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乌鲁木齐市安全社区治理效率的调查研究文献综述
石河子大学商学院SRP项目研究
提高乌鲁木齐市安全社区治理效率的调查研究文献综述
社区是一个社会实体,是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场所,它可以反映出社会存在的问题和社会发展的状况和水平。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区的重要性逐渐凸现。而社区安全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繁荣和稳定。现阶段,我国社区的安全建设基础差,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科学的管理,进程迟缓,严重阻碍了社区的发展。因此,基于提高安全社区治理效率,促进社区和谐发展,使社区组织的内部结构、权责关系和协调方式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本课题将以乌鲁木齐市南湖社区为个案进行研究,旨在对这些研究资料进行梳理总结,以期得到一个较清晰的脉络。
一、安全社区治理效率相关概念
1、主体:基层城市社区
首先将“社区”概念引入学术界的德国社会学家腾尼斯(1887)在《共同体与社会》一书中指出,社区是一个不大的地域范围及生活于其中的人群,他们之间有着亲密的关系,相互信任,服从权威,可能有着共同的信仰和风俗习惯;乔治.希勒里(G.A.Jr.Hillery)指出社区是指包含着那些具有一个或更多共同性要素以及在同一区域里保持社会接触的人群。在中国,社区一词源于费孝通先生(1930)的著作《江村经济》,他指出社区是由共同目标和共同利害关系的人组成的社会团体;陶传进(2005)认为现代意义上的城市社区上是建立在平等、协作理念基础上的“契约型”的,以生产和消费半公共物品为主要功能、以追求集体福利最大化为目的的初级公共领域,核心是社区内的规则、制度与组织;陈虹(2005)认为城市社区一般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与强调非正式社会纽带、情感、价值信仰的农村社区观不同,现代社区人们共同生存于同一地域,之间既有利益区别,也涉及到同样的利害关系,如社区环境。
2、安全社区
安全社区的概念首次在1989年瑞典斯德哥尔摩世界卫生组织(WHO)第一届“世界意外事故与预防”大会上正式提出来,会议通过的《安全社区宣言》指出:“任何人都享有健康和安全的权利”。郭景萍(1991)认为,社会公共安全社区管理也包括对情感的安全管理,这个管理过程是公众情感社会化的过程。邱法宗(2000)指出社区安全是一个区域内所有导致身体、精神或物质伤害的危险和条件得到控制,从而维护个体和社区安康的一种状态,它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是个体和社区所期望的基本条件。庄晓慧介绍、分析了俄罗斯社会的危机现象,王太鹏先生分析了马克思·韦伯的社会安全思想,康新贵先生分析了中国社会阶层的矛盾。阎耀军先生认为,民族关系作为一种复杂社会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其和谐状况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和具体性,并从我国民族关系的客观实际出发,提出了和谐民族关系的系统分析模型,以和谐为目的,以平等、团结、互助为手段,对可设置的具体指标提出了初步设想。
3、治理效率
目前,开展城市社区治理绩效是提升城市社区治理效能的重要措施。学者俞可平认为治理一词的基本含义是指“官方的或民间的公共管理组织在一个既定的范围内运用公共权威维持秩序,满足公众需要的过程”。美国学者理查德·C·博克斯指出,之所以运用“治理”框架,是旨在说明治理包含着参与社区公告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公民、选任代议者和公共服务职业者的全部活动。卢剑峰(2008)认为治理理论是一个组织框架,我国社区建设和发展的历史就部分包含有对“治理”的探索。徐勇(2002)指出我国社区治理包含社区自治、社区规划、社区服务、社区教育、社区卫生、社区环境、社区治安、社区党建等方面,简述于下,社区自治是一种管理成本较低的体制创新,在政府指导下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我们认为,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测评指标体系,应符合真、善、美相统一的标准。社区治理正向着开放式社区治理的模式演化,即大量外部组织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去,带动社区治理水平的提高。
二、国内外安全社区发展状况的实践总结
国外研究:
“安全社区”的雏形诞生于1975年。瑞典的Falkoping社区首先意识到意外伤害是公众健康的主要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依靠社区各部门及志愿团体的合作。社区建设在西方国家称作“社区组织”或“社区发展”。自德国学者滕尼斯1887年发表《社区与社会》一书以来,社区发展和社区研究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相继开展,并在二战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各种流派。
美国政府积极推进建立“防灾型社区”(Disaster Prevention Community),美国国土安全部认为,“防灾型社区”是长期以社区为基础进行防灾减灾的单位,它能在灾害发生前,能够做好预防灾害的步骤及方法,以降低社区受灾的可能性。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FEMA)除了制定全国防灾计划外,还制定了社区版的“可持续减灾计划”(Sustainable Hazards Mitigation Plan)。美国安全委员会的主席艾伦C·麦克米伦做关于“新安全文化”的演讲,其中多数计划与社区安全相关。美国安全委员会欢迎各界积极参与和关注“2003安全月”的活动。1999年7月,在日内瓦召开的第二次世界减灾大会通过的管理论坛强调:要关注大城市及都市的防灾减灾,尤其要将社区视为减灾的基本单元。
世界卫生组织为了推广安全社区的理念,专门成立了“社区安全促进合作中心”,并在世界各地创建了若干个“安全社区支持中心”以协助和加强计划的推广。为了认可并鼓励在安全社区创建活动中成效显著,世界卫生组织将对其进行认证并予以命名。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社区安全促进合作中心”已经在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孟加拉国、挪威、捷克,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4个“安全社区支持中心”。
国内研究:
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国最早开展安全社区建设的区域。香港职业安全健康局于2000年引进了安全社区项目,并在同年3月21日与WHO社区安全促进合作中心签约成为全球第6个安全社区支持中心。该局协助香港屯门社区及葵青社区在2003年获得世界卫生组织安全社区称号。香港大埔及深水涉区也于2002年开始推行安全社区计划。
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各种需求的增加,人们开始着手于社区建设指标体系的研究,而且越来越受到国家决策部门和学术界的关注。例如1995年,为加强对全国社区服务工作的宏观指导,探索新时期社区服务业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模式,民政部有关机构制定了《全国社区服务示范城区标准》。标准中分别从组织管理、政策扶持和资金筹集、服务内容、设施建设、服务队伍、效益等七方面分别对社区服务做了有关的规定。
目前,很多国内研究从整体安全社区发展的角度考察了街区场域中主要行动者如基层政府机构、居委会、物业公司、居民等在社区建设中的角色和作用(沈关宝,1997;顾骏,2000;曹锦清等,2000;徐中振编,2000);也有研究者从“地方行政建设”的角度探讨了街道办事处这样的基层政府代理机构如何在街道社区层面上建构与其他社区组织的权力关系(朱健刚,1999)。还有些研究者提出社区建设的最终目的应是发展相对独立的、并与国家和市场实现良好互动的现代社区(沈关宝,2000),并指出社区重构的方式就是加强民主(卢汉龙,1999)。因此,政府部门与公民社会对社会政治事务的合作管理,是实现社区安全和谐的关键所在。
三、社区公共安全的研究
社区是党和政府管理触角的延伸、是加强社会管理的基础。社区综合治安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关系到社区的平安、城市的建设,进而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的成败。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包括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在内的城市基层社会结构面临改革和调整的任务,社区的地位和作用显得十分重要”。社区安全,既是城市整体安全的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社会稳定的基础。200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指出,“乡镇(街道)的综合治理工作,是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的关键,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工作”;2003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指出,“社会治安问题是各种社会消极因素的综合反映,必须依靠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实行综合治理”,“要积极发动和组织群众参与社会治安工作,不断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四、社区安全评价方面的研究
对于安全社区的评价而言,评价指标众多且权重各异,而且大量的评价指标难以量化。只能用“好”、“差”等等级概念来评述,具有较强的模糊性。因此本课题将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安全社区进行模糊数学综合评价。通过对安全社区的初步分析,结合世界卫生组织的安全社区标准和国内有关社区的评价标准,根据指标体系建立的“以人为本”、科学性、导向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国际性等原则,找出影响安全社区建设水平的各相关因素。我们拟定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组织机构、社区资源、伤害预防、伤害监测系统、检查与评审以及经验交流等3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并运用德尔菲法(Delphi)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如下图):
五、社区建设内容的研究
社区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环境、卫生等多方面的内容,主要表现在政府主导型的社区建设对社区发展的推动上。就目前而言,南湖社区建设中不可避免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既是治理动力缺乏的原因,又是其表现形式。有些是外在动力的缺位,错位,越位:如社区建设目标重点不突出,政府目标与社会目标的脱节,社区建设的行政化推动与社区自治建设这两大结构性力量缺乏有效衔接;有些则是内在动力的缺失:如社区自治的功能与权力严重缺位,社区建设与治理缺乏足够的社区参与,主要表现为外源型而不是内源型,社区服务定性不准确,管理混乱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正反映了社区动力的不足,这不仅已严重制约了社区建设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使得社区建设存在着偏离正确发展方向的危险。
六、社区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理论研究、现状分析以及大量调研、分析资料的基础上,尝试性的提出了我国城市社区公共安全评价体系。在指标体系的具体构建和实际评价中,运用了模糊测评法和社会调查的具体方法。具体来说,本研究采取了以下几种研究方法:
1.理论分析法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主要通过网络资源(中国学术期刊全文网、清华学术期刊网、G00gle学术搜索引擎和百度搜索引擎)和校图书馆以及浙江省图书馆的馆藏书刊资料,查阅了社会学、城市社会学、城市社区建设和城市和谐社区评价指标等的国内外论文及专著80多篇。通过对这些文献的阅读和梳理,本研究对安全社区、基层城市社区等概念有了明确的界定,对国内外城市社区建设和研究状况、城市和谐社区的特征和结构、城市和谐社区的评价指标体系内容和方法、城市和谐社区建设的途径和措施等都有了明确的认识,从而为开展城市和谐社区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寻找到了理论依据。同时,查阅了大量的政府文件、统计资料、报刊资料,对城市和谐社区的评价指标体系内容、乌鲁木齐市的经济、社会、文化、人口等信息进行了收集、整理、统计和分析。
2.社会调察法
在此研究过程中,本研究的问卷调研小组人员将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乌鲁木齐市南湖社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访谈调研,并去实地和有关会场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调研,以及与当地居民和社区管理人员的交谈,以获取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的丰富信息。在问卷调查这个环节中,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考察情况,首先对问卷进行了初步设计;其次,导师与其领导的学术研究团队成员、和谐社区建设的有关专家、政府管理部门的有关人员对问卷的结构和内容提出了大量有价值的参考和修正意见。然后,进行小样本测试。
3.模糊测评法
“模糊综合评价”是模糊数字所提供的解决模糊现象的计估问题的一种数学模型。它是融模糊测量、模糊统计、模糊评估于一体的综合性的数学方法,可以利用集合和模糊数学的理论方法将实际中模糊量数值化来进行定量的评价,因此在解决多因素、多指标的评估问题中,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出现确定性现象和不确定性现象。在不确定性现象中又包含随机不确定性和模糊不确定性,其中模糊不确定性现象因为具有模糊性,因此随着事件的发生,它将继续呈现不确定的特点。
4.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相结合法
本研究除了一般的定性分析外,还用到了很多定量研究的方法,如在确定指标权重时,结合专家反馈的数据应用了层次分析法;在实证研究部分,运用了模糊综合评价法。
5.实证分析
本研究在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乌鲁木齐市城市南湖社区建设进行实证研究,同时也验证了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
七、结语
本课题首先将要讨论的基层城市社区、安全社区、治理效率等概念进行了界定,将研究对象定位于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借助城市社区这一平台,寻求合适的治理模式。然后,再对国外的实践经验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发现社区组织、社会力量在社区治理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借助多方参与并且良性互动的社区自治,实现环境管理效率高且公众需求得到较好满足的理想状态。最后对社区建设内容、安全评价方面、公共安全等研究的探索,讨论如何以社区居民的现实生活为立足点,关注社区各个利益群体的行为逻辑,从社区治理的实践中找出合理性来补充制度建设的不足,并有选择的借鉴他国的管理理念和做法,然后基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大胆突破传统治理模式,对城市社区治理体制进行创新,从而为推动社区治理提高治理效率,提供一定的研究价值。
八、参考文献:
[1] 金灿荣.美国市民社会与政治民主的关系初探[Z].美国研究,200
1[2] 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3] 谢芳.美国社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56-70
[4] 周晓红.西方社会学历史与体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81)
[5] 夏建中.城市新型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的实证研究[J].学海,2000(3)
[6] 李惠斌,扬雪冬.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M].社会科文献出版,2000
[7] 王济川,郭志刚.Logistic回归模型———方法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8] 单菁菁.社区情感与社区建设[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
5[9] [美]詹姆斯·汤普森:《行动中的组织——行政理论的社会学基础》,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10] 方明,王颖.观察社会的视角:社区新论[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1(44)
[11] 赵延东、罗家德,《如何测量社会资本:一个经验研究综述》,《国外社会科学》,2005(2)
[12] 陵迪南·滕尼斯著,林荣远译.共同体与社会:纯粹社会学的基本概念[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13] 郑传贵.社会资本与农村社区发展:以赣东项村为例[M].北京:学林出版社,2007
[14] 吴芬,夏庆华,李延红,等.社区安全促进研究现状[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06(3)
[15] 靳江红,工业企业电气安全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第二篇:如何有效提高·1安全生产执法检查效率
如何有效提高安全生产执法检查效率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各地市安全生产执法监察队伍不断加强,但是由于安全生产执法起步晚,执法人员经验缺乏,执法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对此,各地市安监部门都利用多种方式,广泛开展提高安监执法水平的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要全面提高安全执法检查水平,不但要注重执法质量效果,还要提高执法监察效果,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点多面广,如果只顾片面追求执法质量和效果,忽视执法效率的提高,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安监执法水平的提高。那么,如何有效提高安监执法的工作效率呢?
一是要严格制定并执行执法检查计划。每年年初,要对全年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工作做出计划,在此基础上,每月制定计划(根据各地市的情况报机关效能建设办公室进行审批后方可),每周制定执行计划。确保执法检查数量,以便能指导和督促更多的企业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二是要用好“以点代面”检查方法。在检查一些大型企业时,在相同一个车间内有成百上千台同样的机器设备,职工宿舍有上百间,如果我们错误理解为高质量就是面面俱到,每一台机器、每一间宿舍逐个检查,那对1家企业就至少需要半天的时间,耗时费力,实际的检查效果也不好,所以要在执法检查中充分运用以点代面检查法,对同一类型的设备,同一类型的宿舍,可以对设备进行一定数量的抽查,一般来讲,同一种设备隐患的出现都遵循一定的规律,比如在某处反复出现线路磨损等情况,根据抽查的情况,对隐患和问题进行排查和判断,总结出隐患常出现的位置、原因,就可以总结出统一的隐患或问题,大大提高执法检查效率。
三是要善于总结执法监察经验。执法人员在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基础上,要经常性的总结执法检查经验,比如,某种行业有哪些常见工艺、设备,常见的危险点和易产生的隐患和问题有哪些?对日常检查的行业、设备类型,隐患种类进行总结归纳,提高查找、分析和辨识隐患能力。
四是要加大执法宣传与沟通。由于安全生产执法监察起步时间不长,许多企业负责人对安全生产执法根本就不了解,导致出现执法人员检查时,企业不知道为什么要来检查,需要检查些什么?有的甚至避而不见,很大程度上影响执法效果。为此,我们要在平时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宣传力度的同时,发挥基层组织的力量进行执法铺路。例如,在执法检查前,通过镇、街或村委会联系到该企业,提前与企业负责人或安全管理人员进行沟通,以免在检查时,出现企业无负责人陪同检查的情况,这种将有效提高安监执法效率。
五是执行执法办公自动化。为执法人员配备先进的执法检查装备,能有效减少在执法过程中不必要的工作,例如,为安监执法人员配备便携式摄像机、数码相机和录音笔,大大提高了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取证速度和质量。有些地区还有执法人员配备了笔记本、掌上电脑(PDA)和便携式打印机,实现执法文书电子录入、打印,极大提高了执法文书写速度和质量,有效避免了因文书写错误而延误工作时间。
六是要确保隐患情况和整改要求传达到位。在安全生产执法检查中,要尽可能由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或者生产管理、技术负责人陪同检查,在现场发现隐患时,直接向陪同检查人员说明隐患情况和整改达标的要求,以便企业能准确掌握隐患信息并能按要求整改,使事故隐患的整改效率大大提高。
做好以上几点,会有效提高执法人员在安全生产执法检查的效率,为实现安全生产执法质量、高水平、高效率提供有力的支持。
第三篇:社区安全生产专项治理方案
社区安全生产专项治理方案
为哈密市石油新城街道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创造良好安全生产环境,根据《哈密市石油新城街道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特制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
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发展方针,认真履行《新安全生产法》、《消防安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彻底消除各类不安全隐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对辖区内的个体工商户、超市、居民的防火、防盗进行专项整治。建立切实有效的安全生产长效化管理机制;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和事故预防控制体系;坚决打击非法生产经营活动,对重点单位、场所进行强有力的监管。提升辖区内的个体工商户、超市、居民的防火、防盗的安全意识,使要我安全变我要安全。
二、组织机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三、专项整治检查的内容:
1、个体工商户、超市、居民的防火工作进行检查。对各辖区内的个体工商户、超市的消防器材、防火制度建设、值守情况、巡查情况和应急预案等进行全方面检查,对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突击检查。
2、对各住户进行安全使用天然气知识的宣传,尤其对独住老人进行上门服务,教怎样安全使用液化气炉等安全知识。
3、切实加大食品生产、运输、储存、经营、食用等环节食品安全整治的检查力度,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行为。重点检查落实食品和食品原料进货验收,落实餐饮服务管理制度和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制度,严防集体食物中毒事故发生。
4、用各种形式宣传防盗、防诈骗等知识。
四、工作要求
1、领导重视 制度健全
社区始终把安全生产工作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任务来抓,把社区安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增强抓好安全生产工作,责任意识,按照“抓生产必须抓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使安全生产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把社区安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社区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成员由社区工作人员、单位负责人、物业、群防群治队员组成。制定和完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安全网络健全的新体制。
2、以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契机、精心组织、广泛宣传 要以第十四个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契机,以“加强安全法治、保障安全生产”为主题,要采取报告会、座谈会、培训会等多种方式和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新《安全生产法》、防盗、防诈骗等知识,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积极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事故案例事故教育展览,通过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手机诈骗短信、组织反思大讨论等活动,达到安全生产警示教育作用。要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宣传咨询、安全生产事故警示教育、安全应急预案演练、“安康杯”竞赛、“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创建等活动,广泛深入宣传安全文化、普及安全知识,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要分别组织举办安全生产事故警示教育培训班,通过对典型事故进行剖析,深刻吸取教训,用事故教训推动企业落实责任、完善措施,防范同类事故发生。
3、加强上下联系,做好信息反馈工作。
指定专人及时反馈有关情况,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社区能力范围内难于解决的要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协助处理。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开展情况于每周一上午13点之前,上报哈密市石油新城街道安委办。
4、标本兼治,全面推进。以“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契机,围绕防火、防盗、防诈骗、食品安全等的重点工作,开展好安全生产月活动。活动期间,一方面要组织开展好各项宣传教育活动,形成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另一方面要加大防火、食品安全等执法检查、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力度,把安全隐患和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努力为推进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做出积极的贡献。
第四篇:新形势下我们该如何提高社区治理的水平
新形势下我们该如何提高社区治理的水平?
作者:孙蔚 《光明日报》(2015年07月06日 11版)
随着社区管理机制在整个社会结构变迁和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向社区治理逐渐过渡并朝着现代化社区治理目标转型,如何提高社区治理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已经逐渐成为我国社区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任务。随着我国一些发达地区城乡一体化的快速推进和撤村建居工作的完成,社区撤并整合后的管理体制开始向城市化社区管理体制急速迈进。但是这种社区管理体制的转型过程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伴随着社区结构的变化、社区异质性增强而得到逐步推进。总的来看,无论城市社区还是撤村建居社区,都存在社区居民异质化增强、个体利益诉求增多和维护私人物质空间和精神空间的趋势,这种变化只能推动我们基层党组织创新社会治理,带动社会各种主体力量积极参与,共同维护社区稳定、促进社区发展和社区和谐。
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统筹协调功能
基层党组织在我国社区治理机制中有着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其功能主要是指导社区居民委员会和业主委员会开展社区日常工作,通过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如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和党支部甚至包括楼道和片组的管理区块划分和设置,并通过一些参与积极、群众声望较高党员个体载体的工作开展,共同发挥社区共治的功能。在社区党委的层级结构和功能权限中,社区领导班子和社区党委一把手更是处于核心地位,这是我国社会管理法定格局和传统行政主导机制在新时期的必要保留。城市社区领导班子主要做好社区建设、管理、服务和协调,增强社区活力,促进社区和谐发展的工作。而撤村建居的社区除了以上任务外,还担负着促进社区经济发展和维护社区稳定的重要功能。社区党组织及其领导要熟悉社区各方面的情况,对社区人口流动、职业分布、居民利益诉求、社区矛盾以及社区建设等问题以及发生的变化要经常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实际情况,善于拿出办法,创新工作思路,花大力气在协调矛盾和社区建设上取得成效,推动社区稳定和社区和谐发展。
追求精细化管理,提高社区治理信息化水平美国社会学家托夫勒认为:“未来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核心是网络。谁控制了网络,控制了网上资源,谁就是未来世界的主人。”善于运用好网络就能够提高社区治理信息化水平,提高社区凝聚力,促进社区发展。如开通微信平台,提供各种社区服务信息和咨询。通过建立党建网、综合治理网和信访网等不同层次的网络平台解决社区的各种事务,建立综合性网络社区管理体制。居民不仅可以得到社区各种信息和一对一结对服务,还可以通过网络论坛、QQ群等网络交流形式等进行无障碍沟通。网络参与社区治理模式是通过网络加强社区治理的一种尝试,为社区发展和社区和谐提供了新的途径。不仅实现社区治理的便捷化和扁平化,还实现了社区治理的精细化,调动了社区居民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作为信息网络治理的组织管理机构,社区党委需要发挥重要的统筹协调组织功能,不断创新和探索利用网络形式推动建立党政机构和居民共同参与社区治理的新模式。
通过民主化决策和加强为群众服务提高公信力
从全球视野来看,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福柯、利奥塔等一大批社会学家都意识到个体意识在全球范围内的觉醒,对个体性格、个体权利的特别强调逐渐成为一个时代的特色,以至于他们惊呼个体意识为特征的后现代社会正在来临。从中国实际状况来看,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和民主意识的增强,个体意识的崛起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比如民众的产权意识、环境意识、私人空间和民主权利意识大大增强,他们对公权力不再盲目服从,而是以个人的利益是否得到满足为取向,大大扩大了与政府决策产生冲突的风险。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基层党组织如何正确处理民众的利益诉求和矛盾关系十分关键。能否承担起社区发展和社区治理的核心重任关键在于社区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和群众威信。特别是在一些撤村建居的社区,由于社区治理的主体组织占有一定量的经济资源,其利益的分配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这些社区治理组织通过村务民主决策维护群众利益就显得非常重要。要建立村务科学民主决策的程序,社区领导要坚持原则,带头表率,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都要做认真细致的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开展社区工作,让群众放心。同时保证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和管理权。加强制度建设,所有事务规则一旦形成制度就按照制度执行,对群众个体实行公平对待,形成处事公正规范,让民众监督。这样社区领导班子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有坚实的威信。
调动社区治理各主体力量的积极性,促进网络化治理结构的形成 我国社区管理能力的薄弱和社区管理体制的制约是密切相关的。在保持原有行政主导社区治理体制的同时,如果引进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就能大大减轻社区管理机构的管理阻力、负担和风险。近年来,一些地方提出构建社会复合主体的城市治理战略,利用社会各界力量向社区治理延伸,发挥社会不同角色与功能在社区治理中的巨大作用。发挥社区党组织的管理优势,发动社区居民,根据社区居民的不同特点和单位所属,设置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如社区服务站、社区网站,选任一些社区积极分子,共同为促进社区发展和维护社区秩序贡献自己的力量。
社区治理机制的探索是一项系统长期的过程,其涉及国家、社会和公民权利释放的方方面面。如何根据我国社区治理实际,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主导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功能方面要作进一步的挖掘,实现上下融合,把各地成熟分散的社区治理经验进行不断总结和学理上的梳理和提升,我们的社区治理机制就一定能够源源不断地实现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
(作者单位: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科学发展观与浙江发展研究中心)
第五篇:社会资本视角下社区社会安全研究的文献综述
社会资本视角下社区社会安全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社会资本视角下对于社区社会安全的研究我们从普特南对意大利的研究说起。他的研究发现公民性强的地区的集体生活比较轻松,因为人们可以期望别人遵守规则。在公民性弱的地区,几乎每一个人都认为别人会破坏规则。普特南发现,在那些具有深厚社会资本的地区,制度绩效良好,那里的人们关心公共事物,关心社区事务,相互信任,遵纪守法,社区鼓励团结、公民参与、合作与诚实的品质,而在制度绩效差的地区,人们极少参与社会生活。通过这段描述,我们可以依稀瞥见社会资本与社区社会安全之间存在某种联系。社区犯罪率作为社区社会安全的一个方面,相对较早引起学者关注,有学者通过各种抽样调查和实验方法获得了大量的截面和时序数据,对社会资本的经济和社会影响进行了计量检验,指出社会资本可以降低犯罪率。2001 年,寇特和黑里对美国的研究发现,如果一个社区内人们互不熟悉,缺乏对青少年的监督以及集体活动的参与程度很低,那么很可能会发生较多的犯罪和暴力现象。2001年,哈尔波恩分析了“芝加哥社区人文发展项目”的调查数据,他发现人们之间的相互信任和邻里间的利他行为是解释社区之间犯罪率差别的关键因素。
社会安全与社会治理存在很大联系,学者在社会资本的视角下,对于社会治理的研究成果比社会安全研究更多。袁振龙在研究北京城乡结合部地区的治安案件高发现象时,在该文中,规范、网络和组织被视为社会资本的三大要素,如果一个社区的社会资本要素增加,其治安形势就可能趋于好转。综上所述,社会资本理论提出后,学者们
从不同角度讨论过社会资本与违法犯罪的关系,也就是体现了社会安全中社会治理的一个狭小方面,但国内只有少数学者采取了初步的研究与分析,还没有系统性的实证研究成果。在《社区与社会资本:互惠、分离与逆向———西方研究进展与中国案例分析》一文提出了社区与社会资本之间既有互惠发展,也有相互分离的状态,以及双方的负面影响,将社区与社会资本联系起来看,没有进一步思考社区社会资本与社区社会安全之间的关系。目前关于社区社会资本与社区公民社会安全感知的关系研究非常少,关于社区社会资本主要是与社区的治理联系到了一起,而将其与社区公民的安全感知联系在一起研究很少。这也是本研究试图通过实证的方法将社区社会资本与社区公民社会安全感知联系起来,创新社区管理模式的目的所在。
主要参考文献:
1、《社会资本与社区治安的相关研究综述》袁振龙
2、《社区与社会资本_互惠_分离与逆向_西方研究进展与中国案例分析》张大维
3、《社会资本与社会安全---关于北京城乡结合部地区增进社会资本促进社会安全的研究》袁振龙
关于安全与安全感的文献综述
一、安全:
《现代汉语词典》对”安全”的解释是:“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英文的safety和security两个单词可以与汉语的”安全”一词相对应。在这里,与社区安全联系的”安全”一词,是security。在国外,阿诺德#沃尔弗斯(Arnold Wolfers)在其于19》2年出版的《冲突与合作》(Discord and Collabora-tion)中指出:”安全,在客观的意义上,表明对所获得价值不存在威胁,在主观意义上,表明不存在这样的价值会受到攻击的恐惧。”[1](P.27)李少军.国际安全警示录[M].北京:金城出版社,1997.(图书馆:索书号:D81《.《 Z2五楼不可外借》)。何 雨认为一个完整的安全概念必须包括两个层面:即身体与心理均免于威胁。(城市居民的社区安全感及其多元影响因子——基于南京市玄武区的调查数据)
二、安全感:
1、概念:
马斯洛在《安全感—不安全感问卷》当中把安全感分为自我安全感、情绪安全感、人际安全感。(maslow AH,Hirsh E, Stein M ,Honigmann L A clinically derived test for psychological
security-insecurity Joumal of General Psychology,1954,31:21)国外得到较多学者认同的安全感的概念是Sundeen和Mathieu在1976年提出的:“那些正在成为被害的人的忧虑和关注的度。”刘跃进认为安全是主体的一种客观属性,是客观存在;而安全感则是对主体客观属性一种浅层次的意识,是一种主观感觉。但它同样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主观状态, 他认为安全感可以说是安全主体对自身安全状态的一种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吴宗宪主编的《法律心理学大词典》中“安全感”这一词条中列出了两种解释:
1、个人或群体在摆脱危险处境, 消除恐惧心理,身心不再受到威胁时所体验到的一种平安舒畅的感觉;
2、特指人们对消除违法犯罪分子造成的恐怖情境之后的身心健康有保障、家庭财产不受侵犯的良好的社会气氛的感受。对于安全感概念的争论林荫茂总结了一下主要的几种:
1、安全感即犯罪恐惧感。
2、安全感是公民对社会治安状况的主观感受和评价。
3、安全感是人们对社会治安状况的信心、安全和自由。
4、安全感是潜在被害人的忧虑和关注。美国学者孙丁(Sundeen)和马修(Mathieu)在19765、年提出的安全感的概念是“那些正在成为被害的人的忧虑和关注的度”
6、安全感是团体归属感和自我归属感。
7、安全感是身体、心理危险的预感。
社区安全感”是市民对所处居住地区治安保障的感受,是他们对社会治安的破坏力和控制力的动态平衡状况的主观认知,是一种群体意识。(迈向福利——上海市民安全感研究高峰朱于国)
2、评价指标:1988年公安部“公众安全感指标研究与评价”课题的安全感评价体系主要由五个方面的因素组成:社会治安综合评价、执法公正情况评价、对公安工作的满意程度、敢于作证的比重、敢走夜路的比重。
3、影响因素:高峰朱于国等人认为影响居民社区安全感的因素可以从感到安全的因素和感到不安全的因素两大类。即对居住地感到不安全或者安全的因素。
王大为 张潘仕等在研究中考虑了影响安全感的主体和客体两方面的因素:
主体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要素:个人境遇:自卫能力。
客体因素:管理控制;违法犯罪与灾害侵害;环境秩序;社会活动。(中国居民社会安全感调查)
关于社会资本的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