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语文读书笔记、作品(本站推荐)
《骆驼祥子》读书笔记
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
祥子是可悲的,最终他没有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生活,反而贝生活甩进了堕落的深渊。
一个年轻力壮,充满幻想,努力的,个人的理想主义者——祥子,带着一身的清凉来到城市,他的目标只不过是靠自己的踏实劳作买得一架属于自己的拉车,然而买车,丢车,再买车,再卖车,三起三落,几经周折,他受到兵匪的抢夺,虎妞的诱逼,侦探的讹诈。。最后还是落了个一无所有的城市流浪汉,最后连自己起初的个人奋斗的信念也被迫丢弃了,变得自私,堕落。
城市的生活遭遇不但毁坏了祥子原本健康的体魄,也慢慢腐蚀着他的思想。刚来到城市的祥子是淳朴老实的,想法简单,希望通过个人的努力稳稳实实地过上体面的日子。但这种简单的想法在当时的城市生活中是不合适的,时局的**让他丢了辛辛苦苦赚钱买来的第一辆拉车,别人的讹诈让他丧失了大部分的财务,最后虎妞的威逼利诱让他更是受尽屈辱,满心欢喜拥有拉车后,转眼间又因虎妞的死去而失去。最后两那一点点淳朴的爱情也因小福子的死去而消失殆尽。这一路的不幸让祥子时刻觉得矛盾痛苦,为什么自己的努力奋斗最后换来的只是一个个悲剧结局?这种体面,强劲,奋斗的生活总是不能给他带来与其的幸福。最后,他只有消灭了个人的想法与作风,完全融入到城市的污风浊雨中,而成为一个“车夫的车夫”,行为放荡猥琐,思想自私狭隘。
个人奋斗的旗帜是绚丽的,他代表了一种生命的坚强不屈,相信努力,相信自己,相信未来。其实我们周围都有很多这样的人
可是,我们遗忘了这个有更大决定力的社会,就如同鱼儿忘记了身处的池塘,结果可想而知。一旦想到这个社会,我们就会现实一点,眼光向外看一点,就会有和祥子同样的某种感受:原来这不是一个公道的人间。
城市相对于乡村来说总是污浊一些,尤其是对于许多文人来说,正如王朔所说,我们总以为有个回味无穷的故乡,尽管这故乡穷困凋敝,但就可以尽情遐想自己丢失殆尽的某些东西。城市吞噬了祥子的诸多美好品质,这是无疑的。但祥子是不是也英爱反省一下自己对于城市的适应力呢,毕竟,城市没有乡村的闭塞,所以也少了很多个人的空间,个人奋斗就有待商榷了。
祥子失掉生活的勇气,相信是命运在捉弄自己,他不再想什么,也不再希望什么,将就活下去就是一切,什么都无须乎想了。他对生活完全绝望了,也彻底堕落了。曾经是一个勤劳、能干、健壮、朴实、善良的祥子终于成了一个吃、喝、嫖、赌、懒、狡猾等样样俱全的行尸走肉。
尽管罪恶来自社会,但祥子在遭受打击的过程中,也表现出生命意志不够坚强的缺点。祥子骆驼一般的顽强,仅仅表现在肉体的吃苦上,表现在正面的人生努力上,而没有表现在对灾难的承受力和反抗力上。憨厚沉默的祥子实际上生着一颗脆弱善感的心,他不是挣扎到完全走投无路的时候才放弃人生追求的,而是从生活经验中预计到未来也是黑暗于是停止奋斗的。在外在的力量压迫生命的时候,祥子既没有去分析压迫的根源,引出抗争的愿望,也没有去内省自己的个性,增强反抗的力量。每一次的打击,都是更深地引起祥子对自己生命价值的否定。他总是自问,要强又怎么样呢,烟、酒、色都对他更添一份诱惑力。在虎妞和夏
太太的伤害中,固然是她们设好圈套让他钻,但同时也是由于祥子缺少足够的意志力战胜自己的本能冲动。祥子自己对此没有丝毫反省,而只是简单地认为说真的,自己并没有什么过错。一切都是她布置好的,单等他来上套儿。毛病似乎是他太老实,老实就必定吃亏,没有情理可讲。祥子不善于与他人交流,一旦自己受到挫折,却暗中琢磨,按自己的思路从别人的生活中引起奋斗没有价值的悲思。祥子这一生命意志方面的缺陷,使祥子的形象超越了城市贫民、下层劳动者的范围,而指向对普遍人性的思考。
“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
那时的社会是黑暗的、缺乏正义的、没有公道的,只有着对人心的腐蚀和对精神的摧残。祥子就是在万恶的大环境的逼迫下,无可奈何地走上了堕落的道路。这不是祥子的错,而是那时社会中的乌烟瘴气才使人性的善良变了质。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同样都是善良的人,同样都受到了生活里一次又一次的打击,最后也都同样沦为了那个时代悲剧的产物。那真是一个可怕的时代!
文末:“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第二篇:大学语文读书笔记
《大学语文学习》十三个专题心得体会
通过对十三个专题的学习,让我收获了很多。虽然每个专题的内容很多,但我还是努力认真的去学习了它。第一个专题介绍了《红楼梦》与清代文学,满族建立清代王朝后,对汉族进行残酷镇压,民族矛盾加剧,清初四十多年民族反抗的斗争连绵不断,清代中叶土地高度集中,贫民悬殊严重,农民奋起夺粮、抗租、夺田斗争风起云涌,清朝由兴盛转向衰落。《红楼梦》的问世,是古代小说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花部戏繁荣。清代前期的长篇小说《水浒后传》通过历史人物和故事表现反抗阶级压迫和抗击侵略的斗争精神。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揭露权贵、蒙绅欺压、凌辱下层人民的罪恶,颂扬反抗压迫、不畏强权的英勇斗争精神。表现力作者进步的民主主义思想。同时也抨击了科举制度的种种弊端和封建文人为猎取功名而不顾廉耻的丑行。它的艺术特点,以丰富奇异的文学想象创造了一个幻想世界,借花弧鬼怪曲折的反映了人类社会的现实。人物千姿百态,性格各有不同,一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特点,同类人写出差异,鬼狐花妖与人的思想结合,塑造了独具风格的形象。
司马迁的《史记》,总的来看,《史记》善于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全书语言丰富生动,刻画人物形象鲜明,往往只用寥寥数语就是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全书大量采用口语化和性格化的语言,使人物栩栩如生。《垓下之围》使用大量的有血有肉生动传神的细节,如“四面楚歌”“霸王别姬”,“愧见父老乡亲”多角度的塑造不多情、知耻、重义、仁爱的失败的的悲剧英雄形象,使人物表俱现,刚柔相成、性格更丰富、个性更鲜明、浑厚、立体,显示了人物性格的矛盾性,也渗透了作者的惋惜之情,发人深省,耐人寻味。屈原的《湘夫人》是湘君的独唱,它以湘君赴约不遇的复杂变化的跌岩起伏的心情为中心线索,描述了感情变化的流动轨迹,刚到约会地点,不见湘夫人时顿起忧愁,等到夜幕降临仍不见湘夫人时,忧愁加剧,以至懊悔,在懊悔中追悔以往错失良机,心情更加沉痛。《左传》的作者,说法不一,比较可靠的是鲁国的左丘明。《战国策》的思想比较复杂,今略举大端,他的文学成就就首先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全书对战国时期社会各阶层形形色色的人物都有鲜明生动的描写,尤其是一系列“士”的形象,更是写的栩栩如生,光彩照人。纵横之士如苏秦、张义。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创立的儒家学说继承周文化的传统,富有人道主义精神,在当时的思想领域很有影响,被汉朝以后的历代统治者尊奉为统治思想,并成为传统文化的主干,对漫长的中国古代和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发生率难以置信的影响。孔子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特点,给与不同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孟子的性善论是抽象的人性论,是唯心而先验的,但他却不成为孟子进步的理论基础,由此而发生、产生了他的进步的人生观。《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一部乐歌总集,它的作者不一,地域不同,内容各异,艺术风格也多种多样。
我最喜欢的便是婉约与豪放交相辉映的宋代词坛。词起源于民间,最早萌芽于南朝,其发展与南北朝、隋唐时期的的清商乐的流行有很大的关系,但值得注意的是,宋词分婉约和豪放两种风格流派,是针对作家创作的风格的主要倾向而言的,并不绝对,晏殊的词虽多写男女相思恋爱和离愁别恨,但已过滤了花间词的轻挑艳治,而显得纯净雅致,温润秀洁。
一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可以创造常人无法想象的奇迹,全靠她有着一颗不屈不挠,坚持到底的心,他毫不犹豫的接受了生命的挑战,用自己那颗炽热的心,用自己那伟大的爱,去拥抱美好,充满生机的世界,以惊人的毅力与困难作战,终于她战胜了生命的挑战,张开了心灵的眼睛,有了信心与希望,走出了寂寞与黑暗,最后,他把那双慈爱的手伸向了全世界。
我们每一个时刻都在描绘自己的人生画卷,只有奋斗,只有自强不息,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鲜亮的色彩,我们的生活画卷才会闪光!
第三篇:大学语文读书笔记、学习心得
大学语文读书笔记、学习心得
《冰心散文集》读书笔记 冰心散文集是冰心的著作中的重要的著作她的著作分四个部分一是往事二是寄小读者三是关于女人四是冰心自转。
冰心是20世纪中国的一位杰出女作家。她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投入新文学活动在这长达八十年的文学生涯中创作了大量散文、诗歌和小说等作品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冰心写的散文风格清新文体秀美。在散文《寄小读者》中冰心通过描写她儿时幼稚的欢乐和天真的泪水尽情歌颂母爱、童真、大自然和祖国。
《寄小读者》是冰心―最自由最不思索‖的作品因而最能表现出冰心率真的个性塑造出冰心纯真的自我形象。《寄小读者》体现出冰心的性格、气质、才情和思想风貌。通讯中无论是描写母亲的慈爱姐弟的情谊或是大自然的每秒无不映射出冰心的鲜明的自我形象。冰心在《寄小读者》中不停地在纯洁的孩子面前忏悔许多事情是她的灵魂受了隐痛。在《通讯二》中冰心会想起自己因―杀死‖小生灵而悲痛。而现在的我们不正像那时的冰心又何尝不会为了一头折足的蟋蟀流泪为一只受伤的黄雀呜咽。我们也明白一切生命在造物者眼中是一般大小的我们也许也做过不仁爱的事但毕竟我们的心灵是纯洁是善良的。
《冰心散文集》这本书我章.非常喜欢.其中我最喜欢《一只小鸟》文 《一只小鸟》讲述的是一只小鸟对大自然充满了新意它飞到枝上唱起了歌它的声音里满含着清–轻–和–美唱的时候好像―自然‖也含笑倾听一般.树下的许多孩子听见那歌声后觉得非常优美动听从此孩子们每天都来听它唱歌.可不久后一件不幸的事发生了.一天小鸟正唱着动听的歌儿突然一颗子弹从下面射了过来小鸟翻了个身从树上跌了下去.这时两只老鸟从丛林中飞了出来接住了它衔上巢去.它的血从树隙里一滴滴的落到地上来.从此孩子们再也没听到那歌声.读了这篇文章我为那只小鸟而感到伤心.我们不能去伤害它们而是去保护它们因为只有和谐才能创造和谐.第一次读这篇文章我就被受感动。我仅仅读了第二篇文章连我这个男孩子都情不自禁的掉下了眼泪 文章题目《一只小鸟》讲得是有一只小鸟它的巢搭在最高的树枝上它的羽毛还不丰满不能飞每日在巢中唱歌。这一天早晨它的爸妈都去觅食了。只有它一个人在巢中它很无聊便又唱起了歌它唱的歌满怀着清——轻——和——美。许多人听到了歌声都来听它唱歌。小鸟也很乐意唱歌。就这样小鸟天天出来唱歌人们也天天来听它唱歌。可有人就是图谋不轨想乘小鸟唱歌时用弹弓将小鸟打下来。这一天小鸟唱歌时一个弹子从下面射上来它一翻身从树上掉下来。斜刺里它的爸妈子弹似得飞了过来接住了小鸟将小鸟衔到了巢里轻轻地用嘴把小鸟流出来的血舔干可小鸟流出来血好象无穷无尽血越来越多都沿着树干流到了下面人的脚上人们还想听见小鸟那清——轻——和——美的声音可是再也听不见了人们很后悔就把这一天定作―后悔日‖ 这一篇文章表明了我们人类十分自私自利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破坏别人的欢乐——幸福——安详。人类们啊不要再这样破坏下去了好吗 浮躁的心终于静下来了也许与天气有关。也许并不心静自然凉。
看书却最是喜欢冰心的散文集《十字架的园里》。冰心一直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她的《再寄小读者》《小桔灯》一直存在心底如一颗闪烁的启明星指引着我在文字中步步前行对于文学的喜欢也许最初就是缘于这些美好的文字。而最让我开始关心她的却是始于她翻译的一些泰戈尔散文诗集《吉檀迦利》《园丁集》。她的才情让我倾佩她的纯真让我感慨。可以这么说真正让我走近她的正是眼前的这本散文集。冰心无疑是幸福的她拥有幸福的童年拥有完美的家庭受过高等教育她又是不幸的因为她体弱多病生逢战时。在她这么多的文章里最让我感动的是纪念她母亲的文字《南归》字字血泪句句深情令人潸然泪下。我一个人捧了一杯绿茶坐在沙发上边看边抹眼泪而适时响起的忧伤的音乐把我的这种情绪推向高潮
我不得不放下书本埋首而泣。看这篇文章我竟然几度停滞不因为别的就为了冰心的这片深情与痛彻心骨的悲哀世界上最深重的悲痛不是鱼和飞鸟的不能相聚而是看着自己挚爱的人渐渐走向死亡自己却无能为力。
突然就强烈地想起自己的母亲来。好久不曾回家了也不知道家里一切可好现在的我好象成了逃避的影子总是把自己藏到尘埃的最深处想着远离。也许这些冰凉的泪滴里摇曳抖动的不是冰心的文字而是自己苍白的灵魂在无垠的荒野惊悸颤动无处逃循。
说起来也许让人难以置信。我这几天因故不能游泳于是便带了这本书在泳池边陪女儿游泳。陪是借口因为女儿根本就不用我担心她在水中如条美丽的小人鱼自在快乐不用我照看。于是我便搬了凳子拿了书本静静地坐在一角沉浸在冰心的世界里。泳池喧闹而我却听不到任何声音。偶尔有清凉的水自池中扬起那是女儿在调皮地向我打招呼。看着冰心在慰冰湖畔的孤寂感受着她深入骨髓的孤独仿佛躺在那里的不是她是我凄风冷雨孤身一人独在异乡这种寂寞是别人无法理解的而她却是幸福的因为她可以用笔用文字来向她可爱的小读者展现自己灵魂深处的孤寂和清冷她有那么多的关爱和朋友。如她自己所说她是最幸福的女人在感情上。
看早期小说《关于女人》系列我好几次不由去翻作者到底是不是冰心因为她是用一位男人的身份为文所以开始以为是在看别人的文字可文章中处处留下的都是冰心生活的痕迹于是便也有些笑自己的愚痴更有些为她的角色改变如此成功而感叹。
看她的文章是灵魂的又一次远行是心灵的再一次洗礼。此刻我的心就如泳池里慰蓝的水一样清澈见底却又平缓无声细细地流动着流动着。
从学校图书馆借回《冰心散文集》当时看了看并没有什么特别.瞧薄薄的一本拿在手上也不觉得有什么沉重泛黄的书页透着一股淡淡的封尘了一段时间的味道曾记得语文老师说过:散文形散神聚.所以我就不由自主地把冰心散文借了回来大概就想体会一下那种形散神不散的散文的滋味吧 打开这本散文大略地看了一下除了发现冰心写作爱用呵如:母亲呵月亮呵大海呵字外并没有给我留下多大印象.突然想到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学的煮书的方法就是把书读懂读透于是再次拿起这本仿佛蕴涵无穷知识的书一字一句耐着性子看了下去 在书的封面上冰心说:散文可以写得铿锵得像诗雄浑得像军歌生动曲折得像小说活泼精锐得像戏剧对话.难怪冰心这么喜欢写散文而且曾说过:散文是我最喜爱的文学样式.当我真正看完冰心的散文后我发现了冰心写作不单是爱用呵字这样简单.在她的散文里的字里行间都充满了一个字:爱.冰心爱美丽的自然相关的作文大自然她爱海因为在她眼里:海是温柔而沉静海是超绝而威严海是神秘而有容也是虚怀广博也许在冰心的心里爱海就是这么一点一分的积渐起来的.冰心爱儿童在她生病的其间还为小朋友写了《寄小读者》可见在她心中小朋友地位的重要.冰心爱母亲她甚至这样形容过她的母亲:母亲的话句句可使做儿女的人动心母亲的字一点一划都可使做儿女的人落泪.冰心也曾傻傻地问过母亲爱她的原因而母亲告诉她:不为什么——只因为你是我的女儿.是啊当你寻见了世界上有一个人认识你知道你爱你都数千百倍的胜过你自己的时候你怎么能不感激不流泪不死心踏地的爱她而且死心踏地的容她爱你冰心爱亲人爱父亲爱三个弟弟爱她的同学 冰心把这种爱化为一种极为清丽极为温婉的文笔写成了散文散文里有另外一个世界有一个充满爱也是冰心所向往的世界 大学语文自主学习心得 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语文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都是一门必修课。然而到了大学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非汉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语文离我们渐行渐远。选修一门语文蓦然发现久违了的亲切感又回来了还有丝丝缕缕的新鲜感和幸福感。
汉语——我们的母语。尽管买我们从一出生就开始学习但汉语言文学博大深奥未必我们各个精通。然而学习大学语文我们对基本的语言知识技能有了掌握和运用系统的学习了语法规则。尤其是在这大学的殿堂里我尽情的在书海中沉醉体验到的博大精深文学的成就感更是一份对母语的强烈热爱。
通过大学语文自主学习的平台的浏览学习自己收获很多受益匪浅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学发展及其脉络有了更为深刻的见解和独到的认识。语文的学习是身心的放松是情感的升华是在畅游中国、世界的的文化之河流实在让自己的灵魂去接触古人、哲人的思想和他们进行对话交流感悟他们不一样的视觉和想法从而提升自我。
从《诗经》到汉乐府从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从中国古典到外国经典语文承载的不仅仅是人类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更传承着中华厚重的文化和经久不衰的思想之光。我惊叹于先哲们睿智的头脑被无数文人墨客恨意的才气说震撼更沉醉于流传万世而不灭的经典之中。我赞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我钦佩华夏儿女才智惊人我迷醉千古美文精妙绝伦。―啊我亲爱的祖国‖每当徜徉在经典中的时候我就想这么高声吟咏一句尤其是在长沙当你看到无数的白皮肤·黑皮肤·蓝眼睛的人们捧着汉语书时但你微笑着用英语和他们交流中华名著时但你听到他们用结结巴巴的汉语和你交谈时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自豪一种深埋了几百年的扬眉吐气的自豪像彩虹一样的缤纷色彩的绚丽光环将你包围享受这世界最瞩目的光辉。
一首《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追寻的恍惚迷离诗意的朦胧唯美仿佛是棉纱线的神秘女郎仿佛是蒙娜丽莎的微笑每个人读后都各自诠释着心中的向往。在年少轻狂的青年人眼里―伊人‖是心中美好的恋人在求贤若渴的政客眼里―伊人‖是宝贵的助手遥远而美丽。大学语文启发的正是这样一种发散思维多角度多立场地看问题。以前虽然学了那么多年语文但从未这样深入的分析体会鬼文学这种立体的美感。应试教育束缚了我们斯文的翅膀而在大学里我们幸好有找到了那些遗失的美好。
虽然自主学习的知识内容很有限只有短短的16个学时但是学习大学语文了解一些关于文学的知识偶尔回顾一下经典在忙碌的钻研中给心灵一个暂时休憩的家何乐而不为呢
第四篇:史铁生作品读书笔记
史铁生作品读书笔记
姜英
旧版的高中语文教材选了史铁生的散文《我与地坛》,其中有一个细节让我记忆犹深,他摇着轮椅,走进地坛,妈妈一直在他看不见的视线里跟踪,担心他想不开,走上绝路,这份担心是天下所有妈妈的担心,但不是所有的儿女都能体会到,史铁生用文字给我们描绘了这些爱,痛苦中流露着甜蜜,辛酸里带有欣慰,阴云中看见阳光。从此喜欢上了史铁生。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钦佩的作家之一。扶轮问路,便是他的一生,平淡又意味深长。他残缺的身体支撑着所有饱满的思想,再将自身的苦难写成光辉的追索。
而在他的众多文集中,我最爱《病隙碎笔》一本。
这本书创作之时,史铁生双肾功能已经衰竭,只能依靠血液透析存活。三天透析一次,只有第二天能强忍着痛楚与疲惫动笔。他一边与病魔斗争,一边在病痛的小小空隙里记录下自己平易而精辟的只言片语。
曾经在他的字里行间里,我读懂过人生,解析过信仰,构建了一个只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而如今,予我这一切的人却已走远,魂归地坛。我只能捧着这本书,想象着他的笔尖,历经了怎样的世事变迁,才能书写出这样充满哲理又乐观诙谐的句子。
这并不是一本普通的散文集。它充满了对人生的诘问、探索与解答,解答着那些超越生命的难题。它来自一个苦难的人生,却凝聚着精神的明朗。
在书里,史铁生老师曾经笑说,生病是他的职业,业余写一点东西。他这一生,总是此病未去彼病又来,“铁生”二字必定是暗合了某种意思,让他一直活着。然而,读他的东西,从来感觉不到一丝病痛的阴影,反而总是让读者沐浴在开朗的思想之中。譬如,通过生病与游历的比较,通过生病的经验,他说: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
加一个“更”字,发人深省,教人乐观。生之为人,我们必须接受世界的全部,不能单单从中拿掉苦难。但是,我们又何尝不是幸运的。当你在为无法升迁或恋爱不顺而烦恼时,世界上的某个角落却有人正在为生存挣扎。史铁生老师人生的一半都用来生病,他自己更一度认为不能直立行走是丢掉了人的特点,在大部分人看来,他是不幸的。然而,他足够强大的内心,不屈于命运的勇气,乐观的精神,让他不卑不亢地在生命路上前行——凡是坚持走在路上的人,行走的坚定就已经是信仰的成立。
又譬如,全书中我最喜欢的这一段话:
痛苦和幸福都没有一个客观标准,那完全是自我的感受。因此,谁能够保持不屈的勇气,谁就能更多地感受幸福。生命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这就是命运,任何人都是一样。在这过程中我们遭遇痛苦,超越局限,从而感受幸福。
看,这本书中你可以随处找到像这样的句子。史铁生老师是幸福的,并不是因为他不痛苦。病痛折磨着他,残缺使他疲惫,痛楚是人之常情。他幸福,是因为他勇敢,超越了自身局限,他用残缺的身体去感受,去健全自己的智慧与心灵,丰满笔下的哲理与思考。他从未向神灵行贿,祈求身体的康复,他选择完善信仰,正如他写到的一样,身体的残疾不可怕,心灵的残疾才可怕。
当写到死亡的时候,史铁生老师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你要是悲哀于这世界上终有一天没有了你,你要是恐惧于无限的寂灭,你不妨想一想,这世界上曾经也没有你,你曾经就在那无限的寂灭中。诚然,我曾经无数次幻想过死亡,也为此恐惧苦恼,曾经因为自己终究的幻灭而感到悲伤与无奈,但读到这一段,我竟豁然开朗。是啊,我曾经就在那无限的寂灭中,生命本就是一个轮回,我不过是回到了我来时的位置罢了。我曾什么也不是,却有幸来人世走了一次,有幸拥有灿烂的人生,也有幸经历沉重的世事,不论是福祉还是苦难,我既然从无形化为有形,这已经是一种幸运。如今离去,是带着满载的收获,是另一种形式的落叶归根,这又似是应了徐志摩的那一句诗,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
第五篇:鲁迅作品读书笔记
鲁迅作品读书笔记
鲁迅作品读书笔记1
鲁迅先生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和教育家,他的作品思想深邃,还十分含蓄,但都揭露着一个个另人痛心的事件,有时夸奖着那些为中国做出贡献的人。今天,我读完了《鲁迅先生作品赏析》一书,受益匪浅,再次了解了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小时候经常与同伴们在百草园嬉戏玩耍,对什么都充满着好奇,就连碧绿的菜田,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等都是他们游戏的“材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了解到鲁迅先生幼时是一个非常好奇的孩子,长妈妈给他讲了一个“美女蛇”的故事,告诫他別去草丛里玩耍,而鲁迅先生正因为这样更要去,可从未碰上过美女蛇,反倒经常碰到一些小蟋蟀,后来,鲁迅先生与小蟋蟀成了亲密无间的朋友。还有一篇提名为《故乡》的文章,19一月发表,那年鲁迅先生正在老家,而听说幼年的闰土要来看望他,便前去迎接,没想到闰土不再和以前那样可爱灵活了,变得十分粗笨,未到不惑之年,却早有皱纹,头发苍白。闰土见到鲁迅先生便喊“老爷”,与鲁迅先生谈起了农民的悲哀:“哎,家里有许多孩子,农活有多,政府逼着我们捐钱,基本上都得捐上3次呀,收成又不好,有时割下来的稻谷青菜还没人要。孩子和我们真是饿呀……”说着摸了摸孩子的头。这篇文章真是催人泪下,鲁迅先生的这篇文章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贫苦农民的悲惨遭遇与命运,揭示了农民生活日益困难的根源。鲁迅先生写这篇文章时抒发了向往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的文章需要我们细细品味……
鲁迅作品读书笔记2
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灿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我读鲁迅先生这些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自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有采摘野花野果。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的严厉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学就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因此我才会那样喜爱,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异常的亲切,充满激情。我和伙伴都在为自己的前程努力着,努力得读书,因此,也不能在沉醉在儿时的天真散漫中了,少了几分亲切,少了几分自由,也少了几分对大自然的热爱。
对鲁迅先生来说,童年已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那些琐碎的记忆,体会以下那个不同的年代的童年之梦,体验一下那时鲁迅的.美好童年。
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灿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我读鲁迅先生这些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自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有采摘野花野果。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的严厉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学就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因此我才会那样喜爱,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异常的亲切,充满激情。我和伙伴都在为自己的前程努力着,努力得读书,因此,也不能在沉醉在儿时的天真散漫中了,少了几分亲切,少了几分自由,也少了几分对大自然的热爱。
对鲁迅先生来说,童年已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那些琐碎的记忆,体会以下那个不同的年代的童年之梦,体验一下那时鲁迅的美好童年。
鲁迅作品读书笔记3
原来总以为序之类的文字并没有多大意思,所以一直读完了《呐喊》小说集上的所有文章,才倒回头翻到那篇序浏览起来。
读完以后,我突然发觉这篇序是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通过又一遍的细读,我感到它不仅使我对《呐喊》中的各篇小说又加深了理解,更让我看到一个封建阶级的叛逆者、一个鼓舞人们追求光明的革命者、一个不懈的笔耕者报国救民的文学家的思想境界。特别是他那种超脱自我;全然为了民族;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勇于冲破黑暗现实的牢笼、勇于革命的无畏精神更令人敬佩,值得学习。
回头再看看当今的青年们,现在的一些人在走着“自我设计——自我奋斗——自我成功”的道路,他们的理想,奋斗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所追求的是个人名利、地位、享受,甚至国家培养的人留学到了国外,就一去不复返,而鲁迅先生在当时那种反动势力猖狂,人民愚昧麻大的黑暗社会中,毅然弃医从文,以拯救国民的灵动和精神为已任,是因为鲁迅先生已经从“个人”、“自我”中走出来,他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民族、国家的命运,鲁迅先生作为一个革命者的忘我无私的爱国主义精神,正值得为今的青年学习。
鲁迅先生所处的是黑暗的封建社会,他由寻导路、逃异地,进而学医救人,再弃医从文,最终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无不是对封建制度的反叛。而正是这种勇于革命、勇于改变现实的精神,使得愚昧的国民从麻木中惊醒过来,使得在寂寞中奔驰的勇士不惮为前驱,从而团结奋斗。
而当今,改革开放中的中国,不也需要大批的勇于变革、勇于创新的人吗?改革开放的道路同样崎岖坎坷,旧体制老框框同样“万难破毁”许多改革者也同样感到过“寂寞”。然而正如文章中说的既然有几千人起来,你就不能说绝没有希望,只要有勇气、有闯劲、体魄和精神,中华民族一定会腾飞,一定会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鲁迅作品读书笔记4
从鲁迅的《故乡》中,我们可以看到鲁迅的童年是一座被尘封的大院。童年的鲁迅,仿佛是一个生活在天堂的魔鬼,丰衣足食却寸步难行;而闰土则是生活在地狱的天使,生活艰辛但充满快乐。闰土的童年必须要看瓜田,但他自由、快乐。鲁迅的童年虽丰衣足食,但他只能悲哀地念着“之乎者也”。闰土还可以去做无穷无尽的新鲜事,看无边无际的海洋;而鲁迅只能看到那“四角的天空”。没有了自由,多少财富都是破铜烂铁。自由才是真正的金子!可那毕竟是几十年前的封建社会,离现在已经有那么漫长而浩瀚的一段历史。
可是,到了现在的社会,大人们还是大同小异、异曲同工地为我们打造一个标准童年:束缚。我觉得束缚再加上比较再加上无穷无尽的学习,与监狱相比也已经只有毫厘之差了。作为社会未来的'新动力,我们的生存状态难道没有理由受到关注吗?大人们总是以为吃饱穿暖学习好,就是一个孩子的全部,可这些却恰恰是我们这些孩子最忽略的。我们需要自由,我们要亲身经历,我们也要知道许多新鲜事,我们要一个快乐的童年,我们要逃离束缚! 《故乡》的读后感鲁迅,伟大的文学家、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鲁迅写的《故乡》,讲述了他与闰土小时候的一些事情。闰土会捕鸟、看瓜,鲁迅在那段时间很快乐,可正月过了,闰土必须回家。一开始,他们还相互送了几次礼物,但后来再也没有见面。我明白了:快乐的时光是短暂的,只有好好珍惜时间,快乐才是永远的。可小时候大多不太懂事,常常浪费时间。有时,晚上有一个十分好看的电视,就看了起来,看完了才想到作业没做完,只好匆匆忙忙做起了作业,马虎潦草,效率很差。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懂得珍惜时间。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谚语大家应该不陌生吧,也告诉我们应当珍惜时间。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瞧,这就是鲁迅先生的名言。让我们把它作为座右铭吧! “故乡”就是一个人曾经生活过的地方,特别是儿时生活过的地方。但这个“故乡”的范围却是可大可小的、在杭州,绍兴就是鲁迅的故乡;在北京,浙江就是鲁迅的故乡;而到了日本,中国就是鲁迅的故乡。在这时,“故乡”和“祖国”就成了同一个概念。所以,在有的民族的语言里,“故乡”和“祖国”是同一个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就是“祖国”,第一个字母不大写就是“故乡”。
鲁迅作品读书笔记5
我非常喜欢看书,因为书不仅能让我获得知识,还能让我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得到许多乐趣。尤其是《鲁迅散文集》,文字虽然深奥,但文章中无论景还是物,在鲁迅笔下都有了灵气和活力。《从百草园到百味书屋》中的百草园更是让我意犹未尽,浮想联翩。
百草园是鲁迅家后面的一个很大的花园,园子里树木茂盛,花草丛生。鸣蝉在树叶上长吟,黄蜂伏在野花上,云雀从草间直冲云霄。爬满墙头的花园,园子里树木茂盛,花草丛生
,鸣蝉在树叶里长吟,黄蜂伏在野花上,云雀从草间直冲云霄。爬满墙头的何首乌藤和令人馋嘴的`野果覆盆子。园子里有趣味无限的传说:如果人吃了能成仙的人形何首乌,能制伏妖怪的飞天蜈蚣……鲁迅就是在这个充满奇闻的园里奔跑、嬉戏,享受着无忧无虑的童年了趣。
这篇文章我也多国很多遍了,园中美丽的景色和迷人的传说,让我想入非非,天天梦想自己也有一个这样的百草园,让我在里面尽情地玩乐。你别说,这梦想还真实现了。就在上个星期我第一次去姑奶奶家,嘿!姑奶奶家的院子好大!一个活灵活现的百草园。就在我眼前。院子里满是树木,靠大门是一棵是一棵柿子树,成熟了的柿子像红灯笼挂满了树枝。地上长满了花草野菜,墙上爬满了长着三角形叶子的藤蔓,我眼前一亮,这不就是何首乌吗?我也忙叫来捣蛋的哥哥,告诉他百草园的事。心动不如行动,我们立刻下手把‘何首乌’一棵棵地拔了出来,除了几块圆柱形的块根外,根本没有人形何首乌,我们只好翻砖块、掀石头寻找蜈蚣,蜈蚣没找到,倒是把院子弄得翻天覆地,狼藉一片。姥爷出来一看,大喝一声:‘你们这两个小家伙,怎么把我种的山药全拔了!’我们自知理亏,灰溜溜地跑了……
鲁迅作品读书笔记6
当我读着鲁迅先生所写的中国第一篇白话文小说,虽说与现代文区别无几,但是依然觉得那个年代给我一种模糊的距离感,一种沧桑感。而且,纵然是白天,读完后的我着实还是会感受到有一种十分恐怖的气氛笼罩着我。鲁迅先生似乎将我带进了那个“遥远”的地方,让我觉得自己就是那个狂人。而那种“吃人”的气氛更是被鲁迅先生再现的如此生动。
鲁迅先生笔下的狂人实则是一个“病人”,他有着强烈的“迫害症”,觉得周围的人全部都鬼使神差加入了吃“我”的团伙中,就连“那赵家的狗”,街上的小孩子都要瓜分自己的一片肉,半根骨。而更令人绝望的是,连自己的亲兄弟也参与了“密谋”。如此一来,狂人成了这个世上最孤独的人,他没有同伴,没有可以求助的人,只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识“清醒”地“研究“着。
如此一来,一个不懂世事却也头脑清醒的“疯人“道出了世间的本质,而那些将“疯人”称为“疯人”的人却故作糊涂,明明干出一些吃人的勾当,却道貌岸然地做起了“君子”。这正是封建社会对事实的歪曲。文中写道“他们一翻脸,便说人是恶人”,及其“翻天妙乎,与众不同”的处世原则更是将封建统治阶级颠倒黑白的本领描述的淋漓尽致。他们“想吃人,又是鬼鬼祟祟,想法遮掩,不敢直接下手”,这正是他们缺乏勇气的体现,因此,只要我们拥有斗争的`勇气,必然会取得胜利。文中也对他们的复杂的性格也有直接地批露。“狮子似的凶心,兔子似的怯弱,狐狸的狡猾”。但他们“自己想吃人,又怕被别人吃了”,正如病人对他哥哥的劝说中所说的一样:“吃人的人,什么干不出!”的确,吃人的人,什么干不出!!为了吃人,竟连自己的同胞兄弟也要谋害,故在封建社会中,没有亲情叮言,有的只是杀害、暴力与凶残。所以,“小孩子”,“狗”,“医生”,“陈老五”以及“我的大哥”,都在以同样凶残的目光看着“我”这块肥肉,他们要“育肥我”,然后再逼“我”自戕,这样他们“没有杀人的罪名,又偿了心愿”,多么狡猾无耻与凶残!这是一个多么灰暗的社会,黑白颠倒,真正清醒的人被叫做疯人,真正清醒的世界也只有他一个人。而其他的“吃人兽”则是活在主流的社会,“吃人”才是活在他们世界里的王道。
更可悲的是我们的孩子们,他们何以有此等的心思呢?!无非是老子娘教的,况且大环境如此——“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如此一来,“吃人”的后代毕竟还是要“吃人”,这个种族注定着要这样繁衍下去。而像“我”这样的“清醒”的人是注定会在悔恨与与忧虑中静候这被“吃掉”的事实。文章结尾的那句的高声呐喊:救救孩子,是多么的深厚却也凄冷,这是为谁的呼唤,又有谁能听到懂得他的呼唤,全文在我读到这已然由一部恐怖片转变成了悲情剧。现在看来这出剧已历历在目,它在我“清醒”的“研究”后显得越加真实和贴切。
鲁迅作品读书笔记7
“朝花夕拾”顾名思义,清晨盛开的鲜花,傍晚时分再去将它拾起。意为回忆往事,旧事重提。这么温柔诗意的名字正是鲁迅先生取的。
在读了《朝花夕拾》后,鲁迅先生的形象在我心中顿时柔和了许多。
这样一个看似遥不可及,高不可攀的大人物,原来孩童时期也同普通人一样,天性爱玩,时常流连、嬉戏于田园间,与花草为伴,与鸟虫为友。
鲁迅先生在世几十年,遇到的人,看清的事,不计其数。记忆中那些善人及美好的'记忆更是显得弥足珍贵。
当我捧起鲁迅先生的著作——《朝花夕拾》开始细细品读时,发现了一种奇妙的感觉,如小桥流水般沁人心脾。
《朝花夕拾》这本书主要讲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对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表达了最炽热的情感,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时的生活画面。举几个例子吧:《故乡》中生动地写了鲁迅和闰土的童年,鲁迅家条件不错,但他没有自由;闰土家很穷,他拥有自由,可却向往过上好日子。长大后,两人才发现自己与对方之间隔着一层厚厚的墙,美好的童年再也回不来了;《药》,则通过对茶馆主人老栓夫妇为儿子小栓买人血馒头治病的故事,反映出了愚弄人民的罪恶行为和革命者那无私的献身精神。从这两个事例来看,我们都看出了旧社会的黑暗与不公平的评判。相比之下,我们现在过上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美好生活,相比之下真是天壤之别。坐在干净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有点同学还不完成作业,有的还甚至不肯做作业,想想真是不应该啊!
现在的我们没有不公平的法律,我们没有提心吊胆的生活,我们没有饥寒交迫的日子,我们也没有外强的侵略。我们有的是丰衣足食的日子,让老百姓心安理得的生活,强大富饶的国家。我们在这二十一世纪过得无比快乐与甜美。想吃什么,想穿什么,想去哪儿玩,想干什么,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动动手指头就能实现。但假设放在鲁迅小时候那个年代呢?能实现吗?不,很难实现。对于富有的大户来说,可能可以,但对于穷苦的人家来说,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何来的去实现那些根本不敢想的愿望呢?如今我们应该体谅父母,不能再任性了,要放在以前,哪有可能去容你幻想呢?说不定连书都没法读。
鲁迅作品读书笔记8
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童年,人皆有之。或幸福。或悲惨。可惜,我们不曾珍惜过它,长大了,领悟了,却已晚了——童年,渐行渐远。
曾经,鲁迅先生的童年,遇到过真诚善良的阿长,拥有一个严厉的父亲,更经历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趣味到乏味的生活。其中,他在三味书屋的枯燥、乏味,许多同学应该也和他一样对学习感到厌烦吧。而之前,鲁迅先生是多么自由自在:有植物,有动物相伴。长吟的鸣蝉,肥胖的黄蜂,碧绿的菜畦。构成了一座小村庄——百草园。它很小,但带来了无限的乐趣。
不用过于浮夸的语言,鲁迅先生便能演奏一支绿色的自然圆舞曲。而随着音乐响起的,还有我的回忆:活动课,我们寻找传说中的幸运草;美术课,我们放着自制的风筝;班会课,当了回小小推销员。那时的我们,无忧无虑,不会像现在这样,被学习紧紧地束缚着。当然,也曾有过不悦、烦恼,但我们看得很轻,风一吹,就过去了,只是被披上了一层薄薄的纱,留下的,更多是美好的、快乐的。
长大后的鲁迅先生,不再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不会害怕“美女蛇”,不会拔何首乌,更不会和闰土一起去瓜田刺猹了。他长大了。去日本留学了。遇到了敬爱的藤野先生,后来却弃医从文了。
过去。现在。未来。
过去,往往是美好的回忆;现在,却常是成堆的烦恼;未来,未知。
很多人都说过,活在当下。是这样的,时间无法倒流,过去的都已经过去了,未来的却还未来,唯有珍惜现在,过好每一天,才是最好的选择。若每个人都永远活在过去,活在回忆,那一天将比一天更糟糕。过去的`一年,我正是这样,总是想着小学那段美好的时光,导致这一年的心情都很糟糕。
从现在起,牢记:活在当下!不要忧郁了,不要永远紧握清晨的一缕阳光不放手。日出,日落,每天都会发生,明天,还有更加灿烂的阳光!鲁迅先生,他的名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众所周知。而我对鲁迅先生的认知依旧停留在语文书上的资料中——“文学家”、“思想家”。提到“鲁迅”,自然就想到“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做孺子牛”,因此心中始终存着对鲁迅先生的敬畏之心。
普通的鲁迅先生却又不普通,他以笔代枪抨击了多少社会的黑暗,揭露了多少丑恶的面孔,说了多少人不敢说的话。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仍是用率真的笔锋书写儿时的人物。因此在鲁迅先生笔下,人物是多面性的,是有血有肉的。鲁迅先生描写人物并不是一味地夸赞、捧吹,光写“优点”。而是将人物原原本本,毫不掩藏地还原到书中,以最本真的姿态大方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例如“长妈妈”——一个守旧的妇女。平时喜欢切切察察,睡觉摆“大”字型,有一堆麻烦的礼节。读的过程中,自己的心情也随着鲁迅先生的回忆活泛起来。到后面长妈妈为“我”买“三哼经”(山海经),我也与鲁迅先生一起,因为这个心地纯朴的长妈妈小小地感动了一把。
黄昏,夕阳西下,残阳的余辉温柔地洒在地上,弯腰拾起地上散落的落花,低头细细地端详,此时落花早已丧失清晨时的娇嫩、鲜美,只余一抹若有若无的残香,勾起尘封已久的记忆。再转身,交付给每一个活在当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