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环境保护管理与社区管理

时间:2019-05-14 15:49: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议环境保护管理与社区管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议环境保护管理与社区管理》。

第一篇:浅议环境保护管理与社区管理

——建立环境保护的社区管理机制

[内容提要]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我国正处在经济建设的重要时期,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也伴随着诸多的环境问题,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建设过程中所必须顾及到的重大问题;由于政府自身的官僚体制性质、政策扶持、技术和人力等局限性,单单依靠政府进行环境管理是不够的,社区本身具有的优点使得进行环境管理有着政府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因此,建立环境保护的社区机制是当前进行环境维护管理的一个可行性的路子。

[关键词]环境保护环境管理社区管理

环境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的普遍问题,这一问题在我国尤为突出,由于特殊的国情,我国的环境问题也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特点。我国经济迅速增长,相当大的程度是依靠资源掠夺式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实现“量”的扩张,这造成了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非常突出,巨大的经济产值和巨大的环境负债并存,经济的迅速发展相当部分是“赚环境的钱”的结果。因此,对环境问题的解决,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应该得到重视,不能一味追求发展速度而忽视了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传统的依靠政府进行环境管理机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局限性,已越来越难以适应当今面临的新的环境问题,对传统的环境管理机制进行突破,建立起环境保护的社区管理机制,是适应新的经济发展条件下对环境治理的一个可行方法。

一,我国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

环境问题在我国非常的严重,究其原因应该说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地理因素,亦有经济、人文社会等因素,而且我们国家的具体国情又使其具有特殊性。

(一)经济因素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同时也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这个阶段正是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时期,因而我国在这一时期承受的生态环境压力会更为沉重。

第一,经济发展引起的环境问题恶化。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对社会生产力的极大解放,这种解放刺激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与此同时,对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和各行业污染物排放量也会随之高速增加。然而,由于国民经济尚处在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转型时期,人们只关注于经济增长的数字,却往往忽略了其背后所付出的沉重代价: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造成环境的极大破坏;我国近年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呈几何级数增长。

第二,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的冲突。市场经济发展所追求的是高额利润,是相对少数人的利益,而环境保护则是多数人的利益。我国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经济利益的主体和环境利益的主体具有统一性。但近年来,我国环境恶化尤为明显,例如一些乡镇企业的农民为“脱贫致富”,宁肯容忍环境污染对国家、集体和个人的损害。

(二)人文社会因素

“生态学作为一门科学,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一直就与‘人类社会’结下了不解之缘,如果说前期的生态学更多地显示了自然属性的话,那么现代的生态学,则更强烈地显示了它的社会属性这一面。”① 环境问题最明显的是人文社会的原因,我国的环境问题,从现行的角度看,这方面的因素影响更为巨大。

第一,我国人口众多,环境的资源压力大,环境问题与人口有着密切的互为因果的联系。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一定地理环境和生产力水平的条件下,人口增长应有一个适当比例,人口问题与环境问题是当代中国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庞大的人口数量及快的增长,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人口问题导致了我国资源的绝对短缺,因而往往出现了对资源的无节制开发的现象,这种现象伴随着惊人的浪费,给我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第二,公众环保意识普遍较差。目前我们国家的大多数人对于环境问题的客观状况缺乏一个清醒的认识。2000年“世界环境日”前后,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教育部联合进行的对全国公众环境意识的调查报告得出的结果是,我国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知识水平还都处理较低的水平,环境道德较弱,我国公众环境意识中具有很强的依赖政府型的特征,政府对于强化公众环境意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国民的环保意识是有多么的差。

第三,环境问题与贫困等其它的社会问题交叉在一起,又有形成恶性循环的趋势。环境问题在当今世界各国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我们可以归纳出这样一点,富国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与污染物相关的环境污染,而穷国环境问题主要是与自然资源相关的环境破坏,前者比较容易得到防治和恢复,而后者的防治和恢复则要困难的多。我国的环境问题也有类似情况,在平原、沿海及大城市等经济发达的地区,环境问题主要以环境污染为主,如今经过不断地治理正在不断有所缓解;而西部相对贫困地区,环境破坏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十分严重,且日益呈现出环境问题与贫困同步深化,形成恶性循环的趋势。

二,政府进行环境管理的局限性

传统的管理机制设想是“政府——工厂型管理”,政府作为管理者通过详细数据的分析确定理想的污染指数,通过强制和控制的手段规定工厂不能超过已定的污染限度,向工厂征收排污费用,预定污染排放指数。“政府——工厂型”的定点管理对于电源污染比较有效,特别适用于对污染大户进行监控,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中,得到普遍的实践。但“政府——工厂这种点线式管理在实践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信息问题

政府的环境部门获得的环境信息是不完全的,政府和工厂的污染物排放信息是非常不对称的。薄弱的监控系统环节难以评判企业污染排放的真实情况,企业会通过偷排、多口排放等方法规避管理部门的监管,管理部门获取的企业污染排放数据往往是企业自报数据。很多企业在环境部门要求下建成污染治理设备,而污染治理设备的真实使用情况也往往难以测量和监管。环境部门对企业污染物排放测量的浓度指标也造成对企业排污准确监控的一定困难,一些企业通过对污染排放大量入水以减少排放浓度。因此,政府环境部门对企业污染排放的信息获取得是高成本的,同时政府部门难以获得企业污染的实际情况。

(二)官僚体制问题

政府环境管理依靠科层制的管理机构和职责明晰、功能分割的部门管理,不同管理部门之间职责重叠、脱节或矛盾,导致管理资源浪费,环境资源错置,或因管理漏洞而污染环境现象蔓延。各个部门官僚体系的另一个普遍性的弱点是各个部门之间的扯皮造成工作低效率和激励不足。环境的多头管理造成环境资源非优化配置。

例如不少农村环境问题与管理机构分割和官僚体系的低效率有关。例如农村禽畜粪便污染问题,畜牧管理部门是养殖场的业务管理部门,但是其职责中没有粪便流失问题,但传统上他们以工业污染治理为主,整个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对农村非工业污染尤其是众多中小养殖场和散户发生的禽畜粪便污染的治理;环卫部门负责管理和清理粪便,但一般只负责城市化地区。因此类似这样的问题就没有专门部门负责,其对环境污染的程度不断积累和严重。

(三)技术能力问题

对降低污染的成本收益核算往往需要很复杂的技术经济学知识,政府机构往往对这方面知识缺乏足够了解。另外环境主管部门往往没有能力评估具体项目带来经济收益,政府部门对经济项目的环境评估和具体项目的成本收益核算往往缺乏足够的能力,是经济项目申请中如何确定短缺资源分配的顺序存在相当大的分歧,这种分歧往往以环保部门和经济发展部门的矛盾表现出来。

(四)政策扶持问题

因为环境部门和经济发展其他战略部门在目标取向上往往存在相当大的冲突,使重大环境措施的实施往往遇到其他部门的抵触。条块利益的冲突往往会导致环境利益的损失。例如,经济发展迫切需要足够的电力供应,而电厂的新建或规模扩大会直接带来二氧化硫的增加,与环境部门总量控制的目标产生尖锐的矛盾。环抱部门工作的难题是,在新发展项目的不断上马和总量控制目标的矛盾上,环保部门有时必须从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因为产值的增长对评价一个地区的发展仍是第一位的指标。另一方面的例子是社会稳定目标的重要和污染企业难以关门,污染企业只要还“冒烟”,意味着仍能创造产值,仍能解决就业问题,采用严格的环保政策可能会使该企业破产或倒闭,因此产生诸如下岗、保障等社会问题,两害相权择其轻,最后往往采取的是隐藏矛盾、继续生产的折中办法。一些企业的建成和生产可能带来相当程度的环境污染,但环保部门的努力往往受到来自地方政府、甚至更高级别政府的行政性压力。

(五)人力资源问题

政府环境监控和管理往往因为人力资源的短缺,其管理范围比较有限,只能对若干重要企业进行经常性管理,不能包括大量分散小企业的污染状况。政府由于人力方面的因素只能局限在对一些重要企业的监管上,对各个基层的小企业仍不能有效实行充分的管理,环保部门由于管理能力的有限难以对其采取有效的信息监控和执法管理,这就使这些企业的污染状况处于无法统计、无法管理的状态。

可见,传统的依靠政府进行环境管理的体制在现实中存在相当的条件约束。政府作为环境的唯一监督者和管理者,本身存在比较大的局限,信息问题、官僚体制问题、技术能力问题、政策扶持问题、人力资源问题的实质使政府环境管理模式往往伴生着高运行成本和效率损失。

三,环境维护的社区运行机制

传统环境管理体制重视政府作为管理者的作用,但没有考虑到企业和政府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监督成本过高,同时官僚体制具有典型的管理效率低下和管理成本过高的弱点。因此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应该改变原有的“政府——企业”点线结合的模式,要积极探索结合社会力量共同推动环境管理的新路子,建立环境保护的社区管理机制。社区环境保护机制应当成为政府职能部门环境管理的必要补充。

单靠政府是无力担当起全部的环境责任,环境保护作为社会事业,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承担责任。强化基层社区机制能够对环境保护产生深远影响,社区居民自我组织起来,开展社区公共环境的义务劳动,对居民宣传环保知识,社区还可以代表居民增强与污染企业和政府交涉的实际力量,以维护社区成员的环境权益。

社区环境管理可以对环境保护事业发挥重要作用。首先,体现了社区作为公共产权对公共资源的供给和维护。社区是公有产权的一种重要类型,所有社区成员拥有共同无差别的、并且是对社区之外的成员排他性的资源使用权力。社区组织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公共资源保证供给和提供维护,充足的资源积累和配置的能力是基层社区环境保护运行机制的重要前提。

第二,社区提供了贴近现实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地社区最能了解人们所处的环境,因而最能够以可持续的方式管理自然资源,提出保证自然资源风险最小化利用的各种规章制度,更能够针对社区内部资源滥用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提出解决方案。例如在一些山地的农村社区,社区通过自觉制定村规民约,按照林木生长状况规定封山制度,对山林柴木定期砍伐。这个例子说明社区作为生产活动的初级地方单位,更加了解实际面临的问题,并且致力与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从而能够保证资源更为合理的利用。

第三,社区环境治理体现了对分散污染治理的规模效益。对于一些小型企业,因为其数量比较多,污染源比较分散,如果进行分别处理则效率低下,治理成本也比较高。社区集中治理减少单位治理成本,同时通过社区整合是生活资源、生产资源相对优化。并且这些集中治理一般具有为社会提供经济效益的正效果,真正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进步。

第四,与由上到下、由外到内的政府官僚体制对比,社区对成员责任关系超过了政府机构对管理对象的关切程度,因为社区的环境状况与所有社区成员的利益和生活质量更加息息相关。社区管理比起大型的官僚体系,社区管理更加具有灵活性和创造性。更为重要的是,社区管理较之政府投入提供了一种更加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单纯的政府投入也许可以创建一两个环境管理的典型,但没有足够的财力和物力推广到所有的地区。社区管理的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特点提供了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和不断滚动提高的可能性。

第五,环境保护的社区管理机制综合调动所有社会资源投入环保治理,社区内的各个单位,所有个人共同构建了环保建设的整体网络,也使每个社区成员和社区单位处于该网络的密切监督之下。社区具有行为方式内部趋同的特性,环保意识如果成为社区公德,那么社区成员破坏环境的行为就会受到社区成员的共同鄙弃,因此环保规则在社区层面也比较容易被认同和成为共同行为准则。社区机制可以实现社区内部资源对于环保的共同投入。例如可以利用学校开展环保只是宣传,通过社区单位的责任认养实现对社区绿地的维护,可以通过志愿者队伍开展环境的清扫整理,社区环保管理机制实现了所有环保资源的充分发掘和培育,构成了环境建设的最基本空间。

第六,环境保护的社区管理机制提倡群众参与,使环境保护不是只依靠政府吹注,真正成为共同关心÷共同投入的社会事业。发展基层社区的环保管理和运行机制,使环保部门的一双眼睛变成无数双眼睛,从污染企业和环保部门的相互捉迷藏,变成每个污染单位时时刻刻接受社区成员的监督;从社区成员对环境管理的漠不关心变成每个居民都成为促进环保的责任者和监督者。这样社会治理环境节约了环境保护的执行成本,提高了环境保护的工作效率,同时使环境保护贴近基层,群众参与,造成了全体公民的环保意识,使环境保护不再成为少数人的行为,成为名副其实的社会事业、群众事业。

第七,社区环境治理,推进了环境资源和污染治理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布局,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其效果和意义表现的尤其明显。例如,乡村工业的“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构成星罗棋布的农村污染源,对分散的乡村工厂的污染治理高成本且难以实施。

(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四,结束语

社区最具有人性化且最能够通过紧密联系整合社会力量,是推进环境管理的有效机制。以社区为基础的环境保护,聚合了人、空间和行动这三个基本要素,共同构筑环境保护的社会基础。环境的管理最终要落实到具体社区。社区发展通过组织化的过程促进社会环保力量的形成,并借助社区教育和社区资源的共享巩固社区环保空间。社区环境保护同时是现代化社区精神的催化剂,有助于培育社区公共意识和社区公共空间的广泛认同。环境的保护需要现代文明的建立,需要改变对公共环境漠不关心的态度,构建环境与人类的良好互动关系。通过社区成员共同参与,提升环境质量,建立社区环保有效机制,是环境保护长治久安之路。

第二篇:环境保护管理与措施

环境保护管理与措施

第一节 环境保护体系

1.环保施工目标

我公司本着绿色施工的指导思想,非常重视现场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工作,尽可能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严格按照ISO14000标准,采取有效环境保护与控制扬尘污染措施,保证绿色施工。1.1总体方针

根据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和本企业《环境及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手册》,把“预防、控制、监督和监测”这一环境管理基本思想贯穿于整个施工生产过程中,以“预防”为核心,以“控制”为手段,通过“监督”和“监测”不断发现问题,约束自身行为,调节自身活动,为实施环境持续改善,营造“绿色工地”取得依据。1.2绿色施工的思路

识别环境因素 → 确定绿色施工目标、指标 → 编制绿色施工方案→建立绿色施工组织机构→ 培训、提高意识和能力→ 环保运行控制→ 应急准备和响应→监督与监测→持续改进 1.3绿色施工目标

(1)施工现场场界噪声

结构施工,昼间<70dB,夜间<55dB。装修施工,昼间<65dB,夜间<55dB。(2)扬尘控制 现场目视无扬尘。

现场主要运输道路硬化率达到100%。(3)污水排放

生活污水中的COD达标(COD=300mg/L)。(4)废弃物管理

分类管理,合理处置各类废弃物,有毒有害物回收率100%。(5)室内环境控制

从结构施工阶段开始到装饰装修工程,严格控制各项原材料中有害

物质、放射性物质的含量。

(6)其他

施工现场夜间照明不影响周围社区,不产生光污染。采取措施节约水电能源,节约纸张等资源。2.环保因素的识别、分析及管理

在工程施工期间有效控制现场的扬尘、噪音等污染,防止污染周围水体和周边等是本工程环境控制的要点。

针对本工程特点,开工初就首先识别施工生产中将要出现的各种环境因素(主要是水、气、声、渣)及其会造成的影响,对挥发性气味的材料,要采用隔离封闭等措施进行控制。针对其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确定环境保护目标、指标,编制环境管理方案。项目经理部成立环境保护领导小组,设立“绿色工地”监督员,在运行控制中加强培训教育,增强全体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提高能力,相关职能部门定期检查、监督和指导,保证绿色施工方案的贯彻落实并持续改进。3.环保施工管理体系 3.1组织管理体系

根据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和本企业规定,建立项目绿色施工体系,明确体系中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并保持一套工作程序、制度。

项目经理是项目绿色施工体系的总负责人。项目总工程师对绿色施工要素、绿色施工方案负责。项目副经理对施工现场绿色施工措施具体实施负责。项目综合办公室为施工现场绿色施工体系运行的主管部门。项目各职能部门和各专业分包单位是绿色施工措施的执行者,负责各施工区域内绿色施工措施的落实和具体管理工作。

成立场容清洁队,负责场内外的清理、保洁、洒水降尘等工作。3.2绿色施工体系的运行

我公司绿色施工体系运行模式将企业的活动分为四个阶段:规划(PLAN)、实施(DO)、检验(CHECK)、改进(ACTION)。

“绿色施工体系的PDCA循环模式图”体系运行模式详见附图表

13-1-1《绿色施工体系的PDCA循环模式图》 3.3 绿色管理措施

3.3.1绿色施工阶段策划及培训

(1)工程进场阶段策划

充分利用现场土地、现有临建设施,合理增加临建用房,按GB/T2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和GB/T28001职业安全与卫生管理体系标准,布置施工作业区的配套设施、设备。对照环境因素制定具体措施。

(2)结构阶段施工策划

1)钢筋采用现场加工,钢筋接头采用机械连接,减少接头浪费量。用塑料垫块或高强混凝土垫块替代短钢筋控制保护层厚度,避免污蚀混凝土表面。

2)模板工程配制不同材料的面板体系和支撑体系。保证模板质量,降低工程造价、节省材料,减少建筑垃圾产生的同时,便于施工人员操作和施工安全。

3)混凝土工程采用预拌混凝土。

4)钢结构吊装设备采用国内先进的低噪音吊装设备。

5)各工艺流程要控制洁净水用量,降低水电消耗,利用再生资源,控制强噪音,减少扬尘,避免光污染对周围的影响。

6)充分利用地下降水水源,用于工程结构混凝土养护、现场清洁等水的使用,减少对市政净水的需求。

(3)装修阶段施工策划

装修材料一律采用绿色环保建材,材料必须经过国内环保机构认证。(4)绿色施工培训

项目编制绿色施工作业指导书、环保教育计划,并进行培训,企业总部定期检查、考核培训效果,建立奖罚制,责任到人。3.3.2绿色施工措施

本工程节水、节电、节耗、节材及绿色建材施工措施。节能:

(1)节水

1)项目现场安装水表。现场使用的所有水阀门均为节水型。2)对现场人员进行节水教育。办公区、施工区均明确一名责任人员,检查水泄漏等,杜绝长流水现象。

3)施工养护用水及现场道路喷洒等用水,喷洒者应注意节约用水。冬期施工,做好水管道及管件的保温工作,防止冻坏泄漏。

(2)节电

1)现场安装总电表,施工区及生活区安装分电表,专人定期抄表。2)对现场人员进行节电教育。在保证正常施工及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夜间不必要的照明。办公区使用节能型照明器具,下班前,做到人走灯灭。

3)夏季(冬季)控制使用空调,在无人办公或气候适宜的的情况下,不开空调。现场照明禁止使用碘钨灯,生活区严禁使用电炉。

4)施工机械操作人员,控制机械操作,减少设备的空转。(3)节耗

确保设备满负荷运转,减少无用功,禁止不合格临时设施用电,以免造成损失。

节材

(1)临时设施充分利用旧料和现场拆迁回收材料,使用装配方便、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尽量采用工业化的成品,减少现场作业与废料。

(2)充分利用废弃物,建筑垃圾分类收集、回收和资源化利用。绿色建材使用:

(1)按照国家、行业或地方部门的要求,选择经国家认可的,有绿色环保标志的建材。

(2)所有施工用辅助材料均采用对人体无害的绿色材料,要符合《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室内建筑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混凝土外加剂要符合《混凝土外加剂应用规程》(DBJ01-61-2002)、《混凝土外加剂中释放氨的限量》(GB18588-2001)、且每立方混凝土由外加剂带入的碱含量≤1kg,不符合规定的材料不允许进场。

第二节 环境保护措施

1.环保施工管理制度

(1)由项目副经理负责,对施工现场按照各劳务队伍、分包单位的作业范围划分环保责任区,并和各区域负责单位签订绿色施工包保责任书,明确职责和违约责任。

(2)按照责任书的范围,项目综合办公室负责对各施工区域进行定期(每周)的绿色施工检查,发现不符合的地方,提出整改意见,并填写“隐患通知单”下发;发现严重不符合的情况,立即汇报给项目经理部,会同技术人员提出整改方案下发。

(3)各劳务队伍抽调一定数量的专职绿色施工人员,组成工地的专职绿色施工队伍,负责对现场进行日常的清洁、整理,以及检查、纠正等。

(4)每周召开一次“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和绿色施工工作例会”,项目各相关职能部门及各劳务队伍、分包单位负责人参加,总结环保管理情况,对于管理部门提出的“隐患通知单”、“整改方案”,定时、定人的落实完成,由项目进行监督。2.环保施工措施

2.1施工生产废水控制措施

(1)本工程用地周围无污水排放管线,因此在工地出入口处、场内固定厕所附近设立沉淀池,由专人负责联系环卫公司定期清掏淤积物、抽排污水。

(2)工地生产废水和雨水分开排放,单独设立场内管网;生产污水排入生产污水沉淀池;雨水排放沟沿现场周圈围墙布置,可将收集的雨水用于场内绿化及洒水降尘。

(3)运输车辆清洗处设置沉淀池。排放的废水要排入沉淀池内,经二次沉淀后,方可由环保部门抽排到场外处理或回收用于洒水降尘。

(4)乙炔发生罐污水排放控制。施工现场由于气焊使用乙炔发生罐产生的污水严禁随地倾倒,要求专用容器集中存放,倒入沉淀池处理,以免污染环境。

(5)油漆油料库的防漏控制。施工现场要设置专用的油漆油料库,油库内严禁放置其它物资,库房地面和墙面要做防渗漏的特殊处理,储存、使用和保管要专人负责,防止油料的跑、冒、滴、漏、污染水体。

(6)禁止将有毒有害废弃物用作土方回填,以免污染地下水和环境。(7)安全环保部门组织专人定期检查场内排水管线、沟槽的畅通情况,每半月定期清理淤积物,保证排放畅通。2.2降低烟雾污染的控制措施

(1)现场禁止燃煤及木柴或其他材料,严格消防管理,将烟尘控制到最小限度。

(2)施工现场禁止吸烟。

(3)场内垃圾集中处理,严禁焚烧。(4)茶炉采用电热开水器。

(5)施工现场不得熔融防水卷材、油漆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2.3现场噪声污染控制措施

(1)工程外立面采用密目安全网实行全封闭,减少噪音扩散,并在现场东面、北面搭设一排隔音防护网。

(2)现场木工房使用之前完成封闭,封闭率达到100%。(3)现场备用发电机房采用隔音布吸收噪音。

(4)结构施工阶段,尽量选用低噪音环保混凝土振动棒和有消声降噪的施工机械;各类管道安装临时固定要牢靠。强噪声施工机具必须采用有效措施如添加抑制器。

(5)现场搬运材料、模板、脚手架的拆除等,针对材质采取措施,轻拿轻放。

(6)在作业楼层加强控制,避免材料、设备安装时出现敲打、碰撞噪音;模板、脚手架支设、拆除、搬运时必须轻拿轻放,各方向有人控制。

(7)电锯切割速度不要过快,锯片及时刷油;电钻、水钻开洞时钻头要保证用油和用水,降低摩擦噪音。

(8)塔吊指挥使用对讲机,减少指挥哨音。(9)施工车辆进入现场禁止鸣笛。

(10)尽可能改善机械维修保养工作以降低噪声,以噪声小的机械

取代噪声大的机械。

(11)购置噪音监测仪,专人定期监测,发现超标立即整改。2.4现场光污染控制措施

(1)探照灯尽量选择既满足照明要求又不刺眼的新型灯具或采取措施,使夜间照明只照射施工区域而不影响周围。

(2)对于夜晚的照明灯产生的光污染,在布置镝灯时考虑灯光的照射方向,避免直射周边。2.5节能减排措施

(1)制定水、电、办公用品(纸张)的节约措施,通过减少浪费,节约能源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2)加强建筑废料、渣土的综合利用,对施工中产生的旧沥青混合料,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热再生利用,不得随意废弃,在综合利用过程中还应采取防止二次污染措施。

(3)现场所有临建房间采用节能灯。

(4)钢筋加工产生的钢筋皮、钢筋屑及时清理。

(5)建筑物外围立面采用密目安全网,降低楼层内风的流速,阻挡灰尘进入施工现场周围的环境。

(6)木模通过电锯加工的木屑、锯沫必须当天进行清理,以免锯沫刮入空气中。

(7)现场办公区和各楼层均设置垃圾桶,严禁乱仍垃圾。(8)安排专人,每天打扫现场产生垃圾,清扫时先撒水湿润。2.6不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措施

(1)工地大门入口处设置洗车槽、沉淀池,洗车用水经沉淀后用于现场施工道路的清洗、安全网清洗等。

(2)经周转使用后,部分模板会发生破损,该部分模板不得使用在主体工程施工中,可用做楼梯护脚、柱角保护等。

(3)根据钢筋短料、废料的长度,在不影响工程质量的前提条件下,可做为措施钢筋用于工程中。

(4)办公纸张采用双面打印。

2.7固体废弃物处理措施

(1)混凝土工程施工中多余的混凝土不得在施工现场或周边随意排放,需与搅拌站联系,使用至其他工程或进行溶解处理。

(2)在施工现场设置钢筋废料池,废弃钢筋统一堆码存放,定期拖运至回收站。

(3)保温工程施工时的破碎聚苯板派专人进行清捡,集中堆码后及时清运至回收站。

(4)其他固体废弃物均统一堆放至指定场地,项目定期清运至场外。2.8人群健康保护和卫生防疫措施

(1)合理地供给作业人员饮料(如凉开水、淡盐开水和凉茶等)。(2)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作业人员有8个小时的足够睡眠时间。(3)员工食堂要注意饮食卫生,生熟食品分开,严禁食用霉烂变质食物,预防食物性中毒。

(4)居住环境要保持整洁卫生,消灭蚊蝇减少疾病传播途径。(5)施工现场配备急救箱和简单的设备及设施。(6)制定防暑、卫生防疫急救预案。

(7)加强安全培训工作,使之掌握必要的安全常识(常用药、设备设施的使用方法)和自救及救助的一些知识。2.9防止误用有害材料的保证措施

(1)项目部根据施工工艺,列出各阶段所用建筑材料品种表格,针对各种材料逐一进行安全性能考察,避免误用有害材料。

(2)对所有进场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验收程序。

(3)对所有材料供应商进行严格考察、考核,从源头保障进场材料质量。

2.10道路污染防治措施

(1)在工地大门入口处设置洗车槽,对进出车辆进行认真清洗,避免车辆对工程周边道路造成污染。

(2)土方外运车辆、砂石料运输车辆等按要求进行覆盖,避免车内装载的渣土、施工材料外泄,对道路造成污染。

(3)设定专职清理人员,每天对施工道路进行清扫、浇水冲洗。

2.11扬尘和废气污染控制措施

(1)建立岗位责任制,对扬尘的预防和控制做到责任到人。设专人负责工地的扬尘治理工作,成立文明施工保洁队,配备洒水设备,作好压尘、降尘工作。

(2)设立扬尘污染控制专项资金,并确保此项资金专款专用,用于防扬尘污染的设备、材料的购买、租赁。

(3)运输道路及材料堆场进行硬化处理,并每天派人打扫、洒水以保持清洁。非硬化区域采用花草绿化,尽可能减少地面裸露。

(4)使用混凝土和预拌砂浆,杜绝现场搅拌产生扬尘的问题。(5)混凝土罐车每次出现场前清洗下料斗,垃圾运输车出场前一律用毡布覆盖。

(6)现场道路出入口设清洗槽,车辆离开现场前对轮胎和槽帮进行清洗,不得带泥上路。运输车辆不得超载,应留有余量,用彩条布覆盖严密,严防遗洒,一旦发现遗洒,及时组织人力清扫。严禁凌空抛洒垃圾、渣土等。

(7)土方回填阶段是控制扬尘污染的关键时期,风力超过四级时,应停止土方回填,并将现场堆土用彩条布进行覆盖,减少现场扬尘。

(8)水泥、石灰和其它易飞扬的细颗粒散体材料安排在库房内存放,部分需露天存放时要进行严密遮盖,运输和卸运时防止遗洒飞扬,以减少扬尘。

(9)在现场设立固定的封闭式分类垃圾池,并在各楼层设立垃圾箱,所有垃圾当天清除出现场,并按政府规定运送到指定的垃圾消纳场。在与指定分包商和其他承包商签订的合同中要求其将生产垃圾堆放到总包设立的垃圾存放点,由总包方集中进行清运和消纳。

(10)现场禁止燃煤及木柴或其他材料,严格消防管理,将烟尘控制到最小限度。

(11)工程竣工后及时拆迁现场临建,产生的垃圾、渣土确保当天清运出现场,并在拆迁过程中采用洒水、临时覆盖等有效措施防止扬尘。

(12)严格执行我公司的绩效测量和监测管理程序,通过过程、指标、方案的监视和测量、监测设备的校验及维护、数据分析和改进等几个方面来实现扬尘污染的有效控制和持续改进。

第三篇:施工现场管理与环境保护

一.施工现场管理与环境保护

检查内容

一.围挡

1、冲洗设备

2、工地围墙坚固稳定、整洁美观

3、大门制作规范,坚固美观

4、门卫制度健全、执行认真

5、单位牌子清晰规范

二.场容场貌

1、现场道路硬化坚实平整

2、排水系统畅通

3、构件、材料、设施料分类堆放、整齐

4、平面布局合理

5、施工做到工完场清

6、楼面堆料不超标

三.标牌标识与安全警示

1、大门处“六牌一图”齐全整洁

2、施工区域标志醒目

3、危险区域禁令明显

4、机械设备有操作规程牌

5、临街、楼面有文明礼貌标语

6、现场管理人员挂牌上岗

四.作业条件环境保护

1、地面固定作业有工作棚

2、机械设备有防雨棚

3、环保有措施

4、建筑垃圾定点堆放、及时清理

五.防火防爆防毒

1、易燃、易爆材料分类、分仓库存放

2、消防措施到位

3、受压容器处于安全状态

4、生活用火安全

5、工地有吸烟室

6、防毒有措施

二.施工安全达标

一.安全管理

1、安全备案

2、安全保证体系有效发挥作用

3、安全责任制落实

4、安全技术措施全面落实

5、安全检查,安全教育、工程分部、分项安全交底制度认真执行

6、特种作业岗位持证上岗

7、事故预控措施有针对性,落实有效

二..脚手架与平台

1、脚手架搭设形式满足施工要求

2、材质符合质量要求

3、搭设质量达到规范规定要求

4、设计、计算、检查、验收符合规范要求

5、转料平台符合规范要求

三.施工用电

1、采用TN-S系统配电,做到三级配电二级保护

2、配电室建筑符合要求

3、线路架设、埋设符合标准

4、开关箱、电器元件质量符合标准,安装有序、位置正确

5、漏电保护器参数按规定配置

6、用电管理责任落实

7、照明符合安全要求

8、防雷装置符合规程

四.三宝与四口防护

1、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密目网符合质量标准、证件齐全

2、防护用品使用符合要求

3、孔、洞口、临边防护符合要求

五.模板模板支撑施工荷载

1、模板支撑符合安全质量要求

2、施工层、架子、平台等处堆放荷载不超过规定

六.起重提升设备

1、起重设备必须符合现行国标、行业标准,非淘汰型号

2、设备技术性能达到要求

3、设备安装完后有验收有管理

4、设备安全防护齐全、有效

七.中小型机械设备

1、设备管理

2、设备进场验收

3、安全防护装置齐全有效

4、维修、保养、运转正常

三.工程质量创优

一.质量管理

1、工程质量创优目标、计划及措施

2、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审核、批准及重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

3、项目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控制措施及质量管理制度

二.计量管理1、8层以上及10000㎡以上的工程砼拌置应用微机计量,砌筑砂浆拌置应用电子磅秤计量

2、检测、计量器具的校验

3、计量设备安放位置应正确,应有专人操作并做好记录

4、计量设备台帐应齐全、完整、有效

5、施工现场建立标准养护室

三.基地与基础

1、地基及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记录

2、桩基工程的施工记录及检测报告

3、灰土垫层的施工记录及检测报告

4、筏板基础施工记录

四.主体结构工程质量

模 板 工 程

1、支模体系的设计及计算

2、模板工程施工质量 钢 筋 工 程

1、钢筋、焊条、焊剂、套筒原材质量

2、钢筋制作、绑扎、定位措施

3、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间距、尺寸及锚固长度

4、钢筋保护层厚度

5、浇筑混凝土时钢筋的保护 混 凝 土 工 程

1、梁、柱、板、墙节点上下接槎处施工缝留置

2、混凝土楼板、楼梯、踏步及洞口预留

3、混凝土的搅拌、浇筑、养护及试件留置

4、混凝土预制构建安装质量

5、混凝土季节性施工措施

6、混凝土结构后锚固连接质量

水电管道预留预埋

1、配电箱(盒)安装

2、电气导管预埋

3、水暖管道穿墙、板、梁预留洞

4、穿墙套管安装

5、穿越变形缝柔性连接接头设置

检测管理

1、检测单位资质

2、检测合同及委托单

3、相关检测项目检测方案的编制、审核、批准

4、检测报告

工程技术资料

1、资料收集是否同步、齐全,分类整编真实可信

2、原材合格证及复试报告是否齐全、真实、有效

3、验槽、基础、主体工程验收记录是否签字、盖章齐全

4、见证取样制度执行情况

5、建筑物沉降观测记录

6、工程技术人员资格证,操作人员上岗证是否齐全有效

7、施工许可证

8、资质证件

9、施工组织设计

10、上岗证件

四.办公生活设施整洁及营造良好文明氛围

一. 办公环境

1、办公区、生活区与施工区有明显划分隔离,建筑物符合标准

2、临时用房选址合理,并符合安全、消防要求和国家有关规定

3、监控室(1万㎡以上工程)

二. 食堂

1、食堂管理制度健全 食堂有食品卫生许可证、炊事人员持健康证上岗

3、食堂建筑符合要求

4、食堂卫生达到标准

5、生熟食品分案作业,夏季有保鲜措施

6、有除“四害”措施

7、污水排放符合要求

8、炊事机具安全,消防设施到位有效

9、食堂配备排风设施和储藏室

10、炊具、餐具、饮水器清洗消毒

三.宿舍

1、宿舍建筑符合标准

2、宿舍与施工区有明显隔离

3、宿舍内通风、采光、卫生、安全符合规定

4、宿舍有管理制度,住宿人员名单、卫生值日张贴在醒目处

5、宿舍住人符合标准

6、宿舍内配备个人物品存放柜

7、宿舍用电规范

四,厕所

1、厕所选址合理,建筑符合标准

2、卫生达标

3、八层以上建筑每隔四层设简易厕所

4、厕所应为水冲式或移动式,内有照明,蹲坑设隔离

5、有卫生管理制度,有人负责清扫管理

6、排污符合要求

五.浴室

1、浴室建筑安全

2、浴室有管理制度,浴室设施齐全,使用功能良好,符合安全、卫生要求

六.卫生

1、达到国家建筑卫生规程要求

2、有卫生、急救预案并有演练

3、配备常用药及绷带、止血带、担架等急救器材

七.生活环境

1.生活环境整洁卫生

3.垃圾定点分类堆放、及时清运 3.盥洗设施应满足要求 4.除“四害”措施到位

8.文明教育

1、开展文明职工活动

2、进行职工文明教育

3、规范文明行为

9.综合治理

1、对入场人员建立劳务登记卡、人数清、情况明

2、同有关单位签订了治安、防火、环保协议并认真遵守

3、无重大治安、扰民事件

10.宣传娱乐

1、在工地、生活区营造健康有益的宣传氛围

2、有娱乐活动室,经常开展活动

3、开展文明活动

11.项目文化建设

1、班组间开展文明竞赛活动

2、建立职工业余教室

第四篇:环境保护管理

环境保护管理

1、目的

明确环境保护管理的基本内容,提高环境保护管理水平。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环境保护管理。、职责

3.1 安全技术科负责组织建立公司环保管理网络,明确环保工作职责。

3.2 安全技术科负责编制工作实施计划,会同上级主管部门确定实施污染治 理方案。3.3 安全技术科负责促进建设项目环保措施的落实,并监督工程进度和质量。

3.4 安全技术科负责实施环保宣传教育及有关人员的环保培训工作。

3.5 安全技术科负责公司污染物总量控制工作,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公司各单位积 极实施清洁生产。

3.6 安全技术科负责监督公司各单位环保设施的运行情况。

3.7 安全技术科负责重大污染事故的调查和上报,负责协商解决一般污染事故的 赔偿问题。

3.8 安全技术科负责公司污染源调查和环境监测统计工作。

3.9 安全技术科负责对公司各种污染物进行例行监测。工作程序

4.1 环境保护管理网络 形成从公司领导、部门,4.1.1 安全技术科负责组织建立健全公司环保管理网络,到车间、班组的环保管理网络,管理网络应职能明确,发挥职能作用。公司主要领导在主抓生产工作的同时布置和开展公 4.1.2 实行“总经理负责制”,司的环保工作,车间主要领导具体布置和实施本单位的环保工作。

4.2 环境保护计划管理

4.2.1 安全技术科组织编制公司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内容应齐全、完整,具有可操作性,经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后执行。

4.2.2 安全技术科制定公司环境保护目标及实施方案,经公司领导同意后,发布 实施。安全技术科负责实施过程中的具体管理;同时,年终进行总结完成工作总 结报告。

4.3 加强建设项目管理,安全技术科监督建设项目按环境保护管理程序的步骤逐 步落实。4.4 环境保护宣传

4.4.1 安全技术科组织实施公司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计划工作。

4.4.2 公司各单位在“6.5”世界环境日期间,配合安全技术科有计划的开展各种各 样的宣传活动。

4.4.3 安全技术科负责组织公司环保人员的培训工作。

4.5 环境污染防治

4.5.1 公司各单位应将环保管理作为生产管理的一部分,并纳入到生产管理系统 中去,查清并分析本单位的污染现状和排污底数,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环境污 染治理。

4.5.2 公司各单位加强工艺和设备管理,减少跑、冒、滴、漏和不合理排放,利 用好各种能源、资源,提高外排污染废气的达标率,实现废水零排放。

4.5.3 公司各单位禁止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

4.5.4 质检科对监测到的异常数据要及时报生产技术科、安全技术科,查明原因 并向有关领导或上级部门汇报。

4.6 安全技术科监督、检查公司各单位环保设施运行情况,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反 馈相关单位进行隐患整改。4.7 污染事故处理

4.7.1 工艺车间严格操作,加强管理,避免造成环境污染事故或纠纷。

4.7.2 安全技术科对一般污染事故进行调查、上报及处理,提交污染事故原因调 查报告和污染损失赔偿报告。对重大污染事故,协助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及上报。

4.7.3 污染事故单位对污染事故责任者进行教育,积极落实污染防治措施。

4.8 污染源调查及环境保护统计管理

4.8.1 安全技术科负责公司污染源调查工作,并将调查结果及时向公司领导及相 关部门汇报。

4.8.2 污染源调查及监测数据原始记录表、各种环保统计报表,做到规范。

4.8.3 安全技术科统计、上报各种环保统计报表,做到准确、齐全、完整、及时。

4.8.4 安全技术科进行环保统计分析,做出环保统计分析报告。

4.9 环境监测管理

4.9.1 质检科负责对污染物进行例行监测。

4.9.2 质检科建立环境监测原始记录和统计报表,并按时报出.记录做到规范、齐 全、正确、准时。

污染物排放管理目的

响应国家环保制度的重大变革,严格达标排放,实现总量控制目标,并有计划的 削减排污总量。适用范围

适用公司污染物排放管理。职责

3.1 各单位负责本单位污染物排放的基础管理工作。

3.2 各单位负责本单位排放污染物的总量控制、统计和申报工作。

3.3 各单位负责本单位大修、抢修、日常维修期间污染物回收、处理的预案或措 施的制定及实施。

3.4 各单位负责本单位环保新建、技改、整改项目的落实,制定污染物处理排放 预案并实施。

3.5 安全技术科负责协商解决一般污染事故赔偿问题;负责参与重大环境污染事 故的调查、上报。

3.6 安全技术科负责监督和考核各单位各项环保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4 工作程序

4.1 污染物排放基础管理

4.1.1 根据公司制定的环境管理网络,网络中的各级管理人员明确职责,充分发 挥职能作用。4.1.2 各单位做好环境保护宣传工作,提高广大职工的环保意识,严格日常工艺 操作,减少污染排放,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

4.1.3 对于污染物长期排放异常的单位,如由于生产工艺原因造成的,由生产技 术科与该单位有关技术人员共同研究近期处理、控制措施和长远治理规划;如非 生产工艺原因造成的,由安全技术科下发环保整改通知单限期整改。

4.1.4 各单位建立定期清捞地沟油污的制度,每周清捞一次,确保本单位废水排 放口 COD 长期稳定达标,降低 COD 排放总量,降低废水中和处理再利用过程 中的成本和难度。

4.2 污染物排放计划管理

4.2.1 各单位组织进行排放污染物的审查工作,并将生产工艺中各排污节点及所 排污染物的种类、数量进行登记,并及时上报公司安全技术科。4.2.2 在大修、抢修、日常维修设备或设施时,可能引起排放口排放异常的,所 在单位要有应对预案或措施,并及时上报安全技术科。

4.3 大修、抢修、日常维修期间,各种排放和废弃污染物的管理

4.3.1 及时做好本单位废油的回收清理工作,各机体、油箱的残油要进行收集以 备回用,不允许直接排入地沟。

4.3.2 检修各单位对本单位的一般固体污染废弃物、危险物品要集中收集;重点 污染废弃物、危险物经本部门主管领导同意,由环保员监督,采取合理的措施进 行收集;收集起来的污染废弃物、危险品要由专人管理,避免造成污染事故。

4.3.3 检修各单位严格液体污染物排放,收集起来的污染物能回收利用的要回收 再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由本单位负责人监督,由专人采取合理的处理措施处理 达标后,排放到公司废水处理站进行再处理利用。

4.4 各单位环保新建、技改、整改项目污试运行期间染物排放管理

4.4.1 各单位有环保新建、技改、整改项目时,应监督项目进度和质量,制定污 染物排放应急处理预案,并在试运行前与试运行报告一同上报安全技术科。

4.4.2 环保新建、技改、整改项目试运行期满后,由安全技术科协助政府环保部 门,组织对该项目进行污染物排放验收工作。

4.5 污染事故的处理

4.5.1 出现异常排放引起的一般污染问题,安全技术科及时调查原因和周边农作 物污染影响状况并编写报告,上报主管领导,并协商解决污染赔偿问题。

4.5.2 异常排放引起的重大污染问题,安全技术科协助公司调查原因及污染影响 状况,并编写报告并上报政府环保部门。

废水管理目的

贯彻执行国家环保方针、政策,引进国际先进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实现生产工 艺废水零排放环保目标,防治环境污染,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改善工作环境,保障员工及广大群众身体健康。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废水排放管理。职责

3.1 各岗位负责本单位废水达标排放于厂内中和处理站的实施管理。

3.2 各岗位负责本单位内排废水的总量控制、统计和申报。

3.3 各生产岗位负责本单位大修、抢修、日常维修期间废水达标处理的预案或措 施的制定及实施。

3.4 安全技术科负责日常废水非达标事故的调查、上报和处理。

3.5 生产技术科负责监督和考核各岗位废水排放制度的落实和执行情况。

3.6 行政科负责生活用水和排放的管理。工作程序

4.1 生活废水的处理

4.1.1 公司生活废水主要为工作人员的卫生间涮洗生活用水,这些生活污水先排 入化粪池沉淀处理,经沉淀后达到《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中的水质要求,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最终进入黄骅市污水处理 厂进一步处理。

4.1.2 公司员工要牢固树立节约用水,减少废水排放的思想,杜绝水资源的浪费。

4.1.3 行政科负责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的管理、维护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

4.1.4 行政科负责雨水收集储存设备的管理,绿化用水合理使用,减少雨水的排 放量。4.2 生产工艺产生的废水处理

4.2.1 公司生产工艺产生的废水,按照项目工程设计为„零排放‟。各生产岗位产生 的废水全部通过地下管网,流入公司污水中和沉淀处理站,通过酸、碱中和以及 物质处理沉淀后,经管道分别输送到盐水化盐岗位和二次水循环池进行再利用,达到废水不排放无污染,形成良性循环。

4.2.2 各生产岗位必须严格日常操作,禁止跑、冒、滴、漏和不合理排放,经常 对本岗位排放废水进行检测,保证其指标不超出规定范围。

4.2.3 各生产岗位必须规范、正确填写检验报告,检测结果及时报车间。车间及 时掌握废水各项指标数据,出现问题及时向生产、安全技术科进行汇报,同时查 找原因进行解决。便于废水处理站及时调整处理参数,防止超标事故发生。

4.2.4 各生产岗位及时做好本单位废油的回收清理工作,各机体、油箱的残油要 进行收集以备回用,不允许直接排入地沟。必须建立定期清捞地沟油污的制度,每周清捞一次,确保本单位废水排放口 COD 长期稳定达标,降低 COD 排放总 量,降低废水中和处理再利用过程中的成本和难度。

4.2.5 各生产岗位在大修、抢修、日常维修设备或设施时,可能引起排放口排放 异常的,所在车间必须要制定应对预案或措施,需经预处理达到排放要求后(各 装置环保考核指标)排放到废水处理站,并及时上报安全技术科。

4.2.6 各生产岗位清洗设备、场地等产生的废水必须排入地漏,进入污水处理站 处理,不得排入明沟。

4.2.7 各生产车间坚决杜绝事故的发生,防止过多的水源被污染,增加废水的产 生量,加重废水处理站的处理的成本和难度。

4.2.8 质检科应将分析化验后的有毒废液须收集、回收,按危险废物管理,不得 外排。

4.2.9 废水处理站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检测和操作,杜绝超标 事故的发生。如发生事故按应急预案响应。执行国家标准

5.1 生活废水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

5.2 生产工艺废水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烧碱、聚氯乙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5581-95)

废气管理目的

贯彻执行国家环保方针、政策,引进国际先进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实现生产工 艺废气达标并减量排放,防治环境污染,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改善工作环境,保障员工及广大群众身体健康。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废气排放管理。职责

3.1 各相关岗位负责本单位废气达标排放的实施管理。

3.2 各相关岗位负责本单位内排废气的总量控制、统计和申报。

3.3 安全技术科负责日常废气非达标事故的调查、上报和处理。

3.5 生产技术科负责监督和考核各岗位废气排放制度的落实和执行情况。

3.6 水汽车间负责锅炉脱硫除尘装置的正常运行和管理。工作程序

4.1 公司生产工艺产生的废气主要是锅炉燃煤产生的烟尘,通过 花岗岩烟气脱硫除尘装置进行处理后,各项指标必须符合《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 标准》(GB13271-2001)2 类 50%指标(烟囱高度 36m,未达到要求 45m), 方可排放。

4.2 公司优化环保设计,引进先进事故氯、氯尾气和盐酸尾气吸收装置,实现了 氯尾气零排放和盐酸尾气零排放。避免了大气污染,大大减少了工业废气排放量。各相关生产车间必须严格操作和管理,为实现长久目标提供保障。

4.3 水汽车间加强锅炉脱硫除尘装置的日常管理,确保正常运行,废气各项指标 必须达标排放。

4.4 锅炉严格按照《锅炉岗位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及时调节操作,确保燃料完 全燃烧,提高加热炉热效率,减少大气污染物的产生与排放。

4.5 氯车间加强事故氯、氯尾气和盐酸尾气吸收装置的日常管理,确保正常运行,杜绝废气的排放。

4.6 各生产岗位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杜绝超标事故的发生。如发生事故 按应急预案响应。执行国家标准

5.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5.2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5.3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

噪声管理目的

贯彻执行国家环保方针、政策,引进国际先进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降低噪声污 染,改善工作环境,保障员工及广大群众身体健康。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噪声排放管理。职责

3.1 各岗位负责本单位噪声达标排放的日常管理。

3.2 各岗位负责本单位噪声的控制、统计和申报。

3.3 各车间负责本系统岗位噪声情况的日常监督、检查。

3.4 安全技术科负责日常噪声非达标事故的调查、上报和处理。

3.5 生产技术科负责监督和考核各岗位噪声排放制度的落实和执行情况。

3.6 设备科负责外来施工单位噪声排放的管理。

3.7 设备科负责新装置防噪声污染的选型。工作程序

4.1 公司噪声主要来自于氯、氢压机、空压机、冷冻机和锅炉风机等机械设备,对产生高噪声的设备必须配置隔声、消声装置和减振措施。噪声指标必须符合 《工 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2 类方可排放。

4.2 各部门认真执行“三同时”原则,在改建、扩建、新建装置的同时,对噪声超 标部位必须落实噪声防治设施,避免新的噪声污染。

4.3 安全技术科每年年初根据公司的目标,针对生产区域内高强度噪声源制定综 合治理目标、指标。

4.4 安全技术科按监测计划负责进行厂界环境噪声及生产区域内高强度噪声源的 监测,做好记录及统计上报工作。

4.5 设备科对新装置要选购制造精度高、噪声低的设备,防止噪声污染。负责外 来施工单位噪声达标排放的管理。

4.6 各车间对本系统岗位噪声情况进行日常监督、检查。4.7 产生噪声源的单位,必须保证防治噪声污染设施的正常运转。改造、拆除或 闲置噪声污染防治设施的必须报请设备科批准。

4.8 各岗位操作人员要按时巡检,发现设备运转异常时,及时上报并查出原因,若确系设备带病运行,要立即报告车间和生产技术科,进行修复。

4.9 各种设备包机到人,必须按制度定期润滑,尤其是高噪声源设备的润滑,使 设备正常运转,降低噪声。

4.10 工艺设备检修时,高噪声源设备要同步检修,做到油路、汽路畅通,油标 醒目,油量充足,保证设备的长周期平稳运行。

4.11 员工在高噪声岗位现场作业要戴耳塞、护耳罩等防护用品,加强个人防护。执行国家标准

5.1《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

5.2《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

固体废物管理目的

贯彻执行国家环保方针、政策,引进国际先进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严格控制固 体废物的处置,防止污染,改善工作环境,保障员工及广大群众身体健康。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固体废物处置管理。职责

3.1 各相关岗位负责本单位固体废物的日常管理。

3.2 各车间负责本单位内固体废物的总量控制、统计和申报。

3.3 各车间负责本单位大修、抢修、日常维修期间固体废物的预案或措施的制定 及实施。

3.4 安全技术科负责日常固体废物事故的调查、上报和处理。

3.5 生产技术科负责监督和考核各车间固体废物处置制度的落实和执行情况。工作程序

4.1 公司固体废物主要有锅炉煤渣、盐泥、废硫酸和次氯酸钠。4.1.1 锅炉燃煤 时产生的煤渣出售作为民用建筑材料再利用。

4.1.2 氯处理干燥工段产生的浓度为 78%左右的废酸,全部出售,再利用。4.1.3 氯尾气吸收过程中产生的次氯酸钠,全部出售,作为化工原料使用。

4.1.4 盐泥经板框压滤形成泥饼后,厂内堆存,达到储存量运回盐场填埋。

4.2 氯车间必须加强对废硫酸和次氯酸钠的日常管理,杜绝泄漏事故发生,避免 发生环境污染。

4.3 水汽车间必须加强煤渣和盐泥的收集、贮存的管理,避免发生环境再污染。

4.4 各车间每月底将固体废物的总量控制、统计和申报等表,报生产技术科进行 汇总。

4.5 各车间大修、抢修、日常维修期间对固体废物的处置,必须制定预案或措施,并进行实施。

4.6 安全、生产技术科对各车间固体废物处置管理制度的执行和落实,进行监督 和检查。5 执行国家标准

5.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01)5.2《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

环保台帐与报表管理

1、公司生产技术科负责环保各项数据原始记录资料的汇总、统计和保存,向安 全技术科及时提供相关数据。

2、公司安全技术科负责建立、管理和保管环保台帐,及时填写环保各项数据,保证数据的真实、准确。

3、公司安全技术科必须按照相关要求及时向环保部门报送环保工作统计报表,并做好数据的分析。

4、公司环保台帐或报表保管年期为三年。外单位人员借阅,必须经主管领导批 准。奖励和惩罚

1、凡本企业员工,在环境保护工作中,成绩明显者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2、凡本企业员工违反《环境保护法》及公司有关规章制度,造成环境污染情况,视情节轻重,给予赔款、行政处分、开除等处分。

3、环保考核

3.1 安全技术科、生产技术科和设备科定期对各单位各项环保规章制度执行的情 况进行监督考核,并将考核结果报„公司指标考核办‟,做为浮动工资考核依据之 一,按照考核标准进行考核。并对考核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到相关单位,便于 问题的整改。

3.2 考核内容

3.2.1 未向生产安全部门对本单位排放的污染物进行登记申报的;各项数据不真 实、准确的; 3.2.2 地沟油污未定期清理,导致本单位废水排放口 COD 超标排放的;

3.2.3 对本单位污染物、废弃物、危险物品收集、管理、处理措施不当的;

3.2.4 对本单位环保设施管理不善,造成排放指标超标的;

3.2.5 对本单位重点污染物不做适当的处理措施直接超标排放的;造成一般污染 事故的;造成重大污染事故的。

附 则

1、本制度与国家法律、法规等部门文件有抵触时,按上级文件规定执行。

2、本管理制度属公司规章制度的一部分,由公司各级负责人负责贯彻落实和执 行。安全技术科要严格执行,并监督、检查。

3、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五篇:社区与社区管理

第一章社区与社区管理

1、社区,这个概念是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最早提出来。20世纪30年代费孝通首先使用中文社区一词。

2、社区的五要素:地域、人口、生态、结构和社会心理。

3、社区管理是指在政府的指导下,社区职能部门、社区单位、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各项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惊醒的自我管理。

对于这个定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①社区管理的范围主要是指经过社区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

②社区管理的主体是多元的。

③社区管理的内容是社区的各项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④社区管理的性质应是群众性的自我管理。

⑤社区管理的目的是促进社区经济的发展,满足社区居民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全面提高生活质量和社区居民的素质。

4、社区管理体制的构建原则:

(1)重心下移,立足基层(2)条块结合,以块为主(3)党政主导,各方参与(4)管理与服务相结合5、社区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

上海二三四管理体制: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落实。

6、社区管理体制的运行机制(广泛参与是社区管理体制的内核)

(1)广泛参与是社区管理的本质特征和必要条件

(广泛参与主要包括两层含义:a.社区管理参与主体的广泛性;b.参与活动的广泛性)

(2)社区居民的参与

(3)社区单位的参与

(4)社会中介组织的参与

7、社区管理与街道管理的区别

①管理主体不同②管理目标的设定方式不同③管理对象不同④管理方式不同、⑤管理机制不同⑥管理内容不同

第二章社区管理的主体

1、街道办事处是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政府的派出机关。

2、街道办事处的性质:(1)强制性和约束性(2)明显的派出代表性(3)明显的综合性

3、街道办事处的特点:(了解)

行政权力的局限性、行政事务的繁杂性、管理服务的直接性、管理工作的被动性、管理工作的综合性 4 街道办事处的建设

(1)“责大权小”: 街道办事处的现状(存在的问题)

(2)“两级政府,三级管理”: 上海经验

5、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性质)

6、居民委员会的性质决定了它具有基层性、群众性、自治性和地域性等特征。

7、居民委员会的任务:办理有关居民的公共福利事项,反映居民的意见和要求,动员居民响应政府号召并遵守

法律,领导群众性的治安保卫工作、调节居民间的纠纷等等。

8、街道办事处与居民委员会应有关系

(1)街道办事处与居委会应是指导与被指导关系

(2)街道办事处与居委会之关系的体现

街道办事处与居委会的指导、支持和帮助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1、指导、支持和帮助居委会搞好组织建设

*

2、指导、支持和帮助居委会搞好思想建设

*

3、指导、支持和帮助居委会搞好制度建设

9、街道办事处与居委会的实际关系

(1)理论与现实的错位

a.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变成了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b.只能向政府负责,而不是向居民负责

(2)重建街道办事处与居委会的应有关系

a.建立直接选举的、非职业化的居民委员会

b.建立居民委员会与街道办事处之间的新型互动关系]

c.构建居委会与专业社区工作机构的互动关系模式

第三章物业管理公司与业主委员会

1、业主委员会是在物业管理区域内代表全体业主实施自治管理的组织。(性质)

业主委员会:是在物业管理区域内代表全体业主实施自治管理的组织,其宗旨是代表业主们的合法权益,实行业主自治与专业化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保障物业的合理、安全使用,维护本区域的公共秩序,创造整洁、优美、安全、舒适、文明的社区环境。

2.业主委员会的产生:

一个物业管理区域只设一个业主委员会

首届业主委员会由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开发建设单位或物业管理公司、业主代表组成筹委会,由筹委会推荐本会候选人名单,提交第一次业主大会或业主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业主委员会应当自选举产生之日起30日内,持文件向物业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3、物业管理公司和业主委员会的关系

都属于物业管理机构,二者实行专业化管理与业主自治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共同管理一定范围内的物业。所不同的是,物业管理公司受业主委员会的委托来管理业主的物业,而业主委员会代表业主的利益来管理物业。

(1)法律上的平等关系(2)经济上的交换关系(3)工作上的合作关系

第四章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龙头

1、社区服务是指在政府的指导和扶持下,在民政部门的倡导和组织下,以街道和居委会为依托,以社区居民的自助互助为基础,关注弱势群体,面向社区全体居民,以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为最终目的的社会福利服务。

2、社区服务的内容

(1)面向弱势群体的社会福利服务(2)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3)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

3、社区服务的运作模式

(1)发达国家社区服务的运作模式:政府主导、社会中介组织为主体、社会参与

(2)我国社区服务的运作模式:政府推动、街道主管、居委会操作、社区共建

4、社区服务评估的四个维度:社区服务的参与率、收益率、满足率和满意率。(填)

5、我国社区服务发展的制约因素(存在的问题)论

(1)社区服务资金来源不足

社区服务支出既未纳入国家财政预算系列,也未归入政府预算活其他事业经费预算中。社区服务的福利性决定了它是利润较低的一个领域,很难吸引商人或企业家积极投资

(2)家庭购买力低下。

我国当前社会保障很不健全,大多数居民不敢花掉大部分储蓄来购买服务。大多数城市居民希望社区提供无偿或低偿服务,而在有偿服务面前则望而却步,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社区服务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

(3)社区服务人民整体素质偏低

尽管我国社区服务人员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与社区服务发展要求不相适应,这是制约社区服务发展的重要因素

(4)社区服务观念落后

许多地方政府的职能部门和领导干部还未充分认识到社区服务的积极作用和巨大优势,对社区服务的重视不够,投入不多,力度不大,扶持和优惠政策得不到很好的落实,致使这些地方的社区服务仍处于初始状态,加剧了社区服务发展的不平衡性。

6、进一步发展社区服务的对策与思路

(1)继续坚持社区服务的社会化与产业化的发展方向

(2)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形式

(3)加强社区服务队伍建设

第五章社区卫生

1、社区卫生服务起源于18世纪的全科医疗。

2、所谓全科医疗是指受过一般医学训练且不分科的基层医生所提供的医疗服务

3、当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以全科医生为骨干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尚未形成,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和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制度正在建立,对全科医学的概念、全科医生的作用等存在模糊认识,全科医生培养工作亟待规范。

4、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内容:社区卫生服务应具备“六位一体”功能。

六位是指 社区预防、社区医疗、社区保健、社区康复、社区健康教育和社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一体是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提供了上述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优质服务。

第六章社区文化

1、社区文化是社区成员精神活动、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社区文化包括社区居民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精神状态、风俗习惯等思想形态,以及学习、交往娱乐休闲等日常活动。(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而狭义的文化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的精神产品。)

2、社区文化的进一步理解

(1)社区文化是小社会的大文化

社区文化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涉及社区居民的方方面面。它是一个大文化的概念

(2)社区文化事业与社区文化产业

(3)社区文化与社会文化

社区文化是社会发展状态的具体表现形式,是社会文化在社区中的综合反映

3、社区文化的类型

(1)内容系列:包括社区民俗文化、社区文艺文化、社区体育文化、社区教育文化、社区环境文化和社区精神文明

(2)单元系列:社区文化是主流文化,各单元文化是支流文化。如 家庭文化、小区文化、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

(3)年龄系列: 社区少儿文化、社区中青年文化、社区老年文化

第七章社区环境

1、社区环境:广义的社区环境,即以社区为主体,社区的外部环境 状况。狭义的社区环境,即以居住在某一特定社区的居民为主体,社区范围内一切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环境因素。

2、社区环境的污染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噪声污染。

3、社区环境保护的原则

(1)“三同时”原则。是指在新建、改建、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区域自然资源开发项目中,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2)协调发展原则。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3)“谁污染谁付费”原则

第八章社区治安

1、社区治安的综合治理的指导原则:

(1)依法治理(2)群防群治(3)专群结合(4)打防结合(5)标本兼治

2、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措施:

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和改造六项工作措施

六项措施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综合发挥作用,才能完成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任务。

第九章社区教育

1、社区教育是指以社区为范围,以社区全体成员为对象,旨在发展社区和提高其成员素质与生活质量的教育综合体。

社区教育的内涵: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联合,德育为重点,创造、优化育人环境和条件,动员全社会力量提高社区成员素质,形成和增强社区教育的群体凝聚力,加强社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社区教育外延: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普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青少年教育,学前教育,社区教育,乃至终身教育等。

2、中国社区教育的基本模式

(1)以街道为中心的地域型社区教育模式

(2)以学校为中心的辐射型社区教育模式

(3)以社区学院为载体进行的综合型社区教育模式

(4)以地域为边界进行的自治型社区教育模式

3、我国社区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P20

4我国社区教育存在的问题解决我国社区问题的对策

(1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与教育需求的冲突(1)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原则,更新观念(2传统的小农生产观与社区教育所要求的合作、整合(2)建立促进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的有效运行机制 的冲突(3)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在社区教育中的龙头作用(3社区教育的多样性特征与轻视非正规教育的冲突(4)积极构建农村社区教育网络

(4)社区教育肩负的历史使命与教育投入不足的冲突(5)加强对社区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

第十章

1、现代社区管理模式的差别往往取决于社区管理主体即:政府、社区民众以及社区服务机构之间的权能配置方式。

社区管理模式:政府主导模式、社区自治模式、混合模式

2、各国的社区管理的组织体系是趋同的,主要由政府、社区民众、社区服务组织三部分组成。其中,政府是社区管理的组织者,社区民众是社区管理的参与者,社区服务组织是社区管理的提供者。

3、非营利组织是一种既非政府又非企业的机构和组织的总称,其含义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主动承担社会公共事务和公共福利事业的社区中介机构,其在社区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是社区服务和福利的提供者,也是社区经济的助燃者和催化剂。

第十一章

1、国外社区管理微观层面的发展趋势

(1)社区管理组织体系趋于自治化,公众化

社区居民自治,主要是指以社区居民为核心,联合社区内各种主体组织、机构,共同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实行真正的民主自治管理的一种

(2)社区经济管理趋于市场化、多元化

(3)社区管理日趋法制化、规范化

2、国外社区管理宏观层面的发展趋势

(1)社区管理日益全球化、国际化

(2)社区管理逐步转向可持续发展战略

(3)社区发展与社会发展越来越趋向融

第十二章

1、盐田模式的特点和内涵:

“议行分设”,居委会的行政、自治和服务三种功能分化,政府行政职能和公共服务功能从居委会中剥离出来,创建社区工作站和社区服务站,由居民直选产生社区居委会来履行社区自治功能,以此来理顺政府与社区关系的制度设计。

2、盐田模式取得的绩效:

A,政府层面。

(1)政府提高了执行能力(2)政府降低了行政成本。

B,社区层面

(1)社区居民委员会增强了自治能力(2)居民民主意识增强与民间组织培育。

3、“铜陵模式”

铜陵模式概括起来就是“1234”,即“一个减少、两个实行、三个完善、四个强化”。

一个减少:新社区采用“一个核心三个体系”的组织架构,即以社区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居委会、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以及社会组织三个体系为支撑的整体架构。两个实行:实行社区扁平化管理、网格化管理 三个完善:一是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二是完善社区市场化服务体系。三是完善社区义务服务体系。四个强化:强化党的核心功能;强化居民自治功能;强化社区管理功能;强化居委会监督

评价:a.更加巩固了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 b.更加强化了社区居民自治的功能 c.更加重视了资源配置向社区倾斜 d.更加贴近了居民的需求而开展服务 e.更加优化了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素质。

第十三章

1、当前中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归根到底,在与社区管理体制难以适应社会转型对政府执行力、社区自治能力的要求。

2、统治与治理的关系:治理指一种由共同目标支持的活动,这些管理活动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治理强调以多元的调和为基础。现代政府日益从统治走向治理,从善政走向善治,从政府的统治走向没有政府的统治。统治追求的是统治利益的最大化,而治理的目标则在于最大限度的追求公共利益。统治权威是政府,是在国家界限之内。治理通过经济部门等多元治理主体间建立合作、协商、伙伴关系来共同实现对公共事务的更有效率的管理。简

3、政府、街道、社区三者职能的“总盘子”包括五大核心职能:政治控制职能、行政管理职能、公共服务职能、统筹协调职能、自治职能。填

区政府职能定位于政治控制职能、行政管理职能、公共服务职能;街道的主要职能定位于统筹协调职能。社区的职能定位于自治职能。

政府要履行社区建设的“掌舵”功能,主要包括指导社区工作、拨款支持社区自治、培育社会自治组织。

2、自治:社区划桨。

(1)社区工作队伍的专业化保障机制

(2)按照“政社分开”原则,将属于社会管理的事务交给社区管理。.(3)政府管不过来、需要社区协助管理的行政事务应转移给社区,由社区协助管理。

(4)社区建设的财政保障机制

(5)健全社区组织管理法律制度。

1.居民委员会自治性的具体表现;财产自治、选举自治、组织与管理自治、服务自治

下载浅议环境保护管理与社区管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议环境保护管理与社区管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环境保护与管理论文题目

    《环境保护与管理》论文题目 1、西安市能源消费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 如西安市冬季采暖,采取行政手段要求将烧煤采暖锅炉改革为烧天然气采暖锅炉,解决大气污染问题。从大气污染......

    社区管理与服务

    推进社区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基层政权和群众自治组织建设的一项战略举措。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城市工作的落脚点,加强城市社区管理是搞好城市管理的坚实基础,是实现城市基......

    环境保护管理指南

    环境保护管理指南 1. 目的 为加强。。。。。。。。。。。。在生产、经营、建设等活动中的环境保护工作,保护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实现生产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精选合集]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 贯彻执行国家和我省关于开发建设活动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等各项环境管理政策法律法规和规章,对全市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一)主要......

    环境保护管理领导

    中铁隧道集团合福铁路安徽段站前八标项目经理部文件 隧合福[2010]11号 关于成立中铁隧道集团合福铁路安徽段站前八标项目经理部 环境保护管理领导小组的通知 项目部各部室、......

    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汇报

    XXXX有限公司 环保工作汇报 一、企业基本情况: XXXXXXXX有限公司现有??㎡烧结机??台,??㎡竖炉??座,??m³高炉??座, ??吨转炉??座,??mm轧线??条,是集???于一体的?????钢铁联合企业。。 长期以来,我公司从发展战略......

    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第一节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护环境,防止污染,保障员工及周边群众的人身安全与健康,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法》及上级环保部门的要求,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公司的......

    环境保护管理管理办法

    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一、总则 1、为加强渝利铁路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把渝利铁路建设成为环保绿色通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