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村居混合型社区党建工作
加强村居混合型社区党建工作的对策思考
村居混合型社区是新兴城市和一些县级城市社区的特有模式,是城市化建设过程中的一个过渡形式,这类社区既有纯居民社区的一些共性特点,更有其个性特色,加强这类社区的党建工作对于推进整个社区党建工作的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村居混合型社区形成的原因及特性
村居混合型社区,是指规模调整后,地域范围内既有由居民构成的居民区,又有由农民构成的“城中村”这样一种村居混杂的社区,这一类社区有三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相对的独立性。城市居委会和村委会都有各自的运行方式,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自我内部循环体系,特别是村委会拥有自己雄厚的集体资产,他们最担心这笔资产因社区划分后被城市民委会所“吞并”,故其独立的意识就更加强烈。就农民来说,由于受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影响,其独立性也较城市居民为强。因而这类村居虽然在区域中并存于“板块型”的大社区范围里,但由于各自有相对稳定的地域和个性特征的差异,因而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二是融合的渐变性。无论是“城中村”的村民还是城市居民虽有着各自的相对独立性,但由于他们生活在同一社区里,通过工作、学习、生活的不断接触和交往,逐步融合在一起,但这种融合是一个渐变和渗透的过程,两者不可能一拍即合,因而我们在开展这类社区的党建工作中不能操之过急,要分类指导,分步实施,针对该社区的实际和发展变化,采取一些相应的办法和措施,不能操之过急。
三是统一的必然性。“城中村”作为城市化进程的过渡现象,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最终必将统一于居委会的领导,形成一个党建共商、思想共育、资源共享、责任共担、机制共筑、活动共办、实事共做、事务共管、文明共创为主要内容的真正意义上的社区,这是发展的必然。因而我们在开展村居混合型的社区党建工作中既要有现实的目标,使之具有实际的可行性,又要有长远的规划,要有一定的前瞻性。总之,要将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以保证社区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二、村居混合型结构给社区党建工作开展所带来的影响
由于村居型社区结构的多元化,思想的多样性,从而为社区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首先,社区党组织的调控能力较弱,党员管理难到位。社区事务社会性、公益性、群众性的特点,决定了作为社区各项事业领导核心的社区党组织,要履行好领导职责,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势必会牵涉到与所在辖区内相关单位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但是,在村居混杂型社区中,社区党组织对社区内相关组织特别村级组织缺乏相应的调控能力,使社区出现了许多管理上的“盲点”,导致社区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社区资源难以有效利用,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难以协调开展。
同时,社区党员教育管理难到位。主要行政村党员教育管理难到位。客观上由于村、居组织并存的分割状况存在,使社区党组织管理领域向行政村党员渗透受阻。在行政村党员中,许多党员有着“社区不用管、管不着”的思想,对社区建设和公益事业不支持、不关心。
其次,居民和村民的认同感较差,居委会和村委会之间难协调。从个体来讲,由于受过去“三大差别”的影响,居民和农民的工作方式和生活习性还存在一些区别,因而两者之间的认同感不够,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归属感较差,这对社区党建工作的开展在思想认识上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从集体而言,由于居委会和村委会是分别根据《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而建立起来的自治组织,两者有各自的运转方式。“城中村”凭借地域优势,大多拥有一笔可观的集体资产,有些村“财大气粗”。相比之下,居委会的财力则相形见拙。由于“村富居穷”,村往往不卖居委会的“帐”,认为搞社区建设无非要我出钱出力,因而两者之间较难协调,社区资源难以共享,从而在实际工作中影响了社区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再次,村改居工作难度较大,村民素质与城市化进程难适应。村民逐步转为居民、居委会取代行政村,这是开展村居混合型社区党建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但目前村改居工作困难重重,究其原因是利益的驱动。就当前“城中村”的农民来说,当农民有两大明显的优势:一是可享受土地和集体资产所带来的利益。由于这些村创办的第三产业较多,村民每年都有一笔丰厚的“分红”。许多家庭还依托住宅的区位优势,房 1
租收入也相当可观,形成了“食利群体”。二是可享受计划生育的优惠政策。按照现行的政策规定,当农民的第一胎如果是女婴的,过若干年后可以生育第二胎。由于受这两大好处的利益驱动,目前作为“城中村”的农民是不会轻易改变自己身份的。加之,村民的整体素质也难以适应城市化的要求,他们在精神生活上仅满足于低层次享受,在行为上不习惯于受约束,与城市生活规则有明显的冲突。这为社区党建工作全面有效地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三、加强村居混合型社区党建工作的对策和措施
我们认为,要加强“村居混合型”社区党建工作,就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村居混合型社区的特点,按照“试点先行,循序渐进,分类指导,稳步推进,逐步融合”的工作方法,采取相应的办法和措施。
(一)要提高社区党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为村居混合型社区党建工作的开展打下思想基础。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搞好村居混合型社区党建工作,必须认识到位、责任到位、领导到位。
首先,要在思想上形成共识,这是加强村居混合型社区党建工作的基础。从城市发展的轨迹看,村居混杂型社区处于过渡性的边缘地带,是各种思想文化和各种矛盾的聚集地,群众思想相当活跃,且又庞杂,“四个多样化”表现尤为明显,需要帮助群众解决的问题很多,既有思想上的问题,也有大量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尤其是当前行政村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使得村民群众原先的利益格局被打破,引起利益的重新调整。在调整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新的情况和变化。要解决好这些新问题,保障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就迫切需要加强村居混合型社区的党建工作。
其次,要对“城中村”农民讲清建立社区的意义和作用:一是可依托社区,发挥社区人才的作用,推动村级经济的发展。二是整合社区资源,促进村民的精神文明建设。一般来说,社区居民普遍文化水平较高,聚集着各方面的人才,这些丰富的社区人力、教育资源是行政村所不具有的,也是提高行政村村民素质所必需的。总之,要将社区建设的意义向城中村农民讲深讲透,使之对社区建设的态度由被动为主动。
再次,要形成社区党建齐抓共管的局面。主要从三个层面来构建:在县(市、区)一级建立全县(市、区)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在街道一级建立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在社区一级建立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小组。协调小组由社区党总支牵头,各社区内有关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和在职党员代表参加,明确党总支书记为组长,居委会党支部书记、村党支部书记分别为副组长。协调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协调村、居和单位党组织开展社区党建活动,组织开展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的社区服务活动。要充分发挥社区党建协调小组的作用,利用社区内各单位的资源优势,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共创、社区资源共享、社区事务共管、社区党建联建等活动,增强社区党建的整体合力。
(二)加强社区的组织建设,为村居混合型社区党建工作提供组织保证。要加强村居混合型社区党建工作必须建立一套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新型社区的组织体系。为加强对村、居党支部以及社区内新经济组织党支部的领导,建立社区党总支,为社区组织和社区工作的领导核心。为便于统一协调,党总支书记可由街道党政班子主要成员兼任,再选一名副书记主持日常工作,党总支副书记或委员可由居委会和城中村党支部书记兼任。社区成员代表会议是社区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最高组织形式,是社区的决策机构,由社区内单位代表组成,定期召开会议,讨论研究社区事务,对社区管理委员会的工作进行监督。社区管理委员会作为常设的办事机构,为便于工作统一开展和协调,社区管理委员会主任由社区党总支书记兼任。副主任由居委会主任和村委会主任兼任,并明确一人为主持工作的副主任。为促进社区各方面工作更好地开展,可建立社区参议委员会,作为社区的议事机构。此外,还要建立健全共青团、妇联等组织机构,以促进社区各个组织工作的开展。在健全社区各类组织时,注意配强班子人员,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当前,要抓住机构改革的有利时机,把政治素质好、年纪轻、事业心强、熟悉社区管理,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党员干部及时选拔到社区党组织中来,选强配好社区党组织班子。社区其它组织中非选举产生的工作者可采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办法,面向社会选聘,尤其要注意从大中专毕业生中选聘优秀人才,改善干部结构,增强班子的战斗力。
(三)加快村改居工作的步伐,为推进社区党建工作解决体制障碍。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中村”最终将融合于城市之中,成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的步骤是:
一是把集体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作为突破口,建立起集体经济组织或社区股份制企业,为行政村撤销打下基础。对集体资产数量较大、实业较多的村进行股份制改革,对村全部资产清产核资,然后将资产量化给村民,发给股权证,同时成立股份实业公司,实行公司化运作。对集体资产较少、未征耕地较多的村成立集体经济组织。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后,注册成立经济联合社或实业总公司,为最终完成集体资产公司化运作打下基础。
在撤村改建公司过程中,街道党委要同步把原村党支部改组为公司党支部。公司党支部委员要通过合法程序进入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考虑到行政村原有党员都是公司股东,因此要把他们纳入公司党支部管理。公司党支部隶属于社区党总支,同时,公司党支部书记兼任驻地社区党总支委员以上职务。通过兼职互动,既能保证公司党员参与公司生产经营的决策和监督,又能保证公司党员在社区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将“城中村”逐步撤村建居,农民纳入社区管理。在“城中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上,撤销行政村建制,原村民纳入居委会管理,农民转为居民,对“农转非”的改革方法应该是因地制宜,分步实施,根据“城中村”所处的地理位置、集体资产丰厚程度、土地剩余量及农民就业等不同情况,尽可能采取某些过渡性的政策和方式,以减少过大的社会波动。待条件成熟后,将居住地集中的“城中村”全部并入该社区中的居委会,对居住地分散的按属地管理的原则及时纳入相应的社区居委会管理,实行以条块管理的原则,并享有其他市民相同权利和义务。
三是提高农民素质,使农民向现代市民转变。城市化归根到底是人的城市化,人的城市化是最值得重视的,否则城市化是低质量的城市化,而“城中村”的农民虽然“洗脚离田”,却没有“换脑进城”,自身素质还未能适应城市化要求,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急待转变,法制观念和现代市民意识急需增强。为提高农民素质,社区党组织要通过社区学校,有计划、分类型地对农民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法律、道德、礼仪等知识的教育和就业技能方面的培训,向农民宣讲思想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宣讲市民行为规范,要通过教育改变部分农民依赖“分红”不思进取的“食利者”生活方式,提高其就业能力,使之积极融入城市化社会分工和经济循环过程中。同时,积极引导农民参加各项社区文体活动,致力于培养农民与居民共同参与意识,积极开展社区共建活动,共建文明小区、卫生小区、平安小区,推进社区综合水平的提高,从而聚合成共同的社区精神理念,逐步促使农民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最终向现代市民转变。
第二篇:社区党建工作
社区党建工作:
结合“五百”服务、“五小”工作,开展志愿者〃义工、共驻共建服务等活动,提升社区为民服务水平。
1、开展志愿者〃义工服务。3月以“学雷锋、三关爱志愿服务活动”(关爱他人、关爱家园、关爱环境)为主要内容,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4月--11月辖区单位开展清洁卫生、社会治安、秩序维护等志愿服务,组织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为辖区居民提供便民利民志愿服务。
2、推进“民情调研月”、党建联席会活动。结合三月、六月民情调研月,深入千家万户,调研社区维护稳定、服务群众等情况。每季度召开一次社区党建联席工作会议,每次至少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3、推行“六民”服务。5月--10月把“服务居民群众”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开展“知民、爱民、帮民、便民、乐民、利民”为主要内容的“六民”主题实践活动,搭建社区服务党员、居民的新平台。
4、开展共驻共建服务。每季度以直观、详实的方式向辖区党员、居民群众公示辖区单位共驻共建工作开展情况,组织党员、居民代表参与社区党建联席会,对共建成效进行评议,同时做到在职党员100%到社区报到,自行认领服务岗位。
—1—
第三篇:社区党建工作材料
多措并举 夯实社区工作之基
——柯坪县亚尔巴格社区党建工作材料
柯坪县亚尔巴格社区位于柯坪县团结路以西,辖区总面积1平方公里。共1395户、3127人,流动人口75人。社区党支部下设4个党小组,党员228人,其中社区直管党员73人。社区现有服务用房约近700平方米。其中有270平方米的社区警务室。
在社区工作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在帮扶单位和共建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完善服务功能,严格按照“把党建工作做实,让社区真正牢固管用”的总体要求,提出“五送四到三及时”的工作方法,不断深化“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夯实社区工作的基础。
“五送”即:将政策、思路、服务、健康、温暖送到居民家中,切实解决居民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一是送政策入户。社区干部在入户期间结合不同特点的居民把党的政策送到家中。如相关法律、再就业优惠政策、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等,鼓励和引导就业困难人员实现灵活就业,并做到对失业人员基本情况、择业意向、文化技能掌握登记。
二是送思路入户。按照我县提出的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要求,针对当前亟需解决的就业、培训问题,社区工作人员入户时在居民中查找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和无就业人员,进行详细登记。帮助居民分析家庭情况,筹划致富思路,共同寻求致富的路子和点子。还加强与用工单位、私营企业联系,多方寻找就业岗位,目前已帮助13名失业人员再就业。
三是送服务入户。结合社区相关政策,社区工作人员及时上门服务,对符合条件享受低保、办理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艾实行全程代办和一站式服务。同时结合社区居民的自身特点,组建志愿者服务队,无偿或低偿为辖区居民提供如家电维修、管道疏通、屋顶上浆等服务。
四是送健康入户。社区定期更换教育栏的内容,并结合季节变化在入户时积极向各居民小区开展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宣传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为居民无偿测量血压,建立档案,提醒居住平房的居民预防煤烟中毒等。目前已发放各类健康宣传材料3500余份,开展健康知识讲座两次,受教育群众达300余人。
五是送温暖入户。开展由社区党支部牵头辖区各单位党组织积极参与的“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帮助特困党员、群众,通过定期走访,保持密切联系,在他们生活困难时就会及时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逢年过节上门慰问,上门看望卧病在床的老党员,使他们感到党组织的关怀和社区大家庭的温暖。通过定期走访、看望慰问病人等途径,使党员们感受到处处都有党组织的关心,巩固了党组织的群众基础,增强了凝聚力,确保结对帮扶活动取得实效。
“四到”指让干部真正将工作做到位,夯实基层的群众基础。一到即“走访到位”。社区干部要真正做到“四知四清四掌握”,需要实实在在做好走访入户工作,而不是敷衍了事走过场。如果只简单的为入户而入户,进门就要户口本,抄了资料就走人,那即使天天入户,也只是形式而已,辛苦了自己麻烦了居民。我们社区干部入户工作与为民服务工作结合起来,带着问题入户,在走访的同时也收集到居民的好点子,得到居民发自内心的支持。
二到即“解决到位”。社区干部在入户过程中,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解决,能及时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及时向上级反应。特别是老人和贫困居民会把社区干部当成自己的“贴心人”,为此我们要求社区干部在工作中一定要想好了再说,一定要做的比说的好,不要大话说了一大堆,到时问题还是没解决。要避免唱高调、喊空话,最终失信于民。社区专门设立了“民情信箱”和民情意见反馈板,对收集到的问题是如何处理的,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给居民。
三到即“考核到位”。“四知四清四掌握”是个长效机制,需要社区干部做艰苦细致的工作,把功夫下在平时。不能紧一时、松一时,到了要考核了,就一股脑的抓一下,追求成效,考核过了,就放下不管了。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抓而不牢等于白抓。结合我社区干部职工较多的实际,我们采取错时工作的方式,每天社区干部提前两小时下班,晚饭后再上两小时班的形式,按照“四类管理法”随时入户,和居民常沟通,两者结合取得的信息要比抄资料取得的信息更全面、更扎实。
四到即“整改到位”。按照我们对干部月评季考的结果,我们设立了“曝光台”,不但对入户情况和知晓率进行评比,还对存在问题的个人进行“曝光”。每月我们都将工作中或干部存在的问题进行点评,指出成绩和问题,并组织群众进行评议。要求干部限期整改,坚决杜绝评而不改、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断提升工作实效。
“三及时”即通过及时有效的工作模式,夯实维稳工作基础。一是及时更新工作台帐,实行动态管理。科学设计居民信息登记表,对责任网络区的所有居民和流动人口、出租房屋进行拉网式登记,做到“片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一户一页一档案。将常住人口居民基本信息、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的资料,分别按责任网络片区建立书面台帐和电子台帐,方便查阅,便于对重点人员和流动人口及时登记、随时掌握动向,及时更新和补充变化情况。
二是及时掌握社情动态,消除不稳定因素。健全出租房屋登记备案制度,对社区的流动人口进行全面清理登记,彻底摸清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底数,建档登记,严格对出租房业主的管理,配合公安部门对流动人口聚集场所和出租房屋的清查工作,同时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研究制定信息员队伍管理办法,从离退休国家干部、党员、居民代表、爱国宗教人士、居民管理工作站工作者中发展信息员,将信息采集的触角延伸到基层每个角落,做到随时获取更为准确、更为及时、更具预警性的信息。
三是及时推行“三公开“,接受群众阳光监督。实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机制,定期、不定期的对社区内党务、居务、财务进行公开,使居民自己能够及时了解到自己关心的问题,增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让居民能够自主甚至于自发的化解一般性矛盾纠纷,为逐步实行居民自治打下基础。
通过“五送四到三及时”活动的开展,有效带动了社区“四知四清四掌握”机制的运行,在社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不断增强的同时,也积极促进了社区科普、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第四篇:加强社区党建工作
加强社区党建工作 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街道办事处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两大主题,以“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为工作主线,以“探索、创新、求是、突破”为工作重要途径,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立足社区党建求突破,全面落实党建工作目标,逐步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党建工作模式,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发挥,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有了新的提高,党建工作在服务中心,凝聚人心,维护稳定,推动发展,促进和谐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创新思路,加强领导,建立社区党建工作新机制 一是建立社区党组织与居委会、离退休管理部门“三位一体”的共推机制。针对社区党员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特点,在建立、调整居委会、离退休管理组织的同时,同步成立、调整了社区基层党组织,形成了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离退休管理组织“三位一体”的管理、运行模式,并以社区党建工作带动居委会、离退休管理工作,合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成立社区党委,形成共驻共建的社区党建新格局。二是探索建立社区党建工作协调机制,积极构建“大党建”工作格局。街道党工委积极实施社区共驻共建制度,建立了驻区单位党组织参加的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制度,围绕辖区内的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沟通情况,交流 1
经验,研究、协调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做到思想工作联做、公益事业联办、社会治安联防、文体活动联谊,切实增强了社区党建的工作合力。三是建立社区党建工作与居民群众的双向互动机制。街道党工委建立了“社区党建议事会”制度,由社区党组织代表、居民群众代表等共同组成,定期召开会议,倾听社情民意,讨论解决涉及社区居民利益的有关事项,扩大基层民主参与范围,提高社区居民自治程度。全面推行党务、居务、财务公开的“阳光公开”制度,自觉接受群众民主监督。
二、完善组织,建好阵地,搭建社区党建工作新平台 按照 “总支统一管、支部具体管、小组结对管”的工作模式,形成了完善的党组织网络,并配套完善各项设施,强化为社区服务机制。一是优化社区党支部班子结构。在支部改选工作中,将再就业党员、内退党员、女党员选拔到党支部书记或党支部委员岗位上,改变了过去党支部书记和党支部委员都由离退休党员担任的单一模式,逐步实现了社区党建的融合。同时注意选拔年龄轻、党性强、觉悟高、热心公益和熟悉党务的同志担任党支部书记或党支部委员,有效改善了社区党支部人员结构,大大提高了社区党支部的战斗力。二是建立健全社区党建工作运行制度。制定社区党支部工作职责,要求社区党支部工作要做到“九抓”(抓方向、抓思路、抓学习、抓服务、抓自身、抓队伍、抓热点、抓文
化、抓示范),“六清”(家庭情况清、身体状况清、特长爱好清、思想现状清、性格脾气清、邻里交往清),“六必到”(生病住院必到、家访谈心必到、家庭纠纷必到、解决困难必到、祝寿慰问必到、丧事办理必到)。同时还建立健全了“三会一课”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费收缴管理等制度,促使组织机构与工作制度“双轮”齐驱,保障了社区党建工作的协调运行。三是认真做好党员活动阵地建设。坚持加大党建资金投入的原则,完成了“一校、一室、两栏”建设,形成了党建工作阵地:成立社区党校,建立远程教育网络,保证了党校的高标准办学。做好社区党员活动室建设。建立三个党员活动室,并按照“七个一”的标准做好配备工作。建立党务公开栏和支部工作宣传栏,形成了社区党的宣传阵地。
三、抓好教育,带好队伍,增强社区党建工作新活力 一是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针对社区党员的具体情况,确立了“身体健康的集中过、行动不便的上门过、异地居住的邮寄过”的组织生活制度,保证了每名党员都能按时参加“三会一课”。二是有效发挥社区党校的教育作用。2009年以来,结合社区党建工作实际,灵活设置课程,丰富授课内容,积极邀请专家讲授党务知识,提高授课理论水平。三是大力加强社区党员的思想政治建设。根据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和流动党员的不同特点,紧密结合街道社区发展的实际,利用业余党课、理论研讨、参观学习、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四是认真做好流动党员管理。开通了流动党员联系电话,建立了流动党员联系点,并根据流动党员居住的楼宇将他们编入相应的社区党支部,使他们能参加正常的党组织生活。为做好流动党员管理,社区还建立了流动党员登记制度,对他们参加组织生活、缴纳党费、关系流转等情况进行全程实时登记,引导他们加强党性锻炼、增强党员意识。
四、突出主题,丰富内容,凸显社区党建工作新内涵 一是突出教育主题,做好社区居民的教育管理。认真做好形势任务教育,引导广大居民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自觉维护稳定,构建和谐。不断加强安全环保教育,确保社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持续推进社区普法教育。积极开展居民健康教育。定期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向社区居民群众讲授传染病防治、营养膳食、居民健康素养等健康知识,设立健康教育宣传栏,定期以图文并茂形式向园区居民宣传健康知识。二是突出稳定主题,有效发挥社区党组织在维护稳定中的作用。建立了包干到户维稳机制,明确任务目标,制定实施办法,细化工作内容,严格责任落实,形成了领导亲自抓,成员配合抓,上下齐动、合力共管的良好格局。加强重点人群的预防掌控。各党支部随时掌握社区重点人群的动态。对发现的苗头性问题和倾向性问题,党支部有针对性地
及时进行疏导、处理,把各类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使矛盾解决在基层,事态控制在最小。几年来,全街道各城市社区整体状况良好,未发生一起群体访、进京访事件。三是突出服务主题,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党员服务活动。深入开展党员“亮身份、树形象、做表率”活动,切实发挥社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开展志愿先锋、结对帮扶、下岗再就业培训等活动,积极发挥党员在社区建设和管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了社区党员的党性意识、服务意识和表率意识,树立了党员在社区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五、拓展内涵,创新载体,开创社区党建工作新局面 一是将社区党建和物业服务相互融合,推行捆绑式服务。社区把支部工作渗透到物业服务全过程,使社区党建与物业服务工作相互融合、相互配合。通过党支部对物业服务活动的参与,居民自觉配合物业服务工作的积极性得到了增强。二是围绕社区“一老一少”,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亲民爱民服务。社区积极搭建“一老一少”服务平台,努力为居家老人解难,为一线员工解忧。建立“一对一”固定帮扶点,做好“一对一”服务。切实推进关爱行动,认真做好帮困助残服务。社区党支部坚持做好助学帮扶和困难救助工作,并想方设法为残疾人和困难户创造就业机会,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使他们切实感受到组织的关爱和党的恩情、温暖。三是紧紧依靠国家政策支持,积极实施惠民、利民服务。社区
以服务居民为重点,紧紧依靠国家政策支持,为社区困难家庭办理了低保,同时还积极开展社区养老保险宣传,使社区居民切实享受到了国家的惠民政策。
第五篇:浅论社区党建工作
浅论社区党建工作
新形势下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积极探索社区党组织的建设,不断加强对社区党员的管理和教育,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推动和促进了社区各项工作的建设,对社区党建工作情况思考如下。
一、社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新问题
社区党委在围绕自治型、文化型、信息型、平安型、服务型五型社区建设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实践中,社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仍然不能忽视,特别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值得深入研究和解决。
(一)社区党组织难于适应社区资源整合的高要求
聚合好社区内各种党建资源,是社区党组织要开展工作前提。目前,聚合好社区内各种党建资源存在着“一些下岗职工党员不相信社区、在职党员瞧不起社区、离退休党员顾不上社区、纯居民党员帮不上社区”的问题。这种情况,仅仅靠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进行管理不够的,力量单一,作用和效果受到限制。社区作为城市最基层的组织,有责无权,缺乏必要的手段和途径对各种分散的党建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社区党建“一头热”、“各管各事”的现象,许多单位党组织不知道在社区党建中到底扮演怎样的角色。
(二)社区干部队伍现状难于满足社区工作的高要求
当前,社区所辖范围、工作职能、内容和面对的社会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社区党组织的职责更广、任务更重、工作要求更高。目前,社区党员干部主体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文化知识、思想观念相对落后与社会发展进程,特别体现在民主法制观念和服务手段上,不能适应社区党建工作的新要求。自动化办公、数字化文件处理、现代服务手段跟不上居民生活发展的需要。
(三)服务设施和功能难于满足社区服务的高标准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社区党员和社区居民的物质文化的要求不断升高,对社区服务提出许多了新的需求。目前,社区各种服务设施不完善,服务领域不宽,服务功能不全,服务水平不高。主要原因是历史欠账过多,现实投入不足,一批下岗党员、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涌进社区,社区党员数骤增,党建活动阵地不够、活动经费加大。这种现象比较普遍,给社区党的组织和社区党员干部形成了不小的压力。
二、社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大力宣传社区建设工作,提供思想保证和群众基础
目前,社区居委会不仅是街道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而且是城市工作不可缺少的工作载体和平台。当前,社区承担了政府下达的多种工作任务,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人民群众排难,是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升级版”和行政组织的“落实办”。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加强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给我们提出了新任务:一是从组织机构上,逐步实现社区服务功能扩大化,配备与之相适应的工作职能和权限。二是加大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的宣传力度,让全社会和老百姓更加清楚地认识服务功能和作用,从而达到强化社区、形成全社会各方面都关心、支持、参与社区的各项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态势。三是维护和树立社区居委会工作权威,社会各界要自觉支持社区依法行政。四是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通过社会招聘、机关挂职等方式选聘社区干部,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素质,增强社区干部能干事、能干成事的工作本领。
(二)加强班子建设,提供有利的组织保证和智力支持
社区的党员干部是居民推荐选举产生的。加强社区领导班子建设,是做好社区工作的关键,也是社区工作得到落实和提高的根本保证。目前,必须下大气力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选用、储备与考核相结合,配备好领导班子。充分发挥班子的整体作用,要加强班子成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组织他们认真学习和掌握社区工作必备的理论知识和工作技能,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工作本领。二是要严格规范工作准则、程序和工作标准。树立社区干部服务社区、服务群众责任感、荣誉感和自信心,培养他们为社会和群众办事的敬业精神,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好社区的各项工作。三是提高社区干部法制意识。教育社区党员干部严格依法依规办事,行为正派、办事公道。在实际工作中,防止凭个人“好恶”办事,凭感情亲疏办事,“好心办错事”,不断地提高社区干部依法办事的能力。
(三)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社区党建水平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工作网络”的工作模式,要明确社区党建工作的管理权限和职责范围,明确社区的管理权限和职责范围,建立工作机制、组织体制等方面的保证。努力通过“三个加强”扎实推进党建工作责任制的建设。一是加强队伍建设。结合素质提升、强化理论知识积累,结合工作分工、强化专业知识学习,结合一线锻炼、强化履职能力提升,不断强化基层党员尤其是机关党员队伍素质。二是加强制度落实。与辖区各党组织书记签订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下发党建工作考核意见;采取现场会、实地调研、明察暗访等多种形式,对基层党建工作进行考核督察。三是加强协调联动。与辖区单位签订共驻共建协议,广泛开展区域化大党建,实现区域党建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四)增强统筹协调,提高综合管理和指导服务能力
为改变社区统筹协调、综合管理能力不够的问题,主要依靠文明单位、人大代表的推荐权,或城市管理、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等方面有限的管理权限,不断强化社区对社区所辖单位的“协调、管理、指导”。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要求,应该赋予街道社区对辖区一定的管理和服务职能,以提高街道社区的统筹协调能力,增强街道社区对辖区工作的主导作用,保证区域性党建工作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