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工作毕业论文----试论社区民主自治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
试论社区民主自治
【摘要】 加快推进社区建设,增强社区自治功能,是强化城市基层管理的客观需要。我国城市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正处于由单一的行政管理向社区居民民主自治的发展过程中,如何增强社区民主自治,已成为当前社区建设的重要课题。【关键字】 社区自治,社区民主建设,社区自治困局,推进社区民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利益的多元化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萌发了人们的维权意识,社区居民希望拥有能够代表自己利益的具有实质性的社区自治组织和民主自治途径。所以说,社区民主自治,是城市居民群众依法直接管理社会基层公共事务的一种民主形式,是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在城市的广泛实践。社区自治组织无论是在职能上还是角色定位上都联系着两头,是联系政府与社区居民的桥梁。如何处理这两者的关系,将促成社区居民自治的积极性。对社区民主自治建设的初步探索,不仅会对城市社会的稳定、居民素质的提高和社区建设产生直接的效果,而且对推进和实践基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也有深刻的意义。
一、实现社区自治是推动社区民主建设的最佳途径
城市社区自治是指社区内具有一定法律地位的自治主体,依据国家的法律及社区内部约定,在社区内成员协作的基础上,对社区特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使社区内个体利益趋同于社区利益的过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度发展,促使当代中国社会结构随之发生新的变化。城市社区的人群在内部必然形成不同的关系和组织结构,在外部必然要求不同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这就要求社区建设的目标中,确立起以群众自治为核心的基层民主化的主导方向。居民作为现代化、民主化意义上的市民参与社区管理,应在文化认同、价值观、思想方法和生活方式上寻找社区认同和自组织基础,城市基层政府要及时充分授权给居民,培植“草根民主”,从而顺利建立起社区居民的自治体系。
二、城市社区自治困局面面观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社区自治被作为城市居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创造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的最好形式在全国各地推广。然而,经过20多年的实践后再回头来看,城市社区自治远不如农村村民自治来得迅猛和卓有成效,城市居民们并没有感受到社区自治给他们带来了什么实质性的好处。究其原因,是由于城市社区自治遇到了较之农村村民自治更为复杂的难题。
(一)城市社区自治组织的行政化
单位制的解体、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开启了国家社会化的进程,为城市社区民主自治“释放了自主活动的空间”。近年来,城市社区民主自治建设开始推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影响社区民主化管理的最大障碍是社区自治组织的行政化倾向。虽然法律规定社区居委会是群众性自治组织,但由于社区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推动和外围支撑,尤其是,社区建设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离不开政府的投入,社区的组织和管理也就无法摆脱政府的控制。此外,随着管理重心的下移和街道办事处职能的扩大,街道办事处事实上成为一级“准政府”,而街道办事处自然将居委会变成自己的下属单位。
政府事务与自治组织的事务缺乏有效区分。社区从投票选举、经费来源、人事安排以及工作任务的确定等,都受政府及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与控制。社区的自治组织的设置,本应当根据居民委员会的职能与任务来确定,实际上却成为与政府机构一一对应的“小政府机构”。这导致了社区组织带有浓厚的行政性色彩,大大削弱了社区的自主性,使居民的民主管理受到限制。
(二)社区居民参与意识淡薄
目前,我国社区居民的状况与社区自治的要求有着一定的差距。首先,社区居民对中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政治转制和文化转向的总体背景认识不清,依然抱着计划经济时代所养成的“等、靠、要”错误观念,缺乏积极开创新局面和新生活的首创精神,固守着“不跑不叫,不叫不到,不给不要”的传统观念,民主意识缺乏。其次,社区居民对社区和社区自治认识不足。在中国,社区自治是一个新生事物,对它的认识必然要经历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客观上要求社区居民抛弃某些传统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模式。但由于这些传统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模式已经内化为人们的信念、习惯,形成思维定势,因而往往不能马上按照新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去行动。第三,社区层面工作的缺位,以行政性工作为主,较少考虑到社区居民的现实需求,以及社区活动与社区居民的利益相关度问题。从这点上来说,社区居民参与意识淡薄亦已成为影响社区自治的重要因素。
(三)社区自治的法律资源不足
我国社区自治的法律依据是1989年12月通过、1990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居组法》。但是,在这部法律中存在许多矛盾之处:
首先,《居组法》规定的社区居委会行为模式在现实中相互矛盾。《居组法》
第3条第6款规定社区居委会“向人民政府或它的派出机关反映居民的意见、建议和提出要求”;第10条又规定,“居民委员会向居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按照这些规定,社区作为居民自治组织,其行为模式应该是代表居民利益并向政府提出居民的要求,突出其自治功能。但是,《居组法》第2条又规定,“居民委员会要协助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开展工作。”据此条款,社区居委会的行为模式是听从基层政府指令,维护政府行政权威。这样就意味着社区居委会要同时履行行政职能和自治职能,但在目前居委会力量资源有限情况下,难以兼顾、处境尴尬。实际上也反映了这一点。社区居委会在事实上承担了大量政府行政事务,自治功能体现不足,导致其行为模式相互矛盾。这要求理顺政府与社区的关系,界定政府与社区的职能权限,出台相关法律与规范,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其次,《居组法》以及相关文件没有明确界定社区居委会与社区党组织以及其他社区组织的关系,导致实践中问题复杂、矛盾丛生。
三、破解城市社区自治困局 推进社区民主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制度变迁最大的特点正是政府逐步放松了对经济与社会领域的直接控制,经济、社会领域不断获得自主性,已逐步从“单极权力格局”走向“多元权力格局”。迄今政府实际仍掌握着“公域”控制权的分配,经济与社会领域的自治还是“受限制的”。而如果社会不能在政府体制之外获得它自身发展的有效机制,那么,从单位组织外移出来的社会功能反而将成为这个弱小社会沉重的负担。目前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碰到的基本问题症结都在于此。如果弱社会因不堪重负,转而再求助政府,那么,政府为维护社会稳定又不得不重新动用行政手段来解决这些社会性问题,则又将再度回复强国家、弱社会的老格局。因此,推动社区民主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切实还权于社会,使社区获得自主发展的应有空间与
能力。
(一)要妥善处理好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作用与社区自治的关系
社区是基层民主与政治的落脚点,加强对社区建设的核心领导地位是其必然选择,只有党的领导,才能保证社区建设不偏离社会主义的基本方向。但党的领导应体现为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的领导和向国家政权机关推荐干部,同时,党组织还应动员社区内的党员力量,在社区内多方利益主体的博弈中,起到缓冲调解矛盾的作用,共同维护本社区的稳定。在加强社区自治建设的过程中,随着政府行政力量在社区中的适当退位,政党组织必须加强建设,重在掌握自治建设的方向盘,对社会治理的权力运用进行整合。
(二)要妥善处理好政府与社区居委会的关系
虽就我国国情而言,政府在社区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无可替代,但要实现社区自治的根本目标,必须找准政府的角色定位。关键在于根据权责利相统一原则,政府让渡一定的权利、责任和利益。这是转变政府职能,实现社区自治的必然要求。其一,政府要坚持服务的原则,树立服务意识,即政府把社区管理融于公共服务中,注意发挥指导、协调、服务的作用,具体体现在动员、倡导、服务以及监督、评价等方面,用政策去促进社区建设资源的集聚,而不宜直接参与社区建设活动,以保证社区自治顺利实施。
其二,政府应在社区自治组织之间发挥综合协调和平衡作用。社区自治组织体系在运转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与利益冲突,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协调平衡作用就极为重要,且责无旁贷。
其三,社区自治组织也要经常主动接触政府职能部门,以期在社区建设的设想和规划以及资金筹措等方面取得政府职能部门的理解与支持。
(三)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推进建立社区自治制度化、规范化
首先,要理顺社区自治组织的相互协调关系问题。由于社区自治涉及多个社区自治组织,因此,要制定相应的协调关系的程序运作制度,并使其法规化,确保社区自治有序进行。
其次,要根据客观形势的变化,适时创新社区工作内容及具体方式和机制。再有,针对目前许多新建社区越来越多地引入物业公司管理的趋势,应借助物业公司的相关资源,有效协调、整合社区管理,实现经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总之,因地制宜、因时而变的工作创新应是社区工作永葆生命力与活力的必要一环。
(四)提高社区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使社区自治真正拥有坚实的群众基础社区的一切工作及其目标的唯一主体就是社区居民,若得不到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社区功能的发挥就无从谈起。这里关键在于积极引导社区居民自觉参与社区建设,提高其民主自治意识。要达到这一点,除了从根本上来自于客观形势的变化,即随着居民日渐由“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社区终将成为其生活所依托的首要载体,从而势必促使其关心社区发展。
一是,大力推广社区组织的民主选举,采用直选方式按程序选出社区工作者,从而既使居民感受到民主政治的威力,体现作为社区主人的荣誉感与责任感,更能推动社区工作者真正为社区居民服务。实行居民的真正自我选举,既是衡量是否将权力交到民众手中的一个最主要标志,也是社区民主的主要基本点。
二是,社区要在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和社区办公经费问题上减少对政府的依赖,逐步做到社区机构社区养、社区居民养社区的格局,这样才能从深层次上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积极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协调会、听证会、评议会和社区事务公议制等制度,提高社区居民参政议政水平,从而在整体上提高社区自治的质量和水平。
(五)提高社区自治资金筹措力度,从实质上保证社区自治的顺利实施
社区自治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有足够的财力保证,这包括社区的日常工作经费和社区活动经费。
政府在这个问题上仍要给予必要财政支持。政府要有购买服务的理念,使委托社区的工作任务在其完成后确保让其得到相应回报,并促使这种做法尽可能制度化。政府在职能下放社区过程中,要坚持并做到权随责走,责、权、利统一;费随事转,事费统一。
同时,社区自治组织也要从根本上破除向政府伸手的依赖性,通过在社区居民和辖区单位中多方筹集资金,并要号召社会各界捐助社区建设,坚持“多条腿走路”自筹资金的基本路子,确保社区经费的落实到位,使社区自治组织得以长治久安。
(六)不断进行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实践
随着社会的进步,如何实施社区组织管理体制模式的更新,以强化基层政权建设和民主自治建设,成为一项重要课题。近年来,石河子市老街街道办事处,以不同的模式,分别在街道和居委会层面进行了社区组织管理体制的改革尝试。社区,正在成为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实验田”。
在石河子市老街街道社区组织管理体制改革中,第一个“吃螃蟹者”是小白杨社区。小白杨社区占地面积0.44平方公里,已迁入居民两千余户、五千多人。与老城区不同,这个新建社区基础设施不完善,是典型的居民区。2009年社区成立之初,按照“围绕核心抓党建,完善服务转机制,加强自治促发展”的工作思路,这个社区建立了在街道党工委领导下的新型社区管理体制,即“一个核心、三个工作体系”(坚强有力的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务实高效的社区行政管理体系、充满生机的社区民主自治体系、适应市场需求的社区服务运行体系)。独具特色的新型社区管理模式在这里运行三年多来,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并得到了街道党委的关注和肯定。
城市治理在中国是一个崭新而又紧迫的课题,构建城市和谐社区是政府管理和规划城市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理论尚不成熟,也缺乏实践经验,但是政府已经重视城市社区建设的基础地位,并采取各种措施构建和谐社区,社区居民的参与及归属意识也逐渐增强,城市社区将充分发挥自治管理功能,成为政府与社区居民之间密切沟通的纽带。
【参考文献】
[1]《社区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乡镇论坛杂志社,2010,12期[2]《中国社会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11.[3]《社会工作师考试指南》.:中国劳动出版社,2007,:68-72.
第二篇:社区民主法治自治工作总结
社区的扩大和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法治工作对社区居民迫切需要。因此,着重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始终坚持 “ 打防结合、预防为主 ” 的方针。在加大打击力度的同时,进行加强法治意识,提高社区控制违法犯罪的能力,扎实开展社区创建 “平安 ” 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的持续稳定。具体工作作以下工作总结汇报:
一、社区居民法治自治章程规范,符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
二、居民选举行为规范,居民自治组织依法、公开、公正、公平民主推选产生,选取举结果满意。
三、民主决策行为规范,凡涉及居民自治范围的重大事项由居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必要时邀请法律专家进行论证。
四、民主管理行为规范,社区经济管理、社会治安、社风民俗、婚姻家庭、计生工作依章理事、依法办事,居民当家作主的主权切实得以保障,无压制、侵犯民主权利的行为发生。
五、民主监督行为规范,健全社区事务公开、财务公开、民主评议干部制度,有财务、社务监督小驵和公开栏,广大居民知情、参与、监督的权利得到落实,居民满意率达到 95% 以上。
六、制宣传教育规范,建立法制学校,开展法制讲座,法制宣传教育有组织、有宣传窗、有教材、有台账资料,组织居民学法每年不少于 2 次,通过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居民的法律素质和依法办事能力,提高社区法治化管理水平。
第三篇:社区民主自治建设工作总结(范文模版)
社区民主自治建设工作总结
社区“五抓”措施 强化社区民主自治建设
今年以来,xx充分发挥社区党总支在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中的作用,在居民自治工作中,本着“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抓规范、抓制度、抓硬件、抓队伍、抓载体的“五抓”措施,不断强化了社区民主自治建设。
一是抓规范运作,为强化民主自治奠定良好基础。我们不断延伸政府职能,进一步理顺了政府部门和社区的关系,按照“政事分离、政社分离、责权利相配套”的原则,探索和建立了政府与社区互动的规范运行机制。社区一站式服务平台,承担了劳动保障、教育卫生、民政劳龄残联、文明创建、计划生育、人口服务、文化体育、综合治理、城市管理等政府行政职能,承担了党员管理、宣传报道、统一战线、少数民族和群团的妇女维权、工会、青少年服务等,为居民提供了便捷优质的服务,真正实现“一站式、终点式、零距离”服务。大厅日平均接待群众50余人次,特别是计生、民政、社劳动保障、综合治理等受到社区居民群众的欢迎,发挥了较大作用。
二是抓制度建设,为强化民主自治明确工作程序。我们结合实际,制定了社区民主选举制度、社区居民决策制度、社区政务公开制度、社区服务承诺制度、社区评议制度,以及居民代表成员联系群众制度,社区居委会定期向居民代表大会述职制度等一系列自治制度。今年,社区在“四方”联席的居民自治工作上推行了社区事务“听证会”制度,解决了新区实验幼儿园物业管理费收缴问题,社区xx个小高层消防楼道消防设施完善问题,xx市公有租房xx0出租房管理权限问题,社区舞台建设问题,社区配合垃圾自动化清运垃圾桶摆放问题,流浪狗清除问题;开设了xx市首家妇女“议事会”,通过议事全面打造社区xx个以上特色文化楼。与新区法院成立“诉调对接”服务室,成功解决法院立案的6起案件。5月份,在计划生育协会审议通过的《xx社区计划生育居民自治章程》和《xx社区计划生育居民自治公约》基础上,5月xx日进行最后90名居民代表表决。6月份,全面完成了社区妇联的换届选举工作。通过各项制度的建立和实行,使社区各项自治建设规范化、制度化,逐步形成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社区自治新格局。
三是抓硬件建设,为强化民主自治创造优良环境。xx街道大力加强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社区自治环境和办公设备。为方便社区居民,xx社区将在一楼改扩建事务工作平台。xx社区文化体育活动中心作为广大居民“家门口的活动场所”,有近xx00平方米,为提高活动室利用效率、方便居民活动,社区四名志愿者通过“管理好一把钥匙”来实现民主管理。社区上半年举办各类文体活动xx多场,有健身操、排舞蹈、太极拳、乒乓球、桌球、围棋象棋、书画练习、读书看报、话家常等。为发挥社区自治功能创造了优良的环境。
四是抓队伍建设,为强化民主自治提供有力保障。我们以健全各类队伍建设为抓手,不断完善社区自治模式,形成了社区“援手”志愿者协会、社区片区志愿者服务站、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三级网络体系。社区事务工作平台13类重要工作都有志愿者组成。有:社区草根宣讲团、“六五”普法法律工作者宣讲团、文体娱乐服务队、扶贫帮困解困队、诉调对接解忧队、护楼护家巡逻队、文明创建值勤队、城市管理监督队、关心青少年“五老”队、邻里纠纷调解队。社区坚持三年,每月最后一个星期的星期六大型为民服务活动。同时,成立了名人名家工作室、老年人协会和书法协会等各类协会组织10余个,还成立了“青少年维权岗”、妇女维权点、家庭暴力投诉站等服务站。各类队伍和组织利用社区这一主阵地,积极为居民提供服务。
居民自治是由社区的居民去共同决定和处理社区中的公共事务,但如果没有共同的交往,就形成不了共同的利益;而没有共同的利益,也就没有公共事务可言。为此,我们要强化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不只是仅仅与社区有联系的困难群体、老年人、残疾人、下岗职工、退休人员、青少年等,要提高社区不同类群居民参与居民自治的自觉性,提高他们当家作主的意识和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和支持社区建设,正确行使居民的民主权利,依法有序地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通过社区居民自治,解社区决居民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减少矛盾纠纷,共同促进和谐幸福社区的建设。
第四篇:社区民主自治建设问卷
社区民主自治建设调查问卷
1、你认为通过以下哪几种方式来推进社区民主自治建设的成效最明显?
(1)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2)社区志愿者队伍壮大(3)加强社区民主自治宣传教育
(4)完善社区法律法规(5)社区民间组织发展壮大(6)其他
2、你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找谁帮助解决?
(1)社区工作人员(2)亲朋好友(3)同事(4)其他
3、你所在的社区经常采取以下哪种形式加强居民交流?
(1)居民座谈会(2)上门走访宣传(3)组织文艺演出(4)开办宣传橱窗
4、你在社区活动中的主要身份是?
(1)组织者(2)参与者(3)观众(4)不参加
5、你认为政府在社区民主建设推进中应扮演何种角色?
(1)领导者(2)引导者(3)共同参与人(4)少参与(5)不参与
6、社区民主选举时你的投票方式?
(1)亲自投票(2)委托他人投票(3)不投票
7.你认为我们社区最应该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1)交通问题(2)绿化、卫生、污染等环境问题(3)治安问题(4)餐饮娱乐业等社区经济发展问题(5)菜市场等综合配套生活设施的改善(6)社区就业问题(7)社区文化建设、知识培训教育等问题(8)社区民主决策问题(9)社区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10)其它
8、你是否曾经作为义工或志愿者参与社区建设?(如果回答是请接着回答第九题,回答否的直接跳到第十题)
(1)是
(2)否
9、我参加了在以下的志愿服务活动(可多选):
(1)社区绿化(2)义务打扫居民区卫生(3)捐款捐物(4)老年人服务
(5)残疾人服务(6)义务家教(7)其他
10.我认为要提高居民的社区参与度,我们可以(可多选):
(1)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社区意识(2)居委会等组织应主动与居民联系
(3)政府应减少干涉,让居民充分自治(4)社区各项服务应充分结合居民需要
(5)提高社区各项活动的作用(6)其他
第五篇:扩大社区民主,建设自治型社区
兴达社区位于xx新区,成立于2000年6月,社区总面积1.8万平方米,共有居民住宅楼25幢,入住居民1368户,总人口4020人。居民70%以上为失地农民,其中暂住人口近400多人,18岁以上人口2400多人。去年3月份,兴达社区在区民政局、街道的具体指导和帮助下,经过学习、动员、宣传教育、组织实施,在兴达广场举行了第二届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换届选举大会,顺利进行了换届,全面完成了换届选举各项工作任务,充分体现了居民的选举和被选举权。选举是一种基本的公民权利,选举的政治含义就是把居民的形式通过投票的方式有效地转化为实质性权利的过程。兴达社区最直接、广泛、公开、公正、规范的依法“直选”变成一个活生生的现实,其最基本的启示就是依法“直选”,扩大民主。在兴达社区换届选举中84%选民的参选率及成千年满十八周岁、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的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社区选民参加了投票,首次实现全民“直选”。
1、加强对换届选举工作的组织领导。根据街道选举工作安排及选举工作方案,我们于去年3月初召开了居民代表及楼幢长会议,推选了7名同志成立“社区选举工作委员会”,以第一号公告在社区内公示于众。这7名成员中,街道社会事务科吴顺彬当任选举委员会主任,社区党支部书记朱华福为副主任,成员中有社区民警及3名居民。选举委员会成立以后,参加了街道举办的选举工作骨干培训,召开社区选举工作会议,传达街道选举工作的文件精神和要求,根据兴达社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社区第二届换届选举办法(草案),我们采取的是户代表和驻社区单位代表差额选举方式。街道还另派了一名选举工作指导员负责指导本社区选举工作。
2、广泛开展选举法规的宣传发动。强化宣传发动工作,营造社区建设的浓厚氛围。
1、组织居民代表、楼幢长、积极分子学习《建邺第二届社区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宣传手册》,发放由区政府统一印制的致社区居民的一封信1362份。
2、利用社区宣传栏,广泛深入宣传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及民主选举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的方法、步骤、程序和基本原则,及选举工作日程安排,让广大居民了解、掌握选举的方法步骤、重要意义和法规、法律的重要精神,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
3、充分发动楼幢长、居民组长及社区积极分子、志愿者上门入户进行宣传发动,同时针对居民中存在的各种思想、顾虑、派别等实际问题,深入细致地做好疏导化解工作,引导群众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充分调动广大社区居民群众参与民主政治活动的积极性,争取尽可能多的社区居民参加投票,广泛参与。同时利用横幅、标语、板报及小喇叭在小区内广泛宣传,社区共悬挂横幅3条、标语50条、黑板报2块,扩大了宣传面,营造了换届选举浓厚氛围。
3、做好选民登记和提名候选人工作。首先根据《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二条规定,确认选民资格,选举委员会成员、楼幢长、居民小组长、志愿者分片包干,对社区内所有居民进行摸底核实,对所有符合年龄、属地、政治及健康条件的居民都进行了登记,做到了不重、不漏、不错,对居住在本地区半年以上的暂住人口和外来流动人口也进行了登记打印了社区户代表名册,兴达社区符合选举条件的居民户1208户,共2429人,并在社区内张榜公布。其次组织选民酝酿提名候选人。这项工作是选举工作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的产生和确定,关系到是否真正反映居民的意愿。社区选举工作委员会为此召开了居民代表大会,结合“居民之家”建设思路,积极探索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尝试由一定群众基础,愿为社区建设做贡献的居民参选兼职主任,这一想法得到社区居民的积极拥护。经民主协商和居~名提名,共产生第二届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候选人4名,委员5名,并在社区宣传栏中公开其简介,以换届选举第三号公告的形式于选举前5日在社区内张榜公布。
4、召开换届选举大会。为了保证居民行使选举权,方便居民投票,兴达社区把换届选举大会定在去年3月22日星期六,根据建邺区制定的《选举办法》,兴达社区主任、副主任实行差额选举,4名正式候选人,差额1名,委员实行等额选举。经过精心准备、周密安排,去年3月22日上午9点,我社区作为全区选举工作试点先行选举,市区有关部门、本街道其他5个社区及兄弟街道全部到会进行观摩学习。四位主任、副主任候选人上台发表了精彩竞选演讲,在选举过程中,居民选举热情很高,有年近九旬的老奶奶,坐着轮椅来投票的,有的全家出动,为的是想听听候选人的竞选承诺,选出为自己办事的主任。至中午11:40分,选举大会结束,选举工作顺利结束,本次大会应到选民1208人,实到1008人,发放选票1008张,收回选票1002张,其中有效票969张,废票33张,参选率达84%。根据候选人选举得票情况,王平同志以866高票成为我省第一位不拿政府津贴,完全尽义务的社区主任,人民日报以及十多家省、市新闻媒体给予报道。选举结果让居民满意,选举大会现场氛围浓郁,组织工作井然有序,没有出现因工作疏漏而产生的抱怨、投诉现象。兴达社区“直选”遵循了以下几方面的基本程序:
1、依法成立社区选举工作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是社区自治的主体组织,应率先依法组建。
2、制定和发布主要文件:(1)《致社区居民的一封公开信》(2)《社区建设选举宣传标语、横幅》(3)《成立第二届社区居民委员会选举工作指导小组的通知》(4)《第二届社区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的工作方案》(5)《社区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直选)工作程序》(6)《联合提名社区主任、副主任、委员候选人登记表》(7)《兴达社区居民委员会委员候选人简
介》(8)《兴达社区选民名单》
3、依法选举社区居委会。(1)根据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2)根据南京市民政局2002年12月《关于认真做好全市第二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的意见》
4、遵循直接选举的原则:普遍、平等、直接、差额、竞争五项原则。
5、直接选举的主要步骤:(1)建立选举机构,周密进行部署;(2)广泛宣传发动,教育居民积极参选;(3)确认选民资格,登记公布选民名单;(4)组织选民酝酿,提名初步候选人;(5)根据差额原则,确定正式候选人;(6)坚持客观公正,宣传介绍候选人;(7)公开唱票、计票,当场公布选举结果。兴达社区选举带给人们的启示很多,但作为一种民主选举的尝试,它至关重要的是要通过选举的方式防止和扭转了以下几种倾向:第一,人事。法律规定,作为群众自治组织,居委会要经过全体居民选举产生。事实表明,以选举的方式组成居委会已成为共识,并得到广泛的执行。但是在目前的条件下,由于对社会动员比较有限,加上政府的直接干预,这种选举基本上流于形式。居委会的选举一般都是在街道的帮助下进行的,但出于政府行政管理的需要,这种帮助实际上与直接主导居委会选举没有什么两样。居委会干部的修选人基本上是由街道工委的党群科和社会事务科来考察和选定,然后提交居委会选举,而且多采用间接选举方式。有的街道因为工作需要,在非本居住区的人员中选聘居委会干部。显然,选举成为了一种形式,在这种选举中,结果比程序更为重要。组织后的居委会的“二头”(党支部书记、主任)属于街道管,居委会中的各职能组织的干部,由居委会直接聘用,报请街道党群科备案,在这样的人事制度下,居委会干部实际上成了政府聘用的干部,因而对这些居委会干部来说,他们的工作不是直接面对社会的要求,而是直接对政府的需求。人是组织的主体,工作的主体,因而直接关系到组织的性质和功能。这样的人事关系,必然会从根本上影响并动摇居委会的群众性和自治性,这是和法律的精神不一致的。第二,职责。根据居委会组织法,居委会的职能可以概括为六大方面:政治整合、公共服务、民间调节、治安维护、政府协助、~表达。但在实际工作中,居委会所承担的工作远远大于法律的规定。居委会的实际工作内容有八大类条项,即:环境卫生、社区治安、社区服务、计划生育、社区教育、社区文化、社区党建、民政帮困等。居委会工作范围的严重“膨胀”与居委会组织的行政化密切相关。在居委会成为政府派出机构的“派出机构”的情况下,政府派出机构及其相关的职能部门,都有意无意地把居委会作为自身的各工作机构,并将自身的一些工作委派给居委会承担,于是形成了居委会干部常说的“下面一根针,上面千条线”的工作格局,这又同居委会的选举初衷是不一致的。第三,考核。从理论上讲,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居委会工作的好与坏应由居民或居民代表来考核、评价,而担当指导角色的政府部门主要是提建议和提意见。但实际的情况并非如此。在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变为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的情况下,居委会工作不是面向社会,而是面向政府,因而对居委会来说,政府的评价要比社会的评价更为重要。政府为了促进居委会更好地承担政府的工作,实现政府的工作目标,往往以考核、评比代替工作上的指导,以考核、评先进为指挥棒左右居委会的工作精力投向。街道对居委会具体工作的考核,往往实行工作目标考核。这样考核实际上是办事处各科室对居委会工作实施考核。因而一到年末,居委会往往要应接不暇地接待考核和检查。尽管兴达社区直选是初步的,尚未完全成熟,尚不是很完善的,但它所追求的扩大民主、加强自治理念,它依法创新的规范,它努力严格遵循的程序,都是带有方向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