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社会学与生活》有感

时间:2019-05-14 15:25: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观《社会学与生活》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观《社会学与生活》有感》。

第一篇:观《社会学与生活》有感

社会学与生活

社会学在我们的生活中究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我刚开始觉得很模糊。在我看了理查德·谢弗的《社会学与生活》后,对这个问题的答案也越来越清晰了。其实,社会学是一门包罗万象的科学,它不但涵盖性别、种族、阶层、年龄等议题,更是许多生活化知识的积累。它试图揭示了是什么原因使得工作机会从美国转移到中国等第三世界国家,它评估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的普及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如何增加或减少社会的不公平等。

这本书一开始吸引我的是它的书名,因为我想多了解社会学与我们生活的关联。后来我翻开一看,发现里面图文并茂、版式新颖,剧照、海报、漫画、图表生动地穿插在行文之中。作者在这边书中简洁分明地定义与分析社会学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注重功能理论、冲突理论和互动理论的平衡阐释,强调社会学家检验与质疑人们日常生活行为的独特方法,教导读者如何运用社会学的想像力来探讨自己生活情境中的社会议题。在全球化的视野下使用跨文化的实例说明性别、年龄、种族、族群和阶级等社会区隔及其影响,并提供最近几年来社会学重要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

在阅读了这本书后,更加激发了我对社会学的兴趣。如中研院社科所杨文山研究员所说,《社会学与生活》这本书虽然在社会学研究华人社会本土化的进程中或许无法提供一些明确的方向,但是,这一本内容相当充实、讨论广泛的基础社会学的学生和一般社会读者有关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思考脉络,以及近年来社会学在西方社会与全球各地的重要经验和研究成果。

同时,《社会学与生活》这本书提供了许多情境,让我们能够练习发挥社会学的想象力。赖特·米尔斯把某种“认识到个人经历与广阔的社会之间的关系”的心智素质叫做“社会学想象力”。米尔斯指出: “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社会历史, 不同时了解这两者, 就不能了解其中之一。”“一般人很少意识到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世界历史进程这两者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联。他们往往不知道正是有了这种关联他才成为目前这样的人, 也正是有了这种关联, 历史才被创造成目前这样的历史。”社会学的想象力通过一个全新的方式来看待这个世界以及人类,让我们能超越个人经验与观察,进一步去了解更宽广的公众议题。

阅读这本书时,我们还能够体会到它深厚的人文关怀。在一定意义上,文化在塑造着我们的行为方式,而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文化来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认识到文化的这种双向的功能,我们就可以理解社会因为文化的影响而展现出来的社会结构的差异性,以及这种社会结构因为人的实践活动而发生转变的能动性了。

看完这本书后,我不禁感慨:社会学原来如此的贴近生活世界。我们可以学着找出社会学与自己的生活及经验的关联,运用社会学的想象力,深入的思考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另一方面,虽然这本书中没有探讨较多的中国议题,但是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议题或者从相似的案例中找到突破点。同时,我也期待着更多关注我国的社会议题的通俗易懂、活泼生动,密切联系生活的社会学普及读物的出现。

参考文献:郭于华《社会学的心智品质与洞察能力》

范会芳《社会学——研究人类社会和人们社会行为的科学》

董金权赵宏斌《生活世界的遗忘与回归:一个社会学的考察》

罗德尼·斯塔克《社会学概念与社会、文化分析》

杨善华《感知与洞察:研究实践中的现象学社会学》

第二篇:《社会学与生活》读书报告

《社会学与生活》读书报告

《社会学与生活》一书作为社会学的入门教材,较为全面地介绍了社会学的一些理论视角,涵盖了大量的社会学科学研究以及我们身边的诸多社会现象,鼓励我们运用社会学的想象力,以外来者的眼光观察自己生活的社会,从而更加清楚客观地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本书的第七章探讨了性别不平等这一话题,主要针对社会性别角色及女性受压迫问题进行了阐释。首先,对于性别角色,即社会所期望的男性与女性适当的行为表现、态度及活动形成了性别的社会建构,不可否认,这种性别角色模式对个人成长以及进入社会期望的性别角色中起了关键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应意识到这种刻板乃至固化的性别社会化导致了狭隘的男女特质,这在当下正引起人们对这种束缚的批判,如“多重男性气质”、同性恋解放运动等。

当然,不同的社会学视角对于性别差异有不同的观点,功能论者认为性别差异有利于社会稳定;冲突论者认为性别不平等是男女权力关系的根源;女性主义者主张女性受歧视存在于社会和社会结构的整体中;互动论者则赞同性别区分和按性别区别对待反映在人们的日常行为中。这些观点均体现着性别差异的摸个方面,我个人比较认同功能论者的观点,在社会运行中协调发挥男性的工具性角色和女性的表达性角色,合理参与社会分工,从而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同时,对待不同的性别角色认识我们应抱有包容、开放的态度,相信随着社会进步,社会期望中的性别角色将更加合理。

女性在社会领域中受压迫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如男女工资差距、女性政治权利不充分、性骚扰以及“玻璃天花板”效应、第二班等。显然女性在追求自我发展中面临着比男性更大的个体限制和制度限制。因此,追求男女平等这一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我认为,追求男女平等应放在一个渐进的过程和稳定的社会框架中,遵循社会发展进程的规律,避免两性间过激的权力斗争。

第八章讲了家庭和宗教这两项社会制度,我印象深刻的是功能论者主张的为了生存,一个社会所必须具有的五个基本功能:进行人员替换、教导新进成员、生产及分配财货及服务、维持秩序、提供并维持生活的目的。对应的,为了社会功能的正常发挥,作为社会一员的我们为实现生存而认同并维持这一社会制度,但当我们某天意识到自身生存的社会制度不合理甚至存在歧视时便会向往变革甚至革命,以建立一种更加公平合理的社会制度。这对我国当下正在进行的政治经济改革或许有借鉴意义。

功能论者认为家庭对维护社会稳定有贡献;冲突论者则认为家庭助长着社会的不平等;互动论者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女性主义者认为家庭强化了性别角色。如果结合中国现实,家庭可能更多地发挥物质精神支持、教育和社会化等作用,人们大多对家庭有较强烈的归属感。

宗教由信念、仪式和体验构成,并以此与世俗区分开来。宗教与社会支持、社会变迁以及社会控制有诸多关联,但在中国这一非宗教国家,我们对待宗教应呈客观理想态度,避免标签理论,尽量发挥宗教的正功能。最后,通过阅读本书,我的收获不仅是对一些社会学专业术语和概念的了解、更加深入地认识了诸多社会现象,更重要的是学会用一种更加本质的视角来分析我们生活的社会。在此过程中,这本书中的社会学理论难免与中国社会现实有些脱节,我们会有书本与现实在时空上的距离感。因此,在实际中,我们不能照抄照搬,而要多用心观察现实社会,与实际结合。

第三篇:读社会学概论有感

读《社会学概论》有感

通过这一学期对《社会学概论》这门课的学习,感觉受益很大,明白了很多有关“社会”的理论知识,以前从未考虑或者没有找到答案的问题也豁然而解。

通读《社会学概论》后,感觉到该书主要是以人的社会需要的产生、提高与满足为核心,分三大块来进行描述,第一块表达人的社会需要是我们对社会学这一理论体系思考的逻辑起点,书中认为人们的社会行为与社会生活是从人的社会需要开始的,人的社会交往与人的社会化都是说明人的需要的产生与培养过程,是为人参与社会生活而作出的准备工作。第二大块是说明了人在社会需要的基础上,而组成不同的社会群体形成不同的社会结构,以及相对于这些群体和人们组成的社会规范和机制。第三大块说明人们组成的社会在动作过程中的活动轨迹,人的关系稳定与协调,结构的变动以及如何把当前社会向前推进与发展。这一逻辑结构从人的需要开始,通过分析如何满足人的需要而产生的各种组织、设施、制度与活动过程,而最后仍归结到为了提高和满足人们的需要,如何走向更加目的地、更加科学地规划和发展自己的未来,使自己的社会更加现代化。同时,书中的概念和知识点明确易懂,连贯性很强,而且与实际的结合相当透彻,使人很容易理解和掌握,具体将所得所感表述如下。

首先,对“社会”这一概念的认识。在学习这门课之前,对这个概念是很模糊的,学习了之后,了解到了“社会”这一概念的变迁,中国自唐朝开始就有了“社会”一词,意为许多人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聚焦在一个地方进行某种活动。马克思对“社会”归纳了三点:

一、社会是人们交往的产物,二、人的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的特征是劳动,三、人类社会是自然办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是与自然界有重大区别的特殊领域。那么本书给出的完整定义是:所谓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性的结合成不同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生活共同体,概念突出了“生活共同体”这一形象的表达。而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其提出也不是偶然的,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科学发展的进展有很大的关系,其原因从根本上说是由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所暴露的各种各样的弊端而引起学者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考,社会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主要是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这门学科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看待,对它的研究要从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社会行为入手,研究方法也是需要进行综合研究,特别要把社会整体及其内部、外部的关系放在运动与变化中,另外社会调查研究也是社会学非常重视的特点。

其次,通过这门学科的学习,了解到了社会学研究的领域是什么。这门学科发展至今,其学科体系日臻完善,内容大致分为了三大类:理论社会学、应用社会学与经验社会学(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理论社会学研究包括社会发展动力、社会因素、社会过程、社会组成和社会控制等方面。应用社会学主要是对应用于社会实际生活、社会工作方面的研究,如对家庭、教育、犯罪、宗教、社会工作等。经验社会

学主要是用历史或现实社会中具体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为对象,采用科学的手段搜集资料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描述社会事实以推导出社会的因果联系,它还注重使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并注重社会现象的文献、历史资料和人种志等资料。我想当前更加注重的是使用新兴的科学成果、新方法、新理论和计算机应用,来丰富自己的方法和方法论并开展实验性的方法。另外社会学与其他许多学科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如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哲学等等,从这些可以看出社会学研究领域的广泛和重要性。

再次,感觉学习社会学的意义非常重大,具体有如下几点认识:

一、学习社会学,掌握现代社会的基础知识,可以使我们更自觉的参与社会生活。社会学提供的不少有关社会的基础知识,实际上是作为现代社会公民的一些不可缺少的知识。在过去传统的社会中,或者在现在比较不发达的农村或偏远地区,生活简单,靠传统的礼俗或习惯指导人们的生活,维持集体生活,个人在这方面进行的过问和思考的成分是不重要的。但是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人们在交通频繁、传播媒介畅通的情况下,社会生活复杂性增加了。尤其是市场经济的兴起,我们的社会行为必然引起变化。现代社会呈现的五彩缤纷,更加复杂化、多样化、多变化。人们再靠传统的社会生活知识已远远不适应了。因此必须积极学习、熟悉现代社会的有关知识,自觉地适应变动着的社会环境。社会学告诉我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基本知识,使我能够做一个文明的、有文化的、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现代社会公民。

二、学习社

会学能够增长社会管理才干,为建立文明、健康、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作出贡献。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满足人民的各种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换句话说,只有在经济目标能够顺利地转变为具有社会效果的时候,这种经济目标才是有意义的。但是,由经济成果转变为社会效益并不是一个可以自然而然的过程,而要依靠科学的、合理的生活方式的建立。资本主义社会虽然经济发展走在前面,财富有了很大增加,但由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使其分配形式限制了经济成果转变为社会效益的合理性。可是社会主义为人民财富的分配的合理化提供了空前的可能性。转变社会效益的研究,使国家财富更合理地转变为人民的物质和精神享受,更科学地建立新的生活方式。

三、能够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的依据。感觉社会学各门分支学科的研究,社会学理论的说明,社会调查研究的科学成果,能够不断向政府有关部门,特别是决策部门提供有益的建议、方案。特别是有关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的研究成果,已经是许多国家决策的科学依据,国外大量出现的所谓智囊团、思想库、脑库,都是以社会发展战略的研究为宗旨的。而社会学的科学调查、分析、预测为社会发展战略提供了有力的论证资料。社会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工程,经济因素在其中起到基础和领先的作用,但决不是经济上去了,其他社会发展项目也自然而然地上去了。过去我国三十年经济发展的成绩和教训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社会是一个大的系统,其中每一部门都与别的部门有不可分割、互相影响的关系。社会均衡地、协调地、健康地向前发展,也要求社会学能为它提供有益的论据。

四、社会学能为发展边缘学科和多

科性综合研究作出贡献。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的社会生活中许多重大问题,都不是一两门学科可以单独解决的。原子能的利用,航天事业的发展,城市化建设的兴起,都向人类科学研究过去单打一地封闭性发展提出挑战。因此,原来是以社会整体与各部分之间联系的研究为重点的社会学,便可在发展边缘学科和综合性研究中起到重要作用。大力开展社会学的研究,在各门科学学科与社会学之间进行合作,将大大有利于促进我国整个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这已经为十年来社会学在国家发展建设所作的努力与成绩所证实。

最后,认识到社会学学科本身仍在继续不断向前发展。一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的兴起,虽然有些学者并不信仰马克思主义,但他们都承认其重要性及其对社会学的重要贡献。二是研究课题更多地结合社会实际,为了鼓励应用社会学的发展,密切结合现实社会问题的研究,许多国家的大学和高等院校中都附设有各种研究机构,对一些社会问题、理论问题进行探讨。三是研究方法将从定性走向定量的发展。相当多的学者认为定量分析标志着现代社会学方法从描述性结论到解释性结论的重大进展。四是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和分支学科的迅速发展,多学科的综合研究不仅给分支学科的发展赋予新的活力,注入新鲜血液,而且使分支学科展开了广阔的前景。五是社会学的国际性和本土化的不断加强。很多国家为摆脱外国社会学理论模式的影响,也在探索建立具有自己国家和民族特点的社会学,使社会学能够植根于本国的土地上,发展具有自己特色的理论体系,解决自己的社会问题。

最后,我将继续认真学习这门学科,加强对学科内知识点的掌握,加快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更好的融入社会,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四篇:读农村社会学有感

读《农村社会学》有感

摘 要: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8亿多人是农民,从某些方面来讲,农民富则中国富,农民强则中国强。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着整个国家、社会的发展。因此,采取各种措施大力发展农村社会十分迫切和重要。但现今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现象,本文着重针对农民工在城市遭受到的各种不平等现象进行分析。

关键字:农村社会学 农民工 农民工教育不平等现象 大学生转户问题

我最近读的书是由陆相欣主编,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农村社会学》一书。最初这本书吸引我的是它的书名,“农村社会学”一方面是研究农村社会的,我觉得这方面的内容比较贴近我的生活,所以会写得更真实,另一方面是社会学,这又与我的专业相关联,所以我选择了这本书。

首先,大致介绍一下本书的主要内容,这本书共分为13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讲农村社会学的含义和研究对象、农村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学习农村社会学的意义;第二章主要研究农民、农业、农村的内容;第三章是研究村民自治的内容,主要包含村民自治的含义、村民自治的历史演进和意义、村民自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第四章研究农村社区,包含有农村社区的涵义、农村社区的特点和功能、农村社区的发展;第五章研究农民工问题,包括含义、贡献与现阶段的尴尬境遇及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第六章研究农村宗教,包括农村宗教的含义,发展及影响,农村宗教的未来及对策选择;第七章研究农村工业化,主要内容有农村工业化概述,中国农村工业化发展现状与模式及农村工业化发展趋势;第八章研究农村城镇化问题,包括其涵义,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城镇化的发展思路及对策;第九章研究农村贫困问题及政府的扶贫措施;第十章探讨农村文化和教育问题,包括农村教育的历史、现状,及新思路;第十一章探讨农村婚姻和家庭问题;第十二章探讨农村社区保障问题,着重讲的是农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第十三章研究农村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

书中讲到“农村社会学的涵义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和标准,袁亚愚在其《乡村社会学》一书中称“乡村社会学是以整个乡村社会及城乡关系为对象的社会学分支学科”,他除了认为农村社会学是研究“整个农村社会”之外,还特 别强调了“城乡关系”。这是结合我国社会当前急剧的社会变迁情况而提出的新的看法。因此,农村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从农村社会的整体出发,通过农村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以综合的观点研究农村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读完整本书,我感受最深的是第五章农民工问题。农民工是指没有城市户口,而在城市就业和工作的,以农村户籍为标识的农村进城务工经商人员。农民工是中国特有的一个群体,是中国社会改革开放以来,在原有的社会结构框架内迅速分化的农村阶层,体现了浓重的职业流动与身份制并存下的农村社会分化的特点。农民工可以慨括为身份上属于农民,而职业上属于工人,他们是在城市工作的劳动者。他们不同于农民的是其所从事的职业,不同于工人的是其所属的身份。农民工是没有城市户口和城市身份的准市民。他们不同于市民的不仅表现在没有城市户口,而且还表现在农民工无法享受依附于城市户口上的各种市民待遇,无法完全地融入城市社会。

农民工群体总体上是一个处于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边缘群体,由于缺乏合法的制度认同和不被主流文化所接纳,所以在社会规范不健全、阶层流动受阻和社会歧视性政策等存在的情况下,极易出现游民化,甚至会产生农民工犯罪。在有些省份,农民工的犯罪率还很高,这需要全社会的高度重视。造成农民工犯罪率高的原因有:①城乡二元结构的外在强制力与农民转换身份角色的强烈愿望间的矛盾,诱发了部分人物质欲念的迅速膨胀;②期望与现实的差距,导致部分人心态失衡;③传统文化与现实文化的冲突,导致部分人行为失范;④平等意识的产生与相对剥夺感的刺激间的矛盾,引发部分人产生不满和抵抗情绪;⑤主体的低素质与高欲求之间的矛盾,导致部分人手段与目标分离,引发“手段失范型”的越轨犯罪。

书中讲到:现阶段,农民工虽然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生活在城市的农民工仍处于较为窘迫和尴尬的境遇,农民工常常受到不平等待遇,主要表现在:1.农民工在城市就业受到种种限制;2.农民工的职业苦、脏、累、险,工资待遇、社会声望低下;3.劳动合同少,缺乏必要的劳动保护和社会保障;4.户籍制度歧视严重,农民工一度成为收容遣送的受害者;5.居住状况差,文化娱乐生活单调;6.子女教育不平等。

具体谈谈农民工子女教育不平等问题,正如《农村社会学》一书在第147页写到:“我国现行的义务教育实行的是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体制,贯彻的是适龄儿童在户口所在地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就近入学原则。大量农民工跨区域流入城市务工经商,虽然为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户口却没有随其他人员的流动而相应得到转移,致使那些随父母迁居城市而户口依然留在农村的学龄儿童,在接受义务教育时,面临户口所在的流出地政府和人口所在的流入地政府都难以解决的尴尬境遇,承受着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不平等待遇。”

对于子女教育不平等我最有感触,因为我的父母就是农民工,从我三岁起他们就开始在城市自主创业,经商。为了更好的照顾我,让我接受好的教育,也把我接到了城市。所以我从小接受的就是城市教育。从上幼儿园到学前班、直到小学毕业我都遭到不平等待遇,这个不平等待遇主要表现在学费上。我们那里俗称“收高价”。我每一学年都被“收高价”。

写这个读后感时,我还打电话问我妈妈一些有关“收高价”的情况,她告诉我,“由于我没有城镇户口,学费比城里的孩子贵很多,到第五、六年级时还高出800多”,尽管这个事实我从小就知道,但直到现在我听后仍不是滋味。这种收高价的现象在我上初中和高中时有所好转,因为我读的是我们县最好的中学,学生不管是农村户口还是城镇户口,只要收一笔数额巨大的择校费就可以就读了,择校费是3年共6000元。高中入学是按中考成绩来定的,只要考上了就只收取基本的学费和学杂费,如果没考上则要收很高的择校费。我初中和高中都是读的县城最好的学校,我猜想会有政府补贴吧,其他学校在中学阶段按没按户口所在地向学生收取不同的费用,这个我不知道。

我爸爸是一位极其普通的中国农民,对儿女的期望极大,在对子女教育方面的投资毫不吝啬,所以他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从小就让我接受最好的教育,没让我输在起跑线上,这点我特别感谢我的父母,他们是最伟大的,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决不让自己的孩子在教育上吃亏。我长大后,曾经问过爸爸:“为什么家里条件不好也要把我送到好学校读书?”爸爸告诉我:“好学校有好的教育条件和良好的学习氛围,还有更多展示学生才能的机会。即使在好学校成绩不拔尖,但起码在好的学校读过书,见过大场面,这些学生起码在和别人谈话时,发言时,至少不会紧张、怯场。”爸爸这简单朴实的话深深打动了我,从他身上我也看到 3 了许许多多中国农民工望子女成才的心,可奈何他们自身和其子女却还要受到种种不平等待遇。

农民工子女在受教育上的不平等所表现出的其他方面,比如子女受老师、同学的歧视等,由于我从小成绩比较好,人缘也好,好胜心强,所以这些不平等我没有感受到。虽然那时我家的条件不是很好,但在自己的努力和父母、老师、同学的关爱下,我幸福、快乐地长大了,身体和心灵都很健康。

我认为适龄的孩子都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我国法律也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义务教育,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保证其受教育的权利。而且义务教育有其自己的特征,其中一条是:免费性。即国家要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除其全部或大部分的费用。现阶段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只收取一定数额的杂费。

还有按照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原则,既然义务教育的费用由地方财政负责,地方财政大部分是公民上缴的税收,在税收方面,无论户口是否在本地,其标准是统一的。也就是说,无论是本地公民还是外地公民,都按照统一的标准缴纳相关的税收,那么在公民享受权利时,就不应该有所区别;既然农民工在流入地务工经商成为当地的纳税人,那么,他们的子女就应该享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当地政府就有义务给农民工及其子女提供学习的机会。

现在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公民和政府法制意识的不断提高,国家出台的许多利国利民的政策都得到了有力地贯彻和实施,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不平等现象有了很大的转变,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不论是农村户口还是城镇户口,都免除其全部或大部分的费用,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只收取一定数额的杂费,优秀学生还有补贴,我的弟弟就享受到了国家的好政策,从而给我的父母减轻了一些负担。

这本书没有详细、深入地涉及农村的户籍制度改革问题,但我认为作为户籍仍是农村的重庆籍大学生,户籍制度改革对我们有很大的影响。

从网上查资料和自己的所闻我知道: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是缩小城乡差异、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途径,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要决策的需要;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率先突破的需要;是提高城市化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发展的需要;是从根本上改变城乡一元化户籍管理体制的需要。户籍制度改革有利于促 4 进城市人口集聚,加快城市化进程;有利于维护农民工合法权利,实现同工同权;有利于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促进城乡人才流动,盘活城乡资源;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水平,从而推动农业产业化。

但现在大规模的强制在渝农村学生转户口,已经戳破了其大肆宣称的“自愿”原则。比如上学年学校就强制要求我们转户,我完全不知道现阶段户籍制度转换对我有啥好处,但学校就以奖学金、助学金、毕业证书、入党等来要挟我们,更无耻的是拿取消助学金相威胁,助学金到底是拿来补助贫困生的还是拿来当威胁的资本的!在学校强大的施压下,很多同学不情愿的转了,当然也包括我。

至今我还想不明白,我现在还在读书,没有工作和赚钱的能力,在城市买不起房子,学校为啥要强制转户呢,在城市连一个安居的地方都没有,那我的户口将落户在哪里呢?强制要求大学生转户会不会让大学生流离失所,在城市出现“贫民窟”呢,为啥政府不能等到我们这些大学生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在城市有了属于自己的稳定的工作和住所后再来转户呢,政府在急什么啊?还有转户真的有那么好吗,如果真的有那么好,不等政府强制要求转时,学生就会积极的转啦,可现实情况却不是这样,也许是我的见闻有限,在我的交友范围内,大多数同学都是反对转户的,我觉得现阶段政府不应该一味地强制要求学生转户,而应该加大对学生关于转户政策的讲解,咨询力度,转户也不应该强制性,应充分尊重大学生的意愿。

虽然,国家强调转户有许多利国利民的好处,比如让农村居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真正实现“劳有所得、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但我个人却认为,户口转了,大批农民在城市还不是照样没得住房,与其弄许多无谓的事,倒不如把钱拿来建设新农村,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直接性地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而不是把大批农民赶离他们的土地。

对强制要求大学生转户我持保留态度,或许是自己目前对国家形势和政策的理解不到位,造成我认识上的偏差,但转户关系到我的切身利益,我会继续关注的,希望随着自己知识面的不断扩大,对大学生被强制转户的认识也能不断深入,不要误解、歪曲了国家的一片好心。但现阶段我依然认为,政府和学校强制要求在校大学生转户是不合理,也是不科学的。

说实话,对于未来我还没有规划那么多,现阶段我只是希望,自己能顺利完成大学的学业,考试不挂科,能顺利毕业,拿到学位证书,然后找到一份自己喜欢并能为自己和家人创造更好生活条件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陆相欣.农村社会学.河南: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 2.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办公室.重庆市户籍改革100问.2010.07

姓名:陈 云 凤

班级:社 工(2)班

学号:2009443510

第五篇:《社会学与生活》读书报告作业

《社会学与生活》读书笔记

一、本文介绍

《社会学与生活》一书作为社会学的入门教材,较为全面地介绍了社会学的一些理论视角,涵盖了大量的社会学科学研究以及我们身边的诸多社会现象,鼓励我们运用社会学的想象力,以外来者的眼光观察自己生活的社会,从而更加清楚客观地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学与生活》一书讲解了社会学的许多术语,在不同的社会现象下不同观点的不同声音,在丰富的事件资料的比较下,我们认识了社会学更看到了不同的社会。作者想让我们明白在一个社会事件发生后社会人会有相应的反应。书中强调了要用社会学的独特方法不同的几个方面,并分析社会现象,归纳了社会学及社会工作所需要做的努力。以求大家对社会学有更多更不同的了解。

二、本书特色

书本的章节设计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注重对社会学理论发挥在那脉络的介绍,将社会学的专有名词解释的通俗易懂。书中有大量的图片与实例分析,极大的洗衣了读者。《社会学与生活》是一本结构活泼、内容生动、图文并茂的、理论联系民众实际生活的社会学普及读物,很适合刚接触专业社会学的大学生。

全书共有四篇二十三章。第一篇:社会学观点,第一章:认识社会学(分别从6个方面介绍),第二章:社会学研究(分别从4个方面介绍)。第二篇:组织社会生活,第三章:文化(分别从5个方面介绍),第四章:社会化(分别从4各方面介绍),第五章:社会互动 与社会结构(分别从3个方面介绍),第六章:群体育组织(分别从4个方面介绍),第七章(分别从4各方面介绍),第七章:大众传媒(分别从3个方面介绍),第八章:越轨行为与社会控制(分别从4各方面介绍),第三篇:社会不平等,第九章:美国的阶层话与社会流动(分别从5个方面介绍),第十章:全球不平等(分别从5个方面介绍),第十一章:种族与种族不平等(分别从5各方面介绍),第十二章:性别分层(分别从5各方面介绍),第十三章:年龄分层(分别从5个方面介绍),第四篇:社会制度,第十四章:家庭与亲密关系(分别从5部分介绍),第十五章:宗教(分别从5部分介绍),第十六章:教育(分别从2部分介绍),第十七章:政府与政治(分别从6部分介绍),第十八章:经济与工作(分别从3个方面介绍),第十九章:健康与医疗(分别从5个方面介绍),第二十章:社区与城市化(分别从4个方面介绍),第二十一章:人口与社会(分别从6个方面介绍),第二十二章: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分别从4 个方面介绍),第二十三章:全球化科技与社会变迁(分别从4个方面介绍)。

本书第一章探讨了认识社会学这一入门的基本问题。主要从理论方面进行介绍。

1、介绍何谓社会学?即:有系统地对某些事件、权力运作、题材观念以及行为的解释,在社会学里,理论中的是试图解释问题、行动与行为时所作的一套叙述。

2、社会学的发展。19世纪时,欧洲理论家开始对人类行为的科学研究贡献力量,分为两个不同阶段进行研究。早期思想家:代表人 物有,奥古斯特.孔德、哈利雅.马蒂诺,马克思.韦伯(提出理想型),卡尔.马克思。当代发展:尤其是美国人,促进社会学理论与研究的发展,代表人物有:查尔斯.霍顿.库利,简.亚当斯,罗伯特.莫顿

3、主要观点:

功能论——假设社会是一个有生命的有机体,二这个有机体的没各部门,都是为了维护这个有机体的生存而存在。它强调社会的每个部门都是为了保持社会的稳定而构建起来的。在功能论上的发展上,哈佛大学社会学家塔尔科特.帕森斯是关键人物。

冲突论——主张冲突论的社会学家则将世界看作持续不断的斗争。认为,社会行为必须从不同群体争夺权力和资源分配的角度来分析,这些权力和资源包括住房、金钱、服务的获取以及政治代表权等。

互动论——要将日常生活中的社会互动概念化,已获得对社会整体的了解。

理查德·谢弗教授为我们展现的是社会化的当代与现代社会的社会问题与社会概念,在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与科学》体现的是社会学分析与解决是社会问题的书本。

从韦伯的“理想型”概念,到马克思的阶级冲突理论。我们看到的是社会学的蓬勃发展,为我们展现功能论、冲突论、女性主义、互动论等观点。不同的理论与不同的理论家对社会的不同现象的看法是不同的。在中国大学被作为知识的象牙塔、人文的天坛、考上大学象征性明显。

功能论学派会本着公正的眼光看待这个问题,我们认为学校的功 能性明显,为社会输送人才、创造文化、传承人文。同时学校延缓了人们进入就业市场的时间,为缓解政府就业压力做出了贡献。同时冲突论会将学校看成一个不断斗争的场所。他们认为学校本来就是一个矛盾的社会体。学生考上大学的斗争即体现了大学的厮杀性同时在大学校园的竞争也使学生不断斗争的结果。在大学中会存在种族歧视,社会学会找到不公平的现象。女性主义的观点会加大大学中女性所起的作用,看到学校领导中的女性比例与地位,也会关注女性学生的成就。互动论讲求大学与社会的互动。看到不同大学的不同社会地位,用“拟剧法”看待神会将要发生的为题一击它对不同深灰物体的联系。我们可以看待,社会学的不同理论对同一个社会事务的关注点是不同的。而《社会学与生活》用许多实力与理论展现这一社会的百态。

我们能够看到书中那些有趣的专业名词,让人感到社会在行进的过程中的万千姿态。“霍桑效应”使我们明白人在被人观察时会主动改变自生的行为规范。同时在分析中人们用刺激分析来利用可公开去的信息与资料精心社会的统计分析。人类也有自己的普世文化用以共通多样的风俗与信仰似乎“世界语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撒皮尔假设过度强调语言对文化的据定性,影响到人们的思维方式,我们开始重视语言的巨大力量。人类与动物的巨大区别就在于人类有自我思想,在自我中我们会用贬降仪式来惩罚犯错的人类,同时我们会发挥自己的面子功夫维持自己的社会形象,在镜中自我的下学会强调自我即我们与他人的互动。

三、本书重点变化的内容 新增5个“社会政策”部分,帮助学生将社会学方法和理论运用到政策制定者和公众所争论的重要社会和政治问题中去:网络管理(第五章)、媒体集中化(第七章)、美国及世界各地的死刑(第八章)、全球化迁移(第十一章)。

新增7个“全球架构下的社会学”,针对当今社会和文化问题提供了一个全球化的视角:巴西文化的遗存(第三章)、麦当劳与世界范围内的社会官僚化(第六章)、阿巴拉契亚的贫穷和刚果的富裕是相对的(第九章)、全球性的脱节(第十章)、宁巴的一妻多夫制(第十四章)、加利美阿人的神秘消失(第二十一章)和每个孩子拥有一台笔记本(第二十三章)。

新增11个“当今研究”,强调更广泛多样的主题上的社会研究:名字有什么意义?(第二章)、在陪审团室做出的决定(第六章)、临时工(第六章)给公路暴力贴上犯罪行为的标签(第八章)、萎缩的中产阶级(第九章)、拉丁裔女子的成长(第十一章)、在宗教层面上谈宗教和教育(第十五章)、科学教育学会:宗教还是准宗教?(第十五章)、组织网络论战(第二十二章)、互联网的全球形象(第二十三章)。

新增2个“社会学不平等”,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分层的深远影响:印第安人:最先到来,却是最后获得选举权(第十七章)和医疗种族隔离(第十九章)。

新增8个“社会学实务”,描述社会学专业的学生所从事的各种工作:广告公司品牌策划人(第七章)、社区与公正国民会议项目负 责人(第十章)、女性健康组织的项目协调人(第十二章)、过会医院助理(第十七章)、产品经理(第十八章)、医疗健康调查公司独立咨询师(第十九章)和非裔美国人健康联盟项目协调员(第二十章)。

新增3个配图短文:电视如何描绘家庭?(第七章)我们的工作是什么?(第十八章)医疗服务是什么?(第十九章)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社会学的兴趣。

四、书中精彩内容

用你的社会想象力来分析三个不同社会的“物质世界”。将来之不同国家的家庭的所有财产。有形的财产如何透露出各种文化的运输、事物、住所和生活方式,气候是怎样影响他们拥有的财产,家庭的大小对一个家庭的经济有什么影响。那些财产是为了娱乐,那些财产是为了生存,家庭如何利用资源,什么样的沟通方式适合每一个家庭成员,为什么马里的家庭拥有那么多锅、篮子及餐具,在冰岛的家庭为什么可以如此充满音乐气息。书和圣经告诉我们德州的家庭的什么相关背景和兴趣,你认为如果他们接受其他两个家庭的个人所有物,每个家庭会有什么反应,这些照片让我们意识到,当我们看其他人和其他社会的生活时,最后我们将会学到大量关于我们自己的事情。

在各种文化中,儿童必须表现出对亲属表现出亲近的态度。这种人之间相互关联的情况,就成为亲属关系。亲属关系通过文化学习而来,不完全有血缘或婚姻的关系来决定。举例来说,领养也可以创造出亲子关系,这不仅合法而且也被社会所接受。亲属如何认定世系的 原则是根据他人和父母的关系,来决定他人和我们的亲属关系。决定世系的方法有三种。美国依照双系继嗣,而大多社会为单系继嗣即父系继嗣与母系继嗣。

我们真的需要家庭吗?一个世纪前,马克思的挚友恩格斯指出,家庭扮演协助权利、财富及特权转移的角色。近来,出土理论家主张,家庭导致社会不公、限制女性的机会、过度保障男性权利并且限制性自主权及选择配偶权。相对的功能主义者强调家庭能够满足家庭成员的需求,并维持社会的稳定。互动规则从亲密,面对面的家庭关系来分析家庭。

五、重点阅读的章节分析

本书的第十二章探讨了性别分层这一话题,主要针对社会性别角色及女性受压迫问题进行了阐释。首先,对于性别角色,即社会所期望的男性与女性适当的行为表现、态度及活动形成了性别的社会建构,不可否认,这种性别角色模式对个人成长以及进入社会期望的性别角色中起了关键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应意识到这种刻板乃至固化的性别社会化导致了狭隘的男女特质,这在当下正引起人们对这种束缚的批判,如“多重男性气质”、同性恋解放运动等。

当然,不同的社会学视角对于性别差异有不同的观点,功能论者认为性别差异有利于社会稳定;冲突论者认为性别不平等是男女权力关系的根源;女性主义者主张女性受歧视存在于社会和社会结构的整体中;互动论者则赞同性别区分和按性别区别对待反映在人们的日常行为中。这些观点均体现着性别差异的摸个方面,我个人比较认同功 能论者的观点,在社会运行中协调发挥男性的工具性角色和女性的表达性角色,合理参与社会分工,从而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同时,对待不同的性别角色认识我们应抱有包容、开放的态度,相信随着社会进步,社会期望中的性别角色将更加合理。

女性在社会领域中受压迫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如男女工资差距、女性政治权利不充分、性骚扰以及“玻璃天花板”效应等。显然女性在追求自我发展中面临着比男性更大的个体限制和制度限制。因此,追求男女平等这一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我认为,追求男女平等应放在一个渐进的过程和稳定的社会框架中,遵循社会发展进程的规律,避免两性间过激的权力斗争。

第十四、十五章讲了家庭和宗教这两项社会制度,我印象深刻的是功能论者主张的为了生存,一个社会所必须具有的五个基本功能:进行人员替换、教导新进成员、生产及分配财货及服务、维持秩序、提供并维持生活的目的。对应的,为了社会功能的正常发挥,作为社会一员的我们为实现生存而认同并维持这一社会制度,但当我们某天意识到自身生存的社会制度不合理甚至存在歧视时便会向往变革甚至革命,以建立一种更加公平合理的社会制度。这对我国当下正在进行的政治经济改革或许有借鉴意义。

功能论者认为家庭对维护社会稳定有贡献;冲突论者则认为家庭助长着社会的不平等;互动论者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女性主义者认为家庭强化了性别角色。如果结合中国现实,家庭可能更多地发挥物质精神支持、教育和社会化等作用,人们大多对家庭有较强烈的 归属感。

宗教由信念、仪式和体验构成,并以此与世俗区分开来。宗教与社会支持、社会变迁以及社会控制有诸多关联,但在中国这一非宗教国家,我们对待宗教应成客观理想态度,避免标签理论,尽量发挥宗教的正功能。

最后,通过阅读本书,我的收获不仅是对一些社会学专业术语和概念的了解、更加深入地认识了诸多社会现象,更重要的是学会用一种更加本质的视角来分析我们生活的社会。在此过程中,这本书中的社会学理论难免与中国社会现实有些脱节,我们会有书本与现实在时空上的距离感。因此,在实际中,我们不能照抄照搬,而要多用心观察现实社会,与实际结合。

下载观《社会学与生活》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观《社会学与生活》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现实数学观与生活数学观

    案例分析:现实数学观与生活数学观 儿童的生活经验是指小学生在生活中通过亲身经历、体验而获得的对事物的认识和反映,具有自然性、生成性、发展性等特点。自然性是指学生生活......

    观忠诚与背叛有感

    观《忠诚与背叛》有感时间的长河中,历史乘着帆划过波涛汹涌的浪花驶来,承载五千年的起起伏伏。有繁盛,有衰落,有崛起,诞生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的中国共产党犹如明亮的灯塔,引领着中......

    观《罪与悔》有感

    观《罪与悔》有感2021年2月23日社区组织大家观看《罪与悔》警示片,观看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要加强学习、勤于学习,警惕各种错误思想观念的消极影响,及时防止和纠正一些苗头性、......

    观梁山伯与祝英台有感

    观有感“快乐人儿快乐在,快乐人儿快乐在,青春换了新衣裳……”,随着轻快浪漫的片头曲,我们进入了精彩的电视剧世界……封建时期,一般都以科举考试选拔人才,学而优则仕。因此,不少人......

    观《哲学与人生》有感

    观《哲学与人生》有感说实话,虽然到现在孙老师的《哲学与人生》中有些问题还没有完全理解,但无可否认,在观看完《哲学与人生》后,还是深深地感触了一番,开始真正的去仔细思考一些......

    观《蜕变与悔悟》有感

    观《蜕变与悔悟》有感——悔前莫如慎始数学系 李琦我观看了原成都市政协原副主席周学文、沈阳市公安局于洪分局原局长袁长占的犯罪轨迹,他们因个人私欲,贪财敛财,导致人格的扭......

    观《忏悔与警示》有感

    观《忏悔与警示》有感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观《忠诚与背叛》有感

    观《背叛与忠诚》有感7月3日上午,在单位统一组织下,我部集体观看了十八大献礼片《忠诚与背叛》。看完《忠诚与背叛》,我的内心异常澎湃,被那个时代所震撼,被那个时代共产党人的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