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专业社会工作机构若干意见的通知
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区民政局关于在本区加快培育发展
专业社会工作机构若干意见的通知
二○一○年十月十一日
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五角场镇政府:
区民政局《关于在本区加快培育发展专业社会工作机构的若干意见》已经2010年6月23日区政府第139次常务会议通过,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关于在本区加快培育
发展专业社会工作机构的若干意见
为积极推进全国第二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区建设,加快本区专业社会工作机构(以下简称“专业社工机构”)发展,根据《民政部关于促进民办社会工作机构发展的通知》(民发〔2009〕145号)、《上海市民政局关于在本市培育发展专业社会工作机构的通知》(沪民社工发〔2009〕1号)、《中共上海市杨浦区委办公室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我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杨委办发〔2010〕21号)文件精神,现就推动本区专业社工机构培育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扶持条件
本意见所称专业社工机构,是指经本区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成立,从事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主要包括社工师事务所、社工服务社(站)、社工咨询站、社工督导中心(站)等。符合以下条件的专业社工机构方可享受本意见提出的相关扶持政策。
(一)专业社工机构的组织形式若为个体举办,其发起人应具有社会工作师(者)资质证书或社会工作专业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并且热爱社会工作,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二)专业社工机构应有50%以上的工作人员具有社会工作师(者)资质证书,并在民政部门登记。
(三)专业社工机构的名称应符合民政部《民办非企业单位名称管理暂行规定》要求,名称应包括:地域名、任意名、业务领域、组织形式。
例:上海杨浦区(地域名)复馨(任意名)社工师(业务领域)事务所(组织形式)。
(四)符合上述条件的专业社工机构,应按照国务院《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相关规定,到区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成立登记手续,并在章程中明确其社会工作服务宗旨、工作领域、业务范围和服务方式。
二、专业社工机构成立扶持措施
(一)降低注册门槛。在本区登记成立专业社工机构,最低注册资金可由10万元降至5万元。对大学生自主创办,或者以社会力量招聘大学生就业为主创办的专业社工机构,按照上海市民政局等7家单位联合下发的《关于鼓励本市社会组织吸纳大学生就业的指导意见》(沪民社综〔2009〕7号)精神,在资料齐全、手续完备的前提下,经由机构发起人提交书面申请及相关证明材料后,允许其缓缴注册资金。
(二)加强申办指导。建立健全服务机制,为申请新成立的专业社工机构提供注册指导和全程服务。在材料齐全的情况下,开辟绿色通道,提升审批效能。对于综合性或优抚安置、减灾救灾、社会救助、社区服务、社会福利、慈善公益等类型的专业社工机构,区民政局可直接担任其业务主管单位。
(三)给予经费补贴。对新开办的专业社工机构配比给予一次性5万元的开办经费补贴,主要用于开办过程中必要的办公设备、开办家具添置及办公场所装修。专业社工机构可优先选择入驻区级公益性社会组织孵化园,房租减免办法具体参照区社团局相关文件。新开办的专业社工机构如自行租赁办公用房,将根据机构发展情况给予房租补贴,房租补贴最多不超过三年,首年给予60%,最高不超过3万元/年的房租补贴;第二年给予30%,最高不超过1.5万元/年的房租补贴;第三年给予10%,最高不超过5000元/年的房租补贴。
三、专业社工机构发展扶持措施
(一)加大购买服务力度。各有关部门要将购买专业社工机构服务经费纳入年度预算,通过项目招标、定向委托、合同管理、评估兑现等方式向专业社工机构购买服务,并逐步扩大政府购买服务的资金来源和数量,拓展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领域和范围。
(二)加强机构能力建设。定期组织专业社工机构负责人开展培训,提高专业社工机构在社会服务领域发现需求、创新服务、申报项目的能力。引导其参加市公益招投标和公益创投大赛,争取项目资助。
(三)完善激励保障措施。开展外部集中督导,为专业社工机构建设社会工作者队伍、提高服务质量提供支持。对在专业社工机构工作并符合相关条件的社会工作者给予薪酬补贴,鼓励社会工作者到专业社工机构工作,切实帮助专业社工机构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定期开展优秀社工机构风采展示活动,强化专业社工机构品牌建设意识。
四、专业社工机构监管措施
(一)规范组织建设。专业社工机构统一纳入区社会组织管理体系。各专业社工机构必须按规定在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接受业务主管单位和区社团局的指导和检查。按要求定期参加年检,开展工资基金管理。积极参加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专业社工机构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建设的能力。
(二)强化项目考核。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合同内容加强对政府委托专业社工机构承接项目的监管和考核。专业社工机构在项目运作过程中要主动接受委托单位的监督和检查,积极配合第三方开展评估和审计工作,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并在项目服务中不断提升项目运作能力,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
(三)加强专业管理。通过社会化运作管理模式,采取政社合作扶持方式,加强区社会工作协会建设,赋予其对社会工作的专业指导和服务职能,对专业社工机构和社会工作者进行自律管理、自治服务、自我监管,为专业社工机构和社会工作者搭建一个专业成长、情感交流、政策倡议、理念传播的平台。
第二篇:社会工作专业???
社会工作专业???
社会工作专业是政府为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以社会工作、社会学、心理学等为主干学科基础,物业管理、医学、法学等为辅助学科,以助人自助为核心理念,以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为直接工作方法的学科。
旨在为案主(client)提供专业服务,帮助案主解决在与环境互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问题,帮助案主重塑自信,协助解决困境,重新融入社会。
专业概述
社会工作是一种帮助人解决与社会环境发生问题的工作。它帮助社会上的贫困者、老弱者、身心残障者和其他弱势人群;预防和解决部分因不良互动方式而产生的各种社会问题;开展社区服务,完善社会功能,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和社会生活素质,实现个人和社会的良好互动,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党在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推进社会工作发展的迫切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社会工作人才的有力支撑。
社会工作人才是以助人为宗旨,运用专业知识和方法,进行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辅导、行为矫治等社会服务工作的专门人才,在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是现代社会管理与服务的重要力量。
在发达国家,社会工作已有上百年历史,社会工作者不仅数量庞大,而且普遍受过良好的专业教育。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巨大活力,但也由此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各种社会矛盾集中凸显,社会问题大量涌现,迫切需要大量社会工作人员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工作。较高专业化水平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以加强社会管理,改进社会服务,已成为当务之急。
专业特点
社会工作的指导思想:人本思想,助人自助;
社会工作的道德准则:公正、爱心、守信、奉献;
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有困难的(贫的、弱的、病的、残的、惑的、心智失常的等)个人、家庭、社区、群体;
社会工作的职责:提供专业社会服务,参与社会管理,推进社会政策,维护受助者的合法权益。
社会工作的范围: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服务、就业服务、社区管理与服务、家庭婚姻服务、医疗康复服务、社会行为矫正、心理道德辅导、基本权益维护等;
社会工作的方法:通过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行政工作等方法,使受助群体和个人摆脱精神上和物质上的障碍和困境,提高社会活动能力,实现自我发展;
社会工作的功能: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
专业本质
社会科学
①社会工作知识的客观性。
②社会工作方法的科学性。
③社会工作过程的逻辑性。
艺术
①社会工作过程是对社会工作方法和技术的灵活运用。
②社会工作需要细致地分析、奇妙地应对问题。
③社会工作常常面对新的、独特的、特殊的任务。
制度
①有一套明确的理论作指导。
②有严密而科学的行为规则,从而保证了职业行为的规范性。
③有专门的机构和受过专门训练的社会工作者。从而确保社会工作科学、有效地进行。
专业
①有一套系统的理论体系。
②被社会所认可。
③具有专业权威。
④职业群体内部有伦理守则。
⑤有专业文化。
薪酬水平
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从事社会工作是一项非常崇高和体面的工作,报酬也很不错。近在咫尺的我国香港地区,社会工作者收入稳定,一般初级社工月薪在1.2万元-1.8万元港币,高级社工年薪能达到40万元以上。
而在内地,情况则大大不同,社工的薪资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体系。除了每年民政部以公务员等形式招聘的一部分毕业生可以旱涝保收之外,其他职位例如福利院或街道办的社工,其待遇不过和普通护理工作人员差不多,而且,由于人事编制问题,他们的很多户口、住房等都很难解决。
在浦东新区禁毒、社区矫正、青少年事务社工”试用期内大专、本科学历的社工月薪分别为800元和1000元。试用期满,大专学历的社工月薪约1500元,本科学历的月薪约2000元。根据工作考核情况,社会工作者的收入按工作年限逐步递增。
凡通过上海市社会工作者资格考试,取得“社会工作师助理”资格的社工,其月薪相应增加5%;取得“社会工作师”资格的社工,其月薪相应增加10%。广东珠三角地区由于受港澳影响较大,社工的薪资水平较高,在广州、东莞、深圳、佛山、珠海等地区,社工主要直接受雇于专业社工机构,2010年起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证的一线社工一般月薪不低于3500元,初级督导月薪5000元左右。
专家建议
根据本专业的就业情况现状,同学们应当尽早确定自己的职业兴趣是否与专业一致。
如果职业兴趣与专业不匹配,那意味着毕业后你必将转行。这样的话,建议你做一个职业兴趣测试,找到与你性格最匹配的行业和职业,然后再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这些行业和职业的信息,然后再根据自身条件,尽早确定你毕业后希望从事的职业。
其实,有很多社工系的学生还没毕业或一进社工系就很清楚自己不适合走社工这条路,完全不用为着自己没走社工而有罪恶感,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才是真正的对自己负责,你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转往媒体、人力资源管理、保险业等薪水和前景较好的领域,或者有自己的志向所在的专业。所以请你先澄清自己是不是真的要走社工,如果拿不定主意请跟学长姐、或找个你信任的老师谈谈,不要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是百年身。
然后,你的任务就是针对该职业的从业资历要求进行自我学习。要学什么?最简单的方式是找到与该职业最相关的大学专业的核心课程表,还有在网络上找一些该职业的招聘要求,两者结合起来分析,你就明白什么是你需要掌握的知识了。
如果职业兴趣与专业匹配,也建议在学好社会工作专业课程的同时,另外能有一技傍身,因为,谁都无法保证你在毕业后能百分之百对口就业。
对于专业社工来说,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统计学、个案、小组工作等专业学科十分重要,当然,大学英语和计算机则是重中之重,因为熟练掌握英语和计算机就相当于拿到了一扇通往更高层次大门的钥匙,等于拥有让你在职业发展过程中“进可攻,退可守”的武器:如果社工职业发展不顺利,你可以在英语、数学能力强的基础上考研。
社会工作需要大量的实习来检验理论与实践的差距,一般学校都会为本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些实习机会。另外,最好能利用寒暑假期间到珠三角地区(广州、东莞、深圳、佛山、中山、珠海等地)社工体系相对完善的地区去实习,那样能积累到更多更先进的经验。需要实习生的机构联系电话和地址,一般在网上都能搜索到。
第三篇:福利机构中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学生角色探讨
福利机构中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学生角色探讨
摘要:本文主要是对过去学生在福利机构中的实习进行总结、评估,了解社工专业实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所承担的角色,分析形成这些角色的原因,并从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学生、实习机构三个方面探讨形成这种角色的深层次原因。根据已成立的社会福利中心社会工作站进展,研究学生实习形式和内容的改革,通过项目实习的方式,来实现实习模式的探索与机构中实习学生角色的转变。关键词:社会工作实习角色
一、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实习现状
社会工作,是通过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的三大基本工作方法,直接介入社会问题,实际处理社会矛盾,对社会弱势群体和特殊社会问题对象实行救助,达到个人助人自助、社会协调发展目的的专业化、操作性、实践性极强的工作体系。它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其专业学习不能仅靠从书本上获得理论知识来完成,而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来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结合,让学生在具体的实习中,加深对社会工作教育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其解决具体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在整个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着整个专业的教学效果。目前,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着很多角色不清的问题。在福利机构中,实习生基本上能够完成实习之初订立的实习计划,但受时间和经验上的限制,并不能很好地运用社会工作相关专业知识或专业视角去解决问题,这是影响实习学生对自己角色定位的关键所在。总体来说,社会工作实习生在福利机构中往往扮演着一种补充性的角色,较为普遍地从事着类似打杂、志愿者、打字员、文员等一些并不能发挥专业特色的工作。很多学校相关负责人透露,往往将社工实习生视为临时性的,将实习学生的工作视为对学校临时补充性的支持工作,社会工作实习完全成为学校运行机制外的补充机制,这种情况更加强了实习生的被动性,以至于很少积极主动地去寻求自身发展机会。
二、造成如今形势的原因
对于造成社工专业实习生在福利机构中的被动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和机构沟通不畅,专业社工在机构内没有太多活动领域
这几年,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在专业实习工作上下了很大功夫,积极与相关领域的单位建立实习基地关系,专业实习教育取得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很多亟待探索和解决的问题。目前很多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外部资源相对缺乏,很难找到
社工合适的实习机构。而社工专业学生实习质量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机构对社工提供的条件和环境,很多研究者对我国社会工作实习的机构进行了研究,发现与社工真正相对应的机构少之又少。而机构内部也满足不了学生对专业教育的需要,一方面,很多机构内的人员对学生的专业实习认识不清楚,居委会干部把社工实习生当成是帮忙打杂的,甚至只是单纯地把学生看作是可利用的人力资源或者大学生志愿者,缺乏对社会工作专业的深刻认识,而不把实际工作交给学生来完成。另一方面,很多机构的行政化色彩比较重,直接影响了社工实习的积极性。
2.社会本身对社会工作的了解不多
中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源于西方,自20世纪80年代末恢复重建以来,才走过了20多年历程,对社会大众来说,社会工作是一个冷门专业,以他们的定义来说,社会工作是从事社会服务或者义工的一门新兴学科,从心理上很难接受社工提供的帮助,不仅给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带来困境,也不利于社工实习生助人角色的扮演。
3.学生自己的能力没有表现出来,没有在位置上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目前我国大多数福利机构中,很难有社会工作学生的专业岗位,由此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专业的价值观往往受到现实的强烈冲击,对本专业的发展前景陷入迷茫。据了解,很多社工实习生都认为目前所从事的工作并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实习工作也运用不了多少专业知识,越来越感受不到实习的意义,专业价值观渐渐丧失。由此看来,社工专业的实习情况非但不能让学生得到任何专业成长,反而动摇了他们投身于社工队伍的决心,使得社工学生在实习单位渐处被动。
4.专业督导跟不上
从西方国家与香港的社会工作发展经验来看,督导在整个实习期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作用主要是行政指引、专业教导和情感支持。一个学生的实习质量与督导水平和素质的高低密切相关,而高水平的督导又必须具备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背景和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目前就我国社会工作实习生督导的水平来说,与理想的西方国家的状态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起步较晚,许多高校的社会工作的专业教师并没有受过专业社会工作的教育,使得在教学中一定程度上缺乏社会工作的专业特色,甚至于偏离社会工作专业的方向。除
此之外,社工督导也普遍缺少实务经验,在国内受过专业社会工作督导训练的人简直凤毛麟角。另一方面,在我国高校, 教师一般都会十分关注自己职称的高低, 因而晋升职称时主要看拥有的学术论著,社会工作实务的经历和经验不算数。因此, 社会工作专业的教师对承担专业性、实务性的工作任务积极性就不会很高, 对社会工作实务理论的研究也缺乏动力。在这种既没有专业社会工作的背景,又没有社会工作实务经验的情况下,使得能够胜任社工实习督导的人严重不足,最终影响了社工专业实习生的发展。
三、针对问题,所提出的几点建议
1.加强学校对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的重视。学校最好制定一套社会工作实习的工作程序,以规定实习的内容、目标、原则等等,保证社工实习的质量。在实习期间,也应与实习机构多加沟通,除了希望机构能够多加协助学校监督实习生的日常工作外,也能够传递机构配合工作的信息,及时给予实习生帮助。
2.加强社工专业学生专业价值观的建立。专业价值观是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四 年学习过程中一直要不断澄清和树立的, 也是实习的一项重要任务。树立专业价值观有利于实习生从专业视角看待问题、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以更好地开展工作。
3.建立稳定的社工实习基地。社会工作专业的实习质量大多依靠实习机构所提供的环境与资源。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有利于学校、学生与机构间的信息沟通,更好地发挥实习机构的作用,体现实习机构的利益,使得实习生的满意度提高,从而实现学校社会工作教育与实习合作伙伴的双赢。
4.提升督导水平,规范社工督导的工作。考虑到多半社工督导都是半路出家,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与实务经验,因此要更加规范对社工实习督导的考核制度,加强对实习督导的培训,以保证社工实习质量。
5.注重实习效果,实习结束及时对效果进行评估。实习效果的评估,应是对学生实习的全过程进行评估,包括诊断性评估、过程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实习结束后,通过对学生实习记录与实习报告的考察,来了解学生在实习中的表现,包括专业知识的使用,专业价值观的坚守等,以促进学生经验专业素质的提升。
6.高校与政府协商,使得实习工作得到相关部门的支持。在目前我国行政色彩较厚的实习机构中,实习生要想得到机构的支持,就必须取得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
在多方支持的环境下,实习阻力自然而然会减轻,实习工作也就更好地开展。
四、进行实习模式的新探索,通过项目的开展,来促进社工角色的改变
目前,根据近几次的实习经验,我们探索出一条社工专业学生实习的新道路。通过与实习机构沟通合作,在机构内部建立工作站,以作为我们社工专业学生实习点。通过了解机构内部信息,社工组织制定项目,将项目带进机构,以改变原来实习生在机构的被动局面。通过项目的开展,不仅可以充分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论知识,也是为实习生们提供了一次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发挥专业特色,提升专业技能,以促进社工角色的改变。
第四篇:民政部关于促进民办社会工作机构发展的通知
民政部关于促进民办社会工作机构发展的通知
来源:
社会工作网
时间:
2009-10-19 09:48
民发〔2009〕14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计划单列市民政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
为充分发挥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重要载体和阵地作用,推进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开展,现就促进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促进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以下简称“民办社工机构”),是以社会工作者为主体,坚持“助人自助”宗旨,遵循社会工作专业伦理规范,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方法和技能,开展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关系调适等服务工作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民办社工机构是吸纳社会工作人才的重要载体,是有效整合社会工作服务资源的重要渠道,是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重要阵地。促进民办社工机构发展,对于进一步推进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预防和解决当前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推动政府转变职能,创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式,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增强民政基层服务力量,提升民政管理与服务专业化水平,实现民政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在各地积极探索实践下,我国涌现出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管理规范、作用明显的民办社工机构,丰富了社会工作实践内容,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但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民办社工机构的发展还面临总量不足、成长缓慢、服务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与日益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各级民政部门要充分认识促进民办社工机构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有力措施,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
二、进一步加强民办社工机构登记管理工作
做好民办社工机构登记管理工作,是民政部门促进民办社工机构发展的首要环节和重要抓手。各级民政部门要认真履行登记管理职能,准确把握民办社工机构发展需求,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不断完善民办社工机构登记管理政策,切实加强对民办社工机构规范化建设的指导,为民办社工机构的登记成立和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一)做好民办社工机构登记工作。要引导举办者把民办社工机构申请进行法人登记,对于社会需要而又找不到业务主管单位、登记难的民办社工机构,各级民政部门要区分情况帮助其联系或落实业务主管单位,为其顺利登记创造条件。对于综合性或优抚安置、减灾救灾、社会救助、社区服务、社会福利、慈善公益等类型的民办社工机构,民政部门可直接担任其业务主管单位。各地在遵循《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基本精神基础上,可适当降低登记门槛,简化登记程序,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兴办民办社工机构的积极性。凡申请登记的民办社工机构,应在章程中明确其社会工作服务宗旨、业务范围和服务方式,并保证发起人中至少有一人取得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或至少有两人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专职工作人员中至少有三分之一以上通过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并在民政部门登记。鼓励社会工作专业教师依托专业资源创办民办社工机构,引导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到民办社工机构建功立业。有条件的地方还可探索指导现有企事业单位与社会组织按照承担社会工作服务的要求进行调整,使之成为符合条件的民办社工机构。
(二)加强对民办社工机构的监督管理。各级民政部门要指导民办社工机构建立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理事会、监事会制度,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要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民办社工机构评估体系,形成客观科学的第三方评估体制,将评估结果作为政府购买民办社工机构服务的重要依据,促进民办社工机构健康发展和良性竞争。要指导和督促民办社工机构接受社会监督,真实、准确、完整地公布有关信息,恪守非营利原则,提高各类资金使用的效率和透明度,吸引更多社会资金的投入。要加强对民办社工机构经常性的管理和监督,将年检工作与日常监督、绩效管理、信用建设、执法查处相结合,严肃惩处违纪违法行为。要加强民办社工机构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保证民办社工机构的政治方向。
(三)推进民办社工机构行业自律。各地要加强社会工作行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行业组织自律作用,加大社会工作行业组织对民办社工机构及其社会工作者的服务力度,为民办社工机构提供项目推介、信息发布、政策咨询、权益维护、能力提升、研讨交流等服务,促进民办社工机构遵循专业伦理规范,保证服务质量,加强民办社工机构之间以及民办社工机构与政府部门和各有关方面的有效沟通。
三、进一步完善支持民办社工机构发展的政策措施
促进民办社工机构发展,需要人才、资金、设施和相关政策等基本条件作保障。各级民政部门要紧密联系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整合各方面资源,采取多种措施,促进民办社工机构持续发展。
(一)推进政府购买民办社工机构服务。促进民办社工机构发展,必须加强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各地要积极争取财政资金,制定出台专门政策措施,以项目招标、委托等多种方式,逐步建立政府向民办社工机构购买服务机制,加快从“养人办事”向购买服务转变。要做好调查研究、科学界定购买服务范围,切实将现有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不能、不便或做不好而老百姓又迫切需要、必须完成的社会服务以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形式委托给民办社工机构或具备提供社会工作服务能力的企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承担。要重点在优抚安置、减灾救灾、社会救助、社区服务、婚姻家庭、社会福利、慈善公益等领域开展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试点,重点支持直接为老年人、妇女、儿童、青少年、药物滥用人员、残疾人、失业人员、受灾群众、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农民工等特殊群体提供服务的民办社工机构,并积极协调和促进教育、卫生、司法、就业、人口计生、信访、扶贫等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组织开展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实践。要积极争取将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列入财政预算。可利用福利彩票公益金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并逐步扩大政府购买服务的资金来源和数量,拓展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领域和范围。要严格遵循政府购买服务程序,注意应用竞争方式,加强对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评估和监督管理。
(二)完善促进民办社工机构发展的激励和保障措施。鼓励各地建立民办社工机构“孵化器”,为民办社工机构发展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对成立初期的民办社工机构,各地可协调有关部门或街道、社区在服务场所、启动资金等方面给予必要支持,降低其日常运行成本。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扶持民办社工机构发展的专项资金,或从当地福利彩票公益金安排一定数额资金,必要时可通过差额补贴方式支持民办社工机构启动和正常运作。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认真落实促进民办社工机构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民办社工机构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开展活动,创立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品牌。鼓励社会资金投向具有服务品牌、专业实力强、内部治理规范的民办社工机构。鼓励和发动基金会等社会组织加强与民办社工机构开展项目合作。对成效显著的民办社工机构,要加大宣传和表彰奖励力度,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充分调动民办社工机构开展专业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加大对民办社工机构人才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各地要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逐步建立健全民办社工机构中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评价、使用、流动、激励机制,落实其在职业发展、薪酬待遇和社会保障方面的应有待遇,吸引更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鼓励并引导民办社工机构与高校社会工作院系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强对民办社工机构有关人员的督导和实训,提高民办社工机构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民政部门在开展社会工作者知识培训、继续教育、交流研讨等工作时,要为民办社工机构中的专业人员提供平等机会。
四、切实加强对促进民办社工机构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
促进民办社工机构发展,既是一个重大现实课题,也是一项长期任务,涉及到不同部门和多个方面,必须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稳步推进。
(一)完善促进民办社工机构发展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民政部要加强对促进民办社工机构发展的政策指导及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及时总结各地典型做法和经验,广泛开展工作研讨和信息交流。各级民政部门领导要进一步提高对促进民办社工机构发展的认识,切实把这项工作作为夯实民政事业发展基础、推动民政部门职能转变、促进民政事业科学发展、更好满足社会需求的大事,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重视,为民办社工机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要加强对民办社工机构发展的统筹协调、登记服务和信息管理,每年定期逐级上报本地民办社工机构发展情况。民办社工机构业务主管单位要加强对其业务的指导,社会工作行业组织要加强对民办社工机构的自律管理。对于民办社工机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及时研究解决。
(二)周密部署促进民办社工机构发展工作。各级民政部门要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民间运作方式,以落实党和政府有关社会政策为重点,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着眼点,切实加强对本地区民办社工机构的摸底调研,全面掌握其基本情况,科学分析制约其发展的主要问题,研究制定民办社工机构发展规划,积极协调当地党委政府有关部门研究制定落实本《通知》精神、培育和扶持民办社工机构发展的具体办法。要力争通过5到10年努力,逐步使民办社工机构数量、结构、规模、服务和管理水平适应社会需要,切实为推进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民 政 部
二〇〇九年十月十二日
【打印】
【相关报道】
第五篇:民政部关于促进民办社会工作机构发展的通知
民政部关于促进民办社会工作机构发展的通知
来源:社会工作网时间:2009-10-19 09:48
民发〔2009〕14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计划单列市民政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
为充分发挥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重要载体和阵地作用,推进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开展,现就促进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促进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以下简称“民办社工机构”),是以社会工作者为主体,坚持“助人自助”宗旨,遵循社会工作专业伦理规范,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方法和技能,开展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关系调适等服务工作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民办社工机构是吸纳社会工作人才的重要载体,是有效整合社会工作服务资源的重要渠道,是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重要阵地。促进民办社工机构发展,对于进一步推进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预防和解决当前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推动政府转变职能,创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式,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增强民政基层服务力量,提升民政管理与服务专业化水平,实现民政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在各地积极探索实践下,我国涌现出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管理规范、作用明显的民办社工机构,丰富了社会工作实践内容,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但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民办社工机构的发展还面临总量不足、成长缓慢、服务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与日益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各级民政部门要充分认识促进民办社工机构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有力措施,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
二、进一步加强民办社工机构登记管理工作
做好民办社工机构登记管理工作,是民政部门促进民办社工机构发展的首要环
节和重要抓手。各级民政部门要认真履行登记管理职能,准确把握民办社工机构发展需求,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不断完善民办社工机构登记管理政策,切实加强对民办社工机构规范化建设的指导,为民办社工机构的登记成立和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一)做好民办社工机构登记工作。要引导举办者把民办社工机构申请进行法人登记,对于社会需要而又找不到业务主管单位、登记难的民办社工机构,各级民政部门要区分情况帮助其联系或落实业务主管单位,为其顺利登记创造条件。对于综合性或优抚安置、减灾救灾、社会救助、社区服务、社会福利、慈善公益等类型的民办社工机构,民政部门可直接担任其业务主管单位。各地在遵循《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基本精神基础上,可适当降低登记门槛,简化登记程序,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兴办民办社工机构的积极性。凡申请登记的民办社工机构,应在章程中明确其社会工作服务宗旨、业务范围和服务方式,并保证发起人中至少有一人取得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或至少有两人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专职工作人员中至少有三分之一以上通过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并在民政部门登记。鼓励社会工作专业教师依托专业资源创办民办社工机构,引导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到民办社工机构建功立业。有条件的地方还可探索指导现有企事业单位与社会组织按照承担社会工作服务的要求进行调整,使之成为符合条件的民办社工机构。
(二)加强对民办社工机构的监督管理。各级民政部门要指导民办社工机构建立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理事会、监事会制度,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要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民办社工机构评估体系,形成客观科学的第三方评估体制,将评估结果作为政府购买民办社工机构服务的重要依据,促进民办社工机构健康发展和良性竞争。要指导和督促民办社工机构接受社会监督,真实、准确、完整地公布有关信息,恪守非营利原则,提高各类资金使用的效率和透明度,吸引更多社会资金的投入。要加强对民办社工机构经常性的管理和监督,将年检工作与日常监督、绩效管理、信用建设、执法查处相结合,严肃惩处违纪违法行为。要加强民办社工机构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保证民办社工机构的政治方向。
(三)推进民办社工机构行业自律。各地要加强社会工作行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行业组织自律作用,加大社会工作行业组织对民办社工机构及其社会工作者的服务力度,为民办社工机构提供项目推介、信息发布、政策咨询、权益维
护、能力提升、研讨交流等服务,促进民办社工机构遵循专业伦理规范,保证服务质量,加强民办社工机构之间以及民办社工机构与政府部门和各有关方面的有效沟通。
三、进一步完善支持民办社工机构发展的政策措施
促进民办社工机构发展,需要人才、资金、设施和相关政策等基本条件作保障。各级民政部门要紧密联系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整合各方面资源,采取多种措施,促进民办社工机构持续发展。
(一)推进政府购买民办社工机构服务。促进民办社工机构发展,必须加强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各地要积极争取财政资金,制定出台专门政策措施,以项目招标、委托等多种方式,逐步建立政府向民办社工机构购买服务机制,加快从“养人办事”向购买服务转变。要做好调查研究、科学界定购买服务范围,切实将现有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不能、不便或做不好而老百姓又迫切需要、必须完成的社会服务以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形式委托给民办社工机构或具备提供社会工作服务能力的企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承担。要重点在优抚安置、减灾救灾、社会救助、社区服务、婚姻家庭、社会福利、慈善公益等领域开展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试点,重点支持直接为老年人、妇女、儿童、青少年、药物滥用人员、残疾人、失业人员、受灾群众、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农民工等特殊群体提供服务的民办社工机构,并积极协调和促进教育、卫生、司法、就业、人口计生、信访、扶贫等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组织开展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实践。要积极争取将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列入财政预算。可利用福利彩票公益金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并逐步扩大政府购买服务的资金来源和数量,拓展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领域和范围。要严格遵循政府购买服务程序,注意应用竞争方式,加强对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评估和监督管理。
(二)完善促进民办社工机构发展的激励和保障措施。鼓励各地建立民办社工机构“孵化器”,为民办社工机构发展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对成立初期的民办社工机构,各地可协调有关部门或街道、社区在服务场所、启动资金等方面给予必要支持,降低其日常运行成本。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扶持民办社工机构发展的专项资金,或从当地福利彩票公益金安排一定数额资金,必要时可通过差额补贴方式支持民办社工机构启动和正常运作。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认真落实促进民办社工机构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民办社工机构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开展活动,创立社会
工作服务项目品牌。鼓励社会资金投向具有服务品牌、专业实力强、内部治理规范的民办社工机构。鼓励和发动基金会等社会组织加强与民办社工机构开展项目合作。对成效显著的民办社工机构,要加大宣传和表彰奖励力度,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充分调动民办社工机构开展专业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加大对民办社工机构人才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各地要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逐步建立健全民办社工机构中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评价、使用、流动、激励机制,落实其在职业发展、薪酬待遇和社会保障方面的应有待遇,吸引更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鼓励并引导民办社工机构与高校社会工作院系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强对民办社工机构有关人员的督导和实训,提高民办社工机构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民政部门在开展社会工作者知识培训、继续教育、交流研讨等工作时,要为民办社工机构中的专业人员提供平等机会。
四、切实加强对促进民办社工机构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
促进民办社工机构发展,既是一个重大现实课题,也是一项长期任务,涉及到不同部门和多个方面,必须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稳步推进。
(一)完善促进民办社工机构发展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民政部要加强对促进民办社工机构发展的政策指导及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及时总结各地典型做法和经验,广泛开展工作研讨和信息交流。各级民政部门领导要进一步提高对促进民办社工机构发展的认识,切实把这项工作作为夯实民政事业发展基础、推动民政部门职能转变、促进民政事业科学发展、更好满足社会需求的大事,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重视,为民办社工机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要加强对民办社工机构发展的统筹协调、登记服务和信息管理,每年定期逐级上报本地民办社工机构发展情况。民办社工机构业务主管单位要加强对其业务的指导,社会工作行业组织要加强对民办社工机构的自律管理。对于民办社工机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及时研究解决。
(二)周密部署促进民办社工机构发展工作。各级民政部门要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民间运作方式,以落实党和政府有关社会政策为重点,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着眼点,切实加强对本地区民办社工机构的摸底调研,全面掌握其基本情况,科学分析制约其发展的主要问题,研究制定民办社工机构发展规划,积极协调当地党委政府有关部门研究制定落实本《通知》精神、培育和扶持民办社工机构发展的具体办法。要力争通过5到10年努力,逐步使民办社工机构数量、结构、规模、服务和
管理水平适应社会需要,切实为推进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民政部
二〇〇九年十月十二日
【打印】
【相关报道】