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新生应该如何选择参加社团
大学新生应该如何选择参加社团
九月是新生入学的季节,校园里又会多了一批洋溢着青春活力,张扬着梦想,憧憬着未来的年轻面孔。大学生活是丰富多采的,多去尝试,你的生活将会变得更加充实。随着新生的到来,各高校社团的招新活动也将会陆续展开。面对如此数目繁多的社团组织,新生们该如何做出自己的选择呢?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学长,我谨提供以下几点做参考:
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做选择
社团有很多,不是所有的都适合自己。选择社团时首先要考虑自己擅长什么和是否感兴趣。每个人的兴趣爱好是不同的,擅长文艺的同学可以加入到大学生艺术团 戏剧社 话剧社;爱好新闻采编和文学写作的可以参加文学社和校报记者团;乐于青年志愿者服务的可以加入志愿类组织;对播音主持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到校广播站一试身手。
二、要了解你所要加入的社团
社团种类主要有:
理论研究型社团:以理论学习宣传研究为主要内容和目的的社团,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会、大学生科学发展观研究会等。
专业知识性社团:以专业学习、交流、实践为只要内容。如英语协会、书法协会等。文艺活动性社团:依据学生的文艺特长和共同兴趣爱好组建而成的,以注重艺术享受、提高艺术素养为主要特征。如舞蹈协会、大学生艺术团等。
体育型社团:依据学生的体育特长和共同兴趣组建而成的社团。如:足球协会、篮球协会、乒乓球协会等。
社会服务型社团:以服务社会、锻炼自我为宗旨的团体,如:志愿服务队等。
三、选择时避免草率和贪多
在大学,学习永远是第一,活动虽然是丰富多采的,要尽量避免与正常的学习相冲突。参加了社团,就需要组织活动,参加会议,实践服务,这些都是需要花费你很多业余时间的。在选择的时候,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参加两至三个社团。一般就选择参加一个自己感觉最适合的。
四、要对自己有自信
在上大学之前,除了学习之外,学生们大部分是很少参加社团活动的。踏入大学,来到了一个崭新的环境,这个时候就更需要我们对自己有信心。自信是你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大学就是个叫你肆意挥洒的舞台,面对机会我们要学会去争取。
最后祝愿,大一的学弟,学妹们在大学这个大舞台上,尽情的展现自己,带着梦想飞翔,为明天的辉煌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参加大学社团体会
参加大学社团体会
这是我大学以来第一次为社团写随笔,之前我也许没有想过我会为了活动来写下点感想,可能写的只是一些工作报告,经验总结之类的,但现在我真的想静静的回想一下在剧社的这两个月。每次,只有真正在心灵上给我触动的时候才会激起我写些什么的冲动,这次也毫不例外。我也知道,在这里有太多的人文笔比我好,文采比我强,但我知道,有些东西只有我亲自诉说,才能展现那最本源的情感,又因为这样,不得不说到自己。
如果说起莎剧社的经历,我是否要从看莎剧开始?其实我莎剧看的晚,也没有有些人对于莎剧或是英文剧的狂热爱好,或许是我的性格使然,对一切都不狂热,对一切都理性。那是在高三的日子,在我们那里,高三是一个疯狂的时期,题目,卷子,从来就没有尽头。但是慢慢的,高压之下我开始了读纸质书缓解的历程,于是开始疯狂的读书,一有空闲就读书,在学校周围的地方看到顺眼的书就买下来读。我说过,人生就是不断的巧合构成的,无数次的偶遇却构成了必然。在读到反乌托邦三部曲的时候,我在《美丽新世界》里偶遇了《暴风雨》。那个看似美好的世界,看似一切都合理的世界,实际上却是那样的黑暗,当人失去了自由选择的权利,即使身在天堂,又与地狱何异?后来,为了哈姆雷特又去看了《莎士比亚悲喜剧集》,我邂逅了那些悲剧故事。那种挣扎,痛苦,悔恨,每一次都撼动着我的心,我感到,只有在悲剧中才能真正看到人性的真实。莎剧,在我心头烙下了重重的一笔。
因此,在那天遭遇扫楼的时候,在拒绝了无数社团的时候,看到莎剧社的老人时,我还是毫不犹豫的填下了报名表。没有任何功利,兴趣,不需要理由吧。
接着是面试,面我的是77学姐,问题倒是没有很出乎意料,反而是我在面对最爱的剧里面一不小心就说出了真实的想法,接着说了一大通关于自由意志的看法。另外,我在面试的时候再次把奥赛罗和麦克白混在一起了。至于当时被强烈要求面试演员部,我坚定的拒绝了,原因,其实是我有stagefright,或者说曾经有,现在对于演出还是有一定的后遗症。
之后是编导部的第一次会议,也是在这里我巧合般的拿到了《暴风雨》。紧随其后的是读剧本,改剧本。又因为各种原因,我负责第二幕的修改,这个让我既爱又恨的部分。为了全剧的长度,我不得不将很多我非常欣赏,有着极其深刻哲思的部分删去,只能留下一个大体框架,现在想来都感到心痛,也许这就是为何最后整剧显得反派打酱油,很大一部分责任在我吧。
到了全社见面会的那天,我仍旧第一个到场,可以说是个人习惯,也可以说是熟悉环境,物色一下演员吧。那天见面会我最开始认识的四个演员部的成员里,最后有两个都加入了我们剧组,一个就是镇场的Ned,在我与他交流的时候成功获知他的最爱就是暴风雨,另外一个就是同样重要的Ariel曾美玲,看中了她作为精灵的潜质。不得不说抢占先机是多么的重要,其实不管在哪里,把握机会都是同等重要的。之后的介绍中我又看中了国王Alonzo廖君健,并成功的让他加入了我们的剧组。但接下来的时间里因为另有事务,加上主要角色落地,我便先行离开了。显然,之后的演员选取,我的同伴们毕月、智慧、中珣同样做的很好,最终组成了我们暴风雨剧组。
在经历了微调与变动之后,我们正式开始了排练。说实话,排练的过程比我想象的要顺利一些,与Ned的交流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大家也比想象中的更加努力与认真,除了在时间上确实很难调和以外,整个排练的过程我相信对于剧组中的每一个人都是一段美好的回忆,也许有些小的摩擦,有过矛盾,有过争执,但所有人都是在为了我们的剧而不懈努力着,即使排练到很晚大家也会开心的一起走出外院的大门,互相打趣。
表演的当天,其实我感觉过的很不真实。由于某些失误,我弄错了时间,结果剧目比我预想的早开始了二十分钟。于是,一切都离我的预想有了一段距离。节奏变的有些快,某些转换显得不充分,因为我的失误,让暴风雨显得没有预期成果。但我也知道,所有人都已经付出了最大的努力,既然如此,我又还有什么可以奢求的呢?既然已无愧我们的心,那不尽人意又如何?我们本就是因为一次次的巧合,因为共同的追求才聚集到一起的不是吗?只要我们在一起,奋斗过,无论结果如何,都是可以放肆的大笑出声的。
当天晚上很幸运的选择跟xx还有xx一起吃烧烤,接着美玲加了一个凳子,不久xx和xx过来加了一张桌子,最后豪哥、聂导、千红学姐也尾随秦射加入了我们的阵营。大家一起吃着烧烤,喝着各种饮料,谈论着剧社,谈论着社员们,谈论着往事与回忆,突然就有某些东西触动了我。
豪哥不知道应该离开剧社多久了,现在依然跟着看剧社的每一波新人,每一次新生戏,给出自己的意见,不停的申明在剧社就要发现真的自我,就要负起在剧社的责任,不然就离开。聂导只是闷声喝酒不说话,她不爱说话,也不擅长交际,记得上次陶德的时候大家叫了好久聂导才支支吾吾说了几句话,她好像就是豪哥的反面,但是也一样跟着剧社一直走下去。跟聂导一样千红学姐也不爱说话,但也是一直跟随剧社,帮新人排戏。豪哥说为什么秦射可以做社长,就是因为踏实。就这一句话,我突然明白了,或许在大多数时候leader并不是那个在这方面能力最强的人,而是能带领大家一起做的更好的人。而所谓的leadership,正是能把团队里的所有人凝聚在一起,唤起对这里的热爱,并同大家一起,向着那个远方奔去。而整个莎剧社我能感受到的就是这种强烈的情感,这是一种对剧社的强烈的归属感。从老人戏到新生戏,每场都有剧社的老人来看,剧社的活动经常能够见到大三大四的社员,即使他们口口声声说已经不在剧社的编制之内了,但是看到他们对剧社的关心,听到他们对新人的讲话,我都能听出对剧社深深的爱,他们,不,现在应该说我们,都热切的希望莎剧社能继续前行下去,都希望我们的每一个社员都在莎剧社找到一种归属。
正是这一点,我突然爱上了这里,因为我能看到每一个人的爱,那种浓厚的感情,让莎剧社变的如此温暖,如此让我着迷。
第三篇:参加大学社团心得体会
参加大学社团心得体会
大学伊始,逢校社团招员,在众多的社团中,我唯读书协会情有独钟,读书协会,顾名思义,这是一个学术性的社团,在学习中探索,在文学中讨论,在写作中历练,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与内涵,在中学时代就酷爱文学的我,因为当时客观条件的影响,并未对文学有过更深层的探知,而进入大学有丰富的课余生活可以自由安排,而读书协会正好可以提供这个学习充实的平台。大一时,一直积极参加社团活动,曾担任读协的办公室干事,做事认真有责任,努力完成社团交给我的任务,在丰富了学习交流之余,更大的收获是结识了许多朋友和积累很多宝贵的工作经验,至第一学年结束时,被评为读书协会“社团活动积极分子”。至大二,本人担任了读协的办公室主任,主要从事负责传达社团内各个部门及会员信息安排回忆,活动,收发会员资料等工作,学期初始,为迎接新生,忙于招社团新员,整理新会员资料,选出社团新一届干事,以前自己还是的时候,就只是努力完成了社团交给我的任务就好了,而现在所有的困难都摆在了面前,感到任务的繁杂,但累并快乐着。经过近一年的与读协的共成长,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新一届的文学爱好者,而是更多在一系列的活动中,丰富着社团活动,也丰富着我们的课余生活,完美着社团文化,也完美着我们的精神文化。我深深地为读协的美好明天而祝福,也许,读协的活动搞的不是很精湛,但我们乐在其中;也许读协的精髓体现的不够充分,但我们并未忘记奋斗。希望读协的后来者们能把它搞的更加充实,更加有活力。
第四篇:参加大学社团心得体会
大学伊始,逢校社团招员,在众多的社团中,我唯读书协会情有独钟,读书协会,顾名思义,这是一个学术性的社团,在学习中探索,在文学中讨论,在写作中历练,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与内涵,在中学时代就酷爱文学的我,因为当时客观条件的影响,并未对文学有过更深层的探知,而进入大学有丰富的课余生活可以自由安排,而读书协会正好可以提供这个学习充实的平台。
大一时,一直积极参加社团活动,曾担任读协的办公室干事,做事认真有责任,努力完成社团交给我的任务,在丰富了学习交流之余,更大的收获是结识了许多朋友和积累很多宝贵的工作经验,至第一学年结束时,被评为读书协会“社团活动积极分子”。
至大二,本人担任了读协的办公室主任,主要从事负责传达社团内各个部门及会员信息安排回忆,活动,收发会员资料等工作,学期初始,为迎接新生,忙于招社团新员,整理新会员资料,选出社团新一届干事,以前自己还是的时候,就只是努力完成了社团交给我的任务就好了,而现在所有的困难都摆在了面前,感到任务的繁杂,但累并快乐着。
经过近一年的与读协的共成长,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新一届的文学爱好者,而是更多在一系列的活动中,丰富着社团活动,也丰富着我们的课余生活,完美着社团文化,也完美着我们的精神文化。
我深深地为读协的美好明天而祝福,也许,读协的活动搞的不是很精湛,但我们乐在其中;也许读协的精髓体现的不够充分,但我们并未忘记奋斗。希望读协的后来者们能把它搞的更加充实,更加有活力。
第五篇:大学毕业生应该如何选择
大学毕业生应该如何选择
每个人都有过迷茫彷徨的时期,尤其在第一次就业前。
困惑的原因是什么?有很多种,这无关紧要。
重要的是,作为培训师,我的职责是解决问题!
人类的恐惧源于未知。那么你的恐惧是什么呢?桌子另一端的面试官在想什么呢?我不知道,我害怕。我的未来又会是什么样子?我不知道,我迷茫。
如果有个水晶球能让你知道这两个答案,你是否会更加自信些?
恰巧,我的手中就有水晶球,现在展现给你——两个片段。
片段一:我为什么总是通不过面试?
因为你根本就不想要这份工作!你像个乞丐,只是期望得到公司的施舍!滚,去别家去!
抱歉,我的言辞偏激了些,请谅解。接下来试着回答下面几个问题吧:你的人生规划、职业规划是什么?你最终想成就什么?对于就职的公司,你有什么具体的要求?规模、性质、企业文化...等等?对于职位你有什么要求?为什么?你的脑海中是否经常清晰的浮现出你在心仪的公司和职位上开心工作的情景?
如果这些四个问题都能对答如流,尤其第四个图像经常浮现的话,祝贺你,你已经脱离乞丐的行列了。
大多数人,根本就不清楚自己要什么。没有目标,没有追求。
或许一开始有,被现实打击了之后,灰心了、丧气了、一步一步的降低自己的期许,沦为乞丐。
他们漫无目的的投递简历,他们要的只是一份收入,能够让自己生存下来的收入。相信我,我能理解你们,你们花了父母亲很多钱,现在你们非常渴望独立!
你们热情、单纯、善良、孝顺。但是这没有用,现实是残酷的。
因为你的内心,已经开始在乞讨了。
你讨厌乞丐对吗?
你不会去喜欢一个素质低劣的人对吗?
是的,因为你跟他们不在同一层次上。因为他们不够格。
知道为什么我要你做规划吗?
因为你要有追求!你必须有要求!
所有的好公司都是有追求的,所以他们要录取同档次的人!这就是全部。
我作为面试官,见到素质不错的求职者对公司有所要求的时候,你知道我是什么心情吗?我很开心。因为TA不像其他人一样唯唯诺诺、亦步亦趋。
TA有自己的个性、原则和要求,比大多数人表现的更加自信,更为优秀!
我担心TA明天不来上班!
坚强起来吧,停止盲目的行动。
一个月,什么都别做。去找寻心中的梦想,倾听内心的声音,它会指导你前行的方向。在此之前,千万,千万别再行动。你的父母亲已经养育了你一辈子,不在乎多一个月的时间。
而这些时间,可能决定了你的一生!
那么,有了明确的目标以后呢?
这是另一个关键问题:
你为了这个目标作了哪些努力?有什么惊人的举措么?
我曾经想要换到另一个行业,完成职业上的转型。
这个转型的难度有多大?恩,如同妓女转变成淑女。
在我参加转型面试的时候,面试官讥讽我、嘲笑我,以为我脑子有问题。
而我的回馈如下:
你要么录取我,让我用我的实力为你效力!
要么就拒绝我,然后我会去别的公司,成为你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来打击你!
我要实现我的梦想!没人能阻挡我!少在我面前装葱!
为什么我如此具备底气?因为我为此努力了三年!
同事下班玩乐的时候,我在拼命学习!我热烈的渴望获得我心目中的工作!
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为了你的目标,你作了什么吗?去学习,搜集资料,为了你心中的梦想。尽你所能去了解相关信息,掌握技能。不要去问结果如何。
你是毕业生,你对这份工作的狂热喜爱和背后为之付出的所有努力,都将深刻传递到面试官那里。
你将如愿以偿的获得你真正渴望的offer。
我明白,你可能迫于生活压力接受了不是很喜欢的工作。
不要紧,你还有下班时间,对吗?
记住,你可以得到任何你想要的工作!
只要你是真正想要!不是乞讨!
片段二:我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很大程度上,你的未来取决于你的第一份工作!
那么为什么第一份工作如此重要呢?
是因为薪水吗?
或者是累积到的行业经验和人脉?
还是公司名气大?
是不是因为这些东西可以在我的个人履历中增添闪光点?
答案是:全都不是!
最最重要的,其实是一种叫做“标准”的东西,通常我们称之为“理所当然”。
你是一个大学生,没有职场经历,你是一张白纸。
因此,你第一次见到的东西——无论好和坏,高级和低级,优质和低劣,都在你脑海中根深蒂固,成为你的“标准”。
比如,在职场中你觉得通向成功的准则是什么?
趋炎附势还是实事求是?
好高骛远还是脚踏实地?
蒙混过关还是精益求精?
墨守成规还是有所革新?
……
猜想看到这里你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后者。
但是,如果你身边所谓的上司、领导、平步青云的人都是因为前者才成功的呢?如果你身边的所有人都信奉前者呢?
人,是环境的产物。
我跳过4次槽,国企、民营、外企,有的是世界500强。
每家公司都是行业里顶尖的,它们毫无疑问是一流的公司。
事实上,大多数职场人都选择前者。
世界上少有劣等的人,但有太多劣等的环境。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会逐渐扭曲你的价值观,大多数人会被同化。
然后你所谓的前辈会告诉你,这就是现实。
最后你就会现实起来,然后,一切都完了。
“标准”有多么可怕?你已经体会到了。
你读了多久的书?小学、中学、大学,起码16年。
就说大学吧,大学的老师们难道不知道你们会面临残酷的就业压力?
如果知道,为什么能容忍你在4年大学时光中还没有设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为什么宽恕你的懦弱、无知、还有缺乏斗志和坚定的信念?
为什么在你不够勇敢、不够魄力、缺乏职业技能和心态、不够坚强的情况下还给你发毕业证?因为这是“标准”。标准就是,考试过了就可以,其他的,不做要求!
我不是想攻击我国的教育,我只是阐述一个事实,仅此而已。
然而你认同了,你觉得大学教育就应该是这样的。
因为你身边的同学朋友也都是这样的。
如果被广泛采纳了,就成了“标准”——无论它是有助于你,还是在害你。
所以一切都变成了“理所当然”。
而职场,是你另外一所学校。
但是,你的人生是你自己的。
你遵循什么样的标准?完全在你。
这个标准将奠定你的一生。
那么谁对你的标准起决定作用呢?
你的第一任上司!
他的人格、作风、胸襟、价值观、道德观,包括处事风格,甚至一些细微的个人习惯和爱好,都对你产生深远影响。
如果他是卓越的,你一定不会差!
当你领略了卓尔不凡的领导风范以后,稍差一点你一眼就看得出来,并且会下意识的抵制。因为你的“标准”就是卓越!不是优秀,是卓越!卓越是“理所当然”的,达不到这个“标准”就是不合格。
但要是他平庸,或者更加不济呢?很大可能,你会受到影响。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很多优秀的人在经历了职场再跳槽面试时,HR会感到惋惜的原因——他被毁掉了,在前任公司里。
我刚才说过,环境非常重要,对吧?
选择优秀的公司,遇到卓越的上司的机会会多。
但即使是籍籍无名的小公司,甚至只是一个个体户老板,也有可能出现“高标准”的人。那么,追随他。
要是运气不好怎么办?记得前面的准则吗?你必须有要求!
遵循你自己的要求!
当外界环境达不到的时候,你得坚守你自己。
绝不妥协!
这需要更为强大的心智。
也许你会被边缘化、会遭人冷眼、会被当成另类,你会孤独的走很长时间。
但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孤独是件好事,如果你远离了平庸的人群的话。
所以最终,你会见到有人成功有人失败,包括你自己的。
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记住,“标准”才是你最应该关注的。
当你奉行了高标准,其他的所有一切——人脉、经验、机会、名誉、金钱都会接踵而来。
夜深了,也该休息了。那么告一段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