中之义。《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继续解放思想,必须结合农村改革发展这个伟大实践,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农村发展难题,为推动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提供不竭源泉。”

农村社会管理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它是指政府通过制定系统规范的农村社会政策和法规,管理和规范农村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培育合理的农村社会结构,调整农村社会的利益关系,回应广大农民群众的诉求,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维护农村的社会公正和社会秩序,建设经济、社会和自然之间协调发展的农村社会环境。它不仅关系着中国农民的生活和命运,也关系着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大局。目前,一方面传统的矛盾疏导机制与组织效用减弱,集体力量弱化;另一方面,转型的农村社会关系复杂化、矛盾多样化,传统的方法很难化解新矛盾。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 下,农村公共事务管理日益凸现出来,原有的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可见,当前农村社会管理的主体、内容、手段和方法等亟待创新,村民自治亟待加强,农村民间自治力量和公民社会亟待培育,民间力量在农村社会管理中的自治功能亟待发挥,真正使农村社会管理成为以党和政府为主导、民间组织为中介、村民自治为基础、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互动过程。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就农村社会管理创新谈些粗浅看法。

一、农村社会管理创新,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迫切要求

管理民主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民主法治也是和谐农村的基本要求。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必须理顺“党政”“政社”等方面的关系,充分调动社会、群众参与乡村管理的积极性,以切实提高乡村治理和农村社会管理的质量与效率,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提供政治保证。我国的村民自治不是农村社会自然演进的结果,而是政府强力推进的结果。而政府过多的干预又会强化政府对社会的管理和控制关系,弱化村民自治。因此,必须加强乡村民间自治力量的培养,促进乡村社会管理资源的培育和整合,逐步建立农村社会的自治、自律体系,完善乡村自治功能,拓宽村民参与乡村公共事务的管理空间。这是加强农村民主管理的内在需要,也是健全农村民主法治的必然选择。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作为沿海发达地区的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加剧发展。一方面农村经济社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尤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社会公共事业有 了很大发展。另一方面,农村主体发展有了分化,出现了许多新的阶层与群体,加上外来务工人员大量进入,各种社会矛盾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些都对传统的农村社会管理模式带来很大冲击,农村社会管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尤其是涉及到一些农民切身利益的利益调整、利益协调显得更加突出,成为农村社会管理的一个难题,如果处置不当,各种矛盾就会爆发,甚至会引发群体性事件。同样,随着农村公共事务建设力度增大,做好了,对广大老百姓是一件大好事,但如果管理体制不相适应,管理模式比较陈旧,未必能把好事办好。因此,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要建立、完善与之相适应的农村管理模式。另外,作为经济相对发达的我市农村,随着农村工业化水平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大量涌入和外来人口流动,给农村计划生育、治安、环境等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外来人口管理已成为一些发达乡村社会管理的新课题。以上这些说明,如果我们农村的社会管理模式仍然停留在原有的基础上,就很难适应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就会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新农村建设就很难推进。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只有建立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体制,才能形成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秩序相协调的社会秩序。”因此,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富裕的新农村,呼唤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只有一切从本地实际出发,形成有效的农村社会管理模式,农村社会各项事业才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经济与社会共同发展的新局面才会出现。

二、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前提是管理主体创新 农村社会管理的创新,必须要弄清楚,谁是农村社会管理的主体,各自的责任、权利与义务应当界定明确,并与村民自治有效结合起来。胡锦涛总书记曾经明确指出,要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加强社会管理体制的建设和创新,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共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着力增强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完善与农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的乡镇治理机制,实行政务公开,依法保障农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因此,在管理主体创新中,首先,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是关键。村级党组织处于新农村建设第一线,发挥村级党组织对和谐新农村的领导作用十分重要。目前,有些村级党组织工作方式简单,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有待增强,社会事务管理能力有待提高。一些经济发展迅速,社会事务管理卓有成效的村,无不与村级党组织具有较强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密切相关。但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并不是包办代替各项社会事务,事无具细都由党组织来直接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显然无法适应当前农村实际。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在分级管理中分清各自责任,在整个组织网络体系中党组织起到一个龙头作用,真正起到统筹全局、协调各方的 领导核心作用。同时又能调动各方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大大提高社会管理的有效性、针对性以及对农村社会的可控性。其次,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必须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在创新社会管理模式中,仅仅依赖几名村干部是难以提高农村社会事务管理水平的。目前,一些农村组织的社会管理水平较低,工作难以取得明显成效,关键在于没有调动村民对社会事务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村民自治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的关键是,使社会管理的权力与责任向下延伸,使社会管理的重心下移,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同时充分利用村民小组的作用,通过村规民约明确村级党组织、村委会、村民小组、中心户和村民等各自的分工与职责。在此基础上,又形成基层组织与村民的对接联络,调动和激发村民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当然,多元的社会主体参与模式目前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比如:外来务工人员如何参与村务管理及其相应的权利义务还有待探讨,外来务工人员如何有效地纳入管理系统,特别是发挥他们自主管理并与本地村民一道参与到农村社会事务管理中来,还是一个有待研究的全新课题。

三、农村社会管理创新,重点是管理内容创新

我市农村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加速推进过程中,农村社会管理的内容不断增多,但由于各村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均衡,重点也各不相同,一些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农村社 会事务管理的面不断扩大,任务不断加重,如果农村管理内容仍然停留在原来的基础上,将很难满足群众对农村社会公共事务的需要,也难以提高农村社会事务的管理水平。因此,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模式,必须创新管理内容,拓展管理领域。首先,要强化农村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推进,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不断增加,但如果处置不当,管理能力不强,反而会引发各种社会矛盾。事关民生的许多公共服务职能延伸到村级组织,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农业科技、村落文化、公共卫生、群众体育等已成为农村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其次,要强化农村社会矛盾的调处。作为基层组织,如何正确处理各种纠纷和矛盾,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对维护一个地区的社会稳定十分重要。通过建立和延伸有效的社会管理网络,从矛盾预警到调处做到快速反应,努力做到关口前移,把矛盾纠纷控制在初始阶段,解决在萌芽状态,使农村社会矛盾得到有效处理。再次,要强化对外来新居民的有序管理和服务。从外来新居民入住农户开始进行登记,并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掌握他们的入住信息、工作信息及生活信息,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和帮助解决。把外来务工分散人员通过各种活动组织起来,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维护他们的正当权益。

四、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突破口是管理手段和方法创新 随着农村社会管理对象的变化以及管理内容的拓展,仅仅依靠几名村干部运用行政手段已很难适应,往往会出现“行政 方法不能用、经济方法不好用、法律方法不会用、思想教育不顶用”的局面,农村社会管理的方法和手段面临重大挑战。通过创新社会管理方法,运用系统管理方法,形成管理网络,在系统中明确各个责任主体的任务、权利、职责,使农村社会管理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农村社会事务的管理,并且使各种信息及时有效地在系统内传递,上下之间保持信息的畅通,使村干部从大量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抓好本村大事,并且通过网络进行即时动态管理,发现情况及时作出反应,从而提高农村社会事务管理效率。同时,由控制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转变,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教育等管理手段,坚持堵疏结合,宽严并济,教育为主。

第四篇: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

关于深入推进**区***街社会管理体制

工作的几点意见思考

***街分别有4个社区:**、**、**和***社区,8个村委:**村、**村、**村、**村、**村、**村、**村、**村;在当前,我街道正处于深化改革和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社会转型也在加速推进,突显基层社会管理方式的必要性和及时性,现就将***街这几年的基层管理几个特征、目前遇到的情况以及创新工作和接下来的打算做如下汇报:

1、***街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几个特征:

(一)社会管理的人民性。我街道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目标,在于保障***街内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幸福,让人民群众更多地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因此,在管理中提高服务能力,在服务中提高管理水平,就是真正让老百姓在社会管理创新中感受到服务便捷、管理有序、社会和谐。在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发挥群防群治的作用,我街道和社区(村)形成齐抓共管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二)社会管理的能动性。社会管理必须具有很强的能动性,不能因循守旧,被动应付,要与时俱进、积极作为,主动服务、强化管理,尤其街道在推进构建法治环境、规范社会管理、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服务等方面,要求各个社区村委社会管理创新适应时代要求,更好地发挥社会

管理的能动作用。

(三)社会管理的规范性。社会管理创新必须形成一套长效机制,大力规范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管理事项的程序和行为,健全完善依法、常态、有序的长效管理机制和制度,我街道努力做到社会管理“管得到、管得住、管得好”。

2、***街在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基本路径

我们知道社会管理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必须与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社区建设,认真解决好民计民生问题等相结合,从影响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入手,找准切入点和创新点。对此,我街道着力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社会和谐稳定的工作。目前,我街道的综治信访服务中心(站)、社区和村群众诉求接待站、走访居民制度、各级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制度以及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结合起来,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实现“小问题不出社区(村),一般问题不出街,疑难问题不上交”的目标,积极倡导居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引导居民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诉求,解决问题,努力把各类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二)社会人员服务管理的工作。对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我街道建立“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服务管理新模式,建立完善了各社区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构,实行“一站式”、“全程式”服务,做到统一信息采集,统一组织管理,统一提供服务,准确登记流动人口的各类信息、出租房屋信息、就业就学信息,建立一证查询或信息查询制度。

(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创新。民安是民生的基础,没有民安就没有民生。我街道按照“安居乐业”为着眼点,以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为标准,深入实施“平安***”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构筑从街道一直延伸到社区(村)的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如,加大繁华地段的治安乱点整治力度等。努力做到管理无盲区,防控无死角,治安无乱点。

(四)社会组织管理服务工作。我街道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提升功能与发挥作用并举。其次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完善以登记、审批、监督、管理、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体系,并有针对性地组织好实施。

(五)基层基础工作。我街道以完善街综治信访服务中心和社区(村)综治信访服务站为抓手,整合资源,形成“一站式”、“一条龙”的服务平台,集中办理老百姓的合理诉求,困难群体的帮扶和人民群众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急事、难事。

3、党组织、社区自治组织、服务站三者关系

我街道的社区服务站是在街道办事处的领导和政府职能部门的业务指导下开展工作,同时接受社区党组织的领导和社区居委会的监督。定期向街道办事处、社区党组织汇报工作,向社区居委会通报工作,接受社区居委会和居民群众的监督和评议。如

我们在4大社区都设立的楼长,社区有任何问题都可直接找到楼长反应,楼长收到问题向我街道办提出,然后在街道内部解决,真正做到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4、如何发挥业主委员会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我街道的做法是完善法律法规,努力做到有法可依。首先是要制订、出台有关成立业主委员会运作的实施细则。其次是要构建完善的业主自治机制。在物业服务过程中,构建完善的业主自治机制,除了要进一步加快如《物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进程外,业主的自律和综合素质也非常重要。最后是要确定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业主委员会法律地位的不确定,使业主委员会没有权威,这导致其在协调物业管理公司和业主之间关系的工作中,常常处于一种较为尴尬的境地。因此,应通过立法,清楚、正确、合理、科学地给业主委员会一个明确的法律地位,赋予业主委员会一定的权利和权威,并规定其应承担的义务及应为自身行为所承担的法律和社会责任。

5、接下来我街基层社会管理的工作重点和措施

接下来我街道要深入推进社会管理的工作和创新,核心在基层,根本在落实,主要任务也是抓落实工作。

(一)要在制订规划、强化责任上抓落实。我街道接下来一要明确目标责任,把任务分解细化,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人员,并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度和讲评考核制度,确保每项工作的职责任务落实到位,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要在以点带面做好示范村。抓出一批先进典型,推出一批各具特色、高质量高水平的社区(村)示范点,以此把社会管理创新覆盖到全街,延伸到各个角落。

(三)要在深入调研、创新招法上抓落实。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在创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模式、健全管理机制、破解管理难题上下功夫、用气力,大胆实践,不断加强对社会管理的调查研究,掌握社情民意,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四)要在完善机制、监督考核上抓落实。围绕不同时期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提出的目标任务,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规范工作标准。对基层工作的考核,我街将采取定期督查、随机抽查和跟踪检查等办法,通过半年一巡查、一年一考核、日常互学互促和互查互评等活动,加强对社会管理创新的过程管理,并及时发现和有效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区***街道办事处2012年5月8日

第五篇: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再思考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再思考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也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意义,明确指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的总体思路、基本要求和重点任务。可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是当前新形势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突破的重大课题。

一 社会管理工作根本性是群众工作

社会管理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保持社会稳定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说到底,社会管理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做好群众工作即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因此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我国,农民是最大的社会群体,基层组织作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执行单位,直接面对群众,因此加强社会管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力量和源泉也在基层。

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处于社会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特别是在基层,社会管理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的社会生活发生了质的改变,人民群众的物质精神生活不断丰富,群众对教育卫生、就业社保、居住条件、生产条件、生活环境、服务型党组织都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意识也不断增强。二是转型时期的农村社会关系复杂化,矛盾多样化。如征地拆迁、社会保障、劳动用工、安全事故等引发的社会矛盾不断增多;随着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问题日趋突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的生存发展问题日益凸显;随着社会转型的加速、社会流动加快,各种社会治安问题也呈现多发态势,给人民生活带来不利影响。传统的方法难以化解新矛盾,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对农村公共事务管理日益凸显,而原先的管理模式远不适应当前的新形势。因此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在当前形势下尤显重要和紧迫。

三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1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逐步完善村民自治。坚持以人为本是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工作的核心,因此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坚持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依靠群众,工作上

依靠群众,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加强村民委员会管理、完善村规民约、创新管理新模式,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的良性互动。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因此要大力培育和扶持社会组织的发展,在发展比较快的乡镇,可鼓励发展贴近基层、服务群众的社会自治组织,如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公益慈善类组织等,并建立登记管理、制度法规等一系列科学的管理方法,为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2不断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化,建立基层民主管理机制。广大农民群众在温饱需求解决后,更加看重向往美好生活、追求公平正义、维护合法权益。基层组织靠传统的行政手段,已很难适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往往会出现“行政方法不能用、经济方法不好用、法律方法不会用、思想教育不顶用”的局面。因此,农村社会管理方式必须由过去以行政权为依托的单纯管控方式转换到民主、法治、服务方式。如通过完善充实党支部、村委会、村民代表会的民主选举制度,建立健全市县(区)镇三级点线面督导体系,研究创新党务公开、村务公开等的新途径新方法,大力推进基层工作法治化。通过基层民主法制化的层层推进,实现信息公开化、农村基层管理民主化、交易合法化、资源配置最

优化和效益最大化,真正做到让群众当家做主,使基层党政组织真正做到把服务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作为首要之责,牢固树立为群众服务的理念,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进一步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3加强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创新宣传引导新模式。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应始终放在基层发展的第一位。在乡镇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我们应朝着“城市型”小城镇发展,即在乡镇居民经济生活水平提高后,居民的思想、观念、文化及风俗习惯等也要逐渐具有城市属性,因此发展“城市型”小城镇是乡镇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要使乡镇发展的各方面跟上城市发展水平,最根本的就是加强基层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注重宣传引导。一要持续不断的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群众养成健康文明生活习惯。在社区开展创建文明社区活动,在乡村开展争创精神文明村活动,并不断开展“平安家庭”“生态家园”“精神文明户”等评选活动,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二要切实抓好以图书、电视、现代文化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文化进社区、下乡村活动,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对农民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把新时代新气象带到基层,让农民学习新风尚,摒弃旧思想。三要广泛深入宣传发动。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和形式,大力宣传基

层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断提高基层干部群众知晓度和参与率。同时,通过召开专题讨论会、群众座谈会、工作推进会等形式和渠道,营造“社会协同、全民参与,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氛围。

4继续抓好民生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城镇化品位。继续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增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使乡镇发展逐渐朝着城市化标准建设,不断提高城镇化品位。

当前,我国进入十二五发展时期,北部湾发展风生水起,今后几年,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北部湾地区经济发展转型、城镇化加速、城乡一体化全面突破互动并进的重要时期。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应进一步解放思想,紧紧抓住有利时机,不断探索基层社会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径,以昂扬的斗志、务实的作风、振奋的精神,在新的起点上不断破解难题,全力推进基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下载关于基层人民法院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几点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基层人民法院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几点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思考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思考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完善社会管理,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中央政法委将社会管......

    民政部门如何创新社会管理的几点思考

    民政部门如何创新社会管理的几点思考2011-10-31李艾红民政部门是主管有关社会行政事务的政府组成部门,在创新社会管理中承担着城乡村居建设、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社会组织管理......

    关于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思考

    关于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思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社会管理的重点在......

    关于加强和创新乡镇社会管理的思考

    关于加强和创新乡镇社会管理的思考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七届五中......

    社会创新管理调查与思考

    政府转型引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广东省惠州市转变政府职能与社会创新管理的调查与思考中央党校第32期中青一班第二支部第二小组课题组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摆在......

    关于加强和创新乡镇社会管理的思考

    关于加强和创新乡镇社会管理的思考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社会管理的重点......

    创新社会管理调查与思考

    XXX村创新社会管理调查与思考XX县XX镇XX村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近年来,XX村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东风,积极创新基层民主管理模式,实现了由散乱向条理的华丽转型,并由此呈现了......

    创新社会管理[范文]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既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又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