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共建机制 促进社区建设(09)(推荐5篇)

时间:2019-05-14 15:35: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构筑共建机制 促进社区建设(09)》,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构筑共建机制 促进社区建设(09)》。

第一篇:构筑共建机制 促进社区建设(09)

构筑共建机制促进社区建设

摘要 随着我市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社区发生了一系列的深刻变化,传统的单一的行政管理方式已难适应现代城市管理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构筑一种新的社会整合迫在眉睫,优化社区管理、服务功能,全面推进社区共建,加强对城市管理已摆在各级政府领导的面前。

关键词 社区 共建 机制

正文

街道、社区是政府在城市开展工作的基层组织。近年来,随着我市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社区发生了一系列的深刻变化:政府部分职能转移,大量的流动人口、下岗职工、老年人群涌入社区,居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等需求都依附于社区。面对新的变化,传统的单一的行政管理方式已难适应现代城市管理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构筑一种新的社会整合迫在眉睫,优化社区管理、服务功能,全面推进社区共建,加强城市管理已摆在各级政府领导的面前。现通过对昆山市玉山镇朝阳街道以及所辖社区的调查研究, 就如何推进社区共建工作有了一些粗浅的思考。

1.社区共建取得的初步成效

昆山市玉山镇朝阳街道办事处成立于1995年3月,地处玉山镇老城区,辖区占地面积3.5平方公里。街道辖区内常住人口3.5万人,其中外来人口1.3万人,下设10个社区居委会,有33个居民住宅小区。

近年来,朝阳街道按照“责任共担、思想共育、计划共订、1

资源共享、活动共办、机制共筑”的原则,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发挥共驻共建优势,形成社区管理合力,在社区共建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主要做法是:

1.1党建计划共定。“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为了更好地建设社区、服务群众,朝阳街道党总支建立了社区党建工作协调机制。通过街道党建联席会、党建工作协调会的形式,与共建单位一起研究,及早谋划年度共建重点,街道10个社区党(总)支部分别与辖区内33个单位签订了共驻共建协议,对促进社区三个文明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2社区创建联办。充分挖掘共建资源,是共驻共建活动的切入点。朝阳街道地处老城区,所辖社区范围内的住宅小区基本都是70、80年代建造,这些老住宅小区由于基础设施差,给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小区改造迫在眉睫,而街道、社区经费短缺,真可谓心有余而力不足。为了改善小区居民生活环境,共创美好家园,33个共建单位纷纷出资赞助,部分缓解了社区建设经费困难的压力, 并竭尽全力为社区提拱人力、物力支持,扎实推进共建活动。

1.3社区治安联防。维持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社区治安环境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社区党建联席会各成员单位的共同责任。为了深入开展基层安全创建活动,朝阳街道以及所辖社区与共建单位签订了综合治理责任书,建立了人防、物防和技防相结合的社区防范机制和防控网络。配合共建单位工商、公安等执法部门查处无证经营性网吧、无证经营诊所、地下赌场等;与派出所成立治安工作协调小组,在居民小区内安装红外线监控系统,对小区进行24小时巡视,实时监控小区治安,有效地遏制了案件的发生,维护了社区的治安。

1.4社区服务共兴。搭建社区服务管理平台,最大限度发挥共建资源优势,“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切实为民办实事。朝阳街道把公益事业的管理和服务列入责任书中,形成街道、社区统一协调,各成员单位分工负责的工作格局,开展扶贫帮困、爱心助学、赈灾募捐、采集就业岗位、便民服务等公益活动,为弱势群体和困难职工献爱心。

2.社区共建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与朝阳街道所辖社区一样,我市大部分社区目前开展了以“六共”为主要内容的联创共建活动,不仅理顺了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内单位党组织之间的关系,而且实现了社区内资源的有效整合,促进了社区与单位的共同建设和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必须在社区建设中予以解决:

2.1社区自治力度不强。社区居委会除完成城市居民自治组织法履行的工作职责外,还要承担政府部门条线检查考核的各项任务,权小责大,费少事多,工作不堪重负,疲于应付。街道、社区每年需要迎接各种大大小小的检查,准备各式各样的台帐,形式多而内容杂,有些内容重叠反复,既浪费了资源,又耗尽了精力,自治力度不够,运行机制不顺畅。

2.2社区共建合力不足。市委、市政府已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社区建设的工作意见。然而有些共建单位由于受传统的单位管理体制的影响,思想认识不到位、贯彻落实不深入。许多单位职工仍然依赖单位,缺乏社区认同感、归属感,主动参与支持社区建设和社区共建的内在动力不足,只是表面做做形式,挂挂牌子敷衍了事;有的部门不把社区当成是自己的家,而是遇事互相推诿。反而,给社区增添不少麻烦。社区单位的协同力量、居民群众的参与力量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社区共建的整体合力不足。

2.3社区“造血”功能缺乏。俗话说“社区是个框,大事小事往里装”、“小社区大社会”,说明了社区事务多,发展潜力大。由于社区与生俱来的局限,没有实现市场化的运作机制,街道、社区集体资产匮乏,资源未能得到整合,如朝阳街道以及下辖社区建设和工作经费缺口近40%。近年来,虽然各级采取多种渠道筹措社区建设资金,改建和新建了一批社区办公和服务设施,但滞后于社区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和居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需求。

2.4共建机制不够完善。社区共建作为政府一项重要工作,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参与共建人员的激励机制、投入机制、考评机制等如何建立。共建人员如何提高积极性,共建资金如何能不依靠“化缘”,考评机制如何能客观公正等等,都是有待完善的。

3.加强社区共建的几点建议

3.1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社区共建应当“以人为本、服务居民”为宗旨,充分体现人民意愿。切实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的自治功能,以解决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重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在社区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社会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为目的,把服务社区居民作为社区建设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体现民情民意。

3.2理顺关系,畅通工作运行机制。做到明确三个关系 :政府部门与社区的指导与协助、服务与监督的关系;街道办事处对社区的指导、协调和服务的关系;社区居委会与物业管理单位之间指导与监督的关系。界定三方面职能:政府部门、街道必须独立承担的行政管理职能;社区自治的职能;部门主办需要社区协助的职能。

社区居委会工作的重点是为群众提供服务,按照“政事分离、政社分离,责权利相配套”的原则,积极探索建立政府与社区互动的运行机制。

3.3增强意识,提高驻区单位共建积极性。社区居民和社区单位是社区的主体,动员社区所有成员积极而有效地参与社区建设,是加快推进社区全面发展的有力手段。开展社区共建工作,必须从强化社区居民和驻区单位共建意识入手,营造“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共建氛围。一要加强宣传。使单位认识到自己是社区主体、社区主人,既是社区建设的参与者,又是社区建设的受益者,增强居民和社区单位的社区认同感和归宿感。二要搞好服务。街道和社区居委要增强服务意识,从驻区单位、居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开展各种形式的服务活动,积极为驻区单位、居民想做而没有做,不便做或做不到的工作,努力为社区居民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文化娱乐环境,增强社区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三要加强沟通。街道、社区要采取多种形式主动加强与驻区单位、居民联络与沟通,让居民、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工作、社区活动、社区管理,监督社区事务,使驻区居民由“局外人”变成“热心人”。

3.4整合资源,增强造血功能。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注重街道、社区资源整合优化的同时,要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地筹措社区建设及工作经费,给社区注入新的发展活力。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议政府加大对街道、社区社会工作经费的投入,建立市财政社区建设保障基金,每年拿出一定的资金专门用于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实现资源共享。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引导驻区单位的服务设施向社区开放,对社区的服务设施、各类社区资源按照市场化的要求进行运作和经营,实行无偿服务、低偿服务和有偿服务相结合,以服务养服务。三是培育社区中介服务组

织。创新社区服务形式,鼓励个体、私营、民营等企业开办社区服务项目。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通过投资入股、合作经营等形式,建立多渠道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投入机制,加快社区服务产业化进程。

3.5完善体系,构建社区共建长效管理机制。建议街道社区、共建单位、社区居民代表三方形成合力,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完善社区共建体系。一是明确共建双方的责任。要以各级党组织为核心,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订相关制度,形成社区共建的制度体系。规定各级党组织、社区党员和驻区单位在社区共建活动中的地位和职责,明确共建单位分工,制定共建范围,提高工作效率,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二是经济补偿和典型激励机制。要根据当前社区辖区单位、社区各类组织的认识水平和社区发展水平的现状,区别社区资源共享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补偿和奖励办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依法给予一定的补偿。三是实行联考联评制度。要按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群众评议与自我评价相统一的原则,在对街道社区党组织进行考核的同时,由居民群众对街道社区党组织、驻区单位共建工作进行评议,要把评议结果作为创建文明单位及效率效能建设考核的重要依据,将社区、单位、政府紧紧联系到一起,集体进行管理决策,形成建设合力。

参考资料:

1、《社区共建是城市管理的永恒话题》

2、《昆山市关于全面加强社区建设管理意见》

第二篇:构筑社区党建共驻共建机制的思考

构筑社区党建共驻共建机制的思考

刘先和(2004年6月)

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重要部分的社区党建是个新生事物,其内涵是指,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各类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地域性党建工作。既然是地域性工作,就有个建立共建机制的问题。结合光荣街道几年来的探索,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谈三点浅见。

一、建立共驻共建机制是新形势下社区党建的必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城市体制改革为社区党建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课题。主要有二:一是,社区职能转变,党建任务越来越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大批“单位人”变为“社会人”涌入社区;原来政府许多社会职能剥离划归社区;大批离退休党员、下岗失业党员、转业退伍党员和流动党员来到社区;无主管部门经济组织不断出现,民营企业成为经济主体,需要街道、社区大力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所有这些,无疑使社区职能增加,党员教育管理任务加重,社区党组织已经处在党的城市工作前沿。在这种情况下,除旧制,建新制,加强社区党的建设,势必成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也是历史赋予的重要使命。二是,新形势下社区党建工作发生了质的变化。尽管社区党建也属街道基层党建的一部分,与传统党建在工作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上是一致的,但社区党建与传统基层党建相比,其工作范围、工作内容、工作对象、运行机制迥然不同。概括起来有三个拓展和三个转变。即,工作范围由过去单一社区党组织向社区内所有单位党组织拓展;工作内容由过去侧重抓党务向全局性工作,包括企事业、机关、部队、学校等各类组织在内的区域性党建拓展;工作对象由过去只管退休党员向包括下岗失业党员、流动党员、在职党员、转业退伍党员等全体党员拓展。领导方式由过去封闭管理模式向协调、指导、服务模式转变;组织方式由过去以条为主、条块分割向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网络化方向转变;活动方式由过去依靠自身力量向调动、依靠社区内各类党组织力量和整合各类资源方向转变。一句话,社区党建工作正在由封闭转为开放,由单向转为多元。由此不难看出,在城市管理体制向纵深推进,社区党建面临日益繁重任务和严峻挑战的形势下,再单靠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组织力量显然不可能解决社区党建工作中涉及的方方面面问题,必须创造出一种新的工作机制,总结出一套新的工作方法。而共驻共建机制的应运而生,正是适应了这一发展需要,成为新形势下社区党建深入发展的必然产物。

二、建立社区党建共驻共建机制的目标和工作载体 我认为,建立街道、社区党建共驻共建机制的根本目标应该是:最大限度地发挥街道和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辖区内驻军、驻地单位、企业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居民党员、离退休党员、在职党员、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立起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以社区党组织为基础,以辖区所有党员为主体,所有单位共同参与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条块结合的区域性党建新格局,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社区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党的工作影响力,为全街三个文明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

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建立相应的活动平台和组织框架,即工作载体。要通过工作机构、组织机构、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组成的统一体,实现对社区工作的领导,对社区党建资源全面整合,调动社会方方面面力量,互动共建。从光荣街道实践看,建立这种共建机制要抓好三个载体建设。

一是组织载体。在党工委领导下,建立街道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和在职党员联络站,吸收驻军首长、驻街单位和企业党组织领导人参加。同时根据需要,各社区聘请一名驻军首长和一名区职能部门领导担任社区名誉书记和名誉主任,既当后盾又参与领导工作。街道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和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要定期例会,商讨党建和社区建设重大问题;名誉书记、主任也要定期召开会议,总结工作,必要时作出人员调整。实践证明,健全组织载体,对整合社区资源,构筑共驻共建机制,不仅是必需的而且是有效的,它能实现街道、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单位党组织双向沟通,创造高效协调的途径,从组织上保证党建共抓、社区共建、资源共享、文明共创,党建工作许多难题都可以通过组织载体建设得到解决。光荣街道在短短两年中由驻军、辖区单位和企业为社区提供两处、共340平方米、价值50万元的党员活动室,价值30万元的办公设备,从根本上改变党员教育条件差的状况,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二是活动载体。我们体会,构筑共驻共建机制除了要有得力的协调组织机构,还要搭建为辖区单位发挥作用的舞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当然,活动载体的设计,必须突出主题,贴近实际,注重实效,以社会性、地区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为重点,以共同利益、共同需求为原则,确定共建项目,并千方百计抓好落实。近两年,我们街道开展的共兴社区服务、共抓扶贫帮困、共建社区环境、共保社区平安、共活文体活动、共创先进社区和先进党组织的活动;以及在领导班子中开展的争创“先进党工委、先进社区党组织”的活动;在社区党组织中开展“五进社区”、“五个好”、社企结对子的活动;在民营企业党组织中开展“一名党员一面旗”、“先锋岗”的活动,都是针对党建工作实际精心设计,贴紧群众关注热点,因而效果非常好。仅在扶贫帮困工作中,就有辖区单位和企业与社区结成5个共建对子,帮扶30个贫困户,建立9户家庭养老院,筹集扶贫基金10万元,落实500多人再就业。2004年春节仅辖区企业就捐献资金6万元,米面8600斤,救济贫困居民140户,不但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温暖,也使社区党建工作找到了切入点。

三是教育载体。激发驻地单位、企业党组织参与社区党建工作积极性,教育环节首当其冲。要通过教育载体帮助各类党组织彻底解决社区工作“与己无关”的思想,树立地域性“大党建”观念,达到思想统一、行动一致。为此应抓好三项工作:其一,建立街道、社区对辖区单位定期评议的制度,把街道、社区的意见作为辖区单位评选先进的重要依据。对在社区党建工作中贡献突出的辖区单位和个人要大张旗鼓地表彰。我们街道2004年对28个社区建设贡献单位、12个社企共建、军民共建先进单位和10个社区建设贡献者的表彰,就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其二。积极组织辖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参加街道社区文化体育、环境治理、法制宣传、计划生育、道德建设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树立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使辖区内所有单位和全体党员、居民受到教育熏陶。其三,充分发挥在职党员联络站作用,对在职党员登记建档同时,大力提倡“建社区爱社区”理念,增强在职党员社区党建意识,组织他们开展“真情献社区”活动,对其在社区的表现及时向所在单位反馈,表现突出的评选优秀并发喜报,引导他们在单位和社区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社区党建共驻共建机制的长效保证

建立共驻共建机制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任务。经验告诉我们,保持共驻共建机制的长效性,并非开几次会,发个简单号召就能一劳永逸,而是必须坚持正确的原则,树立牢固的感情基础,并要以完善的制度作保证。

所谓坚持正确原则,即共商共谋的原则,互利互惠的原则。由于街道社区内单位多,隶属关系复杂,在解决社区党建问题时,尤其在整合社区资源时,一定要以共同目标、共同需求和共同利益为纽带,在平等自愿、互利互惠基础上,共谋共商,取得共识,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双向交流,共同受益,切忌一头热。要按照欲取则先予的思路,在争取辖区驻军、单位和企业支持的同时,更要下大力气为他们多办实事。如建立爱兵习武奖和支教奖,建立再就业基地和基金,优先安排军嫂再就业,对辖区单位、企业发展中遇到土地,办证等实际困难时,街道要出面衔接协调解决,这样才能在互利互惠中增进感情,取得回报。

完善的制度是保持共建长效机制的重要保证。我们多年来在实践中形成的走访慰问制度、节庆联欢制度、大事协商制度及重大活动相互参加制度,无论对街道社区还是辖区驻军和单位,都是实现相互沟通的重要渠道,也是保持共建长兴不衰的有力措施。实践一再证明,当街道社区与驻军、辖区单位之间出现分歧时,只要按照制度办,多沟通、多走访、多协商,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办事就会水到渠成。因此可以说,构筑共驻共建机制的过程,实际是融洽关系、互利互惠的过程,也是坚持制度、信守承诺的过程。只有把握好这一过程并贯彻始终,共建关系才会牢固发展,共建之花才能结出丰硕之果。

第三篇:永兴路社区共建共享机制

永兴路社区共建共享机制

永兴路社区以“责任共担、资源共享、难题共解、活动共办、文明共创”的社区党建共驻共建工作新机制为抓手,切实发挥党组织在社区党建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在社区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社区共建合力,有力提升了社区党建工作水平。

一、建立党建工作共抓机制,实现“联动”。

驻社区单位党组织主动与社区签订共驻共建、共建共享协议书,制定具体完善的共建工作制度和职责任务,明确共建规划、共建措施、共建目标,确保共驻共建工作有组织、有制度、有落实。社区党组织主动将驻地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吸纳进社区党组织委员会参与社区日常管理,实现组织活动开展与推进社区各项中心工作双联动。社区和驻地单位坚持定期召开社区内党组织负责人联席会议,共同讨论社区党建活动计划,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网络。

二、建立公共资源共享机制,确保“四有”。

各驻地单位党组织根据单位党员人数,每年向社区划拨一笔款项,作为社区党组织活动经费;帮助社区建起有房子、有牌子、有桌椅、有制度、有电教设备、有健全组织生活的“六有”高标准党员活动室,切实解决社区党组织“无钱办事”、“无处议事”的实际困难。同时,充分发挥部门党建工作规范、党员政治理论高的优势,与社区基层党组织进行结对帮扶,参与社区党员管理,开展社区党务工作者培训,协助健全社区党建工作制度,实现了社区党建工作有钱办事、有址议事、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有力推进社区“三有一化”建设。

三、建立帮扶解困共办机制,给力“惠民”。

成立驻地党员扶贫助残志愿服务队,开展机关党员下社区“进千家门、认千家人、知千家情、解千家难”活动,发放便民服务卡,收集群众意见,解决居民实际困难。党员志愿者开展“和特困户谈一次心、解决一个难题、办一件实事、谋一条就业路子、出一个致富点子”的“惠民五个一”活动。驻地单位利用自身优势,举办实用技能培训,提供就业岗位,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为生活困难的群众办理低保,开展“五送一建”,使困难居民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温暖。

四、建立公共服务共管机制,合力“双创”。

驻地单位和社区携手联动,共同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和园林城市。在醒目位置刷写创卫标语,设立双创宣传栏和公益广告;在居民区增设垃圾箱,为社区提供办公软硬件设施和文体活动器材。机关党员进入小区开展双创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向社区居民签订门前四包责任书;联合举办创卫知识教育活动,普及创卫知识,增强居民除害防病意识,养成讲文明、讲卫生、讲礼貌的好习惯;帮助居民清理积存垃圾,平整巷道路面,推动了社区“双创”工作的有序开展。

五、建立文明风尚共建机制,倡导“和谐”。

社区和驻地单位共同担负起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职责,围绕“讲社会公德,做文明市民”主题,配合开展文明楼院、文明家庭、文明街道、文明单位、文明社区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的社区新风尚;与社区联手,组建社区老年曲艺队、社区合唱团、秧 歌队等文体活动队伍,积极为社区图书室捐书,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免费为居民进行体检,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意识更加深入人心。

永兴路社区居委会

第四篇:加强社区文化共建促进社区文化和谐

文章标题:加强社区文化共建促进社区文化和谐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社区文化蓬勃兴起。社区文化作为新时期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在丰富社区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社区安定团结、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区和谐等方面,显示出无法替代的功能和作用。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社区文化对社区建设的重要作用,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广陵区作为扬州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区域,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和江苏省先进文化区,在这方水土孕育而成的扬州清曲也被国务院颁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在社区文化建设中,我区以组织积极健康、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创建群众文化网络、文化设施和营造良好的社区文化环境为重要目标,以培养建设高水平的社区文化工作干部队伍为组织保证,社区和谐文化的基础工作扎实推进,使社区文化得到延伸和发展,更好地满足了全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抓组织建设,建立社区文化工作机制。我区将社区文化建设作为推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目标和社区建设规划,量化硬件、软件指标,逐月、逐季考核,予以重点发展。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经常深入社区调查研究,现场办公,及时解决社区文化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协调驻社区企事业单位支持社区文化建设,推动了社区文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了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街道和社区也配备了专职从事社区文化工作的人员,形成一个区、街、社区三级联动的文化工作格局和区文化馆、文化站、文化室三级群众文化组织网络,为社区文化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在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文化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驻区单位支持,社会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实现设施共建、资源共享、实事共办,共驻一地、共谋发展,不断把社区单位的资源优势整合为社区文化建设的优势,推动了社区文化共建工作不断发展。

抓阵地建设,搭建社区文化发展平台。社区文化阵地是开展社区文化工作的基本条件。为给社区居民提供必要的文化活动空间,本着资源共享的原则,结合辖区的区域优势和社区实际,树立“共建共享、共驻互助”的理念,一是积极争取辖区内单位、学校、企业的内部资源对社区群众开放;二是采取政府拨一点,社会筹一点,街道社区出一点,有关职能部门给一点的办法,新建、扩建一批社区文化活动阵地。目前我区各乡镇、街道和社区的文化活动场所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许多社区翻新、改建了小广场,新建了文化室和图书室,建立了文化活动工程点、文化宣传长廊,成立了社区党校。各社区的阵地建设,为开展社区文化提供了较好的平台,在这些平台上,社区文化活动精彩纷呈,起到了凝聚人心、团结互助的良好功效。

抓队伍建设,夯实社区文化基础。社区文化队伍是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我们建立了一支共有159名具有文艺特长、乐于奉献、素质较高的文化辅导员队伍,组织他们参加岗位培训,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社区文化活动有声有色。在工作中,我们注重因势利导,加强指导,广泛吸引群众参与到建设特色文化家庭户和特色文化团队活动中来。目前全区共有文化团队134支,其中2个团队被省文化厅命名为江苏省特色文化团队称号,共有特色文化家庭510户。各乡镇、街道和社区在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时,都安排特色文化家庭登台竞技,蔚然成风。曲江街道在原有10支社区文体队伍的基础上,先后成立了社区老年腰鼓队、老年歌舞队、老年健身队等,使业余文艺队伍人数由300人发展壮大至500余人,共有腰鼓队、民乐队、戏曲队、秧歌队等15支,并涌现出一大批特色家庭户,这对倡导文明生活方式,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起到了积极作用。

抓活动建设,丰富社区文化内涵。活动是社区文化的生命。社区文化活动不仅成为精神文明的一种传扬形式,也成为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在社区文化建设中,我们改变过去文化工作侧重搞娱乐活动的做法,注重把先进性和广泛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教育性和娱乐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思想道德教育、科教文化卫生知识普及和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利用社区学院这一载体,为下岗失业人员举办各类培训班,与劳动保障部门共同举行“关爱在扬州,一对一帮扶”活动,与扬州日报社联合举办“走出麻将室,实现再就业”的专题座谈会等,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让市民了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开发与利用优秀本土文化资源。我们举办了扬州清曲进社区巡演20余场,既丰富了社区群众文化娱乐生活,又让更多的人关心、热爱扬州清曲这一古老的艺术,自觉加入到保护和传承这一艺术的行列中来。今年演唱会在夏季将走进每个社区,同时还要进景区、进厂区、进园区和校园。

抓品牌建设,提升社区文化品位。近年来,我们始终围绕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和重大活动,开展不同主题、多种形式的社区文化活动,社区文化活动不再仅仅限于繁荣文化、提高居民素质,它已打破了文化视角狭窄的格局,积极介入诸如经济发展、邻里团结、拆迁拆违、维护稳定、和谐社会建设等工作中,使文艺节具备了盈实的文化内涵和魅力。在各项重大活动和比赛中,我区金奖数多次位居全省城区之首,充分展示

了广陵精品文化的魅力。

社区和谐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在三个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政府的文化职能部门,我们将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用科学发展观认真思考、统筹社区文化发展工作,创新工作机制,在创新发展中解决社区文化工作中所遇到的难题,努力打造一个个别具特色、群众参与共建共享的和谐文化社区,共同营造出舒适、和谐的广陵家园。

《加强社区文化共建促进社区文化和谐》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加强社区文化共建促进社区文化和谐。

第五篇:创新机制 促进就业 完善体系 构筑和谐

(119)

2007年8月29日

创新机制 促进就业 完善体系 构筑和谐

——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多项工作创全省第一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近年来,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服务理念,不断拉高工作标杆,开拓创新,较好地解决了群众普遍关心的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劳动者权益、农民工生存环境等问题。劳动和社会保障多项工作在全省位居前列,部分做法和经验在全省推广。

一、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

(一)全力打造就业服务平台,积极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继在全省创建第一家“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后,又投资1600余万元对劳动保障服务中心进行扩建,新增设行政审批、农民工就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劳动监察、劳动仲裁7个服务大厅,目前中心共有12个服务大厅,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服务窗口100余个,推出了创业项目推介、创业成果展示、行政审批全程代理等特色服务,为全市职工提供了一个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平台,并成为全省最大劳动保障“一站式”服 1

务窗口。开发启用了就业服务系统软件,实现了市、区劳动保障部门与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和部分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的信息联网,做到了“一点登录,多点查询,网络互联,信息共享”,今年还将与60个社区实现联网。通过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活动,截止去年底,全市50个社区达到了充分就业社区标准,达标率37%,其中10个社区被评为优秀充分就业社区,4月份顺利通过了省劳动保障厅的考核验收,验收合格率全省第一。

(二)实施“二三四”工作模式,帮扶“零就业”家庭优先就业。“二三四”工作模式,即确立政策帮扶和长效管理两个机制,采取购买公益性岗位稳定一批、开发社区服务性岗位吸纳一批、发挥再就业政策作用扶持一批三项工作措施,完善就业服务承诺、“一对一”结对帮扶、日常援助与集中援助相结合和跟踪回访四项工作制度。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9100个,先后帮扶“零就业”家庭中399人实现了就业,6月底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基本消除“零就业家庭”的工作目标。日前,下发了《安阳市“零就业”家庭帮扶办法》,在全省第一家建立起了“零就业”家庭援助长效机制。

(三)积极扶持下岗职工创新业,实现就业工作可持续发展。去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建起了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园区,首批58名创业者享受到了创业培训、小额贷款、税费减免、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和房租补贴等系列扶持政策,先后为其提供小额担保贷款216万元,落实社保补贴21.6万元,房屋补贴83万元。上半年,我市又在县区推进创建创业园区6个。截止目前,已有920余名创业者在创业园区实现了创业愿望,带动就业

1.6万余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4200余人。上半年,将帮助大学生创业作为今年就业工作的重点,在去年全省首家建立大学生就业服务指导站的基础上,又在全省首家将创业培训引进高校,出台了《关于大学生、农民工和复退军人开展创业培训的意见》;下半年,将对农民工和复退军人提供创业培训服务。

上半年,我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9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

业2.8万人,“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0.7万人,所有目标完成均超过90%。

二、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一)扎实推进企业职业养老保险,解除群众老有所养的后顾之忧。一是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全市企业离退休人员从2002年的9.25万人增加到目前的11.8万人,养老金额发放从2002年的5.7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9.72亿元,年均增长17.63%,我市未发生一起拖欠发放事件。二是强力推进养老保险费征缴。上半年,全市养老保险费征缴71908万元,提前半年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任务。截至目前,全市养老保险基金结余5.91亿元,可发放离退休养老金6.48个月。因征缴任务完成较好,2003年至2006年省劳动保障厅累计奖励该市养老保险调剂金2900万元。三是努力扩大养老保险参保覆盖面。全市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从2002年的40万人增加到目前的46万余人,越来越多的劳动者纳入到养老保险“安全网”的覆盖范围。今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百户私企进社保”活动,目前已有47家私营企业2352名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五是做好企业养老金调整工作。2005年至目前,人均月增加281元。

(二)不断完善医疗保险政策体系,保障职工病有所医的权益。我市先后出台了困难企业职工、市属国有特困企业退休人员、城镇灵活就业人员以及农民工等医疗保险办法,消除城镇职工范围内各类群体参加医疗保险的政策空档;出台降低门槛费、提高报销比例、调整大病救助保障限额、出台门诊重症慢性病管理办法等40多项减负政策,着力减轻参保患者看病负担;实行放宽社区医疗用药范围、放宽家庭病床开设条件等措施,引导参保患者小病进社区,降低患者就医费用;积极争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解决城镇居民迫切的基本医疗需求。同时,为失业、工伤、生育、伤残等各类特殊人群的生产生活问题也提供了较好保障。

三、劳动关系日趋和谐

(一)完善劳动合同管理,促进履约关系规范化。出台了《安阳市劳

动合同管理暂行办法》,使劳动合同管理更加具有条理性和可操作性;下发了推行劳动合同制度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劳动合同推行工作;开展了“规范用工一条街”创建活动,文峰区商业步行街通过创建,90%以上的商户与职工签订了劳动合同并参加了社会保险;开展了“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将劳动合同签订情况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连续两年开展了“劳动保障诚信等级评定活动”,全市14家企业被评为劳动保障诚信企业。

(二)实行了劳动监察职能“网格化”管理,延伸劳动监察职能。在全省率先实行了劳动监察机构网络化、业务网格化、管理层次化管理。将劳动监察职能向街道(乡镇)延伸,构建起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劳动监管体系,达到了网格监控、整体协调、预防为主、和谐关系的目的。上半年,劳动保障监察受理举报投诉案件121件,结案121件,结案率为100%。

(三)强化执法维权机制,实现仲裁实体化。重点抓好两个环节:一是强化执法监督;二是在全省第二家成立了劳动仲裁院,实行“仲裁为主、诉讼为辅”的新型调处办法。上半年,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336起,为职工挽回经济损失80余万元,法定时效内结案率100%。

四、农民工合法权益全面加强

(一)建立农民工工资防拖欠机制。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建筑行业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并连续4年开展了集中清欠活动,共为农民工清理欠薪3000余万元。

(二)启动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帮扶活动。积极推动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工作模式,扎实做好经常性转移就业服务。继滑县之后,内黄县又被国家劳动保障部命名为“全国劳务输出工作示范县”。我市的全国示范县占全省总数的三分之一,在全国地级市中名列第一。上半年,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0.8万人,其中劳务输出85.5万人。针对转移就业的困难家庭,组织开展了“零转移就业家庭”帮扶活动。目前调查摸底工作已基本结束,各县区正在逐户建档,逐户拟定帮扶方

案。

(三)建立农民工定点医疗机构,在全省率先为农民工设立了外地定点医院。选择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郑州市惠济区人民医院为该市农民工定点医院,同时,我市农民工较多的北京、天津、太原等地的定点医院也正在选定之中。

(四)健全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我市在各个开工建设工地设立了《农民工权益保护公示牌》和《工伤保险参保告知牌》,让农民工对有关政策一目了然。积极与教育部门联合将“农民工子女就学时需提供父母一方由劳动部门备案的劳动合同”一款规定列入到全市2007年小学、初中招生工作意见之中,促进建设规范的劳动关系。市劳动保障部门与市司法局联合召开了农民工法制教育和法律援助维权工作会,确定了用三年时间构建农民工法制教育、法律援助、有组织临时外出务工随队服务、跨地区司法维权协作、来安农民工法律保障五大工作体系的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规定,全市所有农民工涉及工伤、工资案件全部列入法律援助范围,我市在外工设立农民工维权机构的工作也正在进行。

(五)成立农民工服务超市。去年底,我市在全省首家创办了农民工服务超市,将多种服务项目引入服务大厅,目前已开设政策咨询、就业服务、法律援助、境内外劳务输出、特殊工种培训办证、计生宣传服务、廉租房信息服务等服务窗口,并形成了与劳动监察、合同签订、劳动仲裁、工伤保险、工伤鉴定、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一线式”连接的服务体系。

五、内部管理制度化目标化

(一)业务管理台帐化。实行“台帐式管理,制度化推进”,即三本台帐推进工作:一是与省、市政府签定责任书及省厅下达任务涉及的硬性指标完成情况月台帐;二是瞄准全省、全国同行业制高点,创造自己亮点工作的60项重点亮点工作台帐;三是推行了的“劳动保障,倾情相助”24项便民服务措施管理台帐。

(二)行政审批阳光化。在全省劳动保障系统首家实行了行政审批统一受理、全程代理。市劳动保障部门开设了全程代理服务大厅,设置

了三个服务窗口,把所有5项行政许可项目和与企业及职工直接联系的11项行政确认项目纳入窗口服务,实行了劳动保障行政许可、行政确认项目受理、办理、送达 “一站式”服务,为申请人提供“统一受理、专人指导、全程代理、限时办结”的免费服务。

(三)便民服务现代化。一是成立了劳动保障12333电话咨询中心,建立直通千家万户的12333电话帮助服务,在全市提供统一的咨询服务。二是开通了短信查询服务,群众足不出户发送一条短信就可以实现查询各类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信息。三是开通触摸屏查询服务,为单位、职工、离退休人员提供各种政策、业务查询。四是开通网上查询服务,建立了“安阳劳动保障信息网”,网站编制了再就业工作问答、城镇自由从业人员医疗保险问答等专题,开辟了养老医疗保险个人帐户查询、养老保险费欠费查询、你问我答、网上举报投诉等特色栏目。

(四)创建工作目标化。今年市劳动保障部门在全系统开展了“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服务质量”活动,提出了三个创建即创建劳动保障系统三优文明窗口、全国青年文明号、省级文明单位的创建目标。劳动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围绕这一目标,认真细化服务措施,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

报:市委常委,市人大正副主任,市政府副市长,市政协正副主席,市委副秘书长,市政府正副秘书长、办公室各领导。

发:各县(市、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办公室有关科室,有关

新闻单位。

签发:王贵超 审核:郭海平编辑:吴晓虹 祝学红(共印200份)

下载构筑共建机制 促进社区建设(09)(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构筑共建机制 促进社区建设(09)(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校社区共建工程促进和谐社区建设的实施方案

    关于实施学校社区共建工程促进和谐社区建设的实 施 方 案今年,我校教育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基础,以深入贯彻落实《中共潍坊市委关于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八届十三次全委会精......

    加强社区文化共建、促进社区文化和谐(讲稿)

    加强社区文化共建、促进社区文化和谐 一一理论政策课堂宣教活动讲课稿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社区文化蓬勃兴起。社区文化作为新时期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在......

    创新机制构筑平台 加强老干部思想政治建设

    创新机制构筑平台 加强老干部思想政治建设近年来,**老干部工作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我市老干部的思想实际、队伍现状,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构筑新的平台,努力将老干部思想......

    加强社区建设促进社区思想政治工作

    加强社区建设促进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我区是泰州市的中心城区,主城区面积31.69平方公里,32.8万人,下辖6个街道,5个乡镇,76个社区居委会。几年来,城区的社区建设经过起步、发展、提高......

    加强居民参与、促进社区建设

    社区建设是社区服务深化发展的产物,它随着我国城市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应运而生,发轫于1990年代初的社区服务热潮。 从此之后,社区服务进入千家万户,深受群众欢迎,为方便城市居民......

    构筑消防安全,共建平安校园1

    构筑消防安全 共建平安校园 和谐校园,平安为首,平安校园,安全先行。伴随着江西师大消防志愿者服务队的成立,校园消防安全得到了很大的重视,并且举办了各种消防安全活动,旨在为广大......

    党工共建经验:发挥优势,构筑党工共建格局

    党工共建经验:发挥优势,构筑党工共建格局近几年来,随着改革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加之##区河西地区被南京市作为城市新的中心区进行大规模开发、建设,区域环境......

    党工共建经验:发挥优势,构筑党工共建格局

    南京市##区委组织部 南京市##区总工会近几年来,随着改革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加之##区河西地区被南京市作为城市新的中心区进行大规模开发、建设,区域环境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