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育与健康学院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方案
体育与健康学院“阳光小教练”
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加强校地合作,增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努力为学生拓展锻炼平台,现就体育与健康学院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工作作出以下计划:
一、组织单位:
杭州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团委
二、实践基地:
萧山区南阳第一幼儿园
三、活动时间:
周三下午
四、参加对象:
以杭州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全日制在校大三本科生、大二本科生及大一本科生。
五、组织过程:
1、2012年11月:在校生社会实践意向调查,其中包括实践内容、意向结对学校、单位等。
2、2012年12月上旬:进一步与意向社会实践基地进行洽谈,并签订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协议和挂牌,制定“阳光小教练”考核工作条例。
3、2012年12月中旬:通过集中培训后,颁发“阳光小教练”资格证。4、2013年3月:上岗,进行社会实践阳光志愿活动。
5、2013年4月下旬起:“阳光小教练”以小组为单位分组结对社会实践基地,制定一学期学习实践计划,并通过团日活动形式开展活动。
6、2013年6月:开展总结评比工作。
六、具体项目:
1、阳光小教练,开展幼儿体育教育和服务工作
2、配合幼儿园做好体育类节日表演和策划工作
3、结合幼儿园的实际,做好志愿服务工作。
七、考核制度:
1、制定“阳光小教练”工作条例。
2、完善Ⅱ类学分评定标准。
3、做好社会实践单位实践意见反馈信息搜集工作。
4、评选表彰优秀“阳光小教练”。
八、经费预算:
1、班级活动费:500元/学期(根据实践活动计划上报申领经费)
2、宣传复印费:100元/学期
3、证书奖品:50元×10人=500元
4、“阳光小教练”资格证:5元×80人=400元
体育与健康学院团委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第二篇:体育与健康课程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体育与健康课程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江苏省灌云高级中学
为贯彻落实省课程基地建设要求,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我校体育特色建设,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目标,确保我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基地建设落实到位,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挥学校体育特色优势,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引导学生了解体育,热爱体育,树立正确的体育锻炼意识,推动我校体育特色文化建设,实现办学模式和育人方式的多元化、个性化发展。
二、课程基地建设主要目标
我校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牢固确立“从体育强校向体育名校迈进,从学校特色向特色学校迈进”的发展方向,确定了“一体两翼”(一体:群众体育,两翼:篮球和田径)的体育发展框架,以篮球运动为引擎,篮球和田径双轮驱动,带动全校群众体育的蓬勃发展,从而实现体育教学和竞赛的双丰收,通过“育体——育德——育智”的三者结合,从而达到育人的根本目标。
课程基地建设要体现先进理念和有效实践结合的原则,坚持因材施教、学练结合的多元模式,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实效性;坚持掌握技能与健身习惯相结合,大力开发校本教材,形成开放、创新、互动的教学创新载体;体现先行先为与分享共享结合,体现行政推动和学校主动结合,构筑体育与健康课程新高地。通过课程基地建设为实现新时期高中教育教学由统一向多元、由普遍向个性转变提供经典样板。
三、课程基地建设内容与措施
为了更好的建设体育与健康课程基地,我们围绕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建设:
(一)营造校园体育特色环境
我校篮球、田径项目盛名远扬,曾向国家、省、市专业队和知名
高等体育院校输送500余名运动员,学校将充分利用深厚的体育文化资源,打造校园体育文化。
1.加强课程文化展示,主要做法有: ⑴建立我校历届优秀运动员荣誉长廊。
⑵利用校园报刊栏、路灯栏、奥运百科知识室、篮球馆、乒乓球馆的墙壁展示我国体育及优秀运动员的骄人成绩。
⑶利用电子屏、田径场护栏、各班黑板报普及各种体育赛会、体育赛制、比赛规则等知识。
⑷邀请原国家女子篮球队主教练马跃南、国家青年女篮主教练宫鲁明、新疆男篮主教练崔万军、原跳高世界纪录保持者朱建华、南京邮电大学体育部主任薛雨平教授,南京工业大学体育部张天峰教授、李海兵副教授,江苏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张伟教授等专家到我校讲学,使学生了解体育、关注体育、重视体育,更喜欢体育运动,在文化氛围中受到熏陶、得到感化。
⑸邀请健康保健专家对我校学生定期进行心理健康、健康行为(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卫生保健、医务监督、锻炼效果评价、饮食与营养、安全急救等方面讲座,增进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学生自我保健能力,促进健康校园建设。
2.扩充校园文化内涵
始终贯穿“体育是健康、体育是素质、体育是艺术、体育是品质”的指导思想,始终强化以运动态度、道德修养、身心健康为主导的文化建设,加强多学科、多层次渗透,把不畏艰苦、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及体育文化渗透到师生日常行为中,让体育的文化和精神成为助推各种教育力量和教育资源优化的引擎。
操作流程为:
⑴召集相关人员制定校园体育文化实施方案。
⑵通过各种渠道(电话、网络、报纸等)获取我校输送到专业队、体育院校的运动员的信息资料,筹建历届优秀运动员荣誉长廊。⑶查阅相关资料,走访、了解退休教师,搜集建校以来曾在灌云高中工作过的体育教师、运动员、比赛成绩等。
⑷体育组编制健康教育校本课程。
⑸邀请体育名人、合作单位的专家来校讲学。⑹联系装潢公司准备制作展板、展廊等。⑺建设体育与健康学科基地网站。
⑻举办校园体育文化节、教师间球类对抗赛、师生篮球对抗赛、年级体育联赛、体育知识竞赛、体育专题征文等活动。
(二)构建学生自主学习、交流互动平台,形成学生实践创新的有效途径
1.建设体育与健康课程基地网站
包括构建满足国标的体育教学与训练体系、体育知识、健身指导、体育互动交流等方面的信息平台,实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网络交流,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人机互动”。
网站由以下版块构成:基地信息、课程改革、专家讲坛、教学研究、课外体育、教师成长、资源共享、奥运百科知识、学科图片、他山之石、体育BBS等版块。
操作流程为:
⑴制定体育与健康课程基地网站方案。
⑵组织电教中心、体育组研发我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基地网站。
⑶网站各个版块管理员每天更新相关信息和负责答疑。
2.创设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平台
开展“循环式协同教学”课堂选项教学、学生社团等。操作流程为:
⑴组织全组体育教师学习国内新课程改革有关选项教学开展的经验介绍,初步制定适合各个年级的选项教学方案。
⑵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开展循环式协同教学,循环式协同教学主要是通过“师师协同、师生协同、生生协同、生自协同”及他们之间的关联运动等组织形式。
⑶学生会制定好体育社团活动方案,并成立体育社团工作实施小组,负责学校体育社团的组建、开展各项活动,体育教师定期对社团进行专业指导,邀请知名教练、运动员参与社团活动中。
3.引导学生自主建立能够发挥自身特长的活动平台,促进拔尖人才的成长。组建学生体育社团、学校运动队,开展假期学生实践活动
等。
操作流程为:
⑴组织体育组认真学习体育课程体系,形成涵盖体育教学、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等的大课程观。
⑵学生会制定好体育社团活动方案,并成立体育社团工作实施小组,负责学校体育社团的组建、开展各项活动。体育教师定期对社团进行专业指导,邀请知名教练、运动员参与社团活动中。
⑶体育组每学期都会根据学生的特长组建运动队,如篮球队、乒乓球队、田径队、健美操队、无线电测向队等。
⑷班主任和体育教师指导学生做好假期社会实践方案,每一个同学完成好假期体育实践报告。
⑸通过校课程基地网站交流平台、QQ群进行体育社团、假期社会实践跟踪指导。
⑹体育组、电教中心及时更新网络交流平台中的体育资料。⑺组织好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校医室、体育器材室等做好管理和后勤工作。
(三)开发丰富而有特色的课程资源
1.基于国家、地方和校本的三级课程已具雏形
必修模块:《健康教育》《田径》《篮球》;选修模块:《健美操》、《乒乓球》、《板羽球》、《足球》等;校本教材:《灌中篮球》、《灌中瑜伽》、《灌中武术》、《无线电测向》、《力与美》等。
操作流程为:
⑴组织体育组外出学习、培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体育课程理论。⑵组织体育组认真学习体育课程体系,形成涵盖体育教学、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等的大课程观。
⑶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准、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研发能力,集全组力量编制适合我校的必修模块、选项模块、校本教材等。
⑷全校所有班级打破行政班级界限按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武术、瑜伽等项目重新编班进行教学,做到课程主体性与项目多样性相结合。
⑸建立健全评价体系,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评定应采用绝对标准与相对标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如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得分和等级评定中采用绝对标准。运动技能成绩和体能成绩的评定,可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定方法进行。也就是说有些内容的考核在定量评价的基础上,可结合每一位学生的基础及提高的幅度进行最终的定性评定。在有关知识的考核中,可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进行。
⑹以全面提高学生个体素质为前提,做到素质训练“课课练”,同时在特有的选项教学之中,穿插带有民族特色的传统项目。
⑺组织班主任学习我校建设课程基地的意义,让班主任在思想上引起重视,有利于我们开展课程基地相关工作。
⑻聘请南工大、江苏师大、南体等教授组成专家组引领团队。⑼邀请健康教育方面的专家来校开展讲座。2.建设篮球主题公园
我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男子篮球队,借助高水平的教练员队伍,大力的加强篮球人才的培养,普及篮球运动,形成了学校有校队、年级有大队,班班有小队的局面,学生自发组建各种篮球俱乐部,自己培养裁判员梯队、啦啦队,将篮球精神及篮球文化要渗透到所有学科,渗透到每一个师生的日常行为中,让校园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健身、休闲为主的篮球公园。
(1)建造灌云高中篮球博物馆,大致分为六个部分:
①篮球的起源及延革历史:篮球的起源和发展历史,篮球在我国的发展等。
②篮球名人堂:国内外著名篮球运动员介绍,展示为我县篮球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如武心慈、张六如、朱莉莉、薛雨平、薛亚平、张晓磊等。
③经典赛事回顾:国内外重大赛事、经典赛事回顾研究,篮球技战术系列介绍。
④篮球相关实物收藏与展览:收集各个阶段的篮球,NBA和CBA球队篮球、纪念品、比赛球票、海报、队歌等,各个国家与篮球相关的邮票,我校篮球队与其他球队比赛用球、纪念品、球衣等,把校园
打造成学生的“篮球公园”。
⑤篮球轶事:介绍篮球与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领域故事,篮球精神对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影响。
⑥铭记闪光时刻:记录我校篮球发展历史,为我校篮球发展做出贡献的教师和队员,将配以图片和视频,按时间或类别分别展出。
(2)建设校园篮球活动休闲娱乐中心,大致分为六个部分:
①将学校部分室外水泥篮球场改造为塑胶篮球场,篮球场周围建围栏。
②篮球场周围建设篮球文化墙,对学生普及篮球知识、篮球赛事信息、篮球活动计划等。
③设立篮球技巧挑战擂台,每学期组织学生和篮球特长生篮球技巧挑战赛,将各项比赛成绩纪录公布于篮球文化墙中。
④建设篮球休闲区,在篮球场周围建设若干座椅方便学生休息及观看比赛。
⑤娱乐篮球区,包括篮球表演、篮球游艺、体验扣篮、摸高计算器、姚明臂展模型等。
(3)定期举行篮球比赛月活动,大致分为四个部分:
①学校每月以年级为单位举行班级之间篮球对抗赛,加强“学校校队、年级大队,班班小队”的建设。
②开展班级间篮球啦啦队比赛。
③举办学生篮球裁判培训班。
④举办篮球知识竞赛、征文。
(4)打造灌中特色的篮球文化校本课程体系
把竞技篮球创编为大众篮球、教材篮球、课堂篮球、篮球啦啦操、篮球裁判等校本课程,形成全校性篮球特色群众体育活动。
操作流程为:
①召集相关人员制定篮球公园实建设方案。
②篮球公园建设负责人协同会计室做好招标方案并在县政府相关部门监督下进行招标。
③查阅相关资料,搜集建校以来灌云高中篮球运动员资料、比赛成绩等。
④查阅相关资料,收集篮球方面素材,为篮球博物馆做好前期工作。
⑤邀请篮球体育名人、专家来校讲学。⑥建设体育与健康学科基地网站篮球公园版块。
⑦进一步发挥篮球运动的优势和影响,打造“篮球公园”氛围,把竞技篮球创编为大众篮球、教材篮球、课堂篮球、篮球啦啦操、篮球裁判等校本特色,形成全校性篮球特色群众体育活动。
⑧举办校园篮球比赛月、教师间篮球对抗赛、师生篮球对抗赛、年级篮球联赛、篮球知识竞赛、篮球主题征文、啦啦队选拔、篮球宝贝评比、学生篮球裁判员培训等活动。
3.建设田径教学与训练中心
我校拥有高水平田径队、高考体育考生训练队,借助高水平的教练员队伍,包含田径教学、田径训练、运动损伤与急救、运动营养与恢复等。操作流程为:
⑴召集相关人员制定田径教学与训练中心实建设方案。
⑵田径教学与训练中心建设负责人协同会计室做好招标方案并在县政府相关部门监督下进行招标。
⑶组织体育组外出学习、培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田径教学和训练理论。
⑷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准、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研发能力,编制适合我校学生的田径教学、运动损伤与急救、运动营养与恢复知识模块。
⑸以全面提高学生个体素质为前提,做到身体素质训练“课课练”,同时在特有的选项教学之中,穿插带有运动损伤与急救、运动营养与恢复知识介绍。
⑹通过校课程基地网站交流平台、QQ群进行运动损伤与急救、运动营养与恢复指导。
⑺建全学生档案袋,学生在高一入学时候就要全面掌握学生身体情况,根据学生的身体情况开出运动处方,通过三年的跟踪促使他们在身体、运动技能、心理方面得到长足的进步。
⑻邀请知名田径教练、运动损伤与急救和运动营养与恢复专家来校教学。
⑼组织体育教师培训和进修,开展体育沙龙、网络教研、草根论坛等活动。
⑽组织体育教师撰写田径方面的教科研论文和申报国家、省、市、县级课题。
4.建设科技体育体验活动中心
我县去年8月举办全国无线电测向锦标赛等四项大赛,本次赛事也是推进我县青少年科普、促进学生素质教育的一次重大举措,我校抓住这次比赛契机全面开展我校科技体育工作。我校将逐步建成科技体育体验中心,科技体育体验中心将包括模型运动、定向运动和无线电运动三类。通过科技体育项目渗透文化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⑴模型运动类在校园里开展的项目有:校园航空模型、校园航海模型、纸飞机模型。
⑵定向运动类在校园里开展的项目有:校园百米定向、校园障碍定向、迷宫定向和寻宝定向。
⑶无线电运动类在校园里开展的项目有;校园无线电测向、校园无线电制作等。操作流程为:
①制定科技体育体验中心建设方案。
②科技体育体验中心负责人协同会计室做好招标方案并在县政府相关部门监督下进行招标。
③组织教师参加无线电、定向运动、模型运动教练员、裁判员培训。
④制定无线电、定向运动、模型运动校本课程。
⑤利用体育课、课外活动、暑期实践等时间开展科技体育活动。⑥组织学生暑期观看了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中国科协、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共同主办的“2013年全国青少年无线电测向锦标赛”“2013年全国青少年无线电通信锦标赛” 和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主办的“2013年全国无线电测向锦标赛” 以及由国家体
育总局牵头主办的“ 2013年全国业余无线电应急通信演练赛”和中国无线电文化宣传巡展活动、中国业余无线电公益大讲堂等活动。5.建设学生综合素质户外拓展训练营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校园户外素质拓展训练是最安全的、充满真诚并富有挑战性的心理实验场,在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素质方面显示出特有的价值。训练时,在一些特定的环境和气氛中,学生要不断克服自己的心理恐惧、提高情绪,调节自我控制能力、保持平和心态、挑战自己、战胜自己,从而塑造冷静、果断、坚韧不拔的良好意志品质。因此,拓展训练注重对心理素质的训练是对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补充。
⑴利用我校现有资源(小树林、空地、小河),合理化利用体育器械,合理规划,建设一个包括攀岩、浮桥、小树林、梅花桩、障阻独木桥等设施的户外训练营。
⑵利用我县“潮河湾”生态园,推出无线电测向、航空模型、航海模型等活动。
⑶利用我县岗岭地区,开展户外拓展、定向运动、团队竞赛等活动。
操作流程为:
①制定我校学生心理素质户外拓展训练营建设方案。
②学生心理素质户外拓展训练营负责人协同会计室做好招标方案并在县政府相关部门监督下进行招标。
③组织教师参加户外拓展训练培训。
④制定学生心理素质户外拓展训练校本课程。
利用体育课、课外活动、暑期实践、军训等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户外拓展训练。6.建设“球世界”
球世界分为:奥运会比赛球类、亚运会比赛特有球类、民族民间球类。
操作流程为:
⑴制定“球世界”建设方案。
⑵球世界建设方案负责人协同会计室做好招标方案并在县政府相关部门监督下进行招标。
(四)构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中心
教师专业发展中心建设工程:教师培训基地、课程基地名师工作室、草根论坛、体育沙龙、基地课程开发、课题研究等。
具体措施为:
1.制定我校课程基地名师工作室建设方案。
2.课程基地名师工作室建设方案负责人协同会计室做好招标方案并在县政府相关部门监督下进行招标。
3.组织体育组外出学习、培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体育课程理论。4.组织体育组认真学习体育课程体系,形成涵盖体育教学、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等的大课程观。
5.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准、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研发能力,建立完善的学生反馈体系。
6.全校所有班级打破行政班级界限按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武术、瑜伽等项目重新编班进行教学,做到课程主体性与项目多样性相结合。
7.聘请南师大、南工大、江苏师大、南体等教授组成名师团队。8.组织体育教师培训和进修,开展体育沙龙、网络教研、草根论坛等活动。
9.组织体育教师撰写教科研论文和申报国家、省、市、县级课题。10.组织中青年体育教师参加省、市、县级基本功和优质课比赛。11.体育组教师参与课程基地建设工作,每个人都有具体任务。12.邀请健康教育方面的专家来校开展讲座。
(五)重点建设一园二馆五室
通过体育多功能室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实训环境;开设体育健身选修课,让学生学习健身知识,提高健身技能。通过这些平台和体育功能室的搭建,把教学中的抽象内容直观化,把复杂问题简明化、抽象问题形象化,让学生直接操作,亲身感受,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1.一园,即篮球公园
2.二馆,即健身馆、篮球博物馆
⑴篮球博物馆:购置各类篮球书籍、触摸屏电脑;收集国内外知名俱乐部、运动员的图片、服装、篮球相关实物;展出我校篮球发展历史以及为我校篮球发展做出贡献的教师和队员。
⑵健身馆:购置“飞鸟”健身器械、健身车、跑步机、“三人站”组合器械、伸腿机、“十人站”组合器械、“史密斯”机、手铃组合、腿举、卧推架、“五人站”组合器械仰卧起坐板等。
3.五室即科技体育功能室、形体教室、体质健康测试室、体育信息室、田径教学与训练研究室。
学校初步建成形体教室、体质健康测试室、体育信息室等功能室,学校计划从2014年继续加大以上体育多功能室经济投入,并逐步建成科技体育多功能室、多媒体功放室、自制体育器材展示室、体育资料室、体育实验室。
操作流程为:
⑴组织全体体育教师学习国内外先进现代化体育课程。⑵负责各个体育功能室建设的教师拿出具体建设方案后经体育组初审,校行政会、党委会研究后决定建设方案。
⑶体育功能室负责人协同会计室做好招标方案并在县政府相关部门监督下进行招标。
⑷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进行各个功能室的建设。
⑸组织师生使用已经建成的体育功能室并收集师生反馈意见,有利于下一阶段对体育功能室整改。
⑹组织体育组、电教中心、物理组、生物组、化学组共同学习省课程基地建设方面的材料。
⑺建设体育与健康课程基地网站,搭建体育健身互动交流平台。
四、课程基地建设实施的组织领导 基地建设本着统筹规划、多渠道融资、全方位辐射的思路,充分调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方面的积极性。资金逐步到位,项目分实施,分阶段推进,以保障课程基地如期完成。为了确保省课程基地建设顺利的进行,学校成立课程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并建立相关职能组,主要负责规划制定、方案申报、经费争取、关系协调、组织建设,以及基地建成后的跟踪服务、规范运行、宣传推介等工作。
(一)课程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王海军
副组长:陈克志(具体分管基地建设工作)徐永生 邵剑平刘洪军
成 员:张惠庆 耿恒文 黄以松 卞云鲲 夏兴明 职 责:负责对学校课程基地建设实施做出正确的决策和部署,制定工作目标、工作规划和工作管理制度,在经费投入、政策支持、办学条件、制度建设、师资培训等方面提供保障,对实施过程加强指导与监控。
(二)课程基地建设工作办公室
主任: 张惠庆
副主任:卞云鲲 黄以松 卞海生 夏兴明
成员: 孙纯良 彭福亚 马丙国 王学明 赵庆善 徐 捷 叶 丽 林 艳 胡玲玲 赵云杰 职责:负责学科课程基地建设的全面实施;组织创设具有鲜明主题的教学环境;组织开发丰富而有特色的课程资源;指导课程基地建设的教学和教研活动,解决其中的突出问题;分工负责专题研究工作,对课程基地建设实施工作实施测评、分析、鉴定和总结、推广研究成果。
五、课程基地建设的保障措施
基地建设本着统筹规划、多渠道融资、全方位辐射的原则,充分调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方面的积极性。资金逐步到位,项目分实施,分阶段推进,以保障课程基地如期完成。1.组织保障
省市县政府部门、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为了确保省课程基地建设顺利的进行,学校成立课程基地创建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并建立相关职能组,主要负责规划制定、方案申报、经费争取、关系协调、组织建设,以及基地建成后的跟踪服务、规范运行、宣传推介等工作。
2.制度保障
学校根据课程基地建设制订了课外活动管理制度、体育馆管理制度、体育器材管理制度、运动俱乐部管理制度等,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体育管理体制。我校还把体育工作目标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和每的工作计划,并将体育工作业绩纳入学校年终考核。体育教师与文化课教师待遇一样,每年都有多人次获得各级各类表彰。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激励我们全身心投入课程基地建设,构建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
3.队伍保障
学校牵头成立以教育局领导,南京邮电大学体育部主任薛雨平教授,南京工业大学体育部张天峰教授、李海兵副教授,江苏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张伟教授等专家为高级顾问的课程团队,保障课程基地建设的全面实施。4.经费保障
⑴财政支持
市、县财政部门对课程基地给予最大资金支持,保证资金及时到位,严格按照省里的比例安排配套资金,专款专用,严格按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进行管理,最大程度上最好物质保障。⑵社会支持
①校友基金会
学校积极与各届知名校友建立联系,筹建校友基金会;另外邀请校友为我校发展和课程基地建设献计献策。
②社会资金支持
学校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史,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对我校常规教学工作、学校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省市县教育(厅)局、体育局对我校体育教学和体育训练工作给予大力指导。课程基地建设也获得了学生家长和企事业单位的全力支持,如上海皓科有限公司夏兴全董事长对我校体育基础建设进行资金扶持。
六、时序进度
1.起步阶段(2014年2月~2014年6月)
⑴成立创建领导小组。成立省课程基地创建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各部门明确职责,层层落实,稳步推进课程基地建设。
⑵组建课程专家小组。争取外聘专家,完善体育名师工作室。定期邀请省内外体育课程专家来我校作专题讲座,指导我校课程基地建设。
2.推进阶段(2014年6月~2015年1月)
⑴明确创建目标。经过专家调研和指导,完善体育与健康课程基地建设体系,构建特色体育课外活动模型,完善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瑜伽、太极剑、太极拳、太极扇、棍术、刀术、跆拳道、无线电测向、学生心理素质户外拓展训练等校本课程。
⑵调整课程活动场所。对多功能体育馆进行全面改造,改造后的多功能体育馆将拥有:篮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室、健身馆、力量馆、形体教室、运动器材室、奥运百科知识室、体质健康测试室、体育信息室、科技体育多功能室等。
⑶构建课外活动三层面的发展模式。构建学生发展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改变课堂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构建体育特色办学体系,形成以体育为龙头,全方面促进我校发展的办学特色。
⑷丰富课程活动项目。建立课程基地办公室、学术报告厅、教研组沙龙会所、网络教研活动室。打造教师与专家相互交流的平台,教研组教师实行本组、网络教研;展示学生课外活动、假期社会实践成果和播放专家讲座培训的平台;定期播放课外活动、假期社会实践、体育社团等实践活动记录,探索有效开展相关活动的方式方法。
⑸课程内容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对现有的运动项目进行改造,引入新兴的运动项目,如现代舞、瑜伽、校园定向、无线电测向等;开发民族民间体育类项目资源,将原生态体育有效融入体育教学中。如竹竿舞、打陀螺、毽球等。
⑹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在原有的课间操、课外活动等基础上进行改革,如延长课间操时间,开展大课间体育锻炼活动,增加民族民间体育类活动项目等等。完善家庭体育活动、社区体育活
动竞赛、乡镇体育活动竞赛、业余体校训练、体育俱乐部活动、节假日体育活动竞赛等,开发校外体育资源。
⑺体育设施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体育场地、器材是完成课程基地建设的重要保障。我校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配齐各项运动器材,并对原有的体育器材进行创新,如发挥体育器材的多功能性,以橡皮筋替代栏杆、跳高横竿;并对身边废弃物品进行开发,如废弃球巧利用等,我们还可以对塑料瓶、布条、套袖、旧轮胎、旧报纸等进行开发,发动学生及家长制作一些简易的体育器材。3.提升阶段(2015年1月~2015年7月)
⑴完善体育场所的活动项目。搭建体育学科基地网站,及时更新体育特色网页,能够实行网络教研。进一步完善各相关场所功能,保证各个场所活动项目有条不紊的开展。
⑵加强课外活动内容模型的建构。改造物理、生物等实验室,开设和体育课外活动相关的实验性研究。新建体育信息室,方便师生查阅资料。
⑶兴建课程实践的多功能室。建立篮球博物馆、多媒体功放室、体育保健实验室、校园户外拓展训练营、科技体育多功能室。购置相应的实训器材,并配备多媒体教学系统,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实训环境,让学生亲身体验上述功能室所带来的直观感受,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参与的热情。
⑷课程资源的有机整合与利用。课程基地把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直观呈现,创设新型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运动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第三篇: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方案书
“安徽师范大学医疗卫生事业调研实践基
地”建设方案
一、拟建设基地名称:.....................................................................二、共建单位名称:.........................................................................三、拟建基地概述:.........................................................................四、基地建设背景:...........................................................................五、共建项目介绍:...........................................................................六、基地口号:.................................................................................七、基地宗旨:.................................................................................八、基地建设内容:...........................................................................九、基地建设:...................................................................................十、接洽:............................................................................................十一、预期实现目标:.......................................................................十二、基地建设的目标和意义:.......................................................十三、附录:......................................................................................1.共建协议书..................................................................................2.问卷调查表..................................................................................3.访谈纲要.......................................................................................2境,药品的价格,来源(本着提高效率的原则,离村卫生室较近的对完成此项工作)
(4)访谈村委会主管人员(本着提高效率的原则,离村委会较近的对完成此项工作)(5)对村卫生室医生,村委会主管人员的访谈内容应提列出提纲提纲。(具体内容见附录)
(6)晚上总结:每对输入信息,写工作日志,反映当天的情况,安排第二天的工作级人员分组。
(7)每天活动时间安排:7:30准时出发12:30结束
下午3:30开始
6:30结束
(8)必备物品:晕车药
太阳帽每人一顶
防蚊虫药品 水
防暑药
(9)紧急情况处理:1.如果有队员中暑,应该及时作出简单处理,比如将其带到阴凉处休整,10分钟内如果仍不见好转须将其立即送往附近医疗机构。2.在村庄调查时如果遇见烈狗,不可惊慌失措,既不可撒腿就跑,也不可弯腰捡拾武器,而是要原地不动,大声呼喊。
(10)队长每天要注意天气情况,并及时对队员作出提醒;到达具体实践地点后,大家约定好会和和时间和地点;此次调查有效问卷至少1000份,以便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写出有价值的科学的实践报告。
(11)实践活动时间:7月2号——7月11号(如若在此期间内实践活动未完成,可延长)
(12)实践活动成果以撰写活动论文,收集的信息图片、视频资料等形式向阜阳市卫生局汇报。
(二)本实践基地作为我们的长期实践基地,今后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以“医疗卫生”为活动范围的前提下,今后将开展如下活动:
1.组织志愿者队伍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医疗卫生知识宣传活动,增强居民的医疗卫生意识。
2.通过与企业“联姻”的模式,在帮助企业(如制药,医疗企业)进行市场推广和宣传的同时,普及医疗卫生知识,同时推动企业的医疗慈善行为。
3.通过深入群众,走进基层,“蹲点”的方式,了解百姓的医疗卫生需要,获得真实的信息资料。为政府及有关的部门的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4.到该实践单位开展实习活动。
九、基地建设:
1.每年社会实践活动选取不同的地区,力争覆盖全市的各个区域。
2.每年或定期对我们在该实践基地开展的工作进行总结,吸取教训,积累经验,为今后工作的开展提供有益帮助。
3.依托企业的力量,加强基地的硬件设施建设(包括相关器材,服装,文具等)
4.双方单位领导及负责人定期交流沟通,共同探讨基地发展现状及前景。
十、接洽:
1.前期接洽:通过网络收索资料,获得相关信息与其联系,表达我们的社会实践想法,对方对此也表示认可和支持并要求我们提供相关具体的活动策划书。通过对我们策划书的了解对方愿意对我们的活动给予一定的支持,之后双方经过多次联系和交流对具体合作事项达成一致。
2.中期接洽: 我校历来重视社会实践基地的发展和建设工作,把社会实践作为丰富学生第二课堂,增强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学校大好政策的引导下,我们向其表达了建立永久社会实践基地的愿望,对予以积极回应。之后,我们制定了完整周详的实践基地建设方案,并顺利通过学校和学院的审核。6月4号我们学院向其发出共建社会实践基地邀请函,并同时寄上我们的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方案。对方在审核表决后,决定与我院建立社会实践合作关系。之后,双方就具体合作内容和事项达成一致,制定合作协议书一份。(协议书内容见附录)
3.后期接洽:
1)7月2号我们队于当天下午3:00到达该市,与卫生局相关领导进行简单沟通后确定在7月3号——7月12号之间任一合适时间举行揭牌仪式。2)揭牌仪式安排:
(1)在揭牌仪式前几天联系该市新闻广播电台等有关媒体对当天的揭牌仪式报道,采访。
(2)提前联系好仪式地点。准备好仪式必备物品,比如:牌子(我方提供)横幅
我方领导讲话稿
检查音像设备
制作参加领导名单
协议书(双方各一份)
6783.您家几口人?
A.3
B.4
C 5
D.5人以上
4.您的职业是什么?
A.在家务农
B.在外务工
C.从事小本经营
D.其他 5.您的家庭年收入大约有多少?
A.低于5000元
B.5000元到1万元
C.1万元到2万元
D.2万元以上
6.您的身体状况如何?
A.很好
B.较好
C.一般
D.较差
E.很差 7.您参加新农合了吗?如果没有,是何原因()
A.是
B.否(1.没觉得有啥好处 2.参保费用太高,负担不起
3.我身体挺好,不会生大病,没必要
4.错过了参保日期
5.孤贫五保老人
6.其他)
8.您是自愿参加新农合的吗? A.是
B.否
9.您认为新农合报销程序繁琐吗?
A.非常麻烦
B.麻烦
C.一般
D.方便
E.非常方便 10.您对新农合的报销比例满意吗?
A.非常满意
B.满意
C.不满意
D.很不满意 11.您对报销的种类满意吗?
A.非常满意
B.满意
C.不满意
D.很 不满意 12.如果您或家人生病了,一般选择什么地方看病? A.村卫生室
B.乡镇医院
C.县医院
D.市医院
13.您平时看病方便吗?
A.非常方便
B.方便
C.不方便
D.很不方便 14.您对医生的医疗水平满意吗?
A.非常满意
B.满意
C.不满意
D.很不满意 15.您对当地的医疗水平满意吗?
A.非常满意
B.满意
C.不满意
D.很不满意
16.您对药品的价格满意吗?
A.非常满意
B.满意
C.不满意
D.很不满意
以下17 ~18题针对外出务工人员及其家属
17.你们报销方便吗?
A.非常方便
B.方便
C.不方便
D.很不方便 18.你们报销比例与本地相比?
A.高了
B.基本一样
C.没什么不同
D.低了 19.你们对新农合了解吗?
A.非常了解
B.了解
C.比较了解
D.了解一点
E.不了解
20.参加新农合之后,您的医疗费用与以前相比?
A.增加了
B.没有太大变化
C 减少了
D.说不清楚
21.您认为参加新农合能否给你提供费用方面的保障? A.能
B.得到部分保障
C.不能
D.说不清 22.您认为新农合的前景如何?
A.越来越好
B.前途不错
C.没前途
D.说不清楚 23.您对新农合发展的建议:
-------------------
村委会负责人员的提问提纲
1.您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有何看法和见解?相比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哪些特点,新在何处呢?
2.我们想了解一下本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开展情况如何?就本村而言新农合普及度如何?
3.本村在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过程中主要做法有哪些? 4.就您了解而言,村民对新农合政策的了解程度如何?他们的态度如何? 5.村民报销时要不要村委会出俱相关证明材料?
6.请问外出打工人员是否也需要参保?若需要,他们又该如何参保?参保后是不是只有本地医院就诊才能报销?
7.您认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村民有什么实惠? 8.村里是否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资金是如何筹集的? 9.新农合对贫困人口和弱势群体参合是否有相关优惠政策?
10.通过这几年的实践,你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 11.您对新农合的实施有何建议?
医疗机构人员提问提纲
1.您在没有实施新农合以前,是在政府医院工作还是在从事私人医疗工作? 2.新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后,是否给你的工作生活带来不便?是否对你的收入有所影响?
3.就您从事多年医疗工作而言,您认为农村在医疗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4.您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看法?其是否能缓和或解决农村医疗问题? 5.新农合实施后,医疗设备器材、药品及药价与以往相比如何? 6.您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给农民带来哪些实惠? 7.您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实施有何建议?
第四篇:体育 健康 方案
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四个基本理念和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要求,结合我校教学实际和学生发展需要,针对我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育的现状,在认真学习、深入分析与研讨的基础上制订我校课程实施方案。
二、学校的基本情况
(一)学校规模:我校目前共有46个行政班,2330名学生,其中高一年级15个班级764名学生、高二年级15个班级774名学生、高三年级16个班级792名学生。
(二)师资力量:现有体育教师9名其中女教师3名,高级教师4人、一级教师1人、二级教师4人,学历均在本科(含)以上,其专项有篮球、排球、足球、田径、乒乓球、健美操、武术等。
(三)场地器材设施:400米标准田径场(塑胶)一片、66×105米标准足球场一片、篮球场10片、排球场2片、乒乓台10张、多功能厅1只,综合性体育馆(包括健美操房、体操房、乒乓房、健身房、羽毛球房、篮球馆)即将在2006年5月竣工。
(四)体育基础及特色:学校2000年起先后承担省级课题《高中体育与健康选择性教学模式实验研究》和国家级子课题《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单元教材信息资源的开发与研究》,成功举办两次面向全市范围的科研报告会,完成了校本教材《导学与评价》、《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单元电子教案、国家级子课题和省级课题专题论文集,得到国家、省及市有关领导专家的赞赏,提前进行学生“选项教学”、“选项活动”的先行性实验,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与经验。目前已具备实施新课程良好的教学环境。
三、课程资源的确定
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是为了发挥课程资源应有的教育优势,充实和更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我校根据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结合本校特点来开发的体育课程资源,努力体现课程内容的时代性、选择性、实用性,以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人力资源:教师配备应尽量满足选项教学的需要,使教师的专长得以充分发挥,具体分工由体育组统一安排。为了更好地贯彻新课程,将鼓励教师进行专项培训和进修,积极引进专长突出的教师,外聘我市体育部门的专职教练任教,解决师资力量不足。
(二)课程内容资源:为了适应和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我们大力开发校本课程,加强对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引进新兴运动项目,利用和开发民族民间体育项目。教材的主要来源以2005年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体育与健康》为主,结合本学校实际情况,选用校本教材《导学与评价》的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作为拓展教材。
(三)课外体育资源:学校要开展课前和课间体育锻炼活动,改变课前和课间只做广播操的单一活动内容,使学生能自主选择做操内容(广播操、健美操、太极拳),将课间操时间延长到20—30分钟,开展大课间体育锻炼。抓好课外体育锻炼和开展小型多样校内体育比赛,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
四、选项教学规划
(一)我校根据学校场地、师资及特色等情况,高
二、高三年级仍按行政班授课,高一年级打破班级界限,按全年级大班选项的形式进行选项教学,把高一年级划分为三个组,每组5个行政教学班,然后根据选项情况编成5个班,有5位教师上课,从2005年9月1日开始实施。随着学校场地设施、师资条件的改善,在2006年9月1日开始实施5班7教师,既把一个年级划分为三个组,每组5个行政教学班,然后根据选项情况编成7个班,有7位教师上课。
(二)根据新课标要求:在高中三年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修满11个必修学分(含田径运动系列必修1学分,健康教育专题系列必修1学分)即可达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毕业要求;学校应鼓励有体育兴趣和爱好的学生在完成11个必修学分的基础上修得更 多学分,可以将水平六作为选修Ⅰ的学习内容,也可以选学水平五中其他运动项目中的模块。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在高中三年的学习过程中,在学生修满11个必修学分的同时,积极开设选修Ⅰ模块。把田径运动系列1学分、健康教育专题系列1学分和三操(广播操+健美操+太极拳)1学分作为必修必学模块的3个学分;以篮球、足球、乒乓、羽毛球、体操、武术、跆拳道等模块作为必修选项模块的8个学分;把篮球、足球、乒乓、羽毛球、健美操,空竹、轮滑、体育舞蹈、棒垒球、棋类等作为选修Ⅰ模块的学习内容。
(三)课程设置及安排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这一总目标:即经过高中三年的学习,发展、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加深对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及运用;学会学习及评价,发展体育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人际交往技能和团队意识;具有健康素养,塑造健康体魄,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来确定我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教学内容。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必修必选内容:
①田径类项目(1学分):快速跑3课时、中长跑4课时、跳远及三级跳远6课时、发展投掷能力5课时,合计18课时,集中高一第一学期在完成。
②健康教育专题(1学分):第一章自觉参与和科学锻炼3课时、第二章促进身体健康5课时、第三章促进心理健康4课时、第四章培养社会适应能力3课时、第五章奥林匹克运动2课时、第六章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1课时,合计18课时。高一第一学期安排5学时,第二学期安排2学时;高二第一学期安排5学时,第二学期安排6学时。
③广播操+健美操+太极拳组合(1学分):高一第一学期广播操(青春的活力)4学时,第二学期健美操(校本教材自编组合动作)7学时,高二第一学期太极拳(简化太极拳十三式)7学时。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必修选项内容:
△篮球、足球、乒乓、羽毛球、体操、武术、跆拳道。
体育与健康课程三年必修模块学习计划 体育与健康课程选项Ⅰ内容:
学校应积极开发和应用校本课程内容,积极开设选项Ⅰ模块内容(篮球、足球、乒乓、羽毛球、健美操,空竹、轮滑、体育舞蹈、棒垒球、棋类等),鼓励有体育兴趣和爱好的学生在完成11个必修学分的基础上,修得更多的学分。
(四)选项教学的组织及措施
1.充分发挥体育教研组的主导作用。在实施和推进新课程的过程中,体育教研组应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对学校行政部门(包括校级领导)要主动汇报、积极宣传,争得学校各级领导的支持、关心和帮助,为实施新课程标准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2.建立各级管理网络。新课程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为此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式,发挥各年级备课组作用,加强对教师指导,提高集体研讨氛围。备课组建立定期学习、研讨的制度,每两星期进行一次交流,每一个项目结束进行一次总结,每一学期进行一次反思。
3.把握选项工作的导向。在选项上采用每学年进行一次选择,尽量满足学生学习兴趣需要,根据需要合理配置场地器材,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每学年选一次,第一次在第一学期第二周完成选项,其余二次在前一学年结束前完成选项,每学期可选一至二项。高一年级学生在开学之初,可根据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运动项目。教师在学生选项的时候要及时加以引导,并根据学生选项的情况进行微观调整,使学生做到合理选项,合理流动,以利于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
4.组织学生选项
(1)组织学生学习,理解选项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2)公布学校设立的可供学生选择的项目(篮球、足球、乒乓、羽毛球、体操、武术、跆拳道)。(3)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点以及学校所提供的课程信息,选择学习的课程(见选项表),确定学习的基本进程。
(4)选择适当的时间(军训或开学第一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填写选项志愿表,每个选项教学班的人数不宜超过50人,增大教育关照度,提高教育效果。
(五)建立学习评价方法与策略
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情况,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判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和原因,以便改进教学;发现学生的潜能,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及个性的机会,并鼓励和促进学生进步与发展;培养与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
学习评价重点是评价与教学过程较为相关的态度、行为等;评价对体育与健康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评价所选运动技术的运用和运动参与程度;既评价最终成绩,又重视学习过程和进步幅度;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相结合。
学习评价应遵循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与选择性、评价方法的个体差异性、评价主体的多元性的原则。
学习评价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体能的评价,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学习态度的评价,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价,健康行为的评价。
根据高中学生的特点,学习评价可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在评价时,要注意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绝对性评价和相对性评价相结合,学生的学习评价既要有教师的评价,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高中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成绩的评价可采用等级评定。
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较为扎实的知识与技能基础以及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中,应积极指导、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并加大学生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在成绩评价中的比重。建立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保障机制
1.加强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领导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实专人分管,加大投入,综合组织,悉心指导,保证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工作与学校体育工作的整体推进。
2.加强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选修学习的宣传
认真做好宣传工作,教育全校师生了解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选修教学的意义、要求和实施办法,引导师生、家长与社会理解与支持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
3.加强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改造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开发与优选校内不同类型的课程资源,实现校外课程资源的整合,努力开展体育与健康教学特色活动。
4.加强学校体育与健康学科教研组建设,努力做好新课程实施的管理工作 分管校长与教研组长要从管理的目标、计划、组织、实施、调控、考核、评价出发,拟订工作方案,对课程实施进行有序管理。
体育与健康学科教研组在新课程实施中要组织教师深入学习课程改革的理论,切实抓住计划、组织、检查、反馈、改进与评价总结五个环节,确保课程改革顺利进行。
5.加强对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师的培训工作
加强有关课程方面的课题研究 1.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计划研究 2.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选项教学研究 3.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研究 4.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教法研究 5.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学法研究关于教学模块评价表的内容和评价方法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模块教学目标我们把评价分成以下几部分:
1.运动参与
运动参与分成出勤和学习态度两方面。出勤记录具体课时,对因病、因事请假缺勤的学生,在每周一次的课外活动课上补修内容,不必补足缺课总课时,补修内容学完为止。对无故缺课的学生在课外活动课上补足课时。
学习态度主要包括:上课不迟到、早退;锻炼目的明确,态度认真;能够剖析自我,提出新的目标,并努力实践;精神集中,勤于思考,勇于实践,认真质疑;自觉锻炼,克服惰性;在锻炼中善于观察,发现规律。对某些运动项目兴趣,稳定且持久;在校内外、课上课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且已形成习惯等。以自评、小组评、教师评的形式,采用好、一般、还需努力来评价。
2.知识与技能
运动技能内容标准(技评达标)根据模块教学目标决定;评价采用a、b、c等级制。进步幅度由教师根据日常观察作大、中、小记录。
理论知识和相关能力的考核内容根据模块教学目标决定;具体情况的反馈可通过以小组或个人为独立单位的理论考核、课外作业、专题答辩等形式,采用等第制和教师评的方法进行。
3.体(适)能
体(适)能的内容标准根据模块教学目标决定;评价采用a、b、c等级制。进步幅度有教师根据日常观察作大、中、小记录。
4.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这三个方面的评价内容(主要目标),根据模块教学目标决定;采用自评、小组评和教师评的形式,按照好、一般、还需努力三种定性形式评价。5.突出成果
这部分由学生填写,主要反应学生在整个模块学习阶段(主要是课余)的突出成绩。
使用教学模块学分评价表的建议
1.模块教学中的学生分组教学最好固定分组。
2.确保每周一次课外活动的时间。
3.每个模块要设置2课时考核。体(适)能结合平时课堂教学完成; 运动技能(技评达标)采用一课时完成;
对于理论知识和相关能力掌握情况的反馈和模块评价表学生填写部分在一节课完成。
4.模块教学目标要提前向学生公布,以便学生自己设置个人学习目标;技能要求和体(适)能要求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过程中作调整,以便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
第五篇:40周年校庆体育与健康学院有关情况介绍
40周年校庆体育与健康学院有关情况介绍
1.学院发展史
体育与健康学院创办于1973年9月,初期为肇庆地区师范学校体育班(校址在新兴县高村),1975年9月更名为肇庆地区“五七”师院体育科,1977年学校更名为肇庆师范专科学校后成立体育系(1979年学校迁至现校址),1985年更名为西江大学体育系,2000年根据广东省政府的指示,西江大学与肇庆教育学院合并,组建了肇庆学院并升格为本科院校,将原西江大学体育系、肇庆教育学院体育系、西江大学公共体育部三单位合并,重组为肇庆学院体育学系,2007年肇庆学院实施学院制,按照学校的统一规划,原体育学系于2007年7月11日改制为体育与健康学院。2000年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后我院于2001年9月招生了第一届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在延续体育教育专业办学的基础上,我院申办了社会体育专业,于2003年招收了一届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停招。在学院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于2008年经过申请,又恢复了社会体育专业招生。目前,我院有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两个本科专业,社会体育专业分体育旅游和健身与休闲运动指导两个方向。1994年开始,我院开办了成人教育,有体育教育专业的函授班和自学考试班。
体育与健康学院的体育教育专业是我校最早开办的专业之一,在三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中,我院培养了合格毕业生4000多人,遍布国内外各个地区及领域。他们中间有全国“十佳” 校长、全国优秀教师,省劳动模范,有政府机关各级领导和各类学校校长、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有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及知名企业家,有国际级、国家级裁判,有保龄球亚洲亚军教练,有培养出优秀竞技体育人才的基层体校教练员,他们在各条战线上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广东省的体育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成就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在近几年日趋激烈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竞争中就业情况良好,2006年毕业生就业率为96.1%;2007年毕业生就业率为99.6%;2008年毕业生就业率为99.62%;2009年毕业生就业率为99.1%;在全校各专业中一直排序在前列。在近几届毕业生质量的追踪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质量综合反映满意和比较满意率为97.1%。2008年我院学生考研工作也获得突破性进展,继2007年考研取得“零的突破”之后,2008年有5人考取硕士研究生,2009年又有4 1 人考取硕士研究生,考研工作的突破性进展,极大的改善了我院学生的学习氛围。
我院在走“内涵式”专业建设发展道路思想的指导下,初步形成了以科学研究为先导,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两翼的办学特色。产生了一批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教研成果,大幅度地提高了本院在国内外的知名度。2002年在全国高等学校体育专业综合实力排名榜上,我院领先于部分省市的体育专业院校和十个省的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系),在我省高校同类专业中名列前茅。2005年我院代表广东省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全国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获得二等奖,团体总分在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代表队中列第7名,创造了近几届比赛广东省代表队的最好成绩。2003——2004我院以全校科研总分第一的成绩荣获“科研先进集体”称号;2004年体育教育专业获得全校首批只有两个名牌专业之一的名牌专业; 2005年体育专业改革理论与实践成果获得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年《篮球》课程,进入校级“精品课程” 六强的行列;2006年《运动解剖学》进入校级“精品课程”行列; 2007年我院获广东省自然基金、国家体育总局科研立项各1项;2008年,我院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被学校评为校重点学科。田径和实习指导两门课程为校级精品课程建设课程;大学体育、运动生理学、体育心理学、田径运动、足球运动等五门课程被评选为校级“优秀课程”。2009年,体育教育专业在全国众多体育院校申报第四批国家级特色专业的评审中,被教育部、财政部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成为被评出的6个体育教育专业之一,并成为国家全额拨款资助建设的三所院校之一。
我校体育健儿在参加广东省第五、六、七届大学生运动会中,获得的金牌、奖牌、团体总分在参赛的37所本科院校中排位一直在前十名,在同类院校中排名第一。近10年,定向运动、田径、二人篮球、三人篮球、龙狮、龙舟、等项目在亚洲城市锦标赛、全国、全省大学生运动会以及全国、全省单项比赛中获得多项冠、亚、季军。
目前,体育与健康学院下设体育教育系、大学体育部、社会体育系、院办公室、实验中心、重点运动项目中心6个部门。学院在体育教育训练、社会体育二级学科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我院现有正式教职工66人,其中教授7名,平均年龄49岁;副教授19名,平均年龄44岁;讲师28名,平均年龄37岁。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28名;教学名师1人,校级学术带头人5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1人,优秀教学骨干1人;广东省校级千百十培养对象2 人。全院教师平均年龄40.25岁,是一支结构、年龄比较合理的朝气蓬勃的教师队伍。优良规范的管理,突出的竞赛成绩,较好的科研成果,为体育与健康学院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2.学院特色专业建设与管理
我院体育教育专业继2004年获得全校首批只有两个名牌专业之一的名牌专业后,凭借良好的办学声誉和鲜明的专业特色,在2009年又入选教育部第四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这是我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首次获得国家级立项的项目。
我院体育教育专业经过30多年办学的积累和不懈努力,勇于摸索实践,在专业建设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专业特色,主动适应社会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不断变化的需求规格,在人才培养上以满足社会需要为终极目标,适时调整培养方案和课程计划,以满足应用型、复合型和学术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切实加强专业技能培训,确保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与体育教师的实际工作相匹配,紧紧抓住实践能力培养这一核心,坚持四年不断线。从学生入学开始,通过各个项目的裁判小组、训练小组和单项俱乐部,培养学生的裁判工作能力、教学与训练能力和社会工作组织能力,同时充分利用我院的教育教学研究基地和实习基地,对学生的教学组织能力进行全方位的培养,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由于我院毕业生的实践能力远远优于其它院校,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我院毕业生的就业率始终保持在全校前列,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赢得了很好的信誉,为本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良好的前景。多年以来,肇庆市各个系统及各县、区体育比赛的裁判工作90%以上由我院学生承担,在为社会提供良好服务的同时,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以大幅度提高,在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培养模式上形成了富于创新、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鲜明特色。
在我校开展“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改革中,我院根据学校的统一部署,对体育教育专业和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了重新修订,以满足应用型、复合型和学术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加强了专业技能培训,体育教育专业1-6学期分别进行口令与队列队形调动、讲解与示范、体育绘图、运动损伤与急救、中小学体育课解说(说课)、中小学体育课教学文件制订的技能培训。社会体育专业1-6学期分别进行攻关与礼仪、户外拓展运动、体育社会调查、运动损伤与急救、社会体育职业技能微格训练、社会体育运动组织能力的培训。在学校 建设的实习基地的基础上,为了满足今后一学期教育实习的需要,学院又相继与8所中小学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为了更好地完成实习工作,在准备实习阶段,加强了观摩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并延续实习前每位学生进行一次课试教的传统,使每位学生在实习前对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有所感性认识。为了全面了解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发展,在学校统一部署下,聘请了肇庆市优秀中学体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为我院兼职教师。
为加强教学管理与监督,体育与健康学院年成立了教学督导组,督导组每个学期都要进行教学检查,在督促任课教师执行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贯彻课堂常规、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科学开展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其工作程序是学院按课程组(教研室)列出有指导资格教师名单,发给每个班,学生根据自己研究方向和需要选择指导教师,汇总后,以课程组(教研室)为单位,根据学院关于毕业论文工作的时间安排和程序,组织开题报告、论文评阅、论文答辩等工作。
在开展专业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学院将以建设特色专业为契机,立足办学实际,制定了科学合理的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明确了专业建设思路,细化了专业建设措施,凸显专业建设特色,不断探索与社会各部门的合作机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院专业建设总体实力,保证专业建设质量,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3.实验室的建设及对学院发展的影响
体育与健康学院实验中心自2003年成立以来,本着以教学为中心、全面服务于师生的宗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托学科优势,着力培养体育事业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3.1致力于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中心坚持以生为本的基本原则,注重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着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始终都将加强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放在重要位臵。其次,在学生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中心还为学生创造多层次的学习条件,以培养科研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学效果是显著的。
3.2不断改进和提高实验教学内容与质量。为教学服务是实验中心工作的中心环节,5年来,实验中心协助有关课程教师开设了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实验,实验课程包括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心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测量学等七个学科门类,实验开出率为100%。随着实 验室环境与仪器设备的更新,极大的丰富实验教学内容,教学质量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实验课程体系的建设也使实验教学更系统化、层次化。
3.3注重抓好开放性实验。实验中心教师在认真做好实验教学服务工作的同时,认真学习教育部有关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基本要求,积极开展开放性实验,不断完善开放性实验内容,注重开设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使开放性实验项目增加到40多种,使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毕业论文的撰写能力都有很大提高。
3.4对外科技服务工作。2004年5月,实验中心积极协助肇庆市皮划艇训练基地完成运动员机能水平的测定工作。2007年4月~6月,协助学校参加大学生运动会运动员完成身体机能监测工作。2007年5月,协助肇庆市体校运动员完成机能的测定工作。
3.5学术活动。中心成员积极参加国内各种类型的学术活动和学习活动,通过交流学习,提高了师资队伍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实验教学水平。中心还协助承办了一次全国性教材编写会议。
实验中心开设的实验项目达90项,涵盖了包括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心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侧量与评价、体育康复学、运动处方学、人体解剖和生理学等11门课,完成实验课程教学人时数约达78000人时/年。同时承担了全校各类专业学生的体质测试工作,每年参加测试的学生人数约为3300人。
4.学院特色文化建设
为了培育与学院办学定位、学科发展环境相适应的特色学院文化,不断完善有体育专业特色的学院文化,优化育人环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院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育人原则,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紧扣时代脉搏,利用体育专业教育的特点,建立起了具有本院专业特色的校园文化。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积极向上的体育文化有助于当代师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最近几年,体育与健康学院依托专业优势,除了重视体育教学、体育科研、运动竞赛之外,还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搭建各种平台,在广大师生中普及体育观念和体育意识。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群众体育文化正在逐渐形成。为了丰富我校校园文化的内涵,我院凭借专业优势,大力发展体育社团、协会,先后配合学校团委成立了龙狮协会、足球协会、排球协会、羽毛球协会、乒乓球协会、武术协会、健美操协会、轮滑协会、定向越野协会等体育协会。我院集中师生中的精兵强将,对这些体育协会进行规划、指导、并参与日常的训练、比赛工作的指导,体育生不仅仅得到了大量的实践机会,学以致用,提升自己,建立自信心、荣誉感,最重要的是学生们通过努力使这些体育协会得以健康、蓬勃的发展。目前,我校校园体育文化在我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正以其时代性、时尚性、多样性、共享性、娱乐性和趣味性的特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在校师生参与。通过体育文化的陶冶,师生中的群体意识,群体向心力与凝聚力得到培植,顽强的意志品质和拼搏精神、“公平”的竞争意识和精神、集体主义和团体协作精神正在校园的土壤上滋生,校园精神文化之躯健康成长。5.学院教学改革与研究成果
2001年至2003年,发表教学论文30篇;2001年至2003年获校级教学课题立项13项;2004年至2008年,发表教学论文69篇;
2001年广东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及教学内容改革实践研究([粤高教2001]106号1-20)子课题——21世纪初、中期广东省体育教育专业人才需求特征及培养目标的研究获立项,其研究成果获广东省一等奖;体育运动与人体结构CAI课件获中国电化教育协会二等奖;2005年体育专业改革理论与实践成果获得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年《篮球》课程,进入校级“精品课程” 六强的行列;2006年《运动解剖学》进入校级“精品课程”行列,大学体育、运动生理学、体育心理学、田径运动、足球运动五门课程被评选为校级“优秀课程”。2006年定向运动专题学习网站获广东省高等教育网络课程优秀奖。
2007年7月;吴忠义教授主持的广东省社科基金重点课题——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改革和“名牌专业”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在国内体育教育专业具有较大影响。2007年,王景贵教授任《运动解剖学实验》教材的副主编在该书中撰写7万字, 该书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7年7月第1版;陈广森老师参编《传统体育运动》教材, 撰写5万字, 该书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8年,张殿亮教授参编《田径》教材, 撰写2字, 该书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8年,体育教育训练学获得学校第三批重点学科立项。有五名教授经专家评审成为校学术带头人,有两项教学项目获得“校质量工程”立项。
6.学院科学研究与成果
学校一贯重视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2003年成立了体育科研所。长期以来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
2001年以独立作者及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44篇,其中在核心刊物上以独立作者及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1篇,参编教材3部;
2002年以独立作者及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35篇,其中在核心刊物上以独立作者及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2篇,参编教材1部;
2003年以独立作者及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65篇,其中在核心刊物上以独立作者及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27篇;
2004年以独立作者及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48篇,其中在核心刊物上以独立作者及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8篇;
2005年以独立作者及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51篇,其中在核心刊物上以独立作者及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0篇;
2006年获得广东省第七届大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团体总分第八名。该我院教师累计发表论文39篇,其中以独立作者及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在核心刊物论文9篇,参编教材3部。张新安教授主编全国高校教材《定向运动》。主持完成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151工程”首批立项项目《定向运动专题学习网站》,该网站是全国首个定向运动专题学习网站,2006年获“广东省高等教育网络课程优秀奖”。近年还在公开刊物发表论文30篇,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次,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次。
2007年在核心刊物上以独立作者及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5篇,在其他省级期刊以独立作者及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25篇,合计30篇。并获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立项三项,分别是:杨海平教授的《低氧力竭运动对骨肌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获2007年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课题编号为7300481;马忠利博士的关于“《俄罗斯联邦2006—2015年体育运动发展》联邦计划纲要》”的研究获2007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项,课题编号1182SS07139;陈广副教授以项目第二申请人参与的《和谐社会构建下的农村体育发展战略》获200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课题编号为07BTY025。并主持该课题中《我国农村体育的发展现状与特征》、《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两项子课题;在其他方面,杨海平教授《低氧、力竭运动对大鼠骨骼肌细胞凋亡及bcl-
2、bax表达的影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大学生运动会论文报告会上获二等奖;
2008年,在核心刊物及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38篇。同年,我院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被学校评为校重点学科。2009年,体育专业在全国众多体育院校中,被教育部、财政部评为第四批国家级特色专业。
7.学院运动训练与竞赛
2003年7月,广东省大学生运动会在定向越野、田径、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游泳等项目比赛获得金牌9块、银牌10块、铜牌8块、4至8名15人次。
2004年,全国学生定向锦标赛获得第1名2人,第4名2人;中国学生健康活力大赛健美操赛获得二、三等各1个;香港亚洲城市野外定向锦标赛获得第一名1个,第三名4个,第九、十名各1个;广东省大学生三人篮球赛获得第三、四、七名各1个。
2005年6月,参加广东省大学生三人篮球赛获得第一、四、五、六、名各一个;8月在湖南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炎帝杯”大学生龙狮锦标赛获男子南狮第一名,获得最佳狮头设计奖一项;8月在广州参加省全民健身传统武术比赛获一等奖6项;二等奖25项;12月参加肇庆市篮球联赛男子获得第三名;“菲普莱杯”广东省大学生田径赛获第一名1个,第四名2个。
2005年我院代表广东省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全国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获得二等奖。团体总分在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代表队中列第7名,创造了近四届比赛广东省代表队的最好成绩。
2006年,参加广东省第七届大学生运动会,获得奖牌24枚,在参赛的37所本科院校中团体排位第九名;在同类院校中排名第一。
2007年6月,我院学生陈磊、吴计亮参加摩托罗拉MBA2对2篮球挑战赛在上海举办的中国总决赛勇夺亚军。
2008年,我校龙舟队参加了2008年中国第二届大学生龙舟锦标赛,获得男子1000米直道竞速赛冠军。
2009年4月与肇庆市体育局合作,承接了全国U17女子篮球赛。在学校的 直接领导下,比赛获得圆满成功。肇庆学院赛区受到了各参赛队的赞扬,成功的扩大了我校的知名度。
8.学院优秀校友代表风彩
体育与健康学院在三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培养了合格毕业生4000多人,遍布国内外各个地区及领域。他们中间有全国“十佳” 校长、全国优秀教师,省劳动模范,有政府机关各级领导和各类学校校长、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有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及知名企业家,有国际级、国家级裁判,有保龄球亚洲亚军教练,有培养出优秀竞技体育人才的基层体校教练员,他们在各条战线上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广东省的体育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成就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8.1 党、政部门任职副处级以上优秀校友代表
姓名 就读学校/专业 入学时间 现任职单位 职务 温仕婵 肇庆师专.体教 1978.9 惠州市党群办 书 记 方文钊 肇庆师专.体教 1980.9 清远市劳动局服务总公司总经理 陈 宁 肇庆师专.体教 1981.9 德庆县委 常 委 雷毅丹 肇庆师专.体教 1981.9 肇庆市体育运动学校 校 长 梁敏雄 肇庆师专.体教 1981.9 江门市体育局 副局长 谢子超 肇庆师专.体教 1984.9 云浮市教育局 局 长 林伟祥 肇庆师专.体教 1984.9 云浮市体育局 副局长 杨满华 肇庆师专.体教 1984.9 云浮市供销社 副主任 朱伟光 肇庆师专.体教 1984.9 东莞市体育局 副局长 罗浩翔 肇庆师专.体教 1985.9 广宁县委
常 委
黄学武 肇庆教育学院 1987.9 肇庆市体育局 局 长 吴建华 肇庆师专.体教 1987.9 云浮市住建局 副局长
8.2 任县、市(区)教育局长及重点中学校长优秀校友代表 姓名 就读学校/专业 入学时间 现任职单位 职务 李伟远 肇庆师专.体教 1984.9 三水区华侨中学 校 长 廖肇健 肇庆教育学院.1984.9 广宁县教育局 局 长 冯智灵 肇庆师专.体教 1985.9 广宁县广宁中学 校 长
陈国强 肇庆师专.体教 1985.9 惠阳市高级中学 校 长 林群生 肇庆师专.体教 1987.9 陆丰市龙山中学 校 长
8.3 获省级以上的劳动模范优秀校友代表
姓名 就读学校/专业 入学时间 单位 获劳动模范时间 叶桂汉 肇庆师专.体教 1981.9 云浮市云城区教育局 1994年广东省劳动模范 朱炳强 肇庆师专.体教 1981.9 封开县体育局局长 2006年广东省劳动模范 林群生 肇庆师专.体教 1987.9 陆丰市龙山中学 2009年获广东省劳动模
范、全国“十佳”校长
8.4 扎根基层工作的优秀校友代表
姓名 就读学校/专业 入学时间 现任职单位 职务 廖泳光 肇庆师专.体教 1978.9 端州区教育局体卫科 科 长
扎根基层工作30年以来获全国、省、市多项表章及奖励 8.5 知名企业家优秀校友代表
姓名 就读学校/专业 入学时间 现任职单位 职务 唐怡健 肇庆师专.体教 1981.9 佛山市南海区
杨 阳 肇庆师专.体教 1985.9 佛山市三水区金利国际有限公司 陈正理 肇庆师专.体教 1985.9 广州市
吴 学 肇庆师专.体教 1987.9 深圳市丰华洋伞有限公司
8.6 有突出贡献优秀校友代表
姓名 就读学校/专业 入学时间 现任职单位 职务 黄献国 肇庆师专.体教 1978.2 广东工业大学体育部 书记 王锦秀 肇庆师专.体教 1978.2 广东工业大学工会 副主席 关润雄 肇庆师专.体教 1978.9 中国龙舟协会技术委员会 副主任
佛山市南海区武术龙狮协会 会 长 佛山市南海区体育总会 主 席
张宗珊 肇庆师专.体教 1984.9 肇庆市科技中等职业学校 校 长 李京多 肇庆师专.体教 1987.9 云浮市云浮中学 副校长 卢景值 肇庆学院.体教 2002.9 肇庆工商学院学生处 副处长
体育与健康学院 2010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