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区文化建设与发展的调查报告1
411080410闫乐娟商英4班
社区文化建设与发展的调查报告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地走访,观察,发现近几年来,社区的文化建设与发展有了很大的提高。以下是我在广州黄埔区庙头社区的调查发现与收获。
来到这个社区后,发现这个社区与前几年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社区的硬件建设有了很大的突破。在各个街道上几乎都有中小型诊所,健身设施,文化室,小吃店等。街道托老中心和建设区级福利院集中在主街道。据调查,全区建成并投入使用22个社区服务中心和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的覆盖率为100%,每间社区服务中心均在300平方米以上,建筑面积340000多平方米。所设的文化室,建成社区体育设施,场所114处,占地面积11700多平方米。
社区的党组织体系进一步健全。建立健全了街道,社区党建联席会义制度,形成了街道,社区党组织议事和协调新机制。按照“一社区一支部”的目标,建立了社区党支部或党总支党委,不断扩大党在城市基层的覆盖面。全社区基本形成了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的社区党建新格局,为推进社区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有时,社区也开展了社区教育,就业指导,养老托老等10个系列便民利民的服务。
社区的自治能力明显增强。先后制定和完善了《社区居民自治章程》,《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居民的民主权利得到进一步落实。
社区环境经一步好转。社区深入开展创建环保模范城市活动,切实加强了噪声,油烟等污染源的整治。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要求区内成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地点区放置垃圾等污染物,统一处置,每个街道都有固定人员去打扫街道,监督人群。对于在街道上乱摆乱放的买卖摊子,都有城管人员去管理。对于垃圾乱放者进行惩罚和教育。
小区的物业管理工业扎实推进。如这个庙头社区内有规定的人员进行治安巡逻,有专业的治安亭等为人民服务。这个社区内近几年来的发案率特别是入屋盗窃案大幅度下降,社区居民的财产安全得到保障。群防群治式的社区物业管理成了社区管理的主流。
在调查中发现社区虽然有了以上可喜的变化,但也存在很多的不足,我觉得有必要写出来。
由于城区社区具有区域面积大,居民居住分散,人员结构复杂,流动性大,外来人口多等特点。社区居民不够重视文化建设的工作,如社区文化活动场所数量少,层次较低,特别是社区文化活动场所缺乏问题比较突出,制约了社区文化工作的开展。一方面,缺乏整体建设规划。全市城区没有社区文体设施建设的总体布局规划和详细规划;社区文化设施从项目,功能,数量上没有制定出台非常具体的标准,建设缺乏科学的依据,另一方面,社区文化建设投入机制没形成,缺乏经费保障。一是缺少文化建设和活动经费。社区普遍反映经费紧缺,社区文化成了无米之炊,搞建设和组织活动都要拉赞助、靠结对单位支持;由于没有经费来源和保障,人才培训难、活动开展难,影响了社区干部组织开展文化活动的热情。二是财政对社区文化建设投入少。由于各级财政几乎没有社区文化工作的专项经费,形成相当数量社区的文化设施多年来得不到改善或缺项。有些社区即便市、镇区、街道无偿提供了一些文体器材、图书、文化信息共享设备,因缺少正常运作的经费保障,造成无法正常开放和维护。三是缺乏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由于政策上原因,社会资金对社区公益文化的投入缺乏积极性,社会文化团体对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积极性不高。
另外社区活动的覆盖面还不够广泛,居民参与度还不够高。由于人员流动性
411080410闫乐娟商英4班
大,不同人群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性;一方面,社区居民的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意识不强,没有认识到社区文化的感召力,生命力。所以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事业为主体,巩固和发展社区思想文化阵地,努力建设成场所齐全,设施完善,经费保证,队伍整齐,活动丰富,居民满意的社区文化。
所以调查中我们认为,并参照别的社区发展成功的经验,要加强全区各社区服务中心,托老中心,社区服务站等的利用和管理。完成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的任务。加强各社区服务中心的硬件建设,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形成区,街和社区三级服务体系,提高社区服务统筹策划,管理监督能力,提高社区服务,解决居民群众热点问题的能力。
对于社区文化建设和发展,有几点启示。对于社区的建设,领导重视是关键。社区文化是市,镇,街道,社区四级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中的最基层,社区文化是公益性文化,政府是社区文化的建设主体,需要党和政府的领导,社区群员的努力和支持,形成治安共管,资源共享,文明共创,思想共进,经济共荣的良性循环和有效机制,把社区建设成适宜创业和适宜生活居住的美好家园。
通过社区文化建设和发展的调查,我收获了很多。我认为社区的发展,祖国的发展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特别是对我们青少年,大学生来说,我们要加强对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学习,积极的学习先进的科学的文化,发挥自主创新的能力,不断的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社会,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二篇:关于社区文化建设调查报告
关于雅安市雨城区城区社区文化建设调查报告摘要 :
社区文化是指以生活在社区中的居民为主体,以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包括各种群众性的文娱、体育、教育、科普以及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等在内的一种群众性文化形式。党的十八大对“文化建设”提出了要攀上新高度、寻找新方向、达到新高度、产生新思路,实现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的目标。
关键词:
社区文化、精神需求、十八大、目标、文化建设
(一)、目前我国社区文化建设概况
社区文化是指在特定社会区域内人们的各种行为所构成的文化系统。其重要内涵是提高社区居民的精神境界, 满足其精神需求, 使他们的思想情操得到陶冶。同时, 社区文化对增进邻里之间的感情以及增强社区竞争力等方面, 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社区文化建设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现代化程度和一个民族文化教育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再次提出“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的奋斗目标,可见文化建设已成为中国未来工作的重要方向。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社区文化建设取得较大的进展,但由于城市化进展不断加快,社区文化建设基础还相当薄弱,与城市社区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比,还存在巨大的挑战。据调查:全国6524个街道,共有文化占4545个,建有文化展仅占69.67%,在全国83370个社区居委会中,共有社区文化活动室37732个,建有文化展的仅为45.26%,文化设施的缺口还很大。全国城市社区文化活动室或财政拨款4.08亿元,平均每个活动室仅1.08元,按城镇人口5.77亿算,人均仅0.7元,可见社区文化投入严重不足。此外,还存在社区文化设施还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基层文化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等问题。
社区文化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我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为社区的文化建设做了大量工作,有所发展但仍面临挑战,为了解雅安市雨城区社区文化建设情况,我们毛概调研小组在10月到11月一个月时间内,通过调查问卷、随机采访等方式对雨城区城市的社区建设情况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和了解。然后,在调查数据及查阅的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雨城区的社区文化建设概况做了简单总结,对社区文化与人类生活做了探讨,并针对雅安市雨城区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二)、调查分析
2.1 问卷调查(问卷内容见附件1)
针对此次调研,我队自主设计了调查问卷,问题主要有:对社区文化是否理解、对社区文化建设满意度、希望社区举办什么类型的文化活动和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等。我队在10月到11月在雨城区内随机地对居民进行调查,由于调查存在一些问题,本打算做100份的调查最终只完成了53份,下面是调查的结果。
首先,对居民对“社区文化”概念的理解程度进行了调查。
从上图可以看到,只有一半多一点的居民对“社区文化”有大概的了解,而有44.44%的居民完全不知道社区文化为何物。可见大部分人还是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不再满足于物质的充足,但这里仍有较多人不理解社区文化,这有多方面的原因:有的人工作太忙基本不能参加社区的活动,有的人还仅限于在家做饭、洗衣、料理家务还没意识到精神生活的丰富,另外,也有可能是因为社区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不够等。所以,雨城区社区文化建设工作还需进一步开展,居民的生活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经济也要进一步跟上时代。
接下来,分析一下居民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满意度,如图:
图中结果显示:大部分人对社区文化建设情况表示一般,还有部分人对其不太满意和不满意,这表明雨城区社区文化建设的效果不太好,没能调动居民的积极性也没能达到提高居民精神文化素质的目的。当然,社区文化建设不仅仅是社区委员会的工作也是每位居民共同的责任,要改善这个状况还需社委起到牵头作用,居民共同参与。
最后,简单地看一下居民最希望社区开展的类型活动。
从上面的条形图看出,61.11%的居民希望社区开展文体娱乐类型的活动,譬如:文艺表演、卡拉OK大赛、乒乓球大赛、大合唱等精彩、娱乐效果好的活动,这表明居民还是希望社区能够举办一些能够丰富他们生活的活动。所以,雨城区社区委员会根据居民们的需要开展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的非常必要的。
2.2采访
我队采访小组的同学于10月至11月将近一个月时间内,走访了新康路社区、南二路社区、东大街社区等10余个社区,参观了该社区委员会办公地点和社区的文化娱乐场所,也随机采访了一些社区工作人员及居民,主要询问一些关于社区硬件设施建设情况和居民使用情况和社区开展活动的情况等问题。
我们参观的10余个社区,基本每个社区都设有阅览室、棋牌室、老年活动中心等供居民娱乐消遣、提高精神素养的场所。另外,社区还设有宣传栏、阅报栏,积极向居民们宣传党的先进思想、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一些生活必备小常识等,可以看出雨城区正逐步向先进文化方向迈进。
队员们对社区工作人员的采访了解到,现在社区基本都建有图书室、活动中心等基本的文化活动场所,也定期更改宣传栏和宣传海报的内容,但是这些基本设施一般很少人使用这些宣传栏也少有人驻足阅读,只有设在小区楼下的棋牌室平时较多的中老年人于次下象棋、打麻将、喝茶、聊天等。更多的人喜欢三五成群地到小区、公园、广场散步聊天或组织各种文娱活动,自得其乐,晚上青衣江边到处是品茗聊天的人在阑珊灯火下谈笑风生,也有自助卡拉ok,人们的歌声
在江水中翻滚。也许,这就是雅安人随性豪放的体现,不喜欢呆在小区那狭小的空间,更愿意到外面逛逛呼吸新鲜的空气。
对居民们采访时,他们基本不太了解社区文化建设是什么,谈到社区开展的活动状况,大多数人说不太了解也不怎么参加,社区的文化设施也没怎么使用过,基本上他们仍采用自己的方式得到精神上的放松,与社区的联系不多。
(三)、雨城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发展概况
经过小组近一个月来的调查,结合查阅的相关资料,对雅安市雨城区的社区文化建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近年来,政府意识到了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帮助社区进行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3.1 组织领导有方
在区政府、区党委的领导下,文化部门将社区文化建设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安排部署,年初有计划、年中有督导、年末有总结。结合社区实际、整合文化资源,开展和支持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积极支持超级女生、熊猫电影节、红歌会等的开展。
3.2 硬件投入加大,投入方向拓宽
区财政加大社区文化建设投入,在各个社区设置各式宣传栏、阅读栏、图书室及一室多用的活动室等,这在我们走访的几个社区都有见到。另外,具有关数据统计,仅2011年雨城区就建立了55个公共阅报栏,政府还出资建设小书屋,修缮非国有的不可移动文物,修缮街头雕塑、整理大街小巷等。可见,雅安市雨城区社区文化建设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对文化设施的投入加大。
3.3 居民的文化活动多种多样
每天在小区、公园、广场都会有三、五成群的,甚至一大片的人自发开展文娱活动。最典型的要数青衣江边,下午到处是品茗、聊天、散步、打纸牌的人,自娱自乐好不快活。到晚上,有群众自发组织开展的卡啦OK,2元就可以一首歌,让你尽情陶醉在自己的歌声中,如果唱得好会得到许多人赞许的掌声。文艺爱好者还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去张家山、桃花山等,搞文艺交流会。
3.4 人们精神素养有所提高
有别于过去家庭主妇就仅仅局限于日常家务活中,据调查许多家庭主妇逐渐走出家门,积极地想要参加社区文化活动,比如:参加腰鼓队、合唱团、广场舞的表演或三五相邀外出郊游,老人们也不再每天窝在家看电视,也经常出门找同伴下象棋、玩纸牌、散步或者自己安静地去阅览室读书报。
(四)、雨城区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社区文化建设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政府及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努力取得一些发展,但社区建设仅仅依靠政府及社区委员会未能调动群众是不行的,雨城区的社区文化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
4.1 居民收入偏低,社区建设投入较少
雅安由于地理位置、自然气候、资源环境等问题,交通不便、工业落后经济不景气,居民的收入普遍较低,而雅安的高物价使得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高,人们在文化方面的投入不高。年轻人,为了生活基本所有时间都投入到工作当中了,几乎不参加任何社区活动,而且对于中老年人,也只有那些生活条件较为优越的才参加文化活动。
4.2 社区与居民联系不紧密
据采访,我们了解到居民对“社区委员会”不太了解,也反映出不知道也几乎很少参加社区搞的文化活动,一般只有通知到本人的活动才会去参加,社区建设的意识不强。社区委员会的阅读室、未成年人网吧、活动室等居民使用较少,有形同虚设之感,相对于参加社区搞的的文化活动居民们更喜欢自发组织开展自己喜爱的活动。
4.3 社区开展活动的形式太过单一
社区委员会组织开展的活动一般是红歌会、党的精神宣传等活动,这些老套平俗的活动无法调动居民的积极性,社区在文化方面所做的工作还不够。
(五)、社区文化建设的建议
5.1 努力发展经济,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在满足居民自身物质需求的前提下追求文化进步。
5.2 完善社区文化管理机制,健全社区文化管理的政策、法规。
5.3 政府财政加大社区文化建设投入,添置更完备的设施,在传统节日或其他重大举措施行时举办一些大型的庆祝活动或宣传活动。
5.4 建立高素质的文化建设队伍。包括:培养一批思想素质好、组织能力强、善于联系群众、热心社区工作的文化工作者;提高居民素质,培养居民有品位的精神追求,让其和文化工作者共同推进雨城区的社区文化建设工作。参考文献:
【1】王小平《试论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路径》672-4828(2008)06-0021-03
【2】杨团《社区公共服务论析 》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3】李玉梅《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版
【4】胡锦涛《党的十八大报告》
第三篇:社区文化建设调查报告
社区文化建设调查报告
教育科学学院10级心本班叶彩兰
2010704139
摘要背景:社区文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产物,社区文化建设是一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的社会工作。目前我国的社区文化存在着设施建设滞后、专业队伍建设薄弱、活动居民参与度不高等问题。针对这些情况,我们要通过政府和社会的力量不断加强社区文化队伍建设、完善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管理体制以及提高居民文化活动的参与意识,从而提升社区的整体实力。在剖析社区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完善城市社区文化管理机制,建立文化资源共享、共建机制,加强社区文化工作者队伍建设,健全社区文化管理政策法规等方面提出了对策措施。
一. 调查目的:
社区,作为一个区域性的社会,必然受到整个社会文化建设的影响,因而社区的文化建设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之一就是坚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表明国家领导人对中国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国家文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应从局部、从社区文化建设抓起。
二. 调查对象:电白县博贺镇居民
三. 调查时间:2011年8月1日—2011年8月20日
四. 调查方式:问卷法、访谈法
五. 调查内容:社区文化社区种类、现状
六. 调查结果:
1.社区文化建设的内涵及含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是人类在劳动中创造的,是人类认识自然界、改造自然界的产物。同样社区文化也是人们在特定的区域内,通过长期的实践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其目的在于丰富社区内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社区和谐发展。因此,社区文化可以分为有形的与无形的两种形式。有形的社区文化表现为社区文化设施、社区环境、社区文化活动场所等。无形的社区文化,即是指人们在长期的交往与创造中形成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等。所谓的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旨在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充分调动社区群众的力量,依靠社区的资源,通过互助和自治的方式,整合社区功能,促进社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健康等协调发展。社区文化是社区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对于社区整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社区文化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a)社区文化设施建设滞后
社区文化建设中,文化设施是基础,起着文化载体的作用,包括图书阅览场所、健康活动场所、娱乐休闲场所和交流沟通的场所。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利用得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居民的文化需求。但在现实中,社区文化设施普遍与现代化城市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文化设施的普及率与利用率不高。一方面,社区文化资源严重不足,设施总量不能满足居民要求。文化设施陈旧老化,文化场所面积狭小,设施种类贫乏,有的社区由于管理不规范,居委会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在面积狭窄的小区过道摆放台球桌供居民有偿娱乐,私自收取费用;另一方面,现有资源被闲置,未得到充分利用。有些社区在为社区评比中取得好成绩,存在着盲目投入的现象。这种搞形象工程的做法,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社区的知名度,但其有名无实的做法并没有给群众带来实惠。
b)社区文化专业队伍建设薄弱
社区的文化人才队伍包括:社区文化工作者、社区文化专业人士、社区群众文化骨干分子及街道和居委会的文化干部队伍。他们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发挥着规划、组织、协调、管理的作用。建立专业的文化骨干队伍,是发展社区文化的重要人才保证。但当前,社区中缺乏专业的文化骨干队伍。有的社区将负责文卫的部门与负责计划生育的部门合并,使其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相混淆。造成计划生育工作和文化工作没有分开细化,各项事业都无法有效开展。同时,其年龄结构、文化水平、思想观念及能力素质都很难适应繁杂的实际工作,导致开展的社区文化工作活动形式内容单一,不合居民的口味。
c)社区居民的文化参与热情不高
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居民社会接触面的狭小、人情味淡薄等因素使邻里“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现象增多。居民对社区地域和人群集合的认同、喜爱和依恋等心理感觉日益淡薄。居民彼此之间的疏离感增强,人们对社区文化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对社区文化缺乏了解,主人翁意识淡薄。社区街道对社区内文化生活大包大揽,居民很少参与决策和管理社区公共事务。社区文化建设缺乏互动和活力,脱离居民需求,居民产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由于目前社区文化建设依靠政府主导,社区居民参与方式以动员为主,多是在政府行政推动和劝说下进行,从而使居民产生随大流与消极被动的应付心态。
3.社区文化的作用
a)大力开展社区文化活动
以社区基层文化站为龙头,以社区各街道、居委会、住宅小区
以及企事业单位的文化活动场所为活动阵地,以发挥社区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为引导,以为社区居民搞好各种服务为基础,利用各种载体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使不同文化修养及情趣爱好的群众都能各展其长,各得其乐。这样,既满足社区居民求知上进做文明市民的心里需求,展示社区文明风尚,又增进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自豪感,进而增强了社区广大居民群众对社区文化建设的参与意识。
b)搞好社区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与经济的结合发展文化产业首先要制定其发展的战略原则: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出发,以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文化资源为助手,注重文化体制的不断创新,加快形成以文化传媒业、电影产品业、广告业、旅游业等为支柱,带动相关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格局,真正将文化产业作为社区建设的新的增长点。
c)发挥文化组织机构作用,加强社区文化管理
社区文化组织,无论是政府办还是非政府办,都要很好地发挥自己的职能,这也是国际大都市社区文化发展的一个标志。我们应以政府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为前提,逐步推动各种非政府组织对社区文化的广泛参与,提高社区文化建设的社会化程度,扭转我国社区文化建设过度依赖政府的不良局面。
d)重视社区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
重点抓好专业和业余两支社区文化工作者队伍建设。在专业队伍建设方面,应及时解决文化工作人员的编制问题和待遇问题,向社会招聘高素质人才充实队伍;在业余队伍建设方面,要以社区内文化工作积极分子为核心,建立一支社区文化志愿者队伍,加强培训,壮大文化建设队伍。
e)强化对社区文化的制度化管理,建设优美舒适的自然环境在社区文化建设中,要结合社区特色,制定切实可行的社区文化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大对学校、幼儿园、图书馆、报刊、俱乐部等文化、学习和娱乐场所管理,加强对开发中的商住房、物业、生活小区文化功能的管理。目前就是要加快社区文化的法制化、科学化的管理,真正做到社区文化管理的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在对社区文化建设的软环境加强管理的同时,也要加大对社区设施、卫生、美化等硬件的建设,集中力量防止重点污染源,扩大绿化面积,建立有效的管理程序,使生态环境和社区发展的综合决策科学化,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及人与自然的融合,做到“天人合一”。
总之,社区文化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如果社会各界都能认识到社区文化的重要作用,重视社区文化建设,努力探寻社
区文化建设的新途径,那么,我国社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就会迈向一个新台阶。
4.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a)完善社区文化管理机制
完善社区文化管理机制是推进我国社区文化建设的首要条件。只有理顺政府与社区自治组织在社区文化管理中的关系,明确两者在社区文化管理中的地位及职责分工,才能有效避免目前多数社区出现的文化活动行政化,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效果的不良状况。第一,明确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社区居民。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文化建设的决策、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的全过程,社区文化才能真正体现所在社区的特色,符合该社区居民的物质与精神需求,才是真正的富有生命力的社区文化、群众文化,而不是千篇一律、流于形式的所谓“社区文化”。第二,确保社区居委会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性质,不被行政任务所束缚。社区居民作为社区文化的主体,希望参与到社区文化管理的全过程,但由于其作为一个个单独的个体,无法实现,必须通过社区居民的代表——社区居委会来行使自己管理社区文化的权力。因此,保证社区居委会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性质,明确其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及其与政府的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的关系,即两者之间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而不是上下级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能够使社区避免疲于应付街道下派的行政任务,进而有效保障社区文化的发展方向。第三,明确政府在社区建设中是“掌舵者”,但并不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虽然从对社区文化资源的调配方面看,政府起着主导作用,但随着我国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应该从过去的“划桨者”变为“掌舵者”,在社区文化建设中起引导作用,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把握方向,而不是事无巨细、全盘直接管理。
b)整合社区资源,建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我国社区文化建设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资金短缺。无论是社区文化设施的购置、添加,社区文化场馆的建设,还是文化设施、场馆的管理与维护,社区文化人才的引进、培养都需要资金,而且社区居民对文化方面的需求正日益强烈,由此可知,社区文化建设对资金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然而,当前我国社区文化投资体系则是政府一元独大,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另一方面则是许多社会资本想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却无相关渠道,与此同时,社区所辖范围内的某些单位和企业相应的文化资源充足,经常出现资源的周期性闲置(如学校的体育场馆、图书馆等)。因此,整合社区资源,建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拓宽社区文化资金的来源渠道是解决社区文化资金短缺的有效途径。
d)加强社区文化工作者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区文化人才队伍是搞好社区文化建设的必要条件。第一,应重视抓好专业社区文化工作者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以往社区文化管理人员由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兼任,由于时间、精力等方面的限制,通常难以将社区文化活动深入开展下去,因此,建立一支专业化的社区文化工作者队伍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七.参考文献:
[1] 高春慧.构建和谐社会的社区文化[J].学理论, 2009,(15).[2] 杨从容.社区文化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和路径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 2009,(07).[3] 吕君,刘丽梅.城乡结合部社区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未来与发展, 2009,(06).[4] 李建民.物业管理与社区文化建设[J].发展, 2009,(08).[5] 张文清.社区建设之 社区情感建设[J].科技创新导报, 2009,(19).[6] 赵素燕,李耿为.城市社区文化是城市发展的助力器——对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一点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9,(02).[7] 严晓萍.美国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及启示[J].社会保障研究, 2009,(04).[8] 詹成付.关于社区建设的几个问题[J].中国非营利评论, 2009,(01).[9] 刘小流.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新思考[J].理论月刊, 2008,(04).[10] 陈志强.关于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J].大众文艺(理论), 2009,(02).
第四篇:关于社区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
《关于社区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
计算机工程学院 12计4 121414071 吕成旭
在2014年2月7日,我在常州市武进区卢家巷社区进行了一次主题为社区文化建设的调查,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社会的主要矛盾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供不应求的状态已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发展文化产业对于我国来说具有重大意义。首先,可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必然会日益增强,这就要求我们在大力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积极进行文化建设。社区可以划分为农村社区、集镇社区和都市社区,此后提及的社区主要是指都市社区,即在现代城市里,具有一定共同利益关系的人们,在同一地域内共同生活的有机体。它具有鲜明的城市特点,如地域的独立性渐趋模糊,居民需求对外部的交通、通讯和服务有更强的依赖性,人口密度调整适当,年龄结构老化,社区管理机构多元化,社区成员的归属感和参与感增强等等。这些特点要求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必须充分发挥服务功能、整合功能、凝聚功能、稳定功能和发展功能。
在许多人看来,物业管理只是一些日常维修、园林绿化、保安、清洁等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事务,却忽略了物业管理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最突出的是在社区文化方面。作为物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社区文化开展得好与坏,不仅可以直接反映出物业管理公司的管理水平,还能够综合地反映该小区的形象和精神风貌,以及反映该小区居民的素质、精神境界和道德规范等。人们已经接受了买房子是买70年生活方式的观念,而这种生活方式直接体现于社区文化中,积极、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反映了小区的生命力,关系到安居乐业,关系到房子的升值和保值。这就是大概的建设社区文化的意义,建设社区文化必须遵循的原则可以概括为老少相结合、大小相结合、雅俗相结合、远近相结合。
在调查中,发现很多老人都怀念以前的社区文化,中国社会长期以来是一个农业文明发达的社会,农业社会结构自然具有村社组织的各种特征。“中国传统社会是重关系、有人情味的社会,这样的社会是富有社区色彩的社会。但这种社区色彩并不同于西方社会建立在自由、独立人格基础上的现代社区的性质。因而,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体制的改革深化,这种重关系、有人情味的“社区”色彩在目前城市社会中就越来越淡薄,难怪有许多人兴起“人情淡薄”的感慨。这些感觉所反映的社会事实,概括而言,就是“社区的衰落”。
一、“社区的衰落”,可以归咎三项因素
(一)市场制度。
市场是最不讲人情的。具体说来其中有四个原因。其一,市场是“金钱挂帅”,就是以金钱为交易媒介,以金钱计算交易得失,以实现更多金钱为主导原则。其二,讲钱是要失感情的,因为讲钱就必须计较得失,必须服从“理性”,而理性考虑与感情互不相容。所以,在市场经济中,最好与陌生人做生意,因为可以“无情”。其三,市场其实就是让陌生人以金钱为媒介、以价格为指标进行“经济性交换”的场所,在市场交易中,除了“买家”与“卖家”这两种身份外,人的其他身份,诸如性别、年龄、宗教、家族、乡里等都显得次要,市场的确是不讲人情、不带人情味的。其四,市场因此也是不讲道义的,甚至在“利字当头”影响下,完全可以做出虽然“合理”但却伤害道义的行为来。
(二)都市化。
城市人口异质化程度大。城市人踏出家门,就是一个“陌生人的世界”,必须小心提防,有所保留,有所准备。这种防御性心理机制,使人时刻精神紧张,不敢松懈,有意无意用冷漠与敌意在人与人之间筑起一种安全的距离,使人与人间不会无缘无故发生关系。都市人这样不近人情,缺乏人情味,实在由环境所造成,是适应环境而不得已采取的一种人生态度,是与人的内在交往的需求相冲突的。
(三)科层组织。
现代文明所造就的庞大的科层组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婴孩呱呱坠地一直到入学、上班、就医、娱乐、旅游„„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与现代社会的种种科层组织打交道,不能不遵循它们的规矩和处事方式。科层组织要求按规章制度办事,不徇私情,一视同仁。从积极方面看,科层组织有利于办事效率,符合公正原则;从消极方面看,科层组织却是不少“病态”的温床:因循、保守、胆小、墨守成规、一板一眼、冷漠、不近人情、官僚作风以及舞弊等。甚至那些原先以服务人为宗旨的官办机构或组织,却成为“纳税人”头上的发号施令者,高高在上,盛气凌人,这种“目标迷失”或异化成为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令人反感。
二、社区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社区文化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社区文化虽然已搞了许多年,但它在物业管理行业运作状况却还差强人意。因为它目前还没有得到有关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仅仅停留在物业管理的有限空间和思维下,为物业管理所利用。如果对物业管理没有多大创意和帮助,社区文化就形同虚设,一片空白。
(一)社区文化工作人员专业人员少。
形象好、会说、会写、会跳、会唱,有组织协调能力,是社区文化工作人员基本要求。但目前许多社区文化工作人员达不到这些要求,给社区文化工作的开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二)人员数量太少。
社区文化工作如果全面开展起来,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就能够全面动作起来的,而是需要很多不同专业人员才能开展起来。现在许多住宅区,只配置一个社区文化工作人员,许多工作没有人干。
(三)由于物业管理经费的吃紧,社区文化活动不得不走形式。
有物业管理公司搞社区文化活动仅仅是为了达到宣传企业、树立企业形象的目的。一些公司在实施物业管理时,往往只重视物质方面的工作,而忽视了精神文明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这样一来,社区文化工作任务就会加重和艰巨,物业管理工作也会越来越不轻松。
(四)政府和社会对物业管理工作支持的力度不够。
社区文化运行得比较完善的企业,如深圳万科的桃源村、万厦的莲花北、大众的松坪村等名牌住宅区,一般都是亏本运作的。计划生育工作、出租屋管理工作、“三无”人员的清理和整顿工作、地方病的防疫工作等等,实质与物业管理毫无利益和权责关系,但社会把这许多项工作交给物业管理公司做。像以上几个大型住宅区的管理处,虽然明白这不是自己份内的事,但为了一个住宅区的整体利益和住户(用户)的切身利益,他们还是不得不贴出这一笔开支。
(五)认为社区文化就是简单的出板报或开展一些文娱活动,形式单调,无新意。
出板报、宣传栏或小区内的期刊,逢节日或纪念日开展一些文娱(体)活动,内容比较单一,使居民提不起兴趣来参加,不能调动其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或者就是请专业的表演团体来表演,从而忽略了业主的参与性,开展社区文化活动的目的也就达不到。在开展活动时,不能充分利用小区或周边的配套设施,使得活动场地及设施受到限制。
三、关于加强社区文化基础建设的建议
(一)完善城市社区文化管理机制是推进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首要条件。
只有理顺政府与社区自治组织在社区文化管理中的关系,明确两者在社区文化管理中的地位及职责分工,才能有效避免目前多数社区出现的文化活动行政化,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效果的不良状况,进而真正实现通过社区文化建设将我国广大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
(二)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资金短缺。
无论是社区文化设施的购置、添加,社区文化场馆的建设、还是文化设施、场馆的管理与维护,社区文化人才的引进、培养都需要资金,而且城市社区居民对文化方面的需求正日益强烈,由此可知,社区文化建设对资金的需求也越来越明显。然而,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文化投资体系存在的现状则是:
1、政府一元独大,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2、许多社会资本想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却无相关渠道;
3、社区所辖范围内的某些单位和企业相应的文化资源充足,还会出现资源的周期性闲置(如学校的体育场馆、图书馆等)。
(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区文化人才队伍是搞好社区文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四)近年来社区发展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国家的重视与推动。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诞生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居委会,其功能与性质都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社区的管理要求,与之相对应的《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也无法与当前的社区管理体制相适应。为了顺应现代社区的发展要求,也为了保证城市社区建设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制定和颁布新的社区管理政策、法规已成为必然。
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法规的有力支持。出台社区文化管理的政策、法规,一方面,有助于理顺政府与基层社区在社区文化管理中的权利、职责关系,明确两者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而有效避免社区文化工作的行政化;另一方面,有助于进一步明确社区文化内容、组织结构、人员编制、经费来源以及群众文化组织合法地位。健全与完善社区文化管理的政策、法规,不仅能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而且有助于把广大城市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四、实践感想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知道发展文化产业的必要性和发展文化产业的前景,发展文化产业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了坚实的精神文化基础,发展文化产业是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国文化产业是建立在中国独有的文化资源基础上的产业,在全球市场竞争中有着自己的优势。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与高新科技紧密相连,又可以容纳大量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因此,文化产业必将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最重要的增长点。中国的文化资源是建立在悠久的5000年文明的基础上,丰富的文化资源,以及文化的先进性名族性地域性可以使中国文化产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有利地位,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
【参考文献】:
[1]杜小平:“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思路”,《城市》[J],2005(05).[2]黄高棠:“和谐社区建设讨论(初稿)”,《社区工作学习材料》2006(02).[3]王沪宁:《当代中国村落家族文化——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一项探索》[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1页.[4]加布里埃多•阿尔蒙德等:《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105页.[5]郭学贤:《城市社区建设与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65页.
第五篇:关于锦州市社区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
渤海大学文理学院
调查报告
题
目 关于锦州市社区文化建设
调查报告
完成人姓名 天龙
系
别 管理系
专
业 工商管理
班
级 2008级2班
指导教师 李慧
完成日期 2011年4月
关于锦州市社区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 天龙
(渤海大学文理学院 管理系)
“社区”这个字眼,如今在我们的城市化的进程中已经不会陌生。城市社区是指大多数人从师共商业及其他非农业劳动的社区,它是人类居住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一定区域内有特定生活方式并且具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共同体。社区文化建设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是塑造人、引导人、教育人,营造安定和谐社会环境的重点途径和手段。随着我市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强烈,社区文化活动应运而生蓬勃发展。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各相关部门坚持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村综合文化网络建设为依托,解放思想,创新形式,整体推进,大力发展社区文化建设,丰富了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文化素养,融洽了邻里关系,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认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时,由于一些主客观原因的制约,社区文化建设也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一、社区文化发展现状
凌河区位于锦州中东部,与义县、凌海、太和区、古塔区相接壤。总人口35万人,其中,常住人口30万人,流动人口5万人左右。现有街道11个,社区居委会71个。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各职能部门、街道办、居委会从本地实际出发,坚持以创造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环境为目标,协调辖区单位共育共建,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群众喜闻见乐、便于参与的社区文化活动,增强了辖区单位和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提高了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社区文化建设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调查方法介绍
本次调查采用的是抽样调查方法,对不同年龄、入住小区时间的人群分别进行抽样调查,年龄上以中青年人为主,占调查总体样本的51%,少年、老年各占18%和31%。入住小区时间上,以长久居住的为主,占调查总样本的62%。
三、本次调查涉及的主要内容
本次调查主要涉及社区的文化建设、社区的组织结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等。
四、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对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有些部门领导对社区文化建设理解片面,定位不准,甚至存在误区。认为社区文化无非是组织群众说说唱唱、蹦蹦跳跳,把社区文化建设简单地等同于社区居民的休闲和健身娱乐,没有提升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完善社区管理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安定的高度去认识,因而出现了重形式、轻内容,重表象、轻实质的工作偏差。由于缺乏必要的支持和正确的引导,影响了群众参与的热情,使社区文化发展明显置后于城镇化进程。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我县还没有一个居民小区参加文体活动的群众超过10%,没有一项活动能吸引小区5%的群众参与。节假日有48%的居民仍然以影视娱乐为主,57.7%的居民兴趣爱好依旧是子女教育、旅游、烹调等。很多社区文化活动好不容易组织起来,但参与者总是一些“熟面孔”,缺乏生机与活力。
(二)社区文化发展面临三重困难
一是活动经费没有保障。社区居委会没有房租、三产等收入,更没有其他的经济来源,因此在社区文化经费投入上基本上是空白。没有专项经费,每逢开展活动,大多都是居委会、演出团体到辖区单位去化缘。服装、道具、排练场地都是群众自己掏钱购置租赁。随着文化队伍的不断壮大,活动人员不断增加,参加文化活动的频率不断增大,交通费、食宿费等方面的开支也在逐渐增大,经费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二是活动场地少。在新建小区中,开发商出于经济利益考虑,根本没有预留文化活动场地,导致社区文化活动先天不足。一些社区干部反映,一遇到文艺活动排练,就得到处找场地。有的社区好不容易组织了一个腰鼓队,由于没有专门训练场地,只能在社区空地上排练。偶尔还行,多练几次就会遭到社区居民的抗议,他们只好利用清晨或傍晚到防洪大堤上去练。在这方面,居委会心有余而力不足。三是无法实现资源共享。社区内的学校、工厂、企业、公司等单位本来拥有一定的文体资源,但由于缺乏组织协调,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利益保障、组织管理机制,导致社区内大量文体资源闲置,难以发挥作用。
(三)社区文化人才严重匮乏
目前,社区工作人员配备都很少,每个社区配备的干部为三到五人,没有设置专职文化干部。社区干部要承担社会优抚、计划生育、城市低保、环境卫生、社会治安、党建、民事调解等大大小小16项工作,很难再有精力来抓文化建设。加之社区干部、职能部门专业干部待遇偏低,与专业文艺团体存在较大差距,因此短时间内难以构建具备专业水平的专职干部队伍。随着城镇集聚功能的增强,社区人员结构发生了具大变化,居民对社区文化的需求呈多元化的趋势。对比之下,社区文化活动的形式比较单一,涉及面狭窄。
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区建设的思路及建议
以促进、提高群众文化活力、创造力和影响力为着眼点,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贴近百姓、融入生活,用丰厚的文化底蕴带动社区文化建设。在政策导向、阵地建设、人才队伍、项目载体、机制保障上作深入探索,建立健全网络、培养文化队伍、扶植文化团队、增设基础设施、搭建展示舞台,努力打造“活力文安、魅力文安、宜居文安”品牌,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这些措施是社区文化长足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加强阵地建设
一是以宣传文化中心建设为核心,搭建社区文化舞台。宣传文化中心是已经立项的省文明办重点帮扶的文化惠农项目,是推动社区文化发展的千载难逢的良机。二是增设一批设施,夯实群众活动基础。协调社区单位向社区居民开放阅览室、活动室、教室等文化娱乐和体育运动场所,打造社区10分钟学习生活圈;增,设一批文体设施依托小城镇改造新建一批健身点,更新、整新一批健身器材,提高社区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和社会效益。三是健全一个网络,架起联系沟通的桥梁。参照农村文化网络建设的模式,对现有文化设施资源进行整合,建立完善文化中心、文化站、文化活动室三级社区文化网络;以信息化为基础,搭建文化信息服务平台,沟通千家万户,让信息化融入百姓文化生活。
(二)壮大社区文化队伍
1.宣传一批名人,凸现社区名人效应。挖掘社区文化底蕴,开展对社区文化名人名居的调查,动员组织文化名人发挥自身优势,参与社区各项活动。同时,积极宣传社区内的拔尖人才和领军人物,利用名人效应带动社区居民积极投身社区文化活动。
2.培养文艺队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培育社区文化骨干,建立合格的专业文化干部、基层指导员、志愿者及特色品牌等四支队伍。
3.扶植一批团队,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提升社区文化团队水平,探讨团队建设规范化、活动内容大众化、活动项目特色化的建设模式,保证社区不同群体都可以参与自己喜好的文化活动。培育一批特色团队,营造休闲文化、体育文化、科教文化、道德文化、艺术文化、生态文化和网络文化,用团队吸引人、团结人、陶冶人、激励人,增强居民的社区归属感。
(三)拓展文化载体
一是搭建一个舞台,培育特色品牌。由上级主管部门统筹社会资源,有计划地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定期组织社区文艺汇演和文化、体育竞赛,为社区文化团队提供一个展示、沟通、交流的平台;二是把对社区文化建设的参与、支持情况纳入对各部门、单位的评比、考核、验收中,选择适当时机,对社区文化建设先进单位进行命名、表彰,激发他们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三是办好市民学校,提高群众素质。学习内容的设置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居民,根据社区内儿童、青少年、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老年人等不同人群的需求,开展多规格、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
(四)强化机制保障
1.完善服务管理体系。制定出台《社区文化活动场地管理若干规定》、《街道文化团队管理若干规定》等规章,加强对社区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及使用的规范管理,对文化团队的日常活动、参加演出以及奖励方式作出明确规定,实现业余团队规范化管理。
2.强化经费保障。由街道、社区积极协调组织驻街、区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广泛参社区共建,引进资金和文化活动设备;广开门路,寻找资金来源,调动社会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加大对社区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和物资投入,鼓励和吸收多种经济成份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增强社区文化团队的自我发展能力,适当参与商业演出创收,积累活动资金。
3.加强示范引导。每个社区力争在1-2年内建设2-3个功能齐全、资源丰富、共建共享的核心小区,选树2-3支特色鲜明、社会影响突出的文体队伍。积极为社区文化团队和专业名师牵线搭桥,融洽文化市场,促进形成演出队伍稳定、演出场次提高、演出质量稳步提升的良性循环机制。
(五)发挥社区居委会自治作用
提高对社区居委会法律地位的认识,避免居委会变相成为政府的下属机构。社区建设的主旨是发挥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能力,使居民获得认同感、归属感、安全感和亲情感,增强居民的凝聚力和建设社区的积极性,从而使社区成为社会的“减震器”。因此,在社区建设中,不应将社区视为政府机构,单纯地将政府工作职能直接转嫁给社区,把社区建设变为行政体制的向下延伸。应把政府的角色定位于“教练员”而非“运动员”,应发挥政府的主导和指导作用,形成政府、市场、社区组织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合作关系,形成共同改善社区经济、社会及文化状况的局面。
六、总结
在完成本次调查的过程中,指导老师对我进行了精心的指导。在此,我对老师表示感谢。同时,在为期几天的调查中,我了解我国关于社区文化建设的相关政策和经验,一起完成到各个社区调查,并完成本篇关于“社区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相信,这次调研也将会是我们大学四年中一次宝贵的实践经验。
2011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