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统计管理办法(试行)》

时间:2019-05-14 15:31: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湖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统计管理办法(试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湖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统计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篇:《湖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统计管理办法(试行)》

《湖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统计管理办法(试行)》

来源:鄂人社发〔2010〕55号

第一条 为加强我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统计工作,保障统计资料的全面性、准确性和及时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试行)》、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湖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试行)》以及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开展新农保工作的各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社保机构”)。

第三条 省社保机构负责贯彻落实国家新农保统计政策,制定全省统计报表制度,统一编报口径,按要求向国家报送统计报表;负责对全省新农保统计工作实行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市(州)社保机构负责审核、汇总所辖县(市、区)上报的各类统计报表,对本辖区新农保统计工作实行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

县(市、区)社保机构负责建立统计台账,按要求上报各类统计报表(直管市直接经办新农保业务的参照执行,下同)。

乡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和村协办员负责协助县(市、区)社保机构完成统计基础信息数据的采集、录入等工作。

第四条 各级社保机构应对新农保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信息和咨询服务,并实施统计监督。

第五条 新农保统计包括参保缴费、待遇领取、基金收入、基金支出、个人账户存储、基金结余等情况。

第六条 新农保统计报表分定期报表和不定期报表。定期报表包括月报、季报、年报。不定期报表主要是根据工作需要制定的临时性报表。

第七条 报告期末,县(市、区)社保机构根据业务数据库的数据生成本级新农保电子统计报表,经单位负责人审批确认后上报,年报表应同时上报纸质报表。

市(州)社保机构对县(市、区)上报的电子报表和纸质报表的统计数据与生产数据库数据进行比对、审核、汇总,并经单位负责人审批确认后上报,年报表应同时汇总上报纸质报表。省社保机构对市(州)上报的电子报表和纸质报表的统计数据与生产数据库数据进行比对、审核、汇总,并经单位负责人审批确认后上报。

第八条 各级社保机构应设置新农保统计工作岗位,配备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有条件的地方可单独设置统计部门。

第九条 各级社保机构统计人员应遵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制度规定开展新农保统计工作,全面、及时、准确地提供相关统计数据和报表资料;发现违反政策和制度规定的,有权提出修正意见,并及时向单位负责人或上级反映。

第十条 各级社保机构对新农保统计资料的管理、查阅、使用、公布等,执行国家和省有关规定。

第十一条 对已参加原农村养老保险(老农保)、村主职干部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基本情况,纳入新农保统计管理范围。

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省养老保险局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第二篇:《湖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资格认证管理办法(试行)》 .doc[推荐]

《湖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资格认证管理办法(试行)》

来源:鄂人社发〔2010〕56号

【摘要】

本办法资格认证对象为新农保待遇领取人员。待遇领取人员资格认证可采取下列方法:

(一)在本地居住的待遇领取人员携带本人户口簿、身份证和待遇领取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到指定地点进行待遇领取资格认证。

(二)对异地居住的待遇领取人员,由县(市、区)社保机构按照国家规定向其邮寄认证通知书,由待遇领取人员本人携带身份证、待遇领取证到居住地街道(乡镇)劳动保障工作机构或县(市、区)社保机构进行认证。

(三)对重点人群,县(市、区)社保机构应确定一定的比例,采取走访慰问等方式直接上门进行复查。

对通过资格认证的待遇领取人员,公示无疑后,县(市、区)社保机构应按时足额为其发放养老保险待遇。对没有通过资格认证的待遇领取人员,县(市、区)社保机构应及时停止为其发放养老保险待遇,待其补办有关手续后,从停发之日起补发并续发养老保险待遇。待遇领取人员在领取养老保险待遇期间被判刑或劳动教养的,县(市、区)社保机构应停止为其发放养老保险待遇。待遇领取人员出国(境)定居、户籍性质变更的,应终止新农保待遇关系,并进行注销登记。

本办法由湖北省养老保险局负责解释。本办法从下发之日起执行。

省人社厅关于印发《湖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资格认证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稿件来源:厅政策法规处

鄂人社发〔2010〕56号

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根据《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试行)》(人社部发〔2009〕161号)精神和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湖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资格认证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0一0年十月十二日

湖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遇领取人员资格认证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加强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基金的管理与监督,防止新农保基金流失,促进新农保事业健康发展,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试行)》、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湖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试行)》以及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资格认证对象为新农保待遇领取人员。

第三条 新农保待遇领取资格认证是对待遇领取人员是否符合享受条件进行核实和认定。

第四条 省、市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社保机构”)负责对辖区新农保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工作指导、协调、监督、检查。

县(市、区)社保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按具体布置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工作,对认证对象、时间、地点和方式等作出明确规定。也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委托金融机构或其他服务机构协助认证(直管市直接经办新农保业务的参照执行,下同)。

乡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乡镇人社服务中心”)及村协办员应按照县(市、区)社保机构的统一布置,协助做好待遇领取资格的认证工作。

第五条 待遇领取人员资格认证可采取下列方法:

(一)在本地居住的待遇领取人员携带本人户口簿、身份证和待遇领取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到指定地点进行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因重病、残疾、瘫痪及高龄等原因不能到指定地点进行现场认证的,凭医院证明、残疾证或当地村委会证明,由县(市、区)社保机构工作人员或委托协助认证机构的工作人员上门进行认证。

(二)对异地居住的待遇领取人员,由县(市、区)社保机构按照国家规定向其邮寄认证通知书,由待遇领取人员本人携带身份证、待遇领取证到居住地街道(乡镇)劳动保障工作机构或县(市、区)社保机构进行认证。

(三)对重点人群,县(市、区)社保机构应确定一定的比例,采取走访慰问等方式直接上门进行复查。

第六条 待遇领取人员应按规定配合做好待遇领取资格信息采集工作,如实提供有关证明材料。

第七条 在资格认证过程中,要严格审查待遇领取人员户口簿、身份证及相关证明材料,核对其基本信息,并及时登录。对需要调查核实的问题,由县(市、区)社保机构工作人员或委托协助认证机构的工作人员调查处理。县(市、区)社保机构或委托协助认证机构主管人员应在认证材料上签字,并对认证结果负责。

第八条 认证工作结束后,县(市、区)社保机构应及时将认证结果在行政村范围内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得少于10天。同时,公布举报电话与监督电话,受理群众举报,并及时处理举报情况。

第九条 对通过资格认证的待遇领取人员,公示无疑后,县(市、区)社保机构应按时足额为其发放养老保险待遇。

第十条 对没有通过资格认证的待遇领取人员,县(市、区)社保机构应及时停止为其发放养老保险待遇,待其补办有关手续后,从停发之日起补发并续发养老保险待遇。

第十一条 待遇领取人员在领取养老保险待遇期间被判刑或劳动教养的,县(市、区)社保机构应停止为其发放养老保险待遇。待服刑期满后,再继续为其发放养老保险待遇,停发期间的待遇不予补发。

第十二条 待遇领取人员出国(境)定居、户籍性质变更的,应终止新农保待遇关系,并进行注销登记。

第十三条 待遇领取人员死亡、判刑后,其亲属或其他人员冒领养老金的,县(市、区)社保机构应追回冒领金额和利息,并提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依法给予处罚;对拒不退还冒领金额者,县(市、区)社保机构可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情况严重构成犯罪的,应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四条 县(市、区)社保机构可通过建立举报奖励制度,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对冒领、骗取新农保养老金的行为进行举报。

第十五条 县(市、区)社保机构应建立新农保待遇领取人员资格认证内部审核报批制度,明确职责,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督。

第十六条 县(市、区)社保机构应将新农保待遇领取人员资格认证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实

行考核。

第十七条 县(市、区)社保机构和乡镇人社服务中心及其他委托协助认证机构的工作人员,在新农保待遇领取人员资格认证工作中,要切实履行职责,严格按政策规定办理认证手续。如发现弄虚作假者,要严肃处理,给养老保险基金造成损失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湖北省养老保险局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办法从下发之日起执行。

第三篇:湖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

湖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经办规程(试行)摘要

1、新农保业务由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社保机构”)、乡镇(含管辖有农村居民的街道办事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乡镇人社服务中心”)具体经办,村(居)民委员会协办人员(以下简称“村协办员”)协助办理,实行属地化管理。

2、乡镇人社服务中心负责对参保人员的参保资格、基本信息、缴费信息、待遇领取资格及关系转移资格等进行初审,录入有关信息,负责受理咨询、查询和举报,并负责政策宣传、情况公示等工作。

村协办员具体负责新农保参保登记、缴费档次选定、待遇领取、关系转移接续等业务环节所需材料的收集与上报,登记建立相关业务台账;负责向参保人员发放有关材料,提醒参保人员按时缴费,通知参保人员办理待遇领取手续;协助做好政策宣传与解释、待遇领取资格认证、摸底调查、农村居民基本信息采集、情况公示等工作。要负责检查参保人员的相关材料是否齐全,在《参保表》上签字、加盖村(居)委会公章,并将《参保表》、户口簿及居民身份证复印件、1寸白底彩色登记照等材料,于每月10日前一并上报乡镇人社服务中心。

乡镇人社服务中心负责对参保人员的相关材料进行初审,确认无误后及时将参保登记信息录入农保信息系统,在《参保表》上加

盖公章,于每月18日前将《参保表》、户口簿复印件、居民身份证复印件等材料一并上报县(市、区)社保机构。

县(市、区)社保机构应在7个工作日内对乡镇人社服务中心录入的参保人员相关信息与上报的材料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将复核结果通过信息系统反馈乡镇人社服务中心,同时将有关材料归档备案。

3、参保变更登记的主要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公民身份号码、出生年月、居住地址、联系电话、户籍性质、户籍所在地址及缴费档次等。以上内容之一发生变更时,参保人员应及时携带相关证件及材料到村(居)委会申请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填写《湖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变更登记表》(附表二,以下简称《变更表》)。村协办员每月10日前将相关材料及《变更表》上报乡镇人社服务中心。

乡镇人社服务中心初审无误后,将需要变更的信息及时录入农保信息系统,并于每月18日前将相关材料及《变更表》上报县(市、区)社保机构。县(市、区)社保机构应在7个工作日内对变更登记信息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将复核结果通过信息系统反馈乡镇人社服务中心,同时将有关材料归档备案。

4、参保人员出现出国(境)定居、户籍性质变更、跨县(市、区)转移或死亡等情况的,应终止新农保关系,并进行注销登记。参保人员(或指定受益人、法定继承人)应持相关证件、材料到村(居)委会提出注销登记申请,填写《湖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注销登记表》(附表三,以下简称《注销表》)。待遇领取人员自死亡次月起停发养老金,其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应在待遇领

取人死亡后30日内持相关证明材料,通过村协办员和乡镇人社服务中心向县(市、区)社保机构申请办理养老保险关系注销登记和除政府补贴外的个人账户资金余额的一次性领取手续。

办理注销登记时应提供以下材料:

(1)本人的有效身份证明;

(2)出国(境)定居的,应提供出国(境)定居证明;

(3)变更为城镇户籍的,应提供户籍变更证明;

(4)参加其他社会养老保险的,应提供相关证明;

(5)跨县(市、区)转出的,应提供户籍关系转移证明;

(6)参保人员死亡的,应提供医院出具的死亡证明,或民政部门出具的火化证明(非火化区除外),或公安部门出具的户籍注销证明,以及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的有效身份证明,能够确定其继承权的法律文书、公证文书等;人员失踪宣告死亡的,应提供司法部门出具的宣告死亡证明。

(7)村协办员于每月10日前将《注销表》及有关证明材料上报乡镇人社服务中心。乡镇人社服务中心初审无误后,将注销登记信息录入农保信息系统,并于每月18日前将上述材料上报县(市、区)社保机构。

县(市、区)社保机构应在7个工作日内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结算其个人账户资金余额,按照第二十七条有关规定,将除政府补贴外的个人账户资金余额支付给参保人员(或指定受益人、法定继承人),支付成功后,终止其新农保关系,并将复核处理结果通过信息系统反馈乡镇人社服务中心,有关材料及时归档备案。

县(市、区)社保机构应及时将未缴纳养老保险费的人员名单通过信息系统反馈乡镇人社服务中心,乡镇人社服务中心应及时告知给村协办员,村协办员负责对参保人员进行缴费提醒。至缴费截止日,仍未缴纳养老保险费的,按中断缴费处理。

5、参保人员可到乡镇人社服务中心打印《湖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明细表》(附表十,以下简称《个人账户表》),或登陆社会保障网站查询、下载本人的个人账户记账明细等相关信息,也可通过12333电话查询系统查询相关信息。

6、参保人员对个人账户记录提出异议的,需向村(居)委会提交书面申请,逐级申报,县(市、区)社保机构应及时受理并进行核实。经审核,确需调整的,应由县(市、区)社保机构及时处理并将更改的信息录入信息系统。信息系统保留处理前的记录,县(市、区)社保机构通过乡镇人社服务中心或村协办员及时将处理结果告诉参保人员。

7、乡镇人社服务中心每月底前通过农保信息系统查询次月符合领取养老金待遇条件参保人员的名单,生成《湖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领取通知单》(附表十一),交村协办员通知参保人员办理领取养老金手续。

8、符合待遇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员,应于达到领取待遇年龄前一月携带户口簿、本人居民身份证等材料,到户口所在地村(居)委会办理待遇领取登记手续。参保人员从达到领取待遇年龄的次月起开始享受新农保待遇。村协办员负责检查参保人员提供的材料是否齐全,并于参保人员达到领取待遇年龄当月10日前将相关材料上报乡镇人社服务中心。

9、乡镇人社服务中心应审核参保人员的年龄、本人及其子女参保缴费情况等新农保待遇领取资格,出生年月与身份证号码不一致的以身份证号码为准。符合待遇领取资格人员的相关材料于参保人员达到领取年龄当月18日前上报县(市、区)社保机构。

10、县(市、区)社保机构应在7个工作日内对有关材料进行复核,并按有关规定对申报人待遇领取资格进行认定,确认未享受其他社会保险待遇后,计算待遇领取人员的养老金金额,生成《湖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核定表》(附表十二)。

11、待遇领取人员在领取养老金期间被判刑或劳动教养的,村协办员和乡镇人社服务中心应及时提请县(市、区)社保机构停止为其发放养老保险待遇。待服刑期满后,重新履行审批手续,再继续为其发放养老金,服刑或劳动教养期间停发的养老金不予补发。

12、县(市、区)社保经办机构应按对新农保待遇领取人员进行资格认证。定期向享受待遇领取人员发放资格认证通知,规定认证时间和方式,要求提供的相关证明资料。没有通过资格认证的,社保机构应及时停止为其发放养老金,待其补办有关手续后,从停发之日起补发并续发养老金。

13、参保人员在缴费期间跨县(市、区)转移的,转出地县(市、区)社保机构应将其新农保关系和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转入新参保地,由新参保地为其办理参保缴费手续。

参保人员转移到尚未开展新农保试点地区的,其新农保关系暂不转移,个人账户做封存处理,储存额按有关规定继续计息。

参保人员须持户籍关系转移证明、居民身份证原件等有关材料,到转入地村(居)委会提出申请,填写《参保表》和《湖北省新型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关系转入申请表》(附表十四,以下简称《转入表》)。村协办员负责检查其提供的材料是否齐全,并于当月10日前将《参保表》和《转入表》及有关材料上报乡镇人社服务中心。转入地乡镇人社服务中心审核无误后,应将参保、转移信息及时录入农保信息系统,于当月18日前将《参保表》和《转入表》及有关材料上报县(市、区)社保机构。转入地县(市、区)社保机构应在7个工作日内向转出地县(市、区)社保机构寄送《湖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关系转入接收函》(附件二,以下简称《接收函》)。

转出地县(市、区)社保机构接到《接收函》后,应对申请转移人员相关信息进行核实,符合转移规定的,应按照第二十七条有关规定,在15个工作日内通过指定金融机构将参保人员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划拨至转入地县(市、区)社保机构指定的银行账户,并注销申请转移人员参保信息。

转入地县(市、区)社保机构确认转入的个人账户储存额足额到账后,应及时告知转入人员,并进行实收处理、为转入人员记录个人账户。

参保人员达到待遇领取年龄,需要跨县(市、区)迁移的,其养老保险关系不转移。

第四篇:《湖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办法(试行)》

《湖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办法(试行)》

来源:鄂人社发〔2010〕58号

第一条 为加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业务档案管理,确保新农保业务档案真实、完整和安全,发挥档案的服务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国家档案局制定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和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湖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试行)》以及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规定的新农保业务档案,分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纸质档案包括业务经办过程中所形成的记录、证据、依据等纸质材料;电子档案包括纸质档案生成的各类业务数据和影像资料等。

第三条 省、市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社保机构”)负责监督、检查、指导、协调辖区内新农保业务档案的管理工作。县(市、区)社保机构负责新农保业务档案的集中保管(直辖市直接经办新农保业务的参照执行,下同)。

乡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协助县(市、区)社保机构做好纸质档案相关材料的归集上报和电子档案信息录入等基础工作。村(居)委会应建立参保人员基础信息台帐并妥善保存。

第四条 新农保业务档案实行目标管理,明确分管领导,将业务档案工作纳入单位议事日程、工作计划和单位发展规划,设立相应的档案管理部门。

第五条 新农保业务档案管理应配备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能适应业务档案工作的需要。档案工作人员需保持相对稳定,定期参加档案业务学习和业务培训,持证上岗。

第六条 新农保业务档案管理应设置规范标准的业务档案专用库房,能够容纳全部新农保业务档案。库房内应配置温湿度计、空调、去湿机、消毒灭菌机、灭火器、吸尘器等设施设备,并配备专用的铁制档案柜或者密集架,必须做到防火、防盗、防磁、防高温、防潮湿、防光、防尘、防虫、防鼠。办公室、库房、查阅室按要求分设,确保档案的安全,并根据需要配备计算机、扫描仪、办公软件和业务软件等现代化管理设备,以适应档案现代化管理的要求。

第七条 新农保业务档案应建立保管、保密、利用、移交、鉴定、销毁等管理制度,并妥善保管、有序存放,严防毁损、遗失和泄密。

第八条 建立分管领导和档案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建立健全业务档案工作流程,将新农保业务档案工作列入社会保险业务经办工作,加强新农保业务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

第九条 新农保业务经办过程中形成的记录、证据、依据,进行严格审核,按照《社会保险业务材料归档范围与保管期限》进行收集、整理、立卷、归档,确保归档材料的完整、安全,不得伪造、篡改。

第十条 新农保业务档案分类应遵循农保工作的规律和特点,采用“—业务环节”的方法对农保业务材料进行检查、分类、整理、立卷、编号、入库保管,并应编制卷内目录、案卷目录、索引目录、填写备考表等。

第十一条 新农保业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和定期两类。定期保管期限按部颁规章规定分为10年、30年、50年、100年。

第十二条 乡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通过县(市、区)社保机构生成的电子档案开展相关经办业务工作,并负责受理咨询、查询、情况公示等。

第十三条 新农保业务档案的鉴定和销毁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国家档案局关于《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执行。

第十四条 社保机构对违反新农保业务档案管理规定的行为应限期改正,对直接责任人和主

管领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省养老保险局负责解释。第十六条 本办法从下发之日起执行。

第五篇:宝鸡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行办法

宝鸡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做好农村养老工作,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努力实现“三个率先”,建设和谐奋进新宝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7]1号)及《国务院批转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通知》(国发[2006]35号)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具有本市行政区域内农业户籍,年满18周岁以上、且未参加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均可参保。暂不具备条件参加其他社会养老保险的乡镇企业职工、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也可按照本办法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第三条 坚持权利与义务相对等、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财政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模式,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第四条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推行,养老保险费实行县级统筹。县(区)、乡(镇)人民政府要加强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领导,并将其列入本县(区)、本乡(镇)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五条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是全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政策制定和监督指导;县(区)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负责本县(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工作;县(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管理机构(以下简称农保经办机构)负责养老保险费收缴、养老金支付、个人账户管理、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工作。

第六条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实施,具体业务由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承担。村民委员会根据县(区)、乡(镇)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负责以村为单位确定参保缴费起始日,统一办理参保登记手续,组织缴纳保险费。

第七条 各级农保工作机构和人员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市、县(区)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根据农保工作需要,合理核定和安排专项工作经费预算。

第二章 保险费的缴纳

第八条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费的年缴费标准(含财政补贴和集体补助),现阶段按2006本县(区)农民人均纯收入10%至30%缴纳,随着经济发展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可适时调整。

第九条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费可以按月、按季或者按年缴纳,也可以一次性缴纳。参保缴费起始日年满60周岁以上人员不缴纳养老保险费,本人家庭成员按规定参保并正常缴费者,可享受养老待遇。

第十条 市、县(区)财政对参保人员养老保险费给予适当补贴,补贴标准为市财政每人每年15元,县(区)财政每人每年不低于15元。财政补贴资金既可列入当年财政预算,也可在参保人员年满60周岁时,按规定计入养老待遇,由市、县(区)财政按月拨付至农保经办机构统一计发。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村贫困残疾人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养老保险费由市、县(区)财政按各承担一半的原则全额补助。第十一条 鼓励有条件的村(组)集体经济组织,对本村(组)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员给予补助,村(组)集体补助的数额,根据自身经济条件确定。

第十二条 提倡和鼓励机关、团体和社会各界对农村特困群众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给予扶持和资助。

第十三条 财政补贴及村(组)集体经济补助标准应随经济发展适时提高。

第三章 个人账户管理

第十四条 县(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为每位参保农民建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核发《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缴费手册》,建立养老保险档案。

第十五条 参保人员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包括:

(一)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总额及其利息;

(二)村(组)集体补助总额及其利息;

(三)财政补贴总额及其利息;

(四)其他收入及其利息。

第十六条 参保人员个人账户的储存额利率根据人民银行同期公布的城乡居民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确定。农保经办机构每年对参保人员个人账户中的储存额结息一次。

第十七条 参保人员跨统筹区域转移养老保险关系的,个人账户中个人和集体缴费储存额全部转移。

第十八条 参保人员有权向农保经办机构查询其养老保险有关情况,经办机构应当及时提供相应的服务。

第四章 养老保险待遇

第十九条 参保人员养老保险待遇由两部分组成,即:个人账户养老金、养老补贴。

第二十条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办法为:个人账户积累总额除以国家规定的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即:个人账户养老金月领取标准=个人账户积累总额÷139。

第二十一条 建立农村老年农民养老补贴制度(以下简称养老补贴)。现阶段全市养老补贴标准为:60周岁以上每人每月60元;由市、县(区)财政各承担50%;根据当年实际需要分别列入市、县(区)财政预算。

第二十二条 具备以下条件之

一、且其符合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条件的家庭成员,均已按规定参保并正常缴费,可享受养老保险待遇。

(一)参保缴费起始日年满60周岁以上人员;

(二)参保缴费起始日45周岁以上,按规定参保并足额缴纳相应年限的养老保险费,且年满60周岁的人员;

(三)参保缴费起始日45周岁以下,按规定参保、且缴费年限在15年以上、年满60周岁的人员。

第二十三条 达到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年龄但未按规定缴足养老保险费者,应按规定补缴(含利息),从缴清次月起享受。补缴部分不享受财政补贴。

第二十四条 参保人员在缴费期间死亡的,可以将个人缴纳及村(组)集体补助的养老保险费的本息退还给其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参保人员在领取养老金期间死亡的,可以将个人缴纳及村(组)集体补助的养老保险费本息余额退还给其法定继承人或者指定受益人。

第二十五条 参保人员养老保险待遇水平根据经济增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农村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的变动适时调整。具体调整方案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提出,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二十六条 参保人员养老保险待遇由农保经办机构按月实行社会化发放。县(区)农保经办机构为符合条件的农民核发《农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证》,参保农民凭证按月领取。领取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每年应参加资格认证,领取期间死亡的,其直系亲属或者有关人员应在一个月内到所属农保经办机构办理相关手续。

第五章 基金监督管理

第二十七条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由县(区)农保经办机构在国有商业银行开设基金收入户和支出户,财政部门在同一银行开设财政专户。基金实行预算管理、专款专用,条件具备时可实行市级统筹。

第二十八条 市、县(区)财政部门应按标准编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财政补助预算,并及时将资金划拨到基金专户,确保农民养老保险待遇的按时足额发放。

第二十九条 各级农保工作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财务、会计、统计和内部审计制度。按编制社会保险基金收支预决算,自觉接受社会保险基金监督部门监督。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信息服务网络,努力为参保农民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第三十条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中的储存额,只能用于支付参保人员年老时的养老金,不得提前支取挪作他用。

第三十一条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积累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存入国有商业银行和认购国家债券,确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擅自改变其性质和用途。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 行政机关和农保经办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七、三十、三十一条的,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或者上级行政机关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 任何人以伪造证件或者其他手段多领、冒领养老保险待遇的,由农保经办机构依法追回,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各县(区)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要以农村城镇化进程较快的乡(镇)、村(组)和有固定收入或有缴费能力的农民、村(组)干部等人群为重点;可先行在新农村建设重点村(示范村)试点,总结经验,以点带面,逐步扩大覆盖范围。第三十五条 参加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已领取养老金的人员仍按原办法执行,符合本办法有关规定者可享受养老补贴。未达到领取年龄的人员可根据本人自愿过渡到本办法,具体过渡方法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和市财政局研究制定。

第三十六条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和财政部门根据本办法制定相关实施意见。县(区)人民政府要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并组织实施。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2007年7月1日起施行。

下载《湖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统计管理办法(试行)》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湖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统计管理办法(试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一、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背景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

    关于湖北省天门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调查报告

    关于天门市横林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也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家乡的......

    寿光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细则(试行)[5篇材料]

    寿光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细则(试行) 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切实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工作,保障农村老年居民的基本生活,根据《寿光市新型农村社......

    黑龙江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试行)

    黑龙江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试行)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确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规范和统一新农保业务操作......

    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行办法[推荐五篇]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精神,落实中共贵阳市委《关于建设生态......

    在全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在全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动员大会上的表态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一项为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农村居民“老有所养”......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情况调查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情况调查 调查时间:2017年7月8日至8月13日 调查地点:湘潭县花石镇 调查人: 调查对象:采取走访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湘潭县花石镇100名居民进行调查。 一、前......

    江西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江西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增53个试点县CCTV.com2011年07月19日 09:47进入复兴论坛来源:信息日报 18日,记者从江西省社保局获悉,江西省2011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