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推进社区“单位化管理、网格化覆盖、社会化服务”建设问题的研究
花园社区推进 “单位化管理、网格化覆盖、社会化服务”建设存在问题
“社区是基层社会管理的基础,加强社会管理的重心在社区,改善民生的依托在社区,维护稳定的根基在社区”。社区结合“双年”活动的要求针对社会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新问题,把加强社区社会管理作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切入点,大力推进社区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着力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加强社区社会管理建设,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加快社会经济发展,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确保社会改革发展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针对社区社会管理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推进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建设。
一、当前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增多,管理难度增大。随着近几年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外出务工谋生的流动人口不断增多。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极大地刺激和带动了房屋租赁业的发展。流动人口总量的大幅增多、房屋出租市场的活跃发展,给公安机关和社区加强对流动人口流向掌握、流量分析等方面都带来了极大的障碍和困难。流动人员流动性大,管理难,很多的政策流动人员难以享受,使其难以融入当地,造成生活上缺乏幸福感、归属感和安全感。
(二)出租房屋管理涉及管理部门较多,职责不清。由
于主管部门不明确,工作难以形成合力,从而造成管理上的漏管失控,部分出租房屋甚至发展成了“藏污纳垢”的场所,“三逃”人员混杂其中,给社会治安带来极大隐患。
(三)有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处罚不力。对出租户的管理,目前现有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各职能部门的职责不甚清楚,给少数人有机可乘,造成管理的失控。
(四)部分出租房屋业主法制观念淡薄,有法不依。明知租住人员从事违法行为或身份不明有作案嫌疑,却为了个人的一点蝇头小利,置国家的法律法规不顾,放纵甚至包庇犯罪。
二、创新社会管理新模式 实现单位化管理
针对出租房屋管理难、流动人口掌控难的特点,积极实行流动人口网格管理等“单位化”管理办法,让邻里纠纷持续减少,居民生活井然有序,流动人口管理有序,发案率降低,居民安全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因此将这种社区管理方法总结为“单位化”管理模式。社区推行“单位化”管理模式,是全面加强社会管理,实现基层管理单元化、管理方式科学化、管理责任具体化,用“单位化”管理“社会人”的有效形式,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工作。
(一)把社区作为“单位”院落建设,重点加强治安综合整治
一是在加强社区人防的基础上加大社区物防水平,通过
设置治安岗亭、安装大门和车辆通行升降杆等来加大社区管控了力度,增强对社区车辆、人员的掌控力度,做到社区人员、车辆的动态掌控动态管理。
二是根据自治区党委提出“一区一警、一区多警”的要求,加强社区警务室建设,配置相关警力,并明确社区民警的主要工作职责在社区,社区民警也真正“沉”到社区。加强社区综治维稳力量建设,加强巷道长、十户长和信息员建设,加大专职巡逻队伍建设,让社区党支部始终掌握一支可靠的维稳力量。
三是对社区应急处突预案反复修订,加强经常性演练,确保辖区发生突发事件时,社区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时间处置。并推行24小时无缝隙巡逻和值班,建立信息研判和信息奖励制度,坚持周进行周研判对重要信息、苗头性问题研判。
(二)把居民作为“单位人”管理,突出管好流动人口 一是坚持街不漏巷、巷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对辖区所有居民详细摸底登记,做到一户一册,一人一表,建立居民基本信息档案,探索建立“以房管人、以证管人、以业管人”的流动人口有效管理方式。落实干部包户责任制,将辖区划分为责任片区,由社区民警和社区干部分片包干,签订工作责任书。
二是加强社区居民动态管理,要求包户干部对所包片区
流动人口变动、出租房屋、安全生产、环境卫生、计划生育等动态信息做到“一口清”动态明,确切掌握责任区的情况。
(三)把出租房屋作为“单位”经营,着力规范出租行为
一是结合社区辖区出租房多的实际,利用社区干部、信息员、巷道长、十户长等建立综合信息收集渠道,并免费为房东介绍承租人,为承租人介绍空房信息。坚持实行出租房屋统一登记、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签订承租方、出租方、社区三方综治责任书,有效提升了房屋出租率,调动房东规范出租行为、落实维稳责任的积极性。
二是加强流动人口承租房屋信息收集和更新工作。对租住房屋的各类流动人口严格规范入住程序,通过社区干部、巷道长、十户长核实身份、签订合同、采集信息“三步法”开展流动人口入住服务;对搬出人员由管理站站长通知社区干部或社区干部走访登记进行严格规范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改变出租房屋无序管理的状况。
三、探索服务群众新举措 实现社会化服务
(一)完善服务体系,拓展服务领域。在社区办公场所设立“一站式”服务大厅,简化办事程序,建立社情民意登记办理等相关制度。
一是推行坐班代办全程服务制,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社区党支部维护稳定、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能力。
二是在居民区建立便民服务栏,及时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达到社区的每个角落。社区定期组织居民参加社区组织的普法宣传活动宣传国家的法律法规,通过举办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居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现在,社区一些老年人自发成立了文体娱乐协会,活动场地设在社区,这也极大的调动了老年人的活动积极性。加大宣传国家惠民政策的力度,让更多的流动人员能够享受到国家的优惠政策,让他们有归属感,提高他们的幸福感,增强安全感。
三是认真落实相关惠民政策,加大社区对困难居民的帮扶力度,通过多种渠道解决困难居民在生活中遇见的问题。积极协调解决居民反映的辖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加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区居民生活环境。
(二)突出服务重点,开展心贴心服务。针对我县有的社区流动人口、弱势群体较多的实际,积极探索新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切实把服务工作做到居民的心坎上。加强社区民意接待室建设和综治维稳信息员上报信息工作,并安排社区干部下社区问民情知民意,有效的拓宽了居民群众利益诉求表达途径。加大困难家庭的帮扶力度,通过加强社区与民政部门的合作,为困难居民发放物资和申请廉租房,并办理社保和医保,有效的改善了困难居民的生活;加强社区组织为居民送健康活动,举办各类健康知识讲座,上门为低保
户、残疾人体检,对流动人口妇女免费开展妇科病普查。
(三)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居民就业技能。加强社区和人事与社会劳动保障局的合作,通过举办“双语”培训班和各种技能培训班,免费为社区居民和流动人口提供培训,让有就业意向的人充分就业,对没有就业意向的人加大思想工作使其就业。
三、完善党组织建设新机制 实现网格化覆盖
(一)合理划分网格。按照“责任清晰、便于管理、任务相当、界限清晰、包户集中、全面覆盖、不留空白”的原则,将社区划分为多个基础“网格”,将社区干部、片区民警、综治联防队员安排到每个网格之中,将不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商业网点等全部归入相应网格管理。
(二)落实“一网多员”责任。责任网格以多名社区工作人员和片区民警为主,整合辖区内各种力量,实行“多网合一,一网多员,同网同责,同奖同罚”,管理责任相互捆绑。明确每个网格加强组织建设、服务居民群众、维护社会稳定的三项职责,落实工作人员“一岗双责”、包巷包户责任制,按照入户走访不间断,基本情况“一口清”的要求,制定具体的量化目标,实行动态管理、定期通报、严格考核、责任追究,确保群众服务在网格,矛盾化解在网格,治安稳控在网格。
第二篇:推进社区“单位化管理、网格化覆盖、社会化服务”建设的实施方案
关于全面推进社区“单位化管理、网格化覆盖、社会化服务”建设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自治区推进社区“三化”建设现场会精神,全面落实基层组织建设年的部署要求,提升城市社区党建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现就全面推进社区“单位化管理、网格化覆盖、社会化服务”(以下简称社区“三化”)建设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强组织、增活力、迎接十八大”主题,牢牢把握“抓落实、全覆盖、求实效、受欢迎”的总体要求,突出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这个核心,以建立健全组织体系为支撑,以推进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为切入点,以全面提高社区管理社会、维护稳定、服务群众能力为目标,通过党建引领、区域统筹,条块联动、整合资源,全面推进社区“三化”建设,使社区党组织在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和工作基础。
(二)目标要求。到2012年底,全地区50%以上的社区实行“网格化”覆盖,特别是流动人口集中、出租房屋较多、— 1 — 情况复杂的社区全面实行“单位化”管理。到2013年底,县(市)城镇社区全部推进“三化”建设。通过实行社区“三化”建设,实现党组织覆盖更加全面、社会管理更加有力、社区服务更加高效、基层基础工作更加牢固的“四个更加”的目标。
二、主要工作任务
以加强党组织建设为核心,实行“单位化”管理、推进“网格化”覆盖、实现“社会化”服务。
(一)按照“三有一化”要求,加强社区党组织自身建设。
明确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内的领导核心地位,积极完善社区人、财、物投入保障机制。
1、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考、竞聘上岗等方式,充实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社区党组织书记无特殊原因不得空缺。全面落实每100户居民配备1名工作人员的要求,辖区管理和服务任务较重的社区可适当增加。提升社区干部待遇,对社区国家干部实行每月不少于150元的专项岗位津贴,对承担包户任务的公益性岗位人员和聘用人员,每月每户按3-5元进行补助,保证每月实发工资不少于1200元。
2、建立健全社区经费和场所保障机制。将社区办公性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经费、社区工作者工资报酬以及社会保障资金单位应缴部分,一并列入县(市)财政预算。社区组
— 2 — 织办公经费每年不少于8万元,并根据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保证逐年递增。建立社区组织阵地管理使用、党员教育培训、群众文化活动专项经费补助制度,保障社区党组织切实发挥作用。
3、进一步加大社区基础性设施建设力度。从2012年起,全面落实新开发居民商住小区同步建设社区场所的规定。新建住宅小区和旧城区连片改造居民区的建设单位,将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纳入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区没有社区居委会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或者不能满足需要的,县市人民政府负责建设,也可以从其他社区设施中调剂置换,或者以购买、租借等方式解决。在有条件的小区,按照人口数量建设社区服务和群众活动场所,形成社区服务站点网络。
(二)实行社区单位化管理,提高维护稳定工作水平。“单位化”管理就是改进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把社区特别是流动人口集中、人员结构复杂、出租房屋较多的重点区域作为实体单位,实行封闭式或半封闭院落式、小区式管理,促进辖区和谐稳定。
1、分类推进封闭式小区建设。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根据不同社区实际情况,建立若干封闭或半封闭式小区。对重点区域可以建立封闭式小区。对不具备隔离条件的片区,实行局部封闭管理。建立视频监控、车辆人员进出管理系统,— 3 — 设置治安岗亭和24小时值守等方式,实行单位式管理。对无人管理院落,社区要建立值班室,选出热心服务群众的居民代表配合社区工作人员、巡逻队员共同管理。
2、提高社区整体防范水平。强化社区物防、技防设施建设,通过县(市)财政保障经费投入,加快小区内治安岗亭、视频监控系统等设施建设,从重点复杂区域开始,至2015年全面覆盖到每个居民小区。整合社区维护稳定的各种力量,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综合治理、政法组织为骨干、群防群治队伍为补充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网络。深入推进社区警务战略,全面落实“一区一警、一区多警”要求。建立有效承接社区管理和服务的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群众文化等各类组织,选齐配强居民小组长、楼栋(巷道)长。按照每年不少于500元的标准发放楼栋长补贴,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提高发放标准。
3、建立基层综合配套化解社会矛盾协调机制。在社区按照网格区域分片建立社情民意信息台帐和矛盾纠纷排查台帐,形成网格化信息服务平台,实现网格信息分级动态管理和分类分级处理机制。发挥社区基层组织覆盖优势,协助相关部门建立重点人员、重大社情动态管理制度,全面掌握辖区重点社情动态。在此基础上,动员基层各方面力量,强化综合协调机制建设,定期分析、排查社会矛盾,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源头上预防减
— 4 — 少社会矛盾发生。
4、抓好重点区域集中整治活动。建立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公安、劳动、计生等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责、信息通报、联合检查的持续性动态管理机制,把治安重点整治与维稳集中整治、基层组织整顿有机结合起来,重点对辖区内流动人口集中、重点人员较多、各类案件高发、情况复杂地区排查整治,着力解决治安秩序混乱、矛盾纠纷突出、基础设施落后、生活环境脏乱、基层基础薄弱等问题。对有宗教极端思想的人要加强盯防和教育,坚决防止非法宗教活动发生。
5、加强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服务管理。落实 “四类管理法”,健全定期走访工作、定期研判和情况报告制度,全面落实街道干部和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分片包户责任制。落实“以房管人、以证管人、以业管人、以信息化管人”的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建立流动人口经常性集中排查制度,完善流动人口双向管理信息交换、管控合作、协作稽查制度,确保管住管好管牢。对出租房屋全部挂牌管理,依法落实出租房屋业主的管理责任。加大社会组织培育力度,延伸党的工作手臂,探索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新途径。坚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真情关心流动人口的生产生活,让流动人口在就业、子女上学、社会保障等方面,享受同城同地同等待遇。
(三)实行社区网格化覆盖,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网格化”覆盖就是把社区划分为若干个责任网格,建
— 5 — 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组织体系,确保管理区间、管理对象、管理时限和管理环节全覆盖,努力实现地无缝隙、人无遗漏、时无盲点的管理效果。
1、实现党的组织全覆盖。在社区建立社区党委-楼栋(片区)党总支(党支部)-单元党支部(党小组)纵向组织体系;建立管理型、生活型、活动型、功能型等横向组织体系,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格化”的党组织体系。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把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全部纳入网格管理,实现党的工作覆盖,不留死角。推进楼片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在各党组织建立居民楼栋党员信息管理库,解决党员活动场所,规范党员组织生活。
2、优化社区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在县市、街道(城镇)、社区三级建立共驻共建协调机构的基础上,扩大推进街道“大工委制”、社区“大党委制”,在5个县市推进试点建设。通过联系社区县(市)领导推荐、共驻共建联席会推选等方式,选聘一批责任心强、影响力大的辖区共建单位党组织主要领导兼任大党(工)委委员,协助社区党组织书记抓好社区内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
3、建立网格化管理工作体制。原则上建在网格上的党组织书记由社区在职国家干部担任,每个网格配备协管员。在网格片区内建立党群代表工作例会制度、民情分析会议制度、工作协调制度、民情传递制度、网格责任人奖
— 6 — 惩办法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全面推广“两代表一委员”、辖区共建单位分片包户等做法,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掌控能力。
4、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在社区建立党员责任区,党员责任人等,把发展党员的工作做到社区各类新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中去。规范社区党员代表大会制、党代表常任制、党员接待群众制度等,发挥党员主体作用,加强教育管理。按照“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网格、奉献双岗位”的要求,全面推进在职党员进社区承诺至少为群众办一件实事。推广网格化党群议事会做法,确立党群工作一体化的工作理念,以党建促进群团组织工作,以群团组织活动为载体开展党建工作,形成工作合力。
5、完善社区共驻共建工作机制。推进辖区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开展联建活动,每个辖区单位认领一个责任区,负责联系1个小区、楼栋,指导帮助组建党支部、党小组,规范运行机制。研究建立部门单位共驻共建考核制度体系,结合创先争优活动,推动各辖区单位和在职党员承诺到社区,领诺到社区,实践到社区。社区党组织要建立跟踪问诺和民主评诺制度,利用群众满意度测评体系测评单位共建社区及在职党员服务社区、创先争优的表现,促进社区共建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化。
6、加强社区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数字城乡综合
— 7 — 管理服务系统”使用,以满足居民对信息服务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对各类信息采集、监督、反馈职能,建立包含社区办公、管理、数据同步于一体的综合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向居民提供全天候的生活、工作系列化服务,切实做到“静态管理到物、动态服务到人、跟踪处置到事”。
(四)实行社区社会化服务,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社会化”服务就是按照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总体要求,以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为核心,整合各类资源,抓紧建立起较为完备的社区服务设施、服务内容、服务队伍、服务网络和运行机制,为居民群众提供多元化、精细化、个性化服务。
1、构建社区服务平台。整合社区内党内资源、行政资源和社会资源,在社区建立建立集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于一体的“一站式”综合行政服务中心,形成政府公共服务、党群志愿互助服务、商业性便民利民服务有效衔接的服务体系。鼓励辖区单位结合本部门职能特点、资源优势和自身需求开展共建,把社区打造成为各共建单位直接面向居民群众的服务基地,推出一批富有特色的服务项目。推广社区服务中心融合社区内各类服务资源的有效做法,拓展以物业家政、养老托幼、社会福利为重点的社区便民利民服务项目,引导组织各种社会组织、个体服务人员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
2、规范社区服务机制。建立民情征集、归纳、受理、— 8 — 服务、反馈、监督一体化的服务。建立“一站式”服务机制,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效率,实行代办制、公开制、限时办结制,推行“一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一揽子解决”模式,全面落实首接首问、全程代办责任等制度,公开办事指南、代办项目、责任人员、办事程序、承诺期限等内容,完善受理、承办、回复等环节。推广“五百”服务、“民情流水线”等做法,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
3、优化公共服务提供模式。采取政府购买服务、设立项目资金、活动经费补贴等途径,大力扶持和培育公益类、慈善类、服务类社会组织,积极引导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开展便民利民服务。对群众自助服务组织实行备案制度,在组织运作、设施设备、活动场地等方面为其提供帮助,促进依法自律运营。引导各类服务型企业参与社会化服务的竞争,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服务需求。壮大社区服务队伍,提高社区服务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大力推行社区志愿者登记制度。
4、创新社区服务理念。结合“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的落实,引导各个社区充分利用掌控的辖区社情民意及服务资源,研究分析社区居民群众的人员结构,了解和掌握辖区党员群众及驻区单位的服务需求,针对社区公共服务项目的空白点和薄弱点,重点要依托优势资源,挖掘辖区群体的深层次服务需求,创新工作载体,形成“一居一特、一居多特”的服务特色,打造特色品牌服务项目。
— 9 — 每个社区都要努力形成1个以上特色鲜明、效果明显、影响广泛的志愿服务品牌。
5、营造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坚持正确的文化导向,倡导“新疆精神”,不断增强居民群众共同价值观,形成共有的精神家园。利用重大节日和传统节日,组织开展群众性的读书、文艺、体育等活动,增强社区对居民的凝聚力和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增强主流思想价值观对居民的感召力,引导居民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家庭责任、社会责任,努力形成讲秩序、担责任、守诚信、重包容的文明风尚。六是理顺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普遍推行社区公共服务事项准入制度,凡属于基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职责范围内的事项,不得转嫁给社区组织;凡依法应由社区组织协助的事项,应当为社区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工作条件;凡委托给社区组织办理的有关服务事项,应当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
三、保障措施
推进社区“三化”建设是一项社会性、综合性、创新性强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难度大、任务重。各县市要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督查考核,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 10 —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快推进社区“三化”建设,在当地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各县市社区大党建指导委员会具体负责统筹指导督促,组织、民政部门发挥牵头指导作用,搞好协调服务。各县市要尽快制定实施方案,对“三化”建设的方法步骤、组织领导等作出具体安排部署。同时,要细化工作任务,制定工作目标季度分解表,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二要加强分类指导。已经实行“三化”地方要注意总结社区新鲜经验、落实新的举措,努力提高“三化”建设水平;尚未推行的地方要抓紧制订实施细则,细化推进的具体时间表,统筹安排、全面启动。要针对单位型、小区型、纯居民型、商贸集中型以及城乡结合部、社情复杂等不同类型、不同情况的社区,明确工作重点,采取不同的方式推进。
三要加强工作考核。要把加快社区“三化”建设作为基层组织建设年考评的重要内容,把“群众满意度”作为主要指标,既要考核社区党组织和所辖党员在社区“三化”建设中的履职情况,又要考核职能部门、驻区单位对此项工作的投入、重视程度。安排党组织书记双向述职要把社区“三化”建设作为重要内容,推动领导到位、责任落实、措施扎实、工作落地。
四要鼓励改革创新。坚持变化变革、敢于担当、务求
— 11 — 实效,突破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大力推进组织设置、管理体制、工作手段、运行机制,服务方式创新,积极探索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为社区“三化”建设提供体制保证和制度支持。要认真做好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地区先进典型、先进经验的培养、总结和推广工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第三篇:社区全面推行“单位化管理、网格化覆盖、社会化服务”建设的实施方案
**社区全面推行“单位化管理、网格化覆盖、社会化
服务”建设的实施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现场会议和市十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社区党组织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服务群众的能力,适应街道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大城管的需要,**社区党委根据****街道关于推行社区党组织“三化”工作的实施意见,特制定2012年安居社区党组织网格化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为民、惠民、便民”为宗旨,通过搭建网络平台、整合社区资源、创新管理模式、优化服务环境,进一步强化“反应快速、处置得当、管理高效、服务优质、保障有力”的社区工作机制。真正实现网络全覆盖、资源共分享、管理无盲区、服务零距离的社区工作目标,有效提升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全面构建文明、和谐、幸福的现代化新型社区,进一步提高社区党组织维护稳定和社会化服务水平,发挥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二、工作目标、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对社区居民、单位楼栋进行网格划分,形成每格定人、每人定责的网络化工作,实现社区工作的全覆盖,做到坚持以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社区网格工作站为依托,高效率办事,高质量服务,让群众满意。
三、工作思路
“单位化管理、网格化覆盖、社会化服务”工作是建立在数字信息基础之上的,以单元网格管理为特征,以实现社区管理、覆盖和服务的全员化、信息化和精细化为目标的一种新型城市基层社会管理模式。是创新社区工作机制的一种尝试。其基本思路是:**社区现有7个居民生活小区,两条主路、三条巷道,社区党委按照“完整性、便利性、均衡性、差异性”的原则,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划分为11块网格区,分别以商业网点及居民小区为网格,每个网格区内明确负责人,由各区网格责任人对网格内居民进行动态管理和服务,全面掌握社区实际情况,准确掌握居民利益诉求,有效凝聚居民群众力量。
四、网格设置
我社区网格设置要按照网格全覆盖、服务零距离的要求,严格遵循“科学设置、分级管理、以网定格、网格并重、全面布点、点面结合”的基本原则,全面构建党的工作和行政工作网格全覆盖。
具体设置如下:
第一步:在各社区全面推广“单位化”管理运行模式,将符合条件的区域实行全封闭或半封闭式管理;对无人管理院落尽快安排人员建立管理队伍共同管理;不具备封闭式管理条件的片区通过设立治安岗亭、安装监控设施,通过人员和信息服务手段完善社区防控体系。将社区各群体、各区域实现有组织管理服务。
第二步:在社区建立“单位化”管理运行的基础上,以社区为单位按照组织群体不同设立“网格化”覆盖。网格化覆盖分为党的工作网格化覆盖管理和行政工作网格化覆盖管理。
党的工作网格化覆盖:分为三级网格。一级网格:社区党组织、党建联席会成员单位、非公企业党组织、街道商会党组织;二级网格:社区党小组、党建联席会成员单位党小组、非公企业党组织党小组、街道商会党组织党小组;三级网格:楼栋、单元长、信息员
行政工作网格化覆盖:分为三级网格。一级网格:社区居委会;二级网格:社区巷道,小区、楼栋;三级网格:楼栋(院落)长——单元长(十户长)——信息员(巷道、单元)
一级网格
统称为(社区名称)网络管理区,它是社区网格化管理中相对独立运作的网络系统。原则上以社区党组织或居委会为单元进行设置,网络管理区强调线上的条条管理,主要承担整个网络的统筹、协调、联络和监管职能。网络管理区设网络监管员若干名,主要由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及社区居委会班子成员、民警、执法、城管队员等队伍和力量整合担任。
二级网格
统称为社区管辖网格责任片区,它是社区网格化管理中起着中坚和骨干作用的责任主体。原则上以党小组、巷道、单位或小区为单元进行设置,开放性市场以5-10栋为一个网格单元。网格责任片区强调面上的块块管理,主要负责网格内日常事务的巡查、监督和各类信息的收集、处理。网格责任片设网格管理服务员一名或若干名,可在现有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团骨干、社区志愿者、管区居民中进行选拔。
三级网点
统称为居民小区网点信息站,它是网格化管理中最基层、最基础的管理单位。原则上以楼栋和街巷为单元进行设置,管理人口以不超过100户或300人为宜。网点信息站强调点上的精细管理,主要担负着所在网点的党员、居民和物业以及与之有关的各类信息的收集和反馈工作。网点信息站设网点信息员一名,网点信息员主要在社区楼栋(院落)长、单元长(十户长)、信息员等志愿者中招募,原则上由所在网点的常住居民担任。
第三步:在社区建立“网格化覆盖”的基础上,全面推行“社会化服务”。以社区党组织为单位设立党员服务站,开展党员服务工作;以社区居委会为单位设立“一站式”综合行政服务中心,将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纳入综合行政服务中心统一管理。
第四步:建立“单位化管理、网格化覆盖、社会化服务”工作运行机制和工作制度,设立xx社区居民社情民意台帐,建立每日研判处置制度,每周社情通报制度,每月工作动态梳理汇总制度,网格工作人员定期业务更新培训制度。
五、实施步骤
(一)成立工作机构(3月10日-3月20日)
1、社区成立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领导推行网格化管理的实施。
2、社区设立社区网格化管理信息服务站,作为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日常工作机构。社区信息服务站人员由社区抽调专人组成。其主要职能为草拟文件、材料,制定工作制度、工作规程和工作纪律,汇总、处理各类信息,督查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实施情况,负责网格管理人员的日常考核,维护综合信息系统平台的正常运行。
(二)设置网格区划(3月20日-3月30日)
1、社区结合结合实际情况,按照街道关于网格设置的基本方法和原则,进一步完善本社区二级网格的设置。
2、全面完成三级网格的设置,对于居住人口较多、规模较大、情况复杂的二级网格应将网格进一步延伸到楼栋和街巷。
3、根据网格的不同层级和一定规律完成网格的命名和编码,并按网格化管理的要求绘制社区网格分布总图和分区图。
(三)配备管理人员(4月1日-4月10日)
1、按照居民自治和择优实用的原则,选聘和招募社区网格管理人员,切实配齐配强各级网格管理人员,四月十日前全面完成二级网格的人员配置。
2、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将社区工作人员、居民小组长、流动人口协管员、治安巡防队员、社区志愿者和社团负责人等进行有效整合,充分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
3、组织对网格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和培训,确保所有网格管理人员按期全面上岗。
(四)建立运行机制(4月11日-4月30日)
1、制定和出台一系列工作制度、工作规程和工作纪律,积极推行定期走访、挂牌上岗、限时办结、首问责任、快速处置、绩效考核等工作方法。确保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正常和有效运行。
2、整合和利用原有各职能部门在社区形成和搭建的工作模式和平台,建立统一和共享的具有综合管理和服务职能的网格化管理系统。
3、基本建立网格化运行所必备的信息采集报送机制和工作落实处理流程。
4、初步完成综合信息系统软件的基本架构和设计方案,全面启动社区网格化管理综合信息系统软件的开发。
(五)采集基础信息(4月10日-5月30日)
1、集中时间入户摸清社区物业、人口和事务底子,全面开展社区基础信息采集工作。
2、充分利用各职能部门已有信息资源,对所采集的信息进行核对、效正和汇总。
3、分社区将所采集的信息录入综合信息系统平台,全面完成社区网格化管理基础信息库的建立。
(六)完善系统运行(6月1日-12月30日)
1、及时发现和解决社区网格化管理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网格设置、人员配置、运行体制、工作流程等方面的问题。
2、及时掌握社区网格化管理综合信息系统软件的运行情况,在实际运行中查找问题,配合软件开发商进一步调试和完善软件功能。
3、检验和评估社区推行网格化管理后履行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的效果,进一步完善各职能部门工作融入网格化管理的运行机制。
(七)组织验收总结(2012年12月1日-2013年3月30日)
1、社区推行网格化管理工作进行全面验收,根据验收结果实行奖励或限期整改。
2、切实做好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台账整理和资料归档工作,认真总结街道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工作得失和经验教训。
3、组织召开总结表彰大会,对社区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突出的单位或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六、具体要求
(一)要科学制定实施细则。社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拿出具体的实施细则来,因地制宜、精心策划、严密组织、狠抓落实,按时完成各阶段的工作任务,按照街道的总体部署,稳步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全面实施。
(二)要切实加大宣传力度。社区要通过层层召开各种会议,广泛运用宣传媒介,积极开展社区活动,统一广大社区工作人员的思想,激发社区广大居民参与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热情,营造社区推行网格化管理的良好氛围。
(三)要慎重配备网管人员。社区要按照自愿加自治的原则坚持标准选配网管人员。一要为人正派、办事公道;二要热心公益事业、关心社区事务;三要身体健康,精力充沛(二级网格协管员年龄原则上为30-50岁);四要是管区内的常住居民;五要有比较充足的业余时间;六要具备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四)要统筹兼顾日常事务。在社区推行网格化管理过程中,社区要注重处理好推行网格化管理与抓好社区日常工作之间的关系,要把社区日常工作统一到网格化管理中去,在新旧体制并轨期间切实保持社区工作的平稳过度和有效衔接。
****党委
2012年4月11日
第四篇:社区网格化管理单位网格
社区网格化管理单位网格、居民区网格责任人工作职责 为适应城市管理及发展的需要,落实政府各项工作任务,为辖区驻地单位、居民提供更好的的公共服务,在市容环境卫生、劳动保障、计划生育、安全稳定等属地管理等社会事务上达到全覆盖、精细化管理的目的,特制定办事处对街道社区网格化管理的驻地单位、居民小区责任人的工作职责作如下规定:
一、居民区网格责任人工作职责
1、负责网格责任区内楼幢内外及周边市容环境卫生工作,对责任区内清扫保洁、卫生死角、乱张贴广告、流动摊点等市容环境卫生方面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检查、上报相关情况,配合相关工作人员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落实。
2、负责网格责任区内常驻人口、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期内信息、户况信息、计生服务、履行合同等常规工作方面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检查、上报相关情况,配合相关工作人员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落实。
3、负责网格责任区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稳定及小区内安全防范、防邪教、民事调解等工作方面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检查、上报相关情况,配合相关工作人员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落实。
4、负责网格责任区内劳动就业、各类人员劳动技能培训、残疾人保障、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大病救助等民政、社会事务方面的工作及时上报掌握的相关情况、信息,配合街道相关科室及时落实好相关惠民政策。
5、负责网格责任区内各种经济、招商、统计信息,各种调查数据的整理、归档、上报工作。
6、遇重大活动,协助街道相关科室、部门落实好阶段性工作任务。
7、每天早晚两次到网格责任区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反映,及时解决。
第五篇: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
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 实现社区管理服务无缝隙全覆盖
长治市城区太西街道广场西社区,位于太行西街108号,东起八一广场,西至粮机十字岗,北与高新区接壤,南至长治市市委党校,辖区面积0.8平方公里,有驻街单位16个,近年来,我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经营、管理、服务”城市为发展主线,始终把社区建设作为夯实基层基础,构建和谐社会的切入点,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以服务居民为重点,强化发展、服务和创新意识,通过新建、改扩建和购买等形式彻底解决社区办公服务用房问题,不断拓展社区服务功能,积极推行居家养老试点工作,社区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构建和谐示范社区取得了明显成效。先后荣获“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和谐邻里建设示范城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自主创新先进城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社区工作千头万绪,科学管理至关重要。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社区内人口逐年增多,现行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社区管理的需求。为创新管理,强化服务,去年以来,我们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创新社区管理体系,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做到社区网格服务无缝隙全覆盖,进一步完善了社区功能,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服务水平,初步建立了适应城市发展要求的新型社区管理模式。下面,就我区在创新社区管理体制方面工作汇报如下:
一、创新理念,划分网格,构建社区网格化管理新模式
去年,通过对上海、天津、济南、青岛等地社区建设先进经验的学习和考察,形成了《关于建立社区网格化管理机制的意见》等一系列创新社区管理理念文件,在城区50个社区全面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
根据界限清晰、任务适当、责任明确、便于考核的原则,按照300户居民左右规模划分社区责任网格,我们将全区50个社区划分成将近400个网格责任区,各网格内包含驻社区单位、大小门店、若干个整体楼栋,作为社区服务管理的基本单元。在责任网格中按楼(院)分别设立楼(院)长,形成社区、责任网格、楼(院)长三级组织网络,确保所有居民每家每户均处在管理网格之中,每个网格内配臵一名社区工作协理员,网格与网格之间无缝对接,不留空白点和盲区,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社区管理网格体系。网格化管理方式,做到了“公共服务进社区、社区事务进网格”,将社区信息全部定位于每个网格,从而强化了社区职能,完善了社区服务,实现了社区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长效化。
在推行网格化管理的工作中,我们先后制订《社区协理员工作职责》、《网格化工作例会制度》、《网格化工作问题反馈制度》等针对性较强的工作制度,用来规范操作,使服务工作开展有的放矢。
二、多措并举,明确要求,健全社区网格化管理新机制 社区工作协理员是网格化管理的骨干力量。为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由政府出钱购买公益性岗位,配备社区工作协理员。去年我们面向4050人员和困难家庭中的未就业大学生进行公开招聘,经过笔试、面试、体检、政审的层层选拔,200人从2400多报名者中脱颖而出,选拔到社区工作协理员的岗位上。在此基础
上,我们对现任的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司法专管员等社区公益性岗位人员由街道统筹,全部纳入网格管理之中,共组建了400名社区工作协理员队伍,同时对协理员工作提出三个方面具体要求:
在明确职责方面,确立“五项工作职责”。一是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定期到网格内巡视,做到“六清”:家庭情况清,人员类别清,区域设施清,隐患矛盾清,居民服务需求清,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清。二是全面负责网格内的党群服务、民政残联、劳动保障、计生防保、城市管理、综合治理等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宜。三是积极做好日常服务工作,尤其是困难群众、孤寡老人、特殊住户的编码服务,特别是要作为主要力量配合社区居委会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四是组织协调驻区单位、物业管理人员、业主委员会成员、居民小组代表、楼院长、社区志愿者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五是协助社区居委会筹建社区文化艺术节、组织居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在日常事务方面,建立“四本台帐”。为便于管理,我们建立了社区网格化管理资料信息库,工作中只需查阅台帐就能够高效快捷的了解情况,实现了网格内的信息化运作。一是社区工作协理员台帐。绘制电子化网格管理区域分布图,将社区工作协理员的姓名、管辖区域、联系电话等基本信息录入,居民只要用手轻触电子屏,就可了解自己所处的网格,找到自己的社区工作协理员。二是居民台账。按照“一户一档”的要求,建立联系走访台帐,详细记录每个网格内各类人群的具体情况,做到不漏楼、不漏户、不漏人。三是驻区单位台账。摸清每一个驻区单位的基本情况、名称、规模、党组织设臵、党员数等,按网格分类归档。四是重点群体台账。把社区流动人员、失业人员、残疾人员、享
受国家救助人员、企退人员、老年人员、安臵帮教对象、育龄妇女等重点群体按网格设立台账,做到服务有方向,工作有重点。
在问题处理方面,形成“四种处理机制”。社区工作协理员在处理问题时针对不同的情况,形成了四种问题处理机制。对于一般性工作现场处理,登记备案;协调性工作,现场受理,带回社区商处;突发性工作立即上报,社区紧急处理;审批性工作,掌握信息,上报社区或街道受理审定,并全程跟踪,做到“去有目的,来有问题,后有反馈”,服务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以民为本、创优服务,彰显社区网格化管理新成效 推行社区网络化管理以来,不仅社区事务做到了底子清、情况明,而且根据居民需求开展各种服务也有了针对性,实现了社区服务重心的下移,管理职能的下沉。
提升了服务水平。推行网格化管理以前,因社区实行条状管理,管民政的只管民政,管计生的只管计生,居民办不同的业务就要找不同的人,现在实行网格管理,居民无论办什么业务只需找自己的社区工作协理员便可解决各类诉求。而且也避免了过去一个工作人员就要负责好几千户居民的业务,由此导致管不到边、管不到位等问题的出现。社区工作协理员只需要管好自己网格内300户居民的日常事务,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工作更加积极主动,能够为居民提供更加精细化的服务。
提高了服务效率。一个个“大社区”被细分成了“小网格”,责任分工更加明确了,社区工作协理员通过“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和百家亲”,及时掌握网格内的动态。社区工作协理员就在居民身边,能够第一时间提供贴心服务,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予以解决,大大提高了服务效率。
畅通了沟通渠道。社区工作协理员每天走街串户与居民“零
距离”接触,及时收集反馈居民的意见与建议,又能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贯彻下去,拓宽了社区居民表达利益需求的渠道和途径,同时也为政府在第一时间内发现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支持,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我区社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建设缓慢。去年,“新建和改扩建47个社区办公服务用房”被列为市区两级政府的惠民实事之一,市区两级财政共投资2800万元,按照“便于社区管理、综合利用资源、有利服务居民”的原则,通过新建、改扩建、购买、租赁等来改善社区办公服务用房现状,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资金短缺。按照《长治市人民政府关于城市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建设实施方案》(长政发﹝2010﹞80号)的要求,市区两级财政各垫资1400万元,市政府1400万元已到位,但由于区财力有限,区财政垫资还未到位,资金缺口很大。另外,当时市委市政府工作会议要求市规划局负责从开发商公益事业面积中扣回建设资金,再归还市区两级财政,但规划局时至今日没有收回一分钱,市财政给城区的钱属于借款,若规划局不能尽快积极收回资金,市财政若扣回借款,则区财政更无力负担。二是手续审批缓慢。在去年12月份,我们已向市政府上报了8个新建社区审批手续,但至今没有批复,造成手续无法办理,土地不能划拨,工程无法招标,不能开工建设。
2、社区工作人员生活补贴待遇低。今年4月我区第三届社区换届后,按照市政府2010年第15次会议要求,社区居委会主任工资为1250元/月;副主任为950元/月;委员为850元/月。社区副主任、委员的工资低于我市规定每月980元的最低工资标准。
3、社区办公经费短缺。目前,我区社区办公经费为6000元/年。仅每年的冬季取暖费用开支都略有不足,社区承担着大量的行政工作职能,开支项目多使得社区资金捉襟见肘。
推行网格化管理以来,社区的服务工作由被动转变为主动,更贴近居民、更有深度,更加彰显了条块结合、化整为零、精细管理的好处,满足了社区居民的多样化需求,展现勃勃生机,促进了和谐社区的建设,今后工作我们将立足新起点,谋划新跨跃,为推进我市上党城镇群建设,实施“双擎四驱”战略,建设“四宜”城区,把社区打造成政府社会管理的平台、居民日常生活的依托、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群众安居乐业的保障。
长治市城区民政局
二〇一一年九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