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提高社会道德水平
如何让提高社会道德水平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我国在综合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社会面貌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公共服务也越做越好,但是无可否认的是社会道德水平并未随着经济跟上来,反而在某些方面有着严重的下降,这样以来,如何让提高社会的道德水平就成了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在我看来,要提高社会道德的总体水平,国家政府,社会,还有个人,都应该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相应的努力。
首先,政府应该对于有损于道德的行为加大惩罚力度,从这一点来说,立法工作,执法工作必不可少,虽然说道德和法律作为约束人们行为的两个主要方式四,且道德并没有强制性,但是必须意识到,道德和法律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败坏了道德则极有可能触碰法律底线,如新闻中说,幼儿园揪住助像小男孩的头发往上提,是败坏道德,也是触碰法律,如果法律中本身就有这方面的内容,明确规定这些行为是违法的,是要收到刑事惩罚的,那么那位老师大概也不会那么猖狂。但是,只立法又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不能总等到事情发生了只依靠法律去惩罚,这样的话被害人造成的往往是不可恢复的,更好的方法是努力做好法制宣传和教育工作,让大家都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唯有这样,才能有效的防止严重道德沦落事件的发生,既减少了不必要的伤害,又能使社会整体道德水平得到提高,虽然说立法才是法制宣传和教育的基础,但是如果没有法制教育,法律充当的只是一种冷冰冰的武器,只能起到惩罚的功能,而事实上我以为,法律更多的应该起到的是警示作用,从而促进社会道德水平的整体提高。
其次,社会的监督和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记得前一阵看到新闻,将的是扬州一名中学生骑车上学路上不慎刮到路旁的轿车,在原地等了半个小时之后没有等到车主,于是写下具体情况并留下联系方式,学生最后说:做了措施就应该承担责任,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个人是很佩服这位学生的所作所为,而且也为那个孩子所受到的良好的教育而感到欣慰,但是,这样的事情也能成为新闻本身就不是怎么值得开心的事情。这倒是题外话,那个学生所售的教育所起到的作用还是值得我们思考的,这样至少可以证明,只要学校和社会提供了发挥了很好的教育和引导作用,还是能起到非常好的作用的,这也是我们所愿意看到的,社会的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经常在新闻中看到,有歹徒抢走某人的财物,大声呼喊抓贼却没有人做出反应,我觉的这是一个社会大风气的问题,必须有人走出来起到带头作用才会有其他人紧随而上,我们姑且把这称为榜样的作用,而社会则应该多出些这样的榜样,这样的话,我们的社会的道德水平才会得到明显的提高。
最后,个人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因为无论是国家还是社会,都是有个人组成的,所以无论是哪种团体,最终还是得落到个人上来,经常在公园看到,家长领着自己的孩子去草坪上照相,家长式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样的话孩子就会以为,在草坪上玩是合理且正确的,又如,前一阵子放假去天津水上公园那边玩,每一处都在用音箱放着:请爱护我们的草坪,请不要乱扔垃圾,请不要践踏草坪,但是即使这样,跳进草坪的人还是络绎不绝,这便一定是个人的问题了,虽然说,扔垃圾才草坪这些都是很小很小的是,扔的圾或许不久就会有清洁工阿姨扫走,踩一下草也不会死,但是,若是人人都这样想的,要知道,在中国,无论是多么小的问题乘以十三亿都会成为很大的问题,且不说这样会给清洁工阿姨造成多大的工作,事实是这样实在是抬手即成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况且,个人的行为往往会影响到身边的许多人。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不难得出结论,要想提高社会道德的总体水平,首先 得国家和政府加强立法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其次,社会的监督和教育职能必不可少;最后,个人的觉悟和努力也是要提高的。
第二篇:如何提高社会的道德水平
公民道德建设:解决社会道德困境的突破口
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陈慧瑞
道德是人们经济生活和其他社会生活要求的反映,涉及到我们每个人的方方面面,具有使社会保持良好秩序和营造高尚社会风尚的重要功能。社会主义道德是先进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本质要求的反映,它广泛渗透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之中,能够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因此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从公民道德建设入手,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方面获得长足发展的同时,道德滑坡现象也出现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网络道德、青少年道德、共产党员道德、公民道德等的方方面面。
一、价值选择的谬误:道德困境产生的重要因素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号召“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强调要“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特别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因此,必须在坚持依法治国的同时,努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社会道德水平。中共中央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我国的道德建设作出的估计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道德是进步的,表现为公民总体道德水平有所提高,公民对党和政府在加强道德建设方面的努力有较强的认同感,公民的责任意识、维权意识大大增强。这些成就表明道德进步与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同步性,市场经济的发展能够促进道德水平的提高,党和政府一贯高度重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此同时,我们更要正视当前公民道德建设面临的挑战,具体表现为:
(1)公民价值选择呈现多元化。由于公民生活实践、受教育程度等不同,价值取向表现出明显的多元化特征。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使人们自然会首先关注那些能够带来显性功效的生活价值,如金钱价值等,并相应地弱化对精神价值、信
仰价值等的追求,制约了精神生活的发展;又由于现阶段人们的价值选择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易受社会潮流和时尚的左右,多数人往往用经济活动的价值观来衡量生活价值和道德价值,有人甚至把金钱和财富价值作为评价生活意义的最重要参数,严重影响了公民道德建设。
(2)理想与信仰缺乏引导。
社会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物的依赖性在不断膨胀,欲望也在不断地强化,现代人功利性的逐利心态几乎弥漫整个社会,社会成员潜意识地变得实际、功利,过分的物欲追求必然导致对自我精神世界的忽略,淡化或放弃对理想和信仰价值的追求,对理想的理解趋于务实和功利,理想对个人生活的激励作用被庸俗地实用化,一些人没有任何信仰,与此相关体现理想和信仰价值的道德对一般民众精神生活的影响呈弱化趋势,政府、主流媒体对理想与价值的重视与引导程度远远不够,虽然现实中宣传了大量的英雄和模范人物典型,但英雄和模范人物的事迹和品德对人们的激励和教育作用却不明显。
(3)道德建设的重要地位难以落到实处。
虽然多次强调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要协调发展,又提出了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并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可是在公民道德建设的实际过程中,贯彻得总是不尽如人意,更多关注的是经济的发展、财政的增收、基础设施等能体现形象和政绩的建设,而对于公民道德建设往往只仅仅强调而已。
(4)公民对现代道德观缺乏主动自觉的认同感。目前现代公民道德的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人们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并未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带有被动服从的色彩,不能自觉地把自身融于公民道德建设之中,不能主动地关心公民道德事务,因而,能够被大多数人所承认的协调公民道德关系的伦理共识尚未形成。
基于多元文化中价值抉择的广度和深度,广大人民由于在自我认知,自我教育,自我塑造中的差异性而导致了公民道德程度的层次不齐。同时,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转轨,构建在社会文化基础之上的道德观念也出现了新的特征,因此把握新时期道德内涵的新特征及其发展规律能有效的来遏制道德滑坡现象,提高公民的素质和自我价值抉择的能力。
二、马克思主义科学:提高公民道德的思想基础道德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舆论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往往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视的道德元素及其优先性、所持的道德标准也常常有所差异。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道德的实质是坚持以人为本,在此基础之上架构社会基本运作关系及其规范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形成具有规范性、调节性的价值规范。社会转型期,面临诸多的道德问题,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加强公民的思想建设,为此要切实达到加强公民道德的目的,我们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1)必须坚特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为道德建设的基础。共产主义道德是建立在对社会,历史,人性的科学认识基础之上,从而道德信仰便坚实有力。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正确地解释道德现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的理论,人的学说、历史规律的理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学说,等等。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科学地说明了道德的来源,本质,社会功能.并确立了系统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必须明确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目的是塑造人,塑造崇高的理想人格。道德评价有三种类型:道德褒扬;道德许可;道德遣责。过去我们偏重于道德许可范围内的宣传,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这些宣传当然有一定的必要,但决不宜过份渲染.致使无形之中把道德许可误为道德褒扬,从而忘记崇高理想人格的树立。事实证明,其结果是雷锋精神再见不到了,先进模范被怀疑,奚落嘲弄。我们的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理想人格立具有为共产主义事伙献身的巨大热情和积极性具有坚强的革命意志高尚灼革命情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公而忘私,树立理想人格仅仅是道德建设的一个方面,确切地说只是达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目的的一个手段。我们的目的是要对整个社会进行教育使社会的每个成员都走在向善的大道上,从而醇化社会风气,这就要求广播、出版、电影电视等部门以社会整体利益为主,杜绝一切不健康的作品流传扩散,多出一些崇高优美的作品,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大环境”,发挥好文学艺术作品的道德教育功能,这对广大社会成员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
(3)改造传统道德,正确对待西方道德。道德建设既需要建设一个良好的适
内道德建设的社会环境,同时也需要道德改善其自身。道德建设是这两者的统一。如果说加强党的建设;占领思想文化阵地是改造道德建设的社会环境,那么强调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作为道德建设的基础,则是道德内在本身建设所要求的。但是,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同时,道德建设既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作为基础,又要吸收一切古今中外道德建设的优秀成果。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丰满厚实,成为具有中国待色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因此道德建设就面临着吸取中国传统道德和西方(及其他国家)的优秀成果,批判摈弃其不良因素的任务。
【结语】道德是建构在社会关系和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规范,因此,在社会主义时期,公民道德建设必须要以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把握公民思想的变化动态及其规律,明确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目标。同时,在完善现有道德体系的过程中,也要汲取西方道德建设中的优秀成果,丰富社会主义道德的内涵。
第三篇:如何提高道德水平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一定社会或借机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力量使人们逐渐形成一定的信念习惯传统而调整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没有年龄的界限。作为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道德本身代表着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对于营造良好社会风尚、促进社会安定团结大有裨益。
而如今的社会道德几乎只有年长的人才比较感兴趣,因为他们曾经经历过了路不拾遗、户不闭门的时代,更因为他们自觉与不自觉地被“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所感动。如今的年轻人似乎对道德这个名字比较陌生,外加社会风气的感染,使得年轻人很少再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了。
道德很多时候跟“良心”一起谈及,良心是指自觉遵从主流道德规范的心理意识。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的宣传教育及社会舆论的长期影响而逐渐形成的。
道德是人们评价一个人的一个尺度。一个人若违背社会道德,比如不仁不义、不忠不孝,那么人们就会给他负面的评价,造成他没有好的名声,从而对他形成一种来自周边人群的社会压力,约束他的行为。另一方面,对很多人来说,道德是个人良心的自觉遵守,无需周边人群的社会压力制约。人们对一个人的道德评判,主要来自于这个人所表现出来的言行。就如何提高社会的道德风尚我有以下几个建议
(1)要坚持DANG的领导核心地位,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引领社会道德建设,提升人民道德水平。
(2)政府要切实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不断加大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引导众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3)公民要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要增强责任意识,积极履行公民对国家、社会和其他公民应尽的责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
社会主义社会,提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要求人们在社会关系中克服资产阶级及一切剥削阶级的旧道德、旧风尚,树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新道德和新风尚,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因此,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全国人民的一项责任。
第四篇:加强素质修养 提高道德水平
加强素质修养 提高道德水平
教育是培养人、造就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一定的社会需要,它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关系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的社会性质决定着教育的基本方针和学校的培养目标,要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担负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的重大任务,使学生成长为
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道德修养既要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又要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知识性,其内容包含许多方面。
第一,适应转变,认清使命。21世纪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趋势与21世纪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时代有着一个时代的使命,21世纪的学生承担着迎接“两个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引导当代大学生认识21世纪的世界和中国,明确历史使命,提高自身素质,不辜负党和国家、人民的重托。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同室、同班、同乡之间的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此外,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爱情与友谊、学业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第二,树立崇高的理想,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人的本质,人生理想,人生价值,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等是学生经常思考的问题。当代学生因其生长在改革开放年代,置身于多元的文化背景中,多重价值观念的碰撞,复杂的社会现实和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使其人生选择尤为艰难。怎样使学生正确认识人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就成为思想道德修养课的重要内容。只有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摆正自我的位置,才能正确回答人生目的、人生理想、人生价值、人生责任、人生态度、人生尊严等问题。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因此,引导学生认识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做坚定的爱国者。人生态度是人生主体的精神状态,它反映着人生主体的生活基调,决定着人生主体的生活旋律,责任意识是当代人的基本素质,如何正确认识劳动,正确认识艰苦奋斗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个人成才、成功中的意义,培养学生崇尚劳动、艰苦创业的优良品质。
第三,加强素质修养,提高道德水平。针对当代学生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心理压力过大,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对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进行了分析,给他们提出了增进心理健康的原则与途径。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美与丑,正确处理真善美的关系,创造美与享受美的关系,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关系,使其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塑造美的人生。敬业精神是成功者的必备素质,也是当代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敬业精神是成功者共有的品质,是现代社会竞争取胜的重要条件,它在促进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当代学生,应当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
第四,追求高尚人格,不断完善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的目的是不断完善人格,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境界。修身律已,重视自我修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极为重要的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中,自我修养在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精神,增强心理承受力,提高思想道德境界方面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当代学生追求高尚人格、不断攀登人生高境界提供了阶梯。
第五篇:提高社会救助水平的对策
提高社会救助水平的对策
2008年春季,一场大范围的雪灾难横扫南方,这场雪灾持续时间长,覆盖地域之广,受影响群众之广,历史罕见,给我国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忙,我国政府在这场特大的自然灾害发生后,紧急启动抗灾应急计划,积极调配国家资源,动员各方力量,全力进行抗震救灾,尽最大努力把损失减到最低,最终赢得重大胜利。
但是,在特大这场灾害中,在应急抢险中各方仍暴露不少问题,与群众期望仍存在一段很大的距离,如应急机制不完善,缺乏应急抗灾全面总指挥,社会力量渠道不畅,志愿者质量不高,调动人手不够等,令工作开展困难。抗震救灾工作是反映政府社会救助水平的一个侧面,当前,提高社会救助水平,已经成为党和政府工作重点。
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社会救助水平:
第一、加强立法,规范、引导各种社会救助活动各项。出台社会力量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调动积极性。立法把贫困人口、需要紧急救助的受灾人民纳入扩大社会救助体系中。
第二、完善领导组织长效机制,层级落实社会救助应急救灾工作。政府是开展社会救助应急工作的主体,建立长效的指挥部工作机制工作体系,领导责任制,推举主责部门,组织协调落实各项救助工作。
第三、以人为本,转变观念,建设服务型政府,开展社会救助。从服务角度着眼,立足于科学管理,坚持社会救助的公益性,加强灾害防范意识,组织各项灾害排查工作,救灾工作演练。把工作作为民生工作重要部分来看。
第四、重视社会力量,挖掘潜力,充分协调各种资源力量。社会力量是一股重要力量,增加社会力量的比例,把社会力量纳入日常社会救助体系中。
第五、加强人才培训,建设一流知识全面、管理水平高的人才队伍,提高社会救助质素。既要加大人手投入,加强应急救助和捐赠等的相关知识,安全培训知识,全面提升人才素质。注重管理人才培训。
第六、加强救助信息公开,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监督权力。通过广泛媒体力量及政府网站电子信息公开、公示,把最及时准确的消息发布,有利于第一时间帮助抗震救灾,稳定人民情绪。公开转增救助物资、救助单位等,让社会救助工作暴露在阳光之下,加强公众监督,防止救助资金、物资的侵占、挪用、贪污等行为。
第七、加强民众自救和互相救助意识,形成社会救助最大合力。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加强民众自救和互相救教育工作,将更大提高救助效率。
社会救助是需要各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提高社会救助水平,将加强党政府的执政能力重要方面,推进建设服务型和谐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