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
一礼仪概念
什么是礼仪呢?
简单地说,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礼仪是人类为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的。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礼仪的功能:沟通功能、协调功能、维护功能、教育功能。
二日本
1起源
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日本礼仪发展变迁过程按照主要礼仪行为主体的标准可大致划分为:天皇政权下的宫廷贵族礼仪、武士集团政权下的礼仪、资本主义体制下的一般社会大众礼仪。其中开花于室町时代,于江户时代向社会民众普及的武士集团政权下的礼仪具有承上启下的重大作用。此时诞生了武家传统礼仪的三大流派:伊势流、小笠原流、今川流。伊势流主攻室内礼仪、小笠原流主攻军阵礼仪、今川流主攻朝堂礼仪。到江户时代伊势流与今川流逐渐衰落,小笠原流吸收了其他两流的可取之处,其宗家服务于德川幕府,其门人致力于向庶民阶层的普及。到了明治时代,武士集团政权下的礼仪被作为传统继承下来,通过学校教育、一般社会教育成功实现了向社会各阶层的普及,对日本进入现代社会后的礼仪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二篇: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
礼仪教育的现实意义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要求全体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礼仪修养则是人们通过不断的自我锻炼、自我养成和自我提高,全面提升自己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素养,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礼仪教育是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保障和条件。礼仪教育可使学生逐步形成文明礼仪的好习惯,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促进学生人格的自我完善及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融入社会的能力和解决矛盾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社会化,提高心理承受力,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
礼仪教育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要求大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应该具备良好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因此,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是大学生走出校园、步入社会,成为有用之才的有力保障。
现代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传播途径,沟通技术和手段日益改变着人们传统的交往观念和交往行为,尤其是人的交往范围已逐步从人际沟通扩展为公众沟通,从面对面的近距离沟通发展到远程沟通,从慢节奏、低频率的沟通变为快节奏、高频率的沟通。这种现代信息社会的人际沟通变化,对人类社会交往的内容和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下面简述一些基本礼仪对求职就业的影响
一、礼貌用语
礼貌用语往往是求职的开始,是最早了出的有声信息,在求职中起着先声夺人的作用,会给人受尊敬和舒适的感觉,可获得他人的好感。用好礼貌用语,可体现求职者的素质、修养和风度。常用的礼貌用语可分为以下败类。
二、服饰礼仪
服装是构成第一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着装整洁大方,自然和谐,能体现出求职者的身份、气质和修养。将自己打扮得漂亮起来,是良好素质和修养的外在体现,是对他人的尊重和礼貌;是重要的基本礼仪,也是基本的道德规范。
差装按照参加活动的场所可分为正装和便装(休闲装)两大类。正装主要包括套装(一般是西装)、制服等;便装主要包括夹克衫、T恤衫、牛仔服等。社交活动、上班等正式场合要着正装,非正式场合着便装。求职、面试工业基础正式场所,原则上要着正装。当选择的职业或岗位不同时,装扮也应有区别。
三、举止礼仪
举止礼仪表是无声的形体语言,也是构成第一印象重要的无声信息。美国戈登·修易斯研究得出结论,人体大约可做出1000多种平衡姿势,真可谓千姿百态。
四、仪容
仪容是指人的容貌,主要包括头发、面部、口腔和手的清洁与修饰。
八、称呼
称呼是人际关系的晴雨表,被看作是交际的先锋官,正确地称呼他人是成功社交的第一步,称呼恰当十分重要,它不仅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反映一个人的修养水平,也是对他人的尊重。一声充满感情而得体的称呼,会使对方对方感到亲切、愉快,为深层次交际打下了基础。
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而礼仪教育是一个人在社
会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因为任何一个生活在某一礼仪习俗和规范环境中的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该礼仪的约束。自觉地接受社会礼仪约束的人,就被人们认识为“成熟的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反之,一个人如果不能遵守社会生活中的礼仪要求,他就会被该社会中的人视为“警世骇俗”的“异端”,就会受到人们的排斥,社会就会以道德和舆论的手段来对他加以约束。大学生堪称“准社会人”,还不是真正的社会人。他们有一种强烈地走向社会的需要,同时又普遍存在一些心理困惑,比如走上工作岗位后如何与领导、同事打交道,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进行自我形象设计,如何尽快地适应社会生活等社会交往问题。然而大学生的社会心理承受力直接影响到交际活动的质量。一个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人,在交际活动中遇到各种情况和困难时,都能始终保持沉着稳定的心理状态,根据所掌握的信息,迅速采取最合理的行为方式,化险为夷,争取主动。相反一些缺乏良好的心理承受力的人,在参加重大交际活动前,常会出现惊慌恐惧,心神不定,坐卧不安的状况,有的在交际活动开始后,甚至会出现心跳加快,四肢颤抖,说话声调不正常的现象。那么对大学生进行社交礼仪教育,让大学生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各种行为规范,不仅满足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而且,还可以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心理承受力。
第三篇: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可以大致分为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等五大分支。另有相关图书以此为名。
礼仪是人们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人们可以根据各式各样的礼仪规范,正确把握与外界的人及交往尺度,合理的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如果没有这些礼仪规范,往往会使人们在交往中 感到手足无措,乃至失礼于人,闹出笑话,所以熟悉和掌握礼仪,就可以做到触类旁通,待人接物恰到好处。
礼仪是塑造形象的重要手段。在社会活动中。交谈讲究礼仪;可以变得文明;举止讲究礼仪可以变得高雅;穿着讲究礼仪,可以变得大方;行为讲究礼仪,可以变得美好„„只要讲究礼仪,事情都会做的恰到好处。总之一个人讲究礼仪,就可以变得充满魅力。
首先是传承文明的需要。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老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享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在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不但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形成了古老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博大精深的伦理文化遗产中,很多优良的、传统的礼仪规范,直至今天仍然有很强大的生命力,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知道:童稚时的孔融让梨,尊敬长辈传为美谈;岳飞问路,颇知礼节,才得以校场比武,骑马跨天下;“程门立雪”更是为尊敬师长的典范。老子在《道德经》中告诉我们“做一天人就要讲一天道德”。这些,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中国人的礼仪道德所在。作为中华民族的传承人——青少年儿童,他们有责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使中国“礼仪之邦”的美称名副其实,“礼仪之邦”的美名响誉中外。
其次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如今,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类社会是以文明、和平、发展为主流的信息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日渐频繁、密切。在交往与合作过程中,人们的礼仪是否周全,不仅显示其修养、素质的形象,而且直接影响到事业、业务的成功。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精神要求日益发展,人人都在寻求一种充满友爱、真诚、理解、互助的温馨和谐的生存环境,寻求充满文明与友善,真诚与安宁的空间。前进的社会呼唤文明,科学的未来呼唤文明。当前,我国正在进行两个文明建设,正努力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文明礼仪是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是衡量一个人教育程度的标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教育。因此,学校必须抓好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这是时代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再次是孩子成长的需要。一个注重自身修养,重礼仪的人才可能成为优秀的人、有用的人、品行兼优的人。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孟子也说过:“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也说:“礼貌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这些都充分说明“礼”是何等重要。青少年儿童一代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加强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至关重要。今天的孩子从小就不是“一张白纸”,五颜六色印入脑中,环境影响或多或少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了污染。虽然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依然传承,就整体情况看,确实存在弱化的趋势,特别是对青少年儿童的约束力越来越少。有些人在学校里,不会尊重他人,不礼让,不礼貌;在社会上不懂得称呼他人,甚至满口粗言,这些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同时,与人为善,礼尚往来等等美德在相当数量的孩子们身上正在淡化。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我们必须加强他们的文明礼仪教育。虽然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将孩子培养成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将有可能影响孩子未来的各种致命的弱点事先予以纠正。
人人都需提高社交礼仪素质——社交礼仪课程结课论文
这是我们社交礼仪课程的结课论文
中国自古以来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在大力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讲文明,懂礼貌是每一位公民必须具备的社会公德。而我们大学生以后进入社会更免不了与他人打交道的机会,所以学习社交礼仪、提高礼仪修养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这几周社交礼仪课程的学习,也确实让我们学到了更详细更系统的礼仪知识。
礼仪其实可以分为好几个部分,个人礼仪,包括自身的仪容、举止、服装等。我们每个人都应注意自己的个人礼仪,一个人的穿着打扮、举止行为,不但事关对方对自己个人形象的印象好坏,而且也是个人教养与素质的最形象的展示。但是在现在的社会,我们经常能看见一些不符合礼仪规范的行为存在。大街上,穿着暴露、邋遢、不修边幅的人比比皆是,他们不顾礼仪规范,一味追求前卫,带给别人的印象却是糟糕至极。
公共礼仪,指的就是人们置身于公共场合应遵守的行为规范。行路、行车、乘坐交通工具等在公共场合都应注意礼仪。遵守交通规则、注意环保等都是最基本的规范。但是现在还是有很多人违反这些最基本的规范。乱穿马路、闯红灯、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的现象屡禁不止。这不仅是给他们自身的形象摸黑,更破坏了公共秩序,让外国友人看见,更是破坏了我们中国人的形象。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自觉做到遵守礼仪规范、提高自身修养。
交往礼仪,这是人际交往中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如何称呼、介绍、握手、交谈等都有许多礼仪规范需要遵守。在这一方面,有许多人存在着误解。比如要介绍年长者和年幼者认识时,我们通常都是将年长者先介绍,认为这样就是尊重年长者了,其实不然,先介绍年幼者才是尊重年长者的表现,因为他们是被尊敬的人,应享有优先知情权。又如握手时,男士和女士谁先伸手更合适,通常大家都会认为是男士先伸手,其实不然,应该等女士先伸手才是尊重她们。类似于这样的礼仪有很多,如果我们不学习就不会知道,在以后的交际中就会犯这样的错误。因此,这更说明了我们需要提高礼仪修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联礼仪,就是人们在通信、联络时的礼仪规范。现在的人很少用书信交流,所以到了真正要用的时候,把该有的礼仪都忘了。又比如打电话,也不懂得礼貌,选择恰当的用词及时间,这都会带给对方麻烦,影响他人对你的评价。但如果你能做到基本的通联礼仪,就会让对方觉得你是个非常懂礼貌的人,对你的印象也更好,对你的工作学习都能带来一定的帮助。
餐饮礼仪,顾名思义,就是在用餐时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座次的安排、敬酒礼仪、用餐时的规范等都是在社交场合经常能用到的。如果能按照礼仪规范做到了,他人都会觉得你是个非常懂礼仪的人,反之,则会觉得你不懂礼貌,甚至会影响你的学习、事业。
通过以上提到的礼仪,我们就可以看出礼仪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礼仪修养对于我们的必要性。礼仪的知识还有很多,我们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的礼仪修养。其实我们从小都受到了文明礼仪的教育,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乱穿马路等等,只是有几个人真正做到了?归根究底,还是我们的心态没有摆正,喊口号谁都会,可是真正要付诸行动,许多人又觉得麻烦,没有必要,或者觉得周围的人都是这样,自己也就随大流了。但其实,整个社会良好的文明风气都是靠每个人堆积起来的。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们嘴上喊着要文明讲礼的口号,自己却从不身体力行,这跟从来没有接受文明礼仪教育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要实践,就要从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别不符合礼仪规范的行为。
一个社会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文明,不仅会影响个人形象,更会破坏社会公共秩序。我们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更应担起这个重担。从自身做起,积极认真地学习礼仪文化,并付诸实践,不仅自己要做到文明礼仪,更要带动周围的人和自己一起做讲文明讲礼仪的人。只要我们每个人都注重自身礼仪修养的提高,不用多久,我们整个社会、国家的礼仪素质都会得到提高,真正做到礼仪之邦,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来宾。
第四篇:光阴荏苒 不变的是流淌在历史洪流中的文字
南山忆
乘一叶扁舟,入境随风,望江畔渔火
转竹林深处,残碑小筑,僧侣始复诵
苇岸红亭中,抖抖绿蓑,邀南山对酌
纸钱晚风送,谁家又添新痛 独揽月下萤火,照亮一纸寂寞 追忆那些什么,你说的爱我 花开后花又落,轮回也没结果 苔上雪告诉我,你没回来过 遥想多年前,烟花漫天,你静静抱着我 丝竹声悠悠,教人忘忧,若南柯一梦 星斗青光透,时无英雄,心猿已深锁
可你辞世后我,再也没笑过
清明雨上
窗透初晓,日照西桥,云自摇,想你当年荷风微摆的衣角 木雕流金,岁月涟漪,七年前封笔,因为我今生挥毫只为你 雨打湿了眼眶,年年倚井盼归堂,最怕不觉泪已拆两行 我在人间彷徨,寻不到你的天堂,东瓶西镜放恨不能遗忘 又是清明雨上,折菊寄到你身旁,把你最爱的歌来轻轻唱 远方有琴,愀然空灵,声声催天雨,涓涓心事说给自己听 月影憧憧,烟火几重,烛花儿红,红尘旧梦梦断都成空
断桥残雪 寻不到花的折翼枯叶蝶,永远也看不见凋谢 江南夜色下的小桥屋檐,读不懂塞北的荒野 梅开时节因寂寞而缠绵,春归后又很快湮灭 独留我赏烟花飞满天,摇曳后就随风飘远
断桥是否下过雪,我望着湖面 水中寒月如雪,指尖轻点溶解 断桥是否下过雪,又想起你的脸 若是无缘再见,白堤柳帘好几遍
浅唱
一场大雨落在离我很远的空间,很远的时间 躲在静好的时间里,认真的学习着遗忘 选择一些大晴天的日子,行走在孤单的海岸线
静静的唱歌自己听 一个人,也要清醒决绝的走下去 阳光暖暖的,时光慢慢的,我是蔚蓝的
在静好岁月边缘张望着
你能感应的,项链断掉了,爱情渐远着
泪水在草地上和露水吻着 徘徊在海岸线,日出会在几点 三三两两在离别,承诺不兑现 我说V,你要清醒别再轻易掉眼泪 我说V,是是非非你要勇敢去面对 我说V,该放就放别让自己那么累 无所谓,自由自在的飞,让梦纯粹
静候轮回
尘世美
六月三,槐柳岸,南风入弦,枝头摇摆诉新蝉 微雨过,小荷翻,他们的爱在那个初夏点燃
相看两不厌,行走在大自然
她靠着他,他抱着她,日暮到黄昏,情思如溪水悠长恬淡 天上有那么多的星,什么紫微星、天狼星、文曲星、北极星 她低头伸出手心,他轻轻在他耳边说,星星是她看他的眼睛
月色如浅唱,江火似流萤,缓缓流淌的爱芳菲不尽
他们都说尘世那么美,相守着你爱的那个谁 白发渔樵,老月青山,平平淡淡值得珍贵 他们都说尘世那么美,心中有爱谁和谁会不美 把酒言欢,你斟酌我举杯,和陌陌红尘共醉
如果当时
为什么,你当时对我好 又为什么,现在变得冷淡了
我知道爱要走难阻扰,反正不是我的我也不该要
你和我,曾经有共同爱好 谁的耳边,总有绝句在萦绕
我们俩用文言文对话真的很搞笑,还笑那曹操贪慕着小乔 天灰了,雨坠了,视线要模糊了,此时感觉到你的重要 爱走了,心丢了,你说你要走了,我为你唱最后的古谣 红雨滂沱泛起了回忆怎么潜,你美目如当年,流转我心间 渡口边最后一面撒下了句点,与你若只如初见,何须感伤离别
静夜思
灰色孤星 譬如窗棂 挑灯日记 记录自己 信手写下一行诗句 最押韵的竟是我的叹息 树叶静静随风凋落 梦里不是何处花火 一记浅吻干涸了清瘦轮廓 坚守一个美丽传说 寂寞贯彻我的生活 夜猫在角落悄悄地诉说 月光泼湿忧伤 雨水交响 夙愿赐予灵感 泻在纸上 谁在夜空划下一道硬伤 温柔只是折寿前的凄凉 一地冰霜白的 诡异牵强
映着你莞尔梳妆的模样 爱情怎会是遥遥默默的守望
七号公园
樱花飞舞的初春,半空中落英缤纷,蓝紫色桔梗似将画面停顿 树林间遗失茂盛,风夹杂着寒冷,静静的石凳挥散不去余温
傍晚时分,灯灭的悄然无声,无色的泪水坠落的精准 砸破纯真,不留一丝分寸,当我发现那伤口很深
七号公园的街灯,闪烁着将尽的缘分 空虚人生,开始在你我之间分隔 七号公园的街灯,熄灭的有些残忍 重复设问,当你变成第三人称 我们的爱落幕在那个深秋的黄昏 公园里桔梗花的香味我不忍心再闻 当这所有的一切变成一组无解的方程 那场没有剧本的戏该如何持续永恒 我发着呆用思绪绕过那一秒的深沉 终于明白或许有些事情没有必要再等 沉默的我们分隔在十字路口的那一瞬 北去的候鸟在即将破晓的天空划满伤痕
朝舞
老钟声环绕着伊尔菲斯剧场 针叶林冷冷注视寂静的海港 熟睡的人们即将迎来新一天的朝阳 我已披着晨雾被押往绝望的刑场 请原谅我不辞而别独自去远方 没办法实现承诺过的美丽梦想 想着想着心底还是泛起了些许悲伤 脚下的枯叶沙啦啦作响对我诉说衷肠
单人的华尔兹伴圆舞曲的旋律 难道未来只剩下孤寂告诉我怎样继续下去 我们的过往被吞噬于今日晦涩的晨曦
绞刑架旁下起悲伤的血雨 看灵魂托起倔强的躯体旋转
继续旋转 在没有你的世界里 贝加尔湖沉淀着孤寂
夜在哭泣 孤星一刀划破天际 一切却早已窒息 雨翩翩起舞 叶片片飞舞 孤单的脚步 不忍心回顾 雨翩翩起舞
叶片片飞舞 生命更残酷 我不会认输 我也不想认输 可现实叫做残酷
我们的影子背后有许多灰色的十字岔路
微笑的嘴角掩饰不住生命的卑微 生存哲学教导我愈虚伪的世界愈美
流浪的街头流浪的吉他手 准备弹奏一首曲子它的名字叫作颓废
剧院门口有一些脚步开始响动 在等待下一场生命哑剧的上演和枯萎
不是谁都能铩羽而归
不是谁在暴风骤雨下都能无坚不摧 不去想生命的尽头是否有轮回 不敢看那墙角边哭泣的玫瑰 有些人失去才懂得拥有的滋味 我清楚的听见教堂里此起彼伏的忏悔
黑白镜头下的玫瑰凋零气味 天空倒挂着一轮寂寞迅速下坠
亭道房
笔一支,诗两行
我描上翠鸟鸳鸯 话一句再相见 我等到明年今天 桃花落送清风 半空清风送桃花红 情意深,爱意浓 我们连理共度三生 青丝罗衣翠鸟手巾 我在窗外窥视你一眼
小姐描红妆 低垂珠帘蜡红窗(风在手里是否清晰)仲夏蝉呤一首感伤 烟花三月洞庭一线
湖水已走远 我在梦里迷捕彩蝶
似水年华 春去春又来 台阶多一行青苔 小桥流水绕过几个湾 有谁会慢慢去猜想 城楼屋檐风铃随风鸣响
翠鸟和鸳鸯在池塘嬉闹 蔷薇依附在古老青砖墙 我回到我们邂逅的亭房 翠鸟和鸳鸯在池塘嬉闹 蔷薇依附在古老青砖墙
半城烟沙
有些爱像断线纸鸢,结局悲余手中线 有些恨像是一个圈,冤冤相报不了解 只为了完成一个夙愿,还将付出几多鲜血
忠义之言,自欺欺人谎言 有些情入苦难回绵,窗前月夕夕成玦 有些仇心藏却无言,腹化风雪为刀剑 只为了完成一个夙愿,荒乱中邪正如何辨
飞沙狼烟,将乱我徒有悲添
半城烟沙,兵临池下 金戈铁马,替谁争天下
一将成,万骨枯 多少白发送走黑发 半城烟沙,随风而下 手中还有一缕牵挂 半城烟沙,血泪落下 残骑裂甲,铺红天涯 转世燕还故榻,为你衔来二月的花
宿敌
会在何处见到你 莫非前尘已注定 飞过时空的距离 却囿于刀剑光影 三月春花渐次醒 迢迢年华谁老去 是劫是缘随我心 除了你万敌不侵 当恩怨各一半,我这么圈揽 看灯笼血红染,寻仇已太晚 月下门童喟叹,昨夜太平长安 当天上星河转,我命已定盘 待绝笔墨痕干,宿敌已来犯 我欠你的孤单,今生恐怕难还 缠绕孤岛的血雨,飘飘洒洒谁来停 摘取一颗海上星,陪我终夜不哭泣 灵柩长埋深谷底,没有永远的秘密 染指江湖结悲剧,无人逃得过宿命
庐州月
儿时凿壁偷了谁家的光,宿息不梳一苦十年寒窗 如今灯下闲读红袖添香,半生浮名只是虚妄 三月一路烟霞莺飞草长,柳絮纷飞里看见了故乡 不知心上的你是否还在庐阳,一缕青丝一生珍藏 桥上的恋人入对出双,桥边红药叹夜太漫长
月也摇晃,人也彷徨 乌蓬里传来了一曲离殇 庐州月光,洒在心上 月下的不不复当年模样 太多的伤,难诉衷肠 叹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 庐州月光,梨花雨凉 如今的你又在谁的身旁 家乡月光,深深烙在我心上
却流不出当年泪光 庐州的月光在我心上 太多的伤难诉衷肠 如今的你在谁的身旁 我流不出当年泪光
玫瑰花的葬礼
离开你一百个星期我回到了这里
寻找我们爱过的证据 没有人愿意提起
玫瑰花它的过去
今天这里的主题我把它叫做回忆
我知道爱情这东西 它没什么道理
过去我和你在一起是我的叛逆
现在只剩下我自己
偷偷地想你 玫瑰花的葬礼 埋葬关于你的回忆 感觉双手麻痹 不能自已 已拉不住你 真的好美丽 那天的烟花雨 我说要娶穿碎花洋裙的你
玫瑰花的葬礼 埋葬深深爱着的你 残朵停住呼吸 渗入大地 没人会注意 已变成雨滴 陪着我等天明
我用这最后一分钟怀念你 我在夜幕笼罩天桥下潜行 每一级阶梯都留着你我昔日印迹
温存迷醉,头脑清醒 都还在我的脚畔兜兜兜兜转不清 没来的及把红色玫瑰递给你
爱就像是一场雨 已经离我去 你说过
太过鲜艳的爱情终将凋零 总是回想过去埋怨我自己 总是不经意间想起了你 现在的你已经太遥不可及
只能留在我记忆
第五篇:新闻取舍是人们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对传播内容的选取和舍弃
新闻取舍是人们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对传播内容的选取和舍弃。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编辑家司马迁,主张“去其重,取可施与礼仪”,提出了编辑活动不仅仅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取舍过程的思想。新闻取舍活动的实质与核心内容是新闻工作主体对客体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它不仅是一个优选的过程,还是一个劣汰的过程,是新闻工作主体依据一定的价值取向和标准对新闻材料进行主动筛选的过程。让什么新闻进入传播渠道,把什么新闻舍弃不报,不仅反映了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价值观和职业道德,同时也决定了媒体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品位。
一、新闻取舍的三个层面
在新闻传播的全部过程中,新闻取舍活动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采访、写作阶段记者对新闻事实的取舍;二是编辑阶段各种编辑角色对新闻稿件的取舍;三是受众对已发布新闻作品的取舍。
1.对新闻事实的取舍包括三层基本内容:其—,从一般事实中选取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其二,从新闻事实中选取新闻价值大的典型事实;其三,从新闻事实的整体中选取那些新闻价值大的部分或片断事实。这部分工作主要由作者完成。
2.对新闻稿件的取舍大致有这样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从新闻稿件中选取可以进入传播渠道的稿件并舍弃不能进入传播渠道的稿件;第二,选择在何时以何种方式传播已经选取的稿件。这部分工作由编辑完成。
3.对新闻作品的取舍,主要是指受众对新闻作品、新闻信息的解读接受过程,是受众根据个人需要有选择地视听新闻的过程。受众是这部分活动的主体。
不难看出,决定新闻事实能否成为新闻稿件,能否进入传播渠道并能否被受众进行取舍的是新闻记者和编辑的取舍活动。在这里,记者的写作活动和编辑的取舍活动是受众取舍活动的前提。尤其是编辑,在整个取舍活动中担任着重要的“把关人”角色。本文主要讨论新闻工作主体对新闻材料取舍活动中的价值取向与判断。
二、新闻取舍的“三维价值观”
新闻具有多元功能,当这些功能能满足社会和人民的多种需要时,新闻就具有了多元的价值。当新闻工作主体对新闻材料进行取舍活动时,实质上是在对新闻材料进行价值判断,新闻的价值在这种意义上也就构成了新闻取舍的标准。尽管新闻取舍的标准众说纷纭,如“双重评价说”、“八看说”、“真、新、善、利、美”说等等,但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从国家、社会和受众的利益出发,从现实的、历史的和新闻自身的角度多方位审视新闻的价值,我们可以归纳出新闻的三维价值,即导向、文化和新闻价值。这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所提出的:“牢牢把握舆论导向,”“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增强吸引力、感染力。”的要求是高度一致的。是一种满足国家政治要求和人民群众需要,注重先进文化的创造和积淀,尊重新闻自身特点和规律的三维价值观。
张如法先生曾认为,影响和约束编辑取舍活动的因素有社会环境、工作群体、内容公众性形成的压力、媒介压力及编辑个性结构等。但笔者认为,在诸多影响取舍活动的因素中,编辑的价值观应该是最主要的核心因素。科学认识新闻的价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应是新闻取舍活动主体首要的和基本的素质要求。
1.导向价值
从现实的角度出发,新闻应当有利于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传播与贯彻,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即新闻应当具有导向价值。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指出:“牢牢把握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引导新闻媒体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新闻应当具有政治、思想和大局上的导向价值,这是新闻取舍的首要和重要标准,也是时代赋予我国新闻事业的重任。
2.文化价值
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新闻应当有利于先进文化的创造与积淀,有利于文明的传播与传承。即新闻应当具有文化价值。“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指出:“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新闻应当为创造更加灿烂的先进文化做出努力和贡献,应当为先进文化的积淀增砖添瓦,这是新闻工作者应该给予充分关注和加强的一个方面。
3.新闻价值
从新闻自身的角度出发,新闻应当有利于受众对新闻的广泛接受,有利于提高新闻信息的有效到达率,即新闻应当具有新闻价值。“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指出:“进一步改进报纸、广播、电视的宣传,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增强吸引力、感染力。”新闻价值在实现新闻的价值最大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只有感染力和吸引力强的新闻才能引起受众的主意,才能使新闻的导向价值和文化价值得以充分显现。
新闻取舍的三维价值观告诉我们,新闻取舍的过程是一种导向的抉择,一种文化的过滤,一种艺术的筛选。这种抉择、过滤和筛选的结果决定了新闻的价值大小。三维价值不是独立的、分割的和零碎的,而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要取得新闻的价值最大化效果,必须努力追求新闻的导向、文化和新闻价值有机和谐的统一。
三、新闻取舍的价值取向与判断
1.以追求导向价值为着眼点
以追求导向价值为着眼点。就是说在取舍新闻事实时首先要看它是否有利于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是否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国家发展,是否符合现行的国家法律法规。从深层意义上分析,新闻是国家、党派和某些利益团体选择的结果,不论社会制度有何不同,新闻选择标准本身即是一种主观的设定,从这一角度看,应该说导向决定着取舍,取舍遵从于导向,导向的基本要求决定取舍的标准。
新闻应当着眼于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一般来说,含有重要或重大政治意义的新闻事件有两类:一是关于党和国家信息的传播,如中央和地方党委最新出台的方针政策。2004年9月1日人民日报头版消息《国家助学贷款管理新办法出台》,就传递了国家不让一个中榜生因贫困而失学的政策与决心。另一类是可以被纳入党和国家政策轨道的最新事件。2004年9月4日的人民日报消息《珠海紧急资助贫困大学生入学》,就是一例可以被纳入国家政策轨道,反映国家政策实施情况的事件报道。
新闻事实应当符合国家的现行法律法规而不能与之抵触。如这样一则新闻要素:一个十三岁男孩人小志坚,辛劳打工,挣钱养活有病的父母。事情虽然感人,但却与“未成年人保护法”相悖,如加以报道,等于鼓励童工现象。因此,这样的新闻就必须舍弃。
新闻报道的“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新闻的导向价值。2003年我国非典流行初期,媒体采取控制信息的态度,结果造成流言四起,人心惶惶。后来,各媒体对非典的报道又纷纷扬扬,铺天盖地,虽然这对全民动员,预防非典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过度的宣扬所产生的社会恐慌和人人自危的负面效果,也是不能低估的。因此,如何把握好新闻报道的度,使其产生最优化的导向价值,避免因回避或过度报道而造成的反效果,应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2.以拓展文化价值为着力点
以拓展文化价值为着力点。就是说取舍新闻时要着力于先进文化的创造和积淀,着力于文明精神和行为的传播与传承,在促进文化交流和拓展新闻的文化价值上下气力。新闻报道不仅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同时要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新闻应当着力于宣传代表先进文化的典型形象,大力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要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消除封建主义残余影响,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着力弘扬和传承昂扬向上、朝气蓬勃的民族精神,着力营造和培育一种健康有益、轻松活泼的文化氛围,以陶冶大众情操,提升文化品格,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新闻映射着现实,也记录和积累着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来,雷锋,张海迪、中国女排等典型形象通过媒体的传播,曾感染了无数受众,经过时间的洗礼,这些先进典型形象仍然经久不衰,激励着一代代青年人奋发向上,1966年穆青的一篇通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塑造了一位受人民爱戴的干部形象,至今仍是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成为一种大力弘扬的时代精神。这些新闻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在文明的传承和文化积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读者形容眼下一些媒体的文化娱乐新闻是“明星取代了模范,美女挤走了学者,绯闻顶替了事实,娱乐覆盖了文化,低俗代替了端庄”。这些现象对新闻事业的正常健康发展会构成潜在的危害,步入新闻报道的误区。新闻工作者绝不能为了“抓人眼球”而成为“狗仔队”,娱乐报道不能为了“轰动效应”而制造精神鸦片、文化垃圾。媒体有制造语境的权利和功能,但不能利用含糊的媒体语境制造虚设信息。由逐利、猎奇、寻求刺激等不当动机造成的新闻污染现象,可能对社会良心造成不可估量的戕害。这些现象值得新闻界认真反思。新闻积淀下来的应当是优秀的文化,应当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和洗礼,那些反文化,劣质文化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犹如过眼云烟,很快就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但如果这些文化垃圾在编辑的手中就及早被舍弃了,我们的媒体岂不更加洁净。
3. 以提高新闻价值为着手点
以提高新闻价值为着手点。就是说应该从提高新闻的可读性、可视性上入手,努力增强新闻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提高新闻信息的有效到达率。按照传播学的理论,大众传播并不是单向的传播,而是双向的传播;受众也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有选择和反馈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众的好恶和选择,往往直接决定传媒的生死存亡。正如马克思在《摩泽尔记者的辩护》一文中所指出的:“民众的承认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所以稿件仅仅只有宣传价值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有新闻价值。依据《新闻学小辞典》中的定义,新闻价值是一件事实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因素,新闻工作者通常把它作为选择事实进行报道的标准。以下因素构成选择新闻的标准:
一、时新性。
二、重要性。
三、接近性。
四、显著性。
五、趣味性。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指出:“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增强吸引力、感染力。”这实际上正是对提高新闻价值的一种要求。选取新闻价值高的新闻进行报道,这是任何编辑都知道的常识,媒体的生存压力,已成为新闻工作者努力提高新闻价值的强大动力。但如何在提高新闻可读性的同时避免产生单纯或过分追求新、奇、快的误区,则是我们应当关注的问题。追求新闻价值和导向价值、文化价值的有机统一,从而提升新闻自身的价值,这才是所有新闻工作者应当为之努力的方向。
新闻价值要与导向价值统一。如过分强调新闻的接近性,会导致全局观的忽视而造成不良影响。媒体对河南上蔡县文楼村的艾滋病情况报道以后。随着文楼村艾滋病患者多的消息传播开来,文楼村几乎所有的在外打工的村民,都被雇佣者赶出了门。艾滋病报道给上蔡县带来的负面影响,一方面来自人们对艾滋病的无知,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记者在报道中就事论事,没有在整体上把握和引导,形成人们对文楼村人的恐惧心理。
新闻价值要与文化价值统一。过分强调新闻的趣味性,会导致低俗文化泛滥。一些媒体盲目的追求新闻的新奇和刺激,如《爱犬“吻死”8岁小主人》,《××抢了××男友?》,《××酥胸半露泄春光》等等。这些耸人听闻或没有意义、粗俗低下的消息,对于引导读者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情趣是没有益处的。而过分追求新闻的时新性,则会造成新闻的浅薄化和表面化倾向。刘翔夺得奥运会金牌后,许多媒体抢发消息,关于刘翔的娱乐性报道频频亮相,而内容却相差无几,空洞无物。真正有内涵的报道却是许多天之后中央电视台关于刘翔的新闻调查,这个调查才使得刘翔的新闻有了深刻的内含和文化的价值,新闻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才得以增强。
张家恕教授在《颠覆与建构》一书中谈到新闻价值时,提出了“善”和“美”的概念,善指的是新闻作品的社会规范,美指的是新闻作品的美感效应,如果我们的新闻作品在追求新闻价值时能多一点善和美,这种作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一定会不同凡响。只要我们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创造先进文化和提高新闻作品的美感效应统一起来,把追求新闻价值和遵从社会规范统一起来,就一定能生产出更多更好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的新闻作品来。(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