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时间:2019-05-13 01:40: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提升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提升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第一篇:如何提升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在积极推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科学课的很多知识是需要小学生们通过亲自动手才能去发现、理解和运用的。实验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并能够有效地培养小学生从小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更要重视实验教学,为小学生们创造一个能够自我探索自我研究的平台,让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变得更有效。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提升;

在《科学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指出:“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科学课的生命。” 可以看出,提高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个科学教师需要思考和探索的课题,其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在科学实验探究中的研究方法、习惯和思维,能够自己独立的探究问题的原因和结果,形成良好的科学实验学习习惯。尽管明确了科学实验教学的根本目的,但科学课作为一门小学课程的基本学科,在课堂的科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足之处,甚至有些科学实验还停留在吸引学生,供儿童嬉戏活动的层面,把实验当游戏,把学习当热闹,小学生们并没有真正的意识到自己正在研究或者探索一种新的现象。那么,面临着目前科学实验教学的这种现状,注重提升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一、明确科学实验的目的

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在科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有着把握全局的作用,因此在每一节课开始之前,教师应该明确科学实验的目的,切勿让科学实验毫无目的的开展,严谨的科学态度是科学实验最基本的要求。

科学实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发现规律,并掌握规律的。如在科学实验课中,三年上册第三单元《生命离不开水》一节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以下实验:把小草放入量好刻度盛有水的试管中,并滴上植物油,防止水分蒸发,放在窗台上,第二天观察试管上的刻度,证明植物每天都在喝水,从而得出“生命离不开水源”的结论。但是在做实验之前都应该向学生讲明实验的目的,不让学生只会浮于实验表面,不知道问什么做实验,而老师也陷入了“吃力不讨好”的困境。因此,教师在科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首先向学生们明确实验的目的和应该达到的效果,并在实验的过程中不断的强化实验中的知识,不断启发学生思考。

在实验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先对学生讲解相关知识和实验的结果,让学生们产生疑问和想要探究的欲望,然后再教学生去实验。教师要做的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钻研的平台,让他们去通过自己的实验和自己的探究努力去证明实验的结果与老师讲的内容是相符的,这样不仅便于学生记忆学习知识,也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道路中遇到不懂的问题都会问“为什么?”并有想要一探究竟的求知欲,养成一种“求真求实”的科学实验的心态。

二、对实验过程严格把关

由于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好动、容易出错等特点,教师在实验课程的讲授中一定要严格把关实验过程,让实验变得调理层次鲜明,便于记忆,也易于掌握。那么要做到对实验的严格把关,就应该做到以下三点要求:

(一)教师演示要做到条理清晰,有条不紊

教师在教授学生们实验的时候,一定要按照课程要求进行,要事先对实验进行条理分析,并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保证实验现象清晰可辨而又便于操作和学习。在教师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在实验中动作是否规范,做到有条不紊,确保每次实验都能够较高水平的完成,还要保证实验现象的清晰明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看得出变化。

(二)在实验过程中做好组织工作

首先,教师应该做的是对实验器材的准备工作,在每次实验课程开始之前都要做好对器材的分发,并考虑到安全和实验要求的问题。其次,是在实验过程中要做好对学生实验的指导工作,充分保证学生独立自主的完成整个实验过程,并在此过程中不断的讲实验原理,发现学生错误要及时为其纠正。最后,教师要要求学生在每个实验中做好实验记录,如为了强化学生记忆要求学生把实验步骤记录下来,并要求学生记录每一个步骤中观察到的现象,并用简单明了或者科学性的学术语言表述出来,这样能够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实验操作的把握,并能在实验做完后及时回忆实验场景,便于复习和对知识的记忆。

(三)在实验中尽量挑选贴近生活的实验课题

目前,小学科学教材的内容和实验也会逐渐的贴近现实生活,几乎每一篇都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可见小学科学教材在编撰的过程中已经很重视与生活的联系。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且没有养成发散思维的习惯,因此教师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应该尽量选取一些贴近生活的实验课题,用学生们都知道的见过的东西作为实验课题能够带起学生的兴趣和对实验的积极性。如观察校园中的植物,观察蜗牛是怎么爬行的,为什么洗衣服时的泡沫会是五颜六色的,观察教师中的粉笔、黑板、桌椅都是用什么材料构成的等等,都可以作为贴近生活的实验课题来进行。

三、教师要对每次实验进行真实准确的总结

在每一次的实验结束时,教师应该对小学生的一些好的行为、习惯和新的发现表现出肯定的态度,一定要不断的对学生们进行鼓励,让他们在受到鼓励的基础上变得更加热爱科学实验这门课程。教师评价小学生的行为对小学生的培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可能由于班级人多,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并不一定要做到面面俱到,但一定要做到有针对性,同时还要有真实性,对于一些在实验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学生也不应该否定,而是应该给予鼓励和肯定,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信心。

关于教师对实验的评价和总结内容,可以围绕学生的表达能力、观察能力、设计试验的能力、执行实验的能力、方法创新的能力等这几个方面来总结,也可着重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感悟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而善于总结,也是教师应该教会给学生的,一个实验不仅需要过程,也需要对试验现象进行精准无误的总结,这样才能一目了然的看到实验的结果。教师也要根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不同表现对学生的实验进行总结,并在总结的过程中不断的强化实验中的理论知识,让学生们重视到科学实验对于知识探究的重要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一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心态,这也为学生在以后的知识学习和探索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在实验过程中应强调安全问题

教师要想提高课堂上实验的课程效果,指导学生熟练地进行实验操作,就应该提前对课堂中要做的实验进行试做,体验实验过程,检验实验的效果以及在实验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做到对整个实验课堂的把握。不管是实验简单还是复杂,即便是教师在之前讲授过很多次的实验课程,也要重新实验一遍,整理重温一下自己的讲授思路,并总结出来。因为小学科学实验虽然简单,容易操作,但是科学实验毕竟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教师应该有把握全局的能力,严格控制学生的实验步骤,以免发生意外事故。当然,如果意外事故发生,教师应该提前有所准备,准备好一些防护措施和急救措施,并教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伤害防护知识,并做好急救工作。

五、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科学教学课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一名科学课程教师,应该主动重视科学实验教学课程的有效性,把提高和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和课堂拓展能力作为自身课程的一部分,不断强化科学实验中的探究精神和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我作为一名小学科学课教师,应努力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为实现真正的高质量教学努力。

第二篇:改进教材实验 提升实验教学有效性

改进教材实验 提升实验教学有效性

徐承翔

【摘要】

实验是科学的灵魂,有效的科学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而且有利于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其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其养成严谨求实的态度、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因此,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在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中显得尤为重要。深入研究教材中的实验,有些可以挖掘实验的探究点,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能力;由于器材、实验条件等原因无法在课堂上进行的实验,可以改进实验器材,让学生亲眼目睹,加深学生对科学事实的理解,启发学生思维;有些可以改变实验教学方法,以生为本,让学生自己主动习得,实践过程中能更加深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

【关键词】改进实验 提升 实验教学 有效性

初中科学课程,作为综合理科课程,是以实验教学为基石的学科。实验教学在科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积极性、建立概念、揭示规律、解决疑难问题、培养以实验为基础的思想方法和科学修养。初中科学教材中科学实验类型多样、内涵丰富。有效的科学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而且有利于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其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其养成严谨求实的态度、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形成科学的价值观。但也教材中也有一些实验由于器材、实验条件等原因,实验的可操作性或实验效果会受影响。如果教师能根据实际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中的实验,或者加以改进,使其更好发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作用,就更加能体现新课程理念。因此,科学实验教学中“创新”、“有效”是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切入点,如何利用好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多角度的挖掘实验教学,促使学生能力发展,是教师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挖掘演示实验的探究点,从“演示”到“探究”,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能力。

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实验探究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可以挖掘实验中的探究点,以实验为载体,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提出问题,检验想法,交流和讨论,那么演示实验不会简单地停留在教师的表演,学生实验也不会简单地停留在技能的模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实验,证明自己的假设或观点,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这才符合学生发展的要求。

【案例1】

《探索碱的性质》(浙教版《科学》第五册第一章第三节),教材安排的活动:

1、在2支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里分别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观察试管里的溶液发生了什么变化。用pH试纸试验,NaOH溶液能使pH试纸呈什么颜色?

2、用Ca(OH)2溶液重复上述实验,观察产生的现象是否相同,并记录。

上述活动通过观察NaOH溶液和Ca(OH)2溶液使酚酞试液、石蕊试液变色情况的共同点,得出碱溶液使指示剂颜色变化的规律。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碱溶液使指示剂颜色变化规律的本质原因,即指示剂颜色变化和OH-离子有关,也为了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对教材的这一实验活动做了如下变动:

(一)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值,结果pH>7。让学生观察NaOH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使酚酞变红。

(二)提出“你认为是NaOH溶液中的什么粒子(H2O、Na+、OH-)使石蕊试液变蓝?并设计实验来证明”。(学生要提出猜想、设计控制实验条件的对照实验、对实验现象和结论做出解释。学生在这个探究实验的设计过程中,因为实验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实验的结果要反过来验证先前的假设,所以实验的设计、实际操作过程不能干扰对这种假设的检验,要求学生仔细分析实验设计的步骤、原理、方法,明确哪些不当的操作可能会引起对实验的干扰,因此这样的探究过程加深学生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的认识,同时初步学会了怎样设计对比实验,怎样控制相关变量。)

(三)用pH试纸测定Ca(OH)2溶液的pH值,结果pH>7。学生根据

(二)的探究结果,推测Ca(OH)2溶液使酚酞试液、石蕊试液的变色情况,并进行实验验证。

在这样的探究实验的基础上,学生除了可以推论得出碱溶液使指示剂颜色变化的规律,同时也明白是碱溶液中的OH-,使指示剂变色,则不溶性碱就不能使指示剂变色,且只要有OH-的碱性溶液也能使指示剂发生同样的变化。比起教材中直接观察NaOH溶液和Ca(OH)2溶液使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总结规律,改变后的教学活动,对学生体验科学过程,掌握科学方法,形成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形成正确的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案例2】

《探索碱的性质》教材中还有一个活动:

1、在2支分别盛有3毫升氢氧化钠稀溶液的试管里,各滴加1滴酚酞试液,再分别向2支试管里逐滴加入稀盐酸和稀硫酸,边滴边振荡,直到红色刚好褪去。

2、用滴管吸取反应后的溶液滴在蒸发皿中,在小火上烘干,蒸发皿上留下了什么?

上述活动的内容1,通过酚酞颜色变化,为了向学生说明碱能和酸反应;内容2,通过观察蒸发皿上留下的物质,说明碱和酸反应生成盐。

基于碱能和酸反应,在教材上一节内容《探索酸的性质》中已经讲过;内容2中,蒸发皿烘干后留下的白色物质一方面现象不是预期的那样明显,另一方面也不能马上确定其为何物质。因此对此实验再做修改。

(一)试管中加少量Cu(OH)2(蓝色固体),加入稀HCl,学生观察到蓝色固体消失,溶液变蓝色。说明碱和酸发生反应了。

(二)试管中加入2毫升NaOH溶液,再加入稀HCl,此时学生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提出问题:你有什么方法来证明NaOH溶液(碱)和稀HCl(酸),确实发生反应了?(学生可以利用上一个活动中指示剂颜色变化来设计实验,但是要考虑选用哪种指示剂,以及该指示剂先滴加入酸溶液,再加碱溶液反应,还是先滴加入碱溶液,再加酸溶液反应的先后顺序。比较几种方法的优缺点。)

(三)解决上述问题后,选用大家认为比较好的方法——“选用酚酞做指示剂,滴加到碱溶液中,在变红的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当溶液的颜色变为无色,就可以说明碱和酸发生反应了(如下图所示过程)”,继续设臵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问题:

1、当溶液变为无色时,氢氧化钠反应完了吗?

2、这时盐酸是否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也没有剩余了?

3、怎么证明盐酸是否有剩余?(学生要借助酸的性质来设计实验,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也得到方法上的收获。)

用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反映化学反应是否恰好完成,这是一种方法,教材是通过演示实验,其中隐含这种方法,但对学生来说不一定理解很深刻。将这个演示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学生通过讨论、设计实验、比较实验的优缺点,最后确定一种较好的方法,对学生来说,经过这样多样化的思维,多种观点的碰撞,争论,比较,而获得正确经验的过程,是学生主动、独立、独特的学习过程的经历,可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科学》教材中还有很多类似的表面上看属于验证性的实验,但我们都可以挖掘其中适合学生去探究的内容,培养学生探究的习惯,不是为探究而探究,而是让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成为学生思考和解决问 题的一种手段和方法。

二、改进实验器材,从“讲”到“做”,加深学生对科学事实的理解,启发学生思维。

科学实验可以让学生观察,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享受,也是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的过程。《科学》教材中大多数实验可操作性强,实验效果也明显,对学生的学习也起到重要的引领的作用。但是也有一些实验,受客观条件限制,在课堂上不能直接进行,导致一些教师对教材实验“以讲代做”,而且认为,教师把实验给学生讲懂了,一样可以达到做实验的效果,还可以省去很多麻烦。也许很多实验只讲不做,学生也能懂,其原因在于利用了学生的想象。学生对实验的想象能力也是基于学生的实验经验,学生的实验经验越丰富,对实验的想象能力也越强。但是学生科学实验的直接经验是非常不足的,他们对实验的想象很容易走样、变形,严重的甚至导致形成迷思概念。因此我们要创造条件,变“讲”为“做”,更好的是创造条件,由老师做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独立实验,在动手实践过程中习得新知。让学生通过亲自操作、观察,获得更丰富的直接经验,使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多种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案例】

第四册第三章第5节“植物蒸腾作用快慢的影响因素”实验,教材给出的方案如图所示。通过实验中水银柱的上升及上升的快慢比较,让学生感受蒸腾拉力的存在(水银柱上升),以及探究蒸腾快慢 的影响因素(不同条件下水银柱上升快慢比较)。在实际教学中,用水银等材料来完成该实验比较难实现,只能用教材的图示来“讲”实验。

但这样“讲”实验只能让学生凭想象去理解这个实验,而实验现象是否就是按照教师所说,实验过程中会出现什么样异常现象,整个实验是否就这样顺理成章等,没有实践的过程可能就失去了很多生成的精彩。学生没有亲自操作和观察,不利于激发学生思维,不利于学生理解科学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因此,经过多次次试验,对教材的实验做了如下改进,让它成为课堂上可操作、可展示的实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改进后装臵如图。广口瓶带双孔胶塞,实验时瓶内内装满水,塞上双孔胶塞,桉树枝条通过一个孔伸入水中,另一个孔中的长颈漏斗内能保持一段水柱,且液面滴加一滴食用油(防止水分从长颈漏斗蒸发)。每次实验,调节长颈漏斗内水面在同一高度,分别在室内阴凉处、室内吹风机吹冷风情况下、将桉树枝条用塑料袋扎住、室外阳光下,相同时间内(2分钟)学生观察液面下降的高度,实验效果非常明显。

利用改进后的装臵,能将教材中以往只讲不做的实验做给学生看,学生能亲眼目睹几分钟内管内液面下降有那么多,水分的散失,除了通过植物的叶,不可能再从其他地方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空气中去。学生对植物叶的蒸腾作用、蒸腾作用快慢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有了更直观的更真实的感受。并且在这个改进实验的启发下,学生还设 计了证明蒸腾作用其他方法,比如,比较一段时间前后装臵的质量变化可以说明植物在散失水分,或用直径更小的玻璃管可以使实验效果更佳等。

像这样我们能让植物蒸腾作用这种自然界真实存在,但不易直接观察到的现象在课堂上通过实验给学生直观展现,让学生对科学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科学实验提供了可靠的源泉和推动力。

三、改变实验的教学方法,从“教会”到“习得”,加深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

一些重要仪器或稍复杂的仪器,对仪器自身结构原理的理解,是学生掌握仪器使用方法的前提,也影响学生对相关实验过程的理解和掌握。根据现代学生认知能力的变化和特点,我们要改变以往对仪器的菜单式教学方式,教师自己以为对仪器结构原理非常了解和熟悉,上课时只要把全部要点都教给学生,就能很好地把学生教会。可曾想,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授,学生只是干巴巴坐那里听,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所以才会出现所谓的“难点”,即教师教了还有很多学生不会。现代教育强调生本教育,我们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如果能根据各类仪器的特点采用多种方式,让教师少教,而学生多学,让学生自己习得,通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真知,学生的收获会更多。

【案例】

如电学中滑动变阻器这个重要仪器的教学,一般教学过程先呈现仪器,介绍各部分结构及功能,再分析变阻器改变电阻的原理,以及使用规则,然后再让学生通过操练学会使用。这种传统的方式一节课 下来,教师普遍反映,讲得多,教的累;学生普遍反映难听懂。分析其原因就在于没有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针对这样的问题,对滑动变阻器的教学设计做成了如下的学生分组实验:

阶段一:建立变阻概念。每组学生先将一根较长的电阻丝和小灯泡组成串联电路,让小灯泡发光(如图一)。在这个电路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改变灯的亮度。学生经过操作发现了很多方法,如改变电池个数,或将电阻丝对折后接入电路,或将电阻丝剪断后接入电路,或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长度等。教师在学生有实践体验的基础上,对“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灯泡亮度的方法进行进一步引导,明确电流路径、电阻大小变化等。通过这个做法让学生初步建立变阻的概念、了解变阻的原理及体验变阻的效果。

图一 图二

阶段二:建构变阻器模型进而认识滑动变阻器实物。在此基础上,通过问题的设臵,如:电阻丝很长,使用不方便,如何节省空间?(用“绕”的方法)该怎么绕? 导线紧挨会导通电路,怎么办?怎么接入电路才有变阻作用?作为滑片支架的材料怎么选?等一些问题,在学生的思考、讨论、实践等积极方式参与下,逐步构建滑动变阻器模型,并理解变阻原理,及如何使用才能有效变阻(如图二)。在建构模型的基础上,让学生将模型与实验室用的滑动变阻器模型进行比对,这 时该仪器的结构和功能、接入电路的接线柱的选择、有效电阻的判断、电流在变阻器上流过的路径等已经不需教师再多费口舌,因为建构的模型与实物相似度很高,且在学生主动建构过程中已经充分理解,这是一个学生主动习得的过程,正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阶段三:利用滑动变阻器接入阶段一所连接的电路中,再次通过操练体验滑动变阻器的变阻原理、变阻作用及巩固正确使用方法。

改变教学方法后,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学生对一个较复杂仪器的认知能力水平出发,注重过程,引导学生在主动建构的过程中认识了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和正确使用,为今后滑动变阻器在其他电学实验中的灵活应用打下基础,并惊叹每个结构或零件的独到之处和巧妙精致。让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在过程与方法中获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在过程与方法中得到培养,同时又在知识与技能的获得中不断升华。这堂课中不仅仅引领学生认识滑动变阻器,而且让学生得到一种如何认识、学习一种新仪器的方法。

实验是科学的灵魂,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在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有效的实验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体现新课程理念,也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每一位教师要做一个教学有心人,更多角度挖掘实验的教学功能,使学生能在实验、探究、思维、创新等多方面得到综合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科学究竟是什么》张红霞著 2003.12 教育科学出版社 2.《思维〃实验与化学教学》曾晖著2004.1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三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分析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分析

摘 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较为重要,教师需提升整体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制定完善的教学管理方案,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优化教学管理工作模式与体系,以此提升教学管理的可靠性与有效性,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

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应针对实验设计进行创新,全面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改进与增设实验教学内容的情况下,能够更好地开展教学管理活动,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将学生的好奇心理作为推动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设计具有趣味性特点的实验课程,要求学生在实验课程中更好地理解化学实验现象。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铁树开花”实验,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实验知识与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增强整体教学工作的可靠性与有效性,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针对实验设计内容进行创新

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需针对实验设计进行合理的创新,制定完善的教学方案,优化教学管理模式,达到预期的教学创新目的。具体措施为:

(一)针对实验进行合理的改进

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期间,应针对实验课程进行合理的改进,制定完善的实验教学方案。例如:初中化学教师在设计氧气在空气中含量测定实验课程的时候,可以针对容器与实验方式进行合理的设计,指导学生在学习实验知识的时候,更好的理解与掌握初中化学知识内容,优化教学管理模式与体系,充分发挥先进教学方式的积极作用。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期间,应提升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解决当前的教学问题,协调各方面教学工作之间的关系,加大教学管理力度。在改进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需明确学生的学习特点与要求,了解具体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在学习初中化学实验知识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进行实践操作,在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情况下,利用合理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使得学生在理解实验知识的情况下,提升整体实验教学效率与质量。

(二)针对实验教学进行增设处理

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针对实验教学进行增设处理,创建多元化与现代化的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知识理解能力,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例如:教师在讲解烧碱知识的时候,应建立烧碱溶液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实验模式,明确具体的反应情况,开展溶液的推测工作,使得初中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更好的理解与掌握化学实验知识。再如:初中化学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在瓶中加入烧碱溶液,然后利用科学的集气方式开展实验教学工作。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还需引导学生记录实验反应情况,使得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初中化学实验活动中,达到预期的实验教学目的。

三、开展实验操作活动

初中化学实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合理开展实验操作活动,建立多元化的教学管理机制与模式,通过合理的教学方式完成当前任务。且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猜想与假设的方式开展实验活动,在实验之前,教师需制定完善的设计方案,科学选择实验仪器与药品,指导学生更好地完成实验操作活动,在学生探究期间,培养学生的思维与观察能力,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情况下,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得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观念。例如:初中化学实验教师在讲解“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实验知识的时候,需合理使用实验原料稀盐酸与大理石,在学生积极探索的过程中,能够从实验中搜集数据信息,在合理实验的情况下,引导学生认真思考问题,总结化学实验问题的答案,提升整体教学工作效果。同时,教师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需引导学生搜集数据信息,使得学生在实验中探讨与归纳,更好的总结知识,在合理开展实验活动的情况下,提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四、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明确学生的个性特点与情况,创新教学方式,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了解每个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学习特点,优化整体教学工作模式。首先,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期间,教师需拓宽学生的视野,在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实验差异,使得学生在交流实验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分析与解决问题,明确思维障碍情况,纠正化学实验思维偏差,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感受,创新教学管理方式。其次,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期间,需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实验,正确的面对实验困难,在了解实验现象之后,能够最大化的学习与理解实验内容。最后,在实验教学期间,教师需创建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客观进行评价,?对实验教学进行改进,协调各方面实验教学之间的关系,构建完整的实验模式,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以此优化教学管理方式,提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五、提升疑问实验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需提升疑问实验教学效率,创新教学方式与方法,加大教学管理工作力度,优化整体教学工作模式,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基础。一方面,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疑问,使得学生根据初中化学问题学习与掌握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需引导学生从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总结丰富的经验,提高教学工作效率与质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六、结语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制定完善的教学制度,明确各方面教学目的与内容,创建合理的教育体系,在教学工作中,能够通过科学的工作方式,提升初中实验教学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小飞.初中化学实验改进的策略实践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44):92.[2]王争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究与实践[J].新校园(中旬刊),2017(12):110.[3]王发应.对燃烧条件探究实验的绿色化改进[J].化学教育,2017(15):60-62.[4]倪海燕.应用微课程助力老师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效率[J].考试周刊,2017(95):152.作者简介:

冯宝玉,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高升学校。

第四篇:浅谈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谈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作者:柳培鑫

来源:《文理导航·教师论坛》2013年第01期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养成正确思想观念以及锻炼并提高多种技能的关键性渠道,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和教育教学改革最终的归属的地方。所谓有效性,就是教师在更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样的知识、更丰富的体验、更扎实的技能。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育对象范围的扩大,对于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加快学生的成长就逐步成为教育界的热点。可以说在课堂教学中能够促进学生积极有效的学习,已然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

本文运用现代教学理念结合高中新课程来讨论有效课堂教学的几方面策略。

一、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需要营造积极的课堂环境

在教育教学中去实际贯彻“民主和谐”、“互相尊重”、“师生平等”的教育理念,是新课改的重要基本原则。成功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取得美好情感体验的过程。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乐于探索新事物,勇于表现真性情,从而保证了高效率的学习和能力的晋升。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没有成功的教学课堂。教师应努力营造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更深更广的参与到课堂中去,让他们的个性张扬起来。首先要尊重学生的观点,鼓励学生陈述,然后创设情境巧妙引出问题,促使学生提问并发生心理的认知冲突,让他们展开讨论,最后促使学生去对课堂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还要高度赞扬学生的积极参与。但这整个过程要保障有序的进行,不能乱成一盘散沙,杂乱无章,更不能为了附和一味的去肯定,这都是一种误导。要引导正确的思维方向,抓住学生探讨时出现偏差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说明。让学生既要动的了,又要动的好,课堂氛围收放得当。

新课程理念正是在倡导教师要尽可能的去实现课堂教学从观念到行为的转变,身教往往大于言教,创造神奇多变的教学模式,彻底改变过去的单纯传授知识,从感情、态度、价值观上给予学生更多实际关注,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以及合作学习。使课堂更富活力,更具人性化,更有创造性,这才是在真正意义上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教师本身的专业素养是课前准备的基本前提,此外也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保障

有效的课堂教学正面来讲是对学生才能的培养,侧面来说则是对教师能力的考验。教师虽然基本都经历了高等教育,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我们进入了一个信息化时代,相应的知识

内容更新也在不断的加快,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不断的攀登,与时俱进,接受新形势的挑战形成终身教育的观念。如果教师只是单纯的了解高中阶段教学内容,就会出现专业知识遗忘,产生一些不该有的知识盲点,也会造成思维方式固定,教学不活泛,学科知识面变窄而不敢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怕出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等等,这必然出现一定的束缚性。因此除却完全掌握中学阶段学科知识体系结构以及知识点之外还需要建立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等一些必要的学习,这可以提高教师的素养,使教师在将传统课堂转变为研究性课堂上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师生的不断反思,是促进师生共同进步的源泉

人们有反思才有进步,教师也是同样,将自己的实践作为对象,对本身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深度的剖析和严密思考。这是将自己置身于外的批判行为,也是促进自身的成长。波斯纳曾经说过“经验加反思就是成长”,这简洁的表述出教师的成长过程。不仅仅是在技术层面分析,更是对自身言行上的认识,不断的去评价自己在课堂教学上的有效性,不断的反思并矫正不妥当的教学行为,并且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加以运用,新课程的改革正是遵循这种反思原则让教师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古语有云: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教师总结在教育教学当中的长处与短处,审视自身的优点与缺点,反思教学得与失,增强自我监控能力并且严于律己才能提升自我的发展能力,实现自我价值。在这个思索探究的过程中我们无形中的优化了课堂教学,使其有效性大幅度提升。

三、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创建有效课堂的得力工具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运用在了教学当中,新课改的大环境下,课堂教学要更多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它可以通过图文,声像等更直观,形象的向学生展示知识内容,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记牢。比如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圆锥曲线相交问题,空间立体几何问题,直线和求动点的轨迹问题等等。都可以制作成动态课件,让学生更直观了解。与此同时,多媒体技术也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好看,它可以创设情境,烘托教学氛围,引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多媒体技术还拥有增加知识密度,节省板书时间,扩大课堂知识容量,突破空间限制,让学生拥有愉快的赏读体验等多种好处。因此,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作为课堂工具会更加有效的进行课堂学习。

当然我们要注意使用时“度”的限制,作为辅助手段恰当运用,切忌过度使用。应该本着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从实际着手将教学与多媒体完善结合,千万不可以本末倒置,将内容断章取义的投影出来,或者制作过于美轮美奂的影片,过度吸引学生眼球使得他们忘记去思考学习内容,浪费其效能,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然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也是需要全体教师长期努力的一个工作,我们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把握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重视知识结果,更重视教育过程,充分体现教学的基本价值。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快乐、高效的学习并养成终身受益的好习惯。

第五篇:加强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心得体会

物理实验教学务实求真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活动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感性材料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各种类型的物理实验,具体形象地展示了物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强化了学生的感知并纠正在感知中形成的错觉,从而达到丰富学生头脑中感性材料的储存及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但是,应该指出,目前由于升学考试的压力,不少教师在主观或客观广并不十分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因此,笔者认为,初中物理教学应十分注重实验教学、切实加强实验教学。

一、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众所周知,兴趣是影响学习积极性的最直接的因素。那些新奇的、对生活有意义的知识和问题,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在观察这些物理现象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整个现象发生的过程、产生条件和特征等。如在观察“摩擦起电”规象时,要提示注意:①手帕摩擦过的塑料膜对碎纸屑有什么作用?②手帕摩擦过的两块塑料膜,在相互接近时,会发生什么现象?③把用手帕和毛皮分别摩擦过的两块塑料膜靠近些,它们之间会产生什么现象?通过观察,学生自己得出了“摩擦过的物体带电及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的结论。通过对上述物理现象的观察,不仅成功地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识图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课本中各种各样的电路图、滑轮组装配图、物态变化图像等等,都是从画图、识图及图像与实物转化的角度,训练学生对物理规律掌握的程度的,换句话说,也就是靠想象来认识物理规律,然后靠作图来进行分析、判断的。如“电磁感应现象”这一节,在学习“导体做切割磁力线的运动”这一内容时,可启发学生联想“右手拿镰刀割麦子”的情形。根据“右手定则”,磁力线方向(麦子)、导体运动方向(镰刀)、导体中感生电流方向(四指)的关系就十分明确了。从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想象使学生头脑中出现一些超乎他们自己经验的形象;由于想象的材料来源于实践并与感知、记忆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画图、识图、观察图表和模型等,来帮助学生对没有直接感知过的,或根本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产生清晰的表象,以开拓学生的思路,扩大知识范围,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

三、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小实验、小制作,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

各种物理实验,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一种特殊的、直观的实践,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与意识增强,都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通过实验,学生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就比较深刻、牢固。如课本中“纸盒烧开水”、“日光灯启辉器中双金属片的自动控制作用”、“小风轮”、“电铃”、“楼梯开关”等小实验、小制作,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十分贴

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初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学的心理特征。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这些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并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加以讲评。课堂讲评小实验、小制作,可以创设活跃的课堂学习气氛,给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并使班级中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的求知欲都能得到满足。同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要求,引导学生把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和对小实验、小制作的学习结合起来,从而使教学内容的学习和小实验、小制作的学习达到某种程度的互补。这佯,既促进了学生对教师所讲授内容的学习,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促进了一系列附带内容的学习。

四、通过实验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中学物理实验又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实验的起点。因此,在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每次作实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弄懂实验原理,学会正确使用物理仪器,掌握计数、读数和处理实验结果的技巧,能够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比如在电学实验中,教师要反复强调安培表、伏特表的连接特点及“+”、“一”极的接线位置,让学生学会用欧姆定律正确估算量程,避免量程过大使测量值的误差大,又避免量程过小使电流烧坏仪表。学生掌握了基本实验技能,就能独立动手操作,打好实验的基础,学到课本上没有的或者是一带而过的知识。通过实验,不仅有效地帮助学生领会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五、注意实验的分组归类,使学生知识的储备进一步系统化,知识的应用更加灵活。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人的思维的敏捷性和知识的迁移能力,是以思维的条理性为前提的,只有系统性、条理性强的知识,才便于掌握和迁移。教材中有关实验内容,是根据课文知识的章节安排的,各章节的实验内容,基本上无必然的联系。学生所掌握的有关实验方面的知识,往往既多又乱。因此,在总复习中,可以将原教材中实验内容的章节次序汀乱,重新归类为如下几部分:观察物理现象、基本仪器的使用、基本物理量的测量、验证物理规律等。实验分组归类,是在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用实验的方法,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配合学生的学习的。打破教材中实验内容的章节,重新分组,目的是避免学生套用一种方法和方式学习物理知识,使学生灵活地运用各种仪器、各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新知识、新技能。在归类分组实验中,还可以及时补充对比性或综合性强的实验,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观察物理现象和模型,进行各种物理实验,应用画图、识图的训练等,都是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应该把精力从单纯传授物理知识转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和训练上来,切实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下载如何提升实验教学的有效性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提升实验教学的有效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初探

    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初探 上海市闸北第二中学 黄玲娟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为学生提供了物理学习的认知背景。物理实验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

    关于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探索大全

    关于提高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小学科学 《国家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5篇)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要求初中生物老师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促使学生在生物实验课堂教学过程中丰富自身的生物知识,增强自身......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创设有效的小学科学实验课堂 连云港市赣榆县石桥镇拱齐小学 李丽 联系电话:0518-86811020 【内容摘要】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同时又是一门以实......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研究论文

    实验是引导学生构建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现象,在参与和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得结论,这对学生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知识都......

    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有效性

    提升公司治理有效性 助力上市公司转型升级 山西兰花科技创业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王立印近二十年来,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体系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特色实践,不断建......

    如何提升管理的有效性

    如何提升管理的有效性管理关系到企业发展,也决定着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管理在一定程度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提高管理者实施有效管理的能力。一......

    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探求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成为深化新课改的迫切需要。那么怎样才能算是一堂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备课环节的有效性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