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地区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
农村地区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朝政农发〔2009〕26号)
为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贯彻落实北京市和朝阳区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要求,提高农村地区社区建设水平,夯实社
会建设基础,根据农村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社区公共服务水平、满足群众公共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加强社区队伍建设、完善服务设施、健全运行机制、整合社区资源等方式,努力建设一批“服务完善、环境舒适、秩序良好、活动丰富、广泛参与”的新型社区。
二、主要任务
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分批推进、逐步延伸”的原则,各地区选取1个社区作为示范社区,首批确定社区17个,通过示范社区带动其他社区,2009年底前农村地区完成40个社区规范化建设任务。重点推进五个方面的规范建设:
(一)规范社区工作职能
1、按照“职责明确、分工合理、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的原则,对社区目前承担的各项工作进行全面梳理,合理划分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的职责任务,进一
步细化各自的具体工作和服务项目。
2.社区党组织作为党在社区的基层组织,主要履行30项职能。要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服务群众为重点,加强政治、思想和组织领
导,统筹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组织动员社区内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社区建设,不断提高党组织在基层的执政能力。
3.社区居委会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主要履行80项职能。侧重于组织居民开展民主自治,以维护居民合法权益和社区共同利益为核心,增强社区自治功能,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不断提高社区居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管理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能力。
4.社区服务站作为政府在社区设立的综合服务平台,主要履行100项职能。侧重于发挥专业化、职业化优势,推动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劳动维权、文化教育、体育活动等公共服务覆盖到社区,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服务和便民
利民服务项目,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
各地区要在基本职能基础上,研究本地区的管理职责。
(二)规范社区运行机制
5、理顺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之间的关系。社区党组织是包括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在内的社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支持、保证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依照各自职责开展工作;社区居委会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依法履行自治职能;社区服务站定期向地区办
事处、社区党组织汇报、向社区居委会通报工作。
6、建立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紧密对接、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完善社区党组织牵头、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参加的联席会或例会制度,社区党
组织定期组织并主持召开联席会或例会,研究讨论社区建设、管理、服务中的重要问题和重大事项,协调沟通有关工作。
7、规范完善社区党组织工作制度、社区居委会工作制度、社区服务站工作制度、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和参与制度、社区事务听证会制度、楼门院管理制度、业主委员会工作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实现社区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三)规范社区服务站建设
8、社区服务站工作和服务用房面积一般不低于50平方米,所在地应交通便利,居民居住相对集中,服务半径合理,有条件的社区可以采取设立两站或多站的方式,便于开展服
务和居民办事。
9、规范社区服务站的工作关系,按照《朝阳区社区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社区服务站在地区办事处的领导和政府职能部门的业务指导下开展工作,同时接受社区党组织的领导、社区居委会的监督和居民群众的评议。除法律、法规明确规定需在社区独立设置的工作平台外,其他各类工作站、活动站、服务站等逐步纳入社区服务站,统筹承担相关工作任务,实行综合管理、一站多能服务。统一政府在社
区层面设立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10、社区服务站与地区各科室、职能站所、为民服务大厅和社区服务中心实现工作的有机衔接,明确社区服务站各岗位与地区相关部门的对应关系和各自职责,将与居民群众
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各类公共服务落实到社区。
11、制定社区服务站工作制度,实现“一口受理、首问负责、分办落实、组织协调、投诉处理”等规范的业务管理制度,制订规范的服务流程示意图和工作台账,对受理事项、办理过程、办理时间、办复结果进行动态跟踪,全程监控,保证受理事项及时办理和反馈。
(四)规范社区工作者管理
12、社区服务站工作人员一般通过全区公开招录产生。招录对象年龄一般在40岁以下,学历大专以上。社区工作者实行全员培训,平均每年培训时间不少于40学时。鼓励和引导各类社区工作者参加国家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取得社会工作师、助理社会工作师等职业水平证书。
13、按照规范化、专业化、职业化的要求,通过在岗培训、转岗安排等方式,逐步将符合条件的各类社区事务助理、社区协管员纳入社区工作者规范化管理。
(五)规范社区基础设施配置
14、新建社区按照《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指标》落实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保障社区的办公和服务用房达到350平方米以上。老旧社区采取新建、改扩建、购买以及落实配套共建指标、资源整合利用等多种方式,增加社
区办公和服务用房。
15、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外部环境整洁、形象良好,统一标识,内部区域清晰、安全方便、舒适美观,具备水、电、暖、卫、通讯、信息网络等正常使用功能,配备能够满足工作需要的电脑、打印机、电话、传真机、复印机等办公设备。
16、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推进医疗保健、体育健身、教育培训、为老服务等功能的其他公共服务设施和室内外文化活动场所建设,推进社区商业等便民服务设施建设,满足居民多元化、多层次的服务需求,打造便民宜居的社区环境。
三、实施步骤
2009年农村地区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试点学习阶段(6月—7月底)。每个地区选取1个具备条件的社区作为示范社区,参加城乡手拉手学习活动。学习活动分为两批,第一批选取8个社区,第二批选取9个社区,分别与街道的6个社区结为“城乡手拉手共建社区”,学习城市社区规范化管理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二)组织实施阶段(8月初—10月底)。各地区办事处在试点社区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召开研讨会,研究本地区的具体实施方案,确定规范化社区建设名单,明确工作职责和运行模式,报区农委同意后实施。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逐步在其他具备条件的社区推进规范化建设,逐步完善社区硬件设施建设,创新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解决社区建设中的突出问题等方面取得突破,推出一批成功经验,2009年农村地区完成40个规范化建设社区,具备条件的地
区力争规范化社区达到本地区社区总数的50%以上。
(三)总结验收阶段(11月)。由区农委组织对农村地区社区规范化建设工作情况进行集中检查,组织召开工作现场会,总结经验,不断深化完善,确保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各地区办事处要把社区规范化建设作为贯彻落实区农村城市化大会和区社会建设大会精神的重要举措,作为推进社区综合配套改革、夯实社会建设基础的一件大事。健全工作责任制,落实具体的分管责任领导和责任科室,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及时解决工作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做好人员、经费、设施建设等工作。
(二)密切协作。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工作由地区工委和地区办事处统筹协调,相关科室按照自身职责,积极参与、配合工作,提供机制、政策等方面的配套措施,形成工作合力,有效推动工作开展。
(三)精心组织。各地区办事处要在调查研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选出参加交流学习的社区。细化本地区试点推进方案。统筹安排本地区社区规范化建设的推进措施和进程。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共同推进社区规范化建
设。
第二篇:农村地区社区警务建设浅谈
社区警务是当今世界各国警务改革的基本方向,是一项以预防为主,重在治本的警务战略。其核心内容是坚持警察的专门工作与公众参与支持相结合,通过建立良好的警民关系,广泛发动、组织和依靠广大群众预防犯罪、维护治安,最终实现警务工作由打击型向防范型、由被动型向主动型、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
我国社区警务的基本含义既借鉴了西方国
家的成功之处,又赋予了新的内涵,更多地体现了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综合治理、打防控一体化等中国特色的治安方针,它以控制和减少违法犯罪为出发点,以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安为基本点,以提高治安防控能力为立足点,以密切警民关系为着力点,目标是取得群众和社会力量对警务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利用社区资源,优化警力配置,从而以小区域的良好社会治安促进和推动全社会的治安稳定。
2002年3月,公安部召开全国公安派出所工作会议时明确提出,要在2004年之前在全国大中城市和县城全面实施社区警务战略,要求全国公安机关规范警务动作,逐步建立起与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社区警务运行机制,努力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可以说社区警务已成为当前公安派出所工作改革的主题,全面铺开已势在必行。它作为一种新兴的警务工作方式和手段,在目前还处于探索完善阶段,笔者认为,实践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合理划分地域,科学配置警力。要保证社区警务建设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并形成长效的管理机制,必须对地域的概念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彻底解决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形成的地域扩大延伸、跨地域发展等因素带来的管辖不清、职责不明、管理出现空当等实质性问题。要将社区警务建设与当前正在进行的公安机构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公安机构改革必须服务和服从于社区警务建设。特别是改革后的派出所设置要与地域管辖相一致,与社区警务建设相衔接,通过合理科学的派出所设置,解决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如“三不管”等历史遗留的老大难问题。在警力配置上,笔者认为,应当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程度和社会治安状况、警力状况等因素进行因地制宜的部署。就当前形势看,应当有两种选择:一是在各种条件如物业管理、居民素质、周边环境等比较好、警力相对充足、各种案件发生比较少的社区实行一区双警,可以保证民警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各种基础工作,履行各项职能,真正体现社区警务的工作性质和特点。二是在上述各项条件比较差、警力不足、治安案件比较多的区域,实行社区警务和专职查处治安案件,相结合的模式,可以有效保证治安案件的办理质量和查处的数量,使社区民警专心致力于各项基础工作。可以说,这两种模式各有其长处,也各有不足,但总的来说,一区双警更符合社区警务的发展要求和方向。
二是要调整工作重心,充分发挥社区警务的作用。社区民警的主要工作职责是收集掌握情报信息,加强实有人口管理、组织治安防范、加强治安管理和为群众服务。只有抓住这些重点,才能使社区警务的要旨得到落实。因此,社区民警的工作思路和重心必须始终围绕这些方面来进行。要切实增强情报信息意识、广泛接触社区群众,最大限度地扩大情报信息来源,及时收集、掌握各类信息特别是事关社会治安稳定的动态性、预警性情报信息,做到耳聪目明。社区警务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管好社区实有人口,而农村城市化地区实有人口管理的内容和内涵与其它地区有本质上的区别。外来人口、出租屋管理才是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实有人口管理的重点,也是社区警务建设的重点。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牢牢抓住这个重点,利用社区警务建设的契机,不断探索长效管理机制。社区警务改革的出发点和目标是改变以往重打轻防范的做法,将治安防范摆到突出的位置。因此,在开展社区警务工作中,必须将社区防控作为社区警务建设的主线来抓,每个环节的工作都要围绕这个主旋律进行,从而达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为人民服务是公安工作和人民警察的宗旨,社区警务建设应该充分体现这一点。因此,无论是对社区民警的职责任务要求,社区警务的运作模式,还是警务室的设置等方面都要将服务功能贯穿其中,更新观念,增加新的内容,推行新的举措,通过社区警务工作的开展,将服务延伸到社区,拓展服务的范围,全方位提升服务水平。
三是以“三级防范”工程为着力点,构建适合农村地区社区警务的工作框架。“三级防范”工程就是乡(镇)、村、组三级治安防范网络建设及群防群治工作,即由乡镇党委、政府抽调政治素质强、热爱社会治安工作人员组成乡级巡逻队,由派出所民警带队实行轮班巡逻,负责本辖区公共场所、交通要道、重点部位的安全防范,严密社会面控制,构成第一级治安防范网络。各街村在治保组织领导下,抽调人员,在本村区域内开展巡逻打更活动,构成第二级治安防范网络。各村民组组织农户轮流打更,实行邻里看护,构成第三级治安防范网络。
三级防范能否落实
第三篇:推进规范化建设
----推进规范化建设,打造工商铁军
今年以来,该局结合基层工作实际,以开展“工商所规范化达标”活动为总抓手,围绕“立足规范,夯实基础,改善环境,提高效能,树立形象”的目标要求,全面加强工商所的建设和管理,有效地推进了各项工作的深入发展。
(一)明确目标责任,强化组织领导这个保障
按照市局部署,该局从实际出发,印发了工商所规范化达标实施方案,成立了工商所规范化建设领导小组,从工商所设置、人员配备、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巡查制的推行、信息化建设、政务公开、干部教育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就规范化管理作了具体部署,明确了县局统筹与工商所努力的方向,落实了分管领导、各科(室)和工商所的责任,为规范化管理工作取得实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保证工商所规范化建设的目标能够真正实现,县局将考核工作细化到所容所貌及干部的日常生活、执法活动中的一言一行,并将考核结果同科室和工商所负责人业绩考评和选拔任用挂钩,有效提高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完善制度建设,把握职责明晰这个前提
在工商所内部,该局按照“一人多能、一人多责、一人多岗”的原则,合理调整人员分工,各工商所分别设置了“三室一队”内部管理机构,明确划分工商所长、巡查组长、巡查员的任务及责任,理顺了职责权限,做到了机构设置科学化,职能运行程序化。
同时,为了使工商所规范化建设达到市局要求,该局根据各工商所自身条件、工作人员数量和管辖区域的不同,建立和完善了工商所的各类工作制度,设置了岗位公示栏、学习园地和工商所辖区示意图。各巡查组按照职能分工主要负责市
场巡查、专项整治、受理和调解投诉、查办经济违法违章案件;内勤组主要负责注册登记、经济户口管理、台帐档案录入等内务管理工作。基层工商所结合各自辖区实际,在人员少、管理区域分散的条件下,内部做好职能分工,管理以块为主,分工负责、综合管理,实现内勤与外勤分离,登记注册职能与监管执法职能分离的动态监管机制。上述措施,不仅有效激发了基层执法干部的工作热情,也改善了服务环境,大大提升了工商所的执法形象。
(三)加强后勤保障,夯实硬件建设这个基础
为基层工商所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是保证工商所实现监管职能到位的基本条件。针对县局基础薄弱、经费紧张的现实,该局在人、财、物配置上优先考虑基层工商所,按照“全面规划、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逐步改善”的原则,挤出资金注重抓工商所环境建设和硬件投入,改善了工商所办公和生活环境。鼓励和引导干部职工不断绿化、美化环境,在楼道、会议室、办公室、院内张贴和悬挂或饱含哲理、或充满文化底蕴的字画、标语、展牌,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文化氛围。
(四)强化教育培训,突出人员素质这个关键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实现工商所规范化建设目标的关键。该局坚持“以人为本”,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不断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积极组织全员培训。县局党组认识到,市局组织开展的全员大培训活动为促进基层规范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必须切实抓住这一重要契机,推动茌平基层工商工作跃上一个大台阶。为此,该局把培训的重点放在了基层工商所,优先对工商所人员进行培训。为了确保培训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该局成立了以局长孟庆军为组长,其他党组成员为副组长,局机关各科室及直属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大培训活动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抽调人员成立了专班,负责活动的具体组织与协调。每期参训学员“出征”之前,开班之始,该局都召开动员会,局长孟庆军同志亲自作动员,并对参训学员的工作和生活事宜一一安排妥当,免去其后顾之忧。培训期间县局班子成员集体前往训练基地进行慰问和鼓劲加油,不仅送去慰问品,还带去家人的问候,让学员安心训练和学习,给了他们以极大的精神动力,为组织好培训活动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和思想保障。每期学员集中培训结束后,该局组织参训人员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网格化监管行动,以此解决一些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在实践中提高参训人员的执法能力和水平,达到了事半功倍的实际效果。
二是创新教育培训模式。一方面,为提高工商所长综合素质,该局设立了所长论坛,每月举办一次所长论坛,由县局一把手主持,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各中层干部以及全体机关干部参加。规定各基层工商所所长结合“基层建设年”活动的安排及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就该所本月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及下月的具体工作打算进行陈述,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县局领导班子成员和各中层干部以及机关全体干部职工根据每位所长的现场表现进行打分,排出名次后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为强化县局机关负责人对工商所的指导能力和基层工商所人员的综合素质,该局还开设了基层工商所轮训班,由县局机关科室负责人轮流讲课,以法律业务素质教育为重点、以作风纪律教育为突破口,统一制定学习计划和内容,并实行边培训边考核的办法,抓好岗位技能培训,规范基层干部行为,提高基层监管执法水平。并加大对培训人员的考核力度,建立了严格的考核机制,把每位干部职工的学习培训情况都记录在案,严格奖惩。对测试不合格人员进行待岗学习,连续两次测试不合格,再次待岗学习,待岗期间只发生活补
贴,直至合格为止,从而形成了强大的压力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基层执法人员素质的提升。
(五)规范干部管理,抓好作风纪律这个闸门
一是集中开展纪律作风整顿。一方面,加强基层人员政治业务学习。县局印发了《作风纪律学习读本》、《工商执法学习读本》及学习笔记,人手一本,供基层干部职工学习。另一方面,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县局局长孟庆军同志多次不打招呼地深入到基层一线进行督导检查和现场办公,并对各单位的作风纪律整改工作随时进行调度;县局纪检组和监察室开展了一系列的明查暗访工作;各科室、工商所思想认识到位,认真开展了自查自纠,提升了对上级和县局决策的执行力;干部职工的组织观念和纪律意识大为增强,营造了“团结协作、严肃紧张”的工作作风,形成了“立说立行、雷厉风行”的工作氛围。
二是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工商所述职述廉活动。为切实加强对工商系统基层行政执法人员的社会监督,规范工商部门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效能,促进全面建设,该局自7月份以来,组织全系统各工商所相继开展了基层工商所面向社会述职述廉活动。7月21日,该局在肖庄乡政府大会议室举行的工商所述职述廉报告会将此次活动推向高潮,肖庄工商所辖区的个体、企业、消费者代表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风义务监督员共计113人受邀参加了当天的述职述廉报告会。市工商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李峻峰,茌平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长韩道岭专门到会作了重要讲话,对县局举行的工商所述职述廉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在当天的测评中,正副所长的测评结果满意度达100%,所员的测评结果满意度达99%。
三是积极推行“两个风险点”防范管理工作。今年以来,该局对基层廉政风险点和监管执法风险点防范管理这一新课题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将其纳入了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和统一领导,组织科室所开展“两个风险点”查摆及防范管理工作,编制了《防范廉政监管风险》手册,带动了党风廉政建设的发展,为促进基层工商所规范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机制保障。9月4日,市局纪检组监察室在茌平县局组织召开了全市工商系统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工作现场会,市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李峻峰参加会议,对茌平县局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总之,通过开展工商所规范化达标活动,该局基层工作呈现出新的面貌和气象。
一是,行政效能明显增强,执法质量进一步提高。通过完善并落实管理制度和责任,根治了以往管理秩序乱、工作效率低的痼疾,实现了职责分明、工作有序、管理有力,促进了各项监管执法工作的有序开展。通过加强执法办案规范化建设和推行行政指导工作,基层执法效能不断增强。目前,全系统的执法办案工作60%以上通过工商所来完成,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率为零。
二是,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明显提高,社会形象得到彻底优化。由于该局坚持抓队伍的教育管理,通过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职责规范来约束基层干部的行政行为,使基层服务的效率、质量和水平大幅度提高,形成了弘扬正气、廉洁执法、规范服务的浓厚氛围,树立了基层工商崭新的社会形象。
三是,基层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和工作状态有了根本改观。基层工商所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使基层干部人心稳、活力足、干劲大。“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日子的少了,安心基层、扎根基层、奉献基层的多了;自觉遵章守纪的多了,违规违纪的现象少了。茌平县工商局通过规范化建设,规范出了正气,规范出了士气,规范出了活力,在基层建立起了全新的工作和管理秩序。(
第四篇:北京市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
北京市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方
案
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
2009年,全市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社区建设“一分、三定、两目标”的总体思路和《北京市加强社会建设实施纲要》、《北京市社区管理办法(试行)》、《北京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精神,启动了社区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贯彻落实市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完善社区治理模式,2010年将在2009年试点工作基础上,在全市进一步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现制订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为基本目标,以提高社区公共服务水平、满足群众公共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规范社区服务站建设为重点,以推动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职能分开为切入点,在健全运行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完善服务设施、整合社区资源、加大经费投入等方面积极探索,不断扩大社区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提升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通过试点工作,努力建设一批服务功能完善、居住环境舒适、治安秩序良好、文化生活丰富、管理手段科学、人际关系和谐、公众参与广泛的社会主义新型社区,为首都推动世界城市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任务目标
按照规范社区管理、完善社区服务、加强社区自治的基本目标和分类指导、梯次推进、典型带动、全面提升的基本原则,在2009年试点工作基础上,2010年在全市选择1000个社区开展社区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试点的主要任务目标如下:
(一)规范社区服务站建设
1.政府在社区层面设立的综合性服务平台,统一命名为“社区服务站”。除法律、法规明确规定需在社区独立设置的工作平台外,将社区其他各类工作站、活动站、服务站等尽快纳入社区服务站,统筹承担相关工作任务,实行综合管理、一站多能服务,并逐步达到统一形象标识、统一项目设置、统一运行流程、统一服务规范、统一资源调配的标准化要求。
2.规范社区服务站的工作关系,按照《北京市社区管理办法(试行)》的新要求,社区服务站在街道办事处的领导和政府职能部门的业务指导下开展工作,同时接受社区党组织的领导、社区居委会的监督和居民群众的评议。
3.社区服务站与街道各科室、职能站所、“一站式”办公大厅和社区服务中心实现工作的有机衔接,明确社区服务站各个岗位与街道相关部门的对应关系和各自职责,将96156社区公共服务平台、社区服务信息网络系统及街道其他相关信息化办公系统延伸到社区服务站,发挥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网站的优势,整合社区信息化资源,建立和完善服务、诉求、信息发布等信息衔接机制,将与居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各类公共服务落实到社区。
4.结合社区实际,以满足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整合社区各类服务资源,利用96156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健全社区服务网络,通过购买服务等形式,创新社区服务方式。拓展社区服务领域,不断开发社区服务项目,特别是那些社区居民需要,市场主体又不愿或无条件、不能承担的公益服务项目。不断完善社区公共服务、公益服务、便利服务体系,实现社区服务站服务规范化、人性化、便利化。
5.建立健全社区服务站一口受理制度、事项公开制度、首问责任制度、分办落实制度、项目管理制度、组织协调制度、投诉处理制度等规范的业务管理制度,制订规范的服务流程示意图和工作台账,对受理事项、办理过程、办理时间、办复结果进行动态跟踪,全程监控,保证受理事项及时办理和反馈。
(二)规范社区工作职能
6.按照“职责明确、分工合理、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的原则,对社区目前承担的各项工作进行全面梳理,合理划分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的职责任务,进一步细化各自的具体工作或服务项目。
7.社区党组织作为党在社区的基层组织,要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服务群众为重点,加强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组织动员社区内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社区建设,不断提高党组织在基层的执政能力。(其主要职责见附件1)
8.社区居委会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侧重于组织居民开展民主自治,以维护居民合法权益和社区共同利益为核心,增强社区自治功能,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不断提高社区居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能力。(其主要职责见附件2)
9.社区服务站作为政府在社区设立的综合服务平台,侧重于发挥专业化、职业化优势,推动促进就业服务、社会保障服务、劳动维权服务、文化教育体育服务等公共服务覆盖到社区,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服务和便民利民服务,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其主要职责见附件3)
(三)规范社区运行机制
10.明确和理顺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之间的关系。社区党组织是包括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在内的社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支持、保证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依照各自职责开展工作;社区居委会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履行职能;社区服务站定期向街道办事处、社区党组织汇报工作,向社区居委会通报工作。
11.建立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紧密对接、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完善社区党组织牵头、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参加的联席会或例会制度,社区党组织定期组织并主持召开联席会或例会,研究讨论社区建设、管理、服务中的重要问题和重大事项,协调沟通有关工作。
12.充分发挥社区居民会议的作用,涉及社区居民利益的重大事项、社区建设发展规划、经费筹集、财务收支、公益事业专项补助资金的使用、重大活动方案等都需经过社区居民会议讨论决定。
13.规范完善社区党组织工作制度、社区居委会工作制度、社区服务站工作制度、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和参与制度、社区事务听证会制度、楼门院管理制度、业主委员会工作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实现社区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四)规范社区志愿服务
14.按照“社区所需、志愿者所能”的原则,以社区老年人、未成年人、来京务工人员、下岗失业人员、优抚对象、残疾人和低收入家庭为重点服务对象,开发就业援助、慈善公益、优抚助残、敬老扶幼、治安巡逻、环境保护、民间调解、社区教育等项目,每个试点社区要形成1个以上特色鲜明、效果明显、影响广泛的志愿服务品牌。
15.整合社区志愿服务资源。鼓励和动员社区党员、身体健康的离退休人员、有一技之长的居民,积极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根据在职党员、国家公务员的职业特点和个人专长,适宜、适时、适度地组织他们参加社区志愿活动;协调社区内各种组织和志愿者有序开展活动,并力所能及地给予支持和帮助;为社会上的各种组织和人士到社区从事志愿服务搭建平台。
16.完善社区志愿者招募管理制度。志愿者人数较少的,可依托社区服务站组织管理;人数较多的,指导成立社区志愿者组织,推广社区志愿者登记注册制度,推进社区志愿服务信息化。健全培训制度,对已招募的社区志愿者,要进行服务态度、权利义务、服务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推动社区志愿者不断改进服务态度,增强服务技能,提高服务质量,促进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五)规范社区工作者管理
17.充实试点社区的工作力量。社区党组织至少配备专职党建工作者1名,社区党组织书记、社区居委会主任“一肩挑”的社区,设1名专职副书记或专职党建工作者;党员人数100名以上(含100名)的社区,根据需要可适当增设专职党建工作者。社区居委会由主任1人、副主任1至2人、委员若干人共5至9人组成,1000户以下的设置5人,1000-2000户的设置7人,2000户以上的设置9人。社区服务站按照社区实有户数配备工作人员,原则上按每500户1人配备(1500户以下的配备3人)。社区服务站一般设站长、副站长各1名,原则上专设,也可由社区党组织或社区居委会负责人兼任;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相关人员与社区服务站工作人员可视情况适度交叉任职。政府购买的社区社工岗位纳入社区服务站。
18.社区服务站工作人员实行公开招录,招录对象年龄一般在40岁以下,学历大专以上。社区工作者实行全员培训,平均每年培训时间不少于40学时。鼓励和引导各类社区工作者参加国家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取得社会工作师、助理社会工作师等职业水平证书。
19.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每个试点社区至少配备1名取得国家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资格证书的人员或具有本科以上社会工作专业(或相关专业)学历的大学生,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
20.按照规范化、专业化、职业化要求,通过在岗培训、转岗安排等方式,逐步将符合条件的各类社区协管员、社区事务助理纳入社区工作者规范化管理。
(六)规范社区基础设施配置
21.采取新建、改扩建、购买以及落实配建指标、资源整合利用等多种方式,使试点社区的办公和服务用房达到350平方米左右。其中,社区服务站工作和服务用房相对独立使用,“一门式”服务用房面积不低于50平方米,其所在地应交通便利,居民居住相对集中,服务半径合理,便于服务开展和居民办事。
22.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外部环境整洁、形象良好,逐步实现统一标识,内部区域清晰、安全方便、舒适美观,具备水、电、暖、卫、通讯、信息网络等正常使用功能,配备能够满足工作需要的电脑、打印机、电话、传真机、复印机等办公设备。
23.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具有医疗保健、体育健身、教育培训、为老服务等功能的其他公共服务设施和室内外文化活动场所,打造商业、生活、文体娱乐等方面的“一刻钟社区服务圈”,使社区居民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基本得到满足。
(七)规范社区经费投入
24.将社区服务设施配套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区县政府承担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项目建设主体责任。按照市、区两级共同负担的原则,投入必要的资金,对符合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支持范围项目,原则上给予一定的市级资金补助,以促进实现试点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面积达标。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建设达标后,由区县政府按照全市社区服务设施设备配置统一要求,根据本区县资金资产管理实际情况及相关经费标准,结合实际需要购置或调配相关必要设备。
25.适当提高试点社区公益事业专项补助资金拨付标准,加大对试点社区举办公益事业的支持力度。补助资金应主要用于试点社区按照试点工作要求,通过项目购买、项目补贴、项目奖励等形式,大力开展社区困难群体帮扶、助老、助托、助残等居民急需的服务项目;积极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以及全面开展社区公益事业活动所需要的活动场地、活动器械、活动宣传、活动奖品、活动劳务等费用。
规范和完善社区公益事业专项补助资金的使用管理。各区县可根据本区县社区公益事业开展实际情况,在遵守有关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的情况下,设计符合本地区经济社会特点的资金管理流程。
26.试点社区的办公经费按照不少于每户50元的标准核定,各区县应结合本地区实际,研究制定合理的办公经费使用办法,明确经费使用主体,确保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的会议费、办公用品购置费、学习培训费、水电气暖费、电话费、报刊订阅费等日常经费支出有可靠的资金保障。
27.社区工作者的工资、福利待遇,社区信息网络建设及管理、运营、维护等经费全部纳入区县政府财政预算管理,并足额拨付。社区协助完成上级行政部门有关工作事项所需经费,按照“费随事转”原则,由相关部门转移拨付。
三、实施步骤
2010年北京市社区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启动阶段(2010年2月—3月)。通过召开工作部署会、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广泛宣传社区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在3月15日前将2009年由市发展改革委批复的社区用房试点建设项目的进展情况上报市发展改革委和市社会办备案,包括区县审批项目立项(代可研)等具体手续办理及项目实施最新进展情况、区县自筹资金落实到位情况,2010年资金需求计划等。各区县按照本方案有关要求,在充分总结吸收2009年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制定本地区社区规范化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并将方案上报市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申请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补助支持的试点项目,应按照建设项目管理程序和要求,并取得规划、土地、环保等相关部门手续,于4月20日前上报申请和项目试点实施方案。
(二)组织实施阶段(4月—10月)。各试点单位按计划有序推进试点工作,认真梳理社区建设的难点、热点问题,在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理顺社区各方主体关系、创新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解决社区建设中的突出问题等方面取得突破,创造出一些成功经验,形成相关的政策措施。
(三)总结验收阶段(11月—12月)。由市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对社区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情况进行集中检查,对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建设情况进行验收,组织召开试点工作现场会,总结推广经验,不断深化完善,确保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区县要把社区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作为贯彻落实市社会建设大会精神、推进社区综合配套改革、夯实社会建设基础的一件大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抓好抓细抓实。要落实专门工作力量,健全工作责任制,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及时解决试点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在人员、经费、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有力支持。
(二)部门协作,形成合力。社区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由市、区县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办公室成员单位(组织部、社会工委、社会办、发改、民政、财政、人力社保、共青团)及规划、住房城乡建设等相关部门按照自身职责,积极参与、配合试点工作,提供机制、政策和财力等方面的配套措施,形成工作合力,有效推动工作开展。
(三)细化方案,分步实施。各区县要按照本方案确定的任务目标和方法步骤,在调查研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阶段性工作目标,细化试点操作方案。要区分轻重缓急,先易后难,以点带面,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既要抓工作基础好的社区,又要抓基础薄弱的社区;既要对照任务,严格要求,又要区别情况,加强指导。对于试点工作进展情况以及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要及时向市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沟通和反馈。
(四)关注热点,解决难题。各区县要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坚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居民参与为动力、居民满意为准则,把保障和改善民生贯穿于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全过程,从广大居民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健全利益诉求机制,改善社区人居环境,努力为社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优质服务,切实解决群众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广大居民共享社区规范化建设的成果,促进社区建设的科学发展。
(五)突出特色,鼓励创新。各区县要从本地区的实际和不同类型社区的特点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抓住重点、突出特点、打造亮点。要在认真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积极创新“自选动作”,做到“规定动作”高标准、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创精品,不断总结新经验、研究新情况、采取新措施,努力在社区规范化建设的领导体制、运行机制和推进方式等方面求突破、求发展、见实效,创造性地推进试点工作。附件:
1.北京市社区党组织主要职责(试行)2.北京市社区居委会主要职责(试行)
3.北京市社区服务站主要职责(试行)
第五篇:社区规范化建设
关于加强社区规范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为深入贯彻中办发〔2000〕23号文件,进一步夯实社区建设的组织基础,依法加强党领导下的社区民主自治建设,使社区组织建设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发展轨道,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基层建设年活动的意见》(青发[2005]9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现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中办发〔2000〕23号文件精神,认真实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把社区规范化建设与开展创建和谐社区工作相结合,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提高队伍素质,健全各项制度,理顺社区关系,强化设施建设,完善社区功能,逐步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的目标。
二、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服务居民。坚持以不断满足社区居民自身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为宗旨,把服务社区居民作为社区规范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责权统一,费随事转。建立健全社区组织,明确各类组织的职责与权利,改进社区的管理与服务,按照责、权、利统一的原则,做到权随责走,费随事转。
(三)社区自治,民主决策。提高社区民主自治水平,逐步实现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完善社区民主自治机制,实行社区事务决策、议事、执行三者分立,分别设立社区的决策机构、议事机构和执行机构。
(四)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结合开展“基层建设年”活动,着重抓好社区的组织、制度、设施和队伍建设,不搞形式,务求实效,切实提高社区规范化建设水平。
(五)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从社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社区的自身优势和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工作。
(六)资源共享,社区共建。以社区为主体,充分调动社区内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群众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和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实现资源共享,社区共建。
三、内容及标准
社区规范化建设的内容主要分为六个方面,包括社区组织建设、社区工作职责、社区工作制度、社区工作关系、社区设施建设和社区队伍建设。社区规范化建设的标准是:
(一)社区组织健全。要按照党章规定建立社区党组织。组建成立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居民委员会和职业社区工作者队伍;社区居委会内设各工作委员会,能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保证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在社区的贯彻落实。
(二)工作职责明确。社区党组织要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居委会要按照社区自治章程,职业社区工作者要按照职责、职能行事,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社区居委会组成人员要有明确的工作分工,切实履行各自的职责;社区居委会各工作委员要按职尽责,积极开展各自的工作。
(三)管理制度完善。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委员会议事规则、民主生活会、“三会一课”、党员责任区、在职党员工作站、在职党员“一卡一簿一单”等制度;建
立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制度、社区居民委员会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及时处理社区内的各项事务;社区居委会要制定三年任期目标和工作计划,制定适合本社区的居民公约;社区居委会要制定并认真执行社区居委会工作守则和岗位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社区“三公开、一监督”制度和社区居委会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居民档案和居委会工作档案,做到各种记录、簿册齐全,各种规章制度及有关图表上墙,公布于众。
(四)工作关系融洽。社区居委会要建立融洽的内、外部关系,处理好与社区党组织、社区成员代表大会、职业社区工作者、街道办事处、区级机关职能部门及辖区内单位、物业管理部门的工作关系,实现社区共建、资源共享。
(五)硬件设施配套。社区要达到“四室、三站、二栏、一校”和“五统一”标准。对固定资产要登记造册,建立帐簿,做好管理与使用。
(六)工作队伍过硬。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社区党组织成员和社区居委会成员应积极参加各级党校、社区学院培训学习,掌握社区建设知识,熟悉社区工作,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业务素质,做到自身要求严格,群众威信高。不断发展壮大社区志愿者队伍,动员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少先队员和广大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建设。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确保社区规范化建设落到实处。全区上下要提高对社区规范化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充分调动广大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社区规范化建设的全面发展;区委、区政府有关部门要把此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认真组织实施;区民政部门要把社区规范化建设作为城市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切实加强对社区规范化建设工作的指导,搞好经验交流和工作总结,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有效地开展;各街道要把社区规范化建设列入重点工作责任目标,作为街道社区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与开展创建文明示范社区、十佳社区居委会等活动紧密结合,为社区规范化建设提供必要的工作支持和经费保障;区财政拨付的社区居委会有关经费要保证及时足额发到位,做到专款专用。
(二)突出重点,确保社区规范化建设有效开展。社区规范化建设要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措施有力。一是加强社区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认真做好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副主任的推选补选工作,发挥职业社区工作者的作用,逐步形成一支年轻化、知识化、有干劲、勇于开拓、热爱社区工作的干部队伍;二是抓好社区工作者的培训,借助区委党校、社区学院和街道业余党校开展学习培训活动,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三是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社区办公经费,切实解决好办公条件不达标、社区服务优惠政策难以落实等问题,确保社区规范化建设的整体推进。
(三)强化考评,确保社区规范化建设的质量。社区要根据市、区有关规范化建设的示范、达标标准,采取由社区居委会自荐、自评,逐级审报、分级审批的方法,经街道办事处初审、民主测评、公示,区民政局审查验收和区政府审批后,由区政府向规范化建设达标的社区授予相应称号。
(四)明确奖惩,确保社区规范化建设深入发展。区、街、居要建立社区规范化建设达标奖惩制度。把开展社区规范化建设的成效作为评选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的必要条件,促进社区规范化建设的不断发展。
附:
一、社区组织建设
二、社区工作职责
三、社区工作制度
四、社区工作关系
五、社区居民公约
六、社区自治章程
附件一: 社区组织建设
一、社区党组织
社区党组织是党在社区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社区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
社区党组织应按照《党章》规定,根据党员数量和工作需要设立,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一般情况下,党员50人以下的建立党支部,委员会由3—5人组成;党员50—100人的建立党总支,委员会由5—7人组成;党员100人以上,党务力量比较强,工作基础比较好,书记人选比较合适的,可建立党委,委员会由5—9人组成。委员会由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社区党组织委员会委员应由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年龄较轻的党员担任;书记应具有一定政策水平和组织领导能力,具有奉献精神,热心群众工作,受群众所信赖的党员担任。委员可采取从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选派,从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复员转业军人中选拔等措施,把热爱社区工作、热心服务群众的优秀党员充实到社区领导班子之中。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与社区居委会成员可以交叉任职。
二、社区成员代表大会
社区成员代表大会是全体社区成员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参与民主管理、体现自治权的基本形式。社区成员代表由每个居民小组推选2—3名代表和驻社区单位代表组成(每个社区成员代表不少于30名)。社区成员代表任期与社区居委会任期一致,每届为三年,可连选连任。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的代表应积极参与社区内的各项事务,了解掌握社区居民需求,帮助社区居民解决热点难点问题,行使议事、决策权。社区成员代表大会闭会后,实行社区成员代表议事会制度,对社区居委会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听取社区居委会的工作汇报,并对社区居委会的工作情况进行评议。
三、社区居民委员会
社区居民委员会是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依法实行社区民主自治,落实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的决定、决议,处理社区的日常事务。社区居民委员会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证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
社区居民委员会管辖范围一般在1000—3000户或一个物业管理小区为宜,特殊情况可不受居民户数的限制,其设置、撤销、规模调整由区人民政府决定。
社区居民委员会由5—9人组成,主任、副主任、委员人数根据社区规模确定,每届任期三年,可连选连任。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的产生:在居民小组提名、社区民间群众团体民主推荐、个人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由社区成员(代表)会议选举产生。社区居民委员会根据民主自治的要求,建立社区服务、治安调解、计划生育、文化教育、公共卫生、妇女儿童、双拥、老龄八个工作委员会。根据社区特点,一般以50—100户为宜,合理设置居民小组,并推选好居民小组长。居民小组长任期与社区居委会成员相同,可连选连任。各工作委员会和居民小组在社区居委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四、社区事务受理中心
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对内称职业社区工作者办公室)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和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在社区居委会的监督下,承担社区事务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
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由3—5名职业社区工作者组成,设主任1人,成员2—4人。主任由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按照条件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职业社区工作者作为人选,报街道办事处审批。
附件二: 社区工作职责
一、社区党组织的主要职责
(一)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执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决定,团结、组织党员和群众,保证党和政府各项任务在本社区内顺利完成。
(二)接受街道党工委的领导,定期向街道党工委汇报工作。研究讨论本社区内涉及全体居民利益的重大问题并提出建议,提交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决定。
(三)加强社区党组织自身建设。落实党建工作各项制度,搞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督促党员履行义务,严格执行党的纪律,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协助管理驻本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在职党员,充分发挥社区党员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领导社区居民委员会和工、青、妇等群众组织,支持和保证社区居民委员会依法自治,履行职责,支持群众组织依照法律和各自的章程行使职权;协调本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关系。
(五)按照街道党工委的要求,做好社区工作者的教育、培养、考核和监督工作,协助区委对居住在本社区的机关干部实行“八小时之外监督”;协助党工委对驻本社区实行双重管理的单位和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和监督。
(六)加强与驻社区单位党组织、共建单位和新型经济社会组织党组织的横向联系,协调好与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管理企业的关系,形成以共同利益、共同需求和共同目标,共同参与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的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
(七)密切联系群众,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提高党的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积极支持社区居委会承办公益事业,搞好社区服务。
(八)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对社区各类群众文化团队的政治引导,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教育社区居民遵纪守法,树立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
二、社区党组织党建协调小组职责
社区党组织党建协调小组由社区党组织与驻本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及新型经济社会组织等党组织负责人组成。其主要职责是:
(一)商讨本社区党建工作重大事项,实现社区资源共享、精神文明共创、社区事务共管、社区稳定共保。
(二)研究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等工作,探讨以共同利益、共同需求为纽带发挥作用的有效形式,组织和引导社区广大党员和群众参与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和公益性等活动。
(三)充分发挥驻本社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参与社区工作。
(四)充分发挥社区党员活动室、在职党员工作站等教育阵地的作用,团结组织社区党员和群众,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保证党和
政府各项任务在社区顺利完成。
(五)贯彻区委和街道党工委的指示精神,指导本社区党的建设,促进社区各项工作健康发展。
(六)社区党建协调小组每半年召开一次工作会议,工作需要时可随时召开。小组成员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可提出议题,议题需提前一周进行通报。社区党(总)支负责例会召集和议题通报等具体工作。
(七)小组工作会议确定的工作内容,各成员单位要根据分工抓好落实。
三、社区成员代表大会职责
社区成员代表大会一般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由社区居委会召集和主持。有五分之一以上的十八周岁以上的居民、五分之一以上的户或者三分之一以上的居民小组提议,应当临时召集社区成员代表大会。换届选举时由社区选举委员会组织。主要职责是:
(一)听取并审议社区居委会的工作报告和资金筹集的收支情况报告。
(二)监督社区居委会的各项工作。
(三)选举、撤换或补选社区居委会成员。
(四)改变或撤销社区居委会不适当的决定。
(五)对社区居委会成员、职业社区工作者及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进行民主评议。
(六)讨论并决定涉及居民利益的重要事项。
(七)制定和修订居民公约或居民自治章程,监督居民公约或居民自治章程的执行。
(八)反映居民的意见和要求。
(九)审议通过社区居委会的工作计划。
四、社区居委会职责
社区居委会是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应尽的义务。
(二)向社区成员(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接受社区居民的监督,组织居民落实社区成员(代表)会议的决定、决议。
(三)调解民间纠纷。
(四)密切联系居民,及时向街道办事处或人民政府反映群众的意见、要求和建议。
(五)办理本居住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六)发展社区服务项目,依法管理社区居委会的财产。
(七)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离退休人员管理等工作。
(八)接受社区党组织的领导,积极支持职业社区工作者开展工作,定期听取职业社区工作者的工作汇报,监督检查工作落实情况,开展评议,提出工作意见。
(九)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教育引导居民做文明市民、创文明家庭、文明楼院和文明小区。
五、社区居委会主任、副主任职责
社区居委会主任负责社区居委会的全面工作,对社区成员代表大会负责,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居委会日常工作,抓好居委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
(二)主持制定工作计划和发展规划。
(三)组织社区居委会成员认真履行所担负职责,并对社区成员代表大会负责。
(四)遵纪守法、依法办事,模范执行值班及各项规章制度。
(五)负责印章的管理使用。
(六)指导和帮助各工作委员会和居民小组开展工作,密切与职业社区工作者关系,共同做好社区工作。
(七)掌管好社区居委会的资产和账目,定期向社区成员代表大会报告财务收支情况。
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对主任负责,根据分工抓好工作,主任不在位时代理其职责,主要职责是:
(一)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协助主任维护居民合法权益。
(二)协助主任执行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的决议、决定。
(三)协助主任做好工作布置、检查和总结。
(四)协助主任开展各项活动。
(五)负责社区居委会财物的收支。
(六)与职业社区工作者团结协作,共同做好社区工作。
六、社区居委会各工作委员会职责
(一)社区服务工作委员会工作职责
1、认真执行国家民政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努力做好社会福利和保障工作。
2、掌握辖区内民政对象的情况,听取意见,及时如实向上级反映并协助解决。
3、办好社区服务站,根据社区居民需求,广泛开展便民、利民社区服务活动,拓宽社区服务领域。
4、教育居民发扬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不断发展壮大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通过组织活动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
5、负责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申报及申报材料归档工作。
6、掌握下岗人员情况及就业信息,帮助失业和下岗人员再就业。
7、提倡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活动,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
(二)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委员会工作职责
1、以社区警务室为依托,建立健全治保、调解、巡逻、普法、帮教、消防“六位一体”的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基层组织。
2、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对社区居民防范知识的宣传,增强自我防范和邻里互助防范意识,广泛动员居民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提高居民法制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3、大力推进社区警务战略,整合社区治安防范资源,健全专群结合、群防群治的社区治安防范网络,深入开展基层安全创建和群防群治活动,落实各项防范措施。
4、深入开展社区内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健全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和制度,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5、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五类”人员(外执犯、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失足青少年)和刑释解教人员的监督、管理、帮教工作。
6、配合职能部门加强对流动人口和暂住人口及出租房屋的治安管理,了解社区居民中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三)计划生育工作委员会工作职责
1、负责有关人口与计划生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生
殖健康等宣传教育工作,建立新型社区生育文化。
2、依法积极推行计划生育居民自治,将计划生育纳入社区自治体系,制定居民公约,建立健全社区计划生育居民自治的各项规章制度。
3、负责避孕药具的发放和避孕节育的咨询指导等工作,协助做好已婚育龄妇女查访、孕检和健康查体工作。
4、及时掌握社区内居民的婚、孕、育及节育信息等情况,协助对社区内出现计划外怀孕的居民动员其采取补救措施。
5、协助组织利用社区资源搞好社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和育龄群众的生产、生活服务工作。
6、协助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四)文化教育工作委员会工作职责
1、认真学习执行社区文化教育工作有关政策和法规,通过多种形式,对社区成员进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传统教育。
2、搞好社区文化活动室建设,开展“五个一文化工程”,广泛开展内容健康、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体活动。
3、配合学校、家长,抓好中、小学生的校外教育工作。
4、组织开展文明社区、示范社区、文明楼院、五好家庭、文明市民的创建评比活动,不断提高社区文明程度。
5、组织社区成员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教育体育活动,营造温馨祥和的社区氛围。
6、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育、指导居民自觉抵制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开展创建学习型社区、家庭活动。
(五)公共卫生工作委员会工作职责
1、宣传爱国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普及卫生科普知识,提高社区成员环境意识,减少环境污染。
2、积极开展社区的爱国卫生工作,组织发动社区居民和社区单位搞好环境卫生,美化社区楼院环境。建立卫生检查评比制度。
3、加强与物业管理企业的沟通联系,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辖区居民对环境卫生工作的意见和要求。
4、协助卫生部门做好传染病等防病治病、计划免疫、妇幼保健、食品卫生等监督服务工作。
5、协助卫生部门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以及对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督工作。
6、协助园林环卫建设等部门搞好社区的绿化、硬化及垃圾清洁工作,减少环境污染。
(六)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工作职责
1、宣传党和国家妇女儿童工作政策、法规,坚决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2、进行家政知识、科学常识、家庭美德、法律、保健知识等教育,提高妇女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文明公德素质。
3、积极开展“好公公”、“好婆婆”、“好媳妇”活动,倡导夫妻和睦、尊婆爱媳、尊老爱幼、赡养老人的社会风尚。
4、教育妇女遵纪守法,崇尚科学、反对邪教、勤俭持家、婚事新办、邻里团结、互相帮助,关心大龄青年婚事,促进辖区文明建设。
5、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妇女儿童工作的意见和情况,并提出建议和要求。
(七)双拥工作委员会工作职责
1、经常组织社区居民进行国防教育,积极宣传双拥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2、建立健全双拥工作各项制度,不断加强双拥工作站建设。
3、定期进行军地联席会、优抚对象座谈会,积极开展社区军民共建活动。
4、积极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对优抚对象实行优先优惠服务,对家庭困难且行动不便的优抚对象实行上门服务。
5、组织社区拥军小组成员、社区党员、青年志愿者与优抚对象进行“结对包户”,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八)老龄工作委员会工作职责
1、定期组织社区老年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形势教育。
2、认真贯彻落实《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山东省老年人保障条例》,有效地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3、积极组织老年人参与各类文体活动。
4、积极开展创建敬老模范单位活动,不断完善创建工作档案。
5、落实“六个老有”,努力为老年人办好事、办实事。
6、定期走访特困、孤寡、空巢老人、独居老人、高龄老人,为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7、及时为60岁以上老年人办理老年人优待证。
8、积极筹措老龄工作活动经费,保证社区老龄工作的正常开展。
七、居民小组组长职责
社区居委会分设若干居民小组,居民小组一般以50—100户为宜,居民小组组长由居民小组推选产生,主要职责是:
(一)召集和主持居民小组会议,传达居委会有关工作要求。
(二)组织本组居民贯彻执行社区成员(代表)会议的决定。
(三)完成居委会交给的任务。
(四)及时向社区居委会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建议。
(五)办理本居民小组的其它事宜。
八、职业社区工作者职责
职业社区工作者是经街道办事处审核、区有关部门审批的合同制专职社区工作人员(简称社区干事),主要职责是:
(一)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国家的法律法规,熟练掌握相关业务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二)立足社区,热爱社区,奉献社区,了解群众疾苦,热心为群众服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以身作则,模范遵守社区各项规定和社区居委会的各项决议、决定,圆满完成政府下移的社区事务等各项工作任务。
(三)维护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教育社区居民依法履行应尽的义务。
(四)积极开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动员全体社区居民参与创建文明楼院、文明社区、示范社区等活动,引导社区居民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文明市民。
(五)要与社区居委会成员搞好团结,积极参加社区居委会组织的各项活动和有关会议,密切与辖区内各单位的联系,自觉接受居委会和社区居民的监督。
(六)调解民事纠纷,促进社区居民家庭、邻里团结和睦。
(七)做好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治安、社区环境、社区教育、社区保障、社区计生、优抚救济、青少年帮教等工作。
(八)完成政府和街道办事处交办的其他工作。
附件三: 社区工作制度
一、社区党组织工作制度
(一)社区党组织委员会议事规则
1、社区党组织委员会要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和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制度,党组织委员要按照分工,认真负责地做好本职工作。
2、社区党组织委员会一般每月召开1—2次会议,如有特殊情况可随时召开。会议由书记召集、主持。
3、社区党组织委员会议必须由半数以上的委员到会方能举行,根据议题需要,有关人员可以列席会议,委员因故不能出席会议,要事先向书记请假。
4、社区党组织委员会议召开的日期、议题(除临时召开的会议外)及有关事项要提前一天通知与会人员。
5、社区党组织委员会议的议题,由书记根据工作需要确定,各委员拟提交会议讨论的问题,应事先向书记汇报、确定。
6、议事范围:
(1)从社区实际出发,研究制定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街道党工委指示精神的措施和实施意见。
(2)研究决定社区建设规划、财务收支计划、固定资产购置及较大数额经费开支、所属商业网点、房屋租赁及合同的签定、下岗职工安置以及居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3)社区建设与管理的计划及社区服务、社区治安、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环境、社区教育的计划及主要措施。
(4)本社区内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方面的重要事宜。
(5)本社区内精神文明、计划生育、提高居民素质、民兵预备役、老年人健康保健等工作。
(6)向街道党工委的请示、报告、总结等重要事宜。
(7)社区党组织委员会议是党组织委员参与集体决策的主要形式,与会人员要按会议通知认真做好发言准备。党组织委员会决定的重大问题要经过充分讨论,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讨论结果由会议主持人当场宣布。
(8)社区党组织委员会议的决议必须由应到会半数以上的委员赞同,方可有效。赞同人数不超过应到会半数的问题和事项,不能以社区党组织委员会的名义做出决定或决议;如果对处理重大问题和决定重要事项出现重大分歧,不能匆忙做出决定,待进一步调查研究统一认识后再做决定,也可将有争议的事项向街道党工委报告;紧急情况下,社区党组织委员会委员不足半数时处理的重大问题事后应向下次党组织委员会议汇报。
(9)社区党组织委员会议要做好会议记录,决议形成后要按照分工认真组织实施,并将处理情况及时向党组织委员会或书记汇报。
(10)社区党组织委员会议研究的内容具有保密性,与会同志要严守机密,未经批准或公布的,不得向外泄漏。
(二)社区党组织民主生活会制度
1、社区党组织民主生活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
2、民主生活会召开之前,要根据上级党组织的要求,围绕党性、党风等方面
存在的突出问题,广泛征求党内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确定议题。
3、民主生活会的时间和议题,应提前五日以书面形式向上级党组织报告。并通知党组织委员,每个委员要按照议题要求做好发言准备。
4、民主生活会内容
(1)结合领导班子及成员的思想实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解决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在思想、纪律、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2)检查党内各项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
(3)针对领导班子存在的问题和班子成员的自身不足,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
5、民主生活会上,总支委员要按照“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通过“一人谈、众人帮、逐人进行”的方式,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查摆问题和不足,进行思想剖析,提出整改措施。
6、民主生活会查摆的情况和整改措施,要在适当范围内进行通报,听取意见,接受监督,抓好整改。
7、指定专人做好会议记录,会后要及时向街道党工委报告会议情况和会议记录。
(三)社区党组织“三会一课”制度
1、社区党组织党员大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学习上级党组织有关文件,讨论社区党组织工作计划,听取党组织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决定党组织工作的重大问题。
2、社区党组织委员会议每月召开一次,由书记主持召开,讨论研究和决定党组织日常工作,贯彻街道党工委的指示和决定,研究决定社区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并认真做好会议记录。
3、党小组会每月召开一次,由党小组长主持,学习时事政治,结合实际讨论党员联户情况,传达贯彻社区党组织的指示和决定。
4、党课一般每两个月举行一次,采取培训、辅导、参观等形式学习《党章》、党的基本知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时事政治等。
(四)社区自管党员“一管三带一联”活动制度
1、社区党组织建立由书记、委员、党小组长等组成的工作骨干队伍,具体组织“一管三带一联”活动的开展。一般情况下,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并做出具体安排和部署。
2、把社区党员分类纳入“一管三带一联”活动之中,建立《社区党员“一管三带一联”登记表》,将社区党员登记造册,按照“一管”、“三带”、“一联”的内容和要求纳入规范化管理中,对党员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登记,实行目标管理。
3、加强对社区党员的教育与管理,开展经常性的学习教育活动。坚持每月对 “一管三带一联”活动的情况通报、讲评制度。通过“组织管”和“自我管”,不断增强党员的党性修养;通过带好家庭、邻居和楼院,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联户帮扶,增强党员的宗旨意识。
4、要针对联系户的具体情况,明确联系职责,做好宣传政策、发展经济、化解矛盾、服务百姓等工作。社区党员每月对联户对象至少联系一次,并及时向党组织反馈联户帮扶情况,将党组织的温暖和邻里之情及时送到千家万户。
(五)社区在职党员工作站制度
1、工作站在社区党组织指导下开展活动,主要任务是组织辖区内在职党员积极参加社区管理与服务,配合做好在职党员工作时间以外的管理教育工作。
2、工作站站长由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根据在职党员职业、特长及居住情况,工作站可通过设立专业服务队、划分党员责任区等形式,开展灵活多样的社区服务活动。
3、工作站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会议,每年召开一次全体在职党员大会,评议社区工作,研究制定活动计划。
4、每名在职党员每季度与社区至少联系一次。工作站要定期开展调查摸底,建立健全在职党员名册,对社区在职党员实行动态管理。
5、每名在职党员每年参加社区活动不少于二次。工作站要认真填写《在职党员社区表现记录簿》,并将活动情况及时向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反馈。
(六)社区在职党员“一卡一簿一单”制度
在职党员实行“一卡一簿一单”制度,即在职党员社区登记卡、在职党员社区表现记录簿、在职党员社区表现反馈单。
1、社区党组织要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发挥“在职党员工作站”的作用,建立“在职党员社区登记卡”,全面掌握社区内在职党员的基本情况,以楼座为单位建立活动组。
2、在职党员要增强服务意识,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主动为社区排忧解难,积极参与社区党组织开展的“党员联户”、“党员责任区”、“党员志愿者服务”、“党员义务奉献日”等活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社区党组织要建立“在职党员社区表现记录簿”,做好在职党员表现记录。
3、社区党组织要及时做好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情况的反馈工作,每季度通过在职党员社区表现反馈单向在职党员所在单位进行反馈,使党员真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工作制度
(一)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由社区居委会主持,一般每半年召开一次,有五分之一以上的十八周岁以上的居民、五分之一以上的户或者三分之一以上的居民小组提议,应当临时召集社区成员代表大会。
(二)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坚持民主管理,必须有社区成员代表过半数出席才能召开。决定问题,由出席人过半数通过才能生效。
(三)与居民利益相关的重大问题,社区居委会必须提交社区成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
(四)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听取社区居委会工作和财务收支情况报告,提出下工作计划。
三、社区居委会工作制度
社区居委会是在街道办事处的指导下,在社区党(委、总)支部领导下开展工作的群众性自治组织。主要职能是:议事、协调、服务和监督。
(一)社区居委会正、副主任要坚守工作岗位,坚持上下班工作制度。
(二)社区居委会坚持依法办事,充分发扬民主,实行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三)社区居委会每月召开一次全体委员会议,研究决定社区内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的有关事项,并交有关人员执行。
(四)社区居委会要及时听取社区居委会成员的工作汇报,检查工作落实情况并提出工作建议,每年年终社区居委会成员和职业社区工作者应自觉接受社区成员代表的评议。
(五)社区居委会每半年召开一次社区成员(代表)会议,并向社区成员(代
表)会议汇报工作。
(六)社区居委会接受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支持社区居委会成员和职业社区工作者开展工作,维护居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七)社区居委会成员要经常走访社区居民,掌握居民情况,了解居民需求,及时提出工作建议。
(八)社区居委会根据工作需要,下设各工作委员会,各工作委员会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具体研究落实社区工作。
(九)社区居委会要引导和支持社区“公共事务协会”、“社区志愿者协会”等群体参与社区建设,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形成居民之间和谐、邻里团结、新型的人际关系。
四、社区“三公开一监督”制度
“三公开一监督”:即政务公开、事务公开、财务公开,民主监督。
(一)公开内容
1、政务公开主要包括: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及上级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提出的工作要求和中心任务;社区建设发展规划;落实党总支决议情况;“两委”的工作职责;社区治安、计划生育、民政、调解、社会救济、社区卫生等工作情况。
2、事务公开主要包括:“两委”日常事务性工作;当前热点、难点问题;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办事程序、办事标准和事务办理结果。
3、财务公开主要包括:“两委”的各种收费标准,如卫生费、治安费等;经济状况及“两委”经费收支情况等。
4、群众最关心、最敏感的其他问题。
(二)公开时间
政务、事务一般每月公开一次,财务情况每半年公开一次。对居民关心、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可随时公开。
(三)公开形式
根据“两委”工作实际,可以将固定橱窗式公开栏作为主要公开形式,将重要工作轮流向群众公布,辅以党员大会、组长以上干部会议、居民代表会议、通报、公开信等形式向社区居民公开。在政务、事务、财务等方面需向全体居民公布的,必须在公开栏公布。
(四)公开程序
向居民群众公开的事项必须经社区党组织委员会集体研究决定,并坚持先党内后党外原则向居民群众公布。
(五)监督办法
1、聘请居民中素质较高、思想正派、秉公办事,有威信、关心社区建设的人员担任社区监督员,对“两委”政务、事务、财务实施监督;
2、确定监督议政日,定期召集居民群众代表会议,听取大家对“两委”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居民群众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两委”要进行认真研究,并通过适当方式向居民群众反馈结果。
五、社区听证会制度
社区听证会制度是社区居委会对社区居民普遍关心、涉及社区居民切身利益的社区有关事务在做出决策前,由居委会组织部分社区成员召开社区听证会,进行听证,提出具体意见,切实为社区居民解决困难,办实事。
社区听证会由社区居委会召集和主持,参与听证的人员可由社区党组织成员、社区居委会成员、职业社区工作者、居民小组长、社区成员代表组成。经社区居委
会邀请,有关政府部门和街道办事处、驻社区单位的代表应列席会议。社区居民可自由旁听听证会。听证会成员的听证表决权,由社区居委会确定。
社区听证会的议事范围为:社区治安防范、环境治理、油烟噪音和占道摊点整治、违法建筑整治、设施管理、对本社区突发困难居民进行捐赠、筹集本社区公益事业建设经费以及其他需要社区居民听证的事项。对应由社区成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的事项,由社区居委会提请社区成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
社区听证会的主要内容是涉及本社区成员切身利益的有关事务、涉及本社区社会稳定需要听证的内容和其他急需听证的内容。听证会的一般程序:一是由主持人报告议题;二是由社区居委会通报所听证议题的相关情况;三是由听证会成员充分讨论;四是涉及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问题,请政府相关部门的代表回答听证会的咨询;五是由听证会成员投票表决。
社区居委会应于社区居民听证会召开后的三日内,将听证会的表决结果采取适当方式公示;听证事项涉及政府相关部门或街道办事处,由社区居委会将听证会的表决结果书面抄送政府相关部门或街道办事处。
六、社区居委会财务管理制度
(一)会计、出纳要分设。由一名副主任或职业社区工作者兼任会计、一名职业社区工作者兼任出纳。社区居委会主任不得兼任出纳。
(二)财会人员要认真学习财经法规、财务管理及会计制度,社区居委会的所有财务活动必须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收支手续,做到收有凭,支有据,所有收支必须入账管理,认真填写各类报表,建立健全账簿。
(三)严格执行“钱账分离、日清月结、项目审批、定期审计”制度。账、钱、物实行分人管理,发票和收据须由经办人、主任、书记三人以上签字(社区居委会主任书记一人兼的,在经办人、主任签字的基础上,要有一名副主任签字)方可报销,禁止使用白条下账。对不符合规定的支出项目,财会人员有权拒绝支付或报销,必要时可向街道办事处或区有关部门反映。
(四)严格经费支出的审批权限。100元以内的经费开支须由社区居委会主任审批;100元至500元的开支须报街道办事处分管主任同意;500元以上的开支须经社区成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或临时召集社区成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并经街道办事处分管主任同意,同时备案。
(五)实行民主理财,定期审计。社区居委会应成立社区居务监督小组,每季度要对财务帐目进行一次清理审查,要及时公布清查结果,街道办事处或区有关部门定期对社区居委会财务进行检查,对存在问题要督促社区居委会及时纠正。
(六)掌管社区经费的社区居委会正、副主任和职业社区工作者离岗时要接受街道办事处和有关部门的审计,并办理财务交接手续。
七、社区居委会档案管理制度
(一)社区居委会的各门类资料一般按立卷归档(换届选举档案应专立专存),做到归档齐全、分类科学、整理规范、有目可查,存放有序、查找方便。
(二)建立“十档六簿”。“十档”指上级文件、计划总结、社区党建、社区服务(民政工作)、社区卫生(卫生、计生部门工作)、社区文化(文化部门工作)、社区治安(民事纠纷调解、治保、综合治理工作)、社区环境(城管、环卫、市政、绿化工作)、社区教育(宣传、教育部门工作)、妇联残联(妇女儿童、残疾人工作);“六簿”指各种会议记录、电话记录、来信来访调解记录、社区活动记录、社区居民及驻区单位登记、印章使用登记。
(三)建立档案专柜,做好档案的防火、防潮、防盗,确保档案的完整无损。
(四)坚持档案登记制度,档案人员工作变动时要做好交接工作。
八、职业社区工作者工作制度
职业社区工作者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和社区党组织领导下,在社区居委会监督下开展工作。主要职能是:承担社区事务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
(一)每周由社区党(委、总)支部书记或主任组织召开一次会议,研究部署工作,职业社区工作者每月向社区居委会汇报一次工作。
(二)每周由社区党(委、总)支部书记或主任组织一次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职业社区工作者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三)职业社区工作者要坚守工作岗位,认真履行职责,遵守工作纪律,严格请销假制度,推行“错时工作制”、“双休日值班制”,更好地方便居民群众。
(四)职业社区工作者要牢固树立为居民服务意识,正确处理与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的关系,密切与居民群众的联系,脚踏实地为群众服务,认真完成职业社区工作者所承担的工作任务。
附件四:
社区工作关系
一、社区党组织、社区成员代表大会与社区居委会之间的关系
社区党组织是党和政府各项政策措施在本社区落实的有力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在社区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行使民主议事、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职能;社区居委会既是社区群众性自治组织,又是党和政府联系社区居民的桥梁和纽带,在社区党(委、总)支部的领导下,在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和社区居民的监督下,行使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职能。以上几个主体组织要按照各自职能,发挥社区自治、分工合作、整合互动的作用。
二、街道办事处与社区居委会的关系
街道办事处作为区政府的派出机构,与社区居委会是指导、支持和帮助的关系。社区居委会要接受街道办事处的工作指导,协助街道办事处做好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青少年教育等工作,向街道办事处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对与社区有关的街道办事处内部科室及人员实行民主监督。街道办事处对社区居委会成员的生活补贴及办公等经费要按区政府的有关要求,按时足额拨付,不得挪作它用。对社区居委会的办公用房,要协助区政府有关部门统筹解决。街道办事处要指导社区居委会建立健全各类制度,完善社区监督机制,使其在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和社区居民的监督下开展工作,必要时,可以委托审计部门或社会中介机构对社区居委会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街道办事处的部门及工作人员要自觉接受社区的评议监督。街道办事处要建立社区工作者培训制度,定期对社区工作者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政治素质。
三、政府职能部门与社区居委会的关系
政府职能部门与社区居委会是指导与协助、服务与监督的关系。政府职能部门要改进工作方式,转变政府职能,做到工作重心下移,加强对社区的服务与指导;政府职能部门要尊重社区居委会的自治权利,充分履行各自职能,全力做好本部门职能范围内的工作,主动接受社区居委会的监督;政府职能部门要大力支持和配合社区居委会开展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治安、社区环境、社区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尽职尽责地为社区解决相关问题。社区居委会作为自治组织要依托街道办事处,按属地管理原则协调好与政府职能部门、社区单位之间的关系,并在有关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协助做好相关工作,为政府职能部门依法行政、落实政府
目标管理创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公用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需社区居委会代办的工作,实行自愿协商、合同约定、有偿服务。
四、社区居委会与业主委员会及物业管理部门的关系
业主委员会是代表全体业主对物业实施自治管理的组织,要依法行使监督权利,加强制度建设,认真履行职责,定期开展工作,切实维护广大业主的合法权益;要接受街道、社区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和街道办事处、物业行政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监督实施物业管理工作;要教育引导业主按规定及时交纳物业管理费用,爱护好小区公益设施和公共环境。业主委员会主任或居住在本社区的物业管理部门负责人可依法民主选举为社区居委会成员。具备条件的社区在依法选举中可采取社区居委会主任与业主委员会主任一人兼的办法,以利于为广大居民服务。搞好物业管理是新形势下社区居委会实施自我管理的重要工作。社区居委会要积极支持并参与物业管理,加强对物业管理企业实行专业化管理、综合性服务的监督检查。社区居委会与业主委员会意见不同时,必须提交社区成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物业管理公司作为经营服务性企业,履行对社区物业管理职能,接受社区业主委员会和居委会的监督,接受物业行政管理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小区物业管理企业要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物业公司应支持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为社区居委会提供方便条件。社区居委会与小区业主委员会作为依法选举产生的居民和业主自治组织,要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对社区实行自治管理,积极支持、配合和监督物业公司对小区物业搞好管理。
附件五:
青岛市四方区XX街道XX社区居民公约
根据国家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及四方区关于进一步深化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经社区居民讨论,现制定本公约。
热爱祖国 热爱青岛 爱我社区 爱我家园
发扬民主 大家管理 自我教育 自我完善
遵纪守法 互相监督 举止文明 维护公德
美化家园 爱护环境 遵守“八不” 人人自觉
邻里团结 安居乐业 尊老爱幼 互相帮助
以情相待 参与公益 文化娱乐 全民健身
计划生育 晚婚晚育 破除迷信 崇尚科学
弘扬正气 见义勇为 惩恶扬善 社会稳定
繁荣社区平安社区 文明社区 和谐社区
附件六:
青岛市四方区XX街道XX社区自治章程
(本章程经XX年X月X日XX街道XX社区第一届社区 成员代表大会第X次会议通过)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深入贯彻中办发〔2000〕23号文件,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规范社区自治组织的工作,增强社区居民的社区意识、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及四方区关于进一步深化社区建设意见,结合本社区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本社区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民主自治,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进行社区建设,充分发挥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决策、议事和监督作用,由社区居委会具体组织实施本社区各项社会事务的管理。
第三条 社区成员包括:社区居民(含流动人员)、机关、团体、部队、企业(含合资、私营、个体)、事业单位。
第四条 社区自治组织包括: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居民委员会。
第五条 本章程是全体社区成员的行为规范,每个社区成员都必须认真学习,严格遵守。
第二章 社区成员代表大会
第六条 社区成员代表大会是全体社区居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参与民主管理、体现自治权的基本形式。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第七条 社区成员代表由本社区年满十八周岁以上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社区居民代表及辖区单位代表组成。
社区成员代表由每个居民小组推选2—3名代表组成(每个社区居民代表不少于30名)。
社区成员代表任期与社区居委会任期一致,每届为3年,可连选连任。
第八条 社区成员代表在任期内因特殊原因出现缺额或有其它正常理由提出撤换申请的,应当予以撤换,从原居民小组中补选产生。
第九条 社区成员代表大会职责
社区成员代表大会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由社区居委会召集和主持,换届选举时由社区选举委员会组织。主要职责是:
1、听取并审议社区居委会的工作报告和资金筹集的收支情况报告。
2、监督社区居委会的各项工作。
3、选举、撤换或补选社区居委会成员。
4、改变或撤销社区居委会不适当的决定。
5、对社区居委会成员、职业社区工作者及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进行民主评议。
6、讨论并决定涉及居民利益的重要事项。
7、制定和修订居民公约或居民自治章程,监督居民公约或居民自治章程的执行。
8、反映居民的意见和要求。
9、审议通过社区居委会的工作计划。
第十条 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工作程序
1、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由社区居委会主持(选举时由社区选举委员会组织并主持),一般每半年召开一次,遇有特殊情况或有三分之一以上代表,五分之一以上的十八周岁以上居民,五分之一以上户或三分之一以上的居民小组提议,可以临时决定召开会议。
2、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坚持民主管理,必须有社区成员代表过半数出席才能召开。决定问题,由出席人过半数通过才能生效。其决议、决定和通过的事项在本社区内具有最高的权威和效力,在合法的前提下,任何社区组织和社区成员无权更改,全体社区成员必须贯彻执行和自觉遵守。
3、凡涉及全体社区成员利益的重大问题,社区居委会必须提交社区成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
4、每年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应听取社区居委会工作报告,财务收支情况报告,并对下一工作计划提出意见。根据工作报告和社区居民意见,对社区居委会、社区内工作机构及职能部门工作进行评议。第三章 社区居民委员会
第十一条 社区居民委员会是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
监督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依法开展社区民主自治活动,落实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的决定、决议,处理社区的日常事务。
社区居民委员会由5—9人组成,主任、副主任、委员人数根据社区规模确定,每届任期3年,可连选连任。
社区居民委员会经社区成员充分酝酿,确定正式候选人,召开社区成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第十二条 社区居委会的工作职责
社区居委会是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主要职责是:
1、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应尽的义务。
2、向社区成员(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接受社区居民的监督,组织居民落实社区成员(代表)会议的决定、决议。
3、调解民间纠纷。
4、密切联系居民,及时向街道办事处或人民政府反映群众的意见、要求和建议。
5、办理本居住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6、发展社区服务项目,依法管理本社区居委会的财产。
7、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离退休人员管理等工作。
8、接受社区党组织的领导,积极支持职业社区工作者开展工作,定期听取职业社区工作者的工作汇报,检查监督工作落实情况,开展评议,提出工作意见。
9、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教育引导居民做文明市民、创文明家庭、文明楼院和文明小区。
第十三条 社区居委会工作制度
社区居委会是在街道办事处的指导下,在社区党(委、总)支部领导下开展工作的群众性自治组织。主要职能是:议事、协调、服务和监督。
1、社区居委会正、副主任要坚守工作岗位,坚持上下班工作制度。
2、社区居委会坚持依法办事,充分发扬民主,实行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3、社区居委会每月召开一次全体委员会议,研究决定社区内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的有关事项,并交有关人员执行。
4、社区居委会要及时听取社区居委会成员的工作汇报,检查工作落实情况并提出工作建议,每年年终对社区居委会成员和职业社区工作者开展评议。
5、社区居委会每半年召开一次社区成员(代表)会议,并向社区成员(代表)会议汇报工作。
6、接受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支持社区居委会成员和职业社区工作者开展工作,维护居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7、社区居委会要经常走访社区居民,掌握居民情况,了解居民需求,及时提出工作建议。
8、社区居委会根据工作需要,下设各工作委员会,各工作委员会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具体研究落实社区工作。
9、社区居委会要引导和支持社区“公共事务协会”、“社区志愿者协会”等群体参与社区建设,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形成居民之间和谐、邻里团结、新型的人际关系。
第四章 附则
第十四条 本章程由XX街道XX社区居委会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 本章程自通过之日起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