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区民主自治建设的现状调查及思考
社区民主自治建设的现状调查及思
考
社区民主自治建设的现状调查及思考
社区民主自治建设的现状调查及思考
街道人大工委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利益的多元化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萌发了人们的维权意识,社区居民希望拥有能够代表自己利益的具有实质性的社区自治组织和民主自治途径。所以说,社区民主自治,是城市居民群众依法直接管理社会基层公共事务的一种民主形式,是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在城市的广泛实践。社区自治组织无论是在职能上还是角色定位上都联系着两头,是联系政府
与社区居民的桥梁。如何处理这两者的关系,将促成社区居民自治的积极性。对社区民主自治建设的初步探索,不仅会对城市社会的稳定、居民素质的提高和社区建设产生直接的效果,而且对推进和实践基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也有深刻的意义。为此,在深入明楼街道10个社区的调查基础上,本文就社区民主自治建设课题作一些初步的分析与思考。
一、加强社区自治建设的意义及实践的初效
首先社区民主自治有利于推进社区建设。社区建设的主要推动者是政府,目的是解决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后单位功能弱化所留下的空间,由此来加强对社区的管理。面对社区建设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政府本身不是万能的,许多事单靠政府解决既不现实也没有必要。适当的放权,调动社区居民力量进行自我管理,不仅有利于发挥居民中间的潜在力量,而且也可以减少因政府做得不好所招致 的居民群众的积怨。政府在社区建设中要退出不该管的、也管不好的居民生活领域,让居民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从而为整个社区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居民舆论氛围。其次,社区民主自治有利于调动广大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社区民主自治与社区管理是一对相互矛盾、相互促进的有机体。社区的自治组织既不能脱离政府的支持而独立存在,也离不开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不能缺乏群众基础。第三,社区民主自治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居民群众的利益需求。现代社会中,人群高度异居性,邻居的概念日趋淡薄,都市人习惯于关起门来过日子,同住一栋楼同居一个社区互不相识的现象普遍存在。同居一个社区的居民,不可避免地要共同面对一些公共问题,诸如公共设施的共同使用、社区环境的共同拥有、对治安状况的共同应对等居民权益的维护,为了共同的利益,需要在社区民主自治组织的领导和协调下,社区居民自
觉参与民主自治和管理,以满足共同的利益需求。近年来,明楼街道在民主自治建设中,着力实践“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走“共建美好家园、共创文明社区、共管社区事务、共享各种资源”路子,街道各社区的民主自治氛围有了明显增强,广大居民群众和社区成员单位的民主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社区工作由“为民作主”逐步向“由民作主”转变,社区民主自治及政治文明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实践过程有:一是深入居民中间,加强宣传,增强社区成员之间的凝聚力。针对社区居民多年形成的小区概念,对社区认同不足,对居委会工作配合不主动的现状,街道、社区干部采取进门入户宣传、组织文艺演出、召开座谈会、发放意见征求表、落实社区干部联片制度等方式,向广大居民群众宣传社区的基本理念,融洽居民之间的关系,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和来往,有效地帮助社区居民树立了“大社区”的概念,增强了社区的亲和力
和凝聚力;二是建立制度,理顺关系。建立了社区共建理事会全程监督机制、共建理事会常务理事制度和双月一次的例会制度;建立了社区居委会和各委员会的工作职责和对决策监督机构所承担的义务,成立了居民代表大会,理顺了社区“议、督、行”之间关系;三是调动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把原先属于街道和居委会对社区建设中重大事项的决定权全部交给居民代表来行使,把原属于街道对社区居委会落实年度目标管理情况和社区干部履行职责情况的考核权交给居民代表,全面实施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干部工作的述职、质疑、民主测评、考评制度,极大地调动了社区居民了解社区、关心社区、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四是推行居务公开。社区全面实行了社区事务公开制度,通过建立《居务公开卡》、《工作绩效卡》、民情对话墙、居务约谈会等,把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社区建设重大事项、社区居务财务、社区干部工作作风建设、作为
业绩等,公开公示,广泛征求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增强了社区居成员代表大会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五是创新活动载体,不断充实社区民主自治建设的内涵。全面推行居民工作日制度。实行社区居民、社区成员代表、社区理事会成员自愿报名,同社区干部一起参加社区事务处理,共同参与居民来信来访接待,共同走访居民家庭、共同排忧解难。全面实行墙门民情信息员制度。各个墙门均聘请了1名综合素质好、责任心强的居民为社区信息员,由他们和墙门组长共同收集、了解墙门住户信息、舆情动态,及时向社区自治组织反馈,使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及时得到解决。
二、社区民主自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长期受国家为权威来源,单位为传统形式的高度组织化的社会经济体制的影响,缺乏社会民主自治的基础。由于带有自治色彩的社区民主自治属于新生事物,至今对社区自治的性质地位、管理方式和运作程序没有明确规范,在实践中产生了各种模糊的认识,也面临着不少矛盾和问题。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个问题:
1、社区民主自治法律缺位。社区民主自治的依据是自治法。它是政府权限与自治组织自治权利的划分依据,界定自治组织全体成员权利义务,也是自治组织职能设置和职能定位的基本依据。尽管我国宪法和《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都对居委会的性质作了明确界定。在实践中,两部法律的规定对促进城市居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推进城市居民的自治活动起了很大作用。然而总体上规定过于原则,而且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有许多规定与实际工作不相适应。特别是“社区建设”这一新生事物无法体现。
2、社区单位和居民参与社区民主自治的意识不强。基层群众的民主自治意识的培育还需要有一个过程。当前社区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与过去相比虽然
有了极大提高,但与民主自治工作所要达到的要求相比还有一些差距。比如在无物业管理小区里,治安、卫生管理费收取的难度大,居民的自觉支持的意识不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素质有待于提高。
3、社区居委会工作任务较重,政府职能部门指标性任务太多。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的社区居民委员会,除了法律明确赋予的协助政府开展部分工作外,其主要职能是开展社区自我管理。由于目前对部门与社区两者的职能关系尚没明确的规定,存在一些部门和单位工作任务大都向社区倾斜的现象,造成社区工作任务多压力重,难以实现自治组织本应负担起的社区服务与管理职能,影响了自治功能的发挥
4、社区工作机制不够健全,社区工作的民主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度还不高。虽然各社区基本上都制定了《社区组织自治章程》、《社区共建理事会章程》《居民自治章程》,但内容都比较原
则,有的制度条款不切合实际,操作性不强,民主自治中碰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对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共建理事会作用的发挥存在着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原有的组织作用发挥不够。社区居委会在解决社区矛盾中没有很好地发挥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及共建理事会两大自治组织的作用,居委会过于大包大揽,代替决策、执行。其结果是一方面导致社区居委会工作量过大、压力过高,另一方面不能全面客观的解决问题,居委会吃力不讨好,反而招致居民的埋怨合矛盾,久而久之使居委会削弱了在居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凝聚力;二种是滥用“三个组织”的各个职能。表现为过分依赖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开得过多过滥。有些完全可以在小范围内协商解决的问题也提交到成员代表大会协商解决。社区成员代表人数一般都有70名左右,对召开全体成员代表大会不慎重,有一些事情没有经过可行性论证,就盲目地召开成员
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常常使居委会陷入两难境地,不但会增加社区居委会的工作量,代表们也会感到不耐烦,从而陷入事倍功半的情景。
三、加强社区民主自治建设的思考和对策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当家作主意识
在推进社区建设的进程中,社区建设的关键是依靠全体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管理自己的事务。街道、社区应从提高居民当家作主意识入手,加大教育宣传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强化他们对支持和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街道、社区干部可结合社区建设,借助社区各种宣传阵地和手段,采取进门入户宣传、召开座谈会、发放意见征求表等方式,向居民群众宣传《居委会组织法》等法律知识,宣传基层民主自治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在社会生活中正确地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实现依法有序地参与。把每次社区
活动都当作是对居民进行民主法制观念宣传教育的好机会,如社区居委会的选举活动,社区议事活动、社区居民评议街道、居委会活动、无上访社区创建活动等,使居民群众不仅能了解有关民主自治的知识,看到自治的过程,而且在参与中学会民主自治的程序和方法,感受到社区建设和民主自治的作用和成果。
二、加强自治组织建设,发挥自治组织作用
社区自治组织由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共建理事会、社区居民委员会组成。社区自治组织的建立要遵循“社区自治、议行分设”的原则,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正确认识并处理好“三个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利于充分发挥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共建理事会、社区居民委员会作为决策机构、议事机构、自治主体机构的作用。
充分发挥社区自治组织作用,首先
必须重视发挥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的作用,认真听取和尊重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坚持重大问题由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决策的有效机制。建立社区成员代表大会代表组长联席会制度,成员由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各代表组长、社区共建理事会负责人、社区居民委员会领导组成,在成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行使对重大问题的决策。其次,要重视发挥社区共建理事会的议事作用,要使理事会成员及时了解情况,主动出谋划策,帮助解决问题,积极参与决策。要特别重视社区居民委员会作为社区自治主体机构的作用,既要依法办事1 2 下一页
第二篇:社区民主自治建设的现状调查及思考
社区民主自治建设的现状调查及思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利益的多元化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萌发了人们的维权意识,社区居民希望拥有能够代表自己利益的具有实质性的社区自治组织和民主自治途径。所以说,社区民主自治,是城市居民群众依法直接管理社会基层公共事务的一种民主形式,是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在城市的广泛实践。社区自治组织无论是在职能上还是角色定位上都联系着两头,是联系政府与社区居民的桥梁。如何处理这两者的关系,将促成社区居民自治的积极性。对社区民主自治建设的初步探索,不仅会对城市社会的稳定、居民素质的提高和社区建设产生直接的效果,而且对推进和实践基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也有深刻的意义。为此,在深入明楼街道1xxxx社区的调查基础上,本文就社区民主自治建设课题作一些初步的分析与思考。
一、加强社区自治建设的意义及实践的初效
首先社区民主自治有利于推进社区建设。社区建设的主要推动者是政府,目的是解决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后单位功能弱化所留下的空间,由此来加强对社区的管理。面对社区建设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政府本身不是万能的,许多事单靠政府解决既不现实也没有必要。适当的放权,调动社区居民力量进行自我管理,不仅有利于发挥居民中间的潜在力量,而且也可以减少因政府做得不好所招致的居民群众的积怨。政府在社区建设中要退出不该管的、也管不好的居民生活领域,让居民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从而为整个社区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居民舆论氛围。其次,社区民主自治有利于调动广大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社区民主自治与社区管理是一对相互矛盾、相互促进的有机体。社区的自治组织既不能脱离政府的支持而独立存在,也离不开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不能缺乏群众基础。第三,社区民主自治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居民群众的利益需求。现代社会中,人群高度异居性,邻居的概念日趋淡薄,都市人习惯于关起门来过日子,同住一栋楼同居一个社区互不相识的现象普遍存在。同居一个社区的居民,不可避免地要共同面对一些公共问题,诸如公共设施的共同使用、社区环境的共同拥有、对治安状况的共同应对等居民权益的维护,为了共同的利益,需要在社区民主自治组织的领导和协调下,社区居民自觉参与民主自治和管理,以满足共同的利益需求。近年来,明楼街道在民主自治建设中,着力实践“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走“共建美好家园、共创文明社区、共管社区事务、共享各种资源”路子,街道各社区的民主自治氛围有了明显增强,广大居民群众和社区成员单位的民主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社区工作由“为民作主”逐步向“由民作主”转变,社区民主自治及政治文明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实践过程有:一是深入居民中间,加强宣传,增强社区成员之间的凝聚力。针对社区居民多年形成的小区概念,对社区认同不足,对居委会工作配合不主动的现状,街道、社区干部采取进门入户宣传、组织文艺演出、召开座谈会、发放意见征求表、落实社区干部联片制度等方式,向广大居民群众宣传社区的基本理念,融洽居民之间的关系,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和来往,有效地帮助社区居民树立了“大社区”的概念,增强了社区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二是建立制度,理顺关系。建立了社区共建理事会全程监督机制、共建理事会常务理事制度和双月一次的例会制度;建立了社区居委会和各委员会的工作职责和对决策监督机构所承担的义务,成立了居民代表大会,理顺了社区“议、督、行”之间关系;三是调动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把原先属于街道和居委会对社区建设中重大事项的决定权全部交给居民代表来行使,把原属于街道对社区居委会落实目标管理情况和社区干部履行职责情况的考核权交给居民代表,全面实施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干部工作的述职、质疑、民主测评、考评制度,极大地调动了社区居民了解社区、关心社区、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四是推行居务公开。社区全面实行了社区事务公开制度,通过建立《居务公开卡》、《工作绩效卡》、民情对话墙、居务约谈会等,把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社区建设重大事项、社区居务财务、社区干部工作作风建设、作为业绩等,公开公示,广泛征求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增强了社区居成员代表大会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五是创新活动载体,不断充实社区民主自治建设的内涵。全面推行居民工作日制度。实行社区居民、社区成员代表、社区理事会成员自愿报名,同社区干部一起参加社区事务处理,共同参与居民来信来访接待,共同走访居民家庭、共同排忧解难。全面实行墙门民情信息员制度。各个墙门均聘请了xxxx综合素质好、责任心强的居民为社
区信息员,由他们和墙门组长共同收集、了解墙门住户信息、舆情动态,及时向社区自治组织反馈,使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及时得到解决
二、社区民主自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长期受国家为权威来源,单位为传统形式的高度组织化的社会经济体制的影响,缺乏社会民主自治的基础。由于带有自治色彩的社区民主自治属于新生事物,至今对社区自治的性质地位、管理方式和运作程序没有明确规范,在实践中产生了各种模糊的认识,也面临着不少矛盾和问题。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个问题:
1、社区民主自治法律缺位。社区民主自治的依据是自治法。它是政府权限与自治组织自治权利的划分依据,界定自治组织全体成员权利义务,也是自治组织职能设置和职能定位的基本依据。尽管我国宪法和《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都对居委会的性质作了明确界定。在实践中,两部法律的规定对促进城市居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推进城市居民的自治活动起了很大作用。然而总体上规定过于原则,而且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有许多规定与实际工作不相适应。特别是“社区建设”这一新生事物无法体现。
2、社区单位和居民参与社区民主自治的意识不强。基层群众的民主自治意识的培育还需要有一个过程。当前社区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与过去相比虽然有了极大提高,但与民主自治工作所要达到的要求相比还有一些差距。比如在无物业管理小区里,治安、卫生管理费收取的难度大,居民的自觉支持的意识不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素质有待于提高。
3、社区居委会工作任务较重,政府职能部门指标性任务太多。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的社区居民委员会,除了法律明确赋予的协助政府开展部分工作外,其主要职能是开展社区自我管理。由于目前对部门与社区两者的职能关系尚没明确的规定,存在一些部门和单位工作任务大都向社区倾斜的现象,造成社区工作任务多压力重,难以实现自治组织本应负担起的社区服务与管理职能,影响了自治功能的发挥
4、社区工作机制不够健全,社区工作的民主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度还不高。虽然各社区基本上都制定了《社区组织自治章程》、《社区共建理事会章程》《居民自治章程》,但内容都比较原则,有的制度条款不切合实际,操作性不强,民主自治中碰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对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共建理事会作用的发挥存在着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原有的组织作用发挥不够。社区居委会在解决社区矛盾中没有很好地发挥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及共建理事会两大自治组织的作用,居委会过于大包大揽,代替决策、执行。其结果是一方面导致社区居委会工作量过大、压力过高,另一方面不能全面客观的解决问题,居委会吃力不讨好,反而招致居民的埋怨合矛盾,久而久之使居委会削弱了在居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凝聚力;二种是滥用“三个组织”的各个职能。表现为过分依赖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开得过多过滥。有些完全可以在小范围内协商解决的问题也提交到成员代表大会协商解决。社区成员代表人数一般都有7xxxx左右,对召开全体成员代表大会不慎重,有一些事情没有经过可行性论证,就盲目地召开成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常常使居委会陷入两难境地,不但会增加社区居委会的工作量,代表们也会感到不耐烦,从而陷入事倍功半的情景。
三、加强社区民主自治建设的思考和对策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当家作主意识
在推进社区建设的进程中,社区建设的关键是依靠全体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管理自己的事务。街道、社区应从提高居民当家作主意识入手,加大教育宣传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强化他们对支持和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街道、社区干部可结合社区建设,借助社区各种宣传阵地和手段,采取进门入户宣传、召开座谈会、发放意见征求表等方式,向居民群众宣传《居委会组织法》等法律知识,宣传基层民主自治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在社会生活中正确地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实现依法有序地参与。把每次社区活动都当作是对居民进行民主法制观念宣传教育的好机会,如社区居委会的选举活动,社区议事活动、社区居民评议街道、居委会活动、无上访社区创建活动等,使居民群众不仅能了解有关民主自治的知识,看到自治的过程,而且在参与中学会民主自治的程序和方法,感受到社区建设和民主自治的作用和成果。
二、加强自治组织建设,发挥自治组织作用
社区自治组织由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共建理事会、社区居民委员会组成。社区自治组织的建立要遵循“社区自治、议行分设”的原则,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正确认识并处理好“三个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利于充分发挥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共建理事会、社区居民委员会作为决策机构、议事机构、自治主体机构的作用。
充分发挥社区自治组织作用,首先必须重视发挥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的作用,认真听取和尊重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坚持重大问题由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决策的有效机制。建立社区成员代表大会代表组长联席会制度,成员由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各代表组长、社区共建理事会负责人、社区居民委员会领导组成,在成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行使对重大问题的决策。其次,要重视发挥社区共建理事会的议事作用,要使理事会成员及时了解情况,主动出谋划策,帮助解决问题,积极参与决策。要特别重视社区居民委员会作为社区自治主体机构的作用,既要依法办事,遵守规定程序,又要积极稳妥地开展工作。三者之间优势互补,以不同的主体,从不同的角度推进社区民主自治建设。
三、健全“三会”制度,完善工作手段
“三会”是指协调会、听证会和评议会。“三会”制度是推进社区民主自治建设的有效手段,是社区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有效途径。协调会,主要是协调和解决社区内的各种矛盾,如邻里之间矛盾、居民与物业的矛盾、居民与政府部门的矛盾等等。在协调工作中,社区自治组织要善于发现矛盾,敢于接触矛盾,了解具体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政府职能部门和相关单位的人员要及时到会,明确责任,依法处理;会后要加强落实和督办。除依法解决需执法部门督办外,一般协商、调解处理的问题,由社区居民委员会督办。听证会,主要是就某一件涉及社区建设的公益事业或社区居民切身利益的事情,听取社区成员的批评、意见和建议,拓宽社区成员参与社区自治建设的渠道。通过听证会,可以使社区居民参与到政府的实事工程中来,对政府的决策起到民主监督的良好效果,有利于社区制定出台的各项制度的贯彻执行。听证会上社区成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经过认真梳理分类,分别送交有关部门或领导,尽可能解决,并通过一定方式,给社区成员答复和解释。评议会,主要是群众评议政府有关部门、社区居民委员会及主要成员,是一项民主监督制度,又是考核工作的依据,通过实事求是的民主评议,有利于促进社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规范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在社区民主自治过程中,自治组织对面临的各类问题,要规范办事程序,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如对社区重大问题的民主自治程序,一般由社区居民委员会提出,向社区党组织报告并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政策、业务指导,以“民主听证会”、“加强社区建设征求意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社区成员意见;召开共建理事会会议商讨,召开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审议,必要时,可在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前召开代表组长联席会议,进一步统一思想,以便在大会期间的组织引导。通过“居务公开栏”等形式向社区成员公布,接受社区成员监督,由社区居民委员会负责具体执行落实,并向社区成员代表大会报告执行情况。对一般问题,由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调查了解,根据需要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等,听取相关单位和社区成员的意见,做当事人的说服、教育、调解工作,召开“协调会”,解决矛盾和问题。界于重大问题和一般问题之间的较大问题,原则上走重大问题程序。但可视情简化,即通过代表组长联席会议作出决定。
社区民主自治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调动各方面力量的积极性。居委会要逐步建立健全与居民的联系、服务、沟通、监督、党建等机制,使更多的居民能积极参与社区民主自治建设,贡献个人才智,承担社区责任,分享社区成果,让社区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真正形成“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氛围,使居民的综合素质和城市精神在参与社区建设中得到提高和升华。
第三篇:社区民主自治建设工作总结(范文模版)
社区民主自治建设工作总结
社区“五抓”措施 强化社区民主自治建设
今年以来,xx充分发挥社区党总支在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中的作用,在居民自治工作中,本着“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抓规范、抓制度、抓硬件、抓队伍、抓载体的“五抓”措施,不断强化了社区民主自治建设。
一是抓规范运作,为强化民主自治奠定良好基础。我们不断延伸政府职能,进一步理顺了政府部门和社区的关系,按照“政事分离、政社分离、责权利相配套”的原则,探索和建立了政府与社区互动的规范运行机制。社区一站式服务平台,承担了劳动保障、教育卫生、民政劳龄残联、文明创建、计划生育、人口服务、文化体育、综合治理、城市管理等政府行政职能,承担了党员管理、宣传报道、统一战线、少数民族和群团的妇女维权、工会、青少年服务等,为居民提供了便捷优质的服务,真正实现“一站式、终点式、零距离”服务。大厅日平均接待群众50余人次,特别是计生、民政、社劳动保障、综合治理等受到社区居民群众的欢迎,发挥了较大作用。
二是抓制度建设,为强化民主自治明确工作程序。我们结合实际,制定了社区民主选举制度、社区居民决策制度、社区政务公开制度、社区服务承诺制度、社区评议制度,以及居民代表成员联系群众制度,社区居委会定期向居民代表大会述职制度等一系列自治制度。今年,社区在“四方”联席的居民自治工作上推行了社区事务“听证会”制度,解决了新区实验幼儿园物业管理费收缴问题,社区xx个小高层消防楼道消防设施完善问题,xx市公有租房xx0出租房管理权限问题,社区舞台建设问题,社区配合垃圾自动化清运垃圾桶摆放问题,流浪狗清除问题;开设了xx市首家妇女“议事会”,通过议事全面打造社区xx个以上特色文化楼。与新区法院成立“诉调对接”服务室,成功解决法院立案的6起案件。5月份,在计划生育协会审议通过的《xx社区计划生育居民自治章程》和《xx社区计划生育居民自治公约》基础上,5月xx日进行最后90名居民代表表决。6月份,全面完成了社区妇联的换届选举工作。通过各项制度的建立和实行,使社区各项自治建设规范化、制度化,逐步形成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社区自治新格局。
三是抓硬件建设,为强化民主自治创造优良环境。xx街道大力加强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社区自治环境和办公设备。为方便社区居民,xx社区将在一楼改扩建事务工作平台。xx社区文化体育活动中心作为广大居民“家门口的活动场所”,有近xx00平方米,为提高活动室利用效率、方便居民活动,社区四名志愿者通过“管理好一把钥匙”来实现民主管理。社区上半年举办各类文体活动xx多场,有健身操、排舞蹈、太极拳、乒乓球、桌球、围棋象棋、书画练习、读书看报、话家常等。为发挥社区自治功能创造了优良的环境。
四是抓队伍建设,为强化民主自治提供有力保障。我们以健全各类队伍建设为抓手,不断完善社区自治模式,形成了社区“援手”志愿者协会、社区片区志愿者服务站、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三级网络体系。社区事务工作平台13类重要工作都有志愿者组成。有:社区草根宣讲团、“六五”普法法律工作者宣讲团、文体娱乐服务队、扶贫帮困解困队、诉调对接解忧队、护楼护家巡逻队、文明创建值勤队、城市管理监督队、关心青少年“五老”队、邻里纠纷调解队。社区坚持三年,每月最后一个星期的星期六大型为民服务活动。同时,成立了名人名家工作室、老年人协会和书法协会等各类协会组织10余个,还成立了“青少年维权岗”、妇女维权点、家庭暴力投诉站等服务站。各类队伍和组织利用社区这一主阵地,积极为居民提供服务。
居民自治是由社区的居民去共同决定和处理社区中的公共事务,但如果没有共同的交往,就形成不了共同的利益;而没有共同的利益,也就没有公共事务可言。为此,我们要强化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不只是仅仅与社区有联系的困难群体、老年人、残疾人、下岗职工、退休人员、青少年等,要提高社区不同类群居民参与居民自治的自觉性,提高他们当家作主的意识和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和支持社区建设,正确行使居民的民主权利,依法有序地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通过社区居民自治,解社区决居民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减少矛盾纠纷,共同促进和谐幸福社区的建设。
第四篇:社区民主自治建设问卷
社区民主自治建设调查问卷
1、你认为通过以下哪几种方式来推进社区民主自治建设的成效最明显?
(1)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2)社区志愿者队伍壮大(3)加强社区民主自治宣传教育
(4)完善社区法律法规(5)社区民间组织发展壮大(6)其他
2、你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找谁帮助解决?
(1)社区工作人员(2)亲朋好友(3)同事(4)其他
3、你所在的社区经常采取以下哪种形式加强居民交流?
(1)居民座谈会(2)上门走访宣传(3)组织文艺演出(4)开办宣传橱窗
4、你在社区活动中的主要身份是?
(1)组织者(2)参与者(3)观众(4)不参加
5、你认为政府在社区民主建设推进中应扮演何种角色?
(1)领导者(2)引导者(3)共同参与人(4)少参与(5)不参与
6、社区民主选举时你的投票方式?
(1)亲自投票(2)委托他人投票(3)不投票
7.你认为我们社区最应该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1)交通问题(2)绿化、卫生、污染等环境问题(3)治安问题(4)餐饮娱乐业等社区经济发展问题(5)菜市场等综合配套生活设施的改善(6)社区就业问题(7)社区文化建设、知识培训教育等问题(8)社区民主决策问题(9)社区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10)其它
8、你是否曾经作为义工或志愿者参与社区建设?(如果回答是请接着回答第九题,回答否的直接跳到第十题)
(1)是
(2)否
9、我参加了在以下的志愿服务活动(可多选):
(1)社区绿化(2)义务打扫居民区卫生(3)捐款捐物(4)老年人服务
(5)残疾人服务(6)义务家教(7)其他
10.我认为要提高居民的社区参与度,我们可以(可多选):
(1)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社区意识(2)居委会等组织应主动与居民联系
(3)政府应减少干涉,让居民充分自治(4)社区各项服务应充分结合居民需要
(5)提高社区各项活动的作用(6)其他
第五篇:扩大社区民主,建设自治型社区
兴达社区位于xx新区,成立于2000年6月,社区总面积1.8万平方米,共有居民住宅楼25幢,入住居民1368户,总人口4020人。居民70%以上为失地农民,其中暂住人口近400多人,18岁以上人口2400多人。去年3月份,兴达社区在区民政局、街道的具体指导和帮助下,经过学习、动员、宣传教育、组织实施,在兴达广场举行了第二届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换届选举大会,顺利进行了换届,全面完成了换届选举各项工作任务,充分体现了居民的选举和被选举权。选举是一种基本的公民权利,选举的政治含义就是把居民的形式通过投票的方式有效地转化为实质性权利的过程。兴达社区最直接、广泛、公开、公正、规范的依法“直选”变成一个活生生的现实,其最基本的启示就是依法“直选”,扩大民主。在兴达社区换届选举中84%选民的参选率及成千年满十八周岁、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的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社区选民参加了投票,首次实现全民“直选”。
1、加强对换届选举工作的组织领导。根据街道选举工作安排及选举工作方案,我们于去年3月初召开了居民代表及楼幢长会议,推选了7名同志成立“社区选举工作委员会”,以第一号公告在社区内公示于众。这7名成员中,街道社会事务科吴顺彬当任选举委员会主任,社区党支部书记朱华福为副主任,成员中有社区民警及3名居民。选举委员会成立以后,参加了街道举办的选举工作骨干培训,召开社区选举工作会议,传达街道选举工作的文件精神和要求,根据兴达社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社区第二届换届选举办法(草案),我们采取的是户代表和驻社区单位代表差额选举方式。街道还另派了一名选举工作指导员负责指导本社区选举工作。
2、广泛开展选举法规的宣传发动。强化宣传发动工作,营造社区建设的浓厚氛围。
1、组织居民代表、楼幢长、积极分子学习《建邺第二届社区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宣传手册》,发放由区政府统一印制的致社区居民的一封信1362份。
2、利用社区宣传栏,广泛深入宣传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及民主选举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的方法、步骤、程序和基本原则,及选举工作日程安排,让广大居民了解、掌握选举的方法步骤、重要意义和法规、法律的重要精神,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
3、充分发动楼幢长、居民组长及社区积极分子、志愿者上门入户进行宣传发动,同时针对居民中存在的各种思想、顾虑、派别等实际问题,深入细致地做好疏导化解工作,引导群众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充分调动广大社区居民群众参与民主政治活动的积极性,争取尽可能多的社区居民参加投票,广泛参与。同时利用横幅、标语、板报及小喇叭在小区内广泛宣传,社区共悬挂横幅3条、标语50条、黑板报2块,扩大了宣传面,营造了换届选举浓厚氛围。
3、做好选民登记和提名候选人工作。首先根据《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二条规定,确认选民资格,选举委员会成员、楼幢长、居民小组长、志愿者分片包干,对社区内所有居民进行摸底核实,对所有符合年龄、属地、政治及健康条件的居民都进行了登记,做到了不重、不漏、不错,对居住在本地区半年以上的暂住人口和外来流动人口也进行了登记打印了社区户代表名册,兴达社区符合选举条件的居民户1208户,共2429人,并在社区内张榜公布。其次组织选民酝酿提名候选人。这项工作是选举工作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的产生和确定,关系到是否真正反映居民的意愿。社区选举工作委员会为此召开了居民代表大会,结合“居民之家”建设思路,积极探索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尝试由一定群众基础,愿为社区建设做贡献的居民参选兼职主任,这一想法得到社区居民的积极拥护。经民主协商和居~名提名,共产生第二届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候选人4名,委员5名,并在社区宣传栏中公开其简介,以换届选举第三号公告的形式于选举前5日在社区内张榜公布。
4、召开换届选举大会。为了保证居民行使选举权,方便居民投票,兴达社区把换届选举大会定在去年3月22日星期六,根据建邺区制定的《选举办法》,兴达社区主任、副主任实行差额选举,4名正式候选人,差额1名,委员实行等额选举。经过精心准备、周密安排,去年3月22日上午9点,我社区作为全区选举工作试点先行选举,市区有关部门、本街道其他5个社区及兄弟街道全部到会进行观摩学习。四位主任、副主任候选人上台发表了精彩竞选演讲,在选举过程中,居民选举热情很高,有年近九旬的老奶奶,坐着轮椅来投票的,有的全家出动,为的是想听听候选人的竞选承诺,选出为自己办事的主任。至中午11:40分,选举大会结束,选举工作顺利结束,本次大会应到选民1208人,实到1008人,发放选票1008张,收回选票1002张,其中有效票969张,废票33张,参选率达84%。根据候选人选举得票情况,王平同志以866高票成为我省第一位不拿政府津贴,完全尽义务的社区主任,人民日报以及十多家省、市新闻媒体给予报道。选举结果让居民满意,选举大会现场氛围浓郁,组织工作井然有序,没有出现因工作疏漏而产生的抱怨、投诉现象。兴达社区“直选”遵循了以下几方面的基本程序:
1、依法成立社区选举工作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是社区自治的主体组织,应率先依法组建。
2、制定和发布主要文件:(1)《致社区居民的一封公开信》(2)《社区建设选举宣传标语、横幅》(3)《成立第二届社区居民委员会选举工作指导小组的通知》(4)《第二届社区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的工作方案》(5)《社区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直选)工作程序》(6)《联合提名社区主任、副主任、委员候选人登记表》(7)《兴达社区居民委员会委员候选人简
介》(8)《兴达社区选民名单》
3、依法选举社区居委会。(1)根据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2)根据南京市民政局2002年12月《关于认真做好全市第二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的意见》
4、遵循直接选举的原则:普遍、平等、直接、差额、竞争五项原则。
5、直接选举的主要步骤:(1)建立选举机构,周密进行部署;(2)广泛宣传发动,教育居民积极参选;(3)确认选民资格,登记公布选民名单;(4)组织选民酝酿,提名初步候选人;(5)根据差额原则,确定正式候选人;(6)坚持客观公正,宣传介绍候选人;(7)公开唱票、计票,当场公布选举结果。兴达社区选举带给人们的启示很多,但作为一种民主选举的尝试,它至关重要的是要通过选举的方式防止和扭转了以下几种倾向:第一,人事。法律规定,作为群众自治组织,居委会要经过全体居民选举产生。事实表明,以选举的方式组成居委会已成为共识,并得到广泛的执行。但是在目前的条件下,由于对社会动员比较有限,加上政府的直接干预,这种选举基本上流于形式。居委会的选举一般都是在街道的帮助下进行的,但出于政府行政管理的需要,这种帮助实际上与直接主导居委会选举没有什么两样。居委会干部的修选人基本上是由街道工委的党群科和社会事务科来考察和选定,然后提交居委会选举,而且多采用间接选举方式。有的街道因为工作需要,在非本居住区的人员中选聘居委会干部。显然,选举成为了一种形式,在这种选举中,结果比程序更为重要。组织后的居委会的“二头”(党支部书记、主任)属于街道管,居委会中的各职能组织的干部,由居委会直接聘用,报请街道党群科备案,在这样的人事制度下,居委会干部实际上成了政府聘用的干部,因而对这些居委会干部来说,他们的工作不是直接面对社会的要求,而是直接对政府的需求。人是组织的主体,工作的主体,因而直接关系到组织的性质和功能。这样的人事关系,必然会从根本上影响并动摇居委会的群众性和自治性,这是和法律的精神不一致的。第二,职责。根据居委会组织法,居委会的职能可以概括为六大方面:政治整合、公共服务、民间调节、治安维护、政府协助、~表达。但在实际工作中,居委会所承担的工作远远大于法律的规定。居委会的实际工作内容有八大类条项,即:环境卫生、社区治安、社区服务、计划生育、社区教育、社区文化、社区党建、民政帮困等。居委会工作范围的严重“膨胀”与居委会组织的行政化密切相关。在居委会成为政府派出机构的“派出机构”的情况下,政府派出机构及其相关的职能部门,都有意无意地把居委会作为自身的各工作机构,并将自身的一些工作委派给居委会承担,于是形成了居委会干部常说的“下面一根针,上面千条线”的工作格局,这又同居委会的选举初衷是不一致的。第三,考核。从理论上讲,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居委会工作的好与坏应由居民或居民代表来考核、评价,而担当指导角色的政府部门主要是提建议和提意见。但实际的情况并非如此。在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变为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的情况下,居委会工作不是面向社会,而是面向政府,因而对居委会来说,政府的评价要比社会的评价更为重要。政府为了促进居委会更好地承担政府的工作,实现政府的工作目标,往往以考核、评比代替工作上的指导,以考核、评先进为指挥棒左右居委会的工作精力投向。街道对居委会具体工作的考核,往往实行工作目标考核。这样考核实际上是办事处各科室对居委会工作实施考核。因而一到年末,居委会往往要应接不暇地接待考核和检查。尽管兴达社区直选是初步的,尚未完全成熟,尚不是很完善的,但它所追求的扩大民主、加强自治理念,它依法创新的规范,它努力严格遵循的程序,都是带有方向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