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秋季粮食生产情况汇报材料
秋季粮食生产情况汇报材料
秋作物生产时间短,回旋余地小,夺取秋粮丰收,需要抓好生产生产上的每个环节。尤其是秋粮生产在全年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抓好秋粮生产、夺取全年粮食丰收,也是县委、县政府贯彻省委、省政府夺取秋粮丰收实现全年粮食产量超千亿斤的重要举措。为搞好秋粮生产,县委、县政府在人员、物资配备等方面作了精心筹划和布置,为秋粮丰产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将县秋粮生产情况汇报如下:
一、今年秋粮生产情况
为了解今年我县秋作物种植面积情况,县农业局于6月23-25日组织科技人员对我县10个乡镇区秋作物种植面积进行了调查统计,现将调查统计结果分析如下:
今年县秋作物总面积为100万亩,其中秋粮60万亩,比去年减少3.5万亩,减幅4.7%;在种植的秋粮中,玉米40万亩,比上年减少4.5万亩,减幅5.3%;大豆和红薯与上年基本持平。在种植的经济物中,棉花8.0万亩,比上年减少8.3%;花生10万亩,比上年增加4.3%;蔬菜和瓜类20万亩,比上年增加10.4%。
从上述调查情况看,我县秋作物种植面积是:粮食作物面积略减,经济作物面积增加。具体分析:在秋粮内部,玉米面积略减,大豆、红薯略增;经济作物面积增加,棉花因费工费时投入大,青壮年农民外出打工多,加上今年价格回落面积减少。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一是红薯、大豆市场价格持续走高。二是种植粮食作物省工省时,农民能外出打工多。三是畜牧业的发展,粮食作物中玉米面积稳定。因近两年花生增产,价格上涨,而且国家实施了粮油陪增计划,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面积增加。蔬菜和瓜类市场需求量增大,价格连年持续走高,经济效益好,农民种植积极性高。
二、秋粮主导品种推广情况
根据种子管理站部门掌握的品种销售情况,种植面积较多的品种名称及面积分别是:郑单958种植面积20万亩,蠡玉16种植面积4万亩,先玉335种植面积4万亩。其它品种占12万亩。
三、秋粮生产与管理情况
由于今年小麦收获期推迟,造成秋作物播种较常年略偏晚,加上近期病虫危害和高温干旱等诸多因素,对秋作物生长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关于“三夏”生产的部署和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关键措施落实,保证了“三夏”生产的顺利开展,大部分秋作物做到了适期播种,为夺取秋季丰收奠定了一定基础。但由于降雨持续偏少,致使部分秋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旱情,县干旱面积已达15万亩左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秋作物的出苗和生长发育。
为夺取秋粮丰产丰收,杞县引导群众及时进行了中耕、追肥、化学除草、浇水以及搞好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切实抓好以抗旱为重点的秋粮田间管理工作,由于今年小麦收获期推迟,收获进度慢,杞县农民抓住时机,收获一块,播种一块,浇水一块,人停机不停。截止目前,已累计中耕85.3万亩(次)、追肥55.1万亩(次),化学除草40.4万亩(次),浇水130.0万亩(次),防治病虫害30.5万亩(次)。现在秋粮大田整体长势较好。
(一)技术措施落实情况:县农业局充分利用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活动,把农业技术人员分成5个技术服务小组,分乡包村,解决农民在秋粮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1、抓好抗旱播种,及时查苗补种。秋作物播种后,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秋作物缺苗断垄现象,我们及时宣传、组织群众抓住墒情好的有利时机抓好秋苗补种工作。
2、适时定苗,确保合理密度。今年秋作物出苗后,我局分片包乡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苗情调查,对缺苗断垄严重的地块,指导农民及时进行了催芽补种。对缺苗20%以下的地块,玉米在4-5叶定苗时,去弱留壮,剔稠补稀,就近留双株补缺;大豆在第一对真叶出现时,结合定苗,对缺苗断垄地块进行带土移栽补缺;红薯用原始预备苗浇水移栽等应变措施,确保种植密度。
3、全面中耕,铲除田间杂草。我县秋作物大部分为铁茬播种,苗齐后普遍中耕了一遍,能有效疏松土壤、破除板结、保持土壤墒情、铲除田间杂草、培育壮苗。
4、搞好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在防治玉米各种病虫害的措施中,重点做好玉米粗缩病防治工作。由于上两年大蒜茬玉米大面积发生粗缩病,给农民造成重大损失。为做到未雨绸缪,县农业局及时召集植保、农技、种子等农艺师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20多人,召开了玉米粗缩病防治工作会议,与会专家对今年玉米粗缩病发生与防治技术措施进行了探讨并形成了宣传共识,形成了县玉米粗缩病防治技术意见,印发3万余份进行宣传。又在县电视台作了玉米粗缩病防治技术讲座,要求农民选好种子和错期播种并密切注意灰飞虱迁灰规律和及时防治。
5、科学追肥,促进增产。我局今年在全县重点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化肥深施、喷施微肥等技术措施。指导农民玉米施肥要分次科学施肥,严禁施肥“一炮轰”。在施好种肥和苗肥的基础上,分别在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适时、适量、合理追施肥料。大豆在定苗后,结合中耕,亩追施10-15公斤磷铵,花期喷施硼、铜等微肥。红薯苗期结合中耕,亩施磷铵20-25公斤,钾肥5-10公斤,团棵期亩追尿素8-10公斤。花生在始花前,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0公斤、过磷酸钙30-50公斤。提倡肥料深施,严禁在对作物施肥时进行丢施或撒施。
四、积极推广四大技术措施
1、配方施肥技术
不同作物都有自己独特的需肥特性,并且在各个生育阶段的需肥量及养分配比都有不同。因此掌握土壤营养状况,及时调整土壤营养供应量,对作物正常生长发育至关重要,过少或过多造成的养分失衡均对作物产生不良影响。今年我们结合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对全县的土壤进行了土壤化验,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尤其是万亩示范方进行重点取土化验,共化验土样余份,根据化验结果配方施肥,避免了施肥的盲目性,全县配方施肥面积占玉米种植面积80%以上。
2、化除化控技术
化学除草具有省时、省工、高效的作用。化控能防止作物旺长,促使秋作物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渡,减少养分过分消耗。目前,全县大部分秋作物都进行了化除化控,化除化控面积占秋作物播种面积的50%以上。
3、玉米“一增四改技术”
一增:增加种植密度。根据品种特性和生产条件,因地制宜地将现有品种的种植密度普遍增加500-1000株/亩。改变了过去农民稀植大穗的种植习惯,密度增加了,据调查今年玉米种植密度比去年增加550棵以上。“四改”:一是改种耐密品种。二是改套种为平播,铁茬直播,并适当延迟收获。三是改粗放用肥为配方施肥。四是改人工种植为机械化作业。发挥农机在玉米生产中的作用,减少人工播种、收割面积,逐步扩大机耕、机种、机收等玉米全程机械作业比例。
五、强化领导,落实责任
县委、县政府要求各有关部门都要高度重视,切实把实施好秋粮生产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细,确保抓出成效。为此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将夺取秋粮丰收任务纳入年度考核指标体系,分解到乡镇、村,落实到田间地块。同时要求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共同为秋粮丰产丰收作贡献。财政、金融部门积极筹措资金,及时拨付到位。农业部门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第一线,大力搞好技术培训和指导,真正做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气象部门加强天气预测预报,重点做好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及服务工作,加强土壤墒情的监测和预报工作,适时组织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为抗灾夺丰收搞好服务。供销、石油、电力等部门做好农业生产资料的调运供应工作,保证化肥、农药、农膜、柴油等农资充足供应和用电需要。农业、工商、质检、公安等部门联手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严厉查处坑农害农违法事件,切实维护了农民利益。确保秋粮生产再上新台阶。
六、问题与建议
1、农民外出务工人员多,导致秋粮作物管理粗放,如玉米、大豆不进行人工间苗;玉米施肥不科学,撒施肥料比重过大,降低了肥料利用率;个别农户病虫防治不及时等。
2、乡级农技人员匮乏,县级科技服务手段落后,秋粮高产栽培技术普及率较低。个别农民对玉米品种稀植密种,密植稀种,造成减产或产量不高。
3、对秋粮生产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各级各部门对秋粮生产的重视程度与夏粮相比,相差甚远,包括农民对秋粮生产也存在误区,对秋粮重视不够。
4、目前干旱问题突出,井灌条件有限,制约了产量的进一步提升。建议:秋粮产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各级政府继续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力度,重视秋粮生产,改善农业技术部门服务手段,强化技术服务,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和科技人员的积极性,秋粮生产再上新台阶大有希望。
第二篇:粮食生产汇报
一、立足实际,提高认识
XX乡位于河南省XX县城西北XX公里处,辖XX个行政村,XX个自然村,人口XX万,面积XX平方公里,耕地XX万亩,XX乡是一个平原乡、农业乡,素有“XX粮仓”之称,境内无山、少矿藏,资源优势不明显。乡党委、政府一班人深深的认识到,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和重要战略物资.,粮食生产的稳定和安全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放松对粮食生产的管理,将对全乡、乃至全县、全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同时,稳定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是管理好通胀预期、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的基础,也是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因此在2011年的工作中,必须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支持力度,抓好政策落实,努力促进粮食和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二、通过项目建设,促基本农田改造
加大项目争取力度,改造中低产田。粮食生产多年来一直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农作物产量不高,低产面积大,二、未利用土地利用不充分,基本农田内道路不规则,分布不合理,小地块太多,田坎面积大,地块零散,三、重用轻养,地力衰退,绝大部分耕地严重缺磷少氮,比例失调,造成氮肥越施越多,生产成本越来越高,生产效益越来越低。
针对这个情况,乡党委、政府立足农业大乡的实际情况,加大政策性资金项目争取力度,去年先后争取到了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开发整理、粮食中低产田改造,巩固退耕还林等一大 1
批项目,争取到1亿多元上级资金用于XX的建设和发展。
乡党委决定把土地整理项目在XX乡北面的常庄、惠河等七个村委进行,加强项目区内土地的田、水、路、林、村的治理,全面改善农田水利、机井、电力配套建设,提高耕地质量,使项目区田成方,林成网,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基本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俱佳,使农业景观格局美化,农业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增加,土地利用方式升级,带动和促进种植业的发展,提高农作物平均单产,激发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农村经济发展。仅此一项工程,可使受益土地面积达2万多亩,增加粮食产量200万公斤,农民年增加收入近二百万元,大大增加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三、发展畜牧养殖业,加大粮食转化,增加农民收入 针对前几年粮食连年丰收的喜人局面,乡党委、政府一班人积极动员广大人民群众采取措施,促进粮食的就地转化,提高农民收入。
1、大力发展养殖业,泰山乡不仅是粮食生产大乡,也是畜牧生产大乡,境内有泰丰农业发展公司、宏运养殖有限公司、豫丰黄牛养殖、丰康养殖等一批全县知名企业,目前全乡存栏在100头以上的养殖户达到72家,全乡大牲畜存栏达23000多头。
2、发展以优质粮食为原料的小型食品加工业,推进粮食转化。把目光瞄在发展食品加工业上,以发展近农型工业为主攻方向,以小型粮食加工企业为重点,采取户办、联办等形式,推进粮食转化。
四、当前工作及今后的工作打算
2010年10月以来,我乡遭遇50年未遇大旱,截止目前,境内没有一次有效降雨。持续的旱情,导致已播种的7万亩小麦处于极度干旱状态,严重危机着我乡夏粮安全、人畜饮水及社会稳定。针对今年的冬春连旱,乡党委、政府积极采取措施抗旱保苗。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为政委,乡长为指挥长的抗旱浇麦工作指挥部,从政治的高度以对广大百姓负责的态度,把抗旱浇麦工作做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切实摆上位臵。一是从农办、民政等部门抽调20余名干部组成5个工作组,进驻各村指导抗旱工作,二是广泛发动群众。充分发挥现有水利设施和水源,开展抗旱浇麦工作,能能浇一亩是一亩,乡党委、政府特别要求沿红河、惠河、淠河沿岸的村委一定要抓好抗旱浇麦工作,坚决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督促沿河地块的村民,想尽各种办法,克服各种困难,保证不隔地块全部浇灌;没有井和河流的村委也要想尽办法组织人力、车辆拉水抗旱保苗,保证今夏小麦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自2011年2月5日以来,全乡共抗旱浇麦1500亩,出动劳动力320人次,动用灌溉设备270台次,日浇灌面积700亩左右。目前经河流、坑塘、机井灌溉面积占小麦种植面积的25%,有效缓解了部分麦田的旱情。
在今年的工作中,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保护基本农田和标准农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土地法》等法律、法规、条
例的规定,进一步严格落实基本农田管理法律法规,依法管护基本农田和标准农田。
2、坚持依靠科技,提高单产。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技术水平,增加科技含量,引进和推荐一批高产优质品种,集成推广一批先进实用技术,推荐使用一批优质化肥、农药产品,提高粮食单产。重点抓好“优良品种、保护性耕作、水稻旱育秧抛秧、地膜覆盖栽培、病虫草鼠综合防治”和平衡施肥等六大技术的推广。
3、坚持做好减灾避灾措施落实推广。首先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配套工作,做到旱能浇、涝能排。其次自然灾害是影响粮食产量的重要因素,要坚持适时早播,把影响粮食产量的播种时间关键时期安排在适佳时期害。第三要加强农作物病虫监测和新出现的农作物病虫种类的防治研究,加大技术指导,降低病虫危害。
4、着力粮食综合生产力建设,加强耕地生产力的保护。要以效益为出发点,大力推广节本增益技术,抓着土地综合开发继续在我乡实施的有利时机,扩大土地整理面积,提高土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5、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机作业水平,农业部门要抓好示范片、抓好大户、抓好科技入户工作。
2011年2月25日
第三篇:秋季粮食生产情况汇报材料
秋季粮食生产情况汇报材料
秋季粮食生产情况汇报材料
秋作物生产时间短,回旋余地小,夺取秋粮丰收,需要抓好生产生产上的每个环节。尤其是秋粮生产在全年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抓好秋粮生产、夺取全年粮食丰收,也是县委、县政府贯彻省委、省政府夺取秋粮丰收实现全年粮食产量超千亿斤的重要举措。为搞好秋粮生产,县委、县政府在人员、物资配备等方面作了精心筹划和布置,为秋粮丰产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将县秋粮生产情况汇报如下:
一、今年秋粮生产情况
为了解今年我县秋作物种植面积情况,县农业局于6月23-25日组织科技人员对我县10个乡镇区秋作物种植面积进行了调查统计,现将调查统计结果分析如下:
今年县秋作物总面积为100万亩,其中秋粮60万亩,比去年减少3.5万亩,减幅4.7%;在种植的秋粮中,玉米40万亩,比上年减少4.5万亩,减幅5.3%;大豆和红薯与上年基本持平。在种植的经济物中,棉花8.0万亩,比上年减少8.3%;花生10万亩,比上年增加4.3%;蔬菜和瓜类20万亩,比上年增加10.4%。
从上述调查情况看,我县秋作物种植面积是:粮食作物面积略减,经济作物面积增加。具体分析:在秋粮内部,玉米面积略减,大豆、红薯略增;经济作物面积增加,棉花因费工费时投入大,青壮年农民外出打工多,加上今年价格回落面积减少。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一是红薯、大豆市场价格持续走高。二是种植粮食作物省工省时,农民能外出打工多。三是畜牧业的发展,粮食作物中玉米面积稳定。因近两年花生增产,价格上涨,而且国家实施了粮油陪增计划,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面积增加。蔬菜和瓜类市场需求量增大,价格连年持续走高,经济效益好,农民种植积极性高。
二、秋粮主导品种推广情况
根据种子管理站部门掌握的品种销售情况,种植面积较多的品种名称及面积分别是:郑单958种植面积20万亩,蠡玉16种植面积4万亩,先玉335种植面积4万亩。其它品种占12万亩。
三、秋粮生产与管理情况
由于今年小麦>收获期推迟,造成秋作物播种较常年略偏晚,加上近期病虫危害和高温干旱等诸多因素,对秋作物生长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关于“三夏”生产的部署和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关键措施落实,保证了“三夏”生产的顺利开展,大部分秋作物做到了适期播种,为夺取秋季丰收奠定了一定基础。但由于降雨持续偏少,致使部分秋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旱情,县干旱面积已达15万亩左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秋作物的出苗和生长发育。
为夺取秋粮丰产丰收,杞县引导群众及时进行了中耕、追肥、化学除草、浇水以及搞好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切实抓好以抗旱为重点的秋粮田间管理工作,由于今年小麦收获期推迟,收获进度慢,杞县农民抓住时机,收获一块,播种一块,浇水一块,人停机不停。截止目前,已累计中耕85.3万亩(次)、追肥55.1万亩(次),化学除草40.4万亩(次),浇水130.0万亩(次),防治病虫害30.5万亩(次)。现在秋粮大田整体长势较好。
(一)技术措施落实情况:县农业局充分利用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活动,把农业技术人员分成5个技术服务小组,分乡包村,解决农民在秋粮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1、抓好抗旱播种,及时查苗补种。秋作物播种后,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秋作物缺苗断垄现象,我们及时宣传、组织群众抓住墒情好的有利时机抓好秋苗补种工作。
2、适时定苗,确保合理密度。今年秋作物出苗后,我局分片包乡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苗情调查,对缺苗断垄严重的地块,指导农民及时进行了催芽补种。对缺苗20%以下的地块,玉米在4-5叶定苗时,去弱留壮,剔稠补稀,就近留双株补缺;大豆在第一对真叶出现时,结合定苗,对缺苗断垄地块进行带土移栽补缺;红薯用原始预备苗浇水移栽等应变措施,确保种植密度。
3、全面中耕,铲除田间杂草。我县秋作物大部分为铁茬播种,苗齐后普遍中耕了一遍,能有效疏松土壤、破除板结、保持土壤墒情、铲除田间杂草、培育壮苗。
4、搞好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在防治玉米各种病虫害的措施中,重点做好玉米粗缩病防治工作。由于上两年大蒜茬玉米大面积发生粗缩病,给农民造成重大损失。为做到未雨绸缪,县农业局及时召集植保、农技、种子等农艺师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20多人,召开了玉米粗缩病防治工作会议,与会专家对今年玉米粗缩病发生与防治技术措施进行了探讨并形成了宣传共识,形成了县玉米粗缩病防治技术意见,印发3万余份进行宣传。又在县电视台作了玉米粗缩病防治技术讲座,要求农民选好种子和错期播种并密切注意灰飞虱迁灰规律和及时防治。
5、科学追肥,促进增产。我局今年在全县重点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化肥深施、喷施微肥等技术措施。指导农民玉米施肥要分次科学施肥,严禁施肥“一炮轰”。在施好种肥和苗肥的基础上,分别在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适时、适量、合理追施肥料。大豆在定苗后,结合中耕,亩追施10-15公斤磷铵,花期喷施硼、铜等微肥。红薯苗期结合中耕,亩施磷铵20-25公斤,钾肥5-10公斤,团棵期亩追尿素8-10公斤。花生在始花前,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0公斤、过磷酸钙30-50公斤。提倡肥料深施,严禁在对作物施肥时进行丢施或撒施。
四、积极推广四大技术措施
1、配方施肥技术
不同作物都有自己独特的需肥特性,并且在各个生育阶段的需肥量及养分配比都有不同。因此掌握土壤营养状况,及时调整土壤营养供应量,对作物正常生长发育至关重要,过少或过多造成的养分失衡均对作物产生不良影响。今年我们结合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对全县的土壤进行了土壤化验,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尤其是万亩示范方进行重点取土化验,共化验土样余份,根据化验结果配方施肥,避免了施肥的盲目性,全县配方施肥面积占玉米种植面积80%以上。
2、化除化控技术
化学除草具有省时、省工、高效的作用。化控能防止作物旺长,促使秋作物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渡,减少养分过分消耗。目前,全县大部分秋作物都进行了化除化控,化除化控面积占秋作物播种面积的50%以上。
3、玉米“一增四改技术”
一增:增加种植密度。根据品种特性和生产条件,因地制宜地将现有品种的种植密度普遍增加500-1000株/亩。改变了过去农民稀植大穗的种植习惯,密度增加了,据调查今年玉米种植密度比去年增加550棵以上。“四改”:一是改种耐密品种。二是改套种为平播,铁茬直播,并适当延迟收获。三是改粗放用肥为配方施肥。四是改人工种植为机械化作业。发挥农机在玉米生产中的作用,减少人工播种、收割面积,逐步扩大机耕、机种、机收等玉米全程机械作业比例。
五、强化领导,落实责任
县委、县政府要求各有关部门都要高度重视,切实把实施好秋粮生产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细,确保抓出成效。为此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将夺取秋粮丰收任务纳入考核指标体系,分解到乡镇、村,落实到田间地块。同时要求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共同为秋粮丰产丰收作贡献。财政、金融部门积极筹措资金,及时拨付到位。农业部门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第一线,大力搞好技术>培训和指导,真正做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气象部门加强天气预测预报,重点做好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及服务工作,加强土壤墒情的监测和预报工作,适时组织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为抗灾夺丰收搞好服务。供销、石油、电力等部门做好农业生产资料的调运供应工作,保证化肥、农药、农膜、柴油等农资充足供应和用电需要。农业、工商、质检、公安等部门联手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严厉查处坑农害农违法事件,切实维护了农民利益。确保秋粮生产再上新台阶。
六、问题与建议
1、农民外出务工人员多,导致秋粮作物管理粗放,如玉米、大豆不进行人工间苗;玉米施肥不科学,撒施肥料比重过大,降低了肥料利用率;个别农户病虫防治不及时等。
2、乡级农技人员匮乏,县级科技服务手段落后,秋粮高产栽培技术普及率较低。个别农民对玉米品种稀植密种,密植稀种,造成减产或产量不高。
3、对秋粮生产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各级各部门对秋粮生产的重视程度与夏粮相比,相差甚远,包括农民对秋粮生产也存在误区,对秋粮重视不够。
4、目前干旱问题突出,井灌条件有限,制约了产量的进一步提升。建议:秋粮产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各级政府继续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力度,重视秋粮生产,改善农业技术部门服务手段,强化技术服务,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和科技人员的积极性,秋粮生产再上新台阶大有希望。
第四篇:鱼山粮食生产汇报
鲇鱼山镇粮食生产汇报
——农技推广综合站
一、粮食生产的回顾
回顾我镇粮食生产的历史,大体可分为如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十年徘徊,是指1948年—1958年。当时全镇1.1万亩水田,当家品种“黄金早”平均亩产只有280——300斤。全镇万人人均每天1斤稻谷,由于肉类和副食品紧缺而饭量大。都处在半饥饿状态,靠杂粮和蔬菜补充。
第二阶段:扩面复种:是指1958年—1968年。当时狠抓以改土治水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旱地改水田,一季改两季。(简称单改双),冬种绿肥红花草沤田。提出跨纲要(亩总产800斤)的口号,早稻当家品种“连塘早、西湖早”表现突出,亩产可达500斤。晚稻由于水利尚未完善,产量减半,群众总结说:“早稻是个宝,晚稻是牛草”但全镇总产接近纲要。不仅解决吃饭,还能完成国家公粮,购粮和油、棉、猪任务。
第三阶段:高稈改矮稈:是指1968年——1978年,当时进一步向荒山进军,向荒山要粮,完善水利。加上连年冬种绿肥沤田,稻草还田,土质肥沃,造成高稈倒伏,全面推广矮稈优良品种。使每亩总产超过千斤。开始向国家卖超购粮。但晚稻产量任然低于早稻。农民说:“早稻仍是宝,晚稻也还好”。大多数生产队有余粮卖超购。
第四阶段:常规改杂交,是指1978年——1988年,在这十年里,耕地三种三收,将晚稻常规品种逐步改种杂交稻,开始由于杂交水稻丰产性能不稳定,推广工作十分艰辛。群众对部分杂交稻评价说“杂交三不齐,穗大结谷低,满满一箩谷,一手提的起”。自1980年以后,高产稳产的杂交品种多,全面实现了晚稻超早稻。1984年—1988年,全镇粮食复种面积达到4万余亩,总产连续突破三千万斤。每年贡献国家一千三百斤,连年出现卖粮难问题。
第五阶段,单产上升,总产下滑,是指1988年——2008年,在这20年里,尽管早稻也推广杂交稻和其他综合技术运用,但因素复杂。首要是工业发展快,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造公路,建私房,各种企业筹占用部分土地有机肥逐渐减少,最后绿肥减少98%,牛粪减少70%,猪粪减少85%,人粪尿因水冲卫生间减少65%。草木灰、灰土灰减少95%,塘泥无人挑,土壤有机质逐年明显减少。农民大打化肥战,综合化肥用量从每亩20斤逐步增加200斤。
其次是种田效益差。就连农民最值钱的粮田,二十亩都换不回一百平米的商品房。所以外出从业和本地就业人员多。每年有6—8千名靑壮劳动力弃农,留守人员只能两季改一季,大打化肥战,甚至将边远田块抛荒。加上不确定的极端气候增多,尽管单产达到900左右,但总产只有二千万斤,比最高年减产三分之一,使粮食面临危局。
二、恢复粮食生产的策略。
鉴于粮食下滑的状况,镇党委、政府于2008年致力恢复粮食生产,决心“重树粮食形象,重振粮食雄风”,提出两培一带工程。即将种田能手培养成种粮大户,将种粮大户培养成科技示范户。用种粮大户、科技示范户带动全镇粮食生产。2008年50亩以上大户有9户,2009年百亩以上的大户有13户,2010年百亩以上的大户有22户,承包了4500亩水田。综合运用农业科技,使粮食生产,特别是双季稻生产得到艰难恢复。
三、2011年粮食生产措施
在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的同时,紧紧抓住“两培一带工程”不放,全面综合运用现代科技兴农。
1、加大对种粮大户的扶持,到去年,百亩以上的大户已发展到26户,共承包了5000多亩水田,占全镇总水田面积26%,其中三家培养成农民合作社,有两家千亩合作社分别获得省农工部和市农业局的表彰。另一家以种蔬菜为主的合作社也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2、加强对骨干农民的技术培训。在4月初,就举办了一期三天的农技培训班,有种田骨干66人参加。平时分别到产粮大村进行就地培训,聘请市农业局有关专家到村讲课三期,达到300多人次。提高了农民种田的实用水平。
3、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去年全镇新增各种收割机、拖拉机及小型农业机械60余台。解决了“直播稻虽增产而收割慢”和“双抢”(抢收早稻、抢种晚稻)期间耕牛、劳力不足等一系列难题。大大提高了种粮大户的耕种能力,推动了单季稻改种双季稻的进程。从而复种指数增加。
4、鼓励外地农民来我镇种田。在全镇种粮大户中,有20%是余干和鄱阳的农民合资。有两户独资的如余干县卢先志,鄱阳县方陌芳等。政府单独给他们立户,享受本地大户的同等待遇。
5、注重发展旱粮。针对部分田块水源条件较差,栽晚稻难以保障,动员农民种旱粮,如2010年所收的荞麦,动员农民多留种,去年新柳村委会利用秋闲田种荞麦200余亩,不仅经济效益好。同时也给本地“中华蜜蜂”提供了有效花蜜源。
6、密切跟踪服务。去年4——5月份遇干旱,镇政府及时购买6台抽水机给种粮合作社抗旱。“6.15”洪灾后,政府及时无偿发放“岳优9113”杂交稻种子三万斤,播面一万余亩。9月上旬又无偿给种粮合作社提供机动喷雾器三台和农药三千余元,进行病虫害统防统治。10月份政府直接帮助困难户冬种油200多亩。在整个农忙季节,农技站每天都分别与种粮大户通话,随时了解情况,及时提供服务。
总之,通过科学运用各项措施兴粮,使去年的粮食总量真正达到历史最高水平3000万斤,造成粮食跌价和再次出现卖粮难的局面,糯稻跌价20%,优质晚稻跌价10%,到目前为止,柳绿粮食合作社尚有100吨晚稻未销售。
四、2012年粮食生产举措
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央1号文件,充分调动种粮大户和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决心在已“重振粮食雄风”的基础上。不放松“两培一带”工程,力争种粮大户达到30户以上,总承包面积超过6000亩,占全镇水田面积三分之一。带动全镇完成粮食种植面积35400亩,其中早、晚稻各11200亩,中稻10900亩。以荞麦为主的玉米、薯、小麦等早粮2100亩。严格规范种粮大户管理,继续加大种粮大户种旱粮的补贴,直接帮助困难户消灭闲田。用更骄人的成就庆贺党的十八大。
2012年2月10日
第五篇:贡井区关于当前粮食生产情况的汇报专题
贡井区关于当前粮食生产情况的汇报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及国务院、省政府确保粮食安全的有关会议精神,区委、区政府针对近两年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落实,公路、建房的增加,耕地不断减少的严峻形势,对粮食生产引起了高度重视,重新审视粮食生产的重要性。年初,区委、区政府对我区小春粮食生产进行了专题调研,对大春粮食生产召开了专题会议,行动早、部署快,为夺取粮食丰收,全面完成2004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将我区当前粮食生产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当前粮食生产情况
(一)小春生产情况
1、小春作物面积完成情况:全区完成小春播种面积24030亩,其中小麦播种面积17000亩,油菜面积7030亩,与去年相比保持相对稳定。
2、苗架长势情况:去年底到今年初没有大的灾害,气候较好,小春作物虫害较轻,苗架长势较好,总的情况是一类苗占30%,二类苗占55%,三类苗占15%。
3、粮食产量:预计小春粮食产量可达到吨,较去年增长6—8%。
(二)大春生产情况
1、春耕农资准备情况:我区各镇种子、农药、肥料、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准备充分,全区准备玉米种子40吨左右,准备水稻种子30吨左右,柴油110吨,保证了春耕生产的需要。
2、大春播种面积情况:入春已来,天气较好,无明显倒春寒,我区各级农业部门抓紧抓早,春耕备耕工作较主动。至3月4日全面完成春播工作,至25日已办田面积38.81万亩,占应办面积的53%;同时各地抓住月初小有降雨的有利时机全面展开春种工作,已种薯类19.52万亩、花生11.56万亩、蔬菜14.37万亩、大豆2.64万亩、玉米1.34万亩;秧苗已进入前期管理,情况良好,目前已插抛秧面积0.06万亩,占计划抛秧1.4%。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及早部署、精心组织。
2003年下半年,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小春生产工作会,对各镇提出了要求,明确了任务,并下发了文件,将粮食产量纳入了全区农业重点考核指标,为夺取2004年小春丰收做到了组织落实。2004年2月11日和3月10日区委、区政府先后召开了全区大春生产会和农村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全区大春生产及农业农村工作。会后,各级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对春耕工作的领导,集中精力,全力以赴,采取有效措施抓好春耕生产。区农林农机水利局及时发出了《贡井区农林农机水利局二○○四年大春生产意见》(贡农局发[2004]11号)及《二○○四年大春生产技术意见》,要求各镇加强领导,及早部署,狠抓措施落实,扎扎实实抓好春耕生产。
(二)加强了政策扶持和技术服务力度。在粮食生产上,我区积极落实国家鼓励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有关政策措施,一是认真落实农民种粮的补贴政策,将国家通过流通环节的间接补贴改为对农民的直接补贴;二是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同时加大了技术服务的力度,区、镇农业部门分别派出技术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加强指导、检查督促,协助广大农户做好粮食生产工作。制定生产技术措施,组织对农民的生产培训,开展技术指导咨询服务,全区4个镇分别以村社干部会、以村召开群众大会、广播、板报等形式对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户开展了技术培训,共计培训100余期,1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万余份。全区各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强化服务,使粮食生产所需要的种子、肥料、农药、农膜、塑盘和农机具供应充足,到位及时,为促进我区粮食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大力推广良种良法,提高粮食生产科技含量。2004年,我区粮食生产加大了科技投入,强化了农民素质教育,大力推广良种良法,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小春良种推广面达98%;平衡施肥面积万亩,占小春粮油面积的43.7%;小麦小窝密植面积完成亩,占计划的85%;稻田双免耕栽培油菜亩,占油菜面积的19.8%。大春粮食生产我们将努力实施好九大技术,特别是“五个一千亩”(旱育秧、地膜玉米、再生稻高产栽培、病虫草鼠综合防治、冬大豆丰产技术)农业技术推广试验示范项目,全面实现粮食生产良种良法。
(四)培育龙头企业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我区加大了粮食生产龙头企业的培育力度,自贡市日月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和康福来米业有限公司的逐步壮大,有力的促进了我区粮食产业化经营的步伐,确保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2004年日月食品有限公司实现产值万元,利润万元,带动发展农户户,发展大豆亩,有力的促进了我区大豆产业化的发展。
(五)加强农资管理,组织打假活动。为了落实全国农资打假护农专项治理行动动员会议精神,依法保护我区农民的合法权益,确保粮食生产顺利开展,区农业部门及相关部门进行了精心组织,统一行动,迅速掀起农资打假护农专项治理行动的高潮。今年3月份区农林农机水利局联合区工商局、质监局、物价等部门在全区范围开展一次春季农资打假护农专项治理统一行动,重点是查处制售假冒伪劣种子、农药、化肥等农用物资的违法违规行为,收到较好效果。
据统计,今年以来,区各有关部门共组织开展了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6次,出动执法人员45人次,检查农资经营店铺115间、农贸市场6个,查处没收假冒伪劣农资产品60多件,有效地打击了制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违法行为,净化了我区农资市场。
三、存在的问题
1、国家对农业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脆弱,抗御自然风险的能力差,制约了粮食生产的发展。
2、区、镇农业技术服务队伍力量薄弱,影响了农业新技术的推广。
3、农资价格高,农产品价格相对偏低,农业整体综合效益不高,影响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4、旱情影响春耕生产。虽然3月中、下旬气温有所下降,有一次降雨过程,但降水量仍无法满足春耕生产用水需求。据气象预报今年3月中旬至4月中旬有春旱,4月下旬至5月中旬有夏旱,旱情将影响春耕生产。
四、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在粮食生产上,我们将始终坚持“确保粮食安全不放松,结构调整不动摇,稳定水稻,主攻旱粮,突出玉米,狠抓晚秋,合理的调整布局,依靠科技,扩大复种,狠抓粮食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切实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农民增产增收”的工作方针,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粮食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力度,奖惩兑现。根据《中国共产党贡井区委贡井区人民政府》(贡委办发[2004]11号)《贡井区农林农机水利局二○○四年大春生产意见》(贡农局发[2004]11号)文件要求,各镇党委、政府对粮食生产任务目标要明确(面积、总产),区委、区政府将定期检查,年终逗硬奖惩。
(二)千方百计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一是严禁耕地搁荒,对搁荒耕地将依法严肃处理。二是改革耕作制度进行综合利用。根据我区实际,旱地要深度开发,大力发展间套多熟种植,推行“麦—玉—豆—苕—菜”等种植模式,提高复种指数,增加播面,水源好的水田要积极抓好冬水田改制。大力推广“稻—菜”连作模式,变一季为两季;三是突出抓好晚秋生产,大力发展以再生稻为主的晚秋生产,突出抓好低产田再生稻产量的提高,以求平衡发展;四是搞好田坎、塘边、沟边、池边等“四边”资源的开发,发展冬大豆、玉米等作物,扩大面积实现种满种尽,多种多收。
3、切实保护好耕地,保护好粮食生产能力。一是严格征地制度,规范征地程序,尽可能少占耕地;二是加强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和建设,严禁在基本农田里挖塘养鱼种树造林;三是严肃耕地保护的法规。
4、落实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按照2004年国家鼓励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有关政策措施,我区将着重采取以下措施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一是建立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制度。对种粮大户,区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种粮直接补贴。二是降低农业税税率、取消农业特产税。农业税税率总体上降低1个百分点,同时取消农业特产税,据实核减合法征占耕地而减少的计税面积。三是对购买良种、农机给予一定补贴。四是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完善土地征用程序和补偿机制,提高补偿标准,改进分配办法,妥善安置失地农民,为他们提供社会保障。五是促进粮食转化增值。积极发展畜牧业,通过小额信贷、贴息补助、提供保险服务等形式,支持农民和企业购买优良畜禽、繁育良种,通过发展养殖业带动粮食增值。六是发展粮食加工营销企业。通过技改贷款贴息、投资参股、税收政策等措施,积极扶持我区粮食加工营销企业。
5、加强领导,狠抓工作落实
为了稳定粮食面积、恢复和提高粮食产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全区各级各部门要加强领导,狠抓工作落实。区级涉农部门,想为农民所想,急为基层所急,充分保证农业用水用电、农资供应;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种子、农药、化肥,切实保护农民利益;搞好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普及,确保粮食稳产高产。
二○○四年四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