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区党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社区党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城市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社区作为城市构成的基本单位,在城市管理、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显突出和重要。积极探索当前社会转型期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推进社区建设和发展,是当前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迫在眉睫的新课题。为了了解和掌握社区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街道工委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和探索新时期社区党建的总体思路和对策措施,今年10月,我在市委组织部的统一组织下会同全市个街道党工委对上海、天津、北京等地社区党建工作进行了实地考察。形成了初步意见和建议。
一、我辖区社区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街道党工委现下属社区党支部9个,街道工作人员30名,居委会干部31名。随着城市改革步伐的加快,街居事务不断增多。一是原先由机关、企事业单位承担的部分社会职能逐步分离、转移到城市社区中来;二是下(待)岗人员、离退休人员等大量来到社区;三是社区内非公有制企业、社会中介服务组织、社团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等数量剧增;四是随着市委市政府的南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移,社区内空房增多,外来暂住人员增多;四是实行“双休日”后,在职人员在社区生活时间明显增多,与社区关系日趋紧密等。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社区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管理体制和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与城市化进程要求相比明显滞后,党建工作基础还相当薄弱,有些问题还相当突出,主要表现在:
1、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是概念不清。由于计划经济和街居管理体制的影响,社区内许多单位、党员和居民对什么是社区、什么是社区党建、社区党建怎么开展等概念不清,认识比较模湖。社区内普通党员、居民对社区和社区党建认识“不清楚”,对当前如何开展社区党建工作心中无数;二是参与意识不强。长期的以条为主、条块分割的城市管理体制,造成当前不少辖区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党建工作的意识淡薄,积极性不高。许多在职党员也习惯于在工作单位过组织生活。同时,有相当一部分街、居干部对当前开展社区党建工作存在畏难情绪。他们认为,在现有街居管理体制下,居民区党支部实质上是离退休支部,街道党工委主要是领导和管理街居事务,开展社区党建工作基础条件和社会氛围都还不成熟,上级组织对社区建设和社区党建工作缺乏必要的宣传和工作指导。
2、管理体制不顺畅。目前我市城市管理主要以条为主,即专业管理为主。公安、工商、市政、规划、环保等政府专业职能部门按照法律、法规,依照一定的程序,对专业领域内的事务分别进行行政管理,其资金来源、组织管理、工作指导,均由其上级部门掌握,由此形成一个个相对封闭的专业管理系统。由于“上强下弱”,基层问题有时靠突击解决,解决不了,只好矛盾上移,有时还造成事态扩大,近年来上访、请愿者为数不少。另外,部门与部门之间也存在条条割裂,缺乏协调的问题,有时造成多头管理的混乱或无人管理的“空白点”。目前各部门为了促使工作落实到位,解决基层力量不足的问题,通常采取将城市管理任务层层落实到街道、居民区。据粗略估计,街道及居民区每年接受有关部门下达的各项任务多达100多项。对有些事情处理,街道又没有相应的管理权限,只能是“看得见、摸得着、管不了”,许多工作无法落实。由于条块分割,责权利不统一,协调不力,必然造成社区党建工作难以落到实处,街道党工委在社区建设和管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难以得到发挥,难以整合社区各方面力量,形成社区党建的工作格局。
3、干部队伍不适应。社区干部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工作能力偏弱、工作效率不高的状况。这种状况,与日益拓展的社区建设和社区党建工作不相适应。值得一提的是,1998年,山城区曾向下属38个社区居委会各分配了一名大中专毕业生用于改善社区居委会干部队伍素质,但因居委会工资待遇偏低,每月仅140元生活补助,又没有落实养老、医疗等保险制度,截止目前,仅剩余10余名大中专毕业生还留在社区工作。
4、硬件设施不完善。一是办公用房紧缺。就我办事处来说,虽然通过近几年的努力,现有社区居委会平均办公用房(含党员活动室)33.3平方米,但没有一处社区办公用房产权属于社区所有,全部为租用或借用他人的场地。二是社区公益场所和居民公共活动场所严重不足。我办事处自办或管理的文化、体育场所仅有4处,合计面积不到500平方米。造成硬件设施不配套的原因:一是原先旧城住房紧张,社区公配设施基础薄弱;二是城市规划中缺乏社区这个社会形态的理念,没有按标准制定社区的详细规划。
5、工作经费不充足。一是街道工作经费严重短缺。每年上级拨给街道的管理经费仅占街道正常开支的20%左右,严重不足。缺额部分只能通过收取企业管理费、计生罚没款、城管卫生费和街道自行搭建房出租金等渠道解决,可谓“皇粮不足,杂粮补”。但按照有关规定,街道是不允许向企业收取管理费的,更不允许带头搭建违章建筑,而街道又没办法解决面临的经费困难;二是居委会工作经费严重不足。上级政府每年向居委会拨付120元的办公经费,但依据目前居委会的工作量,居委会一年的正常开支至少在2000元以上。而多数居委会没有固定经济收入来源,工作量成倍的增加使得居委会疲于应付,于是就各施招法,各显神通,搞起“三产”创收,从而出现居委会干部主业是抓创收,副业搞管理。由于街道、居委会工作经费严重不足,影响了社区工作的落实和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
1、必须认清形势,增强社区党建工作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第一,非公有制企业的迅速发展,对社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要求。目前,我办事处辖区内共有各类非公有制企业 多家,从业人数余人。非公有制企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工业总产值的 %,财政收入的 %。但非公有制企业中党员比例偏低,企业党组织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作用有待提高,企业中的“隐性党员”、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有待加强。由于非公有制企业大量在社区,因而,加强社区党建工作已成为新形势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第二,各种社团组织、社会中介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大量涌现,对社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要求。目前,我办事处辖区内共有各类社团组织个,民办非企业单位个。随着党建工作的开展,社团组织也必将成为党建工作的新阵地。但社团党组织的管理工作还需加强和规范,有些社团党组织隶属关系有待理顺,作用发挥不够明显。社会中介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仍然是党的工作的薄弱点,由于这些组织大部分在社区,因此,社区党建工作可谓任重道远。
第三,党员分布状况发生新的变化,进入社区的下岗党员、退(离)休党员不断增加,对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随着全市国有集体企业改制进程加快,大量企业职工党员和退(离)休党员组织关系迁入社区。为此,社区党组织在接收大量新的成员的同时,社区党员的教育管理任务明显加重,传统管理方式和手段有待改进。
第四,封建迷信活动的抬头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对社区党的群众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宗教活动的盛行,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也要求我们不断加强新形势下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
第五,城市双创工作,对社区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提出了新要求。社区党组织在创建活动中承担着重要责任,只有通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和组织社区各方面力量,才能更好地把创建文明城市、文明社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因此,加强社区党建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的新课题,我们应当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维护社
会主义制度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其重要意义,增强社区党建工作的自觉性和紧迫性。
2、社区党建工作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第一,必须处理好社区党建与社区建设的关系。社区建设是解决我国目前经济成份、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的新型组织形式和有效手段,它对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居民思想素质,对于加强城市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创建文明城市活动、推动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加强社区党的建设,是社区建设的核心。确保社区党建就是确保社区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社区党组织一方面要为动员社区居民,增强社区凝聚力,促进社区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另一方面党要通过领导社区建设确保在城市中的领导地位,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社区建设与社区党建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必须同步推进。第二,必须处理好条与块的关系。在推进社区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区工作管理体制。从各地经验和我市实际情况来看,社区建设的管理体制应当采取“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模式,即市、区二级政府,市、区、街道三级管理,市、区、街道、居委会四级网络。根据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建立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新体制。街道对本辖区涉及区域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的工作负全面责任。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改进作风,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对社区工作的支持、指导上来。并通过完善有关政策措施和规章制度,加强宏观调控和执法监督,保证社区建设的有序进行。
三、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对策和措施
加强教育管理,健全活动载体,充分发挥社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第一,做好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和待业、失业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离退休党员是社区党员队伍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开展社区建设各项工作的重要力量。要积极做好思想工作,使企事业、机关单位的退休党员的组织关系及时转到居住地党组织,加强管理。要结合离退休党员特点,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发挥离退休党员的作用。要积极探索离退休党员的管理方式,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教,始终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在社区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社区党组织要通过建立流动党支部、临时支部、党员联络站等形式,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社区中的待业、失业的党员组织关系应转至居住地党组织,由居民区党支部负责组织管理工作,帮助他们认清党员在社区中的政治责任,增强党性观念、群众观念和组织纪律观念,自觉维护党员的形象,发挥党员的应有作用。
第二,加强对在职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街居党组织要本着“提高质量、活动适量、发挥特长、形式多样”的要求,把发挥在职党员作用与其自身的职业特点、专业特长结合起来,设置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活动的岗位,为他们发挥作用搭建舞台。要从政治上关心、生活上帮助在职党员,为他们排忧解难,激发在职党员居住在社区、奉献在社区、回报在社区的热情。单位党组织要主动把党员基本的情况提供给街、居党组织,教育和督促党员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和建设活动,并将党员干部在社区建设中的表现情况作为民主评议党员的内容,作为评选先进、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三,丰富社区党员活动的内涵和载体,增强社区党建工作的有效性。要以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为载体,为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创造条件,使每个党员都能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一是以加强居民区党支部建设为目标,开展创“规范化社区党支部”建设活动。通过创建活动,建设一个坚强的班子,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条件,具备一定的工作基础,带出一支好的党员队伍,为社区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组织广大党员和社区成员共同参与开展“六联六共”活动。即思想工作联做,共育四有新人;城市卫生联管,共创优美环境;社会治安联防,共保社区平安;社区服务联办,共享社区资源;计划生育联抓,共同落实国策;科学文化联教,共促素质提高。通过活动,把“人
人参与社区建设,人人为社区服务”的意识在社区树立起来,促进文明社区建设的开展。三是深入开展社区“凝聚力工程”建设活动。通过一系列为民服务活动,组织社区党员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千家愁、暖万人心,把党和政府的关怀,把社区党员的关爱,送到特殊人群、特殊对象的心坎上,体现社区的温暖,使党员成为社会主义道德风尚、行为规则的示范。四是实行党员挂牌服务和建立党员(小组)责任区活动。采取党员包楼、包户的方法,开展争当“文明家庭”、争创“文明楼院”活动,把党员在社区建设和管理中的表率作用体现出来,为创建文明社区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完善财力机制。充实街道财力,改变当前街道靠收取企业管理费,居委会靠三产创收为主要经济来源的现状。根据事权与财权相一致的原则,落实三项措施:即区级财政收入中街道经济上交的财税收入,按一定比例返还街道,用于社区建设管理;居委会的办公经费和专职居委会干部的工资福利等开支,给予保障。
第五,要加强社区配套设施建设。上级政府要严格按照居住区的规划要求,督促检查,确保规划实施,搞好居住区内公建配套设施,特别是公益性服务设施的建设;由街道办事处负责维护好,管理好这些设施和活动场所,同时还要通过共建活动,挖掘、开放辖区内机关单位文体等资源,以满足广大居民的需求。切实搞好社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真正做到想在心里、挂在嘴上、画在纸上、建在地上,逐步改善街居办公用房、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设施紧缺的状况。
第二篇:社区党建工作现状的调查与思考[推荐]
社区党建工作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社区党建工作是社区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近些年来,玄武区各级党组织通过深化对新形势下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认识,积极探索社区党组织的建设,不断加强对社区党员的管理和教育,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增强了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推动和促进了社区各项工作的建设。但是,社区党组织的建设仍
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了解和掌握玄武区社区党建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发挥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核心作用;研究和探索新时期下社区党建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对策措施。今年3月至4月份,结合参加区委组织部和党校组织的区机关军转干部下派到街道和社区锻炼的机会,深入到区所属的65个社区,就社区党建工作进行了调查。在香铺营、唱经楼等社区进行党建工作实地调研时,通过问卷、座谈、个别访谈等形式,对社区党建工作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分析,形成了初步的意见和建议。
一、社区党组织建设的现状
(一)社区党组织建设的基本情况
玄武区现设新街口、玄武湖、玄武门、锁金村、后宰门、梅园、红山、孝陵卫等8个街道办事处,8个街道党工委,66个社区,13个社区党委(其中新成立的7个社区党委已报市委组织部待批),53个社区党支部(总支),227个楼幢党支部,483个楼道小组。社区党员总数为4661人。其中,男性党员2581人,女性党员2080人;35岁以下的党员452人,59岁以下的党员1589人,60岁以上的党员2620人;研究生党员35人,大学本科党员495人,大学专科党员668人,中专党员509人,高中党员955人,初中及以下党员1999人。66个社区党委、总支和支部书记,有49个进入居委会交叉任职,担任社区主任,实现了主任、书记“一肩挑”,并专门设置了社区副书记。
(二)社区党组织建设的成效
1、明确职责,建立社区党组织机构。近两年来,玄武区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开展创建党建示范点活动的意见》。明确了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工作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担负着领导、组织、协调、指导社区工作的主要责任。召开了两次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会,每次都安排参观考察,让大家了解省内外党建工作发展最新水平,开阔党务干部视野,这充分表明了区委、区领导十分重视社区党建工作,逐步实现工作重心向基层基础转移的坚定决心。2005年,玄武区委、区政府对所属街道、社区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将全区11个街道调整为8个街道,81个社区调整为75个社区。2006年4月,玄武区又将75个社区调整为66个社区,解决了点多面广、资源分散的问题,并逐一组建了66个社区党委、总支和党支部,本着高效精干的原则,优化了社区工作人员队伍结构。同时各街道、社区都成立了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社区党员大会、社区党建联席会等协调机构或社区协商议事机构。区委为了规范社区党组织设置,实行“社区党委(总支)—楼幢支部—楼道小组”的模式,及时调整和健全社区党组织。凡正式党员在50名以上的社区,成立党总支;正式党员在100名以上的社区,成立党委。以小区、楼幢、楼道为单位成立党支部和设置党小组,进一步规划小活动单元,逐步形成了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的社区组织体系。
2、强化措施,确保社区党组织作用的发挥。为了强化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玄武区委制定了《关于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领导班子建设的意见》,对社区工作人员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知识结构做了明确要求,对社区工作人员的产生、培训、考核做了进一步规范。社区工作人员的任用,采取从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复转军人、待业大学生、离岗休养的机关干部中,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以公推直选为主要形式,选拔了一批政治素质好、热心社区工作、有一定党建工作经验的同志担任社区党组织书记,配强社区党组班子。区委还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要求区领导干部和区机关各部门主要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个社区,并定期到社区研究工作、帮助社区解决实际问题。围绕深化社区服务,形成了党员义工服务、万家帮、后勤管理社会化、在职党员八小时以外树形象等特色品牌;锁金村街道党建工作在全国获得了多项荣誉,新街口、后宰门、梅园等街道的党建工作也在全省有较大的影响。
3、立足服务,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核心作用。一是实行监督登记制度。为加强全区党员的分类管理和社区党员的宏观管理,玄武区在社区中实行对党员进行监督登记制度。即社区党组织对组织关系已迁入社区的居民党员实行全面综合管理,用“红本”登记;对组织关系在单位、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户口和居住地在社区的在职党员,实行
双重管理,用“蓝本”登记;对户口不在本地区,但居住地在本地区的外来流动党员,用“黄本”登记。为了对在职党员“八小时之外”实施有效地管理和监督,玄武区委下发了《关于全区在职党员在社区中开展“八小时之外树形象”活动的通知》,要求在职党员“八小时之内”在单位服从单位党组织的管理;“八小时之外”接受社区党组织的管理和监督。社区党组织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八小时之外”的活动情况定期向党员所在单位反馈,作为党员干部升迁、晋级、评优的重要参考依据。二是开展党员志愿者义务活动。按照党员的特长和意愿,组成了理论宣传、文化宣传、帮贫扶弱、环境保护等志愿者服务队伍为社区服务。结合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区委组织部和区机关工委联合下文,要求区机关各党(总)支部与社区党组织开展“双结对、双促进”共建活动,将社区党建工作与区机关各部门的党建工作和帮扶工作紧密相联系起来,为构成玄武区大党建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开展党员志愿者活动,发挥了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巩固了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
二、社区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近年来,玄武区委、区政府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社区党建工作新路子,不断加强了社区硬件设施建设和服务管理。但社区党建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1、党组织地位不突出。在社区群众和社区工作人员中,有的对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的地位和关系搞不清楚。只知道社区居委会的存在,而不知道有无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内的各类单位组织中,存在重视居委会主任、轻视党组织书记,主任协调工作的力度大于书记的现象;在用人上,许多街道把有能力的人优先安排在居委会主任的岗位上,开会布置工作召集的是居委会主任、而不是社区党组织书记;从个人意愿出发愿意做主任的多、做书记的少,影响了开展党建工作积极性。
2、参与能力不够强。社区内有许多党员对开展党建工作活动参与的少。不少辖区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党建工作积极性不高。在职党员只有35.7表示“愿意参加”社区活动。街道和社区有少部分干部和工作人员,对开展社区党建工作存在畏难情绪。他们认为:在现有街道和社区管理体制下,社区党支部实质上是离退休支部,对开展好社区党建工作缺乏信心,上级组织对社区党建工作缺乏宣传和指导。
3、队伍素质不够高。社区工作人员虽然是公开招聘的,但素质参差不齐。从整体来讲,有部分社区工作人员缺乏系统地掌握现代化城市管理专业知识,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管理方法、工作手段等还跟不上新形势的要求;工作思路不宽,组织领导能力不强,社区管理层次水平较低。还有部分社区工作人员存在年龄偏大、工作能力偏弱、工作效率不高。与日益拓展社区党建工作不相适应。
4、软硬设施不配套。全区社区中只有香铺营、北安门、板仓、锁五等社区的软件和硬件建设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外,其它社区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不平衡。有些社区重软轻重的现象比较突出,硬件设施不能达到上级要求。有4个社区处于拆迁过渡外,大多都在150平方米以上,300平方米的以上的仅有9个,1500平方米的只有新街口街道香铺营社区1家。社区公益场所和居民公共活动场所严重不足。不能满足社区党建工作和社区建设的实际需要。
三、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思考
1、开展好社区党建工作要有紧迫感
一是社区中各种社团组织、社会中介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大量涌现,对社区党组织的管理提出了新要求。由于这些组织大部分在社区,仍然是党的工作的薄弱点,管理工作还需加强和规范,因此,社区党建工作任重道远。二是党员分布状况发生了新的变化。下岗职工、离退休干部、复退军人、大学生、流动人口和在职党员等大量进入社区,对社区党员的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为此,社区党员的教育管理任务明显加重,传统管理方式和手段有待改进。三是开展创建文明城区活动,对社区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提出了新要求。社区党组织要在创建活动中承担着重要责任,通过充分发挥“两个”作用,团结和组织社区各方面力量,把“创建文明社区”与党建工作相结合起来,促进社区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2、开展好社区党建工作要把握的原则
一是共同参与的原则。社区党建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单靠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组织是无法搞好的。因此,社区内的单位党组织,应当积极参与,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最大的配合和支持。同时,单位党组织要教育在职党员主动投身社区党建工作之中,履行好职责。
二是开拓创新的原则。开展社区党建工作,既要总结成功经验,更要开拓创新,积极探索与现代城市管理相配套的社区党建工作新路子,通过载体创新、内容创新、机制创新来构建社区党建新格局。
3、开展社区党建工作要处理好的关系
一是处理好社区党建与街道党建的关系。街道党建是由街道党工委主持的,直接管理社区党支部建设。社区党建是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党支部为基础,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社区内各类基层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区域性党建。在组织领导上,由街道党工委统一领导和组织,使社区党建工作深入到为居民群众服务中去。在活动内容上,以搞好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管理为中心,多为社区居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在工作机制上,使社区党建融入社区建设之中,为创建和谐社区工作目标同步。在党建工作对象上,注重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在党建工作内容上,重点抓党务工作、解决居民生活和社区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开展社区党建工作,必须着眼于整个社区,着眼于社区单位和社区居民,着眼于社区建设和管理,使社区内各方面力量得到有效整合和发挥。
二是处理好社区党建与社区建设的关系。社区建设对于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社区居民思想素质;加强城市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创建文明城区活动、推动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加强社区党组织的建设,是社区建设的核心,确保社区党建就是确保社区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增强社区凝聚力,战斗力,为社区和谐发展作保障。
三是处理好工作进社区和工作布置给社委会的关系。当前,有些部门把工作进社区与工作布置给社委会等同起来,有的直接把工作交给社委会,把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的社委会变成了自己的下属机构,任务繁多,社区工作人员忙乱。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对工作进行必要的梳理,调整自己的工作思路,理顺与社委会的关系,探索自身工作运行与管理的机制,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要求,促进社区党建工作。
四、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1、明确社区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根据新形势和工作任务的要求,玄武区明确了社区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围绕构建和谐社区为目标,紧贴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按照“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发展业绩好、群众评价好”的“五好”要求,着力建设“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面覆盖”的组织体系,着力建设“立足社区、服务群众、永葆先进”的社区党员队伍,着力建设“政治坚定、团结协作、群众公认”的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着力建设“保障到位、特色鲜明、创新开拓”的党建工作机制,努力构建全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推进现代化新玄武建设而努力。
针对全区社区党建工作的实际情况,玄武区明确了社区党建工作的总体思路:以强化核心为前提,以扩大民主为方向,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维护稳定为基础,以文化建设为载体,以机制创新为保障,为建设民主法制、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生活便利、环境优美、治安良好、人际关系温馨而又充满活动的和谐社区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2、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确立社区党组织的核心地位
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也是社区党建工作的主导力量。抓好社区党建工作,关键要加强社区党支部建设。
一是明确社区党组织的工作职责。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执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团结、组织党员和群众,完成本社区所担负的各项任务;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搞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好社区党员干部的教育、培养、考核和监督工作;密切联系群众,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做好群众工作,搞好各项服务;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教育居民遵纪守法,保证和促进辖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是搞好社区党组织建设。要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群众威信高的居委会党员干部,选拔到支部书记岗位上来。对支部书记人选缺乏的,可从企事业单位选派有较强事业心的年轻党员到社区担任党支部书记,也可从企业下岗职工、复退军人和大学生中公开选聘优秀党员到社区担任支部书记。要下大力整顿好社区后进支部班子。对那些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不好的、班子软弱、工作效率低下的,上级党组织要及时组织力量,采取措施,限期加以整顿转化。逐步改善和提高社区党组织成员的结构和素质,为发挥党组织在社区工作中领导核心作用。
3、建立健全共建机制,构筑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
一是建立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区一级要牵头成立指导委员会,成员由辖区内与社区建设关系有影响力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负责人组成。规划指导社区党建工作、社区的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街道一级建立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围绕社区党建工作,通报情况,协调活动,服务群众,形成社区各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社区党建工作的格局,社区一级建立社区党建工作协商会议。由社区党支部牵头,社区内有关党组织负责人和在职党员参加。协调开展社区党建活动,组织开展社区性、群众性、公益性的社区服务工作。
二是建立社区党建工作保障制度。区委组织部要负总责,街道党工委要直接负责。要通过基层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这个载体,把社区党建工作纳入年终考核目标。同时街道、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单位党组织共建责任区,党员结对帮扶制度等,把社区党建工作任务层层落实到人,确保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4、加强教育管理,充分发挥社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一是做好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和待业、失业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离退休党员是社区党员队伍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开展社区建设各项工作的重要力量。要积极做好思想工作,使企事业、机关单位的退休党员的组织关系及时转到居住地党组织,加强管理。要结合离退休党员特点,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发挥离退休党员的作用。
二是加强对在职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社区党组织要把发挥在职党员作用与其自身的职业特点、专业特长结合起来,设置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活动的岗位,为他们发挥作用搭建舞台。要从政治上关心、生活上帮助在职党员,为他们排忧解难,激发在职党员居住在社区、奉献在社区、回报在社区的热情。单位党组织要主动把党员基本的情况提供给社区党组织,教育和督促党员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和建设活动,并将党员干部在社区建设中的表现情况,作为民主评议党员的内容,作为评选先进、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
三是丰富社区党员活动的内容,增强社区党建工作的有效性。要把“创建文明社区活动”和开展社区“双结对、双促进”活动相结合起来,为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创造条件,使每个党员都能在整个社区生活中发挥作用。把党和政府的关怀,把社区党员的关爱,送到特殊人群、特殊对象的心坎上,体现社区的温暖。同时实行党员挂牌服务和建立党员责任区活动。采取党员包楼、包户的方法,开展争当“文明家庭”、争创“文明楼院”活动,把党员在社区建设和管理中的表率作用体现出来。要注意打造党员义工服务这一玄武品牌,在党员义工组织的统领下,组织好党员志愿者、万家帮等服务队伍,为创建文明社区做贡献。
5、加强社区硬件建设,为社区党建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街道都要想方设法,通过腾、租、改、建等多种形式,加大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建设,力争每个街道至少有3个以上社委会建筑面积达300平方米以上,并保证其中三分之二面积作为服务党员、群众以及文化娱乐的阵地。结合城市建设和老城改造,每个街道都要积极协调有关方面,整合资源,力争建成一个1000平方米的市民广场,每个社委会都能建成一个200平方米左右的小型市民广场。为扩大基层民主,开展群众议事、党员议事,开展社区教育、满足居民文化需求,提供有利的场所,实实在在地把党员服务中心建在社区,建在群众身边,真正融教育、管理和愉悦群众于一体,把社区建成居民共同的家。
6、加大领导力度,推进社区党建工作的制度化建设
一是要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区委要把加强社区党建工作作为党的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领导到位。社区党组织特别是街道党工委要把社区党建工作纳入基层党建工作的总体部署,认真研究社区党建工作的重大问题,组织协调社区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党建工作。社区单位党组织要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和协调下,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共同抓好社区党建。有关职能部门要根据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新要求,结合自己的工作职责,在承担对基层的工作指导、服务职能的同时,把自己的工作做到社区去,使本部门的一流工作体现在社区。
二是加强对社区党建工作的考核评估和表彰激励。把社区党建工作与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结合起来,将社区党建工作的成效纳入“五好班子”、“三个文明”综合考核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先进党工委评选中来,以开展社区党建示范点为抓手,每年进行一次社区党建工作的讲评,每两年开展一次社区优秀党务工作者的评选表彰,为推进和谐社区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第三篇:社区共青团工作调查与思考
按照科学发展要求 创新组织设置模式
不断增强社区共青团组织的地位和作用
社区是社会的最基层细胞,是城市管理的基本单元,是居民群众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城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公民素质的展示平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切入点。随着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社区越来越成为广大青少年居留和活动的主要场所,越
来越成为社会稳定的一个基础环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区已成为城市共青团工作新的增长点,组织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的基础,是新时期共青团的根本职能;也是共青团服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的战略举措。按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调研阶段的要求,围绕如何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的专题,我以楚雄市东兴社区为例,采取听、看、查、访等方式,对东兴社区发展和社区共青团工作状况进行了调查,对新形势进一步加强社区团建工作作了一些思考。
一、社区基本情况
东兴社区地处楚雄市鹿城镇东郊城郊结合部,辖区行政面积2.08平方公里(含花果山片区),现有居民小组6个,省、州、市属单位112个,其中,改制企业6家;总户数6486户,其中,直管居民661户;总人口14356人,其中,直管居民2286人(农业人口1437人,非农业人口849人);辖区单位人口12098人,其中,在职人员8434人,离退休人员2622人,下岗人员662人,无业人员380人。辖区内有单位党委15个,党总支8个,党支部84个,党小组16个,党员2208名。社区居委会有干部、职工、社区干警18人,团(总支)支部47个,兼职团干部40人,35岁以下青年1234人,团员639人,团青比例51.7%。多年来,东兴社区党团组织始终高度重视社区共青团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社区党的建设,发挥社区团组织的主导作用,建立健全网络,探索和创新社区共青团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式,不断加强社区团组织能力建设,增强社区团组织内在活力,构筑共青团团结、教育、服务社区青少年的工作体系,全面推动社区各项事业的发展。
二、社区共青团工作状况
近年来,东兴社区团总支坚持立足社区,以切实服务于青年成长成才为目标,以活动为依托,动员和带领广大青少年积极投身社区建设,充分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着眼社区服务功能的改善,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东兴社区团组织始终紧紧围绕党政工作大局,增强主动参与意识,自觉地将青年志愿者活动纳入到本地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体系之中,纳入到本地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社区与“青年文明号”集体通过牵线搭桥,积极开展结对志愿服务活动,“青年文明号”集体中的青年按照“一对一”方式参与共建和谐社区(单位),或资助贫困学生,或帮教未成年犯,或温暖孤寡老人,或帮助残疾人,或结对零就业家庭,或关爱孤儿,或倡议青年企业家投身爱心传递接对活动中,共建和谐社区(单位)。各级青年文明号集体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积极主动地向所隶属的团组织汇报创建工作,各青年志愿者对关爱对象的情况进行详细了解,特别是对社区中弱势青少年的帮扶工作给予高度的关注,一方面要了解他们面临的问题,询问他们最需要关心帮助解决的困难,另一方面从结对社区的实际出发,力所能及地开展切实有效的结对关爱活动。组织百名“爱心教员”为百户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施教。2007年以来,在团州委,楚雄师院团委的大力支持下,组织百名大学生“爱心教员”为社区百户贫困家庭子女开展义务施教活动。100名来自楚雄师范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在两年的服务期限内通过“一对一”结对帮扶的形式为东兴社区的100名家庭困难学生提供不定期、经常性的义务家教服务,并在日常生活、思想、心理等方面为这些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开展“真情助困进万家,爱心奉献促和谐”慰问活动。每年春节期间,重点面向社区启动“真情助困进万家,爱心奉献促和谐”活动,在州、市、镇、社区四级团组织的广泛动员下,一批批青年志愿者深入社区看望慰问戒毒人员、贫困孤残青年及流浪未成年人,为他们送上慰问金和慰问品,在全社会营造“真心关爱,共建和谐”的良好氛围,为社区广大困难青少年群体做事实、办好事、解难事,把团组织的关心与帮助送到特殊青少年群体的心坎上。
(二)着眼社区文明程度的提升,着力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大力实施“新世纪青少年读书计划”,通过开展“爱心传递·万本图书漂流活动”,动员和组织社区青少年开展读书活动,营造学科学、学知识、学文化的积极氛围。积极在社区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带领青年养成现代文明意识,做移风易俗的先锋,做开社区文明新风的主力军。积极引导广
大青少年投身社区文化建设,以社区各种文化资源为基础,以青少年文化节为契机,形成系列,面向社区内全体居民,因地制宜地开展社区居民和青少年喜闻乐见、健康有益的文体娱乐活动。例如:东兴社区团总支采取资源联通共享、项目联合开发、活动联合开展、阵地联合使用、队伍联合培育的社区团组织联动机制组织辖区内成员单位开展“双喜之约”社区青年户外活动,社区青少年积极参与篮球、足球(五人制)、拔河、跳大绳、60米迎面接力、飞镖、一分钟跳绳等体育项目。通过活动的组织,一方面,充分整合利用区域内社区、团组织现有的资源,实现教育、活动场地共用,积极探索区域内社会化运作机制;另一方面,动员区域内团组织发挥自身优势,与区域内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通过联合主办和冠名赞助的方式开展活动,达到“成本降低、效益增大、覆盖扩展、共建共赢”的城青工作发展效果。
(三)着眼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提高,深入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围绕青年的学习、成才、就业等多方面需求,利用社区范围内的各类教育培训设施,为下岗青工、待业青年开展技能培训,帮助青年掌握就业技能,拓展就业渠道和领域。大力开展创业精神教育和创业典型的宣传,引导青年转变择业观念,增强创业意识,把再就业变成再创业。围绕青少年在学习、生活、成长中团结互助、爱心帮困等优良品质的培养,面向社区进城务工子女开展“手拉手”互助教育活动。例如:东兴社区团队组织积极参与由团州委组织的“共享阳光—千名少先队员牵手千名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活动。这项活动以“共享阳光、共享成长”为主题,开展“六个一”活动,即:城市儿童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赠送1本自己喜欢的书、赠送1件自己喜欢的玩具、互赠1份相互激励的纪念卡、共同写1篇牵手的体会作文、共同开展1次联欢活动、城市儿童带着家长到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进行1次家访。楚雄城区100名城市少年儿童和50名农村留守儿童、50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进行结对,成为新伙伴,他们一起参观博物馆,游览公园。在社区辖区内各级团组织的共同努力下,社区少先队员和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手牵手、心连心,打开一扇扇心灵的窗户,架起一座座友谊的桥梁。
(四)着眼青少年成长环境的优化,深入开展维权服务工作。依托社区,突出抓好青少年权益保护工作,努力优化社区青少年成长环境,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揭露、批评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的现象,在全区内形成关心、支持、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舆论氛围。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积极引导青少年自觉学法、懂法、守法。特别关注未成年人、外来务工青年、下岗青工等青少年特殊群体和弱势群体的生存和发展,广泛开展面向青少年的法律服务、劳动就业等各项服务。联合有关部门开展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活动,组织动员与青少年事务有关的单位,自觉履行法律和政策赋予的职能,承担起维护和服务青少年权益的责任。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广泛挖掘社会资源,充分调动各成员单位发挥职能作用为青少年服务,努力创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形成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共同关心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格局。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青年是社会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群体,社区的建设离不开青年的参与,同时社区的发展与青年的成长密不可分,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体。青年积极参与社区各项活动对社区的建设具有促进作用;社区的建设成就对青年的成长具有深刻的影响。青年参与社区建设是主体改造客体活动中的双向互动。但是,在社区的团建工作中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机构设置不合理,团干部力量不足,社区团建工作的核心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社区团建抓活跃,关键要靠团干部。目前的社区团建工作主要还是依托社区居委会,但社区居委会自身也存在人员编制少,工作任务繁重的现象,要派出专人负责团工作很难。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东兴社区居委会成员中35岁以下的只占35%,28岁以下青年只占18%,年龄层次整体偏大,社区居委会成员中没有专人负责青少年工作。东兴社区团的组织机构设置不够合理,团组织负责人较少,且有九成以上的团组织负责人既是团干部又身兼数职,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团的工作中。很多部门往往把团组织当成是“替补队”、“抽调团”,常年协助其它部门工作,最终的情形是“干了别人的活,荒了自己的地”,团干部的工作现状变成“无为难求位,有位难作为”。其次,面对共青团的开放性、社会化发展对团的传统工作模式和资源获取方式带来的新冲击,社区团组织仍以不变应万变,习惯于条块分立,垂直领导,就地管辖,工作仍然停留于开会发文件,工作靠应付,走过场、重形式,团织组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在弱化,作用发挥不明显。加之,社区对辖区内各单位的管理权是有限的,致使社区团组织的工作力度不是很强,在争取辖区各单位团组织主管领导的支持与配合上存在一定困难,社区团组织与辖区内其它团组织之间只是一种协调、联络关系,导致了社区团组织难以在辖区共青团工作中形成主导地位。
(二)社区团组织覆盖面窄,团员意识淡化。东兴社区有接近三分之二的辖区单位虽都建有团组织,但由于团组织对社区内的团员青年不能有效的进行组织和管理,致使团员流失较严重。特别是随着进城务工青年、待业青年、下岗青年等青年群体的出现,给团员的教育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出现一些“空白点”,甚至是“断档”。大部分待业、下岗、进城务工青年中的团员,团组织关系没有转入所在的社区,长期留存在学校、原单位或户籍所在地,成为“档案团员”,不能过上正常的团组织生活,不按时缴纳团费、很少参加团的活动,团员意识逐渐淡化。再者,在社区注册的团员青年人数不多,能够联系上的团员大部分都是组织人事关系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常住的团员,由于团员数量有限,限制了团组织开展活动的规模和水平。目前,社区组织的覆盖率还比较低,很多进城务工青年、下岗青年、待业青年以及闲散青年仍游离在团的组织架构之外,大量“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化的同时,组织关系没有配套转入社区,这些人与社区不存在任何行政隶属关系,他们的组织纪律性比较差,怎样把他们组织起来、凝聚起来,参与社区活动,参与社区建设,是目前社区团工作要亟待破解的一个难题。
(三)辖区单位对社区团组织的认同感弱,缺乏有力支持。社区成员的社区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有些社区成员不知道自己居住在什么社区,更谈不上参与社区活动,往往使社区处于尴尬境地,对社区的认同感较差。一些单位的社区共建意识不强,对社区工作支持不够,参与社区建设的主动性不强,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共青团工作的开展。由于长期固守于“州管市,市管镇,社区管居民”这样一种传统隶属关系,使得辖区内各团组织之间缺乏工作合作理念,资源整合意识,导致辖区单位团组织对社区团总支的认同感不强,工作上配合不够积极,联合开展活动难组织,团组织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联系,各自为正的工作状态制约了工作开展的广度和深度。例如:社区黄泥坝团支部成立不久,团支部一行几人曾走访辖区内一些单位,联系到其团组织负责人,欲与其建立共建机制,但没有收到预期效果。
(四)团员职业分布和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难以统一管理。社区大多数青年团员都是在校学生或有固定工作不由社区直接管理的。经调查统计,登记在册的团员一些是社区常住人口,一些是辖区单位公务员和企事业人员,还有一些是待业青年和务工流动青年等,团员职业分布范围很广,涉及社会体系的诸多层次,他们的个人素质、社会层次、思想觉悟各有不同,良莠不齐。进入社会转型时期,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念受到挑战,青年根据自己的实际和需求来审视和筛选,因而在青年中没有形成“一统天下”的主流思想,各种思想都有自己的追随群体,青年的思想呈现分化、多元化格局,从而使社区团的活动难以形成较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五)阵地建设不完善,利用率有待提高。虽然社区团工作一直把加强青少年的活动阵地建设当作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但社区依然有相当一部分辖区单位活动阵地不够完善,有的甚至没有建立青少年活动阵地。调查结果显示,在问到社区内有没有青少年活动设施和场所时,70%的辖区单位填写没有。活动阵地的利用率也还比较低,这次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州图书馆离社区虽然很近,但来看书的人很少;社区培训室建立起来了,但举办培训班的次数不多,青少年自愿前来听课的人数少。社区共青团在想方设法整合资源、筹集资金建立各种青少年活动设施的同时,还要切实用好这些服务设施,要从有效服务的角度,大力开展深受青少年欢迎的活动,提高活动阵地的利用率。
(六)团建工作的薄弱环节较多。在社区青少年的多元化需求中,青少年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十分突出,但社区团建工作组织形式单调、手段缺乏、力度不足,没有依据青年需求的前瞻性和实用性特点来开展工作。在工作手段上,存在着学习与实践不结合,活动与工作不结合等一些矛盾。社区团建工作仅仅停留在收缴团费、义务劳动等一些基础性工作,没有把团组织的优势充分利用起来,缺乏社区团建工作的有效载体;在工作力度上,团员的权利与义务不一致,团员先进与不先进一个样,团组织没有权威性。
四、建议与对策
针对东兴社区团组织的现状,我认为,必须以区域化的理念来推动社区团的工作,打破条块分割和系统隔离,尝试灵活建团、流动建团、社区建团,推动系统(行业)共建、上下(左右)联建,促进一定区域内团队组织之间的合作与联合。具体的是:“明晰三条主轴,突出三个重点,发挥“四个作用””。明晰三条主轴。第一,坚持“党建带团建”,将社区和“两新”组织团建纳入党建,做到有党组织、又有团员青年的地方,就有团组织。第二,创新团建模式,以区域为对象,以社区为中心,采取联合式、散发式、开放式的团建思路,以“地毯式”登记造册为基础,做到对外来务工青年和新兴领域青年的全覆盖。第三,加强建设兴趣式社团,实现对周边青年全吸引。突出三个重点。第一,锁定重点区域。以社区为基础平台,将社区打造成为项目积聚的平台、队伍发展的平台、资源整合的平台,形成以社区为中心的区域性高地。第二,指向重点人群。通过开展“一体化”的活动,覆盖区域内所有青年和单位,尤其是外来青年和“两新”组织青年,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第三,采用重点途径。用社会化手段积聚社会资源,确立争取党政资源、整合团内资源、吸纳社会资源、挖掘区域资源等资源整合方式,形成区域化推进的资源合力。构筑三条保障线,强调区域化评价,推动整体性发展。发挥“四个作用”。第一,建立考核激励机制。考核,以青少年满意度和社会公认度为导向,评价体系的制定要基于区域化整体推进的大背景;激励,向区域评价、单位评价相结合的综合性模式转变,做到统筹兼顾。第二,建立资源整合机制。整,强调吸纳,以社会需求兴奋点为导向,促进社会资源转化为公共产品,流向公共服务;合,强调共享,对吸纳到的社会资源做到既不是简单索取又不是独占式收编,以共享为导向,实现资源利用的社会边际效用最大化。第三,建立长效发展机制。长效,就是对实践过的项目进行甄别,对零散的项目进行整合,对有实效但不太受关注的项目进行包装,促进项目效应的长期性;发展,就是注重在摸索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适宜推广的发展格局,努力打造有鲜明特色的“楚雄模式”。
(一)以团建工作为落脚点,大胆创新,构建以基层团组织为核心的社区共青团工作组织体系。社区是城市青年的生活领域,社区团工作作为城市共青团的基础作用日益显著,我们要始终坚持把社区青年组织的建设作为基础来抓。一是抓好社区团建工作。紧紧依托社区党支部,加强与民政部门沟通,进一步加大社区团支部建设和发展兴趣社团的工作力度。积极探索居民区团的组织多样化实现方式,倡导培育各类服务型、志愿型、公益型、兴趣型、学习型的青年组织,最大限度地覆盖社区青年;探索在社区建立流动团员工作委员会,凝聚无团组织单位的青年以及城市流动青年、下岗青年、失业青年、待业青年以及外来务工青年,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为他们成长成才提供有效的服务。二是大胆创新团建模式。为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适应青年群体多元性、自主性、流动性不断增强的实际,扩大基层团的有效覆盖,激发基层团的整体活力,更好地服务党的建设,按照团中央《关于加强城市共青团工作意见》及区域共青团整体化建设试点工作的要求,可采取试点先行的模式,以楚雄城区共青团工作资源较为丰富的社区作为城市共青团工作区域化管理的试点,推进城青工作,按照“区域一体、有效覆盖、合作共赢、促进活跃”的总体要求,突出两大群体,依托三大平台,实现四项目标,(即:突出片区内青年和外来务工青年两大群体,依托建立东片区青年工作委员会、青年社团组织、青年信息网络三大平台,实现工作组织区域化、工作载体整体化、工作机制长效化、工作项目品牌化四项目标),加大团建创新力度,扎实做好基层基础工作,扩大基层团的有效覆盖,激发基层团的整体活力,进一步提高各级团组织服务青年的能力和水平,努力推进城市共青团工作的整体活跃。可按照结合实际、先易后难、试点先行、加快完善、分步推进的原则,以有一个组织网络、有一批骨干力量、有一支团员队伍、有一批物质依托、有一批工作项目、有一套工作制度为工作目标,促进区域化社区工作的整体活跃。三是深化基层党建带团建,不断优化团的工作环境。不断深化党建带团建工作,按照“关键在带,根本在建”的要求,健全和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切实把团的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格局。注重组织配套建设。按照社区党建重点,同步推进基层团的建设,尤其要积极探索区域范围内“两新”组织“党建带团建”和“团建服务党建”的基本途径。加大队伍选配力度。深化“推优入党”工作,创新推优入党机制,使“推优”成为社区党组织发展青年党员的主要渠道。健全“推干荐才”机制,积极推动大学生“村官”担任社区团干部。充分整合阵地资源。充分利用社区办公场所和党员活动阵地,加强社区团组织的教育活动阵地建设,尤其是充分利用基层党员远程教育阵地和设施,开展团的教育宣传和志愿服务活动,努力实现共建共享,努力实现同步考核。以区域共青团整体化建设为导向,进一步把基层团建工作纳入基层党建工作体系,努力实现党团组织建设同步、双轨考核。
(二)以整合资源为突破口,聚众合力,构建以“区域化”整体推进社区共青团工作的新格局。社区资源丰富,如何网络好区域内有效资源为我所有,关系到社区共青团工作的长远发展。第一,整合社区资源,创新思路。建立健全社区团的组织是做好社区共青团工作的前提和保证。社区团组织坚持以党带团建,以联合促团建,以共建强团建的大团建工作思路,大力实施团建基础工程,为社区青少年的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一是以党建带团建。按照党建带团建的原则,把社区团建和社区党建同研究、同部署、同考核、同落实,在辖区单位内建立联合团支部,成立青年议事委员会、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各类兴趣小组等组织。二是结对共建。成立青年工作委员会,并让青工委各成员单位与社区非公经济团组织结成互帮共建对子。在社区推行团员双重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团员社区注册和团员社区评议机制。通过努力,使社区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社区组织网络,为社区各项资源的整合及社区青少年工作的整体推进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第二,整合人力资源,人人参与。人力资源是社区最活跃的因素。社区团组织因势利导,积极在社区开展社区理念和传统美德教育,使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社区培育青少年,青少年服务社区”等现代社区理念深深植根于社区青少年心中。其主要作法: 一是抓各类专业人才队伍。充分挖掘驻区单位、辖区单位居民中有专业特长的各类人才资源。除大力吸纳辖区团员青人才外,还可积极与民政局、老干局、关工委等部门联系,深入社区,挖掘一批具有专业特长又热衷于青少年工作的离退休老同志,聘任他们担任社区青少年工作顾问。邀请驻区单位的法官、检察官及特派员担任社区青少年工作的法律顾问,全方位,多渠道为青少年提供服务。二是通过团的品牌活动吸纳人才资源。如:社区可通过开展争创“青年文明号”、争当岗位能手活动,吸纳各类人才,并将这些整合来的人才分类编队,组建文体服务、医疗服务、法律咨询等各类专业服务队伍。如:在社区文体活动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经过各级团组织的共同协作、努力,整合聘请在校艺术老师、驻区单位文化骨干担任社区的青少年文体活动辅导员。三是抓志愿者服务队伍。通过整合和招募等多种形式建立红领巾社区小队、巾帼志愿者队伍、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民兵预备役志愿服务队等各类志愿者服务队伍,不断加大志愿者注册力度。这些服务队伍每到节假日,可深入社区、楼院,开展为民、富民、利民、安民、便民、乐民服务,让志愿服务活动足迹遍及社区的每一个角落。第三,整合公共资源,共享共用。为解决活动阵地问题,可重点对以下两类资源进行整合:一是整合教育阵地资源。通过整合,建立青少年法律学校,家长学校,集家教、绘画、书法、音乐等综合培训基地的“社区学堂”。如:东兴社区的教育小区是一家单位型小区,各类资源丰富,但只对成年人开放,不对青少年开放,社区团支部可与小区物业联系,在原来培训室的基础上,建立社区青少年法律学校,并利用这一阵地在社区青少年中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的“三德”教育,引导青年团员遵纪守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社区团组织可以“四进社区”为契机,积极与公安和司法部门结合,充分利用社区警务室、民调室这一重要资源,成立社区青少年维权服务中心,创建青少年维权服务岗,维护社区青少年合法权益。二是整合文体阵地资源。东兴社区共有驻企业和事业单位近百家,这些单位大都拥有比较好的内部服务设施,针对这些资源,社区团支部对其可进行有效整合,促使其免费向全体青少年开放。第四,整合活动项目,促进活跃。按照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青年的原则,社区团总支或青年工作委员会可整合梳理诸如:青年志愿者行动、健康快车、法律在线、青少年社区健康行、“青年文明号”优质服务等服务项目走进社区,并按照“在精不在多、服务出特色”的工作原则,有针对性的选择特色服务活动,为青少年参与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提供广阔的舞台。一是通过各类兴趣小组和活动协会促活动。在社区团组织的指导下,成立青少年乒乓球、书画小组、足球队、舞蹈队等兴趣小组。这些青少年组织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在社区开展“青年文明社区大家乐”活动、书法比赛、演讲比赛、英语口语大赛等活动,不断丰富社区青少年文化生活,陶冶社区青少年的情操。二是积极举办社区文化节。在州、市团委的牵头下,与辖区内省州属单位联合,以社区为阵地、以青少年为主体,积极举办社区文化节。三是充分利用楼院、庭院空间,开展楼院文化、庭院文化。引导楼院青少年自发组织起来,开展青年文明社区大家乐活动。在楼院,大力开展青少年大家跳、大家唱、大家画、大家读、大家写等自娱自乐活动,活跃楼院气氛,增进邻里之间关系。
社区共青团工作是一项全新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以上分析只是对社区共青团工作的一点初探,要想真正做好社区共青团工作,还需立足社区,大胆探索,真正作好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篇文章,在全社会的共同关怀和支持,以及广大团员青年和社会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够不断推动社区工作的蓬勃发展。
第四篇: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定稿)
新形势下就如何加强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几点思考
中共红湾寺镇委员会(2010年8月2日)
红湾寺镇是自治县政府所在地,辖三个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另设机关党支部和老年公寓党支部。常住居民3712户8814人,党员195人,其中女党员103人,少数民族党员95人,60岁以上党员72人。先后建成党建及精神文明大院10个,建成楼院党小组18个。
近年来,我镇党建工作从适应城镇社区建设工作的需要出发,按照社区党组织“三有一化”的要求,以配强社区班子、加强阵地建设、健全运行机制入手,狠抓社区服务,较好地发挥了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使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县城发展和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但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城乡一体化工作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单位人”转为“社会人”,大量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农牧民易地搬迁集中定居的流动人口进入社区,社区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趋势,迫切需要增强社区党组织的领导、协调功能和社区的服务功能,全面推进社区建设。
一、社区党建工作现状及成效
(一)配强班子,提高社区干部整体素质。三个社区党支部书记均有思想政治可靠、文化程度较高、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副科级干部担任。通过民主推荐,依法选举了25名社区“两委”班子成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广渠道多形式的培训社区干部,先后多次组织社区书记、主任到社区建设先进县市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到省、市、县委党校进行培训,组织镇机关及各社区公益性岗位人员120多人参加由县职教中心举办的在职中专学历教育。目前,3个社区党支部书记年龄均在35岁左右,文化程度均在大专以上,已初步建立起一支年龄较轻、文化较高、能力较强的社区领导干部队伍。
(二)夯实基础,加强社区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目前,三个社区拥有自主产权的办公场地平均达到200平方米,镇上建成了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建立社区图书阅览室3处,藏书 1万多册,棋牌娱乐室、文化活动室6处310平方米,居民体育健身活动场地4处。建成便民医疗服务点3个,商业服务点242个,家政服务点4个,覆盖全镇人口的95%以上。开辟社区文化长廊一处,社区党建文化大院四处,创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个,市级党风廉政教育基地1个。通过镇社积极协调争取,为社区购买了办公桌椅、电脑、文件柜等设施,有效的改善了社区办公条件。
(三)健全网络,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机制。建立健全了镇社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社区建设工作联席会等机构,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研究社 2 区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社区配套组织联席会议制度,把社区党建工作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与其它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镇党委每年还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党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下一阶段的目标任务;全面落实镇领导联系社区制度、党员结对帮扶、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实行双重管理教育、流动党员管理等加强党建工作的意见。结合实际,制定了《党群结对帮扶制度》等多项制度,对镇社党建工作内容、任务、目标等均作出具体要求。
(四)搭建平台,充分发挥社区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社区党建有活动才有活力,有特色才能出色。近年来,镇党委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创新活动载体,深化活动内涵,开展了一系列党建主题活动。一是打造“先锋”品牌。注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社区广泛开展了“党员亮身份、行动做表率、服务在社区”主题活动,有75名党员主动加入社区志愿服务队伍,义务为社区居民开展服务。把每年3月份确定为志愿者服务月,每月的15日为志愿者活动日,鼓励社区志愿者积极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在志愿者队伍服务内容上,每个社区建立一支涵盖帮扶、就业安臵、环境整治、治安巡逻、矛盾调解、便民服务、科普宣传、医疗保健、法律服务、心理咨询、应急救援、青少年志愿者、计划生育等分门别类的志愿者队伍,如:三个社区党、团支部组织志愿者定期不定期来到老年公寓、空巢老人、孤寡老人和困难党员家中进行走访慰问,由党员志愿者和驻辖区单位、学校 3 学生组成的服务队为老人们讲故事,做好事,重阳节集中为老人献上富有特色的精彩文艺节目。二是打造“和谐”品牌。深入开展一系列创建活动,镇社分别获得“平安乡镇”、“文明社区标兵”、“道德教育示范点”“平安社区”等荣誉称号,今年,组织开展了“文明生态社区”“孝老爱亲互助关爱”示范点、国防教育进社区示范点、公共文化阵地专人管理示范点等创建活动,通过一系列创建活动,带动了党建和精神文明上水平。三是打造“爱心”品牌。投资435万元,修建了功能完善、人居环境良好的老年公寓一、二期工程。目前已有80多名老人报名,70位老人已入住,入住老人正在这里尽情享受着晚年的幸福生活,社会效益明显。为了搭建爱心平台,传递人间真情,先后启动了“爱心基金”,创办了“爱心超市”及“爱心书屋”,至目前,共募捐到“爱心基金”4万余元,并收到全省各地爱心人士捐款4.65万元和价值2万多元的物品。共发放救助物资4.2万元,全镇100%的特困居民都得到了救助,(五)拓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水平。近年来,镇党委始终把服务群众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做好下岗失业人员的建档立卡工作,共登记下岗失业人员601人,企业退休人员346人。二是民生保障全面展开,2009年,为156户居民解决廉租住房,为849户1727人发放廉租房补贴113.2万元,为97户167人发放低保边缘补贴20.04万元,为35名老党员发放生活困难补助1.4万元;积极协调和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了慰问优抚对象、实施救济救助和送温暖 4 献爱心活动,共发放慰问金2.8万元。年发放低保金155.24万元,发放临时物价补贴173.68万元。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切实保障了社区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三是劳动保障服务到位,止目前,共开创城镇就业岗位226个,城镇新增就业500人,下岗职工再就业250人,劳务输出491人,参加医疗保险居民3722人,参保率达87.45%。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875人,参保率达到68%
二、社区党建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社区经费困难。在县委县政府支持和镇社努力下,虽然三个社区均落实了办公场所,配备了办公设施,但目前仍有两个社区没有会议室,办公条件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社区工作需要。另外,社区办公经费困难,部分工作开展不便。
(二)社区服务力量比较薄弱。随着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张和城乡一体化工作的深入推进,部分务工人员和农牧民群众涌入城市,企业下岗职工全部进入社区,给社区管理造成很大困难,加之社区干部队伍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低、工作能力较弱等现实状况,难以适应社区发展的要求。
(三)部分社区党员和单位对社区党组织认同感淡薄,参与社区工作意识不强。部分离退休党员人虽进了社区,但思想上还不能接受由“单位人”变为“社会人”的现实,认为到社区会失去原单位的一些待遇,心怀顾虑,不甘融入。一些辖区单位认为社区建设是社区自己的事,与他们没有多少关系,不愿在财力、物力上给予支持和帮助。
(四)社区党员年龄结构老化、纳新工作滞后,流动党 5 员有效管理措施少。离退休党员逐渐转入社区和入党积极分子中青年人偏少,是导致社区党员年龄偏大的主要原因。党员年龄结构的老化、社区入党积极分子偏少,直接影响了社区党员队伍结构和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流动和下岗职工党员思想波动大,情绪低落,且忙于生计,不愿接受社区党组织的管理。
(五)社区管理体制没有理顺。一是社区责、权、利不统一。目前,部分职能部门将本应该有自己单位来完成的职能转嫁到镇或社区,而权利却未下放,“费随事转”的原则没有完全落实,导致社区工作经费紧张,社区大量时间花在 “协助”部门工作上,而社区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工作职责却没有时间去落实,社区居委会作为城市居民的自治组织,其民主自治作用也往往被行政化工作所淡化。二是社区建设没有形成合力。对社区建设的指导、协调与宣传发动不够,广大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不高,驻区单位缺乏“驻于社区、关心社区、建设社区”的意识,基本上还没有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
三、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建议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新社会组织等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化组织设臵,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这就为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了新 6 的目标和任务。要按照这一要求,立足我镇当前实际,切实加强社区党的建设,以服务群众为重点,努力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为自治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社区党建工作。社区是社情民意的集中反映点、社会稳定的保障点,也是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立足点。加强社区党建工作,应从三个方面提高认识。一是在思想上高度重视。随着我县城乡一体化工作的稳步推进和社会事业的进一步繁荣,“两新”组织不断发展,退休人员、下岗职工及待业人员、外地务工人员聚居社区,加强对“两新”组织的政治领导,加强对聚居社区人员的管理,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都需要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径,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建工作,不断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以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二是在领导责任上高度重视。进一步完善落实好镇党委、社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责任制,建立工作督查和责任追究制度,做到思想到位、职责到位、工作到位。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社区党建工作的合力。三是在宣传舆论上高度重视。充分运用新闻媒体和其他各种有效形式,宣传社区党建工作,使驻辖区各单位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增强“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社区意识和参与意识,形成人人都积极关心、支持、参与社区建设的舆论氛围。
(二)拓宽渠道,夯实社区党建工作的物质基础。必要 7 的物质投入是社区党建工作开展的前提。要按照社区党建“三有一化”的要求,进一步解决办公场所狭小,经费短缺的问题,可采取“四个一点”(财政拨一点、党费补一点、镇社自筹一点、辖区单位资助一点)的办法继续适当增加投入,为开展社区党建工作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一是通过争取项目资金,为办公场所狭小的隆畅、裕兴社区修建办公用房,解决无会议室及活动场所的问题。二是解决社区办公经费和党员活动经费。争取县财政向社区拨付必要的办公和党员活动经费,保证社区正常的活动经费。三是增加社区经济收入。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引导社区大力发展经济实体,壮大社区经济。同时,对纯粹的企业行为实行有偿服务、对社会职能与半行政性的服务行为实行低偿服务或成立中介组织实行有偿服务,提高自我造血功能,走出一条在服务中发展壮大、发展壮大后更好地为居民服务的路子。
(三)立足根本,加强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社区党建工作能否搞好,根本在于有没有一支热心社区党务工作,有一定理论政策水平,懂得党的基本知识,善于联系群众,办事公道的党务工作者队伍。一是推进社区干部管理体制改革。要继续坚持实行选举制、委派制和聘用制相结合,形成能上能下、转进转出的社区干部选配机制,增强社区工作者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随着近年社区工作量的不断增加,建议每个社区再调配1-2名公务员,二是加大社区党务工作者培训力度。每年分层次、有计划地对社区干部进 8 行2至3次培训,可采取举办培训班、外出学习等方式,培训重点放在社区党的建设工作内容、工作方法等方面,开拓社区干部视野,提高他们抓好社区党建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四)创新载体,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创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为目标,不断创新工作载体,努力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一是创新社区党建活动载体。社区党建工作载体特别是活动载体融党建内容、方法于一体,是开展社区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和依托。只有创建起新的活动载体,才能增强其吸引力,提高其有效性。社区可根据党员思想和工作实际,深入开展“五比五创建”活动,通过“比学习、比团结、比工作、比服务、比干劲”进一步提升广大党员干部服务居民的水平和能力,树立干部职工争创一流工作业绩的进取精神,形成互敬、互重、互信、互让的工作氛围和勤政为民、求真务实、依法行政、廉洁奉献的工作作风。二是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创先争优做楷模”活动为重点,紧紧围绕 “践行科学发展,服务保障民生,促进民族团结和谐” 的实践载体,以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着力点,以优化人居生活环境、服务居民群众为落脚点,以改进党员干部作风、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为保障,全面落实以 “素质工程”、“关爱工程”、“就业工程”、“平安工程”、“文化工程”、“和谐工程”为内容的社区六项工程,不断丰富和拓展社区党建工作服务内容和载体,逐步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全体党员为主体,群众广泛参与的共建体 9 系。三是构建社区党建工作网络体系。健全党员教育监督网络。社区党支部在社区工作中处于中心地位,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不仅要接受来自党组织和党内同志的教育监督,也要接受来自社会和群众的教育监督。建立起党内和党外结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结合的教育监督网络,可以使每个党员处处受到教育、时时受到监督。社区党组织和党员植根于、活动于群众之中,应该做社区广大群众的服务者。在社区建立服务网络,把社区党的建设工作和党的群众工作直接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多种社区服务活动使关系到社区居民切身利益的一些实际问题得到解决,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干,使党员受教育和居民得实惠有机结合起来,推进社区党建工作健康和谐发展。
(五)广开言路,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根据社区“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要求,对涉及民生等社区重大事项,先由社区党支部在广泛听取意见、认真调查论证的基础上,集体研究提出初步意见和方案,由 “两委”班子成员充分讨论,商议修改意见后,提交党员大会讨论审议,并召开居民会议表决通过后,及时在社区公开栏内公开决议内容和实施结果,从而保障居民对社区重大事项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促进科学决策,推动工作落实。
通过组织居民党员开展积极有效、多形式的活动,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区生活共同体,以此达到抓党建促经济,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目的,推动全镇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第五篇:构建小城镇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的调查与思考
构建小城镇社区党建工作
新格局的调查与思考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新经济组织不断涌现,各类人员大量进入城镇社区,使社区党建工作的基础和领域均发生了较大变化。为了适应新的形势,进一步加强城镇社区党建工作,推进社区建设和城镇的发展,最近,我们在城关镇对社区党建工作情况进行了认真调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就进一步加强小城镇社区党建工作,构建小城镇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作出了一些粗浅的思考。
形势:迫切需要加强
作为党在城镇的基层组织,社区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重大已无容质疑。面临我县城镇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社区党建工作同样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是社区人口日益增加,人员结构进一步多样化,使社区党建工作领域不断扩大。目前,石泉县城区共有4个社区,有居民8332户38700人,各类流入人口4650人,城区人口占全县的24%,比2001年增加79%。而且,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农村人口向社区转移的力度还会逐渐加大。存在于社区的各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7000余家,从业人员近20000人;社会力量办学1所,民办非企业单位5个,从业人员219人;驻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离退休、提前离岗的干部职工2450人,下岗职工975人;同时,还有5261名在职干部、职工大部分时间在居住的社区度过,这使得社区人员结构十分复杂,而且会随着改革的深化而进一步多样化。
二是社区党建工作的责任逐渐加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随着国有、集体企业改制进程进一步加快,进入社区的下岗、分流的职工党员数量越来越多。据统计,改制基本结束的县缫丝厂、栲胶厂、纤维板厂、纸厂已有143名下岗、分流职工党员进入社区,而全县正在和将要改制的国有、集体企业共有41家,共有职工党员348人,这些党员绝大多数组织关系都将转入社区;加上离、退休干部职工党员逐渐增多,给社区党员的教育、管理增加了新的任务。同时,随着再就业、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等新的工作内容转向社区,社区在群众生活保障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社区党组织宣传、组织、帮助群众工作量将大大增加;职业的相对流动性和居住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使职工对单位的依赖相对减弱,对社区的依赖则大为增强;实行双休日、年休和七天长假之后,职工在社区活动时间相应增加,人们对社区的认同感和依赖感也有很大程度的增强,这些情况也对社区党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三是社区建设对社区党建工作的要求进一步提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文明的不断进步,居民群众对生活的质量和品位有了更高的要求,各种群众自发组织的活动团体大量涌现,对社区建设、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呈现出更高的需求。社区党组织要适应社区发展的需求,更好的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必须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紧紧围绕不同群体的物质、文化及精神需求,改进和创新贴近群众,为群众欢迎的工作方式,增强服务的多样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把党的关怀渗透到社区各种阶层、各个领域,才能为我们党赢得最广泛的群众基础。
问题:不能承受其重
城镇体制改革以来,我县城镇社区党建工作紧紧围绕城镇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大胆探索和实践,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开端。尤其是通过实施“旗帜工程”和开展社区党员“四带头”活匚橹看方岫宰サ闶痉叮娣逗徒∪松缜匙橹母飨钪贫龋股缜匙橹斓及嘧拥玫郊忧浚峁褂兴纳疲饔煤陀跋炝徊皆銮浚俳松缜飨罟ぷ鞯慕健5牵肷缜⒄沟男滦问坪蜕缜ㄉ璧男乱笙啾龋匀淮嬖谝欢ǖ牟罹啵杏幸恍┪侍庳酱饩觥9槟善鹄粗饕幸韵录父龇矫妫?br>
1、驻社区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党建的思想淡薄,在职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调查中我们发现,社区党组织虽然加强了同社区内各单位的联系,但仍没有建立起持久、规范、有效的共驻共建机制,相当一部分单位参与社区建设不够主动;
2、社区党的基层干部力量相对薄弱,支部班子,尤其是支部书记年龄普遍偏大。城关镇4个社区中,有2个社区的支部班子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支部书记年龄均超过60周岁。
3、社区党组织办公和党员活动阵地条件差,活动经费少,社区干部生活补贴偏低等问题比较突出。多数社区办公用房和党员活动室面积小,条件差,甚至还有两个社区没有办公用房和党员活动室,至今在租用的民房中办公和开展活动。办公经费和活动经费还比较紧张,除组织部包抓的北街社区和东街社区积极争取驻社区单位支援等措施解决办公和活动经费外,其他社区办公和活动经费全靠居委会少量收费解决。社区工作者收入低,支部书记、社区主任和文书月生活补贴仅120元,其他干部没有生活补贴,无法吸引高素质的人员参与社区工作。
4、社区党员流动性增强,管理难度加大。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从事个体经营和外出务工的流动党员数量逐年增多,由于场所和工作不固定,管理和组织活动十分不便。同时,由于人员流动,给在社区居民中发展党员工作也带来了较大困难。
5、社区党组织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在居民小区、楼栋和社团组织中还存在党组织建设的空白点。
对策:做好“整合资源、互惠共享”这篇文章
在新形势下,怎样牢牢把握社区发展脉膊,把社区党组织真正建设成社区的领导核心,为促进我县城镇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根据我县城镇社区党建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笔者就构建小城镇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作了一些粗浅的思考,概括为以下几点:
1、完善社区组织工作体系,构建网络化社区党建工作格局。一是要调整完善社区党组织设置,构建社区党组织新网络。筹建副科级建制的街道工委,隶属城关镇党委,作为街道各种组织的领导核心,统领社区各项工作。对党员人数超过50人的社区建立党总支,根据党员从业性质和居住位置,按行业或按居民小区(楼栋)建立党小组(支部)。针对流动党员流动性强的特点,按流动方向,组建流动党员临时党组织,做到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组织,从而形成纵向到头,横向到边的党组织覆盖网络。在此基础上,将社区内的各种组织(如治保、调解、青妇、行业协会、物业管理机构及民间社团组织等)整合起来,加强领导,充分发挥社区各种组织的作用,更好地凝聚和团结社区群众。二是要建立社区党建协调机制。针对社区构成情况比较复杂,驻社区单位工作性质差异较大的问题,拟成立由县委分管领导牵头,组织、宣传、纪检、工会、妇联、共青团、民政、公安等部门共同参与,成立社区党建工作协调指导委员会,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通报情况,听取意见,研究、落实涉及区域性的重大问题,组织开展“共驻共建”活动,形成社区党建工作的整体合力。
2、改进社区党员教育管理方式,构建社区党员分类管理的新格局。通过对社区内党员全面调查摸底,根据社区党员的年龄、职业等不同特点,把社区党员分为老龄党员、失业困难党员、流动党员、在职党员和个体工商户党员五类,结合他们的活动规律和需要,把社区内传统和新型党员教育管理方式进行整合,理顺关系,实行分类分层管理。对老龄党员实行送教育、送服务“双送”上门,促使老党员发挥余热,为社区建设出谋划策;在失业困难党员中开展带头就业、带领失业困难职工再就业“双带”活动,加强对失业困难党员的教育管理;对流动党员采取党员定期向党组织汇报外出工作、生活等情况,党组织定期向流动党员传达党内政策、家乡重大决策和事件等情况的“双向联系”,以及流入地、流出地“双向管理”的办法;对在职党员采取八小时以内由单位党组织管理,八小时以外由社区党组织监督的“双重管理”模式;对个体工商户党员采取由主管部门党组织、个体协会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共同管理的办法,破解社区各类党员管理中的难题。从而增强党员“社区”意识,改善辖区内党群关系,提高党员队伍在居民群众及流动人员中的公认度,吸引更多各界优秀分子向党组织靠拢,进一步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3、发挥社区党员优势,构建社区党建为民服务的新格局。调查发现,社区党员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是社区党建、社区建设的宝贵财富。在他们中间,既有理论宣传、经济管理、专业技术特长的党员,又有擅长文化体育等娱乐活动的党员。尤其有一部分离、退休干部职工党员,比较热心社区建设,对组织生活有较高的热情,又有充足的时间,希望发挥自己的余热。我们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区党员身上的优势,将党员的先进性与个人兴趣爱好、专业特长结合起来,本着量人分类、量技归位、设岗定责、量力而行的原则,以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和开展党员“结对包帮”、“四带头”等活动为载体,将社区党员组织起来,开展治安巡逻、绿化美化、扶贫济困、法律咨询、敬老包户等活动,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生活、医疗、教育、就业等方面的实际困难,鼓励社区党员在社区建设中发挥优势,展示才能,更好地体现自身价值,让社区群众看到党员的形象,听到党的声音,感受到党的温暖。
4、整合社区各种社会资源,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社区发展格局。社区服务,主要依靠社区的各种资源。社区党组织要积极整合社区所有闲置的设施和资源,采取改建、置换、出租、拍卖及兴办社区产业等方式,使闲置的设施和资源发挥作用,增强社区“造血”功能。积极采取县乡财政拨一点、驻社区单位助一点、社区群众捐一点、有偿服务赚一点的办法,加快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同驻社区单位党组织的联系和沟通,积极配合驻社区单位的各项工作,协助解决驻区单位的实际困难。如帮助驻社区单位党组织监督在职党员八小时之外的情况,维护驻社区单位的安全和周边环境,及时接转改制企业下岗、分流职工党员组织关系,为驻区企业联系招工,为驻区单位职工解决照顾老人和子女入学等方面存在的困难,想方设法争取驻社区单位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的大力支持,合力共建社区基础服务设施。积极协调组织社区内企事业单位向居民开放学习、休闲、娱乐等硬件设施,充分发挥这些单位在就业、政策宣传、医疗和教育的优势,主动与驻区单位联办服务实体,共同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积极为驻区单位的发展和主观利益的提高创造条件,实现社区资源的优势互补。
5、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构建社区干部队伍“三高一优”新格局。一是突破身份、行业、地域界限,采取公开招录、选聘的方式,通过提高政治、经济待遇,广揽人才,从社会吸引更多的热爱社区工作、有一定政策素质和工作能力的人员加入到社区工作者队伍中来;二是推行社区党(总)支部和社区居委员会干部“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在条件成熟的社区推行支部书记和社区主任“一肩挑”,逐步实现社区干部专职化;三是加大在乡镇党政机关和县直部门富余人员中选调社区工作者的力度,逐步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素质;四是积极探索建立在乡镇机关和驻区单位中选派年轻干部到社区锻炼机制,帮助社区干部开展工作;五是认真组织社区干部通过参观学习、业务培训、研讨交流等形式,提高社区干部队伍的素质,努力建设一支政治、文化、业务素质高,工作作风优的社区干部队伍,不断增强街道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总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社区党建工作必须树立新观念,运用新思维,积极落实工作责任制,完善工作网络,探索工作载体,转变工作方法,丰富工作内容,走出一条社区党建工作的创新之路。由于我县城镇规模较小,城市化进程相对较慢,受客观条件限制,我们对有些问题的研究和认识还比较肤浅,还存在很多局限性。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研究探索力度,努力把我县社区党建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作 者: 赵以刚 陈小平王善武
作者单位:中共石泉县委组织部
成文时间: 二○○四年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