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高中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课题研究方案
农村高中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课题研究方案
宿迁市宿豫区来龙高级中学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礼仪是优良传统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相貌的美高于光泽的美,而优雅合适的动作美又高于相貌美,这是美的精华。”学习礼仪使自己懂得尊重,懂得与人沟通、懂得塑造自己的形象。人的形象是通过人的言行所表现出来的品格形象、人格形象及个人外表形象组成。它是学校形象和学校品牌的基石。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礼仪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到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忽视了传统礼仪文化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社会、学校对礼仪文化教育不够重视,许多不文明的行为有增无减。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更有必要立足于吸收民族文化中的精华,使传统礼仪文化古为今用,重建现代文明礼仪。这对于提升个人修养,协调和谐人际关系,塑造文明的社会风气,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2、学校、社会需要礼仪
目前,在校的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追求分数,养成教育反而被淡化甚至放弃。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确立,内在素质、外在素养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人在社会中的发展和成功,加强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既是我们弘扬传统美德的需要,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必然。
我校是一所农村高中,学生大部分基础薄弱,思想上进取心不强,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差。有不少属于留守学生,基本上是由祖父母监管,这些学生的家庭教育存在严重的问题,德育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家长知识水平不高,没有时间、没有方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这些孩子在行为习惯,文明语言方面做得很不够。结合学校实际,我们把文明礼仪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切入口,积极进行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我们在对部分教师、家长、学生问卷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从教师、家长、学生的需求出发,继续以学校礼仪教育为突破口,创建德育特色学校,遵循教育教学的发展规律,紧紧抓住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战略机遇,以求真务实的态度、不断内化学校的自身内涵和品味,进一步促进我校的快速、协调、特色化发展。因此对农村高中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使他们在身心体验的过程中,增强礼仪修养,形成学生良好的礼仪和行为意识是社会的需要,明天的呼唤。
二、课题的界定
(一)文明礼仪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而文明素养则是一种内隐的,较稳定的心理品质。我们认为对高中生进行礼仪教育,就是让高中生了解礼仪知识,养成礼仪行为,是培育其文明素养的一个载体。礼仪是文明素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但对于农村高中学生来说,文明素养的培育,应先从礼仪教育开始。
(二)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
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读书馆、阅览室)、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强道德实践,文明礼仪约束,养成注重礼仪、举止文明的好习惯,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A、礼:作为儒家学说的重要概念之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作为广义的“礼”,泛指一切典章制度和社会规范;作为狭义的“礼”,则指礼节,礼仪。守礼,即行为符合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B、养成教育理论。
C、儒家认为:必须通过教育,把人变成仁义礼智兼备的“君子”。高中阶段是一个从少年转向成人、从学校进入社会的过渡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很多习惯将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礼仪习惯也一样。我认为农村高中的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对加强自我教育,提高自身道德素质,使之能成长为一个爱自己、爱家庭、爱社会的有用之才具有重要作用。
四、课题的研究目标与原则
(一)、课题的研究的目标
1、确立适合农村高中的文明礼仪教育目标和养成教育的具体内容。
2、促使学生了解基本的礼节常识,养成在各种场合能做到文明礼仪的习惯。
3、探索适合农村高中实际的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切实提高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效果。
4、通过课题研究,使学生的礼仪风貌得到改善,促进讲文明、懂礼貌的校园氛围进一步地形成。
(二)课题的研究原则
1、科学性原则:文明礼仪教育是道德习惯教育。应根据教育学与心理学原理作为实践的理论依据。在要求上要农村高中学生的地域特点、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
2、实践性原则:文明礼仪教育要让学生在具体行为实践中提高学生认识水平,而不是只凭空洞的说教。
3、点面结合的原则:以实验班为抓手,着眼于全校。要在全校性的范围内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以促进实验班研究,同时及时让实验班做法推广到全校,以达到共同进步。
4、一致性原则:教育者注意言行一致,老师家长做法要求一致,以增强其实效性。
5、渗透性原则: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不是孤立的,它要通过各学科、多角度、多渠道地进行渗透教育。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的对象
研究对象为来龙高中高
一、高二和高三全体学生。
(二)研究方法
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本课题,具体的操作措施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于个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等。
1、行动研究法:“实践—反思”式行动研究法。研究过程中,边实践、边反思,不断修正研究方案,改进研究方法,提高研究实效。
2、个案调查:通过收集相关典型个案,对本课题有关的相关人物进行访谈,从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归纳总结研究过程中的得失。这一研究方法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易形成有效经验。
3、调查研究法:从课题立项之前到研究的各个阶段,分别用问卷、访谈等形式进行不同内容的调查研究,提高研究的可行性。通过问卷的设计、发放、收集、整理、统计及分析实现本课题所要研究的内容。问卷设计主要有学生问卷调查、教师问卷调查、家长问卷调查。
4、文献研究法:查阅文本资料及相关教育信息网,搜集资料,进行先期的文献研究,分析研究的时代背景,构建研究的理论框架,为课题实施奠定基础。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将加强研究者理论学习的组织和考核工作。
5、经验总结法:由具体经验总结,上升到科学经验总结,提高经验研究水平。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1、礼仪习惯;
2、学习习惯;
3、生活习惯;
4、节俭习惯:
5、遵守公共秩序、交通规则、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
七、课程的实施策略
(一)以校本课程开发为契机,单独开设礼仪课程
根据礼仪规范的内涵,通过“个人礼仪”、“校园礼仪”、“公共礼仪”、“家庭礼仪”、“社交礼仪”几个方面根据不同年级分别开设校本课程,并将课程纳入学校校本课程体系,每班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教学活动。教师通过课堂主阵地,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礼仪教育,使学生精通礼仪知识,引导他们亲身体验,在实践中达成知行统一,最终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整体上让学生的文明礼仪风范得到提高。
(二)将礼仪教学渗透到各学科之中
各科教学之中渗透文明礼仪的知识,切合时机地进行文明行为礼仪的引导与教育。充分挖潜教材中的礼仪教育因素,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利用课堂教学的资源,引导学生同伴合作时须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
(三)在课外实践中检验教学效果
1、实践调查:走访服务性强的单位,学习有关礼仪知识。
2、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相关的文明礼仪,礼仪小知识、礼仪格言等内容,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礼仪的认识。
3、角色体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社会角色的富有特征的工作生活,感受不同角色的礼仪规范。
4、专题竞赛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实践,锻炼能力,实现知行统一。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预计在2011年7月份完成。
第一阶段,从2009年5月到2009年9月,课题论证阶段。
学校专门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组织学习和谐德育和文明礼仪理论,探讨研究方案,进行分工协作,着手实践。
第二阶段,从2009年10月至2011年5月,展开研究阶段。
以学期为单元,进行专项研究实践。具体实施活动如下,(一)文明礼仪常识普及活动(1)学校每学期举行的“文明礼貌月”活动,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教育活动。(2)全体师生共同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认真利用《文明礼仪读本》并结合学校日常养成教育进行授课、学习,还要组织学生观看青少年文明礼仪影视教材。(3)大力倡导礼仪风、文明风,争做文明学生,让“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请原谅、别客气”等文明用语成了校园里最流行的言语。(4)用好体态语言方面,对微笑、鞠躬、握手、招手、鼓掌、右行礼让等进行练习。
(二)文明礼仪宣传活动(1)宣传橱窗、广播站、班级黑板报、宣传栏等宣传渠道,以“文明礼仪”为主题,宣传开展文明礼仪普及活动的目的、意义和文明礼仪常识,并根据各阶段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宣传计划安排表,让文明礼仪教育深入人心。(2)开展文明礼仪普及教育班会。
(三)文明礼仪体验教育活动(1)我身边的不文明行为调查活动根据所学的文明礼仪知识设计制作活动调查表,选择自己身边的家人、亲戚、朋友、同学为调查对象,进行调查。对调查的结果进行收集、整理,并对收集和整理的结果进行分析,作出调查报告,将调查反馈给身边的被调查者,提醒他们要注意文明礼仪行为。(2)我和家长一起学礼仪。(3)开展“讲文明、懂礼貌”--争当“文明礼仪之星”活动。(4)学生制定文明礼仪学习学习计划。(5)“文明礼仪”主题联欢晚会。
(四)文明礼仪竞赛活动。以上内容具体时间安排有待
第一阶段研究制定。
第三阶段,从2011年5月至2011年7月,课题总结阶段。
形成的研究成果有研究报告、实验报告和经验总结等。
九、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本课题研究成果将以研究报告、教育论文、图片资料、学生文章、个案分析材料、数据展示、现身说法(学生的礼仪方面)、现场展示会(如食堂用饭、卫生环境、自行车停放、师生招呼)、文明礼貌用语进校园等形式展现出来,供学生交流学习。使农村高中学生对文明礼仪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真正将理论联系实际。每月围绕如何培养学生良好文明礼仪进行研讨,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完善,无论是课上还是课后,我们努力培养学生校园文明礼仪,这样才使我们的研究有了成效,有了成绩。
十、课题研究的组织结构
(一)学校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张绍奎
副组长:张允军 王先树
秘书长:李欣
(二)课题研究小组
组长:张允军
副组长:王先树
主要成员:徐爱政、韩明华、朱广学、王先庚、王子荣以及全体班主任
第二篇:农村高中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课题开题报告
农村高中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课题开题报告
宿豫区来龙高级中学
一、课题的提出:
(一)、研究的背景:
近年来,从文明行为习惯养成入手来研究高中学生德育越来越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关注,各地的教育主管部门对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倍加重视,我校的<<农村高中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研究>>的课题研究被正式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子课题、宿迁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德育专项课题。
我校十分重视学生文明礼仪行为的养成教育,开展了一系列的主题教育,学校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龙高级中学学生礼仪规范》和《来龙高级中学学生在校一日常规》等行为习惯培养教材,以养成教育为主狠抓学生行为规范练习,开展文明班级评选为主线来强化德育治理。开展文明卫生礼仪行为教育,讲文明礼仪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开展“文明在我脚下”、“文明在我手上”、“文明在我口中”活动。几年的实践,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已基本形成良好行为习惯。我校逐步走出一条以养成教育夯实学校德育,进而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之路。
(二)、研究的意义:
1、礼仪是优良传统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相貌的美高于光泽的美,而优雅合适的动作美又高于相貌美,这是美的精华。”学习礼仪使自己懂得尊重,懂得与人沟通、懂得塑造自己的形象。人的形象是通过人的言行所表现出来的品格形象、人格形象及个人外表形象组成。它是学校形象和学校品牌的基石。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礼仪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到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忽视了传统礼仪文化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社会、学校对礼仪文化教育不够重视,许多不文明的行为有增无减。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更有必要立足于吸收民族文化中的精华,使传统礼仪文化古为今用,重建现代文明礼仪。这对于提升个人修养,协调和谐人际关系,塑造文明的社会风气,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2、学校、社会需要礼仪
目前,在校的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追求分数,养成教育反而被淡化甚至放弃。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确立,内在素质、外在素养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人在社会中的发展和成功,加强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既是我们弘扬传统美德的需要,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必然。
我校是一所农村高中,学生大部分基础薄弱,思想上进取心不强,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差。有不少属于留守学生,基本上是由祖父母监管,这些学生的家庭教育存在严重的问题,德育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家长知识水平不高,没有时间、没有方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这些孩子在行为习惯,文明语言方面做得很不够。结合学校实际,我们把文明礼仪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切入口,积极进行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我们在对部分教师、家长、学生问卷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从教师、家长、学生的需求出发,继续以学校礼仪教育为突破口,创建德育特色学校,遵循教育教学的发展规律,紧紧抓住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战略机遇,以求真务实的态度、不断内化学校的自身内涵和品味,进一步促进我校的快速、协调、特色化发展。因此对农村高中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使他们在身心体验的过程中,增强礼仪修养,形成学生良好的礼仪和行为意识是社会的需要,明天的呼唤。
二、课题的界定:
(一)文明礼仪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而文明素养则是一种内隐的,较稳定的心理品质。我们认为对高中生进行礼仪教育,就是让高中生了解礼仪知识,养成礼仪行为,是培育其文明素养的一个载体。礼仪是文明素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但对于农村高中学生来说,文明素养的培育,应先从礼仪教育开始。
(二)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
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读书馆、阅览室)、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强道德实践,文明礼仪约束,养成注重礼仪、举止文明的好习惯,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
(三)农村高中学生文明礼仪行为养成
指农村高中学生在为人、处事、学习和仪表卫生等方面良好习惯养成的研究。将如何为人、处事、学习和仪表卫生具体化一系列习惯,并通过他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践来进行培养。
三、研究内容:
培养学生基本文明礼仪的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为人基本习惯、处事基本习惯、学习基本习惯,卫生基本习惯、语言表达习惯等,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发展。在为人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培养爱心”,体现为“有真爱,负责任,明礼诚信和乐观豁达”。在处事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规则意识”,体现为“遵守规则,做事有计划,善于合作,毅力坚强,求新求异,追求效益”。在学习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体现为“基础扎实,把握信息,学用结合,善于思考,科学用脑”。礼仪方面,课题强调穿着整洁得体、说话语言文明。这些良好习惯都需要在中学生日常行为中培养。
四、课题的研究目标与原则
(一)、课题的研究的目标
1、确立适合农村高中的文明礼仪教育目标和养成教育的具体内容。
2、促使学生了解基本的礼节常识,养成在各种场合能做到文明礼仪的习惯。
3、探索适合农村高中实际的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切实提高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效果。
4、通过课题研究,使学生的礼仪风貌得到改善,促进讲文明、懂礼貌的校园氛围进一步地形成。
(二)课题的研究原则
1、科学性原则:文明礼仪教育是道德习惯教育。应根据教育学与心理学原理作为实践的理论依据。在要求上要农村高中学生的地域特点、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
2、实践性原则:文明礼仪教育要让学生在具体行为实践中提高学生认识水平,而不是只凭空洞的说教。
3、点面结合的原则:以实验班为抓手,着眼于全校。要在全校性的范围内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以促进实验班研究,同时及时让实验班做法推广到全校,以达到共同进步。
4、一致性原则:教育者注意言行一致,老师家长做法要求一致,以增强其实效性。
5、渗透性原则: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不是孤立的,它要通过各学科、多角度、多渠道地进行渗透教育。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的对象
研究对象为来龙高中高
一、高二和高三全体学生。
(二)研究方法
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本课题,具体的操作措施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于个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等。
1、行动研究法:“实践—反思”式行动研究法。研究过程中,边实践、边反思,不断修正研究方案,改进研究方法,提高研究实效。
2、个案调查:通过收集相关典型个案,对本课题有关的相关人物进行访谈,从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归纳总结研究过程中的得失。这一研究方法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易形成有效经验。
3、调查研究法:从课题立项之前到研究的各个阶段,分别用问卷、访谈等形式进行不同内容的调查研究,提高研究的可行性。通过问卷的设计、发放、收集、整理、统计及分析实现本课题所要研究的内容。问卷设计主要有学生问卷调查、教师问卷调查、家长问卷调查。
4、文献研究法:查阅文本资料及相关教育信息网,搜集资料,进行先期的文献研究,分析研究的时代背景,构建研究的理论框架,为课题实施奠定基础。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将加强研究者理论学习的组织和考核工作。
5、经验总结法:由具体经验总结,上升到科学经验总结,提高经验研究水平。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1、礼仪习惯;
2、学习习惯;
3、生活习惯;
4、节俭习惯:
5、遵守公共秩序、交通规则、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
七、课程的实施策略
(一)以校本课程开发为契机,单独开设礼仪课程
根据礼仪规范的内涵,通过“个人礼仪”、“校园礼仪”、“公共礼仪”、“家庭礼仪”、“社交礼仪”几个方面根据不同年级分别开设校本课程,并将课程纳入学校校本课程体系,每班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教学活动。教师通过课堂主阵地,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礼仪教育,使学生精通礼仪知识,引导他们亲身体验,在实践中达成知行统一,最终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整体上让学生的文明礼仪风范得到提高。
(二)将礼仪教学渗透到各学科之中
各科教学之中渗透文明礼仪的知识,切合时机地进行文明行为礼仪的引导与教育。充分挖潜教材中的礼仪教育因素,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利用课堂教学的资源,引导学生同伴合作时须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
(三)在课外实践中检验教学效果
1、实践调查:走访服务性强的单位,学习有关礼仪知识。
2、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相关的文明礼仪,礼仪小知识、礼仪格言等内容,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礼仪的认识。
3、角色体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社会角色的富有特征的工作生活,感受不同角色的礼仪规范。
4、专题竞赛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实践,锻炼能力,实现知行统一。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预计在2011年7月份完成。
第一阶段,从2009年5月到2009年9月,课题论证阶段。
学校专门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组织学习和谐德育和文明礼仪理论,探讨研究方案,进行分工协作,着手实践。
第二阶段,从2009年10月至2011年5月,展开研究阶段。
以学期为单元,进行专项研究实践。具体实施活动如下,(一)文明礼仪常识普及活动(1)学校每学期举行的“文明礼貌月”活动,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教育活动。(2)全体师生共同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认真利用《文明礼仪读本》并结合学校日常养成教育进行授课、学习,还要组织学生观看青少年文明礼仪影视教材。(3)大力倡导礼仪风、文明风,争做文明学生,让“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请原谅、别客气”等文明用语成了校园里最流行的言语。(4)用好体态语言方面,对微笑、鞠躬、握手、招手、鼓掌、右行礼让等进行练习。
(二)文明礼仪宣传活动(1)宣传橱窗、广播站、班级黑板报、宣传栏等宣传渠道,以“文明礼仪”为主题,宣传开展文明礼仪普及活动的目的、意义和文明礼仪常识,并根据各阶段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宣传计划安排表,让文明礼仪教育深入人心。(2)开展文明礼仪普及教育班会。
(三)文明礼仪体验教育活动(1)我身边的不文明行为调查活动根据所学的文明礼仪知识设计制作活动调查表,选择自己身边的家人、亲戚、朋友、同学为调查对象,进行调查。对调查的结果进行收集、整理,并对收集和整理的结果进行分析,作出调查报告,将调查反馈给身边的被调查者,提醒他们要注意文明礼仪行为。(2)我和家长一起学礼仪。(3)开展“讲文明、懂礼貌”--争当“文明礼仪之星”活动。(4)学生制定文明礼仪学习学习计划。(5)“文明礼仪”主题联欢晚会。
(四)文明礼仪竞赛活动。以上内容具体时间安排有待第一阶段研究制定。
第三阶段,从2011年5月至2011年7月,课题总结阶段。形成的研究成果有研究报告、实验报告和经验总结等。
九、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本课题研究成果将以研究报告、教育论文、图片资料、学生文章、个案分析材料、数据展示、现身说法(学生的礼仪方面)、现场展示会(如食堂用饭、卫生环境、自行车停放、师生招呼)、文明礼貌用语进校园等形式展现出来,供学生交流学习。使农村高中学生对文明礼仪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真正将理论联系实际。每月围绕如何培养学生良好文明礼仪进行研讨,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完善,无论是课上还是课后,我们努力培养学生校园文明礼仪,这样才使我们的研究有了成效,有了成绩。
第三篇:四年级数学养成教育课题研究方案
四年级数学养成教育课题研究方案
——从多方面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李家完小杨斗满
一、指导思想: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养成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的,如培养文明礼貌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等等。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
养成教育,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好习惯常常让人受益终生,坏习惯往往使人深陷泥潭。要抓好养成教育,应当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入手。
二、养成教育的类型及内容
1、礼仪养成教育。在信息沟通、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中,礼仪的形式多种多样,具有各自的功能,如:⑴、尊老爱幼、友爱同学、平等待人。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和残疾人。要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⑵、待人有礼,说话文明,讲普通话,会用礼貌用语;不打架,不骂人,到他人房间要敲门,经允许再进入;不打扰别人的工作、学习和休息。⑶、尊敬师长,见面行礼,主动问好,要用尊称,不直呼姓名。⑷、对外宾有礼貌,热情大方,不围观尾随。
2、日常生活养成教育。它包括以下内容:⑴、诚实,不说谎话,知错就改;答应别人的事要努力做到;不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要还;损坏公物要赔偿,拾到东西要归还失主或交公。⑵、爱惜粮食,爱惜学习、生活用品,不挑吃穿,不乱花钱,要节约水电。⑶、穿戴整洁;经常洗澡,勤剪指甲勤洗头,早晚刷牙漱口,饭前便后洗手;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⑷、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自己的衣服用品要摆放整齐,学会收拾房间、洗衣服、洗刷餐具等家务劳动。
3、学习过程养成教育。它包括以下内容:按时作息,上学不迟到、不早退、不逃学,有病不能到校要请假,放学后按时回家。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上课专心听讲,大胆发言,不懂就问,发言先举手,回答问题声音响亮,课间做有益的游戏。课后认真复习,按时做作业,书写工整,卷面洁净,独立完成,考试不作弊。
4、护法守法养成教育。它包括以下内容:⑴、乘公共车、船时主动购票,主动给老幼病残让座,遵守公共场所秩序,出入时不拥挤,观看演出时不随便走动,要保持安静,演出结束时鼓掌致谢。⑵、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不违章骑车,不在公路、铁路、码头玩耍和追跑打闹。⑶、注意安全,不玩火,不做有危险的游戏。⑷、要看有益的图书、报刊、录像;不吸烟、不喝酒、不赌博、不参加封建迷信活动;遇到坏人坏事,要主动报警,敢于斗争。
5、纪律养成教育。教育学生懂得纪律的重要性,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它包括以上所述的内容外,还包括以下内容:⑴、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劳动,认真做值日,保持教室、校园的整洁。⑵、爱护公共财物、爱护花草树木和庄稼,不在课桌椅、建筑物和文物古迹上涂抹刻画,保护有益动物。
三、养成教育的主要方式
1、礼仪教育中养成教育。
古人云“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者,人道之极也。”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讲究礼仪是我国民族的优良传统。因此,在学生中普及礼仪知识,加强礼仪教育,弘扬民族文化,塑造良好个人形象是非常有益的。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素质、文化修养、道德水平的外在表现。礼仪教育不能凭空洞的说教强迫学生接受,可指导学生创作“礼仪小儿歌”,会用礼貌用语。如:不骂人,不打架,对人要诚恳、宽厚,乐于助人,为人正直,敢讲真话,讲信用等,提高判断是非,辨别真假、美丑的能力。结合各年礼仪教育的内容,重点训练“接待朋友礼仪,接待亲戚礼仪,接待小老师的礼仪”,开展“学做小主人”、“学做小客人”等充满乐趣的活动,增强礼仪教育活动。这种礼仪教育能充分展示育人魅力,促进人际关系融洽,有效地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日常学习生活中养成教育。
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最容易显露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而只有通过日常生活,优点得以发扬,优点得到改正。因此,教者必须有目的地从这些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使道德品质逐渐养成行为习惯。如:今年,我所带的班级有个学生,人很聪明,脑子转得快,嘴巴也挺勤,什么疑难问题都会请教老师,但他就是有个小毛病——干什么事都很马虎,常常写错字,抄错题,有时数学很简单的问题都会做错。针对这一问题,我常常请他剪小红花,或叫他做一些小制作,做一些必须细心的事,他完成后,我把他的小制作拿到讲台展览,同时在班上表扬他能细心认真地完成工作;做作业时,我要他先认真地观察优秀作业,再看看自己的练习本,找出问题,然后才做作业。由此可见,在日常生活中锻炼他,有意识地让他做一些似乎不相宜的活儿,只要告诉他注意什么,防止什么,锻炼的次数多了,就会克服了马虎的毛病。
3、社会活动中养成教育。
组织学生参加班级、老师、少先队、学校、社会团体组织的社会活动,担任给予他们的社会工作,以培养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热心为集体服务的精神。社会活动做到人人参加,并尽量让更多的学生担任社会工作,使他们都有一个训练的机会。
4、生产劳动中养成教育。
组织学生参加自我服务劳动,以及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劳动、工农业生产劳动、商业服务劳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从而养成爱劳动成果、勤俭节约、坚韧顽强的行为习惯。
5、执行规章制度中养成教育。教育学生执行规章制度对于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形成教育有重要的作用。执行纪律可以保证良好的道德行为连续下去,形成习惯。对缺乏控制力的小学生更为重要。通过执行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小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具体做法:
(一)课内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教育。小至上课的一个坐势,大至学习某类固定课型的学习方法,我们都要求贯穿于每一堂课的教学之中。上课时,如果有学生开小差,任课老师会有意识地、采取适当方
法予以引导;有同学做小动作,老师会边讲课边下意识地走到该同学身边,直至专心听讲。学生听课过程当中,我们最注重培养的是学生专心听课的习惯。专心与否,我们用举手率来衡量。一堂课下来,根据学生举手次数多少来判断其上课听讲专心的程度。有了指标,学生自然就有了积极性。有了积极性,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就不难培养了。
其次,重视培养学生作业清楚认真的习惯。对错题和不清楚的作业要求重做这当然是首当其冲的措施,也是对每位学生的普遍要求。对一些脑子灵,因好动,做作业只图速度,不求质量,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低级”错误的同学,老师各显神通,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措施,以求得最佳效益。比如:我们学校四年级班主任江老师针对一位屡教不改的“粗心大王”,私下为他制定了一个称“马大哈”的计划,意思是一次作业粗心了,给自己记一个“马大哈”,看看一天能得多少个“马大哈”。哪天他细心检查得了100分,就在班上予以表扬。这样,约莫过了一个月,这位同学养成了作业做完后细心检查的习惯,“马大哈”的个数逐渐少了甚至没有,100分的次数愈来愈多,成绩一下跃居前茅。对于一些聪明且小节也比较注意的优生,我们非常重视其自学能力、善于动脑筋、善于提问题习惯的培养,以至达到人尽其力的目的。
(二)课外注重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常言道:“无以规矩,不成方圆。”举止不文明、不规范即属于没有规矩。如何让学生的行为文明规范?主渠道在课外;主方法多示范、多指导。另外多开展一些活动。举例来说吧,自从我们学校开始实施《重视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计划以来,我们提倡课间或其他课外时间,老师少坐办公室,多指导和参与学生一起活动。在活动过程当中,一旦发现学生有不规范或不文明的行为,老师先是予以指出,接着示范,而后帮助其学生改正。诸如学生乱扔瓜皮、果壳、纸屑,我们每位老师都不厌其烦不知指导、示范了多少人次。正因为如此,才换得如今学生基本养成不随地乱扔脏物的习惯,偶尔有同学扔了,学生之间也学会了互相监督、相互帮助。一个个举止是这样,一句句不文明的话,我们也不放过。只要机会一有,我们就予以指正。
良好的习惯不是靠一天两天,说养成就能养成的东西。对于课外注重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我们既有阶段性,又有侧重面。即在某个阶段主要解决什么不良行为或形成什么良好习惯,我们都有一个侧重。这个侧重每位老师心中都要有数,以便统一步子,取得最佳效益。阶段性的潜伏期,我们视养成其习惯难易程度而定。容易纠正的不良行为,或能很快养成良好习惯的行为,如:熟人见面互相问好,潜伏期短些;对于一些较难改正,顽固性的坏行为,或短时间较难形成良好习惯的行为,如:一些本性的行为,潜伏期一般要长一些。其目的是一个——实现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
另外,我们非常注重榜样的示范。每隔一个潜伏期,我们都要进行一次评比小结,每次小结,我们都要评出一、二个典范。这个总结评比除了鼓励的成分之外,更重要的目的是树立榜样,示范带动更多同学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争取家长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其良好习惯养成的监督、督促工作。小学生自觉性、持续性较差。小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争取家长配合学校,共同做好监督、督促工作,显得尤为的重要。由于所在学校学生居住分散,离学校远,我们采用互相通信的方式加强联系。每学期期初,学校都向学生家长发一封公开信,普遍能受到学生家长地关注,从而取得较好效果。
五、养成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道德行为习惯,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情感和意志支配下所采取的行为。道德行为经过反复实践,养成习惯,才能成为稳定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是衡量一个人的思想觉悟高低、道德品质完善的主要标志。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都要通过道德行为表现出来。有的人有正确的道德认识,但行为都是另一回事,这不能说是觉悟高,道德品质好,只有知行统一的人才是觉悟高,道德品质好。对于小学生来说,养成教育十分重要,培养了良好的行为习惯终生受用。有经验的教师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天起,就注意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行为习惯。因此,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学生必备的一项生活素质,对学生人格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作用。
养成教育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优良集体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应当是平等友爱,团结互助的。因此,应该教育学生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如:有些班级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为了促进同学之间互帮互学,开展“互帮互学”、“一帮一”等一系列活动。班内优等生和后进生结成了“对子”,建立“友谊组”,组与组之间展开了学习竞赛。活动中,两组学生在研究、讨论、攻关中增进了了解,建立了友谊。同学们在你帮我助的氛围中更加健康成长,班集体也在友爱和谐的氛围中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总之,我们一定要着重抓好养成教育,使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礼貌待人,做到具有高尚品质的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完成学习任务,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知识技能,从而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第四篇:浅谈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德 育 论 文
题目
简论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学校
鲁坑小学
姓名
段小霞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十七日
简论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摘 要: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标尺;礼仪是个人美好心灵的展现;礼仪是我们每一个人人生旅途中的必修课。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更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小学阶段是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最关键时期。作为祖国未来的花朵、新一代的接班人,小学生从小就应该接受良好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为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夯下坚实的基础。关键词:农村小学生 文明礼仪 养成
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自古以来我国就是“礼仪之邦”,讲文明、懂礼貌、和善待人是我们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美德。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不仅是传承文明之需也是社会发展之需。因此,对于小学生养成教育而言,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让少年儿童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一、目前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现状及原因
随着社会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和市场对劳动力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许多城市中出现了大规模的外来民工,而以家庭形式进入城市的现象也越来越多。临沭作为一座对外开放、日新月异的县城,自然吸引着众多外来打工者。目前留守子女教育已成为我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这种新形势下小学生文明礼仪严重缺失现象要重:一些孩子在学校里不讲礼貌,不懂礼让,不懂得尊重他人,行为举止不端正等等。
据我校日前开展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调查问卷显示,我校76.3%的学生文明礼仪意识薄弱,很多学生认为讲文明、守礼仪是一种束缚,有的甚至认为是封建,是多此一举的事。这次问卷分析让我们认识到了学生文明礼仪意识的缺乏,学生精神文明的缺失。我们通过仔细调查得知,学生不文明行为是以下原因导致的:
1.家庭教育中礼仪教育比较薄弱。很多家长工作繁忙或对独生子女过分溺爱,导致了学生家庭礼仪教育的缺失,很多学生养成了任性、自私、唯我独尊、不关心别人,也不尊重别人的坏习惯。另外,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家长眼中只有分数,只关心孩子的学习和前 2 途,而对礼仪教育重视不够,还有家长自身礼仪修养不高,更影响了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
2.现代教育模式中教育者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不够重视。很多教师只是偶尔通过课堂教学穿插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力度不大,作用不强,且不能够持之以恒,我们很难将基本的礼仪常识充分传授给学生。再者,长期以来,学校教育过于“功利”——追求成绩,追求升学,极大地淡化了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
二、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策略
“小学加强德育首先要从文明礼貌做起。文明礼貌的传统不能在新一代人中丢失,如果一旦丢失了,小而言之,会带来社会秩序的混乱,大而言之,会给国家、民族带来灾难,带来耻辱。”这是我国教育家柳斌的话,这绝非危言耸听,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到个人未来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安定。那么,我们作为小学教育者,在新形势下如何高效地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呢?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间,有一条小小的鸿沟,需要用实践把这条沟填满。”的确,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逐渐形成。因此在关键的小学教育过程中,我们不能只是说教,而是要与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架设一道文明礼仪认知转化之桥。因此,笔者认为我们教育者应从以下方面努力: 1.“文明”校园、营造氛围
在学校的围墙、走廊、花坛等地张贴了许多文明礼貌用语的卡片,如“请”、“你好”、“再见”、“谢谢”、“老师好”、“对不起”、“没关系”等等,这些文明礼貌用语卡片由学生亲自制作。整个校园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孩子们学习文明,感受文明,接纳文明、使用文明。老师鼓励学生每天念一念,并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及时表扬在文明礼貌方面做得好的学生,并将号召其他的学生向他(她)学习。学校还要充分利用大课间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文明礼仪教育。如播放礼仪教育电影或专题广播,举办文明礼仪知识竞赛,开办礼仪宣传园地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礼仪修养,充分调动起孩子们的积极性。2.榜样示范、正面诱导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首先,为人师表作示范,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学生,可以说教师是小学生的镜子,小学生是教师的影子,因此教师要以良好的仪表风范为学生做榜样。其次,文明个人示范作用,学校每学期评选十名“文明小天使”,为全体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并向全体学生印发有关他们文明事迹的材料,号召人人争做“文明小天使”。再次,文明之班示范作用,学校每学期评选三个文明班级为“文明之星”,以“班级体”的文明行为作为表率,创造班班争创“文明之星”的良好氛围,并将成绩纳入班级年终评比。3.点滴抓起、养成习惯
为什么许多学生《规范》、《守则》倒背如流,自己却随地吐痰、随手扔纸屑?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和反省。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养成习惯。我经常跟孩子们讲:一件平凡的不起眼的小事往往能看出一个人的伟大之处——在校园内衣冠整齐,课堂上自觉遵守纪律,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见到教师要主动问好,见到同学的书本掉在地上主动捡起来,等等。有句老话:“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文明礼仪还要注重平时,从小培养,形成良好习惯。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是小学生最起码的道德要求,鼓励小学生在家孝敬父母,孝敬长辈,在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主动帮助父母和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小事做起,逐渐养成讲文明、知礼仪的好习惯。对小学生的养成教育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佳境,必须从学生点滴抓起、养成习惯。
4.组织活动、“丰富”教育
作为班集体组织,可以分层次、分阶段、多类型地,让学生们在生动形象的活动中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我们应该在校领导指导下有计划地利用节假日开展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例如:“三八节”开展回馈母爱、分担家务活动;“清明节”开展祭扫烈士墓活动;“八一节”开展慰问老军人活动;“教师节”开展尊师活动; “重阳节”到敬老院去看望老人;“十一”开展爱国情操教育活动等等。让学生在真真切切的活动中自己感动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这样的活动形式比长篇大论的空洞说教显然效果要好。5.持之以恒,一抓到底
文明礼仪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使学生逐步形成文明识礼的好习惯。班主任更要起到带头作用,每当学生高高兴兴来到校园时,不要忘记提醒他们见到其他老师也要主动问声“老师,早上好!”;每当学生满载而归时,不要忘记提醒他们回家路上要慢行,文明行驶。不分校园内外,时时处处讲文明,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绝不“松手”,直至学生养成讲文明识礼仪的良好习惯,使整个校园精神面貌好,文明风气盛。
总之,习惯养成固然要从严要求,但对于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也要注意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把“苦学”与“趣学”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年龄较小,在文明礼仪教育中不能一味的说教,而要增加养成教育的灵活性、游戏性,让学习成为一种愉快的活动过程。教育中多一些评比,多一些鼓励,全方面的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这样既能达到教育目的,又能使学生在愉悦中培养高尚品质。少年儿童时期是塑造一个人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让我们从小学生抓起,在这个关键期里给予他们应有的良好的文明礼仪教育,让他们成为祖国未来有涵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蔡践.礼仪大全.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7 [2]李莉.实用礼仪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江乐.德育从细节入手.小学德育,2009.1 [4]金正坤.商务礼仪.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
第五篇: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课题实践开题报告
《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
余庆县实验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自古以来,中国有着“礼仪之邦”的美誉,孔融让梨、曾子避席、孔子尊师、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礼仪故事传为佳话。自古以来我们就推崇“百行以德为首”,讲文明、重礼貌、和善待人„„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美德。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相对较为滞后,特别是我们的90后,00后,由于多数是独生子女,很多孩子自私、任性,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过于强烈,不懂得尊重、关爱他人与严于律己,出现了一大批不文明的现象:在旅游景点刻字、等公交车拥挤抢座,不给老弱病残让座,甚至在公共场合旁若无人地搂搂抱抱,做出不雅之举,面对需要帮助的人表现出极端冷漠,校园暴力事件也屡见不鲜,这一切,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缺失。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文明有礼的文化人,乃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职责。我校位于城乡结合部,现已经2300多名学生,大多数为独身子女,且百分之五十的家庭处在农村。家庭教育环境参差不齐,不少家长只顾望子成龙,却淡化以至放弃了对孩子的礼仪教育。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形式在学生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教学生学会做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的任务,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社会的需要。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中心,是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少年儿童道德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
我们把本课题研究的目标确定为要让学生接受文明礼仪的启蒙教育,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关心他人,懂得自爱、他爱,使之将来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得到人们的认同,受到人们的欢迎,在学会与人交往、与人合作的同时,提高共处、生存的能力。
(1)探索生活化、情景化、日常化的礼仪教育内容、形式,构建以礼仪养成教育为核心,以学科教学中渗透为辅,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礼仪教育模式。
(2)培养学生的现代文明意识和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礼仪素养,为少年儿童打下终身受益的基础。
(3)提高教师素质和办学水平,提升社区文化底蕴、人文氛围。
三、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校园礼仪: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细读每一条的要求,用心理解、落实到位。了解、掌握并使用校园常规礼仪,使同学之间能够以礼相待,和睦相处,团结协作,互助互爱;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使师生间交往自然亲切,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结合班队活动、晨会、思品课等时间,通过礼仪教育,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尊重老师、尊重同学、学会请教、学会商量、学会倾听、学会劝阻、学会合作、学会感恩、学会师生间的礼仪,同时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2)家庭礼仪: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礼仪不容忽视,学生要养成彬彬有礼的行为习惯,了解、掌握并使用家庭常规礼仪,上下代人加强沟通,建立上、下辈之间朋友式的关系,享受温磬的家庭生活。在家孝敬父母,学会自理,对人有礼,不给别人添麻烦,懂得感恩,做事情想到与别人合作,学会做客礼仪、迎宾礼仪、待客礼仪、祝贺礼仪、邀请礼仪、服饰礼仪、上、下辈之间的礼仪等等。
(3)社会礼仪:了解、掌握并使用社会常规礼仪,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让自己处处受到欢迎,得到尊重,使自己的社会生活充满快乐,从而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促使学生了解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基本礼节,养成在各种场合经常使用文明礼仪的习惯。自觉参加交际实践,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懂得问路礼仪、乘车礼仪、购物礼仪、影剧院礼仪、邻居间的礼仪„„
四、研究的方法和原则
(一)研究的方法
本项研究以教育行动研究法为主,在研究期间同时采用调查法、案例研究法、观察法、问卷法等。
(二)研究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文明礼仪教育是道德启蒙教育。应根据教育学与心理学原理作为实践的理论依据。在要求上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
2、示范性原则:小学生文明礼仪行为是有极强仿效性,因此特别要求老师与家长要起示范作用,并树立学生榜样进行示范。
3、渗透性原则: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不是孤立的,它要通过各学科、多角度、多渠道地进行渗透教育。
4、实践性原则:文明礼仪教育要让学生在具体行为实践中提高学生认识水平,而不是只凭空洞的说教。
5、可操作性原则:课题中选择的内容、要求、方式、方法、手段途径都力求做到操作简便、行之有效。
六、课题研究思路和操作要点
1、以学校教育带动家庭教育。了解孩子的第一成长环境,增强家长的培养意识。家庭教育是影响孩子礼仪行为的重要因素,是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首发站,同时又是终点站,所以家庭教育在礼仪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充分利用学校礼仪的教育影响,唤醒家长对礼仪教育的重视,并起到了联系学校、社会的桥梁与纽带作用。
2、从学科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升华意识,指导行动。以课堂为礼仪知识教育的主要阵地,充分利用好“品德与生活”课、“地方”课“综合实践课”及“主题队会”等,让孩子们形成良好的礼仪认知,并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意识地向孩子提供良好的反复的礼仪训练。
3、让规范的礼仪文明社会。我们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实施礼仪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并让“小手牵大手,共做文明人”,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和谐。
(二)研究良好文明礼仪习惯培养的有效方法。
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有一个循序渐进渐进的过程。一般要经历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首先是完全由老师或父母来管理和约束,第二阶段是由团体管理,最后是自己管理。
1、父母和教师在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中,应共同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①以身作则;②注意第一次;③不要有例外;④发挥儿童的主动性;⑤持之以恒,循序渐进;⑥多接近自然和社会。
2、教师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①严格约束、规范训练;②个别接触、个别谈话;③采用强化办法;④对于不良行为的学生要采用科学的矫正方法:科学的方法来源于教师的学习和实践,教师要学习《心理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和《不良行为矫正方法》等教育理论和实践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注意总结成功经验,自觉提高自己科学育人的能力。
3、家长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①塑造好家长自己的形象;②家长在孩子面前不要居高临下;③家长要及时的鼓励和表扬;④家长对孩子要加强引导;⑤让孩子做有限的选择;⑥适当采用自然惩罚法;⑦培养生活技能。
七、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启动阶段(2010年9月——2011年1月)通过进行个案分析、调查问卷、行为观察等方法找出学生在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方面存在的问题,形成共识,成立课题时间研究小组,做好前期准备,申报立项工作,制定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培训科研队伍,建立课题研究工作大事记。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1年2月——2015年1月)在本阶段我们分三个步骤进行,首先以“校园礼仪”为重点,通过召开动员会、国旗下讲话、红领巾播音站、文明礼仪监督岗、文明礼仪小标兵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使全校上下形成一种讲文明、讲礼仪的氛围。我们根据小学生不同的年龄段的特点,制定出不同年段、不同内容与不同要求的“文明礼仪”评比条件,让全校同学都按照礼仪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一、二年级以基础校园文明礼仪为基点,主要培养学生从使用简单的“文明礼貌”用语开始,养成良好的语言、行为习惯。
三、四年级在一、二年级教育的基础上增加家庭礼仪方面的要求。
五、六年级再增加社会交往,待人接物方面的礼仪要求。根据这些标准,在全校开展“文明礼仪标兵”和“文明礼仪示范班”的评选活动,学校通过表彰优秀、树立榜样等模范作用,以点带面,实现全校学生文明素质的提高。让“文明礼仪”之花在我们校园里悄然开放。
第三阶段:回顾反思阶段(2015年2月——2016年1月)对前面所做的工作和收集的资料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整理。第四阶段:结题阶段(2016年2月——2016年6月)做好实验的后测及评估实验效果,完善课题提出的培养目标,编写课题研究的成果资料及撰写工作报告与研究报告,进行结题专家鉴定及填报结题成果鉴定审批书,提出结题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