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服务业调研[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4 15:54: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区服务业调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区服务业调研》。

第一篇:社区服务业调研

自1986年民政部为配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首倡社区服务以来,其地位和作用在社区建设中显得越来越重要。社区服务是指政府、社区居委会以及其他各方面力量,直接为社区成员提供的公共服务和其他物质、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服务。社区居民需要什么样的社区服务,谁来提供这些服务?如何实现社区服务的产业化?社区服务目前存在哪些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对这一系列问题的深入调研和着力解决,关乎社区服务的健康发展,关乎社区建设的进一步推进,更关乎和谐社会的顺利构建。近日,常州市妇联以新北区部分街道为调研对象,对社区服务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今后发展定位等方面作深度思考和探究。

一、社区服务的现状

搞清现状,对于客观分析社区建设实践进程,认清其重要性和迫切性,进一步深化社区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总结,目前街道在指导各社区工作及社区工作者自身工作理念的确立上,都能坚持以服务居民为根本宗旨,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社区工作的规律和特点,使社区服务工作坚持在探索中深化、在规范中提高、在实干中推进,社区服务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服务领域逐步拓展,服务功能日渐强化,服务质量稳步提高,基本做到了老有所养、幼有所托、残有所助、贫有所济、难有所帮,在促进社会公平,维护和保障居民基本生活权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1.服务理念不断完善

为居民服务是社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社区服务作为社区建设的龙头,其重要地位已日益显现。经多年来社区建设的探索实践,街道由成立之初偏重于硬件设施投入到现在着重于服务理念的灌输、软环境的建设,广大社区工作者已充分认识到了只有做好社区服务工作,才能提高居民对社区的关注度、依存度和支持率,提高社区的凝聚力和维系力,社区服务工作是为民办实事的最重要体现。“社区服务进万家、方便百姓你我他”、“人人关心社区,携手共建社区”等舆论氛围的形成,对社区服务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2.服务设施初具规模

以河海街道为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街道投入了大量的物力、财力,加大了对服务硬件设施的建设,相继成立了河海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河海街道文化活动中心、河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了7个社区的办公服务用房,社区阵地面积由成立之初平均不足百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500多平方米,并按规范化建设的要求,布局了连锁式的一门式服务大厅,缩短了办事流程,为居民创造了良好的办事服务条件。另外,各社区为满足居民多元化的需求,相继完善了“五室三站二栏一校一场所”的社区功能配置,配备了社区图书阅览室、居民活动室、党员服务站、市民学校、残疾人康复室、健身广场等硬件设施,便民利民和福利服务设施延伸布点到社区,从无到有、从有到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为保证居民的服务需求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服务内容不断丰富

2006年4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把社区服务定位为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一部分。由于提供社区服务各主体的职能不同,政府和各职能部门以社区服务为载体,将政府各项服务进到社区,延伸到基层,形成政府和相关部门合力共同推动社区服务。目前这类服务有以下三类:第一类,以执法管理为主的公共管理,如外来人口登记、房屋出租屋情况登记、城管执法、查处违法经营等,属社区协助政府相应职能部门开展的服务;第二类,以服务为主的公共服务,如在社区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教育、体育、文艺、科普等群众活动,这些活动本身就是社区自身的工作;第三类,兼有服务和管理性质的各类项目,涉及计生、民政、劳动保障、司法、卫生等职能部门,属公共管理,委托社区承办,如发放独生子女证、接受低保申请并进行初审;还有一部分属公共服务,由政府职能部门与社区共同开展,如进行优生优育教育、免费发放避孕药具,动员社区单位开展救济、募捐,开展扶贫济困工作。除以上三类外,社区服务还包括由社区整合各类资源,开设的各类低偿性便民利民生活服务,如家政服务、家电维修、助餐服务等。总之,社区服务已由原来由政府举办的针对特殊和困难群体的福利服务和就业服务发展到了由企业、集体、民间组织和个人共同参与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覆盖全体社区居民的系列服务。

二、浅析目前社区服务存在的问题

1.社区管理体制不顺。由于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某些工作向社区的延伸,社区似乎已成为各个职能部门的另一条腿,另一张嘴,但是各职能部门在下放社区工作时往往经费和职能未到位,没有体现“费随事走,权随责转”的原则。随着工作的下放,各职能部门的检查、考核、验收,造成社区居委会工作的“行政化”倾向,导致了社区服务成为“副题”,主业成了“副业”。社区无精力来深化拓展社区服务工作,致使至今社区服务内容仍比较单一,服务领域较窄,服务层次肤浅,远远不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全方位”、“多元化”的服务要求。

2.需求与服务信息不对称。虽然社区主流人群对社区服务的概念有一定了解,但他们参与本社区的服务却很少,甚至对社区建设的关注度也严重不足;相反,参与社区活动和社区服务的多是老年人,他们对社区存有强烈的依赖感,希望能够了解社区服务的内容及相关情况;在服务内容上,居民主要关心的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如家政、购物、求职、医疗、养老等方面的需求。但就目前实际状况来看,社区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与相应的信息传递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多元性反差,从社区服务业的商家发展来看,其发展速度迅速;从信息传递看,受传播方式的影响,居民的很多生活需求信息不能及时传达出来,致使群众的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社区服务资源被闲置浪

费,信息不畅成为社区服务发展的“瓶颈”,传统的信息渠道已与日益发展的社区服务站点,设施不相适应。

3.社区服务项目居民知晓率低,实效性不强。在社区服务中,务求实效、消除形式是最终目的。在目前社区服务中,存在一些不对称的现象,如社区志愿者数量不少,但服务活动不多;社区服务的项目不少,但真正受益的居民不多;各类组织不少,但真正起作用的不多。对社区开设的服务项目,居民缺乏了解的渠道,需要帮助和服务时,第一时间不会想到社区,导致服务项目形同虚设。

4.社区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社区服务发展整体上还不平衡,也不全面,没有形成完整的服务体系。如家政服务发展缓慢,因供需不平衡,致使这个项目始终不能正常运作。为老服务项目内容单一,发动居民参与的慈善公益活动形不成长效机制等等。

5.数字化服务网络效能不突出。整合社区资源的能力还比较弱,信息储存量小,服务中间环节多,覆盖面比较窄,信息化服务应有的方便、实用的特点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三、对今后如何开展社区服务工作进行的思考

在客观分析目前社区服务工作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践进行深入思考与研究,进一步探索推进社区服务工作的途径和办法。

1.社区工作应从按部就班、执行任务的模式转变到灵活多样、方便群众的方式上来

针对社区在开展服务工作中的差距和问题,应给社区“减负释压”,对市政府前阵子出台的“社区准入制”各部门要严格执行,杜绝随意摊派和转嫁给社区额外任务,减少行政干预;要加强社区队伍建设,采取公开招聘、民主选举、竞争上岗等手段,努力建设一支老中青结合的适合社区工作需要的专职社区工作者队伍;应根据居民特点和习惯确定作息时间,使他们把精力放在自治和服务上来,把工作重心放在出点子,找骨干,寻人才,抓动员,搞协调上来;应重视抓好社区干部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社区干部的整体素质,使他们既要提高工作创新能力,又能保持和发扬老一代居委会干部走街串巷、与居民打成一片的优良传统,逐步克服机关化、行政化的不良倾向。

2.服务内容应从共性化的服务转变到因地制宜、按需供给,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服务上来

(1)服务项目的设置因社区居民构成的差异性决定了居民对社区服务需求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如河海街道所辖的7个社区居委会,居住于天安社区的居民生活条件相对较好,整体素质较高,他们对便捷生活、提升生活质量的服务项目需求就多些,如家政服务、文体娱乐等;兰翔社区老年人较多,如何开设为老服务项目是社区需要着重思考的内容;富都、燕兴社区为原撤村建社安置小区,环境较为脏乱,生活困难的居民相对多些,改善人居环境、提供救助帮困服务就成为社区服务的主旋律。所以社区服务的供给与需求间存在着互动关系,要有针对性设立社区服务项目,因地制宜,以人为本,重视居民在收入、文化、情趣等方面的差异,从居民的实际要求出发,先搞好调查研究,倾听群众的呼声,不能为了求数量、求形式盲目设立,共性化、笼统化、雷同化的社区服务时代即将结束。在搞好服务需求调查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社区和集群的特点,进一步细分服务内容,优化服务供给,提供更具个性化、人性化和针对性的社区服务。从这一原则出发,服务内容要从单纯的居民生活服务扩展到包括企业后勤保障在内的多门类服务;服务形式应从有形服务扩大到包括精神关怀、心理调节等无形服务在内的多方面服务。

(2)构建完善的服务网络针对居民需求,社区合理配置服务项目,对公共服务项目,如低保救助、大病救助、计划生育生殖健康随访服务、劳动保障安置就业工作等,要加强对社区工作者业务能力的指导,提高社区干部对各类政策的领悟力和执行力,具备为民服务的能力,协助政府行使服务职能,使党的惠民政策真正受益于百姓,困难群体得到及时援助。对生活需求方面的服务项目,在广泛征求居民需求的基础上,合理开设服务项目。如目前所知居民对家政服务的需求量较大,社区在开设此项目之前,就必须掌握一支有一定数量、勤劳真诚且具备基本服务技能的家政服务员队伍,亦可依托信用度高的中介组织,以丰富的资源确保居民有所需时,即能有所应;其他服务如管理疏通、家电维修等,都需要社区协调一批信用度好、技能水平高的专业队伍,为居民提供各类服务。另外,社区可通过成立各类民间组织,组织开展各类形式的活动,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3.以实现社区服务信息化来助推社区服务向更高层次发展

社区服务发展到目前阶段,实现社区服务信息化已迫在眉睫,这是提升社区服务整体水平,切实为居民办好实事的有力举措及发展趋势。结合街道、社区实际情况来思考服务信息化工作,构建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的社区服务网络体系,可以由社区服务人员网、社区服务互联网、应急呼叫网、社区服务电话网四方面构成。

社区服务人员网。依托网络平台建设而产生,在社区服务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其功能主要是借助社区服务网平台,将从事社区服务的人员组织起来,构建强大的社区服务队伍,包括社区工作者、社区志愿者、各类民间组织以及各类服务商家。

社区服务互联网。由区社区服务中心、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三个层面构成。区社区服务中心层面,展示全区宏观社区服务内容;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层面,展示街道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内容;社区服务站层面,展示较为具体的社区服务内容及社区个性化信息等内容。通过服务信息的发布,既方便居民和企事业单位在互联网上查询自己所需要的服务信息,也可以在网上受理居民和企事业单位提出的服务需求。

应急呼叫系统。主要用于对社区“三无对象”、单身独居老人、重点优抚对象等弱势群体及部分重点关注人员,为他们的健康、生活

提供应急呼叫服务。通过这些对象发出的求助和求救信号,发送到信息服务中心,社区、物业公司等有关部门,确保在第一时间为求助对象解决困难、提供服务。

社区服务电话。可以通过设置一条居民易于记住的服务热线如“58290”(我帮你就灵)社区服务电话,当居民需要服务时,会立刻拔打这条求助热线,同时也就获得了社区服务互联网全网的服务信息。为确保渠道畅通,社区要健全电话服务值班制度、公示并大力宣传社区服务电话号码,电话服务值班时间、值班人员及社区电话服务规范,为居民提供各类服务需求创造更为便捷的条件。

编制服务卡。将社区公益服务、便民商业服务等综合信息汇编成册,免费发放给居民,提高居民对社区服务项目的知晓率,社区居民只要翻一翻手册,打一下服务热线电话,各类服务就会随叫随到。

4.积极探索社区服务的产业化,着力推进社区服务产业的发展

社区服务业涉及面很广。按项目划分,它包括家政、社会保障、再就业、老年人、儿童、计生、文体教育、社区医疗、社区治安、环卫等服务。制定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 规范和完善社区医疗卫生、养老、物业等处于发展上升期的社区服务业,将其扶强做大;鼓励、引导和扶持相对弱势的家政、中介、教育等社区服务业,使其尽快成长。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统一的发展思路,使社区服务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和项目,循序渐进,有序扩张;才能紧跟居民群众文化、卫生、娱乐、体育、健身等方面需求的变化趋向,构建功能完备、服务门类齐全、服务质量优良、管理规范的新型社区服务体系。

社区服务产业化必须以整合资源、整合市场为前提,以数字化为平台,以产业实体为支撑,以政府信誉和跟踪扶持为保障,形成一套科学实用的产业运行机制。具体是做到“四个要”,即一要整合资源。社区服务要改变自发为主、条块分割的状态,必须在整合资源特别是市场资源上下功夫。街道、社区不能单打独斗,否则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只有突破单个社区的小范畴,整合、开发市场需求,才能变零散的需求为批量需求,变小规模需求为大规模需求,变微利、薄利为大利,使社区服务业上水平、上档次、上规模。二要培育实体。社区服务必须有一定规模的实体作支撑。要从总体上实现社区服务产业化,必须在微观上从社区服务的实体化抓起。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服务供给的规范化、集约化和规模化。一方面,要引导现有的社区服务机构走向市场,引导新上的社区服务机构立足市场,使社会办的服务机构成为独立的服务商品的生产者和提供者,扩大松散型服务实体的数量;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成立综合性的社区服务总公司。总公司下设分类经营的专业公司,实行连锁经营,统一管理,单独核算,资源共享,互相调剂。公司既背靠政府,依托政府的良好信誉和信息网络体系,统一承揽业务,又面向居民,统一服务供给,通过遍布各点的分级机构提供家政服务、商品配送、中介服务等服务。三要统一运作。通过组织创新来逐步建立适合街道、社区实际情况的社区服务组织体系,是实现社区服务产业化的关键。要明确专门的机构或部门牵头,负责对加盟企业审核、市场准入、跟踪调查,保证服务质量;要发挥社区服务中心、服务站的综合作用,真正成为替供需双方牵线搭桥的服务窗口;要运用一定的利益机制调动社区的积极性,协助收集信息,推介服务,开发市场。四要信息灵便。社区服务要从单体型、零散型向群体型、集团型转变,实现规模经营,就离不开服务手段的信息化和现代化。社区服务信息化是促进产业化的重要手段。社区服务供求信息灵不灵、快不快、全不全,直接决定着能否全面、客观地掌握基础资料和基本数据,能否及时、全面地收集反馈市场信息,能否方便、快捷地衔接服务的供给和需求。因此,应将社区服务的实体网(服务体系)与虚拟网(信息体系)结合,达到以社区服务的信息化促进产业化的目的。五要组建行业协会。作为非盈利组织,社区服务行业协会由从事社区服务的企业组成,既代表全体社区服务企业与政府部门的沟通,维护企业正当利益,又负责协调协会内部企业间的关系,维护市场秩序,避免恶性竞争,促进互利合作,并通过制定服务标准和自律守则等,解决有关问题,保证社区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综上可以看出,社区服务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重点加强的工作,它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社区建设其他方面的工作存在着直接或间接关系。将社区服务与经济工作相结合,推进社区服务产业化,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发展;将社区服务与数字社区建设相结合,有利于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动科技进步;将社区服务与社区活动相结合,有利于营造良好的道德、文化氛围,提高全民素质和居民文明程度;将社区服务与居民自治相结合,有利于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扩大基层民主;将社区服务与社区稳定工作相结合,有利于完善社区治安防控体系,促进青少年法制教育、信访民调等工作,维护基层稳定;将社区服务与便民利民工程相结合,有利于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使人民群众生活更加殷实。所以在突出强化社区服务工作的同时,我们也要重点协调好社区服务与社区建设其他相关工作的关系问题,不断丰富社区服务内涵,提升社区服务功能,实现社区服务更好、更快、更健康地发展!

第二篇:湘潭市社区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调研

湘潭市社区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调研

2008/12/30

岳塘区发展改革统计局 何志军

社区服务业是指在政府倡导、扶持和推动下,以满足社区居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扩大就业、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为宗旨,以基层社区为依托,各类社会主体共同兴办的以社区居民和驻区单位为服务对象的服务业。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社区服务业应归于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

社区服务业分为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两大业态,其中公益性服务包括社会福利服务、社会救助服务、老年服务、就业服务、社区治安法律服务、文化科教服务、医疗卫生服务等;经营性服务包括便民利民服务、文化娱乐服务、家政服务、社区物业管理服务等。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社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越来越重要,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业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发展社区服务业对提高居民物质文化生活质量、扩大就业、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市社区服务业的现状

目前,我市共有社区202个,雨湖区76个,岳塘区76个,高新区9个,湘潭县17个,湘乡市19个,韶山市5个。2001年,我市出台《关于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决定》以来,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业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提高居民物质文化生活质量、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方面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书院路街道、东坪街道、中山路街道、中洲路街道等10个街道获湖南省和谐社区先进单位,木屐塘社区、唐兴街社区等26个社区获全省和谐示范社区,霞光社区多次获得省文明示范社区等荣誉,并获得全国先进文化社区、全国商业示范社区等光荣称号,飞喜家政服务公司、诚信家政服务公司、娟娟家政、梦圆家政、南盘岭社区老年陪护中心、天友餐具消毒中心等品牌社区服务业得到社区居民的广泛认可,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1、社区服务的组织体系基本建立

各社区普遍建立了以党支部为领导层、居民代表会议为决策层、社区居委会为执行层的组织体系,为居民服务、社区管理提供了组织保障,基本形成了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共同推进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业发展的局面。

2、社区服务的基础条件大为改善

2001年,我市城区有50%的社区办公用房不足50平方米,各社区经费3000元/年,社区设施极为简陋。近年来,政府把改善社区基础设施作为重点,逐年加大对社区的投入,到2007年,各社区的经费达到5万元/年,2003年-2007年全市共投入财政资金4227万元,新建办公用房16120平方米,改扩建近30000平方米,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平均达到220平方米,所有社区都建立了社区服务站(中心),大多数社区安装了空调,配备了电脑、打印机,建立了图书室(阅览室)、娱乐室(老年活动室),部分社区建立了卫生医疗服务中心、市民学校、棋牌室、门球场、乒乓球室、文体活动广场,配备了室外健身器材。

3、社区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和优化

我市现有748名居委会委员,其中女性561人,中共党员467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302人,平均年龄39岁,社区服务人数大幅增加,社区服务人员平均年龄降低,人员素质有较大幅度提高。

4、社区服务体系逐步建立

全市街道办事处建立社区服务中心42个,社区服务站202个,建立和完善“星光”老年服务设施150个,全市社区服务网点3730个,社区专业服务队748个,社区志愿者服务队317个,社区服务从业人员10319人,其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6136人。服务项目从最初的十几项发展到近300项,从原来单一分散的福利型、公益型服务发展成为餐饮、托幼、养老、残疾人服务、卫生计生服务、咨询、优抚、社会治安维稳、居民生活、心理健康和疾病康复服务、文化、娱乐、体育服务等系列化服务体系,并逐步向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牛头岭社区基本上实现了“办事不出社区”的目标,霞光社区建立了“小病在社区、大病有医保、康复回社区”的卫生服务体系。

二、我市社区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市社区服务业在边起步、边规范的过程中,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相对沿海发达地区和长沙株洲而言,仍存在投入不足、服务设施不够完善、市场发育不健全、服务企业规模偏小、服务档次偏低、与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没有突破福利和公益服务的范围,对于拉动社会需求、扩大就业规模、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还十分有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区服务业发展不平衡,社区服务功能发挥不够充分。

全市有广场街道、平政路街道、中洲路街道、岳塘街道建立了“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通过整合社区服务功能,优化社区服务资源配置,社区服务阵地由室内转向窗口平台,实现了靠前服务、便民服务、快捷服务;南盘岭社区服务实现了“走出去的战略”,其家政服务覆盖了全市主干道沿线社区,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牛头岭社区服务中心走“以项目融资的路子”,形成了市场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化服务格局,其物业管理服务覆盖社区并向周边辐射,该社区除房产外,现有服务设施43万元,并有一定的积蓄,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

但大部分社区办公服务场地不足,社区经费仅能勉强维持发工资和日常传统服务项目开支。个别社区经费方面甚至存在寅吃卯粮、借新还旧的现象,工作方面仅能应付,社区服务业社会化、市场化发展更是无从谈起。

全市社区服务业经营网点虽然不少,但管理和服务规范、上规模上档次、具有品牌效应的极少,而且大多经营业态雷同,设施设备陈旧,不少社区服务网点与居民住宅设置在一起,破坏了居民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新型高档住宅小区的服务网点多数由开发商主导,网点少,租金贵,商家不愿意在初始期进入经营。

总体来看,我市社会救助服务、就业服务、社会治安法律服务、计生服务等公益性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而经营性服务处于自由发展阶段和无序发展状态,没有行业管理制度,也没有行业标准规范。

2、社区服务业发展资金不足。

首先是财政投入相对不足。我市2001年财政投入每个社区的经费为3000元,2007年为5万元。据了解,长沙市天心区2007年投入每个社区的经费为22万元。其次是社区工作者薪酬偏低,我市2007年社区工作者月工资标准为600元,2008年正研究调整为社区书记主任月工资标准900元,副主任850元,委员、低保员、社保员800元,考核奖平均150元/人月,工资奖金合计平均约1000元/人月;长沙市天心区2007年工资标准1100元/人月,2008年7月起实行主任基础工资1600元/人月,副主任1500元/人月,委员1400元/人月,绩效工资为基础工资的30%,工资奖金合计平均约1950元/人月。第三是企事单位、集体经济、民营企业以及其它社会资金和国外资金投入社区服务业极少,这是目前我市社区服务业发展水平低的主要原因。

3、社区服务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目前我市平均社区用房220平方米,离省定标准300平方米尚有一定差距,社区用房在150平方米以下的有35家,还有15家是借用。全部社区用房中,有80%以上没有办理房屋产权证。社区内文化、体育、环境卫生、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特别是一些老社区,公共绿地较少,存在小街小巷道路不畅、路灯不亮、下水道堵塞、垃圾站设置太少的现象。

而与之相对照的是长沙市从2006年起,将359个社区分阶段纳入标准化建设范围,按照精品社区、达标社区和一般社区三个层次推进。选择重点社区由市、区两级财政各安排100万元建设和谐文明社区。全市所有社区有六室:办公室、党建活动室、警务室、计生服务室、图书阅览室、文化娱乐室,有三站:社区服务站、医疗服务站、保障服务站,大部分社区有室外健身场、市民学校、雷锋超市、文化长廊和一站式服务中心。长沙市建立了500所特色市民学校,每所市民学校有场地、有教材、有专职教师、有教学计划,课程的开设由社区居民作主。

4、社区服务功能错位,行政化倾向严重。

一是社区事务性工作多,走街串巷为居民服务的精力少。随着政府部门工作的下移,社区成了一级小政府,社区事务性工作越来越多,再加上文明城市创建、卫生城市创建,还要应付一些上级部门的检查、达标验收,留给社区工作者了解社情民意、为社区居民服务的时间和精力很少,导致社区服务的基本职责履行不够,社区功能错位,一些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社区层面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二是社区自我管理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社区没有独立的人事权和财务管理权,其财务账由街道代管,其经费使用由街道审批,财政拨付社区的资金存在被截留现象,市、区拨付社区的5万元工作经费部分没有足额落实到社区。

三是“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精神没有得到完整贯彻。社区工作任务增加了,经费开支增大了,而相应的人员和经费往往到位不够。

5、社区服务业中介组织发育不健全。目前,社区中介组织可以分为四类:活动类、维权类、服务类、救助类。我市的社区中介组织一是发展不平衡,二是种类不健全。其中活动类社区中介组织,如舞蹈队、书画协会、腰鼓队等较多,但权益类、服务类和救助类社区中介组织数量不多,质量不高,特别是服务类中介组织还没有发挥吸收社会资金投入、丰富社区服务内容和推进社区服务业发展的作用,产业化程度还很低。

6、社区服务业龙头和品牌较少,示范和带动作用不明显。

全市有影响的社区服务龙头企业和品牌服务较少,市、区、街三级社区服务中心龙头和区域龙头作用体现不明显,社区服务的产业化依然任重道远。

如规模较大的南盘岭老年陪护中心,2007年营业额约40万元,梦圆家政服务2007年营业额约20万元,比长沙社区服务龙头企业相差甚远;我市起步较早的品牌家政服务企业娟娟家政主要服务项目包括家庭服务钟点工、保姆、陪护、护理、家教、家电维修、办公楼和旅社保洁、建筑物外墙清洗等,其最兴旺的2005年营业额40多万元,从业人员达278人,到2007年营业额约为15万元,从业人员锐减至40多人。

总体来看,我市经营性社区服务业发展属起步阶段,个别的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与沿海发达地区和长沙相比,从业人员素质、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服务业企业规模不大,总体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程度不高。

三、我市社区服务业发展前景分析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协调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未来社会将对社区服务业发展壮大提供巨大的市场需求,培育发展社区服务业具有广阔的空间和良好的前景。

1、居民收入的提高将带动社区服务业需求。

近年来,我市城市居民收入逐年增长,“十五“期间,我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平均增长12.3%,2007年我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42元。居民收入的增加为社区服务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高收入群体对社区服务业的需求快速增长,并形成一定的消费规模;同时,随着思想观念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中低收入群体对社区服务的消费需求也逐步增加,市场前景看好。

2、社会人口趋向老龄化将带动社区服务业需求。

我市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户均人口减少。我市一代户、二代户越来越多,“空巢”家庭现象日益突出。由于家庭结构小型化,削弱了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更多的老年人必然要求社会化的服务来保障其生活所需,建立以社区居家养老和居家护理为主、养老院为辅的新型社区服务模式,将是我市社区服务业发展的重点之一。

3、城市居民消费升级将带动社区服务业需求。随着社会科技日新月异的进步,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信息咨询产业逐渐发展,人们的工作节奏加快,文化教育水平普遍提高,促使城市居民的思想观念发生很大变化,生活方式趋向多样化,消费需求快速增长,消费结构逐步升级,花钱买服务的观念逐渐成为趋势。越来越多的人们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学习培训、旅游健身、休闲娱乐等,社区家政服务、便民服务及保健服务等市场需求将不断增加。

同时,由于住宅的小区化和私有化,越来越多的家庭将离不开专业化的社区物业管理服务。

4、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发展将带动社区服务业的需求。

5、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将带动社区服务业的需求。

四、发展湘潭市社区服务业的对策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发展湘潭市社区服务业,机遇与挑战并存,任重而道远。要实现湘潭市社区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健全法律法规,理顺社区管理体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1989年颁布以来,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社区服务业的产业化、市场化方面,《组织法》对社区的定位和管理有待进一步细化和深化。另外,《组织法》的第十七条关于社区经费来源方面,没有对目前社区物业管理服务等收费项目提供法律依据,社区建设和服务业发展受到制约。

按照该法规定: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组织,政府及其派出机构对居委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居委会协助政府及其派出机构开展工作

⑴建议市人大组织开展调研,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有关条款细化和深化的修改建议,重点是两个方面,一是社区管理体制,二是社区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

⑵建议市人大组织开展对湘潭市《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执行情况的检查并监督实施。政府要全面清理各种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有关的文件,不相适应的一律废止,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全面落实社区居民自治的各项措施,健全完善《社区自治章程》。

目前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是理顺管理体制。社区的人事权经费权、财产权应由街道移交社区,减少各类检查、评比、考核,促进社区管理规范化、法制化和社区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

2、制定并实施《湘潭市社区服务业发展规划》,开创我市社区服务业发展新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等十四部委1993年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的意见》,民政部于2007年发布了《“十一五”社区服务体系发展规划》。建议按照以上2个规范性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并参考东部沿海城市经验和作法,制定《湘潭市社区服务业发展规划》,对社区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发展方向和保障措施予以细化和深化,提高可操作性。

以《杭州市社区服务业发展规划(2006-2010年)》为例,在主要任务方面严格区分了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的分类指导意见,公益性服务分6类,经营性服务分4类,并分别细化其发展规划,指标体系较为科学,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特征比较明显,其保障措施有8项,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3、加大对社区服务业的扶持力度,规范对社区服务业的管理。

⑴制定社区建设标准,指明社区服务发展方向。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07年发布的《全国社区服务示范城区标准》,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湘潭市城市社区建设标准》。加强对社区服务业的宏观指导,规范社区建设标准,明确社区服务业发展方向,推动社区服务向高标准规范化方向发展。建议按精品社区、达标社区和一般社区分别制定标准,标准的设置分组织管理、政策扶持和资金筹集、服务内容、设施建设、服务队伍、效益等几个方面,指标设置要淡化定性指标,突出定量指标,要突出基础设施建设这一硬性指标,提高可操作性。

⑵明确各类建设主体的责任,建立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政府投入应成为社区公共服务所需资金的主要来源,社区工作经费、社区工作者薪酬、社区办公用房、社区服务用房、社区基础设施和其它服务设施均应纳入财政预算,确保逐年增长,同时加大对经营性社区服务业的扶持力度,制定奖励和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各类社会资金投入社区服务业,促进社区服务业快速发展。

⑶加强社区服务队伍建设、提高社区服务人员素质。建议按社区专职管理人员、兼职人员、志愿者队伍和市场化服务专业人员分类,分别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培训标准和服务技能标准,把好准入关,做好社区专职管理人员的选任、招聘和培训工作,加强对市场化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和上岗培训,坚持执证上岗制度。

⑷出台《湘潭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社区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改善社区服务业发展软环境。

据了解,杭州市对社区服务业发展的扶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把社区服务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把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和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规定社区配套服务用房按每户不低于30平方米的标准集中设置,严格执行开发商按要求建设配套公建设施的制度,同时建立其他公益性服务项目建设的财政补偿机制;二是进一步加大对社区经营性服务的扶持力度,制定具体的税费减免标准,就业困难人员自谋职业从事个体经营,并符合有关条件的,可凭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和《杭州市就业援助证》,到就业管理服务机构一次性领取3000元的就业援助补助费;三是建立社区服务业发展基金,主要用于对社区公益性项目的补助和其它项目的扶持及奖励,并制定《杭州市社区服务业发展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对社区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来源及用途使用原则,具体的公益性项目、经营性项目优惠和补助标准、审批拨付程序、管理和监督进行了专门的规范。

⑸制定社区服务行业标准,促进社区服务业良性发展。对社区服务业进行规范化管理,使之符合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要求,促进社区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

关于社区服务业行业,全国还没有统一的执行标准。据对北京、天津、上海、深圳、沈阳、宁波、合肥、西安、广州、济南、乌鲁木齐、太原、青岛等17个城市各自的标准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北京《家政服务通用要求》对家政公司营业面积、服务监控、注册资本、顾主投诉、专职人员等方面进行了统一规范;上海《家政中介和服务规范》对执证从业、证件管理、服务员和用户双方的权益保障机制、服务企业硬件设施、培训机制、服务档次、服务价格等方面进行了规范;济南《家政服务标准》则对服务人员基本条件、行为准则、仪态仪表、待人接物要求和常规家政技术准则制定了相应的标准;乌鲁木齐《家政服务等级标准》则对各类服务按质量评定等级,规定了按等级收费的具体要求;深圳则主要对服务合同进行了规范,对双方权利、义务提出了具体要求;青岛《家政服务规范》就规范的定义、组织机构、从业人员、服务质量、质量责任、监督管理六个方面作了释义和规定,其中对服务企业和服务员双方的权利义务作了较详细的阐述。

4、培育一批社区服务业龙头企业和品牌社区,带动湘潭市社区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要在目前已有的品牌社区和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社区服务龙头企业中选择重点扶持对象,充分利用现有政策,争取中央和省有关资金支持,加大投入,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发展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示范典型,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促进湘潭市社区服务业快速发展。

5、加快湘潭市社区服务业网络和信息化建设。

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按照统筹规划、实用高效的原则,采取热线电话、因特网网站、社区呼叫系统、有线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构建社区信息服务网络,推动形成“资源共享、协同服务、便民利民、安全可控”的社区服务信息化发展格局。逐步建设覆盖全市的社区信息综合服务网络,使其具备行政管理、信息采集发布、便民利民服务等功能,并提供法律、气象、医疗、教育培训、旅游、家政、娱乐等方面的服务。推进政府电子政务、网上办事和社会公共服务进入社区,形成社保、医疗、就业指导和生活救助等专项网络服务平台。加大全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社区的建设力度,充分利用共享工程的设施、设备、资源开展综合性服务。有条件的地方,可加快推进社区安保电子监控系统、电子阅览室、信息亭、信息服务自助终端等设施建设。要立足经济实用,避免盲目建设、重复建设和铺张浪费,发展实用高效的社区信息服务,走低成本、高效益的信息化发展道路,并在全市范围内培育一批“社区信息化示范社区”。逐步统一社区信息服务电话号码,统筹利用号码资源,实现社区服务联动机制,方便居民使用。重点组织政务信息、就业服务、职业培训、社会保障、失业救助、民政优抚等政府服务信息的利用;结合电子商务发展,推进法律服务、家政、物业、商品配送、文化教育、休闲娱乐等社会信息资源的开发。

据了解,青岛市政务信息网、“杭州社区网”和“天津8890家庭服务网”、“上海962200社区服务热线”等办得较有特色,社区服务功能发挥较充分。

6、建立以“居民满意度”为核心的社区服务业考核评价体系。

积极探索反映我市社区服务业设施建设、服务管理、社区就业、居民需求、满意程度等内容的信息采集及工作评估体系建设途径,逐步建立社区服务业的统计和考核制度,形成较为科学的监测和评估机制,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同时,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业重要项目数据库,特别是居民满意度数据库,实现政府及其派出机构为社区服务、社区为居民服务的工作目标。在公共服务统计指标体系较为完备的基础上,加强经营性统计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促进社区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居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第三篇:服务业聚居区调研

关于元宝山区服务业

聚居区的调研

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繁荣程度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当前,我区已进入工业化的转型期、城市化的推进期和生活品质的提升期,发展服务业已成必然之势。下阶段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我区服务业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近期我们对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进行了调研,充分认识到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对于推动我区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一、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重要意义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个新生事物,服务业集聚区是以某一服务产业为核心,以信息化为基础,在一定地理区域内集聚而成的服务企业集群,具有产业集中、发展集约、资源共享、科技含量高、运行成本低、环境污染少的特征,是服务业发展的新形态,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具体分中央商务区、专业市场集聚区、文化服务集聚区、旅游休闲集聚区、会展中心集聚区和软件开发园、创意产业园、现代物流园、科技创业园等。

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出发,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主要有以下几点现实的意义:一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通过服务业集聚区这个平台,完善集聚区内企业的竞争机制,使集聚区内服务业优势企业获得更高的市场认同度和占有率,进一步拓宽市场发展空间,加快行业龙头企业培育,从而在较短时间内发展壮大服务业集聚区,形成服务业发展的新亮点和新高地,带动全区服务业发展,有效增加服务业总量,实现城市新一轮产业布局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二是提升城市综合功能的需要。服务业是城市的窗口和名片,是城市经济的主导产业。集聚区作为城市服务业发展的一个主要载体,能够满足我区广大市民的生活需求,增强城市的集聚辐射功能,进一步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三是推动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区正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能为我区的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发展提供多方位、高层次服务,能进一步推动我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我区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相关情况

近年来,我区采取了一系列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措施,提升产业层次,推进城乡服务业协调发展,我市服务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08年,全区服务业完成增加值37.53亿元,同比增长20.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64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3.54%。实现税收收入1.3亿元,占全区税收总收入的10.8%,比上年增长12.4%。从业人员达到4.9万人,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总数的31%,增长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5.85亿元,同比增长25%。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1.4亿元,比年初增长21.8%,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7.8亿元,比年初下降8%。全区保险机构达12家。交通运输完成公路旅客周转量8451万人公里,货运周转量8211万吨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0.5%和1.7%。邮政及通信业业务总量1.22亿元,同比下降3.8%。城镇化建设步伐稳步推进,全区城镇化率达到66.3%。

应该说服务业对全区经济的较快增长和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差距。一是服务业发展速度缓慢,经济总量仍显不足。我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增速与全市发展最快的敖汉旗相比差2.1个百分点,列全市第四位。二是新兴产业刚刚萌芽,服务业优势仍不明显。我区物流业虽起步较早,但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发展缓慢。服务业项目建设速度明显慢于红山区、松山区和巴林右旗。专业市场规模小,总量不足,交通运输、邮政和批发零售等传统产业比重偏大,信息、运输、文化传媒等现代服务业尽管发展迅速但份额较小。三是服务业产业关联度不强。我区服务业产业链发展还不完善,没有形成产业集群,突出表现在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一、第二产业对接不够,互动能力弱,相当一部分企业目前还处于自我服务状态,影响了一些极具成长潜力的产业做大做强和服务业主导产业的培育。四是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缓慢。目前我区还没有大型的现代化购物中心和商场;金融、技术服务、房地产、劳务、信息等要素市场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直接影响到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因此,下一阶段我们要把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作为解决以上问题、推进我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措施,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加快推进微型中央商务区、现代物流集聚区、专业市场集聚区建设。当前,要先了解与以上服务业集聚区相关的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情况。

一些与微型中央商务区相关的情况。中央商务区一般意义上即指一个地区的核心商圈。目前,我区的核心商圈主要是宝山路商贸区,对其业态进行统计,可以发现我区传统核心商圈以商贸流通企业为主,而且企业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低,多为中小个体业主,80%--90%的营业场所面积为15—25平方米,共有家单位,处于第一位的是食品杂货店,其次是服饰和餐饮店,而连锁店和超市只占和,百货店只占。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我区核心商圈的业态比较传统,我区核心商圈缺的不是企业数量,而是企业的质量,缺的是超级购物中心,缺的是名牌店、连锁店,缺的是能代表城市形象的、引领商业文明的微型中央商务区。

一些与现代物流集聚区相关的情况。现代物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三利润源”,对增强区域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意义重大。近几年我区物流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也引起了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2008年货运量达到万吨。我区全面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村村通公路。至2008年底,我区通车公路总里程达到公里。主要以煤炭、粮食、木材运输为主。公路货运在我区物流中起着重要作用。至2008年底,全区在册营运货车达万辆,万载重吨,建有赛欧亚物流园区,近50家配货站,但目前物流企业服务方式和手段比较传统单一,大多物流企业只能提供运输和仓储服务,物流企业组织规模较小,物流中心建设滞后,网络化、系统化的经营组织尚未形成,现代物流业刚刚起步。

一些与专业市场集聚区相关的情况。近几年我区加大了市场的建设,总体实力明显增强。

1、市场持续发展,规模化态势明显。到2008年底,全区共有各类市场28个,其中专业市场6个,年成交总额达元,其中超亿元市场个。

2、品牌意识形成,市场竞争力增强。一些市场在发展中逐步树立起品牌理念,采取优惠措施,大力引进品牌企业入市,发展总经销、总代理、专营专卖,积极引导经营户注册商标,市场知名度和信誉度明显提高,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3、专业化程度提高,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市场已成为颇具特色、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专业市场。但我区市场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还没有形成集中和规模经营的气势,缺少大型、特大型批发市场和现代商贸城,市场集聚能力和辐射能力有待提高。从以上现状分析后可以看出,我市已具备建设微型中央商务区、现代物流集聚区和专业市场集聚区的产业基础条件,加快规划建设服务业集聚区是十分必要的。

三、加快我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几点建议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作为一个新生事物,需要各级各部门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合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推进。

(一)科学准确定位,理清发展思路。

集聚区建设成功与否、建设得好与坏,关键要科学规划。要强化规划引导,加强对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战略研究,抓紧编制好我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规划,并确定近期的建设重点。根据我区的自身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产业优势、区位特点和城市功能定位等,建议先规划建设微型中央商务区、现代物流集聚区和专业市场集聚区。对微型中央商务区建设的想法:从科学发展和集约发展的角度出发,近期选择要启动建设的区块不能多,也不要盲目求大。在选址上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服务业企业和工业企业在选址上有一个显著的区别,工业企业选址只要考虑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和环保因素即可,而服务业企业选址除以上条件外,更多的要考虑地理位置和企业附近的人口集聚情况。微型中央商务区在区,进行规划预留,可参照大中城市建设中央商务区的做法,从振兴老城区商业繁荣和提升城市品位出发,在这个地块建设高品位、高规格的商业建筑群,集聚大商场以及各大金融机构,形成我区的微型中央商务区。对现代物流集聚区建设的想法:要依托公路、铁路,合理规划建设全市物流基地。建议在赤朝高速公路出口处规划建设物流中心,目前,赛欧亚物流园区该项目的前期调研工作基本完成,该区域可利用的土地面积为153亩,物流中心要定位为干线公路、要通过信息平台连接东部物流基地、,建成一个集货物运输、配送、仓储、零担快运、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为一体,以公路运输为主,铁路、为补充的,立足平庄,辐射蒙东地区,服务周边的区域物流中心。对专业市场集聚区建设的想法:义乌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成功的专业市场集聚区会推动全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区作为赤峰市南部次中心城市,整体上布局比较分散,规划建设规模较大的批发市场集聚区,引进淡水产品批发市场、果品批发市场、粮油批发市场、装饰建材批发市场、旧机动车配送中心以其它批发市场。在合理确定服务业集聚区近期建设目标以后,我们要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原则,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成片整体开发,按项目、分区域逐步实施。同时注重对存量土地、原有老厂房的改造开发,尽量减少增量土地的利用。

(二)健全体制机制,确保高效运行。

要创新体制机制,象抓工业园区一样抓好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要将服务业集聚区纳入服务业目标的考核范围,定期组织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进行评估,对入区企业的投入、产出、税收、就业等情况进行评审,对发展不好的集聚区实行淘汰。要学习借鉴比较成功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经验,在各服务业集聚区内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对区内企业实行“一站式”全程服务。同时要加快集聚区公共平台建设,针对不同集聚区的特点,抓紧建设一批信息平台、技术平台、交易平台、培训平台和公共管理平台,为入区企业提供良好的配套服务。

(三)优化政策环境,加快推进力度。

要确定企业入驻服务业集聚区的标准和条件,加快研究出台一些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专项政策。对入驻集聚区,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企业可享受工业企业的水、电价格,项目可优先纳入土地利用计划,优先办理农转用报批手续。区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要优先扶持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和集聚区内企业成长。要加大招商引资和人才引进力度。重点引导一批国内外知名、拥有先进技术的优势企业向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集聚,不断提升我市现代服业集聚区的能级和水平,从而推动我市服务业快速发展。

李雪松

二00九年六月十二日

第四篇: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

按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中国西部千里生态休闲旅游大峡谷的战略构想,围绕县委“三县建设”目标,依托高峡平湖、长湖竹海、群峰叠嶂、林茂水清等优势,充分发掘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着力打造特色生态休闲旅游品牌,把现代服务业建设成为xxxx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服务业发展现状

(1)xxxx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9:39:42,2011年为18:43:39,2012年为18:42:40,预计2013年为18:34:48。

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

2012年完成2013年预计

增长% 增加值

70664 80105 13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6810 7659 12 批发和零售业

15893 17481 10 批发业

11277 12453 10

零售业

4616 5028 9

住宿和餐饮业

5363 5996 12

住宿业

634 702 11

餐饮业

4729 5294 12

金融业

5257 5686 8

房地产业

4407 4764 8

房地产业(K门类)29 0 居民自有住房服务

4378 4735 8

营利性服务业

4633 5004 8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2577 2817 9

其他营利性服务业

2056 2187 6 非营利性服务业

28301 33515 18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18670 22489 20

其他非营利性服务业

9631 11026 14

(2)交通运输、批发零售和餐饮服务分别占第三产业增加值30%。2012年下半年,新城集镇三产服务业呈现下降趋势,消费低迷,由于xxxx经济在这几年内都属投资拉动型经济,新城集镇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商业网点、餐饮、宾馆、娱乐、加油站点等设施不健全,社会消费和居民生活受到很大影响。

(3)物流业、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和旅游服务业将成为xxxx未来几年重点发展行业和支撑。

二、服务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及机遇

(一)服务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一是县域经济底子薄、规模小,县域经济自身几乎无自我积累、循环发展能力,属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二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低,贫困面大,与全省水平差距大,与全国更大。三是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巨大,生态保护与自我发展矛盾巨大,承担的生态保护任务与地方政府自身的能力呈巨大反差。

(二)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一是国家将继续实施“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保民生”等宏观政策、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国务院将乌蒙山区立为新一轮的重点扶贫区域,将加大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资源开发、特色产业、生态建设和民生等领域的支持;二是云南省打造昆水经济发展走廊和市委市政府构建沿江绿色经济发展带以及建设xxxx特色小集镇群的战略部署,使xxxx有更多的机会争取上级的投资,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国家和省将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突出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的就业、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交通通讯基础设施、其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领域,以缩小城乡差距,为我县加快城乡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四是xxxx融入长江上游经济带、成渝经济圈、昆水经济走廊步伐将加快,特别是国家已经批准的成渝城乡统筹实验区,必将有力地拉动我县经济发展,xxxx经济社会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是xxxx县发展的加速期、结构的调整期、矛盾的凸现期、民生改善的提升期和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突破期,我们要紧紧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创新发展模式,推动转型发展,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轨道。

三、服务业发展思路及目标

把发展服务业与增强城市功能、促进就业紧密结合起来,以物流和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升级发展,努力提高服务业比重。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构筑面向生产和生活、面向广大农村和城镇、体现xxxx特色的现代服务业。着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务服务、信息咨询、旅游和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工农业生产互动发展。以改善民生为目标,大力发展创业成本低、吸纳就业能力强和市场需求大的生活性服务业,全面提高服务业发展速度、质量和水平。顺应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的需求,以居民住宅为重点,积极推进房地产业发展。构建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社区服务业,创新社区服务形式,鼓励发展设施维修、病老护理、社区卫生、美容和健身娱乐等社区服务业。加快以山水人文、生态、湖滨资源为依托,集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游业,形成二线三区的服务业发展格局。到2017年三产业增加值将达到14.3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其中:交通运输占15%,餐饮服务15%,批发零售占15%,物流占20%,非盈利性收入占20%,金融占10%,其它占5%。

四、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一是构建服务业发展平台,为服务业发展奠定基础。加快交通基础设施设施建设,构建综合运输网络体系;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打造产业发展载体;打造服务业集聚区,推进服务业集聚发展。

二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解决群众有钱消费问题。建设xxxx物流中心,努力把物流中心建设成为以仓储、运输、配送为主的现代化、开放式和多功能的综合物流基地,实现货物集散、中转、配送、物流信息服务、商品展示交易、贸易洽谈及电子商务等综合商贸流通服务功能。加快建设便捷、高效的物流集散中心和物流网络,坚持“以港兴县”,以县城为依托,以黄龙溪货运码头、南岸铜船货运码头、会仪货运码头将为次枢纽,以沿江港口、客运码头、旅游码头、金沙江港航配套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快航运交通建设。努力形成金沙江港物流园区,加快建设集装箱港口和物流园区,构建高效衔接的综合物流运输体系,推动现代物流加快发展,建设快速通道,构建集仓储、加工、调拨、配送于一体的集输运基地,打造服务滇川结合部区域的物流中心。积极引进国内物流集团、大型商贸连锁企业在xxxx设置分支机构,依托邮政、大型物流企业整合全县物流资源,发展壮大本地商贸物流企业。积极发展大型交易市场、连锁商业配送、电子商务物流,加快发展航空快件快递、电子商务业务,积极培育连锁经营、仓储式商场、特色商业街区和专卖店等新型流通业态。

三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群众敢消费问题。政府“保基本,兜底线”,确保群众有吃、有住、就医、就学、养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四是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解决群众有地方消费问题。依托沿江公路和金沙江黄金水道,打造向家坝库区精品旅游品牌。其主要特色为集大坝水利枢纽工程、坝区不夜城、高峡平湖、湖滨生态城镇、长湖竹海、农家生态风情园、水上游乐等为一体。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大力开发和全面整合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资源,把旅游业培育为新兴支柱产业。加快县城、旅游城镇、景区景点服务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加快建设新县城B区特色商业街和C区四星级旅游度假区,提升城市品味,提高知名度,争创全国最佳宜居城市,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建设,推动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历史文化旅游多元化发展和融合发展。重点打造金沙江文化、竹海、向家坝峡谷库区等精品旅游景区。最终形成以向家坝库区为核心,以山水人文、生态湖滨资源为依托,集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游业发展格局。加快建设安全快捷、沟通旅游交通骨干网的进出通道,建成县域旅游小环线,推进旅游区域协作,建设滇东北与川西南旅游无障碍区,与周边地区共同建设和完善旅游中环线和大环线,促进旅游资源和客源市场共享,明显提高客源比重。加大旅游纪念品、绿色特色食品开发,延伸带动商贸、餐饮、物流、娱乐、文化等服务业的繁荣发展。

五是坚持扩大开放,发挥鲶鱼效应,推进服务业快速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国内知名的服务业大企业、大集团投资经营服务业,带动xxxx服务业发展。

第五篇:家庭服务业调研报告

肇东市关于开展家庭服务业 省级地方标准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为了积极推进家庭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我市认真贯彻实施《省级家庭服务业地方标准》,积极做好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工作,努力缓解全市就业压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取得了积极成效。劳动就业局积极发挥牵头部门的职能作用,组织各有关部门和地区,采取积极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促进了我市家庭服务业的发展。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数量迅速增加,家庭服务业已经成为带动就业增长、提高居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我市家政服务业在经营范围、行业规模、从业人数以及规范化、产业化、社会化程度上都有了较大发展。目前,全市有家庭服务企业195家,从业人1900多人,提供综合性家政、育婴、保育、家庭护理、保洁等12类几十种家政服务。从业人员主要以下岗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为主,其中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占60%,下岗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占40./.。近年来,为了推进家庭服务业的发展,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全市家庭服务业发展现状,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按照绥化市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联席会议要求,我们组织人员深入基层社区和乡镇,并通过有关部门,在全市范围开展家庭服务业发展状况调查,切实掌握家庭服务业的发展情况。通过调查,将有关情况综合整理,及时上报上级有关部门,促进相关政策出台。

(二)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肇东市2014年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实施方案》,引导扶持全市家庭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

(三)以建立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联席会议制度为契机,成立促进家庭服务业发展的相关协调机构,推动家庭服务业快速发展,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我市成立了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领导小组,召开了家庭服务业发展座谈会,听取了出席会议的有关市直委局、社区代表和家庭服务企业代表对家庭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会议对建立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动发展家庭服务业工作做了安排部署,提出了具体要求。

二、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薄弱。虽然我市已基本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基层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但随着城乡经济一体 2

化进程日益加快,城乡统筹就业逐步深入,现有的街道和社区服务站场所、设施、功能,已不能适应经济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社区服务站工作人员文化水平总体上较低,对政策掌握不全面,与企业职工及老百姓的需求尚存在较大差距。

(二)家政服务业有待进一步加强和重视。一是市场不够规范,家政服务企业各自为政;二是产业发展处于整合阶段,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品牌少,服务水平参差不齐;三是缺乏行业立法,对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缺乏管理依据,管理不到位;四是诚信缺失,有的家政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不讲诚信,造成社会对家政服务业不满意;五是劳动者的择业观念还比较陈旧,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所提供的传统家政服务已不能与快速发展的经济相协调,不能有效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家政服务需求。

三、主要对策建议

(一)认真贯彻实施《省级家庭服务业地方标准》,加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下一步,我市拟开展示范性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每个区市各建成1处示范性街道(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2处示范性社区(村)劳动保障服务站,对达到标准的,从就业专项资金中给予一次性奖励。为推动全省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的发展,建议加大对基层劳动保障 3

服务平台和居民社区服务站点的建设投入,实行全省统一的建设标准,规范人员编制、工作职能、资金来源等,为各地开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工作提供支持和依据,这对于推进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提高就业服务水平与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水平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加强对家政服务业的政策支持与引导,推动家庭服务业健康顺利发展。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出台或联合出台扶持和鼓励家政服务业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规范措施,制定家政服务业的服务标准,加强对家政服务业的培训支持。提高培训质量和办学水平,扩大培训规模,培训更多更高层次的家政服务人员,引导家政服务企业向多元化、高层次方向发展,提高服务水平。对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分类,对特殊工种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切实做好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工作,维护就业稳定。

下载社区服务业调研[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区服务业调研[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家政服务业调研报告

    ××县家政服务业调研报告××县委政研室2010年7月7月8日至16日,我们组织成立由政研室、商务、工商、劳动等单位人员组成的调研小组,采取实地调查、现场走访、召开座谈会、查......

    17.09.04 服务业调研报告(定稿)(模版)

    关于我区服务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区发改委 2017年9月4日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全区服务业围绕“快增快转”的工作主线,坚持以建设“强富美......

    家政服务业情况调研报告

    家政服务业情况调研报告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家政服务业情况调研报告2010-06-29 19:15:57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家政服务业情况调研报告家政服务业情况调研报告随着社会......

    家政服务业情况调研报告[最终定稿]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家政服务业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为全面了解玉泉区家庭服务行业现状,进一步推进家政服务行业发展,呼和浩特市......

    家政服务业情况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家政服务业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为全面了解玉泉区家庭服务行业现状,进一步推进家政服务行业发展,呼和浩特市......

    服务业发展调研(最终版)

    服务业发展调研今年以来,雅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服务业投资工作力度,努力扩大和刺激消费,全市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

    商贸服务业调研报告

    商贸服务业调研报告 商贸业的发展水平直接体现了我国城市现代化的水平,同时也是展示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窗口。商贸服务业是我市经济结构优化的主导产业,也是推动经......

    薛城区服务业调研报告

    薛城区服务业调研报告发表单位:区旅服局 | 索引号:0136-02-2009-000008 | 录入:何侃 | 日期:2009.1.8薛城区服务业调研报告一、服务业的内涵服务业包括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中的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