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社会资源提升学生社团活动有效性的研究

时间:2019-05-14 15:59: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整合社会资源提升学生社团活动有效性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整合社会资源提升学生社团活动有效性的研究》。

第一篇:整合社会资源提升学生社团活动有效性的研究

整合社会资源提升学生社团活动有效性的研究

摘要:学生社团,是学生自发组织起来的一种特殊地群众性组织,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载体。但是,伴随着社团队伍的逐渐壮大,学生社团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日益显现。本文在分析学生社团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基础上,就如何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切实提升学生社团活动的有效性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学生社团;社会资源;活动有效性

学生社团是由学生兴趣和爱好而自由组合,自发组织形成的,涉及文艺、体育、新闻、学科知识延伸等诸多领域,活动场所不仅仅局限于校内,活动方式灵活多样,是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重要途径,对活跃校园文化,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党和国家,学校和社会等高度重视学生社团的顺利、健康发展。为此,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要依托班级、社团等组织形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肯定了学生社团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共青团中央、教育也曾提出:“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动员方式,是以班级年级为主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

一、学生社团活动重要性分析

(一)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重要载体

是学生自我实现和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不断增强,促使他们根据自己所学专业和个人兴趣爱好自愿组织和参加活动,寻找各自的舞台和位置,以求最大限度地锻炼自己,努力成长为符合社会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大学生的这种内在的需求与社团活动的性质、目的、功能是基本吻合的。学生社团作为高校课堂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因为其专业的交叉性、活动的实践性、组织的社会性而具有实践和教育功能,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也调动了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是培育和弘扬校园文化的重要途径

是传承和培育校园文化的客观要求

一所高校长期形成的文化积淀、办学理念和人文精神可以通过学生社团加以传承,这是因为学生社团活动有利于把大学生吸引到健康发展的道路上来,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有利于通过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展示,塑造优美的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实践证明,学生社团建设是否规范,作用发挥是否正常,对校园文化的建设

均会产生重要影响。所以,不断提高社团活动的层次和影响力,充分发挥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是传承和培育校园文化的必然选择和客观要求。

(三)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重要方法

当前,社会生活的多元化,学分制的逐步完善,以及大学生追求个性发展的内在需要,都为大学生社团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宽松的外在环境和深厚的内在基础。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对学生社团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就必须从在素质教育中培养人才的历史重任上认识和坚持学生社团建设的方向,增强责任感,全面了解学生社团的发展状况,把握学生社团的发展规律,不断推动学生社团持续、稳定、健康的向前发展,使素质拓展计划落实在丰富多彩的具体的社团活动中。

学生社团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需要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只有形成一种环境和氛围,学生才能在参与中激发热情、磨练意志、增长才干、提高素质。应有效引导学生社团的发__

(四)是创新和深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探索

在学习生活中诞生的学生社团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可以通过学生社团这一重要的“中介”,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群体凝聚功能、思想教育功能,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开展熔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活动,把大学生共同的兴趣和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改变过去“你说我听”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互动性,引导大学生在自我参与、自主思考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从而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和氛围,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学生社团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学生社团活动在学生发展过程中意义不凡。伴随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在校学生规模的剧增以及科技的发展等,学生社团的数量、参加的人数和活动的内容和方式等都有了显著的发展。但是,与此同时,学生社团发展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在新形势下,科学认识当前学生社团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明确目标,科学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积极开拓学生社团发展的新路径,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社团重视力度不足和定位不明确

学生社团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自主地参与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社团活动,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学生社团作为最基层的一种学生非正式组织,能够最直接和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价值观念以及各类需求,能够帮助学校教育工作者及时、有效地解决关系到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有针对性做好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工作。

近年来,虽然对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认识有所提高,但对社团的重视力度仍显不足,在社团的定位上也不够明确。学校和社会对学生社团不重视,具体表现为,部分共青团组织和后勤管理部门,还有社会团体等忽视学生社团的作用,对社团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的经验指导、经费和活动场所提供苛刻,支持力度不足,严重限制和影响了学生社团的顺利发展和社团作用的进一步发挥。

学生社团地位不明确,也对社团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障碍。部分学校认为搞好学生会工作才是重点,学生社团可有可无,仅仅是学生会的一个侧面,是学生自身娱乐性组织。在学生社团活动的管理上就会出现要求高,管理死,轻视或是忽视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仅仅流于形式,严重挫伤了社团成员的活动的积极性,使社团活动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社团经费来源渠道狭窄且不足

资金缺乏是其活动开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障碍。目前社团经费主要来源于成员、学校、赞助商和社会。据研究资料表明,会员的会费是社团经费的主要的最为稳定的一部分。但学生由于自身课支配的金钱数量有限,无法筹集到数量可观的社团经费。另外,社团往往被认为是自发、自治的群众性组织,与“官方性”学生会相比,学校给予的经费大多严重不足。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需要足够的经费予以支持,社团经费来源渠道狭窄且严重不足直接从物质上制约了活动的创新。

(三)学生社团活动场地不足

活动场地的不足,也是导致社团不能正常开展活动的重要原因之一。社团活动的开展需要恰当的场地的支持,只有在适当的场所开展活动,才能增强活动的效果,达到预期目的。但在社团实际运行中,场地不足问题突出,因场地问题而被迫改变或者是取消既定社团活动的现象时有发生。社团活动场地受限,社团活动就无法顺利开展,久而久之,社团成员的活动积极性消退,严重影响社团的科学发展。

(四)社团活动文化质量有待提高

学生社团必须蕴含文化底蕴,规避单纯娱乐性活动。但目前大部分学生社团活动文化含量和质量有待提高,社团活动单纯维持在文化表层,难以深入。例如,部分科技环保社团在植树节当前组织植树,但对植树节的渊源,为何植树,通过植树或者是植树节到达什么样的目的缺乏认识和了解。学生社团文化质量的缺乏,使社团成员难以充分品味和提升文化素养,同时也使社团的长远发展受阻。

三、整合社会资源,提升学生社团活动有效性

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培养人才,促进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组织机构,发挥着为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作用。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学校的作用,同样学校的发展也需要社会的支持与扶助。学生社团活动,不仅仅局限于校园,活动的作用也不仅仅局限于成员本身,学生社团是沟通学校和社会的重要桥梁。

社会资源不仅包括货币化的资金资源,还包括政策资源、人文资源和环境资源等,在社团发展的过程中,在学校高度重视和支持的同时,也需要积极整合社会资源,科学、高效地促进社团的发展。

(一)建章立制,加大学生社团活动的政策支持

学生社团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重要途径。推动学生社团的科学、长远发展,首先必须进一步明确学生社团的地位,加深对学生社团的认识。为此,党和国家要积极推出相应的学生社团管理指导意见和办法等,使学生社团在政策上和法律上地位更加明确。《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5号)》的颁布和贯彻实施就是对学生社团活动进行政策支持的重要举措。伴随着学生社团的进一步发展,更多的相应政策也应逐步出台,并加以贯彻实施。

(二)多方开拓各种社会资源,提升社团活动文化蕴含

学生社团活动必须体现和深化相应的文化。在学生社团的发展中,特别需要加强对各类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各个学生社团可以依据本身社团特色,着力探寻本地区文化资源,加强社团建设。地区文化渊源、地区名人遗址,各类纪念室和纪念馆,红色文化资源等等都可以运用到社团活动中,同时还可以邀请各类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讲座,提升社团成员的文化涵养,增强成员的社团凝聚力和认可度。

(三)加强校企合作,多渠道拓展社团活动经费来源

社团经费紧张是所有学生社团的通病,解决好经费问题才能解除学生社团的后顾之忧,帮助社团成员积极开展高效的活动。在开拓社团经费来源中,各类企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逐步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引导企业为学生社团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帮助社团工作的正常运转和活动的开展。

(四)积极优化资源,争取足够的社团活动场地支持

学校内的活动场地是极其有限的,同时对活动本身的性质也有较强的限制性,相当一部分社团活动无法在学校开展。为此,在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中,要积极整合和优化各类社会资源,在社会大环境中探寻适合社团活动开展的场地,为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地支持,促进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应有效果的发挥。

在学生自我自由、自主的发展趋势下,学生社团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学生社团的发展和进步,不能单纯依靠社团和学校之力,社会也对学生社团的发展意义重大,必须积极整合社会资源,探寻学生社团发展的新思路,切实提升学生社团活动的有效性。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 《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5号)3伍德勤.优化本科院校学生社团活动的几点思考.[J].江苏高教.2010(6);119-120

第二篇: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和研究

《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和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2011-08-03 09:05:52)转载 教育 ▼

标签: 分类: 教育与科研

《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和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通过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注重培养对象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学生学习的选择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课堂教学改革因此成为新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的主题。但作为一所农村学校,面对生源的参差不齐,教师的知识结构老化,公办学校的升学压力,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新型的师生关系没有充分体现,师生双方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的课堂民主停留在表层。不少学科教学方式单

一、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等顽疾均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的医治,被动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面对如此的窘境,我们冷静思考,确定了“科研先导”的意识,提出了“以课题促进教学,让教学催生课题”的解决策略,因此,产生了课题“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2008年11月我校向进修学校申请成立“提升初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由王晓闽副校长指导课题研究、教务处副主任郑军霞担任课题总负责人。课题于09年5月10号获得批准立项。我校教师群策群力,致力于教学探究,经过不懈努力,本课题研究实验完成了预定的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初步成果。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本次新课程改革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念,界定新课程背景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和“提高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探究新课程地理课堂教学的规律可以从理论上使地理教教师和受教育者明确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意义,增强参与课改努力提高教学实效性的自觉性,克服盲目性。

2、课堂教学依然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学改革、课程改革要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就是要“聚焦课堂”、“决战课堂”。通过高效的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对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对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不仅重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而且重视学生成功与发展的过程。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民主与创新实践研究,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益,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对于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于培育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和价值。

三、课题研究目标:

1、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促使教师将有效教学的理念转化为自身观念的行为。

2、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从而促进远华中学教师团队整体素质的提高。

3、探索出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4.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5、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操作策略研究及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是解决怎样做的问题,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因此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人在各个方面只有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一理论揭示了学生在探索性、自主性、研究性学习中具有一定的潜力。

2、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十分注意人的个性、重视理性和感性的统一,注重人的个性发展,它与新课改“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相统一。

3、多元智力理论。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加德纳提出了关于智力的新理论——多元智力理论。他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倡导教师角色、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在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产生了极大影响。以多元智力理论为指导的全新的个性化的教学理念和最优的教与学的方式为提高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策略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4、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这一阐述为本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及教学模式提供了实质性理论支撑。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课堂教学有效性因素研究。

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实际与评价要有新的教育理念支撑,要对现行的课堂教学从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全面深入的微观分析。对课堂教学环节要观察、听课、评课、个案跟踪研究;对课堂教学结构要进行分析研究;对课堂教学的辅助媒体进行分析研究;对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对课堂教学中师生言语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对课堂教学的时间和效率进行分析研究;对筛选、提炼各科有效教学策略并加以验证分析;探究课堂教学过程优化的方法,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务实创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与评价体系。

2、学科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在课题的研究中,将突出探索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实际如何有机融合,把理念落实到课堂,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将重点探究化课堂教学的策略,并构建传统与革新有机结合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将开展课堂中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矫正研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开展后进生的多元评价研究,让我们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以促进学生全面素养的整体提升等等。

3、有效性课堂教学评价激励策略研究。

课堂教学实践与评价研究包括教师教的实践和学生学的实践,教师教的实践和学生学的评价。本研究的重点放在教师的教学实践的有效性的评价上。从理论层面考虑,课堂教学实践复杂多样,又是随教学情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的教学理念又会产生不同的教学实践,因此本课题研究范围限定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实践的实效性上。评价主要是关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实现程度。从实践层面考虑,各种教学实践在操作上往往不在一个水平上,大到选择教学方法,小到对某个知识点过程的讲授,因此本课题将课堂教学实践与评价研究范围限定在课堂教学环节和课堂教学过程上。

4、《提升初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子课题

组 长 陈明霞 子课题名称

初中语文课堂朗读有效性研究

组 长 吴扬加 陈丽萍 吴宝华 蔡志英 洪盟友 黄光成 黄钢

子课题名称

提高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性研究

提高英语课堂的趣味性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初探

构建和谐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

互动实验探究

学生非智力因素在政史课堂教学的作用 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能力的策略研究 吴惠云 学生个性、特长发挥促进语文有效教学研究 庄宝红 在英语课堂进行有效的分层教学

苏建华 在数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 徐朝平赖进财 许丽兰 新课程教学中不同领域学科综合与渗透的研究 表扬,成就学生梦想

在思品课中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评价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调查法。主要调查在该课题研究之初,有效教学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2、文献研究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

3、案例分析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形成有鲜明个性的有效教学个人案例。

4、经验总结法。积极做好个人、子课题、总课题的理论、实践的经验总结,注重过程与结果的双翼齐飞。

5、行动研究法。强调对课题的反思与研究,发现、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改进措施,拟定改进计划。

七、课题研究步骤:

(一)研究的思路:首先确立研究课题,然后确定研究人员和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和研究重点,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任务的分工并组织师生开展研究。

(二)主要步骤:

1、准备阶段(08年9月--09年3月)

(1)组建课题组,组织子课题主持人和骨干成员培训会,提高具体任务和要求。

(2)制定相关制度和晋江市远华中学《提升初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实施工作时间安排表。

(3)查阅文献,收集国内外最新的课堂教学研究资料,组织研讨,分析论证。(4)组织调查部分学科的教学课堂现状,分析课堂教学高效与低效的特征。

2、实施阶段(09年4月--10年6月)

(1)分工落实。

王晓闽(中学一级教师 副校长 负责总协调)郑军霞(中学高级教师 教务处副主任 课题总负责人)吴惠云(中学高级教师 语文教研组长 负责语文有效教学研究)彭志忠(中学一级教师 数学教研组长 负责数学有效教学研究)庄宝红(中学一级教师 英语教研组长 负责英语有效教学研究)刘 芳(中学高级教师 社科教研组长 负责社科有效教学研究)

洪盟友(中学一级教师 自然技能教研组长 负责自然技能有效教学研究)(2)进入课堂,通过听课、评课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研究典型案例。

(3)通过同课异构等赛课及分析完成有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阶段实验报告。

(4)邀请专家会诊,引领解决实验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形成有效性课堂教学实施的策略。

3、总结阶段(10年7月--10年11月)

(1)收集、整理子课题结题报告。

(2)撰写总课题结题报告。

(3)总课题结题大会。

(4)经验成果在教学实践中推广应用。

八、研究的主要过程: 1.教学现状的调查:

在我校开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和研究”课题之初,就对教师和学生对现状进行问卷调查撰写调查报告,认清现状,寻找根源,找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把握课题的重点和基础,选准研究的方向,突出课题研究的现实性和针对性,通过调查得出存在问题的根源是:(1)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更新不彻底;(2)教学实践活动缺乏理论指导;(3)没有指导教学实践的“有效教学模式”。(详见附件中有效教学问卷调查报告)2.学习相关理论,更新教师观念。

(1)建立常规学习制度,我校坚持各集备组每周坚持集体备课学习和反思学习,利用教师例会、教研组会议和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有效教学研修读本,每次不少于两节课的学习时间,不断强化教师的思想觉悟,让新的教育思想在教师的头脑中扎下根,使之成为支配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2)理论联系实际,深刻反思,认真总结。

我们一方面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写读书笔记和学习心得,要求教师将学习的理论与自己的教学实际、教学现状联系对照起来,谈体会,找出自己的差距和不足,拟定改进的措施。

(3)开展常规校本教研活动,在同伴交流与互助中,发展自己。

我校平均每周安排1至2节常规教学研讨课,课前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材重难点,讨论交流,研究教法。组织教师深入课堂听课,互相学习;课后组织教师认真评课,互相交流,取长补短,要求教师认真听取同伴意见,并及时反思总结。并于2010年春季从第六周至第十三周,举行了“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为教师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老师们通过这个平台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或者,为某个未解问题冥思苦想,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多维的角度,迥异的风格,不同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升华。从而提升了我校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提高了教学质量,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以此验证、反馈课题。并通过对子课题的中期检查,评选出优秀子课题,树立了典型。

(4)专家引领,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

两年来,我校多次聘请进修学校蔡明指副校长和陈埭民族中学王洛阳副校长到我校进行有效教学的专题讲座,大大的提高了我校教师整体的业务水平。

3.在理论指导下,开展有效教学实践活动,总结实践经验,探究有效的教学模式。自我校“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和研究”课题开题至今,教师们一边学习理论,一边联系教学现实,不断探索,反复实践,大胆创新,与同事为伴,以课堂为研究基地,在交流与互助中探究有效教学规律,在全体试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探索出了有效教学模式,从而找到了有效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介。4.理论指导实践,丰富和完善有效教学模式。

在有效教学模式的引导下,我校课题组成功地在11月30日至12月3日进行课题展示课活动,受到了来自周边学校听课老师们的赞同,在周边学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展示课后又及时地组织教师进行了有实效性的评价和交流,在听取了同伴们的意见和建议后,授课教师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和反思。

九、主要研究成果:

回顾我们的课题研究,通过检查反思,我们认为研究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初步实现了研究目的。从对有效教学的认识、有效教学的模式和所取得教学效果上都有所突破。(一)认识方面:

1.有效教学的理念进一步提升

随着课题研究的展开,我们组织教师共同学习了《有效教学论》等的教学理念得到提升。对课堂有效学习的内涵和意义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老师们真正认识到:

(1)有效教学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2)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是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以后,学生有无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如果学生不想学或是学了没有结果,即使教师教得再多再苦再累,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累,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2、极大地激发了教师参与研修的热情

教师都渴望自己的专业水平快速发展进步,有效研修正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我校通过调查发现,教师最迫切想要解决的是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有效研修的内容正是源自教师和学校发展的实际,来自教师实际需求,解决教师实际问题,学校发展问题,所以受到教师的欢迎,极大地激发了教师参与有效研修的积极性和热情。与以前的学校苦心安排、教师敷衍应付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现在老师们都积极主动地参与研修活动,提出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请大家一起讨论,商讨解决办法。学校和教师研修的意识由被动转为主动,由外部控制驱动转为内在积极自觉,学校能够因地制宜组织研修活动,建设学习文化,开发研修资源,初步形成了学习型组织的校园文化。两年来共有54篇教育教学论文汇编和获奖。(二)教学模式方面: 我们针对初中生的年龄和学习特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提炼,创设了体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迁移创新”的认识过程,以及“定向——内化——发展”的心里活动规律的教学模式,确定了“创设情境,明确目标——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交流互动——反思总结,应用提高”的基本流程。而且各个子课题组又根据各自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各自的教学模式。如:英语组总结出趣味性教学模式的程序进行,避免教学时间安排不当。

过程 形式 作用

(1)组织教学 → 歌曲引入 → 激发兴趣 ↓

(2)复习→ 会话表演 → 复现回忆 ↓

(3)呈现 → 实物情况 → 形象表达

(4)操练 → 机械模仿 → 交际训练

(5)练习→ 自由组合 实践运用

情境表演

(6)巩 固 → 游戏强化 → 强化记忆

(7)总结 → 归纳 →提炼升华

社科组总结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生物课堂教学模式,即“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帮助制定探究计划——指导学生科学探究——学生独立解决问题——鼓励质疑升华问题”。这些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有比较好的作用。(三)实践成果方面:

1、形成了一系列的专题讲座、电子教案、电子课件(PPT)等本土特色的集体备课成果。

2、助推了我校教师团队的专业发展,一系列教学论文相继诞生,教师培训积极而富有成效,在短短的两年内,我校教师在各方面取得了非同一般的成绩,两年来共有52人在教师业务技能比赛获奖和获得各级表彰。(详见附件中教师获奖情况。)

3、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每年的在参加各种竞赛和中考中成绩都取得良好的成绩,两年来,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共有155人次获奖,有效的提高了我校的教学成绩,为减负提质做出了有益的探索。(详见附件中学生获奖情况。)

4、在设施方面,有效的刺激和拉动了学校的课堂教学设施的发展,两年来,学校逐步为多媒体教室由原来的2间增加到7间,充实完善了实验室的实验设施,教育教学设施在福建省义务标准哈评估验收中得到了验收组的好评,为整合有效的教学资源提供了硬件保证。

十、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研究的设想:

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我们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也还存在着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究和解决。

1、在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上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在提升教师的教学策略上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从学校整体层面看,师生教学方式改革的力度还不够大,部分课堂教学的创新意识还不够强。

2、课题研究为教师专业成长构建了进步和发展的平台,但教师的教学素养、人文素养也始终是制约课题深入实施的瓶颈。如何进一步促进每一位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自主地开展日常形式的教学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教师成长机制,从根本意义上促进教师的发展。

3、通过对各个子课题的评价,树立典型和比较成熟的模式,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推广。

4、对于校本教研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范。

5、进一步对于教学有效性的评价进行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我们将继续立足于学校实际,加强师资培训,特别是注重对青年教师的跟踪指导,把握课改的脉搏,进一步推陈出新,挖掘出更多的有效课堂教学实施策略,来丰富和发展我校的教育理论宝库。

第三篇:盘活县域社会资源 提升县域廉政文化

盘活县域社会资源 提升县域廉政文化

张琼

大力提升廉政文化建设是优化发展环境的必由之路,是促进廉洁从政的必然要求,是县域经济社会崛起的思想保障和文化支撑。县域廉政文化建设,须以文化层次结构理论的视角,着力建设、全面铺开、持续推广、逐步深化,形成勤政廉政的工作氛围、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监督有力的机制文化。

着力构建宣传教育大格局,深化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廉政心态文化。

心态文化层是文化的核心,是人类在社会意识活动中孕育出来的价值、道德、情趣等主观因素。廉政文化建设,是以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为重点,以培育廉洁价值理念为根本的系统工程,要从心态文化层入手,培育以务实、为民、清廉为核心价值的廉政文化。

一个是,用价值理念来引领。要坚持廉政教育常态化,廉政教育全面融入,发挥好县域特色文化、红色教育资源的教育感化作用,通过政治理论学习与自我思想改造、课堂教育与基地教育、正面引导与反面警示,使党员干部产生心灵的触动、感情的共鸣,深化“贪廉一瞬间,悲喜两重天”的认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另一个是,用道德品质来带动。道德是人的立身之本、做事之基。要深挖县域传统文化,宣扬典型人物的道德品质,充分运用县域网络媒体、宣传栏、“道德杯”征文活动、公益广告等宣传来提高道德认识,及时宣传受上级表彰的单位或人物的事迹,以及身边感人事迹来培育道德情感,用“从我做起,营造美好家园”活动、“创文明、树新风”等活动来固化道德行为,努力塑造人们高尚的道德品质。

还一个是,用审美情趣来促进。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要结合岗位职责,宣扬“以精为美”,激励人们工作中要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结合作风建设,宣扬“以廉为美”,强化人们作风中要雷厉风行、一心为民;结合生活习惯、宣扬“以善为美”,要求人们生活中要勤俭节约、以诚待人,形成良好的社会审美风尚。

着力营造公正诚信大环境,固化秉公执法、清正廉洁的廉政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层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以民风、习俗等形态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廉政行为文化建设应突出机关作风建设,面向全党全社会,以群众广泛参与和拓宽宣传载体为结合点,大力培育以诚信、守法、高效为核心的廉政行为文化。

首先,紧贴实际,纯正不良民风。优良的民风不仅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而且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要发挥好当地群众性活动场所作用,深入开展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镇等创建活动,全面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倡导和推行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倡导节简办事、文明过节,大胆曝光道德缺失行为,形成风清气正的社会风尚。

其次,突出重点,强化政风建设。政风好就可以带动社会风气的好转。要在政风行风集中整治的基础上,继续突出干部作风建设,整合力量、齐抓共管,积极开展“政风建设,从我做起”活动、创先争优等活动,大力推进机关效能建设,持续深入地推进政风建设,积极营造方便、快捷、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

再次,引导发动,拓展社会参与。要宣传引导、拓宽渠道、广泛群众参与,以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来发动,以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财务公开来促进,以“满意机关评选”、“创建群众满意窗口”等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党风廉政监督员、纠风工作联络员的作用,调动利用好民众资源,促进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文明、高效办事。

着力完善科学高效大体系,优化程序规范、务求实效的廉政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层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组建的各种社会行为规范,是文化的规则层面和秩序系统。从机制层面上说,廉政文化建设,要以廉政制度和规范为支撑,构筑科学、高效、规范、有序的廉政制度文化。

一是注重预防,在腐败预警机制中强震慑力。要完善“三重一大”决策机制,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廉政预情网络建设,深化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持续推行“公开选拔”、“公开遴选”选人用人工作,着眼超前防范、关口前移,使干部任前廉政谈话、诫勉谈话、经济审计等手段常态化,防止“带病上岗”、“边腐边升”现象发生,提高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

二是规范有序,在权力运行机制中提执行力。要严格依法办事,加强监督力度,畅通监督渠道,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做好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组织考核监督与群众评议监督工作,大力营造党风廉政建设的舆论氛围,提高“权力阳光下运行”的执行力度。

三是综合治理,在责任追究制度中添推动力。要坚决查办违法违纪案件,保持惩处腐败高压态势,持续深入地推进在招标投标、项目建设、资金使用、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专项整治常态化,强化制度文化的规范功能和惩戒作用,增强对党员干部的纪律约束力和工作推动力。

总之,廉政文化建设要以历史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以系统与联系的思维去谋划,以辩证与实践的办法去建设,既要立足自我建设,又要借助外在力量;既要研究探索实践,又要借鉴别人经验;既要突出重点领域,又要全面综合推进。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县域廉政文化,助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作者系江西省玉山县纪委副书记)

第四篇:新形势如何提升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新形势如何提升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摘 要】作为一线地理教师一定要不断的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本文中,笔者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研究的方法,探究了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比如提升教师队伍素质,贯彻新课改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强化教学的硬件设施建设,完善电教化设备;落实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理念,实施层次化的梯度教学等,希望这些新的教学思维能对高中地理的教学提供一些思路,提升授课的质量。

【关键词】新形势;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

一、提升教师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近些年,随着我国社会思潮的变化,人们生活水平的变化,学校的教育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情况,比如学情变了,高中生的思想趋于社会化,呈现出一定的功利性,他们对学习的热情不再那么高涨,而是有更多的思考;教学的内容也更加的丰富,教学媒介也丰富多样,学生对知识也是选择性的学习和记忆,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主席台”,而学生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实践证明,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精心的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自主性,让学生动起来。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需要教师的精心“教”和学生的有心“学”构成的,二者缺一不可,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就很难提升,没有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认真学习也不可能实现既定的学习目标,所以要想提升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必须抓好“教”与“学”这两个方面,具体来讲就是要想方设法的提升高中地理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教学技艺能力,认真的落实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理念,实现课堂的回归,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和学习自主性。比如在学习《资源及生态保护》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总结目前我国和世界的资源状况以及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情况,这样学生就会积极的去搜索资料,进而促进课堂的学习,提升他们的接受能力。其次,针对高中地理的教学来说,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除了需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外,还需要备学情,了解学生们的心理,并且巧妙的运用学情信息,整合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设计一些学生喜欢的或者乐于接受的教学环节或者教学模式。比如在学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时候,给学生播放有关汶川地震的情况,让学生分析汶川地震发生的原因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让他们学会主动思考,还能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做到活学活用和学以致用,进而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

二、精心设计课堂导入,引发学生的共鸣

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的学习态度往往受到学习兴趣的影响,而学习兴趣的激发需要教师优化教学过程,整合教学内容,在课堂导入的时候针对内容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课堂导入作为地理课程的开始阶段,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是非常重要的,一堂课的导入如果非常精彩的话,就会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探究欲望。对于高中地理课程的导入设计来说,采取的方法是非常多的,至于采取何种方法需要依据学情和教学内容来定。目前,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较为经常采用的地理课堂导入方法有:视频导入法、游戏导入法、歌曲导入法、设问导入法、直接导入法、复习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等。

三、使用多媒体授课,优化教学过程

高中生对于不感兴趣的问题,他们很难给与关注,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偏好,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兴趣是吸引他们学习的东西。多媒体以图像、动画、声音等优势,全方位的给与学生多角度的感官刺激,也使得课堂由静态变成动态,优化了教学过程,提升了教学效果。高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而地理知识往往又是抽象化和理论化的,要想提升高中生的学习效果就必须采取一定的对策简化地理知识和地理课程的教学过程,实现知识的转化。比如在学习《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在网络上下载一些有关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视频,播放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我国面临的发展困境,进而对可持续发展有深入的反思和了解。当然,利用多媒体虽然有诸多益处,但是作为一项辅助工具而言,我们在使用多媒体时也不能完全依赖于它,而应该恰当、适时的使用。

四、关注学生发展,开展层次化教学

高中生在学习能力、接受能力、生活经验、智力发育、个性特征等方面是存在一定差异的,这些反应在他们的学习上就是学习成绩参考不齐,高低有别,针对这种情况,高中地理教师一定要明白,既然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再教学的过程中仍采取整齐划一的节奏进行授课的话,那么是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必然会在学习上产生马太效应。为此,要想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必须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做到因材施教。这就需要高中地理教师搞清楚学生存在的差异,有效的划分学生之间的层次,实现层次化的梯度教学。

提升高中地理教学质量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面对当前高中地理教学发展的困境,应该找对措施,对症下药。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地理学科教学,扭转以往的教学误区,同时提升教师的素质。对于学生而言,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恢复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丰富教学的媒介,完善电教化授课,只有这样从“教”和“学”两个层面去改变,才能提升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娟.浅谈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现代教育研究,2012(08)

[2]张敬喜.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初探[J].高中生学习,2014(03)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四中学)

第五篇: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活动记录

《提高农村中学生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与研究》活动记录

活动内容: 古宋一中生课外阅读问卷调查活动 调查时间:

2012年5月10—6月20日 调查对象:

古宋中一中各年级学生及家长。这次发放试卷300份。(其中家长100份)回收有效问卷260份(其中家长80份)。

2012年5月10日由小课题成员组李娟发放问卷调查表,6月15日负责收集问卷调查表。由全体成员总结及分析调查结果。

《提高中学生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与研究》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2012年6月日; 活动地点:

语文集体办公室 主持人:

赵丽娜 参与人:

孟红梅、张玉梅、李娟、王娟、代贵珍、谢爱芝 活动内容:

我校全体小课题研究组成员就《提高中学生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与研究》进行讨论并制定了详细的研究实施方案。

《提高中学生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与研究》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2012年6月20日---11月15号 活动地点:

古宋一中实验班级 参与人:

全体小课题活动组成员及全体学生 活动形式及内容:

2012年6月20日 ——2013年4月2日 由课题组成员分头负责各个班级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并组织学生积极学写读后感。2012年7月2日 在全校师生中倡议“暑期读一本好书”活动。并要求写出读后感。

2012年9月3日——9月10日 由课题组全体成员共同组织“暑期读一本好书”优秀读后感评选活动。

2013年元月11日 由全体课题组成员负责组织学生开展“书香进校园”课外阅读倡议活动。积极利用课余时间读书。2013年3月15日---4月2 日 由课题组成员分头负责各个班级开展“班级诗歌朗诵会”“小故事会”“我爱阅读口语交际”等一系列课外阅读活动。

下载整合社会资源提升学生社团活动有效性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整合社会资源提升学生社团活动有效性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龙源期刊网 http://.cn浅谈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作者:柳培鑫来源:《文理导航·教师论坛》2013年第01期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养成正确思想观念以及锻炼并提高多种技能的......

    提升教学有效性,启迪学生智慧(精选5篇)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堂上如何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合作......

    分数有效性研究

    分数、小数、百分数的认识教学有效性研究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价值1、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传统的教学模式,课上学生主要是听和看,按照教师的讲解、演示来记忆、理解......

    以社团活动为抓手,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以学生社团活动为抓手助推核心素养迅猛提升 --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方法和措施的一点思考 繁花似锦,绿意盎然,馥郁的花香和滴翠的嫩叶渲染着晚春最迷人的魅力。在这阳......

    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有效性

    提升公司治理有效性 助力上市公司转型升级 山西兰花科技创业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王立印近二十年来,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体系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特色实践,不断建......

    如何提升管理的有效性

    如何提升管理的有效性管理关系到企业发展,也决定着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管理在一定程度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提高管理者实施有效管理的能力。一......

    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探求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成为深化新课改的迫切需要。那么怎样才能算是一堂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备课环节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如何提升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在积极推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科学课的很多知识是需要小学生们通过亲自动手才能去发现、理解和运用的。实验是一种激发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