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市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存在问题和对策
城市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存在问题和对策
仁怀市委党校 梁慧
摘要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的窗口和缩影,它是聚居在一定地域内居民群众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今天,社区已经成为各种社会群体的聚焦点,生活在社区中的各种人都会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重要影响,而基层党组织是党和政府直接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服务型党组织的主体,在新时期,社区党建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尚存在种种问题,该如何以新思想、新方法去做好社区党建工作,这是摆在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在分析当前社区党建工作存在的种种问题的基础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以期给社区党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社区党建问题对策社区概况及党建工作存在问题分析
当前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1对社区党建认识的偏差和不足
当前,各城市为了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实现GDP总量排名的靠前,仍然以经济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具体到各个社区而言,能否帮助上级政府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就成了上级政府考核社区工作者工作能力和业绩的重要指标。因此,上级政府重视经济的发展,而对社区包括党建在内的其他工作往往不够重视。在上级政府巨大的经济考核压力之下,社区负责人派给专职党务工作者许多经济、文化、治安等日常杂务,使得这些党务工作者由名义上的专职变成了实际上的兼职。通常,一个社区覆盖数平方公里,为辖区内的成千上万群众提供方方面面的日常服务,但许多社区党组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公共服务事务所等社区机构均是一套人马。一个社区也就那么几个工作者,常常一人身兼数职,整天忙于日常事务,很少有时间、精力外出参加培训。
1.2对社区党建在投入上的不足
由于上级政府对社区党建认识的偏差和不足,导致在人力、财力投入上的不足。按照我国现行的管理体制,社区党建的经费由地方党委组织部门负责,并没有纳入各级地方财政预算体系之内。因此,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在自身经费有限的情况下不可能对社区党建过多地投入,而社区党组织本身又不具有融资能力,这两种状况的并存导致了社区党建经费的严重不足。
1.3驻区单位与所在社区在党建工作中存在协调上的困难 社区是我国最基层的一级组织,但社区往往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各级各类单位,这些单位均具有一定的行政级别,由于旧的等级观念、身份概念的存在和影响,这些单位放不下架子来配合没有行政级别的社区组织开展党建工作。与此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个社区均涌现出大量完全不同于传统单位组织的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简称为“两新”组织),这些“两新”组织大多并未建立党的组织机构,即使建立了党组织机构的,其党员比例也严重偏低,党员在这些单位中的影响力也比较微弱。故“两新”组织对所在社区党建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也极其有限。
1.4社区建设观念落后,社区居民参与意识差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在许多部门的思想意识中,存在着重视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重城市建设轻社区建设的落后观念。这样也导致社区基础设施薄弱,办公经费缺少。形成了当前“责任进社区,而权力未进社区;事务进社区,而经费未进社区”的现象。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居民面向市场,公民意识增强,但对社区的依附性参与减弱。,这就给社区工作的开展带来重重困难。
1.5社区党组织建设中出现新情况和新变化
一是社区中“两新”组织党员、流动党员、下岗职工党员、人户分离党员、离退休党员和年龄过大,免过组织生活的党员越来越多。二是随着劳动力在产业之间和地区之间自由流动性的增强,大量流动党员和“口袋”党员出现,党的基层组织对人的组织力、约束力日益弱化,其工作出现了一些“空白点”。与此同时,随着政府治理模式由传统的管制、管理型向现代的服务型的转变,城市行政工作的重心逐渐下移到了最基层的社区,社区承担的服务、治理、管理的职能日益增多,这样的形式客观上要求各个社区必须有效地整合各种力量才能顺利地完成工作任务
2.1对党建工作的思考与探索
(一)纠正对社区党建认识上的偏差
从当前的实际状况分析,对社区党建工作认识上的偏差既存在于上级党委和政府,也存在于社区党组织本身。要纠正对社区党建认识上的偏差,首先是上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在对社区党组织的工作目标考核中抛弃唯GDP马首是瞻的考核模式,建立健全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社区和谐、党建发展等一系列目标在内的全面考核模式,抛弃各种各样的一票否决制,建立健全对社区工作的全面的量
化考核模式,对社区专职党建工作者的考核应单列,仅以其社区党建的业绩作为其考核指标和依据。同时,社区要为专职党建工作者创造工作环境。其次,作为社区专门从事党建工作的工作人员,要敢于顶住来自于各个方面的各种压力,专心致志于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要为各种杂务所困扰。
2.2加大对社区党建经费的投入
各城市的基层政府在进行年度财政预算时,应专门开列社区党组织建设所需经费,社区党组织的上级主管部门应充分运用好这部分资金;社区党组织的上级主管部门在安排辖区内党员上缴的党费使用时,可适当向经费紧张,资金运转困难的社区党组织倾斜;各基层政府应该给社区党组织适当保留一些铺面、房产、车库等作为社区党组织增收创收的渠道,社区党组织应充分应用好、经营好这部分资产;同时,社区党组织还应该主动与辖区内的各级各类单位接触,争取从各企事业单位融入资金。
2.3加强对社区党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
对于社区党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的一个总的原则是必须迎合党员们实际需要、分级分类地进行。对于企事业单位下岗党员,最为迫切的实际需要就是就业能力的培训、就业岗位的提供;对于流入社区的农民工党员,最为迫切的就是进行城市生活知识的培训、法律援助的提供、就业环境安全的保障;对于社区内的离退休党员最为迫切的是要进行健康知识的培训、保健护理的提供;而那些大学毕业后远走他乡异地工作而将党组织关系存放在户籍所在地社区的大学生,需要了解故乡的发展和变化,也有为自己故乡的发展贡献力量的想法,社区党组织要与他们加强联系,加强与他们的交流、沟通与管理。社区党组织应改革、改进活动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党组织活动,同时应增强服务意识,把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寓于服务之中,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应充分发挥社区离退休老党员的余热,充分利用他们的各种资源和关系做好社区的党建工作。
2.4创新社区党员干部队伍的任用管理
首先,通过从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选派,从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复员转业军人中“公开招考”和留任等多种形式,把热爱社区工作、热心服务群众的优秀人员充实到社区干部队伍中。其次,要提高社区干部工资待遇,建立完善社区党员干部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制度,切实解决社区干部的后顾之忧,再次,创新适应“和谐社区”建设需要的党员分类管理体制。对于社区党组织关系内的党员进行统一管理。对于社区内的下岗职工党员,可以采用“托管”方式进
行管理。对于社区内的流动党员可以采用“双重管理”的方式进行管理,即对社区内的流动党员实行流入方党组织和流出方党组织的双重管理,对于社区内的在职党员可以采用“协管”的方式进行管理。
2.5创新社区党建和单位党建协作格局
当前我国城市社会出现了单位党建和社区党建两种党建模式并存的党建新格局。两种党建模式的互动将成为克服单位和社区组织“二元化”状态的重要动力,对于实现单位和社区的互动从而构建城市和谐社会无疑具有重要意义。这种互动其目的是在保持单位党建和社区党建各自特点和优势的前提下打破两者之间不必要的界限并实现优势互补,实现执政资源的整合,构建我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格局。
首先,要创新协调两种党建模式关系的组织形式。一是要建立一个协调机构,协调辖区内单位的党组织共同开展工作。二是可以尝试建立单位和社区联合工作党委的领导体制。较好地发挥驻社区单位的优势,实现资源整合,以真正实现两种党建模式以及单位和社区之间的有效互动。通过两种党建模式的互动,可以解决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可以弥补执政党社会功能的缺位和不足。
三、结语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法定的执政党,党的各级组织在同级各类组织中处于核心地位,发挥领导作用,社区党组织也不例外。我们只有改进和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才能维护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各组织中的核心地位,才能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领导作用。社区党组织的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努力,不断地开拓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迎来社区党建的“良治”局面,巩固我党的执政地位。
第二篇: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存在问题及对策
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存在问题及对策 社区概况及党建工作存在问题分析
当前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1 对社区党建认识的偏差和不足
当前,各城市为了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实现GDP总量排名的靠前,仍然以经济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具体到各个社区而言,能否帮助上级政府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就成了上级政府考核社区工作者工作能力和业绩的重要指标。因此,上级政府重视经济的发展,而对社区包括党建在内的其他工作往往不够重视。在上级政府巨大的经济考核压力之下,社区负责人派给专职党务工作者许多经济、文化、治安等日常杂务,使得这些党务工作者由名义上的专职变成了实际上的兼职。通常,一个社区覆盖数平方公里,为辖区内的成千上万群众提供方方面面的日常服务,但许多社区党组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公共服务事务所等社区机构均是一套人马。一个社区也就那么几个工作者,常常一人身兼数职,整天忙于日常事务,很少有时间、精力外出参加培训。
1.2 对社区党建在投入上的不足
由于上级政府对社区党建认识的偏差和不足,导致在人力、财力投入上的不足。按照我国现行的管理体制,社区党建的经费由地方党委组织部门负责,并没有纳入各级地方财政预算体系之内。因此,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在自身经费有限的情况下不可能对社区党建过多地投入,而社区党组织本身又不具有融资能力,这两种状况的并存导致了社区党建经费的严重不足。
1.3 驻区单位与所在社区在党建工作中存在协调上的困难
社区是我国最基层的一级组织,但社区往往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各级各类单位,这些单位均具有一定的行政级别,由于旧的等级观念、身份概念的存在和影响,这些单位放不下架子来配合没有行政级别的社区组织开展党建工作。与此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个社区均涌现出大量完全不同于传统单位组织的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简称为“两新”组织),这些“两新”组织大多并未建立党的组织机构,即使建立了党组织机构的,其党员比例也严重偏低,党员在这些单位中的影响力也比较微弱。故“两新”组织对所在社区党建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也极其有限。
1.4 社区建设观念落后,社区居民参与意识差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在许多部门的思想意识中,存在着重视经济效益
2.3 加强对社区党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
对于社区党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的一个总的原则是必须迎合党员们实际需要、分级分类地进行。对于企事业单位下岗党员,最为迫切的实际需要就是就业能力的培训、就业岗位的提供;对于流入社区的农民工党员,最为迫切的就是进行城市生活知识的培训、法律援助的提供、就业环境安全的保障;对于社区内的离退休党员最为迫切的是要进行健康知识的培训、保健护理的提供;而那些大学毕业后远走他乡异地工作而将党组织关系存放在户籍所在地社区的大学生,需要了解故乡的发展和变化,也有为自己故乡的发展贡献力量的想法,社区党组织要与他们加强联系,加强与他们的交流、沟通与管理。社区党组织应改革、改进活动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党组织活动,同时应增强服务意识,把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寓于服务之中,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应充分发挥社区离退休老党员的余热,充分利用他们的各种资源和关系做好社区的党建工作。
2.4 创新社区党员干部队伍的任用管理
首先,通过从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选派,从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复员转业军人中“公开招考”和留任等多种形式,把热爱社区工作、热心服务群众的优秀人员充实到社区干部队伍中。其次,要提高社区干部工资待遇,建立完善社区党员干部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制度,切实解决社区干部的后顾之忧,再次,创新适应“和谐社区”建设需要的党员分类管理体制。对于社区党组织关系内的党员进行统一管理。对于社区内的下岗职工党员,可以采用“托管”方式进行管理。对于社区内的流动党员可以采用“双重管理”的方式进行管理,即对社区内的流动党员实行流入方党组织和流出方党组织的双重管理,对于社区内的在职党员可以采用“协管”的方式进行管理。
2.5 创新社区党建和单位党建协作格局
当前我国城市社会出现了单位党建和社区党建两种党建模式并存的党建新格局。两种党建模式的互动将成为克服单位和社区组织“二元化”状态的重要动力,对于实现单位和社区的互动从而构建城市和谐社会无疑具有重要意义。这种互动其目的是在保持单位党建和社区党建各自特点和优势的前提下打破两者之间不必要的界限并实现优势互补,实现执政资源的整合,构建我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格局。
首先,要创新协调两种党建模式关系的组织形式。一是要建立一个协调机构,协调辖区内单位的党组织共同开展工作。二是可以尝试建立单位和社区联合工作党委的领导体制。较好地发挥驻社区单位的优势,实现资源整合,以真正实现两
第三篇: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存在问题及对策概要
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存在问题及对策 1 社区概况及党建工作存在问题分析 当前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1 对社区党建认识的偏差和不足
当前, 各城市为了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实现 GDP 总量排名的靠前, 仍然以经 济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具体到各个社区而言, 能否帮助上级政府推动 当地经济的发展就成了上级政府考核社区工作者工作能力和业绩的重要指标。因 此, 上级政府重视经济的发展, 而对社区包括党建在内的其他工作往往不够重视。在上级政府巨大的经济考核压力之下,社区负责人派给专职党务工作者许多经 济、文化、治安等日常杂务, 使得这些党务工作者由名义上的专职变成了实际上 的兼职。通常,一个社区覆盖数平方公里, 为辖区内的成千上万群众提供方方面 面的日常服务,但许多社区党组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公共服务事务所等社区 机构均是一套人马。一个社区也就那么几个工作者,常常一人身兼数职, 整天忙 于日常事务,很少有时间、精力外出参加培训。
1.2 对社区党建在投入上的不足
由于上级政府对社区党建认识的偏差和不足, 导致在人力、财力投入上的不 足。按照我国现行的管理体制,社区党建的经费由地方党委组织部门负责, 并没 有纳入各级地方财政预算体系之内。因此, 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在自身经费有限的 情况下不可能对社区党建过多地投入, 而社区党组织本身又不具有融资能力, 这 两种状况的并存导致了社区党建经费的严重不足。
1.3 驻区单位与所在社区在党建工作中存在协调上的困难
社区是我国最基层的一级组织,但社区往往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各级各类单 位,这些单位均具有一定的行政级别,由于旧的等级观念、身份概念的存在和影 响, 这些单位放不下架子来配合没有行政级别的社区组织开展党建工作。与此同 时, 随着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各个社区均涌现出大量完全不同于传统单位 组织的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简称为“两新”组织 ,这些“两新”组织大 多并未建立党的组织机构,即使建立了党组织机构的,其党员比例也严重偏低, 党员在这些单位中的影响力也比较微弱。故“两新” 组织对所在社区党建的推动 和促进作用也极其有限。
1.4 社区建设观念落后,社区居民参与意识差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 在许多部门的思想意识中, 存在着重视经济效益 忽视社会效益、重城市建设轻社区建设的落后观念。这样也导致社区基础设施薄 弱,办公经费缺少。形成了当前“责任进社区,而权力未进社区;事务进社区, 而经费未进社区” 的现象。与此同时, 越来越多的居民面向市场, 公民意识增强, 但对社区的依附性参与减弱。,这就给社区工作的开展带来重重困难。
1.5 社区党组织建设中出现新情况和新变化
一是社区中“两新”组织党员、流动党员、下岗职工党员、人户分离党员、离退休党员和年龄过大, 免过组织生活的党员越来越多。二是随着劳动力在产业 之间和地区之间自由流动性的增强,大量流动党员和“口袋”党员出现,党的基 层组织对人的组织力、约束力日益弱化,其工作出现了一些“空白点”。与此同 时,随着政府治理模式由传统的管制、管理型向 现代 的服务型的转变, 城市行政 工作的重心逐渐下移到了最基层的社区,社区承担的服务、治理、管理的职能日 益增多, 这样的形式客观上要求各个社区必须有效地整合各种力量才能顺利地完 成工作任务
2.1 对党建工作的思考与探索(一 纠正对社区党建认识上的偏差
从当前的实际状况分析, 对社区党建工作认识上的偏差既存在于上级党委和 政府, 也存在于社区党组织本身。要 纠正对社区党建认识上的偏差, 首先是上级 党委和政府, 必须在对社区党组织的工作目标考核中抛弃唯 GDP 马首是瞻的考核 模式,建立健全包括 经济、社会、文化、社区和谐、党建发展等一系列目标在内 的全面
考核模式, 抛弃各种各样的一票否决制, 建立健全对社区工作的全面的量 化考核模式, 对社区专职党建工作者的考核应单列, 仅以其社区党建的业绩作为 其考核指标和依据。同时,社区要为专职党建工作者创造工作环境。其次,作为 社区专门从事党建工作的工作人员, 要敢于顶住来自于各个方面的各种压力, 专 心致志于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要为各种杂务所困扰。
2.2 加大对社区党建经费的投入
各城市的基层政府在进行财政预算时, 应专门开列社区党组织建设所需 经费, 社区党组织的上级主管部门应充分运用好这部分资金;社区党组织的上级 主管部门在安排辖区内党员上缴的党费使用时, 可适当向经费紧张, 资金运转困 难的社区党组织倾斜;各基层政府应该给社区党组织适当保留一些铺面、房产、车库等作为社区党组织增收创收的渠道, 社区党组织应充分应用好、经营好这部 分资产;同时, 社区党组织还应该主动与辖区内的各级各类单位接触, 争取从各 企事业单位融入资金。
2.3 加强对社区党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
对于社区党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的一个总的原则是必须迎合党员们实际需 要、分级分类地进行。对于企事业单位下岗党员, 最为迫切的实际需要就是就业 能力的培训、就业岗位的提供;对于流入社区的农民工党员, 最为迫切的就是进 行城市生活知识的培训、法律 援助的提供、就业环境安全的保障;对于社区内的 离退休党员最为迫切的是要进行健康知识的培训、保健护理的提供;而那些大学 毕业后远走他乡异地工作而将党组织关系存放在户籍所在地社区的大学生, 需要 了解故乡的发展和变化, 也有为自己故乡的发展贡献力量的想法, 社区党组织要 与他们加强联系,加强与他们的交流、沟通与管理。社区党组织应改革、改进活 动方式, 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党组织活动,同时应增强服务意识, 把对党员 的教育管理寓于服务之中, 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应充分发挥社区 离退休老党员的余热,充分利用他们的各种资源和关系做好社区的党建工作。2.4 创新社区党员干部队伍的任用管理
首先,通过从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选派,从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复员转业军人中“公开招考”和留任等多种形式,把热爱社区工作、热心服务群 众的优秀人员充实到社区干部队伍中。其次,要提高社区干部工资待遇, 建立完 善社区党员干部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制度,切实解决社区干部的后顾之忧,再 次,创新适应“和谐社区”建设需要的党员分类管理体制。对于社区党组织关系 内的党员进行统一管理。对于社区内的下岗职工党员,可以采用“托管”方式进 行管理。对于社区内的流动党员可以采用“双重管理”的方式进行管理,即对社 区内的流动党员实行流入方党组织和流出方党组织的双重管理, 对于社区内的在 职党员可以采用“协管”的方式进行管理。
2.5 创新社区党建和单位党建协作格局
当前我国城市社会出现了单位党建和社区党建两种党建模式并存的党建新 格局。两种党建模式的互动将成为克服单位和社区组织“二元化” 状态的重要动 力, 对于实现单位和社区的互动从而构建城市和谐社会无疑具有重要意义。这种 互动其目的是在保持单位党建和社区党建各自特点和优势的前提下打破两者之 间不必要的界限并实现优势互补, 实现执政资源的整合, 构建我国城市基层党建 工作的新格局。
首先, 要创新协调两种党建模式关系的组织形式。一是要建立一个协调机构, 协调辖区内单位的党组织共同开展工作。二是可以尝试建立单位和社区联合工作 党委的领导体制。较好地发挥驻社区单位的优势,实现资源整合, 以真正实现两
种党建模式以及单位和社区之间的有效互动。通过两种党建模式的互动, 可以解 决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 可以弥补执政党社会功能的缺位和不 足。
3、结语
中国 共产党是我国法定的执政党, 党的各级组织在同级各类组织中处于核心 地位,发挥领导作用, 社区党组织也不例外。我们只有改进和加强社区党组织建 设, 才
能维护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各组织中的核心地位, 才能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 在社区建设中的领导作用。社区党组织的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 需要我们不断地 探索和努力,不断地开拓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迎来社区党建的“良治”局面, 巩固我党的执政地位。
第四篇: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社区管理相对于社区建设明显滞后,社区管理研究往往以经验居多,没有形成一个相对未来发展趋势的理论指引,同时,社区管理体制大都停留在政府治理的范畴内,与“社区”本质是实现居民自治相违背。本文讨论了城市社区管理制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对社区管理的科学规划、多元投入提出了实用性对策,认为应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团体对发展社区管理的共同作用,促进城市社区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社区 城市社区 城市社区管理 对策研究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城市社会发展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几大变化:一是随着单位人转为社会人,城市社区成为我国城市最重要的社会组织方式;二是随着城市房地产业的兴起和住房商品化的进程,城市社会的结构,特别是居住空间结构变化急剧;三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同时城市内部的人口流动也日益增强。所有这些变化汇集到一起的结果,是使城市社会管理的难度、广度、复杂程度进一步加大。
一、城市社区的现状
1、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垄断和单位制的管理格局被打破,人们从“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社区人”,人际关系的冷漠化和社会生活的网络化形成社会整体的碎片状态,中国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正在进行着巨大变革。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可见“治理”在新的发展阶段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符合社会主义发展客观要求,更是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社区是中国社会治理的基层领域,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带来的社会重心下移,基层城市社区直接满足当地居民的服务需求,成为我国社会治理推进和探索的起点。完善的社区治理模式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也是维护社会秩序和提高人民生活的保障。因此,构建和完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是我国社会建设发展的重要任务,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从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现状和现有模式出发,比较域外代表性治理模式,结合国情和治理现状,为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完善与发展提供借鉴性建议。
2,城市社区的现状
我国社区管理曾经长期实行的是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行政全能主义的“亚社区”管理体制。“单位人管理”和“地区管理”是其主要特征。在传统社区管理体制下,单位成为政府的附属,传统的街道和居委会则是辅助单位,起着“拾遗补缺”的作用。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单位制”的解体,大量的“单位人”重新回到社区,成为“社会人”,单位不再是个人唯一依附的载体;二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客观上要求政府转变职能,从掌舵划浆的全能者变成有限职权的掌舵者。政府逐渐开始将许多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经济工作交给企业,社会性事务交给社区,政府通过“单位”全面干预社会生活的地位和职能有所弱化;三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要求企业依法成为一个“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在此种背景下,企业将旧有体制下的许多非经济功能剥离出来交给社会,企业与社会日益分离;四是,人们重新回归社区,人们与社区的联系日益紧密,居委会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五是随着政府对社会控制的调整,社会自主性力量逐渐增强,各种社会性组织逐年增多,在社会参与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六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管理中心开始下移,街道办事处作为最基层的行政组织获得了比以前更大的权力;七是在我国许多城市陆续开始了基层社区管理新体制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另人可喜的成绩。
二、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社区承担了更多的社会事务职责,但社区的管理权力却未得到相应调整
各条线在社区各设一套班子,对社区服务建设总量不少,但因是“小而全”,相互之间没有实现充分整合。如民政部门重视对老年人口的生活照料服务,卫生部门大力推进社区卫生康复治疗服务;文化部门提倡社区文化设施的充分使用,教育部门要求发挥社区教育功能;卫生部门促进卫生保健的开展,计划生育部门开展对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服务等等。这些社区服务具有很大的共通性和重复性,这其实是旧管理体制条块分割的矛盾在社区管理体制未得到充分完善时期的表现。对社区服务资源的优化整合,将是进一步完善社区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也是进一步发挥社区服务功能的关键问题。2,政府部门在社区管理中存在经常性的“越位”问题
有些政府部门仍在行使本应由社区企业行使的职能,有些政府部门承揽和包办了许多本应由社会自治组织办理的事物,街道办事处直接领导和管理居民委员会工作的现象还较为普遍的存在,街道办事处还时常干预社会中介组织行使社会职能。
3,社区管理工作人员队伍薄弱,整体专业化程度偏低
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人员队年龄结构的不适应,绝大多数社区工作人员年龄偏大,老龄化现象严重。再是非专业化现象严重。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政府对城市居民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单位来实现的,居委会作为单位体制的补充,只管理单位体制以外的社会人员,它负有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功能还相对较少,工作比较简单,因而在居委会人员的任职资格方面,条件比较宽松,只要有热心,有时间和精力就基本上能够胜任居委会的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趋向多元化和复杂化对社区服务与管理的专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居委会成员的非专业化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对社区管理者的要求。
4,对社区管理不重视,认识上有误区
目前,一些领导和基层工作者对新形势下社区工作的变化和社区建设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认识不足,有的甚至认为社区居委会无非就是多了两个字,工作性质还是“换汤不换药”,只是在原来居委会的摊子上换了形式和说法。因此,社区建设工作处于可有可无的位置,既无班子(领导班子),也没法子和房子。也有人认为社区建设是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所需要做的事,于是以本地经济尚不发达、资金短缺、基础设施差等理由为借口,工作始终务“虚”不务实,社区调整力度不大,社区建设投入小,各项工作迟迟无法落实。
三、解决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完善社区治理制度规范
健全的城市社区治理规范是良好治理的前提和保障,从制度顶层入手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社区治理政策规范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国家立法机关应出台适应新形势下发展所需的《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在宏观层面统筹规划;其次,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制定基层社区服务标准及管理办法、居民满意评测等制度,完善地方行政法规;最后,社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制定本社区特色的具体制度,保障和规范居民对社区治理的积极有序参与。2.培育多元主体共建治理
城市社区治理体制是个复杂多样的开放系统,各主体之间存在目标差异和利益分化,根据治理理论,无论公共主体还是居民个人,都没有独立解决复杂社区问题的能力。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实现城市社区治理长久发展,需要政府、基层政府组织、社区、居民、社区组织等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与共同努力。
(1)明确政府职能。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对社区“必须是宏观、平均、参数式的控制,即外部控制体系只负责制定大的政策,只起‘参数’作用,而不能向系统内部输入特定的‘指令’,否则,系统的演化就变成‘被组织’的了。”因此,政府在社区治理中所应发挥主导、引导、配合社区工作、组织管理等职能,尊重社区自治,促使社区自治组织把协助政府工作与自主为居民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其提高自治水平。
(2)促进居民参与。城市社区是居民参与公共事务、实现公民权益和社会价值的直接场所,居民是社区治理的重要主体。首先,政府部门通过完善规范制度保障公民自由平等的参与社区事务,以主人翁心态积极参与社区管理建设之中,实现“当家作主”。其次,提高居民自我治理和管理社区事务的能力,社区定期公布提供发展现状与建设意见,充分信息公开,积极引导居民由分散的个体走向组织化的公民参与网络体系。最后,广泛拓展社区居民参与途径。在传统正式参与的基础上,建立民间组织、社团等非正式参与途径,通过规章制度加以规范,保证居民顺利参与。
(3)发展非政府组织。要实现“政府分权”和“社会赋权”的社会变革,并非简单的由政府向社会放权,而是通过培育非政府组织,在政府与社会之间建立良性合作关系,由直接控制管理方式转变为相互协作、共同治理。因此,城市社区治理的实现也应以非政府组织为依托,其发展程度对社区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政府要坚持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并重,在政策上加大扶持力度,在资金上减税补贴,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优势,使之成为政府与社区基层沟通互助的桥梁。
3,通过宣传教育,加强居民对社区的认知和认同
由于根深蒂固的中位意识和长期以来居委会的行政化色彩,多数居民把社区当成一级行政组织,认为跟自己没多大关系。因此,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如黑板报、标语、宣传栏、市民学校等,宣传有关城市社区建设的相关法律、文件,以及社区内的好人好事、与社区相关的重要消息。使居民明确社区居委会是群众性自治组织,社区应是一个守望相助的共同体,以此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
4,探索新的城市社区财力机制,为社区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和物质支撑
城市社区建设,需要有稳定的资金保障和物质支撑。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对社区建设有一些投入,但与社区所承担的工作相比,还远不相适应。多数社区的办公场所相对简陋,办公设施和服务设施标准不高,社区干部的工作条件还较艰苦,待遇较低,客观上影响了社区总体服务水平的提高。长此下去不仅不利于社区建设的深入开展,还会挫伤社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一些高素质人才就可能流失。为此、必须探索一种有利于形成社区组织的稳定财力来源的新的社区财力机制,使社区建设资金的来源多元化、制度化。
总之,通过本文的分析和探讨,影响城市社区管理的好坏有着许许多多的因素,目前我国城市社区组织的发育程度还不高,社区成员的参与能力也有待提高,社区自治的客观条件尚不充分。从这个意义上说,高度社会化与强势政府的互动、政府主导与社区自治的共治是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理想构架。才能在对社区治理的借鉴引入和制度把握中,应从实际出发,注重因地制宜,结合我国国情和社区地域特色,才能形成适合自身长久发展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
【参考文献】
1、赵妍霞:《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研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7。
2、邹晓燕:《济南市城市社区类型划分与管理模式研究》,中国优秀硕博论文网,2004。
3、韦克难:《社区管理》,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版。
4、任远:《城市社区服务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现代城市研究》,2001。
5、马军涛,周剑:《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4。
6、陆德佳:《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构建于完善》,苏州,苏州大学,2008。
7、杨峻:《中小城市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社会报》,2003。
8、黄富维:《银海区政协建言和谐社区建设》,《广西政协报》,2008.
第五篇:社区党支部召开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会议
为推进我社区的创建服务型党组织工作,我社区组织支部党员召开了推进工作会议。
会议宣读了上级的有关文件精神,听取了社区党员对创建服务型党组织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图片标题]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