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区社区教育服务对象的教育需求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4 15:37: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昌平区社区教育服务对象的教育需求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昌平区社区教育服务对象的教育需求调研报告》。

第一篇:昌平区社区教育服务对象的教育需求调研报告

昌平区社区教育服务对象的教育需求调研报告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079 更新时间:2008/5/

2111:11:12

昌平区位于北京市西北部,是首都的中郊区。南端距市中心10公里,区域面积1343.5平方公里,辖15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和北企公司,常住人口82.9万。昌平属于首都的城市发展新区,是《北京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中,规划建设的11个新城之一。由于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社区居民人口迅速增长,目前全区共有148个社区,有居民268549户,745259人。所以,提高社区居民整体素质,建设和谐社区,是昌平学习型城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昌平社会稳定,各项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

一、昌平区社区教育服务对象的教育需求情况

社区教育是覆盖全社会,惠及每一个人的教育。本需求调查是指我区范围内除普通教育以外的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需求情况。目前我区成人教育活动主要分四大类:即成人学历教育;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民技能性培训;农村及社区的文体、卫生、保健等基本知识培训和各种形式的文体活动。

(一)成人学历教育。目前我区的成人学历教育主要集中在区成人教育中心。从历年的招生情况看,成人学历教育的需求对象主要有四类:一是机关事业单位的学历未达标人员;二是各级各类企业在职人员;三是普通高考落榜生;四是外来打工人员及青年农民。需求数量每年约1200-1500人,其中专科教育占75%,本科教育占20%,中专及以下学历占5%。专业需求主要有财会、法学、信息管理、信息系统维护与开发、英语、经济管理、工商管理、物业管理、电子商务等19个专业。农村或社区对学历教育的需求不是很大,多数乡镇没有开办学历教育教学班,只有个别镇的成人学校有开班需求,主要是通过联合办学形式开展成人中专、大专、本科或研究生教育。如北七家镇、南邵镇、沙河镇等与农广校联合,共同开展中央党校专本科学历教育或市农广校的中专、中专后学历教育;北七镇宏福集团除了举办上述的学历教育以外,还与北京金融学院联合开办研究生学历教育等。

(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由于各镇地域资源的差异,需求的培训项目也很不同。如,我区东部的百善、兴寿、南邵、崔村、小汤山、北七家等镇,由于地处半山区或平原,土地资源比较丰富,种养业相对比较发达,主要开设果树栽培技术、果树修剪技术、蔬菜栽培技术、草莓栽培技术、花卉栽培、生态林栽培技术及管理、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动植物检疫及病虫害防治、有机农业等培训班;西部的马池口、流村、阳防、南口等镇,由于地处河套或山区,沙地和山地多,土地资源比较贫乏,主要开设李子、枣、柿子、仁用杏、苹果等果树的栽培与修剪班,新品种引进与推广培训,玉米、小麦栽培技术,畜牧养殖、山体绿化、动

植物检疫及病虫害防治等培训班;北部地区的十三陵、长陵等镇,由于地处山前暖带,日照充足,果树资源比较丰富,主要开设桃、柿子、苹果、葡萄、板栗等果树栽培修剪培训,果树改良培训,新品种推广培训等。而南部的东小口、回龙观、沙河等镇及昌平中心城区,由于地处城乡结合部,农村城市化发展步伐较快,第三产业比较发达,农村种养业相对较少,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市场需求不大。

(三)农民劳动技能培训。目前我区的劳动技能培训项目主要有锅炉工、焊工、电工、物业管理、库房管理、管道维修、营养配餐、农用建筑、中式面点师、计算机、会计、烹饪、民俗游、导游、家政服务、花卉园艺、绿化工、收银员、营业员、民间剪纸、手工编织、汽车修理等20多种。但由于各镇产业分布不均衡,为农民提供的再就业岗位也有较大差异,各镇需求的培训项目也各不相同,如多数山区和半山区积极引导农民开发本地民俗旅游资源,组织劳务输出等,在技能培训上主要以民俗游、中式面点、营养配餐、民间工艺品制作、锅炉工、库房管理等为主;而平原地区特别是城乡结合部,由于第三产业比较发达,人口密集,在技能培训上主要以物业管理、管道维修、家政服务、绿化工、收银员、营业员等服务行业为主。

(四)文化、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培训。该项培训活动主要由文委、体育局、卫生局等牵头,由镇综合事务科具体负责,依托各村委会或社区居委会或市民文明学校开展培训活动。目的是使普通百姓了解基本的健身保健知识,掌握基本的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技能,提高文明素质,丰富业余生活。目前,由于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百姓对精神生活有较高的追求,此类培训活动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之下,群众需求旺盛,除了各政府部门培训之外,群众自发性组织占有较大比重,培训内容也比较丰富。如秧歌培训、舞蹈培训、健身操培训、节目主持人培训、音响师培训、化妆师培训、书画培训、照相技术培训、奥运英语培训、计算机培训、计生知识培训、老年保健知识培训、家庭理财培训等等,此类培训带动了社区丰富多彩的文体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

二、社区教育设备设施和机构设置概况

目前,我区教委直管的成人教育办学机构主要分区、镇、村(或社区)三级,包括:区成人教育中心(含社区学院)、区职工学校、区职业学校各一所;镇级文化活动中心18个(含镇社区分院或镇成人学校);村(或社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或市民文明学校)310所,其中市级示范校1所,区级示范校60所。

成人教育中心(含社区学院)是我区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的主阵地。在机构设置上,实行教委直接领导下的两级法人管理体制,即成教中心管理机构法人和下属四个办学实体法人。中心管理层设主任、副主任各1名,设办公室、教务处、总务处和财务室等四个处室(区社区学院设院长1名,副院长2名,下设办公室、教研室、活动室)。下属四个站校分别是:电大昌平分校,主要举办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方式主要是利用电大远程教育资源,开展远程开放教育;成人学校,主要举办成人高考备考班、各种短期培训班、与各普通高校开展成人高等教育联合办学等;农广校,主要面向农村,开展成人中专、大专、本科等学历教育和各种

农民短期培训;计算机培训中心,主要举办计算机、英语等各种社会化取证培训及考试的组考工作。目前,成教中心有教学楼一栋,建筑面积4134平方米,教学用平房建筑面积324平方米。其中包括多媒体教室20间,普通教室6间,网络教室7间,教师办公室28间,其它用房7间。另在昌平邓庄村与北方交通大学共享教室有24间,共享办公室2间。全中心共有教学用电脑约290台,教师用电脑约90台。在师资队伍方面,目前有教职工80余人,其中教师编制的50余名,全部为本科及以上学历;高级职称15名,中级职称20名,中级以上职称人数占教师总人数的60%;有各级骨干教师9名。成教中心各种教育资源在下属各站校之间实行中心统一管理,协调使用,资源共享。

各镇文化中心是镇级成人教育及各种文化、体育、法治宣传等活动的主要场所。镇文化中心的各种培训和活动设施配备相对齐全,一般包括:会议室1-2个(一般为多功能厅);教室1-3个(课桌椅由教委配备);图书室1-2个(图书资料及部分设施由文委配备);远程卫星接收设施及配套机房1-2个(由教委、农委或文委投资建设);数量不等的各种文体器材等。

镇级文化活动中心的前身一般是原镇成人学校。在乡镇机构改革以前,各镇配有专职或兼职成教干部1-2名,机构改革以后,镇级机关人员不断精减,多数镇的成人教育工作归并到“社会事务综合科”,该科室的主要业务范围是:本镇域内的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妇幼等综合管理工作。在人员配备上,一般设主管副镇长1名,科长1名,科室职员1-2名。由于人员少工作头绪多,相对减弱了基层成人教育工作的管理力度。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社区居民及农村农民在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的同时,也对精神生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新时期的新需求,区教委于2005年底,在各镇原成人学校的基础上成立了镇级社区分院,并在百善镇统一举办了挂牌仪式。目前镇级社区分院共有18个,但多数都是只有牌子,没有完整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职责不清任务不明,缺乏统一规划和指导,处于虚设状态。

目前,我区有村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或社区市民文明学校)共计310所。全区社区居委会办公、活动用房面积共计27631.9平方米,平均用房面积186.7平方米。有活动场地的社区85个,无活动场地的社区63个;有健身器材的社区74个,无健身器材的社区74个。共有社区居委会148个,社区党支部129个,社区工作人员1101人。虽然在场地和人员配备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但随着我区新农村建设和社区建设的不断深入,这些基础设施会逐步覆盖全区所有村或社区。目前村或社区的成人教育活动场地和人员配备,多数是依托村委会或居委会,实行一套人马,统一管理,资源共享。

三、乡镇成人教育及社区教育的经费来源

目前各类培训活动经费来源各不相同。学历教育,一般由学习者自己负担,各镇(或单位)出台的奖励或补助措施各不相同;农民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由政府统一买单;文体卫及保健知识培训,大部分由相关部门免费提供,区镇级政府给予一定补贴,地区志愿者在师资、服务上给予很大支持。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各镇社区教育活动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初步形成了终身学习、全民学习的良好氛围。但仍然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社区教育管理机构不够健全。由于区级社区学院刚刚成立,除四个职能部门之外,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工作机制。如区级社区学院与各有关部门的关系,与各镇社区分院的关系等还不是很清楚,社区学院的基本职能、工作目标、发展规划等还不明确。目前各乡镇社区分院多数都是只有牌子,没有明确的组织机构,各种教育与培训活动分散在各职能部门。所以建立建全社区教育管理体系,理清各级办学机构的关系,是规范我区社区教育活动,促进社区教育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

(二)社区教育工作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目前我区社区教育活动是多头领导,多头管理。教委、文委、体育局、农委、科委、妇幼、卫生等各自从行业的业务范围出发,对农村农民或社区居民开展各类教育培训活动。部门之间缺乏横向联系和勾通,导致重复投资,重复培训现象时有发生。比如,目前国家推行的农村远程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在我区就有文委、教委、农委等多家负责投资和管理现象,由于缺乏部门间的勾通与协作,出现了同一个乡镇或单位有两套或叁套相同设备。但在设备使用上又都缺乏统一管理、指导和检查,致使大多数远程站点设备闲置,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部门间的统一协调力度不够。社区教育活动强调人人参与,但本区域内的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发挥主体作用,负责政策指导、资源整合、机构审批、制度规范、教育市场规范与管理等。目前我区在社区教育方面各部门间的统一协调力度还不够。

(四)社区教育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我区社区教育由于组织机构不健全,自然也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目前区级社区学院及各镇级分院在全区教育活动中应如何定位,职责范围、内部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等都需尽快研究制定,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这是我区社区教育规范有序发展的机制和体制保障。

(五)教育培训与经济社会发展存在脱节现象。主要表现在:

1、缺乏乡土教材和实践指导。由于区域资源的差异性,产生了各地别具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百姓对教育的需求也与地区经济发展紧密相连。教育培训必须结合当地资源特色和经济发展主流,开发适合地区百姓需求的乡土教材,并提供高水平、优质的教育服务,使教育真正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智力支持。但目前这种乡土教材还很缺乏,教育培训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实践环节较少。

2、教学部门开展需求调研不足。开展社区教育必须紧密结合百姓的工作和生活实际,在掌握国家大政方针的前提下,深入了解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走向,做好培训项目的开发设计工作,使教育服务内容即能满足现实需要,又能满足长远需要,不但要为百姓提供丰富的可供自由选择的教育服务项目,还要积极引导百姓学习前沿技能,培养竞争意识,体验前位性生活方式。但目前我们的教学部门深入社会开展需求调研力度还不够,我们的培训项目和培训效果距百姓的希望值

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3、“双师型”师资不足,整体师资力量比较簿弱。对于农村或社区的普通百姓来讲,对学历教育的需求不是很大,而对各种短期培训、技能性培训具有较强的学习愿望,他们要求学了即会,会了即用,在指导中学,在实践中学,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这种实用性的社区教育,对职业院校或成人院校的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目前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还不能满足群众的广泛性和实用性需求。

五、几点建议

(一)要建立建全社区教育管理体系。这是规范社区教育行为,理顺社区教育管理关系,保证社区教育健康有序发展的前提条件。

(二)要整合区域内各种教育资源,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为社区教育提供智力支持。要加强各部门间的协调与合作,充分利用有限的资金、场地和部门优势,为基层创造和谐、有序、健康、丰富的社区教育发展环境。

(三)各级各类教学部门要加强自身建设,特别是师资队伍建设、培训项目建设、实习环境建设等,为社区教育活动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四)进一步探索普、职、成三教统筹问题,使乡镇文化服务中心真正成为镇级教育、科技、文化、体育、法制、卫生等各项活动的中枢部门。充分发挥各方资源优势,使各类教育在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过程中,良性竞争,协调发展。

昌平区社区学院 教研室

2007年12月

第二篇:99.社区教育需求调研报告

社区教育需求调研报告

上海市普陀区甘泉社区学校孙莉曹兰花

摘要:社区学校以提高居民文化生活质量和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内容为最终目的。随着居民的学习需求不断发生改变,探讨和了解居民的目前需求状况是什么,什么教育方式能满足居民的要求,什么样的教育内容能够与市场需求接轨,是我们这次调研的目的。通过教育需求调研,进一步完善社区教育工作,在提高社区居民受教育率上做足文章,使终身教育的理念深入民众之心,并达到求学有其路、求技有其师、求知有其书、求乐有其处,为创建学习型社区、提升社区居民文化素质,为居民终身学习服务。

主题词:社区教育需求调研

一、问题提出

甘泉路街道位于普陀区东北部,处在普陀区、宝山区、闸北区三区交界点,北与宝山区相界,东北与闸北区毗邻,地域面积2.3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0.7万,下设20个居民委员会,1825个居民小组,是本市较早建成的工人新村。自1998年被评为上海市首批文明社区以来,连续荣获文明社区“四连冠”。99年被中宣部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并多次荣获“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等殊荣。全社区28个居住小区中,23个小区被评为市级文明小区,4个小区被评为区级文明小区。街道的社区文化建设有比较好的基础。

党的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报告明确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化社会,已经成为我国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为了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精神,创建学习型社区,提升社区居民文化素质,为居民终身学习提供服务,甘泉路街道于2003年初创办了甘泉街道社区学校。甘泉街道社区学校自开办以来,已提供培训20余万人次,目前已固定开设涉及电脑、英语、书画、音乐、舞蹈等49类课程和培训。然而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居民的教育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我们清醒地意识到社区学校的课程建设不可能也不应该一劳永逸。因此,我们社区学校日前对社区居民组织了一次问卷调查,旨在探讨和了解居民的目前需求状况是什么,什么教育方式能满足居民的要求,什么样的教育内容能够与市场需求接轨,为更有效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提供依据。

二、调查方案

1、调查对象:甘泉街道社区内的常住人口

2、调查内容:居民对社区教育培训的需求

3、调查方法:随机抽样、问卷调查

4、调查人员:社区居委会文教主任、社区学校教师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共下发问卷1400份,回收1188份,回收率为84.9 %。

(一)基本情况

1、男女比例

男性为469名,占被调查总数的39.5%;女性为719名,占60.5%。

2、年龄结构

65岁以上

35岁以下

17%

56-65岁23%

36%

3、文化结构

小学

高中

本科

4、就业情况

在被调查人员中,在职人员274名,占被调查总数的23.1%,非在职人员914名,占被调查总数的76.9%;

从以上被调查人员的数据分析,本次被调查对象年龄结构主要集中在46岁以上人员,人数占被调查总数的75.1%;学历结构以初、高中的人员为主,占74.41%;就业情况以非在职人员为主,占76.9%;男女比例不均,女性占60.5%。从统计中发现,在40岁至60岁之间年龄段人员大多数为初中或高中学历,基本上反映了目前社区人员教育水平的现状。

(二)培训需求

1、关于“是否参加过甘泉社区学校培训”

被调查者中,参加过一次或多次的为232名,仅占总人数的19.5%。其余956人均没有参加过社区学校的培训。由此可见,社区学校的培训市场空间很大。

2、关于“参加过何种培训”

232名参加过培训的人,他们所参加的培训,按参加人数高低依次分别为电脑、舞蹈、手工、英语、书画、拼音、器乐,还有少部分其它种类。这个答案显示,社区居民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

3、关于“希望社区学校开设的培训与讲座”

调查显示,居民希望开设的培训与讲座主要有:健康类的有559名,占47.1%;技能类204名,占17.2%;艺术类178名,占15%;文化类136名,占11.4%;求职类111名,占9.3%。各类需求的年龄和性别分布如下: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社区居民对健康保健的教育需求愿望强烈,尤其是46岁以上的被调查者他们对健康的关注远远高于其他内容。这是21世纪人们新型生活观和价值观的缩影。青年被访者选择技能类的人占多数,这与目前择业和就业指导有着密切的关系。高速发展的社会,要求就业者能够掌握多种技能,这样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有一组数据也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在56岁以上的被访者中选择艺术类的比例也相当高,仅次于健康类,这说明人们正逐渐从老有所养向老有所乐发展,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4、关于“培训时间的安排”

对这个问题,被调查对象回答比较分散,总体上在职人员希望安排在双休日或晚上,非在职人员希望安排在周一至周五的上午或下午,这与我们的预想是完全吻合的。

5、关于“理想的培训费用”

被调查者中有776名人员希望培训费用控制在30-50元,占65.3%;选择50-80元的为229名,占19.3%;选择80-100元的有145名,占12.2%;选择100元以上的仅为38名,占3.2%。这组数据与被调查人员的年龄和就业情况有很大关系。由于本次调查对象大多为46岁以上的非在职人员,收入普遍比较低,因此他们希望培训能够低廉甚至是免费的。

(三)其他方面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我们挖掘了近20名分别在唱歌、美术、法律、电工、家政等方面有特长的志愿者,他们为扩大我校志愿者队伍奠定了基础。

被调查人员中有470名留下了联系方式,希望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我们的培训信息,这反映社区中潜在的培训需求还是巨大的。

四、思考

1、加强对社区学校的宣传力度

“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名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已无法放诸四海而皆准了,尤其像社区学校这样方兴未艾的新生事物,如果不加大宣传力度是很难被居民所了解的。我校正着手从三方面来加大宣传力度:首先,主动与社区内各居委会加强联系,力争达到宣传资料、招生简章发放全覆盖,并通过教师和志愿者下里弄上门送教来提高学校知晓度。其次,通过在社区内开展各类教学成果展示活动,来增加居民的认可度。第三,通过报刊杂志、电视、网络

等各类媒体发布学校的相关消息,扩大宣传面,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2、扩充社区学校教育内容

甘泉社区学校在街道的领导下,为创建和谐社会,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比如,社区学校配合区妇联开展的“百万家庭学礼仪”活动,根据文明办要求进行的“知荣辱讲文明”系列活动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我校的自选项目——舞蹈类、器乐类、戏曲类、手工类、文化类、健康类、技能类等培训以及公益性讲座等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社区居民文化业余生活。然而,我们也看到,目前我校开设的课程还远远不能满足社区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人员的实际需求。比如,如何利用现有的统编教材,进一步面向社区大众、让更多的人能够得到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如何进一步挖掘课程资源,加快课程开发,开设有针对性的、分层次的、高质量的教育培训班,并最终以自编教材的形式加以固定,等等。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3、拓宽社区学校教育功能

社区教育不仅仅指社区学校的教育,但社区学校却应该是社区教育的辐射源。社区学校的教育应面向社区内的所有居民,它应是基础教育在校外的延伸,是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尤其是非学历培训)的新的增长点,是终身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可是碍于社区学校现行的运营机制、师资力量等重要因素,我们目前的职能主要是为社区居民(大多为中老年居民)开设一些公益性的、娱乐性的、休闲类的培训与讲座,以及在节假日里组织社区内的中小学生开展一些活动。这与社区学校应承载的功能与责任还相差甚远,因此我们将不遗余力地探索拓宽社区学校教育功能的有效途径。

4、明确教师职责,改善志愿者结构

社区学校的专职教师是相对固定的,且人数很少。就我校而言,4名专职教师全都来自小学,大多为大专学历。单靠这些专职教师要开出内容纷繁的课程是不切实际的,因此笔者认为专职教师的工作定位应向管理者靠拢,主要职责是做好课程资源的开发、师资统筹、教育服务、后勤保障等工作。同时,大量的任教师资则应靠兼职教师和志援者来弥补。目前,我校登记在册的兼职教师共有 23 名,志愿者28 名,大多为退休人员,个别已是古稀之年。由于在职人员无法保证工作日的授课时间,所以真正能坚持在我校任教的基本都是退休人员。然而,面对社区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我们更希望有年轻的、高学历的、热心社区教育并有可支配时间的志愿者的加入,这也是我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社区学校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丰富居民生活内容为最终教育目的。我们将通过这次教育需求调研,进一步完善学校教育工作,在提高社区居民受教育率上做足文章,使终身教育的理念深入民众之心,并达到求学有其路、求技有其师、求知有其书,求乐有其处,为推动甘泉社区现代文明社区的建设,为构建学习化社区夯实基础。

第三篇:社区教育教育需求与教育参与的调研报告

摘要:本文以社区居民的教育需求和教育参与为主题开展了调研。经过对社区居民教育需求现状的分析,对社区居民教育参与行为选择的调查,本文认为当前的社区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社区居民的学习观念还不够深;社区居民的社区教育意识还不够强;社区居民参与教育培训活动不普及。社区内各种群体层次上的差异,也是影响居民参与社区教育的重要原因。针对上述问题,就今后社区教育工作应如何开展,提出了社区教育应以教为学习者提供服务,以适应学习者特征及其需求为教育培训活动的目标和内容。社区教育一是要注意针对成人学习需求的特点;二是要引导教育需求,关注弱势群体,提高社区教育参与率;三是要营造社区教育的良好环境;四是要有财政和政策的支撑,把终身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XX街道位于XX区的XX,是一个典型的老城厢。随着旧区改造进程的加快,社区中居民的文化层次和文化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建设学习型社区,使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有针对性,让居民的教育需求得到最大的满足,我们对社区内居民开展了专项调查。调查方式包括问卷调查、座谈调查、典型调查和个别访谈。以下是调研后的反馈结果和情况分析:

一、调研结果及分析

(一)社区居民基本特点

XX社区居民多元化的生活和教育背景,形成多元的教育需求。调查显示:

接受调查的社区居民中,以女性居多,女性占XX%,男性占XX%;年龄结构跨度较大,其中30岁以下XXX人、30-40岁XXX人、40-50岁XXX人、50-60岁XXX人、60岁以上XXX人;文化程度不同,初中文化XXX人、高中文化XXX人,大专文化程度XXX人,大学极其以上文化程度XXX人。接受调查的社区居民的职业分布:党政机关干部XX人、事业单位职工XXX人、企业经营者XX人、外资企业职工XX人、国营企业职工XXX人、民营企业职工XX人、个体工商业者XX人、自由职业者XX人,下待岗人员XXX人,其他XXX人。接受调查的社区居民的收入分布:家庭年收入3万以下XXX户、3-3万XXX户、家庭年收入5-10万XX户、10-20万XX户,20万以上X户。每月学习费用支出50元以下XXX人、50-100元XXX人、100-200元XXX人、支出200-500元XX人、500-1000元XX人、1000元以上XX人。调查显示:(1)社区居民的家庭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大多相对稳定;(2)社区居民素质具有基础性、潜在性、相对稳定性与可发展性,构成了居民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对社区居民的学习活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能动的作用。

(二)社区居民教育需求现状

1、社区居民的学习观念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在人的一生中接受各种形式的教育正在成为现代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改变生活的观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大大转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和学习观。调查显示,社区居民中,普遍赞同“活到老、学到老”,认可“工作生活中需要知识和能力,所以要不断学习”的观点,选择“实践是学习,与人交流也是学习”、“所有人都能学习,但存在个体差异”的主张。只有少数人对学习的本质缺少正确、全面的理解,极少数的人固守“学习就是上学念书,学书本知识”,“学习只是年轻人的事”这一观念。

社区居民对工作后的继续学习提高的认同程度有所提升,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是社区居民参与市民学校的学习活动,主动、持续学习的内在动因和决定因素。社区居民比较普遍地认识了继续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询问“持续不断的学习对自己有什么意义”时,根据意义的重要程度排序,列在前3位的是

排在第一位:可以更新知识,增长才干,充实自己,使生活更有意义

排在第二位:不学习就要落伍,会被社会淘汰

排在第三位:提高个人修养,满足个人兴趣、爱好

对于是否有继续学习和提高的必要,在被访者中认为很有必要和有必要的占XX%,其中前者占XX%,后者占XX%。X%的人认为无所谓,X%的人认为必要性不大或没必要。文化程度越高的社区居民对终身学习、持续学习的的认同度越高。

2、社区居民对子女的教育期望

社区居民对子女文化程度的预期处于较高的水平。有XX%的希望自己的子女至少要大专毕业,其中,XX%的人希望自己的子女接受大学本科及以上的教育。本项调查显示,被调查者的受教育程度与经济收入成正比,与对孩子的受教育期望值也成正比。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学历较低、经济困难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呈放任态度,认为孩子读不读书无所谓。个别家庭想让孩子早些工作,放弃继续学习的机会。

社区居民对子女教育关注的另一个偏向,就是家庭文化教育消费支出主要用于子女,有XX%的家庭主要用于子女,仅有XX%用于自己。

3、社区居民的社区教育意识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区建设的地位日益突出,社区越来越成为社区居民工作、学习、生活以及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人们的社区教育理想体现出对社区教育价值的追求。经过几年的广泛宣传,社区教育已经产生一定的影响力,人们的社区教育意识在不断提升,但离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还存在一定差距。据调查统计,有90%以上的被调查居民知道社区教育,但真正参加社区教育的不足4%。

社区居民对社区教育抱有多方面的期待,他们企盼“组织更多不同层次的志愿者,参与社区教育”,渴望就近“开办图书馆(阅览室),设立少年、老年活动中心”,希望“社区内的教育文化设施向社会开放,方便居民学习、娱乐、健身”,其中最希望解决的问题是“扩大社区教育的受益面,加大资金的投入,使教育设施、活动场地更多一些”。

社区居民不满足于以往封闭的生活,希望主动参与社区交往和社区活动。选择愿意参加社区的公益活动的占XX%,愿意参加社区文化教育活动的占XX%,愿意增进邻里之间的交往的占XX%。愿意为小区建设出谋划策的占XX%,4、社区居民的学习意愿

参与社区教育的目的多种多样,性别、年龄、职业、教育程度以及经济状况等方面的差异都会影响个体教育需求。人们对提高自身知识水平的愿望迫切,渴望通过学习,使自身的知识结构得到调节和优化,同时健康观念在发生变化,珍视生命健康,重视生活质量,关注法律,成为社区居民学习取向和精神追求的主流。

社区居民多元的教育需求中,青年人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愿望强烈,调查显示,社区中青年人主要青睐计算机、外语和科技,选择前瞻性和实用性特点突出;中年人倾向于计算机、健康与卫生保健和外语;老年人主要选择与老年人密切相关的安全、赡养、医疗保健、心理调适等休闲类课程科目,而且他们希望参加没有压力、较少功利性的学习活动。

社区居民选择社区教育的学习方式呈现分散而多元的趋势,多数倾向于采用业余的、短期培训的、讲座式的、远程式的方式进行自主、选择性学习。

(三)社区居民教育参与行为的选择

1、看电视、读书看报是社区居民最主要、最便捷的学习方式

随着我国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闲暇生活聚焦于学习是一种必然的选择,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和学习时间的增多,为社区教育提供了可能性。

调查显示,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是社区居民与社会互动的主要中介,也是他们获得信息、愉悦性情、追求精神生活的重要渠道。

本次调查将社区居民喜爱的余暇活动分为8类,被调查者选择前5位的排序为:第一,看电视;第二,阅读书报;第三,体育健身;第四,与朋友交往;第五,文化活动。询问家庭成员闲暇时间主要的学习活动,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占XX%,在家阅读报刊杂志,获取知识信息的占XX%。

看电视、读书看报作为社区居民最主要、最便捷的学习方式,其优势,具有大众性、普及性、灵活自主性。其局限性在于,它以散居在家的“受传型活动为主”,即以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等方式接受大众传媒学习活动为主,反映社区居民的教育活动比较单一,学习方式较为被动。

2、社区居民上网学习、获取信息与年龄成反比,与文化程度成正比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和网络迅速发展,互联网进入社区和家庭,使人们实现了信息上的平等和资源上的共享,对社区教育产生全方位的影响,成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的重要途径。积极利用互联网,开展网络远程教育,创设网络社区、网络图书馆,实现教育资源多元化,正在成为社区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发展趋势。

互联网是社区居民接触较少的媒介,不会使用计算机,对互联网陌生、文化程度和经济条件的影响是最主要的因素。要使社区居民尽可能地与时代同步,需要通过社区信息化水准的提升,提高社区居民参与信息化的程度,向社区居民普及网络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术,增加适合社区居民的网络内容及信息方式,使有条件的街道都能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搭建起社区居民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平台。

上网学习,对于较快接受新事物、追赶潮流的青年人,吸引力更大。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有关“社区青年与网络关系”调研报告显示:社区青年对信息化服务需求中,位居榜首的是“网络学习”(XX%),列在2-5位的是:网上交流(XX%)、信息浏览与发布(XX%)、网上购物(XX%)、网上求职(XX%)。从中可以看出,网上学习和网上交流是社区青年需求方面的一个特点。

本次调查显示,社区居民上网学习、获取信息与年龄成反比,与文化程度成正比。在被调查的社区居民中,个人业余时间选择上网的仅占X%,家庭成员上网学习知识、获得信息的占X%。

3、社区居民参与教育培训活动不普及

社区居民选择闲暇时间的支配意向比较集中于媒体接触,对于去社区接受“教育培训”选择率偏低,仅占X%。

调查表明: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教育的广度和深度相对比较低,参与者的广泛性不够,大多数是离退休人员,社区单位参与和在职人员参与率不高。这种状况的形成主要是目前的社区教育缺乏吸引他们参与的师资和条件。

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各项活动的比率相对也比较低。在调查参加过社区教育中的哪些培训活动时,参加居委会组织的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活动的占XX%,参加市民学校学习的占XX%,参加各类社会文化培训班或讲座的占XX%,参加学历教育、资格证书培训的占X%,参加社会力量办学培训的占X%,参加其他活动项目的占XX%。接受调查者的数据与社区实际居住人口的参与社区教育的比例有较大的出入,主要是接受调查者主要是一些社区活动的积极分子。

4.影响社区居民参与学习的主要原因

影响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教育主要原因,排在首位的是“工作忙,生活负担重,没有精力”,主要集中于31-50岁的社区居民,他们中XX%是在职人员,XX%为临时工。第二位的是“社区没有开设所需的课程和培训项目”,其中,XX%是在学人员,XX%是在职人员。第三位的是“年纪大,记忆力差,学习吃力”,XX%为离退休人员;在离退休人员中近三分之一的人怕参与社区教育会跟不上。

值得注意的是,在随机调查的失业或下岗人员中,这部分人群是社区中的弱势群体,他们经济地位较低,并最容易失业、下岗,自身学历偏低,技能结构单

一、不能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是。但这部分人群却游离与社区教育之外,不愿参加市民学校的学习和接受终身教育的理念。

二、思考与建议

教育是为学习者服务的。学习者的特征及其需求决定教育培训活动的目标和内容,也应该成为改进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据。

1、要注意针对成人学习需求的特点

社区教育的主体主要是成人,成人的学习意向产生于生活、职业的实际需要,学习目标和内容与职业需要同步发展,成人学习带有鲜明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在确定社区教育课程目标时,需要综合考虑社区居民个体需求、社会需求。因此,社区教育课程要多样化,学历的与非学历的,功利性的与非功利性的、休闲性的与职业性的,基础性的、提高性的与创造性的统筹兼顾,并形成特色,以适应不同群体、不同目的的需求。

2、引导教育需求,关注弱势群体,提高社区教育参与率

主动参与是开展社区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这里主动参与既是指学习者参与教学活动,更是指通过学习,提高社区居民对社会以及社区的参与。要研究社区成人学习者的意愿,研究通过什么样的教学媒体、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帮助学习者实现自己的目标,并把各种教育资源优化组合,互为补充地提供给学习者。

在引导社区居民教育需求时,要帮助他们排除参与学习的各种障碍,包括学业素质障碍,心理准备障碍和支持体系的障碍等,提高社区居民的培训参与率。

社区弱势群体的学习驱动力相对比较低,需要在组织策略、培训内容、活动方式等方面体现出“教育关怀”。要深入调查和分析弱势群体的状况及其分布,掌握弱势群体对社区教育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各种补偿性、提高性的教育培训,着力开发各种灵活的培训课程,实施菜单式培训,以多种途径满足需求。同时要认真研究有关的政策。比如学习成果的评估和认定,就业指导,救助性措施等。

3、营造社区教育的良好环境

营造社区教育的良好环境,就是要创造一个充满学习氛围和学习机会的环境,以满足社区成员的学习需求,其目标就是构建学习型的社区。

要强调整个社会的参与,即社会各个部门、单位、组织及社会方方面面均应为终身学习提供服务,充分发掘社会各方面的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教育手段,形成终身学习的网络。终身学习、多元化学习要求的内涵是“全”,它是通过网络来实现的,通过技术和组织的网络来实现。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也需要通过协调、引导、优化来实现。

4、财政和政策的支撑,把终身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目前XX要建设学习型城市,终身教育的理念在广大市民中正逐步形成,终身教育的工作主体是社区市民学校,但是终身教育并没有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使得社区市民学校在经费、师资、设施上与广大市民的需求不相适应。在师资方面;市民学校的教师基本上是一些中学教师和社会自愿者,他们精神可嘉但是缺乏市民学校教育的经验。往往教学都感到很累,没有一支专业的市民学校师资队伍。设施方面,市民学校办学场所主要利用中学的教学场所,在时间和功能上存在着不便和矛盾。市民学校的学员是以55-70岁的老年人为主体,他们普遍反映,双休日是三代人团聚的时间,也是最繁忙的时间。随着上海经济的增长,普教经费也在同步增长,但学生在减少;而社区市民学校潜在学生的增加,则不能得到相应的投入的增长。因此,希望能把市民的终身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以便在经费、师资、设施上得到更好的保证。

第四篇:社区教育调研报告

务培训班9期,360余名学员培训结业;举办“十万家庭网络行”培训,1997名市民通过培训结业;还举办了基层文教干部岗位培训班等等。

各街道社区学校在区教育局的指导下,也举办市民三项培训、中老年书画班、文史知识、外语等各类培训班。市民参与率不断扩大,有些班级学员报满供不应求,还涌现一大批学习积极分子和动人事迹。各基层市民学校也开展了“百场讲座”活动,内容涉及公民道德、法律知识、环境保护、科学发展观、健康教育等等。各街道、镇和社区把青少年的教育纳入社区教育范畴,利用暑假组织辖区青少年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丰富的活动内容,吸引了广大青少年的参与,据统计参与率达到80%以上。活动的形式有很多创新。例如:“家门口的陶吧”、“小市民道德论坛”、“青少年模拟法庭”、“我爱家园演讲比赛”,给青少年以很好的教育,也受到媒体的报导。社区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全区还出现了一些较为固定的学习型团队。例如:景新社区的书画社、庆春门社区的集邮文化夜校在全市都有点名声。农村成校仅2004年举办成人业余中专学历班学员298名,大专学班学员135名,其它培训班培训人数1690人,还配合镇各有关部门开展各类培训达12500人次。开展农民素质培训有1099名获得技能证书或学历毕业证,大大超额完成区今年下达的200名指标。社区教育活动开展为提高我区城乡人员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我区社区教育工作虽然收到一些成效,但还存在一下制约发展的问题,需要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并予以解决。概述如下:

一、管理和运行机制不够有效,需加以完善。

社区教育以提高辖区全民素质为宗旨,是一项系统工程,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要落实各级的目标任务,并健全有效机制。目前,街道、镇和基层总体讲发展不平衡。主要原因是工作的开展主要靠领导的意识和重视程度。因而在社区教育的人员、经费、场地、设施、工作的落实上随意性很大,个别街道至今尚未建立社区学校正常地开展社区教育。随着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调整并统一由区管之后,各镇、街道的教育工作重点,应及时转到以提高辖区成员的综合素质的社区教育上来。区政府要起到对全区社区教育工作的领导和协调作用,落实各级的工作目标责任,建立符合我区、镇(街道)、社区(村)分级主办社区教育的运行机制和各层面内部协作机制,分工协作,形成合力,整体推进我区社区教育工作的发展。

二、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强。

我区自2003年起作为区级层面,每年按常住人口人均1元列入财政预算。这笔经费除了解决区级大型社区教育活动和区社区学院事业经费外,主要用于基层市民学校建设的奖励和江干区社区教育券发放,即推进基层工作的规范化和鼓励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和弱势群体的教育培训工作上。与兄弟区相比我区的投入尚存在较大差距,例如上城区是按常住人口每年人均2元的标准列入预算。下城区则把外来人口也列入预算。江干区是个外来人口大区,对他们的教育也关系到我区社会的和谐发展,应该把外来人口列入社区教育经费指标。在镇和街道层面的投入方面也严重不足,较好的镇和街道除场地设施的一次性投入外,社区教育活动的日常经费就很少,而且没有一个制度性的规定。至于城区各基层社区市民学校普遍反映经费难以落实,给社区教育工作和活动的开展造成很大的困难。社区教育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除了区级予以投入外,街道、镇也应该给予基层社区教育工作一定的经费保障,并形成制度。

三、落实专职社区教育人员的编制,理顺管理体制。

我区现有社区教育和成人教育教育专职人员,除社区学院外,其余人员的编制还在原学校。随着中小学定编工作的开展,如何落实这些人员编制,理顺管理体制有利于人员安定,也有利于工作的开展。西湖区、上城区的做法是派到街道工作的社区教育干部的编制全放到区社区学院。农村成校的编制,兄弟区、县(市)的普遍做法是规模较大的成校,编制独立。最近省教育厅、人事厅的文件规定,农村成校编制控制在农村人口的万分之二。根据上述情况,我区人员编制问题解决的方法可以是采取以下做法:

1、下派街道工作的社区教育专职干部,其编制统一放入区社区学院,由区教育局职能部门对他们进行工作考核,其工资和政策性补贴、奖金由教育局发放,其它每月的奖金福利由街道给予解决。

2、农村成校前几年已办妥独立建制的法人单位手续,其人员应从原单位划出并划入成校,同样由区教育局职能部门对他们进行工作考核,其工资和政策性补贴、奖金,由教育局统一发放,其每月的奖金、福利由镇给予解决。

四、社区教育三级网络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2003年10月市教育局批准我区社区学院(筹),但至今仍借用四季青小学场地。进修学校、社区学院新场地已在筹建中,内部规划需充分考虑社区教育的特点、规模和功能。根据市教育局对社区学院的评估指标要求建筑面积要达到4000平方米,在设计上要考虑功能的整合,以便实际使用并能顺利通过市教育局的评估认定,正式批准我区社区学院。四个街道有3个建立了社区学校,其余1个至今未建立社区学校。要加大指导力度的同时,把街道社区教育工作列入区级对各街道的工作考核目标体系。各街道都要整合资源建立社区学校,并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行分管领导任主任的校务委员会制度,同时实行分管领导任校长,教育局下派专职干部任常务副校长的社区学校管理运行模式,确保街道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区教育局要对各街道社区学校实行督导评估制度,认定合格社区学校。各镇成校随着城市化进程逐步向社区教育接轨,现阶段成人学校要通过区教育局督导评估增挂镇社区学校牌子。各街道、镇也要加强辖区基层市民(村民)学校的建设,整合社区资源建立和完善市民学校,开展社区教育工作。区教育局要继续实行区级示范市民(村民)学校的评估认定工作,进一步推进市民学校建设。

五、打破条条分割,实现教育资源和教育培

训的整合 社区教育是一定区域范围内面向全体成员的终身教育体系。具有社区教育具有“全面、全员、全程”的特征。也就是说教育内容全面广泛,包括学历教育、职业技能教育、社会生活教育、文化艺术教育、休闲娱乐教育等等;教育对象涉及辖区干部、职工、农民、市民、外来人口等等;培训过程涉及早期教育、青少年教育、成人教育、中老年教育等。目前我区在教育资源和教育培训上都存在条条分割的问题。在教育资源上各条线都要基层成立学校。例如;老年大学、妇女学校、人口学校、团校等等,名目虽多其实并不具备必要的人、财、物等条件,而且各条线对下都还要组织考核等,使得基层不得不忙于应付,不但浪费有限的资源而且极大地增加基层的人力、精力上的负担,还会助长了形式主义。

区、街道(镇)、基层社区(村)三级都应该在教育资源和教育培训两方面加以整合。萧山、余杭等兄弟区整合电大、职业培训中心、老年大学等各类教育培训,统一建造一所区社区学院。规模大、功能全,具有极大的教育培训优势,较好地满足辖区各类人群培训的需求。我区应该打破条条分割,建设好江干区社区学院,使之成为面向我区干部、职工、市民、中老年等为一体的上规模、设施新、功能全的一个终身教育平台。

街道(镇)和基层社区(村)同样整合有限资源,建设和完善社区学校、市民学校,把其它各类称呼的学校均纳入其中,成为各层面的终身教育平台。纳入之后各条线在管理上要加强协调和整合,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促进各类教育培训活动的有序进行,真正起到提高辖区成员和市民综合素质的作用。

六、社区教育市场有待进一步开发,培训面有待扩大

区社区学院成立以来,延续了原成人教育培训中心和进修学校的学历教育的同时,也拓宽了一些培训内容,例如十万家庭网上行。但总体来说,培训面尚不宽,且主要是政府推动的项目。社区教育从培训目标和内容来看,一部分是公益性的,即政府对市民提高文明程度、法制意识、综合素质要求的教育培训活动;另一部分则是公民为了提高自身学历、技能、专长、生活质量的培训,这一部分则应该引进市场机制,作一些有偿的服务。区社区学院更要增强市场意识,服务意识,深入企事业单位、深入基层、了解需求,搞好课程开发,搞好教育服务不断提高知名度。各镇街道社区学校除了大量开展面向辖区市民的公益性教育培训活动外,也应该发挥地缘优势,加强与社区学院和各类培训机构的合作,开展教育服务。各基层市民学校则主要开展辖区市民的公益性教育活动,以提高市民的素质,促进辖区的文明建设。通过各层面的共同努力,不断扩大市民参与率。

七、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网络在农民素质工程中的作用问题

我区社区教育三级网络初步形成,这是我区提高城乡市民素质的主力军。我区社区学院和农村成校,均有开展教育培训的场地,教育培训的设施设备,还有计算机等专用教室,也有专门的干部师资队伍。社区学院前身成人教育培训中心和农村成校均有10多年的办班培训的经历,不但开展了成人高等、中等学历教育,也开展了10多个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还与省、市高校,技术学院和职能技能培训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完全有能力承担和组织我区劳动力素质培训和失土农民的技能培训。可是2004年我区失土农民培训却通过招标方式,让民办教育机构承担。据了解,民办教育机构也无专门的培训人员,基本上也是外聘人员,而且在我区并无健全的网络和基地,最后还是租用我区的成人学校的场地设施并由成人学校参与管理来实施培训工作。我区既然构建起社区教育三级网络,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应整合培训资源,发挥我区自己网络的作用和效益。

八、加强对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的领导

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而建设学习型社会则要从创建学习型的组织起步。要通过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活动促进我区各类人员和广大市民素质的提高。这是一项社会的系统工程,靠个别部门的努力是很难奏效的,党委、政府必须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和协调。我省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鄞州市和下城区都有很好的经验值得借鉴。他们的经验是成立党委、政府牵头的社区教育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教育局)领导和统筹社区教育工作,制定学习型组织创建的实施意见,并落实有关部门职责,负责指导、检查、评估工作。例如:机关由区党工委、学校由区教育局、企业由区计经局、街道、社区由民政局等职能部门指导、检查和评估。

我区今年也成立了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是由区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对加强社区教育工作的领导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在学习型组织创建作用的发挥上还有一定的难度,尤其学习型机关创建方面。建议社区教育领导小组增加区委领导成员,并出台不同部门、系统学习型组织创建的目标和考核体系,进一步加大指导检查力度为我区学习型城区的创建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五篇:社区教育调研报告

以下是一篇调研报告,欢迎大家浏览借鉴!

党的十六大把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政府高瞻远瞩提出的战略决策。当今人类社会无论是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参与国际竞争,还是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而提高国民素质的关键则在于教育与学习。社区教育作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一个重要载体,受到国内外专家的关注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区在实施“两加快,一统筹”战略,建设大都市中心城区,开展社区教育工作更有着现实和深远的意义,对于培育城区人文精神,提高城区品位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努力下,近年来我区推进社区教育发展上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也受到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肯定,2004年被省教育厅评估认定为首批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主要的工作和成绩有以下一些方面:

一、宣传理念,提高认识

2002年区教育局、区文明办共同策划举办了江干区社区教育论坛,邀请省、市专家作专题发言。区领导、各部门、镇、街道以及基层有关干部参加论坛,初步了解社区教育的概念及其意义,逐步引起重视。2003年部分街道社区在教育局的指导下开展了社区教育节和社区教育宣传咨询活动。2004年区教育局与街道联手开展了大型广场社区教育宣传周活动。通过文艺演出、板报宣传、咨询活动、现场书画等多种形式,宣传理念,营造氛围。活动中有180多名专兼职和志愿者参加活动,吸引了广大市民参观。还在江干教育网建立了社区教育网页,宣传社区教育,报导社区教育信息和在教育活动中出现的先进事迹。通过这些活动和载体宣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社区教育在我区上下渐入人心。

二、构建社区教育三级网络

构建网络是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基础。2003年10月我区社区教育在原成人教育培训中心的基础上筹建并经市教育局批准成立,社区学院定名为江干区社区学院(筹)。闸弄口街道、采荷街道、凯旋街道在此前后成立了社区学校。基层社区先后成立市民学校,至今全区49个基层社区成立市民学校41个。4个镇则依托成人文化学校,拓展社区教育的功能。全区46个村也均建立了村民学校,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区城乡的社区教育三级网络。

三、建立专兼职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工作队伍

我区重视社区教育、成人教育队伍建设。已建立起由专职、兼职和志愿者三部分组成的干部师资队伍。目前全区有专职人员16名,其中区社区学院6名,各镇6名、街道4名。15名干部是由区教育局委派。1名由镇解决。兼职人员主要由各基层社区、村文教委员担任。目前社区文教委员49名,村文教委员46名,共计95名。2004年通过举办两期文教干部岗位培训班,提高了他们的教育理论和实际工作能力。其余是外聘的师资和志愿者,根据教育活动的内容需求,随时聘请参与工作。

四、制定政策文件,采取措施,推进工作深入发展

(一)近年来我区推动社区教育工作出台的文件如下:

2001年:

由区教育局起草并由区政府下发了《江干区社区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

2002年:

区教育局下发了《江干区中小学参与社区共建、学校资源向社区开放的实施意见》。

2003年:

1、区教育局向区政府报告申请社区教育专项事业经费并经同意按我区常住人口每年人均1元列入财政预算。

2、区教育局起草并由区政府办下发《江干区企业职工“双证制”教育培训的实施意见》

3、区教育局与文明办、民政局联合下发《江干区示范市民学校的评估认定的意见》,同时下发了《江干区示范市民学校评估细则》。

2004年:

1、区教育局起草并由区政府办下发了《江干区关于加强社区教育工作,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并召开江干区社区教育工作会议。

2、区教育局下发《关于社区教育券发放方法的通知》。

(二)为了贯彻落实有关文件,采取了以下一些举措

1、2002年起,区教育局就分别对闸弄口、凯旋、采荷三个街道派出专职干部到街道承担基层社区教育的指导工作。从近两年半的工作来看,工作成效是明显的,在指导网络建设、活动开展、规范管理等方面都收到一定的成效,也受到街道、社区的欢迎。

2、2002年起全区中小学场地等资源向社区开放。区教育局统一制作铜牌向社会公布,统一印制市民活动卡,大部分学校开放工作比较好,也受到市教育局的奖励。

3、加强对基层市民学校的管理。教育局统一印制社区教育工作台帐,规范基层工作计划的制定,工作过程的记载和工作和小结,并通过例会,调研等形式了解基层工作情况,加强工作指导。2004年通过创示范市民学校活动并进行评估,评出十所首批区级示范市民学校,区教育局分别授予铜牌并予以5000元的奖励。这些措施的落实,在促进基层市民学校向规范、健康的方向发展方面起到较好的作用,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基层社区工作的积极性。

4、2004年试行江干区社区教育券制度。采用学习者自己出一点,社区教育券补贴一点的办法,激励市民参与学习,提高素质。全年共计发放社区教育券16万元,已基本回收。社区教育券主要用于市民三项等培训。1000余名市民受益,其中600名市民通过培训拿到市教育局颁发的结业证。从试行的情况看,收到一定的效果。市民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一定的调动,同时也调动了社区学院和各成校、社区学校的培训的积极性。

五、教育培训活动蓬勃开展,我区成员和市民素质得到提高

随着社区教育三级网络的形成,各层面均开展了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区社区学院成立一年来,举办了成人业余高等、中等学历教育11个,学员500余人;面向我区机关公务员开展电子政务培训班9期,360余名学员培训结业;举办“十万家庭网络行”培训,1997名市民通过培训结业;还举办了基层文教干部岗位培训班等等。

各街道社区学校在区教育局的指导下,也举办市民三项培训、中老年书画班、文史知识、外语等各类培训班。市民参与率不断扩大,有些班级学员报满供不应求,还涌现一大批学习积极分子和动人事迹。各基层市民学校也开展了“百场讲座”活动,内容涉及公民道德、法律知识、环境保护、科学发展观、健康教育等等。各街道、镇和社区把青少年的教育纳入社区教育范畴,利用暑假组织辖区青少年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丰富的活动内容,吸引了广大青少年的参与,据统计参与率达到80%以上。活动的形式有很多创新。例如:“家门口的陶吧”、“小市民道德论坛”、“青少年模拟法庭”、“我爱家园演讲比赛”,给青少年以很好的教育,也受到媒体的报导。社区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全区还出现了一些较为固定的学习型团队。例如:景新社区的书画社、庆春门社区的集邮文化夜校在全市都有点名声。农村成校仅2004年举办成人业余中专学历班学员298名,大专学班学员135名,其它培训班培训人数1690人,还配合镇各有关部门开展各类培训达12500人次。开展农民素质培训有1099名获得技能证书或学历毕业证,大大超额完成区今年下达的200名指标。社区教育活动开展为提高我区城乡人员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我区社区教育工作虽然收到一些成效,但还存在一下制约发展的问题,需要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并予以解决。概述如下:

一、管理和运行机制不够有效,需加以完善。

社区教育以提高辖区全民素质为宗旨,是一项系统工程,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要落实各级的目标任务,并健全有效机制。目前,街道、镇和基层总体讲发展不平衡。主要原因是工作的开展主要靠领导的意识和重视程度。因而在社区教育的人员、经费、场地、设施、工作的落实上随意性很大,个别街道至今尚未建立社区学校正常地开展社区教育。随着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调整并统一由区管之后,各镇、街道的教育工作重点,应及时转到以提高辖区成员的综合素质的社区教育上来。区政府要起到对全区社区教育工作的领导和协调作用,落实各级的工作目标责任,建立符合我区、镇(街道)、社区(村)分级主办社区教育的运行机制和各层面内部协作机制,分工协作,形成合力,整体推进我区社区教育工作的发展。

二、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强。

我区自2003年起作为区级层面,每年按常住人口人均1元列入财政预算。这笔经费除了解决区级大型社区教育活动和区社区学院事业经费外,主要用于基层市民学校建设的奖励和江干区社区教育券发放,即推进基层工作的规范化和鼓励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和弱势群体的教育培训工作上。与兄弟区相比我区的投入尚存在较大差距,例如上城区是按常住人口每年人均2元的标准列入预算。下城区则把外来人口也列入预算。江干区是个外来人口大区,对他们的教育也关系到我区社会的和谐发展,应该把外来人口列入社区教育经费指标。在镇和街道层面的投入方面也严重不足,较好的镇和街道除场地设施的一次性投入外,社区教育活动的日常经费就很少,而且没有一个制度性的规定。至于城区各基层社区市民学校普遍反映经费难以落实,给社区教育工作和活动的开展造成很大的困难。社区教育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除了区级予以投入外,街道、镇也应该给予基层社区教育工作一定的经费保障,并形成制度。

三、落实专职社区教育人员的编制,理顺管理体制。

我区现有社区教育和成人教育教育专职人员,除社区学院外,其余人员的编制还在原学校。随着中小学定编工作的开展,如何落实这些人员编制,理顺管理体制有利于人员安定,也有利于工作的开展。西湖区、上城区的做法是派到街道工作的社区教育干部的编制全放到区社区学院。农村成校的编制,兄弟区、县(市)的普遍做法是规模较大的成校,编制独立。最近省教育厅、人事厅的文件规定,农村成校编制控制在农村人口的万分之二。根据上述情况,我区人员编制问题解决的方法可以是采取以下做法:

1、下派街道工作的社区教育专职干部,其编制统一放入区社区学院,由区教育局职能部门对他们进行工作考核,其工资和政策性补贴、奖金由教育局发放,其它每月的奖金福利由街道给予解决。

2、农村成校前几年已办妥独立建制的法人单位手续,其人员应从原单位划出并划入成校,同样由区教育局职能部门对他们进行工作考核,其工资和政策性补贴、奖金,由教育局统一发放,其每月的奖金、福利由镇给予解决。

四、社区教育三级网络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2003年10月市教育局批准我区社区学院(筹),但至今仍借用四季青小学场地。进修学校、社区学院新场地已在筹建中,内部规划需充分考虑社区教育的特点、规模和功能。根据市教育局对社区学院的评估指标要求建筑面积要达到4000平方米,在设计上要考虑功能的整合,以便实际使用并能顺利通过市教育局的评估认定,正式批准我区社区学院。四个街道有3个建立了社区学校,其余1个至今未建立社区学校。要加大指导力度的同时,把街道社区教育工作列入区级对各街道的工作考核目标体系。各街道都要整合资源建立社区学校,并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行分管领导任主任的校务委员会制度,同时实行分管领导任校长,教育局下派专职干部任常务副校长的社区学校管理运行模式,确保街道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区教育局要对各街道社区学校实行督导评估制度,认定合格社区学校。各镇成校随着城市化进程逐步向社区教育接轨,现阶段成人学校要通过区教育局督导评估增挂镇社区学校牌子。各街道、镇也要加强辖区基层市民(村民)学校的建设,整合社区资源建立和完善市民学校,开展社区教育工作。区教育局要继续实行区级示范市民(村民)学校的评估认定工作,进一步推进市民学校建设。

五、打破条条分割,实现教育资源和教育培训的整合

社区教育是一定区域范围内面向全体成员的终身教育体系。具有社区教育具有“全面、全员、全程”的特征。也就是说教育内容全面广泛,包括学历教育、职业技能教育、社会生活教育、文化艺术教育、休闲娱乐教育等等;教育对象涉及辖区干部、职工、农民、市民、外来人口等等;培训过程涉及早期教育、青少年教育、成人教育、中老年教育等。目前我区在教育资源和教育培训上都存在条条分割的问题。在教育资源上各条线都要基层成立学校。例如;老年大学、妇女学校、人口学校、团校等等,名目虽多其实并不具备必要的人、财、物等条件,而且各条线对下都还要组织考核等,使得基层不得不忙于应付,不但浪费有限的资源而且极大地增加基层的人力、精力上的负担,还会助长了形式主义。

区、街道(镇)、基层社区(村)三级都应该在教育资源和教育培训两方面加以整合。萧山、余杭等兄弟区整合电大、职业培训中心、老年大学等各类教育培训,统一建造一所区社区学院。规模大、功能全,具有极大的教育培训优势,较好地满足辖区各类人群培训的需求。我区应该打破条条分割,建设好江干区社区学院,使之成为面向我区干部、职工、市民、中老年等为一体的上规模、设施新、功能全的一个终身教育平台。

街道(镇)和基层社区(村)同样整合有限资源,建设和完善社区学校、市民学校,把其它各类称呼的学校均纳入其中,成为各层面的终身教育平台。纳入之后各条线在管理上要加强协调和整合,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促进各类教育培训活动的有序进行,真正起到提高辖区成员和市民综合素质的作用。

六、社区教育市场有待进一步开发,培训面有待扩大

区社区学院成立以来,延续了原成人教育培训中心和进修学校的学历教育的同时,也拓宽了一些培训内容,例如十万家庭网上行。但总体来说,培训面尚不宽,且主要是政府推动的项目。社区教育从培训目标和内容来看,一部分是公益性的,即政府对市民提高文明程度、法制意识、综合素质要求的教育培训活动;另一部分则是公民为了提高自身学历、技能、专长、生活质量的培训,这一部分则应该引进市场机制,作一些有偿的服务。区社区学院更要增强市场意识,服务意识,深入企事业单位、深入基层、了解需求,搞好课程开发,搞好教育服务不断提高知名度。各镇街道社区学校除了大量开展面向辖区市民的公益性教育培训活动外,也应该发挥地缘优势,加强与社区学院和各类培训机构的合作,开展教育服务。各基层市民学校则主要开展辖区市民的公益性教育活动,以提高市民的素质,促进辖区的文明建设。通过各层面的共同努力,不断扩大市民参与率。

七、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网络在农民素质工程中的作用问题

我区社区教育三级网络初步形成,这是我区提高城乡市民素质的主力军。我区社区学院和农村成校,均有开展教育培训的场地,教育培训的设施设备,还有计算机等专用教室,也有专门的干部师资队伍。社区学院前身成人教育培训中心和农村成校均有10多年的办班培训的经历,不但开展了成人高等、中等学历教育,也开展了10多个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还与省、市高校,技术学院和职能技能培训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完全有能力承担和组织我区劳动力素质培训和失土农民的技能培训。可是2004年我区失土农民培训却通过招标方式,让民办教育机构承担。据了解,民办教育机构也无专门的培训人员,基本上也是外聘人员,而且在我区并无健全的网络和基地,最后还是租用我区的成人学校的场地设施并由成人学校参与管理来实施培训工作。我区既然构建起社区教育三级网络,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应整合培训资源,发挥我区自己网络的作用和效益。

八、加强对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的领导

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而建设学习型社会则要从创建学习型的组织起步。要通过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活动促进我区各类人员和广大市民素质的提高。这是一项社会的系统工程,靠个别部门的努力是很难奏效的,党委、政府必须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和协调。我省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鄞州市和下城区都有很好的经验值得借鉴。他们的经验是成立党委、政府牵头的社区教育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教育局)领导和统筹社区教育工作,制定学习型组织创建的实施意见,并落实有关部门职责,负责指导、检查、评估工作。例如:机关由区党工委、学校由区教育局、企业由区计经局、街道、社区由民政局等职能部门指导、检查和评估。

我区今年也成立了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是由区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对加强社区教育工作的领导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在学习型组织创建作用的发挥上还有一定的难度,尤其学习型机关创建方面。建议社区教育领导小组增加区委领导成员,并出台不同部门、系统学习型组织创建的目标和考核体系,进一步加大指导检查力度为我区学习型城区的创建发挥应有的作用。

下载昌平区社区教育服务对象的教育需求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昌平区社区教育服务对象的教育需求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区教育调研报告

    武平县社区教育调研报告党的十七大把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政府高瞻远瞩提出的战略......

    社区教育调研报告

    党的十六大把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政府高瞻远瞩提出的战略决策。当今人类社会无论......

    社区教育调研报告

    务培训班9期,360余名学员培训结业;举办“十万家庭网络行”培训,1997名市民通过培训结业;还举办了基层文教干部岗位培训班等等。 各街道社区学校在区教育局的指导下,也举办市民三......

    社区教育调研报告

    以下是一篇调研报告,欢迎大家浏览借鉴!党的十六大把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政府高瞻远......

    社区教育调研报告

    武平县社区教育调研报告党的十七大把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政府高瞻远瞩提出的战略......

    社区教育调研报告

    党的十六大把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政府高瞻远瞩提出的战略决策。当今人类社会无论......

    社区教育调研报告(本站推荐)

    务培训班9期,360余名学员培训结业;举办“十万家庭网络行”培训,1997名市民通过培训结业;还举办了基层文教干部岗位培训班等等。 各街道社区学校在区教育局的指导下,也举办市民三......

    社区教育调研报告

    武平县社区教育调研报告党的十七大把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政府高瞻远瞩提出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