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

时间:2019-05-14 15:18: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和谐社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和谐社会》。

第一篇:和谐社会

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城乡二元结构是否正在消失呢?非也!我们认为,我国社会现阶段正处在城乡二元结构和城市二元结构并存的尴尬境地。一方面,户籍制度仍然制约着市民和农民从出生到死亡的逐个生活境遇;另一方面,虽然,国家在政策上为农民提供了非农化路径,但是,农民在城市中并不存在与市民等同的机会,他们的就业,除了受自身人力资本的限制之外,还要受社会资本的限制。因为,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民和市民一直处于冲突和对立,突出表现为市民对农民的歧视,以及农民对市民的厌恶。而这种归属的不一致在某种程度上又会导致农民很难在城市空间场域中将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纳入市民的关系网络中去,从而很难在城市中积累自身的社会资本,也更无法利用社会资本来寻求更好的工作。于是,他们只能利用他们在家乡长期建构起来的社会资本——同乡关系、亲缘关系,在城市中求生存。这样,一方面,我国社会仍然存在显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另一方面,还存在一种潜在的城市二元结构,它由市民的关系网络构成的空间和农民的关系网络构成的空间这两部分构成。这种潜在结构的存在就是阶层关系的分布问题。这种不合理的分布,从根本上影响着阶层间的协调和社会结构的和谐发展。

三、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

市场、政府和社会组织三者之间是互补、互动的关系,从治理国家来讲,政府是主导;从管理社会来讲,社会组织是主力。当前,社会组织应当努力克服依赖性,增强自主意识;政府应当大力扶持社会组织,伸出双手欢迎社会组织的参与。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进入转型期,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许多引人瞩目的变化,其中之一就是出现了众多的社会组织,即非政府、非赢利性质的社团组织。

人是社会化动物。尤其是现代人,无论是生理上还是智力上,都很难以个人的形式来满足需要,而只能以群体的形式来增强满足人们多种多样需要的能力和可能。因此,在社会分工基础上,把追求特定目标的人群,按一定的社会规范联合起来的社会群体不断涌现。几百年来,这类社会组织的范围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多,组织形式由初级走向高级。现在的世界上,社会组织发达的国家按人口计算平均每一百人就有一个社会组织。拥有社会组织的多寡早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参与社会组织的多寡也已成为衡量一个人的社会地位的尺度。中国的社团纵向比,突飞猛进;横向比,发育得还很不够。千人拥有社团的数量只抵法国的九十分之一。我们应当在努力建立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机制的同时,积极开展科学的社会管理。

社会组织不同于政府,不具备政府职能,可是,它能起到政府起不到、政府也不应当起的作用。政府不可能是万能的,市场也不可能是全能的。再说把市场泛化了也会带来很多弊端。讨价还价、买官卖官无论如何不行吧?很明显,在政府与市场之外,必须有非政府组织。

我们一直说,转移政府职能。试问:转移到哪里去呢?最佳的去处是社会组织。由社会组织来承担过去“无限政府”所不应承担的职能,从而把“直接政府”变成“间接政府”。不要小看了这里的“间接”二字。间接了,有利于发挥广大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间接了,有助于政府集中精力抓好本职工作。

我们一直说“小政府,大社会”。“大社会”就是社会组织要发育起来。“大社会”大不了,“小政府”便小不了。为什么过去政府越简越繁?为什么政府难以“瘦身”?为什么“吃皇粮”的那么多?还不是因为社会组织不发达吗?政府的肩上有千斤重担,社会组织也能挑起八百斤。

社会组织的功能是很大的。它具有服务的功能,为成员办实事。社会组织是自治的。社会组织所固有的自生自灭的特性,促使社会组织必然以服务为天职。社会组织具有协调的功能。既有协调社会组织内部成员之间利益的功能,也具有协调国家与企业、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功能。社会组织是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社会组织具有监督的功能。尽管这种监督是柔性的,可恰恰是这种柔性的监督具有客观性,富有人情味,是人性化的监督。社会组织具有公证的功能。社会组织既要对上负责又要对下负责。这种“兼顾两头”的性质,决定了社会组织要公正。公正最起码的表象之一是公证。社会组织还具有智囊团、思想库的功能。近年政府出台的大思路有不少来自于社会组织。这是民主化进程加快的表现。

由于社会组织的蓬勃发展,吸纳了一批离开政府的公务员,同时也扩大了人们就业的机会,既保护了富人的合法收入,更扶植了一大批困难群体。从社会稳定的角度看,社会组织充当了安全阀的作用。社会冲突各国都有。“春江水暖鸭先知”。在社会冲突起于青苹之末时,最先觉察社会冲突的是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的社会组织。早觉察,发预警,就可以避免把局部矛盾酿成全局性冲突,避免把只要有心解决就能够妥善处理的矛盾演化成不可调和的矛盾。在社会冲突发生以后,社会组织又可以起到化解矛盾的润滑剂、稀释剂的重要作用,为“化干戈为玉帛”做出贡献。

市场、政府和社会组织三者之间是互补、互动的关系,是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关系。从治理国家来讲,政府是主导;从管理社会来讲,社会组织是主力。当前,社会组织应当努力克服依赖性,增强自主意识;政府应当大力扶持社会组织,伸出双手欢迎社会组织的参与。不论是政治领导型的、还是业务管理型的社会组织,不论是利益代表型的、还是公益服务型的社会组织,不论是文体联谊型的、还是学术交流型的社会组织,都是社会和谐发展的血脉。

四、以制度创新构建和谐社会

不论是从现实上看,还是从理论上来讲,要消除社会的不和谐,关键还是要从制度入手。这里的制度既包括正式制度,也包括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是人们有意识建立起来并以正式方式加以确定的各种制度安排,非正式制度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的习惯习俗、伦理道德、文化传统、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对人们行为产生非正式约束的规则。

不论是从现实上看,还是从理论上来讲,要消除社会的不和谐,关键还是要从制度入手。从制度入手,才是科学执政。从制度入手,才是民主执政。从制度入手,才是依法执政。

这里的制度既包括正式制度,也包括非正式制度。在T·帕森斯的语境中被称为规范和价值。正式制度是人们有意识建立起来并以正式方式加以确定的各种制度安排,如各种成文的法律、法规、政策、规章、契约等。正式制度的约束通常称为法治。非正式制度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的习惯习俗、伦理道德、文化传统、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对人们行为产生非正式约束的规则。与法治相对应,在学术的语境中,我们称之为德治。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道格拉斯·C·诺斯认为,在人类行为的约束体系中,非正式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即使在最发达的经济体系中,正式规则也只是决定行为选择的总体约束中的一小部分。人们行为选择的大部分行为空间是由非正式制度来约束的。所以说,制度创新应该从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两方面入手。

“法治”在中国已不再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但要真正做到“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还得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首先,要继续推进市场经济体系的建设与完善。通过市场经济制度的根本确立,从而为国人营造自由、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真正剥离附着在每个交易主体身上的神秘外衣,使市场规律、法律充当交易竞争的裁判员。要逐步完成从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经济的转变,收缩政府权力的覆盖范围,为社会力量的发育成长提供有利的空间和养分,从而在政府与个人之间建立联系和沟通的桥梁,缓和二者间的紧张状态,同时也为个人营造阻挡强权侵扰的屏障。

其次,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要将执政党的性质、地位、职能、领导方式及其与政府、立法、司法、社会民间及公民个人的关系、相关的法律责任以法律文件的形式加以明确化、制度化,使得对执政党的约束与监督落在实处,具有可操作性。还要严格界定党的政策、决定与法律的界限,使其服从法律的规制,防止其超越法律的规定,形成隐性立法。同时,应注重我国的政权建设水平,在减少政府职能的基础上,注意各级、各类权力机关之间的有效制约与平衡

五、管理的重心转向社会管理

要发展社会管理的硬件,提高社会事业投资的比例。不仅要不断提高社会事业投资的绝对数,而且要提高社会事业投资的相对数。要制定尽可能完整的社会指标体系、人文指标体系。要把繁荣文化提到应有的高度。现代经济中的文化含量在提高,现代经济的运行常常要走文化快车道,现代文化的经济功能在增强。这既是现代经济的特征,也是现代文化的特点。

现代化事业是三分建设,七分管理。管理相当重要。政府的职能不论有多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都应当是最主要的。

首先是要发展社会管理的硬件,提高社会事业投资的比例。随着经济发展,不仅要不断提高社会事业投资的绝对数,而且要提高社会事业投资的相对数。社会事业投资要与GDp同步增长。鉴于有些社会事业过去投资较少,在一定时间内应当以更大幅度增加。要把那些建立在牺牲社会事业基础上的、破坏社会和谐的经济超常高速度降下来,用于发展社会事业。社会矛盾的高发期同超常的高速有联系。社会矛盾的高发期是忽视社会发展的片面发展观的产物,坚持科学发展观就能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其次,是要制定尽可能完整的社会指标体系、人文指标体系。指标是领导的指挥棒。指标是考评的依据。指标是办事的分寸。指标体系不完整,必然会乱提口号,瞎订目标,诸如动不动就吹什么“世界一流”等等。这无不是因为不懂得“世界一流”有什么指标要求的缘故。我们在工作中不仅要关注经济指标,而且要关注社会指标、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当然,指标,一要切合中国实际,二要与国际接轨。人文指标,是要在崇高的人文精神指导下,在丰富的人文知识和广泛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讨论后,订出来。现在一说指标,有人就拿出当年“评工记分”那一套本事来,那是把指标庸俗化。

第三,要把繁荣文化提到应有的高度。文化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这已是全世界的共识。有的国家提出:“文化成了城市发展战略的轴心,经济、社会、技术和教育的战略都将越来越维系于这个文化轴心。”巴塞罗那更是响亮提出:“城市即文化,文化即城市。”很多有名的城市、很多有名的国家,不是因为经济而出名,而是因为文化而出名。文化的辐射力大于经济。儿童可能不知道安徒生的出生地菲英岛,甚至还可能不知道安徒生出生的国家是丹麦,可是不大会不知道安徒生的童话。“言必称希腊”,不是说希腊的钢煤粮棉如何如何,而是说言必称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苏格拉底。恩格斯说:理论思维是铁的花朵。这花朵不是昙花一现,不是易燃的绢花,一把火就烧掉了。现在有些人是物质上的大富翁,在文化上却穷得很哪!我们要强化文化认同,促进社会和谐。现代经济中的文化含量在提高,现代经济的运行常常要走文化快车道,现代文化的经济功能在增强。这既是现代经济的特征,也是现代文化的特点。

和谐有多种:有高度和谐,有低度和谐。我们要的是在发展中高度和谐。这不是能一蹴而就的,这要付出长期的艰苦卓绝的努力。政权不是一劳永逸的。但是,政权是能够在和谐中巩固、在和谐中发展的。只要对市场经济驾驭得好,对和谐社会构建得好,共和国一定长治久安。我们是发展中国家,目前我们要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有条件的地区要快马加鞭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并进而向以社会发展为中心的和谐社会开足马力,奋勇前进!

第二篇: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

三百六十五个日夜如流水般划过,细数曾经,多少个节日犹如繁星闪烁,又似流星般消失在无际的苍穹。

一直对“共建和谐家园”感到很朦胧,直到有幸阅读了《我们的节日》,才恍然惊觉原来“共建和谐家园”与传统的节日息息相关。

春节是新一年的伊始,家家户户都充满喜庆的气氛。吃年夜饭,放鞭炮,拜年贺喜,欣赏春节联欢晚会„„这是一个和谐,生气盎然的社会的必然现象。文明在进步,时代在发展,然而最最传统的节日是根深蒂固的,对于我们炎黄子孙,它意味着永恒。

自古以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就意味着团圆与美满。耍龙灯,舞狮子,闹社火,猜灯谜„„生动有趣的习俗让我们在和谐中体会快乐,春天的气息就这样来到我们中间。

四月四日至六日的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及离世亲人的节日。祭祖扫墓,缅怀亲人,祭扫陵园„„我们用这种方式来寄托我们的思念之情,中华民族的孝敬美德在清明节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五月初五端午节是夏季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是为了纪念爱国大诗人屈原。划龙舟,吃粽子,悬艾草„„一个个反映了我们民族优良传统的习俗,激励着每一个人的爱国精神的大力弘扬。

七月初七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七夕乞巧,拜织女,唱乞巧歌„„极富人情味儿的民族风俗,可以让我们联想到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与家庭的欢乐和谐。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是一年中固定的盛大节日。祭月,吃月饼,祭土地神„„我们在传统习俗中发挥了这一节日的精华,从家庭扩大到全社会,实现了全社会的和谐与美好。

重阳节是在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是正值秋高气爽,菊花飘香的黄金时刻。登高远游,佩插茱萸,饮菊花酒„„这些重阳节的传统民俗,在我们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起到了促进和谐的作用。

花开花落,燕去燕归。在美好的传统节日中,我们度过了幸福快乐的一年。不难发现,贯穿这些节日的正是:树正气,扬美德,显智慧,惩恶扬善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

时间飞逝,我们在传统节日中渐渐长大,不变的是那贯穿社会的和谐。

第三篇: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的立论依据和实践要求

中央党校科社部教研室主任、教授秦刚

党的十六大以后,我们党的事业发展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实践的脚步和理论创新的脚步都在加快,而且这两个加快是相互促进的。从理论创新上看,我们党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命题和 战略思想,这里面有两个亮点:一是科学发展观,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十六届六中全会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专门做出了决定,实际上是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问题推到了一个更突出的位臵。

一、提出的依据和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的依据和意义在哪里?可以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是实践的呼唤、现实的要求、经验的总结、理论的升华。从理论上看,构建和谐社会与马克思、恩格斯的一些思想一脉相承,同时也与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内容相互关联;但真正从构建和谐社会的依据来看,不是理论的推导,完全是着眼于现实问题的解决。改革开放30年来,尤其是近1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非常迅速,取得了很大成就,同时也面临着很多新问题、新情况、新挑战,社会矛盾有所增加。这一时期可以说是老百姓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但不是老百姓对各级党委、政府意见最少的时期;是共产党人事业最辉煌的时期,但不是共产党人在老百姓心目中威望最高的时期。导致如此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老百姓的要求从比较单一到多方面,好多在改革发展初期根本算不上事的问题,随着改革发展的推进都成了必须认真解决好的问题;另一方面在改革发展初期,对计划经济时代的一系列做法感到深恶痛绝,恨不得把一切东西都推向市场,出现了矫枉过正的情况,随之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现在这些问题已经突显出来。我们工作中存在着偏差、失误,由于体制、认识、方式方法上的原因,这些偏差、失误好多解决的不好、不到位,甚至积累成了矛盾。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从总体上解决这些矛盾,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更具体的依据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应对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当前的社会发展在结构上正在进行着两大转变,一是在由农业社会转向工业化社会,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变;另一个是由计 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这也是一个牵动全局的转变。随着向工业化

1社会和市场经济转变,我们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不同的利益群体产生了不同的价值追求,不同的信仰以及不同的生活方式等等。我们的社会逐步发展成为多元化社会,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了,思想要跟上这种变化,还要通过提出新的思路来引导这种变化。

(二)解决发展中的新问题

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面临的问题有很多,首先是发展不平衡问题,这里面至少包括三个方面: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经济和社会事业之间。其次是收入差距拉大,而且是越来越大。如果不解决好这种收入差距拉大的现象,从表面上看是分配领域的问题,但时间长了就会成为社会问题,再往后就会是政治问题。第三是诚信缺失,道德失范。社会倡导的价值取向,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的主流,但在主流的背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很大的变化,冷漠、猜疑,最基本的诚信和友好在逐步消失。做人的底线,最基本的人性在一些人身上已经丧失了。第四是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严重。对于环境,改革初期我们的保护意识不强,后来是保护力度不够。以河流为例,我国的7大水系,初步考察 一半以上被严重污染,3成是重度污染。资源浪费是同我们的发展模式相连的,长期以来我国的发展模式是粗放式的,其特点是资金投入高,资源消耗太大,随着全方位的技术大引进,我国的资源消耗日益加大。世界上有两类国家比较富足,一类是资源型国家,一类是创新型国家。资源型国家以海湾地区的石油国家为代表,他们的特点是富而不强,受制于人。创新型国家主要是日本、韩国、欧盟、美国等,日本给我们带来的压力和挑战是有目共睹的。所以我国未来发展只有走创新型的发展道路,使我们的社会走向良性循环,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三)总结历史经验的新认识

从外国的经验看,巴西是前车之鉴,他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4500多美元,但贫困人口占三分之一左右,收入差距两极分化格外严重,社会安全产生问题。而我们自己,伴随着社会发展,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变化,产生了新群体、新阶层。新群体包括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主,独资、合资企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中介机构的从业人员以及自由职业者等等。对这些新群体、新阶层,党内、党外的认识分歧很大,如果处理不当,也会产生问题。我们还要从和谐的角度,改变用斗争思维去看矛盾的习惯,解决利益矛盾靠协调,想办法

让各个群体,各个阶层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

二、基本内涵和特征

和谐社会是我们社会发展确立的新目标,胡锦涛主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是共产党人治国的新理念,说明我们共产党彻底告别了斗争思维,而用执政党的思维去思考问题。

(一)和谐社会的本质

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就是以人为本,要把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人从阶级思维中提出来,而把出现的一切问题的解决办法均推向民主法制轨道。要把出现的一些问题看成是维权,因为其中大部分都是由利益引起的,需要用法去衡量。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提法在毛主席提出时是有前提的,是把社会矛盾从政治上划了两类: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当前,我们没有这个前提,要把整个社会的矛盾都看成是人民内部矛盾。工作中突出以人为本,要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维护整体利益;二是协调群体关系;三是保障个人权益。在维护好整体利益的前提下强化对个人权利的保护,这方面《物权法》的出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同时,对于维护整体利益和保护个人权利上都要讲求一个度,任一方面过度了就会对另一方面产生影响。在社会管理和服务过程中还要突出尊重人、爱护人、关心人的人道主义精神,我们不仅要考虑到随时帮助人也要考虑到被救助人的心理感受。

(二)和谐社会的特征

首先是相对富裕的社会,如果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就谈不到和谐了。其次是协调发展的社会,但我国现在存在着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明显不协调的问题,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文化建设等均跟不上经济建设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投入不足总投入 的4%,而4%是联合国对发展中国家提出的最低线;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但我国的医疗资源只占世界的2%,而且这2%的资源里面的80%还集中在大城市。和谐社会还要是安定有序、诚信友好、民主法治的社会。只有这些特征都具备了,我们才能说我们的社会趋向和谐了。

(三)和谐社会的相关联系

一是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联系。十六大以后我们党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此过程中又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与小康相对的是贫困,强调建设小康是要求生活更加富裕;与和谐相对的是不稳定,强调建设和谐社会是要求社会矛盾的化解,问题的解决。两者间还有

一体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含着和谐社会建设,但小康社会到2020年就要完成,而和谐社会是无止尽的,只有相对状态的和谐而永远达不到绝对的和谐。二是与科学发展观的联系。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两者之间关系密切,前者是统领,后者是目标。科学发展观是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但理论要用以指导实践,建设和谐社会就是社会认同度非常高的具体实践。

(四)和谐社会的有利基础和前提

一是强有力的政党结构。人类的政治从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以后就逐步演化为政党政治,到今天就更加明显了。我们共产党成立之初代表的是劳苦大众的利益,但今天我们作为执政党,要代表整个社会的利益,这是共产党需要深刻思考的问题。加强共产党的结构,就是想办法把社会的优秀人才和社会各阶层的代表人物尽力集中在党内,或者以民主党派和各种组织的形式团结在党的周围。现在,这方面我们党已经做的很好了,在此情况下只有两种情况能使我们党垮台:信念的丧失和腐败现象的蔓延。想把社会方方面面的优秀人才集中到一起,必须要有共同的事业、追求和信念,所以如果共同的信念丧失了,这个党就会很快散掉;腐败现象的蔓延会严重削弱党执政的合法性,从而逐步使这个党垮掉。现在腐败现象的蔓延已经影响了我们党的形象,同时我们也正在努力的治理腐败现象,这是考验共产党人智慧和执政能力的关键时刻。对于腐败现象,就是欧美等发达国家也仅仅是抑制了腐败的蔓延,所以两党或多党执政并不是解决腐败的途径和良 方。但有一条必须意识到:权力必须用权力去制约,否则永远解决不了由权力导致的腐败。

二是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强大的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前提和后盾,没有很强的经济实力,很多问题就解决不了。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十六大以后我国特别强调了和平发展、构建和平世界,中国的发展主要是解决自己的问题,同时也要维护世界的和平,从而创造更安定的发展环境。

三是普遍认同的社会发展目标。现在我们党提出了一个社会各界普遍接受并认同的发展目标一一强国富民。我们必须承认,爱国的人不一定爱党,所以我们党要团结民众,增强凝聚力,就要提出能让大家都接受的目标,然后坚持不懈的走下去,让老百姓通过实践来检验和认同。

三、构建和谐社会实践中的要求

我们党乃至整个社会都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把我们的认识和观念转到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上来。同时,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还要重于实践、力求实效。

(一)从解决现实问题入手

解决现实问题需要我们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做起,立足现实情况,逐步积累经验,从而真正解决好具体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还要关注群众的要求,用社会大众情绪的好坏作为检验解决问题成效的标准,(二)用制度保障落实

制度是规范行为的基础和保障,但制度建设往往同纠正失误联系在一起,是在纠正失误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起来的。从目前看,要着重完善三方面的机制:一是健全决策机制,在决策过程中强调科学民主;二是完善政绩评估体系,这样做就能较好的避免领导干部只关注某一方面的情况;三是建立问责制度,对于实践过 程中做出的成绩和出现的问题要做到赏罚分明。

(三)提高人的素质和境界

人是社会的主体,一切事都是人做出来的,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加强对人的教育和培养。一是加强基本思想道德的培养,提高人的思想道德修养。二是注重文明习惯的提升。马克思主义给我们提供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但要规范人的社会行为,仅靠马克思主义肯定不是好办法,我们要把我国的传统文化存其菁华、去其糟粕,作为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三是改进思想宣传及教育方式。思想宣传工作是我们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但应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我们的具体工作方式要有所改进,使之能更好的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教育方式也亟待改进,从而培养出更多更好的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人才。

(四)加强社会管理和建设

长期以来,我国的社会管理、社会建设方面基本上还延续着计划经济时期的办法,已经无法满足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首先要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求政府职能由命令变为服务。其次要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效益,人民创造财富,各负其职,各尽其责。第三要拓宽沟通表达渠道,使各个利益群体的诉求都能够及时表达,这是化解矛盾的一个好办法。第四要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强调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群众参与。

(五)强化执政骨干的责任感

邓小平同志说过: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党的领导干部的水平和能力直接关系到整个党的水平和能力,所以,加强学习,提高执政能力水平是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加强的地方。同时,我们的领导干部还要发挥好社会表率作用,当社会倡导一套价值体系之后,必须有一个群体作为表率去体现这套体系。

第四篇: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

关键词:和谐社会

摘要:和谐社会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每个人都有责任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睦,更加完美,我们要懂得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怎样建设和谐社会,怎样才能让和谐社会持续的发展下去。通过我们的努力社会这个大家庭会更加和谐。

一、携手共创和谐社会

社会和谐,自古以来就是人类向往的愿望。孔子曾言“和为贵”,墨子提出了“兼相爱”“爱无等差”;孟子描绘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和谐的社会状态……这些追求和谐,崇尚和美的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要义。

和者,和睦也,有和衷共济之意;谐者,相合也,强调顺和、协调,力避抵触。“和谐”就是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统一而出现的状态,它标志着自然界内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诸多元素实现均衡、稳定、有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顾名思义,所谓“和谐社会”就是使整个社会达到均衡、稳定、有序,广大人民群众达到生活富裕、安居乐业、平安幸福。

那么如何创建“和谐社会”呢?这就需要我们全社会公民的共同努力和共同创造,要从身边的每一件事情做起。不久前,有件看似平凡的事就让我深有感触,使我对“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有一个盗车贼像刚出洞的狐狸,贼头贼脑地将一户人家停放在家门口的一辆两轮摩托车的车锁撬开,慌忙牵着摩托车就跑。这时,恰巧被周围的一个邻居老大妈看见,只见她大声呼喊:“快来人啊,有人偷摩托车啦!”周围的其他邻居们老老少少闻声而出,义愤填膺,同仇敌忾,一起向那个盗车贼扑过去,不出200米大家就把盗车贼追上,将他人车擒获,扭送到当地派出所。事后,那些见义勇为的群众纷纷说:“现在我们最痛恨的就是这种盗车贼,我们要团结起来,见一个抓一个,这样我们这个社会才会安宁、和谐!”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奉献出爱心,这个社会就回变得更加温暖、更加富有人情味。如:前段日子,曾有一些渔民在台风期间为了捕鱼而冒险出海。不料,海浪汹涌澎湃,如千条巨蟒挣扎着、盘旋着。一个巨浪咆哮而来,将渔船打翻,使渔船和渔民瞬即消失在大海里。当渔民家属们听到这个噩耗后,无法承受,整日以泪洗面,对生活丧失了信心。县政府有关部门为了点燃这些渔民家属们对生活的信心,立即组织开展了“献爱心送温暖”募捐活动。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纷纷慷慨解囊,把带着颗颗爱心的钱送到这些渔民家属们手中,使他们感受到了社会和政府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这感人至深的爱,这不可阻挡的团结力量,正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所需要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我想只要我们每个人都积极地投入到创建“和谐社会”的活动中来,付出我们的爱心和辛勤的工作,那我们的社会必将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富裕、安居乐业、平安幸福的“和谐社会”。

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

党的十六大,胡锦涛同志在谈到贯彻精神时指出,回顾我们党的奋斗历程,在革命、建

设、改革的历史时期,我们党都根据人民的意愿和事业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具有感召力的目标,并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为之奋斗。这是我们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政治领导艺术。那么,在新世纪头二十年,什么是对于全国人民“具有感召力的目标”呢?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他的各个目标,都是服从服务于这个总的奋斗目标的,包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

党的十六大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时,强调了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提出了社会和谐问题。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是对“社会更加和谐”目标的进一步展开、深化和具体化。我们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布局中来把握和谐社会建设,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又要注意“社会更加和谐”同其他五个“更加”之间的紧密联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实现社会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之间的良性互动,全面推进。

当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长远战略规划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后者,和谐社会建设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任务更长远。但在当前,还是要紧扣总目标,突出总目标,从实现总目标的要求出发,认真研究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新动向,社会关系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从经济发展、民主建设、依法治国、思想道德建设、维护公平正义、增强社会活力、加强社会管理等各个方面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只有这样,才是真正脚踏实地地干社会主义。

有两种情况值得注意。一种是将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看作是并驾齐驱的两个东西,把二者之间的主从关系改变为并列关系。另一种是以和谐社会建设为总题目,把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各方面的内容统统归到和谐社会建设的名下,也不管是否牵强附会。这些做法的意图,自然都是为了进一步突出和谐社会建设的地位。但是,如不注意却可能会淡化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总目标的关注。

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布局中把握和谐社会建设,还必须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特点出发来考虑问题。这样说,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要坚持靠改革和发展来解决社会矛盾,警惕和防止往回看的思想苗头。当前,我国社会建设领域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后必然产生的。解决这些矛盾,关键还是要靠发展。要发展,就必须激发社会活力。这就要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继续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并推动先富带未富、先富帮未富;通过改革,进一步确立竞争激励机制,等等。新阶段的新问题不可能用老办法来解决。

三、构建和谐社会人人有责

建设和谐社会,惠及全体人民,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心愿。胡锦涛同志论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六个基本特征,我们大家也都希望生活在这样的社会:民主法治,即人人享有充分的民主和权利,一切都依法行事;公平正义,即社会公平和正义成为人们秉持的一个基本原则;诚信友爱,即人与人之间平等友爱、融洽相处,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充满活力,即每个人的知识、劳动、创造和才能都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发挥;安定有序,即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秩序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即富足的生活与优美的环境相得益彰。建设这样的社会,就是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和谐社会不会凭空而至,也坐等不来。构建和谐社会,人人有责。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也是社会建设的主体。和谐美好的社会,需要脚踏实地的艰苦奋斗,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参与。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各司其职,承担起自己的职业角色和社会角色,尽职尽责,做好本职

工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各守其则,具有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自觉遵循社会规则、规章制度和公共秩序。人人有行动,人人有贡献,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快更好地实现和谐。

构建和谐社会人人有责,不仅有赖于扎实的行动,也需要理性的思考。理性是现代社会成熟的标志,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也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应有的重要素质。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自觉地将个人情感上升为行为理性,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意见,以冷静理智的态度对待各种矛盾,从大局出发维护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这样,才能真正地发挥一个公民应有的作用,也才能为社会进步和国家的发展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构建和谐社会人人有责,在当前很有现实意义。近年来,日本在历史、台湾等问题上开倒车,屡屡失信于中国人民,使几十年来恢复和发展起来的中日友好关系受到伤害,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表示强烈不满。我们一定要相信党和政府完全能够从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妥善处理对日关系面临的各种问题,坚决贯彻中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让我们把爱国热情转化强国力量,把爱国之心转化为实际行动,扎扎实实地学习,扎扎实实地工作,扎扎实实地为构建和谐社会尽心尽力。

建设和谐社会人人有负责,它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安定,快乐,和谐社会需要大家一起去创造,去维护,让世界充满爱,我们一起携起手来,同心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明天!

第五篇: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

对于“和谐社会”这个名词,大家一定都不感到陌生吧,在新闻中、报纸上、我们所学的政治书中,到处都能看到。我国积极建设和谐社会的意义,在2008年的第一场雪降临在南方之后,我便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

那是2008年的第一场雪,北方人沉浸在天降瑞雪的喜悦之中,而南方人起初则因为这少遇的白雪而感到爽朗。但是好景不长,这雪一下就再没有停下来,且愈下愈烈,这时高速公路封闭,百万车辆拥堵,机场航班延误,南方居民断水、断电。交通堵塞,导致一切生活必需品被阻截在路上,再加上南方取暖设施的簿弱,这时的人们可谓生活在饥寒交迫之中。

这场五十年不遇的暴风雪,震惊了全国乃至全世界。冰雪无情,人有情。就在雪灾发生后不久,国家下达命令,全国紧急动员一切力量支援灾区,国家紧急拨款几十亿元资金用于保障灾区人民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军队、武警以及民兵预备役人员被紧急派往一线破冰除雪;当地电力职工紧急抢修受损电塔、电线、变电站;煤矿职工全部加班加点生产电煤,运往灾区支援发电。另外,许多好心人也自发捐钱捐物,为国分忧,为灾区人民送去一份爱心。海外华人华侨也十分关心祖国安危,纷纷捐款捐物。这可真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再次体现了和谐社会的伟大。

党和国家领导人也特别关心这次雪灾。除夕之夜,胡总书记还在外面奔波慰问煤矿职工,带着党中央和国家领导的关心慰问。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拼搏奋战,终于取得了胜利,这也体现出了我们建设的和谐社会接受住了天灾的考验,证明了人民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下载和谐社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和谐社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 最近,一直观看《东方》,看完之后,我十分怀念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是真的“无产”阶级领导人。 前天走在街上,迎面走来一对母女,小女孩大约四五岁,在擦身经过 的瞬间,......

    和谐社会[本站推荐]

    《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顺民心、亲民意、解民生、促民合、保民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体现。检察机关必须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核......

    和谐社会

    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重点做好哪几方 (1)切实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2)切实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3)切实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4)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5)切实维护和实......

    和谐社会

    当代中国法律在建构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分析】就其本质而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一个法治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只有依照法律......

    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使命,也是时代赋予当代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是建设祖国大业的中坚力量。构建和谐社会,是每一个大学生应尽的义务,大学生背负......

    和谐社会

    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恰恰契合了宪法对国家未来奋斗目标的表述,更有利于我们在“五五”普法中对宪法精......

    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 非常感谢,如果没有观众的话就不可能有演员站在这个舞台上,那么,在这里其实现在都说构建和谐社会,其实今天在现场大家欢聚一堂,这就是一个和谐的象征。那么一个社会要和......

    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是:一要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会关系;二要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三要和谐兴国、和谐创业、和谐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