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前社会保障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时间:2019-05-14 15:24: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当前社会保障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当前社会保障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第一篇:我国当前社会保障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我国社会保障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存在问题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通过以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为重点的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就整体而言,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具体来讲,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1.社会保障立法工作严重不足

纵观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发展的历史,无一例不是立法在先。比如开创社会保障先河的德国,就是在1883年由政府颁布《劳工疾病保险法》,堪称世界第一部社会保险法律。然而中国直到目前为止尚无一部综合性社会保障法律。现行的社会保障法规,很多是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问题时的应急产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经济体制改革涉及国企改革,面临破产、职工安置等现实问题使资产重组、企业改制、破产兼并举步艰难时,才开始考虑到是失业保险立法的时机等等,立法行动总是落在经济发展的后面,处于一种被动状态。由于社会保障立法滞后,仲裁机构和人民法院对社会保障争议案件的处理,也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

2.1.2、社会保险覆盖面低

进入21世纪,我国将面临“银发浪潮”的冲击,人口老年化进程加快,养老负担越来越重,社会养老的形势已十分严峻。实行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之后,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养老保险制度才开始起步,发展到目前较为成熟的只有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养老保险都还处在试点阶段。

另外,我国目前只开展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其范围只包括城镇中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以及机关事业单位中的在职职工和离退休职工,并未包括他们的家属,更未包括非公有制的从业人员以及广大的农村人口。这样的覆盖面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2.1.3、社会保险体制存在漏洞,尚需完善

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建立时间不久,处于在改革中的摸索阶段,有许多地方尚需完善,例如养老保险,我国实行的是“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是试图通过统筹机制照顾退休人员的现实利益,设立个人账户着眼于工作着的一代人的长远利益。但在实际运行中,统筹与个人账户名分实合,由于转制成本的存在,统筹部分远不足以支付现期所需养老金,致使统筹向个人账户透支,个人账户蜕变为“名义账户”,空账运行。而基于个人账户名义积累所做出的刚性福利承诺将放大政府未来的支付风险。

2.1.4、社会保险资金面临支付压力

人口快速老龄化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长期问题,也是影响养老基金偿付能力的长期因素。据测算,2030年我国的劳动力队伍绝对规模将开始下降,到2050职工与65岁及以上的退休人数之比将从1995年的10:1下降至3:1,老年人口估计将从1995年的7600万上升至2050年的3亿。因此,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保险制度的逐渐成熟,抚养比不断提高,养老基金支付缺口将越来越大。

3、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制的对策

3.1加强社会保障立法工作

我国己经把依法治国作为治国方略提了出来。法律成为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主要手段。社会保障的立法工作必须尽快提上议事日程。制定短期、中期、远期社会保障立法规划是社会保障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尽快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这部法律最好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使其成为一部重要法律,并建议农村社会保险可另行单独立法。我国远期立法规划是待条件成熟时,形成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法》为中心的、内容

体系完整的社会保障法规群。这是一个艰巨而复杂、庞大的立法工程,这个任务还需要我国有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一定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作为立法基础,而且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公积金制度、社区服务等等广泛内容的社会保障法的制定,前期的调查研究、数据测算、试点经验等,也不是短期内可以作到的。

3.2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3.2.1.将非公有企业纳入参保范围

要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首先,是要将非公有企业纳入参保范围。非公有企业在自身利益的驱动下,并不偏好现行制度,而是采取了消极抵抗的策略。相比较而言,非公有企业的在职职工较年轻,退休职工较少,养老负担轻得多,如果纳入到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中,非公有企业毫无疑问成为新制度的“贡献者”,而老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等则成为新制度的“受益者”。

3.2.2.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

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试点工作,尽快制定全国统一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政策。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由于在我国社会阶层中的特殊性,对他们的养老保险问题要慎重对待。一是要与他们现行的养老政策接轨,不能大幅度降低退休待遇,造不成稳定因素;二是要与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政策接轨,使这两项制度向同一方向发展,以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统一性。

3.2.3.建立农村社会保险制度

我国农村目前养老保险刚在少数地区开始,医疗保险尚未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急需进行。具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农民工的养老保险。流向城市的农村劳动力(农民工)中,有80%的人从事工业、建筑业、餐饮业和服务业等较为稳定的职业,收入相对稳定。二是农民的养老保险。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是纯粹意义上的农民,对这一部分人可以建立一个独立的农村社会保险体系。

3.3立足现状,走社会化管理模式

现代社会保障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再分配形式。作为社会化分配形式的社会保障必须要求实行集中统一的社会化管理。这种社会化管理就是由中央政府的社会保障职能部门统一制定社会保障基本制度,并由各级政府的社会保障专管机构统一管理社会保障基金和社会保障对象。

社会保障之所以要求实行社会化管理,是因为,现代社会保障是面对社会全体成员的,广泛涉及各集团、各阶层的利益,只有直接出面进行组织管理,通过政府的收入分配政策,调节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才能实现社会公平的目标。鉴于此,建立起由政府统一组织、统一管理的社会化管理体制,就成为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也必须顺应这一历史趋势,逐步走向管理社会化。

3.4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的筹措与管理

资金问题是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建设的核心问题。过去,我国社会保障资金主要由企业承担,造成企业不堪重负,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因此而难以维持下去。

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本身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减轻企业负担,因此,改革过程中的转轨成本不是通过增加企业缴费来解决,只能由政府来承担。这也是各国进行社会保障改革的普遍做法,为承担相应的资金责任,政府可采用多种渠道筹资。一是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例。二是变现部分固有资产。从理论上说,国有资产的一部分是过去国有企业职工社会保障权益的沉淀,现在用其补偿他们过去的社会保障权益也是完全合理的。三是发行社会保障专项债券筹集一部分资金。四是开征某些新税种(如利息税、消费税、遗产税)以及发行彩票等方式来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等。通过企业和个人的社会

保险缴费以及以上种种措施,多种渠道筹集资金,从而为形成一个稳定、可持续发展、可信赖的社会保障制度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另外,必须依靠自我积累基金。这里所讲的社会保障基金须依靠自我积累有两层含意:一是从国际上看,我国是20世纪下半叶才开始进入工业化阶段的,与西方发达国家比较,相差200多年。我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我们不能像资本主义国家那样靠掠夺殖民地的财富进行原始积累。同时,我国是一个拥有近13亿人口的大国,不可能依靠向别国借贷过活,只能依靠人民的辛勤劳动提供积累解决社会保障问题。二是从国内看,城市居民和职工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保障的项目和内容甚多,所需资金数量大,无论过去或现在国家和企业都不能统一包揽,即使国家以后富强起来,国家和企业也不可能把社会保障所有项目的费用全部包揽。因此,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在社会保障基金积极中的比重应以个人为主。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关键在于:按照平衡、安全、效益三结合的原则对保障基金实施有效地管理。在保证依法足额征缴基金,并保持纵、横向平衡的前提下,既要保证基金安全,又应实现基金的保值与增值。为了确保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运行,必须建立严格的基金管理制度,并加以立法,严禁擅自挪用基金的违法行为。当前己经挪用的应责令立即归还,否则,应追究法律责任。为确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还必须建立专门的社会保障金融机构,建立和健全基金的监督机制,制定严格的监督制度。德国对于各种社会保险费的收缴,是通过金融机构的网点操作,统一集中于“健康账户”。这样做既方便了群众,也有利于基金管理。关于社会保险金的运用,其原则是将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按照其法律规定,社会保险基金只能存入银行生息。中国人口多,并面临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任务繁重,社会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确实是一个大问题。在这方面应该学习德国对基金运用所持的审慎态度,严格保险基金的管理。

三、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联系与区别

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是一对既相互包容又相互区别的概念。它们的共同点在于:同是社会系统中的稳定机制,同为促进人类幸福的制度措施,目的都是调适社会关系中的各种矛盾,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一)二者存在层次上的差异性

社会保障制度与社会福利制度是一个制度与体系中两个层次截然不同的部分。从词源上看,福利是比保障更为良好的一种生存状态。《韦伯斯特新世界学院词典》(Webster′s New World College Dictionary)指出,“福利(Welfare)是一种健康、幸福和舒适的良好状态”。而“保障(Security)是一种感到安全的状态,使人从恐惧、焦虑、危险、疑虑中摆脱出来而获得自由”。所以,社会福利强调人民生活状况的改善,社会保障强调人们生活状态的稳定和安全,社会保障是狭义的或者低级的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在层次上高于社会保障还表现在:社会保障制度是部分,社会福利制度是整体;社会保障是历史性的,社会福利制度是永恒性的;社会保障是基础性的,社会福利是主体性的;社会保障是低级的,社会福利制度是高级的;社会保障是个人性,社会福利制度是社会性的;社会保障是现实,社会福利制度是未来取向;社会保障性质是消极,社会福利性质是积极。

(二)狭义社会福利与狭义社会保障的区别

一是对象不同。社会保障以经济的困难者为主要对象,社会福利则以由经济困难引起的社会生活困难者以及对现实社会生活不适应者为主要对象。二是依据的原则不同。社会保障依据一般的平均的准则,社会福利则以特殊性、个别性为原则。三是针对的社会问题不同。社会保障借助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公费医疗等具体手段,调整分配关系,在一定限度内减弱社会产品分配不平等现象。社会福利着力弥补社会保障平均原则未能解决的一部分人的特殊需要,疗救社会病态。

(三)广义社会福利与广义社会保障在外延上有区别

广义上,两者都将对象从特殊的弱势人群扩大到一般的公民。在这个意义上,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可以混合使用。因为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社会福利是通过互助而使人们的生活达到一定的水平,社会保障则是防止人们的生活水平下降到政策界定的标准之下。但是,两者的外延还是有一定差别的。比如,社会福利关注的领域包括经济收入、健康、住房、教育、生活照顾等,而广义社会保障一般不包括教育。

第二篇: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在我国目前全面推行,但是农村养老保险逐步施行,也就是说我国的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推行以及运行的力度以及广度远远不够。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的“疲软”状态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的定位不足。探索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的主体的责任,以及政府如何在制度建设中体现农民的公民权利。

关键词: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政府责任;直接责任 调查目的

保障新的社会形势下,社会制度更完善的发展

调查对象

安阳工学院,安阳师范在校大学生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实地调查

本论文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的方法来分析并总结了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下的影响及问题,结果显示:我们应该但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相信用不了多久就会建立适合国情国力,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并能解决中国众多人口的社会保障制度,这不仅是对发展中国家的一个重大贡献,更是对世界发展的贡献。

一、弱势群体住房消费保障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㈠我国城市弱势群体住房消费保障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城市弱势居住群体住房问题主要保障机制的建立是通过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住房公积金三条主要途径,并辅助住房补贴的发放和银行等金融机构低息贷款的支持等。但是,解决城市弱势居住群体住房问题的这三条主要途径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却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经济适用住房保障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济适用住房推向市场进程缓慢,供应总量偏小,其最主要原因是一些地方 政府过于强调通过市场手段来解决住房问题,对经济适用住房的重视程度不够。

按照规定社会保障的对象主要是住宅困难的低收入住户。我国将中低收入家庭都纳入保障的范围,而中低收入本身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从理论上讲,80%以上的家庭都是中低收入家庭。保障对象的模糊性和宽泛性,使得政府投入的大量资源被非保障对象享用,大量的高收入且住宅条件优越的家庭也通过购买经济适用房而享受社会保障带来的好处,而住宅真正困难的对象却因无力购房而无法享受到政府的优惠政策,出现了经济适用房“不经济”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除了地方政府税费减免优惠政策未落到实处,又不能很好地履行监管职能外,建设企业在利润最大化的驱使下,故意放宽对象的限制,扩大建设面积标准,虚抬销售价格,致使经济适用住房销售价格高涨,大大超出了中低收入家庭的实际承受能力,城市弱势群体只能“望房兴叹”。

由于经济适用房只售不租,一方面导致政府年年要拿出大量土地投入建设,土地供应压力与日俱增;另一方面,由于获得产权五年后就可以上市流通,在巨大的增值收益的驱使下,投资性购房异常踊跃,而真正需要住房的低收入家庭群体则很难买到,无法享受到政府的住房保障,引发新的社会矛盾。

2、廉租房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从已开展廉租住房试点的城市看,目前的廉租资金来源渠道包括:财政预算拨款、土地出让净收益、住房公积金增值收入、直管公房出售或出租收入、社会捐赠等。但是,我国住房公积金增值普遍收益很少或不稳定,不足以支持廉租住房制度建设。而对于一些经济不是很发达的城市,财政实力也明显不足,无法提供足够的资金用于廉租住房补贴(或建设)。受我国经济水平和生活习惯的影响,社会捐赠廉租资金也难有大的作为。

3、住房公积金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初衷是通过长期、稳定住房储蓄的建立与积累,发挥资金互助性功能,解决广大中低收入职工的住房问题。同时,通过低息和免税等优惠政策住房公积金贷款能减轻职工贷款购房的经济负担,从而有效提高中低收入职工改善住房的能力。然而,目前大量下岗职工、小私营企业雇员等中低收入职工由于就业状况而未建立或建立但未缴存住房公积金。换句话说,住房公积金事实是主要满足了那些单位效益好、收入高且稳定的非低收入消费者,而真正需 要扶持的低收入消费者却因积累少、允许贷款额度低而被排斥在住房公积金的收益效益之外。

㈡完善我国城市弱势群体住房保障制度的对策

严格控制经济适用住房的户型面积标准和销售价格,严格控制经济适用住房的流通交易,在效率第一兼顾公平的原则下进行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和供应,改变只售不租,提倡租售并举的模式。

建立以政府财政性资金为主体,多种渠道保障的资金筹措机制是解决廉租房资金的来源渠道的重要方法。财政预算安排资金应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将住宅消费保障资金从财政、从公积金增值部分中单列出来,计划使用。拓展其他资金渠道,比如考虑从福利彩票中切出一块,用于住宅消费保障。

进一步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要依法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覆盖范围,使制度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到包括在城市有固定工作的农民工在内的城镇各类就业群体。

二、我国医疗保险保障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㈠我国医疗保险保障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年来的改革实践,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初步达到了“低水平、广覆盖”的改革目标,但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

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计,2002年底,全国应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目标人群总数约为27940万人,而同期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总人数只为9000万人,只占目标人群的三分之一。而此时我国的失业人口已超1000万人,其中95%以上的职工不能得到基本医疗保险,城市贫困人口总数也达到近1000万人,这部分人的医疗保险基本没有解决。

医疗保险的组织、管理复杂,它涉及到医疗费用的提供者、保障对象和医疗服务提供者等多方之间复杂的责任和利益问题,如何形成医患、政府之间的制约关系,是医疗保险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人参保全家受益、小病大医、医生给患者开大处方等现象屡屡发生,且难以控制。医疗保险管理若管理不严,将出现大量投机行为,导致公费医疗浪费严重,医疗费用居高不下;若严格管理,又将 大幅度提高管理成本或带来其它方面矛盾。

㈡完善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对策

与其他社会保障内容相比,医疗保险有着更为特殊的性质,任何成员,无论年龄、贫富,随时都有医疗保障的需求,因此需要医疗保险做到广覆盖。此外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几乎是无止境的,因此需要医疗保险注重提高效率。鉴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我们只能提供基本的低层次的医疗保险服务,可以考虑将医疗服务大致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预防保健,包括对各种传染病、地方病的控制与预防以及公共卫生建议和妇幼保健等;二是基本医疗,是指能够保证社会成员基本健康、对各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疗;三是超出基本医疗范围的医疗服务。对于预防保健,全部服务可免费向居民提供,政府在向医疗服务机构支付有关诊疗费用的同时,也通过医疗服务机构免费提供药品。在基本医疗方面,应在明确限定基本医疗服务范围的前提下,政府支付医疗服务机构有关诊疗费用,药品则按照尽可能低的价格由患者自费购买,政府负担采购价和服务提供价之间的差额。对于一些特殊困难群体,可通过社会救济体系进行医疗费用补偿。

三、分析与对策

㈠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建立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目前,全国已基本实现了统一制度的目标,养老保险制度的框架已基本形成。然而,由于制度设计和实践操作层面等诸多原因,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还很不完善,迫切需要在许多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

由于国家在设计养老保险方案时,没有把机关、事业单位纳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范围,因此,在城镇三大社会体系组织中的三类人群的养老保险制度各不一样。机关公务员及全额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职工的养老保险与企业的养老保险制度相比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企业养老保险金收缴极其困难,表现为拖欠企业户数多,拖欠金额大,拖欠时间长,致使许多地方养老保险金收不抵支,严重影响养老金的发放。

在养老保险制度从现收现付向部分积累制转轨过程中,已经退休的人员和在此制度建立前参加工作的职工由于没有建立个人账户,没有为自己的养老保险基 金进行积累,从而形成了养老保险金的“缺口”或“隐性债务”,个人账户“空账”运行,潜在的支付危机日益突出。

㈡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

以私营企业职工、外资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等为重点,扩大城镇养老保险覆盖面是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方向之一。将养老保险覆盖到农村很有必要也是完善养老保险工作的重要任务。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建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要因地制宜、分步实施,逐步建立以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贴和国家扶持为辅、自助互济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针对企业要老保险金收缴困难问题,个人建议一方面可以实行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养老保险要求所有企业都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企业按职工工资总额的9%左右的缴费率计提;补充养老保险主要是用于提高养老保险水平,由企业和职工个人自愿参加,补充养老保险的多少由企业根据自身经济情况自愿参加。另一方面,为了防止因地区之间、企业之间经济效益好坏等情况对养老保险的影响,建议国家对各地区、各行业每年养老保险金结余部分按一定比例进行统筹,建立中央公积金,在地区与地区之间进行调剂使用,充分发挥养老保险调剂性强的特点。

增强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能力。一方面,各级财政部门应将养老保险纳入财政预算范围,从每年财政收入中拿出一定量的资金投入养老保险,作为养老保险的启动资金,养老保险部门也能利用这些资金进行投资,使资金保值增值。另一方面,可以将汇集的养老保险基金存放给财政部,投资于国内基础设施和其它长期投资,使之成为财政投融资的重要资金来源。

社会保障是与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息息相关的,向全体人民提供全面的社会保障是社会主义的重要政策之一,在我国建立以民为本、以人权理念为基础的社会保障制度,其艰巨性、艰难性不言而喻。但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相信用不了多久就会建立适合国情国力,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并能解决中国众多人口的社会保障制度,这不仅是对发展中国家的一个重大贡献,更是对世界发展的贡献。

结束语

以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现代市场 经济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标志,已广为人们所认识和接受。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社会保障体制建立起步比较晚,且面临着理论落后于实践、制度建设相对滞后、指导思想前瞻不够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和体制改革以及社会发展的进程。本文结合实际生活,分析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住房保障、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三个制度存在的不足,对我国今后深化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提出一些个人意见和对策。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郑功成.社会保障学—理念、制度、实践与思辨[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2]杨燕绥.政府与社会保障—关于政府社会保障责任的思考[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3]陈喜强.重新认识政府在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中的作用[J].改革与战略,2001.[4]李珍.社会保障制度与经济发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5]李珍.社会保障理论[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6]杨方方.从缺位到归位—中国转型期社会保险中的政府责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7][澳]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8]欧阳仁根.试论国家在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中的职责[J].社会保障制度,2002.[9]郑功成.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道路[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10]段春玉,石伟红.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政府职能界定[J].社会保障制度,2000.

第三篇: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以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现代市场经济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标志,已广为人们所认识和接受。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社会保障体制建立起步比较晚,且面临着理论落后于实践、制度建设相对滞后、指导思想前瞻不够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和体制改革以及社会发展的进程。本文结合实际生活,分析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住房保障、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三个制度存在的不足,对我国今后深化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提出一些个人意见和对策。

【关键字】社会保障体制 住房保障 医疗保险 养老保险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通过立法而制定的社会保险、救助、补贴等一系列制度的总称。其作用在于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与生活需要,特别是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生育、死亡、遭遇灾害、面临生活困难时的特殊需要。其主要内容有:社会保险制度、社会福利制度、社会救济制度、社会优化制度。从八十年代开始的以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为中心的各项社保制度改革至今,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与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相比,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则明显落后,仍存在着诸多缺陷。现在从弱势群体住房保障、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弱势群体住房消费保障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㈠我国城市弱势群体住房消费保障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城市弱势居住群体住房问题主要保障机制的建立是通过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住房公积金三条主要途径,并辅助住房补贴的发放和银行等金融机构低息贷款的支持等。但是,解决城市弱势居住群体住房问题的这三条主要途径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却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经济适用住房保障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济适用住房推向市场进程缓慢,供应总量偏小,其最主要原因是一些地方

政府过于强调通过市场手段来解决住房问题,对经济适用住房的重视程度不够。

按照规定社会保障的对象主要是住宅困难的低收入住户。我国将中低收入家庭都纳入保障的范围,而中低收入本身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从理论上讲,80%以上的家庭都是中低收入家庭。保障对象的模糊性和宽泛性,使得政府投入的大量资源被非保障对象享用,大量的高收入且住宅条件优越的家庭也通过购买经济适用房而享受社会保障带来的好处,而住宅真正困难的对象却因无力购房而无法享受到政府的优惠政策,出现了经济适用房“不经济”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除了地方政府税费减免优惠政策未落到实处,又不能很好地履行监管职能外,建设企业在利润最大化的驱使下,故意放宽对象的限制,扩大建设面积标准,虚抬销售价格,致使经济适用住房销售价格高涨,大大超出了中低收入家庭的实际承受能力,城市弱势群体只能“望房兴叹”。

由于经济适用房只售不租,一方面导致政府年年要拿出大量土地投入建设,土地供应压力与日俱增;另一方面,由于获得产权五年后就可以上市流通,在巨大的增值收益的驱使下,投资性购房异常踊跃,而真正需要住房的低收入家庭群体则很难买到,无法享受到政府的住房保障,引发新的社会矛盾。

2、廉租房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从已开展廉租住房试点的城市看,目前的廉租资金来源渠道包括:财政预算拨款、土地出让净收益、住房公积金增值收入、直管公房出售或出租收入、社会捐赠等。但是,我国住房公积金增值普遍收益很少或不稳定,不足以支持廉租住房制度建设。而对于一些经济不是很发达的城市,财政实力也明显不足,无法提供足够的资金用于廉租住房补贴(或建设)。受我国经济水平和生活习惯的影响,社会捐赠廉租资金也难有大的作为。

3、住房公积金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初衷是通过长期、稳定住房储蓄的建立与积累,发挥资金互助性功能,解决广大中低收入职工的住房问题。同时,通过低息和免税等优惠政策住房公积金贷款能减轻职工贷款购房的经济负担,从而有效提高中低收入职工改善住房的能力。然而,目前大量下岗职工、小私营企业雇员等中低收入职工由于就业状况而未建立或建立但未缴存住房公积金。换句话说,住房公积金事实是主要满足了那些单位效益好、收入高且稳定的非低收入消费者,而真正需

要扶持的低收入消费者却因积累少、允许贷款额度低而被排斥在住房公积金的收益效益之外。

㈡完善我国城市弱势群体住房保障制度的对策

严格控制经济适用住房的户型面积标准和销售价格,严格控制经济适用住房的流通交易,在效率第一兼顾公平的原则下进行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和供应,改变只售不租,提倡租售并举的模式。

建立以政府财政性资金为主体,多种渠道保障的资金筹措机制是解决廉租房资金的来源渠道的重要方法。财政预算安排资金应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将住宅消费保障资金从财政、从公积金增值部分中单列出来,计划使用。拓展其他资金渠道,比如考虑从福利彩票中切出一块,用于住宅消费保障。

进一步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要依法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覆盖范围,使制度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到包括在城市有固定工作的农民工在内的城镇各类就业群体。

二、我国医疗保险保障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㈠我国医疗保险保障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年来的改革实践,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初步达到了“低水平、广覆盖”的改革目标,但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

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计,2002年底,全国应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目标人群总数约为27940万人,而同期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总人数只为9000万人,只占目标人群的三分之一。而此时我国的失业人口已超1000万人,其中95%以上的职工不能得到基本医疗保险,城市贫困人口总数也达到近1000万人,这部分人的医疗保险基本没有解决。

医疗保险的组织、管理复杂,它涉及到医疗费用的提供者、保障对象和医疗服务提供者等多方之间复杂的责任和利益问题,如何形成医患、政府之间的制约关系,是医疗保险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人参保全家受益、小病大医、医生给患者开大处方等现象屡屡发生,且难以控制。医疗保险管理若管理不严,将出现大量投机行为,导致公费医疗浪费严重,医疗费用居高不下;若严格管理,又将

大幅度提高管理成本或带来其它方面矛盾。

㈡完善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对策

与其他社会保障内容相比,医疗保险有着更为特殊的性质,任何成员,无论年龄、贫富,随时都有医疗保障的需求,因此需要医疗保险做到广覆盖。此外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几乎是无止境的,因此需要医疗保险注重提高效率。鉴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我们只能提供基本的低层次的医疗保险服务,可以考虑将医疗服务大致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预防保健,包括对各种传染病、地方病的控制与预防以及公共卫生建议和妇幼保健等;二是基本医疗,是指能够保证社会成员基本健康、对各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疗;三是超出基本医疗范围的医疗服务。对于预防保健,全部服务可免费向居民提供,政府在向医疗服务机构支付有关诊疗费用的同时,也通过医疗服务机构免费提供药品。在基本医疗方面,应在明确限定基本医疗服务范围的前提下,政府支付医疗服务机构有关诊疗费用,药品则按照尽可能低的价格由患者自费购买,政府负担采购价和服务提供价之间的差额。对于一些特殊困难群体,可通过社会救济体系进行医疗费用补偿。

三、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㈠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建立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目前,全国已基本实现了统一制度的目标,养老保险制度的框架已基本形成。然而,由于制度设计和实践操作层面等诸多原因,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还很不完善,迫切需要在许多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

由于国家在设计养老保险方案时,没有把机关、事业单位纳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范围,因此,在城镇三大社会体系组织中的三类人群的养老保险制度各不一样。机关公务员及全额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职工的养老保险与企业的养老保险制度相比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企业养老保险金收缴极其困难,表现为拖欠企业户数多,拖欠金额大,拖欠时间长,致使许多地方养老保险金收不抵支,严重影响养老金的发放。

在养老保险制度从现收现付向部分积累制转轨过程中,已经退休的人员和在此制度建立前参加工作的职工由于没有建立个人账户,没有为自己的养老保险基

金进行积累,从而形成了养老保险金的“缺口”或“隐性债务”,个人账户“空账”运行,潜在的支付危机日益突出。

㈡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

以私营企业职工、外资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等为重点,扩大城镇养老保险覆盖面是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方向之一。将养老保险覆盖到农村很有必要也是完善养老保险工作的重要任务。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建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要因地制宜、分步实施,逐步建立以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贴和国家扶持为辅、自助互济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针对企业要老保险金收缴困难问题,个人建议一方面可以实行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养老保险要求所有企业都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企业按职工工资总额的9%左右的缴费率计提;补充养老保险主要是用于提高养老保险水平,由企业和职工个人自愿参加,补充养老保险的多少由企业根据自身经济情况自愿参加。另一方面,为了防止因地区之间、企业之间经济效益好坏等情况对养老保险的影响,建议国家对各地区、各行业每年养老保险金结余部分按一定比例进行统筹,建立中央公积金,在地区与地区之间进行调剂使用,充分发挥养老保险调剂性强的特点。

增强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能力。一方面,各级财政部门应将养老保险纳入财政预算范围,从每年财政收入中拿出一定量的资金投入养老保险,作为养老保险的启动资金,养老保险部门也能利用这些资金进行投资,使资金保值增值。另一方面,可以将汇集的养老保险基金存放给财政部,投资于国内基础设施和其它长期投资,使之成为财政投融资的重要资金来源。

社会保障是与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息息相关的,向全体人民提供全面的社会保障是社会主义的重要政策之一,在我国建立以民为本、以人权理念为基础的社会保障制度,其艰巨性、艰难性不言而喻。但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相信用不了多久就会建立适合国情国力,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并能解决中国众多人口的社会保障制度,这不仅是对发展中国家的一个重大贡献,更是对世界发展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奉合: 《加快完善我国城市弱势居住群体住房保障制度的研究》,济南:山东大学,2007。

2、潘爱民:《城市弱势群体住宅消费保障问题研究》,湘潭:湘潭大学,2004。

3、胡卫萍:《我国医疗社会保险保障制度运行状态分析与对策研究》,江西社会科学,2006。

4、吴江生:《深化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考》,厦门:厦门大学,2001。

第四篇:浅谈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政府在大学生就业中的作用

【本文的中心论点】在我国现阶段,随着中国教育的飞跃发展,目前我国大学生越来越多,由于前几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慢慢的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就业状况存在着一定的压力,甚至存在“就业难”的问题。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未能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伟大实践中,这必将影响他们作用的积极发挥。因此,我国高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实施政策调节,缓解就业形势,已是势所必然,政府在其中也起到了高等学校的毕业生都是通过国家计划部门的安排进行就业的,虽然毕业生对工作的选择权小,但毕业生至少可以获得就业的保障,不用担心工作或就业问题。

序论………………………………………………………

【主要内容】面对前几年的金融危机,我国的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慢慢的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全面的去看待大学生就业问题,清楚它的表现形式,分析它的成因,这是我们必须去了解的问题。然后,作为我国的行政机构的政府也必须了解整个社会的基本状况,从而更好的发挥政府在大学生就业中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政府作用、表现

社会在发展,世界正在进行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时光飞速流转,当代的大学生也越来越多,这是中国教育的飞跃与发展,但同时,我们也不得不面对一些问题,比如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我们的政府必须在相当程度上引起重视。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表现

1、中国社会调查所于2009年

第五篇: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中要务之一就是建立健全社会主义保障体系,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很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许多重要问题未取得共识,改革任务仍十分艰巨。最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覆盖面窄,缴费率高;收不抵支,资金缺口大;多头管理、政出多门;责任不清、财政支持不够;城乡差别较大等方面。如何切实建立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障体系,是需要我们认真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当前 社会保障 问题 对策

我国社会保障实践是一种转型过程中的实践,承担了许多本不应该由其制度本身承担的功能。因此,在现阶段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理论进行反思和调整,笔者认为尤显必要。本文将提出我国社会保障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社会保障改革面临的新困境,最后对用和谐社会理论指导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设计给出对策建议,以期对变化中的我国社会保障改革实践有所裨益。

一、我国社会保障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

社会保障制度是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压器‛,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成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我国从1949年着手建立新型社会保障制度以来,经历了创建、发展、瘫痪和改革四个阶段的曲折前进,目前已初步建立以‚三条保障线‛和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为主要内容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农村社会保障事业也已取得较大进展,救灾救济制度、农村五保供养、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等初步展开,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在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同时,我国社会保障实践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覆盖面小、存在‚绿岛效应‛

社会保障本质上要求能够覆盖到社会全体人员,如果社会上只有一部分人得到某个方面的保障,就会产生在社会保障理论上称为‚绿岛效应‛的社会现象。而事实上我国社会保障不仅覆盖面窄,而且覆盖方式不合理。据统计,2003年年底,全国参加养老保险的社会成员约1.5亿人;全国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只有440万人,仅占登记失业人员(770万人)的57%;医疗保险的参保职工不到7000万人,参保退休人员不到2500万人,都大大低于实际应参保人数(刘湘毅,2005);而农村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甚至还由1999年的9.75%下降到2003年的7.06%,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被征地农民和农民工是个庞大的群体,不仅绝对数很大,而且每年的增量也很大;据估计,目前被征地农民有4000万人,每年的增量约为200万人左右,农民工已超过1亿人,每年增量保守估计也有400万人左右。面对规模庞大的这一特殊 群体,社保改革和发展凸现制度创新与储备严重不足(高书生,2005)。因此,我国社会保障覆盖面还比较低,与国际相比,只相当于低收入国家的水平。与覆盖率偏低并存的是覆盖方式的不合理,以养老保险为例,享有养老保障的那部分职工领取的实际养老金占了工资水平的80%-90%,因此其总体处于低覆盖、高替代的状况(魏杰等,2006)。

2、有效性不足、保障水平低

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目标在于实现对需求者的有效保障,而我国社会保障水平过低制约了这一目标的实现。我国对远期的社会保障力度进行了限制,按计划养老金目标替代率将从80%左右最终降至58.8%,医疗保险待遇从90%左右降至60%左右。失业保险等也存在着有效性不足的问题。在最低生活保障方面,虽然2002年底城镇居民受助人口由1999年的266万人增加到2065万人,但因保障水平低,部分相对贫困的城镇居民实际上需要帮助而得不到充分的帮助;而在农村养老保险方面,对于1995年40岁的人来说,按人均每年150元的交费水平,且按当时复利12%累计计息,至60岁退休后每月只能领取养老金额15元,这一保障力度显然过低,不利于达到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效性要求。

3、多头管理、政出多门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还存在许多问题,管理分散、政出多门,未能形成统一的管理体制。如养老保障问题,国企 职工归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公务员归人事部门负责,贫困群体归民政部门负责,多头管理现象严重。由于众多机构共同行使社会保险职能,容易造成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局面,既缺乏宏观协调、缺少综合平衡,又加大了管理成本,阻碍了社会保障改革进程。同时,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程度偏低,社会保障事项一直由政府部门承管,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支付、运营由政府部门经办,还谈不上按经济规律办事,也还未实行真正的社会化管理。另外,社会保障基础管理水平落后,统计数据虚假,容易导致决策失误。

4、责任不清、财政支持不够

鉴于社会保障的公共或半公共性质,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资金投入成为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重要内容。但是我国财政对社会保障事业的投入力度显然不够。目前我国社会保障收支的缺口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养老保险空账运行情况严重,根据财政部公布的相关数据,到2004年底,全国养老保险空账达到7000亿元以上。如果空账继续维持,将会在未来若干年后造成养老保险金的支付危机。个人账户的做实,取决于‚老人‛和‚中人‛账户的资金来源。由于‚老人‛和‚中人‛在旧体制下没有实行缴费制,而是由国家包下来,在财务上有一部分工资不作为企业成本,而是作为企业的超额利润上缴给国家,当职工生老病死时再由国家补偿给劳动者。现在实行新的养老保险制度,国家对这部分劳动者予以补偿,在理论上是完全公平和合理的。社会保障改革中所遇到的资金不足问题,并非是真正的资金不足,是责任不清、财政并未真正到位等造成的。

5、立法滞后、体系不健全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社会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有一整套法律法规加以规范,用法律来对社会保障所涉及的各种关系进行调整。我国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不健全,缺少依法行政和有效监督机制。虽然我国的《社会保障法》已经出炉,但与之配套的实施细则至今仍未出台,这样就影响了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实施。缺乏法律的依据和基础,人们无法准确把握国家在这种制度中所承担的责任和个人可以期望的安全值,政府和民间也无从进行合理分工并充分发挥各自的积极性。

6、基金监管不到位、运用低效

与财政投入不足并存的是社会保险基金高缴费率与低收缴率并存、各级政府社会保障财政责任模糊、社会保障资金预算软约束、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不理想四大突出难题。而且,目前我国参与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部门有多个,如财政、民政、劳动、人事部门等等,各部门对基金的管理渠道衔接不够紧密,对基金的管理不够专业、对基金使用的监管不到位,造成了社会保障基金集中和使用过程中管理混乱的局面。同时,由于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过于分散,造成社会保障基金的增值速度极为缓慢,增值率很低,有的地方甚至发生社保资金被贪污、挪用或盲目投资放贷,致使资金无法收回,造成社会保障基金的 极大损失,社保基金的安全性得不到保证,也阻碍了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健康发展。2006年9月,审计署对29个省区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2005年三项保险基金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结果发现违规问题金额达到了71.35亿元(其中1999年以前发生的有23.47亿元,2000年以来发生的有47.88亿元)。

二、我国社会保障改革面临的新形势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典型的‚旧城改造‛工程,虽然我国总体上还处在前工业化发展阶段,却面临着比西方后工业化国家还要优厚的保险福利制度的改革任务;而且,社会保障改革还面临如下严峻的新形势:

1、就业问题

就业问题是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无论对个人还是家庭,就业是避免贫困和清除依赖的可靠途径,就业是社会保障的基础。近几年中国就业格局变化明显,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吸纳新生和存量劳动力的主渠道,大量劳动者以灵活方式就业,传统的以单位为对象的社保制度显然不能适应这种分散化、流动性强的就业格局。

2、社会问题

尽管有人认为‚在人口老龄化问题上所出现的‘一边倒’和过分夸大的倾向,继而对社保改革产生误导,不得不引起重视和反思‛、‚中国人口老龄化并不可怕‛(高中生,2005),但老龄化是基金财务危机的主要因素,我国的老龄化速度比西 方国家更为严重却是不争的事实。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已超过10%,按国际通行标准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老龄化提前到来,即是人们常说的‚未富先老‛。预计到本世纪30年代,我国老龄化将达到高峰,城镇养老负担系数将大幅增加,医疗费用也会随之加重。

3、迁移人口问题

有资料显示,由农业向非农业转化的人口已达7000万。未来十几年,我国城镇化率将以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提高,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抓紧完善农民工和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办法,建立城乡衔接的社会保障制度。

4、区域差别问题

我国先后经历沿海经济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和中部崛起战略,实际上反映的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而这种区域差别是决定社会保障管理方式的主要客观因素。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情形下,国家出台统一的社会保障政策更会遭遇地区发展不平衡的挑战,从而对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构成重大阻碍。

5、经济全球化进程问题

在加入世贸组织和参与全球化进程的条件下,社会保障制度自身的稳定性与采用社会保障措施来维系这个社会的稳定性面临着重大的挑战。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制的选择和个人账户实账制的推行,有可能因资本市场的全球化而受到影响。

三、用和谐社会理论指导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设计

在我国大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社会保障制度设计更应该以和谐社会理论做指导,系统、规范、周到地设计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保障目标,认真结合我国的社会保障国情,努力扩大保障范围,丰富社会保障的结构内容,动态设计社会保障的推动进程,切实保障基金安全并提高运用效率。

1、设定多元化、兼顾社会与经济的保障目标

多元化目标,是指在设计社会保障制度时,既不能仅把其当作一种经济制度来对待,又不能过分强调社保改革为国企改革服务,把社保改革搞成‚闭环系统‛。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及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进程出发,这种制度从非正式制度安排的各种慈善事业到各国的正式制度安排,其发展变迁在很大程度上是起于慈悲、止于正义,也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矫正‚市场失灵‛、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一个非常复杂的、不确定因素甚多且不太稳定的时代。社会保障的发展目标,应当是成为全体国民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并在维护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中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其发挥作用主要表现在:社会目标,促进社会风尚、伦理道德水平的提高,‚仓禀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使社会成员都能生存无忧、衣食无虞,应成为一个重要的设计指标。经济目标,表现在既使经济增长保持一定的速度,又能促进各种结构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其调节杠杆 的作用。政治目标,主要是保持社会的稳定,平衡各个阶层的利益。

总之,我国社会保障设计理论的目标定位应是兼顾社会性目标与经济性目标;以社会安全稳定为主,以经济效率为辅;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2、体现社会保障制度设计的中国特色主要应考虑:(1)国有企业因素。国有企业的关键问题在于失业人员的安臵与处理,必须考虑到国有企业职工的积累性贡献与社会保障的欠账问题,这是体现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的关键。

(2)城乡差别因素。城乡差别的核心是‚三农‛问题。农业的发展、农村的兴旺、农民的富裕是衡量我国现代化的关键指标,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在这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迁移人口因素。根据目前我国人口流动加快的趋势,预计今后20年,农村向城镇转移的人口量将可能达到3.3亿人,另外高层次人才的流动将进一步增多和加快,解决好这一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将有利于促进劳动力特别是人才在全国的流动,有利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及和谐社会的形成。

(4)计划生育因素。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为社会保障制度的推行出了一个大难题:养老问题。不远的将来,老人社会的沉重负担是每一个社会保障理论工作者、政府管理者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5)传统保障因素。传统保障是一种以家庭保障为核心与重 点,辅之以邻里(社区)互助与亲友接济。其特色是在向人们提供一定物质保障的同时,往往还起着精神慰藉、情感保障的功能。后者对人们顺利地度过生命波折期(年老、患病和伤残等),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变化,探索传统保障与现代保障的具体灵活结合模式,通过有效舆论措施强化对民族优势保障传统的宣传,使之成为现代社会保障的有效补充。

(6)地域差异因素。应该充分考虑到沿海与内地、东部与西部、老工业基地与新兴产业区的经济差异,从而设计出合理的社会保障体制,促进地区结构的协调发展。

3、坚持一元化标准,努力扩大保障范围和覆盖面

所谓一元标准,即在全国各个地域、各种经济成分、各类经济差别地区、各个权力范围内,实行统一的社会保障标准。标准的统一表现在:

(1)城市与农村统一。对全体公民实行平等的‚国民待遇‛,有步骤、有计划地打破城乡藩篱,不再对占全国人中2/3的农民进行歧视性的制度安排,否则我们永远只是‚城市社会保障‛,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国社会保障‛。就目前而言,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可以通过引导、鼓励措施推行养老金计划,关键是要确定合理的缴费比例,提高养老基金投资回报率,放宽养老金资本市场运作的条件,以吸引更多的参加者,待条件成熟后,逐渐从自愿保险向强制保险过渡。在经济欠发达地 区,还是应当以传统的养老模式为主,继续实行农村五保户供应制度,同时强化家庭养老的功能,达到一定经济条件后再实行养老金计划。

(2)居民与迁移人口统一。要分批分步骤地将流动人口吸纳进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参与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低保等社会保障体系。同时,也要考虑到这一群体流动性相对较强的特点,要保证已进入城镇社保系统的流动人员账户的全国可转移性,使他们始终处于社会保障体系之中。

(3)沿海与内地统一。沿海与内地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差距,既有政策的原因,也有天然资源的原因,如果因此而拉开二者的社会保障水平差距,将无法促进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进一步拉大二者之间的结构性差距。

(4)中央与地方统一。中央与地方的保障水平差距,当中央水平比地方高时,客观上损害了中央政府的形象;而当中央水平低于地方时,又会弱化中央的调控能力。

(5)公有与非公经济主体统一。一方面,公有制企业的社会保障费用缴纳率低下,另一方面在支出时又以高于非公经济退休人员的水平发放。这一经济成分歧视政策给社会稳定留下了隐患。

4、丰富社会保障结构和资金筹集、实现方式

为弥补社会保障资金的不足,政府不仅应当充分调动民间的资源以供社会保障之用,而且应将非政府组织尤其是民间社 会公益组织看成是政府在社会保障领域中的合作伙伴。政府主管部门应主动寻求资金来源多元化,发挥社会资金的力量,以填补各项社保基金中空账运行形成的空洞,逐步降低社保基金运行中的巨大风险。相对于我国的社会保障发展水平,商业保险更是十分滞后,已经从某种程度上延缓了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因此,今后体系的设计应考虑到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的协调和相互促进,将商业保险的功能还给商业保险,通过商业保险补充社会保障功能的不足。也可以争取联合国或其他国际组织的贷款和援助建立教育、医疗卫生、就业培训等社会保障项目,甚至可以吸引国际保险基金进入国内市场,通过多渠道融资来建设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同时,政府可积极倡导社会捐助,设立各种公益性机构推动社会捐助事业的发展,对于企业的社会捐助活动给予政策优惠,以进一步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改善目前单位负担过重的状况,实现社会保障资金负担比例的合理分配。

社会保障制度的运作必须有资金的支持,必须在政府主导下筹集社会保障基金。政府要将社会保障作为一项长久的制度安排,国家财政就要由现在的半到位发展为真正全面到位,包括中央财政要将社会保障投入增长机制固定比例化,地方财政要由不承担或少承担社会保障责任发展到财权与事权及社会保障责任的统一。应当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例如,通过依法划转部分国有资产做实个人账户,也就是说将部分国 有资产从国家财政转为社会保障基金,以偿还老职工的历史欠债。此外,还可以考虑其他的方式来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如开征新的税种,除已经开征的利息税之外,可以考虑开征财产税、遗产税等;发行用于社会保障的专项国债等。通过多种开源方式来筹集社会保障资金,才能使社会保障制度正常运行。在农村养老保障问题上,必须强调国家的责任,对实行强制养老金计划的,国家应当通过财政补贴的办法对农民发放养老补贴,以推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实施;对于不具备实行养老金计划条件的,国家应加大社会救济的力度,以保障农民基本生存权的实现。

5、动态设计社会保障推动进程

所谓动态设计,是指整个体系的设计应具有相当的前瞻性与适应度,针对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制定不同的社会保障措施。我国在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管理能力和技术支持手段薄弱的条件下,建设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需要一个艰苦的长期过程,这个过程大概需要30--50年,必须由近及远,由点到面,先易后难,逐步推进。在不同经济体制的过渡期,为保持社会的稳定,可以考虑采取混合制的社会保障体制、推行半积累半现收现付制支付。在经济的发展期,可以提倡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采用供款基准制的社会保障体制、推行现收现付制支付。在经济的平衡期,考虑到收入差距的拉大,为促进社会公平,可设计受益基准制的社会保障体制、推行完全基金制,充分发挥社 会保障的再分配功能。

6、加强基金监管,提高运用效率

社会保障基金的征缴是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的制度保障,需要在立法上对社会保障基金的征缴予以规范,特别是要严厉制裁拖欠和逃避社会保障基金的行为。在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上,既要考虑安全,又要考虑效率,在安全性的前提下,应当尽可能地使社会保障基金增值。要实现安全和效率的目标,需要加强对社会保障基金的预、决算管理,每年的社保收支预算和决算须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各级各部门之间社保资金管理渠道要保持紧密衔接和通畅,对资金的管理应选择专业水平强、政治思想素质高的人员,同时必须要有严密健全的资金监管机制,对资金的收入应一律上缴当地财政部门,设立专账,每一项支出要有逐级审批,对于通过各级社保经办机构在银行设立的社会保障基金专户,由经办机构负责专门发放与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和基金的保值增值,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通过规范的制度来监督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防止挤占挪用,确保资金的安全。同时需要对社会保障基金进行投资运作,可以采取信托投资的方式来管理社会保障基金,使其在法律上成为相对独立的财产。此外,应当采取组合投资的模式进行投资,降低风险,确保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和效率。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指导教师: 姓 名:魏宇雨 专 业: 日 期:2009年12月15

下载我国当前社会保障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当前社会保障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定稿)

    学校编号:10472 论文编号:05220018 中图分类号:C979 密 级:公开 新 乡 医 学 院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设 计)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Rural Social Security Pro......

    浅析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范文)

    索 引 号: 008534461/2012-00007 2012-04-27 主题分类: 财政、金融、审计/04H审计 发布机构: 县审计局 发布日期: 文号: 主 题 词: 机关,建议,制度,调整,管理 浅析当前我国社会保......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5篇)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学院名称 金融学院专业班级 金融二班 学生姓名 导师姓名 2014年 06 月 28 日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存在的问......

    论我国社会保障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内容摘要] 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起来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国民生活保障与社会稳定系统,担负着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

    浅析当前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当前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目录 摘要„„„„„„„„„„„„„„„„„„„„„„„„„„„„„„„„2 关键词„„„„„„„„„„„„„„„„„„„„„......

    我国当前依法行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依法治国已经成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而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当前依法行政中存在着若干亟待解决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以及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对......

    我国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的对策[范文]

    我国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摘要】: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间也已形成比较合理的体系,但是我国的现阶段的社会保障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

    当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5篇)

    当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个人所得税作为财政工具,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着一定的调节和平衡的作用,征收个人所得税对实现公平分配,筹集财政资金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