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农村粮食生产
论农村粮食生产
摘要
粮食是人民生活的保障,而农村粮食生产是国家粮食储备的重要来源,但是近年来,农村粮食产量严重下降,这样的现状令人担忧。此外,在农村粮食生产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耕地面积减少,土地质量下降,生产条件跟不上等等。既然存在这这么多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保护农村粮食生产。但在此之前,我们要先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关键词:粮食现状产生原因解决对策
引言
近年来,就我所生活的地方的粮食生产问题突出可知,农村粮食生产面临了很大的挑战。首先表现在粮食耕地面积急剧减少,再者外出打工人员增加,致使务农人员减少,还有很多其他问题等等。我想就这些方面来谈谈农村粮食生产,让大家了解一下。
1农村粮食生产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1.1农村粮食生产现状
我出生在河南省商丘市一个小小的村子里,在这里生活了十几年,农村粮食生产现状多多少少也了解一些。商丘本就是一个农业大市,全市人口中乡村人口占74%。在人均耕地资源日渐减少、粮食播种面积有所下降的情况下,商丘市靠政策、科技和投入,提高亩产,增加总产,使全市持续保持了较高的人均粮食占有量。尽管如此,商丘粮食生产仍然经历了十分严峻的考验,例如,2009年,冬去春来之际全市范围遭受了50年不遇的大旱,还有麦收刚刚开始,一场罕见的、破坏极为残酷的暴风雨灾害突袭商丘,800多万亩小麦三分之一严重倒伏。
由此可见,商丘农村粮食生产在发展的同时也有一些问题存在。
1.2农村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
据我个人认为,农村粮食生产面临的问题不少。就拿我们村来说,首先,耕地在不断地减少,有些用于建设房屋,有些用于种植树木,还有一些是国家要建设一些铁路、公路等。其次,近几年,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农村劳动力也在不断减少,很多土地利用不充分或者就荒废在那没有人管理。
据调查的情况来看,近几年粮食大幅度减产有各地适应市场需求主动调减粮食生产的因素,但这并不可怕,只要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上去了,恢复生产并不难。然而,真正令人担忧的是,尽管这几年农产科技和机械化水平有所提高,但由于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水利条件恶化,农村粮食生产能力不仅没有提高,而是有了实质性下降,这是发展农村粮食生产实实在在的硬伤。
2分析产生农村粮食生产问题的原因
就以上而言,农村粮食生产确实存在着不少问题,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我认为,这些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是面临日益紧迫的人口,我国建筑面积将不断增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农村也将城镇化。为了节约耕地面积,要引导农民相对集中建房,将农村已占有的非农建设用地节约出来的土地置换用于城镇发展。因此,非农用地不断增加,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但是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没有耕地资源做后盾谈发展粮食生产,如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耕地减少必然引发粮食产量下降。
二是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效益下降。渠系不配套,特别是连接田间地头的陇、毛渠不畅,严重影响灌溉排涝。地下水位下降,机井报废率急剧上升,灌溉成本增加。所以农田水利总体趋于恶化,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下降。此外,农村田间道路很差,影响耕作和产品外运。许多农民说,由于没有田间道路,一遇阴雨,农田机械下不了地,板车进不了田,他们只能肩挑背扛,劳动强度大,农家肥只能是在离家近的地块里,农产品有时不得不烂在地里边。
三是肥料施用结构不合理,化肥施得多,有机肥投入少。导致耕地有机质减少,土地肥力不断下降。近年来粮食生产的化肥投入持续增加,许多地方化肥的资金投入已经占到整个生产投入的一半以上,这虽对当前的粮食增产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重种轻养、重化肥轻有机肥,土地越来越薄。农户有机肥投入减少,一方面是农村外出务工的增多,积肥追肥缺人手,许多在家务农的也不愿意再干这种又脏又累的“苦力活”,愿意只用化肥的“卫生田”;另一方面是农村禽畜养殖的方式发生变化,散养减少,规模饲养增多,饲养场出来的有机肥多集中用到了少数高效作物上,大田作物有机肥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同时种植结构单
一、浅耕浅翻等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对土壤地力的影响也很大,土地板结,容量增大,孔隙减少,蓄水、保肥能力弱。
四是农业科技对粮食生产能力的支持日益突出,但农村队伍和机制现状堪忧。各地普遍反映,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在艰难地维持,经费短缺、人员老化、机制不活的问题日益突出,对粮食生产能力的潜在影响不可低估。基层农技机构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以前还是“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现在连兵都养不起了,更何谈打仗。近两年农技改革雷点大、雨点小,到底怎么改从基层看路子还不清晰,但都明白要撤销机构、减人员,搞得大家人心惶惶,无心干事。许多同志认为认为,一部分经营性的农技服务走上市场是对的,但面向粮食等大田作物的技术推广服务完全走上市场行不通,许多增效的耕作栽培技术很难用市场化的办法进行推广,这方面如果没有国家支持会对粮食生产能力带来不小的影响。
五是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农村劳动力严重减少。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追求的东西越来越多,他们开始向往外面的天空,不再安于种田的生活,尤其是年轻的一代人。因此,农村劳动力不但减少,而且剩下的劳动力多数是老一辈和妇女,劳动强度大的农活根本干不了,所以粮食的产量也不断下降。
此外,农业机械推广应用对粮食生产发挥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大型农业机械应用不足,农村粮食生产机械化程度低。使用农业机械不仅有利于抢赶农时、减轻劳动强度,而且还能节本增效。
还有就是近几年来,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导致农村粮食产量下降。自然的灾害发生不仅引起了耕地面积的减少,还使耕地的质量下降。
3解决农村粮食生产问题的对策
既然已经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我们就要想办法解决,保护农村粮食生产,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保护耕地,稳定粮食种植面积
随着社会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农村粮食耕地非农占用的数量会不断增加,而可供开垦的耕地后备资源会越来越少,有些地方现在就已经没有可供开垦的耕地资源了。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耕地资源的保护。
3.2加大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一是重点支持农村粮食生产的小型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搞好田间工程建设,包括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田间道路建设和农村田间电网建设。二是提高农村粮食生产的农业机械化程度。虽然小麦、玉米生产和收割的机械化程度技术
已基本成熟,但是要继续完善。
3.3改良土壤,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
通过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因土施肥,按作物种类和其需肥规律用肥,改进施肥方法等均能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改进施肥方法可以改表面撒施为集中条施、穴施,改浅施为深施,把粉肥或结晶肥压制成粒肥施用。
还有就是推广了作物秸秆直接还田,禽畜粪下地,有效发农机肥的作用,推广平衡施肥,县农技部门应该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使农民由过去盲目施肥变为根据土壤成分施用氮、磷、钾的混合肥,既能提高肥效,又能改善土壤。
3.4调动农民种田的积极性
利用各种经济杠杆,比如最低保护价、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手段来调动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减轻农民种粮劳动强度,以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结束语
在我们的生活中,粮食是最重要的存在,但也是最容易让人忽略的存在。农村粮食生必须引起人们的一定性重视,我希望经过这篇论文能够让大家明了,粮食生产在我国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和解决方案。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此做出贡献,哪怕只是一点点。
参考文献
1.聂振邦.中国粮食发展报告.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2.刘运梓.比较农业经济概论.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3.段应碧、宋洪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问题调研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4.梁子谦.中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安全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5.侯光炯、高惠民.中国农业土壤概论.北京农业出版社.1982.
第二篇:关于农村粮食生产现状的调查报告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粮食安全情况调查
——以于都县罗坳镇三门村为例
学院: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
作者:徐书林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
班级:公事管120
1指导老师:潘丽君
二0一四年二月
关于农村粮食生产现状的调查报告
江西农业大学大学 南昌商学院学院 公事管1201班 徐书林
调查时间:2014年1月22日
调查地点: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罗坳镇三门村
调查对象:所在村庄
调查方法:询问村民及实地走访调查
第一篇粮食生产基本情况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一个国家的粮食生产是整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其重要性可与一个国家的军事、政治等同而视。今年寒假,响应学校的号召,我利用今年寒假时间参加了学校的关于农村粮食安全情况调查活动,对所在村庄的粮食安全情况进行了细致的调查。
我所在村庄耕地约2000亩,人口2500户,属于小型村庄,主要耕种水稻与花生。水稻一年两季,分别为春秋两季。春季一般每年的三四月份开始播种(即清明节前后),当年的七八月份就可以收获夏季粮食。秋季一般在每年的八月份开始播种,十月中旬到下旬左右就可以收获。花生也是一年两季,同样分为春夏季,春季一般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开始播种,每年的八月份就可以收获。这一季的花生农民大多数是用来榨花生油的。秋季每年的九月份开始播种,十一月份收获,秋季花生一般是农民为了第二年留种子,才稍微种一点。产量一年比一年高。每年水稻产量每户有1000KG,花生产量有200KG。几十年来,本村耕地经历了“由衰到盛再到衰”的阶段,10年前,由于耕作技术制约,尽管耕地面积广阔,但没有高效化肥及现代化的耕作机械的帮助,收成不是太好,农民将收获的希望寄托在天气的风调雨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科技实力都有了显著提高,10年后机械化耕作普及到我所在的村庄,收割机、犁地机„„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农业机械雨后春笋般投入了使用,农忙时节不再有全家动员的忙碌场面,也不再有数日的辛苦劳动,然而粮食产量却有了极大改善,由10年前的亩产量300斤到了现在的900斤,农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二篇 粮食生产存在的安全的问题、环境质量不容乐观。地表水局部污染比较明显,属于有机污
染类型,空气污染继续加重,尘类颗粒物是本地空气的主要污染源。、农业设施相对落后。仍然有些人采用手拉肩扛的运输方式,使用镰、辘轳等古老的生产方式进行作业,与其他农业大省比远远落后,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
3、耕地面积占用。随着城镇化脚步加快,城镇面积的增大,越来越多的农村耕地成为建筑,耕地变为住房,面积逐渐减少。
4、自然灾害时有发生。水涝灾害一直是困扰南方的一大问题,本村粮食问题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等特点,是一项庞大系统工程。
5、农技队伍不够健全。基层农技人员年龄普遍老化,知识退化,工作趋行政化。农技队伍线断、网破、人散现象突出。
6、种粮主体老龄化。新农民越来越少,接班越来越难。从事农业的劳动力缺乏,年轻人都基本外出打工。目前种粮大户平均年龄50岁以上,小学及文盲占三分之二以上,总体素质不高,且后继乏人。
第三篇 个人确保粮食安全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对粮食安全工作的领导。粮食安全事关稳定大局,确保粮食安全,既是经济工作,更是政治任务。领导必须高度重视粮食工作,牢固树立粮食安全风险意识,进一步落实粮食工作地方行政首长责任制,承担起本地区保护耕地、发展粮食生产、搞好总量平衡、落实地方储备、保证市场供应、维护市场秩序的责任。要根据当前粮食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突出考核重点,完善考核办法,真正使粮食安全责任制成为推动粮食工作的有效抓手。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落实相关责任,切实做到领导重视,政策到位,考核严格,齐抓共管,整体推进。
(二)进一步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各级政府要围绕稳定和提高粮食自给能力,搞好规划并落实措施。
一是要切实加强基本农田保护,死守耕地红线。要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积极实施土地开发复垦工作,建立完善耕地补偿机制。努力提高耕地质量,增强耕地产出能力。
二是要推进粮食功能区建设,保证粮食生产功能的发挥。加强对粮食生产功能区的投入及设施维护管理,加大对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倾向的有效监管,保证良田种粮。
三是要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切实加强农技队伍建设,健全完善农技服务配套网络,为农民提供全面、专业、便捷的农业公共服务。四是要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努力完善农田灌排体系,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加快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搞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五是要加强农业主体培育。鼓励和引导企业向粮食生产领域和加工领域延伸,积极发展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粮食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加快土地流转,推进粮田适度规模经营,提升粮食产业化经营水平。要激励引导年青人特别是大学生投身现代农业。
(三)进一步提升粮食调控保障能力。
一是要加强仓储能力建设。要继续扩大成品粮储备规模,充分发挥储备粮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稳定器”的作用。要加快现有粮食仓库的整合和升级改造,从信息化、绿色储粮、完善功能的角度,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仓储设施改造建设工作。
二是要提升仓储管理水平。认真落实储备粮管理的各项政策规定,深入开展仓储管理规范化建设,严格做到储备粮规模、仓储、费用三落实。要加强对粮储企业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充实技术人才,改善队伍结构,提升管理水平和应急能力。
三是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藏粮于民”。
(四)进一步增强粮食应急保障能力。
一是要完善粮食供应应急预案。
二是要加快粮食市场建设。做到合理布局市场网络,优化市场环境,提高市场档次,强化配送功能。要谋划启动嵊新二地共建粮食市场,加快市区粮食市场新建项目建设进度,提高批发市场辐射功能。
三是要切实提升粮食应急加工能力。
四是要加强产销协作。树立大市场、大流通、大粮食的理念,鼓励企业和种粮大户到省外直接承包(租赁)土地,建立粮食生产基地,开展订单生产和收购。
(五)进一步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
一是要整合部门力量,加强监督检查。严格规范粮食市场秩序,加强行业自律,引导粮食企业依法诚信经营,农业、粮食、物价、工商、质监、食监等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大对粮食生产、加工、批发、零售等重点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力度,坚决打击违法行为,着力营造公平、规范的粮食市场秩序。
二是要加强索证索票,实行源头追溯。
第四篇 惠农政策
一:粮食直补及农资综合直补
2007年粮食直补每亩9.46元,农资综合直补每亩23.14元,两项合计每亩32.6元。农民通过乡农村信用社采取存折形式直接兑付补贴资金。工作中以村为单位,对补贴标准,核定到户的补贴面积和补贴额等主要政策和内容张榜公布,取得广大农民的认可。
二:农机补贴
标准是对购机进行30%补贴,持村委会证明信,身份证,乡镇政府证明信报名,确定补贴对象后方可购机发放,还要对机手培训。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渠道及标准:中央及地方财政(省、市、县)分别扶持参与者每人20元,共40元,参加者个人筹资10元,每人每年筹资总额为50元,合作医疗覆盖率75%以上。
3、正常分娩补助100元
4、农村五保户、贫困家庭成员缴费部分由民政部门利用医疗救助资金并按规定程序资助参加合作医疗。
五、教育工作涉及“三农”问题的相关政策
1、实行农村义务教育。现在六周以上适龄儿童全部上学。每学年只交教科书费、作业本费,中学学生报名考试费,寄宿学生交住宿费,对贫困学生进行资助。
2、学龄前儿童基本上全部入园。
六、民政局对弱势群体救济工作。
1、农村低保:人均补贴标准25元/月。
2、通过个人申请,村委会评议,公示,上级审批。
3、对五保户、低保户纳入新型合作医疗,使弱势群体的治病难得到解决。
第五篇 农民对惠农政策的感想及个人感受
农民对于国家的惠农政策非常的高兴,因为粮食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在国家的政策中得到了一定的补贴。对此我个人觉得对于国家的补贴要花到实处,同时要善于学习科学知识,科学种田,要学会珍惜粮食。
第三篇:关于农村粮食生产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粮食生产现状的调查报告
XX大学 XX学院 XX班 XXX
调查时间:2009年7月22日
调查地点:XXXXXX
调查对象:所在村庄
调查方法:询问村民及实地调查
民以食为天,一个国家的粮食生产是整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其重要性可与一个国家的军事、政治等同而视。今年暑假,我利用课外时间参加了学校的暑假实践调查活动,对所在村庄的粮食生产现状进行了细致的调查。
我所在村庄耕地约2000亩,人口2500户,属于中小型村庄,主要耕种玉米与小麦。几十年来,本村耕地经历了“由衰到盛再到衰”的阶段,50年前,由于耕作技术制约,尽管耕地面积广阔,但没有高效化肥及现代化的耕作机械的帮助,收成不是太好,农民将收获的希望寄托在天气的风调雨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科技实力都有了显著提高,10年后机械化耕作普及到我所在的村庄,收割机、犁地机、播种机„„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农业机械雨后春笋般投入了使用,农忙时节不再有全家动员的忙碌场面,也不再有数日的辛苦劳动,然而粮食产量却有了极大改善,由50年前的亩产量300斤到了现在的900斤,农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一切变化离不开国家对农业生产的开明政策。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宣布,从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这意味着9亿中国农民将依法彻底告别延续了2600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和粮食生产,把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高科技技术应用推广到农业生产、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全局性工作来抓。6年来,中央财政“三农”投入和“四补贴”资金逐年增加,今年良种补贴等“四补贴”资金由2003年的3亿元增加到1230亿元,尤其是中央财政3月初就提前预拨了“四补贴”资金1116亿元。水利部加大冬春农田水利建设和抗旱水源调度力度。中国气象局认真做好春季农业生产气象服务。各地也纷纷出台扶持粮食生产的配套政策措施,千方百计加大投入,为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有报道分析,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粮食生产的总体发展趋势是:产量增加,面积减少,比重下降。全国粮食产量连续迈上40000万吨(1984年40731万吨)、45000万吨(1993年45649万吨)和50000万吨(1996年50454万吨)三大台阶。粮食播种面积,1980年为117234千公顷(17.59亿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80.1,1990年为113466千公顷(17.02亿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76.5,10年间面积减少3768千公顷(5600多万亩),比重下降3.6个百分点;2000年为108463千公
顷(16.27亿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69.3,10年间面积又减少5000千公顷(7500万亩),比重下降7.2个百分点。
然而农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有一些方面没能够被足够重视,当前面临许多困难,产生了许多问题。、环境质量不容乐观。地表水局部污染比较明显,属于有机污染类型,空气污染继续加重,尘类颗粒物是本地空气的主要污染源。、农业设施相对落后。有些偏远山区仍然采用手拉肩扛的运输方式,使用镰、辘轳等古老的生产方式进行作业,与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比远远落后,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
3、耕地面积占用。随着城市化脚步加快,城市面积的增大,越来越多的农村成为市区,耕地变为城市,面积逐渐减少。
4、自然灾害时有发生。水涝灾害一直是困扰南方的一大问题,今年东北的特大旱灾严重影响了粮食产量。其他诸如冰雹、沙尘,寒流等,都使农业生产不同程度地受到损害。
我国的粮食问题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等特点,是一项庞大系统工程。要使这个问题获得全面、持久的解决,就需要整个国家的人民做出共同努力。
1、控制人口的增长。能控制人口,又能提高粮食产量,粮食供应就会得到保障,人民的营养状况也会得到改善。
2、依靠科学技术的提高与推广,开展新的绿色革命,提高农业生产率;重视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及治理和保护生态环境等。为了不断增产粮食,保证人类有充足的粮食供应,一方面要为农业生产开拓新路,大力开展生物科学的研究,利用遗传工程培育新的优良品种,大幅度提高农畜产品产量;一方面要更加充分合理地利用和保护现有的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注意保护生态环境。
3、提高现有耕地的单位面积产量。中国肥沃而便于耕种的土地,现在差不多都已开垦。剩下的可耕地数量已不多。不仅如此,由于人口增长,工业发展,城市扩建,房屋和交通占地等原因,耕地面积还在不断缩小。因此,为了增加粮食生产,就必须提高现有耕地的单位面积产量。
4、尽量改变落后的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把发展农业技术,努力增产粮食同支持和援助贫困国家、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紧密结合在一起。把确保国家和家庭粮食安全置于国家发展政策的首要地位,使社会的所有部门、各行各业都能保护和促进农业增产。
我国经济正在飞速发展,经济的提高,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温家宝总理在河南考察农业生产时指出,“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可见一个国家粮食生产的重要性。在未来的时期,我国的农业生产还会面临更多困难与挑战,新的时期,我们将取得更辉煌的成绩。
第四篇:关于农村粮食生产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粮食生产现状的调查报告 本人是一个地道的农民,除了在部队服役三年,从来就没有离开过这片土地,这次学习的过程中,从我所在村庄的粮食生产现状调查,再联系到我国粮食生产的现状,形成了以下的工作报告。
民以食为天,一个国家的粮食生产是整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其重要性可与一个国家的军事、政治等同而视,我自己也有5亩责任田,每年都还会做做农活。我所在村庄是丰城市张巷镇邹坊村委会,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地,耕地约2000亩,人口1500户,属于中小型村庄,是属于赣抚平原地带,主要耕种水稻。几十年来,本村耕地经历了“由衰到盛再到衰”的阶段,50年前,由于耕作技术制约,尽管耕地面积广阔,但没有高效化肥及现代化的耕作机械的帮助,收成不是太好,农民将收获的希望寄托在天气的风调雨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科技实力都有了显著提高,10年后机械化耕作普及到我所在的村庄,收割机、犁地机、播种机„„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农业机械雨后春笋般投入了使用,农忙时节不再有全家动员的忙碌场面,也不再有数日的辛苦劳动,然而粮食产量却有了极大改善,由50年前的亩产量300斤到了现在的1000斤,农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一切变化离不开国家对农业生产的开明政策。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宣布,从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这意味着9亿中国农民将依法彻底告别延续了2600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和粮食生产,把稳定发展粮食
生产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高科技技术应用推广到农业生产、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全局性工作来抓。6年来,中央财政“三农”投入和“四补贴”资金逐年增加,今年良种补贴等“四补贴”资金由2003年的3亿元增加到1230亿元,尤其是中央财政3月初就提前预拨了“四补贴”资金1116亿元。水利部加大冬春农田水利建设和抗旱水源调度力度。中国气象局认真做好春季农业生产气象服务。各地也纷纷出台扶持粮食生产的配套政策措施,千方百计加大投入,为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有报道分析,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粮食生产的总体发展趋势是:产量增加,面积减少,比重下降。全国粮食产量连续迈上40000万吨(1984年40731万吨)、45000万吨(1993年45649万吨)和50000万吨(1996年50454万吨)三大台阶。粮食播种面积,1980年为117234千公顷(17.59亿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80.1,1990年为113466千公顷(17.02亿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76.5,10年间面积减少3768千公顷(5600多万亩),比重下降3.6个百分点;2000年为108463千公顷(16.27亿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69.3,10年间面积又减少5000千公顷(7500万亩),比重下降7.2个百分点。
然而农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有一些方面没能够被足够重视,当前面临许多困难,产生了许多问题。、环境质量不容乐观。地表水局部污染比较明显,属于有机污染类型,空气污染继续加重,尘类颗粒物是本地空气的主要污染源。、农业设施相对落后。有些偏远山区仍然采用手拉肩扛的运输
方式,使用镰、辘轳等古老的生产方式进行作业,与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比远远落后,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
耕地面积占用。随着城市化脚步加快,城市面积的增大,越来越多的农村成为市区,耕地变为城市,面积逐渐减少。
自然灾害时有发生。水涝灾害一直是困扰南方的一大问题,今年东北的特大旱灾严重影响了粮食产量。其他诸如冰雹、沙尘,寒流等,都使农业生产不同程度地受到损害。
粮食问题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等特点,是一项庞大系统工程。要使这个问题获得全面、持久的解决,就需要整个国家的人民做出共同努力。
控制人口的增长。能控制人口,又能提高粮食产量,粮食供应就会得到保障,人民的营养状况也会得到改善。
依靠科学技术的提高与推广,开展新的绿色革命,提高农业生产率;重视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及治理和保护生态环境等。为了不断增产粮食,保证人类有充足的粮食供应,一方面要为农业生产开拓新路,大力开展生物科学的研究,利用遗传工程培育新的优良品种,大幅度提高农畜产品产量;一方面要更加充分合理地利用和保护现有的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注意保护生态环境。
提高现有耕地的单位面积产量。中国肥沃而便于耕种的土地,现在差不多都已开垦。剩下的可耕地数量已不多。不仅如此,由于人口增长,工业发展,城市扩建,房屋和交通占地等原因,耕地面积还在不断缩小。因此,为了增加粮食生产,就必须提高现有耕地的单位面
积产量。
尽量改变落后的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把发展农业技术,努力增产粮食同支持和援助贫困国家、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紧密结合在一起。把确保国家和家庭粮食安全置于国家发展政策的首要地位,使社会的所有部门、各行各业都能保护和促进农业增产。
我国经济正在飞速发展,经济的提高,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温家宝总理在河南考察农业生产时指出,“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可见一个国家粮食生产的重要性。在未来的时期,我国的农业生产还会面临更多困难与挑战,新的时期,我们国家将针对粮食生产的现状进行改进,以达到粮食稳产增收的目的,切实保障粮食的安全,保障粮食的供应。
第五篇:粮食生产
抓好粮食生产始终做到“手中有粮”
当前,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大幅上涨,世界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我国粮食连续4年增产,今年夏粮又获丰收,粮食市场供应充足,价格总体相对平稳,对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供了重要支撑。但着眼大局和长远,我国粮食生产还面临许多制约和挑战,要确保长期立足国内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始终做到“手中有粮”,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大粮食和农业生产力度,建立健全支持保护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长效机制。
一、我国有条件有能力始终做到“手中有粮”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坚持在宏观调控中加强农业,把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突出位置,连续下发5个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1号文件,在制度、政策和投入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促进我国粮食自2004年以来连续4年稳定增产。
2007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10032亿斤,比2003年增加1418亿斤,是自1985年以来首次连续4年增产。粮食单产连续4年创历史新高,2007年全国粮食平均亩产633.4斤,比2003年增加55.7斤,增长9.6%,粮食生产科技贡献率达到49%。今年,我国夏粮生产在基数较高、自然灾害多发重发、市场波动较大的形势下,单产再创历史最高水平,总产有望超过2400亿斤,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连续5年增产,为夺取全年粮食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些成就的取得,最根本的、起决定作用的是中央的惠农政策好,措施针对性强;同时,也得益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是多方面因素综合推动的结果。
强化政策支持,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强有力的政策扶持,对于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至关重要。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和粮食生产,针对种粮比较效益低、农资价格上涨幅度大等问题,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先后取消了农业特产税、牧业税、农业税
和屠宰税,实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增支综合补贴,建立产粮大县奖励和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各地也制定了扶持政策,初步构建了新时期粮食生产政策支持体系。这些强农惠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基层政府重农抓粮和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
强化责任落实,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确保粮食种植面积,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前提。近年来,针对我国耕地资源持续减少,耕地质量下降的突出问题,我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基本农田数量不减、质量不降和用途不变,坚决遏制耕地过快减少势头和耕地撂荒现象发生,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为稳定粮食面积提供了重要保障。考试大网站收集同时,中央再三强调要落实粮食省长负责制,要求地方政府主要领导对本地区粮食生产负主要责任,分地区、分作物落实粮食种植面积,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各级农业部门积极挖掘粮食生产潜力,引导农民稳定小麦种植面积,努力扩大水稻、玉米、马铃薯等高产作物面积,坚决遏制水稻“双改单”,发展双季稻。
强化科技支撑,努力提高粮食单产。依靠科技挖掘粮食单产潜力,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根本途径。针对品种更新较慢、科技创新不够、技术推广普及到位率低等问题,我国不断加大对农业科技发展的支持力度,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各级农业部门组织开展以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主体培训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入户工程,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旱作节水农业、病虫害统防统治、保护性耕作等节本增效技术。今年,为进一步挖掘科技增粮潜力,农业部精心组织开展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活动,通过应用优良品种,推广集成技术,促进良种良法配套,推进粮食生产先进技术推广普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带动区域大面积增产,取得明显成效。
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粮食生产物质装备水平。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粮食稳定发展的物质保证。2004年起,针对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国家紧紧围绕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这个重点,先后组织实施了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沃土工程、种子工程、植保工程、中低产田改造和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高产稳产农田,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不断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加强农业综合服务能力,为促进粮食稳定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强化行政推动,创新粮食工作机制。在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各级农业部门切实加强调查研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发展粮食生产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机制。近几年,我们坚持粮食生产联席会议制度、领导联系点制度、工作督导制度和专家指导制度,不断创新粮食生产工作方式。农业部先后组织开展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行动”、“农业科技入户行动”、“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年”等,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抓粮食生产的有效途径。
二、实现我国粮食稳定发展面临新要求新挑战
我国粮食虽然实现了连年增产,但粮食生产的基础仍然薄弱,经济社会对粮食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巩固粮食发展的良好势头、始终做到“手中有粮”,面临着一系列新要求新挑战。粮食供求平衡压力加大。从总量看,尽管近几年我国粮食连续增产,但供求偏紧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近年来,我国粮食需求每年增加约80亿斤,需求的刚性增长将使我国粮食供求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从区域结构看,粮食主销区在增加,调出省在减少,产销平衡区在缩小,主销区粮食产需缺口逐年扩大。从品种结构看,小麦供需总量基本平衡,但优质专用品种不能满足消费需求。大米占居民口粮消费的60%,且比重还在逐年提高,稻谷供需呈偏紧态势。随着饲料和工业用粮需求快速增长,玉米正在由产大于需转向供求趋紧。大豆进口快速增长,对外依存度高。
资源短缺约束增强。我国粮食生产受耕地、水资源等资源短缺约束明显增强。2007年全国耕地面积18.26亿亩,比1996年减少1.2亿亩。目前,全国人均耕地面积1.38亩,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尽管国家实行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耕地大幅减少的趋势有所遏制,但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耕地减少的趋势难以逆转。我国水资源严重不足,且时空分布不均。2007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873立方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农业灌溉每年缺水约300亿立方米。尤其是华北、东北、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粮食生产发展。
种粮效益持续下滑。近几年,虽然支农力度不断加大,粮食价格恢复性上涨,但受农资、人工价格上涨等影响,水稻、小麦和玉米粮食作物平均直接费用以年均6%—8%的速度攀升,粮食每亩纯收益呈下降趋势,农村劳动力种粮的机会成本高。2004—2006年,全国粮食亩均纯收益分别为382元、329元和320元,2007年收益继续下滑。据监测,今年5月份尿素、氯化钾和磷酸二铵平均价格同比涨幅超过20%、90%和70%,仅化肥涨价就导致每亩粮食生产成本增加50元左右。
国际市场约束加大。从2006年6月份开始,全球粮食价格迅猛上涨。2007年国际粮食价格上涨42%,其中小麦价格上涨112%,玉米上涨47%。今年国际粮价仍在大幅度轮番上涨,不断创新高。5月份,国际大米、小麦、玉米每吨价格分别达到873美元、350美元、244美元,同比分别上涨197.6%、72.5%和53.5%。粮食价格不断上涨,世界性粮荒迅速蔓延,使我国利用国际市场调剂国内余缺难度增大。在全球粮价上涨的同时,国外针对我国的技术性壁垒大幅提高,反倾销反补贴力度加大,与我国的贸易摩擦更趋频繁,遏制了我国比较优势的发挥。
灾害影响趋势加重。近年来,我国极端气候明显增多,各种自然灾害呈加重趋势。近几年,我国年均粮食作物自然灾害受灾面积6.2亿多亩,其中成灾3.7亿亩,绝收9600万亩,分别占粮食播种面积的39%、23%和6%,年均造成粮食损失1000亿斤左右。今年以来,我国农业生产经历了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北方干旱灾害、部分地区的冰雹灾害、汶川特大地震灾害、近期南方大范围强降雨带来的洪涝灾害,进入汛期后,气候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强;同时,病虫害发生频率高,防治难度大,粮食稳定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