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离职率计算
离职率是企业用以衡量企业内部人力资源流动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对离职率的考察,可以了解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和满意情况。离职率过高,一般表明企业的员工情绪较为波动、劳资关系存在较严重的矛盾,企业的凝聚力下降,它可导致人力资源成本增加(含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组织的效率下降。但并不是说员工的离职率越低越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一定的员工流动,可以使企业利用优胜劣汰的人才竞争制度,保持企业的活力和创新意识。按字面理解,离职率应指员工离职的数量占“员工”的比率,也可以理解为每100个员工中有多少个员工离职,因此离职率应不超过100%。在众多的资料中,离职率通常是以某一单位时间的离职人数与正式职工平均人数之比来表示,正式职工平均人数又为单位时间期初人数与期末人数的平均值。但按这样的计算方法,就有可能出现上面的情况,即离职率超出100%,难道员工全部离职了吗?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员工真地全部离职,则按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离职率为200%,这与人们通常情况下理解的离职率是矛盾的。那离职率怎样计算才合理呢?
现假设某公司一年的前六个月中每个月的期初人数、期末人数、录用人数、离职人数如下表所示:
该公司在一月份时跳槽员工的较多,故二、三月份开始大量招聘新员工,四、五、六月份员工的变动则较为平稳。我们来讨论用不同的计算方法来求离职率。
一月份 二月份 三月份 四月份 五月份 六月份 合计
期初人数501833475552-
录用人数33520130374
离职人数3520653170
期末人数***4-
1.将分母定义为期初数量和期末数量的平均,那么一月份的离职率为:
离职率=35/„(50+18)/2‟×100%=103%
用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离职率有可能大于或等于100%;
2.将分母定义为期初数量,那么二月份的离职率为:
离职率=20/18×100%=111%
这个结果可以解释为离职的人数为月初总人数的1.11倍,但如果用每100人中有111个人离职来解释该公司二月份的离职率显得有些牵强。
3.同样的道理,若将分母定义为期末数量,也会出现离职率超过100%的现象。如一月份的离职率:
离职率=35/18×100%=194%
4.如果将分母定义为本月累计在册人数,所谓的累计在册人数是指本月曾经在册的员工的总数,它等于月初员工数量加上本月新进
员工数量,也等于月末员工数量与本月离职人员数量之和。我们以一、二月份的情况计算离职率:a)一月份离职率=35/(50+3)×100%=35/(35+18)×100%=66%
b)二月份离职率=20/(18+35)×100%=20/(20+33)×100%=37%因为离职率的分母为期末在职员工数量加上本期离职人数之和,它一定大于或等于本期的离职人数,故所计算的离职率总是小于或等于100%,不可能出现离职率大于100%的现象。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可以发现,在计算离职率时如果能将分子定义为在某一时期内的离职人数,分母定义为该时期的累积在册人数,即该时期内的在职员工最多时的数量(离职率=离职人数/累计在册人数×100%),这样求出的离职率将更为科学。一方面应用这样的方法可以使得人们更加容易理解离职率的含义,另一方面,不论员工什么时候辞职,都可以在离职率上反映出来。因为如果有新加入公司的员工当月入职,并当月辞职的情况,在用以上前三种方法计算的辞职率中无法表示出来,而新员工的流动往往对企业分析员工流动原因有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计算半年或一年的离职率呢?半年或一年的离职率是否等于各个月的离职率的平均呢?我们还是以上述提供的数据来讨论。
方法一,以离职率等于某一时期的离职人数比上该时期的累积在册人数计算,则该公司上半年的离职率为:
上半年离职率=70/(50+74)×100%=70/(54+70)×100%=56%
方法二,以离职率等于各个月的离职率平均来计算,则该公司上半年的离职率为:
上半年离职率=(66%+37%+11%+8%+5%+2%)/6=22%
大部分的人事经理可能更喜欢第二种方法,因为它所显示的结果更为“漂亮”,然而这种方法科学吗?我们从两方面来分析:
一、从离职率的含义来看,离职率所代表的是每百名员工中有多少人离职,如果以各月的离职率平均来表示则无法显示离职率所代表的意义。以该公司为例,用各月平均计算出的22%离职率代表该公司上半年的离职率,也即是在半年中每100个员工中只有22个员工离职,而我们知道在该公司上半年其员工的离职人数达70人,是上半年起初50人的1.4倍,因此可以明显感到22%的离职率有失偏颇。
二、若以各月平均值计算离职率将使得离职率的大小受员工离职时间的影响。如以上所示的这家公司,若将该公司一月份的离职人数和二月份的离职人数互换,即一月份为20人,二月份为35人,每月入职的人数不变,按以上方法计算可以得到一月份的离职率为38%,二月份为51%,上半年离职率平均为19%,比22%还低3个百分点。我们知道离职率反映的某一时间企业的人员流动情况,它应该是人员流动的静态的反映,它应和员工是否离职有关,而与离职的时间无关。
第二篇:如何计算员工离职率
如何计算员工离职率
有三种计算方法
度量1:离职率=期间内离职人数/(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100%
度量2:离职率=期间内离职人数/预算员工人数×100%
度量3:离职率=期间内离职人数/期初人数×100%
度量1选取了期初人数和期末人数的平均值作为样本,默认该平均值是企业期间内人力资源管理所面对的平均被管理人数,其离职率相应用来衡量期间内离职管理的效果。这种离职率较为适用于人力保持稳定或者稳定增长的企业在中短期(半年,季度,月)衡量离职率。但是,由于企业在一个完整存在离职的淡季和旺季,运用该离职率公式计算离职率存在期初和期末都位于内同一时间点,样本无法准确衡量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数目。例如,如果期初和期末都位于1月份(离职淡季末期),会造成样本的高估,进而离职率被低估;如果期初和期末都位于7月份(离职旺季末期),会造成样本的低估,进而离职率被高估。
度量2选取了预算员工人数作为样本,它主要应用于对离职率的衡量。因为预算员工人数是企业对人力维持的目标,所以它代表本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管理样本,其比率表示员工离职造成对目标的偏离程度。同时,预算员工人数不受月份影响,不存在度量2高估或低估的情况。由于样本的标准化,它往往被用来对集团内各企业离职率的比较。
度量3选取了期初人数作为样本,它多用于对短期(月)离职率的分析。在一个月内,新入职的人员尚处于入职考察期,一般并不会离职,离职人员往往是月初已经在职的员工,后者也是人力资源的实际管理样本。对短期计算离职率采用这种方法会得到比较精确的结果。这种离职率通常用于对月度离职率的趋势进行分析。
这三种方法的离职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去衡量离职率以及离职重置成本。离职率的计算方式是离职分析的基础,只有充分理解了它的计算逻辑、考察特点和不足,才能进入更深一步的离职分析。
用那种计算方式,取决与你公司想得到那方面的信息。
第三篇:离职率的计算
离职率=离职人数/工资册平均人数*100%
=37/366.5*100%=10.01%
离职人数包括辞职、免职、解职人数。
工资册上的平均人数是指月初人数加月末人数然后除以二。
新进率=新进人数/工资册平均人数*100%
=107/366.5*100%=29.20%
净流动率=补充人数/工资册平均人数*100%
=10/366.5*100%=2.73%
补充人数是指为补充离职人员所雇佣的人数
离职率是企业用以衡量企业内部人力资源流动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对离职率的考察,可以了解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和满意情况。离职率过高,一般表明企业的员工情绪较为波动、劳资关系存在较严重的矛盾,企业的凝聚力下降,它可导致人力资源成本增加(含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组织的效率下降。但并不是说员工的离职率越低越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一定的员工流动,可以使企业利用优胜劣汰的人才竞争制度,保持企业的活力和创新意识。按字面理解,离职率应指员工离职的数量占“员工”的比率,也可以理解为每100个员工中有多少个员工离职,因此离职率应不超过100%。在众多的资料中,离职率通常是以某一单位时间的离职人数与正式职工平均人数之比来表示,正式职工平均人数又为单位时间期初人数与期末人数的平均值。
请看附例:
以下为我的计算方法:
5月份入职总人数为:107人(其中离职递补10人)
5月份离职总人数(含辞职、辞退、自动离职):37人
月初总人数为:327人
月末总人数为:406人
工资册平均人数:(327+406)/2=366
一般来说,离职率不要超过10%为好。
第四篇:如何正确计算离职率
如何正确计算离职率?
离职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员工离职的数量占员工总数的比率,可以理解为在一定时期内,每100个员工中有几个员工离职。
人才的流动和流失,已经成为中国企业用工的一大常态,在人来人往中HR毫无疑问的要计算离职率,并对离职原因进行分析,我们也经常看到HR必备100个公式、员工离职率的三种算法……
可这些方法都是对了吗?小红人班主任今天为大家解读关于离职率的几种常见错误算法和原因解析,以及我们如何科学正确的计算离职率!
关于离职率常见的几种错误算法
在众多的资料中,离职率的算法大多是以某一单位时间的离职人数与正式职工平均人数之比来表示,而正式职工平均人数又为单位时间期初人数与期末人数的平均值。但是,根据上面的离职率定义,不管如何,离职率不应超过100%,如果按上述这种算法来算,很有可能就超过100%。
请看下面的例子(注:本词条中所有相关数据都基于下面所假设的某公司的数据):
现假设某公司一年的前六个月中每个月的期初人数、期末人数、录用人数、离职人数如下表所示:
1、将分母定义为期初数量和期末数量的平均,那么一月份的离职率为:
离职率=35/〔(50+18)/2〕×100%=103%(×)
解析:用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离职率有可能大于或等于100%,所以这种算法是错误的。
2、将分母定义为期初数量,那么二月份的离职率为:
离职率=20/18×100%=111%(×)
解析:这个结果可以解释为离职的人数为月初总人数的1.11倍,但如果用每100人中有111个人离职来解释该公司二月份的离职率显得有些牵强,所以这种算法也是错误的。
3、同样的道理,若将分母定义为期末数量,也会出现离职率超过100%的现象。如一月份的离职率:
离职率=35/18×100%=194%(×)
4、在计算半年或一年的离职率时,很多人力资源经理喜欢以各个月的离职率来平均计算:
上半年离职率=(66%+37%+11%+8%+5%+2%)/6=22%(×)
解析:很多人力资源经理之所以喜欢这种方法,因为它所显示的结果更为“漂亮”,各月平均值计算离职率将使得离职率的大小受员工离职时间的影响。
综上所述以上四种方法计算离职率并不科学。
正确的离职率计算方法
离职率正确的计算方法:
将分母定义为本月累计在册人数,即本月曾经在册的员工的总数,它等于月初员工数量加上本月新进员工数量,也等于月末员工数量与本月离职人员数量之和。
我们以一、二月份的情况计算离职率:
一月份离职率=35/(50+3)×100%=35/(35+18)×100%=66%
二月份离职率=20/(18+35)×100%=20/(20+33)×100%=37%
解析:因为离职率的分母为期末在职员工数量加上本期离职人数之和,它一定大于或等于本期的离职人数,故所计算的离职率总是小于或等于100%,不可能出现离职率大于100%的现象。
半年或一年的离职率计算方法:
以离职率等于某一时期的离职人数比上该时期的累积在册人数计算,则该公司上半年的离职率为:
上半年离职率=70/(50+74)×100%=70/(54+70)×100%=56%
公式为:离职率=离职人数/累计在册人数×100%
解析: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可以发现,在计算离职率时如果能将分子定义为在某一时期内的离职人数,分母定义为该时期的累积在册人数,即该时期内的在职员工最多时的数量,这样求出的离职率将更为科学。
一方面应用这样的方法可以使得人们更加容易理解离职率的含义,另一方面,不论员工什么时候辞职,都可以在离职率上反映出来。
三维离职率计算与分析法
人力资源工作者应该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不是仅仅做个统计报表给领导看了好看,我们计算离职率,不应该仅仅满足于一个表面数字,更需要从数字中发现问题!基于这个要求,我们就需要对离职进行分析!
离职率计算与分析的目的
通常来说,离职率是企业用以衡量企业内部人力资源流动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对离职率的考察,可以了解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和满意情况。
离职率过高,一般表明企业的员工情绪较为波动、劳资关系存在较严重的矛盾,企业的凝聚力下降,它可导致人力资源成本增加(含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组织的效率下降。但并不是说员工的离职率越低越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一定的员工流动,可以使企业利用优胜劣汰的人才竞争制度,保持企业的活力和创新意识。
大部分人力资源经理算离职率,仅仅是看一个数字,的确,我们算出了离职率,又能如何呢?一个数字而已,最多认为这个数字过高,要改进某些东西,这个数字适中,认为做的还不错!那么,要改进某些东西,具体要改进哪些?我们如何能通过离职率看出那些方面要进行改进?
三维离职率计算与分析法定义
三维离职率计算与分析法是一套基于企业员工分类,进行多维度的离职率计算与分析法。所谓三维离职率就是指企业的综合离职率、新员工离职率、老员工离职率。该方法通过针对企业员工性质分类,对离职情况进行多维度分析,找出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不足,从而可以针对性的进行改进。
1、综合离职率
综合离职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员工离职的数量占“员工”的比率,也就是我们传统所说的离职率。
综合离职率计算公式:
综合离职率=[当期离职总人数/(期初人数+当期新进总人数)]×100%
2、新员工离职率
新员工是指在企业工作一年以下,甚至半年以下的员工(有的企业把工作不满两年的员工定为新员工,这个可由各个企业实际情况来界定)。
新员工离职率计算公式:
新员工离职率=(当期新员工离职人数/当期新进总人数)×100%
3、老员工离职率
老员工通常是指在企业工作一年以上的员工,有的企业认为工作满两年及以上的员工才算为老员工,老员工的定义必须和新员工的定义想对应,这个可根据各个企业实际情况来界定。
老员工离职率计算公式:
老员工离职率=(当期离职老员工人数/期初人数)×100%
离职率分析
通过计算综合离职率、新员工离职率、老员工离职率并将三组数据进行对比,根据新老员工离职原因的差异化,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目前导致员工离职的主要原因,并进行改进完善。
新员工大多对企业状况不是很了解,有一定的新鲜感和激情,但也存在着适应过程,我们通常说,有希望才有失望,对新员工的离职来说,主要有这么几种因素:薪资达不到预期、与新领导相处不和、自我实现与预期不符合,企业文化无法适应等等,新员工离职的原因,除了企业本身的环境因素外,大多是招聘的原因,因为招聘的时候,企业并没有看准人,所以使得新员工的预期与企业实际情况相差很大,导致新员工离职。
老员工已经对企业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通过一年的工作,上级也对这些员工有了一定的了解,员工本身已经失去了当初进企业的新鲜感,更多表现出来的是老员工的成熟与稳重,因为他们对企业的特点,制度,发展状况等各个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老员工的离职原因,就企业方面而言,通常有如下几种因素:没有晋升机会、对企业发展前景失望、自我实现得不到满足、学习不到新的知识、与领导不和难以忍受或领导变动、薪资待遇增长不能满足个人需求增长、企业单方面主动提出解除合同。
一个公司员工离职,如果是老员工多,说明公司的体制存在严重的问题,需要改善,我们再结合以往各个员工离职面谈的结果,以及离职原因的调查,各种员工动态的关注,可以准确的查找到企业在制度、文化、人力资源体系、管理模式等各种能影响到老员工离职方面因素,从而加以针对性的改革改善;如果是新员工离职的多,说明公司的招聘存在严重的问题,并没有找到适合企业发展的员工,企业可以通过分析各种招聘流程与环节以及招聘人员本身的工作方式,还有企业对新员工的 各种文化、工作氛围等因素,针对性的去改善招聘方式方法,改善新进员工对企业的认同与融合度!
三维离职率计算与分析的适用情况
离职率是一个相对宏观的指标,根据“改进工作”原则,计算离职率是为了考察并反映人力资源部在工作上的缺失以及公司存在的问题,而某一个月的离职率并不能良好的反映企业存在的问题及人力资源部工作的缺失,某一个月的离职率往往是用来进行多月对比的,比如把本公司1到12月的每个月的离职率列出来,从而找出本企业人才流动在市场中的规律,以方便企业更好的规划招聘工作来应对人才流动高峰周期。
所以,三维离职率计算与分析法应当用在本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分析中,发现问题,从而指导本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规划,也就是说,三维离职率计算法运用的周期一般在一年或以上,这样更有利于企业查找自身问题。而企业在做每个月的离职率的时候,只需要运用综合离职率的公式即可。
第五篇:离职率
离职率
离职率是企业用以衡量企业内部人力资源流动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对离职率的考察,可以了解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和满意情况。离职率过高,一般表明企业的员工情绪较为波动、劳资关系存在较严重的矛盾,企业的凝聚力下降,它可导致人力资源成本增加(含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组织的效率下降。但并不是说员工的离职率越低越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一定的员工流动,可以使企业利用优胜劣汰的人才竞争制度,保持企业的活力和创新意识。
按字面理解,离职率应指员工离职的数量占“员工”的比率,也可以理解为每100个员工中有多少个员工离职,因此离职率应不超过100%。在众多的资料中,离职率通常是以某一单位时间的离职人数与正式职工平均人数之比来表示,正式职工平均人数又为单位时间期初人数与期末人数的平均值。但按这样的计算方法,就有可能出现上面的情况,即离职率超出100%,难道员工全部离职了吗?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员工真地全部离职,则按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离职率为200%,这与人们通常情况下理解的离职率是矛盾的。
现假设某公司一年的前六个月中每个月的期初人数、期末人数、录用人数、离职人数如下表所示:该公司在一月份时跳槽员工的较多,故二、三月份开始大量招聘新员工,四、五、六月份员工的变动则较为平稳。我们来讨论用不同的计算方法来求离职率。
一月份 二月份 三月份 四月份 五月份 六月份 合计
期初人数 50 18 33 47 55 52
录用人数 3 35 20 13 0 3 74
离职人数 35 20 6 5 3 1 70
期末人数 18 33 47 55 52 54
1.将分母定义为期初数量和期末数量的平均,那么一月份的离职率为:离职率=35/〔(50+18)/2〕×100%=103%。用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离职率有可能大于或等于100%;
2.将分母定义为期初数量,那么二月份的离职率为:离职率=
20/18×100%=111%这个结果可以解释为离职的人数为月初总人数的1.11倍,但如果用每100人中有111个人离职来解释该公司二月份的离职率显得有些牵强。
3.同样的道理,若将分母定义为期末数量,也会出现离职率超过100%的现象。如一月份的离职率:离职率=35/18×100%=194%
4.如果将分母定义为本月累计在册人数,所谓的累计在册人数是指本月曾经在册的员工的总数,它等于月初员工数量加上本月新进员工数量,也等于月末员工数量与本月离职人员数量之和。我们以一、二月份的情况计算离职率:一月份离职率=35/(50+3)×100%=35/(35+18)×100%=66%;二月份离职率=
20/(18+35)×100%=20/(20+33)×100%=37%
因为离职率的分母为期末在职员工数量加上本期离职人数之和,它一定大于或等于本期的离职人数,故所计算的离职率总是小于或等于100%,不可能出现离职率大于100%的现象。
在计算离职率时如果能将分子定义为在某一时期内的离职人数,分母定义为该时期的累积在册人数,即该时期内的在职员工最多时的数量(离职率=离职人数/累计在册人数×100%),这样求出的离职率将更为科学。一方面应用这样的方法可以使得人们更加容易理解离职率的含义,另一方面,不论员工什么时候辞职,都可以在离职率上反映出来。因为如果有新加入公司的员工当月入职,并当月辞职的情况,在用以上前三种方法计算的辞职率中无法表示出来,而新员工的流动往往对企业分析员工流动原因有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计算半年或一年的离职率呢?半年或一年的离职率是否等于各个月的离职率的平均呢?我们还是以上述提供的数据来讨论。
方法一,以离职率等于某一时期的离职人数比上该时期的累积在册人数计算,则该公司上半年的离职率为:上半年离职率=
70/(50+74)×100%=70/(54+70)×100%=56%
方法二,以离职率等于各个月的离职率平均来计算,则该公司上半年的离职率为:上半年离职率=(66%+37%+11%+8%+5%+2%)/6=22%大部分的人事经理可能更喜欢第二种方法,因为它所显示的结果更为“漂亮”,一、从离职率的含义来看,离职率所代表的是每百名员工中有多少人离职,如果以各月的离职率平均来表示则无法显示离职率所代表的意义。以该公司为例,用各月平均计算出的22%离职率代表该公司上半年的离职率,也即是在半年中每100个员工中只有22个员工离职,而我们知道在该公司上半年其员工的离职人数达70人,是上半年起初50人的1.4倍,因此可以明显感到22%的离职率有失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