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展城乡社区建设工作专题调研报告
开展城乡社区建设工作专题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深化城乡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探索符合我县城乡社区发展的基层社会管理、服务的创新模式,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由XXX副局长带队的第四调研小组于X月X日赴水头、腾蛟开展调研工作。我们通过实地察看、组织座谈等形式,对水头镇(10个)和腾蛟镇(6)共16个社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在此基础上,我们对遇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制约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因素,对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县城乡社区建设提出几点建议。现将这次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考察地城乡社区建设情况
经行政区划调整后,水头镇总面积18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7万,腾蛟镇总面积80.1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7.1万,通过“转、并、联”方式分别成立了10个社区和6个社区。
(一)社区基础设施情况。水头镇10个社区的社区服务用房总占地面积8430平方米,江屿、小南、溪心、凤卧、鹤溪、朝阳等6个社区为修建场所,南湖、闹村社区为臵换场所,新联社区为租赁场所;腾蛟镇6个社区的社区服务用房总占地面积4140平方米,凤巢、龙尾、带溪和岭门4社区为修建场所,腾祥、腾蛟社区服务中心整合到镇便民服务
1中心。
(二)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情况。从调研结果来看,社区的“五大服务中心”建成情况不容乐观。水头镇凤卧、鹤溪、朝阳、南湖、闹村5个外围社区社区服务中心建设较好,而江屿、小南、溪心、新联、街道社区设施条件落后。腾蛟镇目前6个社区中,只有凤巢社区和龙尾社区办公场所够用,腾祥社区和腾蛟社区尚无办事大厅,带溪社区和岭门社区的办公楼属于危楼,特别是五大社区服务中心的办公用房难以落实。
(三)社区组织和管理服务队伍建设情况。调研中发现,社区普遍都有建立社区党组织、社区管委会,而社区其他组织有待进一步建立。除凤卧等个别社区尚未有大学生村官加入社区队伍,多数社区的队伍都配有大学生村官;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主要做法
在加强社区发展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功能、深化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社区也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创新。
(一)建立健全机构,配强干部队伍。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和一般干部双向选择竞岗结合,选优配强社区干部。全员竞争上岗采用量化打分方式,根据笔试、述职及民主测评、考察等情况对竞争者进行评分。根据笔试成绩、述职及民主测评成绩和附加分,并对中层正职入围人选进行双向选择。
另外,水头镇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合理配臵社区班子,凤卧、鹤溪、闹村、南湖采用“2+4”模式,朝阳、街道、江屿、小南、新联、溪心采用“2+3”模式。对社区党组织、管委会的干部配臵采用“X+1”的模式(X指社区所辖的村(居)数)。同时,规定一般干部提任副职的原则上要到社区等一线工作,这一规定极大激励了社区干部,切实加强了一线工作岗位的干部配备。
(二)强化制度保障,完善配套制度。水头镇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社区财政运转、人员待遇保障等方面的制度,制定了《水头镇财政制度》、《水头镇干部津补贴制度》和《水头镇机关科室、社区和皮革基地管委会岗位职责》。
三、存在的困难问题
(一)人员紧缺问题。经过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和一般干部双向选择竞岗,镇委根据“X+1”模式将一批素质高、能力好、善于开展农村工作的干部配备到社区工作,水头镇111个村(居)配115人,腾蛟镇51个村(居)配52人。但是,社区负责人普遍反映人员的数量不能满足社区工作的需求,在驻村和社区窗口服务方面难以完全兼顾,缺乏专职人员。同时,职能下放导致社区工作量增大,且社区人员专业水平有限,增加了工作的难度。
(二)财政支持不足。社区服务工作要走上规范化,需要不少资金,而社区本身无经济收入,另外,行政区划调整后,原属于乡镇项目建设资金归镇政府,财政补助切块分成没有补助到镇政府,造成镇政府财政紧张,社区资金困难,影响了有关工作的推进。
(三)办公场所缺乏。从前面谈到的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情况可以看出,社区办公场所缺乏是部分社区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江屿、小南、溪心、新联、街道社区办公条件差,腾祥社区和腾蛟社区尚无办事大厅,带溪社区和岭门社区的办公楼属于危楼,办公用房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审批权限受限。社区是镇科室的延伸,很多服务项目的审批权限不在于乡镇,也就无从下放到社区,制约了社区服务工作的开展。另外,社区审核、审批认可度问题,群众到社区审批盖章后,又要去县职能部门审批,不利于便民服务。
(五)制度有待规范。社区反映在无条例规定下,供电所要求社区盖章,居民才能安装电表;甚至有社区小卖部贩售香烟也需要社区盖章等等。这一系列的现象反映出社区规章制度不完善,特别是印章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盖章后的责任承担问题)。
四、几点建议
(一)配强社区干部队伍。面向社会公开考录聘用社区专职工作者,每个社区落实1-2名专职社区工作人员,做好计生服务、惠民补贴、咨询代办等各类服务(代办、协办);社区专职工作者的考录工作,建议由县里统一安排指标,并确定相应条件。鼓励全县现有的186名大学生村官参加国家社区工作职称考试,取得专业技术职称。同时,积极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及社区志愿组织,引导他们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职能下放后,可以安排相关职能部门人员对社区人员进
行业务知识培训,以保证社区人员的业务水平。
(二)加大财政补助力度。撤镇(乡)改建的社区不应全部停止原运转经费切块分成,在一定程度上要参照原社区建设补助标准和资金渠道,建设项目和工程多,光靠镇财政是杯水车薪,需要县财政给予帮助支持。对于需要社区代办或协办的工作,坚持“费随事转”的原则,拨付社区必要的工作经费或相应补偿金。另外,要落实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待遇经费。
(三)加强社区阵地建设。按照“服务设施最大化,办公用房最小化”的要求,对社区现有的基础设施进行整合,规范社区办公、服务、活动用房的功能。对于社区办公场所尚存在严重困难的社区,采取改建、扩建、租用等方式,力争社区工作服务用房面积不少于350平方米。
(四)扩大社区自主权限。在做好职能下放人员安排工作的基础上,要尽可能地扩大社区审批权限,做到“能放就放”。下放到社区审批的业务,县职能部门要彻底放手,重复审批有违便民原则。
(五)完善社区规章制度。要制定规范化的印章管理制度,明文规定社区印章使用和管理,不得超越居民自治组织的职责范围。
(六)打造一批示范社区。按照“先易后难、先点后面”的原则,2012年在各镇首先创建一批城乡新社区示范点,培育宣传一批运行顺畅、服务优化、融合程度较高的示范社区,并对通过创建验收的示范点,给予政策支持和物质奖励。
(七)五大服务中心建设,要整合资源、切合实际,不要搞一刀切,一是充分利用好现有场地,不要重复建设;二是因地制宜以方便群众就近办事(龙尾社区);三是办公与办事,管理与服务要有机结合。
第二篇:城乡社区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一、我区城乡社区建设的现状:
我区共有城乡社区77个,其中:城市社区34个,农村社区43个,绝大多数农村社区达到“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建设标准。近几年来,我区投入200万资金建成农村社区村卫生室46个、警务室35个,政府提供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治安、卫生、文化、体育、科技等共10多项公共服务进入农村社区。全区95%的村建有卫生计生、农资供销等社区服务站(点)。
几年来,全区用于城镇社区硬件设施建设的投入达到800万元,34个城市社区2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12个,全部实现了规范化建设标准。为了提升社区的服务水平,通过在社区开展“创先争优”和“星级社区”活动,社区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涌现出昌明、景航等8个全市先进社区。各社区健全了社区治安巡逻队伍,形成了人防、技防、物防“三防”立体防范体系。目前,全区共有34名社区民警,34支治安巡逻队伍,有55个小区实施了全封闭,25个小区新安装了电子监控设施。
今年,区委、区政府把推进小城镇化建设作为我区今后的重点工作来抓,一方面把街道、街道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中,稳步推进竟成镇街居体制改革;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鱼山、丽阳、荷塘等西区乡镇小城镇规划,重点抓好鲇鱼山小城镇建设。这些举措必将大力推动我区城乡社区建设上一个新台阶。
二、推进城镇化对城乡社区的作用和影响
(一)推进城镇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各种矛盾和挑战。一是由城中村改造拆迁所引发的利益矛盾、下岗职工再就业、失地农民生活保障等问题,这些都制约着城市区域性的协调发展。我区每年处理的上访案件,有相当部份是城中村改造拆造引起的。二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我区竟成镇“城中村”改造和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都在促使处于城镇化进程中的社区不断产生利益诉求不同的社会群体,他们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疏离、排斥甚至对立的状态。三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小农意识与城市文明实现对接过程中会产生矛盾。我市管理比较的差地方往往是城乡结合部,如竟成镇村、村等,由于这些村民不能很好适应城市文明,从而引发了社区生活中的诸多问题,如在社区乱扔垃圾、破坏绿化等屡有发生。
(二)社区在城镇化过程发挥着巨大作用。在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社区建设在城市化过程中的功能和地位日益突出,而要解决的各种社会问题离不开社区,因此,推进和谐社区建设与推进城市化有着紧密的关系。社区在城市文明建设发挥巨大作用,近年来,我市创建文明城过程中,社区干部和社区志愿者清扫街道、维持交通秩序等工作中付出辛勤的汗水。十七大代表森林社区主任李金霞在拥军优属、社区党建等工作做出有目共睹的成绩。
(三)城镇化是实现农村社区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就目前我区农村经济的发展现实来看,在当前和未来的很长一段时期,小城镇与农村社区的关系,就像小动脉与毛细血管的关系一样。就我区鱼山镇、竟成镇城镇化比较高的乡镇来看,城镇是农民所需商品的日常交易中心,也是农民出售其产品的重要场所。同时,城镇也是是农民获取各种生产、市场信息的重要场所。如果城镇建设发展滞后,显然会影响农村社区中农民的生产和生活,从而影响农村社区的建设。
三、城乡社区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社会保障制度制约城乡社区协调发展。我区目前建立的是城乡有别的二元社会保障体系。这种城乡有别的社会保障体系,不仅有违社会公平,面且制约城乡社区协调发展。农村社区,只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大病医疗救助和最低生活保障,社会养老保险处于停滞状态,其它保险项目还未实施。这种城乡社会保障相互隔离、发展水平不一的客观现状,不但阻碍城乡统筹发展,延缓城镇化进程,导致城乡社会矛盾的加剧,而且不适应城乡社区协调发展。
(二)城乡社区工作各级部门没有有效合力。城乡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参与。但现实情况是涉民部门各干各的,没有形成工作合力,这样势必出现工作严重失衡,也制约了城乡社区建设上水平。
(三)投入不足成为城乡发展的最大矛盾。城乡社区建设和运转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但各级财政投入不足。社区建设资金主要靠“上面争一点、财政拨一点、单位赞助一点、社会筹集一点、自己筹集一点”。由于社区建设资金缺乏,社区设施相对不足。从街道来看,还有30%的社区是租房、借房,所有的社区办公经费短缺。薄弱的基础设施和落后的办公手段使社区满足不了社区管理、社区服务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需求,影响了社区服务功能的发挥。另外,由于经费短缺,社区工作人员没有纳入社会统筹,不享受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待遇。社区工作人员有后顾之忧,较低的待遇影响了社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四)城乡二元结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一是政策制度缺陷阻碍了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基本的土地资产还不能进入市场。另外,户籍制度缺陷,不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社会保障制度缺陷不利于农村劳动力的转化。二是土地经营制度缺陷不利于农业的产业化。承包土地的易变性及短期性,使得农民不能形成有效的投入,农业生产率低;过于细碎的土地分割缺乏规模效益,不利于农业产业化。
四、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加快城乡社区建设意见和建议
(一)切实加强城乡社区党的建设
要创新社区党建工作的新格局。健全和完善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逐步形成以街道、乡镇党委为核心,以社区党组织为基础,以社会性、地区性、群众性工作为载体,社区内单位组织和社区全体党员共同参与,条块结合,优势互补的党建工作格局。社区党组织要组织和引导社区单位党组织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优势和作用,支持群团组织依照各自的章程独立自主的开展工作,形成和谐社区建设的合力。
(二)转变城镇基层政府职能
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和街道、乡镇要面向社区,明确与社区之间的职责和关系,做到人员配备、工作重心、服务承诺、监督考评、工作经费到社区。要强化“小政府、大社会”意识,保障社区居委会依法独立行使管理社区的职权。社区居委会要充分发挥沟通基层政府与社区居民的桥梁作用,代表居民及时提出有关意见和建议,依法协助政府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要按照“政企、政事、政社分开”的原则,将社会性服务职能从行政职能中分离出来,交由社区承担,对属于政府及有关部门自身应完成的行政性任务,不得硬性摊派到社区;不属于社区的事务,但社区做起来有优势的行政事务性工作,可采取“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办法解决,实现社区管理责、权、利的配套统一。
(三)搞好农村社区建设,要进行体制创新
1、深化土地制度改革。首先,要进一步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切实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经营自主权利,允许农民依法采取转包、出租、转让、互换等多种形式将承包地流转。其次,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机制,发挥市场配置农村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2、深化城乡户籍制度改革。从实际出发,建立一元户籍制度。首先,要允许农民进入小城镇和中小城市落户,允许地方户口在农村城镇之间迁移,同时也要允许农民工通过劳动部门和劳务市场进入大城市工作,逐步降低人口迁移的门槛,实现人口的自由流动。其次,户籍与社会待遇脱钩,消除户籍所引起的社会公平问题。
(四)规范各部门工作职责,形成合力。建议由省、市两级出台文件,规范各级涉及城乡社区工作部门的工作职责,逐步形成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搭台协调,部门积极参与城乡社区建设工作机制;形成任务明确,责任到位,上下配合,各部门相互协作的工作协调机制。希望成立城乡社区办公室,主职责是负责研究制订区城乡和谐社区建设的总体目标、实施方案;负责协调各部门和指导各街道(镇乡)社区建设工作等具体工作。该机构的建立,能进一步规范了城乡社区的建设与管理,推动社区建设稳步健康发展。
第三篇:贾汪区城乡社区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贾汪区城乡社区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贾汪区民政局 2011年8月12日
为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我区城乡社区建设工作,探索社区建设新形式,创新社区管理新办法。根据区委、区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我局组成了由王鑫主任带队的调研组,针对全区城乡社区建设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我们通过发放调查表、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等形式,对全区社区居委会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通过向上咨询政策,向外地借鉴经验,结合贾汪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我们关于社区建设的几点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贾汪区社区基本情况
(一)社区的基本类别
截至2010年12月底,全区共有社区居委会54个。其中,城区25个(老矿10个,夏桥9个,贾汪镇2个,工业园4个),矿区和村改居29个(分布在大吴、紫庄、青山泉)。城区社区占社区总量的46%。
(二)社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情况
(1)办公和服务用房情况。全区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面积平均为120平方米,其中:自有产权的16个,租用办公用房的10个,借用办公用房的28个;各社区均配备了电脑、电视机、办公桌椅等办公设备。(2)服务设施设臵情况。共有社区服务中心34个,“一站式”服务大厅2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0个、社区警务室8个,社区图书室阅览室11个。各种活动室26个,各类球场、露天活动场所22个。健身房6座,健身路径53条,健身小广场7个。社区平均绿化履盖率20%。
(3)社区治安状况。我区社区紧密结合“平安贾汪”创建工作,实行群防群治、联防联治。治保会、调委会组织健全。对帮教对象逐一登记造册,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教活动。各社区均设立了外来人口协管员,协助公安等部门做好外来人口的规范管理。公安分局进驻社区民警27名,组建治安联防队24支,巡防队员81名。健全了治安防范体系。实施了“技防”、“监控”等社区安全防范工程。广场社区封堵了2个出入口,实行了封闭式管理。老矿街道办事处在4个社区建立了“课外驿站”和“家长学校”。居民对社会治安状况满意率较高。
(三)社区工作者队伍情况
1、工作人员情况。总体情况:全区共有社区专职工作人员343名。其中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一肩挑14人。党组织成员107人,居委会成员162人,临时聘用人员74人。年龄结构:30岁以下的65人,30-50岁之间的240人,51岁及以上的38人。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学历96人,高中(中专)196人,初中51人,大专以上学历的占总数的 28%。
2、社区社会组织情况。全区共注册备案各类社区社会组织4个。各种志愿者队伍8支共91人。
二、近年来社区工作情况
01年以来,贾汪的社区建设经历了2个阶段的变化。01年-06年,我们发扬“没有条件创建条件也要上”的精神,集中有限的资金重点培育了广场社区、民乐苑社区和援工社区。这三个社区自02年起就一直是老典型,去年广场和援工被评为省级文明社区。
07年底,我们按照“社区建设要有新思路、新举措、新发展”的工作主题,坚持“硬件建设上档次,软件建设上水平”的工作思路。立足现有条件,争取各方支持,不断加大社区建设工作力度;贾汪将纳入市财政体制的消息让我们更加振奋精神,社区建设工作有望在近期实现大的突破。
(一)推进基层民主,充实社区自治的灵魂
我区在居民自治上狠下工夫,长期开展诸如:印制《居委会选举实用手册》、召开“全区民主管理流动现场会”、举行“社区居民自治问答”、“我心目中的社区主任”演讲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增加干群交流机会,激发社区干部、居民的民主自觉度、自治参与度。我局指导第二、三、四届居委会的换届选举任务均按时、保质、平稳完成,54个社区没有出现任何上访现象。这与良好的社区氛围是分不开的。
(二)抓住机遇,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近几年随着我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的房地产开发如雨后春笋,我局在小区命名上严格把关,新建小区预留的社区办公用房和配套设施不达标不予命名。同时协调区发改委、规划、城建、房管等部门齐抓共管,在社区建设不欠新帐的前提下逐步解决遗留问题。今年协调房地产开发商新建或退出被占用社区办公面积、配套设施面积共计3500余平方米,帮助条件较差的社区解决了办公场所问题,指导条件较好的社区成立了综合服务站、计生服务站、卫生服务站以及图书室、老年活动室、志愿者服务队。
(三)争取各方支持,区镇村三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稳步推进。
08年7月,我局投资420万元在贾汪城区建设了占地6亩,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的区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填补我区社区建设的一项空白,并为后续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树立了标杆。老矿和夏桥两城区办事处分别筹建了2200平方、1900平方米的镇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自09年农村社区建设全面铺开后,我区已经建成投入使用34个村级综合服务中心。但目前我区村级服务中心只是在居委会办公场所基础上功能的延伸和扩展,同省委省政府要求的“一居、一委、一站、一办”尚有差距。
三、社区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区居委会行政化倾向相当普遍且非常严重。据我区不完全统计,目前,社区居委会要承担100多项行政性事务,需要参加多项示范创建活动,加上名目繁多的检查、评比、考核、统计、会议等,社区居委会所承担的任务异常繁重,社区干部不堪重负、疲于奔命。社区居委会的主要精力基本上消耗在完成政府部门及其派出机构交办的任务上,没有时间、精力、人手和财力去从事社区居民自治事务和为社区居民服务。
(二)民政部门牵头社区建设困难重重。虽然近年来民政部门在推进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中办发[2000]23号文件赋予民政部门在社区建设中的“牵头”职能,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一是无独立的人员编制。我区成立了社区建设领导协调机构,其具体办事机构设在民政部门,但因为这一办事机构没有专门编制,其办事人员从民政部门统筹解决,所以人力紧张现象相当突出,这与社区建设的重要地位和繁重任务极不相称。二是无独立的工作经费。社区建设虽然工作内容很多,但却没有相应的专项工作经费,这极大地挫伤了乡镇(办事处)基层民政部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影响了社区建设的进程。三是无有力的牵头协调手段。社区建设涉及方方面面,协调面相当广、难度相当大,要想牵好这个头本身并非易事,而让民政部门来牵头更是难上加难。尽快采取有力措施保障 民政部门在社区建设中的牵头协调作用,是深入推进社区建设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三)社区建设的资金问题。在社区建设的初始阶段,政府推动和资金支持必不可少,但我区社区办公用房相当紧张,部分社区居委会只是在一两间破旧的民房内办公,虽然近两年内,区政府投入了部分资金,我们也积极协调房产开发商建设办公用房和配套设施,也只是解决了少数社区的办公用房问题,大部分社区的办公、活动用房仍然相当紧张。由于我区经济情况的影响,目前,区级社区基础设施很不健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城区社区服务功能的完善。
四、加强社区建设的建议
(一)健全完善社区领导体制和考核机制
目前,我区的社区建设工作领导机构是贾汪区城乡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民政局,由于日常工作由民政局在牵头,在一些地方存在着“社区建设是民政部门的事”的模糊认识。由于民政局是政府的职能部门之一,而社区属于街道和乡镇管理,因此在协调部门之间的关系和指导社区建设上感到力不从心。
在2009年12月召开的全省城乡社区建设工作会议上,全省各地、市的领导就社区建设工作机构的设臵进行了专题的讨论,我们了解到,许多地方在政府设立了专门的社区工作办公室,比如:苏州、无锡、淮阴和徐州新沂市都单独设立 了社区工作办公室。为此,建议区委、区政府参照外地做法,在区政府设立社区建设工作办公室,为常设办公机构,统一指导全区社区建设工作,协调各相关部门关系,督促检查相关任务的完成情况并实行目标考核。
(二)积极为社区居委会减负
一是理顺区街关系。要按照“条专块统”的原则,对专业性比较强的由区委办局在街道设站(所),实现条条上的一专到底。街道主要是代表政府履行块块上的综合管理职能,具体讲就是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区政府的授权或者有关职能部门的委托,使街道具有综合协调权、处臵权等,从而有效地行使政府对城市的管理职能,对地区社会治安、市容市貌、城市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达到高效的管理。二是理顺街(部门)居关系。理顺关系要改变过去领导与被领导、命令与服从的关系,成为指导与协助、服务与监督的关系。进一步明确社区居委会的任务。社区居民委员会作为城市管理四级网络中的一个网格,而不是一个“级”,这个理念是理顺街居关系的基础,必须牢固树立。按照政事分开的思路,将社区居委会的各项工作进行梳理,做到“两个明确”:即明确哪些属于街道(部门)的工作,哪些属于社区的工作;明确哪些是政务性工作,哪些是事务性工作。在此基础上,属于街道的工作,街道(部门)无权向社区摊派;属于社区的工作,社区有责任完成;对需要社区协助办理的工作,要 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履行正式的授权手续。三是明确社区功能定位,发挥社区居委会自治功能。一要搞好社区服务。主要是抓好四项服务:即抓好社区安全服务,保持社区的长治久安;抓好社区的文化服务,满足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抓好社区的健康服务,培养居民良好的生活习惯;抓好社区生活服务,解决居民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建立社区的长效服务机制,实现政事分开,建立社区公共服务社,按照市场规律进行运作;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居民需要与否、居民满意与否、居民拥护与否为社区服务的唯一宗旨,来推动社区服务。二要保证社区居委会的自治权得到有效行使。这个权力能不能落实,关系到社区建设的成败。社区自治权应主要体现在社区民主决策权、社区管理权、社区财务自主权、社区依法协管权以及社区对政府部门的监督权上,只有把这五项权力真正落到实处,社区居委会才能真正从大量的政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也才能真正把社区服务搞起来。
(三)努力提高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待遇
按照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省民政厅联合发文精神,(苏组通[2004]61号),合理划分市、区两级财政承担比例,理顺我区社区专职工作者工资渠道,把苏办发[2001]15号文件中关于“社区居委会专职人员的工资福利不低于当地城镇职工年平均收入水平”的规定落到实处。初步建议为:取消 社区专职工作者原编制身份,将其工资全额纳入财拨,区、镇两级分**承担;设基础工资、岗位工资、奖金三项。基础工资每月500元,岗位工资按高限确定,划分三个标准:主任600元/月,副主任500元/月,委员400元/月。调整后主任1100元/月,副主任1000元/月,委员900元/月。每月奖金100元/人,年底奖金由区政府或办事处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安排。同时,按照劳动法规定建立养老、失业、医疗等保险。
第四篇:社区城乡一体化建设调研报告
社区城乡一体化建设调研报告
一、社区基本情况。
社区位于**市东部,隶属于****,下辖12个居民小组,526户,1998人,耕地面积2178亩。**社区整体上属于传统的农业村,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粮食、蔬菜、朝天椒、烟叶、中药材,以及村民外出务工经商、发展运输等项目。
二、城乡一体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开展情况。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社区居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工作已全面启动,新社区位于**。规划总占地面积39885.86平方米(约合59.8亩),其中城市道路占地5615.61平方米(约合8.4亩),项目建设净用地34270.25平方米(约合51.4亩)。
规划建设居民住宅楼16栋,预计总投资4000万元,其中征地59.8亩,2.8万/亩,共计167.04万元。可安置居民508户。项目分两期实施,一期规划建设一栋17层两栋6层住宅楼,可安置180户、720余人居住,住房分90㎡/户、100㎡/户两种户型;拟建设停车位120个,附带社区服务中心,总建筑面积2142.5平方米,配套商业超市建筑面积4416.08平方米。二期规划建设6层一梯两户住宅13栋,总建筑面积41198.68平方米,可安置418户居民。附带社-1-
区幼儿园,群众游园等公共活动场地。
三、城乡一体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政策建议。
1、项目前期手续办理繁杂且时间长,费用高。按照上级要求必须在工地开工以前完成各项手续办理。但在具体办理手续和行政审批事项上非常繁杂,有时一个部门一个审批文件甚至一个证明材料就需要几天到一个星期时间才能完成。前期主要是发改,建设规划设计,国土,环保,电力,文化等部门各项手续的办理和审批,所有手续全部办齐至少需要半年以上时间,有些审批事项审批时还必须有相关资质单位编制的文本,社区就必须要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编写,而编制费用少则几千,多则几万,比如电力部门高压输电线路需要迁移时费用很高,而这无疑增加了建设成本,最终增加了群众的负担。
建议政府统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必须的行政审批事项和具体办事流程,编印成册,方便社区对照办理,还要尽量简化事项,规定审批在几个工作日内完成或者答复,以提高工作效率,能减免的费用一律减免,减少建设成本,最终降低房价,减轻农民负担。
2、新型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过大,人均负担过重。石佛社区室内外基础设施建设预计总投资接近1000万元。平均到居民购房价格上每平方近200元,按一般户型三室两
厅100平方米计算,每户均摊费用将近2万元。
建议社区内道路,广场,绿化,环卫等由各级政府财政投入支持,公开招标,统一建设,切实减轻群众购房成本。水、电、暖、气、通讯等可以由政府出面协调相关部门和企业统一安装,各级财政投入一部分,群众承担一部分。
3、城乡一体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应立足村情,一村一策,不能搞一个模式一刀切。一些距离城市乡镇较近的社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已基本被征用完,社区群众和城市居民无论从生活习惯和思维模式上都已基本相同。但一些偏远社区仍有大量土地,又没有什么工业项目,大部分群众仍以传统的农业种植为主,两种不同的社区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应区别对待,距城镇较近的社区老村拆迁后土地开发利用价值大的尽量拆迁入住新区。偏远社区仍有大量土地,拆迁后土地利用价值不大的可分步拆迁,也可搞一个社区两种模式,愿意来新区居住的一部分人入住新区,旧房拆迁,土地综合利用,另外一部分不愿意来新区居住的,由政府在原社区内选址统一设计规划户型结构,居民自建,政府财政补贴,统一新型社区道路,绿化,环卫,配套水电等,建成后,群众不离开土地,改善居住环境,再引入土地流转大户承包群众土地,集中土地使用,提高土地使用价值,或者搞休闲观光农业,吸引城里人周末到农村社区休闲旅游,或者建设青少年劳动体验基地,让城里的孩子到乡下
种一天地,干一天活,与社区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让孩子接受教育,也拉近了与群众的感情,还增加了群众收入。
**社区居委会
二0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第五篇:城乡社区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关于全市城乡社区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按照《全市基层政策大调研活动实施方案》要求,我们组织专门人员围绕全市城乡社区建设情况,采取入社区座谈、走访等方式进行了调研,对全市城乡社区建设状况、存在问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城乡社区建设的现状
我市现有235个社区,其中农村社区208个,城市网格化社区27个。
(一)农村社区建设。2007年开始,为了加强和改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解决公共服务在农村缺乏的问题,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农村开展了农村社区化服务与建设,规划建设的209个农村社区,于2008年6月全部建成运行,打造起“两公里服务圈”,形成了多村一社区的“诸城模式”。我市被民政部命名为首批“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通过几年的努力,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新型社区管理运行机制初步形成,社区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社区人居环境不断优化,社区功能得到一定体现。具体表现在:
一是新型社区管理体制基本建立。2010年6月份撤村组建社区以来,我市以农村社区为单位,创新社区组织体系建设,建立起了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以社区自治组织为主体,以群团组织为纽带,以其他经济社会组织为补充的社区组织体系,构建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社区管理体制,为加
网络,设立网上警务室,实现图书借阅一卡通,加快建设联通市、镇街的社区网上审批平台,初步建立起城乡之间、社区之间互联互通的信息网络,为改进和加强社会管理创造了条件。
(二)城市社区建设。2007年以来,我市在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按照城市社区网格化布局的要求,打破居委会地域界限,以主要干道、路街巷以及河流为界线,将原来89个居委会划分为25个网格化社区,同步组建了社区服务中心。今年,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对城市社区进行了重新布局,调整为27个网格化社区,覆盖现有51个居委会,使社区边界更加明确清晰、地域相对完整,为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二、我市城乡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我市城乡社区建设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问题。
一是社区工作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理顺。市直部门与镇街、社区之间工作关系尚不理顺,有些部门热衷于进社区设机构、挂牌子、下任务,而在业务指导、工作力量下沉等方面做的还不够;镇街与社区之间,协调社区工作的机制还不健全,缺乏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和措施。
二是社区的服务功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由于受权限影响,城乡社区服务中心能够直接办理的服务项目很少,大部分是代理性的服务,代办项目需要镇街批准或者需要转各部门协调解决,在承办业务时所耗周期长,协调解决部门多,导致为民事
落实各项社会保险,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干活不少,工资不多”,存在满腹牢骚。
六是部分社区文体设施得不到及时更新维护。由于缺乏必要资金,使得社区设施维护、更换困难,部分社区的体育设施已经不能正常使用,尤其是使用频率较高的乒乓球台、篮球架等。
七是社区服务活动缺乏创意性、特色化。有的社区活动形式单
一、内容单调问题比较突出,除了球类赛、棋类赛,没有别的,常规服务多、特色服务少。大部分社区没有自己的品牌服务项目。
八是城市社区功能普遍薄弱。我市城市社区建设与农村社区建设相比还相对滞后,突出表现在社区组织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从组织建设方面看,我市城市网格化社区,有的覆盖多个居委会,在管理体制上尚未理顺,不能适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服务的新要求;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看,当前,三处街道还缺少街道级的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现有的基层社区服务中心大部分是依托居委会办公场所建设的,办公设施简陋,面积不足,已不能适应社区工作发展的需要。今年,市政府确定重点建设的13个城市社区服务中心,建设进度缓慢,目前,已开工建设6个,其中,楼房主体封顶3个。
三、下步推进城乡社区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应本着统筹兼顾、整体推进的原则,主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四)大力推进城市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强化街道建设城市社区服务中心的主体责任,各街道要将该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提高认识,加大推进力度,已开工的,要在确保建筑质量的基础上促进度,未开工的,要积极创造条件促开工;继续落实好包靠责任制,确实包出压力,包出成效。市政府督查室、市社区工作管理办公室加强日常督查督导,促进城市社区服务中心建设。
(五)积极推进城市社区组织建设创新。适应基层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新要求和经济社会结构的新变化,推进城市社区组织整合,撤销各居党支部和居委会,以社区为单元设立社区党组织和自治组织,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体系,促进城市社区和谐发展。
诸城市民政局调研组
2011年7月12日
调研组长:胡卫娜(签字)成 员:杜洪海、刘桂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