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社会公德建设 提高社会公德水平
加强社会公德建设 提高社会公德水平
——2007年学生道德教育资料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据此,现就加强我州社会公德建设问题建议如下: 第一,辩证看待我州社会公德的现状,增强社会公德建设的责任感。所谓社会公德,是指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程度的象征,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民族文明素质的主要指标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十四大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我州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社会公德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主要表现为:一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二是为人民服务精神不断发扬光大;三是崇尚先进、学习先进蔚然成风;四是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已成为广大公民的自觉行动;五是社会道德风尚发生了可喜变化;六是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观念相融合。这些,已成为我州社会公德建设的主流。如果对此缺乏基本估价,我们就会对社会公德建设失去信心。但是,社会公德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二是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三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四是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五是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六是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存在。如果看不到这些问题,我们将对社会公德建设丧失警惕。因此,我们要增强社会公德建设的责任感。一是要充分认识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是提高公民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我州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是要充分认识面对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多样化的趋势,面对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公民道德建设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需要研究解决,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第二,加强社会公德教育,让公民掌握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主要内容和建设的方针原则。从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来看,自己认为应主要把握以下“三性”特征:一是最一般性特征。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最低层次和最起码的要求,因而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行为准则。马克思曾经把社会公德称做“简单的道德和正义的准则”。正因为如此,社会公德准则
往往十分具体明确,便于理解、掌握和实行;二是普遍约束性特征。由于社会公德是调整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的道德关系的行为准则,因而对全体社会成员都起着指导和约束的作用。在同一公共场所任何人都必须遵守该场所的道德准则要求,不允许有任何特殊公民,只有这样,社会公共生活才能正常进行;三是相对稳定性特征。社会公德是千百年来人类社会文明的一种积累,相对于其他生活领域的道德,社会公德具有更为稳定的特征。从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来看,自己认为应包括以下“三人”关系的调整准则:一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调整准则。如,爱众亲仁,助人为乐,举止文明,讲究礼仪等;二是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调整准则。如,维护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讲究公共卫生,遵守法纪规章等;三是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调整准则。如,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治理生态环境恶化,保护珍稀动植物,实现可持续发展等。联系我州的实际,概括起来讲,就是要按照中发[2001]15号文件所提出的20个字的内容的要求去掌握,即要大力提倡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从社会公德建设的方针原则来讲,自己认为应具体坚持以下“六相”方针原则:一是坚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二是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三是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四
是坚持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五是坚持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一致;六是坚持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相结合。要使社会公德的上述基本特征、主要内容与社会公德建设的方针原则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必须加强社会公德教育。因为社会是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的课堂,离开社会教育必将使社会公德建设失去广泛的基础与坚实的依托。第三,坚持开展社会公德实践活动,使广大公民的道德境界得到升华。社会公德建设的过程,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以活动为载体,吸引群众普遍参与,是新形式下加强社会公德建设的重要途径。从社会公德实践活动来讲,结合我州实际,自己认为应贵在坚持开展以下四项活动:一是坚持开展公益活动。如社会各界组织的“扶贫帮困”、“扶残助残”、“希望工程”和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活动,均应明确具体标准,力求取得实效;二是坚持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活动。要善于发现和运用先进典型,树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道德楷模,让公民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见贤思齐、共同进步;三是坚持开展各种重要节日与纪念日活动。要利用“五四”、“七一”、“八一”、“十一”等革命节日,“三八”、“五一”、“六一”等国际性节日,以及民族民间传统节日等,举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庆祝、纪念活动,使人们增强对祖国、对家乡、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陶冶道德情操,提高道德水平;四是坚持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要适应改革开放、加入WTO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开展各种形式的重礼节与讲礼貌活动,尽快告别不文明言行,不断提高我州公德水平。第四,发挥领导干部在社会公德建设中的表率作用,营造有利于社会公德建设的良好氛围和提供法律支持与政策保障。一是领导干部在社会公德建设中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各级领导干部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牢记党的根本宗旨,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清正廉洁,勤政为民,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用良好的道德形象取信于民;二是积极营造有利于社会公德建设的良好氛围。大众传媒、文学艺术以及体育活动,对公民道德建设有着特殊渗透力和影响力。从我州来讲,思想文化阵地,精神文明产品,都要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精神,激励人们追求真善美,帮助人们抵制假恶丑,净化人们心灵,优化人文环境;三是努力为社会公德建设提供法律支持和政策保障。社会公德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既要靠教育启迪,也要靠法律、政策和规章制度保障。我认为,必须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建立监督机制,增强监督实效,把提倡与反对、引导与约束、奉献与索取有机结合起来,培养文明行为,抵制消极现象,促进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社会风气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使我县社会公德建设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第二篇:社会公德
爱护公物
遵守公德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长期积淀的传统美德形成了我们特有的道德观念。“爱护公物光荣,破坏公物可耻”的观念深入人心。目前正在学校学习的同学们,是未来的国之栋梁,更应遵守社会公德,发扬爱护公物的传统美德。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公民道德的好坏,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影响着一个民族事业的兴亡盛衰。公民是否爱护公共设施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素质,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对于一个学校来说,公共设施的爱护状况反映了一个学校校风的好坏,同样也反映了同学们的道德素质的高低。同学们都听过“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讲的就是要想成大事,必先做好小事,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我们莒南三中的所有设施,都是我们教育教学所必需,是我们大家共同拥有,共同享用,要靠我们大家共同维护,因此,我们必须做到:不要随意损坏门窗,砸碎玻璃;不要捣坏橱门,拆断床板;不要弄坏开关,扯掉窗帘;不要刻坏桌面,砸断凳腿,不要损坏体育设施,拧断篮球圈,要时刻牢记,公物不是你脚踹的靶子,也不是你练拳击的陪练。要管住我们的手,管住我们的脚,克服掉不良习惯。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播下一个动作,便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便收获一个品格,希望同学们人人都做爱护公物的有心人,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爱护公物的好习惯,用心去爱护公物,让爱护公物真正成为一种意识,一种美德!谢谢大家!
范文二: 社会公德是最起码、最简单的公共生活规则,随着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加强以及整个社会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广大公民的道德意识已有很大提高,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破坏环境、破坏公物、破坏公共秩序等不良现象。
就拿中央电视台经常播放的一则公益广告来说吧,内容是这样的:在一辆公共汽车上,有一位男客漫不经心地将刚喝完的饮料瓶乱扔在车厢里,车上的一个乘务员看见了,赶忙走上前去,拿起饮料瓶对着男乘客怒气冲冲地说“这是公共场所,你怎么乱扔东西呀?”然后不加思索地把饮料瓶往车窗外一扔。每次看到这则滑稽的广告,我就忍不住要笑起来,难道车外的公路就不是公共场所吗?可见,还有许多人的环境保护意识是极其狭隘的。
各种破坏公共秩序、破坏公物等不良行为屡禁不绝,常有公共设施遭到破坏或被盗走,坐公车给老幼病残让座的人也并不多见;乱扔垃圾、吐痰的现象随处可见,人们已经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倡导和履行社会公德刻不容缓,只有通过加大社会公德的宣传力度和大力开展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人们的道德意识,让每一个社会公民都能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这样才能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家园。
我们每个人都有要与公德打交道,直接的、间接的、密切的、一般的、长期的、短期的。我们每天说的话,做的事,都有可能对别人产生影响。大家都希望生活得更和谐,这就需要我们遵守公德,即社会上人人必须遵守的公共道德。它代表全社会的共同利益,代表全体社会成员对生活的共同要求。只要在有共同生活的地方,任何人都必须遵守社会所公认的公共生活秩序和准则;破坏社会公德就会受到广大群众的反对和社会舆论的谴责。我们是社会的一员,要想立足于社会,被群众接纳,就必须剔除心灵的杂质,遵守社会公德。日常生活中,骑车的同学骑车时不应带人,不能单放手甚至是双放手,猛拐弯,闯红灯,并排骑车,占道行驶,横穿马路,与汽车抢道,从车头强行通过。步行的同学也要遵守交通规则,不勾肩搭背,过马路时走人行道,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遵守公共秩序,还应做到乘车主动购票,给老、幼、病、残、孕妇及师长让座。
爱护公物是每个公民应有的道德品质,是公民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它要求公民关心,爱护公物和保护国家财产,同一切破坏公共财产、浪费公共财物的行为作斗争。爱护公物,首先要爱护国家财产,因为它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财富,是全国人民经过长期的辛勤劳动换来的果实,关心、爱护这些国家财产,不让他们流失,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学校是国家财产的一部分。学校的公物是我们正常学习的物质保障。作为学校的一员,爱护校园公物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全校师生都要树立起人人爱护公物的意识。每位同学都要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坚决抵制破坏公物的陋习,形成以“爱护公物为荣,破坏公物为耻”的良好风尚。发现身边的同学肆意破坏公物不能视而不见或扬长而去,应当及时提醒、劝阻并教育他们,提倡勇于抵制不良行为的新风尚。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破坏公物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把爱护公物的行为落实到生活中来.对于我们学生来说,爱护公物要落实到生活中的小事上,例如,注意关水龙头和电灯,不在课桌上乱刻乱画,不践踏公共草坪,爱护学校的体育器材等,这些小事都体现了公德意识。
公德是社会文明的标志。公德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而公德的落后会阻碍社会进步。公德对所有社会成员都有约束力,它为社会全体成员所熟悉,为社会大多数人所遵守,在社会主义国家,加强公民自身的公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
同学们,校园是我家,管理靠大家,告别不文明行为吧,共同爱护我们求知、进步的学习环境和设施。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为我们美好的校园增光添彩!
遵守社会公德
共建和谐社会
社会公德是指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积累起来的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共同遵守的、简单的、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它的使命是保护人们的公共生活,防止影响和威协人们公共生活的现象发生。遵守社会公德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应尽的义务。社会公德是维持社会公共生活正常、有序、健康进行的最基本条件。因此,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也是作为公民应有的品德操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用“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二十个字,对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和要求作了明确规范。
1、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人们在日常人际交往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在人们的互相交往中,和悦的语气、亲切的称呼、诚挚的态度等等,是相互尊重、友好的表现。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因此,讲文明礼貌能促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道德桥梁。讲文明礼貌是社会文明和个人道德修养的标志之一。人的行为举止最能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程度。每一个自尊自爱的人都应当把讲究个人礼仪当作获取成功的素质去培养。
2、助人为乐 当一个人身处困境时,大家乐于相助,把别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给予热情和真诚的帮助与关怀,这就是助人为乐。在现实社会中,每个人都在一定的人际交往中生活,每个社会成员都不能孤立地生存,而在生活中人人都会遇到一些困难、矛盾和问题,都需要别人的关心、爱护,更需要别人的支持、帮助。如果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能主动关心、帮助他人,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使助人为乐在社会上蔚然成风,那么,你就能随时随地得到他人的帮助,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从这个意义上讲,“助人”也就是“助己”。因此,人人都应该发扬助人为乐的精神,积极主动地爱护他人,帮助他人。
3、爱护公物 公共财物包括一切公共场所的设施,它们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使大家享有各种服务和便利的物质保证。对待公共财物是爱护、保护,还是浪费、破坏,是一个公民有没有社会主义道德的反映。每个公民都应该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物。公共场所的设施有很多,因此,如果每个人都爱护公物的话,那么国家在这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都会有所减少,这样还会有助于减轻政府的负担。因此,爱护公物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4、保护环境 环境问题,是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黄河的长时间断流,沙尘暴的频频发生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所带来的危害,使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环境和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能不能有效地保护环境,关系到每个公民的生活质量和切身利益,关系到人们的安居乐业,关系到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否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保护环境不仅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社会公德的一项基本要求。
5、遵纪守法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一个公民来说,是否自觉维护公共场所秩序,纪律观念、法制意识强不强,体现着他的精神道德风貌。遵纪守法同时也是保护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础。遵纪守法,首先要知法。随着“三五”、“四五”普法活动的不断深入,公民的法制意识普遍提高。但是,普法工作还要进行。在这些社会公德要求的背后,我们看到的,却是违反社会公德的,甚至是违反法律的现象,如一些人常常出言不逊、恶语伤人,失礼不道歉,无理凶三分,骑车撞倒人后扬长而去,乘车争先恐后,在公共汽车上见老人或抱小孩的妇女不让座„„这些是不文明,不礼貌的。而在别人身处困境,甚至是生命垂危时,有能力,却不出手相救,这便没有做到助人为乐。在公共设施上乱涂乱画,在公园里折花踏草,这就属于没有爱护公物。最普遍的还是乱丢垃圾,破坏环境和浪费的现象。最近出现的多起恶伤儿童事件,严重违反了遵纪守法这一规定,并严重违反了我国法律,给社会带来了严重危害。如此种种,都在告诉我们,我们做的还不够,还差很远。当然,我们不能只看到这些阴暗面,在这方面,人性的善良在许多人的身上得以体现,我们的小学生在上课下课以及平时见到老师总是问声“老师好”;汶川地震,西南干旱,玉树灾难,我们的国人都伸出了援助之手,这些大家有目共睹;大学生志愿者在周末去公园等公共场所去擦健身器材,去海边或是旅游景点捡垃圾;而生活中违法乱纪的只是少数人,大部分的公民都是遵纪守法的„„ 社会公德不是一个人的力量所能维护的,它需要我们每个人都时刻铭记在心,并付诸实践。在日常生活中,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为他人树立榜样,并鼓励他人去做,这样,一个人带动一个群体,一个群体带动一个社会,就这样发展下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生活在一个更加美好、和谐的社会中。
第三篇: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
(一)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二)助人为乐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
(三)爱护公物
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护,是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它既显示出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也是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四)保护环境
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是当今时代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从根本上说,是对全人类的生存发展利益的维护,也是对子孙后代应尽的责任。
(五)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
第四篇: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刍议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强调,“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本文就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内容、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建设这三个方面道德的意义、建议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具体地说,就是依靠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来实现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道德有时指个人的道德品质、修养境界。它以善和恶、正义和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诚实和虚伪等观念来评价人们的各种行为和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力量,人们逐渐形成一定的信念、习惯和传统而发生作用。它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一定社会为了维持社会生活而产生的,为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道德以其非强制手段的方式,与社会、政治、法律和纪律等强制手段互相补充,互相配合,为社会经济基础服务。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是劳动人民最根本的利益和要求,它继承了劳动人民的优良道德传统,并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形成人类历史上最高水平的道德。其基本特征是集体主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决议》提出的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就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它所要反对的,是一切损人利己、损公肥私、金钱至上、以权谋私、欺诈勒索的思想和行为。自觉地批判封建道德的残余,清除资产阶级道德的影响。发扬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和公民进行自我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
社会公德也称公德、公共道德,它是相对于个人私德而言,是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所谓私德,一般指个人私生活中的行为及个人的品德表现、生活习惯和作风等。而社会公德指的是个人的行为同集体、阶级、民族、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涉及到公共利益、公共秩序、公共安全和公共卫生等,需要用公共生活准则去调节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公德的基本内容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决议》明确指出,“大力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其中,“文明礼貌、助人为乐”是对每个社会成员在与人交往时的要求,“爱护公物、保护环境”是与物打交道时的要求,“遵纪守法”是综合性要求。社会公德的这五个方面是对每一个社会成员而言的,是总的要求,是一般性、广泛性要求,包含着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它的产生,是在长期的人类公共生活实践中,被人们公认的,并且通过风俗习惯、社会舆论,甚至法律保证而形成的。我国宪法规定,遵守社会公德是公民的义务,也就是说,每个公民都应遵守、维护和修养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的工作或劳动中行为规范的总和。职业道德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公德产生重大影响。《决议》提出,“大力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其中,“爱岗敬业”是对每个在岗者自身的要求,“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是对在岗者上岗的要求,“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是最终的和总的要求。“当前要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为重点”,“引导人们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反对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反对损公肥私,损人利己。严格防止把经济活动中的商品交换原则引入党的政治生活和国家机关的政务活动。”职业道德建设,是培养造就社会主义新人的重要手段和重要途径。一个人的良好品德的形成,需要经过人生长期的修养和锻炼,而职业生活占据大多数人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因此可以说,职业生活的实践是培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对每个人来说,一生中能否对人民、对社会作出贡献,能否成为具有高尚道德和情操的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在职业生活中学习、锻炼和勤奋工作的程度,取决于科学文化、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修养程度。职业道德结合职业活动,把人们的道德行为的锻炼具体化,并经过长期反复的熏陶和修养,使人们把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的要求变成内心信念,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和道德品质。由此可见,许多人的道德品质和道德风尚,主要是在各种职业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各行各业的具体情况不同,其行业的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也有所不同。如医务道德与医务人员的医务生活密切相联,它的职业要求是以救死扶伤为其主要规范;教师道德与教师的教学活动密切相联,它的职业要求突出表现为热爱学生、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商业道德与商品交换生活相联,它的职业要求强调公平买卖、顾客至上、信誉第一等等。但是,各行各业对于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这五点要求是相同的,是条条块块、方方面面都要共同遵守的。在我们的社会里,不论何种岗位,不论能力大小,不论职位高低,都能够而且应当实践为人民服务的职业道德。为人民服务既伟大又平凡,既高尚又普遍,并非高不可攀。它可以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表现出来。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无私奉献是为人民服务;干一行爱一行,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是为人民服务;同志之间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也是为人民服务;热心公益、助人为乐、扶贫帮困、助残扶残,更是为人民服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既要开展竞争,又不能投机钻营;既要敢于言行,又不能唯利是图;既要提倡无私奉献,又不能忽视个性价值;既要理想完美,又不能脱离现实。同时,要把广泛性要求与先进性要求结合起来,党员干部要树立先进性思想道德。十二届六中全会关于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在我们社会的各行各业,都要大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首先是党和国家机关的干部,要公正廉洁,忠诚积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反对官僚主义、弄虚作假、利用职权谋取私利。还要加强那些直接为广大群众日常生活服务的部门的职业道德建设,反对和纠正带有行业特点的不正之风。在我们的社会里,人人都是服务对象,人人又都为他人服务。我们社会对人的关心,社会的安宁和人们之间关系的和谐,是同各个岗位上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密切相关的。”
家庭美德就是家庭每个成员都应遵守的美好的品质道德。《决议》指出,“大力倡导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邻里是社会基层的一种自然组织形式。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财富;“勤俭持家”是代代相传的传家宝,是兴家创业前提;“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就能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团结”,就能为社会稳定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以上五种家庭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人,有了高尚的家庭美德,就为他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打下了基础。
倡导和培养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还应从青少年时代抓起。《决议》指出,“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大事。”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对于他们长大成人后的思想道德有很大的影响。“要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培育优良品德。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德育工作,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大、中、小学的不同特点,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品德课程、政治理论课程,把传授知识同陶治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把个人成材同国家前途、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形成爱党爱国、关心集体、尊敬师长、勤奋好学、团结互助、遵纪守法的风气”。培养青少年的优良品德,是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重要一环,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我们务必高度重视。其中,“勤奋好学”既是智育要求,也是德育要求;“爱党爱国、关心集体、尊敬师长”和“团结互助、遵纪守法”是德育要求。要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家庭不仅是一个社会单位,而且也是一个教育单位。家庭教育是促使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一环。在家庭里,父母既是家长,也是老师,要做表率,言传身教。家长对子女既要亲情和爱抚,又要进行科学而严格的教育。家庭教育的作用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不能替代的。社会环境和氛围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影响特别大。社会教育是青少年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自觉承担起各自的责任,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文明礼貌行为去影响青少年,真正使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深入、持续地开展下去。
思想道德是人的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它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决议》已经明确指出了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初步形成了思想道德建设体系的框架,重点部署了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工作。我们每一个人,不仅要培养社会公德,而且要培养职业道德,还要注意培养家庭美德,从而形成以贡献全部力量,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国家利益和国家尊严为最大耻辱的时代风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有理想,首先是有共同理想。有共同理想,才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建设才有共同理想的基础。因此,我们不仅要把学习邓小平理论作为加强每一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首要任务,而且还要当作全体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首要任务。
第五篇:社会公德
谈谈社会公德(2)
社会公德是人类在长期社会公共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是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须的、最简单、最起码的道德准则。它一般指影响着社会公共生活的行为规范,例如: 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物、保护环境、讲文明懂礼貌等。
每个人都应当遵守社会公德。就拿乘坐公交车这个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事来说,它在很多方面都体现了社会公德的重要性。首先上车要排队。现在好多人为了自己能坐到位置,都不排队,而是挤在公交车的门口。这样一些人就会被踩到脚,瘦弱的人甚至会被挤倒,而女性还可能遭到咸猪手的偷袭,同时还便于小偷偷东西。其次,要主动让座。因为现在主动让座的、富有爱心的人越来越少,所以公交车上专门为老弱病残孕设置了爱心座位,车内的广播系统中也有“请主动为老弱病残孕和抱小孩的人让座”的语音提示。可是有些人霸占着爱心座位不让座,头还朝向窗外,就当没看到有老人或是孕妇,也没听到车里的广播提示。第三,要讲究车内卫生,不在车内吸烟、吐痰,不乱扔瓜皮果壳。经常会看到有男士在车内吸烟,然后被司机劝阻了,他还不服气。另外,在车内吐痰、嗑瓜子也是常见的。甚至偶尔还会看到有抱在手上的小孩在车上小便。为什么现在公交车车上都有个垃圾篓?为什么会有“请讲究车内卫生,文明乘车”这样的广播提示?其实就是因为有些人不遵守社会公德,公交公司不得不采取以上措施。此外,为了遮挡夏日的太阳,也为了给乘客提供更好的乘车环境,公交公司不惜重金,为每辆车的车窗上安装窗帘。可是一个夏季都没过,那些窗帘不是脏了、破了,就是掉下来了,残缺不堪。要是不人为破坏,窗帘的使用寿命是不会那么短的。
总之,遵守社会公德,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创造美好生活。社会公德需要社会的每个成员共同遵守。遵守社会公德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人之立身,所贵者在德。在我们当今以德治国、依法治国的形势下,发扬助人为乐,扶贫助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社会公德更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试想,每个百万富翁如果能够慷慨解囊帮助贫困,每一个强壮青年都能细致入微帮助老弱病残,就不仅会使生活在贫困中的人过上幸福温暖的生活,而且这些发扬公德心的人也会赢得社会的认可,每个工人如果都能关心集体,爱护公物,做集体的主人,那每个集体定都能蒸蒸日上。每个游人如果多走些路把垃圾丢进垃圾箱,每户人家都不把垃圾弃在马路旁,那就会拥有整洁的环境,也可呼吸到新鲜的空气,而不是污浊的空气,垃圾的恶臭。每一个企业如果都能改善废水处理和废气污染,他们就不仅会获得大家的信任,而且产品也畅销。如果发扬社会公德已蔚然成风,我们的祖国定会是人们互帮互助,生活美满幸福,环境整洁清新,风景优美怡人的国家。
从现在开始,大家弯下腰捡一点垃圾,伸出手帮助一下弱小,只要发挥这么一点公德心,我们的明天定会更美好。
社会公德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个较热门的话题吧。
我先谈谈尊敬老人的方面,有一次我从电视节目中看到:一个上小学的女孩儿,妈妈病卧在床多年。小女孩儿承担起了全部家务,每天买菜、做饭、收拾房间,为母亲擦洗身体。家里生活十分困难,让她养成了省吃俭用的习惯。在这种情况下,她每天还能按时到校上课,勤奋苦读,还担任学生干部,成为三好学、十佳少年。看着这样的报导,面对这样有孝心的孩子,我们是不是也该深深的感动,然后反思呢?有些孩子一回到家就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有的还动不动就和自己的父母、爷爷奶奶大呼小叫的。那么我们要怎么做呢?我觉得应该教育孩子,告诉他们有不同想法应讲道理,不要随便顶撞;严格要求,让他们体谅长辈的艰辛,尽可能少让长辈为自己操心;还要提示他们应该怎样为父母分忧解难;更重要的是应该刻苦学习,努力求知。“百善孝为先”一个懂得孝敬老人的人,将来才会是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
每逢出游的高峰时期来临了。想起了长城砖上的“刻字”,想起了龙门石窟触手可及的地方那些珍贵的小佛像雕刻已经被抚摩得光滑发亮,想起即使在故宫,穿着“文物保护鞋”的游客依然十分自然地把那口脓痰留在紫禁城的院子里„„
据说在广州市一条不足400米长的步行街上,清洁工人清理出人们遗弃的约15公斤的口香糖;在哈尔滨漂亮的中央大街,随处可见斑斑痰迹;在郑州,庆祝节日时摆放的鲜花被哄抢、折毁;北京的一次游泳馆水质抽检结果显示,水中尿素含量全部超标,而街头的自动售货机屡屡被毁„更有甚者,一些见义勇为者救人反被怀疑成肇事者,受尽被救人家属的刁难和自家人的责备。见义勇为是社会公德最突出的体现,本是很正常、很自然的事,所谓“助人为乐”,用不着倡导,更用不着立法保护。而如今,见义勇为越来越难,也就越来越少。仅靠宣传教育已经不能唤醒人们的正义感和责任感。
我们一起思考一下这个问题。自古以来,任何一个国家都有社会公德要求来维护民族团结、社会安定,促进社会进步。一旦社会公德被破坏,必然导致人们的行为有失风范、社会混乱,最终受害的还是广大老百姓。试想,一个人如果从小自私自利,只顾自己,不顾社会,不顾他人,这个人能在社会上立足吗?哪个群体里欢迎这样的人?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对自私自利都嗤之以鼻,因此,对于个人来说,是否有强烈的责任心,是否讲究社会公德,关系到他是否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否能获得满意的社会角色地位,从而必然影响他的身心发展和事业发展。
谈谈社会公德作文
一说起爱护公物,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老生常谈,因为类似“爱护公物光荣,破坏公物可耻”、“爱护公物,人人有责”这样的口号恐怕连幼儿园小朋友也能说上几条。
但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又做得怎么样呢?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校园里破坏公物的现象比比皆是:有同学为求近路而不惜践踏草坪;踢球时不小心打碎了教室的门窗;户外运动中弄坏了校园里的公共桌椅、栏杆和垃圾桶;课桌椅上经常会看见各式各样的涂鸦……你有没有想过,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这些行为都对公物造成了损坏,也给其他同学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还会增加学校对公物的维修费用,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每每看到这些不文明行为,你也许会皱着眉头嘟囔一句:缺德!是的,这些人所缺少的正是“公德心”,不讲社会公德,不遵规守纪。他们从来也不曾意识到原来自己也是这些公物的“主人”,不知道公物是大家公用的物品,每一个人都有爱护公物的义务。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公民道德的好坏,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影响着一个民族事业的兴衰。一个人的言行,往往表现出个人素质的高低,进而影响整个集体的总体素质状况。一个公民是否爱护公共设施,从小处讲可以反映出一个人道德素质的高低,一个学校校风的好坏;从大处讲也反映了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及民族素质的高低。我国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了“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我们都应该按这个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其实爱护公物做起来也很简单,只要拥有一颗公德之心,处处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就能保证公共设施的完好无损与正常使用。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时光会再来。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
如果你失去了社会公德,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文明礼仪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既是追求个人道德的完善,又是公众利益的维护,公共秩序的体现。
说到文明礼仪,我想到了一个关于伟大的领袖列宁的故事。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已走了一半。那女工见是列宁,先是一惊,然后赶忙退回去给他让路。列宁却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
还有一个故事,是在澳大利亚总理霍克就任期间,有一次在一家商场内,霍克与一位老人就养老金问题发生争执。霍克一时冲动,骂那位老人:“愚蠢的老家伙。”老人因此把他告到法院。霍克举行记者招待会,就自己不文明的语言,公开向这位老者道歉。他说:“那天我非常烦恼,但这不能成为我使用那种措辞的理由。如果我确实伤害了他的话,我愿意就此向这位先生道歉,请他宽容我的不逊。”
听了两位名人的故事,你是否为他们而感慨呢?千万不要以为文明礼仪只是伟人、名人才具备,我们将无需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因为那样你就大错特错了。我们不但要有讲文明的大人物,我们更需要一群有礼仪的民众。谈谈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是最起码、最简单的公共生活规则,这是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应该遵守的。
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两则事例,读后让我感触颇多。
第一个事例是关于一个得了心脏病的司机的故事。当他在开车送乘客的时候,心脏病突发,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分钟,他缓缓地把车停在了路边,让乘客们安全下车,然后把车熄火,确保交通正常运行。做完这些之后,一个人静静地趴在方向盘上,就这样失去了自己宝贵的生命。那个司机姓黄,这个模范的名字已经被广大群众牢牢记在了心里。
还有一份资料,内容是一个清华大学的学生用“化学武器”烧熊。在北京的一个动物园里,已经发生了好几次“烧熊”事件了,有的是棕熊,有的是黑熊,而令人感到费解的是,“烧熊杀手”都是一个人--一个清华大学的学生。
以上两个正反事例都说明了一个社会公德的问题。那个司机的品质很好,为了不发生危险事件,在他宝贵生命即将结束的最后一分钟里做了三件事,保证了那些乘客的安全;而第二个事例中的那个学生令人发指,难道他与熊之间有着血海深仇吗?可那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呀,怎么能说烧就烧了呢?难道这个学生就没有想到烧熊的后果吗?为了烧熊而犯法,这样值得吗?这可真是一个有着八九十年历史的清华大学的耻辱啊!
由此我又想起了一年前在网上流行的“虐猫事件”,我觉得,我们公民的社会公德意识还有待提高,做为学生,我想我们也可以做很多,随便举几个例子,比如在公交车上给老、弱、病、残、孕让座;比如见义勇为抓小偷,制止暴力;比如拾金不昧、帮难助困;等等等等。
社会公德很重要,可是我们国民,大而言之我们人类在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够。我真希望有一天,这个概念能扎进人们的心里,不要再写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